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亚当斯密之手
“看不见的手”何以可能?“斯密悖论”如何解决?

引言随着数理工具和模型的广泛应用,现代经济学越来越具有了类似自然科学的属性因而越来越“象”一门真正的科学了。
不可否认,“经济学科学主义”的倾向和经济学工具理性的彰显,使其论证的逻辑性和结论的可操作性都大大加强了。
但同时,其内蕴的思想性却越来越贫乏。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过分注重了其分析工具的精巧,偏离了原本固有的哲学、伦理学传统,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其初始的学术理念。
“如果想体验经济学的丰富性,就应从前往后学;如果想知道它的真谛,就应从后往前学。
”[1]在经济学模型日渐精巧、“经济学帝国主义”不断向其他领域开疆拓土的同时,有必要从源头上对经济学的发展追根朔源,对经济学的哲学传统作一反思。
走在现代经济学最前面的奠基人是亚当•斯密,“整个经济学的发展史都是围绕着他展开的。
”[2]因此,反思经济学,首要的就是重新检讨斯密的理论体系。
对此,少有人持反对的意见。
但对于斯密理论体系中贯穿的思维逻辑,却不见得每个人都十分的明白。
现代通行的观点认为,斯密的贡献,主要存在于他的“看不见的手”范式和“理性经济人”的人性假定当中;后来的学者,也几乎都是在“理性经济人”人性假定的基础上、围绕“看不见的手”范式所作的解释和证明。
比如,胡寄窗教授就将《国富论》的哲学基础归结为“以利己心为基础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对立统一”[3];乔治•斯蒂格勒认为“《国富论》是以个人利益为基石的一座辉煌的宫殿”[4]等等。
但在我看来,这样的说法,或者仅仅指出了问题的所在而没有解决问题,或者就是对亚当•斯密理论的曲解和误读。
后来的学者将大部分精力致力于数理模型的建构,或者希冀以此对“看不见的手”范式作出严格的证明,或者相信通过人的理性可以对现实经济运行达到完美的控制。
但事实证明,所有这些努力都无限逼近了却不可能真正达到追求的目的。
另外,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还从人的同情心出发主要讨论了“利他”的人性问题。
_看不见的手_与_商业社会_亚当_斯密的自利观

125
浙江学刊 ∀ 2010 年第 3 期
关心公益 , 就必须是无私的 % 。休谟 ( 1711- 1776) 从自 然法学派的立场 出发 , 得出 的结 论与 之截 然对 立。他 认为 , 只有在 人 们追 求 自 利时 , 公益 才 能得 到 最佳 实 现 , 联结自利和 公益 的桥梁 是正 义。但 是他 有意 回避 了追求自利是恶还是 善这一 敏感的道 德追 问 & 。休谟 的这一看法引起卢 梭的 强烈 不满 , 他认 为这 一理 论非 常危险 , 因为它强调自利的核 心地位 , 事实上颠 覆了古 典政治理论 , 对公益极其有害。 和上述思想家一样 , 人的 自利 倾向 , 在亚 当 ! 斯 密的整个思想 体 系中 , 受 到 高度 重视
) 。
伴随这样一种世风 , 18 世 纪上半 叶的 西欧相 继出 现一些灾难性 的事 件 : 法 国银 行 危机 ( 1710 年 ) 、 英国
% 1751- 1780 年的三十年间 , 英国离开农业的人口数为 7. 5 万 , 而 1781- 1790 年的十年间 , 离开农业的人 总数就升到 7. 8 万。米歇尔 ! 博德 : # 资本主义史 : 1500- 1980∃ , 东方出版社 , 1986 年 , 第 110- 111 页。 & 亚当 ! 斯密 : #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 上卷 ) , 商务印书馆 , 2003 年 , 第 13 页。 ∋ T he W orld, 125. 见 Br it i sh Essayi sts v ol 28. p. 111, London, 1817. ) T obias Smoll et t , H ump hry Cli nker , ed A ngus R os s, London Penguin in Books 1985. pp. 65- 66. ∗ 艾伯特 ! 奥 ! 赫希曼 : # 欲望与利益∃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2003 年 , 第 52 页。 + # 博林布鲁克政治著作选∃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 第 180 页。 , A dam Smit h, A n Inqui ry I nt o Th e N at ure A nd Causes of T he Weal t h of N ati on s, V ol I, Bei jing: Chin a Social S cien ces Pub lishin g H ouse, 1999, p. 24. − 阿拉斯代尔 ! 麦金太尔 : # 伦理学简史∃ , 商务印书馆 , 2003 年 , 第 220 页。 . 伯纳德 ! 曼德维尔 : # 蜜蜂的寓言∃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03 年 , 第 17 页。 亚当 ! 弗格森 : # 文明社会史∃ , 辽宁出版社 , 1999 年 , 第 242 页。
什么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

什么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2008-04-29 07:21:08)我看世人纷纷,我看世人扰扰.一本马克思主义如何治得了天下.马不过是世界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罢了.如果要世界美丽.那么还需要其他的花朵.吵来吵去.谁来做普及的工作呢,只有我来免为其难了,呵呵.亚当.斯密(Adam Smith):经济学鼻祖简介出生:1723年6月5日(苏格兰苏格兰伐夫郡可可卡地)逝世:1790年7月17日(苏格兰苏格兰爱丁堡)学派/流派:古典经济学主要领域:政治哲学、伦理学、经济学著名思想:古典经济学、现代自由市场、劳动分工受影响于:亚里士多德、霍布斯、洛克、哈奇森、休谟、孟德斯鸠施影响于:马尔萨斯、李嘉图、密尔、凯恩斯、马克思、恩格斯、美国开国先驱亚当·斯密(公元1723~公元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
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Adam Smith,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儿,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
亚当斯密常想事情想得出神、丝毫不受外物干扰;有时也因此发生糗事,例如:亚当斯密担任海关专员时,有次因独自出神将自己公文上的签名不自觉写成前一个签名者的名字。
亚当斯密在陌生环境发表文章或演说时,刚开始会因害羞频频口吃,一旦熟悉后便恢复辩才无碍的气势,侃侃而谈;而且亚当斯密对喜爱的学问研究起来相当专注、热情,甚至废寝忘食。
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时期亚当斯密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40~1746年间,赴牛津大学(Colleges at Oxford)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
分析论述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思想对旅游市场和企业发展的影响

分析论述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思想对旅游市场和企业发展的影响看不见的手,是斯密在封建经济背景下提出的,是市场不发达条件下,斯密富有远见地揭示了市场的作用与运行规律,指出分散个体的决策优于国王或政府的安排。
在理性原则和自由原则下,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一致,每个个体利益最大即集体利益最大。
自然推论为纳什均衡。
政府各类无效管制的退出,促进了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成长。
达尔文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源于对生物界观察而受到的启发。
即,同样在理性和自由原则下,由于沟通成本,排位效应等,个体利益可能与集体利益一致,也可能相悖。
一致时,符合市场经济学规律;相悖时,市场机制无效甚至有害。
因此,罗伯特建议市场和政府的权利界限,以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一致性来划分,并利用符合经济学原理的机制设计,来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
以小弟愚见:将公有制经济改革进行到底是达尔文经济学的一种可能途径。
不是化公为私,也不是侵占私产。
而是,探索出一条真正的"公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中国道路。
1、全民所有资产,产权法治化,明确所有制,建立公有资产账户,明确到人均,以取得广泛的改革支持!2、国有企业资本化,逐步取缔国有企业,积累公有资本,建立公有资本投资制度与体系,才是真正的盘活存量。
3、健全法治,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制度,使公有资本运行在现代企业制度的保护之下,建立公共诉讼法,使专业调查公司能够发展,公有资本监管社会化,公众利益维权市场化。
扬公有利全民之长,避公地无主之短。
4、在明确公有资本收益归属全民之后,名正言顺地确保公有资本在自然垄断行业和命脉行业占据绝对优势。
进而,构筑对立竞争,创造出自由竞争,垄断市场之外的第三市场状态,对立竞争。
既提高企业效率,又确保公有资产收益。
5、在上述四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公有资本优势,在科技创新方面,集中力量,重点突出地支撑跨代技术发展。
跨代技术,如核聚变,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一旦取得突破,必然在国际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地位。
论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伦理价值维度

论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伦理价值维度作者:高欢欢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高欢欢(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摘要:亚当·斯密认为“看不见的手”顺应了自然秩序而和谐发展,不仅源源不断地创造财富,而且自然地将社会财富分配到每个人。
它是人在自利驱动下将有限资源输送到最能获利的生产各部门,这一本性若能在恰当的范围内发挥,那么其在道德上是具有合理性的。
它一方面保障了人自身的权利,另一方面协调了人与人之间平等、公平的社会关系,从而实现了由自利向互利的转变,并引导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最终走向一致。
“看不见的手”的运行要受到一系列环境因素的影响: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公正旁观者的内心监督、正义法律的制定是“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客观机制。
关键词: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伦理价值中图分类号:B82-053;F0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6-0095-03作为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者,斯密在他的两部著作中对人的本性以及在商业社会中人们道德发展状况进行了论述,以“看不见的手”作为主线阐述经济和伦理的关系,调和利己与利他的矛盾,这为人们解决现实利益冲突提供了理论上的启示。
从道德的维度剖析经济,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经济的发展趋势,对我们正确处理当今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看不见的手”理论的产生背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提出与当时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哲学思潮是密不可分的,它是顺应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潮流而生,将“看不见的手”放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加以探讨,有利于深刻把握它的思想内涵。
(一)“看不见的手”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最初进行原始积累的一种经济政策,经过早期到晚期的发展,在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为西欧封建国家最初的原始资本积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何理解斯密看不见的手

如何理解斯密看不见的手在这部道德哲学论著中,斯密对“看不见的手”有着更为清晰的表述:尽管富人天性贪婪自私,雇佣劳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但他们还是同穷人一样分享他们所作一切改良的成果。
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们对生活必需品作出几乎与土地在平均分配给全体居民的情况下所能作出的一样的分配,从而不知不觉地增进了社会利益,并为不断增多的人口提供生活资料。
”在此,斯密的意思是通过“看不见的手”,财富会从富人手中分流到穷人那里,从而实现社会在经济上的公平。
因此,有人说这是不同于《国富论》里的另外一只“看不见的手”。
在《国富论》那里,“看不见的手”指的是“自利”;而在《道德情操论》这里,“看不见的手”说的是“道德”。
其实,斯密的两处“看不见的手”指的都是同一个意思:个人对自身欲望满足的追求。
这是人类共同的天性,在苏格兰启蒙思想中,遵循这一天性是符合自然秩序的。
这就是“自发秩序”的道德:每一个人依自利的原则相互交往,促成各种社会规则,而正是由对规则的遵从中,产生了道德的规范,约束我们的自利不至沦落为自私与贪婪,损害社会的公正。
在斯密看来,人的利己之心本就蕴含着道德的力量,这是一种比任何道德说教更为强有力的影响,它使得自我施行的社会秩序成为可能,而此时的社会不仅是有效率的且是符合道义的。
“对财富的追求⋯⋯对芸芸众生来说,是道德改进最重要的源泉。
”——这就是斯密非凡的智慧。
而斯密在紧接着“看不见的手”之后的一个提醒或许更值得我们谨记:政治只有遵从这种“自发的力量”才能得到尊重,如果政府中掌权的人“认为他能够像用手摆布一副棋盘中的各个棋子那样非常容易地摆布偌大一个社会中的各个成员⋯⋯这盘棋就会下得很艰苦,而人类社会必然时刻处在高度的混乱之中”。
■道德情操论》在《道德情操论》中,在解释追求财富和奢侈的欲望怎样促使人们去从事巨大的工业和生产时,斯密指出,通过所有这种努力而变成富有的人们,在真正重要的尘世物品的享受方面,并不比为生产这些物品而劳动的穷人处境更好。
论斯密“看不见的手”

论斯密“看不见的手”作者:王冲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03期[提要]市场机制就是依据经济人理性原则而运行的。
这时的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下,推动着生产者和消费者做出各自的决策。
关键词: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交换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1年12月23日一、斯密讲“看不见的手”的本意及其分析框架斯密讲“看不见的手”的话,分别出现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中。
斯密在《国富论》中说,每个个人“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只是盘算他自己的安全;由于他管理产业的方式的目的在于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能达到最大程度,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
在这一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是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
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也以类似的话提到“看不见的手”。
他讲到,“骄傲而冷酷的地主”,并不想同胞的需要,只考虑自己的消费,人们也不能指望从地主那里得到友善心。
但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们对生活必需品作出几乎同土地在平均分配给全体居民的情况下所能作出的一样的分配,从而不知不觉地增进了社会利益,并为不断增多的人口提供生活资料。
比如,张志军曾归为5种:经济运行机制、市场调节、利己心、价值规律、自由竞争。
聂文军则指出:“‘看不见的手’已成为经济学界的专业术语广为流传,但人们对它的理解各有不同:美国经济学家伯特·L·海尔巴布罗纳认为,‘看不见的手’在《国富论》中是用来比喻说明过程的有益结果的;米尔德·弗里德曼认为,‘看不见的手’是斯密对一种经济运行方式的设想,在这一方式中,千百万人的自愿行动可以通过价格体系来协调而无需一个人为的指挥中心;还有人认为,‘看不见的手’就是资本主义竞争的自发力量或自发势力;也有人认为,‘看不见的手’就是价值规律;另有人认为,‘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调节,而与之相对的‘看得见的手’就是计划调节,等等。
试析斯密已经看见的那只看不见的手

试析斯密已经看见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刘清平内容提要 在西方道德哲学有关利己与利他二元对立架构的影响下,斯密试图诉诸“看不见的手”解答只有利己动机的经济人为什么能够通过市场交易行为增进社会利益的难题,结果将它变成了一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神秘理念。
然而,从道德哲学的视角分析他的经典论述可以发现,斯密在通过揭示交易通义自发地指认了交易者兼有利己和利他动机的时候,已经看见了那只被他命名为“看不见”的手,我们则可以凭借这只手说明市场交易行为何以既有可能增进社会利益、也有可能损害社会利益的复杂机制。
关键词 斯密 看不见的手 经济人 利己 利他〔中图分类号〕B82-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9)04-0051-10 “看不见的手(无形之手)”可以说是亚当·斯密经济学思想的一个标志性理念,不仅引发了后世学者迄今为止尚无定论的大量探究,而且还从中衍生出了另一个与之对应的“看得见的手”的理念。
不过,人们在从各种角度阐释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神秘存在和神奇效应时,似乎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斯密在有关交易通义的经典论述中,已经自发指认了这只看不见的手是怎样的一只手了。
本文试图通过研读斯密的原初文本,从道德哲学的视角出发,揭示他在利己与利他二元对立架构的误导下如何将自己业已看见的这只手命名为“看不见”的自败悖论,以及这只手又是怎样通过市场交易行为具有增进或损害社会利益的正反两方面作用的内在机制。
一、“看不见的手”的理念内涵斯密在《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里讨论资本经营者从事经营活动的自觉目的和实际后果时,两次提到了“看不见的手”,原文如下: 尽管他们的天性自私贪婪,尽管他们只图自己便利,尽管他们雇用千百人劳作的唯一目的是满足自己永不餍足的无聊欲望,他们还是与穷人分享了他们所做一切改良的成果。
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他们,……在既没有意愿、也不自知的情况下增进了社会利益,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了生活资料。
_看不见的手_与看得见的经济和谐_亚当_斯密经济思想的政治解读_杨勇

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关键词] “看不见的手”; 经济和谐; 政治解读
[ 中图分类号] D091.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9- 6566( 2008) 02- 0053- 04
Invisible Hand and Visible Economic Harmony — ——Pol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Adam Smith!s economic thought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08 年第 2 期( 总第 50 期)
“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经济和谐
— ——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政治解读
杨勇
(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 摘要] 亚当·斯密以“看不见的手”作为一种调节经济活动运行的方式, 虽出于自利
的动机, 但结果却导致私利与公利的自然和谐, 这对后继经济学者经济和谐理论的建构产
- 54 -
Hale Waihona Puke 除, 经济和谐和公共利益的繁荣也一并消失了。斯密并不 接受曼德维尔这一耸人听闻的理论, 他指出曼德维尔的大 谬 所 在 是 把 每 种 激 情 都 统 统 说 成 是 邪 恶 的 ,“ 他 就 这 样 把 每 样东西都说成是虚荣心, 即关系到他人的情感是什么或者 他人的情感应当是什么的那种虚荣心; 依靠这种诡辩, 他 作出了自己最喜爱的结论: 个人劣行即公共利益。”[4] 因此, 斯密竭力在 《国富论》论证的主题是: 具有利己 主 义 本 性 的 “经济人”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遏制自己利己的感 情和行为, 他试图通过确立一个必要的经济和谐运行的规 范与准则, 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秩序的和谐有序的发展与国 民财富的日益增长。但这个必要的经济和谐运行的规范与 准则绝不应由政府的人为干预来操纵, 政府的干预非但不 能实现经济和谐发展和公共利益的繁荣, 反而会阻碍经济 的发展和人类福利的增长, 导致社会的奴役和经济的衰败。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经济思想解析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经济思想解析作者:高鳗川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11期摘要:1776年,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重要经济思想,这一思想影响了世界各国经济200多年,推动了英国等西方国家的腾飞。
它对我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离不开这一思想的指导。
但是,“看不见的手”也有局限性,在很多情况下,市场会失灵,我们不应该过分迷信斯密的“看不见的手”。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分析“看不见的手”的不足。
关键词:“看不见的手”;市场失灵;“看得见的手”中图分类号:F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一、“看不见的手”含义斯密在《国富论》中写到:“每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产品达到最大价值。
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
他所追求的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
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另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
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效益时所得的效果为大。
”这便是我们常说的“看不见的手”。
“看不见的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异物,因为“看不见的手”公开承认:人是合乎理性的人或经济人。
但是,公开承认人的合乎理性,仅是“看不见的手”的前提,其核心和实质是要利用人的合乎理性特性,促进社会福利,达到给他人、给社会谋福利。
利己是手段、动力,为他人、为社会是目的。
二、从我国市场转型去理解“看不见的手”我国在50年代以后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变。
在推行计划经济体制时,经历了长期的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困难时期。
占我国经济主体的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几乎完全受国家的主导力量制约,政府通过行政命令对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都做了细致的规定。
企业管理人也同样受政府行政任命,因此既不持有公司股份,对企业不具有所有权,同时也不享有企业经营活动的分红权,他们得不到足够的利益去刺激去激励他们为把公司业绩搞上去而辛勤工作。
论斯密“看不见的手”

珠海市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应切实
的产业功能要与城市的产业功能相匹配, 密切城乡之间的联系,促进城乡生产要素 有序、 自由流动, 努力走出一条中 而城市不仅是产业的集聚,同时也是人口 的合理、 中心镇、 一般乡镇和中心村协调发 集聚、 城市服务功能集聚, 因而在城市新产 心城区、
不见的手 ” 。他讲到, 骄傲而冷酷的地 “
一
张志军曾归为5种: 经济运行机制、 市场 调节、 利己心、 价值规律、 自由竞争。聂文 军则指出: “看不见的手’已成为经济学 界的专业术语广为流传, 但人们对它的理 解各有不同:美国经济学家伯特・ ・ L 海尔
般乡镇。
间的关系, 突出重点, 有序推进, 提升品位。 要在城市发展方式上转变以往以外延铺摊 主要参考文献: .
一
城区改造除道路建设资金由珠海市政府承 担外, 配套的水、 通信、 电、 广电等管线设施
二、 重视发展城市新产业区
( 建立以新产业创新驱动为核心的 则由受益的部门和单位负责筹资建设, 一) 城
文化体系。文化是新产业区发展的核心要 市建设所必需的公厕、 垃圾站、 果皮箱等环 素之一, 创新能力与创新文化密切相关, 城 卫设施按统一规划, 由建设单位配套实施。 市化从本质上也是一种创新文化。城市新 鼓励社会各界捐款、 集资修建道路、 景点、
产业区的根植性特征表明社会环境对产业 公厕等公益设施。
、
斯密讲“ 看不见的手” 的本意及其
分析框架
斯密讲“ 看不见的手” 的话, 分别出现 在《 国富论》 道德情操论》 和《 中。斯密在 《 国富论》 中说, 每个个人“ 通常既不打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区内企业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企业文化
浅析斯密的“看不见的手”

浅析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作者:兰丽君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18期摘要:通过分析比较《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等著作,梳理“看不见的手”在经济、道德、政治方面不同的作用;再就经济社会现象分析“看不见的手”的双刃剑作用;最后通过市场失灵引出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将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相结合,提出市场与政府的不可分割性。
关键词:“看不见的手”;政府干预中图分类号:F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一、引言“看不见的手”在多位著名经济学家的著作中都有提及,它看不见、摸不着,顾名思义为“看不见的手”,但它遍布于我们的经济、道德、政治等等一切生活之中,在不断的发挥着隐性的作用。
它是于个人行为的非故意的结果,一种能产生善果的社会秩序出现了。
譬如:市场运行规律会根据市场上供需关系而自然变化如:供大于求,则买方市场,价格下降。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当社会出现天灾人祸的时候,有些不良商家故意抬高价格,使市场商品的价格提高,这就是恶意的违反市场规律的行为。
这时候就出现市场失灵,就要求政府出面,依照法律处置这些不良的商家,同时也会强行实行宏观调控,制定这种商品的价格不允许高过多少钱这样。
市场经济的今天,一般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资源的自我优化配置。
二、“看不见的手”在经济、道德、政治方面的作用“看不见的手”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论证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重要理论工具。
这一思想最初源于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不仅充分地论述了“看不见的手”的经济和伦理道德功能,而且在政治方面也有一定见解。
“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时,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斯密《国富论》下,郭王版第27页),在“看不见的手”这一市场机制的指导下,追求最大利益的经济人会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经济资源进行生产和交换,最终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对亚当斯密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解读

亚当•斯密作为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开创者。
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所提出的许多结论和观点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同时,亚当.斯密也是一个思想深刻而细致的伦理学家,其成名作是1759年发表的《道德情操论》。
也正是其生前出版的也是其一直致力修订的这两部著作,留下了一个在经济学史上争论不断、历时长达百年的问题,即“亚当. 斯密问题”。
一、何谓亚当•斯密问题所谓的“亚当•斯密问题”,最早是由19世纪中叶的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提出的。
他们认为,亚当•斯密的两部传世著作存在着相当大的对立和不一致性。
在《道德情操论》中把人们的道德行为的动机归结于同情或利他,而在《国富论》中却把人们的经济行为的动机归结于利己或自私,由此造成了对立和分歧。
具体来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经济利己的命题,“各个人不断的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
固然,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的利益,而他对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会或者毋宁说必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
”“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他们各自的打算。
”也就是在斯密看来,发展或者需要是出自于利己,既然凡事要出自利己的思考,那么在行为前势必要盘算,要比较,要衡量,“经济人”的假设则自然而然,尽管现时的学者们提出“自私”和利己是不同的概念,在这里我们不想纠缠于对此的分辨,从斯密的行文来看,“经济人”意味着主观上要以自我为中心当不会有异议。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提出了人是什么这一命题,并加了下面这样的副题:“通常情况下,人们首先对他周围的人们的行动及性格,而后对自身下判断时的原理,以及旨在分析这一原理的讨论”。
斯密提出,“人们不应该把自己看作某一离群索居的、孤立的个人,而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世界中的一个公民,是自然界巨大国民总体中的一员。
”而且,“为了这个大团体的利益,人人应当随时地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的微小利益。
如何理解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

作者: 洪广欣[1]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出版物刊名: 探索
页码: 190-192页
主题词: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经济伦理
摘要:亚当·斯密用一只“看不见的手”来比喻指导人类行为的人性本能。
人类的行动受到“看不见的手”的调节,得到来自合理目标的激励引导,进而建立在本能基础上的人类活动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延伸和误用,斯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已被淡化和曲解。
人们普遍误以为斯密无条件地认可自由市场和自私的个人主义。
在分析研究原著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作者在本文中对“看不见的手”这一斯密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概念进行了理论阐释和观点厘清,对“看不见的手”从经济学和伦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述。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现代经济学的故事从1776年开始。
在这个日子之前,几千年过去,人们辛苦劳作,为生存而斗争,谋生实际上是每个人牵肠挂肚的问题,他不断应付着夭折、疾病、饥饿和战争,勉强维持着平穷、肮脏、兽性和短暂的生活。
只有极少数统治者和贵族过着闲适的生活,对普通人来说,几十年的生活如同一日,千百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然而到了1776年,希望和改良的前景第一次来到了普通劳动人们身边。
7月4日,托马斯·杰弗逊模仿着约翰·洛克,宣称“个人生命、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是不可剥夺的权利”,《美国独立宣言》发表;3月9日,亚当斯密(Adam Smith)宣称:“人们追逐自我利益的劳动、资本和产品的自由流动即经济自由、竟争是创造和谐的看不见的手”,《关于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
这年,上帝给人类送来了两件礼物:“天赋人权”和“天赋自由”,政治自由和经济自由被宣布了,二者结合起来启动了工业革命进程……“每一个人......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所盘算的也只有自己的利益。
在这种场合下,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
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
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的促进了社会的利益。
”苏格兰教授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中的这段话,被无数经济学书所引用,给无数经济学人以震撼。
《国富论》是响彻世界各地的思想枪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被揭秘,彻底改变了民众和领导者思考和实践的方式,它创造出了一个财富丰盈并惠及普通人的新世界,被誉为“经济的独立宣言”。
亚当·斯密这位苏格兰教授有力地论证了“国民财富”的关键不是以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的殖民与掠夺,而是生产与交换!如何使生产和交换最大化、鼓励普遍富裕、改进劳动生产能力呢?明确的答案是:给人们经济自由!让人们拥有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受国家干扰的自由,即劳动、资本和产品的自由流动。
经济服务的动力机制与无形调节_亚当_斯密_一只看不见的手_的伦理辨析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第19 卷2003 年第1 期Journal of Yuxi T eachers College Vol . 19 No . 1 Jan. 2003 ·7 ·经济服务的动力机制与无形调节———亚当·斯密“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伦理辨析卫建国Ξ(太原师范学院政法系,山西太原630001)[ 关键词] 经济服务;自利“;一只看不见的手”;道德秩序[ 摘要]亚当·斯密对经济服务的利益基础和动力机制的阐释,集中体现在关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的分析上。
亚当·斯密关于“利己心”或自利是个体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描述,揭示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中人们行为动机的一般事实,是一个具有真价值的事实判断;亚当·斯密肯定自利追求具有正当的道德价值,也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价值判断,与倡导自私自利和唯利是图并不是一回事;亚当·斯密肯定“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自发调节作用,揭示了经济服务中利益调节的部分真理,但也有其自身的致命缺陷。
[ 中图分类号] B82 - 053[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2003)01 - 0007 - 06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EconomicService and Intangible AdjustmentW EI Jian - guo( Politics & La w Dep t. of Ta iyua n Teachers’Colleg e , 630001 Taiyu an , S h an xi) Key Words :econo mic service ; self - interest “;an in visible hand”;mor al o r derAbstract : Adam Smith’s elabor atio n o n t h e int er est base an d dyn amic m ech anism of eco no mic ser vice lies in t h e an aly ses of th e f un ction of“an inv isible h an d. ”His statem ent of t ak in g self - inter est as t h e essen2 tial im p et us of th e in div idual econ o mic activity rev eals t h e general f act of people’s motive an d co n duct in t h eco m mo dity eco no my an d m ar ket eco no my , th er ef or e it is a f act judgem ent wit h tr ue v alue.Adam affir m s th at seek in g self - int er est , wh ich is dif fer ent fr o m egoism o r v en ality , po ssesses th e legitim ate mor al v alue an d ra2 tion al v alue jud gem ent. He also af fir m s t h e adjust m ent f un ction o“f t h e in visible han d ,”an d exp o ses t h e p art ialtr ut h of int er est adjust m ent in econ o mic serv ice. Of co ur se , th er e also exist som e f at al f laws in his th eor y.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及《道德情操论》两部著作中,提出和阐发了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其中关于交换伦理和经济服务伦理的论述占有重要地位,是其经济伦理思想的内在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不见的亚当斯密之手”
“看不见的亚当斯密之手”,
wangshuai1
1楼
由“炒”而为商品定价,这本身就揭破了新自由主义主流经济学编造的一个市场神话:稀缺资源通过市场供求这只“看不见的亚当斯密之手”,来公平地、科学
地予以"配置",自由竞争可以为每种商品合理定价。
使人震惊而悲哀的是,这一套极为幼稚的“市场”谎话居然骗倒了中国两代人。
其实,在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无论国内和国际,究竟在哪里存在着那只“看不见的”、为人间合理配置稀缺资源和“福利”的神圣公平之“手”?相反,人们到处都可以看到的是一只有形的金融资本之手——通过期货和现货交易,通过掌控市场的绝对定价权,把全球(包括中国)的宝贵而稀缺的资源导向国内外大资本权势集团的手中。
所以,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人买什么,就什么涨价;卖什么,就什么掉价;从石油、铁矿石到农产品,无不如此。
在期货和股票市场上,谁掌控的货币资本大,谁就掌控着定价权,谁就是投资博弈的常胜赢家!决定市场终端价格的绝对不是什么消费者,而是金融资本。
资本决定价格,而不是自由竞争决定价格,这就是“炒”的根本秘密,也是市场
经济的一项铁律!
总之,在金融资本绝对主导世界经济的现代市场体制下,商品定价权并不在消费者手中。
所谓“消费者主权”,纯粹是毫不动听的骗人之鬼话!而当今中国的所有市场乱象社会拜金恶相,无不与这一套鬼话有关!
亚当·斯密接受共济会罗氏雇佣为其写作《国富论》
——斯密临终遗嘱要求焚毁全部手稿
亚当·斯密一向被尊为英国经济学理论的泰斗和祖师。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奉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圣经》”,“市场作为看不见的手”被解释为“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机制”,亚当·斯密本人则被誉为一个坚定反对政府监管、强调一切由市场自行调节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祖师”。
亚当·斯密(1723—1790)出生在英国苏格兰法夫郡(约在今“法夫行政区”)。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服务于苏格兰银行家族的“银行职员世家”,他父亲是英国的一个基层税务对账员。
亚当·斯密出生后不久他父亲就去世了。
亚当·斯密的启蒙老师法兰西斯·哈奇森(1694—1746)很有可能是一位英国共济会成员,是苏格兰地区“启蒙运动”的推动者。
这里要说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欧洲古代的宗教蒙昧的确很严重,跨国垄断银行家族缔造并推动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在初期起到了反对宗教蒙昧的积极作用。
很多参与
扬一种“利已主义”、“唯利主义”,把道德等同于金钱,毒化英国道德体系、否定道德、守信、善良等人性的价值、凸显金钱的价值。
提高罗思切尔德家族跨国垄断金融资本的价值与力量。
(6)鼓吹放弃国家货币发行权,向银行家族借入分文不值的“信用数字”。
宣
扬金本位、贬斥政府信用对货币符号的基石作用,炒高金价(给英镑施加贬值压力和舆论压力),以此控制苏格兰银行家集团主导的英镑体系。
罗思切尔德家族控制下的“金本位债务货币”,完成了货币私有权从苏格兰银行家集团向罗思切尔德银行家族的“过渡”。
罗斯切尔德家族需要的经济政策,被斯密包装成普遍性的“经济原理”都写进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后来简称“国富论”)。
这样一本背景复杂、脱离实际、威胁英国主权的书籍,与其说是“理论”,不如说是“信仰和教条”,被跨国金融资本豢养的西方学术界吹捧了几百年,成为“世界经济学的圣经”。
该书于1776年受资助出版。
1778年,亚当·斯密以此书一步登天,登上苏格
兰关税局长宝座。
那时这个位置比英国财政大臣还有实权,把持了苏格兰银行家集团的命脉,间接了解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事务。
在这个“特殊领域”,亚当·斯密比英国女王的消息还灵通,罗思切尔德家庭还会有什么不知道的呢?
亚当·斯密是一个共济会成员,但他也是一个爱国者。
作为金融僭主罗斯切尔德的代言人,使他良心不安。
他感觉出如果否定政府管理,英国经济会大乱。
最终将使罗思切尔德家族一切说了算。
他提出有一只“看不见的那只手”在主导市场,还提出要防止“大资本的垄断”。
实际就是在影射罗思切尔德家族对英国经济的幕后主导。
亚当·斯密67岁突然暴毙,死因不明。
1790年7月17日他去世后,银行告
诉亚当·斯密的家人,他没有留下财产——“都秘密捐献给一些慈善基金会了”!(英美这些所谓的“慈善基金会”都是垄断金融资本建立的,拥有者大多是罗思切尔德家族。
)
斯密死后,罗思切尔德家族把亚当·斯密塑造成了“圣人”,《国富论》被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看不见的手”被解释为“充满了神秘主义色彩的市场经济原则”。
但是,几十年后,罗思切尔德家族的一个成员,英国剑桥大学历史与经济中心主任、艾玛·乔治娜·罗思柴尔德(Emma Georgina Rothschild,1948.5.16
—)曾经公开出面否定“看不见的手”。
她说:“看‘看不见的手’不是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重要概念,所谓‘看不见的手’,其实只
是斯密在开一个反讽的玩笑。
”
那么亚当·斯密在讽刺谁?罗思切尔德家族为什么要否定“市场经济”的“那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和理论?这难道不奇怪吗?其实,斯密用这只手暗讽的就是共济会的主宰者罗斯切尔德家族。
亚当·斯密死前留下了一个遗嘱:烧毁所有手稿(包括出版和未出版的)。
他加入共济会的时候,正是负债累累、吃了上顿没下顿、四处搞“理财讲座”诈骗钱财的狼狈时候。
他放弃了“上帝”,去信仰“光照者·路西法”。
但他晚年思想成熟,经济条件也允许他进行反思,他问自己——“我写的这些对吗?”
亚当·斯密晚年独自到苏格兰长老会去做忏悔,重新皈依“上帝”,背叛了共济会的神秘信仰。
在斯密临终要求烧毁所有手稿的遗嘱中,他把自己写的书稿看作“必须焚毁的罪恶”。
亚当·斯密否定了自己已经写好的《国富论》和当时未出版的《亚当·斯密哲学论文集》。
从“学术”上来说,亚当·斯密这样做等于全盘否定了自己的学术观点——而且是罕见的彻底否定。
文章千古事,谁都要死,但思想永存。
临死烧毁书稿,就是不想让自己的书稿流传。
亚当·斯密死前的痛苦和懊悔可见一斑。
①
--------------------------------------------------------------------------------
①本文摘录江晓美《货币长城·英国金融战役史》第七章,中国科技出版社,
2009年11月出版。
斯密死后,罗思切尔德家族把亚当·斯密塑造成了“圣人”,《国富论》被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看不见的手”被解释为“充满了神秘主义色彩的市场经济原则”。
但是,几十年后,罗思切尔德家族的一个成员,英国剑桥大学历史与经济中心主任、艾玛·乔治娜·罗思柴尔德(Emma Georgina Rothschild,1948.5.16
—)曾经公开出面否定“看不见的手”。
她说:“看‘看不见的手’不是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重要概念,所谓‘看不见的手’,其实只是斯密在开一个反讽的玩笑。
”
那么亚当·斯密在讽刺谁?罗思切尔德家族为什么要否定“市场经济”的“那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和理论?这难道不奇怪吗?其实,斯密用这只手暗讽的就是控制英国东印度公司(压片战争)共济会的主宰者罗斯切尔德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