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段隧道工程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标段×××段范围内隧道及×××隧道洞口地段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具体内容包括:预报内容、预报分级、预报流程及要点。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掌握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的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所有仪器已经到位,经过校验并在使用有效期限内。
3、技术要求
明确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作业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重要性,指导、规范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保障隧道安全掘进。施工过程中必须将超前地质预报纳入施工工序管理,做到先探测、后施工,不探测不施工。
所使用的仪器具有合格的出厂证明及使用期限,并按相关要求进行质
量验收,有验收记录,并在有效使用期内。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预报内容
(1)地层岩性,特别是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层、煤层及特殊土的预测预报。
(2)地质构造,特别是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轴等影响山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3)不良地质,特别是溶洞、暗河、人为坑洞、放射性、有气体及高地应力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4)地下水,特别是对岩溶管道水、富水断层、富水褶皱轴、富水地层等的预测预报。
4.2 预报方法
(1)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按预报原理可分为地质分析法、钻探法、物探法和超前导坑法。
①地质分析法,包括地层分界线、构造线,地下和地表相关全分析、地质作图等。
②钻探法,包括深水水平钻探、5~8m加深炮孔探测及孔内摄影。
③物探法,包括地震波反射法、声波反射法、电磁波反射法、红外探测法等。
④超前导坑法,包括平行超前导坑法、正洞超前导坑法。
(2)超前地质预报按长度可分为长距离预报(大于200m)、中长距离预报(30~200m)和短距离预报(小于30m)。
(3)超前地质预报按采用的预报手段数量可分为单一方法地质预报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
4.3 预报分级
(1)根据地质灾害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危害程度,分为以下四级
A级:存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段,如大型暗河系统,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软弱、破碎、富水、导水性良好的地层和大型断层破碎带,特殊地质地段,重大物探异常地段,可能产生大型、特大型突水突泥地段,诱发重大环境地质灾害的地段,高地应力、瓦斯、天然气、反射性问题严重的地段以及人为坑洞等。
B级、中、小型突水突泥地段,较大物探异常地段,断裂带等。
C级、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碳酸盐层及破碎岩地段、小型断层破碎带,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较小。
D级、非可溶岩地段,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极小。
(2)不同地质风险地段的预报方式为:
A级预报:采用地质分析法、地震波反射法或声波反射法、地质雷达、红外探测、超前水平钻探等手段进行综合预报。首先以地质分析法进行长距离预报,然后采用中长距离地震波反射法或声波反射法和一种或几种短距离物探方法相结合进行预报,同时进行多孔超前钻探探查。
B级预报:采用地质分析法、地震波反射法或声波反射法,辅以红外探测、地质雷达,进行必要的超前水平钻孔。当发现局部地段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按A级要求实施。
C级预报:以地质分析法为主。对重要的地质(层)界面、断层或物
探异常地段可采用地震波反射法或声波反射法进行探测,必要时采用红外探测和超前水平钻孔。
D级预报:采用地质分析法。
4.4 预报流程
超前地质预报工序流程图见下图。
超前地质预报工序流程图
5、施工要求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设计和工序质量控制设计;编制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制定安全、质量保证及防治措施;组织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
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效的考试合格证。操作人员经培训、考核方可持证上岗。
6、劳动力组织
(1)劳动组织方式:成立超前地质预报小组并由专业人员负责。
(2)施工人员结合预报方案、地质情况、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其中施工负责、技术人员、专职安全员由企业正式职工担任,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若干劳务工人。
7、材料要求
所使用的材料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要求。
8、设备机具配置
所使用的仪器具有合格的出厂证明及使用期限,并按相关要求进行质量验收,有检校合格证书,并在有效使用期内。
9、质量控制及检验
(1)研究区域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必要时进行地表补充测绘和勘探,对整个地区地质情况做到比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分析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地质灾害隐患及其分布范围、在隧道内揭示的大致里程,制定预报方案。
(2)根据地质灾害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危害程度和工程设计资料,对不同地段地质预报分级,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地段采取不同的预报手段。
(3)隧道施工前制定好不良地质地段应急预案,采用浅孔钻探发现地质突变或含水时,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4)及时配备先进仪器,结合有丰富经验的地质、施工人员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将实际地质素描和预报地质资料进行对比,以此来评价预报的准确性,积累经验,为以后的预报提供参考,并及时将预测数据、结果反馈至设计院,调整设计、改变施工方案。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隧道在整个预报过程中,作业环境应符合下例职业健康及安全标准:
A.空气中氧气含量,按体积计不得小于20%;
B.粉尘允许浓度,每立方空气中含有10%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不得大于2mg,每立方空气中含有10%以下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不得大于4mg;
C.有害气体最高允许浓度:
a 一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在特殊情况下,施工人员必须进入工作面时,浓度可为100 mg/m3,但工作时间不得大于30min;
b 二氧化碳按体积计不得大于0.5%;
c 氮氧化物(换算成NO2)为5mg/m3以下;
D.隧道内气温不得高于28℃;
E.隧道内噪声不得大于90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