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丞传后叙》韩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文言文】张中丞传后叙翻译原文
【文言文】张中丞传后叙翻译原文张中丞传后叙原文: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
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
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我和吴郡人张籍翻阅家中旧书,发现李翰撰写的《张巡传》。
李翰以文章写得好而自负,这篇传记写得很详细周密。
但可惜还有不足之处,没有替许远立传,又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头尾。
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但他打开城门,接纳张巡共守睢阳。
地位本来在张巡之上,却把权柄交给他,受他指挥,没有什么猜疑和妒忌,最后和张巡一起守城,一起死难,建立了功名,由于城池沦陷而被俘虏,和张巡的死相比先后不同时罢了。
许、张两家子弟才能智慧低下,不能彻底理解许远、张巡的志气。
张家子弟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受虏不死,怀疑许远怕死而降贼。
许远假如怕死的话,为何要苦苦地死守小小的睢阳城,把自己的奴僮杀了给土兵们吃,来同敌军抗战而不投降呢?当他们被围困的时候,城外连极其弱小的援兵都没有,他们所要效忠的只是国家和君主罢了,而叛军则告诉许远唐朝已经灭亡,君主已经死了。
许远看见救兵不来,而叛军却越来越多,一定以为敌人的话是真的。
等不到外来的救兵尚且死守城池,人吃人也快吃完了,即使是傻瓜也会算得出死亡的期限!由此看来,许远的不怕死也就很明白了。
哪有城池失陷了,部下都死光了,他自己却独自含羞忍辱,苟且偷生的呢?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不肯这么做。
唉!难道说许远这样贤明的人会做这样的事吗?谈论的人又说许远和张巡分别守城,城池失陷是从许远所分担的一面开始的,拿这个来辱骂许远。
这又和儿童的见识没有差别。
人要死,他的内部器官一定有先得那个病的部位;拉断绳子,它断开的地方一定是绳子的某一段。
观察人死、绳断的人见到情况是这样,据此就责怪某一内脏和绳子的某一段,也未免太不懂道理了。
小人喜欢非议,不乐意成全别人的好事竟然到了这个地步哇!象张巡、许远对国家作出的贡献是如此卓越,还不免遭受指摘,别的事情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当张、许二公初守睢阳的时候,怎能料到人家终于不来救援,因而放弃睢阳,事先退走呢?如果这座城不能够守住,即使退避到别的地方去又有什么用处呢?等到确无救兵,处于困难的境地时,率领着他们那些因受伤而残废、因挨饿而瘦弱的余部,即便想撤离睢阳也肯定不可能了。
张中丞传后叙(原文、译文及注释)
张中丞传后叙(原文·题解·注释·译文)[唐]韩愈【题解】张中丞,即张巡(709—757),邓州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
唐玄宗开元末进士,由太子通事舍人出任清河县令,调真源县令。
安史乱起,张巡在雍丘一带起兵抗击,后与许远同守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肃宗至德二载(757)城破被俘,与部将三十六人同时殉难。
乱平以后,朝廷小人竭力散布张许降贼有罪的流言,为割据势力张目。
韩愈感愤于此,遂于元和二年(807)继李翰撰《张巡传》(今佚)之后,写了这篇后叙,为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慷慨悲壮的颂歌。
全文感情激荡,褒贬分明,议论叙事互为表里,不分宾主,其“截然五段,不用钩连,而神气流注,章法浑成”(高步瀛《唐宋文举要》引方苞语)。
文中关于南霁云拒食断指、抽矢射塔,张巡诵读《汉书》、起旋众泣等细节描写颊上添毫,传神写意,形象栩栩如生,光采照人。
中丞,张巡驻守睢阳时朝廷所加的官衔。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1],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2],得李翰所为《张巡传》[3]。
翰以文章自名[4],为此传颇详密。
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5],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6]。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7],位本在巡上。
授之柄而处其下[8],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9]。
两家子弟材智下[10],不能通知二父志[11],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12],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13],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14]。
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15],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
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16]。
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
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张中丞传后叙》阅读答案附翻译
《张中丞传后叙》阅读答案附翻译《张中丞传后叙》阅读答案附翻译张中丞传后叙韩愈(许)远虽材若不及(张)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
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
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
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
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
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
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
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嬴之余,虽欲去,必不达。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有删节)注:张中丞,即张巡。
安史乱起,张巡在雍丘一带起兵抗击,后与许远同守睢阳,肃宗至德二载(757)城破被俘,与部将三十六人同时殉难。
平乱以后,朝廷小人竭力散布张许降贼有罪的流言,为割据势力张目。
韩愈感愤于此,遂继李翰撰《张巡传》之后,写了这篇后叙。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远诚畏死诚:果真B、独蒙愧耻求活蒙:蒙受,承受C、蔽遮江淮,沮遏其势沮:通“阻”,阻挡D、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擅:倚仗,凭借3、下列全都直接表现张巡、许远英勇无畏的一项是()(3分)①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②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③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④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⑤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⑥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⑤D、①③⑤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叛军会拿国家和皇上已被消灭的情况告诉许远,而许远在外面毫无希望的情况下却仍然死守,从而说明了“畏死”之说的荒谬。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张中丞传后叙》是中国唐代政治家、文学家韩愈所创作的一篇散文。
《张中丞传后叙》作于807年(唐宪宗元和二年),是表彰安史之乱期间睢阳(今河南商丘)守将张巡、许远的一篇名作。
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
张中丞传后叙[1]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2],得李翰所为《张巡传》[3]。
翰以文章自名[4],为此传颇详密。
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5],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6]。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7],位本在巡上。
授之柄而处其下[8],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9]。
两家子弟材智下[10],不能通知二父志[11],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12],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13],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14]。
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15],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
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16]。
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
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17],虽欲去,必不达。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18]!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19],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张中丞传》后叙作品原文及对照翻译
《张中丞传》后叙作品原文及对照翻译《〈张中丞传〉后叙》作于807年(唐宪宗元和二年),是表彰安史之乱期间睢阳(今河南商丘)守将张巡、许远的一篇名作。
作者韩愈。
下面,为大家分享《张中丞传》后叙作品原文及对照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出处或作者:韩愈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
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
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
城陷而虏。
与巡死先后异耳。
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
而贼语以国亡主灭。
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
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
呜呼!而谓远之贤而力之邪?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
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
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
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州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
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
《张中丞传后叙》文言文翻译
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但他打开城门接纳张巡,而职位本来在张巡之上,(可是他)把指挥权交给张巡而处在张巡之下,全无猜疑和妒忌,最终与张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功业和荣誉。睢阳城陷落而他被敌人俘获,只是与张巡死的时间先后不同而已。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明白理解两家父亲的志向,认为张巡被杀而许远是接受被俘,怀疑他是怕死而向叛贼说了屈服的话。许远如果真的怕死,何苦守卫一块小小的地盘,吃他自己所爱之人的肉,来与叛贼抵抗而不投降呢?当他在围城中困守时,外面没有一点援军,所要效忠的,只是国家与君主而已,而叛贼告诉他们国家已经灭亡,国君已经不在了。许远看到救援的军队不到,而叛贼来得越来越多,一定认为他们的话是真的。外面已经毫无援兵可等待而仍然拼死守城,人吃人都将要吃光了,即使是愚蠢的人也能计算日子而知道自己的死期了。许远不怕死是很清楚的了。哪有城被攻破,自己的部下都死了,唯独自己蒙受羞愧耻辱而求活命的呢?即使最愚钝的人也不忍心这样做。唉!难道说许远这样贤明的人会去做这样的事情吗?
张籍说:有个叫于嵩的人,年轻时就跟随着张巡做事,等到张巡起兵讨伐叛贼的时候,于嵩也曾在围城之中。张籍在大历年间在和州乌江县见到于嵩,于嵩当时年纪六十多岁了。因为跟随过张巡的关系,起初曾当上了临涣县尉;他喜欢学习,没有什么书不读的。张籍当时还小,粗略地听到一些张巡、许远的事,没能详问。据说张巡身高七尺多,胡须像天神一样。他看见于嵩读《汉书),对于嵩说:“你为什么老读这部书?”于嵩说:“还没读熟。”张巡说:“我读书不超过三遍,就一辈子不会忘记。”于是背诵于嵩所读的书,背完一卷不错一字。于嵩很惊奇,以为张巡碰巧熟?
张中丞传后叙的原文和翻译
张中丞传后叙的原文和翻译导语:《张中丞传后叙》是中国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是表彰安史之乱期间睢阳(今河南商丘)守将张巡、许远的一篇名作,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
全文感情激荡,褒贬分明,议论叙事互为表里,不分宾主。
文中关于南霁云拒食断指、抽矢射塔,张巡诵读《汉书》、起旋众泣等细节描写颊上添毫,传神写意,形象栩栩如生,光采照人。
以下是小编整理张中丞传后叙的原文和翻译,以供参考。
原文: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
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
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
城陷而虏。
与巡死先后异耳。
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
而贼语以国亡主灭。
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
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
呜呼!而谓远之贤而力之邪?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
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
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
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张中丞传后叙翻译原文
2024年述职述廉报告写法述职述廉报告没有固定的写作模式,根据不同类型和主旨,可灵活安排结构。
一般由标题、抬头、正文、落款四部分组成。
1.标题述职述廉报告的标题,常见的写法有三种:①文种式标题,只写《述职述廉报告》。
②公文式标题,姓名+时限+事由+文种名称,如《19至19试聘期述职述廉报告》、《19年至19年任主管经理职务的述职述廉报告》。
③文章式标题用正题,如《19年述职述廉报告》。
2.抬头①书面报告的抬头,写主送单位名称如:董事长或人力资源部②口述报告的抬头,写对听者的称谓如“各位同志”,或“各位领导,同志们”。
3.正文述职述廉报告的正文,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
①开头开头,又叫引语,一般交代任职的自然情况,包括何时任何职,变动情况及背景;岗位职责和考核期内的目标任务情况及个人认识;对自己工作尽职的整体估价,确定述职范围和基调。
这部分要写得简明扼要,给听者一个大体印象。
②主体主体,是述职述廉报告的中心内容,主要写实绩、做法、经验、体会或教训、问题,要强调写好以下几个方面:对公司规章制度、董事会决议和董事长指示的贯彻执行情况;对上级交办事项的完成情况;对分管工作任务完成的情况;在工作中出了哪些主意,采取了哪些措施,作出哪些决策,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纠正了哪些偏差,做了哪些实际工作,取得了哪些业绩;个人的思想作风、职业道德,敬岗爱业和关心群众等情况;写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今后改进的意见和措施。
这部分,要写得具体、充实、有理有据、条理清楚。
由于这部分内容涉及面广,量多,所以宜分条列项写出。
“条”、“项”要注意内在逻辑关系安排好。
③结尾结尾一般写结束语。
用“以上报告,请审阅”、“以上报告,请审查”、“特此报告,请审查”、“以上报告,请领导、同志们批评指正”等作结。
4.落款述职述廉报告的落款,写上述职人姓名和述职日期或成文日期。
署名可放在标题之下,也可以放文尾。
2024年述职述廉报告写法(2)2024年述职述廉报告一、引言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XXX,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XX岗位上勤勉工作,全心全意为公司的发展和员工的福祉努力奋斗。
文言文: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原文
【导语】《张中丞传后叙》是中国唐代⽂学家韩愈所创作的⼀篇散⽂。
这是表彰安史之乱期间睢阳守将张巡、许远的⼀篇名作。
下⾯是分享的⽂⾔⽂: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原⽂。
欢迎阅读参考! 《张中丞传后叙》原⽂ 唐代:韩愈 元和⼆年四⽉⼗三⽇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
翰以⽂章⾃名,为此传颇详密。
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传,⼜不载雷万春事⾸尾。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
授之柄⽽处其下,⽆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虏,与巡死先后异⽿。
两家⼦弟材智下,不能通知⼆⽗志,以为巡死⽽远就虏,疑畏死⽽辞服于贼。
远诚畏死,何苦守尺⼨之地,⾷其所爱之⾁,以与贼抗⽽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蚍蜉蚁⼦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贼语以国亡主灭。
远见救援不⾄,⽽贼来益众,必以其⾔为信;外⽆待⽽犹死守,⼈相⾷且尽,虽愚⼈亦能数⽇⽽知死所矣。
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愚者不忍为,呜呼!⽽谓远之贤⽽为之邪? 说者⼜谓远与巡分城⽽守,城之陷,⾃远所分始。
以此诟远,此⼜与⼉童之见⽆异。
⼈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绝之,其绝必有处。
观者见其然,从⽽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之好议论,不乐成⼈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何说! 当⼆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之卒不救,弃城⽽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救⽽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
⼆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图存者,不可⼀⼆数;擅强兵坐⽽观者,相环也。
不追议此,⽽责⼆公以死守,亦见其⾃⽐于逆乱,设*辞⽽助之攻也。
愈尝从事于汴徐⼆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
其⽼⼈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与乐,延霁云坐。
张中丞传后叙原文及赏析
张中丞传后叙原文及赏析原文: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
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
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
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
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
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
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
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
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è)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
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张中丞传后叙》韩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张中丞传后叙》韩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文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段为引言,交代了写作背景和目的。
韩愈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其中的一些内容感到不满,认为有阙漏之处,于是作了这篇后叙。
第二段至第四段为驳斥许远畏死的观点。
韩愈首先指出,许远的才能虽然不如张巡,但他开门纳巡,并且在张巡手下担任重要职务,毫无疑忌,最终与张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功名。
接着,韩愈驳斥了那些认为许远是因为怕死而投降叛军的观点,认为这种说法是毫无根据的。
他指出,许远之所以能够坚守睢阳,是因为他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
第五段至第七段为驳斥关于城陷的责难。
韩愈认为,张巡、许远之所以能够坚守睢阳,是因为他们有着卓越的才能和坚定的信念。
他们以千百个濒临灭亡的士兵,来对付近百万天天增加的敌军,保护着江淮地区,挡住了叛军的攻势,为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指出,那些诋毁张巡、许远的人,是出于嫉妒和私心,他们的言论是不可信的。
第八段至第十段为对南霁云事迹的描写。
韩愈通过对南霁云向贺兰进明求救的描写,展现了南霁云的英勇和忠诚。
南霁云在面对贺兰进明的威胁和诱惑时,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宁死不屈,最终为了报答张巡的知遇之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第十一段至第十三段为对张巡事迹的描写。
韩愈通过对张巡的描写,展现了张巡的博学多才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张巡在守城时,不仅能够指挥若定,而且还能够以身作则,带领士兵们奋勇杀敌。
他在城陷后,被叛军俘虏,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宁死不屈,最终为了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第十四段至第十六段为对许远事迹的描写。
韩愈通过对许远的描写,展现了许远的宽厚长者之风。
许远在城陷后,被叛军俘虏,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宁死不屈,最终为了报答张巡的知遇之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第十七段至第十九段为对张巡、许远之间关系的描写。
韩愈通过对张巡、许远之间关系的描写,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他指出,张巡和许远在城陷后,被叛军俘虏,但他们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宁死不屈,最终为了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张中丞传后叙译文
张中丞传后叙译文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我和吴郡人张籍翻阅家中旧书,发现李翰撰写的《张巡传》。
李翰以文章写得好而自负,这篇传记写得很详细周密。
但可惜还有不足之处,没有替许远立传,又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头尾。
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但他打开城门,接纳张巡共守睢阳。
地位本来在张巡之上,却把权柄交给他,受他指挥,没有什么猜疑和妒忌,最后和张巡一起守城,一起死难,建立了功名,由于城池沦陷而被俘虏,和张巡的死相比先后不同时罢了。
许、张两家子弟才能智慧低下,不能彻底理解许远、张巡的志气。
张家子弟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受虏不死,怀疑许远怕死而降贼。
许远假如怕死的话,为何要苦苦地死守小小的睢阳城,把自己的奴僮杀了给土兵们吃,来同敌军抗战而不投降呢?当他们被围困的时候,城外连极其弱小的援兵都没有,他们所要效忠的只是国家和君主罢了,而叛军则告诉许远唐朝已经灭亡,君主已经死了。
许远看见救兵不来,而叛军却越来越多,一定以为敌人的话是真的。
等不到外来的救兵尚且死守城池,人吃人也快吃完了,即使是傻瓜也会算得出死亡的期限!由此看来,许远的不怕死也就很明白了。
哪有城池失陷了,部下都死光了,他自己却独自含羞忍辱,苟且偷生的呢?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不肯这么做。
唉!难道说许远这样贤明的人会做这样的事吗?指责许远的人又说:许远与张巡分开据守睢阳城,城池的陷落是从许远所分守的地方开始的。
以此辱骂许远。
这又跟儿童的见识没有不同。
人将死的时候,他的五脏六腑必定有先患病的地方;拉一根绳子并把它拉断,必定会有一个断处。
旁观的人明白明白看到它们这样,却相随着责怪先患病的脏腑和绳子的断处,他们也太不通达事理了。
可见小人好发议论,不乐于成全别人的好事,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啊!像张巡、许远他们所成就的事业,是如此卓越,还不能免于非议,其他人又能说什么呢?当张、许二位刚开始困守睢阳城的时候,哪能知道人家最终不来援救,该丢弃城池预先逃跑呢?假如这里不能据守,即使躲避到其他地方去又有什么好处呢?等到他们没有救助而陷入绝望的时候,率领着那些剩下来的受伤致残和饥饿瘦弱的士兵,即使想离开围城,也必定达不到目的。
张中丞传后叙的原文和翻译
张中丞传后叙的原文和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张中丞传后叙的原文和翻译【散文】导语:《张中丞传后叙》是中国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创作的一篇散文。
张中丞传后叙翻译原文
张中丞传后叙翻译原文张中丞传后叙原文: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
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
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1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我和吴郡人张籍翻阅家中旧书,发现李翰撰写的《张巡传》。
李翰以文章写得好而自负,这篇传记写得很详细周密。
但可惜还有不足之处,没有替许远立传,又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头尾。
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但他打开城门,接纳张巡共守睢阳。
地位本来在张巡之上,却把权柄交给他,受他指挥,没有什么猜疑和妒忌,最后和张巡一起守城,一起死难,建立了功名,由于城池沦陷而被俘虏,和张巡的死相比先后不同时罢了。
许、张两家子弟才能智慧低下,不能彻底理解许远、张巡的志气。
张家子弟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受虏不死,怀疑许远怕死而降贼。
许远假如怕死的话,为何要苦苦地死守小小的睢阳城,把自己的奴僮杀了给土兵们吃,来同敌军抗战而不投降呢?当他们被围困的时候,城外连极其弱小的援兵都没有,他们所要效忠的只是国家和君主罢了,而叛军则告诉许远唐朝已经灭亡,君主已经死了。
许远看见救兵不来,而叛军却越来越多,一定以为敌人的话是真的。
等不到外来的救兵尚且死守城池,人吃人也快吃完了,即使是傻瓜也会算得出死亡的期限!由此看来,许远的不怕死也就很明白了。
哪有城池失陷了,部下都死光了,他自己却独自含羞忍辱,苟且偷生的呢?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不肯这么做。
唉!难道说许远这样贤明的人会做这样的事吗?谈论的人又说许远和张巡分别守城,城池失陷是从许远所分担的一面开始的,拿这个来辱骂许远。
这又和儿童的见识没有差别。
人要死,他的内部器官一定有先得那个病的部位;拉断绳子,它断开的地方一定是绳子的某一段。
观察人死、绳断的人见到情况是这样,据此就责怪某一内脏和绳子的某一段,也未免太不懂道理了。
小人喜欢非议,不乐意成全别人的好事竟然到了这个地步哇!象张巡、许远对国家作出的贡献是如此卓越,还不免遭受指摘,别的事情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当张、许二公初守睢阳的时候,怎能料到人家终于不来救援,因而放弃睢阳,事先退走呢?如果这座城不能够守住,即使退避到别的地方去又有什么用处呢?等到确无救兵,处于困难的境地时,率领着他们那些因受伤而残废、因挨饿而瘦弱的余部,即便想撤离睢阳也肯定不可能了。
《张中丞传后续》翻译
对照译文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晚,我与吴郡张籍翻阅家中的旧书,发现李翰所写的《张巡传》。
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
然尚恨有缺者,不为许远立传,李翰因文章自许,写这篇传记也很详细周密。
然而仍遗憾有遗漏:没有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又不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许远虽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但打开城门接纳张巡,职位本在张巡之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
却把指挥的权力交给他而处于他领导之下,没有怀疑和猜忌,最终与张巡一同守城至死,成就了功名。
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
两家子弟材智下,雎阳城陷落而被俘获,与张巡死的时间前后不同罢了。
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不能全面理解他们父亲的志向,认为张巡被杀而许远成了俘虏,便怀疑是怕死而用言辞向敌人降服了。
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许远真的怕死,为什么还要苦苦坚守住那小小的地盘,吃他所爱之人的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来抗击敌人而不投降呢,当他在围城中坚守时,城外没有一点援助,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
他所要效忠的,国家与君主而已,而敌人告诉说唐朝已亡了,国君已不在了。
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
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许远眼看救援的军队不到,而叛军却越来越多,必定会认为他们的话是真的。
外面毫无可待而还在拼命守城,人吃人将要吃光,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即使是愚蠢的人也能计算日期而知道死的地方了,许远不怕死是很清楚啦。
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
哪有城被攻破、他的部下都死了,唯独蒙受羞愧耻辱而求活命的呢?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不忍心做。
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耶?唉!难道说像许远这样贤明的人会做这样的事吗?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中丞传后叙》韩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张中丞传后叙》是中国唐代政治家、文学家韩愈所创作的一篇散文。
《张中丞传后叙》作于807年(唐宪宗元和二年),是表彰安史之乱期间睢阳(今河南商丘)守将张巡、许远的一篇名作。
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
作品原文张中丞传后叙[1]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2],得李翰所为《张巡传》[3]。
翰以文章自名[4],为此传颇详密。
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5],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6]。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7],位本在巡上。
授之柄而处其下[8],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9]。
两家子弟材智下[10],不能通知二父志[11],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12],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13],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14]。
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15],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
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16]。
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
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17],虽欲去,必不达。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18]!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19],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20],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21]。
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22],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愈贞元中过泗州[23],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
巡呼云曰:“南八[24],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25]。
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26],嵩时年六十余矣。
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27],好学无所不读。
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
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
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
“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
“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
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28],无不尽然。
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
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
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
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29],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
巡怒,须髯辄张。
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
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
巡曰:“汝勿怖!死,命也。
“众泣不能仰视。
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
”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30]。
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嵩无子。
张籍云。
作品注释[1]张中丞,即张巡(709—757年),中丞,张巡驻守睢阳时朝廷所加的官衔。
[2]元和二年:公元八0七年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806—820年)。
张籍(约767—约830年):字文昌,吴郡(治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唐代著名诗人,韩愈学生。
[3]李翰:字子羽,赵州赞皇(今河北省元氏县)人,官至翰林学士。
与张巡友善,客居睢阳时,曾亲见张巡战守事迹。
张巡死后,有人诬其降贼,因撰《张巡传》上肃宗,并有《进张中丞传表》(见《全唐文》卷四三○)。
[4]以文章自名:《旧唐书·文苑传》:翰“为文精密,用思苦涩”。
自名,自许。
[5]许远(709—757年):字令威,杭州盐官(今浙江省海宁县)人。
安史乱时,任睢阳太守,后与张巡合守孤城,城陷被掳往洛阳,至偃师被害。
事见两唐书本传。
[6]雷万春:张巡部下勇将。
按:此当是“南霁云”之误,如此方与后文相应。
[7]开门纳巡: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正月,叛军安庆绪部将尹子奇带兵十三万围睢阳,许远向张巡告急,张巡自宁陵率军入睢阳城(见《资治通鉴》卷二一九)。
[8]柄:权柄。
[9]城陷而虏二句:此年十月,睢阳陷落,张巡、许远被虏。
张巡与部将被斩,许远被送往洛阳邀功。
[10]两家句:据《新唐书·许远传》载,安史乱平定后,大历年间,张巡之子张去疾轻信小人挑拨,上书代宗,谓城破后张巡等被害,惟许远独存,是屈降叛军,请追夺许远官爵。
诏令去疾与许远之子许岘及百官议此事。
两家子弟即指张去疾、许岘。
[11]通知:通晓。
[12]食其句:尹子奇围睢阳时,城中粮尽,军民以雀鼠为食,最后只得以妇女与老弱男子充饥。
当时,张巡曾杀爱妾、许远曾杀奴仆以充军粮。
[13]蚍(pí)蜉(fǔ):黑色大蚁。
蚁子:幼蚁。
[14]而贼句:安史乱时,长安、洛阳陷落,玄宗逃往西蜀,唐室岌岌可危。
[15]外无待:睢阳被围后,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等皆拥兵观望,不来相救。
[16]说者句:张巡和许远分兵守城,张守东北,许守西南。
城破时叛军先从西南处攻入,故有此说。
[17]羸(léi):瘦弱。
[18]二公二句:谓二公功绩前人已有精当的评价。
此指李翰《进张中丞传表》所云:“巡退军睢阳,扼其咽领,前后拒守,自春徂冬,大战数十,小战数百,以少击众,以弱击强,出奇无穷,制胜如神,杀其凶丑九十余万。
贼所以不敢越睢阳而取江淮,江淮所以保全者,巡之力也。
”[19]沮(jǔ)遏:阻止。
[20]愈尝句:韩愈曾先后在汴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徐州(治所在今江苏省徐州市)任推官之职。
唐称幕僚为从事。
[21]双庙:张巡、许远死后,后人在睢阳立庙祭祀,称为双庙。
[22]南霁云(?一757年):魏州顿丘(今河南省清丰县西南)人。
安禄山反叛,被遣至睢阳与张巡议事,为张所感,遂留为部将。
贺兰:复姓,指贺兰进明。
时为御史大夫、河南节度使,驻节于临淮一带。
[23]贞元:唐德宗李适年号(785—805年)、泗州:唐属河南道,州治在临淮(今江苏省泗洪县东南),当年贺兰屯兵于此。
[24]南八:南霁云排行第八,故称。
[25]常:通“尝”,曾经。
[26]大历:唐代宗李豫年号(766—779年)。
和州乌江县: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
[27]以巡句:张巡死后,朝廷封赏他的亲戚、部下,于嵩因此得官。
临涣:故城在今安徽省宿县西南。
[28]帙(zhì):书套,也指书本。
[29]仅:几乎。
[30]亳(bó):亳州,治所在今安徽省亳县。
宋:宋州,治所在睢阳。
作品译文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晚上,我和吴郡张籍翻阅家中的旧书,发现了李翰所写的《张巡传》。
李翰因文章而自负,写这篇传记十分详密。
但遗憾的是还有缺陷:没有为许远立传,又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
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打开城门迎接张巡,地位本在张巡之上。
他把指挥权交给张巡,甘居于其下,毫无猜疑妒忌,最终和张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功名,城破后被俘,不过和张巡死的时间有先后的不同罢了。
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了解其父辈的志向,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被俘,怀疑许远是怕死而投降了叛军。
如果许远真的怕死,何苦守住这尺寸大小的地盘,以他所爱之人的肉充饥,来和叛军对垒而不投降呢?当他在包围中守城时,外面没有一点哪怕极为微弱的援助,所要效忠的,就是国家和皇上,而叛军会拿国家和皇上已被消灭的情况告诉他。
许远见救兵不来,而叛军越来越多,一定会相信他们的话;外面毫无希望却仍然死守,军民相食,人越来越少,即使是傻瓜也会计算日期而知道自己的死所了。
许远不怕死也可以清楚了!哪有城破而自己的部下都已战死,他却偏偏蒙受耻辱苟且偷生?即使再笨的人也不愿这样做,唉!难道说像许远如此贤明的人会这样做吗?议论的人又认为许远和张巡分守城门,城陷落是从许远分守的西南方开始的。
拿这个理由来诽谤许远,这又和小孩的见识没有两样。
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内脏必定有一个先受到侵害的地方;扯紧绳子,把它拉断,绳断必定有一个先裂的地方。
有人看到这种情况,就来责怪这个先受侵害和先裂的地步,他也太不通达事理了!小人喜欢议论,不愿成人之美,竟到了这样的地步!像张巡、许远所造成的功业,如此杰出,尚且躲不掉小人的诽谤,其他人还有什么可说呢!当张、许二位刚守城的时候,哪能知道别人终不相救,从而预先弃城逃走呢?如果睢阳城守不住,即使逃到其他地方又有什么用处?等到没有救兵而且走投无路的时候,率领着那些受伤残废、饥饿瘦弱的残兵,即使想逃走,也一定无法到达要去的地方。
张、许二位的功绩,他们已经考虑得很周到了!守住孤城,捍卫天下,仅凭千百个濒临灭亡的士兵,来对付近百万天天增加的敌军,保护着江淮地区,挡住了叛军的攻势,天下能够不亡,这是谁的功劳啊!在那个时候,丢掉城池而只想保全性命的人,不在少数;拥有强兵却安坐观望的人,一个接着一个。
不追究讨论这些,却拿死守睢阳来责备张、许二位,也可见这些人把自己放在与逆乱者同类的地位,捏造谎言来帮他们一起攻击有功之人了。
我曾经在汴州、徐州任职,多次经过两州之间,亲自在那叫做双庙的地方祭祀张巡和许远。
那里的老人常常说起张巡、许远时候的事情:南霁云向贺兰进明求救的时候,贺兰进明妒忌张巡、许远的威望和功劳超过自己,不肯派兵相救;但看中了南霁云的勇敢和壮伟,不采纳他的话,却勉力挽留他,还准备了酒食和音乐,请南霁云入座。
南霁云义气激昂说:“我来的时候,睢阳军民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东西吃了!我即使想一个人享受,道义不能允许;即使吃了,我也难以下咽!”于是拔出自己的佩刀,砍断一个手指,鲜血淋漓,拿给贺兰进明看。
在座的人大吃一惊,都感动得为南霁云流下了眼泪。
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终究没有为自己出兵的意思,立即骑马离去;将出城时,他抽出箭射寺庙的佛塔,那枝箭射进佛塔砖面半箭之深,说:“我回去打败叛军后,一定要消灭贺兰进明!就用这枝箭来作为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