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备考之“表达效果”题教学文稿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之赏析重要句子的表达效果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之赏析重要句子的表达效果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之赏析重要句子的表达效果教学设计户县蒋村初级中学邢珂【教学目标】1、熟悉中考赏析重要句子的表达效果考点。
2、掌握常用修辞手法和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3、让学生掌握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方法。
【教学重点】1、明确陕西省赏析重要句子表达效果常见题型。
2、让学生快速掌握常用修辞手法和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快速突破和掌握本题型的方法。
【教学方法】练习法探究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考中,现代文阅读分值比重比较大,偶然性突出,因此决胜中考就需要掌握一种短时间内解答试题的技巧。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类常考的题型—赏析重要句子的表达效果。
二、考点呈现,有的放矢品析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三、体验真题,明确题型陕西近三年两考2014年《核桃压枝低》第4题:赏析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但见秦岭深处,层林叠翠,绿浪一波接着一波推向远山;小溪欢歌,清泉一股连着一股汇成激流。
水色山魂呈美景,秦风楚韵溢华章。
2015年《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第3题: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那沓毛票从我父亲的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外省也频繁考查学生提前完成以下三题(课堂抽签决定由哪三个小组在黑板展示课前预习成果,再由小组内推荐一人上黑板展示。
上黑板展示的同学粘贴本组的组名)。
2014年福建卷《你的眼泪是一条河》第3题: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
(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2015年广州卷《地铁客的风格》第4题:下面语句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
(5分)一位硕大身膀的黑人妇女,冲决门口的阻挠挺了上去,侧身一扛就撞到中部敞亮地域,朝窗外等车者肆意微笑,甚是欢快。
教案众里寻他千百度——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教案众里寻他千百度——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 引导学生分析重要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 培养学生具备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 记叙文中重要词语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文章实例,让学生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重要词语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以中考真题为例,让学生尝试回答关于重要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记叙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结合具体文章实例进行分析。
3. 练习:让学生练习分析文章中的重要词语,理解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4.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分析。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记叙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分析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分析一篇记叙文中的重要词语,理解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2. 总结自己在分析重要词语时的方法和技巧。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案例:1. 案例一:《一件小事》:分析文中的重要词语“小事”在文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2. 案例二:《背影》:分析文中的重要词语“背影”在文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七、课堂互动:1. 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后作业,分享对重要词语的分析方法和技巧。
2.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业,给予指导和鼓励。
八、拓展训练:1. 让学生阅读一篇记叙文,尝试独立分析文中的重要词语。
2. 学生互相交流分析结果,讨论彼此的看法。
九、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重要词语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2.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互动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的教学计划和内容。
3.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之赏析句段表达效果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之赏析句段表达效果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之赏析句段表达效果答题技巧一、例题回顾问:“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选自《散步》莫怀戚)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答题技巧(一)句子的理解1.思路①解释这个句子这么说的原因;②将句子表达的意思和具体的语境义或者文章主旨联系起来,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表述出来。
2.角度①从句子的位置入手若是总领句,可从下文搜索相关信息;若是总结句,可从上文寻找相关信息;若是过渡句,就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其内涵。
②从句中的关键词入手关键词在句中起关键、核心作用。
从关键词入手,通过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把握语境义,从而把握句子的含义。
③从文章的中心思想入手为了凸显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常会采用含义深远的句子点明、突出或深化主题,使某些句子意在言外,达到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的效果。
对其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进而领会句子的含义。
【注意】答题时要有原文意识,语言要尽量直白(表意直接,不用修辞手法,明白易懂) 3.答题模板答:浅层含义(字面意思)+深层含义(文中意思,揭示中心)三、牛刀小试(一)世界还很年轻初中毕业,我考到县城读书,母亲做了个相当前卫的决定:垦荒种棉花,来年用自家的棉絮给女儿做一床新铺盖。
在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上,彰显母爱的事每天都会发生,没有什么稀奇,唯一不同的就是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
那时环绕在村子四周的都是水田,没有现成的棉花地,就算种出了棉花,变成新被褥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
再者,种棉花几乎要天天喷药,否则虫子猖獗,到秋后留不下几个棉桃。
但是在成堆的困难面前,母亲大手一,她很坚决,她的理由也很简单:女儿考到县城就必须配好的被褥,公家发的她信不过。
开学后我就忙碌自己的学业,母亲也忙,忙秋收,忙着打听种棉花的事。
现代文阅读之理解修辞的表达效果教案

句子赏析——理解修辞的表达作用及效果【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修辞(比喻、拟人)的表达效果。
2、总结归纳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步骤和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解题技巧解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学完的第一单元5篇课文中,除了《马说》是一篇文言文,其他四篇现代文都是咏物抒怀的文章,这类文章大都是借所咏之物是抒发作者的某种情怀。
如高尔基的《海燕》借海燕,讴歌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茅盾的《白杨礼赞》通过赞美白杨树,赞美了北方的抗日军民……而作者在咏物时,都要对所咏之物进行具体的描绘(《海燕》一课就描绘了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白杨礼赞》一课也具体描写了白杨树的外形),在描绘中作者也经常会运用各种修辞以逼真地表现所咏之物得形象特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而在平时的作业、考试甚至中考中就出现了理解作品中修辞的表达作用与效果这一重要题型。
这类题型我们平时也做过指导,但还有很多同学没有真正掌握,今天我们利用这一堂课再来谈谈这类题型的解法。
【出示幻灯片1:课题】二、了解题型特点。
中考题型回顾:我们先来看看09年、10年现代文阅读中的两道题目【出示幻灯片2】教师解说:这两道题目,都是考查的对所给句子的赏析,句子赏析的角度很多,而最常见,我们同学也最容易掌握的就是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所以我平时也要求你们,能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就从修辞角度赏析)。
而考试中最常见的修辞就是比喻和拟人,今天我们就重点谈谈比喻和拟人在句子中的作用(其他修辞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今天的学习举一反三)。
三、了解修辞(比喻、拟人)的一般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尤其是比喻、拟人等。
【出示幻灯片3】四、归纳解题方法。
过渡:使语言“生动形象”是很多修辞共同的表达效果。
那具体到句子中,比喻、拟人又有怎样的作用呢?这就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来看了。
1、课前叫同学们到第一单元的四篇现代文中去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的句子的,下面请几个同学读出自己所找的句子,并说出运用了什么修辞。
(完整版)中考语文阅读表达效果题解题指导

表达效果题解题指导考题解说在中考中,根据文体的不同,“表达效果”题的考查主要分两类:一是在记叙文中,对某个词语、某个句子“表达效果”的考查;二是在说明文中,分析某种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其基本设问方式有:句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结合语境,说说句子中加点词语不能删去的理由。
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解题点拨(一)词语的表达效果1. 答题格式“××”本意是……,这里指……,体现了/表达了……(如果词语的词性或者感情色彩发生变化,一定要指出)。
2. 举例(1)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013年山东淄博中考题)①她使我空荡的大脑骤然满当起来,使我决意要向着她那样子美好地成长。
②她的头上又有了一顶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发又从帽沿里滚落下来,那些新烫就的小发卷儿为她的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
分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词语类型多为动词、形容词或副词。
动词主要考查词语的准确性、生动性;形容词主要考查词语的生动性、形象性;副词则考查词语的准确性、周密性、逻辑性。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词语的词性和感情色彩,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分析作用。
本题的两句话都与人物描写有关,则要分析加点词刻画了人物怎样的形象。
分析“骤然”一词,可从“我”的感受这一角度入手,分析“滚落”一词,则要从对她的肖像描写角度入手。
答案:①“骤然”写出了“她”的美丽在瞬间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②“滚落”写出了卷发的生动和俏皮,富有动态美,烘托了“她”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
(2)请从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角度,指出文段⑤中加点词语“肆无忌惮”的用法及其表达效果。
(2013年湖北宜昌中考题)那里的天是“碧云天”,地是“黄叶地”,“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有多情的词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多情至望穿秋水的境地;有浪漫的词人“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浪漫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在这包含各种滋味的宋词中,你总能体会到古人所饱受过的各种心境。
(完整版)中考语文阅读表达效果题解题指导

表达效果题解题指导考题解说在中考中,根据文体的不同,“表达效果”题的考查主要分两类:一是在记叙文中,对某个词语、某个句子“表达效果"的考查;二是在说明文中,分析某种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其基本设问方式有:句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结合语境,说说句子中加点词语不能删去的理由。
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解题点拨(一)词语的表达效果1. 答题格式“××”本意是……,这里指……,体现了/表达了……(如果词语的词性或者感情色彩发生变化,一定要指出).2. 举例(1)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013年山东淄博中考题)①她使我空荡的大脑骤然满当起来,使我决意要向着她那样子美好地成长。
②她的头上又有了一顶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发又从帽沿里滚落下来,那些新烫就的小发卷儿为她的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
分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词语类型多为动词、形容词或副词。
动词主要考查词语的准确性、生动性;形容词主要考查词语的生动性、形象性;副词则考查词语的准确性、周密性、逻辑性。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词语的词性和感情色彩,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分析作用。
本题的两句话都与人物描写有关,则要分析加点词刻画了人物怎样的形象。
分析“骤然”一词,可从“我”的感受这一角度入手,分析“滚落”一词,则要从对她的肖像描写角度入手。
答案:①“骤然”写出了“她”的美丽在瞬间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②“滚落"写出了卷发的生动和俏皮,富有动态美,烘托了“她”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2)请从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角度,指出文段⑤中加点词语“肆无忌惮”的用法及其表达效果。
(2013年湖北宜昌中考题)那里的天是“碧云天”,地是“黄叶地”,“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有多情的词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多情至望穿秋水的境地;有浪漫的词人“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浪漫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在这包含各种滋味的宋词中,你总能体会到古人所饱受过的各种心境。
记叙文阅读专项——赏析词句的表达效果

记叙文阅读专项——赏析词句的表达效果【学习目标】1、通过考题重现,认识中考记叙文阅读中关于词句表达效果分析的题型。
2、通过例题引领,借助文本分析此类试题的答题思路,归纳出解题格式,并能够学以致用。
3、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体会作品情感,存储正能量。
【导学过程】1、课前三分钟:学生演讲——点评2、导入:心灵的风景是可以欣赏的,它借助一串串优美的文字,形成一卷卷多姿的画卷,在我们面前缓缓展开,令人赏心悦目,这就是语言文字的极大魅力,也正是如此,语言赏析题一直备受中考出题人的青睐,那么答这类题到底有什么方法可寻呢,怎样才能让我们在答题时得心应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出示标题——记叙文阅读专项——赏析词句的表达效果)3、中考引路,归纳题型大屏幕出示中考语言赏析题的原题,学生思考归纳:中考记叙文对语言赏析的考查题型包括哪些?例1:结合具体语境,对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做简要赏析。
(2014中考《五猖会》)例2:请简要赏析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2015中考《寒冷的冬夜》)例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2016中考《骆驼祥子》)例4:请对选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2018中考《回忆齐白石先生》)学生归纳后,幻灯片出示:中考记叙文语言赏析的考查主要有两种题型:题型一:分析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题型二:对选文画波浪线的句子做简要赏析。
4、例题引领,探究方法例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请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例2: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请分析“卖弄”的表达效果)例3: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
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回去?”(请分析“紧紧”的表达效果。
)例4: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广东中考记叙文阅读之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教案

辅导教案班型姓名年级初三学科语文授课教师上课时间第()次课课时:课时教学课题2019广东中考记叙文阅读之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教学目标了解叙述这一表达方式的特点,以及相关知识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标题作用、虚实线索这些题型的答题要点步骤。
难点:提升学生语言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给生命配乐①有时候走在路上,总想哼一种调子。
不管是什么调子,也不管跑不跑调,就是随便地哼,很投入地哼,哼着哼着,也就发现那调子原来也和自己的心跳声是合拍的。
②其实慢慢地发现,我们有时在干活的时候,有时在沉思的时候,有时在痛苦的时候,有时在快活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哼一哼。
哼一种老调或者哼一种新调或者就顺着我们的心跳哼一种不是调的调,那调要是让别人听了也许是难听极了,而我们那时觉得是那么动听,那是真的动听,是全身感到舒畅的动听。
③而且我还发现,一个人不管是烦恼的时候也好,痛苦的时候也好,只要一哼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调子,就会慢慢地变得开朗,眼前的路也就开阔起来。
④我曾经好多次见过父亲一个人一边干着活,一边很随意地哼着。
父亲是木工,他一般戴着一顶很破的帽子,帽檐朝一边歪着,在帽子下面插着一枝铅笔。
他一边挥动斧子凿着木头,一边哼着调子。
他在阳光下的影子显得十分生动,父亲的调子是那种很粗放的调子。
我也曾经多次见过母亲一边收拾着家一边哼着,母亲的声音很细很细,被人听到了她就会不自然地笑笑,等人走了她就又开始哼了。
其实那时我们家是很困难的,父亲和母亲身上的担子很重,可他们却会不时地哼出他们心底的旋律来。
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但在他们一边干活一边哼歌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很美很美。
他们是从心底灿烂..他们的人生,他们是在用心歌唱他们所正在过着的生活。
⑤生活就是这样,父亲和母亲用他们心中的旋律使沉重的生活变得轻快起来,从容地走过了一段本来应该很艰难的路。
倘若他们整日愁眉苦脸,很难想象我们当时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⑥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和母亲一边哼歌一边干活的情景,都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
最新中考现代文阅读备考之“表达效果”题

中考现代文阅读备考之“表达效果”题一、考题解说“表达效果”,就是指在写作中运用某种表达方式所产生的良好效果。
在中考中,根据文体的不同,“表达效果”题主要分两类,一是对某个词语、某种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考查,二是对某种说明方法“表达效果”的考查。
其基本设问方式是:……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二、解题点拨(一)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1.答题格式:运用了……修辞,把……比喻成什么(或者使什么人格化……),形象生动地表现了……2.举例(一般举两例)(1)第⑥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3分)(2008年中考潍坊卷)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乱跳;击在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分析:本题有两问,解题时先根据划线句子的特征判断属于那种修辞手法,然后按照“指明修辞+具体分析修辞内容+修辞的作用”的格式写出答案。
上面文字从“如”“犹如”等喻词判断是比喻修辞手法。
而比喻修辞的作用就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围绕这一点回答,即可圆满完成答案。
答案:用了比喻修辞格(指明修辞),把落在小青瓦上和玻璃瓦上的雨点发出的声音比作在玉盘里乱跳的珠玑和琴声中的高音阶(具体分析修辞内容),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雨声的特点以及带给人的美妙感受(修辞的作用)。
(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2008年中考河南卷)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分析:本题的提干有一点要注意,“结合语境”,这就要求我们在回答问题时要把修辞的作用同语境结合起来,而不能孤立地分析字面意思。
文中加点的文字是一个比喻句,从表面看,说的是“笑声”,但结合语境看,却是为了表现“米哈朵夫老师”的内心感受。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阅读中句子表达效果及作用教案课件

部编版中考复习分类 阅读——句子表达效果及作用知识目标 1、学习阅读理解中句子的相关题型。
2、掌握句子赏析题型的解题方法。
情感目标3、通过句子赏析感悟文章,体悟文字之美。
趣味导入:【问题】他们去看电影了吗?知识精讲:知识回顾:1、抓关键词语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明天要一起去看电影吧! 我觉的这件事好像能够考虑一下 “好像?”、“能够?”2、抓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反复句是有意重复某个意思,以强调语意的修辞手法。
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记叙文 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

一、导入二、出示目标三、课堂导学明确学习目标1.学生齐读2.学生独学、组内交流、班级展示3。
学生倾听、思考、积累4.学生分析ﻬ。
4.人们徜徉于这风景秀丽的田园里,沉醉的乡心,浓酽的乡思,融化在这枝疏叶柔的婵娟风姿里.(《乡土的篱笆》)二:“记叙文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的题型:1。
结合文章内容体会/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作用.2.赏析词语.3。
品析选文某段加点词的含义。
三:分析回答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结合选文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听了这话,我的心一紧,像是有鞭子在抽,强忍着的泪水终于成串地落下。
(解析:此类题考查学生分析句中词语表达效果,其实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这个词,能读出怎样的言外之意,感受到人物怎样的心理与感情。
答题的基本格式:××词写出了……、另一个××词写出了……,表现了×××(谁的)……(怎样的感情)。
明确:“紧"字形象地写出了“我”内心特别难受(1分),“成串”写出了“我”哭得很伤心(1分)。
这两个词语表现了“我”的内疚之情。
2.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
(3分)虽然他的视线逐渐变得模糊,而他的目光却炯炯有神。
ﻬ(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的能力。
赏析词语要学会“五看”:一看词性,二看感情色彩,三看修辞,四看词语意思,五看是景物还是人物描写。
通过“五看"了解了词语特点后,再分析其在句子中的意思及表达作用。
本题要赏析的词语“炯炯有神”是形容词,属人物神态描写,意思是目光明亮而有神采,展现的是磨难中曼德拉的精神状态。
规范的答题语言是:“炯炯有神"是神态描写,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曼德拉……。
)明确:“炯炯有神”是目光明亮而有神采的意思(或“是神态描写”)(1分),这个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曼德拉虽身处磨难,但仍然要改变监狱现状的执着、坚定、乐观的精神.(2分)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答题格式:1.××词原指……,这里指……/××词的词性/××词的感情色彩/××词体现的修辞/××词是景物或人物描写2.××词生动形象地(具体﹑逼真、贴切……)写出了……动作或形态(根据文章内容)3.表现了人物……的感情(结合文章中心)。
教案众里寻他千百度——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教案-众里寻他千百度——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
2. 让学生掌握分析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的方法。
3. 培养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2. 重要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分析方法。
3. 练习题:分析给定文段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记叙文阅读理解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分析方法。
3. 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给定文段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分析。
4. 讨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
2. 学生对重要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记叙文课文。
2. 参考资料:相关的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题目及解析。
3.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PPT等。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中考记叙文阅读题目,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分析方法。
3. 反馈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阅读方法和分析技巧。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让学生自主阅读记叙文,注意划线的重要词语。
2. 第二步:引导学生分析划线词语的含义,思考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 第三步:分组讨论,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交流阅读心得。
4. 第四步:教师点评学生的分析结果,总结正确的阅读方法和分析技巧。
八、教学实践1. 案例一:《难忘的一课》中,“老师的声音”这个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2. 案例二:《散步》中,“母亲的微笑”这个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3. 学生自主选择一篇记叙文,分析其中的重要词语,并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
九、教学反思1.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重要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分析方法。
现代文阅读之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课件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现代文阅读 Nhomakorabea的句子赏析
总结词
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详细描述
在阅读现代文时,通过对句子的赏析,可以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情感和语言 风格。通过对句子含义的解析,可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以及句 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持续练习与反思
建议学生定期进行句子表达效果的赏析练习,并 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 的赏析水平。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总结与展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回顾
句子表达效果的赏析方法
本课程介绍了如何从修辞、句式、词语选择等方面赏析句子的表 达效果,帮助学生提高对现代文阅读的鉴赏能力。
经典例句分析
通过分析经典例句,让学生深入理解句子表达效果的赏析方法,并 学会在实际阅读中运用。
感,使句子更加生动。
03
排比
排比手法可以增强句子的气势,使表达更加有力。例如,“他走了,带
着无尽的思念,带着无尽的遗憾”,通过排比,将“他”的离别之情表
现得更加深刻。
从表达方式赏析句子
记叙
记叙句子通常通过描述事件的发展过程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例如,“他站在窗前, 看着窗外的风景,想起了小时候的快乐时光”,通过记叙,将“他”的怀旧情感表现得淋 漓尽致。
现代文阅读题表达技巧汇总教案

现代文阅读题表达技巧汇总教案(一)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1、修辞手法(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
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
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具体如下: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
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
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思考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
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了的主旨。
中考复习之表达作用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构造上:
1、位于文章旳开头:引出下文,设置 悬念,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为 全文渲染了某种气氛,点明主旨 。
2、位于文章旳中间:承上启下旳过渡 作用,铺垫(伏笔),点明主旨。
3、位于文章末尾:总结上文,前后呼 应,点明主旨,深化主题(升华感 情)。
例题分析:
《风筝》
第三段连续用了三个问句和三个“竟” 字,有什么体现作用?请简要回答。(4 分)
23年《青青庭院》 第4段中说,“故园旳绿却一直留在我旳心
底,犹如儿时父母慈爱旳目光一直浸润着我旳 心田。”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5分) 答案:含义是难以忘怀故园旳绿,感谢故园旳 绿给自己旳精神滋养。作用是点出本文旳主旨。
解题思绪:
从两个方面来加以思索:
1、思想内容 2、构造
思想内容上:
①联络本句旳含义。
23年《青青庭院》
第4段中说,“故园旳绿却一直留在我旳心 底,犹如儿时父母慈爱旳目光一直浸润着我旳 心田。”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5分)
23年《古井》 最终一段,连用九个问句,具有怎样旳体
现作用?请分条简要回答。(4分) 答案:第1-7问体现对古井旳深切怀念,第8问 体现对生态环境被破坏旳忧虑,第9问引起对 人和自然关系旳思索。经过9个问句含蓄得提 出了文章旳主旨。
中考复习:
“句子旳体现作用” 类试题解答探析
直击考点:
当代文阅读:
1.了解主要词句在文中旳含义和体 现作用。
经典考题:
《井绳》
文中说,“仔细看,是两个月亮抬着爸爸, 一闪一闪地在地上行走。”这句话有怎样体现 作用?(3分)
23年《古井》
最终一段,连用九个问句,具有怎样旳体现 作用?请分条简要回答。(4分)
2021年上海中考语文01初三记叙文阅读词语的含义、表达效果 教案

【知识梳理】记叙文——词语的含义、表达效果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考题,一定要记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无论什么词,都要放在原文中去考虑,只有这样才能给出最准确、最合理的解释。
具体方法如下:1.借助语境,推断含义这种方法适合于结合上下文推断、归纳词义,或适合概括词语比喻义的题目。
一般来说,做这种结合语境分析重要词语在文中含义的题,应注意三点:词语本身的含义,文章的中心与作者的态度、感情,前后文的彼此联系。
2.深层入手,体味内涵有的词语的用法有其深刻内涵,单从表面现象入手,不易正确理解。
从深层入手,进行细致分析,方能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
3.明确写法,体会效果比如:含有修辞手法的词语,要指明是何种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涉及描写方法的,需要说明运用了何种描写方法,写了什么内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一系列动词的运用,生动描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等等。
【中考常见题型】1.加点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2.结合文义,谈谈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3.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你认为文中哪个词语用得好?说说理由。
加点的词在文中用得好不好?为什么?)4.加点的词如果换成“××”,可以吗?【答题模板】模板1:“××”指代……模板2:“××”一词原指……在文中的意思是……表现出/表达了……模板3:“××”在文中的意思是……用在这里突出了……的……特点/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品格、精神……)/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模板4:“××”在文中运用了……特殊词性(动词、叠词、拟声词、语气词、副词)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大词小用/词类活用/感情色彩(贬词褒用、褒词贬用)/化动(静)为静(动)/化无形为有形/语体(口语、书面语)/具有某些强烈情感情绪的词,用在这里生动形象地/逼真地/突出了……特点/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品格、精神……)/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结构作用(照应)模板5:不可以(一般都是不可以)。
中考现代文阅读备考之“表达效果”题

中考现代文阅读备考之“表达效果”题一、考题解说“表达效果”,就是指在写作中运用某种表达方式所产生的良好效果。
在中考中,根据文体的不同,“表达效果”题主要分两类,一是对某个词语、某种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考查,二是对某种说明方法“表达效果”的考查。
其基本设问方式是:……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二、解题点拨(一)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1.答题格式:运用了……修辞,把……比喻成什么(或者使什么人格化……),形象生动地表现了……2.举例(一般举两例)(1)第⑥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3分)(2008年中考潍坊卷)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乱跳;击在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分析:本题有两问,解题时先根据划线句子的特征判断属于那种修辞手法,然后按照“指明修辞+具体分析修辞内容+修辞的作用”的格式写出答案。
上面文字从“如”“犹如”等喻词判断是比喻修辞手法。
而比喻修辞的作用就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围绕这一点回答,即可圆满完成答案。
答案:用了比喻修辞格(指明修辞),把落在小青瓦上和玻璃瓦上的雨点发出的声音比作在玉盘里乱跳的珠玑和琴声中的高音阶(具体分析修辞内容),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雨声的特点以及带给人的美妙感受(修辞的作用)。
(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2008年中考河南卷)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分析:本题的提干有一点要注意,“结合语境”,这就要求我们在回答问题时要把修辞的作用同语境结合起来,而不能孤立地分析字面意思。
文中加点的文字是一个比喻句,从表面看,说的是“笑声”,但结合语境看,却是为了表现“米哈朵夫老师”的内心感受。
高中语文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教案第四课时 表达效果

高中语文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教案第四课时基础知识点之四表达效果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中;2.学科:语文;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复习内容、表达技巧、结构等的口诀及解题思路。
二.教学课题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基础知识点之四如何分析文章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目标1.巩固内容、表达技巧、结构等的口诀与运用;2.了解表达效果的相关知识,牢记一句有关表达效果的口诀,并能在具体题目中灵活运用;3.能够清晰地复述解题思路,养成解题时写草稿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牢记表达效果口诀,并能灵活运用。
五.教学难点复述解题思路,养成写草稿梳理答案要点的习惯。
六.教学过程【导语】所谓表达效果是指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在介绍对象中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和心中的想法。
【解题策略】根据阅读中评分的要点及角度,我们主要可以从思想情感、主旨结构、读者感受三个方面来分析作答。
第一步,思想情感。
包括作者、文中人物和文中象征物的思想情感;第二步,主旨结构。
如果前文没有写出主旨,那么本句(段)就是点明主旨;如果前文已经写出中心,那么本句(段)就是深化主旨,丰富文章的内涵。
结构在上一个知识点中已经做过详细讲解,此不赘述。
第三步,读者感受。
包括兴趣、思考、共鸣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抒情议论,引起读者的思考或共鸣。
【必备口诀:表达效果重感情,主旨结构有感受】例题1:分析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母亲的中药铺·甘典江》(2012年高考·浙江卷)第一步,思想情感。
“母亲,中药”,“我”对母亲的深情第二步,主旨结构。
呼应标题,深化题旨。
第三步,读者感受。
无【整理答案】形象地表达“我”对母亲的真挚情感。
呼应标题,深化主旨。
练习1:分析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们自己变成这样的。
我们一直看着它变成了这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现代文阅读备考之“表达效果”题一、考题解说“表达效果”,就是指在写作中运用某种表达方式所产生的良好效果。
在中考中,根据文体的不同,“表达效果”题主要分两类,一是对某个词语、某种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考查,二是对某种说明方法“表达效果”的考查。
其基本设问方式是:……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二、解题点拨(一)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1.答题格式:运用了……修辞,把……比喻成什么(或者使什么人格化……),形象生动地表现了……2.举例(一般举两例)(1)第⑥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3分)(2008年中考潍坊卷)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乱跳;击在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分析:本题有两问,解题时先根据划线句子的特征判断属于那种修辞手法,然后按照“指明修辞+具体分析修辞内容+修辞的作用”的格式写出答案。
上面文字从“如”“犹如”等喻词判断是比喻修辞手法。
而比喻修辞的作用就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围绕这一点回答,即可圆满完成答案。
答案:用了比喻修辞格(指明修辞),把落在小青瓦上和玻璃瓦上的雨点发出的声音比作在玉盘里乱跳的珠玑和琴声中的高音阶(具体分析修辞内容),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雨声的特点以及带给人的美妙感受(修辞的作用)。
(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2008年中考河南卷)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分析:本题的提干有一点要注意,“结合语境”,这就要求我们在回答问题时要把修辞的作用同语境结合起来,而不能孤立地分析字面意思。
文中加点的文字是一个比喻句,从表面看,说的是“笑声”,但结合语境看,却是为了表现“米哈朵夫老师”的内心感受。
所以回答是要明确这一点。
答案: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米哈朵夫老师内心深深的痛苦。
3.应答材料以下常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可以在答题时结合语境内容套用。
(1)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6)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7)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8)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9)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10)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1.答题格式:运用了……说明方法,从……方面准确地说明了(或者生动地说明了)……从而突出了……的特点2.举例(1)请从选文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它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008年中考巴中卷)分析:本题有两问,解题时先根据划线句子的特征判断属于那种说明方法,然后按照“指明说明方法+具体分析说明过程+达到什么作用”的格式写出答案。
答案:列数字(指明说明方法)。
从石刻标语之多,牺牲人数之众等方面,准确地说明了巴中作为全国第二大苏区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具体分析说明过程),从而突出“巴中是飘扬着红色旗帜的绿色土地”的特点(达到什么作用)。
(2)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2008年中考南通娟)①通过非并网技术使风电快速进入特定高耗能产业,使“垃圾电”变成“黄金电”。
分析:“结合语境”要求我们在回答问题时要把说明方法的作用同语境结合起来,而不能孤立地分析字面意思。
文中加点的文字从说明的角度看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回答时就要围绕表达的中心“风电” 与说明方法的作用回答问题。
答案:“黄金电“用打比方的方法(指明方法),生动而形象地说明非并网技术将使风电产生巨大的效益,变得像黄金一样宝贵(结合语句中心分析作用)。
3.应答材料以下常用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可以在答题时结合语境内容套用。
(1)举例子的作用是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2)分类别的作用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
(3)列数据的作用是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
(4)作比较的作用是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5)画图表的作用是可以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的作用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7)打比方的作用是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8)摹状貌的作用是使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9)引资料的作用是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三)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1.答题格式:……表示(意思是)……,表现了(表明)……,突出了(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周密性)。
2.举例(1)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2008年中考南通娟)②一旦试点成功,它将是世界利用风能的最新里程碑。
分析:关键词与表达效果的分析可分两步走,首先确定关键词语属于哪种词性,然后根据词性特点分析表达效果。
答题模式是: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分析+点明作用。
本题考副词,主要体现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答案:“一旦”表示时间的不确定(词语的含义),表明非并网技术还在试点阶段,将来有可能成为现实(结合语境分析)。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点明作用)。
(2)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我很贪婪地捧了瓜果啃,母亲在一边心满意足地看。
分析:本题考动词和形容词,主要体现语言的生动性、准确性、形象性。
答案:“贪婪”“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吃瓜时的情态以及对家乡挂果的喜爱;(2分)“心满意足”突出了母亲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1分)3.应答材料:经常考查的词语为代词、副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这些词语从语法功能上讲各有特点,一般来说,代词多考查词语的指代意义,不同人称代词的表达效果;副词则考查词语的准确性、周密性、逻辑性;动词主要考查词语的准确性、生动性;名词主要考查词语的生动性、比喻性。
形容词主要考查词语的生动性、形象性。
三、类似表述(1)揣摩。
文中划线的句子写得很好,试品味其妙处。
(3分)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
仙桃分析:“妙处”说明写得好,效果突出。
问法含蓄,解题方法不变。
答案: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而生动地写出了那轻轻一合的清响着实令人回味。
(3分。
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
若只品味词语,最多2分。
)(2)14.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3分)“狗追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靠嗅觉和听觉。
”我的品析:分析:“加点词语能去掉吗”说明这个词很重要,一般的回答是否定的。
回答时,多分析其重要性。
答案:不能去掉(表明态度)。
”主要”表明狗追捕猎物关键是靠嗅觉与听觉,但也可能依靠其它的感觉器官。
如果去掉就表明只依靠嗅觉与听觉,与实际不符,表意不准确(比较分析去掉与不去掉的差别)。
(3分)四、实战演练他凭什么乞讨龙泉山人⑴我第一次发现,在一张很脏、很落魄的脸上,也可以看到如此温暖、如此清澈的眼神。
在他的眼神里,我看到了自己的卑微。
⑵搬到电信路住,正是一个寒风瑟瑟的冬季。
⑶出了街区不到500米,就是人民南路。
每次开车转出大道,我总会看到一个三十来岁的壮年男子,披着一件肮脏不堪的绿色军大衣,在红灯亮起的小段时间里,穿插于长长的车队逐辆乞讨。
他甚至懒得伸手,就在肩膀上搭个张着嘴的大布兜。
⑷每次出门前,我都会在车里放一些零钱,趁着红灯,拿出几枚硬币,放在车窗外一双双或布满皱纹,或稚嫩的手里。
可是对于这个身强力壮的男人,我不愿意施舍。
他凭什么乞讨?⑸一个星期天的清晨,那男子又走到了我的车边,露出一张胡子拉碴的落魄脸。
我没有搭理,看见黄灯亮起马上踩下油门。
⑹刹那间,车身骤然倾斜,一股底盘与地面碰撞的冲力,几乎让我一头撞到天窗。
从后视镜里,我看到后轮的一只轮胎陷在下水道的井口里,井盖已经不翼而飞。
⑺街道上只有零星的车辆疾驰而过,看不到一个行人。
我拼命踩着油门,那辆破三菱吃力地吼叫着,却如同失足掉进河里的大象,只能歇斯底里地拼命挣扎,无法脱离。
⑻就在我绝望得要放弃时,忽然感觉到车子在慢慢向上移动,幅度很小,但的确在动。
来不及细想,我渐渐把油门加到极限。
在一阵轮胎与地面刺耳的摩擦声中,车子向前疾冲而出,同时我听到车后传来一声闷哼。
⑼下车时,我看到那个男子艰难挣扎着从地上站起来,肩头一片尘土。
⑽我拿出10元钱,递过去说:“拿着吧,真的谢谢你。
”他静静地站着,没有伸手,也没有动。
⑾怎么,嫌少吗?我换了一张20元的钞票往他的布兜里塞。
⑿他往后闪了闪说:“不用这么多。
没零钱就算了。
”⒀我呆了一下,拉过他的袖子想把钱塞给他。
就在我握住他的袖子的刹那,我全身的血液似乎在寒冷的晨风里凝固。
袖子里是空的!我下意识地又抓向他另一只袖子,也是空的!一直到肘部!⒁他……他刚才是用肩膀把车子顶上来的!我感到眼睛有点胀胀的。
⒂他没说什么,笑了笑。
我第一次这么靠近他,这么仔细地去看他的脸,也是第一次发现在一张很脏、很落魄的脸上,也可以看到如此温暖、如此清澈的眼神。
在他的眼神里,我看到了自己的卑微。
⒃从那以后,我却再也没有见过那个男子,也许他换了乞讨的地方。
但是,他清澈的眼神,却一直留在我心里……(2007年15期《中国青年》)⒈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可是对于这个身强力壮的男人,我不愿意施舍。
他凭什么乞讨?答:⒉第⑺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⒊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我看到那个男子艰难挣扎着从地上站起来,肩头一片尘土②就在我握住他的袖子的刹那,我全身的血液似乎在寒冷的晨风里凝固。
答:神七真的很神奇余建斌蒋建科相对神舟六号而言,神舟七号飞船不再有两对而只有一对“翅膀”——太阳能帆板。
外观变化的同时,神七所承载的任务更让人充满期待——航天员出舱、满载三名航天员、众多第一次空间试验,通过支持这三个主要活动,神七有许多新的设计和改进。
飞船原来有两对“翅膀”,像蜻蜓一样,其中一对是安在轨道舱上,这是因为原先设定航天员回来以后轨道舱还要留轨半年。
神七取消了轨道舱留轨功能,航天员返回以后,轨道舱不再需要动力,所以没有了太阳能帆板和相应的发动机。
围绕航天员第一次出舱活动,轨道舱增加了可供航天员出舱的气闸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