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失根的兰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根的兰花》教学设计

一、教材版本

五四制语文初一下册《失根的兰花》第一课时

二、目标确立

1、课标分析

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为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味、审美情趣。因此,在阅读《失根的兰花》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不仅做到文通字顺,而且能够通过阅读作品,在心中创设美好的情境,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主动关心国家和社会,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教材分析

初一下册共有课文30篇,教材注意训练的整合性和训练的循序渐进,把课文分成五个单元,分别是以“人生”、“成长”、“祖国”、“探险”、“自然”为主题的文章。《失根的兰花》是以“祖国”为主题的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选编了六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高尚情操。这些作品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失根的兰花》是旅美作家陈之藩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飘零异邦,心怀祖国的深情。

我根据本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深情”这个总的教学要求,以及这篇课文要求的有感情朗读,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品味精彩句段这个特殊要求,我分析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3、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经过小学和中学初期的语文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语文阅读欣赏能力,但对于生活的经验和情感的体验比较匮乏,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注意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文本,进入情境,体会情感。

《新课标》对中学生的听、说、读、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完成这些任务,不仅应当在学习上下功夫,还应运用一些适合的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怎样准确地朗读课课文、怎样做笔记(如何掌握时间、提高速度),如何背诵课文(先抓住重点字、词背诵每段,然后再串起来),如何写好作文等。这一切对于刚刚由小学过渡上来的初一学生而言,都是陌生的,所以在平日的教学中我很注意加以引导点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就注意了这些问题。

基于以上标准和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课程标准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理解本文以“失根的兰花”为题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在本文中所寄托的爱国情感。

(2)通过合作探究把握文章主旨,分析文章选材和写作,感受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3)有感情的反复诵读课文,读懂并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增强热爱自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探究兰花形象和标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品味富有哲理的句子,体会作者拳拳的爱国之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故事导入,创设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学们,在进入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宋末有一个画家,他非常擅长画兰花,他画的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连根带叶都浮在空中,就如同大屏幕上的这幅。同学们,如果你给这幅画起个题目,你会如何题?(预设:失根的兰花,无根的兰花)画上的兰花只有叶没有根,同学们说“失根”和“无根”有什么区别?(生交流)失掉根的兰花似乎在倾诉某种感情,半生漂泊着的陈之藩似乎更加感同身受。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听一听陈之藩的诉说。(二)识字词,记成语

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tān tāxuān huázhuàng jiáo zhuōxīhèàng yīn 坍塌

..喧.哗.一幢.楼嚼.菜根拙.重晨曦.群山万壑.诗意盎.然古树成荫.huǎng xùjièqìn zhuó

恍.然大悟人生如絮.流水可藉.沁.凉如水根着.何处

【师抽生读,其他生纠正;全体跟读两遍,并整理到课后练习题中】

②根据意思选择相应的词语

(群山万壑)形容山峦绵延起伏,高低重叠。

(诗意盎然)诗意浓厚、很有诗意的样子。

(沁凉如水)凉意如水一般渗入。比喻极为清凉。

(可感可泣)事情悲壮动人,令人歌颂悲泣。

(三)认作者,知作品

(由学生根据自己预习时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最终由教师课件规范出示,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记录)

陈之藩,1925年生,科学家,散文家。河北霸县人。曾赴美、英留学获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和香港的大学讲学。他的散文作品带有透彻的理性,取材常由生活体验出发,融入丰富的人生阅历。陈之藩为了他所献身的事业半生漂泊奔波于异域他乡。代表作品:《旅美小简》《在春风里》《剑河倒影》《一星如月》《时空之海》等。

(四)知文章,感情怀

1.学生默读浏览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

【提示概括文章大意方法:文章大意=人物+事件+结果(何时何地何人何事)】明确主旨:通过作者看花而引起对自己经历的回顾,抒写自己漂泊异乡之苦,表达作者深沉真挚的思乡爱国之情。

2.学生自主思考,联系文章内容,探究文章第11段引用“郑思肖画兰”这一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段点明本文题目来自郑思肖画兰的故事。点明失根兰花寓意,前后照应。【贯穿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知兰意,明兰魂

【设计意图】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在文学作品方面的阅读要求主要有: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建设就是要求我们的课堂教育能以尊重生命为前提——尊重生命个体,尊重认知规律,尊重学习规律。

(提示:围绕题目进行拆分,兰花的含义是什么?失掉的根指什么?用失根的兰花意指什么?)

1、同学们,透过题目“失根的兰花”,我们知道作者主体是在写“兰花”。在这里“兰花”指的是什么?(预设:作者本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兰”是四君子之一,空谷生幽兰,因其生长在深山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