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言语理解与表达资料

言语理解与表达资料

言语理解与表达资料一、阅读理解(关联词语+行文脉络)✧关联词语1、转折关系:虽然 A,但是 B标志词: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其实/事实上/实际上殊不知/截然不同/全新的研究/一种误读/相对而言2、因果关系:因为 A,所以 B标志词:因此/所以/因而/故而/从而/正因如此/可见/由此可见/看来/照此看来/ 导致/致使/使得/造成/影响为什么/为何/归咎于3、必要条件关系:只有 A,才 B标志词:应该/应当/必须/需要/亟需/亟待通过/采取……手段/途径/措施/方式/方法/渠道呼吁/倡导/提倡/提醒/建议前提/基础/保障4、递进关系:不但 A,而且 B标志词:不仅/不只/不单/不光/除了……还/更/甚至/尤其/特别正是/恰恰是/绝不是/最重要/最核心5、并列关系:既 A,又 B标志词:和/及/与/同/此外/另外/同时/加上/以及第一……第二……第三/一方面……另一方面/首先……其次✧行文脉络1.总分2.分总3.总分总4.分总分5.分分二、逻辑填空(高频成语 50 个)1.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相互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

2.相得益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各自的长处更能充分地显露出来。

3.珠联璧合:比如杰出人才或美好事物结合在一起。

4.无可厚非:没有什么可以过分指责的,表示虽然有缺点,但可以宽容和原谅。

5.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表示言行合情合理,并无过错。

6.标新立异: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

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

7.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格局,即多元多样。

8.独树一帜:独自树立一面旗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或一派。

9.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多用于否定句,常搭配工程、任务、事业。

10.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常搭配写字、写文章、画画。

11.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

言语理解与表达(精讲)汇总

言语理解与表达(精讲)汇总

言语理解与表达考试么—字词句段篇考情分析:•阅读量在逐年增加240字/分•综合难度比较稳定•试题资料来源:主流媒体的评论性材料《人民日报》《半月谈》《三联生活周刊》等应试测略:一、“从真题中来,到真题中去”二、抓住基本题型、基本方法三、听课——演练——巩固四、多读多练,熟悉题源,丰富文字材料背景知识,提高敏感性第一节主旨概括题题型介绍主旨概括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进行概括归纳或者把握中心主旨。

得主旨者得天下一、提问方式:主旨概括题的提问方式通常带有:“主旨”、“主要”、“核心”、“中心”、“概括”、“归纳”、“总结”等提法。

二、作答方法:总体上从两个思路:宏观微观行文脉络关联词语根据不同的逻辑关系找主旨——“关联词”是风向标做题原则:1.寻找主题句2.寻找对主题句进行同义替换的选项3.不能引申,必须基于原文•解题方向:•有主题句——找主题句——同义替换•无主题句——归纳概括——全面1、转折复句【典型格式】虽然A,但是B,…,其实…【关联词语】强转折:但(是)、然而、不过、可是、却弱转折: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2、递进复句【典型格式】不但A,而且B,(甚至)如“大别山区不但矿产很丰富,而且自然景色很美。

”如“来这家大型食品超市购物的不仅有当地的家庭主妇,而且有附近街区的居民,甚至京津地区也有驱车前来采购的。

”【关联词语】不但/不仅/不单/不独/不只/不光A,而且/并且/也/还/甚至/更/尤其B注意:递进复句表达的重点是有层次的,其中“而且”、“并且”、“也”、“还”等词是一级递进,语义程度较轻。

“甚至”、“更”、“尤其”、“重要的是”、“核心的是”、“关键的是”、等词是二级递进。

【解题要领】递进之后是重点主题句往往是递进之后的内容;一级递进和二级递进同现时,二级递进是重点言语技法之二:替换压缩法(针对选项)1、同义替换必须——必不可少辨证——不是绝对的,是可以转化的2、精简压缩:•课程小结1、答题顺序:2—1—32、递进关联词后是主题句——“而且”之后是重点3、同义替换和精简压缩是正确答案的标志3、因果复句【典型格式】因为A,所以B【关联词语】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而、总之、看来、由此可见、综上所述、概而言之、言而总之注意:有些文段采用了倒装的语句形式,如“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句子。

粉笔学霸笔记言语理解与表达

粉笔学霸笔记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三讲言语理解与表达理论部分(基础差的同学请先看易错题整理部分)一、主旨概括题(一)提问方式:1、主旨类:中心、主题、中心议题、关键词、核心、主要、重在(观点、介绍、讲述、讨论、强调、说明);2、概括类:概括、归纳、总结、复述。

(二)解题思路:1、主旨类:中心思想即重点;2、概括类:全面(重点+其他)。

(三)重点出现的位置:1、微观:(1)关键词:①标志词:重要的是,关键的是,这使得,有趣的是;②主题词:核心词。

(2)关联词:①转折:a、典型格式:强转:虽然……但是……;弱转: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当然。

b、替换词语:虽然:尽管、虽说、固然;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

c、考点:转折是重点;替换词语可以任意搭配;虽然这一部分可以省略。

②递进:a、典型格式:不但……而且……;不但……而且……甚至/更/还……。

b、替换词语:不但:不仅、不单、不只、不光、不独;而且:并且、并、也、还、甚至、更。

c、考点:递进后是重点;替换词语可以任意搭配;不但这一部分可以省略。

③因果:a、典型格式: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b、替换词语:因为:由于;所以:因此、故而、总之、看来、由此可见、综上所述、概而言之、总而言之、正因如此、有鉴于此。

c、考点:结论是重点;倒装原因是重点;替换词可以任意搭配;原因部分可以省略。

④必要条件:a、典型格式:只有……才……;除非……才……;应当、必须、应该、需要、必要、必要条件是。

b、替换词语:没有……就没有……;不……不……;除非……不……;除非……否则不……;如果不……那么不……。

c、考点:“才”前是重点,即必要条件是重点;“只有”、“除非”可以省略;解决问题对策的标志词。

⑤并列:a、典型格式:既……又……。

b、替换词语:是……是……;有的……有的……;一边……一边……;也……也……;不是……而是……;是……不是……。

c、考点:并列关系的符号如“;、。

”;注意词语,如同时、同样、此外、另外、与此同时、和、又、以及、及、而;注意杂糅在一起考;注意并列中的两个关系,一个是并存,如美貌与智慧,一个是相对,如好与坏。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归纳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归纳

1、自文艺复兴以来,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为民族主义和阶级斗争等意识形态作祟产生了一系列伤亡惨重的战争。

其中,许多知识分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或打扮成青年导师和精神领袖,鼓吹种族差异、民族至上和阶级对立,或投笔从戎,直接参与战争。

对这一现象,哲学家班达不以为然,认为知识分子假借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和阶级斗争背叛了知识分子的价值思想。

2、少年儿童好奇心强,但对是非判断能力弱,他们很难对消极不良的作品进行理性区分,因而正确的引领很重要。

3、不论是恢弘而惨烈的战争场景,还是浪漫凄美的烽火情缘,都在强烈的历史质感中表露出一种博大的正义情怀。

4、环保局与污染企业应是一种“猫和老鼠”的关系,但是现在环保局“失节”,委身于污染企业,甘当污染企业的保护伞。

5、紫藤很适合作花架、绿廊,可形成浓叶满架、繁花浩荡的美景,千姿百态,甚为优美。

紫藤长长的花序都是上面的先盛开,下面的待放,花的颜色便是上浅下深,好像是那紫色是沉淀下来的;唐代诗人李白“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

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

”的诗句,生动地刻画出紫藤优美迷人的姿态。

6、近来,微博上流行一句“是中国人就转”的口号,这是用一面澎湃激昂的民族情怀大旗,迎风一展,遮住大众的眼睛,眼花缭乱间,既剥夺民族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裹挟他人自由的意志。

爱国主义是其廉耻外衣,使人跟风盲从是其内在属性,看似强大逻辑的背后,实则是批判的缺失与思想的贫瘠。

7、欧债危机在2012年继续恶化,拖累了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

美国虽然没有像欧洲那样陷入第二轮的经济衰退,但美国的经济增长仍然非常疲软,只有2%左右。

欧债危机、美国的“财政悬崖”及由于钓鱼岛问题导致的日趋恶化的中日贸易关系,有可能引发一场新的全球性衰退。

8、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对此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

7 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 全

7 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 全

言语理解与表达目录1、主旨概括题2、文意推断题3、词语理解题4、代词指代题5、语句衔接题6、观点态度题7、标题填入题8、细节判断题9、意图推断题10、片段阅读技巧10.1 成分紧缩法10.2 显性并列复句10.3 承接复句10.4 辅证法10.5 相对绝对法10.6 结语判断题10.7 排同求异法10.8 主题排除法10.9 背景铺垫法10.10 实词辨析11、关联词语11.1递进复句11.2因果复句11.3转折复句11.4条件复句11.5让步复句11.6取舍复句12、广义主旨题12.1解题思路12.2解题方法12.3题型12.4干扰选项特点片断阅读共九种题型:一、主旨概括题二、文意推断题目三、态度观点题四、词语理解题五、代词指代六、标题填入题七语句衔接题八、词语删减九、细节判断题一、主旨概括题①主旨类②概括类阅读片断要有重点,不是每个语流都花同样的时间。

【做题原则】找重点,即文段主题句。

→对比选项进行转换(同义替换、精简压缩)。

→忠于原文,无需引申。

→通常为对策或核心观点。

【解题技巧】宏观:文章结构(行文脉络)微观:逻辑标志(关联词语)(一)、微观方面:关联词语(有重点)①递进后“不但……而且……,甚至(更)”“不但”=不只、不单、不独、不光、不仅“而且”=并、并且、也、还、甚至、更②结论后:“因为……所以……”“看来”后是重点③转折后:“其实”“虽然”“但是”与“虽然”相当的词有(尽管、虽说、固然)。

与“但是”相当的词有(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弱转折,(可是、不过、然而、却)强转折。

④必要条件后:必要条件句中(只有……才……)相当于“只有”的词有(必须、只有、除非、应该、需要、怎样、解决问题的语句);“……才”之前是重点,表示不可缺少。

⑤并列复句A+B:无重点“不但”可以省略,“而且”不可以。

“虽然”可以省略,“但是”不可以。

“更重要的是”、“关键的是”之后的句子是重点句。

“而”可以表转折、表并列、表顺承。

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汇总

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汇总

言语理解与表达概述【考查能力】理解 片段阅读 + 篇章阅读表达 选词填空 + 语句表达【做题顺序】审题干 读题面 看选项作对比【正确答案的标志】转换的两种模式:同义替换精简压缩片段阅读知识点:主旨概括题【辨别标志】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话主要讲述(谈论、强调、说明、阐明、阐述、分析、介绍等)的是?主旨类:找重点对这段文字概括(复述、归纳、总结)最准确的是?概括类:突出重点,兼顾其他(重点是第一位的,其他其次,择优原则)【做题原则】找重点,即文段主题句。

对比选项进行转换(同义替换、精简压缩)。

忠于原文,无需引申。

通常为对策或核心观点。

【解题技巧】宏观(行文脉络) 文章结构微观(关联词语) 逻辑标志知识点:递进复句【典型格式】不但……,而且……。

如:大别山区不但矿产很丰富,而且自然景色很美。

【关联词语】不但=不仅=不单=不独=不只=不光而且=并=并且=也=还甚至=更=特别=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核心的是【多重递进】不但……,而且……,甚至……【典型例句】1)黄金不只是一种名贵的金属,也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万能语言。

2)寿昌不仅学习戏里的唱腔身段,还从母亲那里弄些碎布学剪戏中的人物。

3)犯罪官员们所面对的不单是牢狱之灾,他们似锦的前程也毁了。

4)来这家大型食品超市购物的不仅有当地的家庭主妇,而且有附近街区的居民,甚至京津地区也有驱车前来采购的。

【总结】递进复句重点在递进之后。

一级递进与二级递进同现时,二级递进是重点。

【技术链接】 反面论证法反面论证的作用是为了加强之前正面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标志词:否则、不然、如果不、如果没有等。

围绕反面论证的不是主旨题的答案。

知识点:成分紧缩法长难句就找主谓宾,宾语通常是一个复合结构或小句。

标志词:的 定语(前置)(重点) 地 状语(前置) 得 补语(后置)知识点:转折复句【典型格式】虽然……,但是……(强转折)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当然(弱转折)【关联词语】虽然=尽管=虽说=固然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总结】转折复句重点在转折之后。

言语理解与表达要点57页PPT

言语理解与表达要点57页PPT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言语理解与表达 知识点汇总

言语理解与表达  知识点汇总

专题一语境分析狭义的语境主要是指言语片段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广义的语境还包括言语片段之外的社会语境,如写作背景。

选词填空题目单纯考查词义的题目越来越少,多数题目都把考查重点放在了对特定语境的分析上。

考点一:对应分析法命题人通常会在空缺处的上下文设置一些提示信息,这些信息与正确答案之间存在一定呼应关系。

1、正对应指的是文段中上下文的某些词句从正面提示了正确答案的信息。

1)解说关系:这种题目一般设空在前句,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出后句中相应的解释说明的内容2)概括关系:其设空一般在句后,应从前句入手,从选项中找出与前句表达意思最贴近的一项3)顺承关系: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几个相连的词语之间在顺序上存在不可逆性。

这种不可逆可能为语段之间的前后照应,也可能为逻辑上的先后承接或是词句之间的前后承接。

如三个“更…..的”结构相同;三个“有……的……..”.当文段中出现顺承型正对应时,如果从语义或者关系上不好判定答案,可尝试从词性入手。

一般此类型各短语间为并列关系,其对应结构的词语词性应保持一致,如都是动词等。

4)递进关系:常见的关联词如:1 而且、并且2何况、况且3进而、更、还、甚至。

最常考第三类。

可根据设空位置,将选项与关联词前面或者后面句子的中心词进行比较,与之存在递进关系的选项为正确答案。

延续:照原来的样子继续下去;延绵:连续不断,指形态上的连贯。

句中说的是残疾人事业与传统保持着连贯性,没有隔断联系,而不是说完全照着传统的样子继续下去。

根据第一空后的“回味”可知,这里所填的词语应与味道有关,符合这一特征的只有“苦涩”和“辛酸”。

人们常说“忆苦思甜”,故会引起回味的一般是苦味。

“每”再次表示同一动作有规律地反复出现,第一空只能选择“规律性”或者“周期性”。

与“简单”相比,“保守”更侧重于一种底线或者最低的限度,与后面的“至少”对应更恰当。

2、逆对应就是文段中上下文的若干词语从反面提示了应选词语的信息,1)转折关系:一般可通过找出句中相应词语的反义词来破题2)并列关系:最典型的句式为“不是…..而是…”其表示的意思是否定前者、肯定后者,即前后句之间存在逆对应关系。

言语理解与表达核心知识储备

言语理解与表达核心知识储备

Ⅰ言语理解与表达核心知识储备一语境分析法:对应分析法、情景展开法,两种㈠对应分析法:正对应、逆对应,两种。

1、正对应:指文段中上下文的某些词句从正面提示了正确答案的信息。

①概括关系:一般是先具体阐述然后进行概括,其设空一般在后句。

应从前句入手,找到与前句表达意思一致的句子。

②解说关系:一般是先提出一个总的观点,然后在后文对此进一步做出解释,其设空一般在前句。

应找出和后句中相应的解释相同的内容。

③顺承关系:几个相连的词语之间的顺序上存在不可逆性。

这种不可逆性可能为语段之间的前后照应,也可能上是逻辑上的先后承接或词语间的前后承接。

2、逆对应:指文段中上下文的若干词句从反面提示了应选词语的信息。

①转折关系:逻辑填空设空灵活,但无论在前句还是后句,都能从句子中找到关键词,然后选择其反义词。

②并列关系:典型句式“不是…而是…”③背离关系:常以数量词表达,如“极少数”与“大多数”、“很多”与“也有许多”,可以从中找到突破口。

㈡情景展开法:1、从材料背景角度展开:设空的位臵多数是材料中内涵较深刻的词语,且往往具有唯一性,应结合背景斟酌答案。

2、从事理常识角度展开:因文字以可理解的语境为基础,所以可以从常识角度找到突破点。

二关键信息识别法: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暗示信息,三种。

㈠关键词:高频词、表示某一特定含义的词、提示文段重点或结构的词,三种1、高频词:确定文段的重点、论述主体;文段中多次出现的词为高频词,反复强调,故是文段的中心词。

2、表示某一特定含义的词:确定文段落脚点;文段中出现含有特定意义的概念时,通常是文段的要点。

引号表强调。

3、提示文段重点或结构的词:指示重点、区分层次;①关联词转折关系:⑴转折关系:转折后为重点,即“但是”、“却”、“然而”、“可是”后的内容为重点。

⑵因果关系:“因为…所以(于是…以至于)”、“由于…因而”、“因此”强调“果”;而“之所以…是因为”除外,强调的是“因”。

⑶递进关系:一般强调的是:“还(又、也、更)”、“而且”、“尤其”、“甚至”后的内容,即递进后的内容。

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汇总

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片段阅读第一节中心理解题
考点1关联词
1.转折关系
2.因果关系
3.必要条件关系
4.并列关系
考点2主题词
考点3行文脉络
类型:总——分、分——总、总——分——总、分——总——分、分——分
第二节标题填入题
提问方式:最适合这段文字的标题是……
解题要点:第一优先级:契合文段中心
次优先级:生动形象(不必需)
第三节细节判断题
第四节词语理解题
第二章语句表达第一节语句排序题
第二节语句填空题
第三节接语选择题
第三章逻辑填空
考点1词语辨析——搭配对象
考点2词语辨析——词义侧重、感情色彩、程度轻重
考点3语境分析——关联关系
考点4语境分析——对应关系——有标志
考点5语境分析——对应关系——无标志
创新考法
第四章篇章阅读。

言语理解与表达笔记

言语理解与表达笔记

第一章逻辑填空常用实词和常用成语准确运用侧重对实词辨析的考查,偶尔涉及对关联词搭配的使用。

命题要点主要体现在其理性意义、色彩意义、搭配意义、语体风格、语意轻重、语法功能等几个方面。

一、感情色彩。

二、语义轻重。

意义相近的词语有程度深、性质重和程度浅、性质轻的差别。

三、表达风格。

一是语体风格,二是文体风格。

四、语素差异。

五、词性功能。

六、搭配范围。

七、语境信息与限定性选项。

第二章片段阅读一、分步解题法一般一道题目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原文)——1请问×××××××××××××××××××?(问题)——2A. ××× B . ××× C. ××× D. ×××——3【解析】科学有效的阅读顺序应该是2—1—3分步解题。

在时间有限、效率关键的前提下,考生应该从“问题”入手,根据提问方式快速确定考察题型与考查要点,之后有的放矢地阅读原文,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寻找提问的相关答案和语句所在,最后查看选项进行对比,选择最大程度与原文吻合的选项为正确答案,也就是2—1—3分步解题法。

【注意】不同的提问方式,意味着不同题型的考察,答案随之也会有所变化,考生务必审题。

二、替换压缩法命题人通常会将原文中需要命题的语句用另外一种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主要命题的思路有两种:一种是同义替换;另外一种就是精简压缩。

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与能力要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与能力要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与能力要点●选词填空一、做题原则1、读完再选;2、比较选项差异;3、读文段注意提炼关键词。

二、做题方法:1、排除选项原则:①感情色彩:a、褒贬中;b、积极/消极。

②语义轻重:eg.批评与批判;违反与违犯。

2、确定选词:③搭配范围:eg.爱戴与爱护;希望与期望④强调重点:eg.鉴别与鉴赏;品味与品位⑤词性功能三、考查类型:实词、成语和虚词(关联词搭配)●片段阅读一、题型分述(一)主旨概括题:1、提问方式:(1)主旨类:主要..内容(表明、阐述);..观点、主要..强调、主要..意思、主要核心..意思(观点、内容);主旨..(观点、对策)。

(2)概括类:概括..。

不单纯是重点,全面概括,不能落点(突出重点..、总结..、归纳..、复述兼顾其他)。

一般重点为解决问题之所在。

2、做题原则:(1)寻找文段中重点句;(主题句)(2)寻找与重点进行同义替换的选项;(找答案)(3)不能引申,必须基于原文;(非引申项答案)(4)主题句是解决问题的语句,或者是核心观点。

3、做题方法:(由小入大,做题核心办法)(1)从微观入手,寻找关联词语。

(小切入点)(2)从宏观入手,寻找行文脉络。

(大切入点)(二)意图推断题1、提问方式:意在..…。

....、告诉..、想.、推出..、可以知道2、做题方法:(1)字面含义的选项不选;(2)把握作者说话的目的、意图;(言外之意)(3)注意选项与原文的关联性,不能引申过度;(4)分清类型:A、社会事实:呼吁的声音;B、故事寓言:寓意深刻的道理。

(三)词语理解题1、提问方式:文中“XX”如何理解?2、做题方法:(1)定位原文;(2)观察表示解释说明的符号,如:冒号和破折号,如果有,直接看其后;(3)如果没有符号,则寻找小语境(上下文,前后句);两个分句若并存则为同义项,若相反相对则为反义项。

(4)多重分句时,句子关系已经被分散,此时直接寻找首大主语,如:不是…而是…是…,找不是前的主语。

言语理解与表达自己整理汇总

言语理解与表达自己整理汇总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1 •片段阅读(重点)、2.选词填空(重点)、3.篇章阅读、4.语句表达一.片段阅读(重点)片段阅读实战技法:(1分步解题法2替换压缩法3成分分析法4背景铺垫法5表达倾向法6援引观点法7举例论证法8原因推断法9反面论证法10标点符号法11指代引导法12 选项差异法13主体排除法14排同求异法15相对绝对法)(15)一、分步解题法:审设问一一读题干一一选答案考生应该首先从“问题”的角度入手,根据提问方式快速确定考查题型与考查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后有的放矢地阅读原文,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寻找与问题相关的语句和答案所在,最后查看选项进行对比,选择最大程度地吻合原文的选项为正确答案。

二、替换压缩法:命题人通常会将原文中需要命题的语句用另外一种语言形式表达出来__________________ 。

主要的命题思路有两种:一种是“同义替换”,另外一种是“精简压缩”。

“同义替换”:即通过同义语句替换的方式—来增加考生辨识选项匹配度的思考时间。

如:第一位=首们、消极=负面、能否=也许、差异=多样性,等等。

“精简压缩”:即将原文中表述较长的命题语句进行主要成分的提炼与压缩_________________ ,将长句的主要意思用更为精炼的短句进行概括归纳,变为选项。

此时考生需要注意对长句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等进行有效提炼。

三、成分分析法:分析句子的主干成分即主语、谓语、宾语,—在压缩提炼的过程中.将修饰的定状补成分删—去,简洁明了地把握住该句的核心观点。

四、背景铺垫法:在阅读文段的过程中,针对社会现实类文体而言,其大多在材料之初首先交代一个大的背景,或者大的趋势,抑或客观陈述一下现实问题。

接着可能会引出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或者对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对策。

在这类文段,考生要明确哪一部分才是阅读重点:通常材料之初的大背景、大趋势公公是为了引出之后的主题,因此可心称之为“背景铺垫”,并非阅读重点_。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笔记整理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笔记整理

第一章片段阅读1.看问题,确定题型2.带着问题读文段3.对比择优选择答案第一节中心理解提问方式:主要、意在、旨在、想要、主题、观点、概括、介绍解题思路:寻找中心句(1)有中心句-同义替换(择优)(2)无中心句-全面概括(并列文段)解题技巧:下面二者结合使用(1)重点词句(关联词、主题词、程度词)(2)行文脉络(总-分,分-总)一、关联词1.转折:转折之后是重点(1)标志词:虽然……但是……;尽管……可是……;不过;然而;却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弱转折,后面也可能是引出事实。

)(2)转折常考结构:①引入+转折提出观点②引入+转折提出观点+解释说明③别人认为……+转折:转折后不好理解,把别人认为相反就是答案。

(3)解题技巧:前后语意相反,情感色彩相反;多重选择最后一个是重点;位于分述句中的转折不重要。

【补】选项出现A与/及/和B……,文段一般为并列结构【补】略读(1)例子:比如、例如、诸如、譬如(2)原因:因为、由于、:、——(3)背景:近年来、随着、在……背景下2.因果:结论是重点(1)标志词:所以、因此、因而、故而、于是、可见、看来、故导致、致使、使得、造成→坏结果(2)尾句出现结论词:总结前文,通常为中心句。

(3)开头/中间出现关键词:①之后的语句是进一步解释说明,此时中心句仍为结论句。

②之后又出现并列、因果、转折,需要结合多种关联词共同分析。

【拓】选项新宠-因果结构(1)文段结构:结论+原因解释/原因分析+结论(2)正确选项:为什么、为何、何以……,解释/揭示/阐述……的原因/缘由(既有观点又有原因,优选)3.必要条件关系:必要条件是重点(1)标志词:只有……才……理论要点:必要条件是重点,必要条件即“只有”和“才”之间的部分。

【补】对策常考很重要:只有……才……=必须+对策(1)应该、应当、必须、需要、应、须、要+做法(2)通过/采取……手段/途径/措施/方式/方法/渠道,才能……(3)前提、基础、保障(4)负有……的义务/……的必由之路/……的阀门之一/要领在于/势在必行(5)A是B的……,B是以A为……【补】对策行文脉络(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解释说明(意义效果)(3)对策+正反论证/原因论证/举例论证(4)背景+对策(5)文段只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可能会作为正确答案出现在选项里(6)问题标志词:挑战、瓶颈、软肋、难题、不足、缺陷、风险等【补】形象化表达(形象化表达不一定是正确答案,要内容匹配中心句,形式上生动形象)(1)打造种子这枚农业“芯片”(2)蜜蜂为何“单恋一枝花”(3)但他却也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4)智能无人零售让超市变得更加聪明、更加善解人意(5)对中考加分实行瘦身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6)“废墟”何以是美的(7)治理网络文学盗版可用“大数据疗法”【补】反面论证如果/倘若/一旦……+不好的结果把前面做法反过来,即为正确答案【拓】对比择优:针对性对策(明确)>问题(不明确)>错误对策4.并列关系:全面概括,提取共性文段特征:(1)包含并列关联词,如同理、也、此为、另外、同时、以及、“;”、还(2)格式规整,层次分明:①句式相同或相近,②按照时间顺序展开。

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梳理

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梳理

议论型标 题
说明型标 题
新闻报道 型
记叙型标 题
立场判断 类
语气推断 类
观点分析 类
就近原则
直接指向论点本身,或者论点语意中关键的对象、话题。论点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某些事情、现象的见解主张,在文中是有一个明确的 判断句,意思十分明确或是肯定或者否定。议论文的标题简洁概括,不冗赘。
需紧紧抓住说明对象及特征,不管是事物还是事理,需把针对性。
表达风格
分为语体风格和文体风格。语体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语体。一般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书面语则文雅、庄重,多用于正 式场合。
形象色彩
某些词语表现出事物行为、状态、颜色的形象特征。给读者非常形象的感觉,生动、具体、亲切,让人浮想联翩,他可能是触觉,味 觉,嗅觉,听觉的感受,这种词语具有形象色彩。
事理顺序。
结语推断
错误选项一般是文段中已有的内容。已知材料的最后一句往往是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时也可能是结论性的引导标志。
解释关系
指针对横线处的词语,其前或后的语境存在解释的语意。可以是“因为、由于、换句话说、也就是说”等标志词以及冒号、破折号、括 号等标点引导解释关系,也可以是举例解释,也可以只是单纯的文字解释。
并列关系
指横线处词语的意思,与语境前或后某个词、短语或者是小句子具有意思相近、色彩相同,或是语法功能一致的关系,横向处的词义根 据并列部分的内容,选择词义与之相近的词语。
细节理解 对象偷换
确保选项与原文谈论的是同一件事情、同一个主体、同样的客体。
逻辑偷换
时态偷换
材料可能是将来时,完成时,进行时,选项不能混淆时态。
词句理解
找准词语或句子在原文的位置,之后结合前后文、远近的语境的引导,选择正确答案。(就近原则)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总结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总结

词句理解 细节判断题
词句意思理解
做题 分析偷换和替换-偷换是错误的,替换是正确的 原则 选项 直接筛选类 题型 间接理解类 1、程度相对适中:几乎、大概、总体上、可能 程度 2、程度较重的词:一定、总是 1、找到所问词句的出处,标注下来 3、可能不推必然,绝对化原则 1、以偏盖全、以少代多(范围由小变大) 范围大小包 2、范围狭窄化(不能用虚化的大代替具体的小) 含关系 3、许多、很多、大多 1、张冠李戴 2、对象扩大或缩小 对象 做题 思路 3、无中生有对象,包括人、事、话题、物 4、主体、客体(和主从、主动被动相关) 2、并列关系:语意上并列,形式上 并列 1、选项与原文无关 2、并列关系变成其他关系 逻辑关系 关系 3、选项必要变成充分 4、因果颠倒 4、递进关系:递进词 5、肯否矛盾 1、将来时、完成时、进行时,不能混用 时态 2、前后顺序 6、语境限定:推断 5、条件关系;标志词 注意 多个代词时,由近及远,以语意 为重 3、相反关系:语意上相反,标志词 相反 3、带入验证,果断作答 1、解释关系:由于,因为,是因 为,意思概括就是前面的意思 做题 2、落实到语境:就近原则、主语 思路 一致 2、分析所问词句的前后语法,把握 逻辑关系 分析语境 做题原则 不能选表面 往往在材料中 词语 的指 代对 象 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单指 、复指
正面援引词:正如、如同、 有一种(作者支持) 2、吸引力:修辞(比 喻、对比、拟人、反复 、反语);设置悬念; 答题 思路 反用其意 1、突兀,缺 乏过渡 2、关 键词、 答题思路 标点 反面援引词:有一种、有一 样(作者态度相反) 作者 观点 的构 成 3、杂糅观点 答题 思路 1、自我口语化 2、提出问题 3、从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行文 结构 上 3、别人以为 A,我认为 B,接下来是 “为什么是B ” 4、别人说 A,我说B, 接下来,“ 什么是B” 感叹号、双引号:作者有不 同立场

言语理解与表达考点总结

言语理解与表达考点总结

言语理解与表达考点总结●言语理解与表达整理的言语理解的总体知识脉络思维导图,可以结合自己笔记按需整理,24公考一起加油●主旨概括类●主旨概括题●判别标志:这段话的主旨/核心意思/概括最全面的……●解题步骤●主旨句特征●观点句●对策句●找主旨句●有主旨句,则对主旨句进行同意替换或精简压缩●无主旨句,需要对文段进行归纳概括●对比选项●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偏离主旨●解题技巧●微观技巧●关联词●转折关联词●关联词语●但是、可是、不过、却、然而、则、事实上、实际上、其实……●解题要点●转折之后是重点●多重转折,需要PK,看谁更重要●因果关联词●关联词●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可见、总之……●导致、造成、致使、使得……●解题要点●结果永远是重点●原因有时会缩略●并列关联词●关联词●正向并列●同样、同时、此外、另外、与此同时、加上、也、一方面……另一方面、分号、排比句●反向并列●不是……,而是……;是……,而不是……●隐性并列●解题要点●并列关系不分主次,主旨成分全面概括不偏颇●必要条件关联词●关联词语●只有、必须、需要、应该、应当、亟须、务必……/(对策),才能……●解题要点●必要条件是重点,结果可省略●必要条件用来引导对策,为文段重点●辅证法●背景铺垫法●常用句式:随着、近年来、以往、日前、当下、自从、在这样的背景/趋势/形势/情况下……●运用●可快速浏览●围绕背景的不能选●举例论证法●特征词●常规:比如、例如、××就是一个例证,以××为例……●变型:数据、年份、人名、地名、术语……●运用●例子本身不重要,可以快速浏览●例子前通常是重点●围绕例子的选项不能选●观点援引法●特征词●有人认为、通常认为、传统观点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大多数人认为……●运用●可快速浏览●所援引观点的后面常为作者观点●围绕引用内容的选项不能选●原因推断法●特征词●因为、由于、原因,因此前……●运用●原因之前或之后表示结论的句子常为重点●原因本身不重要,阅读时可以快速浏览●只提原因不提结果的选项不能选●反面论证法●结构●正+反●正面观点+“如果不/没有……、如果……”+不良后果●正面观点+“否则、不然”等引导词●只有反:“如果不/没有……、如果……”+不良后果●运用●“正”是重点,反面论证可快速浏览●通过“反”推出“正”,将“正”作为重点●围绕反面论证的选项一般不选●主体排除法●怎么找●文段高频名词●主旨句中强调的词,文段围绕的核心话题●运用:排除与文段陈述主体不一致的选项●何时用●某一个名词频繁出现时●文段脉络比较复杂难辨时●表达倾向法●分类●消极的倾向词:从表面上看、看上去、似乎、好像、所谓的、遗憾的是……●积极的倾向词:创新、机遇、超越……●反问句式:是不是非得……呢?/难道一定……吗?●运用●正确选项的表达倾向性要与原文一致,否则排除●阅读时注意带有倾向性的具体措辞,不能将含义理解反●行文脉络●总分:提出观点/对策/问题——展开论述/解释说明/举例论证/原因分析●分总:背景铺垫/原因分析——得出结论●总分总:提出观点/对策——展开论述/解释说明/举例论证/原因分析/反面论证——重申观点/对策●分总分:背景铺垫——提出观点/对策——展开论述/解释说明/举例论证/原因分析/反面论证●分分●观点1;观点2;观点3……●事例1;事例2;事例3……●主旨概括题变形●意图判断题●判别标志:这段文字意在说明/阐明/强调:●解题步骤(同主旨概括)●找主旨句●对比选项●特殊文段类型●摆问题——出对策●列现象——究本质●标题选择题●判别标志: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解题步骤●通读全文,分析文段,找出主旨句(与主旨概括题完全相同)●匹配选项,择优选择●解题技巧●文体不同,重点不同●议论文:提炼观点句、对策句●说明文:说明主体+特征●新闻类:看文段首句导语,提炼关键信息●散文:把握感情倾向●寓言故事:把握寓意、道理或启示●标题优先保证概括性,再寻求趣味性●态度观点题●判别标志:作者的原意/态度/观点/看法是:●解题步骤●根据提问明确什么人对什么事的态度●带着目的阅读题干●观点引导词:(我/作者)认为、(我)希望、依(我)看、在(我)看来,之后是重点●××是最佳人选,××是不对的,××会导致经济的衰退(明确观点)●匹配选项,得出正确答案●方法切入类●细节理解题●判别标志:以下说法正确/错误/相符/不相符的是:●解题步骤●通读文段,圈点勾画●阅读选项,定位文段,选出答案●解题技巧●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偷换概念●偷换时态●偷换主体●偷换数量/程度/范围●偷换逻辑●●词语理解题●代词指代●解题步骤●定位原文●就近原则,只看前文●匹配选项,选出正确答案●解题技巧●人称代词:找前一句主语●指示代词:找前一句宾语或前文一整句话●词语解释●解题步骤●定位原文●结合上下文小语境概括词语含义●匹配选项●解题技巧●标点符号:冒号、破折号等特殊符号之后的语句●关联词:通过转折、递进、因果、并列等关联词,确定小语境的范围●语句排序题●原则:大胆猜测,小心求证●步骤●先判断首句●适合做首句:下定义、背景铺垫、援引观点等●不是和做首句:反面论证/补充说明/后置类关联词/代词指代●再找捆绑:关联词/时空顺序词/重复词语,即保持话题一致●后验证答案●下文推断题●解题步骤●通读文段●重点关注尾句,与尾句保持话题一致●分析选项●不选重复信息●不选跳跃信息●不选无关信息●语句填空题●分类●居首类:空在首句,统领后文●居中类:空在中间,承上启下●居末类:空在句尾,总结上文●步骤●通读文段●先看形式,后看内容●若横线与前后文是并列,要考虑句式不能乱●内容要求:话题一致;关联词搭配得当●答案择优选取●逻辑填空●语境分析●关联词暗示●转折●标志词:但是、却、然而、事实上、实际上、其实……●运用:转折关联词前后语义相反或相对●并列●标志词:和、且、与、同样、也……/不是……而是、并非……而是●应用:正向并列通常语义相近,反向并列语义相反●递进●标志词:甚至、更、进一步、不仅……而且、竟……●应用:递进词之前程度轻,递进词之后程度重●提示性语句●应用:提示词语可前可后,可近可远,大多数是在横线附近的位置●标点符号暗示●常考标点符号:破折号、冒号;顿号、分号;双引号●应用●顿号、分号表示并列,通常前后语义相近●双引号起比喻、拟人的作用●冒号、破折号解释说明,后面内容解释前面内容,且常在冒号、破折号前没空●选项辨析●语义轻重:词义相近但程度深浅和性质轻重不同●语义侧重:词义相近但侧重点不同●感情色彩:褒义、中性、贬义;积极、中性、消极●词语搭配:常用的固定搭配。

言语理解与表达基础知识(实词)及基本题型讲解

言语理解与表达基础知识(实词)及基本题型讲解

⼀、⾔语理解与表达的概念 ⾔语理解与表达测验,主要测试应试者对现代汉语的理解与表达能⼒,这种能⼒主要是针对应试者的书⾯理解和表达能⼒,侧重于考查应试者在⾔语理解的正确性、⾔语表达的规范性、⾔语表达的准确性与完整性等⽅⾯的能⼒。

因此,应试者⼀定要提⾼⾃⼰⾔语理解与表达能⼒,以适应现代社会和公务员素质的要求。

⼆、⾔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分析 ⾔语理解与表达能⼒,是⼀项综合性的实践能⼒,它要求应试者正确理解字词、语句、段落、全⽂的含义,并准确地表达出来,所以应试者必须有较强的⾔语综合能⼒,才能在测验中⽴于不败之地。

通过对近年来测验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到,在⾔语理解与表达测验中,共有四种题型,分别是:词语替换、选词填空、语句表达、阅读理解。

应试者应根据⾃⼰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训练,以提⾼⾃⼰的应试⽔平。

三、⾔语理解与表达解题技巧 ⾔语理解与表达能⼒是⼀项综合性的实践能⼒。

应试者在强化训练和正式考试中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应⽤形式和考查题型。

根据近⼏年来在该项测验中出现过的各种题型形式,应试者应当在各种类型的强化训练中提⾼其在⾔语的理解和表达等⽅⾯的能⼒,⽽且只有当应试者在真正获得了较强的⾔语综合能⼒之后,才能在变化多端的考试中⽴于不败之地。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就以下四种题型(词语替换、选词填空、语句表达和阅读理解)进⾏适当地分析,并尽可能地为应试者提供丰富的解题⽅法和技巧。

(⼀) 词语表达 1. 词语替换 词语替换的⽬的是考查应试者对语句中某⼀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即应试者能够熟练⽽准确地运⽤同义词或者近义词来对句⼦中的重要词语进⾏替换。

出题⽅式通常是给定⼀个完整的句⼦,在该句⼦⾥⽐较重要的⼀个词下画⼀道横线,然后给出可供选择的四个同义词或近义词,选出⼀个与句意最为接近的词语来替换画线的词语。

解答词语替换这种题,⾸先需要应试者准确地理解句⼦的含义和画线词语的含义;其次要求准确分析所给词语的含义,从⽽选择出最符合句意的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语理解与表达概述 【考查能力】 理解片段阅读 + 篇章阅读 表达选词填空 + 语句表达 【做题顺序】 审题干读题面看选项作对比 【正确答案的标志】 转换的两种模式: 同义替换 精简压缩
片段阅读 知识点:主旨概括题 【辨别标志】 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话主要讲述(谈论、强调、说明、阐明、阐述、分析、介绍等) 的是? 主旨类:找重点 对这段文字概括(复述、归纳、总结)最准确的是? 概括类:突出重点,兼顾其他(重点是第一位的,其他其次,择优原则) 【做题原则】 找重点,即文段主题句。 对比选项进行转换(同义替换、精简压缩)。 忠于原文,无需引申。 通常为对策或核心观点。 【解题技巧】 宏观(行文脉络)文章结构 微观(关联词语)逻辑标志 知识点:递进复句 【典型格式】不但……,而且……。如:大别山区不但矿产很丰富,而且自然景色很美。 【关联词语】不但=不仅=不单=不独=不只=不光
7
偷换逻辑关系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混淆。 因果倒置。 并列混淆为条件或因果关系。 偷换概念 偷换。 扩大。 缩小。 偷换确定性表述与不确定性表述 不确定性表述:预测、断言、推测、可能、未必、也许、大概、大约等。 常见于科技说明文。 知识点:变形的细节判断题 【总结】 通过审题明确定位阅读重点,直接寻找对应信息。 知识点:相对绝对法 相对:可能、也许、往往、大概、通常、未必、是否等。 绝对:所有、一切、全部、总是、完全、任何、无论、都、各个、绝对、永远等。 知识点:词语理解题 【辨别标志】 文中“XXX”如何理解?“XXX”指的是? 【做题原则】 定位原文,有效利用冒号及破折号。 根据上下文、前后句的小语境推测词语含义。 排除字面意思的选项。 知识点:代词指代题 【辨别标志】 文中“XXX”指代的是? 【做题原则】 定位原文。 根据就近原则,确定阅读语句。
【技术链接】阅读省略法 文中出现的人名、地名、数据、年份、专业术语等通常为举例的标志,可以略读。 知识点:杂糅复句
【关联词语】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甚至 转折复句:虽然……但是;其实 因果复句: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必要条件复句:只有……才 并列复句:既……又;不是……而是;隐性并列 【技法链接】 【承接复句】 【典型格式】(首先)……然后……、……便……、……就……、……于是……等 【典型例句】 1)你先到后勤组去领工作服和防护用品,然后我带你到阿华师傅哪儿去。 2)老头子使了一个眼色,阿 Q 便也被抓到栅栏门里去了。 承接复句vs并列复句 承接复句有次序之分,并列复句无次序之分。 知识点:行文脉络 【总结】 行文脉络的类型: 总-分-总
10
选词填空 知识点:实词辨析
【解题技巧】 解题技巧一:排除选项 感情色彩:褒义vs贬义;倾向性(积极vs消极)。 语义轻重。 表达风格:语体风格(口语vs书面语);文体风格。 解题技巧二:确定选项 搭配范围。 寻找文中的提示性信息;从确定性选项入手 强调重点:近义词辨析。 提炼不同的汉字,找到其基本含义 词性功能。 知识点:成语辨析 知识点:实词辨析+成语辨析
1
而且=并=并且=也=还 甚至=更=特别=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核心的是 【多重递进】不但……,而且……,甚至…… 【典型例句】 1)黄金不只是一种名贵的金属,也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万能语言。 2)寿昌不仅学习戏里的唱腔身段,还从母亲那里弄些碎布学剪戏中的人物。 3)犯罪官员们所面对的不单是牢狱之灾,他们似锦的前程也毁了。 4)来这家大型食品超市购物的不仅有当地的家庭主妇,而且有附近街区的居民,甚 至京津地区也有驱车前来采购的。 【总结】 递进复句重点在递进之后。 一级递进与二级递进同现时,二级递进是重点。 【技术链接】反面论证法 反面论证的作用是为了加强之前正面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标志词:否则、不然、如果不、如果没有等。 围绕反面论证的不是主旨题的答案。 知识点:成分紧缩法 长难句就找主谓宾,宾语通常是一个复合结构或小句。 标志词: 的定语(前置)(重点)地状语(前置)得补语(后置) 知识点:转折复句 【典型格式】虽然……,但是……(强转折)
6
排除字面含义、表意肤浅、不符合社会主旋律及生活常识的选项。 有效利用主旨含义(行文脉络+关联词语)来推测作者意图。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辨别标志】 下列说法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表述符合/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做题原则】 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错误选项的标志】五种偷换 偷换时态 已然性时态:已、已经、曾经、了、过、虽然、、、但是等。 未然性时态:将、要、立即、马上、如果、即使、、、也等。 进行式时态:正、正在、在、、、中、着、现在等。 任何时态上的越级替换均为偷换 【技法链接】让步复句 【典型格式】即使……,也…… 【关联词语】即使=就算=纵然=哪怕等 【典型例句】 1)即使遇到百日大旱,这套供水系统也能保证供应生产生活用水。(百日大旱还未 出现) 2)前面纵然是刀山火海,我们也绝不后退半步。(前面未发生刀山火海) 3)哪怕“黑客”们个个神通广大,也无法进入这样的网站。(尚未进入网站) 转折复句VS让步复句 转折复句是已然性时态。 让步复句是未然性时态。 偷换数量 较多量:较多、很多、许多、大量、大部分、大多数、广泛、一片、不少等。 较少量:较少、很少、少量、少部分、少数、少许、不多等。 中间量:某些、一些、部分。 首选同级替换,次选中间量向两级的替换。
5
点明观点-阐述原因或举例论证-重申观点 提出问题-阐述原因或举例论证-解决问题(对策的重要性) 分-总 总-分 行文脉络的使用: 首尾句原则 总论点中的关联词重要,分论点中的关联词不重要 知识点:辅证法 概念:地位为辅,作用为证(就是总分中的分) 使用:围绕辅证的选项不是主旨题的答案 类型: 列举举例瞻前顾后 说明原因瞻前顾后 援引观点重点在后 反面论证重点在前 知识点:意图推断题(一)
认为、人们认为、传统认为) 知识点:因果复句
【典型格式】因为……,所以…… 【关联词语】因为=由于
所以=因此=因而=可见=看来=总之=故而 =言而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概而论之 【特殊格式】之所以……是因为、导致、造成、使得、致使 【总结】 正常语序下,原因为结论服务,结论之后是重点。 之所以……是因为通过倒装的形式来强调原因,符合汉语核心语义置后的原 则。 注意不能因果倒置。 【技术链接】举例论证法 例子的作用是证明前后出现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例子可以由数据、故事、事例等来充当。 标志词:例如、比如、以、、、为例、、、、就是一个例证等。 围绕举例论证的不是主旨题的答案。 知识点:必要条件复句 【典型格式】只有……,才…… 【关联词语】显性:只有=必须=需要=应该=应当=务必=除非=如何=怎样等 隐性:才 【典型例句】 1)传统相声艺术只有回到群众,回归生活,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 2)汽车企业在发展的同时采取新的技术措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社会发展大趋 势,才是长久之策。 【转换格式】 只有A,才B=B必须A=不A则不B =A是B的必要条件(前提、基础、保证、保障)
9
新闻类:提炼导语的主干部分。 说明文:提炼说明对象的主要内容。 议论文:寻找论点,即对策。 (陈述现状或原因说明均非标题) 故事、散文、游记和其他:概括性、趣味性。 知识点:态度观点题
【辨别标志】 作者对 XXX 所持观点是?作者对 XXX 的评价是? 【做题原则】 注意提炼表达观点的引导词。 笔者认为、作者认为、XXX说、我希望等 注意表达上的倾向性。 注意文段中客观陈述的语句没有观点。(像说明文、新闻类) 注意观点句式的杂糅。 杂糅观点的特殊句式: 笔者认为。。。A。。。,至于。。。B。。。就见仁见智了。(前半句有观点,后半 句无观点) 无论。。。A。。。怎样,。。。B。。。都怎样。(前半句无观点,后半句有观点) 知识点:排同求异法 知识点:表达倾向法 倾向性:积极与消极。 笔者认为、作者认为、XXX说、我希望等 注意表达上的倾向性。 消极的倾向性:好像、似乎、遗憾的是、反问、引号表反语。 确定选项时,应保证正确选项与原文表达倾向性的一致,否则应该首先排除。 知识点:主题排除法 确定选项时,应保证正确选项与原文的陈述主体一致,否则应该首先排除。 知识点:背景铺垫法 随着。。。的进步\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这样的情况下。。。重点语句
3
=B以A为必要条件(前提、基础、保证、保障) 【总结】 必要条件用来引导对策,常为文段的主题句。 省略显性关联词时,可以从隐性关联词入手,判断对策所在。 【技术链接】 数据的例证可以省略不看。 为此(目的)不等于因此(结论) 知识点:显性并列复句 1.表示相关的几种情况并存。 【关联词语】 单用:又、同样、同时等,多用于后续分句中。 双用:也……,也……、又……,又……、既……,又……、一边……,一边……、有的……, 有的……。 2.表示两种相反或相对的情况。 【关联词语】是……,不是……、不是……,而是……、有的……,有的…… 【表现形式】 关联词语 标点符号:顿号、分号、逗号(句式一致) 表达并列内容的分局关系(隐形并列,藏于句中) 【总结】 并列复句没有重点,主旨题应概括全文,不可偏颇。 注意分句间的并列关系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 【技术链接】阅读省略法 文中出现的人名、地名、数据、年份、专业术语等通常为举例的标志,可以略读。 知识点:隐性并列复句 1.表示相关的几种情况并存。 【关联词语】 单用:又、同样、同时等,多用于后续分句中。 双用:也……,也……、又……,又……、既……,又……、一边……,一边……、有的……, 有的……。
4

2.表示两种相反或相对的情况。 【关联词语】是……,不是……、不是……,而是……、有的……,有的……
【表现形式】 关联词语 标点符号:顿号、分号、逗号(句式一致) 表达并列内容的分局关系(隐形并列,藏于句中)
【总结】 并列复句没有重点,主旨题应概括全文,不可偏颇。 注意分句间的并列关系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
8
区分人称代词(成分为主语)与指示代词(成分为宾语)。 有效利用提问中的提示性信息。 知识点:词语指代题
【总结】 快速定位词语位置。 寻找到词语一句中出现的代词。 找到代词的指代对象即为答案。 知识点:语句排序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