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自己整理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语理解与表达
题型:
1.片段阅读(重点)、
2.选词填空(重点)、3。篇章阅读、4。语句表达
一.片段阅读(重点)
片段阅读实战技法:
( 1分步解题法 2替换压缩法 3成分分析法4背景铺垫法5表达倾向法 6援引观点法 7举例论证法 8原因推断法 9反面论证法10标点符号法11指代引导法 12选项差异法13主体排除法14排同求异法 15相对绝对法)(15)
一、分步解题法:审设问——读题干——选答案
考生应该首先从“问题”的角度入手,根据提问方式快速确定考查题型与考查要点,之后有的放矢地阅读原文,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寻找与问题相关的语句和答案所在,最后查看选项进行对比,选择最大程度地吻合原文的选项为正确答案。
二、替换压缩法:
命题人通常会将原文中需要命题的语句用另外一种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主要的命题思路有两种:一种是“同义替换”,另外一种是“精简压缩”。
“同义替换”:即通过同义语句替换的方式来增加考生辨识选项匹配度的思考时间。如:第一位=首们、消极=负面、能否=也许、差异=多样性,等等。
“精简压缩”:即将原文中表述较长的命题语句进行主要成分的提炼与压缩,将长句的主要意思用更为精炼的短句进行概括归纳,变为选项。此时考生需要注意对长句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等进行有效提炼。
三、成分分析法:
分析句子的主干成分即主语、谓语、宾语,在压缩提炼的过程中将修饰的定状补成分删去,简洁明了地把握住该句的核心观点。
四、背景铺垫法:
在阅读文段的过程中,针对社会现实类文体而言,其大多在材料之初首先交代一个大的背景,或者大的趋势,抑或客观陈述一下现实问题.接着可能会引出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或者对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对策.
在这类文段,考生要明确哪一部分才是阅读重点:通常材料之初的大背景、大趋势公公是为了引出之后的主题,因此可心称之为“背景铺垫”,并非阅读重点。一方面考生可以快速浏览,明确之后的语句为重点内容;另一方面,如果有选项是围绕大背景、大趋势进行陈述的,也应排除在正确选项之外。此法被称为“背景铺垫法”。
对于背景的铺垫,常用的句式如下:
“形势分析":随着……的变化/的提高/下降/紧缺/发展/日益突出(6个)等,在这样的背景/趋势/形势/情况下……语句重点。
“时间状语”:近年来、改革开放以来、目前、日前、当下、当前(6个)……的变化/
的提高/下降/紧缺/发展/日益突出(6个)尤为明显,在这样的背景/趋势/形势/情况下……语句重点。
五、表达倾向法:
通常关于倾向性的表达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倾向性,表达肯定意味;一种是消极的倾向性,表达否定意味。考生应该注意的是,汉语的很多词汇在运用时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倾向性,比较典型的像“从表面上看、看上去、似乎、好像、所谓、遗憾的是”以及反讽表达(7个)等均带有消极的倾向性。而积极的倾向性也是通过词汇或者句意凝结而成,考生应注意结合句意进行把握。
1、正确答案的表达倾向性要与原文一致,否则应该排除不选。
2、阅读时注意带有倾向性的具体措辞,可能会影响文段的表达含义。
3、在申论材料的阅读环节,也可以使用表达倾向法,明确材料的表达含义,进行积极、
消极的初步分类,为下一步的归纳总结做好铺垫.
六、援引观点法
所谓援引,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引用。在语言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通常援引的目的都是为了引出说话人的观点,因此考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看到了援引一类的表述,就要注意观察其后是否引出该文段作者的观点。
通常作者的观点与援引观点从态度倾向性上可分为两类:
1、正向援引。
进一步说明即正向援引,从正面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支持或者加强.一般在援引之前都会出现“正如”一类的字样,援引之后都会有表述结论性的引导词,如“因此"、“所以"、“可见”、“总之”等引出作者的观点。
2、反向援引。
反向援引,即作者的观点与援引的观点背道而驰。反向援引中,表述初始通常要先树一个靶子,一般用“通常认为"、“传统认为”、“有一种看法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有些人认为"、“人们以为”等字样作为引导词引出话题,然后再用表示转折性的引导词,如“但是、其实、实际上、事实上”等引导出自己与之不同的观点,进行反驳或批判。
援引——援自引用,引出作者的观点,援引重点看后面。
标志(4个):指出,说明,表明,显示-—主题句,重点,结论。
正向援引,结论词——正如某人所说-—作者肯定
反向援引,转折词-—一家之言(有一种看法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有些人认为,人们以为,传统认为)——作者否定
会话策略-—这话没错,但是——作者否定
排同求异法(理解正确或错误的是,非主旨题)例24
排同——单项选择中意思相同的选项排除不选.
求异-—求矛盾,矛盾中必有一真一假(两个选项有矛盾,那就必有一真一假,存在答案的可能性很大,但前提是与原文相关)
言语的择优原则:优中选最优(最大程度的同义替换,选对策的选项),次中选次差(一般是细节判断题)
例:(大句包含小句)
有一种看法(反向援引)其实(弱转)但是(强转),强转中有递进,看递进部分
当强转和弱转同时出现的题目,选择强转
七、举例论证法
在文段表述过程中,有一种论述方式就是通过摆事实、举例子来证明之前或之后出现的观点。因此考生在阅读文段时可以通过“比如”、“例如”、“XX就是一个例证”、“以XX为例”等引导的例子来判断之前或之后出现的主题句。
另外很多文段中会出现一些数据、年份、人名、地名、术语等,也都属于例子的一种变体。
1、举例的目的是证明观点的正确性,可以通过举例的位置来寻找前后的主题句。
2、举例本身并不重要,阅读时可以快速浏览.
3、围绕举例进行表述的选项属于干扰选项。
八、原因推断法
在文段表述过程中,除了举例论证之外,还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式进行表达上的佐证,即围绕观点阐明原因所在。一旦发现某几句话是针对某种观点解释原因的,应该快速寻找其所证明的结论,而并非纠缠于原因,浪费阅读时间。
在文章论述的结构中,有以下几种模式;
1、阐明原因-引出观点
2、点明观点—阐明原因
3、点明观点-阐明原因-重申观点
考生对于“因为”、“由于”等表示原因的引导词要非常敏感,看到这类词汇之后应该瞻前顾后寻找主题句,而关于具体的原因阐述可以快速阅读,一带而过.
标志:因果关系:
a结论之后是重点
b因为和由于引导原因,问原因时才看,结论才是重点
c”之所以……是因为……”,”之所以……归根结底……","之所以……说到底……”,是倒装,强调原因,原因是主旨重点.(通常汉语表达符合核心语义置后的原则,换言之通常重要的内容会出现在后,之前一般为后面的修饰,重点落在对原因的解释说明上。)
d导致、造成、致使、使得,于是(5个),后面是结论,是重点
e “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既然……那么……"
f 因为=由于,
g所以=导致,致使,使得,故而,可见,看来,因而,因此,于是,总之,总而言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 (14个)
此外,“原因推断法"的使用策略与上文中“举例论证法"趋同,即围绕原因进行阐述的选项也并非文段论述的重点所在,应该首先排除。
综上所术,将“原因推断法”总结如下:
1、解释原因的目的是证明结论或观点的正确性,可以通过原因的位置来寻找前后的主题
句.
2、原因本身并不重要,因此阅读时可以快速浏览。
3、围绕原因进行表述的选项属于干扰选项。
九、反面论证法
反而论证的作用就是为了说明正面观点的权威性与合理性,反面论证的类型明两种:
1、正+反:反面论证之前会出现正面论点,常有“否则”、“不然”一类的引导词出现。此时
应该重点阅读反面论证之前的正面论点,反面论证可以快速浏览或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