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起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是建筑业。 • 房屋建筑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 • 人类居止经历了构木为巢、地穴、半 地穴、平地建筑、天然窑洞等,再到台基 式居住环境。
• 四是舟车制造业 • 《周易·系辞》:“服牛乘马,引重致远, 以利天下。” • “引重”,至少可以理解为车运的前身,比 如用牛、马牵引木料、猎物等。 • 同文又记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 作„„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车之利,以济不 通”。 • 这是“五帝”时代有舟车的明确记载。 • 独木舟的实物在广州、江西和江苏太仓等地 都已发现。 •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交通工具不仅有舟、车, 而且有橇、檋(音jú)等工具了
• 三 八卦文字 • 《易·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即伏羲氏)之王天 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 万物之情”。 • 伏羲创立八卦的目的,是“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 情”,即揭示天地化生的奥妙,类概万物的性情。以八卦作 为一种哲学工具,用以观察、认识、预测和反映自然、社会 现象,解释和排解人们的疑窦。 • 孔颖达《周易正义序》、《史记·太史公自序》、 《汉书·艺文志》 • 汉人许慎《说文解字·叙》在叙述了庖羲氏(伏羲)始 作八卦,“以垂宪象”后云: •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háng,兽迹)之迹,知分理之 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 3.燕辽和黄河上游文化区 • 指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和以甘、青 为重心的北方文化区。包括辽东、辽西和 燕山南北的新石器文化。 • 代表文化有辽西的查海(在辽宁阜新) 文化、兴隆洼(在内蒙敖汉旗)文化、赵 家沟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等。 • 辽东及旅大地区,则有新乐文化、小 珠山下层文化等。 • 黄河上游陇山以西的甘、青地区,以 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为代表。
• 五是特技制作业。 • 包括雕刻、乐器、玉器等。 • 良渚文化出土有成套的礼玉 • 查海文化遗址出土了10余件真玉制品,包括 工具和装饰品。还发现了最早的龙纹图像,兴隆 洼文化也有玉制品出土。 • 查海、兴隆玉器是中国已知最早的自成系列 的玉制品。 • 牛河梁女神庙发现的陶人像 • 弓箭 :山西朔县峙峪村遗址中,发现有石镞, 是当时已发明弓箭的证明。
• 5、北方游牧与渔猎文化区 • 指东北北部、蒙古高原、阿拉善高原 和塔里木盆地东缘等地以细石器为代表的 考古遗存。 • 以黑龙江为例,其新石器文化可分为 西部铜钵好赉文化、中部昂昂溪文化和东 部新开流文化等。
第二节 原始先民的物质文化
• 一、农业与畜牧业 • 农业发明于原始采集业中人对自然的观察, 但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先民就已经在黄河流 域和长江流域创建了比较稳定的农业经济形式。 • 考古发现证明,当时黄河流域盛行的是旱地 农业,作物品种主要有黍、稷、麦、菽等。 • 长江流域则主要是水田农业,作物以稻为主。
• 2.长江中下游2个文化区 • 长江中游文化区,指以江汉平原为中心,南 至洞庭湖,西尽三峡、渝东,北达豫南与黄河中 游文化区相交错的自成体系的考古学文化区。 • 代表文化有屈家岭文化、彭头山文化、城背 溪文化和石皂文化等。 • 长江下游文化区指以太湖平原为中心,南到 杭州湾,北以宁镇地区为中心,包括苏皖接壤地 的文化区。 • 代表文化有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松泽 文化、良渚文化等。

中国远古人类生活的旧石器时代,其 主要的文化成就是: • 一是学会了制造工具,并在长期的生 产和生活实践中掌握了精细加工的技巧; • 二是学会了使用火和管理火; • 三是产生了审美观念和宗教观念,创 造了我国历史的早期精神文明。
二、新石器时代

• • •


有学者用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学说,将中国新 石器时代的文化划分为几个特色不同的文化区: 1.黄河中下游文化区 一是黄河中游以中原为中心,北达河套及长城 沿线,南接鄂西北,东至豫东,西抵黄河上游甘、 青接壤处的考古文化区。 代表文化有磁山文化、裴里岗文化、大地湾下 层文化、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等。 二是以黄河下游的泰山为中心,南至淮河,东 至大海,北至无棣即先秦时期的济水及海岱地区。 代表文化有后李文化、青莲岗文化、北辛文化、 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等。


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各地古 文化遗存存在着明显的地方差异,呈现出分区发展的态势。 • 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开始,中国各地的古文化发展,至 少存在着三个不同的文化区域: • 第一个文化区:以西侯度文化为代表,包括蓝田人文 化等文化遗存,分布范围大体上包括山西西部、陕西东部 和河南西部。这数百处遗址类型以旷野遗址为基本特征, 洞穴遗址只有南海峪一处。石器类型以大石片砍斫器和大 三棱尖状器为主,石球亦属常见。 • 第二个文化区:以北京周口店为代表,包括河北阳原 小长梁、东谷坨和辽宁营口金牛山下层文化等。分布范围 广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和辽宁西南部带。遗址的突出特 点是以洞穴类型为主。石器类型较为复杂,个体偏小,刮 削器占绝对优势,缺乏大三棱尖状器和典型的石球。
• 4.华南文化区 • 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包括今两广、 闽台、江西在内的东南沿海地区文化。 • 早期的重要遗址有江西的仙人洞、广西的豹 子头、广东的西樵山、台湾的大盆坑文化遗址等。 • 晚期遗址有江西修水山背文化、广东石峡文 化、福建昙石山文化、台湾凤头鼻文化、圆山文 化、卑南文化等。 • 云贵高原有黔西观音洞文化、云南白羊村文 化。 • 西藏昌都有卡若文化等。



• •
河北磁山遗址发现的大约8000年前原始先民 遗存的88个灰坑有稷的遗迹,据测原存可达10万 斤以上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了整罐的黍类作物 。 甘肃东乡林家遗址的一个窖穴内发现了堆积2立方 米的黍类遗物 甘肃民乐东灰山遗址出土了5000年前大麦、 小麦的炭化籽粒 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稻类遗存,同时还发 现人工栽培的葫芦籽遗存 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发现芥菜和白菜籽遗存
• •
Baidu Nhomakorabea• •
• 二是纺织、缝纫业。 • 考古学家在贵州普定穿洞,辽宁海城红土洞 旧石器遗址及新石器时代的北京山顶洞,甘肃大 地湾、永靖大河庄等原始先民遗址中,都发现了 骨针、骨锥、角锥、石纺轮、陶纺轮、麻布印迹 等衣饰工具和材料,说明至迟到新石器时代,先 民已掌握了纺织、缝纫技术。 • 氏族成员的衣着就是用兽皮、毛布、麻布等 裁缝而成。 • 传世的许多陶器上有绳纹、布纹的印痕。甘 肃永靖县大河庄发现的布纹痕迹,粗的每平方厘 米有经纬线11根,细的几乎与现代麻布一样了。
• 四 艺术 • 这一时期先民的艺术创造主要表现在音乐、 图画和装饰、造形等方面。 • 清人辑佚的《世本》中,有伏羲造琴瑟,神 农造琴,女娲造笙簧,随制竽、笙,无句等制磬, 垂等制钟,巫咸等制鼓,舜制箫,夔制乐,伶伦 制作律吕的记载。 • 贾湖骨笛(河南省舞阳县),距今约8000年, 不仅远远早于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古墓出土的笛 子,也比古埃及第一王朝时期陶制器皿状笛子和 在化妆版上刻画的类似后世阿拉伯竹笛的笛子形 象早。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被称为 我国笛子的鼻祖。
中国文化史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
主讲:高应达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起源
• 第一节 • 中国文化起源时期的区域分布特点
一、旧石器时代
• • • • 目前,中国南北各地发现的数百个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代表了中国旧石器时代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其基本特点是: 以向背面加工的石片石器为主体特色的小石器传统贯穿 始终,形成了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基本特征。 石片和以石片制造的各种石器在全部石制品中数量最多, 以石核石器偏少;各类石器的加工方法以向背面单面加工为 主;主要器型为刮削器、尖状器和砍斫器,尤以刮削器居多。 这种情况与非洲和欧洲旧石器时代以砾石石器和石核石 器为主,器物类型以砍斫器和手斧为主的技术风格明显有别。 旧石器中、晚期石器工艺进一步发展,导致装柄石斧、 梭标、骨柄石刃刀具和弓箭等复合工具以及磨制、穿孔技术 的相继发明,由此引发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腾飞,开始 向新石器时代过渡。

• • •
• •
• •
第三个文化区:以观音洞旧石器遗存为代表,其分布范 围位于西南地区。石器特点是类型繁多而不固定,个体大小 相差悬殊,精细加工的传统初露端倪。 旧石器晚期,由于技术的进步导致社会生产水平的显著 提高。 其标志是: 弓箭、梭标和复合刀具的发明与使用,使人们猎取飞禽 和大型走兽、游鱼更富有成效,大规模的围猎也成为可能。 骨针和缝制技术的发明,使得人们得以穿上皮衣。 学会火的管理,人类走出原始的洞穴,落脚于四面八方 也成为了可能。 目前,在中国境内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西 起青藏高原,东达台湾,北抵黑龙江漠河,南至云贵、两广, 遍及全国各地。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的中国各地古文化区域,由于发展的 不平衡,日益显现出鲜明的地方性差异,这便是后来我国新 石器时代文化多元发展的历史文化根源。

1954年西安半坡出土的110多件陶器口沿上, 共有32种刻划符号 • 陕西姜寨发现130多件陶器,共约有40多种刻 绘符号。 • 此外,在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宁阳堡头、莒县 陵阳河、诸城衣寨等遗址,以及良渚文化的上海 马桥等遗址,还出土现了更具图画特征的另一类 象形符号。 • 在早于仰韶文化的泰安大地湾、裴李岗文化 的舞阳贾湖遗址,仰韶文化的半坡、姜寨、宝鸡 北首岭、柳湾马厂等遗址,龙山文化的章丘城子 崖、永城王汕坊、登封王城岗等遗址,一直到接 近于殷商文化的偃师二里头文化中,都有陶器刻 绘符号的发现。

在早于仰韶文化的泰安大地湾、裴李岗 文化的舞阳贾湖遗址,仰韶文化的半坡、姜 寨、宝鸡北首岭、柳湾马厂等遗址,龙山文 化的章丘城子崖、永城王汕坊、登封王城岗 等遗址,一直到接近于殷商文化的偃师二里 头文化中,都有陶器刻绘符号的发现。
• 二 天文历法 • 《尚书·尧典》: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 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 其做法是:“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 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 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 “日中”、“宵中”(指昼夜平分);“日 永”、“日短”(分别指白昼最长、最短的日子) • 《尧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 四时成岁”
• 六是百草成药 • 《史记·补三皇本记》有“神农尝百草, 始有医药”的传说,反映了我国医学及药 学起源的历史。百草成药,以治百病,构 成了我国医药学的传统。
第三节 原始先民的精神文化
一 语言与记事符号
• 语言是与人类社会同时形成和发展起来 的,最初产生的是肢体语言,尤其是手势语 言,进而形成分节口语,成为人们交流思想、 协调动作、传授经验的交际工具。 • 《易·系辞》所载“上古结绳而治”。 • 《旧唐书·西南蛮传》记少数民族“刻 木为契”。
• •
原始畜牧业是受到狩猎中对较小动物
豢养的启发,从原始农业中分化出来的。
最早的畜牧业,所养牲畜应是多种多 样的,在长期畜牧实践中,人们才将狗、 猪、牛、羊等作为主要的畜牧品种。
二、手工业与交通制造
• • • 手工业也是关系人们生产生活的基础产业部门。围绕生产及人们的食、 衣、住、交通,中国原始先民的成就有5个方面,内容相当丰富: 一是器具制造业 除前述生产工具外,还有石磨盘、石磨棒、鼎、鬲、盎、簋、豆、鬹(音 guī)、甗(音yán),先民用精调的泥巴捏制或用轮制成杯、碗、壶、缸、 缽(音bō)、瓶、盆、甑、瓮、盘、尊等红、黄、褐、橙、黑、灰、白陶 或彩陶、印纹陶等陶器,以作日常的烹饪、取水、饮食、贮蓄等生活用具。 龙山文化有一种釉面薄陶,薄如蛋壳,俗称蛋壳陶。 甘肃齐家文化遗址中,还出土了铜器和铜渣,有斧、刀、匕首、镰、 凿、钻头、镜、指环、铜饰等。其中有红铜也有青铜,制造技术有冷煅也 有冶铸。 种类繁多,形制复杂,花纹富有地方特色的陶、铜器具,是先民生产、 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制陶、冶铜以外,还有传世已久的石器、骨器、木器、蚌器、玉器等 制造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