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3.06•【字号】粤府办[2012]15号•【施行日期】2012.03.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粤府办〔2012〕15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二年三月六日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录前言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二)面临形势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三、产业发展重点(一)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二)新能源汽车产业(三)LED产业(四)生物产业(五)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六)节能环保产业(七)新能源产业(八)新材料产业四、产业空间布局(一)总体空间布局(二)重点产业布局五、主要任务(一)产业发展创新工程(二)骨干企业培育工程(三)产业集聚发展工程(四)市场应用示范工程(五)产业国际合作工程(六)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六、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协调(二)加强政策扶持(三)深化体制改革附件:1.产业空间布局图(附图1、2)2.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前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选择。
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革与调整新趋势,国家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时作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决定,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战胜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尖端科技领域实现重大跨越。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获得好收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积极成效,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广东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亮点解读
《 划》 “ 规 以 自主创 新 、 点跨 越 、 重 支撑 发 展 、 引领 未
来” 为指导方针 , 贯彻落实《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
规 划纲 要 (0 6 2 2 2 0 — 0 0年 )和《 江 三 角洲 地 区 改革 发 》 珠
展规划纲要( 0 8 2 2 2 0 — 0 0年 )等重要文件精神 , 中 》 与《
共 广 东省 委 关于 制 定 国 民经 济和 社 会 发展 第 十 二个 五
《 规划》 的制定 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 通过 这一主线锁定各项目标任务 , 由此确定科技工作在我省
经济 建设 中的支 撑 引领 作用 。
年规划的建议》《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 五年规划纲要》 等规划进行了充分对接。 内容包括“ 发展
专 l 二解技省给创展二规 家读 题 深”广划和 发十l划・ 解 I 五读规 :技新东解》专 — 科东 学 术 “ ”篇 “ 入 《 科 力 广 五读 十 —
作者 简 介 : 刘毅 , 东省 科 学技 术情 报研 究所 ( 东省科 学技 术 发展 战略 研 究 院 )助 理 研 究 员 , 究方 向 广 广 , 研
基 础与 环境 ” “ ,指导 思想 ” “ 、基本 原 则与 发展 目标 ” “ ,主 要任 务 ”“ 展重 点” ,发 以及 “ 障措施 ” 个部 分 。 保 五 整份 规 划旗 帜鲜 明、 思路 明晰 、 任务 突 出 , 围绕 以科 技工 作支 撑 服 务我 省经济 社会 建设这 一 中心突 出 了几大 亮点 :
而 在 发展 重 点 上 , 过 实施 国家技 术 创 新 工程 、 通 知识 创
新推进工程 、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 、 势传统产业 优
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
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居全国前列。
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4.5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以上。
人均生产总值于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预计2010年约为4.7万元,五年年均增长11%以上。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为4516亿元,是2005年的2.5倍。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产业结构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明显,现代产业体系初具雏形,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预计为5.0∶50.4∶44.6,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为40∶6 0。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3.01.18•【文号】国科发高[2013]23号•【施行日期】2013.01.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国科发高〔2013〕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加快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我部组织编制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做好落实工作。
特此通知。
附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科技部2013年1月18日附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更好地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引领、支撑、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水平,特制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一、国家高新区“十二五”发展的基础与形势(一)国家高新区“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国家高新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四位一体”战略定位的总体要求,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做出很大努力,取得明显成绩。
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一面旗帜,成为引领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先导。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广东省)
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一篇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二篇 创新驱动 建设创新型广东 第三篇 优化升级 建设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 第四篇 内外并举 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第五篇 强农惠农 建设美好新农村 第六篇 统筹城乡 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第七篇 联动融合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八篇 绿色发展 保护秀美山川 第九篇 强化支撑 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第十篇 普惠共享 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十一篇 内涵提升 提高文化软实力 第十二篇 改革先行 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第十三篇 互利共赢 深化粤港澳合作 第十四篇 开放合作 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第十五篇 规划实施保障第一篇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 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篇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2011-2015 年) ,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 》 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 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
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 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 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 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规划-信息化发展纲要
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第一节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统筹布局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卫星通信等设施建设,形成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国家干线传输网络。
引导建设宽带无线城市,推进城市光纤入户,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宽带普及率和接入带宽。
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
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
以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为重点,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实现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促进网络互联互通和业务融合。
第二节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
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推动面向全社会的信用服务、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建设。
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和完善网络行政审批、信息公开、网上信访、电子监察和审计体系。
加强市场监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强化信息资源的整合,规范采集和发布,加强社会化综合开发利用。
第三节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
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完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等制度。
加快推进安全可控关键软硬件应用试点示范和推广,加强信息网络监测、管控能力建设,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
点信息系统安全。
推进信息安全保密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信息安全保密防护体系。
加强互联网管理,确保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
“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居民消费率上升。
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
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
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
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今天店铺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全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战胜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尖端科技领域实现重大跨越。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获得好收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积极成效,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解读
刻 影 响着 人类 的 生 产 方 式 、 活 方 式 和 思 维 方 式 , 技 创 新 对 生 科
一
发 挥 着 关 键 性 的作 用 。 从我 国 的发 展 历 程 看 , 高层 次 创 新 型 科 技 人 才 在 相 关 领 域 发 展 中发 挥 了举 足 轻 重 的作 用 。 无 论 是 “ 两 弹 一 星 ” 杂 交 水 稻 、 人 航 天 、 月 工 程 , 是 量 子 通 信 、 人 、 载 探 还 载 深 潜 器 、 级 计 算 机 等 等 , 些 重 大 科 技 成 果 的取 得 和 相 关 领 超 这
任 务 。 《 民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第 十 二 个 五 年 规 划 纲 要 》 确 提 国 明 出 , “ 持 把科 技 进 步 和 创 新 作 为 加 快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的 要 坚
重 要 支 撑 ” 不 断 提 高 我 国科 技 创 新 能 力 , 进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 促 由依 靠 生 产 要 素 和 投 资 驱 动 到依 靠 创 新 驱 动 的 重 大 转 变 , 把
作 人 才 等 各 类 人 才 队伍 建 设 ,把 广 大 人 才 凝 聚 到 推 进 自主创 新 、建 设 创 新 型 国家 的宏 伟 事 业 中来 。 二 是 遵 循 人 才 成 长 规 律, 完善 科 技 人 才 发 展 政 策 。以研 究制 定 加 强 高 层 次 创新 型科
技 人 才 队伍 建 设 的指 导 意 见 为重 点 ,着 力 在 产 学 研 合 作 培 养 人 才 , 进 人 才 向企 业 流 动 ; 化 创 新 绩 效 和 创 新 质 量 导 向 , 促 强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整理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 录第一篇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 发展环境第二章 指导思想第三章 主要目标第四章 政策导向第二篇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 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 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 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 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 营造环境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 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 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 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 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 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 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 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 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 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 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 互利共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 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 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 发展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 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 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 强化实施 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 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 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对接国家科技需求和部署,积极争取国家创新资源布局广东——《广东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解
对接 国家科 技需 求和 部署 积极争取 国家创新资源布局广 东
— —
《 东省科学和技术发展 “ 广 十二五" 规划》 解读
口文 / 李栋 亮
《 广东省科学和技术发展“ 十二五” 规划》 以下简称 (
《 划》 从 2 0 规 ) 0 9年 5月 就开 始 了规 划 的研 究 和编 制 工
一
作, 历经两年多的努力,规划》 《 终于正式发布。 在广东提
出“ 加快 转 型升级 、 建设 幸福 广东 ”全 面落 实《 , 珠江 三 角 洲 地 区改革发 展规 划纲 要》率 先全 面 建成 小康 社会 、 , 基
,
拥 有 的教育部 重点 实验 室不 到全 国的 5 在广 东工 %,
分之一 , 这与广东 区域创新绩效全国排名第一的地位存
在 一定 的差 距 , 明显 与 广东 科技 发展 的地 位 和需 求存 . 也
三 个层 面展开 战略 部署 ,建设 开 放型 区域 创新 体 系 、 现 代 产业 技术 支撑体 系 、 社会 发展 科技 服务 体 系和 自主 创 新 政 策法 规体 系四 大体 系 , 进一 步优 化 珠 三 角 、 西 两 东 翼 以及 粤北 山区三 大空 间科技 资 源布 局 的发展 思路 , 是 广 东 未来 五 年科 技 发展 重 要 的战 略 性 、 领 性 、 合 性 纲 综
文件。 纵观《 规划》 的指导思想、 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不 难发现 ,规划》 《 的诸多内容都是和国家“ 十二五” 科技发
展 的相 关规 划紧 密衔接 的 , 充分 体现 了广 东积 极 对接 国
事实上, 为《 作 规划》 编制的参与人员之一 , 本人认 为这次《 规划》 在衔接国家科技发展相关规划 , 积极对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一
3 8
—
广 东省 人 民政 府 公 报
2 1 年 第 3 期 01 1
总 数 的 1 . ,居 全 国第 一 位 。 53
— —
先进标准体 系初具规 模 。企 事业单 位加 大标准 制修 订力 度 ,其 中制定严 于
广 东省 人 民政 府 公 报
2 1 年 第 3 期 01 l
广东省人 民政府办公厅 印发广东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 十二 五 " 规 划 的通 知
粤 府 办 ( 0 1 9号 2 13 6
各 地 级 以上 市 人 民政 府 ,各 县 ( 、 区) 人 民政 府 ,省 政府 各 部 门 、各 直 属 机构 : 市 《 东 省 实 施 技 术 标 准 战 略 “ 二 五 ” 规 划 》 已经 省 人 民 政 府 同 意 ,现 印发 给你 广 十
授权 质 检机 构 或 派 驻 实 验 室 。
— —
应对 国外技术 性贸易措施能力不断提 高 。充分发 挥广东 省 WT / B O T T通报
咨询研究 中心 等相关 机构作 用 ,指 导建立覆 盖各 市重 点行业 的技术 性 贸易措施通 报 预警机制 ,初步实现 面 向名优 企业 点对 点应对 和 防控 技术性 贸 易措施 的服务 ,成功 举 办 10多场技术性 贸易措施 国家 评议会 ,促使 技术性 贸易措 施 制定 国修改或推迟 0
国 际标 准 、国家 标 准 、行 业 标 准 或 地 方 标 准 的 企 业 ( 盟 ) 标 准 8 2 联 5 0项 。广 晟 数码 公 司 的数 字 音 频 编 解 码 技 术 先 后 成 为 国 家 标 准 和 国际 蓝 光 光 盘 标 准 ,被 国 际 电工 委 员 会 (E ) 认 定 为 数 字 接 口和 通 信 协 议 领 域 国 际 标 准 。 6 IC 0个 产 业 集 群 、 专 业 镇 大 力 推 行 联 盟 标 准 ,引导 企 业 共 同 开 发 应 用 高 新 技 术 和 先 进 技 术 ,逐 步 建 成 以市 场 为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给力创新、幸福广东——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厅长李兴华深入解读广东“十二五”科技蓝图
根据上述 总体思路 , 按照“ 有所为, 有所不为” 的原
则 ,规 划》 出 了广 东省 “ 《 提 十二五 ” 技 发展 的 四大主要 科
任务、 十三 项重 大科技 工程 以及 五 大保 障措 施 。
研 发投 入 占地 区生产 总值 的 比重达到 23 广 东研 发投 . %,
重要 作 用。
其次, 更加注重强调创新人 才队伍建设 。《 规划》 坚
持 以人 为本 、 学发展 的要 求 , 出反 映人 员素质提 高 、 科 突 创 新 人 才 队伍 建设 的 指标 ,在发 展 目标 中提 出 了 “ 到 2 1 年 ,每 万名 社会 就 业人 员 中从 事研 发 活动 人 员达 05
府 的要 求 。广 东省 科技 厅 于 2 0 0 9年 5月正式 启动 了广
形成《 规划》送审稿) ( 。
“ - _是 广 东建设 现代 产 业体 系, 快转 变经 济 十2 5 ” 加
东省科 学和技 术 发展 “ 十二 五” 划的 战略研 究工作 , 规 成
立了由厅主要领导成 员参加的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总体
广东科技 。第 ’ I 3 。 ’ 期 2
专 I 二解《省学 创展二”篇 导 读 题I 深”广划给 术广 五读 ・ 解 五读规 :技发“l划 领 — 入 技 科和 新十l 》 “ 科 东 力 东解 十 — 规
心 , 照 “ 力建 设 、 境 建设 一技 术创 新 、 按 能 环 知识 创 新一 产 业发 展 、 会 民 生” 总体 思 路 , 社 的 围绕 产 业发 展 、 知识 创 新 、 务 民 生三 个层 面展 开战 略部 署 , 点 建设 开放 服 重 型 区域 创 新体 系、 现代 产 业技 术 支撑 体 系 、 社会 发展 科 技 服 务体 系、 自主 创新 政 策 法规 体 系四 大体 系, 快推 加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
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东莞加工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松山湖开发上升到区域 发展战略层面。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高新区作为贯彻落实“双提升”战略的突破口和重要工作抓手,并制定了《中共广东省 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省委书记汪洋站在全省和全国的高度,提出要把松山湖 打造成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园区。东莞市委、市政府将开发建设松山湖作为东莞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市委 书记山湖的高度重视,促使松山湖以更高标准来增强区域创 新能力,提高择商选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以及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发展环境
1.面临的主要机遇
(1)国内外经济环境有利于推动松山湖发展。目前世界经济正在摆脱金融危机
的影响,总体运行状况有所改善并趋于稳定。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纷纷上调预测的世界经济增长率,表明国际环境正逐步好 转,世界经济出现转机的可能性不断增加。在世界经济转好的大环境下,我国仍将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并力保经
“十一五”时期,松山湖虽然发展势头迅猛、发展成绩突出,但与国内先进高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园区管理体制与高 新区的发展还不太适应;管理队伍的专业性和综合性人才还较为欠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还不够高;部分高新技
术研发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还缺少领军人物和龙头骨干企业;园区的内部交通疏导、内外交通衔接以及满足研发人员等白领 阶层生活需求的餐饮、文体、娱乐休闲等设施数量还相对不足,使用还不够便利等。
好,“十一五”时期,松山湖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截止2010年年底,松山湖
90%以上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绝大多数拥有自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2010年,松山湖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 分别达到913件和339件,“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3%和187%(见图4)。
“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工作方案
“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工作方案一、背景随着全球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在推动国家发展、提升综合国力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为了在这一时期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为重点,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优化创新环境,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三、发展目标1、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在重点领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发明专利授权量大幅增加,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55%以上。
2、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15%以上。
3、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
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更加健全,创新型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4、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在农业现代化、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等领域的科技成果得到广泛应用,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
四、重点任务1、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加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加强制造业信息化、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在创新中前行:《广东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
民生的制 度安排 , 促 进就 业放 在 经济社 会 发展 优先 位 把
置,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加 大收入 分 配调 节力度 ,坚定 不移走 共 同 富裕 道路 , 使
发展 成果 惠及 全体人 民。 东作 为 外来务 工人 员众 多的 广 省份, 国家“ 二五 ” 划要 求 多渠道 多形 式改善 农 民工 十 规 居 住条 件 , 鼓励 采取 多种 方式将 符 合条 件 的农 民 工纳入
脆 弱 的 高原 湖 泊 水 污染 防 治 力度 、 续 实施 沿 海、 江 继 珠
台, 为我们 勾画 出未来五 年 富 民强 国的发展 蓝 图。在 国 家“ 十二五 ” 划 以“ 学发展 ” “ 变经 济发展 方 式” 规 科 、转 的
“ 题 主线 ” 经 济 转 型升 级 、 主 中, 区域 协调 、 洋经 济 、 海 文
群现 代 化 水平 ,建成 珠 江三 角洲 大城 市 群城 际交 通 网
络 , 进 重 点开放 区域 城 市群 的城 际干 线 建设 ; 推 建设 广 州、 深圳 等城 市轨道 交通 网络 化 系统 。 s环境 保护 . 当发展环 保低 碳 经 济成 为全球 发展 的 大趋 势 , 国家 “ 十二五 ” 划针 对特 别 区域 , 求加 大珠 江 流域 和生 态 规 要
提 出建设 以香 港金 融体 系为 龙 头、 江 三 角洲城 市金 融 珠 资 源和服 务 为支撑 的金 融合作 区域 , 支持 广 东在 对港 澳 服务 业 开放 中先行 先试 , 逐 步将先 行 先试措 施拓 展到 并 其他 地 区。加 快共 建粤 港澳优 质 生 活 圈步伐 , 完善 珠 江
人才强国 协调发展 互利共赢——“十二五”规划纲要(第四至七、十一、十二篇)摘要
优化 格 局
促 进 区 域 协
调 发展 和城 镇化 健康 发展
充 分 发 挥 不 同 地 区 比较 优 势 ,
大政方 针
点 。促进 科 技进 步 与产 业 升级 、 生 民
加 强 科 技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 嗣绕
产 权 执 法 力 度 。鼓 励 采 用 和 推 广 具 有 自主 知识 产 权 的技 术 标 准 。 完 善 科 技 成果 评 价 奖励 制 度 ,加 强科 研 诚 信 建设 。
有 序 拓 展 金 融 服 务 业 。服 务 实
体 经 济 , 范 系统 性 风 险 , 序 发 展 防 有 和 创 新 金 融 组 织 、 品 和服 务 , 面 产 全 提 升 金 融 服 务 水 平 。发 挥 大 型金 融 机 构 的综 合 性 服 务 功 能 ,积 极 发 展
中小金融机构 ,围绕促进小 型微 型
企 业 发 展 、 动 科 技 创 新 、 展 绿 色 推 发 经 济 、 持企 业 跨 境 经 营 , 支 以及 发 展 网上 交 易 等 新 型 服 务 业 态 ,创 新 金
融产 品和服务模式 。更好地发挥 信
用融 资 、 券 、 证 信托 、 财 、 理 租赁 、 担
保 、网商银行等各类金融服务 的资 产配置和融资服务功能 。加强金融
化 吸 收再 创新 能力 , 化 基 础 性 、 强 前 沿 性 技 术 和 共 性 技 术 研 究 平 台 建 设 ,建设 和完 善 国 家 重 大 科 技 基 础 设 施 , 强 相 互 配 套 、 放 共 享 和 高 加 开 效 利 用 。 在 重 点学 科 和 战 略 高 技 术
互 利 共赢
改善紧密结合, 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重 大需求, 在现代农业 、 装备制造 、 生态 环保 、 能源资源 、 息 网络 、 信 新型 材 料、 公共安全和健康等领域取得新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科技服务业是在研究开发链和科技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服务性机构和服务性活动的总和,主要包括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新兴科技服务等领域。
科技服务业是区域创新加速器和产业升级推进器,是现代服务业的新增长点,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是当今世界两大特征。
经济全球化带动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频繁流动,引发科技全球化和研发全球化,带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
而科技进步不断消融产业边界,催生多种新的行业和职业,形成知识经济形态,使得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更有赖于技术和创新。
“十二五”是我省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创新型广东的关键时期,需要立足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把握发展机遇,理清未来五年科技服务业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加速我省科技服务业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广东和现代产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和《广东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期间,我省科技服务业增加值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为“十二五”时期科技服务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0年全省共有3.5万个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从业人员53万人,实现营业收入3200亿元,增加值17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7%。
2.新兴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研发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交流与推广服务业、地质勘查业等四类传统科技服务稳步发展,增加值年均增速18.8%,2010年产值达到483.79亿元。
专业技术服务外包、创意设计、DNA检测、超级计算、云计算、风险投资等新兴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40%,其产业规模迅速赶超传统四大科技服务业。
同时,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彼此延伸和融合,全省3000多个高新技术企业不仅提供高科技产品,而且随产品提供大量的科技服务,并将科技服务的价值固化在有形产品上,具有相当的规模。
3.珠三角科技服务集聚发展。
在新兴科技服务业领域,科技服务机构几乎全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且呈现集群发展态势,并形成广州科学城、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佛山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山广东健康医疗技术服务区、广东工业设计城和珠海横琴新区等一批科技服务业聚集区。
目前珠三角九市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约占全省的87.2%,其中深圳占40.3%,广州占25.5%。
4.技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期间我省技术市场的不断繁荣,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不断发展壮大,技术市场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全省自主创新。
2010年全省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7558项,合同成交金额242.5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209.2亿元。
5.存在问题。
一是科技服务业总体实力不强,对国民经济贡献仍偏小,结构不合理,科技服务业前端的科学研究比较薄弱,新兴科技服务业发展不均衡。
二是专业化程度不高,企业规模偏小,缺乏知名品牌。
三是缺乏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管理政出多门,缺乏系统性。
四是体制机制不健全,对政府依附性强,公正性差,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
五是国际化程度低,在科技服务领域,缺乏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技术贸易维持在较低水平,承接海外科技服务外包能力偏低。
六是科技服务机构总体发展不均衡,珠三角以外地区的科技服务缺乏。
(二)发展环境1.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的新机遇。
随着全省产业升级“双转移”战略的实施,一批受土地等发展空间限制的企业向两翼山区转移,为珠三角地区科技服务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产业布局空间。
随着全省产业升级“双提升”战略的实施,依靠自主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成为广东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产业创新需求将迅猛增长,这为全省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拓展机会。
随着产业升级“双轮驱动”战略的实施,服务业、特别是高技术服务业将在发展中得到较大的政策倾斜,科技服务业作为高技术服务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主要的增长热点,必将成为全省提高服务业对全省经济发展贡献的排头兵。
2.建设创新型广东的新机遇。
增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广东是我省当前的重要任务。
建设创新型广东就必须加速发展科技服务业。
科技服务业对全省科技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和支撑作用,是创新型广东发展必要的创新型产业基础。
科技服务机构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创新型广东必须强化建设的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的主要组成元素。
因此,建设创新型广东将为科技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带来重大的政策良机。
3.服务业加速转移的新机遇。
以服务外包为特征的新一轮国际服务产业转移正在迅猛发展。
一是我省具有一定优势的IT外包依然占据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较大份额,且保持着较高的增速,对我省加速以IT外包产业为基础的科技外包服务业提供了广阔市场。
二是以产品和流程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科技服务外包高速增长,为我省发挥科技服务业后发优势,实现科技服务业跨越式发展,迅速与国际科技服务业特别是高端科技服务业接轨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关于发展科技服务业的要求,紧密围绕全省科技服务业建设与发展的经济社会需求和实际,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以有效服务于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为目标,以研发服务业、新兴科技服务业和专业技术服务业为重点,瞄准研发链和科技产业链,加强政府引导,整合和优化服务资源,加速打造高效服务平台,着力优化科技服务业全省布局,着力创新科技服务业态,培育发展科技服务企业和品牌,积极承接国内外技术性知识流程服务外包,提升我省自主创新能力,为促进广东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1.政府引导。
超前研究,抢先部署,强化科技服务业顶层设计,加强全行业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推动科技服务业有序、快速、健康发展。
着力做好四个引导,一是引导科技服务业创新业态,激发新兴增长点;二是引导各地市合理分工,有侧重地发展优势科技服务;三是引导科技服务业事业、社团型组织突出公共科技服务定位;四是引导企业创新服务模式,拓展科技服务市场。
2.企业主体。
明确科技服务业中企业是产业发展主体和创新主体的发展思路,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独立研发机构,鼓励科技服务企业发展,鼓励以经营性为主的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
加快推动科技服务业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服务业产业体系与创新服务体系的形成。
3.集群发展。
突出重点,以科技服务业较为集中和基础较好的地市、县区为典型,以新型科技园区和科技服务平台为载体,高标准规划和建设科技服务基地,在全省打造若干科技服务业集群。
4.资源整合。
以增量带动存量,用存量激活增量,统筹全省科技服务业资金、人才、管理等创新要素资源,以科技服务业产业基地、产业创新联盟、技术创新平台、科技服务示范企业建设和培育为抓手,构建开放、合理的全省科技服务业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体系。
(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整合和优化服务资源,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全力打造服务特色和服务品牌,探索适合我省科技服务业发展典型模式,充分发挥科技服务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提升全省科技服务能力,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初步实现科技服务业产业化和国际化,为在2020年前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区的国际性科技服务业产业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2.具体目标到2015年,全省科技服务业从业单位达到5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集聚国内外高层次人才10万人,实现科技服务营业收入达8000亿元。
——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推动知识产权交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到2015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00亿元以上,将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到60%以上。
——加快发展信息内容服务、工业设计、生命健康服务、科技服务外包等新兴科技服务业,力争到2015年全省新兴科技服务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
——稳步发展技术检测、检验与认证服务业。
力争在技术检测、检验和认证领域,全省检测和认证收入达到1000亿元。
——重点发展全省科技服务业聚集区。
在省级以上高新区和产业转移园区等科技产业园区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平台,建设200个公共服务创新平台、30个科技服务业示范基地和深圳、广州、珠海三大科技服务业创新型城市。
三、空间布局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任务,依托各地产业定位,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发挥各地区位优势,按照广州、深圳两个核心,珠三角、东西两翼、北部山区三个层面进行总体空间布局。
(一)两个核心广州以发展研发服务、信息服务、检测服务和科技服务外包等为重点,以广州中新知识城为依托,建设国家级的研发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广东现代服务交易中心(广东现代服务研究院)、中新知识城、国际生物岛、广州科学城、广州大学城、广州天河软件园、南沙资讯科技园,打造集研发、创意、孵化、投融资、产业化与一体的科技服务创新区。
深圳以创意设计、技术产权交易、风险投资和科技服务外包等为重点,以高交会为依托,以高新区、科技园、大学城为载体,发展高科技服务产业。
重点创建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深圳软件园、深港创新圈、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等重要科技服务创新基地。
(二)三个层面珠三角地区:在建设好广州、深圳两大创新圈的核心城市外,要在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等市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和制造业转型的需要,发展特色产业科技服务业和产业主题创新园区,鼓励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在珠三角地区设立分支机构。
东西两翼地区:以高新区和产业转移园区为重点,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平台、技术创新平台和检测检验平台。
在东西两翼的中心城市适度发展钢铁、化工、建材科技创新平台和与临港工业相配套的科技服务业。
北部山区:鼓励北部山区发展农业科技服务业和优势产业科技服务业,建设科技信息中心和推广中心,推动北部山区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和技术转移。
四、主要任务(一)扩张科技服务业增长规模立足专业技术服务业和科技交流与推广服务业,以检验检测服务和技术市场服务为突破口,加快扩张科技服务业规模。
创新科技服务业发展模式,着力发展新兴科技服务业,推动创意设计、科技服务外包、科技金融、科技信息、数字内容等重点产业的发展,培育科技服务业新兴增长点。
(二)提高科技服务业发展质量遴选和扶持具有优势的骨干服务机构打造服务品牌,完善服务基础设施,规范服务,提升服务能力。
制定科技服务品牌战略和规划,确定品牌建设的重点行业和领域,推动科技服务机构由单一服务模式向聚集服务模式转变,突出主导业务,凸现特色,强化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