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韦伯:社会学基础概念

合集下载

1864-1920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1864-1920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这垂挑1;的使用价值、扩大其学术影响、推动叫J文世界社会科学和
之,由于中国南北方和东西部自然条件和丌发程度存在很大差异.
在改革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新的不平等,还有随着分配差距的拉大社
会分层化开始显露,以及公务人员贪污腐化不证之风蔓延开来为虐
日烈,这些都会导致社会问题丛生,致使}七会矛盾渐趋激烈。如果
处理不当,摄终会引起严重的社会失范。苏联和东欧一.些民族周家
政治生活中自我期许“以政治为志、ft"u联想到韦伯有时将自己认
同于古代希伯来先知耶利米,并把他视为政治f二的民众领袖,亦即
政治鼓动家,他在街市上面对民众或批判内外政策,或揭露特权阶
层的荒淫腐化,只是陆{于将神意传达给民众的使命感,而非山r对
政治本身的倾心。然而韦伯叉清醒地认识到.现时代是.一个理智
化、理性化和“脱魅”的时代,已没有任何宗教先知立足的余地,作为
一个以政治为志业的人,只能依照责任伦理去行动。这意味着一个
人要忠实于自己。按照自己既定的价值立场击决定自己的行动取
向,本着对后果负责的态度果敢地行动,以履行“天职’’的责仆心去
臆承日常生活的当下要求。或许,韦伯这一特立独行的见解以及他
欧美、佛教对东南亚的关系;还有人将韦伯论述的肇源于西欧启蒙
运动的理性资本主义精神推展至西方以外,譬如日本,等等。所有
这一切,尢论赞成者抑或反对者,都使证洲地区围绕东亚经济腾飞
形势而展开的文化讨论,与对韦伯思想的研讨发生r密切戈系,客
观上推动了韦伯著作的翻译出版和思想传播,促使东亚地区韦伯研
景和深刻的学术原因。众所周知,20世纪80年代巾后期是内地社
会改革开放方兴未艾的年代,经济改革由农村向城市逐步深^.社

韦伯理解社会学

韦伯理解社会学

韦伯理解社会学本⽂预计阅读5分钟资料【教材】《西⽅社会学理论教程》第三版作者候钧⽣第五章: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第⼀节社会科学⽅法论01理解与理解社会学【韦伯对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门致⼒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动的过程和影响做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社会学的对象】根据这个定义,韦伯将⼈类的社会⾏动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的两⼤任务】韦伯把对社会⾏动的解释性理解和因果性说明作为社会学的两⼤任务。

【研究社会学的⽅法】:韦伯认为⽤⾃然科学中的实证⽅法来研究社会学是⾏不通的,因此研究社会学的⽅法是理解和说明。

02理解01确定性⾓度从确定性⾓度看,理解的确定性的基础有⼆1、理性的⽅法⼀是理性的⽅法,即对各种⾏动因素在其有意向的意义中获得完全清晰和理智的把握。

理性的理解具有⾼度的确定性。

如韦伯所⾔“当某⼈在推理或论证中应⽤2×2=4或应⽤毕达哥拉斯定理时,或者当某⼈根据我们已经接受的思维模式正确地推出⼀种推理的逻辑序列时,我们对其意义具有完全清晰明⽩的理解”。

2、重新体验的⽅法⼆是重新体验的⽅法,如移情和艺术欣赏,或狄尔泰所⾔,“理解就是再现你中之我”。

这种⽅法通过同情式参与,能恰当地把握⾏动发⽣的情感环境,从⽽获得移情和欣赏的精确性。

这种理解是对别⼈⼼灵感觉的精神体验,是对别⼈的⾏动和动机的有效把握。

显然“可重新体验性”对理解的确定性⾮常重要,但并不是唯⼀的必要条件,“要理解恺撒,不必成为恺撒”。

02操作类型⾓度从操作类型看,韦伯把理解分成两类1、对主观意义的直接观察理解⼀是对主观意义的直接观察理解,即通过对社会⾏动的直接观察就能理解其意义。

对语⾔、⾏动(如砍柴、关门等)、⾮理性的情绪反应(如惊叫、愤怒等),以及对数学和逻辑命题(如2×2=4)的理解都属于这⼀类。

2、解释性理解第⼆类是解释性理解,即根据动机来把握⾏动者赋予⾏动的意义。

解释性理解是对动机的理性理解,它把社会⾏动置于可理解的和更加内在的意义背景之中。

(完整版)社会学基本知识及概念

(完整版)社会学基本知识及概念

(完整版)社会学基本知识及概念简介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和社会问题,以及个体和群体在社会中的角色与互动。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社会学基本概念1. 社会结构:指社会中社会实体之间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包括社会角色、社会规范和社会组织等。

社会结构决定了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并影响着个人和群体的行为。

2. 社会变迁:指社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社会变迁可以是渐进的、革命的或周期性的,它通常与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和文化变化等因素紧密相关。

3. 社会化:指个体在社会中研究和适应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社会化促使个体成为社会的一部分,并塑造了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4. 社会问题:指影响社会整体利益或社会群体利益的负面现象或情况。

社会问题可以包括贫困、犯罪、失业、歧视等,它们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造成了威胁。

5. 社会正义:指社会中的公平、平等和道德原则的实现。

社会正义追求的目标是消除不平等、促进公正和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1. 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研究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身份、角色和社会组织等。

研究重点包括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社会网络和社会互动等。

2. 社会变迁与发展:研究社会的历史变迁、经济发展和文化变化等。

研究重点包括社会演化、现代化和全球化等。

3.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研究社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以及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

研究重点包括教育、健康、福利和环境等社会问题领域。

4. 社会理论与研究方法:研究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研究重点包括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互动主义和社会调查等。

结论社会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揭示社会规律,并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社会和个体的关系,以及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社会学基本概念读书笔记

社会学基本概念读书笔记

韦伯的这本书102页。

2012年4月4日开始读,记读书笔记。

7 社会学概念和社会行为的意向概念一、方法论基础意向是指1一个行为者在某一具体环境下主观上实际持有的意向或者一群行为者在特定的一系列事件中平均或近似持有的主观意向2在一个思维构造的纯粹状态里,被视为典型的某个或某些行为者主管持有的意向。

8有意向的行为,与单纯反应性的、无主观意向的行为之间,没有任何确定的界限。

明确的理解具有的特征或者是理性的或是可设身处地领会的。

这里理性的特征表示,对人的某一行为来说,它所具有的全部意向都完全的和透彻的被理智的理解了。

可设身处地领会的特征则表示这一行为所具有的全部感觉世界都被重新完整的想象出来。

9我们常常不能理解,某人行为依据的最终目的或价值。

跟我们的价值差距越大,越难理解。

9所以我们倾向于理智来理解,如果不能就近似理解10所有非理性的、受感情支配的意向关系都指导行为。

把它们看成是从假想的合目的的纯粹理性过程的偏离。

韦伯认为以理性行为为纲,其它非理性行为看做在纯粹状态下预期会出现的行为的偏离。

11韦伯认为理解社会学的方法是理性主义的。

但不能因此否定不适当的使用理性主义解释危险。

遗憾的是,全部经验证明,这种危险确实存在着。

11如果一个行为或者状态,无论它能否被人所体验,无论是人的或非人的,只要它不具有被说明的意向内容,只要它还没有与人行为的目的和手段联系起来,而只是作为人行为的诱因促动或障碍来描述,它就是无意向的。

12过去,人们极少发现,具有特殊意向的行为也有着不可理解的规律性。

13理解是指,1对一个行为(包括言论)所具有的意向的即时理解。

2解释性的理解。

我们能够理解的意向联系(动机的理性理解)对这些联系的理解便是对实际发生的行为过程的解释。

对一门以行为的意向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来说,解释只是表示,根据行为主体主观持有的意向,对一个可即时性理解的行为所包含的意向联系的把握。

14在上述所有例子里,理解分别表示1对具体情况下实际出现的意向或意向关系的说明性的把握2对群体平均或近似持有的意向或意向关系的说明性的把握3在为经常出现的现象所构造的纯粹类型中,对科学的设想的意向或意向关系的说明性的把握。

第三讲韦伯的理解社会学29页

第三讲韦伯的理解社会学29页
Hale Waihona Puke 三、教会中的革命——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解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 制,相反却只是用一种新型的控制取代先前的控 制。宗教改革不是取消限制,而是用一种新的限 制取代原来的旧的限制。
四、天主教徒与新教徒
(一)观点:“处于某个统治者集团附庸地位的 民族和宗教少数派,自愿或不自愿地被排除在有 政治影响的地位之外,因而往往在特殊力量驱使 下开始从事经济活动。”
具有道德的含义。
(二) 韦伯的评价
韦伯认为,在路德那里,职业观念在某种程度上 是比神秘主义更退了一步,它并没有摆脱世俗的
价值观。
(三)路德教与加尔文教的比较
路德所产生的影响是开端,而加尔文所产生的影响 则是扩大和推进的作用。
第四章 世俗禁欲主义的宗教基础
主要内容:四种主要的禁欲主义新教形式与相比 较。
第一章 宗教关系和社会分层
主要内容:韦伯主要比较了不同的宗教派别 与他们的社会特征之间的差别。具体是天主 教徒与新教徒之间在对待圣俗两个世界上的 差异。
一、宗教派别的选择
(一) 韦伯之所以选择以宗教派别作为比较的出发 点而不是教会是因为这两个概念之间有很大差异。 同一宗教派别的成员之间更加具有同质性,因为 宗教派别是建立在信仰这种精神力量的基础之上 的。
2、科层制 科层制是法理型统治的一种最典型、最纯粹的表 现形式,一种高度理性化的组织机构的“理想类 型”,是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建 立的基础是有技术专长的官吏阶级和合理性的法 律,最显著的特征在于他的运行充分依照纯粹形 式的法律制度,而不能依据某些绝对价值所衍生 的法律原则.
四、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3、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理解” 和社会行动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韦伯的理解社会学韦伯的理解社会学摘要:马克斯.韦伯是德国的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社会理论家,也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他的成就开创了比较社会学、理解社会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指出了理性对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韦伯的家庭和社会背景决定了他为社会学奉献终生的必然,他系统的阐释了东西方宗教伦理差异对于社会现代性以及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其学术成就之宏大精深,影响之深远,在社会学界乃至整个世界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上都是空前绝后的。

他用毕生的努力,集智慧于对社会学的研究之中,致力于推动人类的社会进步之上。

关键字:韦伯理想类型韦伯把自己的社会学叫做“理解的社会学”。

他指出,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根据韦伯的这个定义,我们认为,韦伯把“人类的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韦伯从研究中认为个人赋予社会行动的那种意义,主要是指个人的主观意义和主观价值及目的,而不是所谓“最高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他所讲的社会行动是一种意向性行动。

主要包括行动者本人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行动的目的、价值和意义。

另外就是,行动是以过去、现在或将来所期望的那个人的行动为目标。

因此,行动的目标指向性是指向外。

这样,个体的行动就体现了社会交往的性质。

一,韦伯的家庭和社会背景在1864年4月21日,马克斯·韦伯生于德国图林根的埃尔富特市。

他的父亲是出身于威斯特伐利亚纺织业实业家兼批发商家庭的一位法学家,后来成为柏林市议会议员。

韦伯的母亲是一位很有文化修养、热衷于宗教和社会问题的妇女。

她在1919年去世,她对她的儿子影响很深,使他对宗教具有炽热的感情。

青年时代的韦伯在他的父母亲的客厅里结识了当时知识界和政界的许多杰出人士,如狄尔泰、莫姆森、聚贝尔、特赖奇克和卡普等人。

1882年,18岁的韦伯考入海德堡大学,在法学院接受高等教育。

韦伯 社会学基本概念 英译本

韦伯 社会学基本概念 英译本

韦伯社会学基本概念英译本韦伯社会学基本概念英译本一、导言韦伯(Max Weber)是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也是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对社会学的贡献深远,尤其是他提出的社会学基本概念对现代社会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韦伯提出的社会学基本概念进行详细的解读和探讨,英译本也将作为重要参考。

二、权威与领导韦伯将权威划分为三种类型:传统权威、合法权威和魅力权威。

传统权威是基于习俗和传统的权威形式,合法权威是基于法律和规章制度的权威形式,而魅力权威则是基于个人魅力和魅力的权威形式。

在现代社会中,这三种权威形式往往同时存在并相互交织,对于领导者来说,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三种权威形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英译本中关于这部分的内容也有详细的讲解,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韦伯的权威理论大有裨益。

三、理性化与官僚机构韦伯提出了理性化和官僚化的概念,认为现代社会的本质就是理性化的过程,官僚机构是现代社会组织的基本形式。

在官僚化的过程中,规则与程序愈发重要,对于个体的行动和决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理性化也是官僚化的重要基础,韦伯认为,理性化的过程能够提高社会组织的效率和稳定性,但也可能带来形式主义和僵化。

这部分内容在英译本中也有详尽的阐述,对我们全面理解这一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社会阶层与等级在韦伯的社会学基本概念中,社会阶层和等级的概念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他提出了社会的多维度划分,包括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认为这三者相互交织并构成了社会的不同等级和阶层。

这一概念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结构和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英译本中也可以找到相关的论述和解释,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韦伯的观点。

五、个人观点与总结通过对韦伯社会学基本概念的深入学习和探讨,我对现代社会的结构和运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今天的社会中,权威与领导、理性化与官僚机构、社会阶层与等级等问题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需要不断借鉴韦伯的思想,努力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

韦伯理解社会学

韦伯理解社会学

韦伯理解社会学韦伯的理解社会学(A)韦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1、韦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他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集中到人的社会行动上面,并把对“社会行动的解释性的理解”视为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韦伯在对孔德、斯宾塞创立的实证主义社会学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反实证主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他认为,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价值判断;二是理解。

2、韦伯关于社会行动的分类:(1)激情的行动:由于现实的感情冲动和感情状态而引起的行动。

(2)传统的行动:即按照习惯而进行的活动。

(3)目标合理的行动:即能够达到目标,取得成效的行动。

(4)价值合理的行动:即按照自己信奉的价值所进行的行动,不管其过程与结果是否一定有成效。

韦伯认为:在传统社会中,前两种行动占主导地位;在工业社会中,后两种行动占主导地位,而且只有这两种行动才属于合理的行动。

3、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其合理化过程的结果(1)韦伯认为这种目标和价值合理的行动的作用日益加强、范围日益扩大的过程就是“合理化过程”,资本主义社会就是社会行动合理化过程的结果,该社会整个都趋向于目标相连的合理的组织,即以科层制来管理经济和国家。

(2)韦伯的“理解社会学”就是通过社会行动理论所阐明的合理化,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存在提供理论的论证,并通过科层制对资本主义社会运行机制做具体的探讨。

(B)韦伯社会学研究的反自然主义倾向:韦伯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原则不能用于指导包括人的精神活动这一独特领域的研究。

社会生活领域的独特性就在于,人的行动由行动者赋予一定的意义,这些意义由于行动者不断的行动而构成了一个联系的系列。

“理解”行动者的行动便是社会学的任务。

(C)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的方法论特征:理解的社会学,是通过理解主观意义来认识社会实在的反自然主义流派。

它的方法论特征主要有:①强调在自然客体和社会现象之间作出区分,突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不可重复性,要求社会学使用与自己研究对象的特定相适应的方法,反对把自然科学方法绝对化;②突出社会行动者的主体性、意识性和创造性,反对把人当作非人格的客观结构的物化现象;③主张借助价值关系理解人的主观意义在社会认识上的重要作用,在社会认识上要求对社会事实和价值判断、理论和实践作出分别的处理。

五章: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五章: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马克思
1864-1920,德国管理学家、社 会学家 大学主修法律,获博士学位,担 任过教授,政府顾问、编辑、作 家等 著述主要有:《经济与社会》 《宗教社会学论文集》 、《科学 理论论文集》《社会科学方法论》 等
第一节 社会学的方法论
理解的确定性基础: 理解的确定性基础: 1.理性的理解方法,具有高度的确定性。 (如逻辑和数学) 2.重新体验的方法,人们通过同情的参与能 恰当的把握行动发生的情感环境,从而对 别人的行动和动机进行有效的把握。(如 移情和艺术欣赏)
理解的操作类型: 理解的操作类型: 1.对主观意义的直接观察理解,即理解行为 “是什么”或“干什么”,以及理解逻辑 命题。 2.解释性理解,即通过理解行动者的动机 (“为什么”)来把握行动意义的理解过 程。
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1. 资本主义精神 (1)引用富兰克林的话说明资本主义的精神; (2)资本主义的劳动观 (3)资本主义的企业家
2.新教伦理 (1)路德的职业观 (2)加尔文的恩宠论和预定论 (3)清教的禁欲主义
3.在新教伦理中那种将劳动作为荣耀上帝的 天职观念正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根本基础, 这种观念所倡导的禁欲主义德行也直接影 响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行为准则。
2. 形式合理性行动 形式合理性行动是指在人类的经济行动中, 旨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只有经济系统内的 目标有关,与道德理想无关的(因而是价 值中立的)社会行动的理想类型。
3. 两种合理性的对立在多方面的表现: 目的合理性或形式合理性是社会历史的运动方向, 是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 形式合理性 经济上的对立 社会形态上的对立 价值追求上的对立 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 效率 实质合理性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 公平
2.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 社会行动的本质在于“有针对他人的主观意义”, 由此就形成了社会关系,即社会关系结构。韦伯 在社会行动的基础上构建了两种类型的社会结构: (1)“共同体化”的社会结构 “共同体化” 指在一种社会关系中,社会行动的调节都建立在 主观感觉到参加者们的共同属性之上。(“共同 属性”包括感情的和传统的)。家庭就是典型的 共同体化的社会关系。 (2)“社会化”的社会结构 “社会化” 指在一种社会关系中,社会行动的调节建立在以 理性(价值或目的合乎理性)为动机的利益平衡 或动机相同的利益的结合之上。典型的社会化建 立在通过相互允诺的合乎理性的协议之上。

社会学考研——韦伯

社会学考研——韦伯

主要人物韦伯:理解(解释)社会学主要概念:社会行动理想类型价值中立价值关联权力统治纪律传统型统治个人魅力型统治法理型统治科层制天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移情法目的理性与价值理性社会行动及其分类研究中心:所有研究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西方文化特有的和独具的合理主义”。

研究方法:偏重历史发生学运用逻辑范畴加以说明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韦伯韦伯(Max Weber,1864—1920)是德国杰出的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被公认为西方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有:《新教理论与资本主义精神》、《社会科学方法论》等著作。

韦伯认为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做出因果说明的科学,并开创了与实证主义社会学相对立的“理解的”社会学传统,成为理解社会学的奠基人。

在方法论上韦伯提出“理想类型”的观点以及“价值中立”的主张。

韦伯对于社会行动的分类,关于权威的分类,他对于科层制度的论述,以及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的研究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社会学的发展。

尽管后人对韦伯的观点和理论有所争论甚至批评,但是他仍是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的社会学家。

学术背景(<上>P173)韦伯的世界观是由自然主义、自由主义和主观主义三者相互矛盾复杂地交织成的综合体,他的社会学方法论表明他受到了英法实证主义、德国浪漫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这三种思想体系的影响:从实证主义中汲取了客观性、价值中立性,从出发点上拒斥任何脱离经验的、抽象的观点;从浪漫主义中学到了敏锐关注个体性、意志自由的原则;从形而上学中(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借鉴了它的历史性。

理解社会学及其方法论基础(<上>P176)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他同意狄尔泰的看法,他认为社会生活领域的独特性就在于,人的行动由行动者赋予它一定的意义,这些意义由于行动者不断的行动而构成了一个联系的系列,理解行动者行动的意义就成了社会学的任务。

韦伯据此给社会学下定义:旨在对社会行动作出的解释性理解以获得对这一行动的原因、进程和结果的解释的科学。

韦伯社会学基本概念读后感

韦伯社会学基本概念读后感

韦伯社会学基本概念读后感
我阅读了韦伯的社会学基本概念,这本书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学理论
和实践。

书中重点讲解了社会的自然规律,社会的动态性,结构和功能,博弈论,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关系等社会学基本概念。

书中提到的社会动态性是一个重要概念,它强调社会系统是一个变化
的过程,不断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书中更特别指出,社会的变化将
改变社会结构,即社会的不同组别之间的相互关系。

书中还讲解了博弈论,它强调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每个参与者必须
考虑每种选择开展活动的潜在成本和收益。

它还指出,涉及博弈的一
些做法可能会影响其他参与者的行为,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系统。

韦伯社会学基本概念对社会学家们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这本书由浅入
深地讲述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的演化变化,坚强的沟通,激烈的博弈和动态的社会系统的运行机制。

五章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精)

五章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精)
经济上的对立 社会形态上的对立 价值追求上的对立 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 效率
实质合理性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 公平
第三节 统治类型和科层制
一、统治与合法性
1.基本概念:
权力:处于社会关系中的行动者贯彻自己的意志并排除抗 拒其意志的可能性,而不论这种可能性的基础是什么; 统治:具有特殊内容的命令得到特定人群服从的可能性; 权力强调支配方和被支配方互动关系中单向性和自上而下 的强制性;而统治则强调权力的合法性,同时涉及到统治 方的统治心理和被统治方的服从心理,这里权力获得合法 性的基础上,变成了权威。 纪律:在所属的多数人员中找到由于训练有素而自觉地、 机械地、公式化地服从某一命令的机会,使统治关系中的 一种情况。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马克思· 韦伯的生平简介:
1864-1920,德国管理学家、社 会学家 大学主修法律,获博士学位,担 任过教授,政府顾问、编辑、作 家等 著述主要有:《经济与社会》 《宗教社会学论文集》 、《科学 理论论文集》《社会科学方法论》 等
第一节 社会学的方法论
一、理解与理解社会学 1. 社会行动和社会学定义 (1)韦伯认为:社会是由行动者组成的系统, 因此,有着针对他人的主观意义的个人行 动被称为社会行动。 (2)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 行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 作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二、社会行为的合理化 目的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是韦伯从目的与 手段的角度对社会行动所做的区分,当从 形式和内容的角度区分时,社会行动又可 分为形式合理性行动与实质合理性行动:
1. 实质合理性行动 实质合理性行动是指在人类的经济行动中, 旨在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建立在“解放全 人类”等外在于经济系统的道德理想之上 的用价值合理性或实质上目的合理性的观 点来衡量经济行为结果的社会行动的理想 类型。

韦伯 社会学基本概念 英译本

韦伯 社会学基本概念 英译本

韦伯社会学基本概念英译本
(原创版)
目录
1.韦伯的简介及其对社会学的贡献
2.韦伯的《社会学基本概念》英译本概述
3.韦伯的社会学理论核心:理性与价值
4.韦伯的社会行动分类:目的行动与价值行动
5.韦伯的权威分类:传统权威、个人权威与理性权威
6.韦伯的社会类型:封闭社会与开放社会
7.韦伯的结论与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正文
韦伯是二十世纪初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的理论和思想对整个社会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社会学基本概念》是他晚年的著作,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述,为社会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韦伯的社会学理论核心在于理性与价值的关系。

他认为,社会行动可以分为目的行动和价值行动,这是基于他对人的行为动机的深入研究。

他进一步提出,权威可以分为传统权威、个人权威和理性权威,这是他对社会权力关系的独特见解。

在他的理论体系中,社会被分为封闭社会和开放社会。

封闭社会以传统权威为主,强调秩序和稳定,而开放社会以理性权威为主,强调变革和进步。

这种分类方法为我们理解不同社会类型的特点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韦伯看来,社会学研究的意义在于理解社会现象,揭示社会规律,从而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理论支持。

他的理论不仅对社会学本身,而且对整个社会科学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韦伯 社会学基本概念 英译本

韦伯 社会学基本概念 英译本

韦伯社会学基本概念英译本
摘要:
一、韦伯及其社会学理论简介
1.韦伯的生平和学术贡献
2.社会学基本概念英译本的背景和意义
二、社会学基本概念的核心理念
1.社会行动
2.社会关系
3.社会秩序
4.权威与合法性
5.社会阶层与阶级冲突
三、韦伯社会学理论的应用与影响
1.对现代社会和现代性的分析
2.对我国社会学发展的启示
3.韦伯社会学理论的局限性与不足
正文: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的学术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社会学基本概念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基础,英译本为更多的人提供了了解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机会。

韦伯的社会学理论关注社会行动、社会关系、社会秩序等核心概念。

他认为,社会行动是人类为了满足需求和实现目标而进行的互动,社会关系是人们
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联系,而社会秩序则是这些联系的稳定状态。

在此基础上,韦伯进一步探讨了权威与合法性、社会阶层与阶级冲突等问题。

韦伯的社会学理论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他对现代社会和现代性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运行机制和规律。

同时,韦伯社会学理论对我国社会学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我国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然而,韦伯社会学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如对非理性因素的忽视等。

总之,韦伯的社会学基本概念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通过学习韦伯的社会学理论,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认识社会,还能从中获得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韦伯 社会学基本概念 英译本

韦伯 社会学基本概念 英译本

韦伯社会学基本概念英译本
摘要:
1.韦伯的背景和贡献
2.社会学基本概念的内容概述
3.英译本的特点和影响
正文:
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的理论和思想对社会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众多著作中,《韦伯社会学基本概念》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这本书详细阐述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对社会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韦伯社会学基本概念》的内容非常丰富,概括了社会学的各个方面。

韦伯在这本书中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定义和解释,包括社会行动、社会关系、社会类型等。

他强调了社会学研究的客观性和价值中立性,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此外,韦伯还对社会学的历史发展和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英译本的《韦伯社会学基本概念》在英语世界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英译本的出版让更多的读者能够了解和研究韦伯的社会学理论,对社会学的国际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英译本的翻译质量较高,准确地传达了韦伯的原意,受到了学术界的好评。

总的来说,韦伯的《社会学基本概念》是一部重要的社会学著作,对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整理版]韦伯:社会学基础概念

[整理版]韦伯:社会学基础概念

[整理版]韦伯:社会学基础概念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提示:这种开宗明主义的、不可或缺的、然而又难免显得抽象和远离现实的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并不要求新颖。

相反,它只力求——也可以说是希望——用比较有的放矢的、比较具体的(正因如此,自然会显得也许有些学究式的)表达方式,来表述任何经验社会学在谈及同样事物时,实际上所指的是什么东西。

在应用似乎是不同寻常的或新的表达方式的地方,情况也是如此。

与在《罗各斯》杂志第4卷上发表的论文[1913年版第253页等。

(《科学论论文集》第3版第427页等)]相比,这里用的术语非常简单,因而在很多方面要有所修改,以求尽可能做到易于理解。

当然,要求无条件地大众化和要求概念应该尽最大可能严密,并不是总能一致的,而且在必要时要为后者让路。

关于“理解”一词,请参阅K?雅斯帕尔(1883-1969,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普通心理病理学》[亨利希?里克尔特(1863-1936,德国哲学家)的《自然科学概念形成的界限》第2版(1913年,第514-523页)中的若干见解,尤其是盖奥尔格?齐美尔(1858-1918,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在《历史哲学的若干问题》一著中的某些观点,也在参考之列]。

在方法上,正如已往常常提到过的那样,我在这里也要提一提F?戈特尔的《言词的统治》一文所描写的过程,自然,这篇论文有些晦涩难懂,而且也不是处处都把思想表达透彻;在实际内容上,我要提到的是斐迪南?滕尼斯(1855-1936,德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的优秀作品《共同体与社会》。

此外,还应该提到鲁道夫?施塔姆勒(1856-1938,德国法哲学家)那部常常把人引入歧途的《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看经济与法律》,以及笔者发表在职《社会科学文献》第24卷[(《科学论论文集》1907年第3版的第291页等)]的论文,拙文在很多方面已经包含了下述论著的基础。

在方法上,我与齐美尔(在《社会学》和《货币的哲学》中所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我尽可能地把所认为的意向与客观上适用的意向区别开来,齐美尔不仅不是总把二者分开,而且往往有意识地把它们混为一谈。

马克斯·韦伯之一

马克斯·韦伯之一

理想类型Ideal Type
理智上构造的概念工具,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与经验事实不 经验事实不 同;同时又是基于经验性事实; 作为一种分析结构和认识工具,以获得对意义的理解; 三种理性类型:1,根据历史性的具体特点,如现代资本主义, 如新教教徒的伦理观;2,包含社会现实的现象因素,如官僚 制等;3,作为一种具体行动的合理化假设,如经济人的假设。 韦伯“理想类型是与社会和现代科学的特点,即理性化的过程 联系在一起的。种种理想类型的建立,表明各学科都在寻找内 在合理性,并以某种半成型的物质为基础建立这种合理性,使 物质为人们所理解。” 因果性和或然性.
马克斯·韦伯 马克斯 韦伯
社会学基本概念与 社会科学方法论
“真理就是真理”
生平
;母出生于1864年;父曾为民族自由党议 员身胡格诺教派; 海德堡大学;受姨父鲍姆加縢的影响,开始 倾向自由主义; 1893年,韦伯结婚; 1894年,弗莱堡,政治经济学教授;认识 李凯尔特; 1896年,海德堡大学;与父亲的争吵; 1903年,开始思考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 神;同时与人合作编辑《社会科学文献》; 1904年,游历美国; 1910年,与滕尼斯和齐美尔一起创建德国 社会学学会; 1920年,逝世:“真理就是真理”。
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
价值因素必然要影响研究者对于课题的选择;选择课题并 无内在的科学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科学的研究丧失 客观性:价值取向并不会影响科学性;在研究之后,如何 应用研究,此亦受到价值观的影响,也为价值关联; value-relevance:在特定时代,具有文化显著意义的价值 系统不同,凸现出的重要现实也不同;事实领域和价值领 域的区分: 不能够混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 价值相关性必须要与价值中立性严格区分开:一旦社会科 学家选择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就必须要在研究中拒绝价值 观念的影响,而遵从他所发现的资料的指引;不能将自己 的价值观念强加给资料——无论研究对于他的价值观是否 有利;此为价值中立的第一个含义。

【韦伯百年祭】马克斯·韦伯社会学概念和社会行为的“意向”概念

【韦伯百年祭】马克斯·韦伯社会学概念和社会行为的“意向”概念

【韦伯百年祭】马克斯·韦伯社会学概念和社会行为的“意向”概念保马今日推送文章为马克斯·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一书文摘,书籍信息可参看每日一书。

韦伯在文中详尽地表达了他对社会学研究的任务、目标、方法和概念工具所持有的观点,同时也将他的理论思考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一“理解”社会学的方法是“理性主义”的,当然,韦伯也会强调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学具有理性主义偏见,也不表示它真的相信,在现实中理性也许起主导作用,它只应当被理解为社会学的研究手段。

此文所阐释的诸多观点和概念是我们理解和研究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理论,甚至也是理解和研究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基础。

适逢韦伯百年祭辰,“保马”特此推出纪念专栏,藉以重温并思考韦伯留下的思想遗产。

感谢译者胡景北老师授权保马发送!【相关链接】【韦伯百年祭】雷特尔、维尔蒙 | 韦伯发明了人文学科的危机每日一书 | 韦伯的比较历史社会学今探每日一书 | 韦伯与马克思每日一书 | 马克斯·韦伯与德国政治:1890—1920每日一书 | 马克斯·韦伯与现代政治理论社会学概念和社会行为的“意向”概念文 | 马克斯·韦伯译 | 胡景北社会学指的是一门试图说明性地理解社会行为(就社会学这个具有多种含义的常用词在本书中的意义来说),并由此而对这一行为的过程和作用作出因果解释的科学。

“行为”在这里表示人的行动(包括外在的和内心的行动,以及不行动或忍受),只要这一行动带有行为者赋加的主观意向。

“社会”行为则表示,根据行为者所赋加的意向而与他人行为有关,并在其过程中针对他人行为的一类行动。

方法论基础1. “意向”在这里指的可以是:(1)一个行为者在某一具体环境下主观上实际持有的意向,或者一群行为者在特定的一系列事件中平均或近似持有的主观意向;(2)在一个思维构造的纯粹状态里,被视为典型的某个或某些行为者主观持有的意向。

意向是否客观上“正确”或者是否能够被形而上学地论证为“真”,在此毫无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版]韦伯:社会学基础概念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提示:这种开宗明主义的、不可或缺的、然而又难免显得抽象和远离现实的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并不要求新颖。

相反,它只力求——也可以说是希望——用比较有的放矢的、比较具体的(正因如此,自然会显得也许有些学究式的)表达方式,来表述任何经验社会学在谈及同样事物时,实际上所指的是什么东西。

在应用似乎是不同寻常的或新的表达方式的地方,情况也是如此。

与在《罗各斯》杂志第4卷上发表的论文[1913年版第253页等。

(《科学论论文集》第3版第427页等)]相比,这里用的术语非常简单,因而在很多方面要有所修改,以求尽可能做到易于理解。

当然,要求无条件地大众化和要求概念应该尽最大可能严密,并不是总能一致的,而且在必要时要为后者让路。

关于“理解”一词,请参阅K?雅斯帕尔(1883-1969,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普通心理病理学》[亨利希?里克尔特(1863-1936,德国哲学家)的《自然科学概念形成的界限》第2版(1913年,第514-523页)中的若干见解,尤其是盖奥尔格?齐美尔(1858-1918,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在《历史哲学的若干问题》一著中的某些观点,也在参考之列]。

在方法上,正如已往常常提到过的那样,我在这里也要提一提F?戈特尔的《言词的统治》一文所描写的过程,自然,这篇论文有些晦涩难懂,而且也不是处处都把思想表达透彻;在实际内容上,我要提到的是斐迪南?滕尼斯(1855-1936,德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的优秀作品《共同体与社会》。

此外,还应该提到鲁道夫?施塔姆勒(1856-1938,德国法哲学家)那部常常把人引入歧途的《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看经济与法律》,以及笔者发表在职《社会科学文献》第24卷[(《科学论论文集》1907年第3版的第291页等)]的论文,拙文在很多方面已经包含了下述论著的基础。

在方法上,我与齐美尔(在《社会学》和《货币的哲学》中所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我尽可能地把所认为的意向与客观上适用的意向区别开来,齐美尔不仅不是总把二者分开,而且往往有意识地把它们混为一谈。

(1)社会学(这个使用上含义十分模糊的词在这里所理解的意义上)应该称之为一门想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为、并且通过这种办法在社会行为的过程和影响上说明其原因的科学。

同时,“行为”应该是一种人的举止(不管外在的或内在的举止,不为或容忍都一样),如果而且只有当行为者或行为者们用一种主观的意向与它相联系的时候。

然而,“社会的”行为应该是这样一种行为,根据行为者或行为者们所认为的行为的意向,它关联着别人的举止,并在行为的过程中以此为取向。

壹、方法论基础1、在这里,“意向”或者是:a)实际存在的意向,即?存在于一个行为者曾经有的意向;?一般地或者近似地存在于行为者们曾经有过的一系列情况之中的意向;或者:b)存在于某种用概念构想的纯粹类型的行为者或被作为类型而设想出来的行为者们主观上认为的意向。

不是某种客观上“正确的”或者形而上学地探索出来的“真正的”意向。

这种行为的经验科学即社会学和历史学,与所有教条式的科学即法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等等相比较,区别就在这里,后者想在它们研究的对象上探究出“正确的”、“适用的”意向来。

2、意向的行为与一种只有(正如我们在这里要说的)反应性的、不与主观上认为的意向相结合的行为相比较,其界线是十分模糊的。

整个社会学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行为的很大一部分,特别是纯粹传统的行为(见下文),是处在两者的界线上的。

意向的,也就是说可以理解的行为,在心理过程的某些情况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在另一些情况下只有专家们才了解其存在;一些神秘的、因而也是不能用话语作适当交流的过程,对不能亲身体验这种经历的人,是不能充分理解的。

与此相反,从自身产生同样方式的行为的能力,并不是理解的前提:“不需要当凯撒,才能理解凯撒。

”充分的“可重新体验”对于理解的明确性是重要的,但并不是意向的阐释的绝对条件。

一个过程的可理解部分和不可理解部分,往往互相混杂在一起,结合在一起。

3、一切阐释如同整个科学一样,都力争具有“明确性”。

理解的明确性可能是:[a]或者具有理性的性质(因而或者具有逻辑特性或者具有数学特性);或者[b]是具有感觉上可以重新体验的特性(感情的、艺术感受的性质)。

在行为的领域里,首先是那些在其所认为的意向的相互关系中可以彻底无遗地和显而易见地用理智去理解的事物,具有理性的明确性;在行为中,在其所体验的感觉的相互关系中完全可重新体验的事物,具有感觉的明确性。

在首先是那些处于数学或逻辑陈述相互关系中的意向的相互关系,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作理性的理解,在这是也就是说,可直接地和明确地用理智的意向去世把握。

如果有人说出这个定理:2X2=4,或者用不着思维或论证应用勾股定理,或者他——按照我们的思维习惯——“正确地”得出一个逻辑结论,那么这在意向上意味着什么,我们理解得十分清楚。

同样,如果他在他的行为中,从我们认为“已知的”“经验的事实”和既定的目的,对将要被应用的“手段”的(根据我们的经验)明确地得出结论,我们出是完全理解的。

任何对这类以理性为取向目的行为的阐释——对所应用的手段的理解——都具有高度的明确性。

然而,未能以同样的明确性,却以对我们的解释的需要已有足够的明确性,我们也能理解这类“错误”(包括“问题的扭结”);这类错误我们自己也能接触到,它们的产生在感觉上也是可以体验到的。

相反,一个人的待业根据经验赖以为取向的某些最终的“目的”与“价值”,我们往往不能十分明确地理解,而是在某些情况下,虽然一方面能用智慧去把握,另一方面却很维通过感觉的幻想去重新体验地加以理解,而且它们越是急剧地偏离我们自己的最终价值,我们就越发难以作重新体验的理解。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不得不只能以从智慧上去阐释它们为满足,或者在有些情况下连这也办不到,就干脆把它们作为事实加以接受,并从以尽可能用智慧去阐释的基准点出发,或者从尽可能以感觉上接近的方式去重新体验的基准点出发,去理解这个以它们为动机的行为的过程。

例如,很多宗教的和慈善事业的杰出奉献,对于对此感觉迟钝的人来说,就属于这类行为。

同样,极端理性主义的狂热(“人权”),对于坚决拒绝这些观点的人来产,就属于这类行为。

——现实表现的情绪(恐惧、愤怒、虚荣心、羡慕、妒忌、爱、欢欣鼓舞、骄傲、复仇欲、孝顺、倾心和各种各样的好奇心),和那些由它们而产生的(从合乎理性的目的看来)非理性的反应,我们越是能够亲身去接触,我们就越能在感情上更鲜明地重新体验,但是无论如何,即使它们在程度上绝对超过我们的可能性,我们也能在意向的感觉上理解它们,从理智上预计它们对行为的方向和手段的影响。

于是,对于构成类型的科学观察来说,要最一目了然地研究和阐述行为的一切慧理性的、受情绪制约的、影响行为意向的相互关系,是把它们视为行为的一种虚构的、纯粹目的合乎理性的进程的“偏离”。

例如,在解释一次“股票市场混乱”时,首先要适当地确定:在不受非理性的情绪影响下,行为的结果会是什么样,然后把那些非理性的因素作为“干扰”记载下来。

同样,在一次政治或军事行为中,首先要适当地确定:在认识所有的情况和参加者的一切意图,并在选择严格的目的合乎理性的、以我们认为可行的经验为取向的手段的情况下,行为的进程会是怎么样。

只有这样,才能在因果上估计其受非理性所制约的偏差。

因此,构筑一个严格的目的合乎理性的行为作为类型(“理想类型”),在这些情况下服务于社会学,使它显然易懂,使它——保证合乎理性的——含意明确,便于理解受到种种非理性(情绪、错误)影响的现实的行为,把它看作是在纯粹合乎理性的行为中所期待的进程的“偏差”。

在这个意义上,而且仅仅出于这种行为上有的放矢的原因,“理解”社会学的方法才是“理性主义的”。

然而,这种程序当然不能被理解为社会学的一种理性主义的偏见,而只能被理解为方法上的手段,也就是说,不允许把它理解为理性实际统治着生活。

因为,是的,这甚至丝毫也不说明,在现实中合乎理性的目的考虑在多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实际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不是。

(在不适当的地方,理性主义解释的危险不难理解,不应因此而否定。

可惜,全部的经验证明这种危险的存在)。

4、对一切行为科学来说,要考虑到非意向的过程和对象作为人的行为的诱因、结果、促进或阻碍。

“非意向的”与“无生命的”或“非人的”并不一致。

每一件人造物,比如一台机器,都只从制造和应用这件人造物的人的行为(可能有着极为不同的目标方向)所赋予(或想赋予)的意义,才能得到解释和理解;如果没有追溯到这个意义上,它就仍然是根本上不能理解的。

因此,其中可以理解的地方是人的行为与此的相关性,或者作为“手段”,或者作为行为者或行为者们内心想着的、其行为赖以为取向的“目的”。

只能在这些范畴内理解这种事物。

相反,所有的——有生命的、无生命的、非人的、人的——不具有所认为的意向内容的过程或状态,都是非意向性的,只要它们没有与行为的“手段”和“目的”发生关系,而仅仅是行为的诱因、对它的促进或阻碍。

13世纪末(1277年)道拉湾(在德国与丹麦交界处的埃姆斯河河口)涨潮决堤,作为引起某些具有相当历史意义的居民迁移过程,(也许~)具有“历史的”意义。

一般生命的死亡规律和有机循环,从儿童的束手无策和白发老人的无依无靠,由于人的行为曾经以及正在以这种事实为取向的种种不同的形式,自然具有头等的社会学意义。

关于某些心理的或心理——生理现象过程的不可理解的经验规律(疲劳、训练、记忆等等,但是同样地例如,用某些特定形式进行苦行阉割产生的某些类型的精神快感,根据速度、方式和明确性的不同反应的类型的区别等等),组成又一个不同的范畴。

然而,这种情况如同在其他不可理解的事物上的情况是相同的:正如实际的行为者一样,理解的观察也把它们作为必须预计到的“事实”加以接受。

将来的科学研究也能为意向上特别的行为发现不可理解的规律性,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尽管迄今为止这种情况极为少见。

比如,生物学遗传(“种族”)的区别——如果和一旦统计的结论能证明对社会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态度,也就是说,尤其是社会行为的意向关联的方式产生影响的话——对社会学来说,将被作为事实完全接受下来,正如食物需求的方式或衰老的作用等生理学的事实对行为的影响被接受一样。

而承认它们的因果意义自然是社会学(和整个行为科学)的任务:对以意向为取向的行为作解释性的理解,又丝毫不改变它们。

它仅仅把某些点上不可理解的事实(如:行为的特定的目标方向频率类型上的相互关系,或者它的类型上的合乎理性的程度,以及头盖骨指数,或者肤色,或者不管什么样的生物学遗传素质),纳入到可理解性解释的动机的相互关系中去,正如它们今天已经存在着的那样(见上文)。

5、“理解”可能是:?对一个行动(包括表示一种见解)的所认为的意向作现实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