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火作业风险识别表
动火作业危害识别及控制措施清单

动火作业危害识别及控制措施清单动火作业危害识别及控制措施清单序号:存在风险控制措施:1.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无动火作业证不得从事动火作业。
2.能够预制的尽量在安全区预制完成,减少在危险区域动火。
3.动火作业前要进行可燃气体含量检测,其含量必须低于该介质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的10%(体积)。
4.进入有限空间内动火必须测定可燃气体含量,其含量必须低于该介质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的10%(体积)。
且有限空间内氧含量必须在19.5~23.5%(体积)。
每隔两个小时或人员从新进入之前必须重复检测所有项目。
5.高处用火(含在多层构筑物的二层或二层以上用火)必须采取防止火花溅落措施。
使用接火毯或接火盆。
6.清理作业区域内可燃物,或火花可能坠落区域的一切可燃物。
7.用火点周围半径30m内不准有易燃物泄漏;半径15m内不准有其他可燃物泄漏和暴露。
现场的地漏、排水口、各类水封井、阀门井、排气管道等必须封严盖实。
8.用火作业结束后或下班前,用火人员要进行详细检查,不得留有火种。
切断现场所有电源。
9.风力五级以上应停止室外的高处用火,六级以上应停止室外一切用火。
员工必须严格执行“人走灯灭、人走火灭”规定。
10.监火人经过培训,具备监火能力,监火人不能离开现场。
11.确认乙炔瓶阻火器完好,相关管线无泄漏。
12.确认氧气瓶压力表完好,气管无泄漏。
13.现场放置必要的消防器材,确保消防信道畅通。
14.与外部相连的管道和设备,在未查清之前不得动火。
15.附近有与明火作业相抵触的工种在作业时,不得动火。
16.动火现场氧气瓶乙炔瓶间距至少在5m以上,与动火点距离在10m以上。
17.高处作业用火时,不得与防腐施工同时进行垂直交叉作业。
18.确认氧气瓶、乙炔瓶在检定期限内。
19.气瓶爆炸禁止气瓶倒置、卧放,夏天必须有防晒措施。
20.氧气瓶与可燃物分开存放。
责任人:无动火区域火灾、爆炸:无。
动火作业危害风险识别及评价

3
3
可接受
动火作业周围下水道、井盖没封堵、易燃杂物没清理
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1
3
3
轻微风险
安排专人进行清理
1
3
3
可接受
高处作业未采取防火花飞溅措施
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1
3
3
轻微风险
动火负责人负责安全措施的落实
1
3
3
可接受
监护人不到位
出现事故不能及时处置,造成事故扩大
2
2
4
一般风险
安排责任心强有经验的人员进行监护
1
2
2
可接受
消防器材不到位
不能及时灭火,造成事故扩大
1
3
3
轻微风险
作业前仔细检查落实配备到位
1
3
3
可接受
作业证手续不全
引发事故
2
2
4
一般风险
严格按照公司有关管理规定办理作业票证
1
2
2
可接受
作业中
焊接把线、电焊把子漏电
触电、人员伤害
1
2
2
轻微风险
使用前认真检测检查
1
2
2
可接受
不正确接电焊机或不按规定接地线
动火作业危害分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录表
分析人员:分析日期:
审核人:审核日期:
岗位
工作步骤
危害因素
可能的后果
L
S
R
风险等级
控制措施
L
S
R
可否接受
备注
动火作业
作业前
不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
违章作业引发事故
动火作业的风险识别

②清洗、置换和通风
进入设备内作业前,必须对设备内进行清洗和置换,并达到氧含 量18~21%、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符合相关的规定。
要采取措施,保持设备内空气良好流通。
③定时监测
作业前30分钟内,必须对设备内气体采样分析,采样点要有代表 性,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设备。
除动火现场及周围的易燃物品,或采取其它有效的安全防火措施。 ③凡是在易燃易爆装置、管道、储罐、阴井等部位及其它认为应
进行分析的部位动火时,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动火分析。 ④动火作业过程中,必须设专人负责监视生产系统内压力变化情
况,使系统保持不低于100毫米水柱正压。严禁负压动火作业。 动火作业现场的通排风要良好,以保证泄漏的气体能顺畅排走。 ⑤动火作业完毕,应清理现场,确认无残留火种后,方可离开。
要视土壤性质、湿度和挖掘深度设置安全边坡或固壁支架。 作业时应注意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保持通风良好。发现
有毒有害气体时,应采取措施后,方可施工。
在坑、槽、井、沟的边缘,不能安放机械、铺设轨道及通行 车辆。如必须时,要采取有效的固壁措施。
在拆除固壁支撑时,应从下而上进行。更换支撑时,应先装 新的,后拆旧的。
在化工危险场所动土时,要与有关操作人员建立联系,当化工 生产发生突然排放有害物质时,化工操作人员应立即通知动土 作业人员停止作业,迅速撤离现场。
③挖掘坑、槽、井、沟等作业的安全要求
挖掘土方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准采用挖底脚的办法挖掘,挖 出的土石不准堵塞下水道和阴井。
在挖较深的坑、槽、井、沟时,严禁在土壁上挖洞攀登。作 业时必须戴安全帽。坑、槽、井、沟上端边沿不准人员站立、 行走。
作业中要加强定时监测,情况异常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人员; 作业现场经处理后,取样分析合格方可继续作业。
动火作业风险识别与应对措施

动火作业风险识别与应对措施动火作业风险辨识表1.火灾危险源识别在动火作业时,可能存在以下火灾危险源:●易燃易爆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电气设备、电缆或电线●焊接作业产生的火花、热能或飞溅物●火柴、打火机或其它火源1.易燃易爆物质识别在动火作业区域,可能存在以下易燃易爆物质:●汽油、柴油、煤油等易燃液体●氢气、乙炔、氧气、乙醇等易燃气体●炸药、雷管等爆炸物品●可燃性粉尘,如煤尘、棉尘等1.火灾预防措施为预防动火作业过程中发生火灾,应采取以下措施:●动火作业前,应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清除动火作业区域内的易燃易爆物质,确保作业区域内无易燃物。
●对电气设备、电缆等进行检查,确保其无故障,符合防火要求。
●使用合格的焊接设备、工具和防护用品,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对焊工等作业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具备防火知识和技能。
1.应急处理措施为应对动火作业过程中发生的火灾,应采取以下应急处理措施:●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切断火源,并进行灭火。
●使用适当的灭火器材和灭火方法,不要盲目扑救,防止火势扩大。
●迅速报警并通知相关人员,启动应急预案。
●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并及时撤离现场。
1.安全操作规程为确保动火作业安全顺利进行,应制定并执行以下安全操作规程:●动火作业前,应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和工具符合安全要求。
●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动火作业区域。
●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劳保鞋、防护手套、面罩等。
●遵守火炬或火花控制程序。
●在焊接或切割过程中,保持警觉并注意周围环境。
●在工作完成后,进行清理并确保现场安全。
1.人员培训与资格要求为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并确保其具备以下资格要求:●掌握防火知识和技能,了解动火作业的危险性和预防措施。
●熟练使用焊接设备、工具和防护用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熟悉应急处理措施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遵守相关安全法规和操作规程。
●通过相关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或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动火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辨识

动火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辨识动火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辨识在动火作业过程中,存在多种危险和危害因素。
为了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的安全,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本文将详细探讨动火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火灾、爆炸、烧伤、烫伤、中毒、窒息、机械伤害、电击、尘害、噪声、高处坠落、交叉作业、疲劳和疏忽等危害因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火灾、爆炸动火作业过程中,火灾和爆炸是最常见的危险之一。
火灾和爆炸主要是由于用火、用电或焊接等热源引起的。
防范措施包括:1.对动火作业区域进行严格隔离,清除周围的易燃物品和可燃气体。
2.对电气设备进行严格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接地良好,防止静电和浪涌的产生。
3.在可能产生火花或高温的作业区域设置防火墙、防火门等消防设施。
4.对易燃物品进行妥善管理和存放,避免火源接触。
5.在焊接或切割过程中,确保工作区域内无易燃物品,并定期检查焊接设备及工具的安全性。
二、烧伤、烫伤动火作业过程中,员工可能接触到高温的金属、热油等物质,导致烧伤和烫伤。
防范措施包括:1.对高温设备和容器进行隔离,避免直接接触。
2.在热源附近设置防护栏和警示标志,提醒员工注意安全距离。
3.提供隔热服、手套、鞋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降低烧伤和烫伤的风险。
4.定期对高温设备和管道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并无泄漏。
5.在接触高温物质时,应小心谨慎,避免急速移动和碰撞。
三、中毒、窒息动火作业过程中,员工可能接触到有毒气体或灰尘等物质,导致中毒或窒息。
防范措施包括:1.对作业区域进行通风换气,确保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2.使用有毒气体探测器或呼吸器等设备,及时发现和防止有毒气体的泄漏。
3.在封闭空间内进行动火作业时,应先进行气体检测,确保空间内无有毒气体。
4.提供防尘口罩、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降低吸入有害物质的风险。
5.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密封性能良好并无泄漏。
动火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号
风险点
作业内
容
潜在危险(危险源)
主要危害后
果
主要控制措施
风险等级
责任单位
/责任人
备注
1
动火
作业
作业前
1、未办理作业票,未进行危险源识别;2、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3、未清理动火点易燃物;4、现场无监护人、缺少消防器材。
触电、其它伤害、火灾、容器爆炸
1、办理相关作业票,严禁在许可范围之外地点动火;2、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应的灭火器。
较大风险
×X
动火作
1、作业人员无证操作;
2、焊接把线、电焊把子漏电;
3、电焊机接线不正确或未按规定连接地线;
4、气瓶与气瓶与动火点安全距离不足;
5、作业人员未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气瓶无防倾倒措施,瓶体存在缺陷。
触电、其它伤害、火灾、容器爆炸、
1、特殊作业人员必须持特殊作业证方可进行作业;
2、使用前认真检查设备绝缘性是否良好;
3、由专业人员规范接线;
4、氧气与乙块瓶应保持5米安全距离,
与动火点应保持10米安全距离;
5、作业人员必须规范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气瓶设置防倾倒保护架,瓶体防震圈、瓶阀、回火防止器等附件齐全。
日期:
编制:
作业结
束
动火作业结束,现场留有火种。
火灾
1、作业人员及监护人员在动火作业结束后应对现场进行清理,确定现场无火种后方可进行完工验收。
动火作业危害风险识别及评价

动火作业危害风险识别及评价公司特种作业危害分析表动火作业危害分析记录表分析人员:审核人:分析日期:审核日期:岗位工作步骤危害因素可能的后果LSR风险等级控制措施可否接受备注不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安全措施不落实没有安排监护人检修的设备、管线清洗置换不合格检修的设备、管线不与外界隔绝违章作业引发事故火灾、爆炸、人员伤害133轻微风险严格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133可接受1动火作业作业前动火作业周围下水道、井盖没封堵、易燃杂物没清理高处作业未采取防火花飞溅措施监护人不到位消防器材不到位作业证手续不全火灾、爆炸、人员伤害133轻微风险动火负责人负责安全措施的落实安排责任心强有经验的人员进行监护作业前仔细检查落实配备到位严格按照公司有关管理规定办理作业票证133可接受3焊接把线、电焊把子不正确接电焊机或不按规定接地线触电、人员伤害爆炸、火灾、人员伤害122轻微风险使用前认真检测检查122可接受2由专业人员进行接线漏电触电、人员伤害、财产损失236一般风险按要求定置133可接受1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人员伤害224一般风险佩戴劳动防护用品122可接受2小幅度改写:公司特种作业危害分析表动火作业危害分析记录表分析人员:审核人:分析日期:审核日期:岗位工作步骤危害因素可能的后果 LSR风险等级控制措施可否接受备注不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安全措施不落实没有安排监护人检修的设备、管线清洗置换不合格检修的设备、管线不与外界隔绝违章作业引发事故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133轻微风险严格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可接受 1动火作业作业前动火作业周围下水道、井盖没封堵、易燃杂物没清理高处作业未采取防火花飞溅措施监护人不到位消防器材不到位作业证手续不全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133轻微风险动火负责人负责安全措施的落实安排责任心强有经验的人员进行监护作业前仔细检查落实配备到位严格按照公司有关管理规定办理作业票证可接受 3焊接把线、电焊把子不正确接电焊机或不按规定接地线触电、人员伤害爆炸、火灾、人员伤害 122轻微风险使用前认真检测检查可接受 2漏电触电、人员伤害、财产损失 236一般风险按要求定置可接受 1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人员伤害 224一般风险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可接受 2说明:对于表格中的每个步骤,列出了可能的危害因素和可能的后果。
动火作业风险识别

1
3
3
检修的设备、管线清 洗置换不合格
火灾、爆炸、人员伤 害
严格按照处理方案 进行清洗置换,并分
析合格
1
4
4
检修的设备、管线不 火灾、爆炸、人员伤
与外界隔绝
害
安排专人进行加盲 板或者拆除一段管
线进行隔绝
1
4
4
动火作业周围地沟、 窨井没封堵、易燃杂
物没清理
火灾、爆炸、人员伤 害
安排专人进行清理
1
3
3
轻微 轻微 可接受 可接受 轻微
工作危害分析表(JHA)
工作任务: 动火作业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
后果
现有控制措施
L S R 风险等级
1
作业前准 备
不办理动火作业票证
违章作业引发事故
严格办理动火作业 证
1
3
3
轻微
安全措施不落实
引发事故
专人负责安全措施 的落实
1
3
3
没有安排监护人
不能及时发现处理 作业现场出现的问
题
安排责任心强有经 验的人员进行监护
建议改进措施
工作危害分析表(JHA)
工作任务: 动火作业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
监护人不到位
后果
现有控制措施
L S R 风险等级
出现事故不能及时 安排责任心强有经 2 2 4 处置,造成事故扩大 验的人员进行监护
可接受
消防器材不到位
不能及时灭火,造成 作业前仔细检查落
事故扩大
实配备到位
1
3
3
作业票证手续不全
危害
后果
焊花飞溅
烫伤
氧气瓶、乙炔瓶与动 火点之间的距离小于
动火作业前风险分析

动火作业前风险分析表以下是一份动火作业前风险分析表的模板,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序号风险因素可能的后果
风险
等级
控制措施
1 动火设备或管道内部存在
易燃物质火灾、爆炸高
在动火作业前,对设备或管道进行清洗、置换或隔离,
确保内部无易燃物质。
2 动火点周围存在可燃物火灾中清理动火点周围的可燃物,保持安全距离,设置防火屏
障。
3 动火作业时产生的火花或
明火
火灾、爆炸高采取防火花飞溅措施,使用防火毯、挡火板等。
4 动火作业区域通风不良中毒、窒息中确保作业区域通风良好,可使用通风设备或打开通风窗
口。
5 动火作业人员不具备相关
资质或技能
操作失误、事故高动火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序号风险因素可能的后果
风险
等级
控制措施
6 动火作业现场缺乏监护人
员事故不能及时发现和处
理
中安排专人进行监护,确保作业过程中有人员在场。
7 动火作业前未进行安全交
底作业人员不了解风险和
注意事项
中在动火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交底。
8 动火作业现场未配备相应
的消防器材火灾不能及时扑灭中
在动火作业现场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确保其易于取
用。
动火作业风险识别

动火作业风险识别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火灾事故频繁发生,而动火作业是火灾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进行动火作业之前必须进行风险识别,尽可能降低动火作业风险。
本文将分析动火作业的风险和防范措施。
一、动火作业可能存在的风险1. 火灾风险火灾可能因着火点的位置不当、点火方式不当、设备老化、维护不当等因素引起。
而且一旦着火,往往会瞬间蔓延,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爆炸风险在进行动火作业时,如果处理的物品易爆炸,可能会导致爆炸事故。
比如煤气罐、燃料桶、化学药品等,一旦发生爆炸,危害极大。
3. 电击风险动火作业时,很可能涉及到电源开关、电子设备等。
如果工人不注意触碰导电物体,很容易发生电击事故。
4. 中毒风险动火作业时,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化学物品等,因此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感染有毒物品中毒。
二、动火作业的风险防范措施1.严格管理动火作业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管理,执行严谨的制度和规程。
首先,要对各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它们在工作时是安全可靠的。
其次,工作人员必须了解每一步操作的过程和安全风险,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规范。
再者,预见性考虑安全,提前排除风险隐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以确保设备安全、生产良好。
2. 遵守防火措施在进行动火作业时一定要遵守防火措施。
首先,必须在操作地点设置必要的消防器材,比如灭火器、喷水等。
其次,对于易发生火灾的地方,比如化学储物柜、化学实验室等,应加强防火措施,并尽可能减少燃烧物的数量。
再者,限制吸烟行为,并强制执行标准化的防火措施以保持安全。
3. 个人安全防护在进行动火作业时,必须使用适当的个人安全防护设备。
特别是在易燃物质周围工作时,应配备适当的防火防爆用具和面罩,以减少危险。
4. 停电和隔离操作在动火作业时,应将电源关闭,并将电缆、电线等电气设备隔离,以避免电流冲击和其他危险,确保人体安全。
综上所述,针对动火作业可能存在的风险,对于这些风险需要我们考虑到预防措施的制定,严格贯彻执行,才能够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
表3:动火作业过程控制安全检查表

3)严禁电焊机导电体外露。
4)电焊机一次侧电源线应绝缘良好,长度一般不得超过5m。电焊机二次线应采用防水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电缆的长度不应大于30m,不得有接头,绝缘良好;不得采用铝芯导线。
5)电焊机必须装设独立的电源控制装置,电焊机的外壳必须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得大于 4Ω。严禁多台电焊机串联接地。
7
在焊接、切割的地点周围 10m 的范围内,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确实无法清除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或防护措施。
8
装过挥发性油剂及其他易燃物质的容器和管道未彻底清理干净前,严禁用电焊或火焊进行焊接或切割。
9
金属容器及坑井内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
1)金属容器必须可靠接地或采取其他防止触电的措施。
2)严禁将行灯变压器带入金属容器或坑井内。
4
严禁对悬挂在起重机吊钩上的工件和设备等进行焊接与切割。
5
焊接、切割作业作业结束,作业人员必须清理场地,包括焊条头、消除焊件余热、切断电源,检查作业场所周围及防护设施,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
6
在风力超过五级时禁止露天进行焊接或气割;风力在五级以下,三级以上进行露天焊接或气割时,必须搭设挡风屏以防火星飞溅引起火灾。
7)严禁将漏气的焊炬、割炬和橡胶软管带入容器内;焊炬、割炬不得在容器内点火。在作业间歇或作业完毕后,应及时将气焊、气割工具拉出容器。
8)焊接与切割结束后,必须清理场地、切断电源,仔细检查工作场所周围及防护设施,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
10
电焊作业:
1)施工现场的电焊机宜采用集装箱形式统一布置,保持通风良好。电焊机及其接线端子均应有相应的标牌及编号。
动火工作危害分析JHA及风险评价

烫伤,火灾、压力容器爆炸
按照《员工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范》进行作业。
安全教育不到位
烫伤,火灾、压力容器爆炸
有安全教育制度
应急预案不完善
事故扩大,不受控
有《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体打击
按照《安全技术交底规定》执行
未进行检查,检查不到位
烫伤,窒息,机械伤害,物体打击
执行吊装安全管理制度
作业环节
所用动火作业器
具不符合安全要
求
烫伤,火灾、压力容器爆炸
执行动火安全管理制度
氧气、乙炔等能量瓶有缺陷
容器爆炸
执行危险物品管理制度
乙炔瓶回
火、氧气瓶
胶管老化
烫伤,火灾、压力容器爆炸
执行动火安全管理制度
泄漏燃烧
烫伤,火灾、压力容器爆炸
执行动火安全管理制度
焊钳部位
致人触电
触电
执行动火安全管理制度
工作危害分析(JHA)及风险评价表
单元/工作任务:动火作业评价人员:日期:
序号
工作步骤
危险源
主要后果
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
L
S
R
D
改正控制措施
1
准备工作
无动火方案
烫伤,火灾、压力容器爆炸
执行动火作业方案
2
未进行危险源识别
烫伤,火灾、压力容器爆炸
按照《建材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进行辨识。
3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不完全,不完好,穿戴不符合要求。
无消防器材
烫伤,火灾、压力容器爆炸
执行动火安全管理制度
人员精神恍惚,季节过热,疲劳作业
烫伤,火灾、压力容器爆炸
(完整)动火作业风险识别表

作业步骤
序号
危险源
风险
风险评价:LEC法
控制措施
LEΒιβλιοθήκη CD作业前
1
不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
违章作业引发事故
严格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
2
安全措施不落实
违章作业引发事故
动火负责人负责安全措施的落实
3
没有安排监护人
不能及时发现处理作业现场出现的问题
安排责任心强有经验的人员进行监护
4
检修的设备、管线清洗置换不合格
13
焊渣飞溅
人员伤害
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14
焊光强烈
人员伤害
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15
气割时劳保护品穿戴不齐全
烫伤
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16
焊花飞溅
烫伤
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18
氧气瓶与乙炔瓶之间的距离小于5米
爆炸、火灾,人员伤害
按要求定置
19
作业人员不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人员伤害
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20
未拉设警戒线
无关人员进入,造成伤害
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严格按照处理方案进行清洗置换,并分析合格
5
检修的设备、管线不与外界隔绝
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安排专人进行加盲板或者拆除一段管线进行隔绝
6
动火作业周围下水道、井盖没封堵、易燃杂物没清理
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安排专人进行清理
7
监护人不到位
出现事故不能及时处置,造成事故扩大
安排责任心强有经验的人员进行监护
8
消防器材不到位
不能及时灭火,造成事故扩大
作业前仔细检查落实配备到位
危险动火区风险辨识记录

危险动火区风险辨识记录
一、项目背景
在进行危险动火作业时,为确保作业安全、防控风险,对危险动火区进行风险辨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本文档旨在记录危险动火区风险辨识过程和结果。
二、风险辨识过程
1. 确定辨识范围:确定危险动火区的范围和相关活动,如建筑施工、设备维护等。
2. 收集信息:收集危险动火区的相关资料,包括建筑结构、材料等。
3. 辨识危险源:识别危险源的种类和可能产生的危害。
4. 评估风险等级:根据辨识到的危险源,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并确定风险等级。
5.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明确责任和执行要求。
三、风险辨识结果
根据风险辨识过程,我们得出了以下危险动火区的风险辨识结果:
四、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情况跟踪
为了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需要进行实施情况的跟踪和监督。
相关人员应按照制定的控制措施执行,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五、风险辨识记录的保存
本次风险辨识记录应妥善保存,以备随时查阅和参考。
相关人员可以通过记录追溯风险辨识的历史过程,为今后的作业安全提供经验参考。
> 注意:本文档仅为危险动火区风险辨识记录,具体的作业安全规范和要求,请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动火作业危害分析记录表风险识别及评价

动火作业危害分析记录表风险识别及评价1. 引言动火作业是指对使用火源(明火、电弧、摩擦等)进行的作业。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引发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
因此,对动火作业进行风险识别及评价,对于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记录动火作业危害分析的过程,包括风险识别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并提供一个动火作业危害分析记录表的模板。
2. 分析过程2.1. 风险识别及评价2.1.1. 涉及的动火作业类型及步骤•动火作业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火作业步骤:2.1.2. 危险与风险源•危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风险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1.3. 风险等级评价采用3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高风险(等级3):可能导致死亡、重伤或大面积财产损失;•中风险(等级2):可能导致轻伤或小面积财产损失;•低风险(等级1):可能导致轻微伤或局部财产损失。
评价结果:•风险等级: ______•风险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2. 风险控制措施2.2.1. 控制原则•预防原则•隔离原则•防护原则2.2.2. 控制措施•控制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备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2.3. 风险等级评价采用3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高风险(等级3):可能导致死亡、重伤或大面积财产损失;•中风险(等级2):可能导致轻伤或小面积财产损失;•低风险(等级1):可能导致轻微伤或局部财产损失。
(动火作业)JSA风险识别表

严格落实特种作业许可证管理规定办理相应作 火灾、爆炸、触电 根据作业内容,编制施工方案,对重要关 业许可证和领导带班检查制度;监护人全程监 、机械伤害 键节点进行危害识别,制定控制措施。 护,视频全程录像。 火灾 火灾、爆炸、触电 、机械伤害 / 消气防设备距离焊接动火点适当距离,便于取 用,及时扑救初期火灾 停工,重新风险识别/源自1火灾、爆炸/
作业场所环境潮湿或通风不良 设备接地电阻不符合要求或接地不良 电焊作业搭地线与动火点回路间距过大 氧气、乙炔瓶摆放距离不符合要求,气瓶 横卧摆放,气瓶标注介质颜色不明 消防设施不足
触电、中毒 触电 火灾、爆炸、触电 火灾、爆炸
/
照明设施电压必须低于12V,禁止使用非安全电 压照明设施,使用防爆轴流风机强制通风
消气防器材摆放位置距动火点较远
作业环境或作业条件改变 未清理作业现场 作业许可证未及时关闭 告知确认:
/
3
动火结束
人身伤害、环境污 双方监护人督促作业人员清理现场,消除 动火作业结束,双方监护人对现场全面检查, 染、火灾、爆炸 遗留火种。 确认现场无隐患,方可离开 不良影响 / 及时关闭作业许可证
动火作业安全分析表 作业安全分析(JSA)记录表 作业名称: 分析组长: 序号 作业步骤 成员: 危害因素 氧气、乙炔瓶无防回火装置,气瓶无防震 圈 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设施产生电火花 可能发生的事故 火灾、爆炸 控制措施 技术措施 定期检测防回火装置及压力表等安全附 件,确保在有效期内 管理措施 检查防回火装置是否齐全完好;作业前对各连 接部位进行验漏,气瓶防震圈齐全完好 个人防护措施 使用四合一气体检测仪对作业现场环境进行有 毒有害气体检测,确保符合动火管理规定要求 电气设备操作人员一人操作,一人监护;穿戴 符合要求的劳保用品,绝缘手套、绝缘靴 穿戴符合要求的劳保用品,绝缘手套、绝缘靴 规范佩戴符合要求的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规范适用个人防护用品(穿戴劳保、安全带 等) / / 编号 区域/工艺过程: 日期: 执行人
最新高清版动火作业风险点告知卡

应急处置措施
1.立即疏散厂房及周边人群,对事故现场实施隔离和警戒; 2.对受伤人员进行及时抢救,并拨打120、110电话求救; 3.现场发现事故人员立即根据应急救援预案规定的流程向带班领导进行事 故报告。
动火作业风险点告知卡
风险点名称
动火作业
风险点编号 XXXXX
风险等级
四级风险
安全标志
责任单位
责任人 联系电话
XXXXXX XXXXXXXX
主要危险因素描述 由于人员误操作、设备缺陷、外力因素等存在易燃物质,遇明火易发生
火灾、爆炸等事故。
主要风险控制措施 主要事故类型
1.依法建立动火作业管理制度; 2.在动火作业制度中规定选用有资质的单位、人员; 3.动火作业许可部门现场确认是否满足动火条件; 4.严格遵守动火作业管理制度,监护人不能擅自离开作业场所,如监护 人必须离开时动火作业停止。监护人由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员工担任; 5.作业许可人对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情况进行确认,作业监护人监督防护 用品使用情况,制止不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行为; 6.作业前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7.严格执行动火作业管理制度,作业部门清理现场易燃易爆物质,作业 许可人确认现场可燃物清理干净。
动火技术安全风险交底记录模板

一、基本信息1. 交底日期:2. 交底地点:3. 交底人:___________4. 受交底人:___________5. 作业单位:___________二、作业内容1. 作业项目:___________2. 作业地点:___________3. 作业时间:___________4. 作业人员:___________三、安全风险分析1. 危险源识别:(1)火灾:动火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火花、高温等易引发火灾。
(2)爆炸:动火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可燃气体、蒸汽等,遇火源易引发爆炸。
(3)中毒:动火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危害。
(4)坠落:高处动火作业时,人员可能发生坠落事故。
2. 危险后果分析:(1)火灾: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等。
(2)爆炸: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设备损坏等。
(3)中毒:造成人员中毒、身体伤害等。
(4)坠落: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等。
3. 风险等级评估:(1)火灾:重大风险(2)爆炸:重大风险(3)中毒:较大风险(4)坠落:较大风险四、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1. 动火作业前:(1)进行动火作业申报,经安全部负责人审批后方可实施;(2)清理动火现场及周围的易燃物品,或采取其他有效的安全防火措施;(3)动火作业现场严禁吸烟;(4)对动火区域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实施动火作业;(5)狭小空间进行动火时,确保通风良好,现场无易燃易爆物品,有专人看火,并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和消防水;(6)高处作业动火时,其下部地面如有可燃物、洞口等,应停止动火作业;(7)清理现场油抹布、锈渣等易燃物品;(8)使用气焊割动火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不小于5米,二者动火作业地点均不小于10米,不准在烈日暴晒;(9)五级(含五级)以上风力时,应停止焊接、切割等室外动火作业;确需动火作业时,应采取可靠的挡风措施;(10)进行烧焊、气割时,工具不能对准人。
2. 动火作业中:(1)配备灭火器材,并设置动火监护人进行现场监护;(2)监护人不得随意离开,离开作业区应向值班管理人员汇报,由值班管理人员临时代为监护;(3)作业人员穿戴齐全的个人防护用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余火没有扑灭
引发事故、人员伤害
扑灭余火后方可离开现场
13
焊渣飞溅
人员伤害
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14
焊光强烈
人员伤害
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15
气割时劳保护品穿戴不齐全
烫伤
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16
焊花飞溅
烫伤
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18
氧气瓶与乙炔瓶之间的距离小于5米
爆炸、火灾,人员伤害
按要求定置
19
作业人员不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人员伤害
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20
未拉设警戒线
无关人员进入,造成伤害
8
消防器材不到位
不能及时灭火,造成事故扩大
作业前仔细检查落实配备到位
9
作业证手续不全
引发事故
严格按照公司有关管理规定办理作业票证
作业中
10
焊接把线、电焊把子漏电
触电、人员伤害
使用前认真检测检查
11
不正确接电焊机或不按规定接地线
触电、人员伤害
由专业人员进行接线
12
焊接时焊烟大、超标
人员伤害
加强通风、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严格按照处理方案进行清洗置换,并分析合格
5
检修的设备、管线不与外界隔绝
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安排专人进行加盲板或者拆除一段管线进行隔绝
6
动火作业周围下水道、井盖没封堵、易燃杂物没清理
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安排专人进行清理
7
监护人不到位
出现事故不能及时处置,造成事故扩大
安排责任心强有经验的人员进行监护
动火作业风险识别记录表
作业步骤
序号
危险源
风险
风险评价:LEC法
控制措施
L
E
C
D
作业前
1
不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
违章作业引发事故
严格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
2
安全措施不落实
违章作业引发事故
动火负责人负责安全措施的落实
3
没有安排监护人
不能及时发现处理作业现场出现的问题
安排责任心强有经验的人员进行监护
4
检修的设备、管线清洗置换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