全球城市发展报告
《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随笔
《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读书记录目录一、总览 (1)1.1 蓝皮书概述 (2)1.2 报告内容简介 (3)二、国际城市发展概况 (4)2.1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城市发展 (6)2.2 国际城市的主要特征与趋势 (8)三、重点城市案例分析 (9)四、国际城市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10)4.1 面临的挑战 (11)4.2 应对策略与建议 (12)五、展望与建议 (14)5.1 国际城市发展的未来趋势 (15)5.2 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建议 (16)六、结语 (17)6.1 对国际城市蓝皮书的总结 (18)6.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0)一、总览《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是一本深入研究和探讨国际城市发展问题的权威著作。
本书通过对全球范围内不同类型、规模和发展水平的城市的综合分析,揭示了当今国际城市发展的现状、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在总览部分,作者首先概述了国际城市的发展背景和意义,指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等发展趋势的不断加强,城市作为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中心地位日益凸显,国际城市的数量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作者对国际城市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梳理,包括城市人口增长、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社会进步等方面的情况和趋势。
通过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展示了国际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成就。
作者还关注了国际城市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如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社会不平等、安全问题等,并从政策、制度、技术等多个层面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建议。
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国际城市的现状和问题,也为相关领域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以严谨的研究态度和全面的视角,对国际城市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系统论述,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客观、深入的国际城市发展概览。
外国城市规划分析报告
外国城市规划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外国城市规划迅速成为国际社会热门话题。
城市规划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划原则和目标,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科学的布局、组织和发展的过程。
本报告将对几个外国城市的规划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功的因素和经验,以期为我国城市规划提供借鉴和启示。
首先,我们将分析东京这座国际大都市的规划。
东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然而,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东京成功地解决了人口密集带来的交通、住房和环境问题。
首先,东京积极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如地铁、电车和高铁,方便市民出行。
其次,东京实施了分散式城市发展战略,建设了多个商业中心和工业园区,有效缓解了人口集中的问题。
最后,东京注重环境保护,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有效减少了交通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我们关注巴黎的城市规划。
巴黎是世界文化之都,也是欧洲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巴黎的城市规划注重保护历史遗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首先,巴黎保护了许多历史建筑和景点,通过修复和维护,使其成为城市的独特魅力。
其次,巴黎发展了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如地铁、电车和自行车共享,方便市民和游客出行。
此外,巴黎还大力投资绿色能源和环境保护,致力于成为一个环保城市。
再次,我们探讨新加坡的城市规划。
新加坡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国家,享有“花园城市”的美誉。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注重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首先,新加坡重视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投资和人才。
其次,新加坡建设了现代化的交通系统,如地铁、公交和高速公路,方便市民出行。
最后,新加坡大力投资绿化和生态保护,在城市中保留了大片的公园和绿地,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外国城市的规划经验为我国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我们可以从东京的公共交通发展、巴黎的历史保护和新加坡的绿化建设等方面学习。
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我们应该注重发展可持续、宜居的城市,保护历史遗产,倡导绿色环保,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2023年终报告: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
城市发展不平衡
城市人口向大城市聚集,形 成超级城市
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导致城 市基础设施压力增大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 化水平差异大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日益突出
经济全球化推动
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增长 国际贸易的增加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全球化促进了技术、资本和人才的流动 全球化使得城市成为创新和发展的中心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 城市的交通、环境、文化等方
面的品质。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共同应对城市化挑战 分享成功经验和解决方案 促进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 推动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人口流动与文化交融
人口流动: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大量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形成了大规模的人 口流动。
文化交融:随着人口流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汇聚到城市,带来了 多元的文化元素,促进了文化交融。
文化多样性:城市成为各种文化的交汇点,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多样性,为城市的 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城市群与区域一体化
城市群成为全球城市化发展的 主要趋势
区域一体化加速城市群的形成 与发展
城市群内部交通、基础设施和 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城市群与区域一体化发展面临 的问题与挑战
全球城市合作与竞争
全球城市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全球城市竞争: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城市间合作与竞争的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未来城市化发展趋势:全球城市合作与竞争并存
文化创新:文化交融促进了不同文化的相互了解与交流,激发了文化创新与创造 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城市环境与生态压力
空气污染:城市化 进程加速导致城市 空气质量恶化
噪音污染:城市化 进程加速导致城市 噪音问题严重
城市化发展报告:城市规划和可持续性目标
城市化发展报告:城市规划和可持续性目标引言: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和可持续性目标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城市规划旨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规模,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报告将围绕城市规划和可持续性目标展开讨论,探讨城市化发展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一、城市化与可持续性发展城市化是指人口逐渐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的过程。
当城市化规模过大或过快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而可持续发展则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发展能力。
城市化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城市发展路径,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规划是指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制定相关策略和规划。
它起到指导城市化发展的作用,确保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需要综合考虑人口、土地、交通、环境等多个因素,并制定长期的发展目标和政策。
三、城市规划的挑战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城市规划需要平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
在经济发展的驱动下,城市往往面临土地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其次,城市规划需要解决城市扩张带来的城市蔓延和交通拥堵问题。
此外,城市规划还要考虑社会公平和文化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四、城市规划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城市规划所面临的挑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首先,引入可持续性概念,推动城市规划从传统的“扩张型”转变为“内向型”。
通过合理布局和优化土地利用,减少城市蔓延的现象,提高城市的紧凑度和效率。
其次,加强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整合,实现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
同时,注重城乡一体化,推动农村和城市的有机结合,减少城镇间的发展差距。
五、可持续性目标的实施可持续性目标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设立和实施一系列可持续性目标,如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低碳城市等。
同时,要重视社会公平和包容性,确保城市发展惠及所有居民。
世界城市化发展的现状、经验和问题
世界城市化发展的现状、经验和问题作者:余茂才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4年第4期余茂才从世界范围看,1800 年世界城市人口只占3%,发展到1900年,也只有14%。
而经过1900-2000这一百年的时间,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到55%,取得了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非凡成就。
1950 年世界上10 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484 个,1970 年增至844个。
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在1950-1970 年间由71 个增至157 个,1980年达到234个。
根据美国《全球2000年报告》,全球已有400 个城市突破了100万人口大关。
[1]一、全球范围内城市化发展的现状(一)大城市群区、大都市连绵带的形成1. 大城市群区是近现代城市群空间组织的一种新类型。
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集聚了若干个大都市地区,并在人口和经济活动等方面彼此密切联系,结成一个庞大的多核的整体。
这一名词最早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1915年采用。
他通过对美国东北部(滨海)地区的研究,认为该区是高度城市化的大城市群区的典型。
他提出,大城市群区内最低人口规模以2500万为宜,如美国东北部地区自波士顿至华盛顿东西长965公里,宽48~160公里,在13.8 万平方公里面积上集层了3700万人口(1960年)。
当前,世界各国中超过2500 万这一人口规模,可列为大城市群区的地区还有美国大湖区、日本东京—大阪地区、英格兰地区、西北欧地区(指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到德国的鲁尔区和法国北部工业区)以及中国东部以上海为中心的沪、宁、杭城镇集群地区。
大城市群区的形状不一,但其中都有主要交通轴线,联结各核心城市,并拥有国际性海港(仅大湖区为通湖航道)承担繁忙的货运任务。
核心大城市往往是全国性或国际性的技术、贸易、文化和人口交往的枢纽。
大城市群区与城市群间有区别,除人口规模大小不同外,在国内或国际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本身城市化发达程度以及各城镇间联系的密切程度方面,都比城市群更高、更强,是城市化进程中高于城市群的一个新阶段。
2024年世界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
2024年世界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是对世界各大城市营商环境的评估和排名。
以下是一份超过1200字的报告。
根据2024年世界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以下是全球最具竞争力和最友好的城市之一第一名:新加坡新加坡一直以来都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而且持续多年在榜首。
这得益于其政府提供的优惠的税收政策、完善的法规体系以及强大的基础设施。
新加坡努力吸引外国投资者,因此资本可以流动,吸引为数众多的跨国公司在这里设立办事处。
此外,政府还鼓励创业者,并提供各种支持,使得新加坡成为了亚洲创业中心。
新加坡的政府还非常注重教育和科技发展。
大量的投资流入教育部门,确保人才能够持续产生。
与此同时,政府还支持科技创新,并鼓励本地企业进行研发,从而提高了国家的竞争力。
第二名:香港香港是一个独特的城市,它的政治制度与中国内地不同,拥有自由经济和低税收政策。
这使得它成为投资者和企业家的首选地点之一、此外,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拥有自由的货币和资本交易环境,使得国际企业可以方便地进行业务拓展。
香港也注重技术创新和教育发展。
与新加坡一样,香港的政府通过投资于教育部门和科技创新,吸引人才和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名:伦敦作为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伦敦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
伦敦的金融市场和投资环境非常成熟,吸引了许多全球金融机构的办事机构。
此外,伦敦还是欧洲最具吸引力和多元化的城市之一,吸引了许多国际学生和专业人士。
伦敦的政府也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性,并且投资于科技创新和发展。
伦敦各地区的技术孵化器和创业中心吸引了许多初创企业,使得伦敦成为了一个创新的城市。
虽然以上城市在全球范围内被评为最具竞争力和友好的城市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而且,城市的营商环境不仅仅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和投资,还取决于教育系统的质量、基础设施的发展和高效的行政管理。
因此,各个城市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发展战略,以吸引投资和促进经济增长。
可持续城市发展报告2024
可持续城市发展报告2024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可持续城市发展成为了全球各国政府和城市规划者的关注焦点。
在这个背景下,本报告旨在探讨并评估2024年可持续城市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城市发展概述1.1 城市发展的背景和挑战在全球化、城市化、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下,城市化进程呈现出加速度;然而,城市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资源的枯竭、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的增加等,这些问题亟待得到解决。
1.2 可持续城市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城市发展是指在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生态平衡的一种发展方式。
二、2024年可持续城市发展的趋势分析2.1 绿色建筑的兴起在建筑领域,绿色建筑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
绿色建筑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并为居民提供健康和舒适的室内环境。
2.2 循环经济的推动循环经济将取代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通过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和废物的减量化处理,循环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3 公共交通的改善为了解决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城市将进一步改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从而降低碳排放量并改善空气质量。
三、可持续城市发展的主要挑战3.1 资金和技术支持的不足可持续城市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支持,但有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缺乏这方面的资源,因此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3.2 政策和规划的不配套在一些城市,政策和规划并不完善,没有充分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导致城市发展与可持续目标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四、促进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政策建议4.1 加大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应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帮助其开展可持续城市发展。
4.2 完善政策和规划体系各国政府应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制定完善的城市发展政策和规划体系,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各项政策和规划当中。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
・
2 《 经济 视 角 》2 0 0 2. 5总 第1 0 3期 6・
维普资讯
亡 角 镜
u n j jn a g  ̄o ig
间 , 多 发达 国 家 已经 过 了 城 市 化 的 初 大
因此 , 今后 在 这方 面 的工 作力度 需进 一 步加 大 。
( 者 单 位 : 春 经 济 技 术 开 发 区规 划 建 设 局 ) 作 长 ( 任 编辑 : 彩 云 ) 责 王
始阶段 、 速 发 展 阶段 和 成 熟 阶段 。据 高
由于 经济 发 展水 平 和
工 业化 的发 展过 程长 短 不
一
部边 陲 地 区流 动 的趋 势 。现 在美
国 十 大 城 市 中 有 6个 位 于 该 地
,
形 成 发 达 国 家 之 间城
区 。加 拿 大 的城 市化 发 展与 美 国
相 类 似 , 美 国 的 城 市 人 口大 规 当
1发达 国家的城市化历程 、
控制 性 详细 规 划作 为城 市 总体 规划 与 修建性 详 细 规 划 之 间的 中 间 环节 , 城 市 规 划管 理 的主 要 依 据 和 土地 是 有 偿 使用 的 前提 条件 。 以城市 总体 规 划为 编制 依据 , 它 因 此, 总体 规 划 编 制 的正 确 性 和 可 行性 直 接 影 响控 制性 详 细 规 划 的编 制与 实 施 。 在实 践过 程 中 , 制性 详 细 规划 的 控 控 制 力 度 受 到严 峻 的 挑 战 , 要 原 因 在于 规 划 编 制 和 审 主
联合国发布《2020年世界城市报告》
联合国发布《2020年世界城市报告》2020年10月31日是世界城市日,联合国人居署在当天发布的《2020年世界城市报告》(简称“《报告》”)指出,城市是从新冠危机恢复和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报告“前言”中指出,通过合适的政策和具有支持性的框架,改善住房和基础设施,从而建设具有抵御力的城市,可以从灾难造成的毁灭性的影响中反弹,包括从疾病大流行中恢复。
该《报告》的主题是“可持续城市化的价值”,分析了城市在实现经济繁荣、减轻环境恶化、减少社会不平等和建设更强大的机构过程中的作用。
《报告》显示了这些因素如何共同推动变革。
同时,《报告》强调了联合国可持续城市化20年计划《新城市议程》的作用。
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谢里夫(Maimunah Mohd Sharif)表示,《2020年世界城市报告》证明,经过精心规划、管理和融资的城市可以在经济、社会、环境和其他不可量化的领域创造价值,从而极大地改善生活质量。
城市化可以用于与贫困、不平等、失业、气候变化和其他紧迫的全球挑战作斗争。
《报告》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化的价值,包括赋予城市独特性的不可量化的价值。
《报告》发现,城市在有效运作时可以产生经济价值,例如通过提供可以缩短时间并减少交通拥堵的出行选择,从而提高具有生产力的就业。
当城市更加紧凑,并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建设步行空间以减少整体碳足迹,可以带来环境价值。
为城市低收入居民提供可负担住房,为移民等边缘化人群创造安全的空间,可以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
《报告》指出,如果各种规划、融资和治理条件到位,可持续城市化的价值可以得到释放。
《报告》呼吁各国政府创造环境为地方政府提供权能以增加收入,规范土地使用,规划城市发展,限制城市扩张和缓解人满为患的住房条件。
地方政府也应该通过增加收入来改进市政服务和公共空间。
| 来源:联合国新闻官网 2020年10月31日《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0年度报告》发布为积极应对全球变化,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科技部和财政部的支持下,国家遥感中心持续开展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简称“《年度报告》”)工作。
2024年全球城市化的新趋势
全球化对城市化的影 响将更加显著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全球城 市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将更加紧密。这 将要求城市在经济发展、文化创新、 社会治理等方面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 综合竞争力,以更好地融入全球城市 体系并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全球 化也将为城市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 挑战,需要城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 努力应对。
全球城市化率将达到 新的高度
预计到2024年,全球城市化率将超过 60%,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人口居住 在城市地区,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 服务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智能化和绿色化将成 为城市发展的主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日 益增强,智能化和绿色化将成为城市 发展的主流,推动城市向更加宜居、 智能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将为城 市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舒适的 生活环境,同时也将带动相关产业的 发展和创新。
02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03
科技人才集聚效应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 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和产业化。
吸引和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形 成人才集聚效应,为城市经济发 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05
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城市化 中的应用
资源节约型社会构建
高效能源利用
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传统化石 能源的依赖。
03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建立跨国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机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全
球性挑战,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在促进共同发展中的作用
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之间通过经验分享、技术 援助、资金支持等方式开展南南合作 ,共同推动城市化进程,实现共同发 展。
南北对话
多边金融机构支持
多边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 银行等积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和 技术支持,促进其城市化进程和经济 发展。
城市发展的调研报告
城市发展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城市发展一、调研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城市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加速。
城市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涉及到人口、经济、环境、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为了了解城市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和就业情况。
2. 分析城市化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3. 探索城市发展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三、调研方法1. 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城市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2. 数据分析: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评估城市发展的情况。
3. 采访调研:与相关人士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四、调研结果1. 人口迁移和就业: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大量的人口迁徙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人们通过迁徙到城市,寻求更好的经济机会和生活条件,加速了城市的人口增长。
然而,这也带来了城市规模扩大、住房和交通问题等挑战。
2. 社会经济影响:城市化对社会经济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一方面,城市化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发展。
另一方面,城市化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紧张以及社会不平等等问题。
3. 挑战和应对策略:城市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土地利用、环保问题、基础设施建设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等途径。
五、调研结论城市化是全球发展的趋势,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和问题。
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在城市化进程中注重协调发展、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平衡,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六、建议1. 加强国家层面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协调城市之间的发展。
2.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3. 推动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 提供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促进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公平。
这是我们对城市发展的调研报告,希望能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全球城市化2024年的城市发展
。
植树造林
02
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
环境。
治理空气污染
03
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工业污染、交通污染等,提高空气质量,保
障居民健康。
06 社会治理创新与 公共服务提升
社会治理创新举措
智能化治理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城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实现精准化、高效化的管理和服务。
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亟待解决。
报告目的和范围
目的
本报告旨在分析全球城市化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探讨 2024年城市发展的前景和机遇,提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 政策建议。
范围
本报告将涵盖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化发展现状、趋势及挑战, 重点关注2024年城市发展的前景和机遇。同时,将针对不同 地区、不同规模和发展阶段的城市进行比较分析,为政策制 定和实践提供参考。
加强水资源保护、节约和管理 ,构建安全、可靠的供水系统 。
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高速、智能的信息网络, 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发展。
创新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应用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 运行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为城市规 划提供科学依据。
数字孪生与虚拟现实
利用数字孪生和虚拟现实技术,构建 城市的三维数字模型,实现城市规划 的可视化决策。
智慧城市发展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动城市智能化发展,提高 城市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绿色低碳转型
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压力,城市发展将更加注重绿色低碳,推 动清洁能源和可持续交通等领域的发展。
全球化与区域化并行
全球化趋势将继续推动城市发展,同时区域化合作将成为重要补充 ,促进城市间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2018全球城市报告》出炉
《2018全球城市报告》出炉2018年6月,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最新公布的《2018全球城市报告》显示,北京、上海、香港在“全球城市指数”排名中位列前20。
《2018全球城市报告》包括“全球城市指数”和“全球城市展望”两部分。
前者主要对城市商业活动、人力资本、信息交流、文化体验、政治参与等5个方面进行考察;后者包括城市居民福利、经济、创新和治理等4个指标。
这份报告对全球6大地区的135座城市进行了调查。
报告指出,商业活动是促进中国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人力资本和文化体验也是重要驱动力。
《福布斯》撰稿人拉波扎近日在《中国城市正变得更大、更好、更快》一文中写道,当谈到最具潜力的城市时,中国城市在排名中的上升速度比其他国家都要快。
全面的城市发展战略正在为中国带来回报,让许多城市持续吸引国内外商业、文化投资以及各类人才。
近年来,中国城市的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商业活动越来越便利,并吸引了更多国外企业的投资。
根据科尔尼的“外国直接投资信心指数”,过去20年来,中国一直是外国直接投资意向排名前五的国家之一。
|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8年6月13日全球最贵城市调查根据瑞士银行UBS 5月29日发布的第17版《价格与收入》研究报告,该银行在1971年首次进行这项排名,根据一揽子128种商品和服务以及15种职业的平均收入,比较了77个国际城市的薪水和生活成本。
物价水平排名前10的城市依次为:苏黎世、日内瓦、奥斯陆、哥本哈根、纽约、东京、米兰、伦敦、芝加哥、赫尔辛基。
中国城市中,北京、上海分别排名第46位和第47位;台北和香港位列第32位和第33位。
在全球10大最昂贵城市中,欧洲尤其得到充分体现。
美国两个城市进入前十。
在亚洲城市中,东京排名最高,位居第6位;首尔名列第16位。
收入水平方面,前10城市依次为:日内瓦、苏黎世、卢森堡、洛杉矶、哥本哈根、奥斯陆、纽约、迈阿密、维也纳、芝加哥。
东京排名第11,在亚洲城市中最高,香港排名第29位、台北排名第33位,首尔排名第38位,上海和北京分列第58位和第62位。
城市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城市发展特点
• 东部沿海城市发展较快,中西部城市相对较慢
• 城市发展受政策导向影响较大,如雄安新区、自贸区等
• 城市发展面临资源环境压力,需要推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发展趋势分析与预测
01
城市化进程将继续推进
• 预计到2050年,全球城市化率将达到**80%**左右
• 城市发展可以实现智能化和高效化
政策红利
• 国家战略、政策扶持为城市发展提供新机遇
• 城市发展可以实现差异化和特色化
国际合作
• 一带一路、区域合作为城市发展提供新机遇
• 城市发展可以实现国际化和市场化
城市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
• 充分考虑城市资源环境、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等因素
• 突出城市特色和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
• 城市人口持续增长,预计到2050年,全球城市人口将达到68亿
城市发展不平衡
•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较低
• 发达国家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受限于
经济水平
中国城市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中国城市化进程显著
•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2019年城市化率达到%
• 纽约:作为全球金融、艺术中心,城市发展多元化,具
城市发展多元化
有世界影响力
•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经济实力雄厚,城市建设
• 伦敦:作为全球金融、商业中心,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现代化
具有世界影响力
城市发展案例的比较与借鉴
相同点
•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上海交大发布全球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
要 严 、整 改 要 严 、追 宄 要 严 和 处 罚 要 严 ” _I,“面 向 未 来 的 研 究 型 图 书 馆 ”国 际 学 术 科 文 组 织 成 员 国 面 向 终 身 学 爿 的 敦
的 总 体 要 求 ,对 伞 市 部 分 大 中 小 学 开 肥 研 讨 会 。 会 上 ,陈 毅 元 帅 家 属 向 复 大 学 系 统 开 发 能 力建 设 研 修 班 ” l 海 开 放
交大 、同济等 高校 “专业护航”港珠澳 大桥
本 刊 讯 在 “海 上 丝 绸 之 路 ”的起 点 ,~ 道 彩 虹 横 跨 伶 仃 洋 。10 23 H,经过近 8年 的建设 ,全长 55公里 、被称为“工 程 界 的 珠 峰 ”的 当 今世 界 最 长 的 跨 海 通 道 港 珠 澳 大 桥 迎 来 通 车 。4OO 多项 新 专利 ,7项 世 界 之 最 ,整 体 设 计 和 关 键 技 术 全 部 自 主 研 发 ,港 珠 澳 大 桥 凝 聚 了数 百 家 单 位 与 数 十 所 高 校 的 技 术 与 心 血 。 其 中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与 同 济 大 学 均 参 与 了 港 珠 澳 大 桥 关 键 技 术 科 研 任 务 。 在 挤 密 砂 桩 设 计 难 题 、 沉 管 隧 道 抗 震 安 伞 、开 挖 方 案 优 化 及 对 环 境 影 Ⅱ向的 研 究 等 方 面 ,为 港 珠 澳 大 桥 的 顺 利 建 成 做 出 了 重 要 贡 献 。
(潘 晨聪 )
队 ,赴 松 江 _人学 城 对 “_lL校 联 动 ”建 设 项 目进 行 了实 地 调 研 ,并 对 东华 大 学 等相 关 高 校进 行 了实地 消 防 安保 工 作 督 查 。
首期 联 合 国面 向终 身 学 习 的教
新时代下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23
新时代下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23全球城市竞争力是当今世界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各国政府和城市管理者都希望通过提升城市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本报告将对新时代下的全球城市竞争力进行分析和评估,从经济、科技、人才、环境等多个维度出发,为读者呈现最新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格局和趋势。
一、经济竞争力经济是衡量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新时代背景下,全球城市经济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首先,全球化经济格局在加速变迁,一些新兴市场国家逐渐崛起,传统经济强国的地位受到冲击。
其次,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通过智能化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城市经济具备了更大的创新潜力和竞争优势。
二、科技竞争力科技创新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
全球城市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科技竞争,争夺高新技术产业和科研创新资源。
在新时代,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将成为全球城市争夺的焦点。
同时,城市需重视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为城市科技竞争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三、人才竞争力人才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资源。
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成为全球城市争夺的焦点。
在新时代,人才需求更加多元化,不仅仅注重专业能力,还注重创新意识、国际化视野和跨领域能力。
城市需要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优质的公共服务和丰富的文化氛围,以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到来。
同时,城市应积极培养本地人才,建设全球人才高地。
四、环境竞争力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评估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在新时代,全球城市竞争力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城市应加强环境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品质。
同时,城市建设还需注重社会公平和包容性,为每个市民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公共服务。
结语新时代下的全球城市竞争力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通过经济竞争力、科技竞争力、人才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的提升,城市可以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
2021全球城市指数报告-科尔尼-2021-40页
全球城市异步复苏,发展面临全新任务2021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暨中国城市聚焦专篇P h o t o b y T o m a s z S z y k u l s k i K e a r n e y A l u m过去一年,面临坎坷波折与不确定性,全球城市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
在探索引领全球复苏的过程中,全球城市必须以韧性复苏和民生福祉为核心,定义新全球主义战略。
执行摘要2021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将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和相关封锁措施对城市的影响,以及不同城市复苏的开端。
虽然从很多方面来看,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全球城市受新冠疫情冲击最大,但同时它们也显示出更强大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我们的分析表明,领先全球城市是最具复苏条件的城市,与全球的持续互联互通是它们疫情后重建和适应世界变化的基础。
上榜城市展现优质的城市韧性今年的《全球城市综合排名》(GCI)结果显示,全球城市发展轨迹存在明显差异。
与全球联系最紧密、对全球互联互通依赖性最高且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城市无疑最先受到疫情冲击。
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今年主要城市绝对分数总体下降。
相比之下,与全球互联互通较少、对跨境活动依赖较小的城市,疫情影响相对较小,得分和排名甚至有所提升。
据分析,这些城市排名的相对提升主要是因为疫情影响的显现滞后。
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巨大冲击,今年上榜的城市仍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
纽约、伦敦、巴黎和东京继续领衔榜单前四位,再一次展现了它们多方面的全球优势(见图1)。
然而,榜单的其他头部城市发生了一些变化。
其中,洛杉矶排名上升,跻身前五,北京下降一位,位列第六,主要受新冠疫情和全球贸易格局复杂变化的影响。
预计明年全球城市发展进程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已有经济复苏迹象的全球城市可能会继续保持良好势头,而随着新冠疫情的影响在本报告各衡量标准中全面显现,再加上全球疫苗分配不均等因素影响,得分较低且全球互联互通性较弱的城市排名将有所下滑。
居民幸福感危机今年的《全球城市潜力排名》(GCO)突出了医疗质量对全球城市未来发展活力产生的强烈连锁反应。
世界城市评价报告2023
世界城市评价报告2023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的城市发展日益迅速。
城市作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其发展水平和质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评价各城市的发展状况,本报告提供了2023年世界城市评价结果。
评价指标1. 经济发展指标经济发展是評估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报告采用以下指标对各城市的经济发展进行评价:•GDP增长率•外商直接投资•城市人均收入•就业率2. 城市基础设施指标城市基础设施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要素。
以下是本报告使用的城市基础设施指标:•公共交通系统覆盖率•道路网络状况•水、电、气供应质量•城市绿地覆盖率3. 文化与教育指标文化和教育水平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以下是本报告使用的文化与教育指标:•博物馆、图书馆和艺术展览馆数量•大学和研究机构数量和质量•城市文化多样性指数•教育公平指数4. 环境质量指标城市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本报告使用的环境指标:•空气质量指数•水质指数•垃圾处理效率•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评价结果1. 经济发展评价结果本报告根据经济发展指标对世界各城市进行综合评价。
佛罗伦萨、新加坡和迪拜等城市在GDP增长率、外商直接投资和城市人均收入等方面表现出色;而拉各斯、雅加达和卡拉奇等城市则在就业率方面排名较高。
2. 城市基础设施评价结果城市基础设施评价主要考虑公共交通、道路、供水供电和绿地等方面。
东京、伦敦和纽约在公共交通系统覆盖率和道路网络状况方面位居前列;同时,柏林、北京和悉尼等城市在水、电、气供应质量和城市绿地覆盖率方面获得较高评价。
3. 文化与教育评价结果文化与教育评价主要考虑城市内博物馆、图书馆和艺术展览馆的数量,以及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质量。
巴黎、伦敦和纽约在文化资源丰富程度方面名列前茅,而斯德哥尔摩、洛杉矶和澳大利亚等城市在教育公平和城市文化多样性方面表现出色。
全球城市管理报告
全球城市管理报告引言全球城市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领域,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规划、公共服务提供等。
本报告旨在通过分析全球城市管理的现状和趋势,探讨解决城市管理挑战的方法和策略。
第一步:了解全球城市管理的挑战全球城市管理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挑战,如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这些挑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些挑战的根本原因和影响,以便找到解决方案。
第二步:分析全球城市管理的现状在全球范围内,城市管理的现状各异。
一些城市在管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另一些城市则在这些方面面临着困难。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不同城市的案例,了解到全球城市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第三步:探索全球城市管理的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全球城市管理也在不断演变。
例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城市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全球城市管理的趋势,预测未来城市管理的发展方向,并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指导。
第四步:提出解决城市管理挑战的方法和策略基于对全球城市管理的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解决城市管理挑战的方法和策略。
例如,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有效管理城市的发展和资源利用。
此外,通过提供公共服务的创新和改进,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五步:总结和建议在全球城市管理报告中,我们通过分析全球城市管理的现状和趋势,提出了解决城市管理挑战的方法和策略。
然而,城市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的共同努力。
我们建议各个城市在制定城市管理策略时,要充分考虑本地的实际情况,并积极借鉴全球城市管理的成功经验。
结论全球城市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全球城市管理的挑战和趋势,我们可以为解决城市管理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希望本报告能够为全球城市管理者提供有益的指导,推动城市管理的进步和创新。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摘要:一、城市和城市化的产生.二、世界城市化进程.关键词:城市规划一、城市和城市化的产生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以前,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少数新石器时代的村落发展了小集镇和城市,这一变化称为“城市革命”.世界最早的城市出现在今伊拉克境内,沿幼法拉第河和底格里斯河两岸而立.按现代的城市标准来说当时的城市很小,但与以前人类定居点相比,则是很大了.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邬沧萍在其着世界人口纲要中指出,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是位于死海北岸的古里乔,距今9000年左右.亚当斯Adams .在其城市的进化一书中记述,大约公元前1000年,由于铁的使用, 社会交通大为改善,生产迅速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开始慢慢加快,公元几个世纪前,欧洲的雅典逐渐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城邦,而罗马到公元2世纪,已拥有百万居民,成为罗马这个地跨亚、非、欧的国家的中心.随着18世纪欧洲产业革命的开始, 工业化的兴起和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迅速加快.在公元2世纪还只有3万人的伦敦,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其人口猛增至100万人;1700年,只有不到百分之二的英国居民在城市里生活,到1900年,大多数英国人都成了城里人.农业和交通的发展、新大陆的发现和新商路的开通,最重要的是生产力的提高,这些都为这时期城市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80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3%.1900年上升为%.二、世界城市化进程有关城市化水平的数据在大约1800年后才出现,估计 1800年世界人口约为亿,其中大约亿24%的人口生活在拥有两万人口规模以上的城市中,大约2%的人生活在拥有10万人口的城市里.1850年,世界人口大约增长30%,拥有2万规模人口以上的城市人口比重增长了132%,大城市的人口比重增长了76%.在1900年-1950 年期间,大城市人口增长率达到254%.与此同时,城市化在世界各个地区出现了巨大的差异性.1.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历程18世纪60年代产业革命的发生,使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而工业生产的集中促使了城市化的发展.进入19世纪以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明显加快,村镇向城镇发展,小城镇向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在随后的几十年间,大多发达国家已经过了城市化的初始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据1989世界发展报告显示,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均在 80%以上,其中英国已达92%、比利时为97%、澳大利亚为86%、荷兰为88%、丹麦为86%.据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显示,1995年,伦敦大约有700万人口,在1998年,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9%.在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有78%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的发展过程长短不一,形成发达国家之间城市化发展时间不一致现象.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城市化进程最早,发展最广泛,从1760年开始到1851年,90年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了总人口的50%,而当时世界人口中,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而到1921年,其城市化水平已达%.当西欧城市化进程发展了很长时间后,美国还是一个乡村国家.在1860 年-1920年间,美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实现了其高度城市化.1860年,其城市人口不到20%,到1920年其城市人口已超过了全国的一半以上.美国的东部地区,包括纽约、马萨诸塞和宾夕法尼亚等,工业化较早,是美国最早实现高度城市化的地区.美国1790年的第一次人口普查表明,当时5%的城市人口聚集在美国的东海岸.二战期间,国防工业的快速增长,使西部城市迅速得以发展.80年代城市增长率最高的地区,是南部的弗罗里达、得克萨斯和亚利桑大几个州.东北地区城市化则减慢.近十年的城市人口增长,90%发生在南部和西部,表明了其人口向美国南部,西部边陲地区流动的趋势.现在美国十大城市中有六个位于该地区.加拿大的城市化发展与美国相类似,当美国的城市人口大规模集聚在东海岸和西海岸时,加拿大的城市人口则集聚在南部的边境地带. 目前 ,据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显示,美国和加拿大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都是77%.日本的城市化进程,虽然比一些西方国家晚百余年,由于其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只用了几十年时间,已达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1920 年,日本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8%,但是,到二战后的1955年其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为58%.根据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显示,目前其城市人口比重为79%.根据联合国社经资料与政策分析部人口司资料显示,1994年东京总人口为2650万,在世界超大城市中保持领先的位置.从1970年以来,东京一直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预计这种状况将持续到2015年.在大洋洲国家中,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两国总人口最多,它们基本反映了该地区的城市化状况.1994年两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0%.2000年世界银行统计资料显示,澳大利亚城市人口比重为85%.大洋洲地区的特点是没有一座城市总人口超过500万,总人口在100万-500万的城市由1950年的2座增加到2000年的6座.在近几十年,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又出现了一种逆城市化的现象,也有人称之为郊区化或反城市化.其主要表现为大城市人口明显减少、人口由中心城市大量向郊区及更远的乡村地区迁移、更多的人口集居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带.很多的工业企业也纷纷离开城市,向中小城镇及乡村地区转移,中等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区域不断扩大.逆城市化现象首先开始于北欧和西欧,随后在七八十年代许多发达国家都出现了这种现象,如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其中在西欧和美国表现较为突出.在60年代,美国全国6个1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人口减少了140万,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从20个减至16个.这16个大城市人口总数也减少220万,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从%降到%.纽约市的人口减少了%.在70年代和80年代间,许多城市包括布法罗、克利夫兰、底特律、新奥尔良、匹兹堡和圣路易丝等,总人口都呈下降趋势,其中有些城市在这期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负数.在60年代,英国伯明翰的人口减少了 8%,伦敦的人口减少了54万.在1970年-1985年间,伯明翰、利兹、伦敦和曼彻斯特人口增长率为负,在1985年-1995年期间,其总人口也基本没有增加.从1970年-1985年期间伦敦人口负增长率超过1%,共减少了万人,从而失去其大都市的称号.在其他一些国家,如西班牙、意大利和丹麦,其现有资料表明,这一现象仍在进行当中.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首先,由于经济的发展,导致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电子通讯业及交通业的高度发展,使西方发达国家进入信息化社会.另外,由于经济和其他活动大量向城市聚集,造成城市的拥挤和环境的恶化.于是大城市中的富人首先开始离开城区,搬到生活和条件好的郊区.随后中产阶级和大城市中心区一些企业和事业单位也搬到郊区.最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下降也是城市人口减少的一个原因.2.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相比,发展中国家起步晚, 历史短.由于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曾为殖民地,18 世纪60年代的产业革命对其影响很小.二战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较为缓慢.有资料表明,从1800年到193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由3000 万人增加到亿,而农村人口却由亿增加到亿.自195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有关资料表明,1950年-1985 年3年间,城市人口比重也由%增加到%.而且仍以相当高的加速度发展.在亚洲,和发达国家一样,发展中国家中的城市化进程也显出很大的地区差异.以中国为例,建国后几十年,由于种种原因城市化进程一直非常缓慢.1978 年,中国结束了其计划经济时代 ,才开始了一条类似美国、德国和英国在18、19世纪所采取的发展道路,城市化步伐随之加快.1978年,还只有不到18%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1995年上升到29%.而今,城市人口比重已上升为31%.根据世界银行预测,今后十年间,中国将迅速发展为一个工业社会 ,中国的城市人口在未来也将成倍增长.由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1999年中国城市已经达到了666个,比1980年增长了三倍,其中特大城市和大城市75个,中等城市192个,小城市399个.中小城市进入发展最快时期,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城市将会达到800个左右.根据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显示,其他国家如印度的城市人口大约是28%、越南是20%、菲律宾是5了%、马来西亚是56%、土耳其是61%、中亚地区是66%.韩国由于其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就达到了80%的城市化水平.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在拉丁美洲,和亚洲一样,近二、三十年来都保持了相当高的城市人口增长速度. 目前资料显示,在玻利维亚,大约只有61%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而阿根廷是89%,乌拉圭和委内瑞拉达到91%.中美洲国家的城市人口处在45%-60%之间,其城市化程度明显低于南美洲国家.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有75%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和世界上其他区域相比,非洲的城市化进程要慢了许多.1856 年,非洲有2万人口以上的城市9个,6万人口以上的城市3个.大多分布在近海的地方.1990年,非洲城市人口只占25%.而且非洲内部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差距十分明显.以1995年城市化水平为例,东非城市人口比重占21%,中非占%,北非%,南非%,西非占%.非洲较大的城市有开罗,其人口为1100万,其次是阿尔及尔270万、开普敦240万.非洲国家共同的特点是都只拥有一个以出口为主的、面向国际市场的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与亚洲、南美洲相比,其城市人口增长率具有更高的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其大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特别快.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有些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平均人口增长率超过4%. 1950年,世界上只有纽约和伦敦两座城市的总人口达到800万以上,到1970年,达到这一规模的城市增加到11座,其中就有5座属于发展中国家.在 1994年中期,全球共有22座总人口超过800万的大城市,其中16座在发展中国家.2000年世界上20个最大城市中,发达国家仅占9个,而发展中国家的已升至16个.联合国估计,到2015年,全球该规模的大城市将会达到33座,而仅亚洲就会占22座.目前世界15座最大城市中分别有11座在亚洲地区,两座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一座在非洲地区,只有一座在北美洲.例如,在1960年-19130年的20年间,曼谷人口从213万增至515 万.在这20年中,伊朗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由1个增至6个,印度由11个增至36个.在1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中,发展中国家从1950年的24个增至1985年的147个,而发达国家仅由51个增至 126个,前者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后者.根据联合国统计,目前,世界人口的20%,集中在世界各国的78个,人口超过400万以上的大城市,而这78个大城市中有一多半在发展中国家.根据联合国的预测,从1950年到2030年,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将由亿增加到亿,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将由亿增加到亿,二者分别增加倍和倍.因此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加速度较快,远远的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将不断缩小.从世界范围看,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只有3%,发展到1900年.也只有14%.而经过1900年-2000年这一百年的时间,城市人口达到了55%,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的情况.1950年,世界上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484个,1970年增至844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在1950年-1970年间由71个增至 157个,1980年达到234个,根据美国全球2000年报告,发展牛地区有400个城市突破了100万人口大关.而且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增长的势头有增无减,持续而迅猛,而发达国家大都已达到高度城市化.而今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城市化进程仍然保持这种态势,所以很多人说,世界进入了一个城市化时代,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将是城市化的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城市经济在2014年至2016年间集中加速增长300个大都市占全球就业增长的36%,占全球GDP增长的67%。
新兴经济体大都市地区持续增长但极不均衡,在60个表现最好的大都市地区中占80%。
2016年,300个最大的大都市的劳动力增长占全球的四分之一,但却创造了全球超过一半的GDP。
图为2016年,世界上最大的300个大都市占世界GDP增长、新增就业人数和新增人口的份额城市地区的密度和关联性降低了交通成本,为企业提供了保持生产所需的劳动力、基础设施和知识共享资源。
这些力量共同促进了就业创造和经济增长。
这些优势超过了与大的、密集的城市相关的成本,比如更高的租金或更大的交通拥堵,因此企业和行业继续集中分布在城市里。
这些动态意味着,大城市地区不仅包含了极具的经济活动,而且也推动了近期的经济增长。
在2014年至2016年之间,300年最大的都市区占全球36%的就业增长和67%的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利率超过其2016年的份额每一指标(图2)。
大都市区占占GDP的比例增长,就业增长近两倍,暗示他们的难以置信的高生产力在这些地方的相对水平。
图为2014-2016年,世界上最大的300个大都市占世界GDP增长、新增就业人数和新增人口的份额因此,从定义上讲,在此期间,大型大都市经济体的扩张速度要快于全球经济整体的扩张速度。
2014年至2016年,大城市地区GDP 年均增长3.3%,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2.6%,大城市地区年均就业增速也较快,增速超过世界0.7个百分点。
这些趋势持续存在,尽管大城市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较低,这一增长模式导致人均GDP增长水平大大提高(大城市地区为2.2%,全球为1.5%)。
复合年增长率,2014—2016在过去的两年里,发展状况是增长最为强劲的信号。
新兴国家的都市经济体被吸引到经济表现指数的顶端。
按经济表现分布的五档分布图,2014—2016在60个表现最好的都市地区中,新兴经济体占80%。
中国和新兴的亚太地区的大都市占绝大多数!但并不是所有的新兴市场大都市都发展得很好。
发展速度较慢的城市区域包括拉丁美洲的许多大都市,尤其是巴西的大城市。
发达国家的城市经济表现则更为复杂。
都柏林、圣何塞和旧金山在排行榜上且接近榜首。
爱尔兰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数据中的奇怪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该国几乎前所未闻的人均GDP增长。
许多跨国公司出于税收目的合法地居住在都柏林,但实际上并不在那里生产。
其中一些公司增加了在国外进行的合同制造业的数量,但从统计上看,这反映在当地和国家的GDP作为出口的核算中。
其实这并不奇怪,爱尔兰的税收优惠政策甚至比霍尔果斯还要多!举个栗子,爱尔兰标准公司税率为12.5%。
但2014年,苹果公司在爱尔兰仅缴付0.005%的公司税!与此同时,科技行业的巨大增长,将硅谷的两大支柱——圣何塞(San Jose)和旧金山(San Francisco)——推入了经济表现指数(economic performance index)的前四名。
另一方面,由于2014年至2016年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包括卡尔加里、埃德蒙顿、休斯顿和俄克拉荷马市在内的一些北美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专业领域的增长尤为缓慢。
全球城市发展报告——世界各地区大城市经济表现的显著差异被全球趋势所掩盖在上一章中,调查结果显示,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大城市经济在2014年至2016年间集中加速增长。
但是这一评估忽略了大城市表现的显著地域性差异。
下图为2014-2016年各地区大城市经济表现的复合年增长率:图为2014-2016年,各地区大城市人均GDP和就业率年增长率从这个角度来看,2014年至2016年,几个地理区位上的城市发展趋势变得十分耀眼。
首先,以全球标准衡量,中国和新兴的亚太地区的大都市地区人均GDP以极快的速度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和4.9%。
鉴于这些城市中低收入和中等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这些城市人均GDP预计会有更快的增长,因为从较低的收入起点更容易实现快速增长。
然而,这一趋势在除中国和新兴亚太地区外的中低收入地区并不普遍。
在其他新兴地区,中东和非洲地区与拉丁美洲城市人均GDP增长率分别停滞在0.7%和1.3%。
此外,大城市地区之间的就业率增长呈现出不同的区域格局。
中东和非洲大城市的就业率增长率最高(3.3%),除中国外的亚太新兴经济体(2.8%)和北美(2.3%)。
在中国,就业增长速度(2.1%)远低于人均GDP的增长速度(7%)。
反观拉美,全球范围内只有该区域的两项指标均呈现负增长。
从地理区位的角度来看,大城市与其他地区相比表现如何,这些地区包括中型和小型城市以及农村地区。
这必然需要更长的时间跨度(2000-2016)来检验大城市地区和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轨迹如何分化、趋同或保持稳定。
图为2000-2016年,各地区内大城市(蓝)与其他地区(黄)就业人口年定基增长率(2000年=100)在此期间,每个地区的大城市区域就业增长都更为强劲,有时甚至是急速增长。
例如,在中国,这种情况尤其显著。
中国大城市的就业人口增长了88.1%,而全国其他地区的就业人口减少了11.5%,这体现了中国大城市的强劲增长,以及从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到大城市的大量劳动力转移。
亚太发达地区、东欧和中亚、中东和非洲的城乡就业增长差距类似,但也不是那么明显。
在东欧和中亚,尽管该区域内非大城市地区停滞不前,但大型大都市地区仍在扩大就业。
在西欧和北美,就业人口增长率在大都市区与周围地区在金融危机前并无明显差别,但在经济危机后出现了分化。
与就业趋势不同,在2000年到2016年间,按地区计算的人均GDP增长趋势,大部分地区的都市区人均GDP增长都较其他区域较弱(图7)。
在西欧,大都市区的人均GDP增长超过其他地区,尽管其升幅是其全球范围内倒数第二(13.8%)。
图为2000-2016年,各地区内大城市(蓝)与其他地区(黄)人均GDP定基增长率(2000年=100)中国再次成为“遗世独立”的那一个。
在中国,大城市地区的人均GDP增长率是全国其他地区的四倍(2000年至2016年,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高达42.8%)。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中国大型都市区的表现似乎导致了早先发现的300个最大的都市区经济体的人均GDP增长速度超过了整个世界。
这些图表清楚地表明,基于迅猛的就业和人均GDP增长,中国的城市化和增长模式不同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
相比之下,中东和非洲的大城市正在经历就业增长,但人均GDP水平没有迅速增长。
经济学家将最近的这一趋势称为“无增长的城市化”(urbanization without growth),即当贫困和地方治理不力限制大城市解决增长带来的负面外部性(如拥堵、污染)的能力时,出现的一种动力。
这些发现也为“大城市与其他地区”的差异提供了额外的细微差别。
在全球范围内,大城市的就业率都在以比周边地区更快的速度增长,但在2000年至2016年期间,大城市地区的人均GDP增长率要么与周边地区相似,要么落后于周边地区。
图为2016年,全球最大的300个都市圈与区域内其他地区人均GDP的差额比例这也指出,平均而言,大型都市区的人口仍比他们周边地区所有区域更富裕。
新兴地区的大都市区及其周边地区的人均GDP差距普遍较大,而发达经济体内部的差距则普遍较小。
平均而言,西欧和美国大城市的人均GDP大约高出40%。
这一差距虽说不小,但与中国(484.5%)、中东和非洲(206.7%)、不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新兴国家(200.1%)、东欧和中亚(141.3%)的人均GDP差异相比,这一差距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全球大城市发展报告——部分经济增长迅猛的都市区就业和人均GDP增长远高于其他地区大城市不仅在不同区位之间经历着不同的经济发展轨迹,而且在地区内部也是如此。
部分大都会区域远比其他地区的就业与人均GDP 增长更为强劲。
在2014年和2016年期间,明显多数大都市地区的表现优于各自的地区经济。
三分之二(202个)的大都市地区超过了他们所在地区的就业增长。
与此同时,超过60%(192个)的都市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高于本地区平均水平。
图为2014-2016年,人均GDP和就业增长方面都优于本地区均值的大城市地区的百分比在每个区域范围内,都存在一个在就业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中超过其区域的城市群。
在短期内,从2014年到2016年,51%的300家最大的都市区经济增长率高于这两个指标地区平均水平。
在中国(73%)、东欧和中亚地区(54%)、新兴亚太地区(65%)和中东与非洲(56%)的大多数都市区都出现了成规模的增长,而现有的大多数都会区则都位于亚太发达地区(25个),北美(57个)和西欧(43个)等地。
纵观2000年至2016年期间,在亚太发达地区、西欧和中国的都市区较好的长期表现的推动下,超过一半的都市区(53%)的人均GDP 增幅超过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美、中东和非洲,有更多的大型都市区在短期(2014-2016)增长方面超过长期(2000-2016),而在亚太和西欧发达地区,情况则相反。
然而,即便是在一些发展迅速的大都市地区,也存在差异。
每个地区都有一小部分城市经济体(前20%)为人均GDP和就业增长提供动力。
在下面的部分,可汗将为大家按地区解读各个区域内都市区的状况和样本的显著差异性:亚太发达地区亚太发达地区的就业率(1%)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保持稳定的年增长率,但其最大都市区的表现仍然不均衡。
整体来看,奥克兰(新西兰)表现最好,就业率增长4.7%,人均GDP增长3.2%。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和悉尼超过了整个地区的就业增长和平均人均GDP增长,而珀斯的增长停滞在就业和人均GDP上,部分原因是矿业的表现不佳。
与所属地区地区相比,东京的表现很强劲,与大多数日本大都市地区的缓慢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首尔-仁川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在韩国国内增长第二快(2.8%),就业增量也位居第二(32万)。
与中国大陆不同的是,澳门地区的经济表现在整个亚太地区是最糟糕的。
由于严重依赖中国大陆的博彩旅游,在2014年中国政府打击腐败和腐败之后,澳门的经济增长陷入停滞。
作为一个自由港,澳门的博彩业收入从2013年的447亿美元下降到2016年的277亿美元。
澳门还依赖于区域贸易,2015年下降4.5%,2016年下降14.6%。
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数据是极具个性的!在本报告中,103个人均GDP和就业增长方面都优于本地区均值的大城市地区继续推动着整体经济的增长。
在中国, 21经济表现排名在前5%的都市区都位于中部工业区或高度城市化的沿海地区,并且大多数大城市的就业增长率都超过了国家的低就业增长率(0.2%),其中10个城市的就业增长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个百分点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