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战役
国内关于马来亚华侨抗战史的研究述评
一、关于马来亚华侨对祖国抗战支援的 研究
国内的华侨抗战史研究始于1931年日本发 动“九・一八”事变以后,彼时就有学者开始 关注到华侨与抗战这一研究领域,并开始有了一 些初步的关于马来亚华侨对祖国抗战提供支援的 研究成果。主要的代表作有:林云谷的《抗战 与华侨》…1,是国内第一本关注“华侨与中国抗 战”这一问题的著作,这本52页的薄薄的小册 子生动描述了华侨对祖国抗战的热忱支持。黄警
收稿日期:2014—03—07
作者简介:宋少军(1988一),男,江西吉安人,赣南师范学院东南亚研究中一62012级国际关系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 从事东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
49
万方数据
第27卷
文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 介绍了东南亚各国的华侨抗日武装斗争情况,对整 个东南亚抗日武装斗争进行了宏观概括。廖小健的 《英国殖民政策与马来亚人民抗日军》…]从英国殖 民政策变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马来亚人民军成立 到解散的全过程,论述了日本投降后,马共不仅没 有夺取政权,反而解散其武装部队的原因。她认为 英国战时早有预谋的马来亚政策造成马共的被动应 对局面,是战后初期马来亚人民抗日军放弃武装斗 争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些在对战后马来亚独立进程 的论述中涉及马共的武装斗争对其独立进程的影响, 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沈燕清的《英国在马来西亚联邦 建立及分裂中的角色分析》[15]以及张祖兴的《英国 殖民当局延缓公布马来亚联盟计划的原因探析》。[16] 以上这些都是在论述战后初期的马来亚政治时, 对马共偶有涉及,同马来亚华侨抗日武装斗争则关 系不大。同国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外特别是新 马两地学者对马共以及马来亚华侨抗战史的研究有 很多成果。 首先是对大量的马来亚华侨抗战史研究史料的 发掘整理,从战后至今不断出版面世。战后初期, 新加坡出版了一系列反映华侨抗日斗争情况的回忆 文章和著作。比较有代表性的:胡铁君的《星华义 勇军战斗史:1942年保卫星洲》[17],作者本身曾经 担任星华义勇军的副司令,在战后搜集了相关史料, 集结出版了这本论述星华义勇军从组建到最后解散 的小册子,是研究星华义勇军不可多得的原始材料;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大战与南侨”编纂委 员会编印的《大战与南侨:马来亚之部》[18]介绍了 东南亚各地华侨在日据时期的遭遇,反映了日本军 政当局对华侨的残酷迫害;战后和平时期马共编撰 整理出版的《南岛之春:马共言论集之一》[19]全面 介绍了马共在战前和战时的一系列抗日的政策和主 张。另外不得不提的是许云樵编、蔡史君编修的《新 马华人抗日史料(1937—1945)》[20]是一部1100多 页的皇皇巨著,书中以时间顺序,分门别类保留了 很多新马华侨抗战的史料,是研究马来亚华侨抗战 史的重要工具书。 此外,新马学者对马来亚华侨抗战史有大量的 论述和著作。受制于一直以来英国殖民当局对共产 主义意识的压制以及对战后英国殖民当局以及独立 后的马来亚联合邦政府对马共的持续清剿,一直以 来马共的研究都是新马两地历史研究的禁区,其他 地区学者的研究又缺乏相关第一手材料,随着时代 推移,造成了马共与马来亚抗战这段历史的模糊。
二战中的非洲战场
二战中的非洲战场二战期间,非洲战场成为了各大战略集团争夺的焦点。
在此期间,联盟国和轴心国之间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战斗,对整个战争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二战期间非洲战场的背景、重要战役以及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背景二战初期,轴心国控制了北非一大部分领土,这使得他们能够通过地中海航线与其盟友意大利保持联系,并从北非向地中海和欧洲派遣军队和物资。
然而,这一地区的战略重要性也引起了盟国的关注。
同时,两个重要的将领,德国的隆美尔将军和英国的蒙哥马利将军,分别指挥着他们的部队,为争夺非洲战场进行了激烈的较量。
重要战役1. 图尼斯战役1942年,德军与意军在图尼斯与英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这是非洲战场上的关键战役之一,也是德军阻止盟军向突尼斯推进的最后机会。
然而,在英国迅速调集援军并发动大规模攻势的情况下,德军最终被迫投降。
2. 阿拉曼战役阿拉曼战役发生在1942年至1943年间,是一场英军与意军和德军之间的激烈战斗。
在这场战役中,英军通过巧妙的包围战术成功击败了德军,收复了该地区的控制权,并迫使德军开始在北非撤退。
3. 埃尔阿拉明战役埃尔阿拉明战役是在1943年5月至11月期间进行的,是非洲战场上最大规模和最具代表性的战役之一。
这场战役标志着联盟国将轴心国军队逐出非洲的转折点。
在英美军队的协同作战下,德意志军队最终被迫投降。
影响非洲战场的结果对二战的整体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战役的胜利进一步削弱了轴心国的实力,并在精神上给予了盟国士气的提振。
此外,非洲战场也为盟国提供了宝贵的战斗经验,并为他们在进军欧洲大陆之前的准备奠定了基础。
尤其是英国的蒙哥马利将军通过对德军的持续压力,展现了坚决的意志和卓越的指挥才能,为他在后来的诺曼底登陆中的领导地位奠定了基础。
此外,非洲战场的胜利也为盟国掌握地中海地区的控制权提供了支持,这对于盟军在后续的欧洲战场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至关重要。
结论二战期间的非洲战场是联盟国与轴心国展开激烈争夺的地方。
马来西亚战役
1月20日,虽然面对皇家空军威格士式轰炸机的轰炸,日军在兴楼再作进一步登陆成功,大英国协军队的在柔彿最后防线的峇株巴辖-居鑾-丰盛一带全线面对日军的进攻,不幸地,帕西瓦尔拒绝在新加坡北面的柔彿建立固定防御。
马来亚岛屿檳榔屿从12月8日起每天都遭到日军轰炸,被迫在12月17日弃守,武器、船隻、物资及一个仍可运作的电台落入日本人的手中,很多欧洲人从檳榔屿撤退,而本地居民则落入日本人的魔掌,做成英国人的难堪及离间了英国人与本地居民的关係。
12月23日,由大卫?梅菲-里昂指挥的印度第11步兵师被命令阻击日军,但效用不大,到1月的第1个星期结束时,整个马来亚北部已完全落入日本人手中,同时,泰国又与日本帝国签订友好条约,以建立鬆散的军事同盟,泰国被容许恢復对在马来亚北部一些伊斯兰教君主的领地的统治权,因此统一其佔领的区域,而日军很快到达下一个目标,吉隆坡市,日本人於1942年1月11日没有遇到抵抗下进入及佔领该城,不足200英哩外的新加坡岛即将面对日军的入侵。在仕林河战役的灾难后,印度第11步兵师奉命在吉隆坡阻击日军数天,在仕林河战役中,2个印度步兵旅实际上被消灭,而另一个印度步兵旅亦在麻坡被消灭。
12月11日,日军在坦克支援下从泰国南下,在日得拉打败了英国及印度军队及快速从东北部的哥打巴鲁滩头向内陆推进,以瓦解北部的防守,由於没有真正的海军力量存在,英军不能阻止日本海军在马来亚海岸的行动,虽然这些行动对入侵部队帮助不大,由於没有剩下任何盟军飞机,日本人主宰了天空,不断从空中攻击地面上的大英国协军队及平民。
1941年2月8日,停泊在新加坡的皇家空军第62中队的布伦亨轰炸机,它们正準备起飞往吉打亚罗士打的空军基地驻防,中队长佰翠?汉南从1941年6月驻防亚罗士打,后因向日本透露英军的情报於12月被处决。
北非战役的发生经过介绍
北非战役的发生经过介绍北非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意大利、德国与英美之间争夺重要战略地区和目标的一次军事行动,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北非战役的发生经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北非战役的经过1:第一阶段在北非战场的意大利军队(1940年9月13日一12月8日)——意军进攻。
由巴尔博元帅(8月起由格拉齐亚尼元帅)统一指挥的2个意大利野战集团军在利比亚展开:第10集团军(司令为贝尔蒂将军)在利比亚、埃及边界,第5集团军(司令为加里波第将军)在突尼斯当面。
9月13日,第10集团军以5个师、1个团级集群、6个坦克营(利比亚东部共有9个意大利师)开始进攻韦维尔将军指挥的英国“尼罗河”集团军(2个师另2个独立旅,在埃及共有6.6万人,168架飞机,其中包括驻巴勒斯坦飞机)。
英集团军在埃及、利比亚边界仅有1个展开的师。
意军推进90公里,于9月16日进逼西迪拜拉尼,但由于指挥失灵和补给中断,不得不停止了尔后的进攻。
英军则继续退后,一直到马特鲁港附近预先构筑的阵地才立住脚。
敌对双方之间形成了一个宽达130公里的“真空”地带。
北非战役的经过2:第二阶段(1940年12月9日—1941年3月30日)——英军进攻。
12月9日,英集团军(4个师另2个旅)转入反攻,击溃了意军,在两个月内推进800余公里。
至翌年2月11日前,英军已进抵阿盖拉、马拉达以东一线,转入防御。
使得胜利未得到发展。
英国政府决定向巴尔干转移力量,利用意军在希腊的失败,为夺取巴尔干半岛在希腊建立战略基地。
英集团军一部从北非调到了希腊。
这就使意军免于彻底失败。
1941年初,德军统帅部将德国非洲军(1个坦克师、1个轻步兵师,司令为隆美尔中将)和一些航空兵部队调往利比亚。
北非战役的经过3:第三阶段一辆英国坦克路过一辆被击毁的德军坦克(1941年3月31日—11月17日)——德意联军进攻。
3月31日,意德军(2个坦克师、1个步兵师)开始进攻英集团军(2个已被削弱的师另1个旅),以便前出利比亚、埃及边界,攻占塞卢姆。
历史年表(20世纪战争与和平)
华沙沦陷,苏联趁机占领波兰东部地区 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 德军攻占丹麦、挪威 德军攻占荷兰、比利时 丘吉尔接替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领导英国单独同德国作战 德军对法国发动总攻,意大利对法宣战 法国投降 希特勒下令执行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 日本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计划 英国出动轰炸机夜袭柏林 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 美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英国、荷兰也采取一致行动 希特勒派隆美尔率领装甲部队增援利比亚的意大利军队,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称号 美国通过《租借法》 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北大西洋纽芬兰会晤,发表《大西洋宪章》,表示两国反对纳粹暴政、重建世界和平的决心 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三大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联合行动 莫斯科战役,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种遭受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日本偷袭珍珠港 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 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美国对日本横滨、东京进行轰炸 日军占领了泰国 、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缅甸、荷属东印度,以及太平洋和大洋洲的许多岛屿 中途岛战役,日本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的转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太平洋战场美军率先展开反攻 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形势也发生了转折 美英联军在西北非实行代号为“火炬”的两栖登陆,使北非德意军队陷于两线夹击中 苏军发动最后进攻,德国第六集团全军覆没 意大利投降,北非战场胜利结束 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 苏德库尔斯克战役,德军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美英中签署《开罗宣言》 美苏英参加德黑兰会议,决定开辟第二战场、加强国际合作,对德作战 苏军连续对德军发动 10次大规模进攻,基本收复国土,并进入东欧地区追击德寇 艾森豪威尔指挥的诺曼底登陆 巴黎光复 美苏英参加雅尔塔会议 英美盟军强度莱茵河,在鲁尔区歼灭西线德军主力,同时东线苏军兵临柏林城下 美军日益逼近日本本土 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 美军 攻占硫磺岛和冲绳岛 苏军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身亡 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 美苏英参加波茨坦会议,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 美国在日本人能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一颗原子弹 苏联对日作战,对日本关东军予以毁灭性打击,中国抗日均名发动战略反攻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胜利结束 纽伦堡审判 东京审判 巴勒斯坦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 朝鲜战争 苏伊士运河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 六日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 十月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 埃及、以色列签署“戴维营协议”,正式建交 海湾战争 “沙漠盾牌计划” 解放科威特的“沙漠风暴”行动 “沙漠军刀”地面攻势 伊拉克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决议
马来西亚历史发展是怎样的
马来西亚历史发展是怎样的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国家,马六甲海峡所具有的海上重要通道地位,带来了贸易和外国影响,从根本上影响着她的历史,下面是店铺分享的马来西亚历史发展是怎样的,一起来看看吧。
马来西亚历史发展阶段简介在文化上和语言上,今天的马来西亚与马来群岛之间并没有多少的区别,然而,出自于外部的影响,今天的马来群岛地区被分划成六个不同的主权国家,即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文莱和东帝汶。
1957年8月31日,联盟主席东姑阿都拉曼宣布马来亚独立;1963年,马来亚联同新加坡、沙巴及沙捞越组成了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联邦,首都为吉隆坡,联邦政府则位于布城,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创始国之一,环印度洋区域合作联盟、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英联邦、不结盟运动和伊斯兰会议组织的成员国,主要参与的军事行动有五国联合防卫和联合国维和行动。
1、史前时代在马来半岛、沙巴与砂拉越均有考古遗留出土,人类在这个区域栖息的最古老证据可追溯到距今四万年前,这些旧石器时代猎人可能是塞芒人的祖先,这个矮黑人群体在马来半岛具有极深的渊源。
瑟诺伊人似乎是个复合群体,有一半的母系DNA谱系来自塞芒人,另有一半来自晚近从中南半岛迁来的祖先,学者主张他们是早期南岛语族农耕者的后代,大约在距今四千年前,将语言与技术带到半岛南部,他们与塞芒人结合起来并混血。
原生马来人具有较多样的源头,即使他们显示某些与海洋东南亚的关连,有些人具有来自中南半岛的祖先,约在距今二万年前的最晚近的冰期高峰,某些人类学家支持原生马来人源自今天中国云南的说法,接下来则是在全新世早期,经由马来半岛往马来群岛的人口扩散。
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原生马来人遭到次生马来人推往内陆,次生马来人是铁器时代或青铜时代的人群,其祖源部分来自柬埔寨与越南的占族,这些次生马来人是半岛上第一个使用铁器的人群,他们是现在马来西亚马来人的直接祖先。
2、早期王国印度文明对马来群岛的影响,至少可追溯至公元前3世纪,古代印度人称马来半岛为黄金半岛(梵文:Suvarnadvipa),在托勒密的世界地图上,也称马来半岛为黄金半岛(拉丁语:Golden Chersonese),马六甲海峡则称为象牙海湾(拉丁语:Sinus Sabaricus),印度商人来到马来群岛购买丰富的森林和海洋产品,并与和当时来到这里的华人商人进行贸易往来。
1963年印(尼)马对抗与东南亚地区之大国角力
2010年第3期南洋问题研究No.32010(总第143期)SOUTHEAST ASIAN AFFAIRS General Serial No.1431963年印(尼)马对抗与东南亚地区之大国角力张小欣(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32) 收稿日期:2010-06-23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08043084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度重大项目(08JJD810157) 作者简介:张小欣,男,陕西咸阳人,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博士后研究人员、讲师。
①参见John Subritzky,Confronting Sukarno :British ,American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Diplomacy in the Mal⁃aysian⁃Indonesian Confrontation ,,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2000;Matthew Jones,Conflict and Confronta⁃tion in South East Asia ,:British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reation of Malaysia ,Cambridge,United Kingdo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摘 要:1963年1月印尼因反对英国主导下的马来西亚计划而发起"印(尼)马对抗",在国际冷战背景下相关大国陆续介入,其中美国为防止印尼倒向共产主义阵营以及避免因《澳新美安全条约》而卷入军事冲突,在继续对印尼援助的基础上力主由亚洲国家自行调停解决,但美国政府的继续援助措施遭到包括英、澳、新(西兰)、马等国以及美国国会的强烈反对;英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在支持马来西亚成立和维护西南太平洋地区安全稳定的基础上,坚决反对印尼的对抗政策;日本在美国支持下积极重返东南亚市场,因此希望该地区保持稳定并提出池田斡旋计划;而苏、中两国从两大阵营对立和反帝反殖角度,分别从物质和舆论方面支持苏加诺的对抗政策。
亚洲战场盟军解放东南亚
亚洲战场盟军解放东南亚1942年初,二战进入亚洲战场阶段。
日本帝国陆续占领东南亚各国,威胁到盟军在该地区的利益。
为了制止日本的侵略,亚洲战场盟军成立并开始解放东南亚。
一、盟军组织和战略部署亚洲战场的盟军主要由美军和英军组成。
他们合作成立了东南亚盟军总部,并在该地区展开了解放行动。
盟军采取了多方面的战略部署,包括海陆空三军的协同作战,以及地面战略、打击重点和战术的制定。
二、盟军战略收复东南亚1. 缅甸解放战役盟军首先在缅甸展开了解放行动。
1944年,盟军在缅甸成功打破了日军的防线,解放了该国,并确保了缅甸作为进攻日本的基地。
2. 菲律宾解放战役随着缅甸的解放,盟军将注意力转向菲律宾。
1944年10月,盟军成功登陆菲律宾,并与菲律宾抵抗组织合作,最终解放了该国。
3. 印度尼西亚解放战役盟军将矛头指向了印度尼西亚。
1945年,盟军从菲律宾出发,在海陆空三军的协同作战下,解放了印度尼西亚。
这场战役标志着盟军解放东南亚的最后一战。
三、战后重建与影响盟军成功解放东南亚后,积极进行战后重建工作,帮助当地恢复经济、政治和社会秩序。
同时,盟军的解放行动对整个亚洲战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日本帝国势力削弱亚洲战场盟军的解放行动成功削弱了日本帝国在东南亚的势力。
盟军的胜利加速了日本的垮台进程,并为太平洋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 激发抗日情绪和独立意识亚洲战场盟军的解放行动激发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抗日情绪和独立意识。
在盟军的帮助下,东南亚各国开始崛起,并最终实现了国家独立。
3. 盟军合作奠定了战后国际秩序亚洲战场盟军的合作和胜利为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奠定了基础。
在战后重建和国际事务中,盟军合作的经验被广泛吸取,并对后来的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结语亚洲战场盟军的解放行动在二战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他们的战略部署和勇敢行动为东南亚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盟军的胜利不仅为东南亚带来了和平与繁荣,也奠定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石。
马来西亚简介
一、地理(一)概况中文名称:马来西亚联邦英文名称:Malaysia简称:大马所属洲:亚洲首都:吉隆坡主要城市:马六甲人口数量:人口数量30,638,600(2015年)主要民族: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二)地理位置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由马来半岛南部的马来亚和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的沙捞越、沙巴组成。
地处北纬1°-7°,东经97°-120°。
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全境被南中国海分成东马来西亚和西马来西亚两部分。
西马来西亚为马来亚地区,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国接壤,西濒马六甲海峡,东临南中国海,南濒柔佛海峡与新加坡毗邻,并建有两条长提相通。
东马来西亚包括砂捞越地区和沙巴地区,位于加里曼丹岛(婆罗洲)北部,汶莱则夹于沙巴州和砂拉越州之间。
马来西亚国土面积330257平方公里。
海岸线部长4192公里。
气候特征马来西亚因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无明显的四季之分,一年之中的温差变化极小,平均温度在26-30℃之间、全年雨量充沛,3-6月及10月至次年2月是雨季。
内地山区年均气温22℃~28℃,沿海平原为25℃~30℃。
(三)自然资源马来西亚境内自然资源丰富。
橡胶、棕油和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曾是世界产锡大国因过度开采,产量逐年减少。
马来西亚石油储量丰富,此外还有铁、金、钨、煤、铝土、锰等矿产。
盛产热带硬木。
马来西亚原始森林中,栖息着濒于绝迹的异兽珍禽,如善飞的狐猴、长肢棕毛的巨猿、白犀牛和猩猩等等,鸟类、蛇类、鳄鱼、昆虫等野生动物数量也很多。
兰花、巨猿、蝴蝶被誉为马来西亚的三大珍宝。
二、历史(一)概况1957年8月31日,联盟主席东姑阿都拉曼宣布马来亚独立。
1963年,马来亚联同新加坡、沙巴及沙捞越组成了马来西亚联邦。
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联邦。
首都为吉隆坡,联邦政府则位于布城。
(二)历史阶段古代文明早年的印度文明支配着马来西亚。
世界军事史上的经典战役
世界军事史上的经典战役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永恒的话题,它改变着国家、民族乃至世界的命运,而经典战役则是其中最能代表战争精神、最能体现战争艺术的重要事件。
从古至今,世界军事史上发生过许多令人瞩目、流芳百世的经典战役,今天我们就来一一探究。
1. 克里米亚战争-卡尔洛凯卡1854年至1856年,英法土耳其联军对俄罗斯进行了一场历时两年的克里米亚战争。
其中最为著名的战斗之一即为位于卡尔洛凯卡的战役。
此时俄罗斯实行堡垒战术,重点防守敌人向冲击的位置,以枪垒冲击为敌人冲锋方针,制造巨大杀伤。
英国第93步兵团及法国步兵在对冲击方针理解不到位下做出冲锋,无巨大威力,还总是不避开铁扣并遭到俄罗斯军队猛烈火力地攻击。
经历了激战后,盟军在发现了俄罗斯散兵队的薄弱环节,才在短时间内缴获了敌人大批物资,从而夺得了胜利。
2. 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中日全面战争爆发。
随着日军快速地沿着海岸线向南推进,江苏省会南京也在敌人的目光中逐渐变得重要。
此时感受到了中国军民面临出路越来越窄的压力,国民党政府决定要配合华北地区抗战,坚决保卫南京。
1937年12月12日,大约30万的日本军队开始向南京进攻。
然而,面对着来势汹汹的日军,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城内居民们也加入到了抵抗中来。
经过上百天的苦战,最终南京保卫战令日军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最后南京仍在1943年后期被日本占领。
3.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6月,德国希特勒发动巨兽行动,试图攻占斯大林格勒。
德国投入了2,100多万士兵,而苏联却只有不足一百万的军队。
苏联军队固守斯大林格勒,穆罕默德尔在这场战斗中表现优异,使德国的战线大大缩短。
到了11月中旬,德军已经滞留在斯大林格勒及其周边区域粮草未继之时,在朝红铁路、突围路线及北克里马水乘冰糙烂深渡等方面遭到了苏联军队的残酷攻击,随后在深深的河边近村庄处受到了打击和毁灭,并在后来的战斗中,不仅撤退了所有炮弹和口粮,也被割断了支援线路,收效惨淡,最终导致了德国军队在此次战斗中的失败。
二战太平洋战役
二战太平洋战役太平洋战役(英语:Pacific War,日语:太平洋戦争、大东亜戦争)是二战中以日本帝国为首的轴心国和以英美国为首的同盟国于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间进行的战争,范围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东亚地区。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二战太平洋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二战太平洋战役战争概述太平洋战争(1941年12月8日;1945年8月15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主要以太平洋和周围国家为战场。
由日本和美国等同盟国家交战,战争爆发自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开始,日本空袭美国太平洋基地,美国对日宣战后,与日本交战多年的中国也跟着宣战,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王国也对美宣战,欧亚两大战场合一。
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太平洋战争参战国家多达37个,涉及人口超过15亿,交战双方动员兵力在6000万以上,历时三年零几个月,伤亡和损失难以统计。
参与太平洋战争的同盟国包括美国、中国、英国、英属印度帝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荷兰流亡政府、自由法国和苏联。
轴心国则主要是日本和其建立的傀儡政权,包括满洲国、汪精卫政权,以及泰国。
另外,日本在其殖民地(如韩国、台湾)征召了不少兵力,在中国也有很多亲日派参与战争。
这场战争除了日美两国大型海上战斗外,同时也导致位于欧洲轴心国集团的灭亡、日后的冷战局势、原子弹的使用、反殖民浪潮和日本与中国政治发展,对亚洲与太平洋周边国家未来发展影响甚巨。
二战太平洋战役战争背景太平洋战争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份,但与欧洲战场不同的是,它的起因源自更早的中国抗日战争和先前日本与欧美列强等国所累积的矛盾和冲突。
1937年,日本因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而投入大量物资和人力,国力虽持续消耗却无和谈之迹象,加上与欧美国家关系的恶化,使得日本在国际上日渐孤立,最终美国、英国和荷兰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断绝其战争物资的输入,前者提出恢复贸易的条件为从中国撤军。
日本在与欧美列强发动战争与撤兵间选择了前者,并计划夺取亚洲的欧美殖民地。
二战期间的太平洋战争
二战期间的太平洋战争
二战期间的太平洋战争是世界历史上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战争,它从1941年
开始,直到1945年才结束,参与战争的国家包括日本、美国、澳大利亚、英国、
中国等,其中以美日两国的关系最为紧张。
一、日本军队侵略
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对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了突然袭击,这场袭
击摧毁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一部分,导致美国加入了太平洋战争。
此前,日本已经在东亚及南太平洋地区展开了侵略行动,先后侵占中国东北、
中国沿海地区、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
二、美国反击
美国加入太平洋战争后,开始了反击日本军队的行动,他们在各个军事前线上
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
其中,珍珠港袭击后,美国太平洋舰队在仅短短6个月内就恢复了战斗力,展开了反攻日本的行动,进行了诸如中途岛战役、关岛战役、以及沙阿特尔岛战役等等战斗。
三、日本无法抵抗
在与美国作战的过程中,日本曾展示出了极高的战斗力,但逐渐地,由于经济
力量的不足,以及美军产业的超强实力,日本已经无法抵御美国的进攻,他们不断地输掉重要的战役。
战争的局势已经完全不利于日本。
1945年8月6日,美军在广岛投下了一枚原子弹,这次攻击导致了大量平民和
士兵的死亡,日本元首后来发表声明,承认了日本在二战中的失败,并在9月2日,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总之,二战期间的太平洋战争是世界历史上一场发生较早的现代化战争,它代表着国家之间对立的高峰,也展示了人类悲惨的一面。
虽然它早已经结束,但是其对于人类世界的影响仍在持续着。
第二次缅甸战役
第二次缅甸战役缅甸战役(Burma Campaign)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于1942年1月~1945年3月在缅甸对中、英盟军实施的进攻战役。
日军企图占领缅甸,切断美英向中国提供战略物资的交通线滇缅公路,迫使中国屈服;并伺机进军印度,促其脱离英联邦,以保障东南亚地区日军翼侧的安全。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第二次缅甸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缅甸战役简介缅甸战役(Burma Campaign)是太平洋战争中,1942年1月至1945年3月,中、英盟军在缅甸同日军进行的一系列防御和反击战斗的总称,大致可以分为第一次缅甸战役和第二次缅甸战役两个阶段性战役。
日军企图占领缅甸,切断美英向中国提供战略物资的交通线滇缅公路,迫使中国国民党政权屈服;并伺机进军印度,促其脱离英联邦,以保障东南亚地区日军翼侧的安全。
第二次缅甸战役概述1943年3月,新38师的114团即先行开进野人山区,掩护中美部队修筑自印度列多到野人山区的中印公路。
1943年10月下旬,雨季停止,在列多的新22师和新38师主力乘车到达胡康河谷边缘,驻印军缅北反攻战正式开始。
经过血战之后,新38师于12月29日攻克于邦。
随后在新38师的配合下,新22师于1944年3月5日攻克孟关。
后来两师合作攻下瓦鲁班。
新22师在攻占瓦鲁班战斗中突袭18师团司令部,缴获18师团发布作战命令的关防大印,这在抗战期间绝无仅有。
蒋中正给其嘉奖电为:中国虎!1944年4月份新22师、新38师、第30师、第50师与美军联合围攻下了密支那。
攻克密支那后,各个部队修整了2个月,此时第14师、第50师、新30师已陆陆续续空运来到缅北反攻的前线,中国进入缅甸的部队已达到5个师,为便于指挥,将新一军扩编为新一军和新六军两个军。
新一军下辖新30师和新38师,军长孙立人。
新六军下辖新22师、第14师、第50师,军长廖耀湘。
郑洞国升任驻印军副总指挥。
1944年10月16日,新一军与新六军开始向八莫发起进攻,12月初,日军进犯独山,贵阳告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调新六军回国保卫大西南,新六军主力于12月1日奉命停止前进,新六军军部及新22师、第14师被空运至云南沾益,以保卫重庆。
马岛战争ppt
战争
5月27日早上持续到5月28日,约500人的英国第二 伞兵营逼近并攻击由阿根廷第12步兵团防守的达 尔文和鹅绿湾 5月27日开始,第45突击队和第3伞兵营开始步行 穿越东福克兰,朝向海岸旁的聚落蓝绿湾前进 5月27,28两天,英军在肯特山由特种部队实施行 动 5月31日,皇家海军陆战队击败了阿根廷特种部队
英国本土距离马岛 13000多公里,距离南 大西洋阿森松岛5600 公里为中转站,向途 径舰只进行装备补给。 4月19日,英国“火神” 式远程轰炸机部署到 阿森松岛
战争
50多艘英国商船为特遣舰队服役或补给, 提供燃料物资的货柜船及有油轮形成一条 来往英国至南大西洋的八千海里后勤线 4月28日,特混舰队进入马岛水域展开, 英军宣布马岛200英里(370公里)海域内 禁航不允许外国船只进入,30日,完成海 空封锁部署
战争爆发导火索
内因:作为1981年到1982年间当时阿根廷集军 政大权于一身的领导人,加尔铁里,在面对 严重的国内的经济问题和人权问题上,选择 经由通过自认为一场干净利落的马岛战役, 以其胜利的结果来转移公众的焦点。 外因:英国削弱马岛的防御力量及《英国国籍 法》中限制给予马岛居民全面的公民权
实力对比
战争
斯坦利港因为始终是阿军重要据点,尽管遭 受英军日间的空中攻击以及夜间的轰炸,但其补 及作业却从不停止,直至冲突结束,对驻岛阿军 的补及从未停歇 战役期间每天晚上,C-130运输机总会降落在 斯坦利港,带来一切岛上需要的补给,包括粮食、 弹药、车辆 由于作战飞机的缺少及海鹞式飞机的夜战能 力限制,特遣舰队指挥高层未在夜间出动海鹞式 执行封锁,整场战争中在6月1日仅有一架充当反 舰机的C-130在马岛东北方白天被英军被击落
对比
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是阿根廷从美国购 进的巡洋舰,在珍珠港事件中幸免遇难, 是一艏服役时间比较长的战舰 谢菲尔德是英国海军现代化程度比较 高的导弹驱逐舰,配备有大量的先进设备, 但是,一首造价近2亿美元的驱逐舰被阿根 廷一枚造价仅20万美元的反舰导弹击沉, 这无疑开启了用反舰导弹击沉大型水面舰 艇的先例。总结而言:可称之为海战新模 式
二战战役
1、华沙战役,纳粹德国闪击波兰,波兰灭亡。
2、在西欧,由于德军进展太快,没有大规模的战役爆发,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德军曼施坦因计划,它打破了德军进攻法国传统的路线:比利时——索姆河——巴黎。
而是选择了从大兵团不易通过的阿登森林进攻,此举完全出乎联军意料,数十万联军被德军形成战略包围。
3、敦刻尔克大撤退。
30余万联军撤回英伦三岛。
4、不列颠空战。
这次战役粉碎了希特勒歼灭英国皇家空军取得制空权进而取得制海权以便登陆英伦的企图。
5、诺门坎战役。
日本最精锐的关东军对苏联的一次试探性质的进攻,由于装甲力量上的绝对劣势,号称“皇军之花”的日本关东军大败。
是役后,关东军不敢窥视苏联远东地区。
6、托布鲁克战役,纳粹德国非洲军团指挥官埃尔温隆美尔以劣势兵力多次击败英军后,包围要塞托布鲁克,守军拼死抵抗,最终仍被破城,3万余英军被歼。
是役后,隆美尔被视为不可战胜的德国将军。
7、巴巴罗萨行动。
1941年6月22日,德军集中所有主力分三个战略方向闪击苏联,苏军一线部队全军覆没,其中乌克兰基辅战役苏军66.5万人被俘。
苏军一线主力被全部歼灭,巴巴罗萨计划战略目标告达成。
8、莫斯科战役。
苏军以鲜血的代价迟滞了德军的装甲攻势,最终漫天风雪让德军对近在咫尺的克里姆林宫徒呼奈何。
德军是役损失50万精锐以及大量的技术兵器。
9、日本海空军奇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11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率全部主力奇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奇袭取得圆满成功,日军以微不足道的代价炸沉美军太平洋舰队8艘战列舰,美军官兵死伤2000多人。
是役后,美国对日宣战。
10、日军南洋作战。
奇袭珍珠港后,日军随即发起南洋作战,相继攻占菲律宾、香港、关岛、马来西亚,日本帝国势力达到鼎盛。
11、列宁格勒战役。
北线德军包围列宁格勒,久攻不克,战略目标告失败。
12、斯大林格勒战役。
德军第六集团军猛攻苏联南线重镇斯大林格勒,该城一旦告破,苏联的高加索油田就将丧失,进而德军可威胁中东地区。
二战各国年度总结(3篇)
第1篇1939年:战争的爆发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这一年,德国在短短数周内征服了波兰,英国和法国宣布对德国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以下是各国在这一年的年度总结:德国:德国在1939年迅速征服波兰,实现了其“闪电战”战略的初步成功。
然而,这一胜利也暴露了德国军事后勤和战略规划的不足。
此外,德国国内经济开始出现紧张,民众生活逐渐恶化。
苏联:苏联在1939年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暂时避免了与德国的直接冲突。
然而,这一条约也使得苏联在东欧地区的扩张受到限制。
同年,苏联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进一步扩大了其领土。
英国:英国在1939年对德国宣战,但初期军事行动并不顺利。
英国军队在挪威战役中遭遇挫折,但英国空军在空战中取得了一定的优势。
此外,英国政府开始实施大规模的防空措施,以应对可能的德国空袭。
法国:法国在1939年对德国宣战,但法军未能有效抵抗德军的进攻。
德国军队迅速突破法军防线,法国在6月投降,标志着西线的战事结束。
美国:美国在1939年保持中立,但随着战争的深入,美国开始对盟国提供物资援助。
这一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允许向盟国提供军事物资。
1940年:战争的扩大1940年,战争进一步扩大。
以下是各国在这一年的年度总结:德国:德国在1940年春季对挪威、丹麦和荷兰发动了突袭,成功占领了这些国家。
同时,德国在法国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法国政府投降,法国被分割为占领区和维希政府控制的南部地区。
苏联:苏联在1940年继续扩大领土,吞并了芬兰、罗马尼亚的部分领土和波罗的海三国。
然而,这些行动并未使苏联在战争中获得明显优势。
英国:英国在1940年夏季对德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空战,即著名的“不列颠之战”。
尽管英国空军遭受重大损失,但最终成功击退了德国的空中进攻。
美国:美国在1940年继续向盟国提供物资援助,并开始对轴心国实施经济制裁。
这一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选票法案》,允许向盟国提供武器。
抗日战争东南亚各国沦陷时间表
抗日战争东南亚各国沦陷时间表二战时期,日军如何用半年占领东南亚,1941年12月7日,由寺内寿一指挥的日本南方军40余万人,分兵数路进攻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缅甸。
12月8日,侵入泰国并轰炸菲律宾,9日入侵马来亚,10日在菲律宾登陆并进攻关岛,23日进攻威克岛。
1941年12月9日轰炸了马尼拉。
1941年12月10日,日军在北吕宋的阿帕里和维甘登陆两天后,又在南吕宋的累加斯皮登陆。
1941年12月24日,日军主力在仁牙因登陆。
同一天,日军在阿蒂莫南登陆,然后向马尼拉实施向心攻击。
1942年1月2日,日军占领马尼拉。
麦克阿瑟统率的美、菲守军无力抵抗,退至巴丹。
后美国政府为避免麦克阿瑟成为俘虏,命令他将指挥权转交温莱特并赴澳大利亚担任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指挥该区盟军作战。
1942年4月9日,麦克阿瑟的继任者乔纳森·温莱特率巴丹守军投降。
至此,日本完全控制了中部太平洋,连接美国和菲律宾之间的交通线被日军截断。
日本侵略者极其野蛮地对待七万美、菲俘虏,强迫他们进行一次从巴丹到打拉省卡帕斯集中营的“死亡行军”,约有1万名菲律宾士兵和1200名美军士兵死在路上。
1942年1月23日日军攻占了所罗门群岛的阿德米纳尔蒂群岛和布克岛。
3月8日,日军推进到新几内亚内陆;10日,日军遭到美军舰反击,有7艘运输舰被损毁。
5月,日军攻占了图拉吉岛,该岛位于所罗门群岛南部,正处在以拉包尔为基地的战斗机作战半径的边缘,南距所罗门群岛第二大岛瓜达卡纳尔岛约30海里,北面紧挨着佛罗里达岛,是南太平洋海空交通的枢纽要地,原由澳大利亚部队驻守,后澳军因战局恶化无力防御而主动撤离。
日军占领该岛后就开始修建机场。
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英军司令帕西瓦尔签订投降书,新加坡弃守。
1942年3月9日,印尼群岛荷军投降。
1942年5月6日,美菲联军7万余人在巴丹投降,菲律宾沦陷。
1942年5月8日,缅北重镇密支那失守,中国远征军、英印军全面撤退,缅甸落入日军之手。
摩加迪沙之战
摩加迪沙之战起因: 1993年10月2日,“线人”报告,艾迪德的两名高级助手———财务总管欧马·沙朗和对外发言人蒙哈米·哈山·艾瓦出现在摩加迪沙奥林匹克饭店。
10月3日,情报人员用无线电与“线人”反复核实后,美军开始进行代号为Irene的抓捕行动。
参战方:游骑兵部队三角洲特种部队摩加迪沙当地民兵、市民指挥官:威廉·加里森少将(Major General William Garrison),游骑兵特遣队(Task Force Ranger)指挥官;索马里民族联盟军阀穆罕默德·法拉德·艾迪德兵力:160:2000以上伤亡:美国:19人阵亡 1人失踪 73人受伤 1人被俘马来西亚:1人阵亡 7人受伤巴基斯坦:2人受伤索马里民兵及平民:1,000以上战斗类型:巷战战争背景1969年10月21日,一场无预期的军事政变,将索马里的军事将领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Mohamed Siad Barre)推上索国总统位置,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社会主义路线独裁政治。
但在1990年时,叛军攻入摩加迪沙占领了首都,逼得巴雷不得不宣布退位,并在1991年1月时出走尼日利亚的拉哥斯。
但合组叛军逼走原独裁者的几支势力,却在之后因意见歧异而反目,其中,曾在1960至1970年代间因为计划发动政变失败而入狱的穆罕默德·法拉德·艾迪德(Mohammed Farah Aidid),获得主力派系索马里联合国会(United Somali Congress,USC)的支持,但一些原本遭放逐避走意大利的USC成员,却先下手为强宣布穆罕默德·阿里·马赫迪(Mohammed Ali Mahdi)是新任总统。
1991年6月,艾迪德被选为USC的主席,但马赫迪拒绝放弃总统头衔,再加上索马里境内还有许多势力也有意染指巴雷下台后真空的地盘,因此爆发了一场以帮派组织般的小型民兵单位为主体的军阀内战。
婆罗洲战役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婆罗洲战役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本文导读:虽然该战役当时在澳大利亚受到批评及在以后时间被认为是没有意义或浪费士兵的生命,它仍然达到一系列目的如增强对占领荷属东印度大部份地区的日军的孤立、攻占主要石油供应地区释放盟军战俘,当时这些战俘的处境已十分恶劣(参见山打根死亡行军及峇都令当集中营)。
盟军在婆罗洲一系列行动计划代号为双簧管及是属于蒙特克莱尔行动的第2阶段,该行动的目的是消灭当地的日军及收复荷属东印度、菲律宾南部及英属婆罗洲北部,蒙特克莱尔行动的第1阶段,代号为胜利,目的是在菲律宾的彭内岛、宿务岛及内格罗岛登陆及已在1945年中完成。
这些行动最终亦是澳大利亚军队对日本的最后一系列行动。
盟军的企图是夺取石油资源并为进攻爪哇取得前进基地。
婆罗洲是加里曼丹岛的旧名称,该岛是世界第三大岛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分属于三个国家的岛屿。
这三个国家分别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
其中,印尼的四个省占全岛总面积的2/3,为最大的一部分,马来西亚(有沙巴和沙捞越两州)次之,文莱只占一小部分。
面积为743,330平方公里。
婆罗洲岛位于东南亚,且处于岛屿东南亚的中心部分。
婆罗洲岛四面环海,海岸线长达1440公里。
东北部是苏禄海,东部有苏拉威西海及加锡海峡。
南部是爪哇海及卡里马塔海峡。
西部,北部是南中国海。
山脉从内地向四外伸展,东北部较高,有东南亚最高峰基纳巴卢山,海拔4102米。
地形起伏和缓,雨量丰沛,多分头入海的大河。
森林覆被率80%。
经济开发限于河流下游及海滨地带,主要城镇多在河口内侧。
地下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煤、金刚石、铜、金等。
农产有稻米、橡胶、胡椒、西谷、椰子等。
陆上交通以公路为主。
大河多能通航。
石油及铜矿开采和伐木业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日军在金马士西面攻击澳大利亚军的侧翼时,一场在这次战事中最血腥的战役於1月15日在半岛西海岸的麻坡河一带爆发,本尼特派出已被削弱的印度第45旅(只有不半兵员已受训练)去防卫麻坡河南岸,但被从海上登陆的日军攻击其侧翼,整个旅被澈底击溃,其旅长及属下3个团的团长全部阵亡。
1月27日,帕西瓦尔接到美国令部队越过柔彿海峡撤退到新加坡。
1月31日,最后一批盟军军队离开马来亚, 盟军工兵在连接柔彿及新加坡之间的新柔长堤炸开一个阔70呎(20米)的大洞(少数落伍的士兵在之后数天仍通过此长堤),日军的突击队后来化身成新加坡居民利用小艇横渡柔彿海峡,进攻新加坡。在少於两个月的时间来,马来亚战役以大英国协军队被彻底打败及彻出马来半岛作结束。接近50,000名英联邦士兵被俘虏或被杀。1月下旬,佰翠?汉南已被认为勇敢的战士及被以为已经阵亡,2月13日,新加坡战役开始5天后,他被宪兵带入市中心,再被带到海边及被处决,其尸体被拋入海中。14日占领新加坡沿岸海军基地。在日军重重包围下,8万余守军斗志低落。
15日,珀西瓦尔率部投降。此役,日军以伤亡约万人的代价占领马来半岛,打通了进攻荷属东印度的战略通道,给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防御作战造成不利态势。从此新加坡这个‘狮子城’,举世闻名的要塞,属于日本人了。山下奉文以伤亡9824人的代价,自北向南席卷马来半岛650英里,直至占领新加坡。英军伤亡略少于日军,但是投降的军人却是13万之多。这一胜利,是日军有史以来最大的陆战胜利。他们再次戏剧性地向全世界炫耀了武力。日本报纸大张旗鼓地宣传:“大东亚战争大局已定;短短三天内攻下新加坡,只有我神武皇军才能立此殊勋。”而大本营宣传部长大平秀雄宣称:“日本乃照亮世界和平的太阳。沐浴在阳光下者茁壮成长,抗拒阳光者唯有毁灭一途。美英两国都应深思我日本千年炽热的历史。”
巴鲁实施两栖登陆及开始向马来亚东部海岸进攻,这与日军在泰国的北大年府及宋卡港所实施的登陆行动相配合,他们将越过马来西亚-泰国边境进攻马来亚西部地区。经过当日早上与泰国军队交火8小时后,日本人已强迫泰国政府借用泰国的军事基地支援进攻马来亚。早上4时正,17架日本帝国海军轰炸机空袭新加坡,杀死61人及有超过700人受伤,这是首次针对新加坡的空袭行动,虽然空袭警报已经嚮起,但街上仍然灯火通明,而云层亦阻碍盟军高射炮寻找日军轰炸机,没有任何一架日军飞机被击落,它们全部安全返回在西页的空军基地。
日军在马来亚北部地面佔有很大优势,因为他们有强大的空中支援,加上在装甲部队、互相合作、战术及经验均比盟军优胜,尤其是日军在第二次中日战争中获得很多经验,盟军方面没有坦克,而日军则使用脚踏车及轻型坦克,这令他们能轻易穿越马来亚的热带雨林。
马来亚战役
作为斗牛士行动的代替,一个名叫Krohcol行动於12月8日展开,但印度军很快便被已在泰国北大年府登陆的日军第五师团击败。皇家海军Z舰队包括战列舰威尔斯亲王号及却敌号和4艘驱逐舰,由海军上将汤马士?菲利普指挥在战争爆发前已到达该区,但由於日军的空中优势导致於1941年12月10日威尔斯亲王号及却敌号被击沉,这令马来亚东海岸门户大开及容许日军继续进行登陆行动。
印度军接触的空军联络官为间谍,当他开始提供情报后,日军能在3天内摧毁所有在马来亚北部的盟国空军基地,汉南於12月10日被拘留及被带到新加坡,但是日本人已获得空中优势。
12月11日,日军在坦克支援下从泰国南下,在日得拉打败了英国及印度军队及快速从东北部的哥打巴鲁滩头向内陆推进,以瓦解北部的防守,由於没有真正的海军力量存在,英军不能阻止日本海军在马来亚海岸的行动,虽然这些行动对入侵部队帮助不大,由於没有剩下任何盟军飞机,日本人主宰了天空,不断从空中攻击地面上的大英国协军队及平民。
此役,日军以伤亡约万人的代价占领马来半岛,打通了进攻荷属东印度的战略通道,给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防御作战造成不利态势。
1944年2月8日,停泊在新加坡的皇家空军第62中队的布伦亨轰炸机,它们正準备起飞往吉打亚罗士打的空军基地驻防,中队长佰翠?汉南从1941年6月驻防亚罗士打,后因向日本透露英军的情报於12月被处决。
1月20日,虽然面对皇家空军威格士式轰炸机的轰炸,日军在兴楼再作进一步登陆成功,大英国协军队的在柔彿最后防线的峇株巴辖-居鑾-丰盛一带全线面对日军的进攻,不幸地,帕西瓦尔拒绝在新加坡北面的柔彿建立固定防御。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于1941年12月~1942年2月在马来半岛实施的登陆战役。1941年12月4日,山下奉文上将指挥的日军第25集团军(辖第5、第18师和近卫师,共11万人)从中国海南岛三亚港出发,在南遣舰队(舰艇46艘)、陆军第3飞行集团(飞机450架)掩护下驶向马来半岛。8日,其先遣部队在泰国的宋卡、北大年和马来亚的哥打巴鲁登陆,迅速占领当地机场和克拉地峡,随后分兵三路南下。英军首战失利,节节败退,企图凭借隘路、河流迟滞日军进攻,以争取时间加强南部防御。日海军第22航空战队和陆军第3飞行集团轰炸新加坡及关丹等英军基地和机场,重创英空军力量。英国远东舰队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战列巡洋舰"反击"号北上迎战日本海军,因缺少空中掩护于12月10日在关丹东南海域被击沉(见马来海战)。日军由此夺得制海、制空权,保障了海上输送任务的顺利完成。日军主力沿马来半岛由北向南迅速推进,在海军配合下于12月31日占领关丹,次年1月11日攻占吉隆坡。日军进入柔佛州开阔地后,加快进攻速度。英军迅速溃败,1月31日撤至新加坡,企图凭借柔佛海峡抵御日军进攻。2月8日夜,日军分两路渡过柔佛海峡在新加坡登陆,9日晚占领廷加机场,10日在武吉知马高地与英军激战。双方伤亡惨重,日军第18师师长牟田口廉也中将负伤。12日,日军推进到新加坡市郊,14日占领新加坡沿岸海军基地。在日军重重包围下,8万余守军斗志低落。15日,珀西瓦尔率部投降。此役,日军以伤亡约万人的代价占领马来半岛,打通了进攻荷属东印度的战略通道,给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防御作战造成不利态势。
盟军在马来亚的空军战斗机中队所配备的水牛战斗机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体型过大及装备不佳;零件供应不足;支援人员不足;飞机场面对空中攻击防守困难;缺乏清楚及协调一致的指挥结构;皇家空军及皇家澳大利亚空军中队及人员间的敌对主义及;没有经验的飞行员缺乏适当训练,他们在战事爆发的头一个星期付出惨重代价,导致一些飞行中队需要合併及撤退到荷属东印度。剩下的攻击战机都是过时的种类 — 布伦亨式、洛克希德赫德逊式轻型轰炸机及威格士式 鱼雷轰炸机 — 这些飞机大部份在地面及空中很快已被日军战斗机击落,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相反,一名布伦亨式飞行员,中队长阿瑟?史夫卡因12月9日的攻击获颁授维多利亚奖章。而且,调查显示出日本军事情报部门聘请了一名英国军官佰翠?汉南上校,这名与
在澳大利亚中将查理士?安达臣的领导下,撤退的印度军队在澳大利亚军的支援下组成麻坡军,孤注一掷的进行了4天的战斗,令其它大英国协的残餘部队可以从马来亚北部撤退以避免被包围,当麻坡军到达了在巴里梳龙的桥樑及发现桥樑已被日军佔领时,安达臣
在死伤数字不断上升下,命令所有人冲过去,一些人逃入附近的丛林、沼泽地及橡胶林地以寻找其步兵团在永平的司令部,135名受伤的士兵则落入日军的魔掌,其中两名士兵被拷打及永平大屠杀中被杀死,而安达臣则获颁授维多利亚奖章。
马来亚岛屿檳榔屿从12月8日起每天都遭到日军轰炸,被迫在12月17日弃守,武器、船隻、物资及一个仍可运作的电台落入日本人的手中,很多欧洲人从檳榔屿撤退,而本地居民则落入日本人的魔掌,做成英国人的难堪及离间了英国人与本地居民的关係。
12月23日,由大卫?梅菲-里昂指挥的印度第11步兵师被命令阻击日军,但效用不大,到1月的第1个星期结束时,整个马来亚北部已完全落入日本人手中,同时,泰国又与日本帝国签订友好条约,以建立鬆散的军事同盟,泰国被容许恢復对在马来亚北部一些伊斯兰教君主的领地的统治权,因此统一其佔领的区域,而日军很快到达下一个目标,吉隆坡市,日本人於1942年1月11日没有遇到抵抗下进入及佔领该城,不足200英哩外的新加坡岛即将面对日军的入侵。在仕林河战役的灾难后,印度第11步兵师奉命在吉隆坡阻击日军数天,在仕林河战役中,2个印度步兵旅实际上被消灭,而另一个印度步兵旅亦在麻坡被消灭。
战争经过
马来亚战役是发生於1941年12月8日至1942年1月31日盟国与日本帝国在马来亚半岛的战事,战事包括大英国协军队与日本皇军之间的陆战,英军、英属印度军、澳大利亚军及马来属邦军防守此殖民地,对他们来说,此战役是一场灾难。日军企图歼灭驻马来半岛英军,为尔后进攻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建立前进基地。驻马来亚(包括新加坡)英军共3个师4个旅,约9万人,由远东英军总司令A.E.珀西瓦尔中将指挥。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中东及苏联地区更受英国重视,在人力和物资上都获优先分配。马来人所希望得到,拥有300至500架战机实力的空军部队,从来没有实现。而当驻马来亚英军,面对配备超过200台坦克的入侵日军时,却发现守军连一台也没有。
英军曾制定计划,先发制人地入侵泰国南部,抢先破坏日军的著陆点,并命名为斗牛士行动。但最终行动并没有被执行。马来亚战役开始於日本第25军於1941年12月8日入侵马来亚,日军在马来亚北部海岸的哥打
1941年2月8日,停泊在新加坡的皇家空军第62中队的布伦亨轰炸机,它们正準备起飞往吉打亚罗士打的空军基地驻防,中队长佰翠?汉南从1941年6月驻防亚罗士打,后因向日本透露英军的情报於12月被处决。
日军首先遭到印度第3军及数个英军旅的抵抗,日军很快就清除了印度军在海岸线的抵抗之后更集中力量包围及迫使印度军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