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结构件退火工艺

合集下载

退火加工工艺介绍

退火加工工艺介绍

退火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退火英文名称:annealing定义1:将金属构件加热到高于或低于临界点,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缓慢冷却,从而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与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应用学科:电力(一级学科);热工自动化、电厂化学与金属(二级学科)定义2: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应用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机械工程(2)_热处理(二级学科);整体热处理(三级学科)定义3:(1)热变性核酸或蛋白质经缓慢降温后的复性过程。

(2)两条单链多核苷酸通过互补碱基之间的氢键形成双链分子的过程。

可发生在同一来源或不同来源核酸链之间,可以形成双链DNA分子、双链RNA或DNA-RNA杂交分子。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总论(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重结晶退火(完全退火)应用于平衡加热和冷却时有固态相变(重结晶)发生的合金。

其退火温度为各该合金的相变温度区间以上或退火以内的某一温度。

加热和冷却都是缓慢的。

合金于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各发生一次相变重结晶,故称为重结晶退火,常被简称为退火。

这种退火方法,相当普遍地应用于钢。

钢的重结晶退火工艺是:缓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1(共析钢或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持适当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下来。

通过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珠光体(或者还有先共析的铁素体或渗碳体)转变为奥氏体(第一回相变重结晶)以及冷却过程中发生的与此相反的第二回相变重结晶,形成晶粒较细、片层较厚、组织均匀的珠光体(或者还有先共析铁素体或渗碳体)。

退火温度在Ac3以上(亚共析钢)使钢发生完全的重结晶者,称为完全退火,退火温度在Ac1与Ac3之间 (亚共析钢)或Ac1与Acm之间(过共析钢),使钢发生部分的重结晶者,称为不完全退火。

前者主要用于亚共析钢的铸件、锻轧件、焊件,以消除组织缺陷(如魏氏组织、带状组织等),使组织变细和变均匀,以提高钢件的塑性和韧性。

退火--淬火--回火

退火--淬火--回火

退⽕--淬⽕--回⽕退⽕--淬⽕--回⽕退⽕---淬⽕---回⽕⼀.退⽕的种类1.完全退⽕和等温退⽕完全退⽕⼜称重结晶退⽕,⼀般简称为退⽕,这种退⽕主要⽤于亚共析成分的各种碳钢和合⾦钢的铸,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于焊接结构。

⼀般常作为⼀些不重⼯件的最终热处理,或作为某些⼯件的预先热处理。

2.球化退⽕球化退⽕主要⽤于过共析的碳钢及合⾦⼯具钢(如制造刃具,量具,模具所⽤的钢种)。

其主要⽬的在于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性,并为以后淬⽕作好准备。

3.去应⼒退⽕去应⼒退⽕⼜称低温退⽕(或⾼温回⽕),这种退⽕主要⽤来消除铸件,锻件,焊接件,热轧件,冷拉件等的残余应⼒。

如果这些应⼒不予消除,将会引起钢件在⼀定时间以后,或在随后的切削加⼯过程中产⽣变形或裂纹。

⼆.淬⽕时,最常⽤的冷却介质是盐⽔,⽔和油。

盐⽔淬⽕的⼯件,容易得到⾼的硬度和光洁的表⾯,不容易产⽣淬不硬的软点,但却易使⼯件变形严重,甚⾄发⽣开裂。

⽽⽤油作淬⽕介质只适⽤于过冷奥⽒体的稳定性⽐较⼤的⼀些合⾦钢或⼩尺⼨的碳钢⼯件的淬⽕。

三.钢回⽕的⽬的1.降低脆性,消除或减少内应⼒,钢件淬⽕后存在很⼤内应⼒和脆性,如不及时回⽕往往会使钢件发⽣变形甚⾄开裂。

2.获得⼯件所要求的机械性能,⼯件经淬⽕后硬度⾼⽽脆性⼤,为了满⾜各种⼯件的不同性能的要求,可以通过适当回⽕的配合来调整硬度,减⼩脆性,得到所需要的韧性,塑性。

3.稳定⼯件尺⼨4.对于退⽕难以软化的某些合⾦钢,在淬⽕(或正⽕)后常采⽤⾼温回⽕,使钢中碳化物适当聚集,将硬度降低,以利切削加⼯。

加热缺陷及控制⼀、过热现象我们知道热处理过程中加热过热最易导致奥⽒体晶粒的粗⼤,使零件的机械性能下降。

1.⼀般过热:加热温度过⾼或在⾼温下保温时间过长,引起奥⽒体晶粒粗化称为过热。

粗⼤的奥⽒体晶粒会导致钢的强韧性降低,脆性转变温度升⾼,增加淬⽕时的变形开裂倾向。

⽽导致过热的原因是炉温仪表失控或混料(常为不懂⼯艺发⽣的)。

退火工艺

退火工艺

退火工艺退火是将金属和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后组织亚共析钢是铁素体加片状珠光体;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则是粒状珠光体。

总之退火组织是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退火的目的①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

②细化晶粒,消除因铸、锻、焊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和成分,改善钢的性能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③消除钢中的内应力,以防止变形和开裂。

•退火工艺的种类①均匀化退火(扩散退火)均匀化退火是为了减少金属铸锭、铸件或锻坯的化学成分的偏析和组织的不均匀性,将其加热到高温,长时间保持,然后进行缓慢冷却,以化学成分和组织均匀化为目的的退火工艺。

均匀化退火的加热温度一般为Ac3+(150~200℃),即1050~1150℃,保温时间一般为10~15h,以保证扩散充分进行,大道消除或减少成分或组织不均匀的目的。

由于扩散退火的加热温度高,时间长,晶粒粗大,为此,扩散退火后再进行完全退火或正火,使组织重新细化。

②完全退火完全退火又称为重结晶退火,是将铁碳合金完全奥氏体化,随之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退火工艺。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一般是中碳钢及低、中碳合金结构钢锻件、铸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它们的焊接构件。

完全退火不适用于过共析钢,因为过共析钢完全退火需加热到Acm以上,在缓慢冷却时,渗碳体会沿奥氏体晶界析出,呈网状分布,导致材料脆性增大,给最终热处理留下隐患。

完全退火的加热温度碳钢一般为Ac3+(30~50℃);合金钢为Ac3+(500~70℃);保温时间则要依据钢材的种类、工件的尺寸、装炉量、所选用的设备型号等多种因素确定。

为了保证过冷奥氏体完全进行珠光体转变,完全退火的冷却必须是缓慢的,随炉冷却到500℃左右出炉空冷。

③不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是将铁碳合金加热到Ac1~Ac3之间温度,达到不完全奥氏体化,随之缓慢冷却的退火工艺。

不完全退火主要适用于中、高碳钢和低合金钢锻轧件等,其目的是细化组织和降低硬度,加热温度为Ac1+(40~60)℃,保温后缓慢冷却。

退火热处理规范

退火热处理规范

山西方盛液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退火热处理规范在遵守《热处理安全技术操作规范》、JB4406-87《热处理安全技术的一般规定》和现有设备电加热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前提下,制订以下三种退火工艺1、焊接件类的退火工艺流程A、焊接件以低于300℃进炉B、加热温度:600-650℃,对薄壁、细长、大而薄的易变形焊接件,退火温度应取下限。

C、加热速度:100-150℃/小时。

D、保温时间:以焊接结构件最厚(或直径最大)的断面计算,每25mm为1小时,计算不足1小时,一般保温时间为2-4小时。

E、冷却速度:随炉冷至300℃以下出炉空冷。

检验标准: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检查有无裂纹,检查变形有无误差,对退火变形超差的工件允许进行校正。

若变形量较大,校正工作量大的焊接件,应再进行一次应力退火处理。

对表面质量要求高的焊接件检查表面质量及氧化情况。

注:本规范适用于低碳结构钢焊接结构件消除残余应力退火。

2、铸件类的退火工艺流程铸件脱模后,必须经过退火才能进入后续加工工序。

目的:消除内应力和稳定尺寸,消除铸件的白口组织和提高铸件表面的硬度及耐磨性。

第一、灰铸铁类退火工艺流程:A、去应力退火:将铸件缓慢加热到500-560℃,保温2小时左右,然后以极缓慢的速度随炉冷至150-200℃后出炉。

注意:退火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会引起石墨化,降低铸件强度和硬度,这是不适宜的。

B、消除白口、改善切削加工性的退火工艺:将铸件加热到800-900℃,保温2-5小时,使共晶渗碳体发生分解,然后又在随炉缓慢冷却过程中,使二次渗碳体及共析渗碳体发生分解,待随炉缓冷到500-400℃时,再出炉空冷,这样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

若保温后采用较快的冷却速度,可以增加铸件强度和耐磨性。

第二、球墨铸铁类退火工艺流程:A、去应力退火:球墨铸铁的弹性模量以及凝固时收缩率比灰铸铁高,故铸造内应力比灰铸铁约大2倍。

对于不再进行其他热处理的球墨铸铁铸件,都应进行去应力退火。

退火工艺基础知识大全,都总结到了!

退火工艺基础知识大全,都总结到了!

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为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叫做退火。

退火的实质是将钢加热到奥氏体化后进行珠光体转变,退火后的组织是接近平衡后的组织。

退火的目的:(1)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便于机加工和冷变形加工。

(2)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及组织,细化晶粒,改善钢的性能或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3)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以防变形和开裂。

退火和正火主要用于预备热处理,对于受力不大、性能要求不高的零件,退火和正火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常用的退火方法,按加热温度分为: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上的相变重结晶退火:完全退火、扩散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

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下的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

1、完全退火工艺:将钢加热到Ac3以上20~30℃,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随炉)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完全奥氏体化)。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w c=0.3~0.6%),一般是中碳钢及低、中碳合金钢铸件、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它们的焊接件。

低碳钢完全退火后硬度偏低,不利于切削加工;过共析钢加热至Ac cm以上奥氏体状态缓慢冷却退火时,Fe3CⅡ会以网状沿晶界析出,使钢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给最终热处理留下隐患。

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和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

亚共析钢完全退火后的组织为F+P。

实际生产中,为提高生产率,退火冷却至500℃左右即出炉空冷。

2、等温退火完全退火需要的时间长,尤其是过冷奥氏体化比较稳定的合金钢。

如将奥氏体化后的钢较快地冷至稍低于Ar1温度等温,是A转变为P,再空冷至室温,可大大缩短退火时间,这种退火方法叫等温退火。

工艺:将钢加热到高于Ac3(或Ac1)的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后,较快冷却到珠光体区的某一温度,并等温保持,使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然后空冷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与完全退火相同,转变较易控制。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标准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标准

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方法。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它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

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早在公元前770~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而变化。

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公元前六世纪,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工艺遂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体存在,说明是经过淬火的。

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冷剂对淬火质量的影响。

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陕西斜谷为诸葛亮打制3000把刀,相传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

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就注意到不同水质的冷却能力了,同时也注意了油和尿的冷却能力。

中国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宝剑,心部含碳量为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却达0.6%以上,说明已应用了渗碳工艺。

但当时作为个人“手艺”的秘密,不肯外传,因而发展很慢。

1863年,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证明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会发生组织改变,钢中高温时的相在急冷时转变为一种较硬的相。

焊接件去应力退火工艺

焊接件去应力退火工艺

焊接件去应力退火工艺焊接件是一种常见的加工零件,其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应力。

为了降低或消除这些应力,常采用应力退火工艺。

本文将就焊接件去应力退火工艺进行详细介绍。

一、应力退火的概念和目的应力退火是指通过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使焊接件内部的应力得到缓解和消除的工艺。

焊接件在焊接过程中会受到热变形、残余应力等影响,而应力退火则可以使焊接件恢复到正常状态,提高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二、应力退火的工艺步骤1. 温度升高阶段:将焊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达到退火温度区间。

2. 保温阶段:保持焊接件在退火温度区间内一定时间,使内部的应力得到缓解和消除。

3. 温度降低阶段:将焊接件从退火温度区间内冷却至室温,终止退火过程。

三、应力退火的影响因素1. 温度:退火温度的选择直接影响焊接件的应力退火效果。

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组织粗化、形状变化等问题,而过低的温度则可能无法达到退火效果。

2. 保温时间:保温时间的长短与焊接件的厚度、材料等因素有关。

一般情况下,焊接件的保温时间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3. 冷却速度:退火后焊接件的冷却速度也会对其性能产生影响。

过快的冷却速度可能导致应力重新积累,而过慢的冷却速度则可能导致退火效果不佳。

四、应力退火的效果评估应力退火后的焊接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其退火效果:1. 组织结构:观察焊接件的显微组织结构,如晶粒尺寸、晶界分布等,来判断应力退火的效果。

2. 力学性能:通过对焊接件进行拉伸、硬度等力学性能测试,来评估退火后的性能变化。

3. 形状和尺寸:退火后焊接件的形状和尺寸是否发生变化,是否达到要求的设计要求。

五、应力退火的注意事项1. 焊接件在进行应力退火前应进行充分的清洁,以避免杂质的影响。

2. 选择合适的退火温度和时间,避免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3. 控制好焊接件的冷却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的冷却速度对退火效果造成影响。

4. 对于大型或复杂的焊接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段退火,以确保退火效果的一致性。

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退火工艺守则

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退火工艺守则

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退火工艺守则1 范围1.1 本守则适应于碳素(合金)结构钢制造的电机、电器、机械等产品的焊接结构件的退火。

退火可以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还能使钢的品粒细化,以及消除内应力,并为下一步工序作准备。

1.2 焊接结构件的退火,是因为构件在制造过程中,产生了残余内应力。

将会使在机械加工后,引起变形,从而对产品的加工尺寸和装配带来不利的影响。

在个别情况下的退火,是为了避免焊接后机械强度的降低。

必须经过退火,消除其内应力的有:1.2.1 拼合的和有断面的焊接结构件,以及不对称形状的和尺寸长、刚性小,且受单向机械加工的零件:1.2.2 在大的动负荷条件下工作的焊接件:1.2.3 特殊的与工艺要求的构件。

注:一般的须经过退火的焊接零件,均应在图样上的技术要求中予以说明。

2 设备2.1 320KW方井式电阻炉2.1.1 炉体及相关的辅助设备与工具。

2.1.2 控制系统2.1.3 技术说明书。

2.1.3.1 320KW方井式电阻炉操作说明书。

2.1.3.2 320KW炉温控制系统操作说明书。

2.1.3.3 EH.SERIES中型打点式长图记录报警仪使用操作说明书。

3 准备工作3.1 将准备退火的工件,运至炉旁,并均具有检查合格证,无合格证者,不得入炉退火。

3.2 检查工件的外形尺寸,是否年装炉。

3.3 将退火用的设计资料与工艺文件准备齐。

3.4 对设备进行检查、电气线路、冷却水路、炉内状况、周围环境。

3.5 装炉时,垫平工件用的垫块准备齐全。

4 装炉要求4.1 工件下面应予以垫平或垂直。

4.2 工件离炉底、炉壁及工件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00㎜。

4.3 工件不能相互叠放。

4.4 工件应选择热状态变形最小的位置放置,如半环之类的结构件,开口不得向上。

4.5 材厚相差悬殊的结构件,不得混合装炉退火。

5 退火规范5.1 开炉(盖盖)后,慢慢升温,2h内,升温到400℃以下;2h后,以每小时100℃的速度,加热到640℃~660℃,并保持炉内在加热过程中,各区的温度差不大于20℃。

退火工艺

退火工艺

退火定义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通常是缓慢冷却,有时是控制冷却)的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

目的是使经过铸造、锻轧、焊接或切削加工的材料或工件软化,改善塑性和韧性,使化学成分均匀化,去除残余应力,或得到预期的物理性能。

退火工艺随目的之不同而有多种,如重结晶退火、等温退火、均匀化退火、球化退火、去除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以及稳定化退火、磁场退火等等。

1、金属工具使用时因受热而失去原有的硬度。

2、把金属材料或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并持续一定时间后,使缓慢冷却。

退火可以减低金属硬度和脆性,增加可塑性。

也叫焖火。

(1) 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2)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3)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在生产中,退火工艺应用很广泛。

根据工件要求退火的目的不同,退火的工艺规范有多种,常用的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等。

退火的一个最主要工艺参数是最高加热温度(退火温度),大多数合金的退火加热温度的选择是以该合金系的相图为基础的,如碳素钢以铁碳平衡图为基础(图1)。

各种钢(包括碳素钢及合金钢)的退火温度,视具体退火目的的不同而在各该钢种的Ac3以上、Ac1以上或以下的某一温度。

各种非铁合金的退火温度则在各该合金的固相线温度以下、固溶度线温度以上或以下的某一温度。

重结晶退火应用于平衡加热和冷却时有固态相变(重结晶)发生的合金。

其退火温度为各该合金的相变温度区间以上或退火以内的某一温度。

加热和冷却都是缓慢的。

合金于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各发生一次相变重结晶,故称为重结晶退火,常被简称为退火。

这种退火方法,相当普遍地应用于钢。

钢的重结晶退火工艺是:缓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1(共析钢或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持适当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下来。

通过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珠光体(或者还有先共析的铁素体或渗碳体)转变为奥氏体(第一回相变重结晶)以及冷却过程中发生的与此相反的第二回相变重结晶,形成晶粒较细、片层较厚、组织均匀的珠光体(或者还有先共析铁素体或渗碳体)。

最新对于消除焊接应力的时间与温度的关系

最新对于消除焊接应力的时间与温度的关系

对于消除焊接应力的时间与温度的关系对于消除焊接应力的时间与温度的关系,一般来说,温度越低,时间越长,通常到了550度的时候只需要2-3小时就可以消除90%左右的焊接应力了。

我们使用的基本上都是560度,保温2小时,这是对于中小型焊接结构件,对于大型焊接件也基本适用。

另外楼上说的也有道理,可以进行振动时效处理,效果也不错,但如果大部分的板子厚度大于30mm的话,建议还是进炉处理,时间倒是没有必要那么长。

大型焊接件去应力处理方法:去应力退火一般在梢高于再接近温度下进行,结构钢一般都在550-650度,然后随炉冷却到300度以下空冷.大型焊接件须去应力处理,560度,保温8小时,然后随炉冷,200度以下出炉空冷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退火工艺守则1 范围1.1 本守则适应于碳素(合金)结构钢制造的电机、电器、机械等产品的焊接结构件的退火。

退火可以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还能使钢的品粒细化,以及消除内应力,并为下一步工序作准备。

1.2 焊接结构件的退火,是因为构件在制造过程中,产生了残余内应力。

将会使在机械加工后,引起变形,从而对产品的加工尺寸和装配带来不利的影响。

在个别情况下的退火,是为了避免焊接后机械强度的降低。

必须经过退火,消除其内应力的有:1.2.1 拼合的和有断面的焊接结构件,以及不对称形状的和尺寸长、刚性小,且受单向机械加工的零件:1.2.2 在大的动负荷条件下工作的焊接件:1.2.3 特殊的与工艺要求的构件。

注:一般的须经过退火的焊接零件,均应在图样上的技术要求中予以说明。

2 设备2.1 320KW方井式电阻炉2.1.1 炉体及相关的辅助设备与工具。

2.1.2 控制系统2.1.3 技术说明书。

2.1.3.1 320KW方井式电阻炉操作说明书。

2.1.3.2 320KW炉温控制系统操作说明书。

2.1.3.3 EH.SERIES中型打点式长图记录报警仪使用操作说明书。

3 准备工作3.1 将准备退火的工件,运至炉旁,并均具有检查合格证,无合格证者,不得入炉退火。

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退火工艺守则

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退火工艺守则

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退火工艺守则焊接结构件在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内应力,这些内应力可能会导致结构件出现变形、裂纹和性能降低等问题。

为了消除这些内应力,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退火工艺来处理焊接结构件。

下面是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退火工艺的守则:一、选择合适的退火工艺:1.退火温度的选择:退火温度应根据焊接材料的类型和厚度来确定。

一般来说,退火温度越高,内应力消除的效果越好,但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引起晶粒长大和变形。

因此,在选择退火温度时需要考虑这两个因素的平衡。

2.退火时间的确定:退火时间应根据焊接结构件的厚度和材料的类型来确定。

一般来说,较厚的结构件需要较长的退火时间,以确保内部的应力能够充分消除。

3.退火冷却方式的选择:退火冷却方式有空气冷却、水冷却和油冷却等。

选择合适的冷却方式可以避免结构件因冷却速度过快而导致的内部变形和裂纹。

二、控制退火工艺的执行:1.控制退火温度的均匀性:在退火过程中,要确保结构件的温度分布均匀。

可以通过采用加热方式或者在退火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翻面来控制温度的均匀性。

2.控制退火时间的准确性:退火时间应严格控制,以确保结构件的内应力能够充分消除。

可以通过在退火过程中进行监测和记录来控制退火时间的准确性。

3.控制退火冷却速度:退火冷却速度不能过快,否则可能会引起结构件的变形和裂纹。

可以通过改变冷却介质的性质或者调整冷却介质的温度来控制退火冷却速度。

三、注意焊接结构件的预处理:1.去除焊接结构件表面的油污和氧化物等杂质,以避免这些杂质在退火过程中产生不良影响。

2.控制焊接结构件的加热速度和温度分布,以避免在焊接过程中产生过高的内应力。

以上就是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退火工艺的守则。

通过合理选择退火工艺以及控制退火工艺的执行,可以有效地消除焊接结构件的内应力,提高结构件的性能和耐久性。

(工艺技术)退火的种类及工艺

(工艺技术)退火的种类及工艺

退火的种类及工艺退火的种类 1.完全退火和等温退火完全退火又称重结晶退火,一般简称为退火,这种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成分的各种碳钢和合金钢的铸,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焊接结构。

一般常作为一些不重工件的最终热处理,或作为某些工件的预先热处理。

2.球化退火球化退火主要用于过共析的碳钢及合金工具钢(如制造刃具,量具,模具所用的钢种)。

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以后淬火作好准备。

3.去应力退火去应力退火又称低温退火(或高温回火),这种退火主要用来消除铸件,锻件,焊接件,热轧件,冷拉件等的残余应力。

如果这些应力不予消除,将会引起钢件在一定时间以后,或在随后的切削加工过程中产生变形或裂纹。

退火与正火 1.钢的退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使它慢慢冷却,称为退火。

钢的退火是将钢加热到发生相变或部分相变的温度,经过保温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退火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组织缺陷,改善组织使成分均匀化以及细化晶粒,提高钢的力学性能,减少残余应力;同时可降低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所以退火既为了消除和改善前道工序遗留的组织缺陷和内应力,又为后续工序作好准备,故退火是属于半成品热处理,又称预先热处理。

2.钢的正火正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使钢全部转变为均匀的奥氏体,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它能消除过共析钢的网状渗碳体,对于亚共析钢正火可细化晶格,提高综合力学性能,对要求不高的零件用正火代替退火工艺是比较经济的。

完全退火处理完全退火处理係将亚共析钢加热至Ac3温度以上30~50℃、过共析钢加热至Ac1温度以上50℃左右的温度范围,在该温度保持足够时间,使成為沃斯田体单相组织(亚共析钢)或沃斯田体加上雪明碳体混合组织后,在进行炉冷使钢材软化,以得到钢材最佳之延展性及微细晶粒组织。

铸铁之弛力退火处理几乎所有的铸件在冷却过程中都会產生热应力,在热处理过程中,特别正常化处理和退火处理之后均会成内应力,内应力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於铸件的内部肉厚不同,在急速冷却过程中由於热降的差异发生,肉厚不同会使每一个不分的收缩各异,因而引起了所谓内应力,冷的部分具有较高的潜变长度,而热的部分其长度较低,故热的部分就会在冷的部分收缩后形成热点造成部份的变形,变形部分之强度,随著变形度的增加而提高,最后再不能进一步变形时,铸件内部形成某种程的弹性应力,甚至塑性应变,即為内应力,此应力几乎可高达与抗拉强度等值,一且由於任何外在的原因使局部应力超过抗拉强度的时候,此类铸件很容易因而造成破裂,热处理是消除内应力最重要的一种方法,主要程序是升高温度,令所有铸建在非常均匀而缓慢的情况下,加热及冷却。

退火工艺

退火工艺

退火工艺退火是将金属和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后组织亚共析钢是铁素体加片状珠光体;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则是粒状珠光体。

总之退火组织是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退火的目的①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

②细化晶粒,消除因铸、锻、焊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和成分,改善钢的性能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③消除钢中的内应力,以防止变形和开裂。

•退火工艺的种类①均匀化退火(扩散退火)均匀化退火是为了减少金属铸锭、铸件或锻坯的化学成分的偏析和组织的不均匀性,将其加热到高温,长时间保持,然后进行缓慢冷却,以化学成分和组织均匀化为目的的退火工艺。

均匀化退火的加热温度一般为Ac3+(150~200℃),即1050~1150℃,保温时间一般为10~15h,以保证扩散充分进行,大道消除或减少成分或组织不均匀的目的。

由于扩散退火的加热温度高,时间长,晶粒粗大,为此,扩散退火后再进行完全退火或正火,使组织重新细化。

②完全退火完全退火又称为重结晶退火,是将铁碳合金完全奥氏体化,随之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退火工艺。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一般是中碳钢及低、中碳合金结构钢锻件、铸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它们的焊接构件。

完全退火不适用于过共析钢,因为过共析钢完全退火需加热到Acm以上,在缓慢冷却时,渗碳体会沿奥氏体晶界析出,呈网状分布,导致材料脆性增大,给最终热处理留下隐患。

完全退火的加热温度碳钢一般为Ac3+(30~50℃);合金钢为Ac3+(500~70℃);保温时间则要依据钢材的种类、工件的尺寸、装炉量、所选用的设备型号等多种因素确定。

为了保证过冷奥氏体完全进行珠光体转变,完全退火的冷却必须是缓慢的,随炉冷却到500℃左右出炉空冷。

③不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是将铁碳合金加热到Ac1~Ac3之间温度,达到不完全奥氏体化,随之缓慢冷却的退火工艺。

不完全退火主要适用于中、高碳钢和低合金钢锻轧件等,其目的是细化组织和降低硬度,加热温度为Ac1+(40~60)℃,保温后缓慢冷却。

各种材料热处理退火加工工艺

各种材料热处理退火加工工艺

各种材料热处理退火加工工艺说到热处理退火,大家可能都会有点懵。

别着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热处理退火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反正咱们就把它当做是给材料做个“按摩”——松一松,缓一缓,放松一下。

就是为了让它变得更好用,强度更合适,不容易开裂,甚至能提高它的耐腐蚀性。

你看,像人一样,整天紧绷着,啥事儿都做不好。

退火就像给它做个放松操,轻轻松松,整个人(或者说是材料)都不一样了。

好啦,首先得讲讲退火是什么。

退火其实就是把材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持一段时间,然后慢慢冷却下来。

听着简单吧,但实际操作起来可不那么容易哦。

因为每种材料的性质都不一样,它们需要的温度和时间也大不相同。

就像做菜,烤鸡翅和煮蛋肯定不能放在同一温度下,得根据材料的不同来决定“火候”。

有些材料加热过头就容易变脆,时间短了又可能不够软化。

所以,热处理退火是个大讲究,得细心。

咱们就从钢铁这块儿说起。

钢铁在制造过程中经常会因为成型、焊接等原因产生内应力。

你想啊,钢铁这么坚硬的家伙,里面要是积攒了不少压力,迟早得爆发。

就像你把气球吹得越来越大,最后能不能顶得住你还不一定。

退火的作用,就是让这些内应力得到释放,钢铁能变得更均匀、更平衡,降低脆性,增加延展性。

这样,后续加工起来也不会像个“易碎品”,不容易坏。

想象一下,你买了个精致的陶瓷杯,拿在手里轻轻一摔,啪!碎了。

但如果它是退火过的材料,可能就不会这么脆弱了。

那铝合金呢?铝合金退火也有它的特殊需求。

铝合金本身比钢铁轻,但强度也相对较低。

如果没有做过退火处理,它可能会因为硬度过高导致脆裂。

而退火之后,铝合金的晶体结构得到改善,强度和韧性都能得到更好的平衡,使用起来更加可靠。

尤其是在航空、汽车这些高要求的领域,铝合金的退火可谓是至关重要。

咱们随便一提,汽车的车身、大飞机的机身,很多部件其实都用的铝合金。

要是铝合金在制造时没经过退火,设计再巧妙,效果也可能差强人意,最后影响的是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焊接件退火去应力工艺规范

焊接件退火去应力工艺规范

焊接件退火去应力工艺规范1、适用范围1.1 本工艺规范适用于碳钢、低合金钢等材质制造的焊接件的退火去应力处理。

退火去应力处理可有效松弛焊接结构件的内应力,降低焊接后造成的高硬度现象,便于切削加工,还能细化晶粒,消除内应力,为下道精加工做准备。

1.2 本规范不适用于本规范未覆盖的材料去应力处理,本规范以外的金属材料去应力退火规范在经试验论证及工艺技术部门评审合格后方可列入本规范进行使用,列入形式为附录格式,本规范再次修订时可将新增规范列入至本规范正文中并取消附录,并对下发至各部门的旧版文件予以回收作废处理。

1.3 本规范所引用的标准以其最新版本为准。

1.4 本规范为公司内部受控性文件,经发布后立即受控,所有旧版文件即刻作废。

2、规范性引用标准JB/T 10175 热处理质量控制要求GB/T 9452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GB/T 7232 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GB/T 16923 钢件的正火与退火GB/T 224 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方法GB/T 228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229 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GB/T 230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GB/T 231 金属材料硬度试验方法GB/T 232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 4341 金属肖氏硬度试验方法GB/T 2654 焊接接头硬度试验方法NB/T 4701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YB/T 5148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3、退火设备及相关注意事项3.1 退火设备:台车式电阻炉。

3.1.1 炉体校检:热处理炉的有效加热区必须定期检测,应符合JB/T10175标准中V类及以上要求,校检周期为一年一次,检验方法按照GB/T9452进行,校检后必须提供正规的校检报告。

3.1.2 控制系统:温控系统及温控记录仪必须定期检测,应符合JB/T10175标准中V类及以上要求。

3.1.3 技术操作说明书:操作时需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说明书中所记载的要求进行操作。

退火处理的工艺特点、目的及应用

退火处理的工艺特点、目的及应用
类别
工艺特点
目的和应用
扩散退火
将工件加热至Ac3+(150~200)摄氏度,长时间保温后冷却
使钢材成份均匀。用于消除铸钢及锻轧件等的成份偏析
完全退火
将工件加热至Ac3+(150~200)摄氏度,保温后缓慢冷却
使钢材成份均匀,硬度降低。用于铸、焊件及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锻轧件等
不完全退火
将工件加热至Ac3+(40~60)摄氏度,保温后缓慢冷却
使钢材成份均匀,硬度降低。用于中、高碳钢和低合金钢锻轧件等(组织均匀程度低于完全退火)
等温退火
将工件加热至Ac3+(30~50)摄氏度(亚共析钢)或将工件加热至Ac1+(20~40)摄氏度(共析钢和过共析钢),保持一定时间,随炉冷却至稍低于Ar1的温度,进行等温转变,然后空气冷却(简称空冷)
使钢材成份均匀,硬度降低。防止产生白点。用于中碳合金钢和某些高碳合金钢的重型铸锻件及冲压件等(组织与硬度比完全退火更为均匀)
所谓退火就是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相变或不相变)保温后缓慢冷下来,或通过相变以获得珠光体组织,或不发生相变以消除应力降低硬度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退火的目的和应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为下道工序做准备;
3、消除铸、锻、焊、轧、冷加工等所产生的内应力。
球化退火
在长稍高和稍低于Ac1温度间交替加热及冷却或在稍低于Ac1温度保温,而后慢冷
使钢材碳化物球化,降低硬度,提高塑性,用于工模具、轴承件及结构钢冷挤压件等。
再结晶退火
加热至Ac1~(50~150摄氏度),保温后冷却
用于经加工更化的钢件降低硬度,提高塑性,用以加工继续进行,因此,再结晶退火是冷作加工后钢的中间退火

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退火工艺守则

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退火工艺守则

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退火工艺守则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热量集中和冷却速度较快,焊接结构件往往会产生内应力,这些内应力可能导致焊接结构件发生变形、破裂或失效。

为了消除这些内应力,改善焊接结构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退火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的退火工艺守则。

一、退火温度的选择在焊接结构件的退火过程中,退火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退火温度应能够使焊接结构件内部的残余应力尽可能消除,同时又能保持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金属的组织稳定。

一般情况下,退火温度应低于焊接金属的熔点,一般选择为材料的固溶温度或淬火温度。

退火温度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材料的热处理规范和性能要求来确定。

二、退火时间的控制焊接结构件退火的时间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保持的时间。

退火时间的长短会直接影响焊接结构件内部的残余应力消除程度和组织的变化。

过短的退火时间不能完全消除残余应力,过长的退火时间可能导致晶粒长大、组织过软。

一般情况下,退火时间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材料的热处理规范和性能要求来确定。

三、冷却速率的控制焊接结构件在退火过程中的冷却速率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冷却速率过快会导致退火效果不佳,冷却速率过慢会使材料组织发生异常。

一般情况下,焊接结构件的冷却速率应以近自由冷却的速率进行。

即退火完成后,将焊接结构件从退火炉中取出,自然冷却到室温。

四、辅助措施的采取为了进一步提高焊接结构件的退火效果,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措施。

例如,在退火过程中可以采用预拉伸或应变保持,以消除焊接结构件的残余应力。

还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环境介质,如真空、气氛控制等,来对焊接结构件进行退火处理。

此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材料的特点,采用超声波、振动等能量输入方式来进行退火处理。

总之,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的退火工艺守则是根据具体材料的热处理规范和性能要求来确定退火温度和时间,控制冷却速率,采取辅助措施以提高退火效果。

只有合理选择退火工艺参数,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才能有效地消除焊接结构件的内应力,提高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常见的退火工艺

常见的退火工艺
淬火工艺参数
加热温度
对于亚共析钢Ac3以上30~70℃
对于共析钢或过共析钢Ac1以上30~70℃
保温时间
获得均匀细化奥氏体温度的时间,一般可由经验公式确定
冷却速度
由冷却介质确定,碳钢通常用水冷,合金钢用油冷
常见淬火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淬火方法
操作特点
优缺点评价
适用范围
单介质淬火
加热好的工件直接放入一种淬火介质中冷却
扩散退火后钢的晶粒很大,因此一般要进行完全退火或正火处理
去应力退火
(低温退火)
为消除铸件、锻件、焊接件、冷加工件的内应力,以防止钢件再以后加工或使用过程变形或开裂
加热至Ac1以下某一温度(对于碳钢为500~600℃),保温后随炉冷却
无变化
铸、锻、焊、冷压件及机加工件等
可以消除内应力约50%~80%
淬火工艺参数
强度、硬度继续下降,塑性继续升高
回火工艺分类与性能
应用
低温回火
150~250℃
M回+碳化物
高硬度、高耐磨HRC58~64
刃具、量具、冲模、轴承、渗碳件、表面淬火件
中温回火
350~500℃
T回
高屈服极限、弹性极限和韧性,HRC35~50
弹簧、弹性夹具、热锻模
高温回火
500~650℃
片状珠光体和网状渗碳体转变为球状
共析、过共析钢及合金钢的锻件、扎件等
当有网状Fe3C存在时,必须先用正火消除Fe3C网,再球化退火
扩散退火
(均匀化退火)
减少钢锭、铸件或锻坯的成分偏析和组织的不均匀性
加热到钢的熔点以下100~200℃,长时间保温后炉冷
粗大组织(组织严重过烧)
合金钢铸锭及大型铸钢件或铸件

四种焊后热处理方法

四种焊后热处理方法

钢的热处理种类分为整体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两大类。

常用的整体热处理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表面热处理可分为表面淬火与化学热处理两类。

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Ac₃是指加热时自由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或Accm(Accm是实际加热中过共析钢完全奥氏体化的临界温度线 )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其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细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匀化。

正火与退火的不同点是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冷却速度稍快,因而正火组织要比退火组织更细一些,其机械性能也有所提高。

另外,正火炉外冷却不占用设备,生产率较高,因此生产中尽可能采用正火来代替退火。

正火的主要应用范围有:①用于低碳钢,正火后硬度略高于退火,韧性也较好,可作为切削加工的预处理。

②用于中碳钢,可代替调质处理作为最后热处理,也可作为用感应加热方法进行表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

③用于工具钢、轴承钢、渗碳钢等,可以消降或抑制网状碳化物的形成,从而得到球化退火所需的良好组织。

④用于铸钢件,可以细化铸态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⑤用于大型锻件,可作为最后热处理,从而避免淬火时较大的开裂倾向。

⑥用于球墨铸铁,使硬度、强度、耐磨性得到提高,如用于制造汽车、拖拉机、柴油机的曲轴、连杆等重要零件。

⑦过共析钢球化退火前进行一次正火,可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以保证球化退火时渗碳体全部球粒化。

正火后的组织:亚共析钢为F+S,共析钢为S,过共析钢为S+二次渗碳体,且为不连续。

正火主要用于钢铁工件。

一般钢铁正火与退火相似,但冷却速度稍大,组织较细。

有些临界冷却速度(见淬火)很小的钢,在空气中冷却就可以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这种处理不属于正火性质,而称为空冷淬火。

与此相反,一些用临界冷却速度较大的钢制作的大截面工件,即使在水中淬火也不能得到马氏体,淬火的效果接近正火。

钢正火后的硬度比退火高。

正火时不必像退火那样使工件随炉冷却,占用炉子时间短,生产效率高,所以在生产中一般尽可能用正火代替退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签字
日 期
XX公司
焊接结构件消除残余应力退火守则
共2页
第2页
退火记录
退火时间
年月日
升温时间
点分到点分
最高温度
0C
保温时间
点分到点分
出炉温度
0C
工作号
产品名称
零部件名称
图号
数量
单重
总重
备注
操作者
质量检验员
记录人
注:退火实时曲线图附后
编制(日期)
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工作号令
签字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
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本守则的工艺参数执行并作好工艺记录。退火记录见格附表
编制(日期)
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工作号令
签字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 期
XX公司
工艺守则
代 号
焊接结构件消除残余应力退火
相应标准
代 替
共 2 页
第页
内 容
5.2 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检查焊缝有无裂纹。
5.3 检查变形有无超差。对退火变形超差的工件允许进行校正,若变形量较大,校正工作量大的焊接件
2.0设备及工具
1000Kw非标准电加热炉,240Kw非标准电加热炉。
吊车
3.0准备工作
3.1 清理台车、路轨及炉膛的氧化物、障碍物。
3.2 检查加热炉、风扇,台车是否正常,密封是否良好。
3.3 检查温度控制仪表是否正常,调整仪表控制指针到工作温度,并检查热电偶插入电炉内的正确位置。
3.4 核对图、物、卡并装炉,装炉时重件工件放下层,轻件工件放上层,应选择工件在热态不易变形及
34核对图物卡并装炉装炉时重件工件放下层轻件工件放上层应选择工件在热态不易变形及受热均匀的方式放置不能悬空放置不能重叠过厚工件与炉壁距离应不小于50mm应均匀放子工作区内
XX公司
工艺守则Biblioteka 代号焊接结构件消除残余应力退火
相应标准
代 替
共2页
第页
内 容
1.0适应范围
本守则适用于低碳结构钢焊接结构件消除残余应力退火。
应在进行一次应力退火处理。
5.4 对表面质量要求高的焊接件检查表面质量及氧化情况。
6.0安全注意事项
遵守《热处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遵守1000Kw、240Kw非标准电加热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遵守JB4406-87《热处理安全技术的一般规定》
编制(日期)
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工作号令
签字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受热均匀的方式放置,不能悬空放置,不能重叠过厚,工件与炉壁距离应不小于50mm,应均匀放在炉
子工作区内。
3.5 对表面质量要求高的小焊件可采用木炭或铸铁屑覆盖,或装箱保护,所用木炭或铸铁屑必须是已用
过的。
4.0工艺过程
4.1 焊接件以低于3000C进炉。
4.2 加热温度:600-6500C,对薄壁、细长、大而薄的易变形焊接件,退火温度应取下限。
4.3 加热速度:100-1500C/ 小时.
4.4 保温时间:以焊接结构件最厚(或直径最大)的断面计算,每25mm为1小时,计算不足1小时,
一般保温时间为2-4小时。
4.5 冷却速度:随炉冷至3000C以下出炉空冷。
5.0质量检查
5.1 检验员在退火过程中监督本守则执行并检查(每炉至少检查一次病在工艺记录上签字),操作者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