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民族变迁史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展史

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展史

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展史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展史游牧是指以放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一种经济形式。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游牧民族对于中原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古代游牧民族的起源、发展、迁徙以及对中原地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游牧民族的发展史。

古代游牧民族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和生产力的发展,部落社会逐渐形成。

这些游牧民族主要生活在边远地区,依靠狩猎和放牧为生。

最早出现的游牧民族可以追溯到距今七千多年的马家窑文化,他们饲养狗、羊、牛、马等动物,并居住在移动的帐篷中。

逐渐演化为养殖马匹的游牧民族,成为后来草原民族的发展基础。

游牧民族的发展与环境紧密相关。

中国北方地区土壤贫瘠,草原广阔,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游牧民族因此大量涌入这一地区。

随着养牛、养马的发展,游牧民族逐渐形成了一种以骑射为特点的武装力量,逐渐强大。

古代的游牧民族并不都来自中国的内陆,也有一些来自中亚或西南亚的游牧民族,他们逐渐迁徙到中国北方地区。

其中最重要的游牧民族有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

匈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大型游牧民族,他们在公元前三世纪开始崛起,对中国的北方边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随后,鲜卑在公元三至五世纪达到鼎盛时期,他们甚至建立了鲜卑国,对中原地区进行了多次侵略。

突厥和蒙古则在后来统一草原,并建立了伟大的帝国。

这些游牧民族对于中国古代的中原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由于中原地区的繁荣和富饶,游牧民族往往以掠夺为目的,对中国的北方边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这迫使中国古代王朝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

例如,秦朝修筑了万里长城,汉朝设置了游牧民族管理机构,唐朝派遣了安西四镇等。

这些措施无疑加重了中央政权的经济和军事负担,对中原地区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其次,游牧民族的入侵也引发了中原地区的动荡和变革。

中国历史上许多兴盛时期都是在遭受游牧民族入侵后,中原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强化自身国家机器。

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发展简介

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发展简介

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发展简介
蒙古族游牧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源远流长,贯穿了明清以来的中国历史,并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广大游牧民族。

下面是关于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发展的简单介绍。

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古代游牧时期、契丹-辽时期、元代和清代。

古代游牧时期是蒙古族文化的起源阶段。

在这个时期,蒙古族是以游牧为主的民族,生活在辽东平原和内蒙古草原地区。

他们以狩猎野生动物和放牧为主要经济活动。

在这个时期,蒙古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如蒙古语、蒙古字、马头琴等。

契丹-辽时期是蒙古族文化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蒙古族逐渐融入契丹、辽和金等政权,学习到了许多汉族文化和技术,并借鉴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和技术。

此外,蒙古族在这个时期还自成一派,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并发展了马术、骑射等特色技术。

元代是蒙古族文化的巅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蒙古族成为中国的统治者之一,并建立了自己的官府、教育制度和文化机构。

在此期间,蒙古族人民的用汉语书写文献、作诗歌书信等,促进了蒙古文化与汉文化的交融,使蒙古族文化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清代是蒙古族文化的转型时期。

在这个时期,由于清朝政权的强制统一,蒙古族人民的游牧生活和传统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同时,汉族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也加强了蒙古族文化的转型。

总之,蒙古族游牧文化源远流长,从古代到现代都有不断的发展和变革。

蒙古族独特的文化品味、崇尚自由的精神、节奏感强烈的马头琴音乐、传统的勇武精神等,不仅是蒙古族人民的骄傲和自豪,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北方游牧民族发展史

北方游牧民族发展史

北方游牧民族发展史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北方游牧民族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于滇池之滨、草原之上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北方游牧民族的发展史,向这些蓝色文明史上的伟大传承者致敬。

第一章:远古时期在人类历史的远古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已经开始出现。

他们居住在广阔的草原上,在狩猎、采集、渔猎中谋生。

同时,他们还是祖先崇拜信仰的代表,尊奉大自然中的神灵,并且在生产生活中与自然和谐共处。

另外,北方游牧民族也是最早使用青铜器的族群之一,他们的青铜器形制简单,但内含极高的文化价值。

第二章:蒙古帝国蒙古帝国是北方游牧民族在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成吉思汗自1162年出生,1215年统一蒙古后,开始大举征战,不断向外扩张,最终建立了一个覆盖欧亚各洲的庞大帝国。

蒙古帝国对中国、中亚、西亚和东欧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交流产生了深刻影响,也为北方游牧民族树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第三章:清朝时期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游牧民族政权,清朝建立者努尔哈赤就是后金部落的族长。

他与其子皇太极一同实现了对华北地区的统治,正式开启了“清朝”时期。

在西部,清朝也进行了战略布局扩张,对外进行了一系列战争,包括与俄罗斯和喀尔喀部落的战争。

清朝对游牧民族社会的影响,尤为体现在奏乐、服饰、汉语普及等方面。

游牧民族的文化艺术也开始被汉人所接受。

第四章:现代蒙古20世纪初,蒙古成为了中国清朝最后的疆域之一,此后它终于在1921年崛起,构建了一个独立的蒙古国家。

现代蒙古国地处亚洲中部,是一个由游牧民族居住的国家,蒙古人依旧尊奉萨满教,狩猎、游牧是他们的传统文化。

现代的蒙古人正试图保护和维护他们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同时也积极融入全球化,走向世界。

结语:北方游牧民族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起伏跌宕,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留下了极其耀眼的文明遗产。

不同于汉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他们的历史和人文变迁仍在发生,唯一不变的是他们的文化需要得到更多的尊重和传承。

蒙古人的历史发展史

蒙古人的历史发展史

蒙古人的历史发展史蒙古人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之一,其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古代蒙古古代蒙古主要是指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7世纪蒙古草原上的部落联盟。

这一时期的蒙古人是以游牧为生,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以马为交通工具。

经济上主要依靠畜牧业和贸易,政治上则以部落联盟为基础,无中央集权。

2. 回鹘时期回鹘是指公元6世纪至公元10世纪活跃在东亚和中亚的游牧民族,与蒙古人相互渗透。

公元744年,回鹘内部分裂,东回鹘被吐蕃(今西藏)收编,而西回鹘则被蒙古人所吞并,蒙古人开始对外扩张,建立了一个以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为基础的国家。

3. 成吉思汗帝国成吉思汗是一位伟大的统治者,他在13世纪建立了一个称霸世界的大帝国——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帝国的核心领土主要集中在中国北方、中亚和欧洲东部,统治区域广大。

该帝国政治和文化上的发展对于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胡尔赛时期胡尔赛是指14世纪至15世纪蒙古的一个政治组织。

该组织最初是在成吉思汗帝国灭亡后的混乱时期出现的,曾一度称霸蒙古草原。

但是,由于胡尔赛内部的权力斗争和经济问题,该组织最终瓦解。

5.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蒙古地区分别成为明朝和清朝的附属国。

在这一时期,蒙古人开始逐渐从游牧民族向农牧民族转变,在经济上逐渐从畜牧业向农业发展,同时也受到了汉文化和满文化的影响。

6. 现代蒙古20世纪初,蒙古成为中国的附属国,并在1911年宣布独立。

20世纪30年代,蒙古成为苏联的卫星国家。

1990年,蒙古宣布重新建立独立国家,成为了一个以民主制度为基础的国家,经济和文化发展开始获得迅速发展。

北方民族游牧文化的演变与发展

北方民族游牧文化的演变与发展

北方民族游牧文化的演变与发展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个民族的文化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其中,北方民族的游牧文化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文化现象,它的演变和发展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风格特点。

本文将通过探究北方民族游牧文化的演变和发展来深入了解这个文化现象。

一、游牧文化的起源游牧文化源于人类的早期居住和生存方式。

在人类尚未发展出农业和定居居住的社会阶段,大部分人类都是通过捕猎、采集和游牧的方式来维持生计。

这种游牧的生活方式,就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明的发展,游牧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二、游牧文化的发展历史1.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游牧文化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齐、楚、秦等北方诸侯国与游牧民族的接触和交流越来越频繁,对游牧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汉代在汉代,北方民族的游牧文化有了更为广泛的发展。

汉武帝时期,中国与匈奴建立了外交关系,为两个民族的文化交流打开了大门。

在此期间,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乐器、宗教和节日等文化元素逐渐融入汉族文化,成为了两种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3.唐代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另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游牧文化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吐蕃、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先后建立了大型的政权,使得游牧文化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在唐朝的文化背景下,游牧文化逐渐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一环。

同时,唐代的文化交流也为中亚游牧民族和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机会。

4.元代在元代时期,蒙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势力,同时也是北方游牧文化的代表。

蒙古游牧民族的战斗力和政治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成为了中亚和东亚地区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同时,蒙古游牧文化也逐渐成为了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游牧文化的内涵北方民族游牧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风格特点。

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鲜卑族的兴盛和衰亡

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鲜卑族的兴盛和衰亡

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鲜卑族的兴盛和衰亡卑族是中国古代北方东部草原东胡系分裂出来的一个部族,分为东部鲜卑和拓跋鲜卑两支,他们以成熟的骑马民族优势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了整个北方。

由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其疆域东起辽西,西至新疆东部,北至蒙古高原,南达淮南。

北魏地形图鲜卑族的文化风格既有浓郁的草原游牧文化特色,又有受中原汉文化和西方文化影响的烙印。

他们承前启后,为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共同发展开拓了道路,并对后来的隋唐盛世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两晋十六国时期建立的三燕政权西汉初年东胡被匈奴击破后,溃败分裂成两部,其中一部退居大兴安岭南端乌桓山中,史籍称乌桓族。

另一部分为两支,一支向北退居大兴安岭南段的鲜卑山游牧(今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一带山中),以此山得名,被称为东部鲜卑。

最初匈奴强盛时,鲜卑因其势力弱小,臣服于匈奴。

因南面有乌桓相隔,所以不见西汉史籍。

至东汉初,乌桓族南迁至今辽河下游、山西河北北部及内蒙古河套一带驻牧,于是鲜卑族亦向南迁至辽东塞外。

早期鲜卑族使用的桦树皮罐东汉中期时,匈奴被汉军击败瓦解,鲜卑趁机转徙漠北,占据匈奴故地,并收降匈奴余部十余万,势力骤然大增,时常侵扰寇掠东汉边境。

东汉末年时,鲜卑族出著名首领檀石槐(公元156年至181年在位),其勇武过人,兼并了鲜卑各部,建立了强大的部落联盟,设汗帐于弹汗山(今河北张家口地区尚义县南),控制了大漠南北广大地区,势力极为强盛。

檀石槐去世后,部落联盟瓦解。

接着鲜卑部落首领轲比能率部继起,再度建立部落联盟,重又统一漠南地区。

公元235年(曹魏青龙三年),轲比能被刺身亡,联盟再次瓦解离散。

此后东部鲜卑分化为宇文部、段部、慕容部等许多支系。

在两晋十六国时期,先后建立前燕、后燕、南燕等强大的地方政权,活跃于北方草原和中原地区。

东汉刻狩猎纹骨板,为早期鲜卑族遗物由于马能强国亦能富民,鲜卑族非常爱马并善于饰马。

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演变史

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演变史

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演变史一、引言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演变史是中国历史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游牧民族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迁徙、融合和冲突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早期游牧民族的形成开始,逐步探讨他们的演变历程。

二、早期游牧民族的形成中国古代游牧民族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当时,由于气候变化和资源分布的原因,一些部落开始从定居生活转向游牧生活。

他们依靠狩猎、捕鱼和采集为生,居住在草原和森林地带。

这些早期游牧民族的社会组织相对简单,主要以家族为单位。

三、游牧民族的迁徙与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游牧民族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迁徙。

这些迁徙往往是由于资源的枯竭、战争的冲突或政治的变迁。

在迁徙过程中,不同的游牧民族相互接触、交流和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群体。

例如,匈奴、鲜卑和突厥等游牧民族在中国北方形成了强大的政权,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游牧民族与中国的冲突与融合中国古代游牧民族与中原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往往是中国王朝的威胁和挑战。

例如,北方的匈奴曾多次侵扰中国的边疆,给中国的统一和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然而,游牧民族与中国的接触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例如,匈奴的入侵迫使中国王朝采取了一系列的对策,如修筑长城和实行边塞政策。

同时,中国的农耕文明也对游牧民族产生了吸引力,一些游牧民族逐渐融入中国社会,接受了中国的文化和制度。

五、游牧民族的衰落与消亡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游牧民族的地位逐渐衰落。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王朝的强大和中原文明的扩展。

中国王朝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手段,逐渐削弱了游牧民族的实力。

同时,中原文明的扩展也使得游牧民族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最终,大部分游牧民族被中国王朝吸收或消灭,他们的文化和传统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六、结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演变史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历史过程。

游牧民族的形成、迁徙、融合和冲突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游牧民族

游牧民族
游牧民族
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
01 发展起源
03 主要影响
目录
02 游牧文明
游牧指在草原上形成的一种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现代考古发掘逐渐证明,游牧诞生的时间不会早于公元前 1000年。
有史可查的最早的游牧民族是公元前8世纪中叶,分布于阿尔泰山以西西徐亚人,被称为斯基泰人。农耕民族 的统一是在秦朝,游牧民族的统一是在元朝。
窦宪、耿秉登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由班固撰写《封燕然山铭》文,刻石纪功而还。
主要影响
传统观点和西方学术界观点一般认为,对环境的破坏是连年的征战造成的。比如,农耕文明在对抗游牧民族 侵扰中,曾经有对游牧民族赖以生存的草场采用焦土、洒盐等破坏性战术的记录;而游牧民族对农牧交集区域的 劫掠破坏则更为严重,比如《西洋世界军事史》中描述,“有人认为中亚的气候在公元后的最初几个世纪突然变 得干燥起来,到了公元500年到了顶点,有人认为是游牧性的侵入破坏了水道之所致。
在这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蓄养动物比起单纯地追猎野生动物来说更有保障,养畜业便慢慢发展起来。对野 生动物的驯化,也许发生在更早的时候,但在生存压力不那么大的时期,花费那么多的精力去发展畜业并不怎么 合算,于是畜业的产生只有在凭采集狩猎无法获得足够丰厚的回报之后了。
关于游牧民族的起源,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争论的主要观点可归纳为人口压力说、游牧出于游猎说、驯化 地理说、游牧与农耕并立说、游牧与农业分离说、气候变迁说等。
如铁木真经历合兰真沙陀之战后只剩下4千6百余人。他逃到贝尔湖以东才避过一劫。
并在当年秋天突袭王汗驻地,三天后完全消灭克烈部。成吉思汗之所以成功是把蒙古高原上所有不同族源的 游牧部落统一。
现在人看岭北历史的问题是把历史上的蒙古人想象成一个统一的实体,用现代民族主义概念下来想象15、16 世纪的历史这是错误的。

游牧民族与汉地文化的融合

游牧民族与汉地文化的融合

游牧民族与汉地文化的融合,顾名思义,就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

游牧民族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族群之一,而汉地文化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各个地区的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话题。

那么,我们该如何来理解呢?一、游牧民族的发展和演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游牧民族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在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是指那些居住在草原上,并以畜牧业为主导的民族。

他们通常是流动的,没有固定的居所和城市,所以经济、文化方式与生活习惯与其他地域的农耕民族有着很大的差别。

在中国,游牧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突厥、蒙古、回族等。

在历史的长河中,游牧民族曾多次与中原王朝进行战争和交流,而这些交流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上的,也包括了文化和思想上的交流。

二、游牧民族与汉地文化的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游牧民族和汉地文化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游牧民族和汉地文化之间的交流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1. 融入阶段融入阶段是指游牧民族被汉地文化所吸收融入汉人社会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游牧民族的成员逐渐接受了汉地文化,并开始在汉人社会中生活和工作。

同时,他们也将自己的文化和习惯融入到汉地文化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

例如,隋唐时期的回鹘人,在与汉人的接触中逐渐转化为爱国主义者,其中良多回鹘住在关中以北汉人地区,所以在政治上愈来愈受到大陆主义的影响,这也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结合。

2. 渗透阶段渗透阶段是指游牧民族在汉地文化中逐步地发挥和扩张自己的文化和思想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游牧民族的成员逐渐将自己的文化和思想传递给汉地文化,使得汉地文化逐渐出现了游牧民族的文化和思想元素。

例如,元代的蒙古人,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文字等优势,在汉地文化中逐渐渗透,从而使得汉地文化变得更加多元化。

3. 吸收阶段吸收阶段是指游牧民族和汉地文化之间相互吸收,互相促进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游牧民族和汉地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了一种互融互涵的文化形态。

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发展史

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发展史

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发展史一、引言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夏朝时期。

北方游牧民族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北方游牧民族的起源、演变和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北方游牧民族的起源北方游牧民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草原文明。

他们主要居住在中国北方的草原地带,依靠放牧和狩猎为生。

最早的北方游牧民族是以猎人为主,后来逐渐发展为以牧民为主。

他们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和淮河流域等地区。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演变1. 部落联盟时期公元前2000年左右,北方游牧民族逐渐形成了以部落为基础的联盟体系。

不同的部落之间通过婚姻、贸易和联盟等方式建立了联系。

这一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以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同时也开始发展农业。

2. 部落国家时期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北方游牧民族逐渐形成了一些较大规模的部落国家。

这些部落国家通过不断扩张和征服其他部落,形成了强大的势力。

同时,他们也开始与中原文明进行交流和融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草原文化。

3. 游牧帝国时期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4世纪,北方游牧民族达到了鼎盛时期。

匈奴、鲜卑、突厥等游牧帝国相继崛起。

这些游牧帝国通过征服和统一其他部落,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

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四、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国的影响1. 文化交流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文明进行了长期的交流和融合。

游牧民族的文化对汉族的社会制度、服饰、音乐、戏剧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汉族文化也对游牧民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发展。

2. 军事征服北方游牧民族在中国历史上多次对中原进行征服和侵略。

他们以其出色的骑射技术和灵活的战术,给中原王朝带来了巨大威胁。

同时,游牧民族的征服也促使中原王朝进行军事改革和国防建设。

3. 经济贸易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地区进行了频繁的经济贸易往来。

游牧民族通过马匹、牛羊等农产品的贸易,与中原地区进行了深入的合作。

北方民族的迁徙历史

北方民族的迁徙历史

北方民族的迁徙历史中国历史悠久,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关于民族的发展史。

在中国篇幅广阔的历史长河中,北方民族的迁徙历史占据了重要的篇章,历经千年的演变和不断的变革,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和牢不可破的历史渊源。

一、青铜时代的游牧部落公元前3000年左右,青铜时代的中国开始进入社会分工和农业生产的时期,随着部落社会的分化,站在祖先树的最高枝端的阿尔泰语系民族逐渐分化出各自的支系,形成了游牧经济为主的各类部族。

这些部族主要生活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如今的甘肃、新疆等地,由于资源贫乏、气候严寒,他们不得不根据季节迁移。

这些游牧部落之间缺乏稳定的领导和统治,自然出现了征服和战争,这种冲突促使部落间相互融合,也为中国历史上的北方部族迁徙史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二、战争带来强势民族的崛起在黄河流域,商代的建立也是基于部落间合并和战争的,这时候,黄土高原民族(古代各类黄河上游民族的总称,包括夏、商、周等王朝的先民)开始向周围扩张,他们的骑士和战车成为了震慑周围族群的重要手段,也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北方民族提供了新的途径。

这些强势民族的崛起,迫使其他部族向南迁移,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南北分治”时期。

三、商代至周代:部族游牧逐渐沉淀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和秦时的统一,中国历史进入了封建王朝时期,在这段长期而稳定的时期里,北方游牧民族的迁徙获得了更多的空间和平衡发展的机会,他们逐渐沉淀于草原上的新家园中,并产生了更多的文明成果。

商周时期的兴起和定西战胜夏商的成就,也被后来的诸多朝代所传承,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文明的佳篇之一。

四、汉代至唐代:民族雏形的种种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战争的不断演变,中国历史进入了汉代时期,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北方游牧民族产生出多个雏形和壮大的重要机会。

这个时期,人民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封建王朝的进一步发展,游牧民族也发展出了更加复杂的文明体系,他们逐渐从游牧生活中形成部分定居的形式,开始保有种种迹象。

唐代的漠北和辽西的游牧民族,便是这段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见证者。

中亚游牧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中亚游牧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中亚游牧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中亚是一个广阔而神秘的地区,其历史和文化传统深厚而丰富。

其中,游牧民族是中亚地区最为典型的文化代表之一。

在过去的千年里,游牧民族曾在中亚草原上繁衍生息和迁徙,并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本文将探讨中亚游牧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并通过几个典型的例子,展示游牧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

一、游牧民族的历史游牧民族是指以养殖畜牧业为生的民族,他们常常在广袤的草原上进行游牧和迁徙。

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在历史上的活动非常活跃,西域车师、匈奴、鲜卑、突厥等民族都曾经在中亚草原上繁衍生息和迁徙。

其中,蒙古是中亚最著名的游牧民族之一。

蒙古草原是蒙古族人民的故乡,也是他们文化的根源之一。

蒙古帝国是中亚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王朝之一。

成吉思汗是蒙古帝国的创立者,他在1206年统一了当时分裂的蒙古部落,建立了蒙古帝国。

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进一步扩大了版图。

到13世纪初,蒙古帝国已经征服了中国北方、西亚、中亚和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除了蒙古帝国,中亚历史上还有很多其他的游牧民族王朝。

例如,13世纪的花剌子模帝国是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王朝,崛起于中亚草原。

在14世纪,鞑靼人在中亚草原上崛起,成立了金帐汗国。

15世纪初,乌兹别克人取代了鞑靼人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游牧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对中亚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游牧民族的文化传统游牧民族在繁衍生息、游牧迁徙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其中,艺术和文学是游牧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音乐和歌唱游牧民族的音乐和歌唱具有独特的风格。

通常,游牧民族的歌曲和音乐都是以回旋曲的形式存在的。

这种曲调具有强烈的旋律感和节奏感,可以让人们舒缓压力,放松身心。

游牧民族的乐器也非常多样化,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是蒙古族的蒙古铁琴和卡尔卡琴。

2、诗歌和故事游牧民族的诗歌和故事也非常丰富。

他们通过诗歌和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北方游牧民族与世界历次民族大迁徙

北方游牧民族与世界历次民族大迁徙

北方游牧民族与世界历次民族大迁徙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发生在公元前2世纪。

(犹太民族的在亚非之间的迁徙,应该要早很多,但因为是圣经所记载,虽然可信度很大,这里依然不去算他。

) 公元前三世纪末,统一了漠北的匈奴打败了汉帝国,逐渐强盛起来了,并随即开始了扩张,匈奴头曼单于,冒顿单于,老上单于祖孙三代,持续对居住在甘肃西部的月氏人用兵,最后在前170年左右,由老上单于最终完成了对月氏的征服,匈奴人的征服类似于后世的蒙古人,非常野蛮。

老上单于征服了月氏后,拿月氏王的头盖骨做了饮器,并开始大规模屠杀和驱逐月氏人,迫使他们向西迁徙,由此产生了发端于亚洲高原的有史记载的第一次各民族大迁徙。

而这次月氏人的迁徙造成了中亚和东伊朗面貌的彻底改变。

这些月氏人离开甘肃,穿过北部戈壁向西逃亡。

其中小部分月氏人,中国古籍称之为小月氏,在天山南部地区的羌人或吐蕃人中间定居下来,使用羌或吐蕃人的语言。

其余的月氏部落,中国人称为大月氏,企图在中亚北部的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盆地定居。

但很快被乌孙人赶走。

大月氏人继续西迁,据《汉书》记载,大月氏人在前160年,左右最终到达了锡尔河上游的大宛。

并定居下来。

大月氏人文明程度很高,他们和当地大多数的游牧民族不同,他们很早就采用了定居生活方式,因而他们的到来,为中亚带来了文明的萌芽。

但同时对当地的游牧民族产生了新的冲击。

在匈奴和大月氏的双重压力下,首先离开故土的是乌孙人。

乌孙人属于在北方游牧的伊朗种人,在匈奴和大月氏的驱赶下,他们一路西迁,大概在公元前2世纪中叶,渡过伏尔加河,侵入俄罗斯草原,被西方史家称为阿兰人。

乌孙人(阿兰人)把“东方”(阿尔泰山)的花纹艺术风格传给了当时在俄罗斯草原的哥特人,并在我后面要提到的第三次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中,由哥特人传给了日耳曼人诸部落,所以在日耳曼人的哥特艺术中,可以找到很多的中亚游牧艺术风格。

大月氏人到达大宛后,他们已经来到了巴克特里亚(阿富汗)的希腊王国的边境上。

中亚草原游牧民族的历史变迁

中亚草原游牧民族的历史变迁

中亚草原游牧民族的历史变迁中亚草原,素有“万里草风”之称,是世界上最广阔的草原之一。

这片辽阔的土地孕育了许多游牧民族,他们生活在这片自然草场上,以放牧为生,形成了独特而精彩的历史变迁。

游牧民族是指以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民族群体,他们没有固定居所,常常迁徙寻找适合放牧的草场。

中亚草原的游牧民族,历史悠久,多样而丰富。

从古至今,这里曾经有匈奴、突厥、蒙古等多个民族的统治,他们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在这片土地上共同演绎了中亚草原游牧民族的历史变迁。

古代的中亚草原是游牧民族的聚居区域,其中最为著名且影响深远的是匈奴帝国。

匈奴帝国在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一世纪达到鼎盛,其统治范围涵盖了整个中亚草原以及周边地区。

匈奴人擅长骑射,勇猛善战。

他们崇尚自由、坚韧、勇敢的精神,以攻打边境城市、掠夺财富为生活方式。

匈奴帝国的崛起对中亚草原以及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批中原文化传入及其后的属国影响,不仅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为日后的草原帝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在匈奴帝国解体之后,突厥人在中亚草原上崭露头角。

突厥帝国的统一统治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帝国,扩张其势力范围。

突厥人的康居王朝更是在中亚草原上大展宏图,对统一中国以及对抗北方游牧帝国起到了重要作用。

突厥人还和其他民族进行了广泛的交往,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不断加深。

而后,突厥帝国的势力也逐渐衰落,中亚草原陷入了分裂和内战的局面。

蒙古帝国的崛起,为中亚草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成吉思汗出身贫寒,却凭借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出色的战略眼光,在半个世纪内统一了整个中亚草原。

蒙古帝国的疆域之大,前所未有,几乎覆盖了整个亚洲大陆。

同时,蒙古帝国也是中亚草原历史上最杰出的统治者之一:成吉思汗和他的后继者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律法和制度,推动了游牧民族的社会发展,促进了中亚草原的经济繁荣。

蒙古帝国的衰落和分裂,也导致了中亚草原的政治格局重新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亚草原的政治局势再次发生了变化。

草原帝国—游牧民族三千年以来的碰撞史《二》阿尔泰的前突厥文化

草原帝国—游牧民族三千年以来的碰撞史《二》阿尔泰的前突厥文化

草原帝国—游牧民族三千年以来的碰撞史《二》阿尔泰的前突厥文化三千年以来,在欧亚的大草原上,历代的游牧民族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战争与迁徙,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剧。

阿尔泰地区的前突厥文化从公元前的5世纪初期开始,在米努辛斯克地区的金属加工中心成为了当时一种新的活动地点,同样阿尔泰地区的前突厥文化便是位于此。

经过考察在这一时期出现的长方形的石槽坟墓与“青铜第三期”,即麦哈特的“全青铜时期”(公元前500年~公元前300年)两者是同时期的。

而同时在这个时期的特点就是出现了大量的动物图纹,图纹中的动物分别是斜卧、直立、回首翘望、蜷曲等姿势,鹿是主要的动物形象。

它们应该是起源于南俄罗斯。

南俄罗斯草原而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第一批的西伯利亚青铜匕首和小刀,以及“杯状大锅”都同时生产出来了。

这些小刀刀身都薄,略弯曲,柄端饰有一颗精致鹿头。

它们从米努辛斯克传播到了匈奴时代的鄂尔多斯和大入侵时代的匈牙利。

在约公元前330年至公元前200年的米努辛斯克,铁器时代逐渐取代了青铜器时代,一种部分是铁部分是青铜的尖形斧诞生。

该地区还发掘出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的青铜饰片,上面的图案大多是相互顶头的公牛、战斗中的马等,这些动物的耳、蹄、尾、肌肉和毛都被画成“空心三叶草”形状。

这一画法显然与南俄罗斯和西伯利亚的萨尔马特艺术有关,而且最终还是由米努辛斯克传给了鄂尔多斯地区的匈奴人,这一举动影响了他们的艺术。

在阿尔泰地区的大阿尔泰山以北的鄂毕河和卡通河两河源附近的帕兹雷克,人们发现了一些大约公元前100年的埋葬地,葬地中的文物显示,该时期的题材和斯基泰、希腊一斯基泰的现实主义动物艺术密切相关,去除了繁杂的装饰,显得更为工整严谨。

1~2世纪,处于过渡文化中的动物图案继续在米努辛斯克地区盛行。

不久之后,在阿尔泰山和米努辛斯克发现的那些与斯基泰—萨尔马特人密切相关的文化中心却无迹可寻了,它们发生了变化。

萨尔玛提亚人的祭祀方式与斯基泰类似直至7世纪初期,米努辛斯克地区还在生产青铜装饰品,其年代可以用唐朝初期的中国钱币来确定。

关于游牧民族的故事

关于游牧民族的故事

关于游牧民族的故事
游牧民族的故事非常丰富,涉及许多历史时期和地区。

以下是一些关于游牧民族的典型故事:
1. 匈奴帝国:在古代,匈奴帝国是一个强大的游牧帝国,其统治者阿提拉被认为是最强大的领袖之一。

然而,他们最终被罗马帝国和日耳曼部落联盟击败。

2. 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是蒙古帝国的建立者,他征服了从中国到欧洲的广大领土。

他的故事被广泛传颂,并被拍成了许多电影和电视剧。

3. 阿拉伯半岛的贝都因人:贝都因人是阿拉伯半岛上的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至今仍然保留着。

他们以骆驼为交通工具,过着迁徙的生活,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个游牧民族之一。

4. 草原上的哈萨克人:哈萨克人是中亚草原上的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与草原环境密切相关。

他们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同时也从事狩猎和捕鱼等。

5. 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人:雅库特人是西伯利亚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与极端环境密切相关。

他们以驯养鹿和驯养北极狐为主要经济活动,同时也从事狩猎和捕鱼等。

以上是一些关于游牧民族的故事,这些故事展示了游牧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也反映了游牧民族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文明的鼎盛——蒙古族的发展与演变

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文明的鼎盛——蒙古族的发展与演变

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文明的鼎盛——蒙古族的发展与演变两宋时期,契丹、女真、蒙古相继崛起于北方草原,逐鹿争雄。

继契丹、女真先后建立王朝后,蒙古族凭借雄才大略的铁木真及其子孙数十年的征战,三次西征及南下灭宋,建立了横跨欧亚的世界帝国,缔造空前鼎盛的游牧文明。

元朝以后,蒙古族虽然历经分裂与兴衰,但仍固守北疆草原,世代繁衍,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历经游牧民族兴衰更替的中国北方草原,在十二世纪又孕育缔造了游牧民族的雄杰——蒙古族。

它集游牧文化之大成,凭借马背民族强大的机动力,横扫欧亚大陆,建立中国历史上空前的蒙古帝国和大元王朝,发出了震惊世界的号令。

经明及清,蒙古族作为北方草原的主体民族,世代繁衍生息,蓬勃壮大,延续至今八百余年,将草原游牧文明发展到鼎盛。

蒙古民族国家政权的建立与更迭蒙古高原的东部,沿今中俄边界有一条蜿蜒东流的长河,叫额尔古纳河。

很久以来,它被蒙古人视为神圣的母亲河。

由于它的滋润,呼伦贝尔草原水草肥美,蒙古族得以在此兴起并走向外部世界。

蒙古族源于古老的东胡系室韦部的蒙兀室韦一支。

公元七世纪,蒙兀室韦首次出现在唐代文献中。

他们当时生活于额尔古纳河以东的兴安岭之中,过着半狩猎半游牧的氏族生活。

相传在一次部落战争后,蒙古部只剩下男女四人逃往额尔古纳山,至山中奇遇一片水草肥美的草原,这两对男女遂结为夫妇,在此居住。

后来由于人口、牲畜的繁衍,便向外寻找空间,于是他们伐木堆积,用畜皮制成风箱,从此走出崇山峻岭,走向广阔的草原。

大约在九世纪时,蒙兀室韦离开了额古纳河西迁到斡难河(今鄂嫩河)源的不儿罕山(今肯特山)一带驻牧。

在新驻牧地肥美水草的滋养下,蒙古部逐渐成长壮大。

十世纪契丹族建立王朝时,蒙古(称萌古或盲古子)分衍为两大支系的大小许多部落,曾一度结成松散的部落联盟,与毗邻居住的塔塔儿、克烈、乃蛮等强大的部落,因牧场、牲畜、财富而时常交恶。

到十二世纪,女真族建立金王朝取代辽统治时,激烈的兼并战争愈演愈烈,蒙古草原陷入“天下扰乱,互相攻劫,人不安生”的状态,再现了往昔草原群龙无首的混战历史。

北亚草原游牧民族史

北亚草原游牧民族史

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以今天河北、
河南、山东、山西等省部分地区为直接辖区 的商王朝,与土方、鬼方等北方游牧民族发 生多次战争。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 年,以陕西地区为统治中心的西周王朝同北 方的猃狁(音显允)、犬戎等族有密切交往。 猃狁分布地域包括今天的鄂尔多斯高原,给 周朝的威胁很大,甚至一度侵及周的都城。 公元前770~公元前221(春秋战国时期), 文献记载的北方民族有了新的具体称谓,活 动在今内蒙古境内的北方各族主要有匈奴、 林胡、楼烦和东胡。
在接下来的数次匈汉间的战争中,匈奴均遭
败绩。属部乌桓、丁零等也乘机脱离统治。 在天灾人祸面前,匈奴统治集团发生五单于 争立事件。前53 年,呼韩邪单于接受大臣 “事汉则安存,不事则危亡”的劝议,率众 近汉边塞,遣子右贤王入侍。前51年正月, 呼韩邪于甘泉宫朝见汉宣帝,表示愿意驻牧 汉光禄塞(今乌拉特前旗小召门梁古城)下,为 汉保边。此后,呼韩邪与漠北郅支单于均不 断遣使至汉,汉厚待呼韩邪使者而有意疏远 郅支使者。呼韩邪有汉资助,不时向北征讨 郅支;郅支自知不能统一匈奴,于是放弃漠 北,留居右地。呼韩邪单于在得到汉朝允许 后,与汉臣定盟约,而后北归单于庭,重新 控制了漠北地区。
大规模战争,使匈、汉两败俱伤。此后,终
武帝之世(前140~前86年),双方没有大 规模交战。匈奴国力进一步削弱,益向西北 发展,并频繁遣使向汉请和。汉已强盛起来, 不愿再接受不平等的“故约”,反而欲借匈 奴衰弱加以臣服;匈奴虽然积弱而一时难以 复兴,但仍主张重结“兄弟”旧约。狐鹿姑 单于致书汉武帝说:“南有大汉,北有强胡, 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今欲 与汉闿(kai,三声,开启意)大关,取汉女为 妻,岁给遗我糵(nie,四声,酿酒的曲)酒万 担,稷(ji,四声,黍:黄米;或说粟:谷子) 米五千斛,杂缯(zeng,一声,丝织品统称) 万匹,它如故约,则边不相盗矣。”双方使

游牧民族变迁史

游牧民族变迁史

游牧民族从商周时代开始,匈奴和东胡就存在了,他们的位置大概是这样的:然后匈奴把东胡干了。

情况是这样的:东胡好可怜!由于遭受得意忘形的匈奴的打击,变得分裂,分裂成了两部分,鲜卑和乌桓:终于,强大的汉王朝来了,揍匈奴这个王八操的!汉朝时,匈奴分裂成为南匈奴和北匈奴,这就好比南朝鲜和北朝鲜,你把汉朝当美国就行了,南匈奴是汉朝离间来打北匈奴的,俗称匈奴奸:北匈奴宣传资料:你每花一文钱买南人的粮食,都会变成敌人射向我们的弓箭!难道你们还想让我们在汉货上花的钱继续制成弓箭射进我们同胞的头颅里面吗?南匈奴那些拿汉人钱的傻逼,你们就是汉朝人养的一条狗!!!!鲜卑势力变得异常强大,正是在东汉末年分三国时干的,毕竟中原内乱顾及不了他们,匈奴已经被弄得半死了,乌桓被曹操灭了,鲜卑反倒强大起来。

从晋朝到后来的五胡乱华时期,鲜卑分成了东、北、西三大部落。

拓跋鲜卑其实就是北鲜卑。

鲜卑贵族慕容氏在西鲜卑和东鲜卑都很有地位,西鲜卑后来在慕容氏的带领下跑到青海东部安营扎寨,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吐谷浑。

鲜卑参与了晋朝之后的五胡乱华:作者:豆子链接:https:///question/34856776/answer/60663168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鲜卑参与了晋朝之后的五胡乱华:(此图来自维基百科词条“五胡乱华”)(此图来自维基百科词条“五胡乱华”)在上图中,吐谷浑就是西鲜卑的后裔。

那一坨土鳖黄,其实就是乌桓的残余。

拓跋、慕容、宇文鲜卑在图中也有标志。

鲜卑拓跋部创立了北魏,这就是南北朝中长江以北的王朝,北魏一直跟他们称为杂碎的柔然死磕。

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柔然原本隶属于鲜卑拓跋部,是拓跋的奴隶,成天干苦力,后来拓跋南迁,小柔然也就闯荡成了大柔然,并跟原来的主人掐起了架。

从一坨小的,变成了一坨大的。

在南北朝时期,柔然也有了自己的奴隶,翻身的农奴当了主人以后更他妈不是人,常常对奴隶拳打脚踢。

负责给柔然炼铁的部落,是突厥部落,被唤作“煅奴”,意思就是打铁的奴隶,十分卑微。

鲜卑族的起源与发展

鲜卑族的起源与发展

鲜卑族的起源与发展
鲜卑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有关鲜卑族起源与发展的简要介绍:起源:鲜卑族起源于东亚草原地区,他们是游牧民族的一支。

根据学者的研究,鲜卑族最早可能来自今天的蒙古高原和东北亚地区。

在公元3世纪初,他们开始向南迁徙,进入了中国东北地区。

发展:在中国历史上,鲜卑族有时表现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有时则作为各个朝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北魏(公元386年-534年)建立后,鲜卑族统治者领导下的北魏王朝统一了北方的部分地区,成为中国北方的主要政权。

此后几个世纪,鲜卑族与汉族、其他游牧民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历史上复杂多样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格局。

分裂和消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鲜卑族内部发生了分裂并面临来自其他民族的压力。

到了6世纪末,鲜卑族的统一政权瓦解,分裂为多个小王国。

后来,这些小王国相继被隋朝和唐朝所并吞,鲜卑族的政治势力逐渐衰落。

值得一提的是,鲜卑族的部分后裔可能成为了辽朝、金朝和女真族的一部分,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体而言,鲜卑族起源于东亚草原地区,经历了在中国历史上不同阶段的起伏。

他们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游牧民族之一,对中国历史、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牧民族
从商周时代开始,匈奴和东胡就存在了,他们的位置大概是这样的:
然后匈奴把东胡干了。

情况是这样的:
东胡好可怜!
由于遭受得意忘形的匈奴的打击,变得分裂,分裂成了两部分,鲜卑和乌桓:
终于,强大的汉王朝来了,揍匈奴这个王八操的!
汉朝时,匈奴分裂成为南匈奴和北匈奴,这就好比南朝鲜和北朝鲜,你把汉朝当美国就行了,南匈奴是汉朝离间来打北匈奴的,俗称匈奴奸:
北匈奴宣传资料:
你每花一文钱买南人的粮食,都会变成敌人射向我们的弓箭!难道你们还想让我们在汉货上花的钱继续制成弓箭射进我们同胞的头颅里面吗?南匈奴那些拿汉人钱的傻逼,你们就是汉朝人养的一条狗!!!!
鲜卑势力变得异常强大,正是在东汉末年分三国时干的,毕竟中原内乱顾及不了他们,匈奴已经被弄得半死了,乌桓被曹操灭了,鲜卑反倒强大起来。

从晋朝到后来的五胡乱华时期,鲜卑分成了东、北、西三大部落。

拓跋鲜卑其实就是北鲜卑。

鲜卑贵族慕容氏在西鲜卑和东鲜卑都很有地位,西鲜卑后来在慕容氏的带领下跑到青海东部安营扎寨,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吐谷浑。

鲜卑参与了晋朝之后的五胡乱华:
作者:豆子
链接:https:///question/34856776/answer/6066316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鲜卑参与了晋朝之后的五胡乱华:
(此图来自维基百科词条“五胡乱华”)(此图来自维基百科词条“五胡乱华”)在上图中,吐谷浑就是西鲜卑的后裔。

那一坨土鳖黄,其实就是乌桓的残余。

拓跋、慕容、宇文鲜卑在图中也有标志。

鲜卑拓跋部创立了北魏,这就是南北朝中长江以北的王朝,北魏一直跟他们称为杂碎的柔然死磕。

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柔然原本隶属于鲜卑拓跋部,是拓跋的奴隶,成天干苦力,后来拓跋南迁,小柔然也就闯荡成了大柔然,并跟原来的主人掐起了架。

从一坨小的,变成了一坨大的。

在南北朝时期,柔然也有了自己的奴隶,翻身的农奴当了主人以后更他妈不是人,常常对奴隶拳打脚踢。

负责给柔然炼铁的部落,是突厥部落,被唤作“煅奴”,意思就是打铁的奴隶,十分卑微。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后来的事情你也知道了,突厥把柔然灭了:
注意,这个室韦不是突然出现的,有人认为室韦的发音其实就是鲜卑,鲜卑-森被-室韦。

如果的确如此,那么室韦显然就是鲜卑后裔了。

因此多数观点认为,室韦主体就是鲜卑,本源一定是东胡。

再说靺鞨,靺鞨其实一直也都存在,一直在中国东北生存。

周代、秦朝、西汉时,被唤作肃慎,东汉到魏晋谓之挹娄,南北朝称勿吉,隋唐时叫靺鞨。

好了,先不扯它们了。

因为大突厥汗国分裂了,这得益于隋朝文臣的离间计(三场战争,长孙晟),总之,分裂了,分裂成了东西两部分,就是东突厥和西突厥。

情况是这样的:
原本突厥可以很牛的。

可惜南面的隋朝灭亡了以后,迎来的是唐朝。

再想南下捞一把,是不可能了。

反而被唐朝一窝端,被一窝端的,还有高句丽等等。

于是情况变成了这样:
然而突厥后来复国了,不过这次复国,突厥内部的部落已经有很多势力。

为了遏制后突的嚣张气焰,在唐帝国主义伟大领袖玄宗李隆基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回纥(后来叫回鹘)发誓要跟李老板混,并在李老板的大力支持下把后突给干死了,建立了回鹘汗国。

到了唐末,事情就坏了。

(五代十国)
想想吧,想想李存勖他爹(李克用)临死前跟他说过的话(第一支箭要你讨伐刘仁恭,你不先攻下幽州,黄河以南就不能拿下;第二支箭要你打败契丹,耶律阿保机与我握手结盟,结为兄弟,曾发誓说一起光复大唐江山,现在却背信弃义依附贼党,你必须要讨伐他;第三支箭要消灭朱温。

你能完成我这三个愿望,我死而无憾了。

)。

在五代十国之前,契丹已经崛起了。

而回鹘,则被撵到了西边。

被撵到西边避难的回鹘,意志力坚强的回鹘,怎么可能在这种地方就放弃呢?经过一系列的斗争,回鹘分成了三大部:
注意,高昌回鹘就是西州回鹘,西州回鹘就是畏兀儿,畏兀儿就是维吾尔。

为什么?
回鹘——畏护——畏兀儿——维吾尔
发音都一样,只是写法不一样。

好了,我们知道,契丹继续壮大,建立了辽朝。

与此同时,南面是宋朝。

请回顾上一幅图,注意中国东北角那一坨粉红色的可爱印记,是的,那是女真,人家原来是黑水靺鞨,靺鞨的祖先是肃慎,是挹娄,是勿吉。

他们没死。

他们还活着。

好顽强!
还特别能生。

最终,他们和契丹、宋朝撕逼,建立了金朝。

然而……
曾经,突厥征伐烧杀的时候,作为柔然底下的两个小部落被灭族了,他们分别是乞颜部落和捏古思部落。

他们只剩下两男两女,跑到了远方定居。

但就是这几个人,在外兴安岭以南休养生息,逐渐壮大,被称为蒙兀室韦。

回想一下吧!
回想一下回鹘崛起时的画面:
上图中的红点,代表蒙兀室韦,是室韦的一支,也就是说,他们的祖先,往上推是鲜卑,再往上推是东胡。

接下来,蒙兀室韦干了啥事儿,大家都知道了。

蒙兀,就是蒙古。

室韦在突厥语中发音就叫鞑靼。

蒙兀室韦,又称黑鞑靼。

这不是乱讲,因为是宋朝到辽朝期间用来黑他们的。

的确很野蛮。

所以汉化程度高的,就被唤作白鞑靼或熟鞑靼,汉化程度低的,就叫黑鞑靼或生鞑靼。

蒙兀室韦的领袖,也就是铁木真他爷爷,建立了蒙兀国,蒙兀国就是蒙古帝国的雏形。

蒙元时期,南方百姓是没地位的。

可以这么看:
所以没法活了的百姓闹了革命。

注意上图中那个存在于濠州的绿点。

他建立了明朝,明朝把蒙古撵了回去。

情况是这样的:
后期的北蒙,分裂为鞑靼和瓦剌。

明初揍鞑靼,导致瓦剌有发展机会。

瓦剌发达后,一度南下跟明朝干仗,发生了驰名历史的土木之变。

瓦剌后来分裂成了四大部:
杜尔伯特(绰罗斯氏)
准噶尔(绰罗斯氏)
和硕特(成吉思汗二弟合撒儿之后)
土尔扈特
准噶尔强暴了其他部落,霸占了天山南北。

与此同时,女真再度崛起,建立后金。

入主中原,名为大清。

(本图源自网络)
至于说哈萨克,那是蒙古帝国四大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伊尔汗国)中的金帐汗国分离出来的。

哈萨克汗国后来分裂成了大玉茲、中玉茲、
小玉茲,一直受准噶尔的欺负。

准噶尔后来被清朝灭了,但此前由于太委屈,小玉茲和中玉茲都加入了俄国阵营,只有大玉茲加入了清朝。

清和俄也撕逼,这个大家都知道。

俄罗斯,原本是东欧地盘上的种族,一开始中原王国只有元朝跟它接触过,被叫做“斡罗思”,其实就是俄罗斯。

它扩张的情况是这样的:
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