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用橡皮筋作动力.

合集下载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用橡皮筋作动力》执教教师:跳石小学田伟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用橡皮筋作动力》。

二、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观察小车的运动,提出问题并利用实验,观察探究橡皮筋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的关系;(2)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实验中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与实验内容间的联系,体验科技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

3、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弹力是物体改变形状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理解橡皮筋的弹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教学难点:用做“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组装好的小车一辆、橡皮筋数根、弹簧2根、多媒体课件。

学生:橡皮筋数根、小车1辆、有刻度的“跑道”、弹簧2根、实验记录单1张。

四、教学过程(一)、课的引入1、谈话激趣(1)(出示课件)谈话:同学们,在你玩过玩具车吗?它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想一想,你所玩过的玩具车是靠什么运动起来的?(2)(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车又是用什么作动力的?2、质疑引题(1)(出示小车实物)同学们桌上有一辆自制的简易小车,你可以用哪些方法使这辆“小车”运动起来呢?(2)有许多种方法都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如何用橡皮筋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

(出示课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玩具车有着特殊的好感,以此开课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知识和生活经验。

体现课本知识与生活常识的结合。

】二、探究发现第一部分:用准备的材料组装小车把橡皮筋和小车组装好,使小车运动起来。

1、同学们,你们想亲手组装一辆橡皮筋作动力小车吗?2、那就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小车的构造吧(出示课件按图介绍小车结构)!请同学们拿起实验桌上的小车,先区分一下车头和车尾。

【教科版】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PPT-优秀

【教科版】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PPT-优秀

教科版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优 秀-PPT1 精品教 学课件 (推荐 )
一.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教科版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优 秀-PPT1 精品教 学课件 (推荐 )
教科版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优 秀-PPT1 精品教 学课件 (推荐 )
一.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1.把橡皮筋一端固 定在车架上,另一 端固定在车轴上。
小车运动距 离(厘米)
平均距离 (厘米)
我们的发现
橡皮筋绕 的圈数越 多,小车 行驶得距 离越远;
教科版科学《 -《用用橡橡皮皮筋筋作作动动力力》》优-秀优-秀PP-TP1PT1 精品教 学课件 (推荐 )
教科版科学《 -《用用橡橡皮皮筋筋作作动动力力》》优-秀优-秀PP-TP1PT1 精品教 学课件 (推荐 )
思考:
1.橡皮筋缠绕一圈时和缠绕多圈时,橡 皮筋产生的力大小一样吗? 2.橡皮筋缠绕一圈时和缠绕多圈时,橡 皮筋的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一样吗? 3.怎么能使我们的小车行驶的更快更远呢?
教科版科学《 -《用用橡橡皮皮筋筋作作动动力力》》优-秀优-秀PP-TP1PT1 精品教 学课件 (推荐 )
教科版科学《 -《用用橡橡皮皮筋筋作作动动力力》》优-秀优-秀PP-TP1PT1 精品教 学课件 (推荐 )
车头
距离(厘米)
距离(厘米)
车尾
教科版科学《 -《用用橡橡皮皮筋筋作作动动力力》》优-秀优-秀PP-TP1P科学《 -《用用橡橡皮皮筋筋作作动动力力》》优-秀优-秀PP-TP1PT1 精品教 学课件 (推荐 )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缠绕好橡皮筋的小车摆放在起点,轻轻 松手,不得外加任何力量。 (2)小车停止运动后,测量行驶距离。 (3)同圈数的实验反复做3次,做好记录。 (4)实验结束后,将实验材料放回原处。 (5)计算本组的平均值,分析实验数据。

《用橡皮筋作动力》实验设计改进研究

《用橡皮筋作动力》实验设计改进研究

《用橡皮筋作动力》实验设计改进研究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五上第四单元《运动和力》教材以小车作为研究载体,进行重力、弹力、反冲力及弹力等研究,是学生喜爱的教学活动。

然而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会发现,本单元原有的实验设计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特别是实验研究的工具——小车,在材料和质量上存在问题,这种问题使得学生的研究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这种缺陷在第二课《用橡皮筋作动力》的教学活动中,显现的尤为明显。

针对发现的问题,笔者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改进实验材料等方法进行过多次尝试,本文就针对这一课的改进和反思,供大家探讨。

一、原教材中的实验设计与不足《用橡皮筋作动力》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的教材内容,主要的教学活动是“利用橡皮筋的弹力作为动力使小车运动”。

具体包含两部分,一是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及探究橡皮筋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的方向的关系,二是研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弹力”概念,知道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运动的动力来源于橡皮筋的弹力,弹力的大小决定小车运动的距离,进而明白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能运动越远”。

第一个活动是第二个活动的铺垫。

本节课的重点是“弹力”的研究,这也与本单元《运动和力》主题中的“力”的研究相吻合。

第一课的重力,以及后面的反冲力和摩擦力都是围绕力展开的,所以实验的设计的重点应该落在弹力的研究上,缠绕方向只是一个辅助研究。

如果本课以橡皮筋驱动小车前进作为研究载体,那么实验的成功关键在于实验材料的选择上。

然而一般的皮筋拉伸后产生的弹力较大,而且这个力会在瞬间爆发,很难控制其释放,所以实验中很容易出现打滑的现象。

当然针对一现象,很多一些老师已经有了改进,既通过加大摩擦力的方法来改进,如增加轮和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增加车身的重量等。

但是即使还是难令人满意。

教材工具箱配套的小车(如图1)所采用的材料和制这做了,实验效果也作工艺都比较粗糙,使得学生想用它来进行理想的研究存在一定困难。

《用橡皮筋作动力》PPT课件下载

《用橡皮筋作动力》PPT课件下载

家里没有钩码,用别的大小、规 格一样的物体代替也可以哦!
课堂练习
1.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实验用的小车轮子与轴是固定在一起的,轴转动就带动轮子一起 转动。 B.橡皮筋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缠绕在车轴上。 C.要使小车向前运动,橡皮筋应该向前缠绕。 D.如果橡皮筋在车轴上打滑,可以在车轴上加一个车轴套。
样吗? • 橡皮筋缠绕一圈时和缠绕多圈时,力作用在小车上
的时间一样吗?
答:不一样,缠绕多圈要比缠绕一圈的力大。
答:不一样,缠绕多圈要比缠绕一圈的时间 要长。
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产生的弹力大,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长,小 车行驶得远;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少,产生的弹力小,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短,小车 行驶得近。
研讨
使车轮转动的力来自哪里?
使车轮转动的力来自橡皮筋的弹力。 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 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 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弹力的例子?
研讨
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 距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
注意观察: • 橡皮筋缠绕一圈时和缠绕多圈时,产生的力大小一
大家可以在课本上将自我评价的 ☆☆数画上去哦!
研究小车运动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的关系
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关系的记录表 (训练册)
特别提示:
• 缠绕的圈数可以为1、3、5圈,也可以为2、4、6圈,以自己的小车 能稳定前行为标准,相同圈数各实验3次,求平均值。
• 每次实验都要从相同的起点开始,用软尺测量出距离,并及时在活动 手册上记录。
注意观察: • 橡皮筋缠绕一圈时和缠绕多圈时,产生的力大小一样吗? • 橡皮筋缠绕一圈时和缠绕多圈时,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一样吗?

数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设计

数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设计

数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橡皮筋的弹性特性,掌握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和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橡皮筋的弹性特性2. 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基本方法3. 实验操作和观察4. 解决实际问题5. 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橡皮筋的弹性特性,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四、教学准备:1. 橡皮筋2. 实验器材(如尺子、剪刀等)3. 教学课件4. 小组合作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橡皮筋的弹性特性,引起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橡皮筋的弹性特性,探讨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基本方法。

3. 实践:学生根据探讨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验证橡皮筋的弹性特性。

4. 解决问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用橡皮筋作动力的装置。

5. 总结:学生展示小组成果,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实验经验和收获。

6.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橡皮筋的弹性特性应用到生活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8. 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解决问题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橡皮筋弹性特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 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教师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难度,使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用橡皮筋作动力

用橡皮筋作动力

4-2 用橡皮筋作动力陆陈杰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弹力在人们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2.感受到橡皮筋弹力是作用在车轴上,通过车轮的转动让小车运动的。

3.通过实验了解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1.用能顺利使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让小车运动起来,同时能避免车轮打滑。

2.亲历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并能对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认真实验、收集数据的重要性,认同实验结论的得出必须以证据和事实说话。

2.体验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重要性,感受和他人分享经验的乐趣。

3.感受到科学课和生活是密切联系的,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教学重难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及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远近关系的实验。

难点:把橡皮筋安装到小车上,并能使小车顺利向前运动。

器材准备学生小组:实验用小车一辆,橡皮筋一根,小车跑道一块教师自备:实验用小车,PPT课件,铁架台,钩码,橡皮筋、弹簧、铁夹子、海绵等有弹性的物品。

一、导入师出示本届科技节比赛用的八戒飞机师:同学们,老师手上有一架本届科技节比赛用的飞机,现在老师把螺旋桨转动起来,当老师放手后,请你们观察螺旋桨。

(教师转动螺旋桨,然后放手)师:同学们,当老师放手后,你们看到螺旋桨还在?生:转动。

师:那么,是靠什么作动力,让这个螺旋桨转动起来的?(一般情况下,学生应该能想到橡皮筋上去)师:是啊,橡皮筋虽小,但是它却能驱动很多的物体,今天这节课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让橡皮筋驱动小车。

(PPT出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二、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教师出示学具袋里的小车,一头已经绑上了橡皮筋)师:这是一辆小车,下面,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来安装完成橡皮筋小车,并使小车能动起来。

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如果举手的学生多,随机点一名学生在投影仪下演示安装;如果无人举手,教师自己示范并讲解注意事项)分发材料,学生安装小车,教师PPT出示温馨提示:(1)完成后,试一试车轮能转吗?小车能在地上前进吗?(2)思考:橡皮筋的缠绕方向和小车的前进方向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三、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师:下面,老师再邀请两位同学带着他们小组的小车上来给同学们展示一下,看看他们的小车真的能动起来吗?随机抽取两组的学生上来试一试(如果上课场地有空,就让学生在地上比,给他们划上一条线)师:刚才这两位同学的小车运动了起来,但是细心的同学应该也发现了,这两辆小车,一辆跑的距离远,一辆跑的距离近。

五上4-2《用橡皮筋作动力》

五上4-2《用橡皮筋作动力》

2.用橡皮筋作动力通过前面1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小车的运动需要受到力的作用,感受了用重力转化为拉力拉动小车的过程。

在本课中用橡皮筋作动力带动小车轮子转动,通过轮子的转动带动小车的前进,这种运动方式叫轮驱动。

在实际生活中各种机动车几乎都是用轮驱动的方式前进的,了解了轮驱动就了解了生活中机动车驱动的特点,为后面的学习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力打下基础。

这种依靠橡皮筋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形变而形成的力叫弹力。

当橡皮筋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就消失了。

本课共分为三个活动:活动一通过组装小车,让学生在不断动手动脑中初步体验用橡皮筋弹力作动力来驱动小车,直观地了解使车轮转动的力来自于哪里,并在不断试误中改进安装方案。

活动二,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通过探索活动学生会发现,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并引导鼓励学生探索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倍数关系,启迪学生思考“怎样能使我们的小车行驶得更远”,认真记录。

活动三,了解橡皮筋的弹力是如何产生的。

通过实际感受弹力的存在,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弹力及其作用。

最后回归生活找找生活中的利用弹力的例子。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与探究素养,具备有一定的独立操作能力。

在安装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时要注意让学生在不断的试误中正确地安装,例如小车太轻怎么办?橡皮筋缠绕圈数怎么定义?五年级的学生一般来说都能得出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弹力越大,小车行驶距离越远的结论,但是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难以解释。

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多从得到的实际数据出发来进行探究比较,从更深层次地探究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2.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科学探究目标1.学会安装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

2.通过实验了解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之间的关系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用橡皮筋作动力驱动小车表现出探究兴趣。

五上4.2用橡皮筋作动力(小学课件)

五上4.2用橡皮筋作动力(小学课件)

课外作业
制作用橡皮筋驱动的小 车,下一节课进行展示。
《名师面对面》编写组感谢您 提出珍贵意见。将修改正的课件 上传至邮箱,同时写清你的姓名、 邮寄地址和 号码,我们会送给 你惊喜小礼品一份!
《名师面对面》编写组
新课学习
实 验 发 现
1.小车动力来自橡皮筋产 生的力。
2.小车行驶方向和橡皮筋缠 绕方向的关系: 橡皮筋往后绕,小车前进; 橡皮筋往前绕,小车后退。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
新课学习
探究: 推测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
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新课学习
实验名称 实验步骤 探究问题
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关系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
用橡皮筋作动力
《名师面对面》编写组
新课导入
用橡皮筋作动力
小车可以用什么作为动力呢?
新课学习
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 橡皮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新课学习
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
探究问题
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实用小车、橡皮筋 把橡皮筋圈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车架上, 转动车轮,将橡皮筋的一端缠绕在车轮上。 车轮转动的力来自哪里?橡皮筋在车轴上 缠绕的方向应该是怎样的?
新课学习
弹力的应用
衣裤松紧带
票夹
新课学习
弓箭
弹弓
新课学习
各种各样的弹簧
课堂小结
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与弹力的大小 有关,弹力越大,行驶得越远,弹力越 小,行驶得越近。弹力是在形状改变后 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弹力在生活 中有很多的应用。
随堂练习
1.〔 弹力 〕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 状的力。 2.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 越长 〕,小车 运动的距离〔 越远 〕。 3.橡皮筋被拉长时能产生〔 力 〕。

《用橡皮筋作动力作业设计方案》

《用橡皮筋作动力作业设计方案》

《用橡皮筋作动力》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与目标橡皮筋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它具有弹性和灵活性,可以用来制作各种有趣的玩具和工具。

本次作业旨在让学生通过设计和制作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探索橡皮筋的力学特性,并加深对动力学的理解。

二、设计内容1. 设计要求:(1)设计一个小车模型,应用橡皮筋作为动力源,能够在平坦的地面上行驶一定距离。

(2)小车的设计应思量橡皮筋的拉力、弹性和开释方式,以实现最佳的行驶效果。

(3)小车的结构应简单易懂,方便学生制作和调试。

2. 制作步骤:(1)准备材料:橡皮筋、轮子、车身结构材料等。

(2)设计小车结构:确定小车的外形和尺寸,设计橡皮筋的固定和开释机制。

(3)制作小车:按照设计要求,组装小车的各个部件,调试橡皮筋的张力和开释方式。

(4)测试小车:将小车放在平坦的地面上,用橡皮筋作动力,测试小车的行驶距离和速度。

三、设计评判1. 评判标准:(1)小车的行驶距离:距离越遥,说明设计和制作效果越好。

(2)小车的稳定性:小车行驶过程中是否稳定,是否容易侧翻或脱轨。

(3)小车的速度:小车行驶的速度是否均匀,是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2. 评判方法:(1)学生自评:学生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测试结果,对自己的设计进行评判。

(2)同砚互评: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设计经验,互相评判对方的小车设计。

(3)教师评判:教师可以根据小车的行驶效果和学生的制作过程,给予评判和建议。

四、拓展延伸1. 拓展内容:(1)尝试不同的橡皮筋材料和尺寸,观察对小车行驶效果的影响。

(2)设计不同形式的小车模型,比如飞机、船只等,探索橡皮筋在不同结构下的应用。

(3)结合物理学知识,分析橡皮筋的力学特性,探讨橡皮筋作为动力源的优缺点。

2. 拓展活动:(1)组织小车比赛:学生可以参与小车比赛,比拼设计和制作的小车谁更优秀。

(2)展示效果:学生可以展示他们设计和制作的小车,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3)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就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设计进行讨论,分享经验和改进意见。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和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和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在肯定范围内,橡皮筋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2、过程与方法:会利用橡皮筋给纸飞机和小车作动力;会做探究橡皮筋的伸长量与弹力大小关系的实验。

3、感情、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搜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认识弹力概念,利用弹力为我们做更多的事情。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难点)理解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

(教学打算)教师演示:纸飞机2架、橡皮筋1个、弹簧、铁架台、钩码、轨道、课件等。

分组实验:每组:纸飞机4架、橡皮筋4个、燕尾夹1个、海绵1块、拉簧或压簧1个、橡皮泥1块、小旗子1面、铁架台1副、钩码1套、小车1辆、记录单1张。

(教学过程)一、导入:橡皮筋可以作为动力1.课件出示飞机、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的图片。

提问:你们了解这些交通工具是用什么作动力的吗?学生答复。

2.出示纸飞机,提问:这里有架纸飞机,你有方法让它飞起来吗?学生答复。

示范:拉橡皮筋使飞机飞起来。

3.分发纸飞机,让学生自己用橡皮筋把纸飞机飞起来。

提问:橡皮筋可以作为动力吗?引导学生认识到橡皮筋是可以作为动力的。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橡皮筋。

〔板书:橡皮筋〕。

二:橡皮筋可以产生力1.谈话:我们先来观察下橡皮筋。

想想怎样做才能使橡皮筋产生力?学生商量、思考并动手活动。

2.请一位同学演示他的方法。

3.分析:你是怎么做的、橡皮筋发送了怎样的变化?学生答复:被拉长了。

引导:橡皮筋什么发生了变化?得出形状变化〔板书:形状变化〕。

师:感觉到力了吗?生:感觉到了。

师:这个力是谁产生的?生:橡皮筋。

〔板书:产生力〕大家一起来试试吧!〔这一环节,使学生认识到弹力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形状变化。

〕三、感受物体的弹力1.提问:橡皮筋形状发生变化可以产生力,那么其他物体是否也有这种现象呢?分发海绵、燕尾夹、弹簧和橡皮泥。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科学是一门探究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通过让学生用橡皮筋作动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2 教学目标(1)了解橡皮筋的性质和用途;(2)掌握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基本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和交流能力。

第二章:橡皮筋的性质2.1 橡皮筋的定义橡皮筋是一种具有弹性的橡胶制品,通常呈条状,可以用来束缚物品或作为弹力玩具等。

2.2 橡皮筋的弹性橡皮筋的弹性是指它在受到外力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能力。

弹性的强弱与橡皮筋的材质、直径和长度有关。

2.3 橡皮筋的用途橡皮筋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绑头发、制作弹弓、作为玩具等。

第三章:用橡皮筋作动力3.1 基本方法(1)将橡皮筋固定在两个支点之间,使之一端短一端长;(2)拉伸短端,使其超过支点,释放后,橡皮筋的弹性使其回弹,带动长端运动;(3)利用橡皮筋的回弹力,实现物体的运动。

3.2 应用实例(1)制作弹弓:将橡皮筋固定在木棍两端,拉伸后释放,可以发射小石子;(2)制作简易吊车:将橡皮筋固定在支架上,利用其弹性提升重物;(3)制作橡皮筋动力车:将橡皮筋固定在车轮轴上,利用其回弹力驱动车辆行驶。

第四章:实验与观察4.1 实验一:探究橡皮筋的弹性材料:橡皮筋、尺子、铅笔。

步骤:(1)测量橡皮筋的自然长度;(2)拉伸橡皮筋至一定长度,记录长度;(3)释放橡皮筋,观察其回弹程度;(4)分析弹性与长度的关系。

4.2 实验二:探究橡皮筋的动力作用材料:橡皮筋、小车、绳子。

步骤:(1)将橡皮筋固定在小车轴上;(2)拉伸橡皮筋,使小车前进;(3)观察橡皮筋的回弹情况;(4)分析橡皮筋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橡皮筋的性质、用途和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基本方法。

小学科学:反思:用橡皮筋作动力

小学科学:反思:用橡皮筋作动力

【教学反思】用橡皮筋作动力《用橡皮筋作动力》这一课,我在自己学校试上了5次,每次都感觉很不满意,尤其是时间上把控不住。

在松阳实验小学上课的前一个晚上,还在大动作的修改。

终于上完这课了,一下子感觉很轻松,但随之而来的是课后更多的思考,为什么我的课堂还是拖堂了?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1.分组问题本着人人有事做,大家都动手的想法,在自己学校试上的时候,一直坚持小小组合作,相信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会大大提高。

在松阳上课时学生人数多了,虽然之前已经了解,但我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想法,决定两人一组。

我的分组形式似乎有点冒险,遇上组内两人都不擅长实验操作的时候,完成相同的实验所需的时间会比其他组至少多6-8分钟。

全班分了20组,每组2人的时候,我们的实验该怎样有效的指导?2.实验材料的分发问题原先设计一直都是把材料放抽屉,分批领取,既可以节省时间,又比较有序。

当天因担心“地毯式软尺”卷后打开会出现褶皱,就临时改成了平铺在地,由学生自己领取,结果出现不乐观的情况。

因为我没有很好的了解学生在平时实验课时有没有很好的领材料的规范有序的习惯,加上自己也没有很清楚的说明领材料的秩序。

虽然在自己班级没问题,但这样的突发事件警示我,在借班上课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之前习惯问题,自己要多方面考虑,把各种可能性要预设到心里,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3.实验活动的主次问题一节课的实验活动不能太多,当出现多个活动时要有主次之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主要探究实验,在本节课中的技术性问题——安装小车,要精简环节和缩短时间。

可以通过直接演示或微视频让学生快速进入组装小车活动,而我在这方面把控不到位,总想让学生能人人熟练的组装小车,导致活动时间过多。

后面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小车行驶的距离和橡皮筋缠绕的圈数有关所用时间比较充足,基本等20个组都结束实验了,才开始数据分析和反馈,这样的处理方式也造成了时间把控不严谨。

建议自己下次组织学生实验活动时,要规定有限时,或许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加快实验节奏。

数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设计

数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设计

数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用橡皮筋作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橡皮筋的动力特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重难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计算橡皮筋的动力,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第二章:橡皮筋的动力特性2.1 课程内容介绍橡皮筋的动力特性,包括橡皮筋的弹性系数、伸长量和力的关系等。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橡皮筋的动力特性。

2.3 教学活动第三章:用橡皮筋作动力计算3.1 课程内容学习如何利用橡皮筋的动力特性进行计算,包括力的计算、距离的计算等。

3.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用橡皮筋作动力的计算方法。

3.3 教学活动讲解橡皮筋作动力计算的方法,分析案例,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应用橡皮筋作动力解决实际问题4.1 课程内容学习如何运用橡皮筋的动力特性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简单的动力机械等。

4.2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5.1 课程内容5.2 教学方法采用问答和自评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

5.3 教学活动第六章:探索橡皮筋的动力特性6.1 课程内容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橡皮筋的动力特性,包括弹性系数、伸长量和力的关系。

6.2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观察和数据分析法。

6.3 教学活动进行橡皮筋动力特性实验,观察橡皮筋在不同伸长量下的力的变化,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第七章:橡皮筋动力计算实例分析7.1 课程内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橡皮筋的动力特性进行计算。

7.2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

7.3 教学活动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橡皮筋动力计算练习,巩固计算方法。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用橡皮筋作动力》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用橡皮筋作动力》
(2)有许多种方法都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如何用 橡皮筋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车辆有着特殊的好感,以此开课能有效激
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了解学生的前概
念知识和生活经验。体现课本知识与生活常识的结合。】
二、探究发现
活动一:把橡皮筋和小车组装好,使小车运动起来。
2.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
1.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
2.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弹力是物体改变形状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理解橡皮 筋的弹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1.同学们,你们想亲手组装一辆橡皮筋动力小车吗?那就让我们先来认识一 下小车的构造吧!(出示课件)请拿起实验盘中的小车,区分一下车头和车 尾。
那应该如何组装橡皮筋动力小车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72页,找一找组装
方法。
2.你们的小车动起来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边试边想下面的问题: (1)橡皮筋小车的动力来自哪儿?
学情分析
学生对橡皮筋很熟悉,对弹力物体也有生活经验,对橡皮筋缠绕圈数和小 车行驶距离的关系也有简单的朴素的感性认识。然而,学生对数据的整理和解 释是一个难点。而探究皮筋圈数和小车距离的关系因为涉及到很多的外在影响 因素,所以,如何处理是重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3.同样的两辆赛车,为什么有的行驶的距离近?有的行驶的距离远呢?你来 猜测一下吧。
4.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你们能设 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一下吗?请各小组讨论一下你们的实验计划吧!

4.2用橡皮筋作动力.

4.2用橡皮筋作动力.

用橡皮筋做动力
5、要使橡皮筋动力小车运动得更快,下列方法可行的 是(
A
)。A、增加皮筋绕的圈数 C、减少皮筋的根数
B、减少皮筋绕
B
的圈数
6、小车运动的方向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绕的方向( A、相同 产生的弹力(
A
)。
B、相反 )。
C、无关
7、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端挂的错码越多,橡皮筋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橡皮筋缠绕的这端是车尾(也就是小车的后面)
怎样使小车往前开 ?怎样使小车往后开?
小发现
小车行驶方向和橡皮筋缠绕方向有关系
橡皮筋 往后绕 ,小车 前进 ; 橡皮筋往前绕 ,小车 后退 。
小车行驶的方向与橡皮筋缠绕的方向相反
小车行驶的距离和 什么有关?
橡皮筋缠绕圈数和 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 我们的猜测:(橡皮筋缠绕1圈时,产生 的弹力较小;缠绕多圈时,产生的弹力 较大。橡皮筋缠绕1圈时,弹力作用在小 车上的时间短;缠绕多圈时,弹力作用 在小车上的时间长。)
• 橡皮筋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 • 人们利用弹力做了哪些事情?
实验一:拉橡筋 将两手的食指伸入橡筋中,其中一只食指固定,另一只食指用力拉橡 筋,在橡筋被拉伸或者缩短的过程中感受手指受到的力。
实验二:拉弹簧 两只手捏住弹簧的两头,轻轻一拉,然后松开,观察有什么情况发生。
我们为什么要用橡皮筋作为动力 驱动小车呢?
2.实验中橡皮筋 距 离 圈 数
第一次
2 7 8
第二次
3 5 10
第三次
4 6 9
平均距离
3 6 9
2
4 6

圈 圈
我们的结论是:橡皮筋圈数 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橡皮筋可以无限拉长,拉得越长产生弹力越大。()ຫໍສະໝຸດ 2、没有拉开的弹簧也有弹力。(
3、被压弯的木头也有弹力。( )
×

×
) )
4、小车行驶的距离和橡皮筋绕的圈数有关( √ 5、在绕橡皮筋的时候,不能绕得过紧。(
√) 6、小车运动的方向都是向前的,与绕橡皮筋的方向无关。(
7、我们的教科书在变形后也会产生弹力。 ( )
橡皮筋缠绕的这端是车尾(也就是小车的后面)
怎样使小车往前开 ?怎样使小车往后开?
小发现
小车行驶方向和橡皮筋缠绕方向有关系
橡皮筋 往后绕 ,小车 前进 ; 橡皮筋往前绕 ,小车 后退 。
小车行驶的方向与橡皮筋缠绕的方向相反
小车行驶的距离和 什么有关?
橡皮筋缠绕圈数和 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实验计划
√ ×

1、物体在形状改变时产生一个要恢复原状的力叫
(C )。
A、重力
A、石块 A、前轮 A、车轮
B、压力
B、橡皮筋 B、后轮
C、弹力
C
2、下面的物体具有弹力的是(
)。 )轴上。
C、拉开的弓
C
3、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时皮筋绕在( 4、橡皮筋动力小车的动力是由( B、车身重力
C
C、前、后轮都行 )提供的。 C、橡皮筋
复习
自行车 电动自行力 汽车 马车 电池
内燃机
马 人力
生活中的各 种机动车几乎都 是用轮驱动方式 前进的,即动力 使车轮转动,轮 子通过与地面的 摩擦力带动车身 前进。
本节课用橡皮筋 带动小车轮子转动, 轮子再带动整个小车 前进,这种方法就是 轮驱动。
怎样让桌上的小车动起来?
车头
车尾
橡皮筋固定的这端是车头(也就是小车的前面)
2.实验中橡皮筋 距 离 圈 数
第一次
2 7 8
第二次
3 5 10
第三次
4 6 9
平均距离
3 6 9
2
4 6

圈 圈
我们的结论是:橡皮筋圈数 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记录
橡皮筋缠绕 的圈数 实验 次数 1 小车行驶的距离 (单位:厘米) 平均距离 单位:厘米 我们的 发现
• 体验橡皮筋弹力
像橡皮筋一样,改变形状后,会产生 一个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这说明了什么?
用力拉弹簧,你能感觉到力吗?
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弹力的例子吗?
用橡皮筋做动力
物体在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这个力叫 弹力
用了物体的弹力。
。弓
橡皮筋 和 弹簧 都是利 、
用橡皮筋做动力

实验记录单
实验内容: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的关系 1.实验中 2.实验中橡皮筋 距 离 圈 数 保持不变; 需要改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距离
2
4 6

圈 圈 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
我们的结论是:橡皮筋
实验记录单
实验内容: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的关系 1.实验中 小车的重量,橡皮筋的粗细 橡皮筋的圈数 保持不变; 需要改变。
2

2 3 1
4

2
3 1
6

2 3
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记录
橡皮筋缠绕 的圈数 实验 次数 1 小车行驶的距离 (单位:厘米) 平均距离 单位:厘米 我们的 发现
2 3 4 3
2

2 3 1
7
5 6 8 10 9 9 6
4

2
3 1
6

2 3
弹橡 力皮 大筋 ,绕 小的 车圈 行数 驶多 得, 远它 ;的
1、只改变圈数,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2、绕圈数量讨论决定,建议2、4、8圈。
3、读数为车前轮压到的格子上的数字。 4、实验在老师提供的跑道内进行。 5、听到铃声请及时停止。 6、按照实验要求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数圈数
数轴上左 右各8圈, 即为圈数
读数方法
读数方法
读数方法
记录方法
以√的方式 在记录单上 记录
用橡皮筋做动力
5、要使橡皮筋动力小车运动得更快,下列方法可行的 是(
A
)。A、增加皮筋绕的圈数 C、减少皮筋的根数
B、减少皮筋绕
B
的圈数
6、小车运动的方向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绕的方向( A、相同 产生的弹力(
A
)。
B、相反 )。
C、无关
7、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端挂的错码越多,橡皮筋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在一定的范围内, 橡皮筋绕的圈数多,它的弹力大, 小车行驶得远; 橡皮筋绕的圈数少,它的弹力小, 小车行驶得近。
橡皮筋圈数多了小车出 现原地打滑的情况,我们可 以想办法增加小车的重量。
思考:
• 怎么能使我们的小车行驶的 更快更远呢?
增多缠绕的圈数 (在一定范围内)
增加动力
增加橡皮筋根数
我们为什么要用橡皮筋作为动力 驱动小车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