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精选15篇)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篇)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199e57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e.png)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篇)《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沈石溪写的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深有体会。
那些战象们死也要死得悲壮,死的英姿飒爽。
这个故事讲的是:在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中,无数的战象为了祖国的千秋大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唯独有一头战象还在呼吸,于是人们就把它带了回去。
很快,凭着象灵敏的'感觉,它知道自己的生命只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了,可它死也要带着自己的象鞍,拿到象鞍以后,这头象才安息地躺到象墓里。
我觉得这头象死得很有骨气,他虽然是唯一活下来的战象,但它没有因此目中无人。
而是按照平常家养象的生活一样平静。
临死它只想跟它并肩作战时的好伙伴象鞍在一起,和一起并肩作战的象战士埋在一起才能死得安心。
由此联想到一些战士,一些英雄,细细回想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流传千古的感人故事,他们也全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一代大侠荆柯,他就是感到秦王统治的制度太残暴,于是以献地图为理由,找机会刺杀秦王,临行前,他高声吟诵:“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他明知道此行凶多吉少却义无反顾,最终死在秦王的咸阳殿上。
文天祥被敌人捉住,他坚决不投降,在押去刑场的路上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千古名句永远激励着后人。
一个人只要做了为祖国努力奋斗的事情,他死了也觉得安心。
这样的人会被永远记住活在人们心中。
我崇拜他们,我也要做这样的人。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2“嘎羧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那块龟形礁石旁,鼻子在被太阳晒成铁锈色的粗糙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才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它突然间像变了一头象,身体像吹了气似的膨胀起来,四条象腿的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象眼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跳出水面。
”这是出自于沈石溪《最后一头战象》书中的精彩一幕。
26年前,威武雄壮的战象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战士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只有嘎羧幸存。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篇)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e69fbb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82.png)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篇)《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我十分喜欢沈石溪先生的动物小说。
沈石溪先生描写的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是沈石溪先生让我对动物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感受到动物也是有感情的。
在所有的动物小说里面,我最喜欢《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爸爸妈妈们总是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
而动物也不例外,《给大象拔刺》一文中就描写了这样一个道理:小象的腿受伤了,它的爸爸妈妈为了给小象治病,在路上"请"了一个人给它治疗。
但小象伤势太重,治疗时难免会有些疼痛,可小象的爸爸妈妈就不愿意了,重重的惩罚了治疗的人。
在我们的身边,有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浓浓的爱,可我们不懂得珍惜,经常耍小孩子脾气,现在想想还真是惭愧。
在《象冢》这篇文章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茨甫当了二十几年的头象,与母象巴娅相亲相爱。
但在争夺头象这样一个重要的事情上,巴娅竟然帮助了自己的儿子隆卡。
因为茨甫对巴娅有爱与信任,所以它感到无比的痛苦与憎恨。
但当巴娅义无反顾地跳进象冢中时,茨甫明白了,它知道巴娅对它的爱是永恒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这样的,有的时候,与亲人、朋友闹矛盾了,会对他们的爱感到怀疑,但只要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在表象的背后,那些感情是不会变的。
在《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中,还有许多故事,里面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啊,世界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每种生物都谱写着自己的生命赞歌,里面有爱,有珍惜,有坚持,有自信《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发人深省,动物也有这样的高尚情怀,哪人类是不是该有更深的感悟与表现呢?《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2就像,在我眼里是一只又重又大的动物。
早期动物王国没有天敌。
我过去讨厌大象,因为它们又重又脏,让人觉得恶心。
但是看完最后一只战象后,我对大象的感觉变了。
我觉得大象很有灵性,好像它能理解人类所说的话。
他会做任何他被称为。
大象仍然非常勇敢!过去,人们常常骑着大象打架。
大象用它们巨大的身体将敌人踩在脚下,从而赢得了战斗大象的称号。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通用15篇)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3d1d7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7.png)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通用15篇)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也许我的理解太天真,太幼稚了。
象,如果以前让我给这种动物排上我所理解的词,我会一如既往地说“大象笨重、脏脏的,一点也不可爱!”每次妈妈带我去动物园玩,我都会跟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去看大象,海豚嘛,它可灵活了,我想看它的表演!!的确,我不喜欢看见大象。
它那长长的鼻子,蒲扇耳,象牙我都喜欢,但讨厌的而是它的整体。
那笨重的身躯——不过我对大象的`好感也不是全无。
我喜欢坐在大象背上,居高临下的感觉,很不错……可是……也许因为教科书上的这篇课文《最后一头战象》,让我深刻感到:大象应该也有优点啊!看完__后,我对大象的感觉不再只是笨重、脏脏的。
反而还多了几项“有灵性、重情义、英勇。
”大象属于哺乳纲,长鼻目,象科。
是世界上的陆栖动物,主要外部特征为柔韧而肌肉发达的长鼻和扇大的耳朵,具缠卷的功能,是象自卫和取食的有力工具。
长鼻目仅有象科1科共2属2种,即亚洲象和非洲象。
亚洲象历曾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现分布范围已缩小,主要产于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
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也有小的野生种群。
非洲象则广泛分布于整个非洲大陆,喜欢群居。
象栖息于多种生境,尤喜丛林、草原和河谷地带。
群居,雄兽偶有独栖。
以植物为食,食量极大,每日食量225千克以上。
寿命约80年。
一些象已被人类驯养,视为家畜,可供骑乘或服劳役。
象牙一直被作为名贵的雕刻材料,价格昂贵,故象遭到大肆滥捕,数量急剧下降。
大象也挺有趣的嘛!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2我第一次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是四年级。
那天我不知看什么书好,就从书架上拿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就是沈石溪的第《第八条猎狗》这本书。
我看了一篇就心动不已,被沈石溪叔叔那生动的语言,巧妙的文字深深地吸引了我,便一口气买了三本:《最后一头战象》、《再被狐狸骗一次》、《带银铃的长臂猿》。
我第一本看完的就是《最后一头战象》,刚买来时我异常兴奋,把它熬通宵看光了,如果有人向我讲故事内容的话我也会把一个个小故事讲给他听。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篇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e43e5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e.png)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篇《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暑假里,我读了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最后一头战象》一文。
读完,我久久不能从文中走出来,我的思想还沉浸在文中所展现的一幕幕场景中。
文章讲了象兵与日寇在西双版纳浴血奋战,八十多头战象只有一头生还,于是,人们就挖了一个坑,把死去的战象埋进了这个坑里,并把这个坑取名为:百象冢。
好心肠的村民把这头光荣的战象养了起来,取名“嘎羧”。
有一天,嘎羧好像预感到了死神的到来,向主人要回了象鞍,与村民依依惜别,上路了。
作者和波农丁跟踪这头战象,原来,“嘎羧”是去了那个埋战象的百象冢,把自己埋在了那儿。
读到这里,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怜悯、悲伤、感动等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不,更多的是对“嘎羧”的敬意!它老了,但它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头战象,战争不在了,但是“嘎羧”作为一名战士的雄心仍在啊,于是,它没去我们以为它会去的遥远而又神秘的象冢,而是与昔日并肩作战的战友一起埋在了百象冢,生不能在一起,死也一定在一起,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样的忠诚,这哪是一头战象呀?这分明是一位让人敬仰的'“英雄”呀!曾经我认为动物是弱者,是需要我们呵护的弱者。
可是现在,我知道动物像我们人类一样有感情有尊严,像我们人类一样竭尽全力地生活着,奋斗着,直到走完自己的一生。
我们对它们不仅要爱护,更要尊重,这是嘎羧——一头战象给我上的震撼的一课。
作文《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2我们六年级上册23课有篇叫《最后一头战象》的课文,作者是沈石溪。
梁老师建议我们去看,寒假回家后我就迫不急待的认认真真的读了这篇文章,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写了日寇侵占了缅甸,在战斗中,战象都陈亡了,在民工搬运战象尸体时,发现了幸存的战象,名叫嗄羧,过了二十几后,它在临死之前重新找到并披挂上象征身份的象鞍,走了一天一夜,来到战友埋葬的地方——百象冢,在旁边挖了一个坑,把自己埋在了那里。
在这篇文章里,嗄羧被村民治好伤后就在寨子里生活,它整天优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大象有灵性,在嗄羧快不行了的时候,它绕着寨子走了三匝,对救活它,收留它,并养活它的寨子表达了一种恋恋不舍的心情。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篇)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d4196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f.png)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篇)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善良”是因为它死时和战友们躺在了一起。
“忠诚”是因为它临死时重披象鞍,它希望自己是最后一头战象,希望这个世界永远和平。
“英勇”是因为它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当我读到课文中的这句话,“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从中我读懂了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英勇,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勃勃的雄心仍在!象,它们的友情有这般力量;象,它们的情比人的'情更真切,更长久。
我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一个猎人养了一条狗,一天他出去打猎,让他的狗帮忙看他的女儿,回家后,发现地上到处是血,而且狗的嘴里都是血,女儿不见了,猎人便以为是狗把自己的女儿给吃了,于是猎人便把狗给杀了,可就在这时,女儿从床底下爬了出来,原来是一条蟒蛇钻进了家里,狗把蛇给咬伤了。
这时,猎人十分懊悔。
从这个故事中,大家可能更多的感受到猎人的无知,可我感受到的是狗的忠诚和勇敢。
听到这两个故事,我明白了:世界上动物都有灵性,它们都具有忠诚、善良、英勇……我想:人与人之间要充满关怀,这样世界就会充满爱,变成爱的世界,爱的人间!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2《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最近家里的课外书我都看完了,我央求妈妈再帮我买几本留十一期间看,妈妈思考了一下说这样有点太浪费了。
你不妨和小区里几个熟悉的小朋友换书看,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好办法,想到就立刻行动,到了好朋友家一看当时就傻了眼了,因为他看的都是关于动物的书。
最后我选了一本书《最后一头战象》。
我原以为大象身体巨大脾气肯定很暴躁,不容易和人相处。
但是,在读了这本书后却让我感受到,动物身上也有着人类的感情。
《最后一头战象》讲述的是一九六九年的春天,沈石溪到西双版纳的一个寨子插队时,见到了以前与日寇作战的最后一头战象——已经五十多岁的大象嘎羧。
沈石溪与它成了好朋友。
两年后的一个早晨,嘎羧突然向养象人波农丁要回一向废弃的.象鞍,让沈石溪和波农丁帮它装上。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篇)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86e53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6e.png)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篇)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今天,我看了著名作家沈石溪写的小说《最后一头战象》。
在书里,他给我们讲述了一头叫嘎羧的老象在它生命中最后一段历程。
嘎羧是一位让人敬仰的战斗英雄。
年轻的时候,作为一个象兵,嘎羧参加过许多场战斗。
1943 年,日本鬼子通过缅甸,企图进攻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嘎羧等象兵们与鬼子在打洛江畔打了非常惨烈的一仗,这一仗,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嘎羧是唯一的死里逃生的幸存象兵。
战后,寨民们集中掩埋了战死的大象,把嘎羧运回寨子,细心治好它的伤,并且在日后的几十年里象对待功臣一样尊敬和照顾它。
后来,嘎羧老了,生命到了尽头。
它翻出战争年代它作战用的象鞍,让人帮它披挂起来。
它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向常年照顾它的寨民们依依惜别。
它走到埋葬其他战象的地方,自己挖了一个坑,躺了进去。
至死,它也没有忘记过去和它一起战斗过的伙伴,在天堂里,它要和伙伴们在一起。
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我觉得嘎羧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英雄。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2《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是擅长写动物小说的沈石溪写的。
这本书里有滑稽的话语,有悲凉的环境;有贪婪的笑容,有失去的悲哀。
‘黑熊舞蹈家’这篇__很长。
和‘棕熊的故事’比起来,‘黑熊舞蹈家’更有趣一些。
这篇__主要讲了两只马戏团的熊——阿宝、圆逑的故事。
阿宝性格粗暴,演技高明;圆逑性格温顺,演技一般。
换名字这个环节最有趣。
圆逑崇拜阿宝这个名字,却不敢得到这个名字;阿宝却十分讨厌圆逑这个名字,巴不得坐上去压扁。
可是,阿宝最后改掉了粗暴的坏性格,变成了一只温柔+聪明的熊。
这个故事最后句话是:梦,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海市蜃楼。
我读到这一句话时,不禁赞叹作者的诗意。
这是多么生动啊!要是要我们说说梦是什么,顶多也是‘就是睡觉时看见的东西。
’而作者写的这一句是多么让人赏心悦目啊!这本书讲了许多不同的故事。
要是你先读‘棕熊的故事’,再读‘野猪囚犯’第22段,你会先痛哭流涕,然后破涕为笑。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篇)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90790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e7.png)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篇)《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动物也是有感情的,从嘎羧身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作为一头战象,嘎羧勇敢坚强,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不退缩,不畏惧,负伤累累,却坚强地活了下来。
作为最后一头战象,它将信任交予人类,与人类为友,和人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个庞然大物心里也有着与人类一样感情,这是一头善良的象。
象是有灵性的动物,他虽然身体庞大,但它的心也是柔软而敏感的.。
嘎羧与它的同伴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家园,它们的血肉挡不住敌人的子弹,但它们却懂得,用温暖美好的心灵筑起坚不可摧的城墙,这才是真正的英雄!生命的意义很深、很沉。
每个人的生命都会被自己赋予不同的意义,动物拥有生命的意义,也绝不仅仅是匆匆地来到这个世界走了一遭。
嘎羧,嘎羧的同伴,他们都背负着战象的使命,来到这个世界,无所畏惧地在战场上搏杀,他们用血的代价,生命的代价,来诠释自己的意义——英雄无畏,英雄有情!《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2我非常喜欢看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所以在暑假我就读一本他写的《最后一头战象》。
我原以为象的性格温顺,是人们的伙伴,不过在读了这本书后却让我感受到,动物的身上也有着人类的感情,文中的主人公————嘎羧的行为深深的感动了我。
《最后一头战象》讲述的是:1969年的春天沈石溪到西双版纳的一个寨子时,见到了曾经与日寇作战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它已经有50岁了。
沈石溪与它成为了好朋友。
两年后的一个早晨,嘎羧突然非常有精神,它向养象人波农丁要回了一双一直废弃的'象鞍,让波农丁帮它穿上,沈石溪和波农丁悄悄的跟在后面,嘎羧没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几十年前作战的地方———哪里埋了八十头当年在抗战中死去的战象。
嘎羧挖了一夜德尔坑,黎明时它静静的躺在坑中和他的战友永远的聚在一起。
读了这本书,我非常的感动,大象都知道忠诚和责任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
象、它们的友情有如此的力量,象让我万万没想到,它们的情比人的情更真切更动人、更长久。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通用15篇)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3476c687c24028905fc3ab.png)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通用15篇)《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这篇__主要讲了一只在西双版纳的抗日战争中活下来的唯一头象,在临死前的情景。
这只战象名叫嗄羧,当作者见到这只战象时,它已经五十多岁了。
因为它是战象,它是功臣,所以受到了村民的照顾。
从不让它搬运东西,整天悠哉悠哉,自由自在地生活。
有一天,它感觉到了自己在世界的时间不多了,于是他要回了自己的象鞍,慢悠悠的走到了它战友的墓地----百象冢,它给自己挖了一个洞埋了自己。
就这样,这只光荣的战象队伍从此消失了。
这个短篇小说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因为嗄羧对战友的感情。
他是唯一活下来的战象,所以死了也要和战友在一起。
但是有些人却连一只大象也不如。
他们跟在象后面盗取象牙。
虽然作者也这么干过,但最终良心发现,保护了象牙。
我们不应该连大象也不如,没有一点情感,只知道掠取财富,应该拒绝象牙饰品,保护大象。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2《最后一头战象》是沈石溪写的关于一头战象走向死亡的历程,我读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__讲述的是:沈石溪在西双版纳的一个寨子里,见到了曾经与日寇作战的最后一头战象,已经五十多岁的大象嘎羧。
沈石溪与它成了好朋友。
两年后的一个早晨,嘎羧突然非常精神起来,它向养象人波农丁要回一直废弃的象鞍,让沈石溪和波农丁帮它装上。
在和寨子告别后,嘎羧独自上路去迎接死亡。
沈石溪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后面,嘎羧没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几十年前作战的地方,那里埋了八十多头当年在抗战中死去的战象。
嘎羧挖了一夜的坑。
黎明时,它静静地躺在坑中,和它的战友们永远地聚在一起。
读过这篇__后,我的热泪不停地在眼眶中打转,我被深深的感动了。
特别是最后一句话:“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这句话太感人了!象竟有如此灵感,它知道忠诚和友谊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
此时,敬佩、感动的心情交在一起,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
那头象的一幕幕真情在我脑海中不停地回荡着。
《最后一头战象》读书心得15篇
![《最后一头战象》读书心得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8e3c3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b.png)
《最后一头战象》读书心得 1我非常喜欢沈石溪的动物故事书,寒假里我读了妈妈给我买的一套沈石溪的动物故事系列书。
《最后一头战象》讲的是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一头大象——嘎羧(suo)。
它自知生命大限到了,便披上自己的象鞍,它先绕着寨子走了三匝(za),对救活它、收留它并养活它二十六年的寨子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心情。
然后它独自来到二十六年前抗日健儿和日寇淤血搏杀的战场!找到埋葬它战友的“百象冢”,并在旁边挖一个坑把自己庄重掩埋起来!看到这里,我深深地为这头战象的忠诚震撼了!就像作者说的:“它没有到遥远的神奇的祖宗留下的象冢去,而是和曾经并肩战斗过的同伴们葬在了一起。
作为一头战象,它找到了好归宿!”我向来以为大象是温顺的普通动物,读了这个故事才知道大象的友情是这么的有力量,这么的真切动人!希翼所有人都能爱护它们,善待它们!《最后一头战象》读书心得 2翻开《最后一头战象》的第一页,就好似把你带到动物的世界。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介绍。
在很久以前,打仗的时候人们是不骑马的,而是骑象,因为他们认为象比马聪明。
可是,打仗结束后,一头头战象却都死了,人们就把这些象埋到一个地方,还起名叫“百象冢”,无意中人们还找到了一头还活着的战象,于是人们养着它。
可是有一天,那头战象却夺走了象鞍,走到了“百象冢”那里,自己找了个地方挖了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它躺在那里,死了。
……这本书告诉我,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都要学会回报匡助过你的人。
《最后一头战象》读书心得 3合上沈石溪写的《最后一头战象》令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一闭上眼,嗄羧那永远闭不拢的象嘴,一长一短的象脚,皱得像脱水丝瓜的皮肤,无一例外地浮现在我眼前,苍老的嗄羧在村寨里倍受恭敬和照应,只因为它是战象,至于它的战绩,这可要从几十年前说起了……要说几十年前,嗄羧也是一头叱咤风云的战象,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冲向日寇,日本侵略者吓得鬼哭狼嗥,丢盔弃甲。
但英勇的战象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中……嗄羧是幸运的,它活了下来,在它年老之际死神向它招手之时,它没有选择自己家族的象冢,而选择了曾经与自己共患难的战象火伴的埋葬地,与它们永久地守护着这块土地。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十五篇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十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949c09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17.png)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十五篇《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一传十,十传百,村子里的男、女、老、少无一不知。
在嘎羧临走的那一天,所有的人都来了,都来为它送行。
村民们不停地抽泣,村长老了,一步一步地走上前,他那蹒跚的脚步真令人心酸,老村长哭着用他那微微颤抖的双手将一条洁白的纱巾轻轻地给嘎羧围上,它的眼神里充满了依依不舍……此时,嘎羧站在嫩绿的草地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它对着天空吼叫着,吼得那般悲壮。
“嗷——嗷——”的声音惊天动地,顷刻间发出撕心裂肺的几声吼叫,震耳欲聋,惊天动地,这叫声仿佛震得山崩地裂,河流为它停止;冰山也不再融化;风车也不在旋转……它的头高高的昂起,两颗长长的象牙朝上,长鼻也直竖起来,仿佛在说老村长啊!是你领导村民们照顾我了这么多年,从不叫我搬运东西,我感谢您!如今,我要走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和村里的人们的。
嘎羧开始上路了,有的村民摸摸嘎羧的腿说“嘎羧呀!千万别忘记我们呀!”说着那位村民的眼角上流下了两行热泪……嘎羧该走了它什么也不吃就只喝了一点儿水。
天边的残阳火红一片,照射着大地,嘎羧迈着沉重的脚步,“咚咚咚”象蹄发出声响,心想我的同伴同死神一齐召唤我了……对不起了,我的祖祖辈辈,对我而言,波农丁和村民们是我的“家人”,同伴们就是我的兄弟,村寨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我要与我的兄弟们同卧一个“百象冢”。
它一步又一步,一圈又一圈,村民们紧跟在嘎羧身后,始终舍不得离开一步。
一圈,两圈,三圈,嘎羧要去象冢了。
人们心里明白不能再跟着嘎羧了。
可总舍不得,嘎羧也舍不得。
嘎羧一步三回头,村民们站在原地泣不成声,目送着嘎羧离开了……《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2盼望已久的寒假伴随着浓浓的年味悄然而至。
在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假期里,我捧着新买的书——《第七头战象》,如饥似渴的读着。
书中个个动物如此的勇猛、凶悍、精神气十足,同时它们都是有灵性的。
它们不但聪明,还很重感情,当然也不缺乏英雄好汉气概。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篇)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9e9fe5c281e53a5902ffcd.png)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篇)《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有些__读后也就忘记了,一段时间之后,甚至没有一丝印象了。
但读了《最后一头战象》之后,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人们曾经骑着战象,跟日本鬼子来过一次大会战。
最后,鬼子大败,死了上千人,但战象也死了上百头。
人们把这上百头战象埋在一起,叫“百象冢”。
战后,有人发现一头战象还活着,就治好了它的病,把它带回了村子,从不让它干活,养着它。
后来,战象自己感到死神要降临了,便找到自己的象鞍,独自走进“百象冢”,将自己掩埋。
有两个跟踪战象想挖象牙的人,看到此情此景,也打消了念头,悄悄地走了。
大自然里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包括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也包括那头战象。
所有生物都会死亡,这并不令人感到恐惧。
而这头战象选择的死亡方式,却让我感到吃惊和赞叹不已。
那头战象临死前也没有忘记找到它的象鞍,说明它没有忘记它是个战士。
这只战象选择了独自走向象冢,将自己掩埋。
这是多么具有灵性的生命啊!它不想抛尸荒野,冥冥中它知道死期已经来临,它选择了有自尊地死亡,它选择了永远和自己的战友在一起。
还有那两个人,,他们被战象的举动震撼了,他们愧疚于自己的想法,所以他们没有挖象牙,悄悄地离开了。
就连大象都能选择有自尊地死亡,我们人类作为万灵之长,能够洁身自好吗?我想我会更在乎身边的一切:一花一草一树一木。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2我最近读过一本书,叫《最后一头战象》。
书里的象群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即意味的雄伟,稳重,勇敢。
这时,我想到了象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迟钝、很笨拙,其实它却十分机灵,而且记忆力惊人。
经过训练,象可以学会不少技艺,还会成为最温顺,最听话的动物,真令人惊奋。
傣族的最高领主:召片领,他曾经有一支威风凛凛的象兵。
一九四叁年,日寇佔领了缅,象兵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非常激烈。
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在民工运战象的尸体时,意外的发现还有一头公象在喘气,这头公象叫嘎羧,是唯一倖存的战象,好心的居民治好了它的伤,并收养了它。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篇)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fe9e358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63.png)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篇)《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觉得书是一位老师,一位朋友。
它可以带我们进入知识的大门,遨游在梦想的海洋。
书籍可以教会我们在课堂上学会不到的知识,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在暑假,我看了沈石溪写的《最后一头战象》对我启发很大。
其中有一篇《象冢》对我印象特别深刻。
讲的是一头叫巴娅的母象,在老象王茨甫从一个贵族变成了一个乞丐,但巴娅却还是对他很好,忠心耿耿。
一直到最后一刻一起到象冢(大象的坟墓)等待死神降临。
看到这里,让我不由得从心底敬佩巴娅。
因为它不管对方的身价是尊贵还是卑贱,都会忠心耿耿的.追随它,甚至一起等待死亡。
而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往往会有人因为别人的富有与权贵而接近他们,奉承拍马屁。
而如果那人突然变穷了,就会有很多人离他而去。
这样的人对一些工作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也会爱理不理。
这样做是不对的。
我要像巴娅那样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个人,不管那个人的身价有多高或者有多卑贱,都会一样对待。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2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最后一头战象》,读完这本书,我回味无穷。
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
他的作品都是描写动物的,已出版作品五百多万字。
他曾获得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图书奖等等。
他的作品有《红奶牛》《第七条猎狗》《猎狐》……《狼王梦》是他写的一本很著名的书,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优秀图书一等奖。
而我最喜欢其中的《最后一头战象》。
《最后一头战象》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有一头战象,它的名字叫嘎羧,它是唯一一头存活的战象,其他的战象们都牺牲了。
有一天,它披上了象鞍,准备又一次要踏上它去搏杀战场的道路上。
读后感·它来到一片空地上,这就是储藏象冢的地方,它的.战友们就埋葬在这里面。
嘎羧跳进一个大坑里,奋力地倒土,挖呀挖呀,直到挖到了天黑,然后它躺在大坑里,眼睛闭上,和它的战友相伴于此。
读到这里,我感受到嘎羧非常想念自己的战友,想着当年和战友一起在战场上拼杀,死也要死在战场上。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精选15篇)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b72905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6.png)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精选15篇)《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读完《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我不仅认识了大象、棕熊、野猪这些好朋友,而且懂得了动物是有灵性的,我们要关爱他们。
原来,书名《最后一头战象》指的是与日寇作战的最后一头大象,它已经五十多岁了,名字叫嘎羧。
作者沈石溪到西双版纳的一个寨子插队时,与嘎羧成为了朋友。
两年后的一个早晨,老象嘎羧向养象人波农丁要回了一直废弃的象鞍,让沈石溪和波农丁帮它装上,和寨子告别以后,嘎羧独自上路了。
沈石溪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后面,嘎羧并没有回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几十年前他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同日寇作战的地方,那里埋葬着他死去的伙伴们。
嘎羧挖了一夜的坑。
黎明时,沈石溪亲眼看到了这样一幕:嘎羧静静地躺在坑中,迎接着死亡,它要永远的陪着它的战友们!读到这里,我不禁流下了眼泪。
嘎羧躺在坑中的情景像放电影一样不断出现在我的眼前,它的真情令我敬佩,令我感动。
在我的印象中,耳朵像扇子、鼻子像水管、腿像柱子、尾巴像绳子的大象凶猛高大,我以为它们一定很暴躁、很无情、很凶残。
可是,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大象是有灵性的,它们并不想我所想的那样,它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为了不再让这种悲剧发生,让我们一起善待它们,保护它们吧!《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2在一个愉快的下午,我坐在椅子上,喝喝茶,细细品味这个有趣的,从来没有阅读的故事轮胎“之类的最后一战”上。
这是我国关于学生一头战象嘎羧的故事,当它明白我们自己大限将至之时可以回到祖传家冢迎接死亡,但嘎羧没有他们这么做,而是选择去了很多曾经与同伴进行浴血奋战的战场,挖了一个坑,让自己企业归还大地,与伙伴相聚。
在我最初的印象中,大象沉重,勤劳,温顺,有时甚至易怒,但在这个故事中,我意识到大象是善良和感性的,让我感到特别深刻的是这样一个场景:在太阳炙烤下的碳化鼻子,粗糙的礁石之吻和亲吻的铁刺绣颜色,很长一段时间,在他抬起头之前,朝着地平线,那一轮红色的日出,震耳欲聋的咆哮,“佛罗里达佛罗里达”,在那里无数复杂的情感,与怜悯,痛苦和羞耻交织在一起?我想他是为了纪念英勇与敌人战斗的场景,血流成河的壮观场面,此时此刻他正在呼唤他的同伴,告诉他们我来自羧基,我愿意永远与你们同在,我们在战场上洒下鲜血的这片土地上,在这个“光荣”的墓地里长眠。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通用15篇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4b03a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c.png)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通用15篇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最近我读了《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这本书的主要大致内容是这样的:一九四三年,日寇侵占缅甸,和缅甸展开了一场战斗,缅甸部队士兵的坐骑是战象,战斗异常激烈,枪炮声,厮杀声和象吼声惊天动地,最后很多大象都战死在战场。
战争过后,当地的村民清理战场,把大象的尸体搬运到别处掩埋,最后看见有一头战象还活着,就把他搬回了村里,这最后一头战象叫嘎羧,在临死之前他又重新披挂上了象征身份的象鞍,走了一天一夜,来到了掩埋战象的白象冢,在旁边挖了一个坑把自己埋了起来。
这个消息被村民知道后都拿了很多事物为为嘎羧送行,他什么也没吃,就喝了一点水绕着村子走了三圈,看出来它也很舍不得村里的村民。
每个人都泣不成声,很多人都不想让嘎羧走,也都舍不得他,但是嘎羧是一头重情重义的大象,它想念自己的战友,他把自己埋在了和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身边。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2写《最终一头战象》这本书的作者是沈石溪,原名叫声一鸣,1952年出生于上海,他在云南生活了十八年。
《最终一头战象》的主要资料是:解放前的西双版纳,傣族的领主一只象兵,象兵就是人骑在大象上打仗。
一九四三年,日寇在西双版纳和象兵打了起来,八十多头战象死亡,他们要把大象的尸体埋葬时,发现还有一头公象活着,于是用马车把大象拉了回来,村民们把大象养了起来,几十年后,这只大象嘎羧,已经老了,一天早上,我看到了大象用鼻子指着阁楼,我上去看了看,我把象鞍扔下去,原先嘎羧就是要象鞍,它披上象鞍,准备去象冢了,大家都送行嘎羧,我正在悲痛时,一个小伙子让我跟着他去捡象牙,我跟着嘎羧来到了百象冢,第二天我们发现嘎羧已经死了,我们放弃了捡牙。
嘎羧要象鞍是因为自我是一头战象,没有忘记自我的职责,也没有忘记自我的队友,这种团队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3我最近读了一本非常好看的书,叫《最后一头战象》。
他是我非常喜欢的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写的。
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的最后一头战象嗄羧在一天要求重披战甲,然后战象又重临旧地,仰天长啸,最后,它在百象冢旁边自掘坟墓,直到死去。
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
![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d426e0065ef7ba0d4b733b9b.png)
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汇编15篇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1《最后一头战象》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著作。
故事主要内容是:一场抗日战争中,有一头幸免存活下来的战象,二十六年后,这一头老战象围着曾经救活自己的山寨转了三圈后,安详的走向“百象冢”会见他的战友。
最后一头战象的名字是嘎羧。
虽然他是一头大象,却有着非大象一般的感情。
嘎羧十分有尊严。
他在临死前一定要取回自己的东西。
可是有一些人却一点儿尊严都没有,比如乞丐。
他们只懂得伸手行乞,不劳而获。
还有,嘎羧在临死前围着曾经救活自己的山寨转了三圈才恋恋不舍得离开。
大象懂得知恩图报。
如果世界上所有人都懂得知恩图报,世界将会如此的美好啊!可惜……讲到这里,我想起了我和同学的一些陈年往事。
有一次,我发现有一位同学没带笔,于是,我把我的另一支笔借给他,课后,他十分感谢我。
历史在重演。
后来,我忘了带笔,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由于在测验中)忽然,他发现我神情异样,便得知我没带笔在这火烧眉毛的时候,他慷慨解囊——把他的宝贝,连自己都舍不得用的笔借给了我。
我当时万分感动,这真是笔重情谊更重!嘎羧是有灵气,有尊严,重情谊的大象。
嘎羧!你是我们的榜样!作文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2大象是一种庞大、有灵性的动物,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比如:《盲人摸象》、《曹冲称象》……有许多人都认为大象很笨重,但事实上大象一点也不笨。
它们可以在战场上驰骋。
《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就讲述了一头战象的风采。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写的,它写了在一次抗日战争中,有一头大象幸存了下来,它叫嘎羧。
有一天,它要回了自己的象鞍,原来是要去神秘的象冢了,在嘎羧要走的时候,村里的人都泣不成声,作者和波农丁—喂养嘎羧的老农,一起跟随嘎羧来到那个神秘的地方,原来是百象冢,原来嘎羧要和“战友”“躺”在一起……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
它语言优美,描写的非常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篇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70994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3.png)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我觉得之前的大象是一种非常轻松,愉快的动物。
但是,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己像一个人的身体也有感情,谁有恩于它,就必须上报。
谁是不好的,这也是记在心里。
《最后我们一头战象》讲述的.是:一九四三年抗日民族战争时,象兵奋勇杀敌,立下一个不少通过战功。
然而,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就在这些民工进行搬运控制大象尸体时,意外地学生发现问题还有就是一只名叫嘎羧的公象还在自己喘息着,于是为了人们把它运回村寨,养好伤后它整天在村里闲逛。
让我深刻感受到的是“戳破大象“。
在那个暴风雨的夜晚,一只受伤的大象闯进了我的房子,给了它一条绷带来治愈受伤。
当爸爸妈妈看到的时候,他们非常感谢我,然后当我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时,大象一家也给了我帮助。
他们让我感受到父母的爱有多伟大。
他们愿意为他们的孩子牺牲一切,他们孩子的生命比他们自己的更重要,想想我妈妈在早上和黑暗中为我做饭,我从一群愤怒的大象中知道,人们已经失去了动物对人类的信任,这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
囚禁大象,然后放它们走。
有没有想过自己的感受?现在,我呼吁:请爱护采取行动,动物,大自然给了我们对待朋友,让动物和人类的友谊继续吧!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2这本书的作者是沈石溪,原名沈一鸣,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动物小说创作,至今日已出版500万字的小说。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集锦15篇)_1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集锦15篇)_1](https://img.taocdn.com/s3/m/63e7ff0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4e.png)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集锦15篇)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今天,老师带我们学习了《最后一头战象》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了人类和动物都是好伙伴,动物身上也有着人类的情感。
课文讲述了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一头大象——嘎羧。
它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重披象鞍,到江滩缅怀往事,凭吊战场。
最后,它来到埋葬自己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挖一个坑,庄重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嘎羧是一头“怀旧”的战象。
它原本是得去祖祖辈辈留下的象冢长眠的,但它没有,我想它一定是无法割舍战争时光,无法忘记战友们。
它告诉我们历史不能重演,而历史不能忘记。
这是一头“忠诚”的战象,“忠诚”是因为它临死的时候重披象鞍,它希望自己是最后一头战象,希望这个世界永远和平。
当我读到课文中的这句话,“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读了这篇课文,令人回味无穷,促人深省,动物尚且有如此高尚情怀,我们人类也是否应该更深。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2在我的印象中,动物只是一种头脑简单的生物。
读了沈石溪的作品《最终一头战象》让我感受到动物身上也有人类的情感。
我被文中的最终一头战象嘎羧的行为深深震撼和打动了!故事讲的是在解放前的西双版纳,一群大象和千名战士与敌人浴血搏杀。
八十多名战象都中弹倒地,血把江水都染红了。
其中有一名唯一存活下来的战象嘎羧,身受重伤,被好心肠的村民治好了它的伤养了起来。
村民和战士们把死去的战象都埋葬在了百象里。
嘎羧在临死前跋山涉水赶到百象想要与自我一齐浴血奋战的伙伴们葬在一齐。
嘎羧挖了一夜的坑,黎明时它静静地躺在坑中,和它的战友们永远聚在了一齐。
我被如此有灵性的动物深深打动了!大象们明白和人类一齐奋战。
而嘎羧在临死都明白要和同伴躺在一齐,深深地体会到它跟同伴之间的友谊。
多么忠诚的一头大象啊!对嘎羧油然而生一股敬佩之情。
而反观人类,有人为了发财去拔象牙,多让人羞愧啊。
读完这本书,我想要呼吁大家,爱护大自然,爱护动物,爱护我们人类的朋友。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8411415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66.png)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这个充满欢乐气氛的寒假里,我读了沈石溪的一部小说:《最后一头战象》。
《最后一头战象》其中一部分讲述的是:一九六九年的春天,沈石溪到西双版纳的一个寨子插队时,见到了曾经与日寇作战的最后一头战象——已经五十多岁的大象嘎羧。
动物小说作家沈石溪与它成了好朋友。
两年后的一个早晨,嘎羧突然非常精神起来,它向养象人波农丁要回一直废弃的象鞍,让沈石溪和波农丁帮它装上。
在和寨子告别后,嘎羧独自上路去迎接死亡。
沈石溪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后面,嘎羧没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几十年前作战的地方——那里埋了八十多头当年在抗战中死去的战象。
嘎羧挖了一夜的坑。
黎明时,它静静地躺在坑中,和它的战友们永远地聚在一起。
读完这本书,让我感动极了,热泪不停地在眼眶中打转,特别是那一句话:“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它是多么的友谊,我们虽然不能到它心里看个明白,但我们能体会到,它那种跟同伴永恒。
那头象一次次真情在我的脑海中不停的回荡……象,虽然普通,但它赋予了人的情感;象,它的情意比人们的更亲切,更动人,更长久。
大自然真的是既神奇又伟大,让我知道可以从大象身上学习做人的道理。
我们应该善待这些大自然送给我们的朋友。
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明白大自然的安排,抛去贪婪的想法,共同保护动物尚且有如此的高尚情怀,我们人类是否应该有更深的感悟呢?《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2最近我们读书会读了一本沈石溪的书,它的名字叫《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让我记忆犹新、感触颇深。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动物小说大王,著作有《狼王梦》《第七条猎狗》《一只猎雕的遭遇》《红奶牛》等。
这本书里面不仅讲了象类的故事,还讲了野猪、熊类的故事。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15篇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d10ec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7e.png)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15篇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1午后的阳光散散地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我合上手中的书,靠在椅背上,微微眯起双眼,回忆每一字每一句。
印象最深的不是那只垂暮的老英雄大象——嘎羧,而是那头竭尽全力保护孩子的棕熊。
我暂且还原这一部分的内容,让我们共同分享:一只小棕熊崽被一位动物学家救了以后,和动物学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且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小丽丽”。
当母棕熊历经千辛万苦找到小丽丽时,小丽丽却忘了妈妈,不愿和它回去。
母棕熊强行将小丽丽带走,可是小丽丽又想方设法逃回了动物学家的身边,因此母棕熊把动物学家当成了破坏它们母子感情的敌人,总会找机会攻击他。
最后的最后,母棕熊为了保护小丽丽而身受重伤,它不顾个人安危,拖着自己裂开的腹部找到动物学家,并把小丽丽托付给动物学家后,才放心地闭上眼睛。
作为母亲的母熊是那么的呵护自己的孩子,它宁肯遍体鳞伤也不愿小熊崽受到伤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想方设法地保护自己的孩子。
母爱何其伟大,母爱,催人泪下!我想,我们的母亲也不就是那头母熊吗?是她在我们背后默默地支持;是她忍受着我们对她的抱怨;是她事无巨细的料理着我们的生活;这世间唯有她——无怨无悔。
犹记得风雨交加的夜晚,我的妈妈深一脚浅一脚的趟过雨水背我上医院;犹记得每晚的作业时间,陪在我身边耐心辅导的总是她;犹记得那年鞭炮炸开之际,将我挡在身后的瞬间……渐渐地,泪眼氤氲中,我竟然感觉书中的母棕熊和妈妈叠加在一起了。
“叮”,是碗勺相碰的声响,惊醒了发愣中的我,该是母亲在厨房忙碌,又是在为我不厌其烦地熬制祛咳的川贝柠檬膏吧!房门被静静推开,碗里的汁液像是流动的琥珀,暖暖地直入人心。
“宝宝,看书累了吧,喝杯水吧,入口不苦!”看着笑意盈盈推门进来的妈妈,我轻轻的说:“妈妈,谢谢你!”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2读完了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通过很多的小故事描写了大象和人类的感情,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给大象拔刺,里面讲的是一个赤脚医生,去丛林里采药,一只大象抓着他去一颗大榕树下,给小象拔刺,小象的整只脚肿得发亮,小象也怕疼像杀猪似的吼了起来,最后他终于把小象脚上的刺拔了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精选15篇)《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我们六年级上册23课有篇叫《最后一头战象》的课文,作者是沈石溪。
梁老师建议我们去看,寒假回家后我就迫不急待的认认真真的读了这篇__,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写了日寇侵占了缅甸,在战斗中,战象都陈亡了,在民工搬运战象尸体时,发现了幸存的战象,名叫嗄羧,过了二十几后,它在临死之前重新找到并披挂上象征身份的象鞍,走了一天一夜,来到战友埋葬的地方——百象冢,在旁边挖了一个坑,把自己埋在了那里。
在这篇__里,嗄羧被村民治好伤后就在寨子里生活,它整天优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大象有灵性,在嗄羧快不行了的时候,它绕着寨子走了三匝,对救活它,收留它,并养活它的寨子表达了一种恋恋不舍的心情。
全寨的男女老少也都拥到打谷场为嗄羧送别,许多人都泣不成声,村长在它脖子上系了洁白的纱巾,在四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送给它吃的,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凉水。
说明它很难过,它知道自己要离开了,吃不下东西。
嗄羧是一头很重情义的大象,它很想念和自己一块战斗的战友,所以它把自己埋在了并肩作战的战友身边,它是我们心中一位非常重情义重感情,而且品德高尚的战斗英雄。
大象能做到这样,我们人要做的更好。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2以前我总觉得动物没有情感,没人类这么聪明。
但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感受到了动物的恩、怨、情、仇。
这本书生动的描写、讲述了大象、棕熊、野猪。
在《给大象拔刺》这一章,我体会到了大象妈妈和大象爸爸对小象的浓烈的爱。
它们为了让脚下扎了刺的小象不再痛苦,于是来绑架“我”来给小象“看病”。
在拔刺的过程中,“我”弄疼了小象,象爸爸就把“我”“惩罚”了一顿。
可见象父母对小象的爱。
在《棕熊的故事》这一章,我体会到了动物也跟人一样,有母爱。
熊妈妈为了熊宝宝生命、活着,就牺牲了自己。
可见熊妈妈对熊宝宝的爱。
在《野猪王》这一章,我体会到了野猪也会感恩,“我”救了一个人,那个人为了感谢“我”,于是就送给了“我”一头小野猪。
于是“我”把它养大。
到了杀猪的日子。
开始杀猪了,那天杀的是花母猪,这是“我”养的野猪的心上猪。
于是它就带动全村的家猪集体“造反”,夺到山里去。
它自己惹出来的事,涉及到了“我”的自由。
野猪它自己却冒险来“营救”我。
可见野猪对“我”的感恩。
这本书像一块吸铁石一样吸引着我,里面的故事那么的生动,那么的迷人。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象和熊有浓烈的母爱,野猪也有感恩。
它们的感情深深的打动了我,从而让我决定要坚持看完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书。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3我很喜欢读动物作家沈石溪写的动物小说,他笔下的动物栩栩如生,在表现动物习性的同时,赋予动物“人性”和情感,通过一个个曲折生动地故事,向人们展现出动物的情感世界。
今年寒假,我读了《最后一头战象》这个故事,故事的情节让我十分感动。
《最后一头战象》讲的是:一只唯一在1943年抗战中幸存下来的战象,名叫嘎羧,它身受重伤,被运回了寨子疗伤。
病好后,它渐渐老了,自知生命已至,便要离开了。
男女老少都来给它送行,他们多么希望嘎羧留下了呀!村长不忍心看它那热泪盈眶的眼睛,知识用粗糙手抚摸着它,很多人都留下了眼泪。
在1943年的一天,它和其它战象一起走入了战场,尽管他们奋勇杀敌,但还是让一些敌人有机可乘,当它们发现的时候,敌人已将枪口对准了它们。
上面的象兵为了保护他们,用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它们立誓,要向敌人报仇。
但最终大象还是没有人类聪明,没有了象兵的领导,它们有的是为了救朋友而牺牲,有的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只有嘎羧活了下来。
嘎羧回忆起了这些,还是走出了寨子,我们原以为它会去象冢,但它去了曾经埋葬战友的地方,它即使死,也要和战友死在一起,这样的情感令我十分震惊。
大象竟有如此灵感,它知道忠诚和责任是生命中重要的东西,它同战友永恒的友谊,它们的情比人的情更感人更真切。
我也从大象身上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忠诚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品德。
这篇__令人回味无穷,促人深省,大象有如此的高尚情怀,我们人类是否应该有更深的感悟呢?《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4这一段时间,我读了一本书,内容引人入胜,它就叫做《最后一头战象》。
主要内容:再一次搬运中,人们发现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
有一次,嘎羧要回了它最珍贵的象鞍,然后到了百象冢,埋下了自己。
印象深刻的情节:它已经五十多岁了,脖子歪的厉害,象嘴永远闭不拢,整天滴滴答答地淌着唾液;一条腿也没能完全治好,短了一截,走起路来踬踬颠颠;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就像脱水的丝瓜;岁月风尘,两支象牙积了一层难看的黄渍。
感受:读完了这一本书后,我各种各样的感受不时地涌现出来。
当我读到:“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坐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
”时,我就立刻体会到了作家沈石溪那种出神入化的写作方法,体会到了作家各处的细节描写,如果让我写作文时,描写一个十分普通的物品时,我都不会像作家沈石溪这样,他用上的“莲花状”,“镶”,“缀”,“杏黄色”等词语,我在写作文时根本就不可能想得到。
所以,我认为,在细节描写这一方面,我是应该好好地向著名作家们学习学习!当我读到:“经历了二十六个春夏秋冬风霜雨雪,虽然有些破旧了,却仍显得沉凝而又华贵。
”这句话时,我从“仍显得”,“沉凝”,“华贵”这三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看到这句话后,我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对战象们的佩服,这前半句话,更能突出嘎羧对二十六个春夏秋冬前的事还记忆犹新,可见嘎羧还在对它的战友以及对往日与主人在一起并肩战斗的怀念。
我想,这短短的一句话里,居然蕴含着如此复杂的情感,那我以后写作文时,就也要融入故事情节中去,设身处地地想,这样才能够写好__。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5“嘎羧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那块龟形礁石旁,鼻子在被太阳晒成铁锈色的粗糙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才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它突然间像变了一头象,身体像吹了气似的膨胀起来,四条象腿的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象眼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跳出水面。
”这是出自于沈石溪《最后一头战象》书中的精彩一幕。
26年前,威武雄壮的战象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战士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只有嘎羧幸存。
这头普通的战象,被人类称之为兽类,却具有很多称之为人的人所没有的高尚情怀——怀旧、纯洁、忠诚。
嘎羧的心里,不是对功名的渴望,不是对自己战绩的骄傲自豪,而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是慈爱的波农丁,是善良的乡亲们,是它久久渴望的和平与安宁。
的确,没有什么能够做到永恒,但是,我们务必要守护自己最珍惜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心灵的净土。
嘎羧比我们更早懂得这一点,因此,它二十六年来一向怀有纯洁的心。
在它那为所有人动容的壮举面前,我们都是那么渺小。
“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从中我读懂了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忠诚,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动物尚且如此,作为人类的我们,更当学会坚守自己的内心,坚持前进的方向。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6在一个愉快的下午,我坐在椅子上,喝喝茶,细细品味这个有趣的,从来没有阅读的故事轮胎“之类的最后一战”上。
这是我国关于学生一头战象嘎羧的故事,当它明白我们自己大限将至之时可以回到祖传家冢迎接死亡,但嘎羧没有他们这么做,而是选择去了很多曾经与同伴进行浴血奋战的战场,挖了一个坑,让自己企业归还大地,与伙伴相聚。
在我最初的印象中,大象沉重,勤劳,温顺,有时甚至易怒,但在这个故事中,我意识到大象是善良和感性的,让我感到特别深刻的是这样一个场景:在太阳炙烤下的碳化鼻子,粗糙的礁石之吻和亲吻的铁刺绣颜色,很长一段时间,在他抬起头之前,朝着地平线,那一轮红色的日出,震耳欲聋的咆哮,“佛罗里达佛罗里达”,在那里无数复杂的情感,与怜悯,痛苦和羞耻交织在一起?我想他是为了纪念英勇与敌人战斗的场景,血流成河的壮观场面,此时此刻他正在呼唤他的同伴,告诉他们我来自羧基,我愿意永远与你们同在,我们在战场上洒下鲜血的这片土地上,在这个“光荣”的墓地里长眠。
动物也有感情,它们懂得感恩,懂得牺牲,它们之间有爱,友谊和亲情,这些感情是如此深刻,如此持久,有时甚至有些人甚至不平衡,在大象和大象之间,有着如此伟大的感情和高贵纯洁的心灵。
那我们呢?为什么不珍惜动物,与它们和平相处呢?不要让最后的战象成为现实。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7上学期,老师在课堂上无意中提到了一套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因为我特别喜欢动物,我就迫不及待地让妈妈帮我买了下来。
这些动物小说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最后一头战象》是我这套小说里最先看完的一本!读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不光是天下的父母会不顾一切地爱护自己的孩子,就连动物也是这样。
在给大象拔刺的那个故事里:有一只牛犊大的小象的腿受伤了,小象的父母为了让小象早点好起来,减轻腿疼,便想到路上劫持一个路人来替小象看看伤。
但如果谁因为替小象来看病时,弄痛了小象,公象和母象就会采取最强的措施来对付你。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好幸福,好想亲一下爸爸妈妈。
在自己的家里,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爱爸爸妈妈!读了愤怒的象群这篇故事,让我懂得了:象群也是一个整体,如果有人伤害了其中的一只象,象群就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来报复我们。
故事里的岩温扁为了满足自己小小的愿望,去杀害和自己村寨和睦相处的友好“邻居”,遭到了象群的报复。
动物是我们人的好朋友,不能伤害它们,要保护它们,你帮了动物,动物也会帮你的。
我从《野猪跳板》体会到,野猪真聪明呀,竟会想到让人来做它的跳板,让它逃离陷阱,逃脱苦海。
野猪的模仿能力很强,故事的作者只做了两次,它就学会了。
哎!作者遇到一头这样聪明的野猪,我很是替他担心呀!《最后一头战象》一本书,竟能把象,熊,猪三种动物写的栩栩如生,活蹦乱跳,好像动物们就在我眼前似的。
我从中学会了许多道理:人和动物是朋友,人离不开动物,动物离不开人,我们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8也许我的理解太天真,太幼稚了。
象,如果以前让我给这种动物排上我所理解的词,我会一如既往地说“大象笨重、脏脏的,一点也不可爱!”每次妈妈带我去动物园玩,我都会跟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去看大象,海豚嘛,它可灵活了,我想看它的表演!!的确,我不喜欢看见大象。
它那长长的鼻子,蒲扇耳,象牙我都喜欢,但讨厌的而是它的整体。
那笨重的身躯——不过我对大象的好感也不是全无。
我喜欢坐在大象背上,居高临下的感觉,很不错……可是……也许因为教科书上的这篇课文《最后一头战象》,让我深刻感到:大象应该也有优点啊!看完__后,我对大象的感觉不再只是笨重、脏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