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的方法
课例研修方案
四、研修内容与方式
1.研修内容: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国家教育政策、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理论。
(2)学科教学内容:分析、研究学科教学内容,提高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教学方法与策略:探索和实践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4)教学评价与反思:掌握教学评价方法,开展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六、研修管理与保障
1.研修管理:
(1)成立研修组织管理团队,负责研修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建立研修人员档案,记录研修过程和成果。
(3)定期对研修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研修质量。
2.保障措施:
(1)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网络平台等。
(2)保障研修时间,确保教师能够参加研修活动。
(3)给予研修成果认定和奖励,激发教师参与研修的积极性。
二、研修目标
1.提高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2.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3.培养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意识,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课例成果。
三、研修对象与条件
1.研修对象: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在职教师。
2.研修条件:
(1)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
(2)具有三年以上教龄,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
4.增强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本方案旨在为我国教师队伍提供专业、系统的课例研修途径,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希望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共同为提高我国教育质量贡献力量。
第2篇
课例研修方案
一、前言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依据国家教育政策和教师研修相关规定,特制定本课例研修方案。
课例循证研究方法
课例循证研究方法
课例循证研究方法是一种系统化的教学研究方法,它结合了循证实践的理念和课例研究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核心是通过收集和分析证据来改进教学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例循证研究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1. 确定研究问题:这是任何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你需要明确你想要解决的问题或改进的方面。
2. 收集证据:在这一步,你需要收集与你的研究问题相关的所有证据,这可能包括学术文献、实践案例、学生反馈、教师观察等。
3. 制定干预措施:基于你所收集的证据,制定一个或多个干预措施,以改善教学实践。
这些干预措施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实施计划。
4. 实施干预措施:将所制定的干预措施付诸实践,这可能涉及培训教师、改进课程或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等。
5. 收集和分析数据:在实施干预措施后,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以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这可能包括学生的成绩、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氛围等。
6. 总结和反思: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总结和反思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并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7. 发表和分享:将你的研究结果和经验分享给其他教育工作者,以促进教育实践的持续改进。
课例循证研究方法的好处包括:
1. 系统性:这种方法遵循一个明确的框架和步骤,确保研究过程是全面和有条理的。
2. 证据为基础:它强调使用最佳的证据来指导教学实践的改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 实践性:这种方法关注实际的教学实践,旨在解决真实的教学问题。
4. 协作性:它鼓励教师和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共同设计和实施干预措施。
课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
课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
课例研究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通常用于深入探究特定问题或现象。
它涉及对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仔细分析和解释,以便从中提取出关键的教育原理、策略和实践。
课例研究可以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进行,也可以是模拟的情景。
课例研究方法可以提供深入的理解,因为它可以考察教师教学的过程和策略,学生的反应和学习结果,以及所使用的教材和资源。
它还可以揭示出教学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课例研究方法通常采用多种数据收集技术,如观察、访谈、问卷调查和文件分析。
研究者可能会收集教师和学生的言谈、行为和成果,以及与课程相关的材料和资源。
课例研究可以用于研究不同教学领域和议题,如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育改革、学生学习和发展等。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教育现象,为教育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实证支持。
然而,课例研究也有一些限制。
由于其深入和详细的研究特点,课例研究的结果可能不具有普遍性和推广性。
此外,由于研究者通常对少数个案进行研究,课例研究可能无法涵盖所有可能的变量和影响因素。
总之,课例研究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教育领域的复
杂问题。
它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具体的教学案例,提供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洞察。
课例研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课例研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课例研究是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特定课堂教学进行深入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本文将结合一个实际的课例,探讨课例研究的方法和意义,分析发现的教学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课例研究的方法和意义课例研究是一种系统的教学研究方法,通过对特定课堂教学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来揭示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它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采访、问卷调查和资料分析等。
课例研究的意义在于可以深入了解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改进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课例研究,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二、课例描述在一所中学的一次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了一次课例研究。
本次课的主题是《论语》中的“为政”一章,教师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并安排了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等活动。
三、发现的问题通过对这节课的观察和分析,教师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虽然课堂上有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等活动,但学生们的积极性并不够,大部分学生都是被动接受知识。
其次是教师的讲解内容较为单一,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并不够灵活,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难以集中。
四、解决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教师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首先,要调整教学方法,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比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要加强师生互动,多问学生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加课堂上的互动性。
另外,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让学生的学习时间更加充分和有效。
五、实施效果在教师采取这些解决措施后,课堂教学出现了积极变化。
学生们的参与度明显增加,积极性也提高了不少。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课堂氛围也变得更加活跃。
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在本次课例研究中,通过发现问题和采取相应的措施,教师成功地改进了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例研究实施方案
课例研究实施方案课例研究是一种用于教育领域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特定课堂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的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等方面。
下面是一个对于课例研究实施方案的详细介绍。
一、选取合适的课例选择合适的课例是课例研究的关键,一个好的课例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 具有代表性:课例应当能够代表一定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以确保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推广性。
2. 具有可分析性:课例中应当存在一些明显的教学问题,例如学生的学习困难、教师的教学策略等,这些问题是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
3. 具有可获得性:课例应当能够获取到相应的教材、教案、学生作业等相关材料,以确保研究的充分性和深入性。
二、收集相关材料收集相关材料是课例研究的第一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教学设计:收集课例的教学设计,包括教案、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以便分析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过程。
2. 学生作业:收集课例中学生的作业,包括作业内容、学生答案等,以便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困难。
3. 教学反思:收集教师对于课例的教学反思,包括教学评价、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等,以便对教学进行评估和改进。
三、分析和研究在收集到相关材料后,可以进行课例的分析和研究工作。
具体的步骤如下:1. 教学过程分析:对于课例中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包括教师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资源的利用等,以便了解教学的效果和问题。
2. 学生学习分析: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困难和学习策略等,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问题。
3. 教学问题分析:对于课例中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包括问题的原因、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问题的改进措施等,以便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四、总结和改进在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对课例进行总结和改进,具体的步骤如下:1. 教学总结:根据研究结果,对于课例中的教学效果和问题进行总结,明确教学的成功因素和改进方向。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课题研究得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观察法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得本质与规律。
2.观察法得步骤:观察法得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就是进行观察研究得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作大略调查与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得目得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
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得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得工作情况,学生得情况,有关得环境与条件等等。
这可以通过跟教师与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得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2)确定观察得目得与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与研究对象得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与条件,然后作明确得规定。
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
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3)确定观察对象一就是确定拟观察得得总体范围;二就是确定拟观察得个案对象;三就是确定拟观察得具体项目。
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得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得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得新教师。
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得哪些教师。
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得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4)制定观察计划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得目得、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得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得常态等。
(5)策划与准备观察手段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一种就是获得观察资料得手段;一种就是保存观察资料得手段.获得观察资料得手段主要就是人得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得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得如动作反应器等。
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保证观察得客观性与提高观察得精确性。
如何进行课例研究(五篇模版)
如何进行课例研究(五篇模版)第一篇:如何进行课例研究如何进行课例研究课例研究1、课例研究概述(1)课例研究的概念课例是一个实际的、典型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策的再现和描述。
课例展示的是完整的一堂课或围绕一节课的系列教学活动。
课例研究,简单理解,就是以典型的课堂教学作为例证所进行的研究。
它是教师在同事或研究人员的支持下,运用观察、记录、分析、反思等手段,通过选题、选课、设计、实施与记录、课后讨论、分析和提炼等过程,对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研究。
课例研究从本质上说是教育行动研究的一种方式。
课例研究既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方式,又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部分。
课例研究追求的是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
(2)课例研究的特点①课例研究的性质状态:课例研究是一种改善教学行为的实践性研究。
课例研究是一种自然状态的研究。
②研究内容:课例研究以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
③研究过程:课例研究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提高的研究过程。
④研究的主体:教师是课例研究的主体。
(3)课例研究的意义①课例研究是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②课例研究是加速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③课例研究是提升常规教研活动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措施课例研究有研究的主题教学研究(公开课)主题不明确;或泛化严格意义上的选课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着眼于研究的探讨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反思,强调行为跟进选课随意,或从评课出发选课写教案着眼于评课的讨论缺少显性化的实践反思往往是低水平重复④课例研究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4)课例研究兴起的背景①国外课例研究的兴起日本小学数学和科学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课例研究”以提高教学水准。
②我国课例研究的来胧去脉80年代初,华东师范大学编过《优秀师课堂教学实录》, 优秀教师教学实录开始流行。
后来出现了一系列其它课堂教学实录集。
学习优秀教师的一些上课方法,吸取他们的经验。
80年代前期教案集,由有经验的教师将上得比较成功的课的教案拿出来,供大家模仿、学习。
课例研究方案
课例研究方案前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课程质量。
其中,研究课例是提高课程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那么,怎样才能进行一次有效的课例研究呢?本文将详细介绍一套课例研究方案,帮助教师们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课例研究的定义课例研究是指教师根据自己教学经验,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课程进行反思修正的过程。
课例研究的意义1.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帮助教师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2.通过借鉴他人的案例,能够更好地运用课程理论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术成果。
3.通过课例研究可以减少教学盲点,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教学满意度和教学质量。
课例研究的步骤1.选择案例:选择与自己所授课程相关的教学案例或者是其他学校、教师的经验案例。
自己需要了解并理解选定案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和反思过程。
2.分析案例:分析课例中的优势及其所遭遇的挑战。
尝试了解其教学方法、技术性能和适用性等方面,并根据自己的工作环境和资源,细致的分析和评估实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适用程度。
3.比较分析:比较选定课例和自己以往课程的异同,分析其与自己教学理念的契合程度、教学前提条件和效果。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判断其适用性、实用性和借鉴意义。
4.总结反思:根据课例分析和比较得出的结论,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对自己以往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不适应之处进行反思,寻求改进和提高。
课例研究的应用1.教师参与专业培训时应用课例研究法,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可以使培训过程更具有实用性。
2.报告会应用课例研究法,与其他教师交流自己的研究结果,分享教育经验,从中得到启示,提高最终的教学质量及培养出更为优秀的学生。
3.课程前后的自我反思,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每堂课的反馈情况和学生表现来改善和完善课程。
结论课例研究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借鉴他人的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及高效性。
课例研究的方法
课例研究的方法中国教师研修网培训总监周卫研究员一、课例研究的内涵1.什么是课例研究课例是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是对课堂教学中含有典型问题和关键教学事件的教学过程的叙述及诠释。
“课例研究”试图让教师学会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法地研究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改进。
课例是学科教师经常面临和值得思考的一种教育案例,是教师学习和反思的主要方式,正如美国教育案例研究所所长居迪·舒尔曼所说:“教师所写的,其他教师可能会面临的现实世界问题的案例是对实践反思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它们有助于教师从他人的现实故事中学会预测和解释问题。
”[1]课例研修最基本的前提假设是:教师知识是情境的知识,教学智慧是群体的实践智慧,因此,它只能通过以课例为载体的伙伴互助、实践反思、专业引领、行为跟进才能得到整体的提升。
课例研究是教师在校本研究中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教学相长的必经阶梯。
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研修,克服了以往通识培训、技能培训学科缺失的不足。
它为教师与同事伙伴、与研究人员的合作研究提供了实践反思、对话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
2.课例研究的由来与进展课例研究上个世纪起源于日本,目前已推广到25国,传播到37个国家。
2011年11月25日在日本东京召开了第七届世界课例研究协会国际研讨会。
16国400多位代表参加。
会议主题是“促进教师学习的专业共同体。
”会议发起单位之一上海教科院教师发展与研究中心派胡庆芳博士与会。
[2]日本专家认为,课例研究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引起广泛重视,是因为它可以解决有关教学改进的三个难题:⑴ 课例研究促进了教师知识的迁移,即把教师从各种渠道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
⑵ 课例研究形成了教师的学习型组织。
即本来是教师个人化的课堂教学,经由课例研究变成了大家共同关注和协同改进的专业实践。
⑶ 课例研究擦亮了教师观察学生的眼睛,并由此培养了教师基于学生反馈而改进课堂教学的情怀。
课例循证研究方法
课例循证研究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课例循证研究方法(Causal Comparative Research),是一种通过对相关变量进行观察和分析,以了解它们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该方法在教育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比较两组学生或教学策略之间的效果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课例循证研究方法的定义、特点、步骤和应用,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局限性。
课例循证研究方法是一种在现实环境中进行的研究,通过观察和比较两组变量,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与实验研究不同,课例研究通常不会直接控制变量,而是通过观察现有的变量之间的关联性,推断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比较两组不同的情况,如不同的教学策略、学生群体或学校环境。
课例循证研究方法的特点包括:1.观察性质:研究者主要通过观察数据和现象来获取信息;2.非干预性:研究者不会直接干预研究对象或变量;3.关联性:通过观察变量之间的关联性,推断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4.综合性:研究者需要考虑多个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得出结论。
课例循证研究方法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2.选择研究对象和变量;3.收集和整理数据;4.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5.撰写研究报告和分享研究成果。
课例循证研究方法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比较不同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探究不同学校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等。
通过该方法,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教育实践中的效果和影响因素,从而为改进教学策略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课例循证研究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难以控制所有影响因素、结果可信度较低、研究结论可能受到偏见等。
研究者在使用该方法时需要注意数据质量、研究设计和结论的可靠性,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课例循证研究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该方法,研究者可以比较两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改进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促进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课例研究的实施步骤
课例研究的实施步骤1. 确定研究目标在进行课例研究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的目标。
研究目标可以包括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学方法的改进,或是对某一特定教学策略的验证等。
确定研究目标有助于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2. 选择研究课例在课例研究中,研究人员需要选择一或多个适合的教学课例进行研究。
选择课例时考虑教师教学内容的代表性、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策略的多样性等因素,确保课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3. 制定研究方案制定研究方案是课例研究的重要步骤。
在制定研究方案时,需要明确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包括: - 确定研究设计,可以选择实验设计、观察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 - 制定数据收集工具,如观察记录表、问卷调查表等; - 确定数据分析方法,如统计分析、质性分析等。
4. 收集数据收集数据是课例研究的核心步骤之一。
根据研究方案,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分析数据分析数据是课例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案,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统计分析、质性分析等方法来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系统整理和归纳,以便进行深入的讨论和解释。
6. 得出结论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可以得出结论并对研究目标进行评价。
根据研究结果,评价课例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对教学策略的验证程度等。
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需要准确、客观地描述研究结果,并提供合理的解释和建议。
7. 撰写研究报告最后一步是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应该清晰、简洁地呈现研究目标、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报告中还可以包括对研究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反思和对将来工作的展望。
以上是课例研究的实施步骤的基本内容。
在实际操作中,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通过课例研究,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对于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开展课例研究
如何开展课例研究中小学教师开展课例研究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以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以下是一些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课例研究的建议:1. 明确研究目的:在进行课例研究之前,教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
这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教学问题,或者是对特定教学方法的探讨。
教师应将研究目的与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紧密相连,确保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2. 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开展课例研究需要与同事或同行进行合作。
教师可以与同年级组的教师或其他学科的教师组成研究小组。
这样的合作伙伴可以提供不同的教学经验和观点,有助于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3. 确定研究方法:课例研究的实施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异,包括观察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师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资源选择合适的方法。
4. 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研究过程,确保研究按照预定的步骤进行。
计划应包括研究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所需资源、研究的具体步骤、预期的结果等。
5. 收集数据: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教师需要收集有关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数据。
这可能包括课堂观察、教师自评和学生反馈等。
教师应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以便进行分析。
6. 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
教师可以使用图表、表格和统计数据等工具来呈现和分析数据。
7. 形成讨论和反思:在分析数据之后,教师需要进行讨论和反思。
与合作伙伴一起讨论数据中反映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同时,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8. 撰写研究报告:最后,教师需要将讨论和反思的结果撰写成研究报告。
报告应清晰、简洁地概述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报告可以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料,也可以与学校管理层或相关教育机构分享。
9. 实施解决方案:一旦形成解决方案并撰写了研究报告,教师需要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
王荣生语文课例研究及其方法
王荣生语文课例研究及其方法王荣生是一位备受尊重的语文教育专家,其对语文课例的研究与方法备受推崇。
语文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教育内容,其方法和课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王荣生的语文课例研究和方法出发,探讨其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和价值。
王荣生强调语文课例的设计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
他主张在语文课例设计中应融入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引入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至关重要,通过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课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动力。
王荣生在语文课例研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他认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和文字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美感的感受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
因此在课例设计中,王荣生倡导将文学作品与生活、实际活动相结合,通过情境教学、实践体验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情感认同和审美情趣,使语文学习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王荣生强调语文课例设计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个性化教学。
他主张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兴趣特点和学习方式,设计符合其特点的个性化课例。
通过差异化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在方法上,王荣生在语文课例研究中倡导采用“启发、启示、启迪”的教学策略。
他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通过举一反三、启迪学生的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学习习惯。
王荣生注重语文教学的情境性,倡导通过教学情境的搭建和活动设计,创设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和文化感悟的环境,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王荣生的语文课例研究及其方法在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情感体验,倡导启发式、情境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们可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借鉴王荣生的研究成果,注重语文课例的设计与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及策略,从而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课例研究实施方案
课例研究实施方案简介课例研究是一种以实际课堂为研究对象的教育研究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对特定课堂案例的深入观察和分析,来探究教学的有效性和改进方法。
本文将介绍课例研究的实施方案,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步骤、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内容。
研究目的课例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特定课堂中的教学情境,探究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通过课例研究,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某高中英语课堂的情境和教学效果,以指导教师改进教学策略。
研究步骤1. 选择研究课例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一个符合特定要求的课堂案例作为研究对象。
可以考虑选择一个教学效果好的课堂案例,或者选择一个存在教学问题的课堂案例。
2. 观察和记录课堂情境对选定的课堂进行观察并记录相关的课堂情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教学资源和环境等。
可以使用观察记录表或录像等方式进行记录。
3. 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与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教学情境和教学效果的主观感受和评价。
可以采用半结构化的访谈方式和设计合适的问卷进行数据收集。
4. 收集和整理课程资料收集和整理与研究课例相关的教材、课件、作业、考试等课程资料,了解教学内容和目标,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依据。
5. 数据分析和归纳对观察记录、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教学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总结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可以使用统计分析软件或手动分析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6. 撰写课例研究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撰写课例研究报告,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结果和改进建议等内容。
报告应具备清晰的逻辑结构和详细的论证过程。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数据收集和分析是课例研究的关键步骤,合理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能够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常用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数据收集方法•观察记录:通过观察课堂实际情境,记录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互动和表现。
可以使用观察记录表或录像等方式进行记录。
以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
以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以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通过深入分析课例研究的重要性、方法和实践案例,揭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独特价值和深远影响。
文章首先将对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界定,阐述其核心理念和特点。
接着,将介绍课例研究的基本框架和方法,包括研究的设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通过具体实践案例,展示以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推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促进者和协作者。
在这种理念下,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都以学生为中心,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
因此,教学活动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路径,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项目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评价与反馈。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身的不足和优势。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倡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也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进行改进和提升。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本、注重个体差异、强调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重视评价与反馈的教学理念。
促进教师成长的课例研究
促进教师成长的课例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课例研究已成为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通过研究优秀、典型的课例,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不断挖掘和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从而实现教学成长。
那么,如何通过课例研究促进教师成长呢?一、课例研究的基本概念课例研究是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挖掘教学中的优秀经验和教育价值,总结和提炼出具有一般性和可借鉴性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进而促进教师的教学成长。
在进行课例研究时,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对课例进行细致分析,引导教师系统地梳理教学过程,探究教学的成功因素和失败原因,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1.挖掘优秀课例,关注教学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观摩他人优秀课例、选择研究重点,理性评价课例的各项指标,了解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分析其优点和不足,推导出适合本班和本学科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多角度分析课例,深入研究教学过程。
教师可以对课例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如知识结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掌握更加全面、深入的教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3.多种形式交流研究成果。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研讨会、授课记录、多媒体展示等多种形式交流自己的课例研究成果,增强交流与互动,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4.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教师在研究课例的过程中,不仅要总结其他人的优秀经验,还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展望课例研究是一种以经验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的一个关键课题,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通过更多的手段和资源进行课例研究,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成长。
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课例研究的宣传和推广,营造良好的课例研究氛围,促进更多优秀教学成果的形成和分享,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渗透改进、创新发展。
试卷讲评课例研究初中数学
一、背景试卷讲评课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试卷讲评课往往存在以下问题:讲评内容单一、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等。
为了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初中数学为例,进行试卷讲评课例研究。
二、研究目的1. 分析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2. 探索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 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参考,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教学质量。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试卷讲评课的研究现状和教学方法;2. 问卷调查法:对初中数学教师和学生对试卷讲评课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试卷讲评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4. 经验总结法:总结成功经验,为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提供借鉴。
四、研究结果1. 教学现状分析(1)讲评内容单一:部分教师仅对试卷中的错误进行讲解,忽视了对知识点的梳理和拓展;(2)形式单一:讲评课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度低,缺乏互动;(3)缺乏针对性:讲评课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 教学方法探索(1)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需求: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讲评;(2)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采用小组讨论、问题探究、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注重知识点梳理和拓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讲评过程中,不仅要讲解错题,还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拓展,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4)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数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3. 案例分析以某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为例,教师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讲评:(1)课前:教师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设计针对性的讲评内容,并制作多媒体课件;(2)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错题,总结解题思路,并进行知识点拓展;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经验;(3)课后: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幼儿园课例研修
幼儿园课例研修
课例研修是一种以课例为载体,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教学问题为导向,以教学改进为目标的教学研究活动。
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课例: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课例,最好是自己教过或将要教的课例。
2. 分析课例:对课例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
3. 发现问题:通过分析课例,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之处。
4. 提出改进措施: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或建议。
5. 实施改进:将改进措施或建议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进行教学实践。
6. 观察和评估:观察实施改进后的教学效果,评估改进措施或建议的有效性。
7. 总结和反思:对整个课例研修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包括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等。
通过课例研修,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同时,课例研修也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我为你提供的关于幼儿园课例研修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小学教学课例研究方法与设计
(二)课例研究的一般模式
1.一课多上 一位教师围绕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连续上多次研究课。适宜学科有:中学政治、
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小学英语、社会、体 育、美术、音乐等学科。 2.同课循环
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次研究课。适宜学科有: 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
3.同课异构
• 同一课,不同教师不同构想,不同上法,大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 高。流程为:教研组或备课组商定出相同的教学(教研)主题(内容),由两个以上 的教师分别备课、上课,教师集体听课、评课。
4.多课一题
• 不同的教师上不同的课,研究同一个问题。先确立同一学科教师都关注的教学问题, 然后组织所有学科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设计研究。
●课堂观察的一关注 关注——课堂教学中智慧生成的过程与效果。
某教师小学语文《郑成功》教学中的教育智慧
老师正在津津有味地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绩. 突然发现一个学生正在课 本上郑成功的肖像上画了几滴眼泪,然后展示给周围同学,引来哈哈大笑。
老师看了同学的画,缓缓地问:“老师觉得他这么画一定有他的道理,谁能说郑成功这位 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为什么要流泪呢?”
——摘自苏霍姆林斯基 的《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
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
“我引导教师们思考,为什么同样是教书,斯 霞、于漪、钱梦龙、欧阳代娜等许多优秀教师却感 觉幸福、快乐,充满了新奇感,工作充满了创造性? 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们不是教书匠,而是教育科研 工作者,是教育艺术家。他们总是从科学研究的角 度看待教育教学工作。” (魏书生《教学工作漫 谈》)
课例研究与评课的不同
深度研究报告:课例研究与评课的不同1. 引言本研究旨在探讨课例研究与评课的不同,通过对两种方法的研究目标、方法、发现和结论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2. 方法2.1 研究目标•课例研究: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具体的教学案例,探索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挑战和解决方案,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
•评课: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估,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策略和提升教学质量。
2.2 研究方法•课例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观察、访谈、文献分析等方式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深入了解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
•评课:采用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和专家评估等多种数据来源,对教学过程和教师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3. 发现3.1 研究目标的差异•课例研究关注于具体的教学案例,旨在深入研究和理解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以提供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指导。
•评课关注于对教学过程和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估,旨在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策略和提升教学质量。
3.2 研究方法的差异•课例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注重对教学案例的深入分析和理解,通过观察、访谈、文献分析等方式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评课采用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和专家评估等多种数据来源,对教学过程和教师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3.3 发现的差异•课例研究发现: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改进建议,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评课发现: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估,可以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策略和提升教学效果。
4. 结论课例研究和评课是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方法,它们在研究目标、方法和发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例研究的方法浙江省宁波中学纪勇【摘要】本文讨论课例研究的在一定方法论思想的观照下的具体操作方法。
主要包括课例获取的方法(如实践记载法、文献查阅法、学术交流法等)、课例处理的方法(如分析法、概括法、比较法等)、成果呈现的方法(如书评法、对话法、综评法等)。
【关键词】课例研究方法教师专业(载《中小学校长》2011年第7期)课例研究作为研究活动,必然需要选用一定的方法。
而作为研究方法,本身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存在。
在一般的教育研究著作里面,对研究方法都做过许多的分类介绍,比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预测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叙事研究法等(见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还有人提出案例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见张红霞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我们发现这些分类,都不是绝对从逻辑层面进行的分类,而一般多是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规模、研究形式等等的一个或几个角度思考,按特点突出的思路做的划分。
就上述所列方法而言,有一些方法相互之间是具有包容性的,如行动研究法就是一个上位概念,里面包含有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等的因素,并且,就做任何一个项研究而言,所使用的方法也是具有复杂性的。
所以,老师们在写课题方案时,往往就选取什么研究方法,感到难以定夺;而评价研究方案的人,又常常很容易找出许多的瑕疵,加以指点。
因此研究者困惑多多。
我们仔细研究一下专家们对“研究方法”的表述,发现往往是从方法论的角度思考问题多,其中又结合着具体操作性的思考。
我们把这些方法从专家那里“拿来”,就不可不作一些理性的分析,也就是需要分清方法论“方法”和操作性“方法”。
方法论,是理论的宏观观照;操作性方法,是具体地落到实践层面的程序性知识。
就课例研究而言,宜在一定方法论思想的观照下,掌握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并根据自己的研究实力、研究类型、研究目的、研究规模等,从实用的角度,在研究的相关阶段选取一些相应的具体操作方法。
那么,究竟课例研究需要用到哪些方法呢?又怎样在具体研究中选用合适的方法呢?我从研究的进展顺序角度来做一些探讨,以供批判或抛砖引玉之用。
一、课例获取的方法无论是研究即时性课例,还是研究沉淀性课例,是章研究节性课例,还是研究连续性课例,是研究完整性课例,还研究片段性课例,首先都需要获取课例,积累课例。
获取课例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1.实践记载法。
即时性课例研究,主要要用到实践记载法。
也就是自己设计教学方案,自己进行教学实践,或在微格教室存下实录,或用录音机、录音笔录下课堂过程,或请同伴做出课堂记载。
有必要时,自己整理出课堂实录。
根据自己研究的规模或者研究的目的,可以做一节课的课例记载,也可以做相对长一段时间的课例记载。
如果是为了研究某一节课的原生状态,从这个原生状态中发现教学中的某一个或一些亮点,或某一个或一些问题,已提请自己或同行注意,那么,就用此法获取这样一节课的实录就可以了。
而如果是为了研究某个年龄层次教师的教学特点,发现教学素养提升的路径,或者研究某类文体或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率的新思路,那么,就需要获取多节课、多位教师的课堂实录。
如果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一水水平,或者为了解决某一个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可以设计成课题研究方案,这样的研究,也需要自己反复实践,以获取更多的课堂教学案例,使自己的研究更具有科学性。
如做“教学过程中随机性对话机智性培育研究”这样的课题,就需要积累很多的课堂实录。
2.文献查阅法。
沉淀性课例研究,需要用到文献查阅法。
这种方法就是指从专著、文集、杂志、报纸,甚至网络、光盘等媒介上获取课例的方法。
这种方法,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也可以有简单又复杂之别。
如在随意翻阅中,发现某名师的一个教学实录,或者发现了一位同事、同学、老乡的教学实录,一读,觉得很有特色,有一些值得自己借鉴的地方,于是就把它提取出来,再仔细阅读,做出研究。
这样获取的就是一节课的实录。
也可以是针对某一问题,做有意识的课例搜集。
如做“小说文本阅读教学教学内容取舍艺术研究”这个课题,就可以广泛搜集各类出版物所刊载的关于小说文本阅读教学的课例;如做“课堂主问题设计研究”这个课题,也需要作广泛的课例资源搜集。
这样的搜集,需要养成随手做批注的习惯,也可以叫做运用批注法吧。
还要善于分类保存,也叫做运用分类存档发吧。
用电脑作文本积累时,可以建立专用文件夹,如果还有小类,可以再在这个文件夹里再设小类文件夹,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方便。
目前,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刊物有数十种,像《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学习》《中学语文》《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学研究》《语文月刊》《语文建设》《语文世界》都常有课例刊登。
一些报纸,如《语文报》教师版等也常有课例刊登。
“中华语文网”等网络上的课例也非常多。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教育研究》(教学卷)、《王荣生教授评课》、《褚树荣评课实录》等图书,都载有许多课例。
对于图书、报刊资源,可以利用图书馆查阅,但最好还是自己订阅或购买。
3.学术交流法。
做专业发展的有心人,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教研部门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学术团体组织的学术会议,往往都有老师呈现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或录音或录像或笔记,力争记录详细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情景,以为研究资料。
这类课例获取活动,或者本身就是带着研究目的的,或者从观课中发现了有价值的研究问题,都是进行课例研究的好习惯、好方法。
评课活动,本身也是一种即时性的课例研究,记载别人的评课发言或者自己的评课发言,也是一种课例研究积累。
上述三种主要的获取的方法,在做有些研究的时候是要综合运用的。
二、课例处理的方法1.分析法。
所谓分析,就是“把事物、概念分解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分别加以考察,找出各自的本质属性及彼此间的联系”(《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就课例研究来说,它是一种通过分解从课例的表象呈现中发现某种本质属性的思维方法。
这就好比是淘金,先把沙石磨碎,再用水淘洗,才淘出金子;我们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分开环节,区别视点,加以考察;从教师的角度,发现教师处理这个环节时用了怎样的语言,体现了怎样的思考,反映了什么样的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面对这个知识点或教学内容,面对教师的这样一种教法,他们是有所获,还是无收获,是积极参与,还是消极对待;经过这样的分析以后,我们就很容易得出一般性认识,这样处理是好还是不好,好到什么水平,差到何种程度,为进一步提炼一般规律奠定基础。
如在一个《沁园春·长沙》的课堂案例中,我们截取老师呈现出的教学目标这个环节,发现他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项分别列出了六个目标,看出他对教学目标的处理出现了失误,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出现偏差,把课程目标等同于具体的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三维”割裂开来理解,有违语文教学规律。
再做分解,发现这位老师在表述时,有这样的句子:“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宽广胸襟,追求完满人生。
”看出这位老师的教学理念是着眼于教师教,而不是着眼于学生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贯彻得不彻底。
还有这样的句子:“自主体验毛泽东诗词的气势磅礴、雄奇伟壮的风格,小组探讨、演绎,交流、分享。
”这不是教学目标,而是教学手段或者学习方法。
对课例,我们如果只看到热热闹闹,学生活动很积极,不去分解研究学的“积极”是怎样的“积极”,“热闹”的成分是不是与文本有关,是不是“语文”的,那么,我们就发现不了教学中的问题,就提不出值得改进的方案。
所以说,分析是处理课例的基本方法,也是课例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
2.概括法。
所谓概括,就是从具体的面上的表象的材料中提炼出本质性的东西,得出理性的认识,升华出某种观点。
是与分析法相对又互补的一种思维方法。
课例呈现的是一种操作过程、活动画面,这些过程、画面,到底包含了怎样的内核实质,则是需要运用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加以归纳概括的。
例如,我们观看里一节课的录像,发现教师对学生活动的反馈评价一共反12次,只用了“很好”“非常棒”这么两个词语,于是概括出这位老师的反馈评价语言比较贫乏,进一步推论:这样的反溃评价(教学回应)是起到了表面的激励作用,而没有指出“很好”好在哪里,说话的学生和其他学生都不知道他说的有什么好,启迪意义不大,教学有效性不高。
带着这个问题,再去观看另外的教学录像,发现这位老师对学生的每一次反应,要么自己说出“这个回答体现了三个意思……分析基本到位,如果再……就更深刻全面了”这样的评价,要么启发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回答,大家对话,找出回答的好“处”和不足以及改进的意见。
于是概括出有效的教学回应的一两点经验。
教学经验能不能得到提升,教学弊端能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教学理性思考水平和实践探究水平能不能得到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析和概括能力。
课例研究,不是纯粹的教学实录,加上了“研究”,就含有了理性认识的过程与理性判定的成分。
课堂观察,是课例研究的一种基础,或者说是一种基本形式。
有的地方搞课堂观察规定,“要用数据说话”,结果呢,主持人在点评观察员的观察意见时强调“只需写出数字,不要作出分析评价”。
这是值得商榷的。
固然把事实呈现在那里,是一种“说话”,但是,对这些数据,不分析,不概括,不提出一些观点,对大家的启示作用就有限了。
提出分析、概括意见,是另一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说话”。
否则,还叫什么研究呢?3.比较法。
所谓比较,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放在一对照,从而发现他们的异同。
课例研究的比较法,就是把不同人上的课,或完整或环节的放在一起比较;或者把你自己在不同时期或不同环境或不同学生对象的情况下上的课,或完整或环节的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得出某种认识,发现某种规律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在课例研究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有时我们研究课例,总发现这节课很一般,似乎总欠缺一点什么味道,分析了,也试着概括了,但都不甚满意。
这时,又观看了另一节课,突然眼睛一亮,心里豁然,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结症所在,这就是用了比较思维的缘故。
我在研究问题探讨课课型特点时,比较了许多节课,终于解决了一个疑惑:文本研习课、问题探讨课,都要讨论问题,这两种课有什么区别?比较后发现,问题探讨课和文本研习课的问题呈现何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问题探讨课的问题是从问题出发,而走向文本,从文本中找解决问题的路径或答案,课呈现重在“探讨”。
这种课的“问题”大多是有一个主问题贯穿一节课的始终。
而文本研习课,是从解读文本出发,引出一个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种问题一般是指向文本的具体环节的,问题相对零碎,尽管也可以有个问题链,但不像问题探讨课那样一线贯穿,而是呈现出花叶缤纷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