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精)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和重点笔记汇总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和重点笔记汇总

初二物理知识点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1mm=1 000μn lμm=1 000nm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声音与环境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

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八上物理全部重要笔记内容

八上物理全部重要笔记内容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习要点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物理笔记一册在手,打牢基础十年经验,倾心整理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2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二、机械运动4三、速度4四、测量平均速度5第二章声现象6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6二、声音的特性7三、声音的利用(了解)8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了解)8第三章物态变化9一、温度9二、熔化和凝固10三、汽化和液化12四、升华和凝华13第四章光现象15一、光的直线传播15二、光的反射16三、平面镜成像17四、光的折射18五、光的色散(了解)19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20一、透镜20二、生活中的透镜21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21四、眼睛和眼镜(了解)23第六章质量与密度25一、质量25二、密度26三、测量物质的密度27四、密度与社会生活(了解)28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例如: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它们关系是: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m=106um;1um=10-6m。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测量前:认识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四会a会选:根据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选择。

b会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C会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会记:结果有数值和单位。

总结:四会:1、会选2、会放3、会读4、会记小资料:门高2m;一层楼高3m;我国铁道标准轨距1.435m人走一步:0.6m左右3、时间的测量国际单位制:秒s常用的还有:小时h、分min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h=3600s测量时间工具:停表、时钟等小资料:地球自转一周:24小时;地球公转一周:1年;人走1m用1S左右人体脉搏跳动1min约80次左右;1s跳动1次多点;4.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物理笔记一册在手,打牢基础十年经验,倾心整理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2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二、机械运动4三、速度4四、测量平均速度5第二章声现象6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6二、声音的特性7三、声音的利用(了解)8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了解)8第三章物态变化9一、温度9二、熔化和凝固10三、汽化和液化12四、升华和凝华13第四章光现象15一、光的直线传播15二、光的反射16三、平面镜成像17四、光的折射18五、光的色散(了解)19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20一、透镜20二、生活中的透镜21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21四、眼睛和眼镜(了解)23第六章质量与密度25一、质量25二、密度26三、测量物质的密度27四、密度与社会生活(了解)28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例如: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它们关系是: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m=106um;1um=10-6m。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测量前:认识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四会a会选:根据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选择。

b会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C会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会记:结果有数值和单位。

总结:四会:1、会选2、会放3、会读4、会记小资料:门高2m;一层楼高3m;我国铁道标准轨距1.435m人走一步:0.6m左右3、时间的测量国际单位制:秒s常用的还有:小时h、分min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h=3600s测量时间工具:停表、时钟等小资料:地球自转一周:24小时;地球公转一周:1年;人走1m用1S左右人体脉搏跳动1min约80次左右;1s跳动1次多点;4.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要笔记(公式).doc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要笔记(公式).doc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要的笔记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回声测距离:2s=vt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重点定义: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振动可以发声要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疑点: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重点定义:1声的传播需要介质2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要点:1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2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3真空不能传声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三:声速和回声重点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1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3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音在15°C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拓展:1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 I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回声的作用: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3回声测距离:2s=vt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怎样听到声音重点定义: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要点:1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2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一介质一鼓膜或头骨一听觉神经一产生听觉难点: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完整)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

(完整)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回声测距离:2s=vt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重点定义: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 振动可以发声要点: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 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疑点: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重点定义: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要点: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3 真空不能传声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三:声速和回声重点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拓展: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3 回声测距离:2s=vt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怎样听到声音重点定义: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要点: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难点: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和重点笔记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和重点笔记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和重点笔记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需要注意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时间的单位有秒(s)、小时(h)、分(min),换算关系为1h=60min,1min=60s。

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减少误差的方法有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2. 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参照物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时的参考系,可以选择任意物体作为参照物。

3. 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为v=ts。

4. 光的折射: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规律为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

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现象都是光的折射引起的。

5. 透镜及其作用:透镜是使光线透过其表面的光学元件,有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透镜的原理是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6. 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三条特殊光线包括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和重点笔记的总结,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需要更详细的内容可以参考其他资料或请教老师。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回声测距离:2s=vt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重点定义: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 振动可以发声要点: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 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疑点: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重点定义: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要点: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3 真空不能传声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三:声速和回声重点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拓展: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 回声的作用: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3 回声测距离:2s=vt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怎样听到声音重点定义: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要点: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听到声音的条件:①听觉系统正常;②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③声音有足够的响度;④有传播的介质第三节:声音的特性一:音调重点定义:1 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发出的音调就低2 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频率来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声音需要通过介质传播,而人耳需要接收到介质中的声波才能听到声音。

同时,人耳的构造也决定了听到声音的途径和条件。

如果人耳的传导系统或听觉神经发生障碍,就会影响听力。

但是,只要还能够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们就可以继续听到声音。

听觉系统正常,物体振动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声音响度足够,有传播介质,这些条件都是声音传播的必要条件。

骨传导是指声音通过头骨或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双耳效应产生的条件包括:两只耳朵感受到同一声音的强度大小不同、感受到的时间先后不同以及振动步调不同。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材料性质等因素有关。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幅大小有关。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噪声是指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声音,会妨碍人们正常休息、研究和工作,以及干扰人们要听的声音。

噪声的等级可以根据声压级来划分。

人们通常使用分贝(dB)来表示声音的强度。

人类的听觉范围是20Hz至Hz。

当声音达到0dB时,人们才能听到微弱的声音。

在为了休息和睡眠的安静环境中,声音不应超过30-40dB。

为了工作和研究,声音不应超过70dB。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应超过90dB。

声音的产生到引起听觉的过程包括声源的振动、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和鼓膜的振动。

噪声的危害可以分为生理、心理和物理危害。

较弱的噪声会让人感到厌烦,而较强的噪声会引起噪声性耳聋、心律不齐、血压升高、消化不良等症状。

更强的噪声甚至会导致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极强的噪声还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妨碍儿童的智力发展,甚至直接导致人和动物的死亡。

为了控制噪声,可以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三个方面入手,采取消声、吸声和隔声等措施。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回声定位和声纳测距可以利用声音来探测物体和鱼群。

超声波可以用于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例如B超。

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图像显示设备清楚地显示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以便找出病灶所在的位置。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精)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精)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1)定义:说物体是在运动还是在静止,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做为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注意:a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不能以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b没有特殊指明时以地面或地面固连体为参照物c一旦被选为参照物假设其速度为0(2)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即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相对静止条件: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3.运动的快慢(1)速度①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速度的公式: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t=sv,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③速度的主单位为米/秒(m/s),常用单位为千米/时(km/h),1 m/s=3.6 km/h。

④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①变速运动: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

②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大致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运动快慢的程度.③求平均速度或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都可以用速度公式t=sv进行计算,只要知道公式中的两个因素,就能计算出第三个未知量。

4.长度(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前要“三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选、放、看、读、记”五点方法:要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的刻度尺;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a零刻度线与被测物边缘对齐b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c对于厚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观察示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长度的单位①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物理书八年级上册笔记整理

物理书八年级上册笔记整理

物理书八年级上册笔记整理
一、力学:
1. 力:对物体作用,使物体改变状态或运动的能量
2. 力的种类:
(1)内力:力的内部作用,如紧张力、张力
(2)外力:力的外部作用,如重力、摩擦力、施加力
3. 力与运动:
(1)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物体会受力、运动或停止运动
(2)力的作用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的变化有关
4. 力的作用方向:
(1)所有的力都具有数量和方向
(2)力的作用方向有: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等
5. 力的作用平面:
(1)力作用的平面,有水平平面和竖直平面
(2)水平平面:长条形力作用的平面,朝向水平方向
(3)竖直平面:竖立物体的力作用的平面,朝向竖直方向
6. 力的构成:力可以由多个相互作用的力合力而成,叫作力的构成
7. 牛顿现象:当施加一个力于一个在外力的作用下的物体时,物体的加速度会发生变化,叫作牛顿现象
第二、物理量
1. 定义:物理量是衡量物体性质或力作用或运动结果的抽象概念
2. 物理量分类:
(1)力的量分类:力大小、力方向;
(2)运动的量分类:运动路程、运动时间、运动速度;
(3)功的量分类:功率、功率的大小
3. 物理量的单位:物理量的数学表示的基本单位有:米、千克、秒、安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笔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笔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笔记
知识点框架:
- 物理基本概念,如长度、时间、质量等的定义与测量。

- 声现象,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等。

- 光现象,涵盖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 透镜及其应用。

- 物态变化,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等。

思维要点:
- 推导物理公式的过程和思路,如速度公式的推导。

- 解题技巧,例如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的方法。

重难点与易错点:
- 声音三要素的区分,是重点也是易错点。

- 凸透镜成像规律,需重点掌握,易出错。

补充点:
- 生活中常见物理现象的解释。

- 相关物理学家的故事和贡献。

自己的总结和思考:
- 总结各章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声与光的部分知识对比。

- 思考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要笔记(公式)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要笔记(公式)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要笔记(公式)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回声测距离:2=vt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重点定义: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振动可以发声要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疑点: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重点定义:1声的传播需要介质2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要点:1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2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3真空不能传声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三:声速和回声重点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1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3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拓展:1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回声的作用: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3回声测距离:2=vt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怎样听到声音重点定义: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要点:1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2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难点: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笔记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笔记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回声测距离:2s=vt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重点定义: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 振动可以发声要点: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 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疑点: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重点定义: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要点: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3 真空不能传声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三:声速和回声重点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拓展: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 回声的作用: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3 回声测距离:2s=vt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怎样听到声音重点定义: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要点: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听到声音的条件:①听觉系统正常;②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③声音有足够的响度;④有传播的介质第三节:声音的特性一:音调重点定义:1 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发出的音调就低2 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频率来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八年级上册物理笔记整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笔记整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笔记整理第一章:声现象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4. 声速与介质温度、介质种类有关。

5.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X10的8次方m/s。

空气中的光速接近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接近这个速度,玻璃为真空中速度的2/3。

第二章:光现象1.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决许多光学问题:可测定物体的距离,可确定物体的位置,可求出某个范围物体的长度等,但对于光线不是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如雾中看灯塔,坐在开动的列车上看到桌上的字迹被摇动现象,就不能用光直线传播的理论来解释了。

2.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归纳为如下用途:可判断平面上物体的位置和大小:某个范围内物体的高度、长度、角大小;可测量不能到达断头高或宽的确定平面上物体的位置。

可判定平整地面上的排队伍;可装卸货物等。

解决这类题目时要注意题意中所说的“有”、“无”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再判断解答方法。

3.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在可题中形成大量文字信息,迅速从题目中获取题意(所求信息),应该明确此信息在光学题目中意义,下面列举了有关的信息例子:(1)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亭亭玉立的宝塔,应该在湖面上成倒立的“缩小的、等大的、放大的”实像?或者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像与物的方向关系如何?要确定这个像是什么样的像,就要分析这个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是如何形成的,要回忆一下学过的光学知识,在什么情况下能在平静的湖面上成倒立的“等大的、放大的”实像或“正立的、放大的”虚像的各种情况来判断此时是如何形成的像?用何种镜又成的什么样的像?能否符合题意,确定后就可解题了。

(2)通过一块偏振片去观察电灯、蜡烛、水龙头丝发出的光,当旋转偏振片时,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这是波的偏振现象,也是光波动性的表现。

如果观察到蜡烛焰及水龙头丝的光也发生了偏振现象,即可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3)有水的游泳池往往比同样宽的无水游泳池显得要浅些;夜晚人的视觉范围有限,视力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人眼就看不清物体的一些细节(比如蚊子在你面前飞过,人眼就看不清),当你走进森林中时(没有太阳光直接照射),就分不清前后景物的区别等等,你能根据以上提供的各种现象产生的机理分成三类(分别列举两例):光的折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笔记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笔记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笔记
第一章:机械运动
1. 长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 时间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的还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

3. 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

4.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与参照物选择无关。

5.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是不同。

第二章:声现象
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的传播需要介质,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光年是长度单位。

3.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概括为:“一带三”。

4.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概括为:“三可两不可”。

5.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概括为:“四指定”。

第三章:光学仪器
1.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光屏上时,光发了了了乱了。

2.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概括为:“一带三”。

3.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概括为:“三可两不可”。

4.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概括为:“四指定”。

5.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概括为:“五互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控制噪声
重点定义:
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
1止噪声产生;②阻断噪声的传播;③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要点:
消声(从声源出);吸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声(在人耳处减弱)
第五节:声的利用
一:声与信息
要点:
1回声定位
2声纳测距,探测鱼群
疑点:
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超声,次声等;声音则指人而能够感受到的声
重点: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音调和响度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性,毫无关系。
三:音色
重点定义:
1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2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要点: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即音质。
拓展:
人的音色会随年龄的增长,以及饮食,健康的因素而变化。锻炼可以保持优美的音色。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二:响度
重点定义:
1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做响度
2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要点:
1物理学中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生活中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2人耳感受到的物体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重点:
1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小。
难点:
用超声波可以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这就是“B超”。用超声波检查身体时,由于人体各部分器官对声波的反射情况不同,利用计算机图像显示设备,可以清楚地将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显示在屏幕上,根据图像,医生很快就可以找出病灶所在的位置了,超声波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这一点不同于“X光”
1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强度大小不同;②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时间先后不同;③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杆受到的振动步调也不同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重点定义:
1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发出的音调就低
2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频率来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要点:
1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2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
难点:
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要点:
1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3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重点定义: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可以发声
要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疑点: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一:噪声的来源
重点定义:
1从物理角度来说,噪声是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的波形无规律且杂乱。
难点:
乐音和噪声的根本区别在于:乐音是由发声体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是规则的;噪声是由发声体不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杂乱无章。
拓展:
1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
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
2回声的作用:
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
3回声测距离:2s=vt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怎样听到声音
重点定义: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
重点定义:
1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2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要点:
1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2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
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三:声速和回声
重点定义: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3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波
疑点: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声音的粗细,不是声音的大小,也不是声音的音色。
2在相同的介质和温度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
拓展:
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所用的材料的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
2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
①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②空气等介质的传播;③鼓膜的振动
拓展:
噪声的危害可分为哪几类?
造声的危害可分为生理危害,心里危害和物理危害。不太强的噪声,使人感到厌烦;比较强的噪声,使人感到刺耳难受,时间久了会引起噪声性耳聋,还会引起心律不齐,血压升高,消化不良等症状;更强的噪声,几分钟时间就会使人头晕,恶心,呕吐,像晕船似的;极强的噪声还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妨碍儿童的智力发展,甚至是直接造成人和动物的死亡。
拓展:
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听觉系统正常;②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③声音有足够的响度;④有传播的介质
二:骨传导和双耳效应
重点定义: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穿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要点:
骨传导的途径:物体振动→声波→头骨或颌骨→听觉神经
重点:
双耳效应产生的条件:
二:噪声的等级的划分
重点定义:
1人们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人的听觉是20Hz--20000Hz。0dB:人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30—40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