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河豚文化

合集下载

河豚ppt课件

河豚ppt课件

河豚的生态价值和保护意义
生态价值
河豚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河豚能够控制 其他小型生物的数量,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和繁殖场所,有助于维护生态多样性。
保护意义
保护河豚有助于维护淡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保障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同时,河豚作为一种珍稀物种,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保护河豚也有助于推动相
03
河豚的烹饪和食用
河豚的选购和储存
选购技巧
选择新鲜、无异味的河豚,观察 鱼眼清澈、鱼肉有弹性。避免选 购受过污染或死鱼。
储存方式
将河豚存放在低温、干燥的环境 中,避免阳光直射。尽量在24小 时内食用,以保证新鲜度和安全 性。
河豚的烹饪技巧和菜式
烹饪技巧
清洗河豚时要仔细去除内脏和鱼皮, 烹饪时注意火候,避免过熟或未熟透 。
经典菜式
清蒸河豚、红烧河豚、河豚火锅等, 可根据个人口味选择不同的烹饪方式 。
河豚的食用注意事项和安全警示
注意事项
食用河豚时要适量,避免过量摄入高 嘌呤和高毒素物质。搭配蔬菜、豆腐 等食材,以平衡营养和口感。
安全警示
河豚的某些部位含有剧毒物质,必须 去除干净后才能食用。对于不熟悉河 豚处理和烹饪的人来说,建议谨慎尝 试或寻求专业指导。
04
河豚的文化意义
河豚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
河豚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 素,被视为美味佳肴和吉祥的象
征。
在日本,河豚的食用历史悠久, 可以追溯到平安时代,至今已有
千余年的历史。
河豚在日本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 位,被视为日本料理的代表之一

河豚的美食文化
河豚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鱼中之王”。 在日本,河豚的烹饪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生鱼片、火锅、烤河豚等。

大连河豚,不吃不知鱼之味

大连河豚,不吃不知鱼之味

大连河豚,不吃不知鱼之味作者:摩尔来源:《品牌与标准化》2015年第10期河豚,学名河鲀,因捕获出水时发出类似猪叫的唧唧声而得名。

也有地方叫它气泡鱼,因为当河豚受到威胁时,能够快速地将水或空气吸入极具弹性的胃中,在短时间内膨胀成数倍大小,吓退掠食者。

当品尝美食成为一种冒险,你是否愿意去尝试?河豚被誉为“鱼中之王”,美味堪称世间极品但毒性极高,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品尝,很多惜命的食客退避三舍,然而很多人对于它的美味流连忘返、趋之若鹜,搏命食河豚,到有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感觉。

河豚的美味,也正是由于有了生命的考验,变得愈发的充满魔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食客慕名而来。

人工养殖,营养丰富,无毒可靠大连河豚为东方鲀属,是在规范区域特定的自然环境下,采用人工育苗、深水网箱及工厂化越冬养殖而成的红鳍东方鲀。

得天独厚的大连海水环境孕育出了花纹显著、色泽鲜艳、品质优良、口感鲜美的大连河豚,其营养丰富,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材,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及微量元素。

目前,大连河豚养殖均已实现高效、健康模式,养殖区是国家农业部指定的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符合生态养殖、环境友好和节约资源的要求。

大连河豚采用的是先进的大规格深水网箱养殖,深水网箱可抗风浪、耐流,可在离岸数公里外的海水中进行养殖,养殖环境接近于天然野生河豚栖息地,而且养殖空间大、水体交换好,水质优良,不受江河或雨季影响,因此,养殖的大连河豚活力充沛,体质绝佳。

在养殖过程中,经过种质改良和控毒养殖技术,大连河豚体内毒素分布部位非常明确,只是肝脏、血、卵巢有毒,且含量甚微,属无毒级别。

因此,以养殖的大连河豚可食用部分作为食品进行食用无任何风险,再经过专业的加工处理,更加安全可靠。

大连河豚历史悠久我国食用河豚历史悠久,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就有食用河豚鱼的记载。

《山海经》中记录“多肺肺之鱼,食之杀人”,“肺肺”即指河豚鱼。

春秋战国时,人们品尝河豚时,不知该何以表达其美味,有人联想到越国美女西施,于是“西施乳”的说法就流传下来。

河豚趣谈

河豚趣谈
总第 1 3 4期
文章编号 : 1 0 0 6— 3 1 8 8 ( 2 0 1 3 ) 0 2— 0 0 4 8— 0 1
江 西水产科 技
河 豚 趣 谈
陈修 筑 冯 汉华
( 都 昌县 水产 局 , 江 西河纯 , 古名肺鱼、 缑鲐 、 鳆鱼 , 俗 称 气鼓 鱼 、 气泡鱼 、 吹肚鱼、 鸡泡鱼、 青郎君 、 刺 豚 鱼
人药 : 鱼肉不仅f i  ̄t " 虚益肾, 治精神萎靡 、 身倦乏 力、 心悸气 短 、 失眠健 忘等 症 , 而 且能 抗疲 劳 、 抗 衰 老, 具有 防癌 , 促进智力发育 , 预 防动 脉 硬 化 和 冠 心病等诸 多功 效 ; 皮肤 因富 含胶 原 蛋 白 , 是 美容 护 肤 不可 多得 的滋补 品 ; 卵 巢 可治 无名 肿 毒 、 颈部 淋 巴结 核 、 乳 腺癌 ; 精巢 f i  ̄t , 肾壮 阳 , 增 强体 力 , 适 合 于形寒肢冷、 头晕耳鸣 、 阳痿滑精早泄 、 不孕及老 年久病 等症 ; 血液可 局部 治疗 淋 巴结核 ; 鱼 胆 可治 脚气、 烫伤、 黄水痘、 癣疮 等 ; 鱼 肝 可 以增 强 视 力 ; 河 豚毒 素 ( 1 T I 1 x) 更 是 一种 难 得 的药 物 , 具有镇痛 、 抗癌 、 抗菌 、 解 痉和戒 毒等 多种功 效 。
河豚 营养 丰 富 , 口味鲜 美 , 与鲥 鱼 、 刀 鱼 并 称 “ 长 江三 鲜”, 有“ 天 下第 一鲜 ” 、 “ 鱼 中之 皇 ” 的美 誉 。在 日本 、 韩 国, 河 豚更是 享有 “ 菜肴 之 冠 ” 的盛 誉 。研究 表 明 : 河豚 蛋 白质 含量 高达 1 8 . 7 %, 且 富
的 胃中 , 在短 时 间 内膨 胀 成数倍 大 小 , 以 吓退 掠 食 者, 达到 自卫 的 目的 ; 二是钻 沙 习性 , 河 豚鱼 经常将 腹部朝下 , “ 坐” 在海底 , 将身 体左 右剧烈 晃动 , 拨 开

东坡河豚介绍-解释说明

东坡河豚介绍-解释说明

东坡河豚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像以下这样编写:东坡河豚是一种生活在中国东坡河流域的特殊鱼类,被誉为河流的明珠。

它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文化价值。

本文旨在介绍东坡河豚的起源、特征与生态习性,并探讨其保护与研究现状。

通过对东坡河豚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物种。

东坡河豚的起源与分布是理解其生态习性的重要基础。

它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坡河流域,也被发现生活在一些相邻的水域中。

由于东坡河豚对水质环境的苛刻要求,它选择了清澈、富含氧气的河流作为栖息地。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水污染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东坡河豚的栖息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导致其数量锐减。

东坡河豚具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特征与生态习性。

它的身体呈圆筒状,背部呈黑褐色,腹部白色,长有一双特殊的鳍,具有良好的游泳能力。

它善于捕食小型水生动物,如鱼类和甲壳类动物,是河流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

同时,东坡河豚也是一种迁徙性鱼类,随着季节和水域环境的变化而迁徙,这使得它的保护面临许多挑战。

在保护与研究方面,东坡河豚的现状十分令人担忧。

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捞和栖息地的破坏,东坡河豚的数量急剧减少,濒临灭绝的境地。

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各级政府与环保组织加强了相关的保护工作。

同时,对东坡河豚的科学研究也在积极进行中,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其生态习性和保护需求,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然而,仍然需要更多的力量和资源参与到东坡河豚的保护工作中。

综上所述,东坡河豚作为中国特有的珍贵鱼类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文化价值。

但其数量的锐减和栖息地的丧失使得东坡河豚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对其保护的意识和行动,并加大对东坡河豚的科学研究与保护力度,以确保这一物种的生存与繁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东坡河豚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发挥其重要的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几个部分进行介绍与论述东坡河豚。

饮食文化旅游的发展与创新研究——以江苏海安河豚饮食旅游为例

饮食文化旅游的发展与创新研究——以江苏海安河豚饮食旅游为例

色的服 务产 品, 可供游客参与体验 的活动项 目也乏善可陈。
( 二) 同质化严重 , 市场认 可度不高 海安河豚旅 游的市场品牌度 和美 誉度 目前还有 所欠缺 , 调 查 中我们发现有 些游 客对海安与河豚的关系还不甚了解 ,这主 要是 由于两方面的原因 , 一是同类产品的竞 争 日趋激烈 , 省 内周 边城市江 阴、 靖江 、 扬中、 张家港等地都 在不 同程度地发展 河豚 旅游 , 每一家都宣传 自己是“ 河 豚之 乡” , 提供 的服务项 目同质化 现象明显 , 再加上一些行业组织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随意授牌 , 这就会让消费者分不清到底哪个是 真正有特色的 ;二是 由于海 安本身是非旅游热点城市 , 在游客的心 目中缺少知名度 , 游客常 常知河豚而不知海安 。 ( 三) 服务人才 队伍建设滞后 饮食文化旅游的成功开展关键在 于一支优秀 的旅游服务人 才 队伍 , 海安发展 河豚旅游需要大量 的规划设计者 、 经 营管理者 以及一线服务人 员。 从调查 的情况看 , 服务人 才队伍建设还 是一 项 软肋 。不少商家只知盈利 , 不懂服务 , 经营管理还处 于粗放型 阶段 。当今 的旅游市场上 , 游客 到异地旅游 , 有时候玩 的就是个 心情 , 假如因为服务不 周到而惹得心情不舒畅 , 那再好 的美 味也 会 大打折扣 。
饮食 文化旅游的发展 与创新研 究
— —
以江苏海安河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食旅游为例
顾 小光 ( 紫琅 职业技 术 学院 , 江 苏 南通 2 2 6 0 0 2 )
摘 要: 饮食 文化 旅 游是 当今旅 游 市场 的一个 热点领 域 , 海安依托 技 术和 资源优 势发展 河豚 旅 游需要 深挖 文化 内涵 , 创 新旅 游产

中日河豚之味品鉴

中日河豚之味品鉴

中日河豚之味品鉴作者:暂无来源:《新旅行·首航假期》 2019年第2期历史中品河豚美食文化近现代,河豚文化精于日本。

明治时代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解禁河豚后,一时间河豚成为日料中的极品食材,被日本权贵阶级垄断消费。

但如果要追溯河豚鱼的故乡,那么非中国莫属。

世界上最早关于河豚的文字记载可见于先秦时期的《山海经》。

及至汉代,对河豚的文字记录更为详尽,并涉及食用河豚的方法。

宋朝河豚文化一度风行长江流域,文人墨客争相写诗歌颂河豚味美,苏轼的一句“不食河豚不知鱼味”更是传为千古佳话。

不仅在中国,日本人冒死吃河豚鱼也有将近3000年的历史,日本的法律也曾禁止甚至规定过某某层次的人绝对禁止食用河豚。

幕府时代禁食河豚,但屡禁不绝,上至藩主、下至黎民百姓,拼死吃河豚者大有人在。

明治维新后,政府变禁止为开放。

而今,河豚料理名目繁多,日益丰富。

国家针对河豚处理、加工与烹饪,制订了许多法规。

只有经正经学习考核及格,获得厚生省许可证者,方有资格从事该项人命攸关的工作。

于对比中感受河豚料理的讲究虽然同为美食大国,但中日两国对于河豚的态度却大相径庭。

与早些年中国对河豚料理“望而却步”的态度不同,日本人对于河豚有着超乎寻常的热爱,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嗜食河豚的国家。

日本早在江户时代就已经盛行吃河豚,仅东京就有1500多家特别的餐馆烹烧河豚鱼菜。

由于在日本烹饪河豚的厨师需要经过极其严格的训练和考核,因此河豚在日本可以说是十分常见的高档食材,绝对安心美味。

因此对于河豚料理还不算普及的北京市场来说,清雅安全的日式河豚料理肯定会令中国食客倍感惊艳。

在北京朝阳区新源里一隅的琨莎中心,有一家以河豚会席日本料理为主的餐厅—天正河豚。

一进入餐厅,天正河豚就传递给客人一种不一样的感受:不同于一般日本料理店的江户风格,这里的设计在精致内敛的基础上,更显优雅大气。

问过才知道,原来这里的室内环境由日本著名设计师竹村重雄先生及其设计团队亲情演绎,由于其团队有长期在美国工作的经历,所以在设计中大胆尝试了将日本传统风格与美国现代风格相结合的设计方案。

别让河豚有文化等

别让河豚有文化等

龙源期刊网 别让河豚有文化等作者:林培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0年第07期又到河豚上市时。

最近,江苏扬中、靖江、江阴等“河豚之乡”,纷纷举行各种“河豚文化”活动,推销打造这一新兴美食产业。

一时间,河豚被捧上前所未有的文化高度,那么,“拼死”要吃的河豚身上,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文化呢?我先查到扬中市河豚文化研究会的研究成果,照录如下“河豚文化的核心是,挑战的勇气,科学的态度;财富的意识,务实的精神;鱼类的极品,美味的佳肴。

”吃几条河豚,就能增勇气、明态度、长财富、强精神,凡几十年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也抵不上“河豚文化”的点石成金,真可谓立竿见影的成才捷径。

但不知这种有文化的河豚,是独产扬中江边,还是当地驯养所得?而吃河豚“历史悠久”的靖江,又有哪些“独特的河豚文化”呢?他们津津乐道地描述着:“河豚的魅力来自于视觉魅力,河豚形态憨厚、可爱,有一种视觉之美、生动之感;河豚的魅力来自于味觉之美,河豚之美在于香,做出的菜肴鲜美;河豚的魅力来自于心理魅力,河豚有美味诱惑,但品尝要有一种冒险的精神;河豚的魅力还来自于文化的魅力,有关河豚的文学作品、烹饪技艺、吃河豚的习俗等,丰富多彩,魅力无穷,这都是一种文化。

”不过,再有文化的河豚也会误伤性命。

仅最近,扬州、泰州地区就有12人吃河豚中毒。

而据近年统计,我国因食用河豚而中毒死亡的人数,占食物中毒总死亡人数的33%,居食物中毒死亡人数之首,仅江苏省,每年就有数十人因食河豚中毒而亡。

如果你置国家禁食河豚之令于不顾,冒死尝鲜,生命自负,我只能尊重你个人抉择,但拜托,别挖空心思去发掘什么“河豚文化”,让一条鱼冒充“文化人”,去承载社会的功利热望,实在有悖“鱼人道”。

写到这里,又得知江阴河豚“成功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全国惟一以河豚为主题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不知江阴的“河豚文化”又有何创见?段味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是因为失败而烦恼,而是因为失败后找不到任何借口而烦恼。

河豚介绍习性

河豚介绍习性

河豚
河豚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海鱼,既美味又危险。

它们主要生活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域,是有毒的,但经过专业的加工和烹饪后,可以变得无毒且味道鲜美。

外观特征
河豚体形似鲫鱼,上颌延长成喇叭形,有些种类的河豚颜色斑斓,有的是黑色、黄色、蓝色等。

背鳍和腹鳍很小,肛门下方有一排很小的钩状鳍棘,外形十分独特美丽。

分布区域
河豚分布在全球的温带和热带海域,包括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等地区,栖息在河口、海湾、海底等地有着广泛的适应性。

生活习性
河豚主要以底栖动物和藻类为食,还会吃些小鱼小虾等。

它们的嘴巴非常锋利,能够轻松咬破贝壳和海胆等坚硬的东西。

河豚是肉食性捕食者,白天不活动,晚上出来寻找食物。

河豚的毒性
河豚体内的毒素主要分布在皮肤、肌肉、肝脏和卵巢中,其中以肝脏中的毒素含量最高,毒性也最强,可以致人死亡。

河豚分类
在世界上河豚的种类有三十多种,以日本的河豚种类最多。

按照外形特征和毒性程度可以分为软骨鱼亚纲的河豚目、黑鲸目和鳐亚目河豚科等等,其中黑鲸目河豚科和鳐亚目河豚科的河豚都是无毒的。

然而,尽管无毒,但是它们的肉质
并不是很可口。

河豚文化
河豚的文化传统在日本历史上已有数百年之久,早在江户时代,日本武士就将河豚看作美食。

河豚是非常珍贵的食材,经过严格的加工和烹饪后,可口味娇软,非常美味。

结语
总而言之,河豚是一种有毒但美味的食材,对于食用河豚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找到信誉可靠的厨师和餐厅。

河豚鱼简介

河豚鱼简介

河豚鱼简介一:河豚文化河豚鱼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珍稀鱼类,在我国江南已有数千年的食用文化历史,因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古往今来为人们所偏爱喜食;那带肉刺的鱼皮,胶质浓厚,食之粘口,味觉美感远胜于鱼翅、海参。

“一朝食得河豚肉,终生不念天下鱼”。

梅尧臣的《食河鱼豚》:“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广为流传的谚语“拼死吃河豚”又给这一美味遮挡了神秘的面纱。

河豚鱼对其特殊的历史地位,不仅享受着极高的美食赞誉数千年形成的河豚鱼传统饮食文化更将它装点得富丽华贵、妖娆多姿。

二:河豚鱼的菜肴与特色1.白汁浓汤河豚:鲜美味美,浓郁墩后,白皙如乳,色感怡人。

2.红烧河豚:汁浓肉嫩,咸香微甜,滑润可口。

3.刺身河豚:清鲜细腻,软嫩润滑,具有独特的江鲜口感美味。

三:营养与功效“长江三鲜美,河豚第一鲜”。

河豚具备“长江三鲜”的鲜明特点:食肉性、江海洄游、肉嫩味鲜是鱼中极品,其历史深渊和文化内涵亦相当深厚。

其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特别高,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的鲜美氨基酸保证了河豚鱼特有的鲜味);保健功效独特:能维持人体营养均衡、改善肤质、增强免疫功能、健脑益智、平衡植物神经系统等。

经国家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鉴定报告显示:经人工养殖的河豚成鱼营养均衡,鱼肉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7.71%,脂肪含量仅为0.62%。

不饱和脂肪酸(DHA含量15.36%,EPA含量6.19%)含量特别高,除能阻止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预防或减轻动脉更化和冠心病以外,对活化大脑神经细胞、改善大脑功能具有显著地健脑益智作用。

人体必须且不能自行合成的8种氨基酸,河豚全有。

河豚鱼富含非常丰富的胶原蛋白,使皮肤增白,增加弹性,是姿容养颜的佳品;同时含有独特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鱼精蛋白,具有特殊的抗生作用,可以很好的抑制人体内肿瘤细胞的产生;河豚鱼皮有美容、暖胃和壮阳补肾的功效,是壮阳补肾、美容、暖胃的上等佳品,河豚鱼作为食品,它可维持人体营养均衡、改善肤质、增进免疫功能:作为营养品,它的健脑、养心滋补作用非常突出。

河豚简介

河豚简介

河豚简介河豚,是一种肉味极为鲜美的洄游性鱼类,被誉为“百鱼之王”和“鱼中极品”河豚鱼种类繁多,我们经常看到和食用的主要是暗纹东方豚,条纹东方豚,和橘黄豚。

河豚在所有鱼类餐食中历史悠久,而且长盛不衰,由此衍生出的河豚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而精美。

河豚名列”长江三鲜”之首,为传统美食中的典范,其肉质鲜嫩,食后满口生津,唇舌溢香味美绝。

在日本河豚享有“菜肴之冠”的美誉。

在中国自古也就有“拼死吃河豚”之说。

另据科学证明,河豚鱼还具有无与伦比的营养和保健作用。

其体内的脑黄金、蛋白质、谷氨酸含量为鱼中之最;核酸含量达每百克4.69克,为生物中第一位;脂肪含量仅有0.26克,为鱼中最低;另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硒、锌等多种微量元素。

长期食用河豚鱼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肝炎、肺结核、性病等具有特殊的食疗作用。

同时,河豚鱼还可滋阴补阳,治疗关节炎,祛风湿,活化大脑神经细胞,改善大脑功能,起到醒脑、益智的作用。

二战后,日本人平均寿命为87.6岁,居世界第一;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病率全世界最低;平均身高增长6公分~8公分,年轻一代比中国人平均身高高出2公分;日本人均综合素质全世界第一。

经联合国卫生组织调研得出,这与日本人的科学饮食和持久食用河豚鱼是分不开的。

中国早在秦始皇朝代的《山海经》、汉代的《论卫》、隋朝的《病原候论》等古书里,都有过关于河豚鱼的记述,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给了河豚极高的知名度。

自古文人墨客对河豚的描写更是让河豚登上了传统美食的巅峰。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食用的“巴肺鱼汤”就是河豚。

鲁迅先生的:“故乡黯黯锁玄云皓齿吴娃唱柳枝岁暮何堪再惆怅,且持卮酒食河豚”就是描写坪井芳治邀鲁迅往日本饭店共食河豚的佳句。

其中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让妇孺皆知!我国古谚云:不食河豚,焉知鱼味,食了河豚百鱼无味。

河豚不但营养丰富,滋补功能也是首屈一指,从食疗的角度河豚鱼可维持人体营养均衡、改善肤质,增进免疫功能,尤其它的清洁血管、健脑、养心滋补作用非常突出。

四方食事河豚中的典故和故事

四方食事河豚中的典故和故事

四方食事河豚中的典故和故事
南通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吴王夫差大胜越国之后,越王勾践奉上美女西施,一日,夫差拥西施于怀,正逢品尝一条河鲀,其洁白如乳、丰腴鲜美、入口即化的感觉,不知该如何形容,随口说道:“爱姬玉乳可比之!”从此,“西施乳”就在民间传开了。

而到了宋代,苏轼谪居常州,一士大夫请苏东坡品尝河豚,但见苏轼埋头大吃,就是不吭声,当这家人相顾失望之际,这时已打饱嗝、停止下筷的苏轼,忽又下箸,口中说道:“也值得一死!”
河豚真是神奇的生物,竟把至毒极鲜融于一体,让人又爱又恨,而且欲罢不能,想要尝鲜,只有拼命一试。

河豚,又叫气泡鱼,它的毒性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的1250倍,只需要0.48毫克就能致人死命。

其实,河豚的肌肉中并不含毒素。

河豚最毒的部分是卵巢、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鳃和皮肤。

河豚常见的吃法分别是:红烧河豚,香味浓郁,汤汁浓稠,白汁河豚汤汁奶白如瓷,味道鲜美。

一尾河豚,“鲜活”一城

一尾河豚,“鲜活”一城

总编策划人间四月天,最是河豚鲜。

作为“长江三鲜”之一,河豚外表憨态可掬,味道鲜香无比,是以让无数“老饕”魂牵梦萦,趋之若鹜。

在镇江扬中,河豚食俗已有上千年历史。

中国烹饪大师、扬中市孔庆璞河豚馆总经理兼主厨孔庆璞是烹饪河豚的好手,他屏气凝神,手中菜刀不疾不徐,将柔嫩的河豚切成厚度约为2毫米的薄片,在灯下透出莹莹光泽。

夹起薄片置于滚水中,经过“左三右四,七上八下”烫涮,肉质变得细腻滑嫩、脆爽弹牙,满口浓浓鲜甜,令人不禁慨叹:“一朝食得河豚肉,终生不念天下鲜。

”古老民俗世人对河豚的偏爱古已有之。

早在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就有关于河豚的记载,至宋时已成为名贵佳肴、桌上珍品。

作为长江的江心岛,扬中四面环江,每年春季河豚洄游至此产卵,优越的地理位置孕育出独特的河豚文化。

小时候,孔庆璞在滩头水边玩耍,常看见码头边停靠着许多捕捞河豚的渔船,渔民们或是用排钩捕捞,或是用装了饵料的卡钩钓河豚,常常是河豚满舱,船主喜上眉梢。

孔庆璞的父母是烧河豚的行家,每到吃河豚那天,年幼的孔庆璞高高兴兴地跟着父亲去渔船上挑选河豚,5元钱便能买十余条。

河豚买回来后,父亲负责宰杀、漂洗,母亲则是掌勺大厨,母亲和父亲配合十一尾河豚,“鲜活”一城文/本刊记者许宵雪孔庆璞扫码听音频10总编策划分默契。

不一会儿,河豚独有的香味便从灶台溢出,穿过院墙飘散开来,像是在告诉左邻右舍:“孔家今天烧河豚了。

”在父母的熏陶下,孔庆璞对烹饪产生了极大兴趣。

上大学期间,尽管学的是英语专业,孔庆璞在课余时间总会找来美食古籍细细研究,并动手实践。

慢慢地,孔庆璞掌握了一手做菜“绝活”,朋友、邻居家有结婚、盖房等喜事,总会请孔庆璞来掌勺。

20世纪90年代初,孔庆璞从英语教师岗位调任扬中市图书馆副馆长。

“尽管放弃了从事十年的英语专业,但从那时起,我的河豚文化事业才刚刚开始。

”凭着对河豚文化的热爱,孔庆璞一头扎进浩瀚书海之中,翻阅大量文献古籍后了解到,经数百年发展,扬中河豚食俗已成为极具地域性的民俗现象。

河豚鱼食用历史

河豚鱼食用历史

河豚鱼食用历史[百度百科]2011-09-29字体显示:大中小河豚饮食文化的发展与六朝建都南京有关。

据史载,公元3世纪到6世纪末,三国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相继建都于建康(今南京),这是一个经战国之后中国思想界最活跃的时代。

六朝建都南京,人流、物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河豚饮食文化才有可能在长江下游兴起。

到了10~12世纪的宋代,文人志士纷纷修诗写词,才有河豚的诸多精彩描述。

根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早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时代,长江下游沿岸的人们就品尝过河豚,知道它有大毒了。

2000多年前的长江下游地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属地,人们品尝河豚的习俗比当今日本人还有过之无不及,特别是品尝河豚精巢时,对其洁白如乳、丰腴鲜美、人口即化、美妙绝伦的感觉,不知该如何形容,有人联想起越国美女西施,于是“西施乳”就在民间传开了。

到了宋代景佑五年(公元1038年),著名诗人梅尧臣在范仲淹席上,当同僚们绘声绘色地讲述河豚时,忍不住即兴作诗:“春州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李时珍在《本草集解》中还提到宋人严有翼在《艺苑雌黄》中说:“河豚,水族之奇味,世传其杀人,余守丹阳、宣城,见土人户户食之。

但用菘菜、蒌蒿、荻芽三物煮之,亦未见死者。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毕30年功力,从上古炎黄帝至明代600余部巨著中悉心广搜穷揽,全面总结了公元前21世纪至16世纪我国药物学的成就,他在其巨著《本草纲目》中说:“据草创于大禹、成书于夏、完善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籍《山海经?北山经》记载,河豚名铈鱼,吴人说它的血有毒,肝脏吃下去舌头就发麻,鱼子吃下去肚子发胀,眼睛吃下去就看不见东西了。

宋(约968年)人马志在《开宝本草》中说:河豚,长江、淮河、黄河、海里面都有…”。

古往今来,随着生态环境的变迁,推河、黄河的河道及人海口多次改变,黄河故道还遗留在江苏涟水等地;现在江苏的洪泽、淮阴、淮安、金湖、阜宁皆位于淮河下游,但人们在黄河、淮河中再也没有见到过河豚。

河鲀

河鲀

河鲀,俗称河豚,(注:河豚的叫法存在错误,但因为传播广泛,好多地方称之河豚,其实河豚为哺乳动物如长江白鳍豚,请加以区别。

类似于猫熊,错误的叫法接受度高之后便称之为熊猫。

)自古以来中国食用的河豚皆生息于河中,因捕获出水时发出类似猪叫声的唧唧声而得名河"豚"。

另有“气泡鱼”、“吹肚鱼”、“河豚鱼””、“气鼓鱼”(江苏、浙江)、“乖鱼”(广东)、“鸡抱”(广东)、“龟鱼”(广西)、“街鱼”(用闽南话读)(福建)、“蜡头”(河北)、“艇鮁鱼”等称呼。

古时称“肺鱼”。

英文名:puffer fish 。

河鲀为暖温带及热带近海底层鱼类,栖息于海洋的中、下层,有少数种类进入淡水江河中,当遇到外使整个身体呈球状浮上水面,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借以自卫。

中文学名河豚鱼拉丁学名takifugu别称气泡鱼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亚门脊椎动物亚门纲辐鳍鱼纲目鲀形目科鲀科属东方鲀属分布区域北纬45度至南纬45度之间的海水、淡水等水域英文名pufferfish, puffers目录1形态特征2分布范围3生活习性▪ 洄游▪ 食性▪ 自卫4物种分类▪ 虫纹东方鲀▪ 横纹东方鲀▪ 铅点东方鲀▪ 月腹刺鲀▪ 红鳍东方鲀▪ 暗纹东方鲀▪ 刺鲀▪ 绿河鲀▪ 黑斑叉鼻鲀▪ 星斑叉鼻鲀▪ 白点叉鼻鲀▪ 菲律宾叉鼻鲀5体内毒素▪ 历史记载▪ 化学成分▪ 有毒部位▪ 临床症状▪ 中毒诊断▪ 中毒治疗6食用方法7河鲀史话▪ 史料▪ 严嵩吃河鲀的故事8养殖技术▪ 室内越冬技术▪ 池塘育苗技术▪ 疾病防治9河鲀趣闻▪ 有趣特点▪ 献水草齿间传情10区别河鲀1形态特征编辑河鲀图片集萃(20张)河鲀具有众所皆知的圆滚滚身躯,一般体长在100~300mm左右,大的可达630mm以上。

大部分生活在海中,但在淡水及海、淡水汇合处也可发现。

它们在水中吹动水和空气,使泥沙飞起,然后捕食躲在沙中的生物。

因为牙齿和颌骨很坚硬,所以连极硬的贝壳也能咬碎。

中国的河豚文化

中国的河豚文化

中国的河豚文化河豚,是一种肉味极为鲜美的洄游性鱼类,被誉为“百鱼之王”和“鱼中极品”。

但河豚体内含有致命的剧毒,品尝河豚这道美味,是要拿宝贵的生命去冒险的,我国民间素有“搏死食河豚”的说法。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中,就有关于河豚味美和有毒的记载:“河豚有大毒,味虽珍美,修治失法,食之杀人。

”我国食用河豚历史悠久。

早在大禹治水时代,长江中下游一带的百姓就已经在“搏死食河豚”了。

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之地盛产河豚,“搏死食河豚”也在民间蔚然成风。

不但吃河豚肉,还吃公河豚腹内的精巢,认为此物洁白丰腴,入口即化,美妙绝伦,文人们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来形容这道美味,联想到有倾国倾城美貌的美女西施,便将公河豚的精巢称之为“西施乳”。

晋代文学家左思在《吴都赋》中,不但描述了河豚的体型特征,还详细记录了民间烹制河豚的方法。

到了唐代,河豚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宫廷。

据史料记载,唐玄宗曾赐河豚肉给宰相李林甫品尝,李林甫受宠若惊,感恩不尽。

宋代,民间吃河豚之风更盛,尤以江南一带的河豚菜肴最为有名。

元代和明代,江南地区把河豚奉为食界至尊,明代的宫廷中,甚至有河豚宴。

对于该不该“搏死食河豚”,我国的文人雅士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

宋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反对“搏死食河豚”。

1038年,梅尧臣卸任浙江建德县知县时,好友范仲淹任饶州知州,邀梅尧臣同游庐山,在范仲淹款待梅尧臣的酒宴上,有一位来自江南的客人绘声绘色地讲起河豚如何味美,引起范仲淹的极大兴趣。

梅尧臣认为,为了享用河豚这道美味,竟要冒生命危险,是不值得的。

即席赋诗一首,婉劝范仲淹不要冒险品尝河豚。

这首诗,便是让梅尧臣名满天下的《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其状已可怪,其毒亦莫加。

忿腹若封豕,怒目犹吴蛙。

庖煎苟所失,入喉为镆铘。

若此丧躯体,何须资齿牙?持问南方人,党护复矜夸。

皆言美无度,谁谓死如麻!我语不能屈,自思空咄嗟。

退之来潮阳,始惮飧笼蛇。

中国的鱼文化

中国的鱼文化

钓鱼是观光休闲渔业的一部分,从中可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如日本、西欧和美国,休闲渔业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以美国为例,根据最新研究资料表明,该国每年有约3520万成年人(16岁以上)钓客,在休闲渔业(英文名Leisure Fishing)上花费达378亿美元,若把休闲渔业当成一个企业来说,其创造的收入足以在美国《财富》杂志500强企业排名第十三位(王有基等2006)。我国的江苏太湖、杭州西湖、哈尔滨长岭湖渔坊、北京怀柔等著名钓鱼区,以及各地随着双休日、旅游事业的发展,纷纷推出旅游观光型渔业这一新事物,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经济效益看好,已成为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我国的地理优越,环境多样,适于多种鱼类的生长繁殖。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但是重要的食品美味佳肴,还是休闲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鱼找健康,观赏鱼找和谐,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时尚。在我国悠久的文明历史长河中,鱼类在人们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鱼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灿烂明珠。本文从下列六方面介绍。
六、吉祥鱼类
鱼类是一种吉祥物,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有“鱼素”之称,俗传是用绢帛写信装在鱼腹中传递信息;汉代蔡邕《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隋唐时期朝廷颁发给百姓“鱼符”(又叫鱼契),是用雕木或铸铜成鱼形,刻字其上,以此为凭证;三国、南宋时的“鱼灯”,佛寺中僧徒诵经时击打器物的“鱼鼓”(又叫木鱼)等,还有用鱼类种种异常寓言灾异祸福,这些都给鱼类附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三、丰富的食鱼文化
我国古代人们就把鱼类作为一种肉食,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孟子说:“鱼我欲也,熊掌亦为我所欲,二者不可兼得”,把鱼和熊掌并列为珍品,特别是鱼中之珍品。古籍中赞扬鱼味美的实例很多,如隋炀帝称松江鲈“金齑玉脍,东南佳味”;洛鲤伊鲂贵于牛羊;宁去屡世宅,不去鯯(斑鱭)鱼额;宁可弃我三亩稻,不可弃我鰵鱼脑;鲥鱼味美在鳞;鲢之美在腹,鳙之美在头;河豚水族之奇味等。近代人赞鱼美味的谚语也不少,如飞禽强于走兽,鱼鳖可比山珍;吃鱼的女士更漂亮,吃鱼的男士更健康,吃鱼的孩子更聪明等等。这些谚语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从鱼生活环境污染相对较小,营养价值较高等方面看还是很有科学道理的。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富庶、繁荣的象征,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欢吃鱼,逢年过节、喜庆筵席及亲朋好友团聚,总少不了一道鱼肴,透着喜庆气,传达着人们“年年有余”、“富贵有余”的美好愿望。

酒与河豚的故事

酒与河豚的故事

酒与河豚的故事一、引言在中国,酒与河豚的故事流传千年,二者在文化和历史中紧密相连。

河豚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珍贵食材,而酒则是宴席上的必备饮品。

本文将为您盘点酒与河豚的故事大全,带您领略这两千多年来的文化传承。

二、酒与河豚的起源据史书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期,河豚就已经成为宴席上的佳肴。

而酒的起源则要追溯到远古时代,祭祀、庆祝、丧葬等场合都有酒的出现。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酒与河豚的结合成为了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

三、酒与河豚的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厨,为了烹饪出最美味的河豚,不惜跋山涉水,寻找最好的食材和最独特的烹饪方法。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发现了一种特殊的酒,能够将河豚的鲜美发挥得淋漓尽致。

于是,他便将这种酒与河豚相结合,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美食。

从此,这种酒与河豚的搭配成为了当地的一大特色。

四、酒与河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酒与河豚的故事逐渐传遍大江南北。

在明清时期,河豚开始成为江浙地区宴席上的必备菜品,而酒则成为搭配河豚的最佳饮品。

许多名厨和文人墨客都为这种美食文化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和文章。

五、现代酒与河豚的传承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文化的繁荣,酒与河豚的故事得到了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在各大宴席和节日中,人们都会选择品尝这道极具特色的美食。

同时,为了传承和发扬这种文化,一些厨师和企业家也开始挖掘和推广酒与河豚的故事,将其融入到现代餐饮中。

六、结语酒与河豚的故事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仍然历久弥新。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在品尝这道美食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让我们一起为酒与河豚的故事点赞。

以河豚之名,用“食”力说话——“河豚美食、全球共享”2021世界河豚大会召开

以河豚之名,用“食”力说话——“河豚美食、全球共享”2021世界河豚大会召开

文化CULTURE同心侨声以河豚之名,用“食”力说话—“河豚美食、全球共享” 2021世界河豚大会召开文/郭博文“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河豚鱼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不仅享受着极高的美食赞誉,数千年来积淀和形成的河豚传统饮食文化更将它装点得富丽华贵,妖娆多姿。

可谓:“一朝食得河豚肉,终生不念天下鱼。

目前,全球河豚消费主要集中在 中、日、韩国家,据统计,作为河豚养殖 大省,消费强省的江苏,在全球养殖河 豚消费总量中占到了 70%,江苏独特的、带着浓郁地方色彩的河豚美食文化,已成为中餐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 曰,以“河豚美食、全球共享”为主题的 2021世界河豚大会在宁召开。

中国侨联兼职副主席、省侨联主 席、党组书记周建农,省侨联文化交流 部部长吕静,江苏省海外联谊会副秘 书长胡恒锁,省委统战部文教处二级 调研员汤永奇,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常 务副会长邢颖,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 明,中国渔业协会河豚分会会长朱永 祥,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会长于学荣 以及多国华侨华人代表,河豚养殖、加 工、销售、餐饮服务单位、各地餐饮行 业协会负责人共130多位嘉宾参会,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11万人次通过 线上直播参加。

周建农在发言中表示,河豚是江 苏又一靓丽名片。

本届大会彰显了淮扬美食的独特魅力,体现了开放包容的江苏气派,也能用美食温润广大侨胞的思乡情愫。

文化聚侨,服务惠侨,是侨联组织的不懈追求,将支持更多江苏文化名片走向世界,以高品质文化丰富侨胞精神生活。

邢颖表示,以餐饮为载体,讲好中国历史,传播中国文化,阐释美食特色,加强区域交流,有助于提升中餐国际化形象。

本次大会及系列活动的举办必将打响江苏美食特色在更高层面、更广范围、更宽领域的品牌影响力。

于学荣代表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衷心感谢各级领导、各国侨团、各地协会、河豚产业链单位等对河豚事业发展给予的关心、指导和支持。

他表示,2021世界河豚大会将陆续推出系列活动,开启“中国淮扬菜大赏河豚美食全国行”,线上推出河豚文化惠侨活动,让世界爱上中国味道,让百姓体验河豚味鲜,打响舌尖上的江苏新品牌,助力江苏河豚事业高质量发展。

关于河豚的神话故事

关于河豚的神话故事

关于河豚的神话故事河豚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神秘生物,它身披一层银白的鳞片,有着两只明亮的眼睛。

据说,河豚是一种可以带来好运和长寿的动物,在许多文化中都被视为神圣的象征。

今天,我将与您分享几个关于河豚的神话故事,让我们一起探寻这些令人着迷的传说。

故事一:玛琳的神奇旅程在一个古老的渔村里,住着一个年轻的女孩玛琳。

她生活在大海的附近,每天清晨都会去海边捡拾贝壳,同时凝视着远处的海面。

有一天,当玛琳再次来到海滩时,她发现有一只被困在浅水中的河豚。

玛琳立刻心生怜悯,决定救下这只可怜的生物。

她小心翼翼地将河豚抱起,轻轻地将它放回了海洋。

就在此刻,一个奇迹发生了。

河豚的身体开始发出耀眼的光芒,并化为一位美丽的水仙女。

她向玛琳透露,她是来自海洋王国的公主,并因玛琳的善良而向她表示感谢。

作为感谢,水仙女带领玛琳进入了海洋的深处。

玛琳被迷人的珊瑚礁、五颜六色的鱼群和宁静的海藻丛所吸引,她看到了许多奇妙的景象,如闪烁的海星和游动的海龟。

几个小时后,水仙女带着玛琳回到了海滩上。

玛琳凝视着眼前的海洋,感叹着这次奇妙的旅程。

从那以后,她每天都会来到海边,希望再次见到那位神奇的水仙女。

故事二:小溪的愿望在一个小村庄的溪流旁边,有一个名叫小溪的河豚,它总是呆呆地望着溪流旁的大树和花丛。

有一天,一位旅行者路过,发现小溪的神情异常,于是停下来询问它的烦恼。

小溪告诉旅行者,它一直梦想着自己能像大树一样高大挺拔,拥有漂亮的花朵和茂密的枝叶。

旅行者深深地听着,并给了小溪一个建议。

旅行者告诉小溪,它可以变成雨水,滋润大树和花朵,并将自己的愿望传递给它们。

这样,小溪就能用自己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小溪听了非常开心,于是跳跃着波动着,化为娇嫩的雨滴,轻轻洒向大树和花朵。

大树和花朵在雨水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变得更加美丽。

小溪看到自己的梦想实现了,感到无比的喜悦。

从那以后,它每天都用自己的雨水去滋润大树和花丛,用自己微弱的声音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悠久的河豚文化
摘要:中国自古就有拼死吃河豚的光辉历史,其中不乏众多文人墨客,他们以诗歌名词寄情于美味河豚。

而现代人们开发了更为安全的河豚食用方法,河豚鱼也因此被搬上了百姓餐桌。

关键词:河豚历史文化
追溯中国的饮食文化史才知道中国人竟有着两千多年“拼死吃河豚”的光辉历史,在惊叹之余也深刻的体会到在这漫长而又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关河豚的文化积淀,有文人雅士的诗词歌赋,有历代神医的解毒妙方,更有众多历史名人的种种趣谈,让我们对河豚有了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在众多的诗词当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莫过于北宋达学者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歌形象的描绘了河豚在初春时节溯江而上时的景色,如果说站在现在的角度去理解的话,我们就会更加惊叹于大自然的巧妙安排:即当河豚逐波而来人们可以饱尝其美味时,具有解毒作用的蒌蒿,芦芽也已生成。

我想这也是这首诗流传至今的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苏东坡先生酷爱美食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而东坡先生对于河豚的热爱在古代书籍当中也可见一斑——《宋人轶事汇编》引《示儿篇》:“东坡居常州,颇嗜河豚,有于烹者,招东坡亭,妇子倾室窥于屏间,冀一语品题,东坡大嚼,寂如喑者,窥者失望,东坡忽然下箸曰‘也值一死’,于是阖舍大悦”。

可见东坡先生不仅是河豚的拥戴者,而且也是烹制河豚的高手,就像耳熟能详的“东坡肉”,现有“东坡河豚”的菜谱留世,在这里也给各位读者了解一下东坡先生当年是如何烹制河豚的。

【主料:二月长江的淡水河豚。

辅料:蒌蒿、荻笋、芦根、荔枝壳、菘菜。

调料:胡椒粉、红辣椒、葱白、酱油、醋。

制法:1,将河豚去眼、子、内脏、血、头、尾、肉洗净切块,锅置于火上,注入少量水,投入鱼烹至成熟。

2,加以蒌蒿、荻笋、芦根制其毒。

3,加以荔枝壳制其芒刺软。

4加以菘菜以渗其膏,续水同煮至熟,加入胡椒粉、红辣椒、葱白、酱油、醋调和,即可食用。


我们早已知道古人之所以冒死吃河豚,是因为河豚的味道是在是太美妙了。

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幅漫画,整个画面大致描述的是在古代的一户人家中,有几个人正从堂内抬了一口棺材出来(已经有人因吃河豚而中毒身亡),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透过窗户看到另外的几个人正围坐在桌旁争先恐后的吃着一盘“罪魁祸首”的河豚,在讽刺的背后更鲜明的突出了河豚的美味,画者把这种美味体现的真可谓是淋漓尽致啊!在这里,我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我看来,至少是勇士”!
吃河豚能够致死主要是因为河豚体内含有剧毒,这种剧毒就是河豚毒素,它是一种神经性毒素,能够麻痹人的末梢神经和中枢神经,最后呼吸中枢神经和血管中枢神经也会因麻痹而导致人的死亡。

这种毒素甚至比剧毒的氰化物还要毒几百倍,
只要区区的几毫克即可使人毙命,当然这是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在医学极其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对这种毒素根本就没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只能通过以身试药不断反复的试验方能找出能解河豚毒素的中草药。

在汉代名医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就收有“食鲘鮧鱼中度方”【注:鲘鮧鱼是古人对河豚的另一种别称。

】:“芦根煮汁,服之即解”。

之后经过几个历史朝代著名医者的研究,蒌蒿汁,芦根汁,甘蔗汁,鸭雪,橄榄,粪清等物均有解毒的功效,只是因症状的轻重会产生药效上的差别,但不管怎样,至少也是给那些无畏的“勇士”以一点保障。

本人曾非常荣幸的在某一江鲜馆见过这种“怪物”,按几个档次明码标价,有98元一条的,有280一斤的,有680一斤的,甚至还有1280一斤的,据江鲜馆的老板介绍,那1280一斤的河豚是正宗长江水里捕捞的野生河豚,毒性是非常强的,其他的几种都是人工养殖或是长江水里圈养的,属于控毒河豚。

我也不管它是有毒还是控毒,野生还是圈养,暂且不去怀疑它的真假,反正国家对河豚的使用已经解禁了。

可以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怪鱼,我还是不禁仔细打量起它们来:气囊式的身段,笨拙的体型,光溜的表皮,青黄的色泽,最后还想起了明朝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这怪鱼的描述:“河豚,今吴越最多,状如蝌蚪,大者尺余,背色青白,有黄缕纹、无鳞、无鳃、无胆、腹下白而不光,率以三头相从为一部,彼人春日甚珍贵之,尤重其腹腴,呼为西施乳。

”他的描述虽有不好理解的地方,但至少也是非常形象的把这怪鱼展现在人们眼前了,特别是“西施乳”这个词,我认为是河豚丰腴美味的最佳体现了,在此不得不佩服古人高超的想象力!
有一个在酒店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处于对顾客的考虑,他们在烹调之前把河豚的毒腺去的非常彻底:眼,血,头尾,内脏,卵巢,精巢全部去掉,剩下的部分还要放在水中浸泡几小时,才会进入真正的烹调程序,顾客也不会有中毒的感受,可有些人却吃说吃了河豚要轻微的中点毒,全身感到酥麻会更有吃河豚的感觉,还说河豚除了鱼肉的异常鲜美,最妙的还要数它的那张皮,经慢工熬制,火候到位的话稍有粘口感,但又保留了想但的韧劲,加之外层满布的肉刺,嚼在嘴里确实很妙,更神奇的是这张皮还有养胃的功效呢。

当然这些都是我从朋友那里道听途说来的,只可惜自己还没那个胆量去做一回“勇士”,但颇有点在恐惧中渴望的味道!
参考文献:
[1]邱庞同.《饮食杂俎》.山东画报出版社.
[2]伊俊.《苏东坡美食笔记》.中国画报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