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高中语文衔接

合集下载

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了适应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普遍获得进一步提高,同时也要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这就要求我们要做高中、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

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由少年期进入青年期,其心理趋向是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其间也有一个过渡衔接过程。

高中语文教材中抽象逻辑思维的内容增加,抽象程度增高,从具体到抽象也需要加强思维训练,作好衔接工作就显得更重要。

怎样做好初中、高中两个学段的教学衔接工作呢?一、温故知新,循序渐进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作好衔接的准备工作。

现行初中新编教材系统安排了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阶段性目标,总共五大项四十个语文活动,内容全面,实用性强。

课标还专门介绍了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课外读物的建议、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高一教师应将初中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结合高中教材分项列出对应的知识体系和训练序列,恰当安排衔接计划。

例如高中教材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系列的目标,组成“语文必修一”至“语文必修五” 五个模块。

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

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鉴赏和探究等方面比较均衡地发展,为以后有选择地学习打下基础。

与此对应的内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是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尽可能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所以整个目标系统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部分。

就目标设计的结构框架说,纵向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这三个维度,但这是隐性的线索;横向则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这是显性的呈现。

初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衔接

初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衔接

浅析初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衔接[摘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其衔接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高中语文教学能否顺利地完成与初中教学的衔接,直接关系到高中语文教学效率是否真正提高,本文对如何提高初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谈了几个观点。

[关键词]初高中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断层衔接一、初高中教师教学观念分析由于初高中教学目标的不一致,必然导致教学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评价等等方面的区别,这就需要初高中教师改变观念,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讲究师生民主平等、重视科学探究的指导,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呈现较多。

而高中阶段则更多采用的是“满堂灌”“满堂问”这样的教学方式,跟学生以前所接受的教学方式不一致。

因此,高中教师应该继续在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积极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1.教师要更新观念,统一思想,加强理论学习。

许多教师课堂教学方法还比较陈旧,与学生所希望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学生自学为主)有很大的差距,教学方法的陈旧从客观上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语文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教轻学、教学脱节,客观上阻碍了教学衔接问题的顺利解决。

2.稳定学生心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在活学、乐学中提高语文思维能力。

教师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教师务必发挥主导作用,依靠全体学生共同营造健康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以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以及自学能力的形成。

3.加强学法指导。

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

2024年初高中语文衔接:学习方法指导+课件

2024年初高中语文衔接:学习方法指导+课件

四、高一语文学法指导
(6)练,一是通过练习,巩固提高所学知识,及时查 漏补缺。练习时认真对待,规范答题,及时整理笔记。二 是勤练笔,认真对待每次习作,老师批改后要认真修改, 不断完善。
语文学习要讲究方法,希望大家牢记六字诀,结合个 人情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踏踏实实为语文学习 打下扎实的基础。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为后期的学习提 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最后,祝愿大家在高中阶段能学有所 得、学有所成。
四、高一语文学法指导
二、牢记“听、说、读、写、思、练”六字诀 (2)说,一是上课要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讨论、 多和人交流看法。二是要多向老师同学请教,不懂就问。 三是积极参加朗诵、演讲、辩论等活动,提高表达能力。
四、高一语文学法指导
二、牢记“听、说、读、写、思、练”六字诀 (3)读,一是读背课内要求熟记的内容,大声读出, 有利于理解和记忆。二是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名著、报刊 等,拓宽视野、丰富情感。
二、高中语文的变化及要求
变化之一,教学内容加深了。从教材看,初中学的 是一般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高中学的是复杂的记 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从教学要求看,学习的内容也 明显加深了。如议论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三要 “能把握文章阐述的观点,了解论证方法,领会语言的 严密性”,而到高中则要求“能理清层次,把握中心论 点,分析论证方法,注意文章的逻辑性”。
四、高一语文学法指导
四、高一语文学法指导
一、课堂学习“三步走” (1)主动预习 提前阅读将学课文甚至了解该单元其他课文内容,确 立课堂学习目标。对于文言文单元,要求熟读课文,动手 圈点勾画,旁批疑难点。
四、高一语文学法指导
一、课堂学习“三步走” (2)专心听讲 上好课、听好课是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途径。听课要 眼到、手到、心到,要跟随老师思路,作好笔记。只有在 课堂上达到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最基本的消化吸收,才可能 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柳暗花明又一村——浅析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柳暗花明又一村——浅析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关键词 : 初 高 中语 文教 学 衔接 过 渡
学 生 由初 中 升 人 高 中 后 。 总 感 到 高 中语 文 学 习 无 规 律 可
动 感 十 足 的世 界 里 阅读 文 章 ,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提 高 学 生全面阅读和想象分析的能力。 二、 熟 悉教 材 。 掌 握 初 高 中 语 文教 育 目标 的差 异 为 了更 好 地 进 行 高 中语 文 教 学 , 我 们 应 熟 悉 初 高 中教 材 . 研究 初高中《 语 文教学大 纲》 和《 课程 标准》 , 掌 握 两 个 阶 段 教 育 目标 的不 同 。 现代文阅读方 面: ( 1 ) 在 阅读 方 法 上 , 由初 中“ 熟 练 运 用 略 读 、 浏览” , 到高 中“ 能根据不 同 目的 、 阅读材 料 , 灵 活 运 用 精 读、 略读 、 浏览法” 。( 2 ) 理解方 面, 由初 中 “ 理 解 主要 内 容 ” 到 高 中“ 理 解 作 者 的思 想 、 观 点 和 情感 ” 。 ( 3 ) 分析评价方面 , 由初 中 的“ 能 提 出 自己 的 看 法 和 疑 问 ” . 到 高 中 的“ 作 出 自己 的 分 析 和 判断 , 学 习从 不 同 角度 进 行 阐发 、 评价 、 质 疑 。( 4 ) 鉴 赏方 面 , 高 中更 强 调 自 己 的情 感 体 验 和 思 考 。 文言文阅读方面 : 由初中的“ 理解 基 本 内 容 ” 到高 中的“ 掌 握 常 见 的文 言 实 词 、 虚词 、 句式 、 读懂课文 , 用 现 代 观 念 审 视 作 品 的思 想 内容 和 思 想 倾 向” 。 三、 寻规觅法 。 做 好 几 个 方 面 的衔 接 根 据 学生 存 在 的几 个 问题 。 掌 握 了初 高 中教 育 目标 的差 异 , 我 们在 教学 中应有 针 对性 地做 好 以下几 个方 面 的衔接 工作 1 . 注 重 教 材 知 识 层 次 的衔 接 。语 文 知 识 是 有 系 统 有 序 列 的, 教 材内容的安排也是有层次 、 有梯 度 的 。 初 中 教 材 中 的 知 识安排较具体 , 浅显 , 学 生 学 习容 易接 受 。 高 中 语 文 知 识 容 量 大, 体 现 了语 文 学科 的综 合 性 。 因 此我 们 在 教 学 时 应 注 意 由 浅 入深 , 循 序 渐 进 。例 如讲 诗 歌 , 可 以 由 初 中 所 学 知识 引 人 对 这 部 分 内容 的 讲 解 。 2 . 研 究教 学 方 法 的 衔 接 。 初 高 中 语 文 教 师 的教 学 方 法 存 在差 异 , 由于 所 学 知 识 的 深 浅 、 知识 面宽 窄 不 同 , 初 中 教 师 主要 采 用讲 读 、 问答 的教 学方 法 , 侧 重知 识 的反 复传 授 , 强 化记 忆 能力 培养 , 高 中的 教学 方法 相对灵 活 . 如 讨论 法 、 比 较法 、 启 发法 等 , 不再 采用教 师讲 、 学生 记 的教学方 式 . 而 是 让学 生成为 学 习主体 , 加强 创新 意识 和实践 能力 培养 。 关 注 思 维 训 练 和 技 能 提 高 . 把 过 去 的 学 会 与 现 在 的 会 学 衔 接 起 来。 3 . 指 导 学 习方 法 的 衔 接 。 首 先 , 要 指 导 学 生 正 确 使 用 教 材, 高 中阶 段 教 材 篇 幅 长 , 而习题少 而精 , 应 该 指 导 学 生 以课 本为本 , 同时 扩 大 阅 读 面 , 如语 文 读 本 等 。 不 局 限 于教 材 , 拓 展 课 外 知识 。 第一 , 指导 学生 听课 , 要 求学 生在 记 好笔 记 的基础 上 , 主动参 与, 积极 思 考 , 强 调重 视学 习过程 , 重视 动态 学 习。 第二, 指 导学生 学会 自修 , 要 求 学生 在完 成作 业 的基 础上 。 学会 自我钻 研 . 如 自我 预习, 自觉读 写 , 自主探 究 规律 , 等等 , 让 他们 真 正 由初 中的 靠 老 师学会 变 为 由 自己会 学 。 第三 , 指 导学 生总 结规 律 . 要求 学 生及 时

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

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

浅谈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学生进入高中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学习阶段,对新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不了解、不适应,加上初高中教材本身体系的脱节,给新阶段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障碍。

那么,如何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使学生学好高中语文呢?一、明确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的不同(一)初中语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课本考课本,课外知识涉及很少,复习的时候抓住课本便万事大吉,因此初中生的语文成绩普遍较高,但谈不上语文学习能力高。

高中语文是大语文,根在课本题在课外,学习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考查的是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高中语文课本里的课文,绝大多数是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和伟人或名人佳作中精选出来的,这些课文里本身就含有许多语文知识点,学习理解课文的过程其实就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过程。

同时,每册课本每个单元里都有相应的新的知识单元,这些单元知识都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

学习课文的过程,就是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

所以,必须认真学习课文,不能因考试时直接考的内容不多而不重视。

(二)语法应该是初中教的,但初中淡化语法,到了高中确实一件很麻烦的事。

尤其是句式分析阻力很大,一开始接触很多学生听的一头雾水,见多了才会好一些。

(三)诗歌鉴赏方面,初中阶段基本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了解诗歌内容就行了。

而高中阶段要求分析意向,品味语言,发挥想象,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四)文言文方面,初中文言文篇目少且篇幅短小,易解易记,老师翻来覆去地检查让学生掌握得烂熟。

而高中阶段文言篇目多,且是名篇长篇,而且要求掌握的语法现象也特别多,要求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

可见,高中文言文的难度加大,因此用初中的那套办法只能是捉襟见肘。

二、语文学习方法上应有的相应准备首先,要明确一个认识。

语文学习是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不要妄想一蹴而就。

其次,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

高一新生应在学习上注意做到“三先三后”,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

浅谈如何高效完成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

浅谈如何高效完成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

2019.6.上MOTHERLAND论坛摘要:能够流畅的完成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需要认真的研究这两个学段的学习任务和教学目的的不同,明确任务与目的之后,展开针对性的计划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够化解衔接不适的阻碍,进而在语文学科方面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语文学习衔接浅谈如何高效完成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文/申依灵初中语文的学习是对于语文知识的积累,而高中语文知识的学习包含有更多的知识运用和思维训练。

那么对于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需要学生和老师配合和准备,作为一名高中生需要有更多的自主意识来完成这项衔接性的学习任务。

一、增强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一)学习主动性的增强作为一名高中生,需要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对我们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作为未来进入理想大学深造的学生,能够流畅的运用母语和文字表达是每一个高中生最为基础的要求,而身为一个中国人,能够熟读唐诗宋词是每一个热忱于中国历史的表现,而这些都可以作为学习语文的出发点[1]。

渐渐的在课本当中接触到,例如《滕王阁序》这样的中国山水和《小狗包弟》这样的人文散文,作为学生,心中既领略了爱山河的壮心和爱动物的细心,这每一种爱都让人动容。

于是,就有了更加想要学习好语文的需求,想要自己去品读每一笔文人滋润下的墨彩。

由此,语文的课堂就成为了增长见识,领略豪迈,陶冶身心的课堂。

(二)学生主动性的调动课下高中生群体内依然会热切讨论那些新鲜的事物,我们对于很多的事物依然保持着许许多多的好奇和观点。

就我目前而言,作为一名高中生,虽然面对繁重的课业,但是我依然不愿放弃自己好奇的天性和自己的兴趣。

那么,对于那些苦于课堂气氛沉闷的老师,我也有自己的见解,可以建议老师在课上放低身份,多听学生说一说学生的想法和观点,也可以多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轻松的传递一些有用的信息,或者时下热门的新闻也是很好的例子,社会当中也一定有感动人的暖心故事,老师也可以听一听学生来分享,这样,作为学生就有了和老师互动的语料和氛围,学生的主动性渐渐就会被有所调动。

浅谈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问题

浅谈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问题
好f l u f f 1 ,帮f j J J 他们 顺 利完 成高 叶 1 学 业 并 根本就不 讲授这一部分 ,结粜住学习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新生 ,住学 I I 注意 做 刮 “ j先 _ 一
有 所得 ,为他 们将 来 的发 展打 下坚 实 的 中 的文 言文 时遇 到 了很 多 问题 ,影 响 了 后 ” 、 “ 三戒 三倡 ” 。 基础 。根据 几年来 的观 察分析 , 再 加上 一 学生对特殊句式 的分析 ,给高中语文学 些经验教训 ,我感觉到高中生活的关键 习造 成了许 多 困难。 在高 一 , 如何 把握 好 这个 关键 , 尽 快 适应 “ 三先 三 后” 是: 先 预 习后 听 课 ; 先 复
也受 年龄 特 等 限 制 ,住能 方 I 自 f 要求 严重脱离文意, 又F } 『 于篇 V I 多, 畏难情绪 质 较低 。这 就 决定 了初 巾巾考语 文 试题 大 很重 。 因此 , 就造成了这一课还没背好, 下 部 分是 知识 型的 , 能 型 的较少 。虽 然考 试 分 数较 高 ,但 科学 的学
为老师应鼓励学生做刮 “ 三市 H 信” 、 “ 一莫
人高r r l 后 ,部分学生仍然延续原有的学
最后 ,语 文 学科 的性 质 决定 了语 文 要 ” : 卡 H 信暂 时的拌 折尤碍 大局 , 只会 帮助
方法和思维定势 , 过多地依赖老师 , 掌 似乎人人都懂 , 但人人都不精通的特点。 你积累经验教训 ; 丰 爿 信向已有能力, 只是
课堂的容量 自然加大 , 课后的 自 死记硬背 ,提倡 以掌握事物本质规律的 式方法 , 度过高一这个转型期, 做好初高 间有限, 中学 习的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作为 主学习内容也必然加大。很多新人学 的 理 解记 忆 为主 ; 三戒 解题 模 式化 , 提 倡勤

探析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对策

探析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对策

维渐趋缜密 、 活跃 , 在课堂讨论 中也就显得 “ 深思 熟 虑、 观点鲜明” 。 因此 , 教师要极力营造 民主 、 平等 、 和 谐 、活跃的教学氛 围 ,帮助学生成为课堂的学习主 体, 把握语文学习的主动权。 让学生在学 习中树立学
古人云 : “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 以渔 。”在初 中阶 段, 由于课 文 比较短浅 , 教师常采用讲读 、 问答式 的 方法 , 主要 是疏通知识 , 讲清要点 。 因此 , 学生只要认 好语文的信 心。 真听课做笔记 ,课后认真复习并完成课后补充练习 二、 强化 衔 接 意 识 。 提 高衔 接 的针 对 性 、 有 效 性 就行了 , 学生的 自学能力不强也缺乏探究精神 。 教师是课堂教学 的组织者 和主导者 ,语文教师 进人高 中阶段 , 随着知识层次的加深 、 知识容量 衔接意识 的强弱直接关 系到教学衔接 的顺 利与否 , 的扩大 ,教学注重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能力特别是创 关系到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的高低 。 客观 晴况是 , 高 中 新 能力 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强调最大 限度地发挥学 语文教师的衔接意识 不够 敏锐 ,大 多数教师对所任 生的 自主性 , 培养学生独 立的探究精神 。为此 , 我们 班级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 、 学习状况不甚了解。 因不 在教学中强调做 到“ 四多” : 一是多读 , 杂学旁搜扩展 了解 , 就很难展开有 的放矢 的学习引导 , 这在客观上 知识视野 ,丰富学 习素材 ,写作时才不至于无话可 阻碍 了教学衔接问题的顺 利解决 ,影 响了学生语文 说 、 “ 无 米可炊” ; 二是 多写 , 特别是鼓励学 生 回答 问 学 习的积极性 。 再者, 非完全高 中的中学 学校一直各 题时要有个 人思考 , 进行创新 写作 , 最大限度地发挥 自封 闭, 相互 间沟通联 系较少 , 有老师形象地称之 为 学生 的 自主性 、 独 立性 ; 三是多说 , 培养学 生的课堂 “ 交警执法 ,各管一段 ” 。如果我们 能有计划地组织 对话意识 , 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 , 提高学 生的 初、 高 中语文教师相互 观摩学 习 , 既可以在反思 与交 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 能力 ; 四是多问, 鼓励 学生大胆 流中形成广泛 的课程资源 ,又可以在沟通中找到初 质疑教材和教师 , 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 的探究精神 , 中、 高 中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 。 强化学生综合运用语 文知识 的能力 。 此外 , 高一新生摸 底考试也非常重要 。 它可以让 总之 , 应该重视并准确把握初 、 高中语 文教学中 高一语文教师 掌握 学生 的知识 “ 盲 区” ( 所谓“ 盲区 ” 存 在的“ 差异 ” 现象 , 寻求各种 积极的办法努力 帮助 就是指初中要求偏低或不作要求而高 中需要 或要 求 学 生完成平稳过渡 , 实现初 、 高 中语文学习的有效衔 较高 的知识 或方法 ) ,了解学生语 文知识掌握 的水 接 。 只有这样 , 才能帮助学生重新树立起对高 中语文 平, 了解不 同层次 的学生的知识 底子 。 这样在教学 中 学 习的兴趣和信心 , 并最终为其语文素质的培养 、 语 可 以从学生学过的知识 内容 引出新知识 ,使知识衔 文能力 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 ( 作 者 单位 : 江 苏 省上 冈 高级 中学 ) 接更有针对性。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一、什么是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

说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我们很容易就会想到知识上的衔接。

这固然没有错,但实际上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不但是指知识上的衔接,还有能力上的衔接,更是学习机制上的衔接。

因此,可以这样说,所谓“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是指保持和强化学生已有的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进一步发展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要求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最终建立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规律的学习机制。

总之,就是要让学生在高中起始年段尽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保证学生语文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原因浅析首先,由于初中属九年制义务教育,也受学生年龄特征等限制,在能力方面要求较低。

这就决定了初中中考语文试题大部分是知识型的,能力型的较少。

虽然考试分数较高,但科学的学习习惯未充分养成,应有的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出来。

升入高中后,部分学生仍然延续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定势,过多地依赖老师,掌握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

如:考前才背书,看课文,记解释等,。

而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考题围着高考转,更加注重考查能力,加上学生缺乏灵活的思维迁移能力,考出来的分数当然不会很理想。

其次,初中的考查,尤其是基础知识的考查,还是以课本为依据,文言文的阅读是从课本上的原文截取的,这种考查形式使学生把精力多放在对课本的死记硬背,考前的临时突击,养成了很不好的学习习惯,这与高中考查注重平时的积累,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相背离;初中的一些教学目标也造成了与高中教学的脱节,如初中的淡化语法,中考不考,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的文言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学生对特殊句式的分析,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再次,高一节假日多,往往时间紧,任务重。

教师未处理好初高中的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或者故意出高难度的题给学生一个下马威。

这样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挫伤其积极性,必然会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

初升高语文衔接课程及初升高语文衔接

初升高语文衔接课程及初升高语文衔接

初升高语文衔接课程及初升高语文衔接一、引言:初升高是每个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都会面临的重要阶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研究,特设初升高语文衔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并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本文档将介绍初升高语文衔接课程的重要性以及一些衔接策略。

二、初升高语文衔接课程的重要性:初升高是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时期,学生在这个时期面临着许多挑战。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初升高语文衔接课程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学生理解高中语文的要求:高中语文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通过衔接课程,学生可以提前了解高中语文课程的内容和要求,有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高中研究。

2. 加强学生的语文基础:初升高语文衔接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强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通过有针对性的练和指导,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为高中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培养学生的研究惯和方法:初升高语文衔接课程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研究惯和方法,如阅读理解技巧、写作技巧等。

这些良好的研究惯和方法对学生未来的研究和发展都非常重要。

三、初升高语文衔接策略:初升高语文衔接的关键在于平稳过渡和有效衔接。

以下是一些初升高语文衔接的策略:1. 预高中课文:学生可以在初中研究的最后阶段提前预高中课文,了解高中语文的难度和要点。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逐渐适应高中的研究要求。

2. 重视阅读和写作:阅读和写作是语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初升高语文衔接课程应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可以组织一些阅读讨论和写作指导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提升这两个方面的能力。

3. 多角度思考和讨论:高中语文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初升高语文衔接课程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4. 综合应用能力:高中语文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初升高语文衔接课程可以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和综合应用的练,让学生提前锻炼这方面的能力。

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霍邱中学:吴艳妮又是一年开学时,看着一个个刚刚升入高一的学生,他们对新的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有自己新的目标,新的梦想,渴望在新阶段的学习中一展身手。

但是,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更确切地说是高一语文教师,我不得不思考在实际学习中,他们却普遍表现出对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对高中语文学习感觉力不从心,成绩下滑,于是茫然失措,丧失了新阶段语文学习的信心。

一、初高中语文教学之不同1.教材教学目标方面《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对知识的要求是“了解、理解、应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则侧重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因此,《大纲》的重点是对教学做出规定,主要表现的是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若干教学建议,使教师更加关注知识点,关注学习的效果忽视学习过程与方法,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标准》则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它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目标要求,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同时,《大纲》在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上,过分强调其工具性,而《标准》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大纲》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单一的,定位于传授知识、学习知识,即“双基”,而《标准》的语文课程功能是综合的,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要学习知识,又要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教师由传授转变为引导。

譬如语法,《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特别是文言文,初中教师一般不再强调字字落实,学生只要凭语感、直觉,大致意对即可。

而高中教师却说,以前的学生语法知识学得比较系统、扎实,而现在的连最基本的主、谓、宾、定、补、状都如一团乱麻,特别是文言文,问起句法、词法,问起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学生茫茫然不知所云,便气不打一处来,自然数落起初中教师来。

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docx

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docx

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摘要:木文从高中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了初高中教学衔接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促使衔接教学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语文教学衔接;原因;措施作者简介:杨慧亲,任教于江西赣县中学。

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对学牛的要求不同,所以许多刚升入高中的初中生, 会在学习中遇到很多困难。

例如:一些学生升入高中后,面对注重能力的新题型,茫然不知所措;初中时的“佼佼者”刚入高中就面对“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窘境,学牛困惑,家长着急。

笔者现在教授高中语文,但曾经也教授过初中的语文课。

在初中语文教师向高中语文教师转变的过程中,笔者深深地认识到做好衔接教育的重要性。

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就一直分析高一学生的语文学习困难,并积极探索解决这些困难、提高高一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原因浅析首先,由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并不是太成熟,能力有限,所以初中中考语文试题大部分是知识型的,能力型的较少。

虽然学生的考试分数较高,但他们的学习习惯并未完全养成,应有的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出来。

升入高中后,部分学牛仍然延续原有的学习和思维定势,过多地依赖教师,掌握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

如:考前才背书、看课文、记解释等。

而到了高中,语文考题围着高考转,更加注重考查能力,所以,那些缺乏灵活的思维迁移能力的学生,考出来的分数就不会很理想。

其次,初中的考查,尤其是基础知识的考查,还是以课木为依据,文言文的阅读是从课木上的原文截取的,这种考查形式使学牛把精力多放在对课木的死记硬背上。

考前的临时突击,养成了很不好的学习习惯,这与高中注重平时的积累、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相背离。

也有一些初中的教学目标与高中教学相脱节,如初中的淡化语法,中考不考,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甚至有些教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的文言文吋遇到了很多困难。

再次,高中教学吋间紧,任务重。

教师未处理好初高中的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这样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挫伤其积极性,必然会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

我对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的几点看法与建议

我对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的几点看法与建议

我对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的几点看法与建议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我认为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教学内容的连贯性问题初高中的语文教学内容有很大的不同,初中语文以阅读和课外阅读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而高中语文更加注重文学、文化以及语言的综合运用。

初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内容衔接体系,将初中所学内容与高中继续深入学习内容连接起来。

教师需要在学生初中毕业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能顺利过渡到高中。

建议教育部门、学校和学科教研组加强交流合作,共同研究制定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连续性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衔接性,帮助学生顺利过渡。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问题由于初高中的教学目标和方法不同,初中偏向知识传授,高中则更加注重学科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初高中语文的衔接过程中,需要逐步调整和转变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可以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探索精神;而高中则需要更多地进行探究式学习、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培养。

教师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切实帮助学生适应和接受高中的学习模式。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引导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方式。

三、学生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问题初高中学习阶段的差异,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生在学习语文时,大部分是被动接受教师讲解和指导;而高中生则更多地需要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在初高中语文的衔接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在初中就培养学生阅读和思考的习惯,锻炼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为高中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师还需要适时启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和学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建议开展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方面的培训,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状态,更好地与初中阶段形成衔接。

如何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如何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如何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初中生升入高一,很多同学常常有一种不适应感。

这种情况也体现在了语文学习过程中。

要使学生提高语文水平,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抓好高中与初中语文的衔接。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思想上的衔接高一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学了 9 年语文,有了一定的语文能力,升到高中后,发现高中语文与初中的差不多,从思想上放松了对语文的学习。

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使学生认识到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严肃考虑自己未来生活道路的时期,是优良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时期。

告诉学生不要松气,要加强各门功课的学习,特别是语文的学习。

其次,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对发展智力、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性,认识到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表达思想的工具。

未来的人才需要良好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需要良好的写作技能,这些能力的培养是离不开语文学习的。

再次,开讨论会,纠正对语文学科的错误看法,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

2、知识上的衔接高中阶段的语文知识比初中阶段更系统、更复杂,但高初中的教材是统一的,高中的学习必须借助初中的知识。

①让每个同学对自己初中学过的语文知识,自觉地进行查缺补漏。

②可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初中语文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短期突击复习的方法,使学生回顾旧知识,系统掌握已有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

③教师上课,应吃透教材,找准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点,做好听说读写的衔接,以旧引新,自然过渡。

3、学习方法的衔接高中阶段是学生为将来走向社会或进一步深造打基础的时期,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很重要的。

由于初中阶段无论生活上还是心理上,学生的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盲目性错综复杂,用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知识,有些可能不太奏效。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改正语文学习方法中不合理的地方,使学生掌握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等环节的方法。

加强指导学习,使学生会听、会读、会说、会写,适时举行语文经验交流会,使学生建立起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

我对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的几点看法与建议

我对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的几点看法与建议

我对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的几点看法与建议【摘要】初高中语文教学是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存在着课程内容脱节、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优化教学内容设置,注重知识的渗透性和延伸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要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为了完善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机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以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和调整。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阶段,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教学、师资队伍、教学内容、知识渗透、知识延伸、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机制、语文素养、教育质量提升。

1. 引言1.1 初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初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可以增加对文学、历史、哲学等多方面知识的了解,提高审美情操和人文修养。

语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

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文字表达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必由之路。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深刻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初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加强初高中语文教学,才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1.2 初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学内容重复与割裂。

由于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学内容设置存在一定的重复和割裂,导致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可能会遇到部分已经学过的内容,而另一部分内容则需要从头开始学习,这种情况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也使得教学进程出现了断裂。

2.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初高中语文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讲授和笔记的方式,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环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枯燥和厌倦的情绪。

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及方法指导

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及方法指导

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及方法指导浅析初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及方法第一篇:存在问题探究高一语文第一节课;听学生吐槽:“你目前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哪些困惑”?根据所提问题,对得到的答案作了整理,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习兴趣方面:1.对语文兴趣还不够。

老师讲有趣的东西,不考;讲考试的东西,又无趣。

2.感觉初中语文老师的课挺简单有意思,但到高中容量大,就好像有些拗口。

二、学习方法方面:3.语文没边没沿,浩如烟海,实在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啊!4.在初中语文能跟着感觉走,到高中还没有主动探索属于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于是很不适应。

5. 存在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书写不规范,字体不端正,文面意识比较差,成绩好的学生比较突出。

6.课堂听课效率不高,复习不及时,课堂讲过的一些内容,或已经训练过的内容,甚至反复训练的内容,还不能掌握。

三、基础知识的学习方面:7.初中的一些文章读得很透彻,但到高中有很多文章读不懂了,一知半解。

8.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还不够丰富,基础知识方面的选择题,错误率还比较高。

9.文言文在初中比重很少,而到高中内容就太多太难了。

10. 初中语文不学语法,高中老师老抱怨,并说将影响阅读理解的提高和作文的水平。

四、阅读方面:11.课外阅读的面不够广泛,概括、分析、综合表达的能力比较差;文言文阅读阅读数量少,仅限于教材内的文章。

对文言文阅读有畏惧心理。

五、写作方面:12.每天的生活是单调的“三点一线”,老师却要求作文想像力丰富,有真情实感和理性深度,不知道怎么办。

13.作文审题能力比较差,跑题现象比较严重。

第二篇:应对方法浅谈根据初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和差异,我们就以上高中语文学习存在的诸多问题,作如下分析:一、初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及其差异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它们有如下六点差异:(一).两个阶段的目标要求的基本内容不同:初中课程标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高中课程标准则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提出发展要求。

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过渡与衔接

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过渡与衔接
初高 中语文学 习的过 渡与衔接
刘长军 ( 重庆市长寿中学, 长寿 4 0 1 2 0 0 )
【 摘 要 】 初高中语文新课改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问, 高中语文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茶地逐步推进, 由于初高中新课程标准对
语 文学 习的要求 不尽相 同, 特 别是初 中新课 程标 准 有淡化 、 弱化某些语 文能力 , 使 学生 一入高 中便无 法适应 高 中的学 习 , 老 师
为两个封 闭的系统 。现在高 中语文 教育和初 中语文教 育之 间 词句含义 , 读 懂文章 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 见的文 言实词 、 文 言
未 能很好地 衔接起来 ,许多在初 中基础并不 是很扎实 的学生 虚词 、 文言句式 的意义或用 法 , 注 重在 阅读 实践 中举一反 三。 ” 进入 到高 中学习就会举 步维艰 , 给学 习造 成了许多 困难 。 首先 , 由于初 中属义 务教育 , 也受 学生 年龄特 征等 限制 , 是知 识型 的 , 能力型 的较少 。虽然 考试分数 较高 , 但科学 的学
和 学生都面 临着初高 中语 文学 习“ 断层” 的烦恼 。 因此对 目前初高 中语文教 学衔接所 面临 的问题进行分 析研 究 , 是 有效地 实施 新课程 教学理念 的必然要 求。
【 关键词】 过渡
衔接 应对
措施
在高一新生 刚进入高 中语文学 习中 , 就发 生诸 多不适应 , 习则对 阅读能力要求 明显增强 。
到更好 的契合点 , 顺 利完成初高 中的过渡 , 向着高考迈 进 。
语文 知识 , 帮助理 解结构 复杂 、 含 义 丰富 的浯句 , 体 会精彩 语
高 中和初 中是两个 区别比较大 的学段 ,它们几 乎各 自 成 句 的表现 力 。 ”“ 阅读浅 易文 言文 , 能借助注 释和工具 书 , 理解

也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

也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

也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摘要:学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致使语文学习积极性受挫,直接影响到语文学习效果。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迫在眉睫,找出两个阶段的“裂痕”并能“对症下药”至关重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衔接裂痕对策初中属于普通教育的基础阶段,高中是普通教育的提高阶段。

高一是两个学段的过渡与衔接阶段。

按理说刚刚升入高一的学生,渴望在新阶段学习中一展身手。

“不愤不徘,不启不发”这正是高中语文教学的良好契机。

然而笔者在多年高中阶段基础年级的教学工作实践中发现:两个学段之间的语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有较大差异。

实际学习中学生普遍表现出对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

学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致使语文学习积极性受挫,直接影响到语文学习效果,甚至也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因此搞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对于高中阶段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增强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已逐渐引起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一、语文教学目标的衔接初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有什么差异这是判断学生现阶段语文学习达成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我们完成初高中衔接,顺利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依据。

在确立语文教学目标总取向的前提下,在区分各阶段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实现初中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衔接的对策。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必须体现出“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既要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使高中学生语文素养普遍获得进一步提高,又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创造条件。

教学前期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大对课外语文学习指导的力度,充分利用各种语文教学资源,扩大学生语文实践的领域,加强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充分发展。

教学后期,要着重于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学习,指导学生利用多种媒体和工具,独立搜集和处理需要的信息进行语文专题研究,协同发展读写听说能力,同时在以往文学作品阅读的基础上,着重培养不同形式的古典文学作品欣赏、评价能力,培养现当代中外文学作品的初步鉴赏能力,使学生加深对生活和社会的理解,发展学生个性,完善学生人格。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浅谈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浅谈

初高中语丈教学衔按浅谈
画 杜 国平
目前 的 初 高 中 之 间 的 知 识 衔 接 过 程 存 在 着 一 些 问
基本 内容 ” 。 高 中要求 “ 掌握常见 的文言实词 、 虚词 、 句
式、 读懂 译 文 , 用 现 代 观 念审 视 作 品 的 思想 内容 和 思 想 倾向” 。无论 是现 代文 阅 读 , 还 是 文 言文 阅 读 , 对 高 中 学 生 的 阅读 能 力 要 求 明显 增 强 。 其次. 了解 高 一新 生的语 文 学 习现 状 和 语 文 学 习达 到 的 程度 采 用 问卷 和 测 试 的 方 式 .了 解 学 生 在 语 文
文 学 习规 律 的 学 习机 制 。
书课” 的同时 , 写作读书札记和心得。
题 。高中教师多埋怨初中教9 币很多知识没有讲或没讲
透, 自 己 必须 再 花 上 一 定 的时 间 、 精力去弥补 ; 而 初 中
基础知识 、 阅读能力 、 写作能力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和存
在 的 问题 。 便 于在 下 一 步 有针 对 性 进 行教 学 。注 重对 学 情 的 了解 是 成 功 教 育 的前 提 条 件 。 第三 . 改进 高 一语 文 课 堂教 学 为探 索 适合 高一 新
学生语法知识学得 比较 系统 . 扎实 . 而现在 的连最基本
的主 、 谓、 宾、 定、 补、 状都 一团乱麻 , 特别是文言文 , 问 起句法 、 词法 。 问起 状 语 后 置 、 定语 后置 、 宾语前置 。 学
生 茫 然 不知 所 云
导、 鼓励学生 自主探求 , 培养学生独立学 习的习惯 的教
学理念。 第四 . 对 学 生 进行 语 文 学 习方 法 的指 导

浅议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浅议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神 州教 育
对州
2 1 5 1 5 5
浅议初高 中语文教学 的衔接
薛琴
江苏省苏州点。 摘 要: 由于课 程标准、 教 学内容 、 教 学方法等的不 同, 很多 中学生在 刚进入 高一就 出现 了明显的不适应 ,为了实现初 高 高 中语文教师必须放低教学起点 , 这是非常重要 的一点 。 中语 文教 学的完美衔接 ,我们 必须探 究初 高中语 文教 学方面 因为新 高一 的教师 大部分是刚送完 高 i循环下来 的老师 , 他 的种种 不同, 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 从 而让 学生更快 更好 地适 应 们更不能适应高一的教学 ,他们会不由 自主地把高一学生和 高 中 的语 文 学 习 。 高i学生进行 比较 , 在他们 眼里 , 高一学生就是一个字 : “ 差” ! 关键词 :新课程标 准 初 中语 文教 学 高 中语 文教 学 衔 学生语文基础差 , 学生学 习习惯差 ……因此 , 我们高一的语文 接 教师必须放低要求 , 用低起点来引领初高中语文教学 的衔接 。 ( 三) 注意教材关联 刚刚升入高一 的学生 , 对新 的学 习充满热情 , 他们渴望在 高 中语文教师要注意教材本身的关联 ,做好初高 中语文 新 的学 习中一展身手 。 然而 在实 际学 习中 , 对高中阶段 的语 文 知识上 的衔接和过渡 。 高一语文教师要熟悉初 中教材 , 特别是 学 习, 他 们却 普遍 表现 出了不 同程度 的不适应 现象 , 明显 出现 初 的教材 。例如 , 初 中时学生学过不少 的诗词 , 这就可以作 了初高 中语文学习的“ 裂缝 ” 。这就为我们高 中语文教 师提 出 为高 中诗歌教学 的引入。初中学过毛泽东的《 沁园春 雪》 , 可 了一个不容忽视 的课题 : 努力探求初 高中语文 教学的不 同, 实 以成为我们 高一 诗歌阅读鉴赏 《 沁园春 长沙》 时最好的引 现初高 中语文教学的完美衔接 。 入; 初 中学 习过李 白的《 行路难 》 , 高中要进行 《 蜀道难 》 的教 学, 虽然教学要求不一样 , 但高中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 已知 的 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初、 高中语文教学的不同 ( 一) 教学 目标不 同 内容或思想 中引入 ; 还有范仲淹 的《 岳阳楼记》 , 同样可 以作为 通过 对初高 中《 语文教学 大纲》 和《 标准 》 的研究 , 我们会 高 中姚 鼐的《 登 泰 山记》 的引入教学 , 这些 都是初高 中知 识很 发现初高 中语文教学有着很 好 的过渡与衔接 。 既可以给学生创设似 曾相识的教学环境 , 又 着实拓展 、 延伸 了学生 的学科知识积累 。 多 明显 的不 同: 现代 文阅读 中 , 在学 习方法上 , 由初 中“ 能较 熟练地运 用 ( 四) 注重教法、 学法的衔接 略读和浏览 的方法 ” , 到高 中“ 能根据不 同 目的阅读 材料 , 灵 活 初 中语文教学重视学科素养 的养 成 , 主要应对于 中考 , 而 运用精读 、 略读 、 浏览 、 速读 等阅读方法 ” ; 在理解方 面 , 由初 中 高 中教学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 比较高 ,更何况高中还 的“ 理解 主要内容 ” 到高 中的“ 理解作者 的思想 、 观点 和情感 ” ; 面临着一个更大范同的选择性考试一一高考 ,因此初高 中在 在鉴 赏方面 , 初 中强调 “ 能有 自己的情感体验 , 初 步领悟作 品 教法和学法上必然存在差异 ,但 我们 也应在不同的教法和学 的内涵” , 而高 中则 更强调 “ 自己的分析 判断 ” , 从 多角度进 行 法 中寻求相 同之处。如在文言文教学 中, 我们可引入语法。我 “ 阐发、 评价和质疑 ” 。① 们高 中教师在分析“ 微斯人 , 吾谁与归” 这个句式 时, 会发现很 在 文言文阅读方 面 , 初 中只要求对 “ 浅显 文言文” , “ 理 解 多学生能脱 口说 出整个句子的解释 ,却不知道这个句子为什 基本 内容 ” , 淡化语法 、 句法 、 修辞 ; 而高中则要 求“ 了解并梳 理 么这样解释 , 对 这个句子 的结构更是一无所知 , 所 以以后在碰 常 见的文言实词 、 文言 虚词 、 文言句式 的意 义或用法 ” ……无 到 同样类型的课外文言句子的时候就不会知识迁移了 。 因而 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 ,高 中对学生 阅读能力 的要求 都明显 我们在高 中教学 中就必须系统地介绍句子结构 中的主谓宾定 增强 。② 状补等语法知识 , 拓展学生 的知识面 , 教会学生迁移知识的能 l 二) 教 学内容不 同 力。 初 中课本 中古代诗词和文言文 占 3 0 %左右 ,精读课 文和 在学法上 , 在新课改 的形势下 , 初中教师大力倡导“ 自主 、 略读课 文各 占 5 0 %; 高 中则加强 了文学教育 的分量 , 在 整套 教 合作 、 探究 ” 这一学习方式, 比较讲 究师生民主平 等 , 合作性学 材 的选文 中, 古今 中外的文学作品约 占 课 文总数 的 6 5 %。 长期 习、 探究性学习在课 堂教学 中呈现较多 。 而高中阶段采用 的更 以来 , 由于受 中考“ 指挥棒 ” 的影 响 , 初 中语文教学 功利倾 向十 多 的则是 “ 满堂灌 ” 、 “ 满堂问” 的方式 , 和学生 以前所接受的教 分 明显 ,与中考有关 的内容理所 当然作 为重 点 ,教师钻之研 学 方式 不够一致 。因此, 高 中教师 在课 堂上应该继续倡导 “ 自 之, 学生 听之记之 ; 而与 中考 关系不大或 者无关的 , 自然成 为 主 、 合作 、 探究 ” 这一学 习方式 , 鼓励学生发表独 立见解 , 积极 教学次点 , 教师省之略之 , 学生避之远之 。 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 , 培养学生 的综合实践能力 。 二、 实现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具体 做法 总之 , 我们 在进行 高中语文教学 时 , 应始终坚持从语文教 真正认识到 了初高 中语文教学 目标之不 同 ,真正发现了 学 的整体性 、 相关性 等要求 出发 , 及时灵活地调节高中语文教 初 高中语文教学 内容之不 同,我们高 中语文 教师就能针对不 学 的各要素及各教学环节 ,使初高 中语文教学过程处于动态 同年级学生 的身心特征和认知水平 , 设 计不同 的教学过程 , 运 的 良性运行状态 , 最终实现初 高中语文教学 的完美衔接。 用不 同的教学方法 , 完成初 高中语 文教学的完满衔接 , 我们 可 注释 : ① 全 日制义 务教 育语 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以尝试从 以下几个方 面人手 : ( 一) 强化衔接意识 ② 高 中语 文新课程标准 教 师是课堂 教学 的组织者 ,语文教师 的教学观念对学生 参考文献 : [ 1 ] 陈厚才. 初 高 中语 文教学衔接 略谈 [ J ] . 文教 资料 , 2 0 1 0 会产生很大 的影 响,其衔接意识 的强弱直接关 系到高中语文 2 9 ) 教学能否顺利地完成 与初 中教学 的衔接 ,直 接关 系到今后高 ( 中语文 的教学效率 。对教师而 言,必须要强化 自觉衔 接的意 【 2 ] 区培 民. 语文课程教学论[ M] . 杭, k l 1 : 浙江 出版社, 2 0 0 3 识, 要善 于分 析教 学衔 接的要 素 : 即教材 、 学生和教师 自我 , 重 [ 3 】 魏本亚. 走进 高 中新课 改( 语 文老 师必读 ) [ M] . 北 京: 人 新确认初 中的教学方法与高 中新 的教学方法 的不 同及 其各 自 民 出版 社, 2 0 0 3 的价值 。只有这样 , 我们 的高中语文教学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 4 ] 李志洪. 启航 : 初高 中衔接教程[ M] . 西安. 电子科技大 学 当然不是说初 中的教法都不要 了,我们应是在继 承的前 提下 出版社 , 2 0 0 9 创新 , 强化高 中课堂教学质量 意识 ,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初高中语文衔接
初高中语文衔接是指在初中学习后进入高中阶段,语文学科的内容需要更加深入和具有高度。

这种衔接不仅包括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衔接,还包括思想观念和文化意识的衔接。

因此,初高中语文衔接非常重要,涉及到学生的语文水平、文化素养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首先,初高中语文衔接需要深化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初中语文注重的是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例如字音、字形、词汇、句型、语法等等。

而高中语文则要求更深入的思考和更高层次的掌握。

高中语文课程比较突出的是文学知识的学习,例如诗歌、文言文、小说等。

这就需要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对于语言基础知识的补充和加强。

其次,初高中语文衔接需要注意思想观念和文化意识的衔接。

高中语文教材不仅会涉及到丰富的文学作品,还会涉及到文化知识、思想观念以及社会问题等。

这要求学生们从语言的层面上,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文化背景,学习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因此,初高中语文衔接需要在思想观念和文化意识方面下功夫,特别是对于对话式教育、科技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深入理解。

最后,初高中语文衔接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中语文教材通常涉及一些较为复杂的文学作品和论文,需要学生具备更全面和深入的思考能力。

而学习语文还需要学生具有严谨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自由创新思考,不断提升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因此,初高中语文衔接需要注重素材的挑选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思考方法。

总之,初高中语文衔接需要从多个维度考虑,例如语文知识技能的深化、思想观念文化意识的衔接、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等方面。

只有学生在这些方面都得到了适当的指导和培养,才能在高中阶段更好地理解学习,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