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医学论文范文
神经内科疑难病例讨论范文
神经内科疑难病例讨论范文在神经内科临床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疑难病例,对于这些病例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科学的方法和团队的协作支持,下面将介绍一例神经内科疑难病例及其讨论。
病例初诊患者,男,60岁,因反复头痛、视力下降3年,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明显好转,于20XX 年6月27日入院我院神经内科。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予长期规律控制,其他疾病史否认。
入院时患者神志清醒、体温36.5℃、脉搏70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42/95 mmHg。
患者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瞳孔正常大小对光反射灵敏,左眼下视障碍(视力0.2),右眼视力0.5,左眼视盘明显凹陷。
其他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1.头颅MRI:颅内占位性病变提示颅内占位性病变。
2. 眼内OCT:左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明显变薄。
3.脑脊液检查:细胞计数0×10 /L,蛋白质0.44 g/L,糖4.27 mmol/L,氯化物124 mmol/L,无明显异常。
4.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等常规化验示无明显异常。
讨论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和检查结果,我们大家认为此患者可能患有颅内占位性疾病,欢迎专家们多多发言。
专家一:据我多年的经验及以往的病例分析,此患者可能为原发性视神经膜瘤。
首先,此患者已有明显的视力下降症状,而颅内占位性疾病中,视神经占位可引起视力下降,根据左眼的视力下降,也支持了这一推断。
其次,颅内占位性疾病中,这种病变比较罕见,且原发性视神经膜瘤更为少见,极易被误诊,因此我们需要考虑到此一可能。
专家二:我认为,此患者可能为后天性颅内占位性疾病,如肿瘤和脑膜瘤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进行头颅MRI,查找病变的位置和性质。
此外,脑脊液检查中没有明显的异常也可能是此病的表现之一,因此脑脊液检查无法完全排除。
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疾病史、家族病史及风险暴露史,以更好地判断疾病的性质。
专家三:我的观点是,考虑到患者年龄、性别和病史等方面,此患者可能患有自身免疫性脑膜炎。
医学论文的写作(一)
2 2 两组疗效 比较 .
治疗组有 效率 明显 高于对照组 ,差异 有
治疗 组再 次检查 C T或 MR 时发 现 1
期溶栓力争在 3~6 h时间窗 内进行 ,并降低脑代谢 ,控制脑水 肿及保护脑细胞 ,挽救缺血半暗带。溶栓治疗 由于条件要求严 格 ,且有一定 的出血危险 ,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错过最佳时
疗 ,取得 了较 好 疗 效 ,有 效 率 达 8 . 9 67 %,与 国 内报 道相 似 。神经功能 缺损评 分显著 低于治疗 前 ,优 于对照组 ,无
严重并发症发生 。通过本组观察提示急性脑梗死早期使用低分 子肝素抗凝治疗 ,可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 ,可显著提高疗
表 2 两组疗效 比较 [ ( ] n %)
Ta l Co a io fc r t e e e tb t e wo g o p be2 mp rs n o u a v f c ewe n t r u s i
效 ,降低致残率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 考 文献
1 王维治 .神经病 学 [ M] . 5版 .北京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2 0 : O 4
疗后意义 ( 00 ) P< . 5 ;治疗后 两组 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 0 , P< . 5
见表 I 。 )
分子肝素 已广泛用于预防骨外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 心肌 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和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等 。
5 杨 映娟 ,金钦华 .低 分子量肝 素治疗 急性脑梗 死 6 8例 临床观察
[] J ,中国综合临床 , 0 6 2 ( ) 8 . 2 0 , 2 6 :4 6
神经内科个人总结范文(23篇)
神经内科个人总结范文(23篇)神经内科个人总结范文(精选23篇)神经内科个人总结范文篇1我被分配到重症室,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会很闷,没有病人可以跟我聊天。
但重症室病人接送很快,后来新收一个可以讲话的病人,于是和她聊得比较多,而平时就是和护工聊天。
一直都认为见习最重要的就是锻炼我们和病人的沟通,无论你操作怎样好,说话得罪了病人一样会挨骂,而且对于作为新手的我们,和病人关系越好,能做的操作就越多,产生的纠纷就越少。
重症的护工都很厉害,在临床上我们真的连一个护工都不如。
所以我很识趣地会很啊姨说我做得不好要教教我。
另外,护工会比老师更愿意跟我们说有关医院的潜规则,这样对我们以后工作会缩短很多过渡期。
负责带我的老师我很佩服她,她理论很好,其实真的有点害怕她问我理论问题,因为我理论不好,有时越问我就越慌,即使考试时可以写得很流畅,但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出来就觉得害怕,这也与死读书有关吧。
不过经老师问过之后的理论真的很清晰和深刻。
但是有一次印象很深刻,老师问我打胰岛素要注意什么,刚见习完内分泌的我把记得的见到的都说出来了,老师补充完我的回答之后不久她就要帮病人打胰岛素了,但她的操作十分十分不规范,我想,既然理论要求这么高,为什么不也强调一下实际操作呢?发觉了神经内科病人一个很大的特点,你越关心照顾病人,或者病人的家属陪在身边,让他们有一个安全感他们会很愿意配合操作。
重症有一个病人,她老婆很好天天都来看他,他是大范围脑梗塞的,但我知道他还能理解我们的话。
每次我做操作时他都会时不时看一下他老婆。
我想对于这类病人来说,能在无助或痛苦时能看到重要的人在身边这是莫大的安慰了吧。
特别是对那些意识清楚越不能动不能表达的病人,他们的内心有多么汹涌,而做操作的人对他来说有多冷淡。
所以我一没事做就帮病人湿湿嘴唇擦擦眼泪,或者盖一下被子,即使他们不会应答我,但还会和他们说话,想让他们知道即使我不知道你们需要什么,但是我是很乐意帮你的。
神经系统论文
第二篇论文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班级:生物技术112组别:第六组姓名:蔡静波正文:大家在生活中是不是经常有这种事情呢?听到下课的铃声就知道下课了跑出教室;饿了看到馒头,就用手不拿馒头;生病了就肯定会觉得哪里不舒服哪里痛等等那么请问大家你们知道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呢?为什么会做出反应呢?其实说到底就是人存在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可以直接调节各器官活动、直接感受外界刺激、调节人体运动,并协调整个有机体活动,使人类的各种器官系统相互配合完成不同的生理机能和有学习、记忆等复杂的行为,同时,神经系统对人体的内分泌腺又有很大的影响。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外周神经系统(PNS)两部分所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位于颅腔和椎管外的,分别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及脊髓发出的脊神经组成外周神经系统,包括神经节。
根据支配器官的不同功能特点,外周神经系统可分为传入部分和传出部分,传出部分又可分为支配骨骼肌的躯体神经系统和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两部分。
二、珊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的组成和功能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即神经元。
神经元不仅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基本单位,也是功能基本单位。
1.组成神经细胞数量巨大,在人类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细胞多达1011至1012个,大小不尽相同,其形状也是千差万别,虽然如此,但神经细胞都由细胞体、树突、轴突、神经末梢和施万细胞(或神经胶质细胞)五部分组成。
在一般情况下,轴突要比树突明显要长,因此,动物的神经元长度可达到10m左右。
施万细胞:又称为神经膜细胞或神经膜,包在轴突外部,其作用是保护轴突,两个施万细胞之间的相邻处的横缢称为郎飞结;神经胶质细胞:包裹神经细胞,起营养、神经递质的代谢、维持体内内环境的稳定、合成泌活性物质和对受损神经细胞的修复与再生的作用。
①PNS细胞:在轴突外部包有施万细胞,当神经纤维收到损伤后,由于施万细胞的存在,细胞体就能生长出新的轴突。
神经科论文神经内科医学论文神经内科论文:脑缺血恢复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神经功能和促血管生成素-1、
神经科论文神经内科医学论文神经内科论文:脑缺血恢复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神经功能和促血管生成素-1、2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脑缺血恢复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神经功能和促血管生成素(Ang)-1、Ang-2及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表达的影响。
方法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对照组(对照组,12只)、BMSC移植组(15只)及假手术组(15只),各组又分为缺血后28 d、35 d、42 d 3个亚组。
用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大鼠模型,用改良黏附物移除试验(MST)评估大鼠神经功能。
在脑缺血后21 d,给BMSCs 移植组大鼠尾静脉注射BMSCs,对照组大鼠注射等体积PBS。
在脑缺血后28 d、35 d、42 d(移植后7 d、14 d、21 d),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缺血周围脑组织Ang-1、Ang-2及Tie-2 mRNA和蛋白的水平。
结果BMSCs移植组大鼠各时间点亚组的MST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BM-SCs移植组及对照组各时间点亚组脑组织的Ang-1、Tie-2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0.01),脑缺血后28 d、35 d,BMSCs 移植组脑组织Ang-1、Tie-2 mRNA及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而脑缺血后42 d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各时间点亚组脑组织Ang-2 mRNA及蛋白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脑缺血恢复期BMSCs移植能改善神经功能,并使缺血周围脑组织Ang-1、Tie-2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而对Ang-2表达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缺血;促血管生成素-1;促血管生成素-2;酪氨酸激酶受体-2促血管生成素(Ang)-1、Ang-2及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是介导脑缺血后血管源性水肿、血管生成和血管成熟稳定的关键因子。
有关神经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有关神经内科护理论⽂范⽂ 神经内科的患者具有的特点是急、危、重,这就对神经内科的护理⼯作提出了较⾼的要求。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神经内科护理论⽂,供⼤家参考。
神经内科护理论⽂范⽂⼀:浅析神经内科护理⼯作 【摘要】在医院的神经内科护理⼯作中,由于神经内科病⼈呈现出来的特点,对神经内科护理⼈员的护理⼯作带来了⼀些难题和提出了较⾼的要求。
护理⼈员要密切关注病⼈的具体情况,及时改变护理⽅法和⼿段,为病⼈的康复提供有效的措施,这就要求护理⼈员具备较⾼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素质来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献标识码:B ⽂章编号:1005-0515(2011)6-207-02 前⾔:医院的环境氛围对于病⼈的康复有着不可⼩觑的作⽤,为了使神经内科病⼈尽快康复,我们要将神经内科病房的环境保持温馨,管理有序,此外,还要进⼀步落实规范有效的护理措施,让护理服务更贴近患者、贴近社会。
为了给病⼈以最好的照顾和治疗。
本⽂对神经内科护理⼯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加强神经内科护理⼈员的学习以及强化神经内科护理的管理等⽅⾯,进⾏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1 神经内科护理⼯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神经内科患者⼤多是卧床不起、⼆便失禁的病⼈,病程⽇久且反复发作。
⼀般患者卧床休息,病情危重者绝对卧床休息,慢性退⾏性疾病患者应⿎励下床做简单活动,昏迷、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不易咳出者取平卧或半卧位。
宜吃半流质,进⾷要慢以防呛咳,昏迷、吞咽困难者给⿐饲。
⾼热及泌尿系统感染者⿎励多饮⽔;给营养丰富的饮⾷,多吃新鲜蔬菜及⽔果保持⼤便通畅;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命体征及肢体活动变化,有⽆抽搐,如有变化随时通知医⽣;昏迷、偏瘫症状、癫痫发作者,加床栏防⽌坠床;尿潴留者给予导尿,留置导尿管;注意加强⼝腔、⽪肤、会阴部的清洁;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置,各个关节防⽌过伸及过展,可⽤夹板等扶托。
定时进⾏按摩、被动运动,⿎励主动运动;预防肌⾁萎缩、关节挛缩畸形;病情危重者做好护理记录及记出⼊液量;做好⼼理护理,⿎励患者树⽴战胜疾病的信⼼,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医疗和护理;备好有关的急救器械和药物,并保持完好的状态;出院前做好卫⽣宣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如何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等注意事项。
有关神经各种病症的论文【范本模板】
神经生物学姓名:—-—系别:--—摘要神经生物学是生物学中研究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方面内容的一个分支。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科研强国加快了对神经生物学研究的投入。
美国于1990年推出了"脑的十年计划”,接着欧洲于1991年开始实施"EC脑十年计划",然后日本于1996年也正式推出了名为脑科学时代计划”的跨世纪大型研究计划,计划在未来20年内投入相当的研究经费。
这些研究工作虽然至今为止并没有在神经生物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没有解开智力形成之谜,没有解开毒品上瘾之谜,没有解开老年痴呆症治疗之谜,但却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了神经科学的发展,为本世纪神经生物学的腾飞打好了基础.由于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大脑,是异常复杂、异常精贵的,神经生物学虽然没有方法上的突破带来的重大研究成果,但还是吸引了全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工作者的目光。
神经生物学所要研究的器官——脑,是生物界中最复杂、最精贵的器官,尤其是人的大脑,更是与众不同,更加发达,而人是不可以直接用来作为研究对象的。
所以神经生物学的发展对于方法学的要求是很高的,他必然要求各个相关学科的交叉。
这也是神经生物学很多研究至今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
最常见的有帕金森症、癫痫、老年痴呆症等.以下会介绍,外加精神病和神经病的一些区别.关键字词神经生物学大脑帕金森癫痫精神病老年痴呆症所谓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发生在老年期以及老年期气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指的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的障碍。
老龄化趋势让老年性痴呆患者数量增多。
调查发现:我国北方患老年痴呆的平均年龄为75、76岁,患血管性痴呆的年龄多在68岁左右。
6 5岁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痴呆的比率达5%以上,而到80岁,此比率就上升到15%-20%。
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它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癌症之后,成了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神经内科大病历范文5篇
神经内科大病历范文5篇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一篇关于“神经内科大病历范文 5 篇”的作文,但需要说明的是,真实的大病历涉及患者的隐私,且具有严格的格式和规范,通常不会公开分享,以下内容仅为模拟创作,供您参考。
---##在医院的神经内科,每一份大病历都像是一部独特的故事集,记录着患者的病痛、抗争与希望。
今天,我就来给您讲讲其中的一些篇章。
先来说说第一位患者,老张。
老张是一位退休教师,一直以来身体还算硬朗。
可最近几个月,他老是觉得手脚发麻,有时候走着路腿就像不听使唤似的。
来到医院的时候,老张一脸的担忧。
医生详细地询问了他的症状,从最初出现麻木的时间、频率,到麻木的具体部位,再到是否伴有疼痛、无力等其他感觉。
老张努力回忆着,说:“这麻木啊,最开始是右脚的脚趾头,就像是被好多小针轻轻扎着,后来慢慢往上蔓延,现在整个右脚都不太对劲。
”医生边听边记录,接着又给老张做了一系列的检查,包括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等。
体格检查的时候,医生拿着小锤子轻轻敲老张的膝盖,观察膝跳反射的情况。
老张紧张得肌肉都绷得紧紧的,医生笑着说:“老张,别紧张,放松点,咱们就是看看这神经反应正不正常。
”老张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努力让自己放松下来。
血液检查结果出来,一切指标还算正常。
可影像学检查发现,老张的颈椎有轻度的椎间盘突出,压迫到了神经,这可能就是导致他手脚麻木的原因。
医生拿着片子,耐心地给老张解释:“您看,这一块儿突出的椎间盘,就像一个捣乱的家伙,压到了神经,所以您才会有这些不舒服的感觉。
”老张盯着片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接下来是治疗方案。
医生建议老张先进行保守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改变生活习惯。
老张每天都要去理疗室做牵引、按摩,还要按时服用营养神经的药物。
回到家,老张也不敢再长时间低头看书、看手机了,还专门买了个颈椎枕。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老张的症状慢慢有了改善。
再次见到他的时候,他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说:“医生啊,我现在感觉好多了,这腿和脚没那么麻了,真是太感谢你们啦!”再来讲讲第二位患者,小王。
有关神经内科论文范文
有关神经内科论文范文一:神经内科护理临床带教体会【摘要】目的提高护生工作能力及素质,减少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方法对75位护生的带教回顾。
结果护生结束后考试全部合格,无医疗差错事故,在以后的工作中成了的骨干。
结论此方法行之有效。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生;护理带教以来,对75名护生带教,注重全面培养护生的工作能力,取得较好效果。
现将体会汇报如下。
1临床带教1.1增强护生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高护生的法律意识,用法律观念规范护生行为,使其懂得护理专业是高风险的职业,使护生在实习时明确护理操作中的法律责任,时刻以患者的安全为重,并能发现和解除安全隐患,保护患者的安全,同时树立护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用法律观念自律职业行为,有效减少护理缺陷发生。
带教中贯穿法律知识的讲解,使护生能够在学习知识、技能时注重以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依法护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1.2护生在进入科室前进行岗前培训包括基础知识和临床技术操作培训。
根据实习教学大纲制定带教计划。
由于个体差异,制定因人而异的专科带教计划[2]。
护生第1天到科室时就开始制定带教计划,明确带教目的,并按计划实施带教。
向护生介绍各位老师,并介绍急救药品摆放位置、数量、种类及使用注意事项;介绍高危药品及普通药品所在位置;介绍科室抢救器械所在位置;介绍科室设置结构及病房安排情况,使其尽快适应环境、熟悉环境,才能尽快形成主人公意识和开展工作。
1.4实践带教1.4.1在每周1次专科理论知识讲课时重点强调脑血管疾病病因、病理、临床症状、体征、诊断治疗及护理的一般知识,并跟踪观察每一种疾病的特点,发生、发展规律及治疗情况,就可以在头脑中留有深刻印象,就很容易掌握某种疾病的症状及体征等,并回去看看书,会更牢固地掌握相关的疾病知识。
同学反映这个建议很好并接受。
比如讲脑出血的一般护理时就应告知脑出血病人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搬运,以防加重出血。
内科医学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科住院病人感染因素、神经内科实习生查房体会…
内科医学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内科住院病人感染因素2、神经内科实习生查房体会3、神经内科规范化培训体验4、肝硬化内科治疗分析5、内科抗菌药物运用频率分析全文总字数:9892 字篇一:内科住院病人感染因素内科住院病人感染因素1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的原因分析内科住院患者的感染原因主要为患者自身条件和医源性这两大方面。
下面对这两大方面的原因分别进行论述。
1.1自身条件方面(1)内科住院患者大多数为老年人且病种复杂,加上老年人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免疫力低下,易被感染。
(2)内科住院患者不止一种疾病,许多患者病情复杂,可能同时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这就使得住院患者身体的有关器官功能衰竭,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差、感染率高。
(3)许多内科住院患者经常使用广谱抗生素来预防感染,但是由于使用不当或者长期使用导致增强了细菌的耐药性,对免疫系统产生了抑制作用。
(4)住院患者如果神经系统有疾病,那么患者可能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原因出现大小便失禁,导致泌尿系统受到感染。
1.2医源性方面(1)由于医院老年病房的探视人员较多,加之病房内患者的飞沫,还有病房内通风消毒不及时等等,这些原因都为病原菌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内科住院病房的紧张致使不同病种的患者混住一个病房,这使得多种感染的传播成为可能。
(3)医疗器械消毒工作做的不好也是引起感染的原因,比如说使用呼吸机时对呼吸机的螺纹管消毒不彻底,使得呼吸道的感染率增大,泌尿道插管的消毒不彻底会增加泌尿系统的感染率等等。
2防范内科住院感染的有效策略内科住院感染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医院不仅要做好感染的治疗工作,更重要的是做好内科感染的防范工作,降低感染的发病率。
下面为几条防范策略,供大家参考。
(1)做好培训工作,提高医生和护士的职业素质和对内科感染的认识程度,在工作时要保证手和医疗器械的清洁,尽量做到无菌操作。
(2)医院要加强抗生素药物的使用管理。
神经内科临床病例讨论
神经内科临床病例讨论在神经内科的临床实践中,临床医生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例,这些病例的讨论有助于增进医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本文将就神经内科的临床病例进行深入讨论,以期为相关临床医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1. 病例一:帕金森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肢体震颤、肌肉僵硬、运动缓慢等。
该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
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正确诊断并进行有效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帕金森病的诊断,临床医生常常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来确定。
此外,特定的神经影像学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如脑电图和脑脊液检查也有助于确定诊断。
一旦确诊,医生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综合措施来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2. 病例二: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治疗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常常导致患者出现肢体运动和语言障碍等后遗症。
对于这些后遗症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在进行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时,医生通常会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康复需求,进行功能锻炼、音语言治疗、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等。
康复治疗的时间和程度因人而异,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进展来进行调整。
3. 病例三:癫痫患者的诊断和处理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临床上表现为短暂的意识障碍、肢体抽搐等症状。
对于癫痫的诊断和处理,临床医生需要对病情进行细致的评估。
在诊断癫痫时,医生通常会利用脑电图(EEG)来检测脑电活动,并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对于已经确诊的癫痫患者,医生会根据病情的轻重和癫痫发作的频率来选择适合的抗癫痫药物治疗方案。
4. 病例四:多发性硬化症的干预治疗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神经系统疾病,常表现为神经炎性病变和脱髓鞘。
在治疗多发性硬化症时,医生通常采用干预治疗的策略,旨在减轻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干预治疗的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手段。
神经内科门诊60例头痛患者临床分析论文
神经内科门诊60例头痛患者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诊断、临床治疗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临床头痛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头痛患者60例,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经本院神经内科临床诊断,确诊偏头痛32例(占53.33%),紧张性头痛12例(占20%),颅内肿瘤2例(占3.33%),药物性头痛5例(占8.33%),高血压性脑病9例(占15%)。
本组60例患者经本院有针对性治疗后,头痛情况均明显好转。
结论目前,本院神经内科门诊对于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的诊断、治疗水平尚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诊疗技术的发展,显著提高头痛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关键词】神经内科;头痛患者;临床分析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20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33-01头痛为临床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其临床发病原因颇多[1],所以会给临床诊断、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
为探讨神经内科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诊断、临床治疗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临床头痛的治疗效果。
本文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头痛患者60例,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现将临床研究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头痛患者60例。
其中男性25例(占41.67%),女性35例(占58.33%);年龄最小的13岁,最大的79岁;年龄分布13—29岁的17例(占28.33%),30岁-50岁的32例(占53.33%),51岁-70岁的7例(占11.67%),71岁以上的4例(占6.67%);就诊时间1月-3月4例(占6.67%),4月-6月6例(占10%),7月-9月30例(占50%),10月-12月20例(占33.33%)。
神经内科论证书
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成立于1985年。
2005年分为两个病区,后于2010年再成立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
本科室独立设置,实行院级两级负责制,制度健全,管理有序。
现有专科医生16人,护理人员34人,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人,高年资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5人,护士长2名,本科学历100%,继续教育覆盖率达100%。
核编床位99张,专科重症监护室床位10张,床位使用率99%,治愈好转率95%。
全科年普通门诊量1。
5万人次以上,病区年收治病人3000余人。
2012年全年收治病人约3000余人,床位使用率118。
2%以上,全年业务总收入2000余万元。
学科带头人冯仰柏具神经内科硕士学历,徐州医学院兼职副教授,在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诊断及治疗上,一直在周边地区有较高的声誉并在本学科业务技术开展中起指导带头作用.本科室已经开展的技术项目包括多发性硬化的免疫调节治疗,淋巴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重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颅压监测,脑脊液血浆置换术等。
科室现有的主要仪器设备有脑电图,脑电地形图,脑电诱发电位仪,全身16排螺旋CT,MR,肌电图机,彩色多普勒,颅脑降温仪,全自动呼吸机,医用高压氧舱,颅内压监测仪,C型臂等,使用及维护情况良好,其先进及完善程度在徐州市乃至苏北地区居于领先地位,超过部分市级医院水平,特别是脑血管疾病诊断及治疗方面。
科室人员近三年来共发表论文十数篇,具备一定科研素质.科室今后主要发展方向是扩大我科在本市乃至整个苏北地区的知名度及影响力,重点是培养专科人才,引进高素质学术型人才,建立神经内科实验室,开展或引进国际国内领先专科技术,申报科研项目.现制定神经内科2014—2018未来五年神经内科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经过五年重点学科建设,全面提升我院神经内科临床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学科带头人具备渊博的学识水平、精湛的专业技术、良好的管理能力和高尚的医德风范;成就一支整体素质好、医德高、具有团结、拼搏精神和甘于奉献的技术队伍,专科特色显现,科研能力显著提高,项目建设显现成效,社会效益明显,使我院神经内科成为本地区有影响力和有竞争力的重点学科,争创省级重点专科。
神经内科学的研究和实践
神经内科学的研究和实践神经内科学是一门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学科,它涵盖广泛的医学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神经解剖、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学等。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神经内科学在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都有了革命性的变化,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和生活质量。
一、研究方向神经内科学的研究方向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症等)、脊髓损伤、神经肌肉疾病、神经电生理学等。
其中,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神经内科学的热点领域之一,因为这些疾病的高发病率和不能治愈性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迫切需要研究人员深入探索其病因和治疗。
二、实践经验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基础,神经内科学的实践经验也在不断积累和更新。
神经内科医生需要全面掌握一系列神经内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包括常规神经系统检查、神经成像学、神经病理学等多种手段。
同时,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关注患者的全面情况,包括患者的心理和社会环境等。
除了医生的实践,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和理解也是实践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研究进展近年来,神经内科学的研究进展很快,医学界已经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
例如,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病人体内的铁元素会加速脑部衰老进程,这一发现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在神经肌肉疾病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并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四、优化医疗服务除了在神经内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外,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提高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
这包括社会对神经内科学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提高医生和护士的专业水平和质量等方面。
只有形成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才能有利于神经内科学的全面发展和研究进展。
总之,神经内科学的研究和实践在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价值。
不仅能够有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还有助于推动医学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神经内科学将会取得更多的突破性进展,并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神经系统健康。
神经内科的临床挑战与突破
神经内科的临床挑战与突破引言:神经内科是医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因为神经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个学科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突破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神经内科在临床实践中所面临的挑战,并展示出现代神经内科医学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突破。
1. 神经内科的临床挑战1.1 神经系统疾病的复杂性神经系统疾病种类繁多,涵盖了各种神经和神经元病变。
例如,中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都属于神经内科的范畴,而每一种疾病都有其独特的病理生理特征和临床表现。
这使得神经内科医生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经验,以便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各类疾病。
1.2 诊断困难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通常有一定的困难度。
很多疾病初期症状不明显,或者症状与其他病症相似,容易被忽略或误诊。
例如,多发性硬化症的早期症状可能非常轻微,易被患者和医生忽视。
此外,有些疾病还没有独特的生物标志物或影像学特征,增加了诊断的难度。
1.3 治疗挑战对于一些神经内科疾病,有效的治疗方法仍然有限。
例如,神经变性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和亨廷顿舞蹈病等,至今仍没有根治的方法。
即使是一些较为常见的疾病,如帕金森病,治疗也主要是通过缓解症状和延缓病情进展,而没有能够完全治愈的方法。
2. 神经内科的突破与进展:2.1 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例如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神经内科疾病。
这些高分辨率的影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观察患者大脑和脊髓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更好地了解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2.2 神经科学的新发现近几十年来,神经科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这为神经内科医生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理论基础来理解神经系统疾病。
例如,通过对神经细胞和神经通路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病变如何影响神经网络的功能,并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2.3 个体化治疗的崛起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出不同个体对神经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
神经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神经内科护理论文范文神经内科作为医疗纠纷高发、医疗风险较大的科室,收治的患者还存在年龄偏大、基础病多、病情复杂的特点,这对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神经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神经内科护理论文范文一:神经内科护生的临床带教【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生;临床带教医院是护士实习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必经之路,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须场所。
通过实习,护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提高,培养她们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神经内科的工作与其他科室有相通之处,也有其特殊性。
为使护生在我科顺利完成学习计划,我们根据神经内科的特点,在护生管理和临床带教方面采取了一些可行措施,提高了带教质量,取得较理想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入科教育我科每年接收轮转实习护生约50人,每组实习生4~6人,实习时间4周。
护士长对每组护生进行统一的入科教育。
宣教内容如:科室环境、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名称及症状、仪容仪表、劳动纪律,向护生介绍在神经内科需要掌握的一些技术操作专业知识,布置需要温习的课本内容,以便护生在实习时有的放失,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安全教育每批护生的到来都会给科室带来了护理差错事故与安全隐患,也给实习科室和带教老师带来了很大压力[1]。
因此对护生的安全教育尤为重要。
2.1 明确法定职责由护生在校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到工作岗位后他们有很强的动手欲望。
但护生是学生,只能在执业护士的严密监督和指导下,为病人实施护理。
护士长要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法定的职责范围,避免单独操作。
2.2 树立护理安全意识由于病人维权意识增强,就医需求水平提高,使得医务人员必须不断加强自己的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
教育护生树立护理安全意识,时刻以患者安全为重。
工作时以严谨的态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把规范性放在首位。
提醒护生注意文明待患,在沟通交流时注意技巧。
神经病学英文文献范文
神经病学英文文献范文Title: 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Cognitive Impairments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A Review.Abstract: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such as Alzheimer's disease (AD), Parkinson's disease (PD), and Huntington's disease (HD), are a growing global health concern. These diseases are characterized by progressive neurodegeneration, leading to cognitive decline and behavioral changes. Understanding the 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cognitive impairments in these diseases is crucial for developing effectiv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This review aims to summarize recent research on the neuropathology and cognitivedeficits associated with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focusing on the neural circuits and synaptic plasticity affected by these diseases.Introduction: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are a heterogeneous group of disorders that affect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ausing progressive neuronal loss and dysfunction. These diseases are often characterized by cognitive impairments, including memory loss, executive dysfunction, and language difficulties. The neuropathological hallmarks of these diseases include n euronal death, amyloid beta (Aβ) accumulation, Lewy body formation, and Huntington's protein aggregation. In this review, we focus on the neural mechanisms that underlie cognitive impairments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discussing the role of neural circuits and synaptic plasticity in these processes.Neural Circuits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s: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often affect specific neural circuits, leading to specific cognitive impairments. For example, AD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loss of hippocampal neurons, which are critical for memory formation and retrieval. This neuronal loss leads to memory deficits, one of the earliest and most prominent symptoms of AD.Similarly, PD affects the dopaminergic neurons of the midbrain, leading to motor deficits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s related to executive function and attention. HD, on the other hand, affects the striatum and cortex, leading to cognitive and motor deficits.In addition to affecting specific neural circuits,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also affect synaptic plasticity, which is crucial for learning and memory. Synapticplasticity refers to the ability of synapses to changetheir strength and function 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stimuli.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synaptic plasticity is often impaired, leading to cognitive deficits. For example, Aβ accumulation in AD leads to synaptic dysfunction and loss, contributing to cognitive decline.Therapeutic Strategies:Understanding the 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cognitive impairments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is crucial for developing effectiv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Current therapeutic approaches focus on symptom managementand disease modification. Symptom management strategies aim to alleviate specific symptoms, such as memory loss or motor deficits, while disease modification strategies aim to slow or halt the progression of neurodegeneration.One promising approach for disease modification is targeting synaptic plasticity. Since synaptic plasticity is crucial for learning and memory, preserving or restoring synaptic function could help mitigate cognitive deficits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Current research is focused on developing drugs that target synaptic plasticity and prevent synaptic loss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Conclusion: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are a growing global health concern, and understanding the 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cognitive impairments in these diseases is crucial for developing effectiv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recent research on the neuropathology and cognitive deficits associated with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focusing on the neural circuits and synapticplasticity affected by these diseases. Future research should continue to investigate the 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cognitive impairments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aiming to develop more effectiv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these debilitating diseases.。
神经内科(精选五篇)
神经内科(精选五篇)第一篇:神经内科1、什么是三偏征?什么是颅内压三主征?三偏征:偏身感觉障碍、偏瘫、同向性偏盲。
颅内压三主征:头疼、呕吐、视乳头水肿。
2、脑血管疾病依据病理性质分哪几类?通常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缺血性脑血管病(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又叫小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其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
(2)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
(3)脑栓塞,可有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
临床上以心脏疾病为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骨折、或外伤后脂肪入血;虫卵或细菌感染;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栓塞了脑血管所致。
出血性脑血管病(1)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
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
(2)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
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
3、脑血管疾病主要有哪些危险因素?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和干预性危险因素的两种;年龄和性别、种族、天气是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但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是可以干预的。
4、何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又称为“小中风”,脑的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并出现症状就叫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
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失语、瘫痪或感觉障碍为特点,症状和体征在24个小时内小时。
5、使用20%甘露醇的注意事项?(1)除作肠道准备用,均应静脉内给药。
(2)甘露醇遇冷易结晶,故应用前应仔细检查,如有结晶,可置热水中或用力振荡待结晶完全溶解后再使用。
当甘露醇浓度高于15%时,应使用有过滤器的输液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2例来源:医学论文发表——创新医学网/作者:王霞,王广君,邢玉栋作者单位:257055 山东东营,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神经内科关键字:脑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2例急性脑血管疾病常侵犯植物神经中枢,引起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导致心脏活动的改变,有时可引起心肌梗死,称“脑心综合征”或“脑心卒中”[1]。
近年来急性脑血管意外引起心电图变化的报道相继发表,尤其CT及DCG广泛用于临床以来,证实脑心综合征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脑心综合征以心肌缺血样改变(ST-T改变),心律失常(如窦缓、早搏、阵发性房颤)较常见,引起急性心肌梗死(AMI)较为罕见,据文献报道发病率为3%。
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神经内科近年来收治脑出血203例,常规入院时急诊行头颅CT 扫描、床边12导联心电图,入院后出现2例AMI(亦经CK-MB、cTnT 检验证实)。
1 病例介绍例1,患者,女,69岁。
因“突发头痛伴左侧肢体无力3 h”入院。
查体:患者老年女性,血压180/100 mm Hg,心肺未见异常,嗜睡状态,查体不合作。
双眼向右凝视,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
左侧鼻唇沟浅,口角右歪,伸舌左偏,颈部抵抗,肢体肌力检查不合作,疼痛刺激可见左侧肢体有轻度回避动作,右侧肢体正常活动,肌张力正常,克氏征、布氏征阳性,左侧巴氏征阳性,头颅CT提示右侧丘脑出血。
入院时心电图正常。
入院后给予常规脱水、补液、保护脑细胞等治疗及吸氧,控制血压,患者入院第15天,脑出血病情平稳,突然出现胸闷、憋气,心率125次/min,心音低,心电图表现为典型的广泛前壁超急期心肌梗死的表现。
心肌酶谱增高。
给予扩冠等积极抢救,呼吸心搏停止,临床死亡。
例2,患者,女,61岁。
突发意识不清1 h,于2005年10月4日11时入院。
入院时体检:血压170/100 mm Hg,浅昏迷,呼吸平稳,双瞳孔等大等圆约2 mm,对光反应迟钝,压眶反射存在。
右侧鼻唇沟浅,口角左歪,颈部抵抗,双肺阴性,心率90次/min,腱反射减弱。
刺激四肢抽动。
克、布氏征阳性,右侧巴氏征阳性,入院后头颅CT提示:左侧颞顶叶脑出血及左侧蛛网膜下腔出血。
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后经吸氧、降颅压、补液等常规治疗,并行颅内血肿碎吸术。
于入院第9天心电监护示突然出现Ⅱ导ST段弓背抬高,急查心电图示广泛下壁心肌梗死,ST段明显抬高。
心肌酶谱增高,随即出现呼吸心搏停止,经积极抢救,临床死亡。
2 讨论脑出血是临床较为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病,脑心综合征发生率也较高。
自1912年Levy提出中枢神经系统与心脏之间有相互关系以来,Brow经过动物实验,采用电刺激猫的下视丘可引起PVC和室上性心动过速,1985年Talman总结Manning和Kortewieg等的动物实验结果,提出刺激下视丘后可出现心律失常,Attar等发现刺激下视丘前部可引起ST段上升和T波倒置加深,指出刺激下视丘可引起类似心肌缺血或损伤的心电图改变和心律失常[2]。
脑出血合并心肌梗死的发生机制,一般认为主要与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有关:(1)病变波及迷走神经及有关区域,如额叶眶面、下丘脑、颈内动脉及颅底动脉环的植物神经,可出现心功能改变。
(2)通过边缘系统-下丘脑-网状结构及其联系的垂体-肾上腺系统调节障碍,发生电解质失调及心肌营养障碍,加重了心肌的缺血。
(3)急性脑出血时,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其从心脏的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游离到心肌间,引起心肌收缩及心肌细胞坏死。
(4)儿茶酚胺增加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痉挛,导致心肌梗死。
(5)脑出血时发生颅内压增高、电解质失平衡、脑缺氧等,对心肌损害也有一定的影响。
(6)AMI的出现可能与脑出血时患者多同时有高血压、脑心动脉硬化、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有关[3]。
脑出血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其胸闷、心前区疼痛等症状常被脑出血症状(如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失语等)所掩盖。
因此,对脑出血患者必须常规行心电图检查,并应给予持续心电监护,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脑出血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相互矛盾,治疗时必须二者兼顾。
治疗脑出血时应适当掌握脱水药物用量,禁用溶栓药,因可扩大脑出血面积,加剧病情恶化。
蝮蛇抗栓酶有溶栓、改善脑循环、降血脂及扩冠作用,可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提高纤维蛋白酶原作用,没有出血倾向,不会加重脑出血,较为安全,故可应用于脑出血时心肌梗死的治疗,应用时应监测出、凝血时间,可口服扩冠药物辅助治疗。
此2例患者病情发展快,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后立即出现呼吸、心搏停止,虽给予积极治疗,仍死于临床。
【参考文献】1 叶任高.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42-551.2 张杰,刘志发.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中国临床药理与治疗学,2002,7(6):542-543.3 衣晶,张颖,李永杰.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肌梗死九例报告.中国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0,2(3):176.凯时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中的应用医学论文发表——创新医学网/作者:骆杭丽作者单位:322000 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关键词】椎基底动脉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是中老年常见的脑血管病。
从本院神经内科2003年12月至2007年2月住院患者中随机选择66例,分2组比较凯时注射液[主要成分前列腺素E1(PGE 1)]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2 一般资料将病例随机分为(1)治疗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45~79岁,平均(61.11±8.22)岁。
(2)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4~82岁,平均(64.85±8.12)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眩晕特点、伴随症状、辅助检查无显著性差异。
所有病例均以眩晕开始,伴有恶心、呕吐症状。
眩晕至少同时伴有1种以上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的其他症状,如黑蒙、视物模糊、复视、一侧性耳鸣、听力下降,以及构音障碍、吞咽困难或伴有偏侧肢体麻木、无力、共济失调,即枕叶、脑干及小脑的损害症状。
TCD检查示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减少,有血管狭窄表现。
头颅CT或MRI均排除脑出血。
同时排除眼、耳和颅内其他疾病所引起眩晕。
少数MR检查有腔隙灶存在。
1.2 给药方法治疗组予凯时注射液10μg溶于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共10d。
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溶于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共10d。
治疗期间两组同时使用脑保护剂等,均不使用其他扩血管药物。
1.3 疗效评定根据眩晕缓解程度,疗效分为:(1)显效:活动时无视物旋转或晃动,伴随症状消失;(2)好转:静止时无视物旋转或晃动,但活动时可诱发,且存在部分伴随症状;(3)无效:眩晕无改善。
显效和好转视为有效。
1.4 结果实验室指标:2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血浆粘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甘油三酯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 ,见表1。
两组资料疗效比较用χ2检验。
治疗组有效率为88.89% ,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χ2=4.84)。
两组疗效评价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实验室指标的比较(略)注:△表2 两组患者疗效评价(略)1.6 不良反应治疗组中1例出现注射部位皮肤发红、瘙痒,经减慢滴速及热敷处理后好转;2例在第1天治疗时有恶心,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均未影响继续治疗。
2 讨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系临床综合征。
概念至今仍欠清晰[1]。
多指椎-基底动脉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形态的、机能的异常,产生一过性供血不足,导致供血区突然出现短暂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
病因复杂多样,常见有以下几点[2,3]:(1)血管因素:包括颅内椎-基底动脉病变及颅外椎动脉病变引起者,如血管痉挛、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的微栓子栓塞以及先天性血管畸形、颅外段椎动脉受到骨刺等骨性结构和周围韧带等的压迫、锁骨下动脉缺血综合征;(2)血流动力学改变包括高血压、低血压;(3)血液因素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血脂、糖尿病、贫血等;(4)其他因素有肥胖、吸烟等产生的症状多样。
最常见的症状为阵发性眩晕(约占50%),常伴有恶心呕吐,很少出现耳鸣。
少数老年患者出现一侧或两侧皮质盲或视力下降,是大脑后动脉供血不足表现。
少数脑干受累,则可出现复视、眼震、共济失调、平衡障碍、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及交叉瘫等,故应针对上述病因综合性治疗。
复方丹参注射液早已应用于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有活血化瘀的效果,能稀释血液,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红细胞积聚及降低血粘度而改善供血不足症状。
前列腺素E 1(PGE 1)是一种极强的生理活性物质,有明显的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张力、扩张血管、保护细胞的药理作用。
然而PGE1 在体内代谢快、易失活。
凯时注射液是PGE1包裹在0.2μm 脂微球内,有脂微球包裹保护,降低它在脑部的失活,延迟代谢,可维持长时间的药理作用,并且有体内靶向分布效果,对病变血管充分发挥药理作用[4]。
而凯时注射液则同时具备了向损伤的血管和炎症部位组织液靶向聚集的特点。
有报道显示,凯时有明显降低纤维蛋白(fibrinogen,FIB)、血栓前体蛋白(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TpP)水平[5]。
本研究表明,凯时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与对照组相比,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后相比,无明显差异,而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甘油三酯有明显差异,治疗组疗效(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6.67%),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1 黄如训,梁绣玲,刘卓霖.临床神经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55~159.2 Lee H,Yi HA,Baloh RW.Sudden bilateral simultaneous deafness with vertigo as a sole manifestation of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3,74(4):539~541.3 Moncayo J,Bogousslavsky J.Vertebro-basilar syndromes causing oculo-motor disorders.Curr Opin Neurol,2003,16(1):45~50.4 张字浩,陈婕,马昱,等.凯时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中的应用.中国临床医学,2002,9(6):726.5 俞龙,徐耀,袁成林. 前列腺素E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纤维蛋白的影响.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5. 19 (6): 357~358.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糖代谢异常意义及对近期预后指标影响医学论文发表——创新医学网/作者:李忠,王开明,谭世丰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名农垦医院神经内科,广东高州525200【摘要】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糖代谢异常意义及对近期预后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