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骗贷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带来了普惠金融,却也成了骗贷群体的分食盛宴。
这个群体,大多由信用卡骗贷群体衍生而来——一条新式骗贷产业链逐渐形成,所有人配合默契,有条不紊。
骗贷者获取一套虚假资料,只需2000元,却可骗贷20多万。钱一到手,人就消失,成为永久“坏账”。
而很多平台为了“冲量”,故意降低风控门槛,沦为骗贷狂欢。
如盛世阴影,他们汲取时代红利,并化为这个浮夸时代,虚假繁荣的泡沫。
01探金者:情报中心
骗贷产业链的最前端,是一个助贷群体——他们专营在各大贷款平台间,去寻找风控规则。
他们是冲锋陷阵的先头部队,是收集情报的“侦察兵”,收集的信息,为后方部队提供战略部署。
陈昕冰就是其中一员。
90后的他,毕业后,就泡在各大玩信用卡的论坛中,是典型的“玩卡一族”。
他手头有几十张信用卡,申请、养卡、提额、套现,每个月“以卡养卡”,玩得炉火纯青。
持续一年后,他发现信用卡几乎都申请过——他面临资金断流。2013年,互联网金融崛起,新的消费时代到来。
互联网金融发展史中,开始两年,是P2P时代,人们利用P2P理财;
时代步履仓促,如今已进入消费金融时代,人们利用现金贷、消费贷进行提前消费。
让陈昕冰惊讶的是,这些新生的消费金融平台,风控比银行简单太多,只需要网上提供部分资料,就可以放款。
用玩信用卡的一套,再来玩互金贷款,简直是“降维攻击”。
陈昕冰的“套现游戏”,进入一个让人亢奋的阶段。
他专研各个平台的规则,并将经验,分享在各个群和论坛中,很快,他身边聚集起一批拥趸。
2015年,他开始将“情报”变现。
他组建自己的Q Q群,要入群者,就要交纳“499”的学员费——他建立起3个千人大群,获利150多万。
他定期会开一场视频课程,每个学员需要交纳20元,堂堂爆满,一堂课就可获利近万。
而陈昕冰每天的工作,就是去测试规则,并写成攻略。
陈昕冰手头有很多学员的资料,他用这些身份去测试平台规则,“实践才能出真知”。
“很多贷款平台,没有什么风控,只有一些简单的规则,”陈昕冰发现,很多平台的风控,“简直滑稽”。
比如一些平台,无视黑白户(所谓黑户,就是征信记录有逾期的污点用户;所谓白户,就是还没有过信用卡和其他借贷记录的用户),只需要填写实名制手机和身份证,就能下款。
他将这些规则,集结成攻略,每日共享到Q Q文件中,一年时间已更新1400多个。
▲共有文件“1415”个
▲通关秘籍
就像一场打怪游戏,当你获得了一本无敌攻略之后,就相当于开启作弊模式,一路畅通,击败B o s s。
陈昕冰就如此,一边帮学员借款,成功下款后,收取10%的“服务费”;一边将借款经验输出,收取一些“会员费”。
这条“闭环的产业链”,他每年轻松获利200多万。
而加入陈昕冰群的学员,也是“各怀鬼胎”。
学员分为3种,一种是“学完自用”,这里包括大量的骗贷者;
另一种,是贷款中介,他们去各个论坛和Q Q群中发广告,招揽急需用钱的用户,帮他们贷款,从中提成,一般服务费高达10%。
最后一种人,会将这套技术,拿出再卖,建立新的Q Q群,做和陈昕冰一样的事。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市面至少已有几百个这样的Q Q群,会费要99到数千元不等。
这也意味着,从事助贷的群体,人数至少几万。
在一节课堂上,陈昕冰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个社会永远不缺缺钱的人,他们为了钱,什么都干得出来,裸条、高息、提成,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经济下行的年代,处处钱荒,人人自危,而陈昕冰和背后是十万的助贷群体,就寄生在产业链的前端,成为了掘金的情报中心。
陈昕冰更喜欢一个称呼,叫“探金者”。
02骗贷者:罪恶的门徒
探金者提供了足够多的情报后,最为罪恶的门徒——骗贷者才缓慢登场。
在陈昕冰的群中,最为踊跃的学员,是个90后,网名“小白”。
他并不是“小白”,他从事骗贷行业已一年之久,靠着多套虚假资料,混迹在各大借贷平台间,获利几十万。
“骗贷的第一步,是搞到一套完整的资料,”小白从网络上购买了多个“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号”的组合套餐,价格在1300到1500元之间。
小白最早就是从一位名叫“老曹”的网友那里搞到资料。
“身份证500元一张,成套组合1300元一套,”老曹在各大骗贷群里,公开销售他的库存。
▲可供挑选购买的身份证
▲身份证、电话卡、银行卡全套资料出售
“身份证有很多来源,有的是专门去农村或火车站收,100元一张,一些急需用钱的人就会卖;也有遗失的,汇集到我这里”,老曹是一个“中转站”,将各种渠道的身份证收集起来“销赃”。
老曹称:“在运营商、银行我都有点关系,可以利用身份证办卡。一些难搞定的银行,我会让长得有点像的人,拿着身份证去办卡”。
身份证、实名银行卡、实名手机号,这些都是网络上识别一个人的重要三要素,当你具备这些,基本可以以假乱真。
“这还不够,”小白称,“就像捏一个泥娃娃,你要让它有鼻子有眼睛,甚至有灵魂”。
小白买了几个便宜的智能手机,一个手机配一张手机卡,安装上淘宝、支付宝、微信等常用应用。
他给每个手机设立了一个身份:何莉丽是个90后,她在雅诗兰黛的专柜当一名促销员,月收入6000元,在朋友圈会经常晒自拍;
而韩强,是一位80后的工人,在富士康当一名操作员,月收入5000……
“包装这些资料,需要精打细磨,完全进入角色,有时候我都觉得自己的人格有些分裂,”小白一般会将一个身份养上几个月甚至半年,才开始操作贷款。
就像在玩一个养成游戏,给游戏人物慢慢注入性格和特征,最终一举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