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概念整理
城市社会学名词解释
3.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空间范围内居民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是人类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环境基础建立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生态系统。
4.城市性:沃斯把城市特有的生活方式叫做城市性,沃斯认为城市性是从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和人口异质性三个因素及其交互的关系中发展出来的。
5.韦伯早期城市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之一,6.凯文林奇林奇并非学院意义上的城市社会学家,但作为20世纪城市设计最具灵感的学者,他对城市空间与人类行为的关系有着深刻的洞解。
林奇相信环境对人有教化作用,城市意象能够给人带来心理的愉悦和激发人的行为和组织人的经验。
人对环境的感知也绝非被动的接受。
城市的经验本身就是一个有深度和完整的教育过程,认知发展的重点是建构秩序。
7.芝加哥学派美国本土社会学创始于芝加哥大学,而芝加哥学派最早的一批学者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城市社会学研究。
芝加哥是美国19世纪发展最快的城市,城市的快速发展使芝加哥成为“社会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芝加哥学者研究的多与移民、城市扩张有关。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有:帕克的人类生态学、伯吉斯的城市扩张与同心圆理论、沃斯的作为生活方式的城市性。
此外芝加哥学派开创了生态学方法。
8.城市域模型1977年美国社会学家万斯提出城市域模型,其主要观点有两个:第一、远方城市核的独立。
人口向郊外扩展,使城市的郊外中心(核)得以独立,使城市中心与郊区相互作用的等级和强度降低了。
第二、外郊城市的兴起。
由于降低了与城市中心联系的强度和等级,外郊城市加强了“自我维持”的能力,并最终脱离中心商业区,其功能甚至超过了原来的城市中心。
10.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家庭结构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是家庭人口要素,二是家庭模式要素11.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地域、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变的过程12. 逆城市化:指人口由城市向农村地域的迁移,是城市化达到一定的阶段后出现的城市人口反向流动,是郊区化的发展。
城市社会学内容整理
早在汽车大发展之前,工业郊区化就开始
了
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
工业郊区化重要原因是为了分散工人的力
郊区化 对于郊区发展起到极大促 量,从而更好控制工人
空间分析学派:
是计量地理的核心。建立各种数据化模型和空间模型解释城市地域现象,强调预测能力 和政策导向
缺点:过于偏重客观和数量化,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差异性 代表人:B.J.L.Berry(贝里)、 W.Alonso(阿朗索)、Lowry(劳利)等
行为学派:
从人的行为因素解释城市地理现象的形成。重视行为的意识决策过程,注重满意人、主 观认知与选择
时代特点
工业城市化
福特主义 汽车时代
都市区形态 变迁
同心圆结构
郊区化
城市特征
分区制 多核心发展
电车郊区
郊区扩张
城市社会学
城市社会形 城市社会学
成与描述
形成
至 1972 高速公路 区域扩散 大都市重构
都市区蔓延
远郊区 中心衰落 CBD 重构 转型中的城 市社会学
至 1983
经济危机 新福特主义
至今
经济重构 信息化
区位学派:
与 20 世纪 50-60 年代计量地理学兴起相关。研究重点在于城市地域各种功能和设施的 区位、重视距离
缺点:经济人(economic man)的假定 代表人:H.V.Thunen(杜能)、A.Weber(阿尔弗莱德 韦伯)、E.M.Hoover(胡怫)、 A.Losch(廖士)、 P.M.Smith(史密斯)
但表面化,忽视作为城市内部地域结构形成机制的人类活动本身
社会生态学派(芝加哥学派,社会达尔文主义):
研究城市发展演变机制,关注人类活动本身,关注空间竞争、社区演化 缺点:把人看得过于机械化和一般化,忽视人类活动背后的文化及传统影响 代表人:R.E.Park(帕克),L.Wirth(沃思), E.W.Burgess(伯吉斯) ,麦肯齐
城市社会学的概念和理论
03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 发展
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城市 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改善居民的 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社会学的创新
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城市规划与管理
01
探讨如何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的全过程。
新韦伯主义城市理论
01
新韦伯主义城市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欧洲兴起的城市社 会学理论流派,以雷克斯、摩尔等人为代表。
02
该理论主张从韦伯的理性化理论出发,研究城市社会的结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制度和文化等方面。
新韦伯主义城市理论强调城市社会的分层、权力和制度对城市
03
发展的影响,以及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理性化过程。
健康城市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01
健康城市的理念与发 展趋势
介绍健康城市的理念、发展历程及未 来趋势,强调健康城市建设在公共卫 生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02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 挑战与对策
分析当前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面临的挑 战,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医 疗资源分布不均等,提出相应的对策 和建议。
03
健康城市与公共卫生 体系的互动关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迁移的增加 ,不同文化在城市中交流融合,形成多元 文化的格局。
Part
03
城市社会学的理论流派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初在美国 芝加哥大学形成的社会学流派,
以帕克、伯吉斯等人为代表。
该学派主张从城市生活的各个方 面入手,研究城市社会结构、城 市社会问题以及城市发展与变迁
韧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社会学理论
城市社会学理论
城市社会学是研究城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学科。
在
城市社会学中,存在着多种理论,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
理论:
1. 资源依存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城市的发展是由于人们
对资源的需求和利益的追求。
城市的规模和功能扩张是为
了满足居民的需求,而居民则在城市中获得资源和机会。
2. 人类生态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城市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人类和环境相互作用。
城市的结构和动态是由人类活
动和环境条件共同塑造的。
3. 社会交往理论:这一理论关注城市中个人和群体之间的
互动和社会关系。
它研究人们在城市中如何相互依赖、互
动和形成社会网络。
4. 集体行动理论:这一理论研究集体行动和社会运动在城市中的发展和影响。
它关注社会变革和政治动员如何在城市中发生和推动。
5. 都市化理论:这一理论研究城市化进程对社会结构、文化和政治的影响。
它关注城市发展和变革如何影响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生活方式。
6. 社会空间理论:这一理论关注城市空间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它研究城市空间如何塑造社会关系、身份认同和权力结构。
这些理论在研究城市社会现象和城市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帮助我们理解城市的社会问题和挑战。
城市社会学知识点总结高中
城市社会学知识点总结高中一、城市的定义和特征城市是人类聚居、生产、文化交流活动的中心,是由大量人口和相对密集的住房、商业、行政、文化设施等构成的一个地域性集聚体。
在城市社会学中,城市有以下几个特征:1. 人口密集:城市通常具有较高的人口密度,人口聚集在一起,形成相对密集的聚居区。
2. 经济活动集中:城市是经济活动的集中地,包括商业、工业、服务业等。
3. 社会分工明确:城市中的人们从事的职业分工清晰,职业多样化。
4. 文化多样性:城市生活中的文化交流活动丰富多样,涵盖各种艺术、娱乐、宗教等方面。
二、城市发展与变迁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的形成通常与地理条件、交通要道、资源丰富等因素有关。
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规模会逐渐扩大,城市功能也会不断丰富和完善。
2. 城市的变迁:城市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城市也会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城市的新旧变迁主要包括城市功能的变迁、城市空间的重构、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等。
三、城市结构1. 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包括城市内部的组织结构、交通网络、土地利用等。
城市的空间结构通常体现为CBD(中央商务区)、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等。
2. 城市社会结构:城市社会结构是指城市中各种社会群体的分布和生活状态。
城市社会结构通常包括社会阶层、职业分工、人口结构等。
四、城市功能1. 经济功能: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主要包括商业、工业、金融、物流等。
2. 文化功能:城市是文化交流的中心,集聚了各种文化、艺术、娱乐、教育等资源。
3. 政治功能:城市是政治权力的中心,包括政府机构、行政管理、政治决策等。
五、城市问题与管理1. 城市化问题: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如城市环境污染、资源紧张、居民生活品质下降等。
2. 城市规划与管理:城市规划和管理是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手段,包括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城市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六、城市的功能和问题1. 城市的功能:城市是生产、文化、消费和分配中心,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
社会学第11章城市
• 城镇化主导的模式 在中国,得益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城镇化 的发展。费孝通提出“小城镇,大问题”,国家政府 提倡“离土不离乡”。 • 大城市化主导的模式
考虑的是大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 逆城市化与郊区化 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的现象。在美国有 45%以上的人生活在郊区。 • 政府主导型城市化
二、城市化(Urbanization )
1、何谓城市化?
• 人口学认为城市化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也就 是一个人口集中的过程。 • 地理学认为城市化是农村地区(空间)转变为城市地区(空 间)的过程,或者说,是城市中心区向四周的扩张。
• 经济学——城市化则是由农村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城市社会化大 生产的过程。世界银行专家尤素福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有10% 是从城市化进程中获得的。 • 社会学角度看,虽然也承认以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率作 为城市化的水平,但城市化决不是简单的人口过程。城市化更 是一个社会整体的变迁过程。 比如,古代也有很多大城市,但讲究等级、家族和血缘,与 现代城市不一样。
(5)住房问题、隔离与贫民窟 由福利房到商品房的转型,呈现出住 房供应“过度市场化”。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土地国有,居 民住房负担却创造了世界之最,甚至超过 了土地私有制的发达国家。 如帕克所言,大城市是一个巨大的选 择和筛选机制——挑选一部分人进入某个 区域。
(6)交通问题与通勤 原住居民被大量迁往城市边缘和 远郊 ,中心城区的空心化。 居民的生活结构被破坏。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计划斥资 60多亿元建新城,但用地违规、资金不 继,一场历时10年的造城运动,结果留 下了一堆烂尾楼。 2002年起,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市、呼 伦贝尔市等区旗县开始“造城运动”。 但大多以失败告终。呼伦贝尔的“空 城”、鄂尔多斯的“鬼城”、清水河的 “烂尾城”都是典型。美国《时代》周 刊一篇文章叫《鬼城》(Ghost City), 就是在我国内蒙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 拍摄的 。
1城市社会学的概念和理论
城市社会学
(7)价值取向学派(The ValueOrientation School)
价值取向学派强调非经济、非技术和价值观对 城市结构与土地使用模式的影响。主张应以社 会或文化的价值观作为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依 据。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形成了城市与城市的差 别。东西方城市景观差异性,是与东西方不同 的价值取向相联系的。
城市社会学
四、城市社区(Urban Community)
社区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 它至少包括以下特征: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 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 益,并有着较为密切的社会交往。 社区一词,源于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于1887年 出版的《社区与社会》一书。他认为社区是基 于亲族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社会联合。在这种社 会联合中,情感的、自然的意志占优势,个体 或个人的意志被感情的、共同的意志所抑制。
城市社会学
费迪南德.腾尼斯(1855—1936)是德国 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在西方社会学史 上,他最先提出了社区的概念,并围绕 社区与社会两个概念建立了自己的社会 学体系。腾尼斯以社区与社会两个概念 表明人类共同生活的两种基本形式,同 时还将人们的共同意志:即本质意志、 选择意志与社区、社会分别相对应。 其代表著作有《社区与社会》等。
城市社会学
(3)生存学派(The Ecological Complex or
Sustenance School)
生存学派又称维持学派。该派主要研究居民如何 组织自己,以使环境更好地适应人类生存的需要。 他们认为,城市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用来满足大 量聚居人口居住需要的组织形式;城市化的进程 直接取决于生存活动的分工程度,社会分工又取 决于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生存学派将城市社会 环境、人口、社会组织和工艺四个基本因素作为 变量,认为其中一个变量发生变化都会引起其他 的变化,城市居民的消费多样化是社会分工的结 果。
城市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引言城市社会学是一门研究城市社会现象和城市社会关系的学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全球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社会学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探讨城市社会学对我们理解和改善城市社会的重要性。
一、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1. 城市城市是指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社会功能复杂的居住地区。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城市不仅是人们居住的地方,还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社会活动的中心。
2. 城市社会学城市社会学是研究城市现象和城市内外的社会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城市如何塑造个体和社会、城市内的社会结构、城市居民的行为、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研究这些问题,城市社会学可以提供对城市社会的深入理解。
二、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城市社会学研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
研究人员可以设计问卷来了解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社会关系等信息,从而揭示城市社会的一些特征和规律。
2. 实地观察实地观察是城市社会学研究中另一个重要的方法。
通过亲自观察城市中的人群活动、社会组织、空间布局等方面的情况,研究人员可以获取更直观的数据,并且可以深入理解城市现象和城市社会的特点。
3. 访谈与深度访谈访谈是城市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研究人员可以与城市居民、社会组织的代表或者城市相关的专业人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观点、经历和想法,从而获取更深入的信息和洞察。
三、城市社会学的研究领域1.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城市化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趋势之一,城市社会学研究了城市化的动态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研究人员探讨了城市发展的规律、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等问题,为城市规划、城市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2. 城市社会结构与差距城市社会结构是城市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研究人员关注城市中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包括阶级差距、种族差异、性别差异等。
城市社会学知识点总结高一
城市社会学知识点总结高一城市社会学知识点总结城市,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活形态之一,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城市社会学旨在探讨城市中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分析城市对个体和社群的影响及其互动的规律。
本篇文章将对城市社会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高一学生对这个领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一、城市化与城市的定义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并在城市中集中居住和工作的过程。
城市是区域内人口密度较高、经济、文化等方面较为发达的地区。
城市与农村相比,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如人口密集、资源丰富、产业多元、流动性强等。
二、城市的功能和城市发展理论城市具有多种功能,比如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
经济功能是城市最根本的功能,城市作为经济中心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
城市发展理论主要有现代化理论、生态学理论、文化区位理论等,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城市的发展过程和机制。
三、城市社会结构与社会差异城市社会结构是指城市中各种社会组织和相互关系的总和。
城市社会结构中存在着社会差异,主要表现为社会阶层、社会地位和社会流动。
社会阶层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社会地位是指个体在社群中的地位,社会流动是指个体在社会阶层中的变动。
四、城市生活与城市社区城市生活是指人们在城市中的日常生活和活动。
城市社区是城市中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是城市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社区关系是城市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互助、合作和交流来维系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五、城市社会问题与社会治理城市社会问题是指城市中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如贫富差距、失业问题、环境污染等。
社会治理是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关键,包括政府、市民、社会组织等各方参与,通过制度和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六、城市空间与城市文化城市空间是城市中各种地理空间的总和,包括居住空间、商业空间、文化空间等。
城市空间的组织和规划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城市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概要。
劳动分工的核心因素是道德密度的上升,即“社会容量的扩大”和“社会密度的增加”是实现分工的决定性原因。
一个社会道德密度的上升往往是通过城市化而展现出来的。
(1)聚落具有较强的工商业性格(2)防御设施(3)市场(4)自己的法庭及法律(5)团体性格及与此相关的(6)有部分的自律性和自主性惯、行为方面的变化相联系的生活模式和行为,它通常被看作城市的后果之一。
(1)社区包含在一群个体之间形成的有浓厚感情基础的关系网络中这种关系是相互交叉、相互加强的。
(2)社区要求对一套共享的价值观、规范和意义具有忠实感。
(3)社区应该具有高水平的回应能力。
结构的主要变革,通常是民众动员与要求的结果。
当这些运动造成都市结构变迁时,称之为都市社会运动。
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对社区生活的掌控及对集体消费的需求。
性通过促进合作行为能够提高社会的改革。
供给,或者九十“国家为中介的消费过程”。
,隋炀帝时改称“里”,唐时又称“坊”。
因此,唐人诗文中常可见到“里”“坊”并用的情形。
业主和业主委员会产生的主要背景当然是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但是,直接的原因是城市旧的住宅体制的变革。
1949年以来,我国城市中的住宅一直是采取与工作单位直接挂钩的分配制度,住宅的产权归单位,居住者个人只是住宅的租户。
与此相应,住宅物业方面的管理、维护以及服务也是产权所有者负责解决。
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住宅分配制度开始改革,改革主要思路是停止分配,将住宅市场化。
于是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进入商品居市场购买住房,从而出现了住宅私有者群体。
所有权决定管理权,业主作为住宅和公摊面积的所有权者以及物业服务的付费者,理所应当地也是物业所有权人和物业管理的主人。
自然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来代替自己的利益。
1.街居制:完全是一种国家对整个社会包括社区进行统治的模式,在这种模式内,“党政不分”“政企不分”党和政府“包办一切”,且凌驾于一切社会组织之上,控制了全社会的所有资源,对所有的社会事务和社会活动全面插手。
城市社会学概念整理
城市社会学(也叫“都市社会学),是一门以城市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分支社会学科。
具体地讲,城市社会学主要是对城市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城市区位分布、城市社区的结构和功能、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城市化以及城市的社会组织、管理和规划等城市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
作为一门科学其主旨在于尽可能多的对那些与城市生活有关的人类行为作出解释和预测。
社会: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人的联盟。
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其中形成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
微观上,社会强调同伴的意识,并且延伸到为了共同利益而形成的自愿联盟。
宏观上,社会就是由长期合作的社会成员通过发展组织关系形成的团体,并形成了机构、国家等组织形式。
社会学视角的城市:1、城市反映了一种社会空间辩证法,它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人们在改变城市空间的同时,又被他们所居住和生活的城市空间所改变2、城市社会展示出多种多样、各具特征的邻里单元的镶嵌体(不同的社会群体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空间单元,处于不同的城市空间)(中山路改造)3、城市的社会结构反映了她们周围的经济、人口、文化、和政治背景。
因此,北美城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与欧洲城市不同的特征。
(欧洲城市特色与北美城市特色的比较)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1、系统分析法系统是由各种具有内在联系的要素组合成的有机体,系统内部的诸要素必须同外界环境保持协调一致。
我们在研究城市时,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城市内部自然、社会、经济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关系,又要研究城市外部即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2、比较分析法纵向比较就是沿着时间的顺序,从发生发展的程序上对城市进行比较分析。
城市现象延续了几千年,纵向比较有很宽的对比幅度和对比领域。
横向比较是指同一时间刻度上对不同地域的城市进行比较。
3、历史分析法城市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经历了一个有小到大、有少到多、有原始简单到现代复杂形态的发展过程。
城市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表示答案不够,自己理解加答案,老实说答案雷同的倒扣分。
名词解释1城市社会学:城市社会学是以城市社会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也叫都市社会学。
2城市生态化:以人与环境的协调为根本价值取向,以生态文明为标志,调控人口再生产、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态环境再生产过程,推动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发展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逐步形成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融合的复合型城市生态体系3社会结构:广义而言,是指社会基本要素之间稳定持久的联系模式;狭义而言,是指由社会分化产生的各主要社会地位群体之间相互联系的模式4城市社会问题:城市中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严重失调或冲突现象,又称城市问题5城市问题:城市中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严重失调或冲突现象6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7制度文化:又称中间层的城市文化,城市制度是城市文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结果,主要满足城市居民更深层次的需求,即由于人的交际需求而产生的合理地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关系的需求。
城市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家庭制度、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8精神文化:它是城市文化的内核或深层结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城市居民所习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
城市精神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物质载体得以记录、表现、保存和传递的文化,包括城市公益性文化和经营性文化9物质文化:它是城市文化的表层,由可以感知的、有形的各类城市基础设施构成,包括城市布局、建筑、道路、通讯设施、公共住宅、水源、给排水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及市场上的各种商品等。
城市物质文化是城市文化风貌最生动、直观和形象的表现10逆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城市向农村地域的迁移,是城市化达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城市人口反向流动,是郊区化的发展11过度城市化:大批劳动力从农村涌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急剧膨胀,超过城市设施、地区资源和周围环境的负荷能力,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简答题1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课题?对象:1.城市生态系统2.城市社会问题3.城市化4.城市社会关系5.城市生活方式课题:1.城市发展研究2.城市空间结构研究3.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研究4.城市社会结构研究5.城市化研究6.城市文化研究7.城市社会问题研究8.城市规划研究9.城市管理研究2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意义?1.科学认识城市社会现象2.揭示城市社会发展规律3.理性认识城市社会问题4.科学预测城市社会发展趋势3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实践意义?1.预防和缓解城市社会问题2.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3.科学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4.引导积极、健康的城市生活方式4欧洲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特点?P301.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过程......2.欧洲城市的发展完成了由“城”到“市”的转变......3.城市功能分化......5东西方中世纪城市发展比较?P341.从城市发展的进程来看,中国城市持续发展,而欧洲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历史2.从城市的地位与作用来看,中国城市是政治中心,主要承担军事、行政职能,而西欧城市多是工商业城市,主要承担经济职能3.城市内部矛盾不同......4.城乡关系不同......6现代城市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规律:1.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城市同时并存的规律 2.城市发展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的规律3.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规律4.城市和区域相互依存、彼此推动的规律5.城市规模与城市容量相适应的规律趋势:1.国际化2.生态化3.分散化4.集群化5.人本化6.知识化7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P951.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生态系统......2.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非自律的生态系统......2.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4.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系统......8我国城市社会分层的特点和转型期的分层特点?P1251.城市社会分层的层次非常丰富......2.各阶层关系紧张......3.社会阶层结构发张失衡......4.不同接触呢过之间的社会流动越来越活跃......9城市文化的特征?P1681.相对乡村文化而言,城市文化具有聚集性......2.相对乡村文化而言,城市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3.相对乡村文化而言,城市文化具有辐射性......4.相对乡村文化而言,城市文化具有世俗化的特征......10中国城市中间阶层的特征?1.职业构成以各种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各级政治和经济管理人员为主要成分2.他们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待遇,一般明显优于体力劳动者,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拥有对劳动过程的直接控制权3.他们的政治态度、生活方式、个人素养、行为准则以及价值观念与普通体力劳动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并且在相当成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意识形态4.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并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及影响力论述1中国城市化的特点?P1571.动力特点——政府发动型.......2.体质特点——城乡双重性.......3.结构特点——不协调型......4.进程特点——波浪型.......5.水平特点——滞后型......2传统的城市地域结构理论?P781.同心圆模型......2.扇形模型......3.多核心模型.....4.城市域模型......。
城市社会学复习大纲资料讲解
城市社会学复习大纲城市社会学一、名词解释1、城市城市是城市社会学最基本的概念。
城市是大量异质性居民聚居、以非农业职业为主、具有综合功能的社会共同体。
2、城市群城市群是在特定区域内集聚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3、里坊制所谓“里”,即无论内城外城的居住区都按照一平方里的面积划分为一个整齐的居住单元,每个里都只有一条通道与外部连接,设一处里门,专人把守,平民住宅的门只能开向这个通道,只有达到一定阶层的人家才允许门开向大街(类似“甲”、“由”字)。
4、城市公共空间(1)城市空间角度:城市公共空间是属于城市的外部空间,即室外的、位于建筑之间的空间,同时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是承载城市公共人际交往的主要场所。
(2)功能活动角度:从功能与内涵角度来划分城市公共空间,承载着城市公共生活职能和内容的场所就是公共空间,它既可能是室外的(如公园),也可能是室内的(如茶馆)。
5、门禁社区弗兰纳根对美国郊区的“门禁社区”的特征进行了描述:它是居住联合体的一种类型,它在通往社区的道路上设置大门;限制进入口数量;社区四周建起围墙和篱笆;雇佣私有的保安,使用摄像头和红外线探测器等。
6、城市化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逐步演变成城市地区、城市生活方式不断普及的过程。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城市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
7、虚拟社区虚拟社区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层次需要而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网络社区。
虚拟社区涉及的主体主要包括社区的业主、居住社区的开发商、社区物业管理部门以及网站管理者等。
8、公共交通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
公共交通是指城市范围内定线运营的公共汽车及轨道交通、渡轮、索道等交通方式。
城市社会学第一章城市社会学的概念和理论
北,是皇室的园林游赏与狩猎区。由于禁苑地处龙 首原高地,外有苑墙,内有禁军,成为守卫长安城 的战略要地。
洛阳城的城市生态结构是随着城市功能分化而逐步发
展。漕渠桥,南抵通远市。自此桥之东,皆天下之舟船所
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商旅贸易,车马填塞,若西京
之崇仁坊。漕船的聚集致使漕渠沿岸诸坊的商业繁荣起来,
中国古代按规划建造的城市所体现的中轴 线对称的平面布局,渊源有二:
一为中国传统的内向庭院式低层建筑群 所具有的主次分明,以中轴线突出主要 建筑物的布局手法;
二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反映封建统治阶级 意图的不正不威的等级观念和秩序感。
唐长安城
全城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宫城 的太极宫居中央,东部为太子的东宫,西部为宫女 的掖庭宫,南部为内侍省。南面有三个门,正中承 天门,南临横街。皇帝御承天门,称为“外朝”, 太极殿为接见群臣的“中朝”,太极殿北的两仪殿, 是皇帝和少数大臣议政的“内朝”,两仪殿两侧是 皇帝的寝宫。
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帕克认为,社区的本 质特征是:
(1)有一个以地域组织起来的人口。
(2)那些人口生活在一定的相互依存关系 中。
城市社会学
五、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
城市规划就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 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 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 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农业社会——古代城市(规划)
民容忍意识较强。
城市社会学
四、城市社区(Urban Community)
社区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 会群体。它至少包括以下特征: 有一定的地理区域, 有一定数量的人口, 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着 较为密切的社会交往。
城市社会学
1、城市社会学定义:研究人类群体发展规律的科学就是社会学,而侧重于研究城市社会的社会学称之为城市社会学。
2、城市社会学提出的过程:在19世纪30年代,法国的哲学家孔德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的名词以及关于建立这门新科学的大体设想。
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从社会历史条件看,孔德正是生活在资本主义大发展,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的弊端开始逐步暴露的时代。
经过英国的产业革命和法国的政治大革命,西欧结束了中世纪时期长达几百年的沉睡状态,经济和社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相应地带来整个社会的急剧变化。
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看待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了。
在这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社会中,他们急切地要求搞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这都是为什么?从学术发展的背景来看,在中世纪的神学统治下,自然科学曾长期被窒息,而欧洲文艺复兴带来了自然科学的繁荣。
在这期间,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物理学、力学、气象学、生物学等都开始发展起来。
到孔德的时代,许多自然科学的学科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这些不能不给社会思想家以深刻的启示。
自然科学的方法在研究自然现象方面可以取得如此成绩,那么用来研究社会又会怎么样呢?因此,孔德在提出社会学这一名词时的基本想法,就是建立一门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方法来研究社会的科学。
正是孔德提出的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立论,为以后社会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社会学在中国的叫什么:最早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他于1891年在广州兴里万木草堂建立“长兴学舍”,该学舍的教学大纲中设有“经世之学”的学科。
在“经世之学”学科中有政治学、群学等课程。
所谓“群学”就是社会学。
群学的“群”字,是从我国古代哲学《荀子》中引来的。
《荀子》中说,“人生不能无群”,人之所以贵于禽兽,在于“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这在清朝末年有鼓舞人民团结一致共御外辱的意思。
继康有为之后,1903年严复翻译出版了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的社会学著作《群学肄言》,一时风行海内。
城市社会学名词解释
3.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空间范围内居民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是人类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环境基础建立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生态系统。
4.城市性:沃斯把城市特有的生活方式叫做城市性,沃斯认为城市性是从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和人口异质性三个因素及其交互的关系中发展出来的。
5.韦伯早期城市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之一,6.凯文林奇林奇并非学院意义上的城市社会学家,但作为20世纪城市设计最具灵感的学者,他对城市空间与人类行为的关系有着深刻的洞解。
林奇相信环境对人有教化作用,城市意象能够给人带来心理的愉悦和激发人的行为和组织人的经验。
人对环境的感知也绝非被动的接受。
城市的经验本身就是一个有深度和完整的教育过程,认知发展的重点是建构秩序。
7.芝加哥学派美国本土社会学创始于芝加哥大学,而芝加哥学派最早的一批学者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城市社会学研究。
芝加哥是美国19世纪发展最快的城市,城市的快速发展使芝加哥成为“社会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芝加哥学者研究的多与移民、城市扩张有关。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有:帕克的人类生态学、伯吉斯的城市扩张与同心圆理论、沃斯的作为生活方式的城市性。
此外芝加哥学派开创了生态学方法。
8.城市域模型1977年美国社会学家万斯提出城市域模型,其主要观点有两个:第一、远方城市核的独立。
人口向郊外扩展,使城市的郊外中心(核)得以独立,使城市中心与郊区相互作用的等级和强度降低了。
第二、外郊城市的兴起。
由于降低了与城市中心联系的强度和等级,外郊城市加强了“自我维持”的能力,并最终脱离中心商业区,其功能甚至超过了原来的城市中心。
10.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家庭结构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是家庭人口要素,二是家庭模式要素11.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地域、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变的过程12. 逆城市化:指人口由城市向农村地域的迁移,是城市化达到一定的阶段后出现的城市人口反向流动,是郊区化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社会学(也叫“都市社会学),是一门以城市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分支社会学科。
具体地讲,城市社会学主要是对城市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城市区位分布、城市社区的结构和功能、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城市化以及城市的社会组织、管理和规划等城市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
作为一门科学其主旨在于尽可能多的对那些与城市生活有关的人类行为作出解释和预测。
社会:
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人的联盟。
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其中形成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
微观上,社会强调同伴的意识,并且延伸到为了共同利益而形成的自愿联盟。
宏观上,社会就是由长期合作的社会成员通过发展组织关系形成的团体,并形成了机构、国家等组织形式。
社会学视角的城市:
1、城市反映了一种社会空间辩证法,它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人们在改变城市空间的同时,又被他们所居住和生活的城市空间所改变
2、城市社会展示出多种多样、各具特征的邻里单元的镶嵌体(不同的社会群体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空间单元,处于不同的城市空间)(中山路改造)
3、城市的社会结构反映了她们周围的经济、人口、文化、和政治背景。
因此,北美城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与欧洲城市不同的特征。
(欧洲城市特色与北美城市特色的比较)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
1、系统分析法
系统是由各种具有内在联系的要素组合成的有机体,系统内部的诸要素必须同外界环境保持协调一致。
我们在研究城市时,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城市内部自然、社会、经济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关系,又要研究城市外部即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2、比较分析法
纵向比较就是沿着时间的顺序,从发生发展的程序上对城市进行比较分析。
城市现象延续了几千年,纵向比较有很宽的对比幅度和对比领域。
横向比较是指同一时间刻度上对不同地域的城市进行比较。
3、历史分析法
城市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经历了一个有小到大、有少到多、有原始简单到现代复杂形态的发展过程。
我们把分布在不同地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排列起来,就可以看到城市发展的时间顺序和历史阶段,城市社会学要用历史的、动态的观点研究城市,揭示各种因素和各种力量在城市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所起的作用,分析城市发展的推动或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把握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的预测城市发展的历史趋势。
4、结构功能分析法
结构功能分析的任务在于揭示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积极克服负功能。
不断完善正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保持社会的稳定。
运用结构功能分析法研究城市,就要分析城市社会的结构(如地域结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文化结构、社会心理结构)以及这些结构所发挥的功能,
探讨城市系统自我调节与控制的机制。
城市社会学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访问法、问卷法、实验法、抽样分析法、社会统计法。
城市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1、城市生态学
作为社会学家的城市生态学者并不是仅仅记述城市土地的利用模式,而是致力于理解那个导致人们土地利用模式发生变化的过程,致力于理解不同城市区域是怎样有机的组织在一起的。
2、城市社区
城市社区是指有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城市居民连同他们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组织制度、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等方面构成的社会共同体。
社区理论认为:“社区”一词包含心理上和地理上的两层含义,社区是在心理上有共同利益的一群人,在地理上他们居住在同一地域,因而他们有者共同的利益。
它反映出这一地域的居民与其环境之间的矛盾。
社区理论要分析社区的各种结构及社区的内外功能。
社区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人口分析、互动分析和系统分析。
比如,人们怎样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城市、社区和邻里?城市生活会对人们的自我认识产生怎样的影响?城市是否会造成精神病患?有那些因素会影响到社区的权力结构和决策过程。
3、城市社会问题、城市政策和城市规划
城市的社会问题主要是指由于城市社区中的人口数量、环境状况、等的社会和非社会的变迁所造成的城市居民的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冲突或失调。
比如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犯罪率上升、种族歧视和政府的低效率,等等。
城市政策和城市规划就是分别从城市行政架构和城市环境设计两个方面努力研究矫治城市社会弊病的可行措施。
4、城市化
哪些社会因素会影响城市发展?
城市人口爆炸会产生怎样的社会效果,城市、现代生活方式和工业化之间存在的联系。
一、城市社会学的主要流派
(1)城市化派(The Urbanization School)
城市化派着重研究城市对人文生态及社会结构的影响,探讨从工业革命前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城市社会转变的城市模式。
他们认为:城市主要特点在于角色分化、次属关系、价值观的世俗化及规范秩序的解体。
城市人口的流动性与农村人口的较少流动性等使城市与农村社会存在显著差异。
他们主要研究农村生活方式如何为城市生活方式所替代。
(2)亚社会派(The Subsocial School)
亚社会派又称人文生态学派,该派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变因是“非个人情感竞争的结果”。
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们在城市空间中的空间位置,是由城市亚文化社会各种因素确定的,人类在生物亚社会压力下被迫作出种种反应,人类竞争等行为就是这种亚社会压力和动力作用的结果。
(3)生存学派(The Ecological Complex or Sustenance School)
生存学派又称维持学派。
该派主要研究居民如何组织自己,以使环境更好地适应人类生存的需要。
他们认为,城市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用来满足大量聚居人口居住需要的组织形式;城市化的进程直接取决于生存活动的分工程度,社会分工又取决于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
生存学派将城市社会环境、人口、社会组织和工艺四个基本因素作为变量,认为其中一个变量发生变化都会引起其他的变化,城市居民的消费多样化是社会分工的结果。
(4)经济学派(The Economic School)
经济学派主要从经济角度分析城市化,认为城市化是市场和经济活动的产物。
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不是城市本身,而是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演化为工业与服务业。
城市发展主要表现在城市规模上的变化,各种经济活动对各种城市生态及社会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
(5)环境学派(The Environment School)
该派认为:城市表现了人类在生存斗争中的适应性,城市问题的大量滋生,基本是由于城市生活背离了人性的尺度。
城市是人造的,但城市又制约人的生活。
工业城市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城市日益严重的污染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类要更好生存,城市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
他们主张彻底改造城市结构,以达到与自然和谐一致,并且提出了许多城市规划和改造的建议。
(6)技术学派(The Technological School)
该学派主要从技术角度研究城市空间位置、城市与城市之间相互关系,城市人口与经济活动的空间模式,强调技术进步对城市的作用,认为交通工具的发展对交通网以及城市的分布有极大的影响。
大城市人口的空间分布、住宅分布与交通网密切相关,他们往往忽视非技术性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
(7)价值取向学派(The Value-Orientation School)
价值取向学派强调非经济、非技术和价值观对城市结构与土地使用模式的影响。
主张应以社会或文化的价值观作为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依据。
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形成了城市与城市的差别。
东西方城市景观差异性,是与东西方不同的价值取向相联系的。
(8)社会权力学派(The Social Power School)
该学派将社会变化中的权力作为一种独立起作用的因素来分析对城市形成的作用。
社会权力是地域共同体或国家各团体所掌握的起作用的一种力量。
城市中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权力争夺,作用于城市规划,使不同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建设表现出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