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陶罐和铁罐[3]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6《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6《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6《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3个生字。

读读记记“骄傲、谦虚、争辩、埋没”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正确看待别人的长处,努力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中有关猫头鹰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同学们,你们喜欢考古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吧。

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考古学家在一个远离现代文明的小镇上发现了一只陶瓷的储水罐和一些锈迹斑斑的铁罐,并把它们带回实验室进行研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陶罐和铁罐》。

(板书课题)2. 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学生可能会把“陶”读成三声,可以告诉学生:“陶”在这里读二声)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 同学们打开课本,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出示本课生字:骄傲谦虚争辩傲慢轻蔑恼怒争先恐后相提并论储藏掘起奚落时光如流锈迹斑斑慢条斯理(注意引导学生从音、形、义等方面进行识记)3.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注意正音)4.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陶罐则一再退让忍让,后来发生了变化,埋在土里几百年的时间,人类出现时,陶罐仍然保存着。

)5. 分组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各部分内容。

(陶罐的谦虚、铁罐的傲慢、争辩、奚落;最后陶罐被人们掘出,铁罐不复存在。

)三、研读课文,理解寓意1. 骄傲和奚落是铁罐经常使用的语言。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句子来,并分别读一读。

(注意强调“奚落”一词)2. 分组研读第一部分:(1—7)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

(讨论后交流)(1)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铁罐的傲慢、奚落?(理解慢条斯理、奚落)(2)指导朗读。

(要突出奚落)(3)面对铁罐的傲慢和奚落,陶罐是怎样对待的?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注意“谦虚”一词)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板书:谦虚)(4)指导朗读。

6陶罐和铁罐(同步练习)

6陶罐和铁罐(同步练习)

6陶罐和铁罐(同步练习)从古代至今,陶罐和铁罐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

这两种罐子各自有着特点和用途,下面就来一一比较。

六个陶罐,是我国南宋年间,出土于浙江绍兴境内的一处古墓,它们成对出现,有着相似的造型和结构,被认为是古代中华文明的一种有趣的证据。

这六个陶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且绘满繁复古雅的图案,颇具观赏价值。

它们发挥的主要作用,或许是用于储存了各种日常用品及食物,如酒、水、米、盐、醋、油等。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陶罐在储存食品及保护食品方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防虫、防湿、防尘,不仅免受酿酒和调味品中的细菌和霉菌的侵袭,而且也更加耐用。

由此看来,陶罐在古代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比于陶罐,铁罐的历史悠久,近代工业生产出的铁罐则更为丰富种类,而于现代社会,铁罐迎来了新的发展。

铁罐产品多以金属容器为主,如紧固罐、保鲜罐、餐具、厨具、家居装饰等等;此外,钢铁也逐渐成为建筑、交通等领域的必需品。

现代军事也常常使用铁罐来运输其他更为重要的物品,如油料、重机等,这些都得益于铁罐的通用性和强度。

由于铁罐具有极高的韧性和耐腐蚀性,在防震防俯冲和抗被压方面比先前的罐子表现也更为出色,因此成为了安全储存和运输危险物品的主流容器。

铁罐上表面的涂层,也可以采用的材料有很多种,如环氧、聚酯、聚丙烯、硅橡胶等,使其更加耐磨耐冲击,防锈效果更高等。

对于使用者而言,陶罐和铁罐的区别还有一个比较显然的地方便是在造型方面。

陶罐多会有各类精美的绘画和雕刻,更加多变化,而铁罐则比较注重实用性和使用的场合。

从颜色上来看,陶罐通常会采用多种颜料来表现丰富多彩的图案,铁罐则更加注重色彩的协调和实用性。

综合来说,陶罐和铁罐各有所长,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保存食品、储存物品还是作为日常餐具,陶罐永远充满了古朴和历史的气息,它的色彩、造型、图案吸引了众多收藏家和喜爱手工艺品的人;而铁罐则更多地表现了其实用性和功能的完美性,成为运输储存、建筑和家居装饰等领域的首选。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6 陶罐和铁罐(教案+反思+课时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6 陶罐和铁罐(教案+反思+课时练习及答案)

6 陶罐和铁罐教学导航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课堂小结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高傲谦让弱小古代
2.骄傲大桥捧着木棒虚心考虑懦弱需要尘土尖尖价格介绍
第二课时
1.是不是
2.你不能和我相提并论。

3.陶罐的话
4. 盛东西不易碎易氧化保存时间长易碎、怕碰
5.骄傲谦虚
阅读链接:《北风和太阳》阅读指导
【内容简析】
北风与太阳是伊索寓言之一,故事内容是北风与太阳举行一场比赛决定谁的力量比较强,能让路过的旅人脱下斗篷。

北风越是用力吹,旅人就把自己包得越紧。

然而,当太阳温暖地照耀时,旅人因为闷热而不得不脱下斗篷。

【引发思考】
北风在自然界代表寒冷、令人发抖,在这则寓言里象征强势者的桀傲不驯,
经常引起他人的反感;太阳则是一种温暖的象征,有明朗、正派的意味,是亲和、有力量的勇者。

北风累得筋疲力尽,却不能让旅人脱掉大衣。

太阳稍露身手,旅人便情不自禁解衣摘帽。

有些人总是企图用暴力征服人,而他们却忘记了温和的威力远远比暴力大。

【故事寓意】
北风与太阳这篇寓言告诉了我们,劝说往往比强迫更为有效,待人处事不是给人压力、给人逼迫,就能成功,就能获胜,疾言厉色或者使用暴力,是无法令人心服口服的,反而是要给人温暖、安详、以尊重、爱语,让人心生欢喜、心悦诚服,才是胜利者。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精品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精品教案

6.陶罐和铁罐【课时目标】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骄傲、懦弱、谦虚、代价”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寓意。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板书设计】6陶罐和铁罐汉字大本营——阅读展示台——智慧少年(板书:光洁、朴素、美观、无影无踪、奚落)【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扫清阅读障碍,解决字词障碍,朗读障碍。

教学伊始,教师出示预习任务,放手学生自学,让学生有据可依,为了使枯燥的生字词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教师设计了“闯关游戏”,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学好生字新词,学生轻轻松松完成了学习任务。

2.鼓励学生质疑。

在导入课题时,教师让学生对题目提出质疑,在教学结束前,教师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质疑。

“学贵有疑”,质疑锻炼了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

不足之处:要拿捏好“扶”和“放”的关系。

【课时目标】1.通过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2.通过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体会陶罐的谦虚却不软弱,并能够有感情的朗读陶罐的语气。

【板书设计】6.陶罐和铁罐陶罐铁罐(短处)易碎坚硬(长处)谦虚傲慢争辩恼怒(长处)美观无影无踪(短处)【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充分的、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当时的心情,学生理解得比较到位,兴趣很浓。

如在让学生理解陶罐和铁罐的第一次对话时,教师问学生铁罐说话时是怎样的语气,当时学生就从课文中找出来了“傲慢”这个词,教师接着提问,“傲慢”是什么样子的呢?于是有学生说它的意思,有学生表演傲慢的样子,教师趁势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神态来朗读陶罐的话,学生兴致很高地争着举手。

几个环节下来,通过小组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同桌分角色读,等等形式,学生读得充分,对于人物说话的语气、神态和动作的理解也都比较清楚。

2.语文教学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精品教案+同步习题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精品教案+同步习题

部编⼈教版三年级语⽂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精品教案+同步习题6 陶罐和铁罐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课时教学过程第⼆课时课堂⼩结参考答案第⼀课时1.⾼傲谦让弱⼩古代2.骄傲⼤桥捧着⽊棒虚⼼考虑懦弱需要尘⼟尖尖价格介绍第⼆课时1.是不是2.你不能和我相提并论。

3.陶罐的话4. 盛东西不易碎易氧化保存时间长易碎、怕碰5.骄傲谦虚阅读链接:《北风和太阳》阅读指导【内容简析】北风与太阳是伊索寓⾔之⼀,故事内容是北风与太阳举⾏⼀场⽐赛决定谁的⼒量⽐较强,能让路过的旅⼈脱下⽃篷。

北风越是⽤⼒吹,旅⼈就把⾃⼰包得越紧。

然⽽,当太阳温暖地照耀时,旅⼈因为闷热⽽不得不脱下⽃篷。

【引发思考】北风在⾃然界代表寒冷、令⼈发抖,在这则寓⾔⾥象征强势者的桀傲不驯,经常引起他⼈的反感;太阳则是⼀种温暖的象征,有明朗、正派的意味,是亲和、有⼒量的勇者。

北风累得筋疲⼒尽,却不能让旅⼈脱掉⼤⾐。

太阳稍露⾝⼿,旅⼈便情不⾃禁解⾐摘帽。

有些⼈总是企图⽤暴⼒征服⼈,⽽他们却忘记了温和的威⼒远远⽐暴⼒⼤。

【故事寓意】北风与太阳这篇寓⾔告诉了我们,劝说往往⽐强迫更为有效,待⼈处事不是给⼈压⼒、给⼈逼迫,就能成功,就能获胜,疾⾔厉⾊或者使⽤暴⼒,是⽆法令⼈⼼服⼝服的,反⽽是要给⼈温暖、安详、以尊重、爱语,让⼈⼼⽣欢喜、⼼悦诚服,才是胜利者。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这节课去年⾕⽼师上过,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借鉴。

所以我基本上就是按照原有的教学思路,进⾏了适当的个性化修改。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觉得以下⼏点落实到位:⾸先,这篇课⽂的段落⽐较多,学⽣不容易整体把握课⽂内容。

所以,我就尝试让学⽣将整个故事分成两个场景,并找出分别是哪⼏个⾃然段,这样课⽂的重点内容即对话部分学⽣也能⼀下⼦就找到。

在设计中,我⾃⼰⼼⾥并没有底,令我欣喜的是,孩⼦在初读之后就能找出故事发⽣在两个不同的地⽅,⼜通过默读课⽂找出了相应的⾃然段。

这样就理清了脉络,有利于学⽣对全篇课⽂内容的把握。

三年级下册 语文 6 陶罐和铁罐 教案设计

三年级下册 语文 6 陶罐和铁罐 教案设计

三年级下册语文 6 陶罐和铁罐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童话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讲述了国王的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却很谦虚。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寓意的理解可能还需要引导。

他们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能够在朗读中体会角色的情感。

不过,在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把握文章所传达的哲理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4个字。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比较、分析等方法,体会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

(2)激发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例如,在讲解生字词时,“奚落”这个词是理解陶罐和铁罐关系的关键。

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铁罐常常奚落陶罐”,从后面铁罐说的话“你敢碰我吗?陶罐子!”等语句中,能看出“奚落”就是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2)体会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

在课文中,铁罐的话总是充满了傲慢,如“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而陶罐则很谦虚,“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通过对这些对话的分析,能清晰地体会到二者的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即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教案-6 陶罐和铁罐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教案-6 陶罐和铁罐

6.陶罐和铁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骄傲、懦弱、谦虚、代价”等词语;2.能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

过程与方法:1.默读课文,掌握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2.理解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本文的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重点难点1.通过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2.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体会陶罐的谦虚却不软弱,并能够有感情的朗读陶罐的语气。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骄傲、懦弱、谦虚、代价”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寓意。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直接点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请跟老师板书“陶”(课题已板书在黑板上),注意它的第一笔是“横撇弯钩”。

(同学们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预设):陶罐是什么物品?师:陶,是用黏土烧制成的。

(课件出示2:陶罐图片)(设计意图:直入课题,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把学生带入课堂。

)二、按照要求,自主预习1.我们先来看看第6课要完成的预习任务。

(课件出示3)(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及新词,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使用“”标画生字新词;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用“”画出精彩的语句;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用“?”把没弄明白的问题做上标记。

(3)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收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并能够将学习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去,逐步学会学习。

三年级下6.《陶罐和铁罐》

三年级下6.《陶罐和铁罐》

三年级下6.《陶罐和铁罐》《三年级下 6《陶罐和铁罐》》在一个古老的王宫里,存放着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罐,一只是铁罐。

它们被放在了一个阴暗的角落里,过着平静的日子。

铁罐自恃坚硬,总是瞧不起陶罐。

“你看看你,又脆弱又难看!”铁罐常常这样对陶罐说,“哪像我,坚固无比,谁也伤害不了我。

”陶罐总是很谦虚,它默默地忍受着铁罐的嘲笑,从不反驳。

“铁罐兄弟,我们各有各的用处,还是和睦相处吧。

”陶罐温和地说。

然而,铁罐根本听不进去,它依旧每天都在贬低陶罐。

“哼,你这没用的东西,迟早会被淘汰的!”时间一天天过去,王朝覆灭了,王宫也倒塌了。

两只罐子被埋在了废墟之中,无人问津。

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一群考古学家来到了这里,他们在废墟中努力地挖掘着,希望能找到有价值的文物。

终于,他们发现了陶罐。

“哇,这是一只多么精美的陶罐啊!”考古学家们惊叹道。

他们小心翼翼地把陶罐清理干净,带回了博物馆。

而铁罐呢?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雨侵蚀,它早已锈迹斑斑,不成样子了。

当人们发现它的时候,它已经脆弱得无法再保存下来,最终化为了一堆铁锈。

陶罐在博物馆里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和赞赏,它被放在了一个显眼的位置,每天都有许多人来参观。

“这只陶罐不仅造型优美,而且还能保存得如此完好,真是太了不起了!”人们纷纷称赞道。

陶罐想起了曾经和铁罐在一起的日子,心中感慨万千。

它知道,铁罐因为自己的傲慢和自大,最终落得了这样的下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骄傲自满,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而轻视他人。

我们应该谦虚谨慎,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同时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像铁罐这样自以为是的人。

他们总是觉得自己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但是,这样的人往往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

相反,像陶罐那样谦虚、友善的人,更容易赢得大家的友谊和支持。

我们要以铁罐为戒,不要因为一时的优势而骄傲自满,要像陶罐一样,保持一颗平和、宽容的心。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6《陶罐和铁罐》课外拓展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6《陶罐和铁罐》课外拓展

6 陶(táo)罐(ɡuàn)和铁罐
◆关于谦虚的成语
〔抛砖引玉〕抛:抛出。

引:引来。

把砖抛出去,引回来玉。

比喻用自己没有价值的东西(多指意见、文章等)引出好的珍贵的东西。

〔深藏若虚〕虚:空。

把好东西严密地收藏起来,好像没有似的。

原指精于买卖的人隐藏宝货,不轻易让人看。

后比喻有才学而不露锋芒。

[出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虚怀若谷〕虚:谦虚。

谷:山谷。

胸怀谦虚得像山谷一样深广。

形容非常虚心。

[出处]《老子》第四一章:“上德若谷。

”王弼注:“不德其德,无所怀也。


关于谦虚的名言
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王守仁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诸葛亮《将诫》。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第6课《陶罐和铁罐》阅读理解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________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________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________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再说……”“住嘴!”铁罐________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1.为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和睦.( ) 羞耻.( ) 碎.片( )2.请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加上描写神态的词语。

3.根据意思从选段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彼此相处融洽友爱。

( )(2)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 )4.从选段中可以看出,铁罐的性格是__________,陶罐的性格是____________。

5.选段中铁罐的神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段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描写来表现铁罐和陶罐的特点的。

铁罐就像是生活中那些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而陶罐则代表_______、____的人。

7.铁罐认为自己________,陶罐一碰就会________,所以觉得陶罐不能和自己“相提并论”;而陶罐则认为它们生来就是________的,并不是来________的,所以不想与铁罐争吵。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类文阅读6.《陶罐和铁罐》(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类文阅读6.《陶罐和铁罐》(含答案)

类文阅读——6陶罐与铁罐蜻蜓和蚂蚁逛来逛去的蜻蜓,整个夏天尽是唱啊跳啊玩啊,转瞬之间,冬天已经在眼前了。

田野里荒凉凋敝;阳光灿烂的日子,每片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的日子,都已经逝去了。

冬天来了,好日子过完了;寒冷和饥饿一齐逼来;蜻蜓不再唱歌了(肚子饿的时候,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呢),整天愁眉苦脸,嘀嘀咕咕。

它爬到蚂蚁跟前。

“收留我吧,好心人儿!在你这里我不久就会强壮起来;让我避寒寄食到春天吧!”“朋友,我很是奇怪,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在我们软绵绵的青草窝上,唱歌呀,游戏呀,一天接着一天,玩得头都昏了,哪有工夫想到工作呀!”“那么你——”“我整天唱我的歌,满不在乎。

”“唱你的歌曲!多美呀!现在你满可以到外面去载歌载舞呀!”1.把画横线的句子改为用句号结尾的句子,不改变句意。

2.第二自然段中的“好日子”指的是的日子。

3.蚂蚁说:“那么你”蚂蚁后面想说的是()A.就这样一直玩下去吗?B.一点儿不考虑冬天该怎么办吗?C.在干些什么呢?D.一定玩得很痛快吧?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下面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不能不劳而获B.不能只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C.不能光看眼前D.舒适的生活是以辛勤劳动为代价的,不能只贪图享乐答案:1.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你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2.每片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3.B4.D河蚌与珍珠清亮的河水里,一群小河蚌正在老河蚌的带领下欢快地“散步”。

忽然,老河蚌停了下来,语重心长地对小河蚌们说:“孩子们,你们不能光顾着玩,应该去捡一粒沙子。

”小河蚌们按照老河蚌的要求,(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地去捡了沙子,埋进了身体里,就像种下了一粒种子,耐心地等待发芽、开花、结果。

可是,有一只贪玩的河蚌,没有把老河蚌的话当成一回事,在大家捡沙子的时候,它偷懒没有去捡,蒙混过了关。

岁月像河水一样,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流走了。

小河蚌们长大了,它们纷纷打开自己的蚌壳,惊喜的是,在蚌壳里面,竟然藏着一颗颗(晶莹剔透、灿烂辉煌)的珍珠。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一、说教材《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

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

而陶罐却不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童话故事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接触了不少,他们想读、乐学,但要理解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会认10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词语。

2.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3.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这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

二、说教法1.指导观察法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

2.表演教学法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表演读,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鼓励欣赏法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三、说学法1.合作学习法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

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2.美读训练法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三年级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知识点图文解读

三年级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知识点图文解读

讨论主题
引导学生围绕陶罐和铁罐的故事 展开讨论,思考其中蕴含的生活
智慧。
讨论问题
例如,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优缺 交流分享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 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进行
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06 课后习题解答与 指导
针对性习题类型介绍
阅读理解题
01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回答相关问题,检验学生的阅
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词汇运用题
02
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进行填空、选择等练习,巩固学
生的词汇知识。
语法解析题
03
通过对课文中的典型句型进行结构分析和运用练习,帮助学生
掌握相关语法知识。
解题思路和方法分享
阅读理解题 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再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定位 到原文相关段落;最后结合上下文理解,得出正确答案。
本课的插画采用了水彩画风格, 色彩鲜艳明快,形象生动可爱,
符合儿童的审美特点。
插画内容
插画中陶罐和铁罐的形象栩栩如生, 表情丰富,动作夸张,有利于激发 学生的想象力和阅读兴趣。
描述技巧
在描述插画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色 彩、线条、形状等方面进行观察和 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
关键场景再现及情感体会
《XX儿童文学精选》
收录了多位儿童文学作家的经典作品, 包括寓言、童话、小说等多种体裁, 有助于孩子们拓宽阅读视野。
《XX童话全集》
作者的其他经典童话作品合集,展现 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作风 格。
02 课文内容详解
陶罐与铁罐形象描绘
陶罐
被描绘为谦虚、朴素、有内涵的形 象,通常呈现出圆润、光滑的外观, 有时还会有精美的花纹装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6.陶罐和铁罐》课文原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6.陶罐和铁罐》课文原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6.陶罐和铁罐》课文原文陶罐和铁罐国王的御(yù)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罐,一只是铁罐。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xī)落他。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nuò)弱(ruò)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miè)的语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biàn)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chéng〕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再说……”“住嘴!”铁罐恼(nǎo)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时间一天天流逝(shì)着,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

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废墟中,上面盖满了厚厚的渣(zhā)滓(zǐ)和尘土。

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一些人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duī)积物,发现了那只陶罐。

“哟(yō),这里头有一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只陶罐!”其他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陶罐被人捧起,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和他当年在御厨的时候一样光洁、朴素(sù)、美观。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万别把他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他掘出来吧,他一定闷得够受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地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他,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已经完全氧(yǎng)化,早已腐(fǔ)蚀成一堆锈土了。

生字:罐厨弱恼何耻情堆洁朴氧腐。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二单元6 陶罐和铁罐(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二单元6 陶罐和铁罐(教案)

6 陶罐和铁罐文本分析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陶罐则很谦和,争辩几句后,便不再理会铁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已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课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道理。

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和、友善、克制均在对话中充分展现。

在教学时,还是应该把重点放在“读”上,引导学生聚焦对话部分,体会文章具体生动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从朗读中揣摩角色的语气和性格,准确把握故事形象,理解课文阐述的道理。

教学目标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字,会写“国王、骄傲”等15个词语。

2.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并由此准确揣摩它们的性格特点,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和而不软弱。

2.在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角色朗读练习,进一步深化对语言文字及故事主旨的感悟。

教学难点带着问题在读中思考,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寓意,受到一定的启发和教育。

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字,会写“国王、骄傲”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故事内容,理清故事脉络,初步了解陶罐和铁罐的优缺点以及各自的结局。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陶罐和铁罐各自都有什么优点和短处,它们的结局是怎样的。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陶罐、铁罐实物,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罐子的特点。

导语:同学们,大家看这两个罐子有什么不一样?大家可以仔细看一看,也可以上来摸一摸,然后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学生自由表述)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孩子!今天的故事,就是讲一个陶罐和一个铁罐的,当然不是老师带的这两个,它们可是国王橱柜里的两个罐子呢!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读准“陶罐”。

三年级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笔记

三年级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笔记

三年级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笔记一、生字词。

1. 会认的字。

- 懦(nuò)弱:指软弱,不坚强。

例如“他性格懦弱,不敢反抗。

”- 陶(táo)罐:用陶土烧制而成的罐子。

- 谦(qiān)虚:虚心,不夸大自己的能力或价值。

如“他很谦虚,从不炫耀自己的成绩。

”- 嘴(zuǐ)巴:这里指器物的口部。

- 恼(nǎo)怒:生气、发怒。

“他的话让对方恼怒了。

”- 吵(chǎo)闹:大声争吵。

- 感(gǎn)觉: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

- 荒(huāng)凉:人烟少,冷清。

“这片荒地很荒凉。

”- 捧(pěng)起:用双手托着。

- 朴(pǔ)素:质朴,无文饰。

2. 会写的字。

- 骄(jiāo)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他很骄傲,总是看不起别人的努力。

”- 傲(ào)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 谦(qiān)虚:与骄傲相反,虚心。

- 虚(xū)弱:身体不结实,疲弱。

- 懦(nuò)弱:软弱无能。

- 弱(ruò)小:力量单薄,年龄小。

- 提(tí)醒:从旁指点,促使注意。

- 尘(chén)土:细小的土粒。

二、文章结构。

1. 开头。

- 交代故事的主人公是陶罐和铁罐,它们的身份是御厨里的罐子。

2. 中间。

- 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而陶罐很容易破碎,陶罐却很谦虚,并不与铁罐计较。

- 例如铁罐说:“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陶罐回答:“不敢,铁罐兄弟。

”铁罐又说:“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3. 结尾。

- 许多年过去了,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

人们发现陶罐依然完好无损,而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因为铁罐被氧化生锈了。

三、人物形象。

1. 铁罐。

- 性格:傲慢、无礼、自以为是。

它总是以自己的坚硬来嘲笑陶罐的脆弱,觉得自己比陶罐高贵、强大,没有认识到自己也有弱点。

- 结局:因为自己的材质容易被氧化,最后消失不见。

三年级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知识点图文解读

三年级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知识点图文解读

05
拓展延伸:寓言故事在现 实生活中的意义
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寓言故事以简短、生动、形象的 方式,通过虚构的情节和人物,
传达出深刻的道理和教训。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与 寓言故事中相似的情境和人物, 因此寓言故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
义。
通过寓言故事,人们可以更好地 认识和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 象和问题,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陶罐虽然易碎,但它也有自己的价值。这 告诉我们不要轻视自己或他人,要珍惜每 个人的存在。
铁罐虽然坚固,但最终却因为骄傲自满而 受到了惩罚。这让我明白做人应该谦虚谨 慎,不要自以为是。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01
02
03
练习题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梳理 故事情节。
练习题2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 义,如“奚落”、“懦弱 ”等。
06
练习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讨论
01
问题1
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特点?它 们在故事中分别扮演了什么角
色?
02
问题2
陶罐和铁罐对待彼此的态度是 怎样的?这反映了什么道理?
03
问题3
陶罐最后的命运如何?这给我 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小组合作,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
03
分享1
分享2
分享3
通过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我认识到每个人 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应该学会欣赏和 尊重他人。
例如,当陶罐向铁罐展示自己的美丽 时,插图中展示了陶罐的光泽和花纹 ,与课文中的描述相呼应,使学生更 加深刻地感受到陶罐的美丽。
加深理解,提高阅读兴趣
01
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学生可以 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包括 人物性格、情节发展、主题思想 等方面。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6陶罐和铁罐》知识点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6陶罐和铁罐》知识点

6 陶罐和铁罐
1、课文讲的是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则很谦和,争辩几句后,不再理会铁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已不复存在。

2、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3、课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 1- 9自然段)铁罐自恃坚硬,奚落陶罐。

陶罐争辩几句后,不再理会铁罐。

第二部分(10-17自然段)许多年过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铁罐却连影子也见不到了。

4、这篇寓言主要通过对话(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了铁罐傲慢无礼,陶罐谦和、友善、克制的性格特点。

5、第十自然段是一个过渡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6、北风和铁罐的相似之处:性格上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认为自己最了不起。

结局上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7、奚落:用尖刻的话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近义词:讥讽、嘲笑。

8、反义词:骄傲-谦虚懦弱-坚强羞耻-光荣荒凉-繁荣朴素-华丽
9、词语搭配:骄傲的铁罐谦虚的陶罐懦弱的东西轻蔑的神气
荒凉的废墟厚厚的尘土傲慢地问惊讶地说。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课前预习1.朗读①课文共( )个自然段,我读了( )遍,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②边读边在课文中圈生字,画生词,不明白的画上“?”。

2.概括课文是一篇寓言,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认为自己_______,瞧不起陶罐。

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了_________,铁罐却已_________。

3.认写①读词语,不会读的在旁边做上标记。

陶罐谦虚捧起看不起骄傲擦洗光洁美观价值②认生字,在上面注上拼音。

( ) ( )( )骄谦虚( )( )( )懦恼价4.理解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奚落一( ) 懦弱—( )轻蔑一( ) 恼怒一( )羞耻一( ) 荒凉一( )2.读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从对话中体会一下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性格。

3.用“____”画出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结局的句子。

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5资料找到《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读一读。

6.质疑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写下来吧。

课文知识点课文分析《陶罐和铁罐》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展示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

全文共17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至第9自然段,讲的是自满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谦虚的陶罐以礼相让,据理力争。

第二部分是第10至第17自然段,讲的是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被人们挖掘出来依然如故,而铁罐早已无影无踪。

从而揭示出文章的宗旨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应相互尊敬对方特长、和睦相处。

我会写:骄(jiāo)骄子骄傲骄阳骄横傲(ào)傲气高傲傲骨骄傲谦(qiān)谦让谦虚谦逊谦卑虚(xū)虚弱虚荣谦虚虚伪懦(nuò)懦弱懦夫弱(ruò)弱点弱小虚弱尘(chén)灰尘尘埃尘土捧(pěng)吹捧捧角捧场擦(cā)磨擦擦拭擦洗代(dài)年代古代代替后代价(jià)价格评价价钱价值必会词语:国王、骄傲、看不起、傲慢、谦虚、懦弱、神气、住嘴、王朝、尘土、光洁、美观、古代、价值、动手多音字:盛shèng(盛开)chéng(盛饭)处chǔ(相处)chù(到处)近义词:骄傲一傲慢奚落一数落谦虚一谦逊(虚心) 轻蔑一轻视(蔑视)懦弱一怯懦恼怒一愤怒羞耻一可耻朴素一朴实兴奋一高兴惊讶一惊奇美观一美丽反义词:懦弱一勇敢骄傲一谦虚朴素一华丽荒凉一繁荣理解词语: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人难堪;讥讽嘲笑。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陶罐与铁罐》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陶罐与铁罐》
2.作业内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紧扣单元内容和学习目标。
3.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4.关注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适度考虑学科融合,尽量保证题型多样,生动有趣。
6、通过预习,我喜欢(陶罐 铁罐),原因

设计目的及依据(细化)
1.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在文字和图表信息中提炼出语文的本质内容。
2.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的准确性。
3.关注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语理解感悟能力。
学习单
任务一:谈话激趣,初读课文
1、复习回顾寓言的特点。
2、走近作者。3、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及新词,正确规范书写生字,借助字词典理解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练习单
一、下面加点字的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盛东西(chéng)
B.恼怒(lǎo)
C.倒塌(tā)
D.闷热(mēn)
二、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jiāo ào( )的铁罐看不起qiānxū()的陶罐,说它是个nuò ruò( )的东西,不能和自己xiāng tí bìng lùn()。许多年以后,陶罐作为文物被挖出,它的jià zhí()得到了体现。
小学语文学科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陶罐与铁罐》“一课三单”
教学内容
《陶罐与铁罐》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本课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通过对陶罐与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
3、理解课文中讲的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②陶罐和铁罐都各有所长。每个人也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