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业问题分析——再就业问题
我国失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我国失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金融中加0902 陆晓方0913051 摘要:当今中国日益敏锐的社会问题之一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前进的一股阻力。
文章从中国的失业的现状的论叙到原因的分析,再从中间找出主要的对策。
关键词:失业问题原因对策〈一〉中国失业.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分析:现在社会上对我国失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个由分说,比如“是社会经济的长期不正常发展及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平等造成、人口多,资源少,宏观规划不合理等原因。
”在这里细致地讨论一下。
1、我国人口数量过于庞大。
我国每年净增人口数近1000万,而每年新增劳动力人口大约2600—2800万。
净增人口是指最近十几年间,我国每年出生人口在1800万人左右,每年死亡人口在800万左右。
生大于死,故每年多出上千万人口。
影响就业的是20年前的高出生率。
由于上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每年出生人口上升到2800万左右,因而到了今天,这批人正好进入劳动就业范围。
全国近些年新增劳动人口与就业岗位就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估计到2015年,我国的失业人数估计要达到2-3亿人。
2、技术进步和机器的引进,淘汰了大量劳动力。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产业开始逐步调整,各个行业的机器化、自动化和电子化程度大大提高,在这一时期,我国每年从国外引进的机器设备高达七八百亿美元,经过近20年来的不断更新换代,我国企业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率比起改革开放之初有了天壤之别。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是一个机器淘汰人力的过程。
仅这一因素导致每年就有几百万人失业。
未来的前景将更不容乐观,不论在第一产业还是第三产业,机器替代人的现象越来越普及。
3、过期的就业管理体制也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原因。
放宽目前对个体、微型经营的限制,如果政府还是对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课税太多,如果政府各部门的乱执法、乱罚款和乱收费得不到治理,如果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仍然缺乏合法的金融支持,那么我国的就业规模就别想扩大,我国严峻的就业问题也不可能得到解决。
对我国失业与再就业问题的思考(论文)
国有企业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国有企业改革的失业问题已经越来越引人注目而且形势非常严峻。
本文就是针对失业这一问题,从其概念、成因、特征、作用等方面一一展开探讨,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国有企业职工的失业问题,并通过开展再就业工程来解决这一跨世纪的问题。
笔者深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在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正确看待并解决国有企业职工的失业问题,努力实施再就业工程,那么,国有企业的困难一定能够解决,国民经济将一定继续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1、失业的概述1.1、失业的概念失业,就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未从事工作或失去工作的情况。
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处于分离状态和不能得到有效的结合。
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处于分离状态,是谓"显性失业"或"公开失业",也就是劳动者完全处于闲置状态,即劳动者零工时零收入。
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只有形式上的结合而没有内容上的结合,只是表面上的结合而没有效率上结合,是谓"隐性失业"或"非公开失业"。
隐性失业也叫在职失业,是指相对多余的那部分劳动力表面上看虽然就业,但并未实现与生产要素的充分结合,从而造成劳动力半闲置的不完全失业状态。
1.2 、对失业问题的重新认识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且不平衡,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所有经济部门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力总量有限,加之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供给量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给城市就业带来冲击和压力,结果劳动力的供需矛盾不可避免。
另外,由于我国劳动力素质低,社会需求的不同结构的劳动力(特别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与劳动力的供给结构相矛盾,所以失业便发生了。
失业作为一种经济社会现象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与社会制度无关,只不过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不同的国家以及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已。
对我国失业与再就业问题思考
对我国失业与再就业问题思考2 目前导致我国失业压力大、失业人员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2.2 与我国在几十年内积累下来的矛盾在较短时期内迅速暴露和释放有关。
我国在几十年的经济建设中,出于种种考虑,采取的是低工资、高就业”的方针,使企业内部富余人员长期积累下来,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这一矛盾被大锅饭”掩盖了。
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由面向政府转而面向市场,同时,经济增长方式也由粗放型向主要依靠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重视质量和品种、注重节约和挖潜及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内涵为主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在这种形势下,企业为了生存和竞争,必须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迫使企业对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自身就业存量结构进行调整,对历史积淀下来的大量富余人员进行剥离。
企业要减人增效,不仅向劳动力市场排放富余人员,而且还要减少招人的数量。
这样,过去长期以来一直维持着的三个人的活五个人干、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的现象就再也不可能维持下去了,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矛盾就在一个较短时间内迅速暴露和释放出来。
2.3 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换有关。
我国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产业结构严重失调,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改革后,在对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过程中,过去片面、畸形发展的一些产业部门必须压缩其过于庞大的生产能力,这样,就造成了这些部门的大量企业出现亏损、破产和倒闭,从而引起这些企业的失业人员猛增。
同时,部分老工业基地资源面临枯竭或产业过于单一,结构转换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结构转换过程中,也要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员。
如曾是我国重要煤炭基地的辽宁省阜新市,可采煤层已经告罄,使40万煤炭职工需要重新安置,素有煤铁之城”之称的本溪市也面临同样困境,统配煤矿需要全面转产,本钢在九五”期间将要减员1/4到1/3。
2.4 与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进步和提高有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人类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在迅速发展。
对我国失业与再就业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失业与再就业问题的思考摘要对我国失业的原因及基本对策进行了研究。
指出失业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而是发达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合理、必要的失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导致我国在一段时期内失业问题较为突出的具体原因、我们应当采取的基本对策等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失业发达商品经济就业再就业概述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企业优胜劣汰机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从整体上摆脱困境的重要途径。
而要搞好这两项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一个重要方面是要解决富余职工和破产企业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必然伴随着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的市场化配置以及在改组、改制、资产重组过程中的企业兼并、破产等带来的大量失业据多种资料的较为保守的估算由此带来的失业约为万人左右。
据年《中国统计年鉴》的计算显示我国城镇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隐蔽性失业人数年就达万人左右。
另外据有关部门统计到年底我国在国有和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单位的就业人员为万人而在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待剥离的企业冗员要占企业职工总数的以此推算全国的城镇公有制经济单位要剥离出到万富余人员。
又据有关部门按现有产业技术水平的保守测算也将产生到万富余人员第二据国家权威部门预测“九五”是我国人口生育高峰期在此期间我国城镇将有万左右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而同期我国城镇能安排的人数约为万左右目前导致我国失业压力大、失业人员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与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关。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又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很高的发展中国家。
由于人口多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劳动力也多我国在年代至年代产生了近亿“激增人口”对今天的失业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它要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得到缓解。
而经济发展水平不很高从根本上决定了新增劳动力大大超过了生产资料的增长速度从而不可能在短期内为大量的新增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
中国的再就业问题_街道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
中国的再就业问题_街道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的就业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
由于各种原因,中国仍然面临着再就业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街道就业再就业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中国再就业问题和街道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总结。
一、中国的再就业问题1. 失业人口众多: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了失业人口众多的问题。
2. 职业结构不合理:中国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许多劳动力集中在传统产业中,而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就业机会有限。
3.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面临诸多困难,如户籍限制、技能匮乏等,导致农民工的再就业问题突出。
4. 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机会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和中部地区的再就业压力较大。
5. 留学生就业问题:随着中国留学生数量的增加,留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留学生回国就业困难,增加了再就业的难度。
二、街道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总结1. 数据统计和政策研究:街道就业再就业工作要准确掌握失业人口的数量和特点,深入研究就业政策和就业市场的变化趋势,为制定合理的再就业政策提供依据。
2. 招聘和就业指导:街道就业再就业工作要开展招聘活动,搭建就业对接平台,帮助失业人员了解就业信息,提高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3. 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针对失业人员的职业需求,街道就业再就业工作要开展职业培训,提升其就业技能,提高再就业的机会。
4. 创业支持和创业培训:对于一些有创业意愿的失业人员,街道就业再就业工作要提供创业支持和培训,帮助其开展自主创业,在就业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5. 联系企业和促进对接:街道就业再就业工作要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开展企业招聘项目,促进企业和失业人员的对接,提高再就业率。
中国的再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但通过街道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努力,可以有效地解决部分再就业问题,提高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率,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与解决途径
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与解决途径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许多人面临着失业的情况。
失业问题是社会问题,损害了失业者的利益,也损害了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
所以,如何解决失业问题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失业难以避免,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来帮助失业者重新融入工作,实现再就业。
本文将探讨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一、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的复杂问题。
失业不仅会影响个人的经济状况,也会影响其身心健康以及家庭生活。
一旦失业状态延长,会导致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地位的下降,甚至可能引发社会问题。
1.失业原因失业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
在宏观层面,经济衰退、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都可能导致岗位减少和工作机会的变化。
在微观层面,失业者可能因为个人素质问题或服务能力不足而失业。
2.失业困境失业者处于一种困境中,首先是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活条件和经济困难。
经济困难可能导致他们的学习和培训的资金和机会的缺乏。
其次是缺乏职业发展和提升的机会。
失业者可能会面临自我充实、发展、学习、提高素质的挑战,仅仅得到一份符合他们本质的工作可能是不够的。
3.就业困难失业者再就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在就业市场中有很多竞争对手,尤其是城市的失业者经常受到种种限制,例如人口数量限制、户口限制、文化程度限制等。
二、解决失业问题的途径1.政府渠道政府对于解决失业问题起着主导作用。
政府可以采取直接刺激市场机制和间接补助市民等多种手段来提供就业机会。
例如设立失业救济金,并在投资和消费里优先考虑在当地招募,优先聘用本地居民等。
2.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提高失业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政府可以通过立法、制定规章制度等通过教育培训来提高失业者的素质。
当然,各种培训项目的质量和适应性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必须根据失业者的实际需求和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3.社会创新社会创新对于解决失业问题也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创新可以引导失业者在市场中寻找自己的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从而创建就业岗位。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 -回复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回复标题: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引言:失业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严峻问题,不仅会给个体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也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近年来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失业问题,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就业。
本文将围绕我国当前的失业情况展开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我国当前的失业情况1. 就业人口规模与结构我国就业人口规模庞大,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就业人口超过8亿人,其中包括城镇就业人口和农村就业人口。
但随着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和经济转型升级,就业结构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2. 失业率及群体特征尽管我国经济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但失业问题依然存在。
截至2020年底,我国城镇失业率为5.2,失业人口接近3000万人。
失业率在特定群体中相对较高,尤其是年轻人、农民工和受过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者。
此外,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部分行业遭受冲击,失业问题进一步凸显。
二、应对措施1. 创造就业机会(1)促进经济增长:积极采取财政和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鼓励创业创新: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企业提供税收和金融支持,降低创业门槛,鼓励个体和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3)扩大就业服务:加强就业服务中心和公共职业介绍所的建设,提供职业培训、职业咨询等服务,帮助求职者提升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
2. 优化教育培训(1)调整教育结构: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推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
(2)提供职业培训:建立健全职业培训制度,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3)加大再就业支持:对失业人员提供再培训和再就业的支持,提供就业补贴和就业创业指导,鼓励他们主动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3. 扩大就业渠道(1)促进农村就业:加大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力度,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提升农村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
中国失业及就业问题分析
失业类型(三)
摩擦性失业:劳动者第一次进入劳动市场寻 找工作或更换工作时,寻找合适的工作暂 时没有而引起的失业。
例如:大学毕业生寻找工作。摩擦性失业是 市场机制本身引起的,不涉及劳动力供求 关系,它同劳动力市场的发育有关,市场 发育程度越低,发生摩擦性失业的可能性 就大。
失业类型(四)
隐蔽性失业:劳动者表面上就业而实际上 从事与其教育水平或能力不相符的工作 的一种社会现象。 例如:大学生所学专业和从事的工作不相 符。
失业问题的现状
1. 2. 3. 4.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大 城镇再就业压力大 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大 总量规模压力大
失业人员自身要:
(1)转变就业观念,择业应从社会 需要和自己的实际出发。
(2)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
就业基本含义
• 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依法从事 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活动
2002年至今全国失业就业人数统计表
来源:国家统计局网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我国有 2400万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其中有超过700万大学毕业 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数据显示,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 达到611万,比2008年增长52万。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 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大学 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 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 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 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 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 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 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 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 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2020年失业人员就业指导范文失业人员再就业存在的问题有些
失业人员就业指导范文失业人员再就业存在的问题有些一、失业人员再就业存在的问题(一)总量性原因。
我国劳动力总量长期供大于求,是我国失业存在的根本原因。
由于过去我国人口政策的失误,使得现在劳动人口众多,就业岗位不足以满足失业人口,劳动人口比重越来越高,使失业问题更加严重。
(二)社会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与失业人员再就业极少的反差比较明显。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存在劳动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思想障碍。
2、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
不少失业人员小钱不愿挣,大钱挣不来,从而失去一些再就业的机会。
3、对再就业认识片面。
绝大部分失业人员认为从事个体经营仍属失业,只有政府重新安排的工作才是就业。
4、当前各种目的的社会培训良莠不齐,失业人员即使花钱也未必能学到真本领,再就业中介服务的欠缺也是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障碍。
(三)教育或技术水平不高影响失业人员的再就业。
失业人员绝大多数是由于文化程度低,适应不了社会竞争、岗位竞争的需要而失业的;而受其自身工作能力、技能、年龄及身体因素等综合素质的影响,他们不能尽快找到工作。
(四)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和不完善。
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和不完善是制约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因素。
即使找到工作,或从事个体经营,但没有了原企业的劳动关系和健全的社会保障,失业人员仍会感觉到不保险,缺乏安全感。
二、针对再就业难的直接原因所做的调控对策(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两种产业都存在着规模经济,高度自动化的生产必将导致一些人失业,所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即现代服务业将是我们改善就业环境的有效途径。
我国是人力大国,服务行业并不十分发达,大力发展服务行业,不仅能够完善我国的服务机制,还可以增加很多就业岗位。
服务型企业增加结业岗位,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可以解决 ___的就业问题。
(二)转变失业人员的就业观念。
解决失业、就业,体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重在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就业、生活与发展权。
政府在解决再就业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岗”的问题,还要考虑“人”的问题。
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分析及对策失业作为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事关一国经济和社会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保持了8%以上的年平均增长率。
然而,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却从1994年的%上升到20XX年的%,20XX年、20XX年、20XX年分别为%、%、%。
如何处理经济高增长与失业高增长并存问题对策研究,是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关于中西方失业理论介绍对于中西方失业理论,我们应当辩证地分析、研究和借鉴。
(1)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的贡献在于:一是发现了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导致劳动办供求缺口,从而引发失业人口的物质基础;二是关于失业人口的存在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积极作用的论述;三是关于失业人口(相对过剩人口)三种形式的区分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其不足之处在于:未论述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失业人口问题,未涉及结构性失业人口问题,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失业人口的根源或形成机理不够。
(2)西方失业理论的贡献在于:不但从总量上考察了失业人口问题,而且也注意到了结构性问题;不仅分析了发达国家的失业人口问题,而且也探讨了发展中国家的失业人口现象;既有失业人口一般现象和问题的分析和揭示,又有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系列对策建议;而且,菲利普斯曲线、刘易斯模型、托达罗模型对研究我国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等等。
但其缺陷在于: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明显。
每一个学派的理论,都只适合于当时的特定背景。
二是失业理论研究局限于经济学角度中心。
西方各学派失业人口理论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几乎是清一色的经济学家,未能多学科、多角度地综合研究失业问题。
(3)国内学者的贡献在于:一方面从西方已成熟的理论出发对策研究,系统地整理、介绍西方的失业文献;另一方面从我国失业与就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归纳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失业理论研究与治理模式。
其缺陷在于:描述性、现象性分析较多,很少有理论建树;对于国外有关失业人口理论直接借鉴的较多,在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用以解决或说明中国实际问题的理论研究不够;所提治理对策建议角度单一,可操作性强的不多,等等。
战争后的社会失业问题解决失业和就业困境
战争后的社会失业问题解决失业和就业困境战争对社会经济带来的深远影响往往不仅仅局限于战争期间,战后的社会也会遭受连锁反应的后果。
其中,失业问题是战争后社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本文将分析战争后的社会失业问题,并提出解决失业和就业困境的一些建议。
一、战争造成的失业问题分析A、战争的经济破坏战争往往意味着经济的巨大破坏,基础设施的毁坏、工厂的停产以及贸易中断等都会直接导致大量人员失业。
战争破坏了原本稳定的就业环境,失业问题随之成为当务之急。
B、退伍军人的再就业困难战争的结束意味着大量退伍军人回到社会,他们面临着再就业问题。
退伍军人由于长期从事军事工作,经验和技能难以在民用领域直接转换,因此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进一步加大了失业的规模。
C、战争引发的经济结构变化战争结束后,社会经济结构会发生重大变化,某些行业可能会逐渐衰退甚至消失,使得该行业从业者失去工作机会。
与此同时,新的行业和职业可能在战后兴起,但由于技能和资格的不匹配,顺利就业也面临一定困难。
二、解决社会失业问题的途径A、职业培训和教育针对战争后的失业人员,开展职业培训和教育计划非常重要。
通过提供技能培训和教育,可以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社会需求。
政府可以提供经济支持,设立培训中心,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失业者学习新的技能,提升他们的竞争力。
B、支持创业和自主就业对于那些失业者,鼓励和支持他们开始创业和自主就业也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政府可以提供创业培训和财务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创业。
同时,建立起友好的创业环境和政策,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C、推动经济结构调整针对战后出现的经济结构变化,政府应积极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
加大对新兴行业和领域的支持力度,吸引投资和培育新就业机会。
同时,将资源优化配置到需求较高的行业和领域,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D、加强政府就业政策和就业服务政府在战争后应加强就业保障和就业服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优惠政策。
例如,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提供就业补贴和税收减免等,以鼓励企业扩大招聘,并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
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一大批传统产业工人因为企业裁员、倒闭等原因而下岗,面临再就业难题。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并寻求对策,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分析1. 就业状况不容乐观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许多传统行业经营状况艰难,企业裁员现象十分普遍,导致大量下岗职工失去工作来源。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下岗职工再就业率呈现下降趋势,就业困难程度明显增加。
2. 再就业岗位难以匹配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行业的用工需求减少,而新兴产业的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下岗职工再就业时,面临工作岗位不匹配的问题,许多从业经验丰富的下岗职工往往无法适应新的职业要求。
3. 再就业年龄偏大相对于其他求职者,下岗职工的年龄大多偏大,再就业时受年龄歧视的风险更大。
与此年龄偏大的下岗职工在学习新技能和适应新工作环境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1. 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政府应加大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各项政策措施,包括设立再就业培训基金、加大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投入等,为下岗职工提供更多的再就业机会和帮助。
2. 企业应加强社会责任企业是雇佣下岗职工的重要主体之一,应加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为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机会,提供技能培训、职业规划等服务,让下岗职工能够更好地融入新的工作环境。
3.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为下岗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还应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为下岗职工提供更多的岗位选择。
4. 加强社会关爱在社会层面,应加强对下岗职工的社会关爱和支持,包括建立更多的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机构,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岗位推荐,还可以开展心理辅导和情感关怀等服务,让下岗职工在再就业过程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支持。
三、保障措施建议1. 完善社会保障网络对于下岗职工,特别是年龄偏大或技能不足的下岗职工,应加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包括提高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完善医疗保障等,让下岗职工在再就业过程中不至于陷入困境。
失业人员再就业面临的问题
失业人员再就业面临的问题作者:李慧颖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03期[提要] 失业具有极大的社会负效应,失业人口的存在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失业造成了社会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失业人口的存在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大力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是深化企业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也是缓解就业压力、解决当前突出矛盾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4年12月17日一、失业人员再就业存在的问题(一)总量性原因。
我国劳动力总量长期供大于求,是我国失业存在的根本原因。
由于过去我国人口政策的失误,使得现在劳动人口众多,就业岗位不足以满足失业人口,劳动人口比重越来越高,使失业问题更加严重。
(二)社会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与失业人员再就业极少的反差比较明显。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存在劳动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思想障碍。
2、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
不少失业人员小钱不愿挣,大钱挣不来,从而失去一些再就业的机会。
3、对再就业认识片面。
绝大部分失业人员认为从事个体经营仍属失业,只有政府重新安排的工作才是就业。
4、当前各种目的的社会培训良莠不齐,失业人员即使花钱也未必能学到真本领,再就业中介服务的欠缺也是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障碍。
(三)教育或技术水平不高影响失业人员的再就业。
失业人员绝大多数是由于文化程度低,适应不了社会竞争、岗位竞争的需要而失业的;而受其自身工作能力、技能、年龄及身体因素等综合素质的影响,他们不能尽快找到工作。
(四)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和不完善。
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和不完善是制约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因素。
即使找到工作,或从事个体经营,但没有了原企业的劳动关系和健全的社会保障,失业人员仍会感觉到不保险,缺乏安全感。
二、针对再就业难的直接原因所做的调控对策(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以及再就业歧视问题剖析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以及再就业歧视问题剖析【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中国开始出现职工大规模下岗失业的现象,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的问题也随之产生。
本文分析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的原因并对再就业歧视问题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歧视剖析下岗失业人员首先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它指国有企业的失业职工。
广义的下岗失业人员是指全社会的失业人员。
90年代中后期,职工下岗失业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开始凸现,并且引起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
此时的下岗失业人员已处于闲置状态,大部分人在下岗期间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寻找工作,这就符合了失业的经济学含义。
下岗失业人员领到的“工资”和生活保障金,可以看作是国家通过企业发放的“失业保险金”,这主要是由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决定的。
在我国的企业改革或改制中,在下岗失业还是再就业的选择方面、再就业的实际待遇方面,存在着职工身份歧视现象。
再就业的选择权受限制,也就是无权力影响力的下岗失业人员,难以进行再就业的选择。
我国实施的企业改革或改制,也制定了相关的标准。
客观地说,标准制定得是很周全的。
但是,我们的标准是政策,而不是法律。
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诸多失准,危害了下岗失业人员应有的就业岗位安全,不利于他们的再就业选择。
事实上,职工们常常是没有权力影响力的,包括他们的工会。
职工是下岗失业,还是再就业,确实存在着权力与权利的配置问题。
一、再就业难原因分析(一)下岗失业人员不适当的择业观和择业行为再就业难主要应从劳动者自身上去找原因。
事实上,有相当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存有不切实际的择业观念和择业行为。
如在就业方式上,认为只有政府安置才算就业,这就导致一些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一直依靠和等待政府安置。
在就业领域上,认为只有到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工作才算就业,这就导致一些下岗失业人员不愿到私营、个体等非国有经济单位工作,就是在这些单位干活了,也认为只是临时性的,不算真正的就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前言 (1)二、中国失业现状 (1)三、再就业状况 (3)四、再就业问题原因分析 (5)五、针对失业现状提出的再就业解决方案 (5)六、结束语 (7)一、前言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温家宝总理就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和与会者交流时谈到了失业问题,他说:“我知道美国有200万失业人口,这让政府十分焦急,但中国失业人口有2亿,中国绝不盲目追求贸易顺差,相反,中国想方设法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是我们长期努力的方向。
”(见3月23日新华网)自从2008年发生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至今,也已有2年多的时间了,我国GDP慢慢在上升,经济慢慢在回温,而失业率也在逐渐下降。
失业问题是国家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最早,是随着西方的“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逐渐代替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新技术的采用带来了生产率的高速增长和生产质量的提高,但是失业也因此普遍化、尖锐化,激发了严重的社会经济矛盾,极大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稳定。
当然,失业对于每一个人也是很关心的,没有人想失业。
近期,人民币微升值,通货膨胀还在持续,失业率有比先前的降低些,探讨失业问题并寻求解决的对策算是当今比较热的话题,而再就业问题也渐渐得到了关注。
二、中国失业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我国城镇失业率呈波动上升趋势:(1)每天都有一些人失去了原有的工作,也每天都有人被雇佣。
劳动力(L)等于就业人数(E)加上失业人数(U),失业率等于失业人数(U)比劳动力(L)。
离职率(s)即离开自己原有的工作岗位人数比就业人数,就职率(f)即本来是失业后来找到工作的人数比去失业人数。
而失业率就是有这两个离职率和就职率决定的。
在社会劳动力资源是稳定态的时候,岗位离职的人数是等于就职人数。
所以失业率就是:U/L=1/(1+f/s)。
这是比较简单的自然失业率模型。
从现状可以看出,失业率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不断增加尤其是近几年,这种趋势更加明显,所以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从身边我们也不难发现,失业人群比以前年轻化,由于国企改革而下岗的职工多为40-50人员。
而现在,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毕业等于失业的挑战,他们虽然具有良好的素质和专业知识,却也加入了失业人口中,每年这些大学生为了找到工作而四处奔波。
而且经济增长所创造的就业机会远赶不上新增的失业人数,数据显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约1190万人,大约有510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帮助“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5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
可见,虽然经济迅速发展,并且每年可以带来更多新的项目工程和就业机会,却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在失业与空岗并存一方面大量的失业人员和毕业生在到处寻找工作,另一方面国家和企业每年也会提供相当多的就业岗位,却总是存在着失业与空岗同时存在的现象,这其中的原因也值得我们深思。
最近我国人民币升值,这对恶性通胀与失业情况有一定的镇压作用。
我们知道适度通胀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但是恶化的话也会威胁到就业。
那失业是怎么产生的?经济学告诉我们,这是有两个基本原因:寻找工作和工资刚性。
在寻找工作中,由于找工作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引起的失业我们称之为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而工资刚性和工作配额引起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
工资刚性是指工资不能调整到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的水平。
当刚性实际工资是高于市场均衡水平,则会引起失业,劳动供给大于需要的雇用劳动力,这样也产生很多的待业人口。
三、再就业状况当实际工资是高于市场均衡水平,劳动供给大于需要的雇用劳动力,失业人数真多,这样也产生很多的待业人口,企业可以在未来降低工资使之打到均衡。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企业是不会这么做的,不论是什么情况,再就业都是一大难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1.高校毕业生如今毕业生毕业就业后,对现有的工作不满意就会选择离职,或是因为工作不力而被炒鱿鱼,在短期内他们要再去寻找工作,由于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们往往会选择比之前更好的工作,这样也会加长寻找工作时间。
或者现在的年轻人,更有冒险精神,他们会选择创业,有些人受不了工作压力回家当了啃老族。
当这么一些大学生再就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其实是和毕业就失业的大学生一样的道理,离职率(s)上升(单方面考虑,假设就职率是暂且不变的),从而造成失业率上升。
2.退役运动员据统计,截至2009年7月,全国累计已停训待安置退役运动员4343人,而2010年预计新增退役人数2193名,其中45%的退役运动员得不到及时安置。
(2)这45%的运动员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原本他们在国家队伍里面是算在就业人口中的,现在由于退役,再就业得不到解决,引起的还是离职率(s)上升(单方面考虑,假设就职率是暂且不变的),从而造成失业率上升。
3.农民失业再就业由于技术的革新,田地面积的减少,如果政府补贴金额比较少的话,很多农民觉得种田的机会成本高则会选择打工,所以现在很多我们把打工的称之为农民工。
大部分的农民知识水平也比较低,很难在新的劳动力市场立足,因为在当今社会中,追求的都是知识型人才。
当这么一批农民被纳入到失业人口中,当再就业得不到实现,这样也就影响到失业率。
4.特殊人群再就业现状目前,社会上“情人”“小三”很多会离开工作岗位被富人包养,很多是不算“家庭主妇”所以一般会把他们归入失业者,但是由于她们又有钱,所以不用为生机担忧,从而使得他们不愿意就业,而是坐享其成。
她们也不算丧失信心的失业者,因为她们没有为工作烦恼。
短期中会影响到失业率,长期来看,可能会把她们排除劳动力人口的范畴。
5.由于部门转移引起的再就业问题部门转移:指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的需求构成变动。
社会上有些工人由于改变部门需要时间,这也会存在摩擦性失业。
而有时候因为工人条件不能符合新部门的要求,从而面临再就业困难。
6.国家政策国家的失业保障政策,在另一方面也鼓励失业者登记失业,从而他们可能会依赖政府帮他们找工作,使得拉长了再就业的时间。
而有的人就会依赖于这样的福利补贴政策,而放弃原有比较好的工作,等待新的更好的工作,离职率(s)上升(单方面考虑,假设就职率是暂且不变的),从而造成失业率上升。
在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由于受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制约,再就业已越来越困难,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越来越低,失业人员的失业周期也越来越长,逐渐形成一批基本生活难保、再就业十分困难的弱势群体。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的情况也是这样。
四、再就业问题原因分析1.外界因素1)劳动市场中,厂商追求的是利润,要有高的利润就必须要有高的生产率,从而对工人的要求高,对于再就业的员工也会有比较大的挑战;2)劳动力人口增加,工作者的教育水平提升,使得竞争力加大,使再就业有难度。
2.个人原因1)自己对失业的看法,有的人在第一份工作已经赚足了钱,则他不急于寻找工作,时间一场,他对于工作的熟悉度也会降低,可能会引起工作效率低等原因,再就业就会面临困难。
2)如果有人对工作有恐惧症这也将会影响再就业。
五、针对失业现状提出再就业解决方案失业率是:U/L=1/(1+f/s),这个简单的自然失业率模型对公共政策有明显而重要的含义,解决就业问题其实就是降低离职率或是提高就职率。
1.适当缩短失业保险待遇期限,鼓励失业者尽快就业如果期限越长,则再就业的时间也就越长,短期中在统计失业率的时候就会上升,而时间如果长了,失业者懒惰了,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不好。
2.提高最低工资企业提高工资,不仅可以吸引失业者的再就业,当然这也是对技能较低的员工一个挑战,企业将会因为工资的提升而选择更加能够创造利益的员工。
对于那些已经是就业者且技能较高者也算是一种保障,可以降低离职率。
3.鼓励自主创业,影响就职率国家政府应当鼓励自主创业,不仅减少失业人数,还可以增加就业岗位。
这样可以消除一些员工个人情感因素不想再就业的情况,不喜欢当员工,那就选择当老板。
4.对失业者的培训政府应该负起为失业者培训技能的责任,大力开展培训,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加大相关领域技能人才的培养、储备力度。
应该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企业岗位实际要求,组织失业人员、农村进城求职劳动者等群体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着力加强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提高培训后就业率。
同时要结合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强化转岗培训,特别要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中实施淘汰落后产能和兼并重组企业富余人员的转岗技能培训,提高其再就业能力。
5.可以增加实习补贴对于失业者来说,鼓励他们先实习,这也算是一种学习新的就业技能,可以减少政府培训开支。
6.主动面向企业开展用工指导,强化对企业的招聘服务引导企业合理确定和及时调整职工工资,通过实行职工工龄补贴、年终福利奖励等措施,增强岗位稳定性。
稳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形成工资公平决定机制,保障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
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增长和支付。
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指导帮助企业改善用工管理,完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
7.政府增加投资,增加就业岗位政府鼓励储蓄,鼓励投资,增加就业岗位,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8.完善《劳动合同法》为工作者提供更好的保障,吸引更多的人再就业。
基本建立起适应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比较完善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使广大劳动者得到较为充分的就业和基本的社会保障,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希望通过这些方法能够促进再就业,增加就职率,从而降低失业率。
六、结束语对于社会来说,失业是一种人力资源浪费。
如果不能在解决再就业问题的思路上实现突破和创新,就可能延误解决问题的时机,形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我们可以根据失业的现实情况及原因,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减少离职率增加就业率,从而降低失业率,这样可以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增长。
资料来源:1)http://219.235.129.58/reportView.do?Url=/xmlFiles/72024fcb377446a4a3f2419ac2ecfa08.xml&id=cc864dcca3444342b50e9771dac86871&bgqDm=198200002)/sports/zonghe/201001/0120_4685_15190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