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 4_2《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新版)教科版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用橡皮筋作动力》精品教案
《用橡皮筋作动力》精品教案我们知道,车辆的运行需要动力。
请你说说下图中的汽车、电动机车和小缆车,它们分别用什么作动力?汽车靠汽油作动力,电动机车靠电作动力,小缆车靠重力作动力。
你能不能给下图的小车装上动力,让它自己动起来呢?想一想:有哪些方法给小车装上动力?我们有很多种方法给小车装上动力,现在让我们先尝试用橡皮筋作动力。
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需要一根橡皮筋和一辆小车。
小车的轮轴上最好有能卡住橡皮筋的齿轮。
怎样安装橡皮筋才能驱动小车呢?我们可以这样做:把橡皮筋固定在一根车轴上,另外一端卡在齿轮上,通过转动车轴,橡皮筋就会在车轴上绕圈,松开手小车就能动起来了。
要使小车向前运动,橡皮筋应该向哪个方向缠绕呢?请你跟着视频一起动手试试。
怎样才能使小车行驶得远一点?小车的行驶距离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你根据下图的实验设计表设计一个实验检验你的猜测。
(提示:学生讨论5分钟后交流)1.10 我们可以参考下图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
1.11 请你跟随视频一起动手实验,把结果记录在课本的实验记录表中。
1.12 下图是实验结果的记录表,分析图中的实验数据,你发现了什么?1.14 想一想:为什么橡皮筋能使小车动起来呢?橡皮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呢?1.15 原来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
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当它们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就消失。
1.16 小车是用橡皮筋的弹力作动力,使小车动起来。
1.19 生活中人们利用弹力进行运动和娱乐。
1.20 人们还可以利用弹力制作各种生活用品。
我们再通过观看视频学习下本节课的内容。
点击查看学习目标视频:自制橡皮筋动力纸飞机。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2 用橡皮筋做动力|教科版(2)
5.学生通过“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探究活动,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探究活动,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难点:如果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分析以得出合适的结论。
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法要以实验法为主,演示法为辅。最主要的是部分是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活动,其中就是以实验法为主;另外,弹力概念的讲解,橡皮筋形变的主要以演示法作为呈现手法。
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由于探究内容相对五年级学生来说较为简单,所以应把重点转移至对探究结果的定量分析上。
3.在教材当中,第三个环节才正式认识弹力。考虑到学生的前概念已经对弹力非常熟悉,所以打算开门见山,直接在课堂的开头就把弹力这个科学概念简单的讲解,之后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上。
4.出示橡皮筋将要断裂的图片,说明橡皮筋在发生形状变化的时候有一定的范围,超出变化范围,橡皮筋会断裂损坏。
5.出示结论
1.学生讨论,充分发言。生生交流,相互质疑。分享发现
2.分享他们对距离差的分析结论,各小组间相互交流和质疑。
3.提出第五组实验时橡皮筋发生断裂。
4.观察教师出示的图片,理解橡皮筋的形状变化有一定的范围,超出范围将会产生断裂。
五年级上册
用橡皮筋作动力
基本信息
学校
执教者
课型
新授课探究实验课
年级
五
指导思想
围绕以“突出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过程,关注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概念”的教学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遇到在生活中其实并不陌生,而且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的物体形状发生变化越大,要恢复至原状所产生的弹力就越大这个概念时,能够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严谨的实验操作对其进行证明和分析,并能够关注数据的重要性。
《用橡皮筋作动力》优秀教案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小车,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力能使小车动起来呢?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板书:用橡皮筋作动力二、给小车安装橡皮筋1、提问:那我们如何把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呢?学生讨论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3、调试橡筋动力小车三、橡皮经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1、发现问题。
引导:每个小组的橡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一个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远。
学生比赛2、交流讨论,发现问题(1)、起点、终点不固定(2)、橡皮筋绕断了(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的跑的远3、实验验证指导学生看书本73页的记录表,并开始实验4、解释说明提问: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跑得远呢?(1)学生解释(2)实验:橡皮筋的力怎样产生。
(3)出示弹力的概念,书本74页。
四.小结五、作业选择1、物体在形状改变时产生一个要恢复原状的力叫( C )。
A、重力B、压力C、弹力2、下面的物体具有弹力的是( C )。
A、石块B、橡皮筋C、拉开的弓3、橡皮筋动力小车的动力是由( C )提供的。
A、车轮B、车身重力C、橡皮筋4、要使橡皮筋动力小车运动得更快,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 )。
A、增加皮筋绕的圈数B、减少皮筋绕的圈数C、减少皮筋的根数5、小车运动的方向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绕的方向( B )。
教科2001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四 运动和力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设计_20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二课的内容。
在第一课中,学生已经接触并掌握了用重力来作为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本课将引导学生探究用弹力(橡皮筋)来作为动力使小车运动的方法。
本课有三个活动,一是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并探究橡皮筋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的关系;二是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三是引导学生理解弹力,了解弹力的产生。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物体要运动起来必须要给它施加一个一定大小的力,如“一定大小的重力”可使小车运动起来,同时还重点探究了重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本节课学生将继续沿用上节课的探究学习方法来实行研究。
学生对于本节课中要使用的橡皮筋是非常熟悉的,而且学生在生活中也有玩回力小车经验,这些朴素的经验都将协助学生展开本节课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实行解释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难点:对数据实行合理的整理和对结果实行恰当的解释。
每组:小车一辆、皮尺一根、记录表一张、橡皮筋两根,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小车,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2.今天老师带来一根橡皮筋,你能不能把它装在小车上作为动力让小车动起来?(板书:用橡皮筋作动力)(二)用橡皮筋驱动小车1.提问:那我们如何把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呢?学生讨论并交流。
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并思考:要使小车向前运动,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方向应该怎么样?(板书:小车行驶方向与橡皮筋的缠绕方向相反)3.学生调试橡皮筋动力小车并思考:(1)橡皮筋能驱动小车前进了吗?(2)影响小车前进距离的因素有哪些?4.学生交流。
用橡皮筋作动力的教案
用橡皮筋作动力的教案教案标题: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目标:1. 了解橡皮筋作为动力源的原理和应用。
2. 学习如何设计和制作能够利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橡皮筋作为动力源的原理和应用。
2. 设计和制作能够利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
教学准备:1. 橡皮筋、木材或卡纸、轮子、胶水、剪刀等制作小车所需材料。
2. 实验室或教室中的平坦地面。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橡皮筋作为动力源的原理和应用,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探究活动:2. 分发橡皮筋、木材或卡纸、轮子、胶水、剪刀等材料给学生。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和制作能够利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
4. 学生分组合作设计和制作小车,并记录下设计过程和所使用的材料。
实践活动:5. 学生使用橡皮筋将小车的轮子与车身连接,确保橡皮筋能提供足够的动力。
6. 学生在平坦地面上放置小车,用手拉动橡皮筋,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7. 学生记录下小车在不同拉力下的行进距离和速度。
讨论和总结:8. 学生讨论小车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观察结果。
9.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橡皮筋作为动力源的优点和限制,并与学生一起思考如何改进小车的设计以提高性能。
拓展活动:10. 学生可以尝试改变小车的设计和材料,比如调整橡皮筋的长度、使用不同形状的车身等,观察这些改变对小车性能的影响。
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检查学生对橡皮筋作为动力源的理解程度。
3. 评估学生对小车性能改进的思考和实践能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他利用橡皮筋作为动力源的实验或项目,如橡皮筋飞机、橡皮筋弹射器等。
2. 学生可以将橡皮筋作为动力源的原理和应用与其他动力源进行比较和讨论。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他们在制作和操作小车时的安全。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设计-周昌明
教科版五上第四单元:《用橡皮筋作动力》义乌市新丝路小学周昌明【教材分析】“用橡皮筋作动力”是教科版科学五上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2课时的内容,本课共提供了三个活动。
1.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2.研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这是换一种形式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会进一步强化运动和力的有关科学概念;3.引导学生认识弹力,了解弹力的产生。
在本课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过让小车运动起来使学生初步感知弹力,随后通过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使学生感知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弹力大,小车行驶的距离远。
最后让学生通过动手做进行感知,再认识弹力概念。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2.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使小车运动起来;做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认识弹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认识弹力概念,利用弹力为我们做更多的事情。
【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并认识弹力。
【教学难点】弹力概念的理解【教学准备】活动材料:实验用小车一辆、橡皮筋、压簧、测量距离的皮尺。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
师:我们学校里停有小汽车、电瓶车、自行车。
这些车分别是用什么作动力的?生:师:见过用橡皮筋作动力的车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
(揭题)二、探究一:用橡皮筋使小车运动起来。
1.出示小车。
师:这是一辆小车,它的一端固定了一根橡皮筋。
这个轮上有一个圆形的轴,轴上有卡槽。
你能用橡皮筋让小车运动起来吗?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
取出工具盒下的小车。
2.学生尝试让小车运动。
3.交流,小结。
师:把小车放到工具盒里,谁来演示下怎样让小车运动起来?生:(抽生演示)(师:切记让学生自己说)三、探究二: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和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1.引入:师:刚才我发现有的小车行驶得远,有的行驶得近,这是怎么回事?生: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和小车行驶得距离真的有关系吗?生:师:可能有怎样的关系?我们怎么证明?我们怎么样做这个实验?生:师:做这个实验除了小车,还需要什么材料?生:师:皮尺有两面,一面的单位是寸,一面是厘米,我们统一用厘米的那面。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2用橡皮筋作动力 教科版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用橡皮筋使小车动起来,数据的整理和解释【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挂钩、苹果、有松紧带的裤子、弹簧等。
一、引入1.出示飞跑的汽车、轻轨。
看,这是什么?你知道它们是靠什么动起来的吗?小结:汽油、电可以作为动力使它们动起来。
2.没有油、没有电他们还能动吗?失去了动力,它们就只能看,不能跑了。
3.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辆小车,看,它能加油吗?能接电吗?那你能让它动起来吗?小结:看来同学们的想法真多,这些方法都能产生动力使小车动起来。
4.不能加油、不能充电、不能用手推,怎样让小车动起来呢?看,这是什么?(老师出示橡皮筋)它能让小车动起来吗?5.不急,我们先玩玩橡皮筋再说。
看谁玩的花样最多,边玩边想橡皮筋有什么特点?请组长一人发一根橡皮筋给每个组员,开始。
(边巡视,边请同学示范)汇报:你通过玩橡皮筋,发现它有什么特点?看来橡皮筋的形状很容易发生改变(点出变形)。
变形后能恢复原形吗?能我们一起让它变形,现在你的手有什么感觉?小结:这个力就是弹力(出示)什么是弹力呢?我们一起来读读(齐读):像橡皮筋这样,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发生改变,在改变形状时它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出示未拉伸的橡皮筋:这个橡皮筋现在有弹力吗?(拉伸后)现在有弹力吗?(放松回到原来的形状后)现在有弹力吗?接着出示齐读:当它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就消失了。
6.猜一猜,这根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能提起苹果吗?请个同学来试一试。
小结:哇,看来一根小小的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还挺大呢?7.那橡皮筋的弹力可以作为动力让小车动起来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橡皮筋作动力》齐读课题二、用橡皮筋让小车运动起来。
小学科学42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小学科学42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实验教案引言: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实验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科学现象和原理的理解。
本教案以橡皮筋为动力源,设计了一项有趣的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探究橡皮筋的弹性特性和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实验目的:1.了解橡皮筋的弹性特性;2.探究橡皮筋在机械运动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橡皮筋具有很好的弹性,当受力时可以存储能量并释放出来。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利用橡皮筋的弹性特性,探究其在机械运动中的应用。
三、实验材料:1.橡皮筋:一根;2.小木块:一个;3.细线:一段;4.尺子:一把;5.扳手:一个。
四、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2.将橡皮筋固定在小木块上,使其紧绷;3.将小木块与细线连接,形成悬挂装置;4.用扳手将橡皮筋扭紧,以储存能量;5.放手释放橡皮筋,观察小木块如何受力运动;6.反复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1.观察实验现象:当橡皮筋被释放时,悬挂的小木块会被橡皮筋的弹力拉起,并呈现出上下振动运动。
2.实验现象的解释:实验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橡皮筋的弹性特性。
当橡皮筋被扭紧时,储存了弹性势能,当释放时,橡皮筋的弹力会作用于小木块,使其受力上升,然后重力使其再次下降,如此往复,形成了上下振动的运动。
3.结果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可以发现,橡皮筋的弹性特性可以转化为机械运动的动力,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装置中。
在飞机模型、汽车玩具等玩具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橡皮筋作为动力源。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探究了橡皮筋作为动力源的应用特性,加深了对橡皮筋弹性特性的理解。
橡皮筋不仅是一种常见的办公用品,还可以应用于机械装置中,将弹性势能转化为机械运动的动力。
这个实验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还促使我们运用科学原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拓展练习:1.为什么橡皮筋会有弹性?2.除了橡皮筋,还有哪些物体具有弹性特性?3.你还能想到哪些利用橡皮筋作为动力源的实际应用?扩展练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拓宽他们的科学视野。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 第2课 用橡皮筋作动力 教科版
你能不能给下图的小车装上动力,让它自己动起来呢?想一想:有哪些方法给小车装我们有很多种方法给小车装上动力,现在让我们先尝试用橡皮筋作动力。
怎样安装橡皮筋才能驱动小车呢?我们可以这样做:把橡皮筋固定在一根车轴上,另通过转动车轴,橡皮筋就会在车轴上绕圈,要使小车向前运动,橡皮筋应该向哪个方向缠绕呢?请你跟着视频一起动手试试。
分钟后交流)我们可以参考下图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
下图是实验结果的记录表,分析图中的实验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我们发现:在一定范围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少,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近。
想一想:为什么橡皮筋能使小车动起来呢?橡皮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
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当它们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就小车是用橡皮筋的弹力作动力,使小车动起来。
小结:橡皮筋动力小车靠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运动。
在一定范围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少,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近。
生活中,人们利用弹力做些什么事情?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分钟后交流)生活中人们利用弹力进行运动和娱乐。
人们还可以利用弹力制作各种生活用品。
我们再通过观看视频学习下本节课的内容。
点击查看学习目标安装橡皮筋动力小车要注意什么?要选择车轴带有齿轮的,方便缠绕橡皮筋的小车。
小车的车轮要防滑,如果出现打滑现象,可以给小车加一些重物,或者把小车放在比较粗糙的表面上行驶,增大摩擦力。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的行驶距离关系”教学环节应该注意什么?①这是一个对比实验,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实验中只能改变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其他。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4.2 用橡皮筋做动力|教科版
(1)、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固定好橡皮筋,使小车运动后橡皮筋不掉下来。
(2)、活动中想办法让小车朝前开,再想办法让小车往后退。(思考:小车行驶的方向和橡皮筋缠绕的方向是怎样的?)
(3)、小组成员相互合作。
(4)、看那一组最快、最有秩序。
咱们这么聪明,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做到。能不能(能)
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到老师这里领取你们所需要的材料。动手做做看(学生领材料)
三
维
教
学
目
标
1、知道弹力是物体改变形状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行驶的距离就越远。
2、经历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并且做橡皮筋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的关系实验,和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3、认识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重点
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1、同学们,你们猜猜看,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可能与什么有关?生回答
2、怎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小组讨论一下。
3、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想法。生汇报
4、同学们说的不错,对比实验需要一个实验反复做几次,那在测量小车行驶的距离的时候,还需要什么?
5、谁来说说具体怎样测量?(小车的前头侧到小车驶过的终点)
6、师演示:同学们请看,这里是小车的前面,我们从前轮开始测量,然后小车行驶一段距离后,到小车的车尾结束。
教学设计
课题
用橡皮筋作动力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
材
分
析
本课有三个活动。第一,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这是下一个活动的准备。这时,学生已经观察到“轮驱动”,但教科书始终都没有提出这个概念,这丝毫不影响学生接下来的研究,只会使活动更集中在安装和研究上。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精品教案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2课时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小车,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力能使小车动起来呢?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板书:用橡皮筋作动力二、给小车安装橡皮筋1、提问:那我们如何把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呢?学生讨论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3、调试橡筋动力小车三、橡皮经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1、发现问题。
引导:每个小组的橡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一个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远。
学生比赛2、交流讨论,发现问题(1)起点、终点不固定(2)橡皮筋绕断了(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的跑的远3、实验验证指导学生看书本73页的记录表,并开始实验4、解释说明提问: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跑得远呢?(1)学生解释(2)实验:橡皮筋的力怎样产生。
(3)出示弹力的概念,书本74页。
四、小结【教学反思】我在讨论“科学”是什么的环节上分成了三步,由浅入深。
从观察一些图片明白科学是一些发明创造之类的大事情,同时逐渐引导学生注意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回忆自我是否有过类似于科学家的研究经历。
其次,利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个活动意识到平时“游戏”的时候科学就伴随着自我。
在最终加入了“琴纳与牛痘”的故事,深刻的让学生理解“科学”是什么。
体会到科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
其次,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很多课堂的要求、习惯都不明确。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2 用橡皮筋做动力 教科版
《用橡皮筋作动力》设计思路: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第四单元第二课,主要是通过安装小车,研究小车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关系,建立“弹力”概念。
对于弹力的认识,通过让学生体验具体的物品,从学生的发现与感受中建立弹力概念;实验过程,简化了对小车安装、实验设计,而侧重指导实验操作,正确完成实验;教学中还重视对学生记录习惯、记录方法、数据观察分析能力等的培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形变,产生恢复原状的弹力;2.在一定限度内,物体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过程与方法:1.感受并认识弹力;2.用橡皮筋的弹力驱动小车;3.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形变程度)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弹力与我们生活的联系;2.关注研究的中问题,完善自己的发现,并想办法解决;3.认真收集实验数据,解释实验数据,并提出科学结论的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弹力,了解形变程度与弹力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研究物体形变程度与弹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准备:小组材料:橡皮筋、弹簧、尺、海绵、书写板、夹子、小车、记录表等。
演示材料:小车、拉力器等。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建立弹力概念1.玩一玩:(橡皮筋、弹簧、尺、海绵、书写板、夹子)材料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感觉?2.交流研讨:你是怎么玩的?感受到了什么?3.概括:物体产生力时,什么发生了改变?教科版五上科学物体,形变产生力4.辨析:形变一定产生力吗?橡皮泥要恢复原来的形状,产生力。
5.弹力:物体受到外力时,形状发生改变后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消失。
二、活动二: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1.调试:缠绕方向与小车运动方向2.测试:橡皮筋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观察:橡皮筋缠绕一圈时与缠绕多圈时,橡皮筋产生的力大小一样吗?橡皮筋缠绕一圈时与缠绕多圈时,橡皮筋的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一样吗?3.收集数据4.交流研讨: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5:小结:在一定限度内,物体形变程度越大,产生弹力越大。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2 《 用橡皮筋作动力》 教科版
4.2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用橡皮筋作动力》。
二、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2、科学探究目标:通过观察小车的运动,提出问题并利用实验,观察探究橡皮筋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的关系以及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科学态度目标:让学生在实验中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与实验内容间的联系,体验科技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弹力是物体改变形状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理解橡皮筋的弹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教学难点:用做“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解释。
四、教学准备教师:简易小车、组装好的橡皮筋动力小车一辆、橡皮筋数根、拉簧、压簧、软尺、多媒体课件。
学生:橡皮筋数根、简易小车1辆、软尺、实验记录单1张。
五、教学过程:一、做中疑,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玩乐高玩具吗?今天老师就带来一辆乐高拼插小车,现在老师想让它运动起来,你有什么办法?推或拉。
是的这些方法都能够让小车运动起来,但都需要我们现在给它用力才能运动,你能设计一辆人停止用力后也能运动起来的小车吗?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同学们的方法都很不错,今天我们就亲手做一辆橡皮筋动力小车,让我们的小车能用橡皮筋作动力运动起来。
(出示课件)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一:让小车运动起来。
请同学们看,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辆拼插小车,和两根橡皮筋,你想用这些材料怎样组装一辆橡皮筋动力小车,让小车运动起来呢?谁想来说一说?橡皮筋一端固定在后车轴,一端固定在前车架……那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动手组装橡皮筋动力小车并让它运动起来吧!让小车运动起来,并确保小车向前运动的小组就快速做端正。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2用橡皮筋作动力 |教科版
《用橡皮筋作动力》一、教材分析《运动和力》单元研究的是机械运动,在研究运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力。
本单元选择了学生们熟悉的小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第一课用重力作为动力拉动小车的基础上,将利用橡皮筋给小车作为动力来认识弹力,更是为后面研究车辆的摩擦力,研究自行车的设计特点打下基础。
本课共有三个活动。
第一、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这是下一个活动的准备,这一活动集中在安装和探究橡皮筋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的关系。
第二、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
这是换一种形式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进一步强化运动和力的有关科学概念第三、橡皮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通过动手做进行感知,在认识弹力概念,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突出了重点活动。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运动和力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自己的感性经验。
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物体要运动起来必须要有外力施加在物体上才能使它运动,施加外力的种类有很多种,其重点探究了“重力”可使小车运动起来,同时还重点探究了重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本节课学生将用类似于上节课的探究学习方法(对比实验)来学习本课内容。
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做“对比实验”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学生知道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明白小车在橡皮筋弹力的作用下,它运动的距离与橡皮筋缠绕的圈数有关系。
过程与方法:能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探究橡皮筋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和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解释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了解弹力是怎样产生的,构建弹力概念。
四、教学材料拉簧、压簧、橡皮筋、改装后的小车、皮尺。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大家好,我是开平区的董老师,今天我们共同上一节科学科。
英国专家麦考莱说过:“在所有人当中,儿童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
”那么在这节课上,要发挥你们的长处,像科学家一样,仔细实验,认真观察,让老师看到你们是最优秀的。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2 用橡皮筋做动力|教科版(2)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设计【教材内容】《用橡皮筋作动力》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二课P72-74。
【教材分析】本单元研究的是机械运动,即物体之间相对位置的改变。
这一单元共8课,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改变物体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不同,对物体的影响不同。
为他们今后深入研究运动和力奠定一定的基础。
本课是主要研究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运动距离与橡皮筋圈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出弹力,知道弹力大小决定小车运动距离。
教材共三部分:一是,安装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下一环节教学准备;二是,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通过实验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的关系;三是,探究橡皮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引出弹力的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在学习本课之前对弹力有了认识,只是没有系统的研究和认识。
学生围绕弹力有较强的探究欲望,这就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并且做橡皮筋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的关系实验,和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教法学法】教法:1、引导发现法;2、实验探究法学法:1、合作交流法;2、实验操作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铁架台、橡皮筋、钩码小组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橡皮筋、皮尺、粉笔、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引入:老师这里有一辆车,有橡皮筋的一端就是车头,卷筋片的那头就是车尾,我们不推不拉,想办法可以让小车自己开起来。
2.学生动手尝试,展示方法。
3.师追问:你借助什么让小车动起来?(生:橡皮筋)师板书课题:用橡皮筋作动力(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采用猜礼物的方式揭示课题,在课伊始就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就考考你们的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了。
6、活动时,还有几个小要求。师出示,指名读:
⑴ 实验时间为10分钟,注意时间的把握。
⑵ 每次实验时要看准终点,如果起点(用粉笔头在桌上画起点线)是从前轮开始的(师在黑板示范),那么终点也要测量到前轮为止。
⑶ 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⑷ 边实验边思考:橡皮筋缠绕多圈或少圈,产生的力一样吗?
7、师分发小车、记录单和粉笔头,宣布实验开始。
8、学生汇报:
⑴ 通过实验,你们组有什么发现?的同学与他们两组的意见一样吗?
⑵ 看来,小车行驶的距离的确与橡皮筋缠绕的圈数有关。
这堂课的科学概念主要是“弹力”的概念,我在学生实验得出结论后,自己又演示了课本P74页橡皮筋挂钩码实验,随后出示了弹力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自学,说说关于弹力你知道了什么。最后,我用幻灯展示生活中经常用到弹力的物品, 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对“弹力”这一概念理解得更透彻,并且学会运用弹力为我们做更多的事,由此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难点
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课前
准备
教师
准备
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
学生
准备
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
教学流程预设
反思与补充
一、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借助一些物体的重力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即重力可以驱动小车。
出示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的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车是用什么力量使它们运动起来的吗?
4、刚才他们俩都很棒,小车都能运动起来了。那么老师刚刚提出的难题能解决吗?
5、你们俩谁能给大家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
6、通过刚才小车行驶的方向和他橡皮筋的缠绕方向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7、橡皮筋往后绕,小车就——朝前开。那谁能够使小车朝前开,开的更远呢?你有什么办法?说明了什么?
三、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
用橡皮筋作动力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重点
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⑵我们在数圈数的时候,怎样才算绕了一圈?师示范
(我们把橡皮筋绕在小车车轴上齿轮的位置称为开始位置,转动车轴一圈,橡皮筋转到起始位置就算一圈,再绕一圈转到起始位置为2圈)会了吗?
4、出示记录单:为了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我们要把测量到的数据记录在这份表格里,你知道怎么记录吗?
指名读表格。师适时指导学生如何填表格。
2、我们把橡皮筋固定在车架这端作为车头——就是前,这边就是后。接下来老师想考考大家:怎样使小车往前开,又怎样使小车往后开呢?(即要使小车向前运动,橡皮筋在车轴上的缠绕方向应是怎样的?要使小车向后运动,橡皮筋的缠绕方向又应是怎样的呢?
3、指两名学生上讲台示范,你们想办法使小车往前行驶,再往后行驶。因为事先我们不知道小车行驶的方向,所以,我们应把小车放在桌面的中间,以免小车冲出桌面摔坏。
师演示课本P74页橡皮筋挂钩码实验。
2、出示“弹力”概念,认识弹力。
3、日常生活中利用弹力为我们做更多的事情.
板书设计
2.用橡皮筋作动力
小车行驶方向与橡皮筋的缠绕方向相反
距离远缠绕多
近缠绕少
弹力
教后反思
在实际上课时,我没有很好地随即处理教学内容,比如,在做研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实验时,由于时间紧,可以跟学生事先解释一下,然后在做圈数实验时每个圈数只做两次,然后求出平均值,这样可以节约时间。
那我想问问同学们了,圈数不同小车行驶的距离为什么就不同呢?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呢?
⑶ 橡皮筋缠绕多圈和缠绕少圈所产生的力一样吗?
所以推动小车行驶的距离就会不一样。
四、认识弹力
1、为什么橡皮筋绕起来,小车就前进了呢?(这是因为橡皮筋绕起来长度就变长了,但它又想回到原来的长度,所以会产生一种力,而这种力能驱动小车)可是为什么小车行驶了一段距离后又停下来了呢?(因为橡皮筋恢复到了原来的长度,力就消失了,就不能驱动小车了。)
教学流程预设
反思与补充
2、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真的和橡皮筋的圈数有关吗?
你们准备怎么设计实验来验证你们的推测呢?小组先讨论一下。
指名汇报:
3、实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⑴指名:(①橡皮筋圈数不能缠绕太多,太多的话橡皮筋可能会断掉;②不能用力推小车;③在起始位置用粉笔头画标线;④将桌面上的东西清理干净,用尺子测量数据)
2、相信你们都玩过许多玩具小车,那你们的玩具小车是靠什么为动力运动起来的呢?
出示小车:我们能不能想办法给这部小车装上动力,让它自己运动起来呢?你们能想出一些办法吗?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橡皮筋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板书课题)
二、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1、出示小车:这是一辆玩具小车,我们可以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绕在车轴上,然后轻轻放开,看看小车能运动起来吗?(师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