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增值税征管过程中所存在的税收风险_基于山西黄金税案的案例分析
税收风险管控案例总结
税收风险管控案例总结税收风险是指在税收征管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纳税人未能按照法律规定履行纳税义务,从而导致税收收入减少或无法收回的可能性。
为了有效防范和应对税收风险,税务部门和纳税人需要共同努力,加强风险管控工作。
下面列举了十个税收风险管控的案例:1. 虚开发票风险:某企业为了逃避税收,虚构了一批交易并开具了相应的发票。
税务部门通过发票比对、交易核实等手段,发现了虚开发票的风险,并对该企业进行了调查和处罚。
2. 转移定价风险:跨国企业通过调整内部交易价格,将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地区,从而减少税负。
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来防范和应对转移定价风险。
3. 高风险行业税收风险:某行业存在高风险的特点,如烟草、酒类等行业。
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加强监管、提高税收征管力度等方式来防范和应对高风险行业的税收风险。
4. 沉默纳税人风险:某纳税人虽然有纳税义务,但故意不申报或少申报税款。
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加强税收信息采集、加强税收稽查等方式来发现和处罚沉默纳税人。
5. 跨区域税收风险:某企业在多个地区开展业务,但税务管理不同,存在跨区域税收风险。
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加强协调合作等方式来防范和应对跨区域税收风险。
6. 滥用税收优惠风险:某企业为了获取税收优惠,故意滥用优惠政策,从而减少纳税。
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审核、加强执法等方式来防范和应对滥用税收优惠的风险。
7. 行业亏损转移风险:某企业将亏损的业务转移到盈利的业务,从而减少纳税。
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强风险预警等方式来防范和应对行业亏损转移风险。
8. 突击检查风险:某企业在接到税务部门的通知后,临时性地增加了税收申报和缴纳的金额,以掩盖真实情况。
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加强突击检查、加强数据分析等方式来防范和应对突击检查风险。
9. 境外转移资产风险:某个纳税人将资产转移到境外,从而减少纳税。
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信息披露等方式来防范和应对境外转移资产风险。
财政系统以案促改典型案例剖析
背景财政系统以案促改是指通过对财政系统内部存在的问题进行案例剖析和研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推动财政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的一种方法。
在实践中,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可以发现财政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以下是一个典型案例剖析,介绍了中国财政系统在税收征管方面的一个具体案例。
案例:增值税发票管理改革背景中国增值税(Value Added Tax, VAT)是一种按照货物或者劳务的增值额计征税款的一种间接税。
由于增值税涉及范围广泛、操作复杂、风险较高,长期以来存在着发票管理不规范、虚开发票等问题。
为了加强增值税发票管理,提高征管效率和减少税收风险,中国财政部于2012年启动了增值税发票管理改革试点工作。
过程第一阶段:试点工作2012年至2016年期间,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若干个试点地区进行增值税发票管理改革试点工作。
主要内容包括:1.发票种类划分:将增值税发票分为普通发票、专用发票和电子发票三种类型,根据不同的纳税人需求提供不同的发票种类。
2.发票管理方式改变:推行“一张白纸”制度,即纳税人可以使用自己设计和印制的增值税普通发票。
3.发票信息化管理:建立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系统,实现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的开具、验证和查询等功能。
第二阶段:全面推行2017年以后,中国财政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增值税发票管理改革。
主要措施包括:1.统一规范标准:制定了《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管理办法》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办法》,统一规范了增值税发票的开具、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强化风险防控:建立了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对虚开、偷漏税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同时加大对纳税人的监管力度,加强风险预警和监测能力。
3.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增值税发票信息化管理,建立了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系统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系统,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管理。
结果经过增值税发票管理改革,取得了以下一系列成果:1.发票管理效率提高:通过推行电子发票、简化开具流程等措施,显著提高了纳税人的开具效率和办税便利度。
财务缴税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税收收入也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然而,在实际的财务缴税过程中,企业常常会遇到各种税务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本,还可能对企业声誉造成损害。
本报告以某企业为例,对其财务缴税过程进行分析,旨在揭示企业在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案例概述某企业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不断拓展,成为我国电子产品行业的领军企业。
然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尤其在税务管理方面,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进行纳税,导致企业面临较高的税务风险。
三、案例分析1. 税务核算不规范某企业在税务核算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收入确认不及时。
企业部分销售收入在确认时存在延迟,导致收入确认时间与实际销售时间不符,影响企业所得税的计算。
(2)成本费用核算不准确。
企业在成本费用核算过程中,存在部分费用列支不合理、成本核算不准确等问题,导致企业实际税负过重。
(3)增值税发票管理混乱。
企业部分增值税发票开具不规范,存在发票内容与实际业务不符、发票数量不足等问题,影响增值税抵扣。
2. 税务申报不合规某企业在税务申报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纳税申报不及时。
企业部分纳税申报存在延迟,导致企业面临滞纳金风险。
(2)纳税申报内容不完整。
企业部分纳税申报内容不完整,存在漏报、错报等问题,影响税收征管。
(3)税收优惠政策利用不足。
企业未能充分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导致企业税负过重。
3. 税务风险意识薄弱某企业在税务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税务风险意识淡薄。
企业领导层对税务风险的认识不足,未能将税务风险管理纳入企业发展战略。
(2)税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缺乏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导致税务管理工作混乱。
(3)税务人才缺乏。
企业税务团队力量薄弱,缺乏专业税务人才,难以应对复杂的税务问题。
大型商业零售行业常见税收风险分析及建议
大型商业零售行业常见税收风险分析及建议XX作为重要的商贸城市,近年来大型商场和连锁超市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市民消费环节的主要枢纽,在流通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据统计,2011年1-11月XX市国税局各级定点联系商业企业累计入库税收3.5亿元,在我市零售业税收收入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我市实施专业化集中管理的定点联系大型商业零售企业集团共3户,其中省级定点联系企业1户,在全市拥有分支机构12家,市级定点联系企业2户,在全市拥有子公司及分支机构133家。
在税务风险管理理念指导下,研究大型零售业行业经营的共性特点,查找行业税收风险点,对税务机关探索有效的税收风险控制方法、切合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意义重大。
一、大型商业零售行业经营特点及纳税模式(一)经营模式。
大型商场及连锁超市的经营模式主要有自营、出租柜台、联营柜台以及三种形式都有的混合经营。
商场一般情况下以联营柜台的经营模式比较多,对餐饮、美容美发等店铺采取租赁柜台的形式,国际品牌或者返点低的商品也采取自营或租赁模式。
超市以自营的经营模式比较多,存货管理比较重要,按照订单入账实行盘点制,辅助以其他经营模式。
(二)组织架构。
大型商场一般采取集团经营模式,集团在一定区域内成立若干相对独立的商场,这些企业均为关联企业,内部关联交易复杂而隐蔽。
连锁超市一般由总部、门店和配送中心构成:一是总部是连锁店经营管理的核心,必须具备以下职能:采购配送、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经营指导、市场调研、商品开发、促销策划、教育培训等。
二是门店是连锁店的基础,主要职责是按照总部的指示和服务规范要求,承担日常销售业务。
三是配送中心是连锁店的物流机构,承担着各门店所需商品的进货、库存、分货、加工、集配、运输、送货等任务。
(三)行业经营特点。
一是向供应商收取各种费用。
大型商场及连锁超市利用自身品牌优势通常会收取供应商名目繁多的费用,如:上架费、占地费、陈列费、管理费、信息服务费、促销费、宣传费、节假日费、店庆费、赞助费等。
会计经验:企业财税涉税案例分析
企业财税涉税案例分析一:两套账之雷 案例摘要: 被告人许某某(会计)犯逃税罪一审刑事判决书,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15)新刑初字第56号。
平顶山市新华区人民检察院指控:2005年至2006年4月,被告人许某某在平顶山市三香陶瓷有限责任公司担任会计期间,受该公司总经理黄某某(已判刑)和财务总监张某某(已判刑)指使,设立真假两套公司财务账,隐藏主营业务收入,偷逃税款。
判决如下:被告人许某某犯逃税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00元(已缴纳5000元)。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罚金已缴纳5000元,下余95000元于本判决生效后一个月内向本院缴纳,逾期不缴纳的,强制缴纳。
) 个人漫谈:关于两套账会计人认为这是公开的秘密,主要体现在会计人的交流时都会问,你是做内帐还是外账的,求职时也会问企业,你们需要做几套账务。
企业也对两套账认为是行业潜规则,主要体现在招聘广告,广告而告之的写着:招聘内帐/外帐会计,你这不是喊着税局来查你?随便在网上招聘会计都可见此类现象,似乎和杨幂天天喊着58同城一个神奇的网站一样,企业们喊着:内帐会计一个神奇的会计。
你说:算了吧,两套账几个查到了,以上案例只是个案。
好吧,那请用裁判文书网一下吧。
也有人说现状如此,小会计决定不了。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请在注意个人风险。
如果企业认准这条道,横竖都要走到黑,那么就是自己给自己脚下埋了一个雷。
二:合同管理之雷 案例摘要:(深圳地方税务局) 某公司签订阴阳合同偷税被查处:检查发现,该公司经营商铺转租与租户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其中许多租约实际执行合同与到房屋租赁管理所备案合同不一致,即签订了阴阳两份合同,有的少报租金单价,有的少报租赁面积,而且该公司收入凭证残缺不全,未能按照规定正确核算收入,2009-2010年共计少申报营业收入246万元,有345万元租金收入未按照规定开具发票。
查明违法事实后,第三稽查局依法追缴该公司营业税及其附征12.8万元,加收滞纳金7.9万元,并处以罚款7.2万元,合计27.9万元。
税收风险识别模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经纵横173税收风险识别模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胡国庆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地方税务局摘要:税收风险识别是税收风险管理的核心,税收风险识别模型是税收风险识别的基础和关键。
本文对税收风险识别模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大数据时代做好税收风险识别模型构建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税收风险;识别模型;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4-000173-02一、引言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打造“以税收征管信息化平台为依托、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推进征管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实现外部纳税遵从风险分级可控、内部主观努力程度量化可考”的现代税收征管方式,已成为各地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新方向。
新的征管方式要求各级税务部门必须以风险管控为导向,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信息管税为依托,在推行税源分类管理的基础上,有效识别和评估税收风险,就不同等级的税收风险制定不同管理策略,及时处理应对税收风险,提升税收治理现代化水平。
税收风险识别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程度如何,决定了税收风险识别成功与否,进而影响整个税收风险管理活动的成果。
如何做好税收风险识别模型建设工作,逐渐成为当今国内税务部门在税收管理实践中急待解决的新问题。
二、税收风险识别模型建设现状及主要问题税收风险识别模型是指税务部门依据纳税人申报数据、第三方交换数据以及国际情报交换等数据,结合纳税人税收风险特征,通过数据比较分析,提取的用于识别纳税人税收风险的若干风险指标集。
根据对应税收风险领域不同,一般可分为行业税收风险识别模型和单税种税收风险识别模型。
自2006年国家税务总局在税收风险管理国际研讨会上首次引入税收风险管理理念以来,全国大多数省份的国地税机关先后推行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省、市、县各级税务机关建设了大量税收风险识别模型,并自行开发税收风险管理平台,将模型部署在平台中,开展税收风险识别及应对工作。
税收筹划风险案例
税收筹划风险案例【篇一:税收筹划风险案例】1月份:国税1-18日申报缴纳增值税、消费税、2012年第四季度企业所得税;地税1-18日按月申报缴纳个税【篇二:税收筹划风险案例】近两年我国主要税收政策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
面对纷繁复杂的政策、法规的更迭,使得税收筹划存在较大空间。
各种筹划方案也应运而生。
企业应用筹划来减少税收成本的现象越来越多。
这些年流行一些税务规划或税收筹划方案,觉得看似完美,但企业实际应用,或是没有可操作性,或是存在巨大涉税风险。
以下对这些筹划理论或方法,从税务管理实际操作的角度分析一下,可能会颠覆一些筹划思想,但可以让大家多一份选择。
案例分析一、招商引资企业不得与政府签署涉及到税收优惠的条款问题有一种观点是:凡税法颁布的税收优惠,无须通过协议加以约定;凡与税法相抵触的税收优惠,即使签署也无法履行。
举的案例是:山东一公司在内蒙投资,与当地政府协议约定2免3减半的优惠。
企业完成建设开始经营后,当地税务机关要求申报当年所得税。
分析:该案例企业筹划失败原因不是与政府签协议的错。
原因一是:协议内容涉及了中央级次的税收。
如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
原因二是:地方政府没有支持企业或与税务机关相处不睦。
现实的案例是:一新工业区招商,当地政府与第一批签订投资协议的企业签订了在企业正式生产前免收与土地有关的各种税费的条款。
企业入驻,开工建设,地税局要求申报土地使用税,企业拿出协议,经地方政府协调,土地使用税没有征收了。
营业税、房产税、契税也是属于此类。
政府与招商引资企业签署涉及税收优惠条款是不太符合现行法律,但中国现实往往是土政策可以变通法律。
除中央级次的税收外,其它税收的减免,地方政府还是有变通余地的。
虽然国税是中直,地税是省直,但地方政府在税收方面的仍有很大话语权。
建议:能与政府签署涉及到税收优惠的条款,就尽可能多地签署。
但事后不必太较真。
企业能得到的利益:1.有上方宝剑,可理直气壮与税局理论,关键时刻还可要求政府出面协调关系。
著名税务案件分析报告
著名税务案件分析报告近年来,一些著名的税务案件不断涌现,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质疑。
这些案件涉及到各个行业和层面,从大企业到个人纳税人,都有被曝光的案例。
在这篇报告中,我们将对几个著名的税务案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和教训。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2017年的“天价税款案”。
这起案件中,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被税务机关追缴了数十亿元的巨额税款。
背后原因是该公司在海外设立了多个子公司,通过跨国转移定价等方式,将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国家,从而减少了在本土的纳税金额。
该案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揭示了国际税务竞争的复杂性,也对跨国企业的税务合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个案例是2018年的“个人所得税逃避案”。
这起案件中,一位知名演员因涉嫌逃避个人所得税而被曝光。
据报道,该演员通过签订“阴阳合同”和虚报收入等手段,将相当一部分的收入逃避了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这次案件引发了对演艺圈和高收入群体税收问题的关注,也引发了对税务管理的更严格要求。
第三个案例是2019年的“偷税漏税案”。
一家大型房地产企业的高管因涉嫌偷税漏税被公安机关侦破。
经查,该企业通过虚构房产销售、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手段,逃避了大量的税款缴纳责任。
这个案件揭示了在一些高利润行业,特别是房地产行业存在的潜在税收风险和漏洞,也对相关行业的税务合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2020年的“跨境电商税收争议案”。
这个案件中,一家跨境电商公司被税务机关指控没有按时缴纳进口税、消费税等税款,涉案金额达数亿元。
该案件引发了跨境电商行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也对税务部门的监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这个案件也揭示了跨境电商行业在全球化进程中可能面临的税收风险和挑战。
通过对以上几个著名税务案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税务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税收是国家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也是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因此,建立健全的税收制度,加强对各类纳税主体的监管,是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于学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重大案件通报的的心得体会.doc
关于学习市局转发两起税务干部组织参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重大案件通报的的心得体会通过对吉林省辽源市经济开发区国税局税源管理科原科长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国税局干部秦宗堂等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的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税务干部,只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习,才能更好地杜绝自己走向歧途,避免犯罪。
一、不断提高品质上的感染力。
品质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貌。
税务干部必须要有好的人品。
首先,要讲政治。
政治上要清醒和坚定,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任何时候都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县委保持一致,与部领导保持一致。
其次,要讲诚信。
时刻对党忠诚,对人民的事业忠诚,做到为人民服务要真,行使权力要正,为人处事要守信用,为公立业要诚实。
第三,心胸要豁达。
税务干部要襟怀坦白,宽厚待人,做到容得下人,听得进不同意见,闻过则喜,从善如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第四,要讲情理。
要以人民为父母,视同志为兄弟,关心人、理解人、体贴人,即使批评同志也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用真情感染人。
第五,要讲公心。
工作中行得端、做得正,讲党性、顾大局,言忠信、行笃敬。
在执行干部路线上,不为权势所惧,不为钱财所动,不为酒色所惑,秉公办事,刚正不阿。
二、不断提高学习上的坚毅力。
学习是固本之举。
一要勤学习。
这几年部里的学习机会一直很多,关键我们要在真学上下功夫。
勤学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辩证的方法来认识、分析、解决问题;勤学本职业务知识,加强党性修养和世界观的改造,把党性修养与完美人格培养结合起来;勤学经济、科技、法律、文化等方面的新知识,做到与时俱进,适应发展迅速、竞争激烈、日新月异新形势的要求。
二要善总结。
近年来,税务系统工作和税务基础工作在实践中探索出了许多新方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要认真系统地总结。
要在总结工作的过程中完善措施、提升工作,要在总结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发现问题、推进工作。
三要勇于创新。
税务案例分析事件报告范文
税务案例分析事件报告范文税务案例分析是税务专业学生和税务工作者必备的技能之一,它涉及对具体税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法律依据、税务处理、风险评估及税务筹划等方面。
以下是一个税务案例分析事件报告的范文。
案例背景某公司是一家从事电子产品制造与销售的企业,注册地为A市,其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外市场。
2023年,该公司在税务审计中被发现存在一些税务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增值税发票管理不规范、企业所得税申报不准确等。
问题分析1. 增值税发票管理问题:审计发现,该公司在开具增值税发票时存在虚开行为,部分发票金额与实际交易不符。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税法规定,还可能导致公司承担额外的税收风险。
2. 企业所得税申报问题:公司在进行企业所得税申报时,未能准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导致申报税额低于实际应纳税额。
这一问题可能源于公司对税法的理解不深入,或是故意隐瞒收入。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依法纳税,不得通过虚开发票等手段逃避税收。
同时,企业应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准确申报应纳税所得额,确保税收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税务处理建议1. 立即整改:公司应立即停止虚开发票的行为,并对已开具的不规范发票进行整改,确保所有发票金额与实际交易相符。
2. 重新申报:公司应对企业所得税进行重新申报,确保申报的税额与实际应纳税额一致。
同时,应加强内部审计,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3. 加强培训:公司应加强对员工的税务法规培训,提高员工对税法的理解和执行能力,确保税务工作的规范性。
风险评估1. 法律风险:虚开发票和不准确申报企业所得税可能会使公司面临税务机关的处罚,包括罚款、追缴税款等。
2. 信誉风险:税务问题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市场信誉,降低消费者和合作伙伴对公司的信任度。
3. 经营风险:税务问题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现金流,增加公司的财务负担,影响公司的经营和扩展。
税务筹划建议1. 合法合规:公司应严格遵守税法规定,确保所有税务活动合法合规,避免因税务问题而受到不必要的处罚。
税收风险防控案例分析
税收风险防控案例分析在当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税收风险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有效的税收风险防控不仅能够保障合法合规的经营,还能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分析税收风险防控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案例一:虚开发票的风险企业名称是一家从事电子产品销售的公司。
在日常经营中,为了增加进项税额以降低税负,该企业的财务负责人通过非法渠道购买了大量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并进行了申报抵扣。
这种行为很快引起了税务机关的注意。
税务机关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发票比对,发现了该企业进项发票的异常情况。
随后,税务机关对该企业展开了深入的税务稽查。
经调查核实,该企业被认定为虚开发票,不仅需要补缴所抵扣的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相关责任人还面临着刑事处罚。
这一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虚开发票是一种严重的税收违法行为,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防控措施:1、加强对发票的管理和审核,确保发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发票审核制度,对每一张发票的来源、内容和真实性进行仔细审查。
2、提高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专业素养,使其充分了解虚开发票的危害和法律后果。
3、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采购、销售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防止虚开发票的行为发生。
案例二:税务申报错误的风险企业名称是一家新成立的小型制造企业。
由于财务人员对税收政策的理解不准确,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时,将一些不应扣除的项目进行了扣除,导致申报数据错误。
税务机关在年度汇算清缴时发现了这一问题,并要求企业进行更正申报。
虽然该企业最终补缴了税款,但由于逾期申报,仍被处以一定的滞纳金。
防控措施:1、企业财务人员应及时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加强学习,确保对税收政策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2、建立税务申报的复核机制,在申报前对数据进行仔细核对,减少错误的发生。
3、可以寻求专业税务顾问的帮助,定期对企业的税务情况进行审核和指导。
案例三:关联交易的税收风险企业名称集团旗下拥有多家子公司,各子公司之间存在频繁的关联交易。
税收风险防控案例分析
税收风险防控案例分析在当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税收风险已成为企业和个人不可忽视的问题。
有效的税收风险防控不仅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还能维护良好的商业声誉和法律合规形象。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深入分析税收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和方法。
案例一:某制造企业的增值税风险某制造企业 A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财务人员对增值税政策的理解不准确,导致在申报增值税时出现了错误。
该企业将部分应作为进项税额抵扣的项目未进行抵扣,同时对一些不符合免税条件的销售业务申报了免税。
这一错误给企业带来了潜在的税收风险。
税务机关在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了这些问题,要求企业补缴税款、滞纳金,并可能面临罚款。
这不仅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还影响了企业的资金流动和正常经营。
分析:此案例中,企业的税收风险主要源于内部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
为了防控此类风险,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使其熟悉最新的税收政策和法规。
同时,建立健全的内部税务审核制度,定期对税务申报情况进行自查自纠。
案例二:某电商企业的所得税风险某电商企业 B 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为了扩大市场份额,采取了一系列促销活动。
然而,在核算企业所得税时,对于促销活动中的赠品、折扣等处理方式不正确,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从而影响了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此外,该企业在与供应商的交易中,存在发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部分发票未能及时取得,影响了成本的扣除。
分析:对于电商企业而言,业务模式的创新往往伴随着税收风险。
在这个案例中,企业需要加强对新业务模式的税务筹划,提前与税务专业人士沟通,明确相关税收政策的适用。
同时,要规范发票管理流程,确保所有交易都能及时、合法地取得发票。
案例三:某个体工商户的税收申报风险个体工商户 C 从事餐饮服务行业,由于生意繁忙,未能按时进行税收申报。
此外,在计算应纳税额时,对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不了解,导致多缴纳了税款。
分析:个体工商户通常规模较小,可能缺乏专业的财务知识和税务管理能力。
税收法律制度案例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税收法律制度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税收法律制度的相关问题,以期为我国税收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二、案例分析1. 案例:企业逃税案(1)案情简介:某企业通过虚假申报、隐瞒收入等手段,逃避缴纳应纳税款。
税务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该企业存在逃税行为,依法对其进行查处。
(2)处理结果:税务机关依法对该企业作出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罚款等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3)案例分析:此案反映出企业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税收法律制度对于打击逃税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税务机关应加强税收征管,严厉打击逃税行为,保障国家财政收入。
2. 案例:股权转让逃税案(1)案情简介:某企业股东在转让股权过程中,未如实申报股权转让收入,逃避缴纳个人所得税。
税务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该股东存在逃税行为。
(2)处理结果:税务机关依法对该股东作出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罚款等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3)案例分析:此案反映出股权转让过程中存在逃税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税收法律制度对于规范股权转让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税务机关应加强对股权转让的监管,严厉打击逃税行为,保障国家财政收入。
3. 案例:个人所得税偷税案(1)案情简介:某个人在申报个人所得税时,故意隐瞒收入,逃避缴纳个人所得税。
税务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该个人存在偷税行为。
(2)处理结果:税务机关依法对该个人作出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罚款等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3)案例分析:此案反映出个人所得税征管过程中存在偷税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税收法律制度对于规范个人所得税征管具有重要意义。
税务机关应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严厉打击偷税行为,保障国家财政收入。
经典涉税案例解析
经典涉税案例解析摘要:一、引言二、经典涉税案例介绍1.案例一:企业增值税逃税案2.案例二:个人所得税逃税案3.案例三:进出口税收违规案三、案例分析1.税收法律法规解析2.税务机关查处过程及方法3.涉案主体法律后果四、税收合规建议1.企业税收合规策略2.个人税收合规意识3.政府部门监管措施五、结语正文:【引言】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和企业应尽的责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一些企业和个人违反税收法规,企图逃税。
本文将介绍几则经典涉税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以提高广大纳税人的税收合规意识。
【经典涉税案例介绍】1.案例一:企业增值税逃税案某企业为降低税收成本,采取虚假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等手段,涉嫌增值税逃税。
税务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企业账务处理不规范,存在虚假发票、虚假进项等问题。
最终,企业被罚款,相关负责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2.案例二:个人所得税逃税案一名高收入个体工商户,通过虚假申报、抵扣虚假进项等手段,逃避个人所得税。
税务机关在对个体工商户进行税收检查时,发现其税收违法行为。
最终,该个体工商户被罚款,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案例三:进出口税收违规案某进出口企业为降低税收成本,采用低报价格、隐瞒收入等手段,涉嫌走私。
海关在对企业进行查验时,发现货物价格与申报价格严重不符。
最终,企业被罚款,相关负责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分析】1.税收法律法规解析本文涉及的案例均为企业或个人违反税收法律法规,采取不正当手段逃避税收。
这些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等相关规定。
2.税务机关查处过程及方法税务机关和海关在查处涉税案件时,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线索排查、实地调查等手段,揭示涉案企业或个人的违法行为。
3.涉案主体法律后果涉案企业和相关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法律制裁,包括罚款、刑事责任等。
【税收合规建议】1.企业税收合规策略企业应加强税收合规意识,开展税收知识培训,确保员工了解税收法律法规。
税收风险防控案例分析
税收风险防控案例分析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税收风险。
有效的税收风险防控不仅能够保障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还能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
以下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深入分析税收风险的产生及防控措施。
案例一:虚开发票引发的税收风险企业名称是一家贸易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为了增加成本抵扣,降低企业所得税负担,通过与一家空壳公司签订虚假合同,取得了大量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税务机关在进行税收检查时,发现了这些发票的异常情况。
经调查,企业名称与空壳公司之间并没有真实的货物交易,这些发票属于虚开。
最终,企业名称不仅被要求补缴所抵扣的税款和滞纳金,还面临着高额的罚款。
此外,企业的声誉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影响了其后续的业务拓展和融资。
这个案例中,企业之所以陷入税收风险,主要原因在于对税收法规的漠视和对虚开发票行为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为了防控此类风险,企业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发票审核制度。
在取得发票时,要认真核实交易的真实性,包括货物或服务的提供、合同的签订、资金的流向等。
同时,加强对员工的税法培训,提高其合规意识。
案例二:税务申报错误导致的税收风险企业名称是一家制造业企业,在进行年度企业所得税申报时,由于财务人员的疏忽,将部分成本费用计算错误,导致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低于实际应纳税所得额。
税务机关在后续的审核中发现了这一问题,并要求企业补缴税款和滞纳金。
造成这一风险的原因主要是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和工作疏忽。
为避免此类风险,企业应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责任心。
同时,建立完善的税务申报审核机制,在申报前对相关数据进行仔细核对和审查。
案例三:税收优惠政策运用不当引发的风险企业名称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企业未能严格按照税收优惠政策的要求进行核算和申报,导致优惠资格被取消,并被要求补缴已享受的税收优惠。
这一案例反映出企业对税收优惠政策的理解和运用不够准确。
税务筹划案例分析报告
税务筹划案例分析报告第一章税务筹划概述 (2)1.1 税务筹划的定义与原则 (2)1.2 税务筹划的目标与意义 (2)1.3 税务筹划的方法与策略 (3)第二章企业所得税筹划案例分析 (3)2.1 企业所得税筹划的基本思路 (3)2.2 案例一: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负 (4)2.3 案例二:资产折旧与摊销的税务筹划 (4)2.4 案例三:收入与支出的合理确认 (4)第三章增值税筹划案例分析 (5)3.1 增值税筹划的基本思路 (5)3.2 案例一:合理选择纳税人类别 (5)3.3 案例二:进项税额的合理抵扣 (5)3.4 案例三: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筹划 (6)第四章个人所得税筹划案例分析 (6)4.1 个人所得税筹划的基本思路 (6)4.2 案例一:工资薪金所得的税务筹划 (6)4.3 案例二:个体工商户所得的税务筹划 (6)4.4 案例三:稿酬所得的税务筹划 (7)第五章企业增值税筹划案例分析 (7)5.1 企业增值税筹划的基本思路 (7)5.2 案例一:进项税额的合理抵扣 (7)5.3 案例二:销售方式的税务筹划 (7)5.4 案例三: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筹划 (8)第六章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运用 (8)6.1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概述 (8)6.2 案例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筹划 (8)6.3 案例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的运用 (8)6.4 案例三: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 (9)第七章企业重组与税务筹划 (9)7.1 企业重组概述 (9)7.2 案例一:资产重组的税务筹划 (9)7.3 案例二:企业合并的税务筹划 (10)7.4 案例三:企业分立的税务筹划 (10)第八章跨国公司税务筹划案例分析 (11)8.1 跨国公司税务筹划的基本思路 (11)8.2 案例一:国际税收协定的运用 (11)8.3 案例二:转移定价的税务筹划 (11)8.4 案例三:境外投资收益的税务筹划 (12)第九章税务筹划风险与防范 (12)9.1 税务筹划风险的来源 (12)9.2 案例一:税收法规变动对税务筹划的影响 (12)9.3 案例二:税务筹划中的法律风险 (12)9.4 案例三:税务筹划的合规性审查 (12)第十章税务筹划的未来发展趋势 (13)10.1 税收政策的发展趋势 (13)10.2 税务筹划的创新方法 (13)10.3 案例一:大数据在税务筹划中的应用 (13)10.4 案例二:区块链技术在税务筹划中的应用 (14)第一章税务筹划概述1.1 税务筹划的定义与原则税务筹划,是指在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企业或个人经济活动的合理规划,以达到减轻税负、降低税收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活动。
浅析基层税务分局纳税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基层税务分局纳税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随着征管改革进一步深化,税源管理模式也有所创新,由传统的强化管理型模式向服务管理型模式转变,此时纳税评估作为一种创新方式被提上了历史舞台,它一方面可以强化税源管理,降低税收风险,减少税款流失,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优化纳税服务,有效地缓解征纳双方的对立情绪。
当前,纳税评估工作主要由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部门及其税收管理员负责,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思想认识、业务水平、信息水平等方面的制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现就当前纳税评估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一、目前纳税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
1、纳税评估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纳税评估工作向深层次开展。
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认识不到位。
缺乏统一认识,对纳税评估的内涵、作用认识不足,如何开展纳税评估概念模糊,每月只是局限于完成区局下达的评估计划,为评估而评估,评估质效难以提高。
其次,对纳税执法方式认识不一致,未能正确认识税收稽查与税收管理的区别,评估工作未能有效开展。
二是综合素质不高。
纳税评估工作需要评估人员不但要掌握税收业务知识、财务会计知识、法律知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而且要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貌及纳税人的详细情况和特点,掌握审核、评析、测算、取证、质询的全部技能。
而我局没有专门从事评估的专业人才,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相当一部分评估人员知识面窄,掌握评估的方法不够,有的只停留在看看表、对对数、查查发票违章信息的浅层次,不善于从各种涉税信息中挖掘深层次问题,缺乏推理性判断,使评估工作流于形式,评估效率不高。
三是培训不到位。
我局现状管理员是开展纳税评估的具体操作者,纳税评估工作实施以来,对管理员的培训只是局限在税收、计算机知识方面的培训,在财务会计知识、评估的技巧,各项评估指标的运用、分析、测算,约谈的技巧方面还很少涉及。
在选取纳税评估对象时多是将零申报纳税人和重点税源单位作为评估对象,致使评估对象确定层面较浅。
税收风险分析典型案例
税收风险分析典型案例报告——某有限公司借款费用未进行资本化一次性进费用多计亏损XXXX有限公司于2009年9月1日成立,主要经营项目为符合国家政策的水泥、水泥熟料制造、销售;商品混凝土的制造、销售;水泥制造相关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现有职工370多人。
该公司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归国税局管辖.2013年-2015年收入规模持续下降,由3.4亿减少到2。
5亿,亏损数额不断加大,由亏损3220万元增加至亏损1。
1亿.截止2016年4月底增值税留抵税额-10.44万元,2012年-2015年可弥补亏损—2.1亿元。
一、风险描述借款费用未进行资本化一次性进入财务费用多计亏损。
二、疑点发现在建工程与长期借款利息配比分析表从在建工程与长期借款利息的配比分析中,我们看到2013年在建工程增幅达195.91%,而长期借款利息增加幅度却为56。
89%,分析企业可能存在长期借款利息未进行资本化,一次性进费用,存在多计亏损、少计所得税问题。
三、风险分析(一)业务背景及描述公司2009年9月成立,成立之后开始建厂,进入基建工程阶段.该公司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为2×4500t/d熟料(带纯低温余热发电)水泥生产线。
从2009年9月至2012年4月为基建期。
2012年4月起,公司开始试生产,并停止了基建期利息资本化。
2012年12月公司进行了在建工程预转固,进入正式生产阶段.从2013年1月起,公司开始计提相关固定资产折旧。
(二)税收政策《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确认原则“公司将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企业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经过12个月以上的建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借款的,在有关资产购置、建造期间发生的合理的借款费用,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应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扣除。
增值税财务风险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增值税作为一种重要的税收制度,在我国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税收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增值税财务风险也逐渐凸显。
为了确保企业财务稳健,防范增值税风险,本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增值税财务风险进行分析。
二、增值税财务风险概述1. 增值税财务风险的定义增值税财务风险是指在增值税征管过程中,由于政策变动、企业操作失误、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进而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风险。
2. 增值税财务风险的分类(1)政策风险:指国家税收政策调整导致企业税负增加、税收优惠减少等风险。
(2)操作风险:指企业在增值税申报、核算、缴纳等环节因操作失误、内部控制不力等原因导致的财务风险。
(3)市场风险:指市场环境变化导致企业销售额波动、采购成本上升等风险。
(4)汇率风险:指企业涉及进出口业务,因汇率波动导致增值税抵扣、缴纳等方面产生的风险。
三、增值税财务风险分析1. 政策风险分析(1)政策调整: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优化增值税政策,如降低税率、扩大抵扣范围等。
然而,政策调整也可能带来风险,如企业适应政策变化的能力不足,导致税负增加。
(2)税收优惠: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具有吸引力,但企业需关注优惠政策的时效性和适用范围,避免因优惠政策到期或适用范围缩小而增加税负。
2. 操作风险分析(1)申报风险:企业在申报增值税时,可能因填报错误、漏报、错报等导致税负增加。
(2)核算风险:企业在核算增值税时,可能因会计处理不规范、账务处理错误等原因导致税负增加。
(3)缴纳风险:企业在缴纳增值税时,可能因缴纳不及时、缴纳金额错误等导致滞纳金、罚款等风险。
3. 市场风险分析(1)销售额波动:市场环境变化可能导致企业销售额波动,进而影响增值税的缴纳。
(2)采购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波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可能导致企业采购成本上升,进而影响增值税的抵扣。
4. 汇率风险分析(1)进出口业务:涉及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因汇率波动可能导致增值税抵扣、缴纳等方面产生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199期2013年第17期Serial No .199No .17,2013引言国家税务总局在以往的“税收风险研究”基础上,于《“十二五”时期税收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完善防范税收执法风险机制”。
可见,如何提高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自身执法风险防范意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已经成为新形势下税务机关不可回避的话题。
从各级税务机关的层面来看,作为行政机关,面对千差万别的情况,会产生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因而税务行政机关必然存在风险。
仅就税收行政行为而言,税务机关的风险源自两大方面,一是纳税人的不遵从行为,二是税务人员的不当行为。
笔者将从某国税局于2011年破获的税案①入手,从纳税人的不遵从行为和税务人员的不当行为两个方面,分析我国税务机关当前在增值税征管过程中所面临的税收风险。
一、案情简介2011年10月,某国税局对外公布,经过一年多的调查,波及全国30多个省市、开具虚假增值税专用发票6700余份、涉税金额达到46亿的涉税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起诉,共计查补税款1274万元、罚款1274万元。
(一)纳税方作案原理以骆某为首的犯罪分子通过注册104家无任何实际业务的空壳公司,从黄金销售公司购买黄金,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一方面,由于黄金回收环节冶炼环节是免税的,犯罪分子便通过黄金加工市场或黄金回收中心变现回笼资金;另一方面,利用增值税防伪税控认证系统不能比对汉字的漏洞,犯罪分子变更其中货物品名、销货方单位、购货方单位,保留其数字信息,将黄金的购进发票变为煤炭购进发票,然后通过电话或网络联系,卖给需要增值税发票的煤炭企业,从而牟取非法利益。
煤炭企业则通过伪造的煤炭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进项抵扣,套取国家大额税款。
(二)税务机关检查过程1.初步调查,发现涉税疑点税务稽查人员首先通过查账发现,2009—2010年两年间黄金销售企业收入呈爆发型增长,而毛利率、税负率却直线下滑,超出正常预警范围。
以某黄金销售为例,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03亿元,2010年为6.7亿元,税负率却从0.8%降到0.1%。
2.提请公安机关介入,成功获取涉案资料2010年8月,28名税务稽查干部和公安局经侦支队的20名民警,同时对14家企业进行突击检查。
其中6户黄金经销企业、8户接受黄金销售企业开具发票的受票企业,仅2008—2010年上半年开具和接受的发票就多达6700余份,涉案企业遍及广州、深圳等全国30多个省市。
3.及时发函,掌握真假发票信息根据掌握的账簿资料,稽查人员决定从发票对比入手。
面对海量的数据,稽查人员理出了思路:对记账联与抵扣联逐一发出协查函核实其对应情况,省内发票以接发传真的形式比对,省外发票则通过发票协查系统发函比对。
发现焦点逐渐集中在记账联与抵扣联严重不符:同一发票号码,真假两张发票,两个货物品名,黄金发票变成煤炭发票。
此外还发现,向黄金企业购买黄金的104家企业注册地都指向同一座沿海城市。
调查组立即赶往该城市国税稽查局,主管税务机关信息中心递上的资料显示,104户企业注销或走逃92户,除了个别几户,大都联系不上,因此无法从购货方取得相关证据。
4.税、银合作,检查资金流向①案例选自2011年10月28日中国新闻网:山西破获46亿元特大“黄金税案“全纪录,作者:任丽娜;通讯员:薛明;http :///fz/2011/10-28/3421507.shtml收稿日期:2013-04-26作者简介:张宁(1987-),女,陕西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财税理论与政策、税收实务研究。
浅析增值税征管过程中所存在的税收风险———基于山西黄金税案的案例分析张宁(云南财经大学,昆明650000)摘要:2011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在《“十二五”时期税收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完善防范税收执法风险机制”,对税收风险的重视和认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具体的税收活动中,征纳双方应如何规避纳税风险?通过深入挖掘2011年山西黄金税案犯罪分子作案原理并剖析犯罪原因,揭露出目前增值税征管中所存在的税收风险问题,最终提出有效防范税收风险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税收征管;黄金税案;税收风险中图分类号:F81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7-0142-02142——从事前掌握的资料中,稽查人员仔细罗列出案件涉及的当地72家大大小小的开户银行。
随后,税务机关与这些开户银行逐一取得联系,并在当地稽查局的密切配合下,调取了涉案企业全部的资金交易记录。
稽查人员对交易记录比对之后,发现了资金流的怪圈。
购买黄金的资金从不同的商贸企业汇入黄金销售企业,但余款却转入同一个人的账户,或是返回原来的商贸公司后又进入同一个人的账户,或是同一笔资金在不同的商贸公司间来回流动。
种种迹象表明,表面上是104户企业,实际上则操纵在少数几个人手里。
5.深入调查取证,查明案件事实稽查人员深入购卖变更后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某洗煤厂检查,取得重大突破。
通过账务检查,发现该洗煤厂有原煤购进业务,有过磅单、化验单,但是煤款却以现金支付,而且账面上甚至有上万元的应付款长期挂账,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进一步协查发现,该洗煤厂从未从抵扣联所显示的煤运公司购进原煤,洗煤厂却提供了与该煤运公司的供货合同、银行账号、企业业务人员姓名相同的同一税号增值税发票。
经中国人民造币研究中心鉴定,其抵扣联为伪造假票,即该洗煤厂涉嫌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
二、案情及税收风险分析(一)案情分析1.纳税人资格的认定导致抵扣链条中断我国增值税体制将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其中,一般纳税人实行凭票扣税的计税方法,对小规模纳税人实行简易征收管理办法。
①小规模纳税人孤立于增值税的抵扣体系之外,一般纳税人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就无法进行进项抵扣,导致税负增加。
在本案例中,购买虚假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洗煤厂老板向稽查人员交代:“近两年,煤炭市场火爆,来订煤的络绎不绝。
需求量大时,我们就会从一些小煤窑购进煤炭,由于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无法抵扣,每年都要承担一大笔税收,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菲的数目。
”从此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正是增值税纳税人资格的认定导致抵扣链条中断带来了一般纳税人对虚假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需求,市场一旦有了需求就会有供给。
2.防伪税控认证子系统存在漏洞,形成巨大的利益诱惑在本案例中,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了防伪税控认证子系统存在不能对比汉字内容这一漏洞,通过电话和网络联系到需要发票的煤炭企业,将发票以可抵扣税款的6%—7%的价格卖给对方,从而牟取非法利益。
增值税进项抵扣认证系统上的漏洞使得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导致国家税款的巨额流失。
3.法律的约束力和威慑力不足以与巨大的利益诱惑相抗衡我国对于偷税行为的法律制裁有失合理性,也不利于对犯罪行为形成威慑力。
一方面,对于尚不构成刑事犯罪的偷税行为,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处以0.5—5倍的罚款,由于罚款弹性很大,所以购买虚假发票的企业只需打通相关部门的关系即可将其罚款数额降至最低,导致处罚并不能真正起到惩处犯罪的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税务人员素质水平及地方保护主义等多种原因,执法不严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于增值税违法企业采取“以罚代打”或者“只罚不打”的执法态度。
因此,制度和人为的双重因素削弱了法律对偷税行为的约束力及威慑力,导致犯罪分子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铤而走险。
(二)税收风险分析1.纳税人的不遵从行为从本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洗煤厂为了降低本企业的税负而涉嫌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使其税收风险转化为现实,并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
正是因为经济诱惑、技术缺陷、制度漏洞及法律欠缺等多种因素,才导致了纳税人发生不遵从行为。
纳税人应在法律范围内降低本单位税负以节约企业资金,起到规避税收风险的作用。
此外,我国目前对行贿、受贿的行为惩罚力度相对薄弱,很多企业便采取“寻租”以达到降低税负或在违法行为败露后缴纳较少的罚款的目的,这也成为税收风险的因素之一。
2.税务人员的不当行为尽管在本案例中尚未发现税务人员协同作案,但是这种情况在以往案例中却屡见不鲜。
一方面,部分企业在违法的事前、事中、事后的任一环节对相关税务人员进行直接或变相的利益诱惑,以换取违法行径败露后的从轻处罚,使得素质较低、警惕性较差的税务人员走向违法道路;另一方面,基层税务机关直接面向企业,其税务人员面对大量管户难以真正做到“户户掌控,面面俱到”,一旦其下属管户出现违法行为,税务人员则难辞其咎。
针对此等情况,我国税收法律既要相对限制涉税处罚的“人罚”空间,又要出台保护税务人员合理利益的相关规定,增强税务人员的执业风险意识。
三、结论及建议通过对该税案的深层次分析发现,现阶段由于我国增值税征管体系不仅存在技术层面的缺陷,也存在制度层面的漏洞,以及管理界的通病———“人为因素”,所以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过程中面临较多税收风险。
针对此种情况,税务机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规避税收风险:一是健全和完善税收法律体系,防范政策风险;二是强化税收管理、规范执法行为,防范管理风险;三是提高税收执法人员综合素质,防范业务风险;四是完善监督制约机制,防范执法风险。
①摘自王国清:《国家税收》第九章“增值税”,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参考文献:[1]向东.税收“行政执法风险”辨析[J].税收经济研究,2011,(4):53.[2]苑新丽.税收执法风险来源及其防范对策[J].地方财政研究,2011,(8):44.[3]梁军,蒋震.推定课税的税收风险分析及对策[J].税务研究,2011,(7):59.[4]侯卉.增值税专用发票监控的反思[J].税务研究,2005,(3):76.[5]任丽娜.山西破获46亿元特大“黄金税案”全纪录[EB/OL].中国新闻网,法治新闻,2011-10-28,http ://ww /fz/2011/10-28/3421507.shtml.[责任编辑柯黎]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