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典礼”、“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抄写课文的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想象整个“开国大典”的场面,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点1、能比较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比喻句、排比句的作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准备:1、制作相关课件;2、从课外书籍或网络中查找有关开国大典的课件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准生字,理解部分词意,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 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
1.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2.解释课题,齐读课题。
(“开国大典”就是创建国家时举行的重大典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在这一部分,主要是扫清字词障碍,对课文内容有个基本了解)1、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⑴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⑵反馈自学生字词情况:2、质疑解疑:(简单问题当时解决,和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感受“大典”。
(在这一部分,主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感受“大典”的盛况)1、练习分段:⑴学生默读思考,理清文章脉络: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范文第【1】篇〗7.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汇集、宣告、旗帜、检阅”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心情。
3.学习文章中有关场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4.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学习文中描写毛主席和群众的点面结合的写法,学习场面描写。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简单说一说。
)2.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
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
(课件出示:开国大典的情景)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看当时的情景,感受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二、自学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拼读几遍。
(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字的书写。
(3)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4)标出自然段序号,不理解的句子可以做上标记。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指名交流自学成果。
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哪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内容?(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的。
典礼进行时的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2.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
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阅兵式盛况。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体味伟大的革命精神。
2.知道《开国大典》的意义和作用。
3.掌握《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同时能够通过阅读文章理解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解读文本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2.理解《开国大典》的意义和作用。
3.熟悉《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某些语言和文化难点,如“浴血奋战”、“抱残守缺”等。
2.理解文章描写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三、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5分钟)介绍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对开国大典文章的阅读以及后续知识构建有重要的作用。
2. 阅读教学环节(30分钟)独立阅读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开国大典》这篇文章。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对于学生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进行解释和补充。
小组讨论老师从班级中挑选数名同学展开小组讨论,让同学们针对文章中的一些难点和思考问题进行讨论,了解每一个同学对文章的理解并进行交流。
3. 知识点讲解环节(15分钟)根据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进行详细的解答。
对于一些难点词汇的解释要尽量避免简单地翻译,更要让学生了解文化内涵。
4. 学生练习环节(20分钟)1. 阅读理解练习提供几道阅读理解题目,帮助学生通过题目巩固和理解文章中的知识点。
2. 语言表达练习要求学生就《开国大典》这篇文章进行写作练习,例如:根据文章的内容自由发挥,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体会。
5. 课后作业环节(5分钟)提供适当的阅读资料,让学生自主阅读,鼓励学生探究更多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此次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理解《开国大典》的意义和作用,通过阅读文章来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解读文本的能力。
针对这次教学,我认为在引导学生思考的环节中应多提出一些问题,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引导到多个方向,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7《开国大典》教学反思4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篇)7.《开国大典》教学反思一《开国大典》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描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
作者借三十万人民的心声,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新中国成立是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场面描写”,是单元语言训练目标之一。
精当的场面描写表达思想感情又是本课的重要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那么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场面描写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会是教学难点。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看一看:播放“开国大典”的有关录像镜头,让学生仔细观察,把学生带入到这感人的情境中。
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初步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人们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2.画一画:本文第二大段,讲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天安门城楼的布置等情况。
教学这段时,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可引导学生画一画“丁字形”广场,并按书上讲的方位标上相应的位置名称。
再说说各位置上的设施。
这样学生通过动笔画画简笔画,对此段内容就有了较清楚的了解。
3.比一比:课文第三段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这一段按照典礼进行的顺序来写。
在第三段中,“欢呼”一词出现多次。
教学时,可让学生找出这些词,展开想象,深刻挖掘。
具体教学如下:熟读课文,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的顺序。
找出带有“欢呼”一词的句子;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欢呼起来的?这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在比较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朗读,可分别采用齐读、轮读、赛读的形式。
语调要高昂,情绪要饱满,体会出人们无比高兴、自豪、激动的心情。
接下来与伙伴交流就可以相得益彰,彼此启发,使思路拓展,思维活跃起来,许多细小的地方学生都能独具慧眼体察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7.《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开国大典教课目的:1.认识“擎”、“诞”等8个生字,会写“盏”、“栏”等13个生字,会读“磋商、聚集、预约”等个词语。
2.能按事情发展的次序,理清课文的脉络,领会课文场面描绘的方法。
感觉新中国出生的激动、骄傲之情,并培育学生热爱党、珍惜重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课要点难点:1.要点:认识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2.难点:关注场面描绘的方法。
教课准备:1.对于开国大典的一段视频。
2.阅兵过程中的影像资料。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开国大典”的一段视频。
2.导入题目,板书:7.开国大典解说题意。
“开国”就是一个新的国家出生,“开国大典”指为迎接新中国的出生而举行的盛大、浩荡的典礼。
4.这开国大典终究写了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诵课文,读通畅。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念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字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状况。
(1)检查生字读音。
政委(zhèng)来宾(bīn)擎着(qíng)出生(dàn)电钮(niǔ)仰望(zhān)聂(nie)荣臻(zhēn)(2)指导易混杂的字。
“爆”与“暴”不一样,与“火”亲密关系。
“帜”是左右构造,左面是“巾”,与布有关,右边是“只”表示读音。
“距”是左右构造,左面是“足”,右边是“巨”,不是“臣”,要注意比较。
检查字或词语的理解状况。
擎:举。
〖puxuew〗五更天:大概清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地点上。
肃立:恭顺、威严地立着。
仰望:恭顺地看。
翻江倒海:形容力量富强,阵容浩荡。
3.自由朗诵课文,注意读通畅。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朗诵课文,并归纳出主要意思。
1)朗诵要高声、不添字、许多字、不断留、要流畅。
2)用自己的话归纳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课文记述次序,议论分段,对要点部分进行分层理解。
第一段(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以前天安广的状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课开国大典教案含反思

第七课开国大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开国大典的基本背景和历史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2. 理解开国大典的基本程序和重要仪式,掌握大典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民族自豪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掌握开国大典的基本程序和重要仪式,理解大典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难点: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和影响,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3. 疑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问及如何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开国大典的影像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本文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全文,教师进行领读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关键词汇,同时加深对开国大典背景的了解。
3. 课文解读:讲解开国大典的程序和重要仪式,通过分析大典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4. 情感体验:通过学生的分享和交流,引导学生感受开国大典时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5. 总结与提升:通过总结和拓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解与演示: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关键词汇。
2. 分析与实践:通过分析开国大典的程序和重要仪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和影响,通过实践和模拟,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时的情感体验。
3. 互动与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应的练习题目,教师进行实时指导。
2. 作业:学生回家后继续阅读全文,并写一篇读后感。
3. 评价方式: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PPT课件:用于展示文章的结构和重要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2. 影像资料:播放开国大典的影像资料,加深学生对开国大典背景的了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的反应来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点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情感。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开国大典》,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复习提问:师: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指名回答)师: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场面? (学生回答,师课件引导学生回顾)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开国大典,一起体验新中国成立给人们带来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二、新授(一)学习“群众入场”部分1、师提出学习目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回答,师课件出示句子:“工人队伍中,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3、指导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注意读出当时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时激动、迫切的心情。
(二)学习体会“典礼的主体仪式”部分过渡:在人民群众的热切企盼中,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了主席台上,开国1、课件出示要求:请大家细读5-10自然段,画出描写“参加开国大典的仪式时,人民群众的反应”的句子。
并思考: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默读思考。
3、集体交流。
三、课堂总结。
四、练笔。
如果你参加了开国大典,你会怎样描写当时的场面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想一想,试着把它写下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祖国,真是祖国的历史,热爱中国共产党2、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能力:1、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通过分析课文,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讨论、演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革命先烈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和平、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开国大典》(节选)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
3.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
(2)提问:什么是开国大典?它有什么意义?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课文主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表达技巧。
(2)重点讲解开国大典的仪式和意义。
4. 小组合作:(2)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练习:(2)挑选学生代表进行朗读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四、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1)是否全面达成教学目标?(2)学生对《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是否有了深刻理解?2. 反思教学过程:(1)教学方法是否得当?(2)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3. 反思教学内容:(1)课文内容是否讲透?(2)学生对开国大典的认识是否全面?4. 针对反思结果,提出改进措施:(1)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补充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
五、课后作业2. 让学生收集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了解开国大典的更多细节。
3. 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通过分析比较,想想哪些场面写得特别详细?哪些场面写得较为简略? (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写作特点。
)(1)教师适时引导(阅兵式最能体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很多。
)(2)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义,体会思想感情。
理解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
“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
“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
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联系下文,课文对*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看书上插图:这是董希文的红色经典油画《开国大典》,形象逼真地再现了毛主席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诞生了的生动而宏大的场面。
指导朗读:把重点词语表达的感情通过恰当的停顿、节奏、轻重处理用声音表现出来。
自己读、朗读、齐读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理解2:“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任务。
2.了解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3.学习文化课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任务。
2.难点: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策略1.课前导入:通过谈论学生对“国庆节”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2.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情况与背景,使知识更加具象化。
3.小组合作学习: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探究问题并交流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掌握水平。
4.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和意义,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更好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四)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谈论学生对“国庆节”的印象,引导学生对祖国历史的关注。
二、讲授(35分钟)1.学生合作小组探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任务,并向全班报告。
2.老师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和意义,并解释其历史意义和影响。
三、总结(5分钟)考试简提醒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引导学生有爱国之心。
四、归纳(5分钟)教师复习教学关键知识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及理解。
(五)作业1.完成课本P23、P24的课后练习题。
2.组织学生以“我为祖国献礼”为主题作文。
二、教学反思《开国大典》作为新教材的一篇重要文章,深刻的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
在教学中,我通过谈论国庆节为导入,欣赏图片、视频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且,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展示,让学生在小组内探究问题,并交流策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掌握水平,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感,使枯燥的课程更加生动有趣。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7.《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7.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认识“擎”、“诞”等8个生字,会写“盏”、“栏”等13个生字,会读“协商、汇集、预定”等25个词语。
2.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场面描写的方法。
3. 感受新中国诞生的激动、自豪之情,并培养学生热爱党、珍惜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2.难点:关注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1.关于开国大典的一段视频。
2.阅兵过程中的影像资料。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开国大典”的一段视频。
2.导入题目,板书:7.开国大典3. 解释题意。
“开国”就是一个新的国家诞生,“开国大典”指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隆重、盛大的典礼。
4.这开国大典究竟写了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通顺。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政委(zhèng )宾客(bīn )擎着(qíng)诞生(dàn)电钮(niǔ) 瞻仰(zhān) 聂(nie)荣臻(zhēn)(2)指导易混淆的字。
“爆”与“暴”不同,与“火”密切关联。
“帜”是左右结构,左面是“巾”,与布有关,右面是“只”表示读音。
“距”是左右结构,左面是“足”,右面是“巨”,不是“臣”,要注意比较。
(3)检查字或词语的理解情况。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瞻仰:恭敬地看。
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
(1)朗读要大声、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顿、要流利。
(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对重点部分进行分层理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反思第【1】篇〗《开国大典》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第三篇课文。
__的学习重点是: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落实这一要素的要点是:引导学生聚焦“阅兵式”体会整个场面的恢弘气势和各个方阵的不同特点,感受点面结合描写的好处。
对毛主席的直接描写虽然不多,却很典型,通过对毛主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对群众激动的心情描写,也向我们展示了这位领袖的伟大形象。
第一课时:一、读通课文。
二、理解词语。
三、理清层次。
1,抓住时间词,理清结构。
2,逐段概括主要内容。
四、绘出会场1,找一找都有谁。
2,画画场地。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__写了哪些场面?这些场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二、品词析句围绕一个问题:想想哪些句子让感受到开国大典的庄严,热烈,激动。
1,学生交流,重点指导两个句子。
这庄严的……体会这个句子,抓住句子中的句号,思考能不能换成分号?“分号代表左右两个句子,从并列关系是可以交换位置,但是在这里句子中间用的句号说明了句子不能交换顺序。
所以不能交换,因为是把声音传到会场,后者是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认识到这一点,再指导朗读。
每一门炮响,都……体会54和28这两个数字背后的含义。
继而明白,“起初,是一片肃静”的原因。
三、聚焦毛主席1,过渡:经历了28年的艰苦奋战,我们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在这太平盛世,我们不能忘记一个人:他从不曾拿过枪,却指挥千军万马,开创了盛世伟业!他就是毛主席。
如果你是作者,将把目光聚焦在谁身上?2,从字句中去发现描写毛主席的句子,品读。
3,品读每次毛主席出场,观众的表现。
(抓三“一齐“和一个“同时“)4。
感悟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
四、聚焦游行队伍。
1,过渡:在这太平盛世,我们不能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战士们流血牺牲换来的。
出示:狼牙山五壮士、丰碑等。
他们为我们创造了美好幸福的生活。
我们不能忘记这一串串名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与反思(推荐2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与反思(推荐2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与反思第【1】篇〗开国大典一、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电钮、瞻仰、漂浮”等词语。
2、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
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教学难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
媒体导入(播放开国大典纪录片):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视频中播放的是什么?从中你看到了什么?看完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庄重。
)那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来学习本课,看一看课文中是怎么描写开国大典这一盛况的吧!(板书课题)师:谁能说说“典”在这儿的意思?学生:典礼。
师:“典”前面加上了一个“大”,这会是怎样的典礼?学生:隆重学生:盛大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开国”,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这是新中国成立的典礼。
师: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这是多么重大的事件呀!这隆重、盛大的典礼也正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课题。
2、整体感知师: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家预习这篇课文,你们预习了没有?学生:预习了师:那我就来检查检查你们预习的成果(课件出示字词,请一位同学带读)典礼委员协商外宾电钮瞻仰漂浮汇集庄严宣告欢呼肃立擎着共产党奏国歌毛泽东城楼檐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些词组中有两个词长得很像呢?(出示瞻与檐)那你们怎么区分并记住它们呢?“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
例如:房檐、廊檐等。
课文中指天安门的“城楼檐下”,均与建筑物是木料有关,所以“檐”字左半部是“木”。
“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
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
“瞻”字左半部是“目”。
学生:“擎”上下结构,下面是“手”。
师:同学们,解决了这些生字词的问题?下面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开国大典》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课文。
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1. 语文要素体现- 这篇课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在描写阅兵式等场面时,语言生动、条理清晰,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按照一定顺序描写宏大场面。
例如“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
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
”通过这样的描写顺序,能让学生体会到描写多事物时合理安排顺序的重要性。
- 在字词学习方面,课文中有一些比较难理解但又非常具有时代特色的词语,像“城防部队”“观礼台”等,这为学生积累词汇提供了素材。
- 从表达方法来看,文章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场面。
如描写群众进场的部分是“面”的描写,“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而描写毛主席宣告新中国成立则是“点”的描写,“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种表达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借鉴,使描写更加生动、全面。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文传达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对开国大典隆重、热烈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生可以从“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样的语句中深刻体会到当时人们对新中国成立的激动与自豪之情。
3. 与单元主题的关系- 本单元的主题是“革命岁月”,《开国大典》作为本单元的重点课文,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够让学生对新中国成立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有更深入的了解,与单元中的其他课文共同构建起对革命岁月的全面认识。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1.会读会认文章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品读文章及重点词语,理清文章事情发展顺序、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感受中国人民对于新中国诞生的激动自豪之情,以及对主席的崇敬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及内容,感受当时群众心情。
【难点】深刻理解当时人们的心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审题导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齐读标题,“开国”就是建立新的国家,“大典”就是隆重的典礼。
1949年10月1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意义非凡的,我们还把10月1日这一天设立成国庆日。
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下当时的盛况。
(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指名学习朗读,检查生字预习。
2.教师向学生介绍相关历史背景。
3.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写了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四个动人场面。
)(三)深入研读1.自读第一个场面,找出群众的反应,并说说你的感受。
(典礼下午三点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了;工人有的从老远的地方赶来;郊区的农民更是摸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赶来。
人们充满着期待、激动及兴奋。
)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个场面,互相讨论,理清典礼过程,通过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如何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
(典礼过程即领导就位——奏国歌——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毛主席宣读公告。
文章用夸张如一阵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雷鸣般的掌声,两个“庄严、雄伟、传到”富有气势,写出了人们观礼时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以及对主席的期盼热爱。
)3.自读第三个场面,用一两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找出人们观看阅兵心情的句子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威武雄壮、军容整齐。
群众把手里的东西扔上天,欢呼声盖过了飞机隆隆声,几乎把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人们激动、欢喜、自豪。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开国大典》是国家宣传教育部委托中国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制作的一部全景历史纪录片,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大事记进行了梳理和阐释。
该纪录片不仅生动地再现了那个伟大的时代,而且为我们深刻理解新中国70年的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和经验借鉴。
在教育教学方面,通过对这一纪录片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们党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因此,将《开国大典》纳入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极大的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国庆阅兵式的意义;2.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3.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
能力目标1.能够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2.能够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政治、经济和文化变化;3.能够理解历史发展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珍爱和平的思想;2.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兴趣;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在教学前,教师应对《开国大典》的内容进行详细了解,对重要的事件和人物进行分类和梳理,并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辅助材料。
2. 教学引入通过热身问答、口号呼喊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3. 教学讲解(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
依据纪录片的片段,讲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和中国人民从旧社会向新社会的伟大转变等内容,以便让学生对新中国成立有更直观和深刻的把握和认识。
(2)国庆阅兵式的意义。
结合影片中的片断,说明国庆阅兵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3)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
以片段为帮助,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发展难题,可以让学生对新中国的历史进程和成就有更直观和全面的认识。
(4)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
通过纪录片的讲解和相关课件辅助,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于这段时间里发生的重大、非常和深刻变革和起伏。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 - 了解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开国大典;- 掌握开国大典的基本内容和过程; -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开国大典》。
3. 教学重点•学习开国大典的基本内容和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 教学难点•理解开国大典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掌握开国大典的基本内容和过程。
5. 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配合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
6. 教学过程6.1 导入活动•创设情境:通过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热情。
6.2 学习活动•学习任务1:学生小组活动,每组由3-4名学生组成,共分4组。
每组分配一段开国大典的文字材料,学生阅读并讨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准备分享给全班。
•学习任务2:学生回到自己座位,每人用自己的语言简短地总结一下自己组的材料,并向全班汇报。
•学习任务3:展示开国大典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对开国大典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学习任务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开国大典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是什么?2.开国大典的基本内容和过程是怎样的?3.你认为开国大典对中国人民有何意义?6.3 小结活动•对开国大典的重要性进行总结,提醒学生记住关键知识点。
7. 课堂作业针对开国大典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写一篇100字左右的读后感。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手段,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
通过视频播放、文字材料阅读、小组合作,学生在合作中分享、讨论和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个人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反思第【1】篇〗《开国大典》是一篇精读课文,以回顾历史,感受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为主题。
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主要写了“会场情况、典礼过程、阅兵式、群众游行”这四个部分,其中典礼过程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它是按奏国歌、宣告、升红旗、鸣礼炮、读公告这样的过程进行的。
通过描写广场上人民群众的动作、神情,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领袖毛泽东的无比热爱之情,以及对新中国成立的无比自豪和激动的心情。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让语文课成为“语言”的课堂。
让孩子亲近文本,以各种方式的读,默读、自由读、朗读、引读,以及体现自读自悟的个性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孩子走进字词,在字词理解、语言感悟中体味语文,发现语文的美。
让孩子感受意象,以想象训练丰富语言感悟,生发形象。
努力让语文课成为“情感”的课堂。
语言文字中群众的情与教师情、学生情,在语言教学的生成过程中,形成一个具有震撼力的情感场,让孩子的情感在文字上舞蹈,我始终认为情感是文字的旋律,文字是情感的体操。
教学中时时突现情感的魅力,师生撞击、音像刺激、气氛感染,以情促悟。
整堂课主要本着新课程理念中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让学生自己说,通过自己找重点字词感悟体会,再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当时人民群众的激动、自豪,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实现语文性和人文性的真正统一。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反思第【2】篇〗今日,终于执教《开国大典》一课,教授这篇文章,我认为有“两座大山”需要想办法战胜——篇幅长;时代背景学生难以感同身受。
为了攻克这两大难点,对于篇幅长这一点,我选择带领学生按照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的顺序快速将文章划分层次,而授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典礼时的各项流程分别是怎样的,之后采用表格的形式分别找出该场面中写群众表现的句子,通过朗读,感受群众的心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反思第【1】篇〗《开国大典》是一篇长文,整体把握是必须的,那么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该怎样来引导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文章而不仅仅是走过场呢?如何在深入中避免烦琐和肢解,来达到“长文短教”,提高效率呢?这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抓住这些“点”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
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叩其一点,散发开去”的方法,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找到文本的一个支点,牵动整个文本的学习,使课堂线条简单,条理清楚,仿佛是找到一条串联珍珠的丝线。
一、“用一个词概括对开国大典的感受”──抓住中心,统领一文“会读书的学生可以把文章读成一句话,甚至读成一个词。
”这是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人性化描述。
在课堂上以中心词为切入点,将词语的理解和课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机糅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就可化繁为简,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顺藤摸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条理地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系统性,直达教学目标。
另外,抓住这些词语做为整体突破的切入口,也有效地引导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当学生把“隆重”、“热烈”、“庄严”写在黑板上的时候,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便有了具体的落实。
二、“这些感受照应了题目中的哪个词?”──紧扣题眼,教活一课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
从文章的题眼切入,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语文情操的感染。
引导学生发现“隆重”、“热烈”、“庄严”与题目中的“大”的联系,学生有了顿悟感觉,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也为下一步直奔重点作好了铺垫。
三、“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大”?”──整合问题,串联一篇问题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源头活水,问题也可以作为指导学生阅读的切入点。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7 开国大典 精华版教案

7 开国大典【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心情。
语言运用:体会描写场面浩大的句子。
思维能力:了解点面描写的手法。
审美创造: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了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关注历史背景: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大地欢声雷动。
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
升旗之后,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紧接着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关注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教学目标】1.会写“政、府”等12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19个词语。
2.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重点)3.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
(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政、府”等12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厘清课文脉络。
3.明确“举行典礼”部分是如何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在什么地方升起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吗?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诞生了。
(出示课件2)(板书:开国大典)2.联系课文题目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出示课件3)预设: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隆重典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汇集、宣告、旗帜、检阅”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心情。
3.学习文章中有关场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4.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学习文中描写毛主席和群众的点面结合的写法,学习场面描写。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简单说一说。
)
2.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
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
(课件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看当时的情景,感受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二、自学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拼读几遍。
(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字的书写。
(3)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4)标出自然段序号,不理解的句子可以做上标记。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指名交流自学成果。
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哪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内容?(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的。
典礼进行时的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 2.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
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阅兵式盛况。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的情况。
第五部分(第15自然段):开国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3.朗读第二部分,思考:这部分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典礼开始,奏国歌;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
)
4.根据课文记叙的顺序,指名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本文先讲了典礼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接着讲的盛况,最后讲。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总结读后感受。
2.积累文中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影片导入,烘托氛围
1.播放《开国大典》的影片片段。
谈一谈影片中哪一个镜头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预设: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时,全场人们一齐欢呼的场面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激动、自豪的感情。
)
2.今天,我们一起穿梭时空隧道回到那一天,感受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广场上的壮观场景。
二、想象场景,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课文,回忆开国大典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学生自由说一说)预设: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2.师:课文中的场面描写较多,请同学们在文中标出场面描写的部分,并思考场面描写的作用。
(指名说)
预设:表现出了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对毛主席的崇敬与爱戴。
3.体会重点语句。
(1)课件出示1: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从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老远”的长辛店等地坐火车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的工人,以及“五更天”摸黑步行四五十里路的农民,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民的急切心情,他们是那样的激动与兴奋,他们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
)
(2)课件出示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表达了人民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
(3)课件出示3: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
人们期盼他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他为主席正合民意。
所以当听到毛泽东当选为新中国的主席时全场热烈欢呼。
)(4)课件出示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群众看到自己国家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
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
(5)课件出示5: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这句话是写毛主席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毛主席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现了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
4.在众多的场面描写中,我们学习到了哪些场面描写的方法呢?
(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景物、人物的活动,这三者的综合构成了场面,对三者有机结合的动态描写就是场面描写。
①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②突出重点,写出气氛。
③层次清楚,有条不紊。
)
三、总结全文
师:难忘的1949年10月1日,人们难忘那历历在目、激动人心的场面,更难忘那些为新中国的成立而献身的英雄们,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应努力进取,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使国家更加富强、昌盛。
【教学板书】
7.开国大典
会场情景盛大典礼盛况隆重
阅兵式威武群众游行壮观
中国人民无比自豪、激动
【教学反思】
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的。
这条主线对于学生来说,是能准确找出来的。
但是,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1949年,要生活在当今的学生体会大典的盛况和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有点困难。
为此,我寻找了一些关于庆典盛况的视频资料以及文字资料,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接下来,讲解典礼的过程,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