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非线性系统
自控第八章--非线性
x’
[x,x’]
1
x
0
t
13
相——系统的状态。 相平面——以系统状态变量为坐标轴所构成的平面坐标系。 相轨迹——相平面中,描述点(即状态点)随时间变化所形成的轨迹。 相图——相平面中一族相轨迹组成的图形。
平衡点——即奇点,相轨迹的交点(以后详述)。
x'
[x,x']
例1 设系统运动方程为: 2 0 x x0 ——等幅振荡过程 x dx 2 x 0 ω 0<1 2 dt 0 x dx ω 0>1 dx dx x x ω 0=1 dt 2 x x 2 2 2 2 ( ) ( ) 1 ——相轨迹方程 x ( x ) A 积分,得 0 A 0 A
4 怎样分析?
建立系统模型,稳定性分析、是否有自持振荡、如何消除自持振荡。
3
8-1 典型非线性环节及对系统影响
8-1-1 非线性特性的等效增益 设非线性特性为: y f ( x ) 定义非线性环节输出与输入的比值为等效增益:k
y k0
y f ( x) x x
y
y -a
x k
-Δ
Δ
k
k0 α a x
j
t
s1
o s2
7
例8-2 系统如图 当无饱和特性时,
R E Z
α
U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K1 K 2 G( s ) s( s 1)(Ts 1)
K2 s(s+1)(Ts+1)
C
k1=tgα
开环增益为:K=K1K2。
当开环增益K>临界增益Kc时,系统阶跃响应为发散振荡的。 饱和特性则不同,它在大幅值阶跃信号作用下,
自动控制原理第八章非线性控制系统
如果一个非线性系统在初始扰动下偏离平衡状态,但在时间推移过程中能够恢复到平衡状态,则称该系统是稳定 的。
线性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
系统矩阵A的所有特征值均具有负实 部。
系统矩阵A的所有特征值均具有非正实 部,且至少有一个特征值为0。
劳斯-赫尔维茨稳定判据
劳斯判据
通过计算系统矩阵A的三次或更高次特征多项式的根的实部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如果所有根的实部 均为负,则系统稳定;否则,系统不稳定。
输出反馈方法
通过输出反馈来改善非线性系统的性能,实 现系统的稳定性和跟踪性能。
自适应控制方法
通过在线调整控制器参数来适应非线性的变 化,提高系统的跟踪性能和稳定性。
非线性系统的设计方法
根轨迹法
通过绘制根轨迹图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并 设计适当的控制器。
相平面法
通过绘制相平面图来分析非线性系统的动态 行为,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自动控制原理第八章非线性 控制系统
目录
• 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 •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 • 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非线性系统的校正与设计 • 非线性系统的应用实例
01
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
非线性系统的定义
非线性系统的定义
非线性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与输入之 间不满足线性关系的系统。在自动控 制原理中,非线性系统是指系统的动 态特性不能用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的 系统。
02
它通过将非线性系统表示为一 个黑箱模型,通过测量系统的 输入输出信号来研究其动态特 性。
03
输入输出法适用于分析具有复 杂结构的非线性系统,通过实 验测量和数据分析,可以了解 系统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
03
自动控制原理第8章
f(x, x) f(x, x) 或 f(x, x) f(x, x)
即 f(x, x)是关于 xx
x
自动控制原理
9
(2)相平面图上的奇点和普通点
相平面上任一点(x, x),只要不同时满足 x 0和 f(x, x) 0 , 则该点的斜率是唯一的,通过该点的相轨迹有且仅有一条, 这样的点称为普通点。
中心点
jω
vortex or center
σ
x
x
中心点
鞍点
jω
x
saddle point
σ
鞍点
x
自动控制原理
21
j λ2 λ1 0
节点 node
j 0
j
0 λ1 λ2
不稳定节点 unstable node
j
0
稳定焦点 stable focus
j
不稳定焦点 unstable focus
j
0
λ1 0 λ2
此系统将具有振荡发散状态。
终将趋于环内平衡点,不会产生自振荡。
自动控制原理
25
例8-3 x 0.5x 2x x2 0
解: x dx 0.5x 2x x2 0 dx
试分析稳定性。
则:
dx dx
0.5x 2x x
x2
0 0
有:
0.5x 2x x2 0
x 0
-2
x
0x
奇点位置:
如果把相变量x视为位移,于是 x 和 x 可以理解为速度和
加速度。在奇点处,由于系统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因
此奇点就是系统的平衡点equilibrium point 。
自动控制原理
20
系统奇点的分类
自动控制原理第八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第八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l、基本内容和要求(l)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非线性系统的定义。
本质非线性和非本质非线性。
典型非线性特性。
非线性系统的特点。
两种分析非线性系统的方法——描述函数法和相平面法。
(2)谐波线性化与描述函数描述函数法是在一定条件下用频率特性分析非线性系统的一种近似方法。
谐波线性化的概念。
描述函数定义和求取方法。
描述函数法的适用条件。
(3)典型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4)用描述函数分析非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的一般结构。
借用奈氏判据的概念建立在奈氏图上判别非线性反馈系统稳定性的方法,非线性稳定的概念,稳定判据。
(5)相平面法的基本概念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相平面法的概念和内容。
相轨迹的定义。
(6)绘制相轨迹的方法解析法求取相轨迹;作图法求取相轨迹。
(7)从相轨迹求取系统暂态响应相轨迹与暂态响应的关系,相轨迹上各点相应的时间求取方法。
(8)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以二阶系统为例说明相轨迹与系统性能间的关系,奇点和极限环的定义,它们与系统稳定性及响应的关系。
用相平面法分析非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相轨迹的组成。
改变非线性特性的参量及线性部分的参量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重点(l)非线性系统的特点(2)用描述函数和相轨迹分析非线性的性能,特别注重于非线性特性或线性部分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8-1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1研究非线性控制理论的意义实际系统都具有程度不同的非线性特性,绝大多数系统在工作点附近,小范围工作时,都能作线性化处理。
应用线性系统控制理论,能够方便地分析和设计线性控制系统。
如果工作范围较大,或在工作点处不能线性化,系统为非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控制理论不能很好地分析非线性系统。
因非线性特性千差万别,无统一普遍使用的处理方法。
非线性元件(环节):元件的输入输出不满足(比例+叠加)线性关系,而且在工作范围内不能作线性化处理(本质非线性)。
非线性系统:含有非线性环节的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组成:本章讨论的非线性系统是,在控制回路中能够分为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两部分串联的系统。
第8章 非线性系统分析
不稳定节点
x 2 n x n x 0
2
1 0
相轨迹振荡远离原点,为不 稳定焦点。
dx/dt x
不稳定焦点
x 2 n x n x 0
2
0
相轨迹为同心圆,该奇点为中心 点。
dx/dt x
中心点
x 2 n x n x 0
R(s) 例8-7 继电控制系统, + 阶跃信号作用下,试用 相平面法分析系统运动。
e
+M -M
m
C(s) K s(Ts 1)
解 (1)作相平面图 线性部分 T c c Km 误差方程 e(t ) r (t ) c(t ) ———— 阶跃信号 r (t ) 1(t ), r (t ) 0, r(t ) 0 误差方程 T e e Km
x x sin x 0
奇点为
f ( x, x) x sin x 0
x0 无穷多个。 x k
4、奇点邻域的运动性质
由于在奇点上,相轨迹的斜率不定, 所以可以引出无穷条相轨迹。
dx 0 dx 0
相轨迹在奇点邻域的运动可以分为
1.趋向于奇点 2.远离奇点 3.包围奇点
(4)滞环特性
滞环特性为正向行程与反向行程不重叠,输入输出曲 线出现闭合环路。又称换向不灵敏特性。通常是叠加 在其它传输关系上的附加特性。
f(e) k +M -e +e0 e -e0 0 +e -M f(e) +M -e 0 -M +e e 0 f(e) e
饱和滞环
继电滞环
自动控制原理-第8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
8 非线性控制系统前面几章讨论的均为线性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然而,对于非线性程度比较严重的系统,不满足小偏差线性化的条件,则只有用非线性系统理论进行分析。
本章主要讨论本质非线性系统,研究其基本特性和一般分析方法。
8.1非线性控制系统概述在物理世界中,理想的线性系统并不存在。
严格来讲,所有的控制系统都是非线性系统。
例如,由电子线路组成的放大元件,会在输出信号超过一定值后出现饱和现象。
当由电动机作为执行元件时,由于摩擦力矩和负载力矩的存在,只有在电枢电压达到一定值的时候,电动机才会转动,存在死区。
实际上,所有的物理元件都具有非线性特性。
如果一个控制系统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具有非线性特性的元件,则称这种系统为非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的特性不能由微分方程来描述。
图8-1所示的伺服电机控制特性就是一种非线性特性,图中横坐标u 为电机的控制电压,纵坐标ω为电机的输出转速,如果伺服电动机工作在A 1OA 2区段,则伺服电机的控制电压与输出转速的关系近似为线性,因此可以把伺服电动机作为线性元件来处理。
但如果电动机的工作区间在B 1OB 2区段.那么就不能把伺服电动机再作为线性元件来处理,因为其静特性具有明显的非线性。
图8-1 伺服电动机特性8.1.1控制系统中的典型非线性特性组成实际控制系统的环节总是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非线性。
例如,作为放大元件的晶体管放大器,由于它们的组成元件(如晶体管、铁心等)都有一个线性工作范围,超出这个范围,放大器就会出现饱和现象;执行元件例如电动机,总是存在摩擦力矩和负载力矩,因此只有当输入电压达到一定数值时,电动机才会转动,即存在不灵敏区,同时,当输入电压超过一定数值时,由于磁性材料的非线性,电动机的输出转矩会出现饱和;各种传动机构由于机械加工和装配上的缺陷,在传动过程中总存在着间隙,等等。
实际控制系统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非线性因素,所谓线性系统只是在忽略了非线性因素或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了线性化处理后的理想模型。
第8章非线性系统分析PPT课件
• 此时相轨迹如右图所示。奇
点称为鞍点,该奇点是不稳
x定的2。nx n2x 0
-
24
特征根和奇点的对应关系
-
25
二、相轨迹作图法
1 等倾线法
设系统微分方程如 xf(x,x)
化为
dx dx
f (x, x) x
令
f
(x, x
x)
a
其中 a为某个常数
表示相平面上的一条曲线,相轨迹通过曲线上的点
A1
x0 x0 2 1 2
A2
x0 x01 1 2
x(t) A 1 q 1 e q 1 tA 2 q 2 e q 2 t
-
22
(4)负阻尼运动
10
• 相轨迹图如右图所示,此时相
轨迹仍是对数螺旋线,随着 t 的增长,运动过程是振荡发散 的。这种奇点称为 不稳定的 焦点 。
-
23
1
• 系统的相轨迹图如右图所示,
-
53
饱和特性及其输入-输出波形
-
54
三、间隙特性的描述函数
A / 1 1 2 K ( 2 X b 0 ) c / 21K ( t /o 2 X ( d st ) a s ir t n c1 K sb 1( ) X ic ns 2Xb(o )tt i d ( s b n ) tc ) t o ( d t ) s
传动机构(如齿轮传动、杆系传动)的间隙也是控制系统中的 一种常见的非线性因素。
•数学表达式为
x2
Kx1 bsi
x2 0
g1nx
| |
x2
K x2
K
x1 x1
|b |b
间隙非线性特性
自动控制原理第8章非线性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第8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线性控制系统一直被广泛应用,因为线性系统的行为可预测且易于分析。
然而,在实际的控制系统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非线性特性,如非线性环节、非线性传感器和非线性负载等。
非线性系统的行为往往更为复杂,因此需要采用特殊的控制方法来进行控制。
8.1非线性系统的特性非线性系统与线性系统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非线性特性:非线性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不符合线性定律,而是非线性关系。
这种非线性关系可能是由于系统内部的非线性元件或非线性行为导致的。
2.非线性行为:在非线性系统中,系统的行为经常出现不可预测的情况。
当输入信号的幅值较小时,系统的行为可能是线性的,但是当幅值增大时,系统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3.非线性耦合:在非线性系统中,不同输入变量之间可能存在耦合关系。
当一个输入变量发生改变时,可能会影响到其他输入变量的行为。
4.非线性稳定性:在非线性系统中,稳定性分析比线性系统更为困难。
非线性系统可能存在多个平衡点或者极限环,而且稳定性分析需要考虑到非线性因素的影响。
8.2非线性系统的建模对于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首先需要对系统进行建模,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设计。
非线性系统的建模可以采用两种常用的方法:数学建模和仿真建模。
1.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模型来描述非线性系统的行为。
非线性系统的数学建模可以采用微分方程、差分方程、泰勒级数展开、输入输出模型等多种方法。
2.仿真建模:仿真建模是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来模拟非线性系统的行为。
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进行仿真,可以得到系统的输出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8.3非线性控制方法在非线性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控制方法包括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
1.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用于处理未知或难以测量的非线性系统。
自适应控制方法通过不断调整控制器的参数,以适应系统的变化。
2.模糊控制:模糊控制利用模糊逻辑和模糊推理来处理非精确和不确定的输入量。
西工大、西交大自动控制原理 第八章 非线性系统_01_概述
y 典
型 非
a
K
线 性
K
ax
特
性 及
其数学表达式为:
其 影 响
0
x(t) a
y(t
)
K[
x(t
)
asignx(t )]
x(t) a
死区(不灵敏区)特性
第 二 节 对系统运动的影响
典 型
死区的存在将使系统产生静差;
非 线 性
但它可以滤掉输入端作小振幅振荡的干扰。
y(t )
K
G(s)
c(t )
性
及
其
影 非线性因素对系统运动的影响:通过增益的变化
响
改变系统的闭环极点位置,可采用根轨迹法。
理想继电特性
第
二 节
理想继电特性的静态特性
典 型
y
非
线
M
性 特
0
x
性
M
及
其
影
响
等效增益曲线
k
0
x
0 k ,且为x 的减函数
理想继电特性
第
二 节
取 G(s) K * ,可做出系统的根轨迹 s(s 2)
本章要求
1 理解非线性概念。 2 掌握利用等效增益分析典型非线性特性对线
性系统的影响。 3 会用等倾线法绘制一、二阶非线性系统的相
轨迹,并进行分析。 4 理解奇点、奇线、开关线的概念。
本章要求
5 理解描述函数法,及非线性系统中描述函数 法应用的条件。
6 掌握典型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 7 会用负倒特性判断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例: x x2 x x( x 1)
第8章-非线性系统分析
令:
方程组可改写为
特征方程
线性化方程组
在一般情况下,线性化方程在平衡点附近的相轨迹与非线性系统在平衡点附近的相轨迹具有同样的形状特征。但是,若线性化方程求解至少有一个根为零,根据李雅普诺夫小偏差理论,不能根据一阶线性化方程确定非线性系统平衡点附近的特性,此时,平衡点附近的相轨迹要考虑高阶项。
(1) 无阻尼运动(=0) 此时系统特征根为一对共轭虚根,相轨迹方程变为
对上式分离变量并积分,得
式中,A为由初始条件决定的积分常数。
初始条件不同时,上式表示的系统相轨迹是一族同心椭圆,每一个椭圆对应一个等幅振动。在原点处有一个平衡点(奇点),该奇点附近的相轨迹是一族封闭椭圆曲线,这类奇点称为中心点。
图8-1 无阻尼二阶线性系统的相轨迹
(2)欠阻尼运动(01) 系统特征方程的根为一对具有负实部的共轭复根,系统的零输入解为 式中,A、B、为由初始条件确定的常数。时域响应过程是衰减振荡的。
可求出系统有一个位于相平面原点的平衡点(奇点),不同初始条件出发的相轨迹呈对数螺旋线收敛于该平衡点,这样的奇点称为稳定焦点。
5.李雅普诺夫法 李雅普诺夫法是根据广义能量函数概念分析非线性系统稳定性。原则上适用所有非线性系统,但对大多数非线性系统,寻找李雅普诺夫函数相当困难,关于李雅普诺夫法在现代控制理论中作祥解。 6.计算机辅助分析 利用计算机模拟非线性系统,特别上采用MATLAB软件工具中的Simulink来模拟非线性系统方便且直观,为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提供了有效工具。
例1:确定非线性系统的奇点及附近的相轨迹。
解:令
求得奇点(0,0),(-2,0)。
即
由
(1)奇点(0,0) 线性化方程为
特征根
第8章非线性系统分析
其中 f (x, x) 是单值连续的函数
x 2 x f (x, x) 2 x
(x, x)
f (x, x) 2 x 2
x 2x 2 (x, x)
δ值取决于变量 x 和x,若 x 和x的变化很小, δ可以看作是一个常量,例
如在相平面的点P1(x1, x1)附近,δ的值就可以取为:
d arctg x0 n x0
d x0
对x(t)求导,消去时间t,整理后得:
x
n x2
d 2 x2
c exp
2n d
arctg
x
n x d x
c
A2d
2
exp
2n d
它是一条通过初始点(x0 , x0 ), 绕 在相平面坐标原点上的对数螺 旋线。
若原方程可以分解为: g(x)dx h(x)dx
则通过积分,也可直接得到 x和x的关系,并绘制相轨迹。
例8-1 设描述系统运动的微分方程为:x x 0
初始条件为x(0)=x0, x(0) 0, 试绘制系统运动的相轨迹。
解: 先用第一种解析法求解。根据初始条件可以求得系统运动微分方程 的解为:
0
x
注意事项:
第一,横轴(x轴)与纵轴(dx/dt轴)所选用的比例尺应当一致,这样α值 才与相轨迹切线的几何斜率相同。
第二,在相平面的上半平面,相轨迹总是沿着x增加的方向运动(向右 运动);而在下半平面,相轨迹总是沿着x减小的方向运动(向左运动)。
第三,除平衡点(即x的各阶导数为零的点)外,通过x轴时相轨迹的斜率
1
f (x1, x1) 2 x1 2
x P1(x1 ,x)
第八章非线性系统
由此可见,非线性系统 要比线性系统 复杂得多,可能存在多 种运动状态。上述 现象均不能用线性理论 进行解释或分析, 必须用非线性理论来研 究。
三、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 1、描述函数法 这是一种频域分析法,其实质是应 用谐波线性化的方法,将非线性特性线 性化,然后用频率法的结论来研究非线 性系统。它是线性理论中的频率法在非 线性系统中的推广,这种方法不受系统 阶次的限制。
1首先由非线性静特性曲 线,画出正弦信号 输入下的输出波形,并 写出输出波形 t 的表达式。 y
2利用傅氏级数求出 t 的基波分量。 y 3将求得的基波分量代入 定义式,
N X Y1 X 1 A1 B1 X
2 2
arctan
B1 A1
即 N X 得 。
中,本来幅值相对不大 的那些高次谐波分量将 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的输 出不包含直流分量。 闭环结构。 被大大削弱。因此,可 以近似地认为在闭环通 道内只有基波分量在流 通,此时应用描述函数
r t 0 法所得的分析结果才比 y 较准确。对于实际的非 c t e
线性系统来说,由于 s 通常具有低通滤波特 G
2、相平面法
相平面法是求解一、二阶常微分方程 的图解法。通过在相平面上绘制相轨迹, 可以求出微分方程在任何初始条件下的 解。这是一种时域分析法,但仅适用于 一阶和二阶系统。
3、李亚普诺夫第二法 这是一种对线性和非线性系统都适用 的方法,将在现代控制理论中讲述。
本章以系统分析为主,而且是以稳定性分 析为核心内容,着重介绍在工程上广泛应用的 描述函数法和相平面法。
而非线性系统即使在没有外界输入信号作用 时,系统也可能产生具有固定频率和幅值的稳定 振荡。其振幅和频率由系统本身的特性所决定。
第八章 非线性系统
等倾线方程
dx 2wn x w 2 x dx x 2 2wn x wn 2 x wn x a 即: x x x 2wn a
即等倾线是通过原点的直线。
(1) 0< <1
第八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
Nonlinear Control System
内容提要
§8.1 概述 §8.2 相平面图
§8.3 奇点和极限环
§8.4 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图分析
§8.5 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
§8.6 用描述函数分析非线性系统
§8.1 概述
典型非线性特性
非线性系统的运动特点
非线性系统的研究方法
(2)奇线
当非线性系统存在多个奇点时,奇点类型 只决定奇点附近相轨迹的运动形式,而整个系 统的相轨迹,特别是离奇点较远的部分,还取 决于多个奇点的共同作用,有的会产生特殊的 相轨迹,将相平面划分为具有不同运动特点的 多个区域。这种特殊的相轨迹称为奇线。最常 见的奇线是极限环。极限环把相平面的某个区 域划分为内部平面和外部平面两部分。 极限环是非线性系统中的特有现象,它只 发生在非守恒系统中,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系统 中非线性的作用,使得系统能从非周期性的能 源中获取能量,从而维持周期运动形式。 根据极限环邻近相轨迹的运动特点,可将 极限环分为三种类型:
(三)极限环(自激振荡)
非线性系统,在初始状态 的激励下,可以产生固定振幅 和固定频率的周期振荡,这种 周期振荡称为非线性系统的自 激振荡或极限环。
(四)频率响应
系统微分方程:
.. . ′x 3=0 M x +B x +Kx+ K
K
非线性 弹簧
自控第8章 非线性系统
6. 非线性系统中,当输入量是正弦信号时,输出稳态分 量包含大量的谐波成分,频率响应复杂,输出波形会 很容易畸变。
11
三、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
1、相平面法
时域分析法中的一种图解分析法。不适用于高阶系统。 2、描述函数法 结合频域分析法和非线性的谐波线性化的一综合图解分
析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稳定性和自激振荡比较有效。
二、继电特性
1、特性曲线
M y
来源:继电器是继电
特性的典型元件。
0
-M
x
继电特性 具有图示性质的继电特性称理想继电器。
15
2、数学表达式
y
M y M
x0
M
x 0
0
-M
x
造成的影响:
继电特性
(1)改善系统性能,简化系统结构。
(2)可能会产生自激振荡,使系统不稳定。
16
旋线,这种奇点称为稳定
焦点。 系统欠阻尼运动时的相轨迹
51
4、稳定节点
1
x(t ) A1e
q1t
这时方程的解为
A2e
q2t
其中
A1
x0 x0 2
1 2
A2
x0 x0 1
1 2
(t ) A1q1e q1t A2q2e q2t x
相轨迹: 描绘相平面上的点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叫相轨迹。
相轨迹方程:x2和 x1的关系方程。
35
例1 弹簧—质量块运动系统如图。
m 是物体质量;
k 是弹性系数; x 是偏离平衡点的位移。
为方便计算令 m=k=1 ;
已知初始条件
x(0) x0 x(0) x0
第8章 非线性系统分析
实际上,一旦该系统参数发生微小变化,该周 期性状态就无法维持,要么发散至无穷大,要么 衰减至零。
而非线性系统中,除了稳定和不稳定运动形 式外,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系统可能发生 自持振荡----在没有周期
很小时 作为线性特性处理
较大时 将使系统静态误差增加, 系统低速不平滑性
理想死区特性的的数学描述为:
k(x a) y 0
k(x a)
x a | x | a xa
死区特性可能给控制系统带来不利影响,它会使 控制的灵敏度下降,稳态误差加大;死区特性也 可能给控制系统带来有利的影响,有些系统人为 引入死区以提高抗干扰能力。
一定条件下,可进行线性化处理,作为线性系 统来分析。这类系统统称为非本质非线性系统。
但当系统的非线性特征明显且不能进行线性化 处理时,就必须采用非线性系统理论来分析。 这类非线性称为本质非线性。
本章主要介绍分析非线性系统的两种常用方法: 相平面法和描述函数法。
如果一个控制系统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具有非线 性特性的元件或环节,则此系统即为非线性系统。
x(t) Ae ntsin(d t ) d 1 2n
式中,A、为由初始条件确定的常数。时域 响应过程是衰减振荡的。
可求出系统有一个位于相平面原点的平衡点(奇 点),不同初始条件出发的相轨迹呈对数螺旋线 收敛于该平衡点,这样的奇点称为稳定焦点。
欠阻尼二阶线性系统的响应和相轨迹
3、过阻尼运动(>1)
1.相平面的基本概念
考察二阶非线性时不变微分方程:
..
.
x f (x, x)
•
描述该系统特性必须有两个变量 x 和 x ,
第8章非线性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
14
3.逆系统法: 运用内环非线性反馈控制,构造伪线性系统, 以此为基础,设计外环控制网络,该方法直接应 用数学工具研究非线性控制问题,是非线性系统 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但是,这些方法主要是解 决非线性系统的“分析”问题,且以稳定性问题 为主展开的。非线性系统的“综合”方法的研究 成果远不如稳定性问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第 八 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第 8 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
8.1概述 8.2非线性系统的特点 8.3相平面分析法 8.4描述函数分析法
自动控制原理
2
8.1 概述
非线性系统与线性系统有着很大的差别,诸如非 线性系统的响应取决于输入信号的幅值和形式, 不能应用叠加原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且普遍适 用的处理方法。
等倾线上各点处作斜率为a的短直线,并以箭头表示 切线方向,则构成相轨迹的切线方向场。
自动控制原理
25
例8-2 试用等倾线法求下列方程的相平面图。
(8-17) 解 式(8-17)是非线性微分方程,但可分解为两个线性微分方程 ax x 0 , x 0 x (8-18) ax x 0 , x 0 x (8-19) 由方程(8-17)可知 f ( x, x) a | x | x ,而 f ( x, x) f ( x, x) 。因此 相平面图对称于x轴,只需绘制上半平面的相轨迹,再用对称 性确定下半平面的相轨迹。 1 x 由式(8-18)可得上半平面的等倾线方程: x a 设,求得等倾线如图8.13实线所示,画出等倾线上的平行短 线,作为相轨迹线段的近似。适当配置短线并把它们连成曲线 即相轨迹曲线,如图8.13中虚线所示。由于图形对称于x 轴,所以相轨迹为一组封闭的卵形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非线性系统1.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该达到:(1)正确理解描述函数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条件。
(2)准确理解描述函数的定义、物理意义和求法,并会灵活应用。
(3)熟练掌握理想继电特性、死区继电特性、滞环继电特性和死区特性等典型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并会运用典型非线性特性的串并联分解求取复杂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
(4)熟练掌握运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振荡的方法和步骤,并能正确计算自振荡的振幅和频率。
(5)正确理解相平面图的基本概念。
(6)熟练掌握线性二阶系统的典型相平面图及其特征。
(7)会画出非线性系统工程的典型相平面图。
(8)熟练掌握运用相平面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动态响应的方法和步骤。
2.内容提要本章介绍了非线性系统的两种基本分析方法:描述函数法和相平面法。
(1)描述函数法这是一种频域法,基于谐波线性化的近似分析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首先通过描述函数将非线性环节线性化,然后应用线性系统的频率法对系统进行分析。
描述函数法在应用时是有条件限制的,其应用条件是:(i)非线性系统的结构图可以简化成只有一个非线性环节和一个线性部分串联的典型负反馈结构。
若不是这种典型结构,则必需首先利用系统中信号间的传递关系简化成这种典型结构,才能应用描述函数法做进一步的分析。
(ii)非线性环节的静特性曲线是奇对称的。
(iii)线性部分应具有良好的高频衰减特性。
(iv)只能用来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振荡。
(2)描述函数N(A)的计算及其物理意义描述函数N(A)可以从定义式(7-15)出发求得,一般步骤是:(i)首先画出非线性特性在正弦信号输入下的输出波形,并写出输出波形的数学表达式。
(ii)利用付氏级数求出输出的基波分量。
(iii)将求得的基波分量代入定义式(7-15),即得N(A)。
对于复杂的非线性特性也可以将其分解为若干简单的典型非线特性的串并联,然后再由已知的这些简单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求出复杂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
描述函数的物理意义是描述了一个非线性元件对基波正弦量的传递能力。
(3)描述函数法分析稳定性和自振荡的一般步骤是:(i)首先求出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N(A)。
(ii)分别画出线性部分的G(jω)曲线和非线性部分的-1/ N(A)曲线。
(iii)用奈氏判据判断稳定性和自振荡,若存在稳定的自振荡,则进一步求出自振荡的振幅和频率。
特别强调的是,应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其结果的准确程度取决于线性部分高频、衰减特性的强弱。
在对数坐标图上,取决于L(ω)曲线高频段的斜率和位置,其高频段斜率越负,位置越低,高频衰减特性越强,分析结果就越准确。
(4)相平面法是分析非线性系统的一种时域法、图解法,不仅可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振荡(极限环),而且可以求取系统的动态响应。
这种方法只运用于二阶系统,但由于一般高阶系统又可用二阶系统来近似,因此相平面法也可用于高阶系统的近似分析。
关于相平面法应着重掌握以下两个问题:(5)相平面图的基本概念:对于绘制和理解相平面图,以及进一步分析系统的动态响应是至关重要的。
相平面图的基本概念有:相轨迹和相平面图的定义;奇点的类型、性质和求法,极限环的分类及性质;相平面图的绘制方法。
应当注意,奇点中的中心点和奇线中的极限环,它们的相平面图是不一样的,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不要混淆。
(6)相平面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一般步骤:(i)首先选择合适的相平面坐标,并根据非线性特性将相平面划分成若干个线性区域。
若系统没有外部输入,而是分析初始条件下系统的动态过程,可选取系统的输出量c及其导数c ,作为相坐标。
当系统有阶跃或斜坡输入时,选取系统的误差e和e 作为相坐标,会更为方便。
(ii)根据系统的微分方程式绘制各区域的相轨迹。
(iii)把相邻区域的相轨迹,在区域的边界上适当连接起来,便得到系统的相平面图。
然后根据相平面图,进一步分析系统的动态响应。
相平面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准确程度,取决于相轨迹曲线的绘制精度。
因此在绘制相轨迹曲线时,要保证一定的绘制精度。
应当特别指出,由于在非线性系统中,其非线性特性往往可以分段加以线性化,而在每一个分段中,系统都可以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因此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是非线性系统相平面分析的基础。
解题示范[例7-1]求间隙特性的描述函数解首先画出间隙特性及其在正弦信号x(t)=A sin t作用下的输出波形,如图7-30所示。
图7-30 间隙特性及其输入—输出波形其输出波形的数学表达式为:⎪⎪⎪⎩⎪⎪⎪⎨⎧≤≤-+-≤≤-≤≤-=πωψπωψπωππωωt b t A k t b A k t b t A k t y )( )sin ()(2 )(20 ) sin ()(11因y (t )具有半波对称性,故A 1和B 1可按下式计算。
)1(4 )](cos )sin ( )(cos )()(cos )sin ([2)(cos )(11122201-=++-+-==⎰⎰⎰⎰--Ab kbt td b t A k t yd b A k t td b t A k t td t y A πωωωωωωωωπωωππψππψϕπππ⎥⎥⎦⎤⎢⎢⎣⎡⎪⎭⎫ ⎝⎛--+⎪⎭⎫ ⎝⎛-+=++-+-==⎰⎰⎰⎰--222201)21(221arcsin 2 )](sin )sin ( )(sin )()(sin )sin ([2)(sin )(111A b A bA b A b kAt td b t A k t yd b A k t td b t A k t td t y B ππωωωωωωωωπωωππψππψπππ由式(7-15)可得间隙特性的描述函数为:)( )1(4])1()21(2 )21arcsin(2[)(11b A Ab AkbjAb AbAb Ab kA A jA B A N ≥-+--+-+=+=πππ[例7-12] 求变增益特性的描述函数解 变增益特性可以分解为一个线性与一个死区特性的并联,如图7-31所示。
线性图7-31 变增益特性及其并联分解特性的描述函数就是其频率特性,也就是其比例系数k 1 ,而死区特性的描述函数可由表7-1查得,故变增益特性的描述函数为)( ])(1[arcsin)(2 ])(1arcsin2[)(2 )()()(2212221121s A As A s A s k k k As A s A s k k k A N A N A N ≥-+-+=-----=-=πππ [例7-13] 具有饱和非线性的控制系统如图7-32所示,试求。
(1) K =15时系统的自由运动状态。
(2) 欲使系统稳定地工作,不出现自振荡,K 的临界稳定值是多少。
解查表7-1可知饱和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为)( ])(1[arcsin2)(2a A Aa Aa Aa kA N ≥-+=π其中k =2,a =1,于是⎥⎥⎦⎤⎢⎢⎣⎡⎪⎭⎫ ⎝⎛-+-=-21111arcsin 4)(1A AA A N π起点A =1时,-1/N (A )=-0.5。
当A →∞时,-1/N (A )= -∞,因此-1/N (A )曲线位于-0.5~ -∞这段负实轴上。
系统线性部分的频率特性为:]105.00004.0[)]02.01(3.0[)125.0)(11.0()(242++---=++==ωωωωωωωj k s s kj G j s令I m [G (j ω)]=0即1-0.02ω2=0,得G (j ω)曲线与负实轴交点的频率为:srad /07.702.01==ω代R e [G (j ω)],可求得G (j ω)曲线与负实轴的交点为:5.43.0105.00004.03.0)]([07.724k kj G R e -=++-==ωωωω(1) 将K =15代入上式,得R e [G (j ω)]= -1。
图7-33绘出了K =15时的G (j ω)曲线与-1/N (A)图7-32 例7-13非线性系统的结构图图7-33 例7-13系统的G (j ω)和-1/N (A )曲线曲线,两曲线交于(-1,j 0)点。
显然,交点对应的是下一个稳定的自振荡,根据交点处的幅值相等,即:1)1(111[arcsin42-=-+-A AAπ求得与交点对应的振幅A =2.5。
因此当K =15时系统的自由运动状态为自振荡状态,其振幅和频率为A =2.5,ω=7.07rad /s 。
(2)欲使系统稳定地工作,不出现自振荡,由于G (s )极点均在左半s 平面,故根据奈氏判据知,应使G (j ω)曲线不包围-1/N (A )曲线,即5.05.43.0-≥-k故K 的临界稳定值为:5.73.04.05.0=⨯=MAX K[例7-14] 非线性系统如图7-34 所示,试用描述函数法分析周期运动的稳定性,并确定自振荡的振幅和频率。
解: 由图7-34可知,系统的结构图不是描述函数应用时的典型结构,因此首先变换成典型结构。
由于在用描述函数分析稳定性和自振荡时,不考虑r (t )的作用,故设r (t )=0。
再根据结构图中信号间的相互关系,故图7-34可变换成图7-35的典型结构。
由结构图知,非线性特性是滞环继电特性:M =1,h =0.2,故图7-34 例7-14非线性系统的结构图(a ) (b )图7-35 例7-14结构图变换2.0 8.0)2.0(144)(14)(2222=≥--=--=h A AjAAAMhjAh AMA N ππππ画出-1/N (A )曲线与G (j ω)曲线如图7-36所示,-1/N (A )曲线是一条虚部为-j πh /4M =-j 0.157的直线。
显然两曲线的交点处决定了一个稳定的自振荡。
)1(10110 )1(10)(22ωωωωωω+-+-=+=j j j j G令157.0)1(10)]([2-=+-=ωωωj G I m ,试探法解下列方程:0.0157ω(1+ω2)=1得 ω ≈4(rad /s ) 将ω=4代入R e [G (j ω)]: 588.01102=+-ω令 R e [G (j ω)] = R e [-1/N (A )]-0.588 = -222.04-A π得 A =0.775 故自振荡的振幅A =0.775,频率ω =4rad /s 。
[例7-15] 图7-37(a )是一种非线性积分器的电路原理图。
这种非线性积分器对输入信号的幅值完成积分作用,而引入的相位滞后只有-38.1︒。
采用这种非线性积分器可以提高系统的无差型号,而对动态品质的影响却明显减小。
通常又把这种积分器称为Clegg 非线性积分器,试求Clegg 非线性积分器的描述函数。
解 由图7-37(a )可知,Clegg 积分器由两个单向积分放大器1和2及求和放大器3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