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与爱默生的“超灵”之比较

合集下载

爱默生超验主义文学与中国道家的哲学思想

爱默生超验主义文学与中国道家的哲学思想

爱默生超验主义文学与中国道家的哲学思想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是美国超验主义文学的创始人和杰出代表,以开办传播超验主义思想的刊物和俱乐部而闻名。

爱默生的“超灵”是美国超验主义思想的核心,它奠定了美国人的精神基础。

“超灵”是爱默生超验主义的支柱,指灵魂的超验性质,它高于物质,高于感觉,包含了爱默生对世界本原的根本看法。

对爱默生来说,“世界是向往的”,它不过是灵魂的镜子。

灵魂虽然远远高于物质世界,优越于物质世界,但它却是真正的现实,不是人拥有灵魂。

而是灵魂拥有人。

宇宙的灵魂“不是我的,你的,他的,而我们却是它的。

我们是它的财产,它的人。

”每个人不过是他灵魂的外在体现。

“超灵”还含有灵魂的渗透性和超越性。

灵魂深入宇宙的每一部分:“我们看见的世界是单个的:太阳、月亮、动物、树木,但它的全部则是灵魂,具体个别的只是它光耀的部分。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宇宙的真谛或灵魂,它鼓励人去超越各种限制。

无论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

而只有服从这一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灵魂,人才可能达到超越。

爱默生视宇宙为统一体,超灵就是统辖宇宙的唯一心灵,唯一意志,万物从中产生并相互关联;只有一个心灵,每个人都是通向它的走廊。

道家哲学思想里的“道”是形而上的本根,是宇宙的本原。

道家鼻祖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中写道:“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两者同出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不能够用概念解释,却可以通过虚静自我来洞察“道”的幽微玄妙。

因此,虚静自我就为认识“道”提供了宽广的视野。

道家是这样表述宇宙生成的:“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由此可见,“道”生万物,人天同源是道家思想体系的一个基本观点。

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万物存在着相互影响,普遍联系,可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与基督教在本体论上的异同

《老子》与基督教在本体论上的异同

试比较《老子》之“道”与基督教之“三位一体”在本体论上的异同内容摘要:《老子》哲学与基督教哲学代表了中西方哲学最显著的成就,也是中西方思维方式最为突出的体现者。

文章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考察《老子》之“道”与基督教之“上帝”在思维方式与境界论上的异同,并重点从《老子》“道”的内涵“道”、“无”、“有”之关联与基督教“上帝”的“圣父”、“圣灵”、“圣子”“三位一体”之关联的层面,来探讨两者在价值、本体和终极意义上所存在的联系与区别。

关键词:《老子》基督教道上帝三位一体本体在汉语中,“本体”二字具有某种比喻性的面貌。

“本”原来指草木的根,引伸指事物的根源或根据,“体”原来指形体或实体,引伸指与“用”(功能、现象)相对的本质或原则。

“本体论”一词被用来翻译西文ontology(或ontologie等等),虽然在字面上大有出入,在精神上却十分确切。

因为,西文ontology虽然意为“关于存在的论说或理论”,但既然“存在”被视为一切“存在物”的根源或根据,被视为与本质同一的“第一原则”,那么,它也就同中文“本体”的哲学含义相一致,即指“事物总系统”的根据或基础,也就是我们所谓“世界本源”了。

所以这里所说的本体,也就是现象世界背后的终极本原与依据。

一、《老子》之“道”与基督教之“上帝”有关道家的“道”这个观念,据说,中文圣经用“太初有道”一句,是严复提议的,这是很奇妙的一个翻译,把Logos的精神表达了出来,而Logos的原文就是有万物规律的意思。

“道”同时也有语言的意思,与Logos颇相合,中文里的“道”这个字比英文中Word一字跟希腊原文是更为接近的。

1、“道”的原初之意与“上帝”的言说概念“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目标和终极性的概念,“道”也最能体现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

《老子》哲学以“道”为最高范畴,“道”不仅是天地万物的总根源,同时,其也蕴涵在万物之中,成为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

与此,“道”也指导人生,构成人生的最高道德准则。

论爱默生超验主义与中国经典儒家思想的相似处-文档资料

论爱默生超验主义与中国经典儒家思想的相似处-文档资料

Page 3
3
Similarities
人本主义倾向
人性本善观点 安贫乐道精神
Page 4
4
儒家
儒家学派始终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现实生 活,探索人的内心世界,思考人与世界的关 系。创始人孔子始终将人摆在第一位:把人 作为关怀的基础和出发点, 把对人生的体 验和感悟置于精神探索的首要位置。 在中 国古代思想家眼里,人与天同属于宇宙这一 循环体,人性与天性是统一的。人没有原罪 ,天亦无最终审判权。人与天的关系完全不 同于基督教中人与上帝的关系。
Page 15
15
Conclusion
伟大的思想都有某些共通之处。爱默生从他的文化 立场出发,借用儒家经典宣传他的超验主义,给他 的思想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令人耳目一新。中 国的儒家思想离开自身的历史语境被移到美国,经 爱默生重新解释,在获得新的含义的同时也获得了 新生。这种不同的文化观念在不同社会中的共通之 处,正是两种不同文化(如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 之间对话的基本前提。
Pag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
12
Similarities
人本主义倾向
人性本善观点 安贫乐道精神
Page 13
13
儒家
自古以来, 中国各流派的思想家往往表现出一种 否定物质生活的倾向,清贫被看作一种德行而不是 耻辱。儒家思想就表现出强烈的安贫乐道精神。爱 默生不止一次引用了《论语》中孔子的话:“饭疏 食饮水,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Page 7
7
超验主义--爱默生
爱默生深信:“人就是一切,世界为人存在,人是具有神 性的,人的发展潜力无可限量,只要积极向上、自尊、自 爱、自助、自立、潜心修养、完善精神,就能够成为完人 ,推动世界的进步。宇宙所谓自然,应是人的自然,人是 自然的创造者。自然规律只有深入人心,才具有精神意义 。……人依赖自我,自然就会支持人,养育人,最后达到 人与自然之间的精神平衡甚至融合的境界。”当爱默生把 关注的目光投向现世人生时,他与儒家思想在人本主义倾 向上取得了一致。

《老子》读后感

《老子》读后感

《老子》读后感《老子》读后感1《老子》,这部古老而神秘的道家经典,宛如一座深邃的思想宝库,每次研读都能给我带来全新的感悟和启迪,让我对宇宙、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老子的思想核心之一是“道”。

“道可道,非常道”,道是一种超越言语描述的存在,它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质。

这使我意识到,世界上有许多事物是无法用我们有限的语言和概念完全阐释清楚的。

我们常常试图用各种理论和模型去理解世界,但在面对“道”这样的宏大概念时,却显得如此渺小。

“道”无处不在,它存在于自然界的四季更替、花开花落中,也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人际关系中。

它让我学会以一种敬畏之心去看待世界,尊重那些我们尚未理解的事物和现象。

“无为而治”是老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政治和社会理念。

这里的“无为”并非是指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刻意去干预,顺应自然规律。

在现代社会的管理中,这一思想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政府和管理者不应过度地制定繁琐的规章制度,对社会和人民的生活进行微观管理,而应该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社会自身的发展规律发挥作用。

例如,在市场经济中,如果政府过度干预价格、生产等环节,可能会导致市场失衡;相反,适当的宏观调控,尊重市场的自主性,市场往往能更健康地发展。

在教育领域,我们也不应给学生过多的束缚,而是激发他们的天性和兴趣,让他们在自由探索中学习成长。

老子对“柔弱胜刚强”的阐述也让我印象深刻。

他以水为例,水是最柔弱的,但它却能穿透坚硬的岩石。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追求强大和刚强,认为这是成功的保障。

然而,老子告诉我们,柔弱之中蕴含着更强大的力量。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一定要以硬碰硬,有时候采取柔和、迂回的方式可能更有效。

比如在人际关系中,强硬的态度可能会引发冲突,而温和、包容的态度则更容易化解矛盾,赢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老子》还强调了知足的重要性。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往往追求更多的财富、地位和名誉,永无止境。

老子思想与马克思哲学思想比较及当代启示

老子思想与马克思哲学思想比较及当代启示

老子思想与马克思哲学思想比较及当代启示1. 引言1.1 老子思想与马克思哲学思想比较及当代启示老子和马克思都是世界哲学史上的重要思想家,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和现代西方的哲学传统。

老子强调虚无主义、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追求道德觉悟;而马克思则注重阶级斗争、社会革命,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这两种思想在表现形式和理论基础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也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都关注社会现实,都追求人类幸福。

比较老子和马克思的思想,可以启示我们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找到更好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当代社会来说,融合两种思想可能有助于解决当前社会问题,同时也需要思想交流和对话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合作。

当代社会面临着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等问题,老子和马克思的思想都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在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下,老子和马克思的思想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对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2. 正文2.1 老子思想简介老子,即李聃,是中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其所著的《道德经》中。

老子强调“道”是宇宙的根本,是万物的根源。

他认为“道”是无为而治的,主张顺应自然,不与自然抗争,要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老子提倡“无为而治”,反对人为干预自然的方式,主张顺应自然的规律来进行治理。

他认为:“治人事者以仁,攻己譬如舍。

”强调内修心性,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老子强调“道德”和“无为”的重要性,认为“无为”的表现是无为而治,主张胜于对抗。

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认为顺应自然才能获得真正的道,实现真实的自我。

老子的思想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思想家所推崇。

老子的思想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强调内修心性,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他的思想对当代社会仍有启示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2.2 马克思哲学思想简介马克思哲学思想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马克思创立的一种哲学体系。

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爱默生思想与中国古代儒家、道家思想的相似性

爱默生思想与中国古代儒家、道家思想的相似性

摘要:美国十九世纪超验主义作家爱默生在构建他的超验主义学说时,放眼东方,积极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吸取有益成分。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与中国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相比,从“道”与“超灵”、相似的自然观以及对待物质财富的态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关键词:爱默生;超验主义;儒家;道家文化是超越国界与社会的人类共同财富。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不同的文化思想相互碰撞,相互滋润,相互融合,这是一个永不休止,并对文化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过程。

就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十九世纪著名超验主义者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越来越近地接触了伟大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十九世纪的西方文学界,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世界视为低西方一等的“异域”。

萨伊德在其《东方主义》一书中,就将东方归纳为一种欧洲意识的产物,在他看来,“东方几乎是欧洲人凭空创造出来的地方,是欧洲最强大,最古老的殖民地。

”[1](P17¨在“欧洲中心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背景之下,爱默生能放眼东方,吸取中国古代文化精髓,实现了一次跨越千年的东西方思想上的联姻.在现代看来仍然是难能可贵的。

一、东西方文化联姻的契机1840年的新英格兰,一股对东方哲学与宗教的热情与钟爱突然迸发出来。

那时候,新英格兰文化复苏方兴未艾,正急切地从其他国家的思想文化中获得营养。

以爱默生为首的美国先锋派成立了“超验主义俱乐部”来表达他们对思想自由和社会进步的渴望。

爱默生成为严肃对待东方“异教”思想的第一人。

他的传记作者称他为美国的“孑L夫子”。

身为新英格兰神学教徒后裔的爱默生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就经历了一场精神上的“奥得赛”。

哈佛大学的自由学术氛围使他重新思考他从小就信仰的加尔文教。

他逐渐放弃了诸如“人类全然毁坏不能自救”、“上帝特选的救赎”、“圣灵不可抗拒的恩惠”等加尔文教义,并开始接受了更富有哲理与逻辑的基督教唯一神教理论。

它的教义包括“上帝为圣父”、“世界上的人们都是兄弟”、“基督的领导”、“人类自身的拯救以及人类自身不断进步的能力”等等。

西方超验主义者与道家思想碰撞的管窥

西方超验主义者与道家思想碰撞的管窥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盛行一时的新英格兰超验主义及其要紧代表人物——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和亨利.或维.梭罗.并将他们的要紧思想与中国传统道家思想进行时比.以求发觉二者之间的一起点和一起的可取的地方。

关键词:超验主义;爱默生;梭罗;道家思想一、超验主义者及其要紧思想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8m1是19世纪30年代发生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域的一场带有宗教色彩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对美国文学和文化的进展做出了极大的奉献.被称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

文艺振兴”。

它的要紧代表人物是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jFll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它是一种文学和哲学运动。

宣称存在一种理想的精神实体。

超越于体会和科学的地方.通过直感觉以把握。

爱默生是19世纪美国文学的思想领袖.高作家和超验主义哲学家。

他在建构超验主义思想体系时除吸收西方文明养料外.还特意把中国乃至整个东方文明纳入自己的视野。

他的思想和创作与中国文化有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的道家学说.其某些观点组成爱默生的“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思想的一个来源。

梭罗。

作家、思想家。

生长在波士顿周围超验主义思想运动中心康科德村。

父亲是小业主。

20岁于哈佛大学毕业,曾任教师,从事过各类体力劳动。

在学生时期与爱默生相识。

在爱默生阻碍下。

阅读柯尔律治、卡莱尔等人的高作.研究东方的哲学思想。

同时以爱默生提倡的。

自助”精神进行试探.形成了一套独立观点。

二、爱默生思想中的道家色彩作为东方哲学的一支.中国古典哲学一样崇尚宇宙一体性.以为万物在宇宙的广袤和谐中合而为一。

它承认物质的多样性。

但在这些不同的物体之间。

更多的是彼此补充.和平共处。

交织于包罗一切的。

一”当中。

而不是西方哲学中的灵瑰与肉体、天堂与地狱、上帝与撒旦。

天使与魔鬼如此很少能调和的对立二元论.但是爱默生似乎相信带有明显的东方哲学色彩的宇宙一体性.相信世界的同源,而这源头,自然确实是他们所谓的“超验”了,“⋯⋯世界并非是多种力量和产物.而出于一个意志.一个心灵;那心灵无处不活跃⋯⋯万物源于同一精神.都与它同心合力”。

中国古代对比思想(三)老子的对比思想

中国古代对比思想(三)老子的对比思想

中国古代对比思想(三)老子的对比思想中国古代对比思想(三)老子的对比思想来源:人民网思想文综和富博老子的《道德经》只有五千言,文字虽少,思想精深。

两千多年来,注解者层出不穷,但真正说透说清者不多。

特别是对“道”、“德”、“名”的解释,意见就更不一致。

如“道”,有人说它是“唯物主义”的道,有人说它是“唯心主义”的道;有的学者认为它具有实在性、规律性和准则性三大特点,有的学者则认为它具有根本性、自发性、超形象性、实存性和逆动性五大特点。

对于“德”和“名”的解释,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这些解释,各有各的观点,我们不加评论。

我们也只是从对比的角度上来考察的。

从中国古代对比思想史上看,孔子在《论语》中首先把“名”作为一个对比性的哲学论题提了出来,但是他“述而不作”,没有再进行系统的阐述。

但是,老子在《道德经》中却对“名”是什么、“名”从何而来、“名”与事物的关系等一系列的认知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从对比的内容和形式上看,孔子“仁”、“君子”、“执礼”、“义”“知(智)”等论题都是“正向”对比的治世理念,老子“无为”而治、“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则是“逆向”对比的治世理念。

此二人虽“各执一辞”,但却也共同开创了中国古代对比思想的先河。

关于老子其人其事,学术界历来争论甚多,意见也很不一致,我们不再细说。

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老子的基本情况是姓李,名耳,字聃,是周守藏室之史,但这也还需要继续考证。

一、老子在《道德经》中对事物的产生以及人们认知事物的形成进行了系统阐述,初步揭示了人类认知事物的规律(一)关于宇宙万物的起源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老子《道德经》,下同,另注明者外)。

老子认为,万物起源于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它先于天地而生,独立存在,永不改变,循还运行,永不停息,它就是天下万物的母体。

西方超验主义者与道家思想碰撞的管窥

西方超验主义者与道家思想碰撞的管窥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风行一时的新英格兰超验主义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和亨利.或维.梭罗.并将他们的主要思想与中国传统道家思想进行时比.以求发现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和共同的可取之处。

关键词:超验主义;爱默生;梭罗;道家思想一、超验主义者及其主要思想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8m1是19世纪30年代发生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场带有宗教色彩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对美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被称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

文艺复兴”。

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jFll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它是一种文学和哲学运动。

宣称存在一种理想的精神实体。

超越于经验和科学之处.通过直觉得以把握。

爱默生是19世纪美国文学的思想领袖.著作家和超验主义哲学家。

他在建构超验主义思想体系时除了吸收西方文明养料外.还特意把中国乃至整个东方文明纳入自己的视野。

他的思想和创作与中国文化有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家学说.其某些观点构成爱默生的“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思想的一个来源。

梭罗。

作家、思想家。

生长在波士顿附近超验主义思想运动中心康科德村。

父亲是小业主。

20岁于哈佛大学毕业,曾任教师,从事过各种体力劳动。

在学生时代与爱默生相识。

在爱默生影响下。

阅读柯尔律治、卡莱尔等人的著作.研究东方的哲学思想。

同时以爱默生倡导的。

自助”精神进行思考.形成了一套独立见解。

二、爱默生思想中的道家色彩作为东方哲学的一支.中国古典哲学同样崇尚宇宙一体性.认为万物在宇宙的广袤和谐中合而为一。

它承认物质的多样性。

但在这些不同的物体之间。

更多的是相互补充.和平共处。

交织于包罗一切的。

一”之中。

而不是西方哲学中的灵瑰与肉体、天堂与地狱、上帝与撒旦。

天使与魔鬼这样很少能调和的对立二元论.然而爱默生似乎相信带有明显的东方哲学色彩的宇宙一体性.相信世界的同源,而这源头,自然就是他们所谓的“超验”了,“⋯⋯世界并不是多种力量和产物.而出于一个意志.一个心灵;那心灵无处不活跃⋯⋯万物源于同一精神.都与它同心协力”。

论爱默生与老子之“道”

论爱默生与老子之“道”
第 9 第2 卷 期
21 0 0年 4月
北 京交 通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 un l fB in i tn iest ( oil ce csEdt n) o r a o ej gJa o gUnvri S ca S i e io i o y n i
e m e to ne S i e ii n, w h c a e a hiv d b eur i o sm piiy a d u i g t e n n fo ’ nn r vso ih c n b c e e y r t nng t i l t n sn h c p we fi t iin.Em e s n r g r sh m s l a h o ro m e ia pii nd e h c .H i n— o r o n uto r e a d i ef st es we fA o rc n s rta t is si
新找 回 西方 。
关键 词 : 爱默 生 ; 子 ; 老 超验 主 义 ; ; 灵 ; 觉 道 超 直
中图 分 类 号 : 2 B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8 0 (0 0 0 —0 60 1 7 ~ 1 6 2 1 )2 0 8 —5
The “ o" o Ta f Em e s n a o Zi r o n
( c o l f a g ae n o u i t nsu i , e i i tn i r t , e i 0 0 4 C ia S h o o n u g s dC mm nc i d sB in J o gUnv s y B in 1 0 4 , hn ) L a ao t e jg a o ei jg
Ke r s E ro ;L o Z ;ta se d n ai ;Ta ( a ) ywo d : mes n a i rn cn e tl m s o W y ;Ov rS u ;it io e — l n ut n o i

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_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_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_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爱默生对于儒家思想的借鉴,主要集中在以_____为代表的儒家人文思想。

参考答案:孔子2._____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

参考答案:浪漫主义3._____是爱默生超验主义的经典之作,几乎包含了其超验主义思想的所有精髓。

参考答案:《论自然》4.以下哪个是《我的记忆》的特点:参考答案:散文化的形式5.戴望舒的“去音乐性”是指:参考答案:去掉诗韵和整齐的句子6.戴望舒认为诗的韵律体现在:参考答案: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7.诗集《望舒草》中没有收入的诗歌有:参考答案:《雨巷》8.不同文学之间的影响,应该是:参考答案:是两种文学的创造性融合9.《我的记忆》是戴望舒对于魏尔伦“音乐高于一切”的诗论的积极回应。

参考答案:错误10.《微雨》是戴望舒的代表作。

参考答案:错误11.在诗歌中消融自我,达到“物我两忘”之境,一直是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

参考答案:错误12.戴望舒的“雨巷”里,流露出强烈的忧郁,这是一种类似于“李商隐似的情绪”。

参考答案:错误13.戴望舒认为现代人有现代人的情感,作诗应该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现代人的语言。

参考答案:正确14.在鲁迅、胡风等人的批评中,最尖锐的问题是赛珍珠的()。

参考答案:宗教立场和宗教观点15.司马迁出身在一个学问世家,其父为----。

参考答案:司马谈16.司马迁在----投诚匈奴一事上因秉公直言,冒犯了汉武帝。

参考答案:李陵17.普鲁塔克认为,----在战争中竟逃跑降敌,所怀卑琐,死有余羞。

参考答案:尼西阿斯18.司马迁没有写以下何种列传?参考答案:商贾列传19.----说服刘邦用金钱离间楚阵营中的项羽与钟离昧等人。

参考答案:陈平20.《名人传》因可读性强,故不少学者认为其文学价值大于史学价值。

参考答案:正确21.普鲁塔克所撰五个斯巴达人传记及其他相关文字,是现存信息量最大的斯巴达研究史料。

爱默生超验主义与中国儒家思想的不解之缘

爱默生超验主义与中国儒家思想的不解之缘

摘要:由于爱默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以爱默生为代表的美国超验主义与中国儒家思想便有许多共同之处:都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人,都相信人性本善,都坚持安贫乐道的精神。

关键词:超验主义;爱默生;儒家思想;人本主义;安贫乐道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且lph Waldo EmeTson 1803一样性,但认为这些不同物体之间,更多的是相瓦补充、和平共1882),美国著名散文家、思想家,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文学运处,交织于包罗一切的…一‟之中,而不是西方哲学中的灵魂与动领袖。

他在创建超验主义思想体系的过程中,通过译本,接肉体、天堂与地狱、上帝与撒旦、天使与魔鬼这样很少能调和触并钻研了中国的儒家学说。

据有人统计,爱默生自从1836 的对立二元论。

叫2脚年前后对儒家思想发生兴趣后.在不同地方摘录引用了孔子中国儒家思想中这种人本主义倾向使爱默生产生了共和孟子的语录多达百条.内容涉及儒家在道德、人性、修身、治鸣,并在超验主义思想中得到体现。

超验主义认为:。

所有的人学等方面的思想⋯。

爱默生在《日记》中对孔子给予了极高的评都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心智上的洞察力。

它赋予人通过直觉价,他说孔子是绝对的东方圣人。

是哲学中的华盛顿。

而非经验把握终极真理的能力。

基于这种直觉洞察力,人能够由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就与通过个人的不断自我超越接近最高存在。

美国超验主义强凋中国的儒家思想具有许多相似之处。

本文主要讨论两者间的三精神或超灵的重要性,强调个人是社会最莺要的因素,主张人个相似点.即人本主义倾向、人性本善观点和安贫乐道精神。

与自然相和谐。

”[3]这种思想是美国社会从宗教社会转向世俗一、人本主义倾向蓑宝兰一个反映,形成了美国“个人主义”(1ndiVidudi8m)的理化基础。

中国的宗教和哲学史上不存在类似基督教式的创世说。

爱默生深信:。

人就是一切,世界为人存在.人是具有神性虽有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之说,但只属于神话传说范畴,的.人的发展潜力无可限量.只要积极向上、自尊、自爱、自助、从未进入中国宗教和哲学的主流。

为啥国外对老子思想评价越来越高了呢?

为啥国外对老子思想评价越来越高了呢?

为啥国外对老子思想评价越来越高了呢?老子的一本5000字的《道德经》是迄今为止中国人的著作在全世界被翻译成外文最多,出版发行最多的一部著作。

那么老子是何许人也,他的《道德经》又是怎么一本书呢?据司马迁所说,老子离开宫廷,到了一处关口,守关的长官非常仰慕他,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我请求您能把您的思想学问写下来,以免它失传。

于是老子写了上下两篇,约五千余字,称为《道德经》。

通行的就是这个本子。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老子》甲乙本,与通行本相反,德经在上,道经在下。

老子提出了因天循道、守雌用雄、君逸臣劳、清静无为、因俗简礼、休养生息、依法治国、宽刑简政、刑德并用等一系列的政治主张,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学的精华。

此外,老子还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待时而动”“因时而动”,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那么,国外(西方)对老子的评价为什么高呢?据考证,第一个翻译《道德经》的是德国人,而真正使老子走向世界的是美国人。

美国人将老子与“超验主义”的代表人物爱默生和梭罗相比,发现老子和他二人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对老子以及《道德经》的研究产生了极大兴趣。

超验主义追求人的自由的精神成为美国文化中一个重要遗产。

这种思潮发源于单一神教,同时又接受了浪漫主义的影响,强调人与上帝间的直接交流和人性中的神性,其结果是解放了人性,提高了人的地位,使人的自由成为可能。

超验主义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其社会目标是建立一个道德完满、真正民主自由的社会,尽管带有乌托邦的理想色彩。

超验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认为人类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个缩影——“世界将其自身缩小成为一滴露水”(爱默生语)。

它强调万物本质上的统一,万物皆受“超灵”制约,而人类灵魂与“超灵”一致。

这种对人之神圣的肯定使超验主义者蔑视外部的权威与传统,依赖自己的直接经验。

超验主义和儒道思想的跨文化解读

超验主义和儒道思想的跨文化解读

文化长廊超验主义和儒道思想的跨文化解读田苗 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基金项目:本文受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6JK1248摘 要:作为美国文化独立宣言的超验主义,以开放和平等的态度汲取了来自世界不同文化的有益养分,中国儒道思想是其主要思想来源之一。

本文从跨文化视角解析超验主义和儒道思想的内涵和异同,并比较二者在自然观、人本思想以及生活哲学等方面的相似性,为全面阐释超验主义和理解西方文化提供帮助,在全球文化语境中对搭建中西文化发展桥梁,构建共同文化基础,整合世界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爱默生,梭罗,超验主义,儒道思想作者简介:田苗(1981—),女,陕西渭南人,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174-02一、 超验主义思想和主要代表人物“超验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发生的一场宗教色彩浓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被称为美利坚民族思想和文化的独立宣言和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文艺复兴”。

作为一种文学和哲学运动,它对美国精神文化和文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超验主义”宣称存在一种理想的超越于经验和科学之上的精神实体,通过直觉可以把握,其主要代表人物为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和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爱默生是著名的作家和哲学家,也是19世纪美国文学的思想领袖。

作为美国文化独立的旗手,他是较早将中国古典文化引入西方世界的杰出代表之一。

在构建超验主义思想体系过程中,除了吸收西方的文明养分之外,也将视野投向了中国乃至整个东方文明。

他批判性的继承和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为自己的超验主义思想建立了坚实的理论根基。

在爱默生的影响下,梭罗也开始对东方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中国儒道思想中努力寻求自身精神的契合,同时对爱默生提出的“自助”精神也进行积极思考,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立见解。

爱默生思想与中国古代儒家、道家思想的比较研究

爱默生思想与中国古代儒家、道家思想的比较研究

作者: 陈志新[1] 张云岗[2] 赵振宇[2]
作者机构: [1]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050228 [2]石家庄铁道大学外语系,050043出版物刊名: 戏剧之家
页码: 113-113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3期
主题词: 爱默生 超验主义 儒家 道家
摘要:美国十九世纪超验主义作家爱默生在构建他的超验主义学说时,放眼东方,积极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吸取有益成分。

本文从文本实证的角度出发,将爱默生的超验主义与中国的儒家和道家思想进行比较,从"道"与"超灵"、相似的自然观以及对待物质财富的态度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进而说明它们的相似性及其意义。

老子的读后感

老子的读后感

老子的读后感首先,老子对于“道”的理解与当时所盛行的儒家、道家以及墨家思想有所不同。

在老子看来,道是虚无而又万物之始。

他认为宇宙万物皆是由道生成,而道本身又是无法被定义或理解的。

这与儒家的理念“仁义礼智信”不同,儒家主张通过具体的道德规范和个人修养来达到和谐稳定的社会。

而老子却认为,所有的规范和道德观念都是人为创造的,只有摒弃这些规范才能更接近于道。

老子还认为,人们过于追逐功名利禄和物质追求,才会导致社会的动荡和不平等。

他主张“无为而治”,即不去干涉和干预自然规律和他人的行为。

老子认为,自然界是自发的且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人类应当与之和谐相处,而不是去改变它。

正如他所言:“慈之以德,攻之以势,乱之以礼”,人们只有不断追随道的原则,放弃权力和利益的争夺,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此外,老子对于人性的探讨也着重于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有在社会的诱惑和贪欲的引导下才会失去本真。

他将这种迷失归结为“知己者智,自知者明”,也就是人们追求知识和利益的出发点都不是真正的了解自己。

他认为,真正的自我认知应该是超越个人欲望和冲突的束缚,去追求与宇宙之道和谐相处的境界。

只有回归本真的状态,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安宁。

最后,我深受老子无为而治的理念的启发。

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追求物质的繁荣和政治的权力。

然而,这种追求往往会导致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以及社会的不平等。

老子所主张的无为而治,强调个体与宇宙之道的和谐相处,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如果我们能够追随道,摒弃规范和功利的束缚,用无为而治的方式解决问题,或许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稳定。

总之,老子的《道德经》是一本具有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

通过对人性、社会和自然界的思考,老子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和人生哲学。

他的思想对于今天的世界意义深远,同时也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思考。

读完《道德经》,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人处世的真谛,希望自己能够在追随道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定的步伐。

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33部书籍:6自然无为智慧高深——《老子》

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33部书籍:6自然无为智慧高深——《老子》

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33部书籍:6自然无为智慧高深——《老子》6 自然无为智慧高深——《老子》在我们的周围,前辈和师长都教诲我们生活中要刚强发奋,事业上要有为进取,对知识要学而不厌,从没有教我们甘当弱者、不思上进、听凭自然、不学无术的。

但先秦时代却有一个人在他的著作中认为刚强坏,柔弱好,反对有为,主张无为,摒弃知识,追求无知。

难道此人是个傻瓜,他的著作是一派胡言吗?不是的,此人是我国古代富有极大智慧的思想家,他的著作在世界古代思想史上也是第一流的,美国的《纽约时报》甚至把他列为“人类古今十位伟大作家”之首。

这位思想家即老聃,他的著作便是《老子》。

老聃又称老子,约生于公元前580 年(周简王六年),约死于公元前500 年(周敬王二十年),与孔子同时并稍早一点。

据《史记》记载,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王室的柱下史,这是周朝宫廷中的一个小官。

孔子34岁时曾向他请教过有关周礼的问题。

他告诉孔子,书上讲的那些东西早已消逝了,那些宣扬礼乐的人连骨头都已烂掉,剩下的不过是他们的一些教训罢了。

不该出头时就应隐居起来,善做生意的并不把财货都陈列出来,表面上好像空无所有。

有修养的君子也不要处处锋芒外露,表面看来像是愚蠢迟钝。

老聃晚年看到周王室日趋没落,便回到故乡过隐居生活。

将要出关时,守关的官员对他说:“你平时不留文字,现在快要隐居了,为我们著部书吧。

”于是老聃写了一本书,分为上下篇,共五千余言。

现在通行的《老子》都分上下篇,五千字左右。

由于上篇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道”,说得出来的,它就不是永恒的“道”),下篇第一句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不在于表现为形式上的“德”,因此就是有“德”),所以后人就取上篇的道字与下篇的德字合称为《道德经》。

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了大量西汉初期的帛书,其中有《老子》的两种写本,除多了些句末语气词外,内容基本与传世本吻合,只是编排顺序下篇在前,上篇在后,故有人认为《老子》原应称为《德道经》。

老子的“道”与爱默生的“超灵”之比较

老子的“道”与爱默生的“超灵”之比较

老子的“道”与爱默生的“超灵”的比较老子,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东方古典哲学家之一。

他的主要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代表作《道德经》中,老子主要阐释了“道”的哲学思想与世界本原的命题。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42章》)指出“道”是一切事物的源泉,也是自然界最原始的动力与创造力。

老子的“道”,并非有一只和人格的神或者上帝,他强调“自然无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的自然观是建立在道德论上的,“道”决定着自然的演化,“道”的性质决定了自然的性质。

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是美国超验主义文学的创始人与杰出代表。

他受到了浪漫主义与康德先验主义的启发,开始了超验主义的著述与传播。

他其中最重要的一部著作《自然》,则被认为是超验主义的杰出代表。

爱默生在书中,主要阐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了自然为人类服务的种种途径,而“灵魂的重要性”则贯穿了《自然》的始终。

“上帝的直接性”对人来说,上帝比呼吸还近,“自然的神力”,意在告诉人们“人在自然中就能直接找到上帝。

爱默生将之称为“超灵”,即绝对的精神、上帝。

虽然老子和爱默生处于不同的时代,但他们在自然观有着许多的相似点与异同点。

他们都相信自然是万物的源泉与归宿。

一.相似的自然观老子主要思想“道”,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老子在《道德经》这样说道“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难以言说的,而能说清楚的就不是“常道”了。

但老子则认为“道”的本性是自然无为的,能生万物,是一切事物的源泉。

而天的处事方法则是天道,所以人们应该顺应天道。

在施耐庵的《水浒传》中,这样写道“梁山好汉举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

反应出老子的思想在人们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其次“道”是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的,所以老子提出,世界的形成是遵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规律。

这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老子之_道_与爱默生之_超灵_

老子之_道_与爱默生之_超灵_

第24卷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24第3期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 ocial Science)No.3,2004老子之“道”与爱默生之“超灵”习传进(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摘 要〕 本文分析比较了老子之“道”和爱默生之“超灵”的宇宙观、天人关系和直觉意识,指出了“道”与“超灵”之间存在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关键词〕 道;超灵;本原;天人合一;直觉〔中图分类号〕B22311;B71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4733(2004)0320037204 老子之“道”,作为中国哲学的终级观念,贯穿了整个中国文化史。

爱默生的“超灵”,是美国超验主义思想的核心,它奠定了美国人的精神基础。

“道”与“超灵”都分别代表着老子和爱默生思想的最高范畴和最高目的。

“道”与“超灵”存在着诸多相似与不同之处:二者都是万物的源泉与归宿;二者都是天与人的和谐统一;二者都是无所不容,自在自为,超验而完美的。

但它们对宇宙本原回答的出发点、归结点,以及对天、地、人之间的关系理解又是有差异的。

一 老子的“道”是形而上的本根,是宇宙的本原。

老子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老子》第四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第四十二章)老子对“道”的诗意描述,是他对宇宙内在之神秘生命的体悟和把握。

“道”是一切实存物的神秘来源,它统合万物,超越万物,是宇宙不可言传的神秘本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老子》第二十五章)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无”和“有”的统一。

有了这种统一,天地万物才能运动,才能生生不息。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的“道”与爱默生的“超灵”的比较
老子,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东方古典哲学家之一。

他的主要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代表作《道德经》中,老子主要阐释了“道”的哲学思想与世界本原的命题。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42章》)指出“道”是一切事物的源泉,也是自然界最原始的动力与创造力。

老子的“道”,并非有一只和人格的神或者上帝,他强调“自然无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的自然观是建立在道德论上的,“道”决定着自然的演化,“道”的性质决定了自然的性质。

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是美国超验主义文学的创始人与杰出代表。

他受到了浪漫主义与康德先验主义的启发,开始了超验主义的著述与传播。

他其中最重要的一部著作《自然》,则被认为是超验主义的杰出代表。

爱默生在书中,主要阐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了自然为人类服务的种种途径,而“灵魂的重要性”则贯穿了《自然》的始终。

“上帝的直接性”对人来说,上帝比呼吸还近,“自然的神力”,意在告诉人们“人在自然中就能直接找到上帝。

爱默生将之称为“超灵”,即绝对的精神、上帝。

虽然老子和爱默生处于不同的时代,但他们在自然观有着许多的相似点与异同点。

他们都相信自然是万物的源泉与归宿。

一.相似的自然观
老子主要思想“道”,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老子在《道德经》
这样说道“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难以言说的,而能说清楚的就不是“常道”了。

但老子则认为“道”的本性是自然无为的,能生万物,是一切事物的源泉。

而天的处事方法则是天道,所以人们应该顺应天道。

在施耐庵的《水浒传》中,这样写道“梁山好汉举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

反应出老子的思想在人们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其次“道”是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的,所以老子提出,世界的形成是遵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规律。

这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老子的“道”是抽象的绝对,是一切存在的根源,是自然界最初的动力与创造力。

爱默生在《论自然》里曾提出超灵与精神是同义语。

超灵充斥于宇宙之间、天地之内。

爱默生称其为“你永远不能知悉的最高未知”可见其神秘至极。

在《论超灵》中爱默生这样写道“在灵魂的内一个行为中,都有人与上帝的统一,这是不可言喻的。

最单纯的人在真心诚意崇拜上帝之时就变成了上帝”。

上帝是与人类共存的,只要人们虔诚的信仰上帝,自然而然上帝就可以与你达到灵魂的交流.爱默生还认为,上帝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存在,也就是说,大自然是超验的上帝的化身,上帝普遍存在人的心中,那么人能够感知与体验上帝的存在与达到与上帝的交融的完美境界,即“人神合一”的境界:“人可以认识真理,通过自身的努力”。

因而人成为爱默生思想的中心。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爱默生的自然观与中国的“天人合一”都是自
然观与哲学观的结合,爱默生的自然观中的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能够认识并利用自然规律与道家的“道”很相似。

然而他们也存在差别,由于历史、社会的背景不同,爱默生赞美人,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认识自然,并掌握自然地规律为人类服务。

而老子的“道”的思想则讲求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然而他们两的共同之处则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尊重自然的规律,从根本上否定了神。

他们都坚信人的道德源于“天”或“上帝”,因而倡导“天人合一”或“神人合一”,进而导致他们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一致。

二.对我们当今的启发
爱默生与老子否定物质享受,清淡物质,更加着重精神,这对当今的社会中的人们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当今的人们信仰的衰落,一味崇尚金钱,为了金钱而不择手段,违背了社会的准则,他们已近严重影响着社会道德的延续,爱默生与老子的思想对我们当今的人具有深刻的教益作用。

爱默生与老子的思想对当今的自然保护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人应该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协调发展,不应该以破坏自然为代价来满足人类的私欲,这样人类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化为泡影。

古之先贤尚能知道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当今的我们却破坏自然与人类的和谐,我们不觉得羞愧吗?
参考书目:
Arthur Waley 译,老子《道德经》,。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
常耀信,《美国文学史》。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

李公昭.《新编美国文学选读》.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1
吴伟仁编《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1月
吴富恒、王誉公编著,《美国作家论》。

山东教育出版社。

吴定柏.《美国文学大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
周立升. 《老子的智慧》。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年
老子的“道”与爱默生的“超灵”之比较外国语学院08级英语1班
魏平
4 0 8 0 4 0 0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