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家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练习题(无答案)
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同步练习(不包含答案)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选择题1.“突击湘中,全国震动。
横扫黔省,所向无敌。
威震云南,龙云丧胆。
追缴之敌,叫苦连天。
克服天险金江,战胜雪山草地。
”其中“克服天险金江”的意义在于()A.巩固了革命根据地B.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C.实现了红军主力的会师D.形成了党的新领导核心2.下图为遵义会议会址,1935年1月在这里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这次会议()A.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B.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错误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3.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对长征评价道:“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精神包括( )①不怕艰难险阻②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④勇往直前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4.歌词“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所述历史现象发生的背景是()A.南昌起义爆发B.井冈山会师C.遵义会议召开D.会宁会师5.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的“行军”指()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红军长征D.挺进大别山6.“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歌曲描述的史实发生在()A.北伐战争期间B.红军长征期间C.抗日战争期间D.人民解放战争期间7.央视《百战经典·伟大的会议》描述到:“一座城市,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这次会议指的是()A.遵义会议B.中共一大C.中共七大D.中共十九大8.暑假到了,某校将暑期“研学旅行”基地定在遵义。
你认为下列最能体现遵义红色旅游特色的是()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开天辟地,焕然一新C.武装反抗,创建军队D.生死攸关,伟大转折9.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C.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D.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10.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正确评价是()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③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④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④11.作家魏巍曾写道:“它是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无答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笔记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长征开始:1、原因: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3、转移路线:江西瑞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进军贵州—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4、遵义会议:①召开: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
②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③意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二、过雪山草地经过: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金丝丝(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1、胜利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长征意义: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习题1.“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
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
“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A.博古B.陈独秀C.毛泽东D.邓小平2.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创作《忆秦娥•娄山关》,写下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诗句,寓意遵义会议( )A.使今后的前途更渺茫B.开启了新的革命征程C.否定此前的革命斗争D.使革命从此一帆风顺3.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场景。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测试题(含答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测试一、选择题(4分×10题=40分)1.“重走长征路”最合适的旅游线路是()A.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B.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C.瑞金﹣﹣武汉﹣﹣西安﹣﹣吴起镇D.上海﹣﹣瑞金﹣﹣武汉﹣﹣吴起镇【答案】A【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因为共产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失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突破敌人的四到封锁线,度过湘江,改向贵州;渡过乌江,攻克贵州重镇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然后历经艰难险阻,爬雪山,过草地。
1935年10月,陕北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甘肃会宁会师,红军长征胜利。
A符合题意;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向西,向北穿过11各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但是没有经过上海,BD不合题意;长征也没有经过武汉,C不合题意。
由以上分析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
2.这次会议召开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和大渡河,挥师北上,到达陕北,取得长征的胜利。
这次会议使“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出全新的面貌”的原因是()A.作出了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决定B.初步实现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二次合作C.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D.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和大渡河”“长征”可知,这次会议是召开于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择C项。
3.下列是某校为举办“中国共产党早期奋斗历程”图片展而搜集的图片,请你按事件发生的先后排序()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③④①D.④③②①【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四幅图片反映的分别是井冈山会师、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和遵义会议,这几个事件分别发生在1928年4月、1921年7月、1927年8月1日和1935年1月,其中②最早,④最晚,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同步练习(不包含答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选择题1.在红军长征途中,中央红军“通道转兵”的作用是()A.获得了军事上的主动权B.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C.粉碎了敌人消灭红军的企图D.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八七会议D.遵义会议3.1935 年6 月,红四战士们高喊着“征服夹金山,创造行军奇迹”的口号艰难前行。
战士们正在进行()CA.井冈山会师B.南昌起义C.万里长征D.武昌起义4.有人将贵州省的旅游归纳为:一栋房子,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
“一栋房子”成为人文旅游景点是因为这里()A.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一大”B.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起点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D.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5.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打了几个漂亮的战斗,其中不包括().A.四渡赤水,佯攻贵阳B.强渡大渡河C.飞夺泸定桥D.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6.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首诗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长征途中跳出敌人包围圈的是()A.血战湘江B.四渡赤水C.渡过金沙江D.飞夺泸定桥7.中国共产党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
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是()①中共一大正式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②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③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④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①8.红军长征中,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是()A.四渡赤水B.巧渡金沙江C.强渡大渡河D.飞夺泸定桥9.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积极开展“研学旅行”,岳阳市某校今年的夏令营活动选择了遵义。
你认为下列最能体现遵义红色旅游特色的是( )A.民主共和深入人心B.开天辟地焕然一新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转危为安生死攸关10.贵州遵义被称为“转折之城”,发生在这里的重大转折是( )A.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C.解决博古等人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D.红车长征胜利结束11.某校八年级(2)班举办了一次历史知识竞赛,要求参赛者根据随机出现的关键词,判断出相应的事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同步练习题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选择题1.下图所示是位于我国某省会宁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
根据你对红军长征历史的了解,这一纪念塔应该在今天的()A.江西省B.四川省C.甘肃省D.陕西省2.在“弘扬长征精神”宣传活动中,小武模拟“重走长征路”,正确的行程是()①遵义②瑞金③吴起镇④泸定桥A.②①④③B.②①③④C.①④②③D.①②④③3.红色战士志气昂,好比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猛如虎,冲锋陷阵,无坚不摧谁敢挡。
”这是红军长征期间出现的一首战斗歌曲。
以下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湘江战役②巧渡金沙江③吴起镇会师④飞夺泸定桥⑤甘肃会师⑥爬雪山,过草地A.①②④⑥③⑤B.①②⑤③④⑥C.②①④⑥⑤③D.①③④②⑥⑤4.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5.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是()A.瑞金B.延安C.大别山D.井冈山6.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A.遵义会议B.会宁会师C.井冈山会师D.吴起镇会师7.“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
”这是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歌,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D.美蒋勾结,发动内战8.其中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事件是()A.北伐战争B.红军长征C.百团大战D.重庆谈判9.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红军()A.千里跃进大别山B.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两万五千里长征D.开辟敌后战场10.“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革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随堂练习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长征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蒋介石的魔爪”具体是指()A.“四一二”反革命B.北伐战争C.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D.南昌起义2.“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
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
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
”材料中“遭到挫折”的历史事件是()A.第一次反“围剿”B.第二次反“围剿”C.第三次反“围剿”D.第五次反“围剿”3.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是()A.1933年10月B.1934年10月C.1935年10月D.1936年10月4.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踏上战略转移征途的部队是()A.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B.叶挺独立团C.中央红军D.红二方面军5.“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你认为“红军急切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A.准备北上抗日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C.主动打击日本侵略者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6.“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
”该诗描绘的是()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B.遵义会议C.八七会议D.国民党一大7.“群龙得首自腾,路线精通走一行。
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
“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A.博古 B.陈独秀C.毛泽东D.邓小平8.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创作《忆秦娥·娄山关》写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诗句,寓意遵义会议()A.使今后的前途更渺茫B.开启了新的革命征程C.否定此前的革命斗争D.使革命从此一帆风顺9.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部编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练习题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基础知识】知识点1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1.缘由:红军第________次反〝围歼〞失利。
2.末尾时间:________年10月。
3.前期:突破朋友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进军贵州——强渡乌江——攻克________。
4.遵义会议(1)时间:________年1月。
(2)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一定了________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________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3)意义:末尾确立以________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途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位置,在极端危殆的时辰,援救了党,援救了______,援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__________。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__________________的标志。
知识点2过雪山草地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____________,佯攻贵阳(打乱朋友的追剿方案)―→渡过________(跳出朋友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________________―→翻雪山―→过草地―→打破腊子口―→进入甘肃。
知识点3红军成功会师陕甘1.两次会师(1)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抵达陕甘革命依据地的________,与陕北红军成功会师。
(2)________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抵达甘肃会宁地域,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成功会师。
____________会师,宣告长征成功完毕。
2.长征成功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革命派消灭红军的希图,保管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气,使中国革命____________。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____________,翻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达标练习】1.〝王明路途滔天罪,五次‘围歼’敌猖狂。
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红军战略转移的缘由是()A.北上抗日的需求B.传达革命火种C.红军的一种战略战术D.第五次反〝围歼〞的失利2. 某学校组织了〝我的长征活动〞,该校师生重走了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路,他们不能够经过的中央是()A. 湘江B. 湘西C. 遵义D. 泸定桥3.以下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末尾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途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位置B.召开时间是1935年底C.在极端危殆的时辰,援救了党和红军D.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4.在长征途中,红军摆脱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跳出了朋友包围圈的军事举动是()A.攻占遵义B.四渡赤水C.巧渡金沙江D.强渡大渡河5.读图,回答以下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练习题【word版】无答案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单选1.红军长征经过下列地方的先后顺序是()①渡过金沙江②强渡大渡河③四渡赤水④飞夺泸定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2.廖承志在1982年致蒋经国先生信中说: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
下列不属于国共两次合作成果是()A.建立黄埔军校B.进行北伐战争C.红军长征D.抗日战争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A.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声势震动全国B.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兵力歼敌C.把革命火种撒到西部,扩大根据地D.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战略转移4.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B.中共一大C.中共八大D.中共十八大5.红军被迫长征的直接原因是()A.中共中央临时政府的错误指挥B.蒋介石的多次围剿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D.党中央要建立新的根据地6.“直到开了遵义会议,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才结束了错误路线的领导。
”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是()A.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B.中共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D.中国革命开天辟地的大事7.红军长征,摆脱了蒋介石军队围追堵截的是()A.四渡赤水后B.巧渡金沙江后C.强渡大渡河后D.翻越夹金山后8.下列图示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奋斗,领导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其中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事件是()A.北伐战争B.红军长征C.百团大战D.重庆谈判9.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此曲所咏的是哪一历史事件()A.北伐战争B.五四运动C.红军长征D.南昌起义10.红色旅游是当前旅游的热点。
假如你想考察中国共农红军出发点,应该去()A.上海B.瑞金C.井冈山D.广州11.“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
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后作业(无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后作业1.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某次战略转移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A.北伐战争B.红军长征C.秋收起义D.武昌起义2.“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
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
“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A.博古B.陈独秀C.毛泽东D.邓小平3.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创作《忆秦娥•娄山关》,写下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诗句,寓意遵义会议( )A.使今后的前途更渺茫B.开启了新的革命征程C.否定此前的革命斗争D.使革命从此一帆风顺4.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场景。
其中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是( )A.四渡赤水B.过雪山草地C.渡过金沙江D.井冈山会师5.遵义会议以后,红军声东击西,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是( )A.四渡赤水,佯攻贵阳B.巧渡金沙江C.飞夺泸定桥D.爬雪山、过草地6.毛泽东感慨地说:“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查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
”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 )A.瑞金B.遵义C.会宁D.吴起镇7.毛泽东说:“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
”“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 )A.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D.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8.“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
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
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期末复习同步练习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红军长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B.长征是被迫进行的,是一次大逃跑C.长征是红军进行的战略大转移D.长征始于1934年10月2. 美国作家哈里森说:“(长征)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的凯歌……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长征终于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
”材料表明长征(A)A. 翻开中国革命的新篇章B. 传播了民主革命的精神C. 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D. 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影响3.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D )A.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B.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C.建立井冈山根据地,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D.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4.历史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如图所示几幅图片,该老师讲解的主题是( D )A.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B.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的艰苦斗争C.中国工农红军的五次反“围剿”斗争D.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5.从右图可以发现,红军长征的路线起初基本上是直线前进,但过了一个地方后,路线变得曲折反复。
这一“地方”应是( B )A.瑞金B.遵义C.泸定桥D.腊子口6.《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斯诺可能报道了( D )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B.台儿庄战役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7.长征精神一直以来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进取。
下列红军长征路线按照行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 )A.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湘江——金沙江——赤水河——吴起镇B.中央革命根据地——金沙江——遵义——赤水河——湘江——吴起镇C.中央革命根据地——湘江——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吴起镇D.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金沙江——湘江——赤水河——吴起镇8.2016·玉林市福绵区期末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暑期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延安、吴起镇、井冈山、遵义四地实地考察。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练习题(含答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练习一、选择题1、在“弘扬长征精神”宣传活动中,小武模拟“重走长征路”,正确的行程是()①遵义②瑞金③吴起镇④泸定桥A.②①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瑞金(②),向湘西前进,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人员损失过半;后改向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夺取遵义(①),召开遵义会议。
此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④),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③)胜利会师;1936年10月,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因此②①④③符合题意,故选A。
2.红色战士志气昂,好比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猛如虎,冲锋陷阵,无坚不摧谁敢挡。
”这是红军长征期间出现的一首战斗歌曲。
以下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湘江战役②巧渡金沙江③吴起镇会师④飞夺泸定桥⑤甘肃会师⑥爬雪山,过草地A.①②④⑥③⑤B.①②⑤③④⑥C.②①④⑥⑤③D.①③④②⑥⑤【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路线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共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从瑞金出发,经过湘江血战后,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1935年,红军在毛泽东正确军事指挥下,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四渡赤水河,爬过雪山,越过草地,最后在甘肃会宁地区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按时间顺序排列是①②④⑥③⑤,本题选A。
3.“……历时12个月,天上数架飞机轰炸,地下数万大军堵截,愣是用一双脚纵横万里,跨越11个省,踏出了一番天地……”文中描述的历史场景是(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血战台儿庄 D.解放南京【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用一双脚纵横万里,跨越11个省”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红军两万五千里的长征。
2018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练习题(无答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练习题一、选择题1.“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
”这是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歌,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D.美蒋勾结,发动内战2.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长征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蒋介石的魔爪”具体是指(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B.北伐战争C.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D.南昌起义3.中央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A. 1934年10月B. 1934年12月C. 1935年1月D. 1936年1月4.“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长征组歌》。
你认为“红军主力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 ) A.准备北上抗日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C.与国民党决战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5.83年前,一次闪烁着革命理想光芒的远征,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长征情结。
长征途中“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事件是()A. 四渡赤水 B. 遵义会议C. 飞夺泸定桥D. 吴起镇会师6.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
下列长征途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排列正确的是( )①遵义会议②巧渡金沙江③吴起镇会师④飞夺泸定桥⑤会宁会师⑥爬雪山、过草地⑦四渡赤水A.①⑦②⑥④③⑤B.①②④⑦⑥③⑤C.①②④⑥⑦③⑤ D.①⑦②④⑥③⑤7.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写道:“十余万共产党人于1934年10月逃出他们在江西的防御阵地…用一年时间步行约6000英里,这是人类耐久力的伟绩,至今仍具有传奇性.”他说的“具有传奇性”的“伟绩”是指()A. 南昌起义B. 井冈山会师C. 红军长征D. 百团大战8.下列关于遵义会议叙述不准确的是()A. 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B. 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 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9.“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同步练习
第16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填空题01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围则”,红军在反“图剿”中严重失利。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转移。
02遵义会议确立了以为代表的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的标志。
03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年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04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使中国革命。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_____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二、选择题05“长征开始时是被迫的,而且是在极端险恶的情势下进行的;经营多年的根据地丢....”造成“经营多年的根据地丢了”的原因是()A.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B.日本侵略者的人侵C.根据地粮食物资供应不足D.没有进行土地改革06下图雕塑上的文字上为“长征从于都出发”,下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
如果要求你给雕塑加上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你会选择( )A. 1933年10月B 1934年10月C 1935年10月D.1936年10月07 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积极开展“研学旅行”,岳阳市某校今年的夏令营活动选择了遵义。
你认为下列最能体现遵义红色旅游特色的是( )A.民主共和深人人心B开天辟地焕然一新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转危为安生死攸关08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泽东这两句诗歌颂的是(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井冈山会师D.红军长征09 长征途中,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事件是( )A.四渡赤水B夺取遵义C.巧渡金沙江D.强渡大渡河10长征途中,使红军摆脱了数十万敌军围剿,跳出敌人包围的事件是( )A.渡过金沙江B四渡赤水C.强渡大渡河D.过雪山11 如果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图中“重大转折”指的是( )A.井冈山会师B长征开始C.遵义会议D.长征结束12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17 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一位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长征时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蒋介石的魔爪”伸向的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中央革命根据地C.陕甘宁边区D.左右江革命根据地2.“会议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会后确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军事指挥。
”下列关于该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会议是遵义会议B.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C.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D.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3.绝大多数与会者一致认为“我们在军事领导上战略战术的错误路线”,是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
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八七会议D.遵义会议4.“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对此歌词解读错误的是( )A.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美画卷B.赞美了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C.再现了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场景D.讴歌了红军将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5.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实地考察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足迹,他们去的地方应该有( )①井冈山②瑞金③遵义④南京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6.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B.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D.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长征结束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1)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2)“大渡桥横铁索寒”反映了长征途中的哪些军事行动?(3)“金沙水拍云崖暖”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军事意义?(4)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中,你受到了哪些革命传统教育?1.“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练习题(含答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练习一、选择题1、在“弘扬长征精神”宣传活动中,小武模拟“重走长征路”,正确的行程是()①遵义②瑞金③吴起镇④泸定桥A.②①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瑞金(②),向湘西前进,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人员损失过半;后改向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夺取遵义(①),召开遵义会议。
此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④),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③)胜利会师;1936年10月,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因此②①④③符合题意,故选A。
2.红色战士志气昂,好比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猛如虎,冲锋陷阵,无坚不摧谁敢挡。
”这是红军长征期间出现的一首战斗歌曲。
以下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湘江战役②巧渡金沙江③吴起镇会师④飞夺泸定桥⑤甘肃会师⑥爬雪山,过草地A.①②④⑥③⑤B.①②⑤③④⑥C.②①④⑥⑤③D.①③④②⑥⑤【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路线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共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从瑞金出发,经过湘江血战后,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1935年,红军在毛泽东正确军事指挥下,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四渡赤水河,爬过雪山,越过草地,最后在甘肃会宁地区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按时间顺序排列是①②④⑥③⑤,本题选A。
3.“……历时12个月,天上数架飞机轰炸,地下数万大军堵截,愣是用一双脚纵横万里,跨越11个省,踏出了一番天地……”文中描述的历史场景是(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血战台儿庄 D.解放南京【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用一双脚纵横万里,跨越11个省”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红军两万五千里的长征。
2018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时练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018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时练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错误的领导人是(C)①博古②张国焘③王明④李德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A)A.第五次反“围剿”失利B.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C.北上抗日D.进一步把革命推向全国3.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哪次会议的意义(B)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四大D.中共“八七会议”4.很多人认为贵州省的旅游可以归纳为:一栋房子(下图),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瀑布)。
你认为贵州省这栋房子能够成为旅游景点是因为在这里(B)A.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B.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宣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D.洗刷了中华民族近百年的耻辱知识点二过雪山草地5.长征中红军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A)A.四渡赤水河B.渡过金沙江C.飞夺泸定桥D.翻越大雪山6.长征途中,标志着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的是(B)A.攻占遵义B.渡过金沙江C.四渡赤水D.强渡大渡河7.“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诗中“大渡桥横铁索寒”指的是(D) A.渡过湘江 B.四渡赤水C.渡过金沙江D.飞夺泸定桥8.红军长征途中渡过下列河流的先后顺序是(D)①大渡河②湘江③赤水河④金沙江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④③①D.②③④①知识点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9.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其会师地点在(C)A.陕北吴起镇B.江西瑞金C.甘肃会宁D.贵州遵义10.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基础的是(D)A.国民革命军北伐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C.遵义会议D.红军长征11.某旅行社计划推出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红色之旅活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选择题1.“其伟大的历史意义,不仅表现在它实现了中国革命大本营从南方到北方的战略大转移,而且表现在它为实现中国革命由国内战争到抗日民族战争的伟大转变奠定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 北伐战争B. 南昌起义C. 红军长征D. 西安事变2.“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呀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材料中“遭到挫折”的历史事件是()A. 第一次反“围剿”B. 第二次反“围剿”C. 第三次反“围剿”D. 第五次反“围剿”3.某回忆录记载:“离开瑞金后,……在冲破四道封锁线和湘江战役后,红5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被阻于湘江东岸,指战员大部牺牲。
中央红军锐减至3万余人,红8军团番号撤销。
”这本回忆录的下一个章节最可能是()A. 生死攸关的转折B. 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C. 陕甘军民传喜讯D. 百万雄师过大江4.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会后,常委分工,中央由张闻天负总责。
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样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遵义会议()A. 使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B. 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C. 使中国革命从此一帆风顺D.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5.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因为()A. 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B. 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C.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6.长征创造了人类的奇迹。
在长征途中,红军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是()A. 四渡赤水B. 平型关大捷C. 长沙会战D. 枣宜会战7.下列毛泽东诗句中,与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如图所示地点的相关历史事件是()A. 金沙水拍云崖暖B. 大渡桥横铁索寒C. 更喜岷山千里雪D. 三军过后尽开颜8.在长征途中,红军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的是()A. 攻占遵义B. 四渡赤水C. 渡过金沙江D. 强渡大渡河9.歌词“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所述历史现象发生的背景是()A. 南昌起义爆发B. 井冈山会师C. 遵义会议召开D. 会宁会师10.有人将贵州省的旅游归纳为:一栋房子,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练习题-自定义类型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1.童小鹏在《离开老家的一天》一文中写道:“这次离开根据地,当然是为了实现新的战略……反攻敌人,深入到敌人的深远的后方去消灭敌人……”这说明长征的目的是()A. 实现红军战略转移B. 宣传党的政治主张C. 建立新革命根据地D. 摆脱“左”的错误路线2.从1933年9月到10月间,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经过一年苦战,反围剿失败。
随后,中国工农红军()A. 转入农村,发动群众B. 战略转移,北上抗日C. 挺进中原,战略反攻D. 战略决战,逐鹿中原3.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这是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歌。
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原因是()A. 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B. 扩大革命根据地C. 放弃攻打大城市,向农村进军D. “左”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4.“红日照遵义,长征排万难。
突破重围去抗日,高举红旗上延安。
转危为安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这段歌词直接反映的史实不包括()A.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B. 遵义会议召开C. 长征冲破敌军重重包围D. 红军到达陕北5.斯诺写到:“当今时代无与伦比史诗般的远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
与这一评价无关的是A. 总行程约二万五千里B. 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C. 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D. 克服雪山草地等艰难险阻6.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斯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
”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A. 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B.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C. 东北抗日联军艰苦抗战D. 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7.某旅行社从江西出发开展“重走长征路”的旅行探险活动。
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1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练习题【word版】无答案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单选1.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
下列有关长征的说法正确的是()甲:长征,武装开始夺取政权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丙: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开辟了根据地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乙、丁B.甲、丙C.甲、乙D.丙、丁2.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①终年积雪的雪山②一望无际的草地③缺少粮食给养等④敌人围追堵截。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3.红色旅游是当前旅游的热点。
假如你想考察中国共农红军出发点,应该去()A.上海B.瑞金C.井冈山D.广州4.红军被迫开始长征的原因是()A.要以陕北为根据地B.要锻炼红军战士C.要北上抗日D.第五次反“围剿”失败5.按时间先后排列长征中的事件()①遵义会议②飞夺泸定桥③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④会宁会师。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①③②④6.遵义会议取得的重大成就是()A.撤销陈独秀的领导职务B.确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C.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7.“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
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B.巧渡金沙江C.吴起镇会师D.四渡赤水河8.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小明同学和父母一起参加了“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团。
到达陕北后,妈妈问了小明四个问题,小明回答错误的是()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长征开始的主要原因B.红军四渡赤水,跳出了敌人的包围C.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9. 1934年11月6日的晚上,三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的徐解秀家,四个人盖着她床上的一块烂棉絮和一条女红军自带的棉被。
第二天红军要开拔了,三位女红军把她们仅有的一条棉被剪了一半给徐解秀……这感人的故事发生在()A.北伐战争时期B.长征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0.如果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图中“重大转折”指的是()A.井冈山会师B.长征开始C.遵义会议D.长征结束11.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暑期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延安、吴起镇、井冈山、遵义四地实地考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时练习(无答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选择题1.在红军长征途中,中央红军“通道转兵”的作用是()A.获得了军事上的主动权B.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C.粉碎了敌人消灭红军的企图D.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八七会议D.遵义会议3.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场景。
其中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是( )A.四渡赤水B.过雪山草地C.渡过金沙江D.井冈山会师4.1934年8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编辑出版的红星报上发表了题为红军抗日先遣队已过闽江的报道。
这说明红军即将进行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万里长征D.百团大战5.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打了几个漂亮的战斗,其中不包括().A.四渡赤水,佯攻贵阳B.强渡大渡河C.飞夺泸定桥D.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6.长征精神一直以来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进取。
下列红军长征路线按照行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湘江——金沙江——赤水河——吴起镇B.中央革命根据地——金沙江——遵义——赤水河——湘江——吴起镇C.中央革命根据地——湘江——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吴起镇D.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金沙江——湘江——赤水河——吴起镇7.毛主席曾在1958年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不是我们自己要走两万五千里,你没事了,想散步,想散那么长?那都是蒋委员长逼着我们走嘛,所以一路扭秧歌就扭到了陕北。
”毛主席这番话所指的是()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红军长征 C.敌后战场的抗日斗争 D.挺进大别山8.1935年2月,毛泽东在《忆秦娥•娄山关》(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城北)中感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与此诗创作相关的历史背景是()A.国民革命军彻底击溃北洋军阀B.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C.新文化运动高兴民主科学大旗D.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9.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积极开展“研学旅行”,岳阳市某校今年的夏令营活动选择了遵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几时人马,再回山。
”这是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歌,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美蒋勾结,发动内战
2.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长征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蒋介石的魔爪”具体是指(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北伐战争
C.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D.南昌起义
3.中央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
A. 1934年10月
B. 1934年12月
C. 1935年1月
D. 1936年1月
4.“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
去远方。
”—《长征组歌》。
你认为“红军主力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 ) A.准备北上抗日
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
C.与国民党决战
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
5.83年前,一次闪烁着革命理想光芒的远征,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挥之不
去的长征情结。
长征途中“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事件是()A. 四渡赤水 B. 遵义会议
C. 飞夺泸定桥
D. 吴起镇会师
6.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
下列长征途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排列正
确的是( )
①遵义会议②巧渡金沙江③吴起镇会师
④飞夺泸定桥⑤会宁会师⑥爬雪山、过草地
⑦四渡赤水
A.①⑦②⑥④③⑤B.①②④⑦⑥③⑤
C.①②④⑥⑦③⑤ D.①⑦②④⑥③⑤
7.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写道:“十余万共产党人于1934年10月逃出他们在江西的防御阵地…用一年时间步行约6000英里,这是人类耐久力的伟绩,至今仍具有传奇性.”他说的“具有传奇性”的“伟绩”是指()
A. 南昌起义
B. 井冈山会师
C. 红军长征
D. 百团大战
8.下列关于遵义会议叙述不准确的是()
A. 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B. 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 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9.“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2月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其中“从头越”反映了( )
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B.进军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
C.遵义会议,红军获得新生
D.长征胜利,红军开始抗战
10.1935年,红军到达陕北会师,该会师是()
A. 会宁会师
B. 井冈山会师
C. 腊子口会师
D. 吴起镇会师
11.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A.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B. 巧渡金沙江
C. 吴起镇会师
D. 四渡赤水河
12.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什么力量把中华民族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奔向一个目标,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
对“长征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
①革命英雄主义②革命集体主义③革命乐观主义④个人自由主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 “重走长征路”,下列那个路线是正确的()
①遵义②瑞金③吴起镇④泸定桥
A. ②①④③
B. ②①③④
C. ①④②③
D. ①②④③
14.右图所示是位于我国某省会宁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二、四
方面军会师纪念塔”。
根据你对红军长征历史的了解,
这一纪念塔应该在今天的( )
A.江西省
B.四川省
C.甘肃省
D.陕西省
15.下列关于长征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 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 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准备了条件
D. 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长征》
(1)请你说说红军长征的原因和开始的时间?
(2)诗中第5句的军事意义是什么?第6句指的是何事?长征中最能体现
毛泽东的军事才能的是哪一件事?说说《长征》反映了长征中的哪些事件?
(3)《长征》诗中说“三军过后尽开颜”,“三军”分别是哪些?
(4)学了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你认为长征精神的实质是什么?对此,你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