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学总论

合集下载

4.肌学总论

4.肌学总论
位置 长 肌 短 肌 扁 肌 轮匝肌
四肢 躯干深层 躯干浅层 孔裂周围
形态特点
肌纤维与长轴一致 小而短,节段性分布 扁薄 环形排列
功能
肌收缩时明显缩短,运动 幅度大 收缩幅度小,保护作用 运动、保护内脏 收缩时关闭孔裂
二.肌的起止、作用和配布
1.肌的起止
A.当肌肉收缩,两骨发生位移,其 中肌肉附着在相对固定的骨上的 点叫起点或定点,而相对运动的 骨上的附着点叫止点或动点。 B.肌的起止遵循以下规律 在躯干:靠近躯体正中线上的附 着点叫起点,远离躯体正中线的 附着点叫止点。 在四肢:肌肉在肢体近端的附着 点叫起点,在肢体远端的附着点 叫止点。 C.肌的起止点是一组相对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肌的起止点常发 生互换。
2.深筋膜
位置:浅筋膜深面, 包被体壁、四肢的肌和 肌群以及血管神经等 构成:致密CT 形成结构: 肌间隔 血管神经鞘 作用:支持、保护、 缓冲
滑膜囊
(二)滑膜囊
位置:多位于腱
与骨面之囊, 壁薄,内有滑液
作用:减少肌腱
与骨面的摩擦
(三)腱鞘
位置:是包围在肌腱外面的鞘 管,存在于活动较大的部位。 分层:外层---纤维层(腱纤维鞘) 内层---滑膜层(腱滑膜鞘)
腱滑膜鞘
位置与构成:腱纤维鞘内,由
滑膜构成的双层圆筒形的鞘
分层:外层----壁层
内层----脏层
特点:脏壁两层相互移行围成
腔隙,内含少量滑液,使肌腱能 在鞘内自由滑动
意义:腱鞘炎
四.肌的命名
按肌肉的位置、大小、 形态、起止、肌纤维方 向等综合命名。如:肋 间外肌、胸大肌、眼轮 匝肌、胸锁乳突肌、腹 外斜肌等
概 述
1 .肌是动力器官,能 收缩产生运动 2. 分类 骨骼肌 主要存在于躯干和 四肢 受意识支配—随意 肌 心肌 构成心壁的主要部分 不受意识支配—不随 意肌

人体解剖学 肌学

人体解剖学 肌学

二 、 躯干肌
背肌、胸肌、腹肌、膈肌
一、背肌
(一)斜方肌 trapezius 位置:位于项部和背 上部的浅层。 起点:枕外隆突、项 韧带及全部胸椎棘突。 止点:锁骨外1/3、肩 胛骨肩峰和肩胛冈。
作用: 使肩胛骨向脊柱靠 拢;上部肌束可上 提肩胛骨;下部肌 束使肩胛骨下降。 如果肩胛骨固定, 两侧同时收缩可使 头后仰。
pectoralis minor
位置:胸大肌深面, 三角形。 起点:3—5肋 止点:肩胛骨喙突 作用:牵拉肩胛骨向前下。
3、前锯肌 serratus anterior
位置:胸外侧壁。 起点:上8--9肋外面 止点:经肩胛骨的前面, 止于肩胛骨的内 侧 缘和下角。 作用:牵拉肩胛骨向前, 使肩胛骨紧贴胸 廓。
特殊结构:三个裂孔
主动脉裂孔:第12胸椎 高度, 降主动脉和胸 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第10胸椎高 度,食管和迷走神经 通过。 腔静脉孔:第8胸椎水 平,通过下腔静脉。
作用: 主要的呼吸肌。 与腹肌同时收缩, 增加腹压,协助排 便、呕吐和分娩。
四、腹肌
(一)前外侧群 (二)后群
(一)前外侧群: 1、腹直肌
二、胸肌
胸肌可分为 胸上肢肌 胸固有肌
(一)胸上肢肌 1、胸大肌 pectoralis major 位置:胸廓前上部, 呈扇形。 起点:锁骨内侧半、胸 骨和第1~6肋软 骨的前面。 止点:肱骨大节结嵴。
作用: 使肱骨内收、旋内、 前屈。如上肢固定 可上提躯干,也可 上提肋以助吸气。
2、胸小肌
位置:腹前壁正中线 两旁的腹直肌鞘中。 起点:耻骨联合与耻骨 结节之间(耻骨嵴)。 止点:胸骨剑突及第 5~7肋软骨的前面。 作用:脊柱前屈增加 腹压。
2、腹外斜肌

《肌学总论》课件

《肌学总论》课件
了解肌肉组织的组成和结构对于理解肌肉的功能至关重要。我们将介绍肌肉 组织的各个部分及其在运动中的功能。
肌肉纤维类型及其特征
不同类型的肌肉纤维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功能。我们将详细介绍肌肉纤维的分 类以及它们在肌肉运动中的作用。
肌缩与肌肉能量代谢
肌肉收缩是肌肉运动的基本过程,而肌肉能量代谢则提供动力。我们将讨论 肌收缩的机制和肌肉能量代谢的过程。
《肌学总论》PPT课件
肌学是研究肌肉结构、功能及其在运动中的作用的学科。本课程将带您深入 了解肌肉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肌肉纤维类型、肌肉训练的重要性以及饮食与 营养在肌肉训练中的作用。
什么是肌肉学?
肌肉学是研究肌肉结构、功能及其在运动中的作用的学科。在这个部分,我 们将介绍肌肉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肌肉的结构和功能
肌肉与运动的相关性
肌肉是实现运动的基础,它们与不同类型的运动密切相关。在这个部分,我们将探讨肌肉与运动之间的 关系。
肌肉训练的重要性
肌肉训练对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将介绍肌肉训练的益处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肌肉 训练计划。
训练前的准备与安全
在进行肌肉训练之前,了解如何做好准备工作并确保安全至关重要。我们将分享一些训练前的准备和安 全注意事项。

肌学

肌学

腹 肌(腹前外侧群)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横肌
腹肌 前外侧群 腹外斜肌:
腹股沟浅环
腹股沟韧带
腹肌 前外侧群
腹内斜肌:
弓状下缘 腹股沟镰 提睾肌
腹横肌:
弓状下缘 腹股沟镰 提睾肌
腹肌 前外侧群
腹直肌 腹直肌鞘 弓状线 半月线 白线 腱划
腹部局部结构: 腹直肌鞘: 白线: 腹股沟管 : 腹股沟韧带:
二、填空题
1、 咀嚼肌包括____、____、____、 ____。
2、 膈的三个孔中,平对第8胸椎的是____, 平对第10胸椎的是____,平对第12胸椎 的是____。
3、 肌的辅助结构有____、____和____ 。 4、 斜角肌间隙是____和____之间的三角形
裂隙。
三、问答题
1.咀嚼肌有哪些? 2.试述膈的3个裂孔,内容,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
2.咀嚼肌包括(1)、(2)、(3)和(翼外 肌)。
3.一侧胸锁乳突肌收缩,可使头偏向(1),面转 向(2),两侧收缩可使头(3)。 4.前、中斜角肌均止于第1肋,二肌之间的空隙 为(1),有(2)、(3)过。 5.前锯肌止于(1)、(2),可拉肩胛骨(3),下部肌 束使肩胛骨下角(4)、(5)。 6.膈肌收缩时,膈穹隆(1),胸腔容积(2),吸气; 松弛时,膈穹隆(3),胸腔容积(4),呼气。 7.膈肌上的主动脉裂孔平(1)胸椎,食管裂孔平 (2)胸椎,腔静脉孔平(3)胸椎。
前群:
缝匠肌
sartorius 股四头肌
quadriceps femoris
位置
起止 功能
大腿肌
内侧群:
耻骨肌 长收肌 股薄肌 短收肌 大收肌
后群:
股二头肌 biceps femoris

肌肉学总论

肌肉学总论

制定计划:根据目 标制定合适的训练
2 计划,包括训练频 率、强度、动作选 择等
营养补充:根据训 练计划和身体养素
调整计划:根据训 练效果和身体反应,
4 适时调整训练计划, 以保持最佳训练效 果
谢谢
肌肉学总论
演讲人
目录
01. 肌肉解剖与概述 02. 主要肌肉介绍 03. 肌肉损伤与康复 04. 肌肉训练与营养
肌肉解剖与概述
肌肉类型
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通过收 缩产生运动
平滑肌:分布在内脏器官和血管 壁上,通过收缩调节器官功能
心肌:分布在心脏,通过收缩推 动血液流动
骨骼肌和心肌属于横纹肌,平滑 肌属于无横纹肌
骨骼肌可以分为平滑肌和心肌,其
C
中平滑肌主要分布在内脏器官和血
管壁上,心肌主要分布在心脏中。
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受神经系统的
D
控制,通过神经冲动传递信号,使
肌肉产生运动。
平滑肌
01
平滑肌是肌肉的一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内脏器官和血管壁
02
平滑肌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可以调节器官和血管的收缩和舒张
03
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受自主神经的调节,可以控制器官和血管的功能
肌肉功能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运动功能:肌 肉收缩产生力 量,驱动骨骼 运动
支撑功能:肌 肉提供支撑, 维持身体姿势 和稳定性
保护功能:肌 肉缓冲外力, 保护关节和内 脏器官
代谢功能:肌 肉参与能量代 谢,维持身体 正常生理功能
肌肉分布
01
骨骼肌:分布于全身,主要功能是运 02
肌肉损伤与康复
肌肉损伤原因
过度负荷:运 动强度过大, 肌肉承受不住 负荷

肌学总论

肌学总论

滑膜囊
腱鞘 纤维层 (腱纤维鞘)
滑膜层
滑 膜 囊 和 脂 垫
滑膜层 肌学--总论 脏层 壁层
纤维层
腱鞘
分为纤维层和 滑膜层,滑膜 层又包括脏层 和壁层。
1-85-86
全身肌
头肌 颈肌
躯干肌 四肢肌
肌的形态
按肌的形态分类 长肌 短肌 阔肌 四肢 躯干深层 胸腹壁
轮匝肌
孔裂周围
肌学--总论
肌 的 各 种 形 态
二头肌
半羽肌
羽肌
多羽肌
腹直肌
阔肌 轮匝肌
二腹肌
肌学--总论
肌的起止和配布
起止点 起点(定点) 止点(动点) 单轴关节 双轴关节 配布 三轴关节 六组肌 如肩关节 两组肌 四组肌 身体正中面、四肢近侧 另一端 如肘关节 如桡腕关节 在一定条件可相 互转换
屈肌、伸肌 屈肌、伸肌 内收肌、外展肌 屈肌、伸肌 内收肌、外展肌 旋内肌、旋外肌
肌学--总论
肌的起止
起点
止点
肌学--总论
肌的命名
形态:斜方肌,三角肌
位置:冈上肌,冈下肌
大小和位置:胸大肌,腰大肌
起止: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
作用:旋后肌,大收肌
肌学--总论
肌的辅助装置
筋膜 浅筋膜 (皮下筋膜 ) 深筋膜 (固有筋膜 )
人 体 解 剖 学
肌学总论
郑州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肌学--总论
总论



肌的种类 肌的形态和构造 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肌的命名法 肌的辅助装置 骨骼肌 躯干和四肢 内脏和血管壁 心壁

平滑肌 心肌
肌 的 构 造
肌腹 肌腱(腱膜)
一块肌肉

肌学总论

肌学总论

肌学总论
1.每块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两部分。

2.阔腱的腱性部分呈薄膜状,称为腱膜。

3.按照肌的外形可将其分为长肌、短机、阔肌和轮咱肌。

4.头肌可分为面肌和咀嚼肌。

5.一侧收缩使头同侧倾斜,面部向对侧转的肌肉是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6.颅顶肌由两个肌腹和中间的帽状腱膜构成。

7.斜角肌间隙由前、中斜角肌和第一肋共同组成的间隙。

8.舌骨下肌群包括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

9.颞肌起自颞窝,止于下颌骨的冠突,使下颌骨上提。

10.胸锁乳突肌起自于胸骨柄前端和锁骨的胸骨端,二头会合后止于颞骨的乳突。

11.背阔肌收缩时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

12.通过斜角肌间隙的解剖学结构是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

13.胸大肌起源于锁骨的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处,止于肱骨大结节嵴。

14.固有呼吸肌主要有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膈。

15.斜方肌止于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

16.通过食管裂孔的解剖结构是食管和迷走神经。

17.腹直肌鞘的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前层愈合而成。

18.胸大肌的功能是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

19.腹股沟韧带是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形成的结构。

20.腹股沟镰或称联合腱,由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腱膜共同构成。

肌学总论头颈肌躯干肌

肌学总论头颈肌躯干肌
– Insertion: lateral third of clavicle, acromion, and spine of scapular
– Acton: draw the scapula toward vertebral column. supper fibers elevate scapula, lower fibers depress scapula; if scapula is fixed, one side acting along, draws head toward the same side, and turn face to opposite side; both sides together, draw head directly backward
腱 腱系膜
指骨
头肌
• 可分为面肌和咀嚼肌
• (一) 面肌 facial muscles 又称 表情肌:主要分布于面部裂孔 周围,呈环状和放射状分布。大体 可分为四群:

颅顶肌 epicranius:枕额肌:
枕腹、额腹 、帽状腱膜

眼轮匝肌 orbicularis oculi:
使睑裂闭合
• 口周围肌 orbicularis oris:

• Transversus thoracis 胸横肌
Major muscles of thorax
• Intercostales externi 肋间外肌
– Origin: inferior border of rib above – Insertion: superior border of rib
• Sternohyoid 胸骨舌骨肌 • Thyrohyoid 甲状舌骨肌 • Sternothyroid 胸骨甲状肌 • Omohyoid 肩胛舌骨肌

肌学

肌学

背阔肌
8
竖脊肌 位置:纵列于躯干的 背面,脊柱两侧的沟 内。
竖脊肌
作用:使脊柱后 伸和仰头。
9
2、胸肌 胸肌可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 胸上肢肌 (1)胸大肌 位置:覆盖胸廓前壁的大 部,呈扇形。 起、止点:起自锁骨的 内侧半、胸骨和第1-6 肋软骨等处,各部肌束 聚合向外以扁腱止于肱 骨大结节下方的骨嵴。 作用:使肱骨内收、旋 内和前屈。如上肢固定 可上提躯干,也可上提 肋以助吸气。
5
6
二、各论 (一)、躯干肌 ①背肌②胸肌③腹 肌④膈 1、背肌 可分为浅、深两群 。 ①浅群主要有斜方 肌、背阔肌等。 ②深群主要有竖脊 肌。
7
斜方肌 位置: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的浅层 起、止点:起于枕外隆凸、项韧带 斜方肌 及全部胸椎棘突。止于锁骨的外侧 端以及肩峰和肩胛冈。 作用:全肌收缩牵引肩胛骨向脊柱 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 部肌束可使肩胛骨下降。 背阔肌 位置:位于背的下半部及胸的后外侧。 起、止点:以腱膜主要起于下六 个胸椎及全部腰椎的棘突,肌束 向外上方,集中止于肱骨小结节 下方的骨嵴。 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 当上肢上举被固定时,可引体向 上。
4
(五)骨骼肌的辅助装置
①筋膜②滑漠囊③腱鞘等这些结构有保护和辅助肌活动 的作用。 1、筋膜 位于肌的表面,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种。 1)浅筋膜: 位于皮下,又称皮下筋膜。 由疏松中结缔组织构成,其内含有脂肪、浅静脉、皮神 经以及浅淋巴结和淋巴管等。 2)深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又称固有筋膜,由致密结 缔组织构成。深筋膜包被肌或肌群、腺体、大血管和神 经等形成筋膜鞘。四肢的深筋膜,伸入肌群之间与骨相 连,分隔肌束,称肌间隔。
(1)位置层次:位于腹外斜 肌深面。 (2) 肌纤维的主要方向:大部 分肌束向内上方,下部肌束 向内下方。 (3) 形成的特殊结构: a:腹内斜肌腱膜参与形成腹直 鞘前、后层的构成。 b:腱膜下内侧部与腹横肌腱 膜形成联合腱,止于耻骨, 又腹股沟镰。 c:腹内斜肌的一部分肌纤维 和腹横肌的一部分肌纤维下 降至阴囊形成提睾肌。

3肌学

3肌学

颈肌
分为颈浅肌,舌骨上 下肌群和颈深肌群 (一)颈浅肌群 1 、颈阔肌:颈部浅 筋膜内,宽阔皮肌 起:胸大肌和三角肌 表面。 止:口角,下颌骨下 缘和面部皮肤, 作用:拉口角
2.胸锁乳突肌
(sternocleidomastoid)
颈部两侧, 起: 胸骨柄前和锁骨 胸骨端; 止:后上方颞骨乳突 作用:一侧肌收缩使 头向同侧倾斜,两侧 收缩使头后仰。
腹肌的局部结构


1、腹直肌鞘:
由腹前外侧壁三层扁 肌的腱膜构成 分前、后两层 脐下4~5cm处腹直肌 鞘后层缺如与腹横筋 膜相贴,后层游离下缘 呈弓形称弓状线 (arcuate line)
白线(linea alba)
腹前壁正中线上,为两 侧腹直肌鞘前后层的结 合 上起自剑突,下止于耻 骨联合。白线坚韧而少 血管 脐以上较宽,脐以下窄, 成线状 白线中部有圆形的腱性 脐环,为腹壁的薄弱点。
位置:腹前外侧部的浅层。 起:呈锯齿状起自下8位肋 骨的外面。 止:肌束由后外上斜向前 内下方,后部肌束向下止 于髂嵴前部,中上部肌束 在腹直肌外侧缘处移行为 腱膜,经腹直肌前面,终 于腹前壁正中的白线。
特点
1)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在髂 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卷 曲增厚,形成腹股沟韧带 (inguinal ligament) 2)腹股沟韧带内侧端一小 束纤维向下后方止于耻骨 梳,称腔隙韧带(陷窝韧 带) 3)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腱 膜形成近似三角形的裂孔, 称腹股沟浅环(皮下环)




2、冈上肌(supraspinatus) 起:肩胛骨的冈上窝 止:肱骨大结节的上部。 作用:使上臂外展。 3、冈下肌(infraspinatus) 起:冈下窝 止:肱骨大结节的中部 作用:使上臂旋外 4、小圆肌(teres minor) 5、大圆肌(teres major )

肌学总论

肌学总论

省力杠杆——阻力点在支点和肌力点之 间,肌力臂总是大于阻力臂,例足跟从 地面抬起,小腿部肌肉起向上提起体重 的作用,跖趾关节为支点。
费力杠杆——肌力点在支点和阻力点之间, 阻力臂总是大于肌力臂,肌肉收缩幅度小, 运动幅度大,在速度上获益,又称速度杠 杆。例肱二头肌收缩,屈肘关机为支点, 抬起前臂和手。
肌学
人体肌肉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运动系统的肌肉附于骨,故名骨骼肌,属平 滑肌,受意识的控制,又称随意肌。 人体共有骨骼肌600余块。每块肌肉都是 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器官,有丰富 血管、淋巴分布,在躯体神经支配下收缩或 舒张,进行随意运动。
全身肌肉分布
一、肌的形态和构造
以肌纤维为基础,与结缔组织、辅助装置以及 血管、神经共同构成肌肉 肌肉可分中间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 肌腹是肌的主体,由横纹肌纤维组成。具有收缩 和舒张的功能。肌纤维有红肌纤维、白肌纤维和中间 肌纤维3种。
肌肉的形态
轮匝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肌的辅助装置 肌肉周围协作和保护肌肉的装置,包括筋 膜、滑膜囊、籽骨和腱鞘等。 (一)筋膜可分浅、深两层。 浅筋膜布于皮下,由含脂肪组织、浅动脉、 浅静脉、皮神经等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保护 肌肉、维持体温。 深筋膜又叫做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 构成,包裹肌肉、血管神经束和内脏器官。
肌肉的收缩形式
一、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发生变化,肌张 力大致相等,有关节运动的参与,又叫动力性收 缩。 1、向心性收缩—肌力矩大于阻力矩,肢体运动 方向与肌拉力方向一致,负重时肱二头肌 的收 缩。 2、离心收缩,与向心性收缩相反。 人体四肢特别是上肢的运动主要为等张收缩。
二、等长收缩 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肌肉的长度不变。 此时关节固定,肌肉长度不变,又称静力性收缩, 此类收缩肌力矩等于阻力矩。 人体骨骼肌的收缩大多为混合式的收缩,一般 先有张力的增加再有长度的变化。

肌学

肌学

肌学--躯干肌
腹肌前外侧群
腹直肌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横肌
腹肌前外侧群
[1]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 旁,居腹直肌鞘中,为上宽下 窄的带形肌, 起自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 间,肌束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及 其5-7肋软骨的前面。 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 腱划分成多个肌腹,腱划由结 缔组织构成,与腹直肌鞘的前 层紧密结合。[仰卧起坐]
大量横纤维组成,腱纤维(胶原纤维束) 色红、柔软而有 组成,色白、坚韧而无 收缩能力,外有 收缩能力在肌腹两端, 肌外膜包裹 附着于骨骼。
肌的形态和构造
中间腱:肌腱在两个肌腹,此种肌称二腹肌。 腱划:数个肌腱将一肌腹分割成多个肌腹。 腱膜:阔肌的肌腱,如腹外斜肌腱膜
三、肌的起止
1、起点(定点)
固定骨或肢体近侧端的附着
肌学--总论
随意肌
不随意肌
骨骼肌
心肌
平滑肌
躯干\头颈\四肢
心壁\内脏\血管壁
总论
肌的形态和构造 肌的起止 肌的命名/配布 肌的辅助装置
肌学--总论
一、肌的形态
长肌:四肢多见 短肌:躯干深层,如肋间肌
阔肌:躯干表层,分布胸腹壁
轮匝肌:分布孔、裂周围
肌的形态和构造
二、肌的构造
肌腹 肌腱(腱划、腱膜)
肩胛提肌
起止点: C1-4棘突→→肩胛骨上角 作用: 上提肩胛骨; 同侧屈颈(肩胛骨固定)
菱形肌
起止点: C6-7、T1-4棘突→肩胛骨内侧缘
作用: 使肩胛骨靠近脊柱并向上移动。
竖脊肌(骶棘肌)
1、形态位置: 背肌中最长、最大的肌, 纵列于躯干背面,脊柱两侧的 沟内,居上述四肌(斜方肌、 背阔肌、肩胛提肌、菱形肌) 的深部。 2、起止: ●起:骶骨背面及髂嵴的后部, ●止:向上分出许多肌束,沿途 止于椎骨和肋骨,并达颞 骨乳突。 3、功能:使脊柱后伸和仰头,是 强有力的伸肌,对保持人体直 立姿势有重要作用。

【系解009】肌学总论

【系解009】肌学总论

【系解009】肌学总论肌(muscle):运动系统中叙述的肌均属横纹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下,可随人的意志而收缩,所以又称为骨骼肌或随意肌。

一、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一)分类:1、按形态分:长肌:收缩时运动幅度大(四肢)短肌:小而短,有明显的节段性,收缩幅度小(背部深层)。

扁肌(阔肌):扁而阔,起运动和保护功能(胸腹壁)。

轮匝肌:环形肌纤维,于孔裂周围,收缩时关闭(口裂、眼裂周围)。

2、按部位分:头颈肌:面肌、咀嚼肌;颈肌浅层、舌骨上下肌群、颈肌深层;躯干肌:背肌、胸肌、腹肌、膈、会阴肌;四肢肌:上、下肢肌。

(二)构造:肌腱与肌腹构成。

1、肌腹:由肌纤维构成,色红、柔软、收缩和舒张功能。

肌纤维外包肌内膜、肌束膜→肌束→多个肌束外包肌外膜→肌(小血管随膜走行)2、肌腱:平行致密的胶原纤维构成,肌性两端,附着于骨;无收缩功能,抗张力强;长肌为腱,阔肌为腱膜。

(三)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1、起止点:1)起点(定点):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常把接近身体正中线,四肢靠近近侧的称附着点。

2)止点(动点):肌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

由于运动多样化,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置换。

2、配布:原动肌,拮抗肌,协同肌(四)辅助装置:保护、减少摩擦。

1、筋膜:分为浅、深两种遍布全身。

1)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位于皮下,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大多含脂肪。

2)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包被体壁、四肢的肌肉、血管、神经、肌肉与肌肉之间,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随肌的分层而分层,形成肌间隔、骨筋膜鞘、支持带、血管神经鞘等。

2、滑膜囊:包括滑液囊和粘液囊。

3、腱鞘:是套在长肌腱表面的鞘管,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

作用:1、使腱固定于一定的位置。

2、减少腱与骨面的摩擦。

结构:纤维层(腱纤维鞘):深筋膜增厚形成的骨性纤维性管道对肌腱起滑车和约束作用。

滑膜层(腱滑膜鞘):纤维鞘内,由滑膜构成,分两层。

脏层:包于肌腱的表面。

壁层:纤维层内面和骨面。

肌学总论

肌学总论

四、肌的辅助装置:筋膜、滑膜囊、腱鞘 肌的辅助装置:筋膜、滑膜囊、 (一)筋膜 fascia 1、浅筋膜 superficial fascia:皮下筋膜 :
疏松结缔组织。内容: 疏松结缔组织。内容: 固有筋膜。 2、深筋膜deep fascia: 固有筋膜。 深筋膜 致密结缔组织。部位、 致密结缔组织。部位、分 血管神经鞘, 层。肌间隔,筋膜鞘,血管神经鞘 肌间隔,筋膜鞘 血管神经鞘 作用: 作用
bursa: 性质、 (二)滑膜囊 synovial bursa 性质、部位 (三)腱鞘 tendinous sheath:
(三)腱鞘 tendinous sheath: : 包围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分两层: 包围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分两层: 1、纤维层(纤维鞘):外层,为增厚的 纤维层(纤维鞘) 外层, 深筋膜和骨构成的骨纤维管道 2、滑膜层(滑膜鞘):内层,为双层套 滑膜层(滑膜鞘) 内层, 筒形鞘管,分脏层和壁层: 筒形鞘管,分脏层和壁层: (1)脏层:包在肌腱的表面 脏层: (2)壁层:贴在纤维层的内面和骨面。 壁层:贴在纤维层的内面和骨面。 脏、壁两层之间有少量滑液。 壁两层之间有少量滑液。 腱系膜: 腱系膜:滑膜层在骨面移行到肌腱的双层 滑膜部分。内有血管。 滑膜部分。内有血管。
茎突舌骨肌、颏舌骨肌。 茎突舌骨肌、颏舌骨肌。 作用:上提舌骨,帮助吞咽; 作用:上提舌骨,帮助吞咽;舌骨固定 时,下拉下颌骨助张口。 下拉下颌骨助张口。
颈肌
2、舌骨下肌群: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 、舌骨下肌群: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
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 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
作用: 作用:下降舌骨和喉
上提躯干,提肋助吸气。 上提躯干,提肋助吸气。
2、胸小肌 pectoralis minor: : 位置: 位置:胸大肌深面 起点: 起点:第3~5肋骨 肋骨 止点:肩胛骨喙突 止点: 作用:拉肩胛骨向前下,肩胛骨固定时, 作用:拉肩胛骨向前下,肩胛骨固定时,

3肌学总论(附主要肌肉)-理论

3肌学总论(附主要肌肉)-理论
背阔肌
整理ppt
③ 竖脊肌
位置:纵列于躯干的背面, 脊柱两侧的沟内。
作用:使脊柱后伸和仰
竖 脊
头。

整理ppt
胸肌
胸大肌
胸 大
位置:覆盖胸廓前 肌
壁的大部,
作用:使肱骨内收、 旋内;如上肢 固定可上提躯 干,
整理ppt

位置:位于胸腹腔之间,成 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
3个裂孔

作用:主要的呼吸肌。与腹 管
股直肌


股外侧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股内侧肌

整理ppt
小腿肌 小腿三头肌(后群)
作用:屈膝,屈踝 (足跖屈)







整理ppt
小结
• 咀嚼(咬肌、颞肌、翼外肌和翼内肌)成与功能 • 胸锁乳突肌:起止点、功能(与头部运动关系) • 背肌各肌肉的位置 • 胸大肌的主要肌肉和主要功能 • 腹肌(四块)位置层次关系,弓状线、腱划、腹
一、肌的构造和形态 Structure & Shape
(一)构造Structure
肌腹
有收缩能力

muscle belly
肌腱
无收缩能力
tendon
整理ppt
(二)形态
长肌 短肌 扁肌(腱膜) 轮匝肌
整理ppt
二、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拮抗肌 协同肌
起点 止点
整理ppt
三、肌的命名 Nomenclature
肌同时收缩,增加腹 裂
压。
腔孔



主 动 脉 裂 孔
整理ppt

肌学

肌学

(2)腹外斜肌:位于
腹前外侧壁浅层。 纤维方向:由后外 上斜向前内下方。 腱膜参与形成腹直 肌鞘前壁、腹股沟 韧带。 腹股沟韧带----由腹 外斜肌腱膜下缘卷 曲增厚形成,连于 髂前上棘与耻骨结 节之间。
(3)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 深面。 纤维方向:大 部分肌束斜向 内上,小部分 斜向内下。 腱膜参与形成 腹直肌鞘的前、 后壁。
(4)腹横肌:位于腹内斜肌深面。 纤维方向:由外向前内横行。 腱膜参与形成腹直肌鞘的后壁。
腹前外侧肌群
的作用:
保护、支持腹腔
脏器; 运动脊柱:前屈、 侧屈、旋转; 缩小腹腔,增加 腹压。
腹直肌鞘
腹股沟管
位置:腹前外侧壁下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
上方。
两口:内口----深环或腹环。 外口----浅环或皮下环。 通过内容: 男性----精索 女性----子宫圆韧带。
(三)膈
位置:胸、腹腔
之间。 形态:穹窿形, 周围是肌质部, 中部为中心腱。 三个裂孔: (1)主动脉裂孔 (2)食管裂孔 (3)腔静脉孔 作用:圆顶升降, 引起呼吸运动;增 加腹压。
(四)腹肌
腹前外侧肌群
(1)腹直肌:位
居前正中线两 侧,腹直肌鞘 内。 有3~4条腱划
(三)肌的起止和作用
肌的起点:肌肉收缩时,
相对固定一端的附着点。 肌的止点:相对运动的一 端的附着点。 一般而言,上下方向 走行的肌,起点在上,止 点在下。横行的肌,内侧 端为起点,外侧端为止点。 肌的作用,是将止点向起点方向牵引,使骨 间距离变近,或使关节产生运动。
(四)肌的辅助装置
(五) 会阴肌
二、头颈肌
(一)头肌
1、面肌 枕额肌:皱额。 眼轮匝肌:关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总论
骨骼肌的形态、构造。
骨骼肌起、止点的概念。 肌群的配布原则和运动时肌群间的相互
关系。 肌的命名原则。 肌的辅助装置。
一 骨骼肌的形态、构造:
1、形态 :长肌、短肌、阔肌、轮匝肌。 2、构造 :肌腹 muscle belly 肌腱[腱膜] tendon ponderosas]
二 肌起、止点的概念:
1、起点[定点] 2、止点[动点]
三骨骼肌的配布及作用:
1、配布:屈肌、伸肌、内收肌、外展肌、 及旋内、外肌。 2、运动中的相互配合 :原动肌、拮抗肌、 协同肌、固定肌的概念。
四 肌的命名原则:
1、起点、止点 3、功能 2、形态 4、综合
五肌的辅助装置:
1、筋膜[fascia] 浅筋膜[superficial fascia] 深筋膜[deep fascia] 2、滑膜囊[sensorial bursa] 3、腱鞘[tedious sheath] 纤维层[腱纤维鞘] 滑膜层[腱滑膜鞘] 腱系膜 腱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