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新能源基站技术要求内容
基站施工方案
基站施工方案1.引言基站施工是建设无线通信网络的重要环节之一。
合理的基站施工方案能够确保基站的建设和运营效果,并满足用户的通信需求。
本文将介绍基站施工方案的基本要素、施工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帮助项目经理和施工人员顺利完成基站的建设工作。
2.基站施工方案的要素基站的施工方案应考虑以下要素:2.1.选址基站选址是基站施工的第一步。
选址应满足以下条件:•地理位置:基站应位于通信覆盖区域的重要位置,考虑到信号覆盖范围、地形地貌等因素。
•权属手续:确保选址地的土地及建筑物所有权归公司所有或经过相关部门的合法使用手续。
•电力供应:选址区域应有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以保障基站的正常运行。
2.2.基站设备基站的设备包括无线设备、天线设备、传输设备等。
在施工方案中应确定设备的型号、数量和布局,以保证基站的正常运行。
2.3.物资准备施工前需要准备一定数量的物资和工具,包括电缆、螺栓、螺母、短信系统等。
这些物资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满足需要。
2.4.施工人员确定施工人员的数量和技能水平,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施工人员应熟悉基站施工工艺和相关安全规定,具备一定的工程经验。
3.基站施工方案的流程基站施工方案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3.1.前期准备在施工前,需要进行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选址、方案设计、材料准备等。
3.2.基础建设基础建设是基站施工的核心环节,包括场地平整、基站柜安装、设备接地、电源接入等。
3.3.设备安装设备安装是基站施工的重要任务,包括天线安装、无线设备安装、传输设备安装等。
3.4.调试测试在设备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调试和测试工作,以确保基站的正常运行。
测试内容包括信号强度测试、信号干扰测试、数据传输测试等。
3.5.交付验收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交付验收工作,包括与业主的验收、相关部门的验收等。
若验收合格,则基站投入使用。
4.基站施工方案的注意事项在基站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安全第一: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新建基站市电引入项目施工难点、重点的技术措施
新建基站市电引入项目施工难点、重点的技术措施(一)施工前的准备1.施工前应进行现场勘查。
包括具体施工场地、线路走向、电源点及施工前的协调。
对于有难度、有争议的施工,施工前应作充分的论证,尽量多地考虑各种有利于施工的情况。
2.室外作业,常遇到高空、带电、吊车装运、立杆等危险作业,各种作业必须依照其相应的操作规程,并综合现场因素,对现场发生的问题进行实际分析,灵活处理。
3.如遇挖沟、电缆埋地等作业,应提前通知相关单位或个人,以避免现场施工中发生不必要的损失。
4.现场需要指派一名有施工管理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现场负责人,现场负责人是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由于受到条件限制通常将工作许可人和工作负责人职责合并到现场负责人的职责范围内(关于工作许可人和工作负责人具体职责请参阅《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现场负责人根据现场施工的特点制定出适合本次施工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并作施工人员现场调配以达到控制施工进程、施工安全等目的。
5.电力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如需要临时工人时,应在作业前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每次作业前都应向每一个在现场的施工人员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6.施工前应检查工具是否完好;所购置的材料是否满足要求。
7.现场难免会有意外的事情发生,如提前做好了预想和应急预案,则可以尽量避免或降低人身设备的事故。
因此施工前现场负责人应指定详细的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并做好应急措施的准备。
(二)外电引入技术要求(2)高低压架空线路接户线导线允许的最小截面积实际架空线路导线的线径考虑架空线距离及容量按照设计执行。
(三)低压架空线路架空导线的选择1.应保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架空导线本身有一定的重量,在运行中还要受到风雨、冰雪等外力的作用,因此必须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为了避免短线事故,铝导线的截面积一般不应小于16mm2。
2.导线截面积不应于太小:架空导线的材料应选用裸绞线,不要使用单股线或已断的绞线。
中性线的截面积不应小于相线截面积的1/2。
基站工程施工规范
基站工程施工规范1. 引言基站工程是指建设、安装和维护无线通信基础设施的工作。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基站工程的施工规范成为保证通信质量和网络稳定的重要环节。
本文档旨在提供基站工程施工规范的指导,以确保基站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2. 施工前准备2.1 施工计划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施工任务、工期安排、人员配备、材料准备等内容。
施工计划需要与相关部门和业主进行沟通,并获得批准。
2.2 安全措施在施工前,应制定安全措施并向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安全帽、安全绳等。
2.3 材料准备在施工前,需要准备所需的施工材料和设备,并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材料和设备的保养和储存应按照规定进行。
3. 施工过程3.1 场地准备在施工前,应清理施工场地,确保场地平整和无障碍物。
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合理保护,避免对周围居民和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3.2 基础施工基础施工是指对基站的基础设施进行施工,包括基站塔座和地基的建设。
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基础设施的稳定和安全。
3.3 机房建设机房建设是基站工程的重要环节。
在施工机房时,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线、安装空调设备、供电设备等,并确保机房的密封性和防火措施符合相关标准。
3.4 天线安装天线安装是基站工程的核心任务之一。
在进行天线安装时,需要保证天线位置准确、固定可靠,并进行合理的电缆布线。
天线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天线方向调整和信号测试,确保天线工作正常。
3.5 设备安装设备安装包括基站设备和配套设备的安装。
在进行设备安装时,需要确保设备连接正确、固定可靠,并进行相应的接地处理。
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设备调试和系统测试,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3.6 系统调试系统调试是整个基站工程的最后一步。
在进行系统调试时,需要对整个通信系统进行测试和优化,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通信质量。
4. 施工验收4.1 施工记录在施工过程中,需详细记录施工过程和关键节点的情况,包括施工日期、施工人员、使用材料和设备等。
新能源场站数据接入的技术要求
新能源场站数据接入的技术要求在新能源领域,场站数据的接入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场站需要进行数据的接入和管理,以提高效率和保证运营的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新能源场站数据接入的技术要求,以便更好地满足行业需求。
一、物理层接入技术要求1.1 网络连接技术在数据传输领域,网络连接是必不可少的。
新能源场站也需要通过网络进行数据的接入和传输。
传统的网络连接技术包括有线连接和无线连接两种。
在新能源场站数据接入方面,无线连接技术是更为实用的选择。
因为传统有线连接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工作量进行线路的架设和维护,这会增加场站的运营成本和投资。
1.2 设备接入技术新能源场站需要各种各样的设备进行数据接入,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监控系统等。
这些设备的接入技术要求必须是稳定可靠的,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因此,在场站建设前需要针对不同设备制定相应的接入技术要求,并进行测试和验证。
二、数据传输技术要求2.1 数据传输协议新能源场站需要采用一种可靠、高效的数据传输协议,以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和安全性。
在选择数据传输协议时,应考虑场站的实际需要和特点,并确定合适的协议选择。
常用的数据传输协议包括Modbus、DNP3、IEC101/104、OPC等。
每种协议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2.2 数据传输方式新能源场站可以采用有线或者无线的数据传输方式,但是无线传输方式更为实用。
常见的无线传输方式包括 GPRS、CDMA、3G/4G、无线局域网等。
这些无线传输技术可以覆盖较广的范围,并可支持大量的数据传输。
三、数据存储技术要求3.1 数据存储容量新能源场站需要存储各种数据信息,包括监测数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数据等。
因此,场站需要有足够的存储容量来存储这些数据信息。
建议选用高容量的存储设备,以满足场站实际需要。
3.2 数据备份策略新能源场站的数据是重要的资产,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备份和保护。
场站应制定相应的数据备份策略,以便在数据遗失、故障或人为操作失误等情况下,能够快速恢复数据,并尽可能避免损失。
新建基站机房技术要求
新建基站机房技术要求前言本技术指导意见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建设实际情况,提出了在新建基站机房建设上的技术要求,为基站机房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本技术指导意见主要对新建基站机房设计、标准机房方案选型做出规定和要求。
I目录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技术要求 (3)4基站机房技术要求 (3)4.1土建机房 (3)4.2彩钢板机房、一体化(集装箱)机房 (9)4.3油机房 (13)5标准机房方案 (15)5.1适用范围 (15)5.2标准化机房选择 (15)6非标准机房 (16)附录A 推荐标准技术方案平面图 (17)A.15米×4米土建机房布局示意图 (17)A.25米×3米土建机房布局示意图 (17)A.3 5.7米×3.8米彩钢板机房布局示意图 (18)A.4 4.85米×2.85米彩钢板机房布局示意图 (18)A.5 5.7米×2.2米一体化(集装箱)机房布局示意图 (19)A.6 2.7米×2.2米一体化(集装箱)机房布局示意图 (19)附录B GB3096-200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主要部分 (20)B.1噪音类别 (20)B.2适应区域 (20)B.3夜间突发 (20)B.4区域时间 (20)II1总则1.0.1为了使机房建设做到多用户共享、安全、适用、经济、节能,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1.0.2本技术指导意见的技术方案适用于新建基站机房的建设,不包括租用机房改造建设。
1.0.3在执行本技术指导意见与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有矛盾时,应以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为准。
1.0.4在基站机房的技术方案中,凡本技术指导意见未做出规定的,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1.0.5基站机房技术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铁塔选型、材料运输、施工条件以及建成后的维护问题。
1.0.6下列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对于本技术要求的应用时必不可少。
一体化基站技术要求规范
实用标准文案一体化基站技术要求实用标准文案机房的技术要求一、1.一体化基站的机房应采用铁甲机房,室内净面积要求不小于10平方米,室内净高不小于2.1米。
2.一体化基站机房的门尺寸为960mm(宽)×2050mm(高)。
锁芯必须采用跟移动公司匹配的电子模块锁芯。
3.为了防止基站受到洪水威胁,要求机房室内外地面高差不低于300mm。
4.一体化基站机房的地板采用防静电地板,须符合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要求,投标人应考虑机柜固定安2。
1kN/m 装方式。
地板承载力不低于6.0KN/㎡,顶板不小于5.机房的屋顶和四面墙体的外侧施涂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在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使用年限不应少于5年, 当表面涂料层的隔热性能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及时维修。
表面涂料层正常维修周期应不大于5年。
6.机房墙板和顶板芯材应选用隔热性、强度及稳定性较好的PU(密度>30kg/m3)材料。
芯材要求防火,龙骨采用钢龙骨,燃烧性能达到国家B1级难燃材料要求。
墙板、顶板厚度不小于100mm。
墙板内侧钢板厚度不小于0.5mm,墙板外侧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2mm的钢板。
7.直接固定到机房板材上的设备及装置应考虑安装点板材的局部强度。
要求能承载不小于25kg的壁挂设备。
8.机房厢体应有很好的隔热性、密封性和防火性能。
精彩文案.1)密封门以及馈线孔洞应能有效的防雨、防尘。
通风口防护等级应达到GB4208中的IP5X级。
2)机房在关闭机房门、遮蔽孔口的情况下,不得有外部光线渗入机房内。
3)机房各接缝处应具有良好的密闭性,能防止水的渗入。
机房门开启时,水不应进入机房内。
机房应能承受的水压为0.2MPa,淋水强度为10mm/min,淋水持续时间为30min,门、孔、墙板间及机房内不得有渗漏。
4)机房应使用难燃材料,应选取耐久、不起灰、环保的材料。
燃烧性能应不低于GB 8624-2006《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中规定的B1级,9.机房应按基站建设需求,应设置馈线窗,至少保证能够通过18根7/8馈线的孔洞空间。
新建基站机房技术要求
新建基站机房技术要求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基站机房作为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提供稳定和高效通信服务的重要作用。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以及提高网络服务质量,新建基站机房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从基础设施、电力供应、环境控制和安全保障等方面,阐述新建基站机房的技术要求。
一、基础设施新建基站机房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基础设施建设。
机房的地基、墙体和屋顶结构必须稳固可靠,能够承受自然灾害和外部冲击。
机房的面积和高度应根据需求进行合理规划,以满足设备的部署和维护操作。
机房内部的空间布局应合理,设备摆放应符合操作和维护的便利性原则。
机房内部应分设设备放置区、配线区和操作区等功能区域,以便于管理和维护。
此外,机房内部还应设置合理的走道和紧急通道,确保人员的安全。
二、电力供应电力供应是基站机房正常运行的基础。
新建基站机房应有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系统,包括备用电源、电力控制与配电设备等。
备用电源可以是柴油发电机组或UPS电源系统,以保证在电网故障或停电时,机房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电力控制与配电设备应具备远程监控和自动切换功能,以实现对电力供应的及时监控和故障切换。
三、环境控制基站机房内部的环境控制对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新建基站机房应具备良好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控制系统。
温度控制系统可以使用空调系统或精确控制的风冷系统,确保机房内部的温度稳定在设定范围内。
湿度控制系统可以使用加湿器或除湿器,保持机房内部的湿度在适宜范围内。
空气流通控制系统可以使用通风设备或空气净化设备,确保机房内部的空气清洁和流通。
四、安全保障新建基站机房的安全保障是必不可少的。
机房的安全措施应包括入侵检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防火系统等。
入侵检测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报警器实现对机房的安全监控,及时发现并报警异常情况。
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安装摄像头,并将监控画面实时传输到监控室,以实现对机房内部的全方位监控。
防火系统可以包括火灾报警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气体灭火系统等,以保护机房设备免受火灾危害。
20150105新建基站配套设施总技术要求(V1.0)-试行.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Q/ZTT 1005-2014新建基站配套设施总技术要求(试行)版本:V 1.02015-01-06发布2015-01-08实施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本技术要求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配套设施建设的技术思路,提出了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对新建基站配套设施的总技术要求,为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基站配套设施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本总技术要求主要对基站新建配套设施的系统组成及基本要求、技术方案选择、相关设备总技术原则等作出规定和要求。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解释、监督执行。
本技术要求起草单位: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目录1总则 (1)2术语 (1)3新建基站配套设施基本技术要求 (4)3.1配套设施总体技术原则 (4)3.2基站机房基本技术原则 (4)3.3配套电源设备基本技术原则 (5)3.4空调系统技术原则 (11)3.5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SU)基本技术原则 (12)3.6机房安全基本技术原则 (13)3.7设备布置技术原则 (13)3.8电缆常规技术原则 (13)3.9节能减排常规技术原则 (14)附录A电源设备配置计算方法及配置参考 (15)附录B推荐标准机房设备平面布置图 (19)附录C全国主要城市所处气候分区表及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 (23)1总则1.0.1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基站配套设施应以实现多客户共享配套为基础,适用性好、效率高、安全实用为目标,重视科学性、经济性、实用性和发展性为原则。
1.0.2本技术要求的内容包括:机房、接地、配套系统及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SU)的总技术要求等。
1.0.3本技术要求中的交流供电部分还应符合电力部门有关技术标准。
1.0.4在执行本技术要求与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有矛盾时,应以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为准。
1.0.5凡本技术要求未作出规定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施工方案 基站
施工方案基站1. 引言基站是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核心设施,用于提供无线通信服务。
在建设和维护基站时,需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以确保基站的正常运行和优质的通信服务。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基站施工方案,包括选址、基础建设、设备安装和调试等方面。
2. 选址选址是基站建设的第一步,它直接影响到基站的通信质量和覆盖范围。
在选址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地理位置:基站应尽可能位于高地或开阔区域,以获得较好的信号覆盖范围。
•市场需求:基站的选址要考虑周边的人口密度和业务需求,以满足用户的通信需求。
•站址租赁:根据需要租赁合适的土地或建筑物作为基站的站址。
3. 基础建设基础建设是基站建设的关键环节,包括基站塔楼的建设和电力供应的安装。
3.1 基站塔楼建设基站塔楼是安装基站设备的支架,其建设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步骤:1.地基施工:根据设计要求,挖掘基站塔楼基础的地坑,施工地基。
2.钢筋加固:根据设计要求,在地基上焊接并安装钢筋,以增强基站塔楼的稳定性。
3.浇筑混凝土:将预先调配好的混凝土浇注到地基上,形成基站塔楼的主体结构。
4.安装塔桅:根据设计要求,在基站塔楼上安装塔桅,以支撑天线等设备。
5.室内装修:根据需要,在基站塔楼内部进行室内装修,以提供必要的设备安装和维护空间。
3.2 电力供应安装基站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来运行,并确保通信服务的可靠性。
在电力供应安装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步骤:1.电力线路规划:根据需求规划基站的电力线路,确定电源配电方案。
2.电缆敷设:根据电力线路规划,敷设电缆,并进行必要的接头处理。
3.电源设备安装:安装适当的电源设备,如发电机组和电源线路开关设备。
4.稳压控制:安装稳压器和保护设备,以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和安全性。
4. 设备安装和调试设备安装和调试是基站建设的最后阶段,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操作。
4.1 设备安装设备安装包括天线和传输设备的安装,其中,天线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高度和方向的调整,以获得最佳的信号覆盖范围。
基站工程建设内容
基站工程建设内容一、基站工程建设的概述基站工程建设是指在特定区域内,按照一定的规划和设计,建设移动通信基站的过程。
它是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网络质量和用户体验。
二、基站工程建设的流程1.规划设计阶段在规划设计阶段,需要进行现场勘察、环境评估、选址确定等工作,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和详细的施工图纸。
2.土建施工阶段土建施工阶段是指对选址确定后,进行场地平整、土方开挖、基础浇筑等土建施工过程。
3.电气安装阶段电气安装阶段是指在土建施工完成后,对电气系统进行安装调试,包括发电机组、UPS电源系统、配电柜等。
4.天线系统安装调试阶段天线系统安装调试阶段是指对天线系统进行安装调试与优化,包括天线支架、馈线系统以及天线本身。
5.无线设备安装调试阶段无线设备安装调试阶段是指对无线设备(如RRU)进行安装调试与优化,并与天线系统进行连接测试。
6.网络集成调试阶段网络集成调试阶段是指对基站进行系统整合与测试,包括与核心网的接口测试、网络性能测试等。
7.验收交付阶段验收交付阶段是指对基站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确保基站工程建设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并将其交付使用。
三、基站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1.选址技术选址技术是指根据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和设计,确定合适的基站选址位置。
在选址过程中需要考虑地形地貌、环境因素、电力供应等多种因素。
2.土建施工技术土建施工技术是指对选址完成后的场地进行平整、开挖、浇筑等土建施工过程。
其中关键技术包括场地勘察、基础设计和浇筑质量控制等。
3.电气安装技术电气安装技术是指对电气系统进行安装调试,其中关键技术包括发电机组选型与布置、UPS电源系统设计与调试以及配电柜安装与接线等。
4.天线系统安装调试技术天线系统安装调试技术是指对天线系统进行安装调试与优化,其中关键技术包括天线支架设计与安装、馈线系统设计与接口以及天线本身的选型和调试等。
5.无线设备安装调试技术无线设备安装调试技术是指对无线设备进行安装调试与优化,并与天线系统进行连接测试。
基站建设技术规范
基站建设技术规范第一篇:基站建设技术规范基站基础配套设施租赁技术规范书本技术规范书为无线网络基站基础配套设施提供单位(下简称提供单位)做出规定,提供单位所建设并出租的基站基础配套设施,应该满足下述相关要求。
一、基站配套设施合法合规性1、通用条款(1)若基站设臵在飞机场或者气象台等对基站高度有特殊需求场所附近时,其天线高度应符合机场净空高度要求,应提供相关部门批准文件原件(复印件留底)。
(2)高压线附近设站时,通信机房应保持20米以上的距离,挂设天线位臵离开高压线距离必须在自身塔高以上。
(3)铁塔内缘至铁路线路或者高速公路中心水平距离不小于塔高(含避雷针长度)加3.1米,若必须设臵在相关区域,应提供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原件备验。
(4)杆体及桩基础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应提供桩基础《动测报告》及通信杆及铁塔物资产品合格证原件(复印件留底,含通信杆及铁塔基础施工涉及的主要材料出厂合格证,如钢筋、混凝土型号等)。
(5)美化外罩、一体化机柜、简易机房、装修自建机房等物资应提供相关产品合格证或者检测报告原件,达到抗风压、抗震、防水、防火及防盗等要求。
具体为美化外罩应要满足防风及防火要求,一体化机柜和简易机房应满足防火、防水及防盗要求;装修自建机房应满足防震、防水、防火及防盗要求且应提供消防验收报告和设计文件。
(6)站点使用的电源、电缆、空调等设备或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提供产品合格证。
(7)楼面站的楼板必须有足够的荷载能力,足以承受机房内现有以及后期待安装设备所产生的压力。
应由具有相关资质的设计单位核实机房荷载是否满足要求,并出具相应的承重核实报告。
(8)所有站点应委托具备防雷检测资质的单位经行防雷检测,并出具防雷检测报告。
(9)所有站点应提供租赁合同原件备验,免签合同站点应提供真实有效的业主证明文件原件备验。
(10)室外站点应提供合法报建手续证明文件原件备验。
2、其它条款(1)个人宅基证(或房产证)所有人:应核实合同业主及基站地址跟宅基地证(或房产证)上信息是否一致;应提供合同业主身份证复印件;如合同业主属于村委管辖,应提供村委开具的土地产权证明文件原件备验。
基站土建工程技术方案
基站土建工程技术方案一、基站选址在基站选址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土地用途和周边建筑等情况,尽量选择离用户集中区域较近、地势开阔、建筑密度低的地段。
同时还要考虑到土地的产权、规划用途、地形地貌等因素,确保基站选址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二、建筑结构设计基站的建筑结构设计应以稳定、安全、经济、美观为原则。
一般来说,基站建筑结构设计应遵循现行国家规范和标准,根据基站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材料,尽量减小结构自重和风载荷,并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材料选用基站土建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且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抗腐蚀性和抗老化性能,能够适应基站环境的特殊气候条件。
同时,还要考虑到材料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力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材料成本。
四、施工工艺基站土建工程的施工工艺应遵循先进、科学、合理、安全的原则,确保施工过程中安全、高效、环保。
在具体施工中,应做好材料的调试和加工、基坑开挖、基础浇筑、主体结构施工、室内装修等工序,严格控制工艺流程,确保施工质量。
五、验收标准基站土建工程的验收标准应遵循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包括建筑结构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等方面的检测,以及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验收指标。
只有通过严格的验收标准,确保基站土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达标,才能为基站的正常运营提供可靠的保障。
六、维护管理基站土建工程的验收通过后,应建立健全的维护管理体制,进行定期的设备检测、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也要加强环境、安全、卫生等管理工作,保证基站的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基站土建工程技术方案是保障基站建设质量和运营效果的重要保障。
在基站选址、建筑结构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工艺、验收标准和维护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确保土建工程能够达到设计要求,为基站的正常运营提供可靠保障。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基站土建工程的质量提升和效率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新能源基站技术要求目录1.围及目的 (1)1.1.围 (1)1.2.目的 (1)2.参考文件 (1)3.设备性能指标 (2)3.1.太阳能供电系统 (2)3.1.1.工作环境条件 (2)3.1.2.光伏组件 (2)3.1.2.1.目前主流单晶光伏组件的技术参数 (2)3.1.2.2.目前主流多晶光伏组件的技术参数 (3)3.1.2.3.单晶组件与多晶组件的性能比对 (3)3.1.3.支架结构形式 (4)3.1.3.1.近地支架 (4)3.1.3.2.架高支架 (4)3.1.3.3.屋顶支架 (5)3.1.4.光伏支架基础 (5)3.2.风能供电系统 (6)3.2.1.工作环境条件 (6)3.2.2.技术要求 (6)3.2.3.塔架选型及技术要求 (7)3.2.4.卸荷器 (8)3.3.一体化控制器选型及技术要求 (8)3.4.电池共用管理器 (9)3.4.1.设备用途 (9)3.4.2.基本功能 (9)3.4.3.技术指标 (10)3.4.4.性能要求 (10)3.5.直流远供电源系统 (10)3.5.1.系统原理 (10)3.5.2.应用方案 (11)3.5.3.远供电源局端系统 (11)3.5.3.1.技术指标 (12)3.5.3.2.设备功能 (12)3.5.4.远供电源远端系统 (13)3.5.4.1.技术指标 (13)3.5.4.2.设备功能 (13)4.设备安装规 (13)4.1.太阳能供电系统的安装要求 (13)4.1.1.站址踏勘 (13)4.1.2.光伏组件安装方位角及方阵排列间距需求 (14)4.1.3.组件采用压块安装结构方式时要求 (14)4.1.4.支架安装垂直度偏差 (14)4.1.5.支架安装的允许偏差 (14)4.1.6.组件安装允许偏差 (14)4.1.7.混凝土基础尺寸允许偏差 (14)4.1.8.支架基础预埋螺栓(预埋件)允许偏差 (14)4.1.9.太阳能系统安装注意事项 (15)4.2.风力发电机组安装要求 (15)4.2.1.选址注意事项 (15)4.2.2.基础注意事项 (17)4.2.3.风机安装注意事项 (17)4.3.直流远供电源设备安装要求 (17)4.3.1.现场勘测要求 (17)4.3.2.设备安装要求 (17)4.3.2.1.远供电源局端设备安装 (17)4.3.2.2.远供电源远端设备安装 (18)1.围及目的1.1围本技术指导意见适用于中国铁塔股份新能源基站的新建工程,存量改造站点的维修、更换、整治可参照执行。
1.2目的光伏系统的应用作为稳定成熟的发电项目国家在“十三五”规划目标2020年将达到150GW,每年新增约20GW,约占中国年度总发电装机容量的22%。
铁塔公司在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变化中,将会彰显企业社会责任,响应国家能源变革发展,扩大新能源占比、开展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构建通信基站安全、稳定、经济的现代化能源体系。
充分利用部分地区优质太阳能和风力资源,推进风光条件具备的通信基站新能源优化建设,将全球领先的光伏产品、领先的系统集成技术、高效的管理与中国铁塔公司深入合作,共同推动基站能源结构优化和节能减排、规模化应用新能源供电,推进资源共享共赢,实现“国家新能源示点”宏伟蓝图。
2.参考文件GB 2297-1989 《太伏能源系统术语》IEC 61215-2005《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PV)–设计鉴定和定型》GB 16895.32-2008《建筑物电气装置第7-712部分:太阳能光伏电源供电系统》GB/T 9535-1998《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IEC 61730-2《光伏组件安全认证》YD/T 2321-2011《通信用变换稳压型太阳能电源控制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26264-2010《通信用太阳能电源系统》YD/T 1669-2007《离网型通信用风-光互补供电系统》YD/T 5040-2005《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YD/T 1817-2008《通信设备用直流远供电源系统》详见附件3.设备性能指标 3.1.太阳能供电系统 3.1.1.工作环境条件工作温度:-40℃~85℃ 工作湿度:≤85%RH 海拔高度:≤5500m 3.1.2.光伏组件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板)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其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从原材料上分为单晶组件和多晶组件。
图1 单晶组件 图2 多晶组件3.1.2.1.目前主流单晶光伏组件的技术参数表1 单晶光伏组件技术参数性能指标 单晶光伏组件 组件容量 ≥265Wp 电池片尺寸 156mm ×156mm 电池片数量 60片或72片组件转换效率 ≥16% 额定工作电压 31.0V ~38.0V年功率衰减 0.7% 设计寿命 25年外形尺寸 (1650~1970)mm ×(990~992)mm ×(40~50)mm重量18.5kg ~26.5kg注:单晶组件转换效率国标要求不低于16%。
计算公式如下:100%Area(m2)1000(W/m2)(太阳能板功率)P (效率)Efficiency mpp ⨯⨯=%100)2()2W/(1000(太阳能板功率))效率(Efficiency mpp ⨯⨯=m Area m P =%10099216501000265⨯⨯⨯=16.2%3.1.2.2.目前主流多晶光伏组件的技术参数表2 多晶光伏组件技术参数注:多晶组件转换效率国标要求比低于15.5%。
3.1.2.3.单晶组件与多晶组件的性能比对表3 单晶、多晶光伏组件性能对比3.1.3.1.近地支架图3 近地支架示意图近地支架的形式节省材料,施工难度低,在周围无阴影遮挡,土地面积充足的情况下,考虑到建设成本,优先使用此种形式。
3.1.3.2.架高支架图4 架高支架示意图(左图:架高立柱,右图:太阳能支架)在偏远地区安装时为了防盗,或者正常支架安装时周围有阴影遮挡(例如存在山体、树木等遮挡物),或者因地面安装面积紧需要前后排安装,后排支架可采用此种形式,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使用。
图5 屋顶支架示意图屋顶支架的形式可以节省太阳能组件的占地空间,在土地不充足而机房屋顶有足够承载力的情况下可使用此种形式。
3.1.4.光伏支架基础光伏支架基础包含预制基础、现场浇筑基础二种类型。
表4 不同类型的光伏支架基础性能对比基础类型制作方式优点缺点预制基础在混凝土搅拌站或专门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厂按国家标准要求或设计要求预制的混凝土构件施工工艺简单、快速,不受施工现场取水困难的影响,施工周期短结构的整体性能较差,不适用于抗震要求较高的结构,安全系数比现场浇筑方式低,运输难度高现场浇筑在施工现场按国家标准要求或设计要求,进行现场搅拌、浇筑与钢结构连接之后整体力学模型较好,各项力学模型都可以符合当地地质情况和相关规要求现场施工工艺相对预制基础方式复杂,周期长3.2.风能供电系统3.2.1.工作环境条件风力发电机具有常规型、沿海型、高寒型、沙漠型4种产品类型,可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来选择风力发电机的产品类型。
表5 不同类型的风力发电机性能对比3.2.2.技术要求鉴于目前现有使用的1kW、2kW等小功率风机环境适应性较弱,运行故障率高,因此在新建站点中采用风光互补供电系统时,风机选型采用5kW规格。
5kW风力发电机性能参数如下表所示。
表6 风力发电机性能参数3.2.3.塔架选型及技术要求1)塔架常见结构形式为斜拉杆、折叠杆等;2)塔架高度推荐不低于8m;3)风机与塔架连接方式使用法兰连接,提高大风条件下的可靠性;4)塔架需满足在不同应用环境下的抗载荷、抗风荷设计要求;5)考虑风机安装的简易性及后期维护的便利性,建议使用斜拉杆、折叠杆安装方式,便于人工安装及维护,减少工作量;6)在风机工作风速围,塔架与机组不应产生共振;7)沿海地区,塔架需满足防盐雾、防腐要求;8)沙漠型风机设计应满足防风沙要求。
图6 不同类型风机安装现场图3.2.4.卸荷器1)卸荷器功率应不小于风力发电机功率的1.6倍;2)卸荷器满足室外安装等级要求(IP54);3)卸荷器必须可靠接地,线径不小于6mm2;3.3.一体化控制器选型及技术要求表7 一体化控制器技术参数序号技术要求参数值备注1 应用条件室外型、室型2 规格尺寸19寸标准机柜、壁挂型3 显示功能太阳能、风能、交流电源等设备的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输入电流、输出电流、输出功率、输出电量,累计发电量;各具体分机的显示数据;负载电流、负载日用电量、负载累计用电量;蓄电池均浮充工作状态、充电电流、放电电流、放电电量、剩余电量、蓄电池可用时间、蓄电池温度、控制器温度;系统均充电压、浮充电压、均充系数、浮充系数、一次下电、二次下电、均浮转换、过压下电、过压回复等系数系统过压告警、欠压告警、输出电流告警、熔断器/断路器告警、温度报警、太阳能/风能/交流模块故障,太阳能/风能/交流模块输出过流等;4 通讯接口RS485接口/RJ45接口接入动环监控5 应急供电接口具备市电、油机等应急供电接入能力6 蓄电池管理功能均、浮充管理;温度补偿;过、欠压等多种保护表7 一体化控制器技术参数(续)3.4.电池共用管理器3.4.1.设备用途电池共用管理器是电池模块化的关键设备,可实现不同品牌、不同容量、不同时期的蓄电池并联工作或分组工作。
3.4.2.基本功能1)合路功能:能汇集多路蓄电池组共同使用;2)隔离功能:每路蓄电池之间为隔离状态,无环流发生;3)电压设置功能:每路蓄电池均可单独设置浮充电压、均充电压;4)均衡充电功能:采用同步充电,充电电流按蓄电池容量比例分配;采用分组充电,每路充电电流能按限流值设定;5)均衡放电功能:采用同步放电,蓄电池放电电流应与蓄电池容量成比例;采用分组放电,蓄电池电流不超过放电电流指标要求;6)操作显示功能:通过操作界面,可设置工作参数,显示工作状态;7)故障告警与监控功能:电池共用管理器应有故障告警指示灯和告警信号输出功能,通过FSU接入动环监控系统;8)设备安装要求:电池共用管理器宜紧靠蓄电池或控制器安装,蓄电池连接电缆应布放合理,路径尽可能短;3.4.3.技术指标1)充电电压围:43.2V~57.6V;2)充电电流:≤200A(每路蓄电池端口);3)放电电压围:57.6V~43.2V;4)放电电流:≤200A(每路蓄电池端口);5)浮充功耗:<30W(设备静态功耗);6)均充功耗:<60W(设备动态功耗);7)可接入蓄电池数量:1~4组;8)端口间隔离电阻:>20MΩ;9)端口满负荷压降:<0.3V;10)外形尺寸:500mm × 480mm × 200mm;11)安装方式:标准机架安装或墙挂形式;12)防护等级:IP20;3.4.4.性能要求1)高可靠性:设备应具有安全、可靠、稳定等特点,关键器件应采用冗余设计,设备发生故障后蓄电池可以旁路放电;2)高安全性:设备应与电源系统接地一致,并具有防火性能,不使用易燃、易爆材料;3)工作环境:环境温度-5℃~+40℃,相对湿度低于95%,工作海拔高度<5500米; 3.5.直流远供电源系统直流远供电源系统配合风光互补等新能源基站使用,以新能源基站为取电上联基站,采用直流高压拉远方式为拉远增量基站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