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一、原文呈现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字词解释1. 内集:家庭聚会。

就像是一家人都凑到一块儿啦。

2. 儿女:这里指子侄辈,可不是光说儿子和女儿哦。

3. 文义:文章的义理,就是讲那些学问知识呢。

4. 俄而:不久,一会儿的功夫。

5. 骤:急,就是雪下得很急很大。

6. 欣然:高兴的样子。

7.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差不多;拟,相比。

8. 未若:不如。

三、句子翻译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们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2. 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3. 撒盐空中差可拟。

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4.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四、阅读理解1. 这篇短文里,谢太傅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白雪纷纷何所似?”这就像是我们在雪天的时候,突然突发奇想,看着雪就想问个究竟。

2. 兄子胡儿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他的想法很直接,觉得盐撒在空中那种颗粒感和雪有点像。

但是兄女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就更妙啦,柳絮在空中飘飘扬扬的,很轻柔,和雪花那种轻盈飞舞的姿态更接近,而且更有美感。

谢太傅大笑乐,说明他对兄女的回答很满意,觉得这个比喻更有诗意。

3. 从这里我们能看出古代文人家庭的文化氛围很浓厚,下雪天不只是看雪玩雪,还能一起讨论学问,玩这种文字游戏呢。

一、原文呈现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二、字词解释1. 期行:相约同行。

中考语文专题1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解析版)

中考语文专题1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解析版)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一、课外阅读(2022·福建·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友人袁炳,字叔明,陈郡阳夏人。

其人天下之士,幼有异才,学无不览,文章俶傥①清淡出一时,任心观书,不为章句之学。

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俯眉..暂仕①,历国常侍员外郎、府功曹、临湘令。

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

其为节也如此,数百年未有此.人焉。

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卒官,春秋二十有八。

与余有青云之交网,非直.衔杯酒而已。

(节选自江淹《袁友人传》)【注】①俶傥:卓异不凡。

①仕:为官。

①青云之交:喻指同有高远之志的友谊。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数百年未有此人关联教材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岳阳楼记》)(1)此:___________非直衔杯酒而已使用词典选择义项直:①一直;①只是;①当,对着。

(2)直:___________俯眉暂仕参考词典解释,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俯眉:低下头。

(3)俯眉:___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B.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C.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D.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

(2)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卒官,春秋二十有八。

4.作者对袁炳的读书和写作赞赏有加,请简要分析。

【答案】1.这样只是委屈自己2.A3.(1)俸禄所得,都分散给别人赡养父母。

(2)他编撰《晋史》,非凡的功业没有完成,不幸死在任上,年纪二十八岁。

4.①读书:博览群书,有所取舍;①写作:文章卓异不凡,文风清新恬淡。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

可根据方法提示中的方法进行理解分析(1)“此乐何极”的“此”是“这样”的意思,因此“数百年未有此人”的“此”也是“这样”的意思。

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五十篇

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五十篇

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五十篇(1)(1)张纲传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

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

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

”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

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

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

以纲为广陵太守。

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

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

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

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

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

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

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

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

”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

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

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

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

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

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

(《后汉书·张纲传》)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

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王夫之《读通鉴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厉布衣之节厉:劝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十篇文言文小短文训练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十篇文言文小短文训练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十篇文言文小短文训练题及答案1、赵简子①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②。

将置后③,不知所立。

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④,以授二子,日:“谨识之。

”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

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

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释】①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

②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

③置后:选立继承人。

④二简:两片竹简。

(1)赵简子之子之:(2)将置后将:后:(3)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乃:之:于:(4)以授二子以:(5)谨识之识:(6)三年而问之伯鲁而:表关系(7)诵其词甚习固甚:习:固:(8)出诸袖中而奏之而:表关系(9)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以……为……:(10)立以为后以为:(11)是为赵襄子是:为:(12)而果昌赵而:昌:2、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

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

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

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

今骤用之。

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1)母程氏授以书以:(2)辄能语其要辄:(3)母许之否许:(4)汝能为滂为:(5)吾顾不能为涝母顾:(6)比冠比:(7)属文日数干言属:(8)既而读《庄子》既而:(9)今见是书是:(10)得吾心矣得:(11)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以:(12)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以为:(13)适定以累之也适:(14)及试二论及:3、陈元方候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人物传记类》(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人物传记类》(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二年,御试进士,时晏元献①为枢密使。

杨察,晏婿也,时知制诰,避亲,勾当②于三班院。

察之弟置时就试毕,负魁天下望。

未放榜间,将先宣示两府,上十人卷子。

置因以赋求察问晏公己之高下。

晏公明日入对,见置之赋既考定第四人,出以语察。

察密以报置。

而置试罢与酒徒饮酒肆,闻之,以手击案叹曰:“不知那个卫子③夺吾状元矣!“既而唱名④,再三考定第一人卷子进御,赋中有“孺子其朋”之言,上不怿曰:“此语忌,不可魁天下。

”即王荆公卷子。

第二人卷子即王珪,以故事,有官人不为状元;令取第三人,即殿中丞韩绛;遂取第四人卷子进呈,上欣然曰:“若杨置可矣。

”复以第一人为第四人。

置方以鄙语骂时,不知自为第一人也。

荆公遂于杨置榜下第四人及第。

是时,上令十人往谢枢密使。

晏公俟众人退,独留荆公,再三谓曰:“延评乃殊乡里,久闻德行乡评之美。

况殊备位执政,而乡人之贤者取高科,实预荣焉。

”又曰:“休沐日⑥相邀一饭。

”荆公唯唯。

既出,又使直省官相约饭会,甚殷勤也。

比往时,待遇极至。

饭罢,又延坐,谓荆公曰:“乡人他日名位,如殊坐处,为之有矣。

”且叹慕之,又数十百言,最后曰:“然有二语欲奉闻,不知敢言否?”晏公言至此,语欲出而拟议久之,乃泛谓荆公曰:“能容于物,物亦容矣。

”荆公但微应之,遂散。

公归至旅舍,叹曰:“晏公为大臣,而教人者以此,何其卑也!”心颇不平。

荆公后罢相,其弟和甫知金陵,时说此事,且曰:“当时我大不以为然。

我在政府,执意革新,人人与之为敌,不能保其终。

今日思之,不知晏公何以知之;复不知能容于物,物亦容焉二句,有出处,或公自为之言也。

”(取材于宋代王铚《默记》)注:①晏元献:晏殊,谥元献。

②勾当:做事情。

③卫子:驴的别称。

④唱名:科举时代殿试后,皇帝呼名召见登第进士,叫唱名。

⑤有官人不为状元:宋代在职官员可以参加科举,但不能录为状元。

⑥休沐日:休息日。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知制诰知:掌管B.上不怿曰怿:高兴C.饭罢,又延坐延:请D.何其卑也卑:卑劣2.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勾当于三班院于:在B.见置之赋既考定第四人既:已经C.复以第一人为第四人以:把D.人人与之为敌之:他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负魁天下望辜负了天下人想让他考第一的期望B.察密以报置审察的人把秘密报告给杨置C.晏公俟众人退,独留荆公晏殊等大家走的时候,唯独留下王安石D.不知敢言否?不知你敢不敢说?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庆历二年的殿试中,开始王安石的试卷获得第一名,因犯了皇帝的忌讳而被黜。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10篇含答案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10篇含答案

李余庆临死除奸【原文】国子博士李余庆知①常州,强②于政事,果于去恶,凶人恶吏,畏之如神,末年得疾甚困。

有州医博士,多过恶,常惧为余庆所发③,因其困,进利药以毒之。

服之洞泄不已。

势已危,余庆察其奸;使人扶舁④坐厅事,召医博士,杖杀之。

然后归卧,未及席而死。

葬于横山,人至今畏之,过墓者皆下。

有病虐者,取墓土着床席间,辄差⑤。

其敬惮之如此。

【注释】①知:主持,管理。

②强:擅长。

③发:发现。

④舁(yú):轿子。

⑤差(chài):疾病痊愈。

【译文】国子博士李余庆担任常州知州时,擅长处理政事,敢于清除地方上的恶势力。

民间的歹徒,官府的恶吏,都像怕神灵一样敬畏他。

有一个州衙里的医药博士(即官聘医生),做过很多坏事,一直心怀恐惧,怕被余庆发觉,趁着他病得厉害,送上泻药毒害他。

余庆服后,腹泻不停。

他感觉身体已经不行了,也悟察出了医博士的奸谋。

余庆让人用轿子把自己抬到州府升堂,传讯医博士,叫人用杖打死。

之后就想回家躺着,但还没有回到床上就死了。

死后葬在横山,到现在人们都还敬畏他,经过他墓地时,都要徒步而行。

有患重病的人,从其墓上取土铺洒在床席之间,往往能使病有转机。

人们敬畏李余庆就到了这种地步。

【解词】①服之洞泄不已()②过墓者皆下()③取墓土着床席间,辄差()④其敬惮之如此()答案及译文见下期。

①服之洞泄不已(停止)②过墓者皆下(经过)③取墓土着床席间,辄差(就)④其敬惮之如此(像这样)刘伶病酒【原文】刘伶①病酒,渴甚,从妇求酒。

妇捐②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③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

我不能自禁,唯当祝④鬼神,自誓断之耳。

便可具酒肉。

”妇曰:“敬闻命。

”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

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⑤,一饮一斛⑥,五斗解酲⑦。

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⑧然已醉矣。

(选自《世说新语·任诞》)【注释】①刘伶:魏晋“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闻名。

②捐:倒掉。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同步精选强化练习【1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同步精选强化练习【1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同步精选强化练习【1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阮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

②剡:地名,在浙江嵊县。

③何……为:干什么。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皆()而()之()遂()【小题2】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小题3】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2分)【答案】【小题1】略【小题2】略【小题3】为人大方,喜欢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不能让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欠缺。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皆→都;而→在古汉语中有多个意项:表顺接连词、表修饰关系、表转折关系等,在这里表转折关系,却;之→在古汉语中有多个意项:助词,的、助词,无意、代词,指人(或物、事情)等,在这里是代词,指有人想借车葬母,却不敢开口这件事;遂→于是、就。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除了要注意重点字词“而:但是、可是;何……为:干什么”的理解外,还要注意:何以车为:倒装,原为“以车何为”?“何以……为”是文言文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人物篇专题练习(含答案)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人物篇专题练习(含答案)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人物篇专题练习(含答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人物篇1、文言文阅读(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乙)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

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

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

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录毕,走送之()(2)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3)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 )(4)既长,知其世家()(5)无从致书以观( ) (6)色愈恭,礼愈至()2.翻译(1)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用法与“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以“相同的是()A.必以分人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C.以水沃面D.不以千里称也4.从宋濂和范仲淹的成功经历中,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至少谈两点)?2、阅读《赵普》一文,完成下列问题(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一)人物传记类-2023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主题分类阅读专项训练

(一)人物传记类-2023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主题分类阅读专项训练

课外文言文主题阅读(一) 人物传记类 解析版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

人物传记是人物志的主体,是地方志中的重要内容。

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力。

(即真实性和文学性)。

内容一般包括:人物的姓名、性别、籍贯、民族、生卒年月,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人物的贡献功绩、科技成果、著作。

“人物传记”中的“人物”都是历史、文化等领域的名人(政治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文学家、甚至艺术家等)。

古代传记文学大体上包括两类,一类是历史传记文学即史传文学,一类是杂体传记文学即杂传文学。

撰写人物传记,应抓住人物本质,从环境中说明人。

其次要选材典型,在概括人物全貌的同时,选择重大的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人物特征的事件详细记述。

但对细节描写也不可忽视,恰当地记述小事,能见微知著、增强传记的可信性和感染力,甚至预示着人物日后的发展。

中华文明五千年未曾中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几千年不间断历史记录的国家。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可以明兴亡、知更替,可以医愚,可以清心。

在立德树人教育宗旨下的今天,阅读史书,从史书中寻找成长的正能量,既能提升文化自信,又能助力健康成长。

《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周亚夫军细柳》以上作品都是人物传记,有史学家写的人物传记(如《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都是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环境中表现人物的性格。

《陈涉世家》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表现在他临危受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

.《周亚夫军细柳》 运用衬托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将文帝在霸上、棘门军所遇到的情况和细柳军的情况作对比,以霸上、棘门军来衬托细柳军的军纪严谨,周亚夫的治军有方。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精选课后作业【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精选课后作业【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精选课后作业【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10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1】解释加点词。

(4分)①是地利不如人和也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③委而去之④环而攻之【小题2】与例句中“之”字用法或意思相同的是(2分)例句:三里之城A.多助之至B.天下顺之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D.环而攻之【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2分)原句: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4】本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得出什么结论?(2分)(用原文回答)【答案】【小题1】①这②凭借,靠③放弃④包围每个1分【小题2】C【小题3】示例:所以君主(得道者)要么不战(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2分,每个分句1分,译错一处不得分。

【小题4】示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分,每句1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实虚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虚词要能辨出一词多义;实词,要识记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用法。

如,虚词“以”的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C中“之”与例句都是“结构助词,的”。

A中为动词,到;B、D为代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阅读理解(人物传记)(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阅读理解(人物传记)(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中考专题训练阅读理解(⼈物传记)(含答案解析)初中语⽂中考专题训练阅读理解(⼈物传记) (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现代⽂阅读1.阅读下⽂,回答问题棱⾓屠呦呦王肖潇李璐云痴迷科学,执着不休,这固然是屠呦呦的性情之⼀,但她还有更多⾯:她不是海归,只是本⼟的,中国式的学者;不是完⼈,只是⼀个耿直的知识⼥性。

屠呦呦的故乡在浙江宁波。

她是⼀个殷实之家的掌上明珠。

当⽗亲以《诗经》中的“呦呦⿅鸣,⾷野之蒿”为其取名时,便已注定了屠呦呦与青蒿的缘分。

1945年,屠呦呦不幸染上肺结核,被迫暂停学业。

那时得此病,能活下来实属不易,经过两年多的治疗调理,她得以好转并继续学业。

也就在这时,屠呦呦对医学产⽣了浓厚的兴趣。

1951年春,屠呦呦考⼊北京医学院,选择了⽣物药学。

⼤学期间,屠呦呦学习⾮常勤奋,在⼤课上表现优异,后来在实习期间跟从⽣药学家楼之岑学习,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的兴趣。

1955年,屠呦呦⼤学毕业,被分配到卫⽣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医科学院)⼯作。

当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研究⼈员戴个棉纱⼝罩,连如今的雾霾都防不了,更别提各种有毒物质了”。

⼀开始,屠呦呦从事的是中药⽣药和炮制研究。

在实验室⼯作之外,她还常常“⼀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中药炮制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作。

“在做青蒿素研究的时候,屠呦呦真可以称得上是坚韧不拔。

”中医科学院⾸席研究员姜廷良告诉记者,“没有待过实验室的⼈不会明⽩,成百上千次反复的尝试有多么枯燥、寂寞,没有⾮凡的毅⼒,不可能战胜那些失败的恐惧和迷茫,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果。

”张⼤庆认为,屠呦呦是⼀位很有个性的科学家,这种耿直的性格也形成了她不啰嗦、做事果断的风格。

初一语文人物传记类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语文人物传记类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语文人物传记类试题答案及解析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共11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伤仲永》)【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卿今当涂掌事( )(2)及鲁肃过寻阳( )(3)未尝识书具( ) (4)父利其然也( )【答案】(1)当涂:当道,当权。

(2)过:到。

(3)尝:曾经。

(4)利:以……为利,认为……有利可图。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注意“过” 是到之意。

“利”利是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利”。

注意识记。

常常考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蒙辞以军中多务。

(2)自是指物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答案】(1)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2)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仲永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包含答案).docx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包含答案).docx

华海建明英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1•阅读下而文言文,完成后而题目。

柳宗元传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 “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償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 终易连州O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 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 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壬还于京师,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得播州:今责州遵义, 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禹锡执友B.裴度/亦奏其事C.宗元革其/乡法D.请以柳州/授禹锡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偕( ) 易( ) 妻子(3.翻译文屮画线句子(1)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2)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4. 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1) 为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 时人义之。

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杨继盛七岁失母。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论(节选)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②,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古文观止》)【注】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弊:疲弊。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必有过人之节及鲁肃过寻阳B. 匹夫见辱见往事耳C. 而轻用其锋尔安敢轻吾射D.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择其善者而从之(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4)结合文意,说说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观点。

【答案】(1)D(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

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4)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解析】【分析】(1)A项的“过”解释为:超过/经过;B项的“见”解释为:被/了解;C项的“轻”解释为:随随便便/轻视;D项的“其”解释为:其中的,指示代词。

选D。

(2)翻译为: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故可断句为: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本题重点字词:“卒然”突然;“加”,侮辱;“欲”,想要;“词色”,言语和神色,(4)结合“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海建明英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柳宗元传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得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吾与/禹锡执友B.裴度/亦奏其事C.宗元革其/乡法D.请以柳州/授禹锡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偕()易()妻子()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2)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4.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1)为友:(2)为官:(3)为师:杨继盛七岁失母。

庶母妒,使牧牛。

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

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

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

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

家贫,益自刻厉。

贬狄道典史①。

其地杂番②,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

鬻③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

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④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⑤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注释】:①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

②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

③鬻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愚池之东,为愚堂。

其南,为愚亭。

池之中,为愚岛。

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略改动)【注释】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

②家:安家。

③龂龂(yín yín):形容争辩的样子。

④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

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灌水之阳,有溪焉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B.故更之为愚溪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皆山水之奇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D.大舟不可入也潭中鱼可百许头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4.“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5.作者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褚玠,字温理,河南阳翟人也。

九岁而孤,为叔父骠骑从事中郎随所养。

早有令誉,先达多以才器许之。

起家王府法曹,历转外兵记室。

迁太子庶子、中书侍郎。

太建中,山阴县多豪猾,前后令皆以赃污免,高宗患之,谓中书舍人蔡景历曰:“稽阴大邑,久无良宰,卿文士之内,试思其人。

”景历进曰:“褚玠廉俭有干用,未审堪其选不?”高宗曰:“甚善,卿言与朕意同。

”乃除戎昭将军、山阴令。

县民张次的、王休达等与诸猾吏贿赂通奸,全丁大户,类多隐没。

玠乃锁次的等,具状启台,高宗手敕慰劳,并遣使助玠搜括,所出军民八百馀户。

时舍人曹义达为高宗所宠,县民陈信家富于财,谄事义达,信父显文恃势横暴。

玠乃遣使执显文,鞭之一百,于是吏民股栗,莫敢犯者。

信后因义达谮玠,竟坐免官。

玠在任岁馀,守禄俸而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县境,种蔬菜以自给。

皇太子知玠无还装,手书赐粟米二百斛,于是还都。

1.下列句中的“之”与“高宗患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至之市B.无案牍之劳形C.久之,目似瞑D.撤屏视之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A.褚玠少年丧父,是叔叔褚随将他抚养成人。

褚玠小时就有美好的声誉。

B.褚玠由于中书舍人蔡景历的推荐,出任山阳县令的。

高宗一开始并不赞同,后来才勉强同意了。

C.山阴县民张次的、王休达与诸奸吏互相贿赂勾结,把丁口多的大户都隐匿起来,不交纳国家的赋税。

褚玠就将张次的等人关押起来。

D.皇太子知道褚玠没有钱返回京城,亲自写信给他,并赐给赐粟米二百斛,于是褚玠才得返京。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先达多以才器许之许:②高宗患之患:③乃除戎昭将军除:④鞭之一百鞭:4.翻译下列句子。

(1)时舍人曹义达为高宗所宠。

译:(2)于是吏民股栗,莫敢犯者。

译:【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

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后备又西取益州。

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

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是 / 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是以 /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C.是以先帝 / 简拔以遗陛下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 / 陛下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志虑忠纯志()⑵悉以咨之咨()⑶时人异焉异()⑷益州既定既()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有所广益;②益慕圣贤之道B.①性行淑均;②大道之行也C.①备得用与武帝交战;②所识贫乏者得我与D.①江南悉平;②悉如外人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⑵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5.【甲】文表现了诸葛亮的_________,而【乙】文则表现了诸葛亮的________。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以光先帝遗德()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先帝不以臣卑鄙()2.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以”字用法、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C.先帝不以臣卑鄙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3.翻译下列句子。

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的“此”指哪几件事?5.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之赘婿也之:的B.数使诸侯数:屡次C.委政卿大夫委:委托D.于是乃朝诸县令长朝:朝拜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国且危亡②年且九十③左右莫敢谏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3.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句子节奏。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4.文中划线句“诸侯并侵”与下文相照应。

这个句子翻译如下:5.翻译加点词。

其两膝相比者:()尝贻余核舟一()执策而临之:()朔气传金柝()诣太守,说如此:()媵人持汤沃灌:()陈太丘与友期行()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7.阅读下面文言文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