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书理论的发展演变
六书理论的发展演变
六书理论的发展演变
中国古代的“六书”,是指经典名称为《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书经》、《春秋》的经典著作。
这六本书是中国
古代的主要理论经典,记载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历史、法律、道义思
想等。
自秦始皇兴衰以来,中国传统文化被灌注进“六书”,“六书理论”影响深远。
魏晋时期学者黄宪凭借“六书理论”在朝廷统治范围和行政制度实
行魏晋分封制,引发了中国文化上的革命,从而推动了中国民族思想
的发展。
唐朝时期,学者王通将“六书”作为“六经的诠释”,大力推广。
宋朝时期,宋志渊、宋颖元著作《三论》由比较《六书》中各学说的观点而形成
的“权衡论”,弥补了“六书”的局限性,促进了“六书理论”的发展。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带来了科举制度下对“六书”的深入研究,也给“六书理论”带来了持久的繁荣发展。
清康熙末期,《四库全书》被编成,收集到了多家学籍,六书理论也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
这些六书
的著作,也成为重要的古典文献,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
作用。
在近代以来,“六书理论”也受到了中国西学分析运动的影响。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中国政治思想也开始受到“六书理论”的影响。
毛泽东曾
谈到“三广”,即“六书理论新篇”,意指诗经、易经和尚书,倡导传统文化更加深入广泛地开展,从而使“六书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试论六书理论的发展演变
试论六书理论的发展演变摘要: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目前唯一保留下来的生命力极强大的意音文字。
汉字的字形和字义之间有很大的联系,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这一点,所以出现了反映汉字构形的理论,最早的关于汉字构形的理论是东汉许慎的六书说,此后出现了唐兰、陈梦家、裘锡圭、林沄的三书说以及詹鄞鑫、苏培成的新六书说等。
本文将具体阐述汉字构形理论——六书的发展演变。
关键词:六书;许慎;三书说;唐兰汉字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起源于原始图画。
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目前唯一保留下来的生命力极强大的意音文字。
其特点就是字形与字义之间存在联系。
最早构建出的完整系统的汉字构形理论是中国东汉学者许慎的六书说。
“六书”这个术语最早见于《周礼》。
《周礼·地官保氏》载:“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以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日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西汉末年,汉代的学者首次将“六书”解释为六种造字的方法,并列出了六书的具体名称。
有几种说法:一、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二、郑众注《周礼·地官·保氏》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
”[1]他研究了九千多个小篆和古文籀文字体,把汉字的构形归纳为六类,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并对每一类给予了理论上的阐述,最终形成了完整的构形理论体系。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六书和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
六书和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
六书和汉字形体演变是汉字学中的重要概念,以下是它们的简要介绍:
六书是古人分析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它对于汉字的形体结构、语音语义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甲骨文:殷商时期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主要用于卜辞。
2. 金文:商周时期的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也称为“钟鼎文”。
3. 篆书:春秋战国时期至秦朝的文字,包括大篆和小篆。
大篆是秦国以外的六国文字,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标准文字。
4. 隶书:秦汉时期的文字,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5. 草书:汉代形成的一种字体,结构简省、笔划连绵。
6. 楷书:汉末逐渐形成的一种字体,形体方正、笔划平直。
7.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笔划流畅、书写方便。
汉字的形体演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反映了汉字的发展和演变。
了解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对于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学习书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精品】3第三讲古文字学理论:六书理论
2.省声
有的学者对省声说基本持否定态度。 姚孝遂说:说文凡言省声,十之七八是不可靠的 。 李家祥从《说文》中统计出省声字170个,通过辨 析认为许慎的省声字多不可信,不可从,应该否定 之。许慎把一部分象形字误认为省声字(鼎、梁), 把一部分会意字误认为省声字(事、哭),把一部 分全形声字误认为省声字(觞、蹇jian)。 高明在《中国古文字学通论》中也认为省声字多不 可靠。 何九盈也认为《说文》中共有310个省声字,其中 158条不可信。
即,从?从?。表示人靠近食器就食,本义为靠近。 折,从艸,从斤。表示用斧斤断草,本义为折断。 表,从衣,从毛。本义为毛朝外的皮外衣。 冠,从冖,从元,从寸。表示手拿帽子戴在头上, 本义为帽子。 香,从黍,从甘。本义为谷物散发出来的香甜气味。 军,从勹,从车。表示用战车围成营垒,本义为围 成营垒。 寒,从宀,从人,从茻,从?。表示人在屋里铺着、 盖着草御寒,本义为寒冷。 暴,从日,从出,从二手,从米。表示太阳出来用 手拿米来晾晒,本义为晒。
有的学者对省声字持肯定意见
陈世辉认为:省声字是古汉字形声字中存在 的一种现象。 姚炳祺认为:省声也是汉字在特定历史时期 的一种特殊的注音手段。它反映了这些字在 汉代的读音情况,对研究某些谐声偏旁的读 音变化很有参考价值。 温知本对省声字也予以肯定,并探讨了省声 的三种情况。
形声字的地位
象形、指事、會意的區別:
象形字所象的是純粹可以描繪的具體的“形”; 眉 果 指事字所指的已經是抽象的意思和沒有固定形態的 事物; 鬥 會意字是可以分拆成兩個以上的單體的,分開後的 任何一體,仍能單獨成字。 象形字和指事字,如果分開後,至少有一部分不能 單獨成字。
六书理论
4、形声:
• 即有形符加声符组成的合体字。我们着 重讲一下,偏形与偏声。
• 條、倏、修、脩。榖、彀;勝、滕、縢 、腾。截、栽、载、哉。颖、颍;佞; 赖,强,疆,雜;旗,施,族,旅。
• 象形与指事的区别:主要是看有没有指 事性的符号,而象形直接与所指事物的 形象对应。 • 象形与会意:会意有两个或以上的构件 组成,其中任何一个构件与字义不能直 接对应,他们只能曲折表义。 • 假借:是借用读音,形义上没有直接联 系。如花,来,朋,西,东等。
象形以图画表具体之形其事于初民为易指事以符号表抽象之事非智术大进殆不易为则班固首象形次指意难作而易穷形声易为而无尽形声之作盖所以救会意之穷其次第盖当在会意后若然班氏二书次第亦优于盖事本无象象事不如指事之洽也
六
书
理
论
主讲人:萧峰
六书理论
• 一是六书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 二是六书理论的定性问题,即它到底是 古汉字的字形构造理论,还是古汉字的 造字理论,即形义关系理论。 • 三是六书例说
三、六书例说
• 1、象形: • 独体象形日、月、云、气、山、阜、堆 、水、火、人、子、儿、女、臣、貌、 首、目、自、耳、口、牙、手、爪、心 、止、吕、毛、冉、牛、羊、马、鹿、 象、犬、兔、万、它、黾、易。 • 复体象形:母、尾、果、朵、丹、州、 眉、而、瓜
2、指事
• 独体指事:一至十 • 合体指事:天、寸、叉、亦、本、末、 朱、刃、卒、创、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会意
• A图形式会意:宿、臽、无
六书产生的先后
• 目前,学术界取得一致观点的是:先有象形与 指事字,然后才有会意与形声字,因为会意字 与形声字基本上都是由象形字与指事字组合而 成的。 • 至于象形字与指事字谁先谁后的问题,一派倾 向于象形字先于指事字,另一派则倾向于指事 字先于象形字。我们认为,在文字产生以前, 人类掌握了图画与抽象符号的使用。比如,岩 画,就是早期的原始图画,而陶器上的符号, 则是抽象的指事符号。在文字产生之时,就借 用现存的图画与符号来记录相应的概念。
六书说
六书理论第一节“六书说”的提出及其发展“六书说”是最早也是传统分析汉字结构类型的理论。
“六书”这个名称,最迟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
《周礼·地官·保氏篇》说:“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1】但其中对六书只有一个总名称,而没有具体细目。
到两汉时期,对此有具体说明,主要有三家。
班固的“六书说”。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中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2】郑众的“六书说”。
东汉的郑众曾经注解过《周礼》,写成《周礼解诂》一书。
该书后来亡轶,但东汉郑玄的《周礼注》保留了郑众《周礼解诂》的一些内容。
郑玄注云:“郑司农(按:即郑众)云: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3】许慎的“六书说”。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4】以上虽然分成三家,但实际上出自同一个源头。
前人考证认为,班固的《六艺略》完全照录西汉末年刘歆的《七略》而来,所以,班固对六书的说明,实际上就是刘歆的认识,班固的六书观也就是刘歆的六书观。
又根据记载,刘歆教授的学生中,就有郑兴、贾徽。
郑兴把自己从刘歆那里得到的小学知识传授给儿子郑众。
贾徽是贾逵的父亲,而许慎就是贾逵的学生。
汉朝的学者,很重视学术传承,因此,三家的“六书说”实际只有一个源头,他们对六书性质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班固谈到六书的性质时说“造字之本也”,也是郑众和许慎的共同认识。
汉字六书简说
汉字六书简说汉字六书简说汉字的形体结构,传统有“六书”之说。
“六书”的概念由来已久。
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保⽒(古代职掌教育贵族⼦弟的官员)掌谏王恶,⽽养国⼦(公卿⼤夫的⼦弟)以道。
乃教之六艺:⼀⽈五礼,⼆⽈六乐,三⽈五射,四⽈五驭,五⽈六书,六⽈九数。
”《周礼》是儒家⼗三部经书之⼀,成书⼤约在战国之际,这说明远在先秦时期就已有“六书”的概念了。
到了东汉时期,解说“六书”内容的主要有三家:1、班固在《汉书·艺⽂志》⾥说:“古者⼋岁⼊⼩学,故周官保⽒掌养国⼦,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2、郑⽞给《周礼·地官·保⽒》作注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3、许慎在《说⽂解字·叙》⾥说:“周礼⼋岁⼊⼩学,保⽒教国⼦先以六书:⼀⽈指事,指事者,视⽽可识,察⽽见意,上下是也。
⼆⽈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
三⽈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会意,会意者,⽐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转注,转注者,建类⼀⾸,同意相受,考⽼是也。
六⽈假借,假借者,本⽆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前⼈所讲的“六书”,名称⼤同⼩异,排列次序也不尽⼀致,其中以许慎的定义与解说最为见长。
他不仅列出了六书的细⽬,⽽且给每⼀书下了定义,作了界说,并举出了例字,从⽽使⼈们对汉字形体的构造,有了规律性的认识。
许慎的解说,已涉及到汉字产⽣和发展的理论问题,奠定了传统⽂字学的基本理论,即六书说。
⾃清代以后,⼈们讲六书,⼀般采⽤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象形。
象形是描摹实物形状的造字法。
象形⼜分为两类:⼀类是独体象形字,即通过描摹事物的轮廓以表⽰该事物,如⽇、⽉、鸟、鱼、⿅、⽺等字,它们的甲⾻⽂写法,就像这些物的形状。
⼀类是合体象形字,即虽然也画成事物的轮廓,但还需要借助于主体事物来帮助表义否则就不知道所象何物。
_六书_理论的历史回顾及其在当代的发展_赵学清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 第3期“六书”理论的历史回顾及其在当代的发展赵学清内容提要:“六书”理论是汉字学的理论基石。
许慎运用它分析汉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近代以前,由于人们认识局限和这一理论本身的不足,“六书”研究没有多大进展。
近代以来,人们开始突破“六书”绝对权威的地位,唐兰、陈梦家、裘锡圭等先生相继提出“三书说”。
王宁先生则进一步提出了“汉字构形学”的理论,使汉字学理论研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一“六书”之名最早见于战国时代的《周礼》,但《周礼》中并没有对“六书”的具体说明。
直到东汉的班固才在《汉书·艺文志》里首次将“六书”细目罗列出来,认为“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其后郑众对“六书”的定名又有不同之处。
直到许慎才真正给“六书”作了具体解释,他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扌为,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今天人们提到“六书”,一般采用许慎的名称及班固的次序。
汉字的“六书”理论是在古人对汉字构形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在汉代今古文学派的争论中产生的。
早在《左传》中就有了“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的说法,尽管这类说法带有很大随意性,甚至是不正确的,但却启发了“六书”理论的产生。
而汉代今古文之争则直接诱发许慎研究古文字,提出“六书”理论并运用于汉字分析的实践中。
汉代今古文学派争论的焦点虽然是经书的内容及经义的解释,并不在用字方面;但是由于各自来源不同,古文多为壁中书,是用战国文字抄写的文本,而今文则为博士们传习,是用隶书写成,因此,这场争论与文字关系也十分密切。
举例说明许慎的“六书”理论
举例说明许慎的“六书”理论许慎《说文解字•叙》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
(1)一曰指事。
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指事字一看就可以认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它的意义。
指事举例上甲骨文以弧形为基准线,代表某一事物,其上方的短横为指示性符号,表示字义是位置在高处。
金文改弧形为长横,或加一竖作饰画。
小篆改短横为竖。
下甲骨文构造与“上”相似而方向相反,本义是位置在低处。
金文、小篆的字形变化也与“上”相同。
本金文、小篆在木下用点或横指出树根之所在本义指树根。
末金文在木上用一横画指出树梢之所在,本义指树梢。
亦甲骨文在正面人形(大)的两腋下加两个点以指明人的臂腋之处,本义为腋。
“腋”是从肉夜声献后起形声字,其声符“夜”是从夕亦声的形声字。
(2)二曰象形。
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象形字就是字形画成字义所表示事物的形状,随着物体的外形而曲折字的笔画。
象形举例人甲骨文像人体的侧视形。
女甲骨文像交手曲膝的妇女形。
自甲骨文像鼻子形。
小篆形已失真。
后加声符成形声字“鼻”,以表其本义。
牛甲骨文像牛头形。
木甲骨文像有枝干根梢的树形。
水甲骨文像流水形,字内小点为水流过的山丘之属。
本义为河流通称。
眉甲骨文、金文、小篆像眼日上的眉毛形。
果甲骨文像树上结有果实形。
小篆将甲骨文上的三个果实省为一个,同时加上饰画“十”。
(3)三曰形聲。
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字是用于字义所表事物有关的字来做形符造字,取比拟新字读音的字即读音与新字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跟它合成新字。
形声举例汛、汪、沐、沥、海、湖、泥、淋、滋、润、澎、消铜、锌、钾、钻、铝、镁、铿、铂、锑、锣、钨、镭例如;从玉的形声字中,据《说文解字》,“璧“本义是瑞玉环,“磺”本义是半璧,“瑛”本义是玉光,“玲”本义是玉声,“理”本义是治玉,诸字字义不同,但跟玉都有关,“玉”作为形符,表示出它们的字义类属。
(4)四曰會意。
“六书”理论研究综述
目录序 (1)一、草创期 (1)二、成长期 (2)三、成熟期 (3)四、新时期 (4)小结 (5)参考文献 (6)“六书”理论研究综述(山东经济学院文学院李波)序“六书”理论形成于东汉。
许慎的《说文解字》是“六书”理论正式创立的标志。
从那以后,“六书”理论就成为传统文字学中的一个基础理论,同时也是核心理论之一,甚至还逐渐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六书学”。
纵观“六书”理论的整个研究过程,可以分为草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新时期四个时期。
本文就“六书”理论研究的历史分期、各个时期独特的学术成就以及“六书”理论的优缺点等问题进行归纳概括,理清脉络,并加以系统分析和科学评价。
为了论述的方便和清晰,本文对“六书”理论研究分为两个层面、四个时期:第一个层面是传统“六书”理论研究的层面,这一层面贯穿了草创期、成长期和新时期三个时期;第二个层面是从现代语言学视角研究的层面,其中既有传统性质的因素,又更多地蕴含着现代语言学因素,主要是指新时期。
一、草创期“六书”理论的草创期可以追溯到周代,贯穿春秋战国和两汉,直至南唐。
南唐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的诞生标志着草创期的结束。
这一时期,就其研究的总体趋势和特性而言,始终没有摆脱传统“六书”的性质,一直是在“六书”理论的影响下研究和探讨汉字的构形问题,或者说这个层面对于“六书”的研究,其基本精神是继承式的、阐发式的、修正式的,并没有从根本上跳出许慎的拘囿。
“六书”名称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以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日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①由此可知“六书”作为“六艺”中的一门学科,最初是用来教育公卿士大夫子弟的。
至于“六书”的具体名称,《周礼》并没有明确说明。
有关“六书”具体名称的确定大概到汉代时期才产生的。
具体来说,汉代主要有三人对“六书”的具体名称和排列顺序做了界定。
郑玄注引郑众《周礼解诂》谓六书是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指出六书的具体名称和次第。
六书理论分析
六书理论分析六书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春秋》、《易经》和《书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
因此,六书的理论分析也就变得颇具有价值。
下文将对六书进行深入探讨,从而为读者提供一种独一无二的文献收集和知识分析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看《诗经》,它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部文学作品。
诗经中给出的许多观点和信息都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甚至对现代思想有重要的参照价值。
艾力斯的《论《诗经》》是关于《诗经》学术思想的句子结构分析和研究,深入剖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文本,以及其影响后代的价值和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尚书》,它是一部宣扬“尊王攘夷”思想的重要文献。
尚书中许多有关礼乐、财经、文教等内容均极富思想价值,对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秩序、文化景观和人文价值观都具有深远意义。
王蒙《尚书研究》,针对“尊王攘夷”理念的形成和传播,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从而探究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历史变迁。
此外,《礼记》是中国古代最权威的礼仪文献,也是古代礼仪文化的精华。
张丽华《《礼记》审析》,从礼仪角度出发,分析了礼仪习惯的改变,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变迁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明。
另外,《春秋》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史书,记录着春秋时期的人文历史。
钱玉柱《春秋深度史学》一书探讨了春秋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变迁,追溯了春秋时期的历史过程和发展趋势。
此外,《易经》是中国经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化经典,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
《易经》的研究工作,通过分析仪式、行为和符号等内容,深刻地揭示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精神深处。
蔡李佛《易学研究》则探讨了易经中不同思想体系及其演变,剖析其影响古代思想思潮的重要价值。
最后,书经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诗词散文的著作,为我们理解中国经典文学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荆忠诚《书经研究》是一部广泛内容的书籍,通过文本研究、文体分析和语意探究等方法,对书经中的文本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书经的思想意蕴以及古代文学的思想价值。
六书理论
(BACK)
“以义会意”例字: 以义会意”例字: 耷:从大耳,本义是大耳朵。 从大耳,本义是大耳朵。 岩:从山石,本义是山上的石崖。 从山石,本义是山上的石崖。 嵩:从山高,本义是高山。后借以表中岳山名。 从山高,本义是高山。后借以表中岳山名。 本义是日长。 昶:从日永,永有长义 本义是日长。 从日永,
(BACK)
形声字的特點
(1)是合体字。 )是合体字。 (2)偏旁有表义的形符,有表音的声符。 )偏旁有表义的形符,有表音的声符。 几个问题: 几个问题: 1、 形声字的义符只能表示 、 某种意思的范围, 某种意思的范围,而不能 标明表声字的具体含义。 标明表声字的具体含义。 2.形声字的声符除了标声 . 之外, 之外,往往兼有表意的作 用。
人、女、 目、 臣、 自、牛、 羊
(BACK)
木:甲骨文像有枝干根梢的树形。 甲骨文像有枝干根梢的树形。 水:甲骨文像流水形。 甲骨文像流水形。 申:甲骨文像闪电形,本义是电。 甲骨文像闪电形,本义是电。 眉:甲骨文像眼目上的眉毛形 果:甲骨文像树上结有果实形。 甲骨文像树上结有果实形。 小篆将甲骨文木上的三个果实省为 一个,同时加上饰画“ 一个,同时加上饰画“十”。
(BACK)
3.会意 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是也。 意思是, 是也。”意思是,会意字是并列字类即两个 以上的字,会合它们的意义, 以上的字,会合它们的意义,来表现该字义 所指向的事物, 就是这种字。 所指向的事物,“武”、“信”就是这种字。
会意字的特点
朱:甲骨文木中用横指出树的主干之所在,本义指树 甲骨文木中用横指出树的主干之所在, 干。后加木旁作“株”,表其本义。 后加木旁作“ 表其本义。 亦:甲骨文,在正面人形(大)的两腋下加两个点, 甲骨文,在正面人形( 的两腋下加两个点, 以指明人的臂腋之处,本义为腋。 以指明人的臂腋之处,本义为腋。“腋”是从肉 腋 声的后起形声字,其声符“ 声的后起形声字,其声符“夜”是从夕亦声的形 声 字。 寸:小篆,又下用一横指出中医所谓寸脉或寸口之所 小篆, 在。林义光《文源》:“又,象手形,一识手后 林义光《文源》:“ 》: 象手形, 一 寸之处。 本义为寸脉、寸口。因其距手的距离, 寸之处。”本义为寸脉、寸口。因其距手的距离, 后借以表示长度单位,十分为一寸。 后借以表示长度单位,十分为一寸。
汉字形体构造之造字六书描述
以考注老,以老注考,是之谓转注。”
这就是说,凡是同义可以互相解释的字,都是转注字。
③声转说:以同一语源派生出来的词造字为转注。即注
重两字字义和字音的关联来解释转注。 代表人物章炳麟
6.假借
A、定义:“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令长是也。”
“我”甲骨文作“ 一人称代词。
”象长柄带有锯齿刃兵器 。后借作第
象形 獨體字 指事 造字法
基礎
會意
合體字 形聲 轉注 用字法 假借 能產
“四体二用”说
六书中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者 与汉字形体结构有关;转注、假借与前四者性 质不同,无关汉字形体结构。清代学者戴震说: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者,字之体也; 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 已为大多学者 所接受。后来讨论六书的人很多采用戴氏“四 体二用”的说法。
G.《说文》:‚術,邑中道也。从行,术声。‛ 《齐桓晋文之事》:‚无伤也,是乃仁術也。‛ 答:‚術‛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術‛ 字用的是▁▁▁义。 H.《说文》:‚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 下。‛《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本‛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本‛字 用的是▁▁▁义。 I.《说文》:‚辨,判也。从刀,辡声。‛(许 慎:‚判,分也。从刀,半声。‛)《学记》: ‚一年视离经辨志。‛ ‚辨‛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辨‛字 用的是▁▁▁义。
“六书”的贡献及局 限 贡献
“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对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纳、 总结出来的六条造字原则和具体的造字方法。“六 书”是以小篆为对象分析总结出来的,由于小篆保 存了古文字的象形象意性,所以,虽然不少古文字 用“六书”涵盖不了,但大部分古文字还可以用 “六书”的方法分析。
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六书
六书(汉字造字方法)六书,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
普遍采取的是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
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
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
然而,有了六书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该系统为依据。
目录1词语信息▪概念▪历史▪运用2基本释义▪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3具体内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1、词语信息“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后世学者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东汉学者许慎给“六书”下定义是:象形者,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概念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1] 》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
许慎《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六书”的这个概念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
”东汉郑玄注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①、假借、谐声②也”(注:①处事,即“指事”;②谐声,即“形声”)。
六书理论
(2)字义相同或相近,可以互相注释。 )字义相同或相近,可以互相注释。 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不同部首, 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不同部首,虽能互相注 不得叫转注。 释,不得叫转注。 如“问”与“讯”、“杀”与 同义字, “戮”是一般的同义字,而 是一般的同义字 “木”与“杨”、 “福”与 “祸”则是有相同部首的 “同 类字” 均非转注。 类字”,均非转注。 转注字字例如下: 转注字字例如下: 顶、颠:《说文》“顶, :《说文》 说文 颠也,从页丁声。 颠也,从页丁声。”又:“颠, 顶也,从页,真声” 顶也,从页,真声”按: “顶”,金文从页贞声,丁、 金文从页贞声, 贞上古同音易·大过卦》:“ 贞上古同音易 大过卦》:“过 大过卦》: 涉灭顶。 虞翻注: 涉灭顶。”虞翻注:“顶,首 释言》: 也。”《尔雅·释言》:“颠, 尔雅 释言》:“ 顶也。 顶也。”
(BACK)
(三)“六书”的贡献及局 六书” 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对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纳、 限 “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对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六条
造字原则和具体的造字方法。 六书”是以小篆为对象分析总结出来的, 造字原则和具体的造字方法。“六书”是以小篆为对象分析总结出来的, 由于小篆保存了古文字的象形象意性,所以,虽然不少古文字用“六书” 由于小篆保存了古文字的象形象意性,所以,虽然不少古文字用“六书” 涵盖不了,但大部分古文字还可以用“六书”的方法分析。 涵盖不了,但大部分古文字还可以用“六书”的方法分析。 “六书说”抓住汉字“表意”这个根本特征,基本上反映了汉字构造 六书说”抓住汉字“表意”这个根本特征, 方式的客观实际,对通过字形的分析来理解本义, 方式的客观实际,对通过字形的分析来理解本义,对把握字义的演变线 索,对创造新字,都有重大意义。可以说,“六书说“为中国文字学奠 对创造新字,都有重大意义。可以说, 六书说“ 定了基础,同时也给古文字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定了基础,同时也给古文字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同时,也应看到其局限性: 第一, 同时,也应看到其局限性: 第一,六书是分析近古文字亦即小篆的结 局限性 果,它既不能全部解释古文字,也不能全部解释今文字。第二,“六书说” 它既不能全部解释古文字,也不能全部解释今文字。第二, 六书说” 不够明确,历代的理解虽说大体相近,但也有不少歧异之处。 不够明确,历代的理解虽说大体相近,但也有不少歧异之处。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六书的论述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六书的论述简说许慎“六书理论”“六书”是东汉著名语言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象形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它是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比如“心”字,整个字形就像一颗跳动的心脏,中间两个短横形象地勾画出了左右两个心室,让人看到字形便明白字义;“鹿”字,着重勾画了鹿头顶上两只**的犄角,以及细长灵活的腿,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特征,让人一目了然;“大”字,像一个站立的人,上面的一横是人的肩膀,当一个人肩挑重担,有了责任,有了担当,我们就说他长大了。
其实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就是,汉字的基础是象形,象形就是画物像它的形状,以此形状表达它的含义。
古老的象形字是一种表形的文字。
这种方法其实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且不说抽象的意义无形可象,就是具体的东西,也不是都可以“象形”出来的。
于是汉字开始由表形向表意发展,指事字和会意字应运而生。
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
大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减少笔画或符号。
我们看“亦”字,像一个站立的人,这两点指示的是腋窝的位置,所以“亦”的本意就是指腋窝;再来看“刃”,这一点指示的是刀上最锋利的位置,就是刀刃。
假借字是指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所想表达的字或意。
一般说来假借字都是同音字。
但同音字并不一定是假借字。
假借字是以不造新字来表达新义的用字法,即:旧字翻新。
而这种借旧翻新的方法,却往往是借而不还。
“北”字,描绘了两个人背靠背的样子,借用“背”这个同音字,来表示“北”这个方向。
比如词语“败北”,古代称战败为“败北”,为什么呢?意思是打不过转背而逃。
再看这个“西”字,它的形状是一个鸟巢,夕阳西下,倦鸟归巢,于是古人就用鸟巢来代表西方。
“六书”理论综述
“ 六 书 ”理 论 综 述
章 珞 佳
(山 西大 学 文 学 院
山西 太 原
0 3 0 0 0 6 )
四种为造字原则 ,后两种为用字原则 。”仅此两处词 条就 有多处 不 同。因此我们 不难 发现 ,学者对于六 书的理解 和认识有 不少不 同观点 , 分歧点主要集中在六书条例的具体 内容应该 是什 么以及 六 书条 例的次序上。
不 同的观点 。 现代通过考古研究发现的更为科学的文字产 生的顺 序为 :先有表 意字 ,再有表音字 ,最后 有音 义字 。表意字 ,即象 形字 、指事字 、会意字产生的最早 ,在殷 商造 字时代就产生 了,
一
、
六 书 理 论 的 发 展 历 史
是引用 自刘昕 的。 然而他们在六书的具 体名称 、 次序上有所不 同。 这一分歧反映 了他们对于不 同结构的汉字产生的先后次序各有
什么是六书? 《 现代汉语词典 ( 第六版 )》中解 释 “ 六书” 为: “ 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 出来的六种条例 ,即指事 、象形 、形 声 、会 意 、转注 、假借 。” 《 古代汉语词典 》中 “ 六书”的词 条 则是 : “ 汉代学者根据小篆归纳出的六 种造字原则和用字原则 , 其 说有 三 ,通行 的为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前
解《 周礼 》 时, 对六书做出了 自己的解释 : “ 六书 , 象形 、 会意 、 转 注 、处事 、假借 、谐声 。”班 固 《 汉书 ・ 艺文 志 》中引用 了刘 歆《 七略 》关于六书的观点 : “ 古者 ,八岁入小学 , 故周官保 氏
浅谈“六书”理论
相 受 ,考 老 是 也 。 六 日假 借 。假 借 者 ,本 无 其 字 , 依 声 “ 固 、衷 、 阀、 裹 ” ;声 符偏 于一角,如 “ 房 、店 、 病 、 托 事 ,令 长 是 也 。 ”“ 六 书 ” 主 要 指 的 是 指 事 、象 形 、 形 旗 ” ;形 符 偏 于 一 角 , 如 “ 颖 、惰 、 佞 ” 。 由于 形 声字 的
定 事 物 来 帮 助 表 义 ,如 “ 眉 、 果 、瓜 、 牟 ” 。其 中 “ 眉” 合而 成 ,表达 一个 新的概 念 的会 意字 , 比如 “ 男 ”从 田从
而见 意 ,上 下是 也 。二 日象形 象 形者 ,画成 其物 ,随体 最 多 , 如 “ 仙 、 张 、钱 、 跑 ” ;右 形 左 声 , 如 “ 鸽 、 鹂、
诘 诎 , 日月 是 也 。 三 曰 形 声 。形 声 者 , 以事 为 名 ,取 譬 刎 、颈 ” ;上 形 下 声 ,这 种 类 型 的字 仅 次 于左 形右 声 的 相 成 ,江 河 是 也 。 四 日 会 意 。会 意 者 , 比类 合 谊 , 以见 字 ,如 “ 简 、芳 、菲 、藿 ” ;下形 上声 ,如 “ 凳 、赏 、酱 、
语
浅谈 “ 六书"理论
陈延 金 海南师范大学
摘要 :“ 六书 理 论 ”是 中国 古代 最 早 的关 于汉 字 构 造 “ 下 ”是 分 别 用 向 上和 向 下 的两 条 弧线 加 一 条 短 线形 成 。 的理 论 ,东汉 许慎 的 《 说文 解字 》对 其进 行 了较为 正式 的 “ 刃 ”字 是在 象 形字 “ 刀 ”的上 边 加 一点 , 以此来 表 示刀 定义和 举例 。 “ 六书 ”概念 最初 见于 《 周礼 ・ 地官 ・ 保 氏》 :
“六书”起源及其发展过程略述
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2021年第6期“六书”起源及其发展过程略述金烁(辽宁省开原市第二高级中学辽宁开原112300)【摘要】“六书”自战国《周礼》首被提出至今已有近两千五百年的历史,途经历朝历代漫长发展,其研究者浩如烟海,其中不乏集大成者。
本文以时间顺序对“六书”的发展过程做大致梳理,因涉及者众,故只依本人拙见选取部分大家及其学说,并不能涵盖所有相关学者及其理论。
【关键词】“六书”《说文解字》文字【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6-0116-03一、“六书说”的起源关于“六书”的起源,古已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礼》。
其中有如下描述:“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
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艺,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周礼·地官·保氏》这段话的大意即:太子的老师需要担任的职责有觐见王,使他不能做坏事;教王的儿子们学习,培养未来的接班人。
老师需要教王子们六种东西,教礼;教音乐;教武艺;教驾车;教汉字,知道每个汉字的来源;教数学,包括九个细目。
但“六书”具体为何物,在书中并未给出解释。
学者班固(东汉)进一步阐述道:“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班固《汉书·艺文志》后来,郑众(东汉)又有了不同的主张。
“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郑众《周礼·地官·保氏》注班固和郑众都给“六书”下了定义,但都未就“六书”的定义及具体的语法规则做出解释。
经学大家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秘府文献时发现《周礼》,并加以著录。
后刘歆的学生贾徽跟其学习《左氏春秋》,兼习《国语》和《周礼》。
贾徽的儿子贾逵继承并发展了他的学说。
许慎是贾逵的学生,著有《说文解字》。
他曾提到跟从著名的古文经学家贾逵学习古文的经历,并表明他的《说文解字》曾经得到老师贾逵的审阅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其特点就是字形与字 义之间存在联系。 最早构建出的完整系统的汉字构形理论是 东汉许慎的六书说。他研究了九千多个小篆和古文籀文字 体, 把汉字的构形归纳为六类: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和 假借, 并对每一类给予了理论上的阐述, 形成理论体系。 六书 这个术语最早见于 《周礼》 。 《周礼・地官保氏》 “保氏掌谏 载: 王恶, 而养国子以道, 乃教之以六艺: 一曰五礼, 二曰六乐, 三 曰五射, 四日五驭, 五曰六书, 六曰九数。到西汉末年, ” 汉代的 学者首次将六书解释为六种造字的方法, 并列出了六书的具 体名称。有三家说: 一、 《汉书・艺文志》 “古者, 班固 说: 八岁入小学, 故周官 保氏掌养国子, 教之六书, 谓象形、 象事、 象意、 象声、 转注、 假 借, 造字之本也。 ” 二、 郑众注 《周礼・地官・保氏》 “六书, 说: 象形、 会意、 转 注、 处事、 假借、 谐声也。 ”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北京: 中华书局, 1963 年. [2]唐兰.中国文字学.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年. 一些指事、 会意和形声也非指事、 会意和形声了, 并且出现了 [3]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年. [4]林沄. 古文字研究简论. 吉林: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86 年. 许多既不表音也不表意的符号, 现在的学者称之为记号。如 [5]陈梦家. 殷墟卜辞综述. 北京: 中华书局, 1988 年. “鸡” 字中的 “又” 就是一个记号, 它既不表音也不表意。现代 [6]裘锡圭. 文字学概要.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8 年. [7]詹鄞鑫. 汉字说略. 辽宁: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1 年. 学者苏培成认为:现代汉字从内部结构说, “ 是由意符、 音符和 [8]苏培成. 现代汉字学纲要.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9]王宁. 记号构成的。这三类字符搭配使用, 构成了现代汉字六种结 汉字构形学讲座.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年. [10]桂春芳. 汉字新旧构形理论辨析. 天津师范大学, 2005 年 5 月. 构。为了和传统六书相联系, 我们叫做现代汉字的新六书。 ” [11]张玉金. 汉字造字法新探. 古汉语研究, 1999 年第 4 期. [12]林志强.20 世纪汉字结构类型理论的新发展.福建师范大学学 他的新六书是: 会意字、 形声字、 半意符半记号字、 半音符半记 报:哲社版, 2001 年第 3 期. [13]张恩普. 号字、 独体记号字和合体记号字。 对于现代汉字的构成, 王宁 “六书” 新解.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 2002 第 1 期. [14] 李杰群. 六书和新六书.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 年第 1 先生在她的 《汉字构形学讲座》 一书中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 [15]曹国安. “六书” 论 的本义. 惠州学院学报 2002 年第 1 期. 她首先肯定了 《说文解字》 “六书” 中 理论的科学价值, “六 认为 [16] 韩伟. “六书”研究的历史演变. 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书” 中的前四书是传统分析和描绘字形的条例, “前四书用以 2004 年第 1 期. [17] 曹国安. 论表意方式、 造字方式和结构方式--兼评 “六书” 湖 . 分析 《说文》 小篆的形体, 绝大部分是适合的” 。她认为 “汉字 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4 年第 4 期. [18]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年 6 月第 1 版. 本体的研究必须以形为中心, 而且必须在个体考证的基础上
然存在一定的缺陷, 但所起的作用却不能忽视。在新起构形 理论中, 三书说首先从逻辑上来说比传统六书清楚、 严密。 三 书说从表意和表音的角度来区分汉字, 分为三大类: 音、 意、 意 音; 而传统六书的前四书与后两书不处于同一层面。 其次, 正 因为三书说的划分标准, 表意和表音比较的简单, 划分出来的 每一类的范围比较大, 所以三书说可以包括许多传统六书所 不能包括的汉字。同样, 也正因为三书说中每一书的范围比 较大, 从而就显得整个汉字构形理论太笼统, 这是三书说的一 个缺陷所在, 所以有些学者就在每一类之下再细分好几类, 比 如上文己谈到的裘锡圭先生在表意字下细分了六类。 相对来 说, 新六书说既继承了传统六书的合理部分, 又有自己的创 新, 其中, 象形、 指事、 会意和形声的理论内涵和传统六书的理 论内涵基本上是相同的, 而记号这一书体现了现代汉字的特 点, 从这点来说是比较进步的。
常大的变化, 象形字已不再象形, 失去象形这一根本的基础,
2008 年第
11 期
安徽文学
303
版的 《中国文字学》 中都谈到 “三书说” 他的 , “三书” 包括象形、 综合合成字、 标音合成字、 形音合成字、 义音合成字和有音综 象意、 形声。他说: 象形、 “ 象意、 形声, 叫做三书, 足以范围一 切中国文字。 不归于形, 必归于意, 不归于意, 必归于声。 形、 意、 声是文字的三方面, 我们用三书来分类, 就不容许再有混 合合成字。 许慎六书理论中的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 “ 、 “ 、 “ 对人 们分析汉字构形、 探索字形与字义的关系, 了解汉字字形的来
的基本事实, 实际上古人开始造字时并不知道有所谓 “六书” , 更不可能根据 “六书” 理论指导汉字。 “六书” 是后人根据字形 结构总结出的理论。所以说 “六书” 不是创造汉字之本, 而汉 字却是 “六书” 之本。许慎的六书理论产生以后, 在文字学界 产生了重大影响, 六书理论的前四书对当时的汉字主体-小篆 来说基本上是适合的, 而且也可以运用到小篆以前的甲骨文 和以后的隶楷书中的大部分汉字, 并且经受住了一千多年的 考验, 这充分说明了此四书的合理性, 但也并非十全十美, 有 其自身的局限。 第一、 六书” “ 中的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前四 书与转注、 假借后二书的性质不同, 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许 慎把不同的层次结构当成一个层次来讲, 把造字方法、 结构类 型、 用字方法都摆到了一个平面上。 在实际分析造字方法时, 只用了 “四种” 并没有 , “转注” “假借” 和 。这样把两类不同性 质的东西并列在一起, 在分类方法上就缺乏科学性。 因此, 后 人进一步把 “六书” “四体” 二用” 分为 、 “ 两大类; 第二、 六书” “
淆不清的地方。陈梦家先生在他的 ” 《殷墟卜辞综述》 “文字” 龙去脉, 的 同时对人们的识字和教学, 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虽 章中提出自己的新 “三书说” 。他认为, 假借字应列为汉字的 基本类型之一, 同时他又把象形与象意合并称为 “象形” 。因 此, 陈梦家先生的 “三书” 包括象形、 假借、 形声。 在唐、 陈两家 三书说的基础上, 裘锡圭也提出了自己新的三书说。 裘锡圭 , 先生认为陈氏的三书说是基本合理的, 只是应把 “象形” 改为 “表意” 。他把汉字分成表意字、 假借字、 形声字, 表意字分为 抽象字、 象物字、 指示字、 象物字式的象事字、 会意字和变体字 六类。 林沄在 《古文字研究简论》 一书中也提出了自己的构形 理论, 他认为 “文字是有形的符号, 语词则以一定的音表示一 定的意义, 文字记录语词, 以一定的形来代表和区别一定的音 和义” 从这个观点来看, 。 文字符号和所词的关系可分为三大 ( ( 类, “(一)以形表义 即 (表义字)二)以形记音 (记音字)三)兼及 音义 (形声字) 。詹鄞鑫先生在他的 ” 《汉字说略》 中提出的新 六书说是 “象形、 指示、 象事、 会意、 形声和变体” 汉字从古至 。 今经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多次演变, 已经发生了非
之字。班固在 ” 《汉书・艺文志》 “象形、 中谓 象事、 象意、 象声、 现传统六书理论不能更好地解释目前所见到的全部汉字材 转注、 假借, 造字之本也。 这些观点, ” 不符合汉字起源和发展 料, 随着古文字研究的深入和汉字构形研究的广泛展开, 新的
302
2008 年第
11 期
安徽文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 解 字
说 文 解 字
六书理论的发展演变
◎安丽娟
(河北大学人文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2)
人们很早注意到这一点, 所以出现了反映汉字构形的理论, 最早的关于汉 摘 要 汉字的字形和字义之间有很大的联系, 字构形的理论是东汉许慎的六书说, 此后出现了唐兰、 陈梦家、 裘锡圭、 林沄的三书说; 詹鄞鑫、 苏培成的新六书说; 以及王 宁的十一种汉字构形模式等。本文就具体阐述这几种汉字构形理论。 关键词 六书理论 三书说 新六书说
汉字构形理论如雨后春笋般诞生着。 这期间最具代表性的是 唐兰、 陈梦家、 裘锡圭、 林沄的三书说, 詹鄞鑫、 苏培成的新六 书说, 以及王宁的十一种汉字构形模式等。 唐兰在他在 1934 年写成的 《古文字学导论》 1949 年出 和 探讨其总体规律” 。 “汉字构件的结构功能有四类: 表形功能、 表义功能、 示音功能和标示功能” 。根据构件的这四种功能, 她将汉字的构形模式分为十一种: 全功能零合成字、 标形合成 字、 标义合成字、 会形合成字、 形义合成字、 会义合成字、 无音
主要是因为许慎给六书下的定 三、 《说文・叙》 “周礼八岁入小学, 许慎 说: 保氏教国子, 中每一书的界定都不够明确, 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 二曰象形, 三曰形声, 四曰会意, 五曰转 注, 六曰假借。许慎不仅提出六书的名称, ” 而且对这六种理论 做了具体阐释。指事: “视而可识, 察而见意, 上下是也。 象 ” 形: 画成其物, “ 随体洁汕, 日月是也。 形声:以事为名, ” “ 取譬 相成, 江河是也。 会意: ” “比类合谊, 以见指?, 武信是也。 转 ” 注: 建类一首, “ 同意相受, 考老是也。 假借:假借者, ” “ 本无其 字, 依声托事, 令长是也。过去的文字学家多认为汉字是仓颉 ” 所造, 而且是根据 “六书条例” 创造的。如许慎 《说文解字叙》 云:仓颉之初作书, “ 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 义文字过于简略, 意义不够明确。六书的某些解说有含混不 清、 混淆、 谬误等许多不足, “齐” 如, “飞” 许慎认为是象形字, , 而王筠认为是指事字, 高” “ “夹” 许慎认为是会意字, , 而王筠 认为是指事字等等; 第三、六书” “ 理论主要是依据篆文建立起 来的, 而小篆的形体与汉字造字之初的形体相差很远, 小篆已 经开始符号化, 图画性大大减弱, 象形、 指事、 会意已经有许多 看不出本来面目, 因此并不具有普遍的实用性。 许慎的构形理论是以小篆为分析对象的, 随着小篆以前 的古文字材料的不断出现, 以及小篆以后字体的演变, 人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