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本科第2学期作业题答案
运动生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判断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淀粉在小肠内被吸收的主要形式是葡萄糖。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在各种运动中不存在绝对某个单一能源系统供能的情况。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有训练者动用脂肪供能能力比无训练者强。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一切生物体最基本的生命特征是兴奋性。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5.一般将脊髓灰质前角的a运动神经元称为脊髓运动反射的开始公路。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6.NaHCO3和H2CO3的比值为20︰1时,缓冲能力最强。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7.运动性蛋白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运动负荷量大。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肾的基本功能单位是肾单位,人类两侧肾脏约有180-230万个肾单位。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9.条件反射的消退,意味着已建成的条件反射的丧失。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0.运动开始时,运动肌肉本体感受性反射是引起肺通气量迅速增加的调节机制之一。
()B、错误正确答案:A11.ATP分解会释放能量,一般是在酶的催化下分解为二磷酸腺苷和无机磷酸。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2.一般体循环的毛细血管压约为20mmHg,而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可达60mmHg。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3.第二心音标志着心室开始收缩。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4.持续训练法是提高有氧耐力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5.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如果胰岛素缺乏,则血糖浓度下降。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6.快肌纤维百分比高的运动员,在亚极量运动中,无氧阈可提早出现。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7.红细胞中含有Hb,它是运输O2和CO2的重要载体。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8.在技术教学中,教师借助简短的判断性语言强化正确动作,是注意发挥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
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篇一: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1、呼吸应该分为三个过程。
( +)2、平静呼气时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 )3、肋间外肌促进呼气过程。
( -)4、憋气时胸内压等于或大于气压。
( +)5、吸气时肺内压下降。
( +)6、肺泡通气量在量上等于肺通气量。
(- )7、解剖无效腔是因为不具有气体交换功能。
(+ )8、当呼吸频率加快肺泡通气量则随之增加。
(-)9、气体的交换动力来源于肺呼吸运动。
( -)10、胸内压正常呼吸时永远等于负压。
( +)11、氧的运输主要依赖于氧的物理溶解在血液中(- )12、气体运输以化学结合形式比例较小。
( -13、hb对氧的结合与氧分压呈线性关系。
( -)14、氧分压在组织处越低hb对氧的亲合越小。
(+ )15、心率增加氧脉搏则随之增加。
( -)16、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主要是nahco3。
(+ )17、呼吸运动由植物性神经支配。
( -)18、支配呼吸运动的肌肉是平滑肌。
( -)19、h+浓度增加可抑制呼吸。
( -)20、无氧阈是评定有氧能力的重要指标。
(+ )21、atp.cp是运动中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
( +)22、运动中首先消耗的是肌糖元。
(- )二、选择题:1、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引起的呼吸运动是( a)的原动力。
a、肺通气b、组织通气c、气体运输2、平静呼吸时吸气过程是(a ),而呼气过程是()a、主动的,被动的b、被动的,主动的c、主动的,主动的3、呼气时肺内压(),而吸气时肺内压(b )。
a、减小,增加b、增加,减少c、增加,不变4、胸内压一般正常情况下都处于(c )状态。
a、等于大气压b、大于大气压c、小于大气压5、潮气量是指(b)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a、运动时b、平静时c、最大呼吸时6、人体最大深吸气后,再作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量为( c)。
a、最大通气量b、最大肺容量c、肺活量7、肺通气量的多少直接受( c)的影响。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含答案)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绪论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二、选择题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而(),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而()。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三、概念题1、运动生理学2、新陈代谢3、刺激4、应激性5、兴奋6、兴奋性7、适应性8、神经调节9、体液调节*10、正反馈*11、负反馈四、简答题:1、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五、问答题:1、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答案:一、是非判断题参考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参考答案: 1、(C) 2、(C) 3、(C) 4、(D) 5、(B、D、A、C) 6、(B、A) 7、(C) 8、(C)四、简答题答案:1、答: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主要指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和适应性。
五、问答题答案(答题要点)1、答: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体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
运动生理学练习及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内环境稳态兴奋与兴奋性动作电位静息电位阈强度正反馈负反馈二、选择题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B.组织液,C.血浆,D.细胞外液。
2、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
A.收缩反应,B.分泌,C.反射活动,D.动作电位。
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负反馈调节,D.自身调节。
4、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零,B.无限大,C.大于正常,D.小于正常。
5、在运动生理学中常用衡量神经与肌肉兴奋性的指标是()。
A.基强度,B.阈强度,C.时值,D.强度-时间曲线。
6、与耐力项目运动员相比,短跑运动员的时值()。
A.较长,B.较短,C.先短后长,D.无区别。
7、负反馈调节的特点是()。
A.维持生理功能的稳定,B.使生理活动不断增强,C.可逆过程,D.不可逆过程。
8、相对不应期是指()。
A.出现在超常期之后,B.兴奋性下降到零,C.测试刺激的阈值为无限大,D.兴奋性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9、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中,K+外流增大,膜电位出现()。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 反极化。
10、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K+内流,B.Cl-内流,C.Na+内流,D.K+外流。
11、听到枪声起跑属于( )。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反馈调节。
12、下列有关反应错误的叙述是()。
A.反应与适应都是通过体内调节机制来实现的,B.反应是当内外环境改变时,机体生理功能所产生的相应的暂时性改变,C.适应是在某一环境变化的长期影响下,人体功能与形态发生相应的持久性变化,D.反应和适应都是病理过程。
三、填空题1、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_____,它由_____构成,是_____与_____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
2、静息时,膜对_____有很大的通透性,对_____的通透性很低,所以静息电位主要是_____所____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运动生理学练习及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内环境稳态兴奋与兴奋性动作电位静息电位阈强度正反馈负反馈二、选择题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B.组织液,C.血浆,D.细胞外液。
2、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
A.收缩反应,B.分泌,C.反射活动,D.动作电位。
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负反馈调节,D.自身调节。
4、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零,B.无限大,C.大于正常,D.小于正常。
5、在运动生理学中常用衡量神经与肌肉兴奋性的指标是()。
A.基强度,B.阈强度,C.时值,D.强度-时间曲线。
6、与耐力项目运动员相比,短跑运动员的时值()。
A.较长,B.较短,C.先短后长,D.无区别。
7、负反馈调节的特点是()。
A.维持生理功能的稳定,B.使生理活动不断增强,C.可逆过程,D.不可逆过程。
8、相对不应期是指()。
A.出现在超常期之后,B.兴奋性下降到零,C.测试刺激的阈值为无限大,D.兴奋性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9、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中,K+外流增大,膜电位出现()。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 反极化。
10、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K+内流,B.Cl-内流,C.Na+内流,D.K+外流。
11、听到枪声起跑属于( )。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反馈调节。
12、下列有关反应错误的叙述是()。
A.反应与适应都是通过体内调节机制来实现的,B.反应是当内外环境改变时,机体生理功能所产生的相应的暂时性改变,C.适应是在某一环境变化的长期影响下,人体功能与形态发生相应的持久性变化,D.反应和适应都是病理过程。
三、填空题1、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_____,它由_____构成,是_____与_____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
2、静息时,膜对_____有很大的通透性,对_____的通透性很低,所以静息电位主要是_____所____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运动生理学参考答案
运动生理学参考答案部分:一、名词解释1、生物体是在不断地更新自我,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建新的结构。
这是一切生物体存在的最基本特征,是生物体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终结。
2、在脊髓完整的情况下一块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扯的同一块肌肉收缩的反射。
3、身调节是指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4、指支配一块肌肉的那一组运动神经元相对集中的区域。
5、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选择题1、B2、D3、C4、B5、D三、判断1、×2、√3、√4、√5、×四、简答题1、答: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时,或在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的影响下,人体功能产生反应与适应规律的一门学科。
通过学习,首先可以掌握体育锻炼对人体各功能系统发展的影响和规律,使其有目的地通过相应手段来发展与提高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功能能力。
其次,可掌握不同年龄、性别的生理特点与体育锻炼的关系,以便根据其不同的特点,科学地组织锻炼。
第三,可学习并掌握评定人体功能能力的基本方法或手段,使之客观地评价锻炼对增强体质的价值与效果。
综上所述,运动生理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学习它对人们合理地从事体育锻炼,或科学地组织运动训练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答: 血液的生理功能有:⑴血液的运输功能,血液能够携带机体所需要的氧、蛋白质、糖、脂肪酸、维生素、水、电解质等,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的组织细胞,把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CO2、尿素、肌酐等运送到肺、肾、皮肤和肠道等排出;⑵能够保持血液酸碱平衡,血液中有抗酸和抗碱的缓冲对,能对酸、碱物质进行中和,保持pH相对稳定;⑶能够调节体温,血液能大量吸收体内产生的热量,并运送到体表散发;⑷有防御和保护功能,血浆中有多种免疫物质,白细胞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血小板能防止损伤部位继续出血,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运动生理学试卷10套参考答案
《运动生理学》期末考试试卷(10)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每博输出量:一次心搏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博输出量”,简称“博出量”。
2、牵张反射:是指在脊髓完整的情况下,一块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扯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3、相对肌力:又称比肌力,是指肌肉单位生理横断面积(1cm2)肌纤维做最大收缩时所能产生的肌张力。
4、稳定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和工作效率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变化范围不大的水平上,这一段机能变化称为稳定状态。
5、青春期高血压:儿童少年在青春发育期后,心脏发育速度增快,血管发育相对处于落后状态,加之性腺和甲状腺等分泌旺盛,引起血压升高的现象,称为青春期高血压。
其特点是舒张压在正常范围内,收缩压具有起伏现象,但也一般不超过150mmHg。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一定的刺激强度,持续一定的作用时间;2、神经递质,受体;3、7.35~7.45;4、分压差;5、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6、非特异性,特异性;7、最大乳酸训练,乳酸耐受能力训练;8、大,大;9、越容易,富有创造性;10、加深呼吸,适当控制运动强度;11、促红细胞生成素12、出汗;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运动时应如何与技术动作相适应的呼吸?答:呼吸的形式、时相、节奏等,必须适应技术动作的变换,必须随运动技术动作而进行自如地调整,这不仅为提高动作的质量、为配合完成高难度技术提供了保障,同时也能推迟疲劳的发生。
(2分)(1)呼吸形式与技术动作的配合:呼吸的形式有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如技术动作需要胸、肩带部的固定,才能保证造型,那么呼吸形式应转为腹式呼吸。
(2分)(2)呼吸时相与技术动作的配合:一般在完成两肩前屈、外展、外旋、扩胸、提肩、展体或反弓动作时,采用吸气比较有利;在完成两肩后伸、内收、内旋、收胸、塌肩、屈体或团身等动作时,采用呼气比较有利。
运动生理学本科第2学期作业题答案
第九章运动训练的若干问题的生理学分析参考答案二、选择题C,D,D,B,A, B,B,A,B,B, (BD),B,B,D,B,三、填空题1.超负荷和渐增负荷原则,专门性原则,可逆性原则,个别对待原则2.45%VO2max,100~120次.min-1,10~30min3.15min,2~3min4.一般性准备活动,专门性准备活动5.强度,时间,密度,数量6.潜力大,动员快,恢复快7.适应8.四、判断题√,√,√,×,×, √,√,×,×,√,五、问答题1答:超负荷原则是运动训练中采用的生理负荷量应超过已适应的负荷进行训练的原则。
渐增负荷原则:指运动训练中负荷的增加必须遵循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的原则。
应用意义与方法:在运动训练中,随着训练的进行,机体产生相应的良好适应,运动水平得到提高,这时机体对原来的训练负荷已逐渐适应,如果不增加负荷,就不能引起新的适应性变化。
所以训练中应在适应原负荷的基础上,逐渐增加运动负荷,使机体经常在超负荷的条件下训练,不断产生新的生理适应,不断提高功能能力。
如Fox提出负荷到“8”训练到“12”。
2答:准备活动是是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有目的地进行的身体练习。
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正式比赛做好机能上的准备。
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①适度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内分泌活动。
②预先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增强氧运输系统的功能,使肺通气量、吸氧量和心输出量增加,从而有效地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程,使机体在正式运动开始时能尽快发挥最佳工作能力。
③使体温升高,提高酶活性,加快生化反应进行。
实验证明体温每升高1℃,细胞的新陈代谢速度增加13%。
肌肉温度升高2℃时,肌肉收缩速度约增加20%。
可降低肌肉粘滞性,增强弹性,有助于防止运动损伤;提高肌肉的收缩速度,并预防运动损伤。
④增强皮肤血流,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练习时体温过高。
⑤调节不良赛前状态。
《运动生理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
《运动生理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选择题1.剧烈运动中,当乳酸能系统供能加强时,所测得的呼吸商( )。
A.接近1B.大于1C.接近0.8D.接近0.7【答案】B【解析】糖类俗称碳水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m(H2O)n。
当其完全氧化分解时,释放m摩尔CO2与吸收m摩尔O2相等,故呼吸商为1。
在低氧的条件下,由于生物体内存在无氧呼吸,特别是以糖类做为呼吸底物时,呼吸商明显会大于1。
2.根据离子学说,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
A.K+平衡电位B.Na+平衡电位C.C1-平衡电位D.Ca2+平衡电位【答案】A【解析】根据离子学说,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是:细胞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而膜外K+浓度低于膜内,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这样K+的外流就使膜处于极化状态,产生了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相当于K+的平衡电位。
3.体内氧分压由高向低的顺序通常是( )。
A.静脉血、肺泡气、动脉血、组织细胞B.肺泡气、静脉血、动脉血、组织细胞C.组织细胞、静脉血、动脉血、肺泡气D.肺泡气、动脉血、静脉血、组织细胞【答案】D【解析】氧分压是氧气占总气体量的百分比。
分压大小与浓度有关,肺泡气中的氧浓度高,因此氧分压最高。
氧气从肺泡内扩散至血液内,由血液循环送至组织毛细血管中,最终扩散到组织细胞。
因此,组织细胞内的氧分压最低。
而氧从肺泡进入静脉,成为动脉血,使氧分压升高,因此动脉血的氧分压高于静脉血的氧分压。
4.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 )。
A.心输出量B.外周阻力C.动脉管壁的弹性D.循环血量【答案】ABCD【解析】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是形成动脉血压的两个基本条件,因此,凡能影响这两者的因素都会影响动脉血压。
此外,大动脉的弹性和血管的充盈程度也会影响动脉血压。
因此,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搏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和循环血量。
5.影响运动性血尿的因素有( )。
A.运动项目B.负荷量C.运动强度D.身体适应能力【答案】ABCD【解析】影响运动性血尿的因素主要有:运动量过大。
《运动生理学》习题与答案
《运动生理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心率储备:是指个体在静息心率和最大心率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心脏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
2. 疲劳:是指机体在持续或重复的生理或心理负荷下,工作能力和效率逐渐降低的一种生理现象。
3. 有氧耐力:是指人体在进行长时间、中低强度运动时,通过有氧代谢系统提供能量的能力。
4. 运动性贫血:是指由于长期剧烈运动导致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水平的现象。
5. 肌肉收缩的全过程中:包括肌肉的缩短(向心收缩)、长度保持(等长收缩)和拉长(离心收缩)三个阶段。
二、填空题:1. 运动引起的心率变化主要受______和______两个因素的影响。
(答案: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2. 血液中的______是氧气的主要运输形式。
(答案:血红蛋白)3. ATP-CP系统是供能速度快、但能量储备______的能源系统。
(答案:少)4. 肺泡气与动脉血之间的气体分压差是驱动______的动力。
(答案:肺换气)5. 运动训练可以使心肌细胞的______增加,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
(答案:线粒体数量)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种运动主要依靠糖酵解系统供能?(D)A. 长跑B. 游泳C. 自行车D. 举重2. 运动中,当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5%时,主要发展的是哪种耐力?(A)A. 有氧耐力B. 无氧耐力C. 力量耐力D. 速度耐力3. 下列哪种情况可能导致运动性贫血?(B)A. 运动量适中B. 长期剧烈运动C. 合理饮食D. 充足休息4. 在肌肉收缩过程中,产生力量最大的是哪种收缩方式?(C)A. 向心收缩B. 等长收缩C. 离心收缩D. 三种方式产生的力量相同5. 下列哪种激素可以促进蛋白质合成,对肌肉生长有重要作用?(B)A. 胰岛素B. 生长激素C. 肾上腺素D. 甲状腺激素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影响运动中能量供应的方式?(ABCD)A. 运动强度B. 运动持续时间C. 运动项目D. 训练水平2. 下列哪些是运动性疲劳的可能机制?(ABCD)A. 能量物质耗竭B. 代谢产物积累C. 神经系统功能下降D. 免疫功能下降3. 下列哪些是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ABCD)A. 心脏泵血功能增强B. 心肌肥大C. 血管舒缩功能改善D. 血液流变性改善4. 下列哪些是运动训练对呼吸系统的影响?(ABC)A. 增加肺通气量B. 提高肺泡通气/血流比值C. 增强呼吸肌力量D. 减少肺部疾病的发生5. 下列哪些是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的影响?(ABCD)A. 增加肌肉力量B. 提高肌肉耐力C. 改善肌肉灵活性D. 增加肌肉体积五、判断题:1. 长期进行有氧运动可以提高人体的最大摄氧量。
《运动生理学》问题集(带答案)
《运动生理学》问题集(带答案)《运动生理学》问题集(带答案)1. 什么是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和体力活动中的生理功能和适应过程的学科。
它涉及到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影响,以及人体对不同运动强度和类型的适应性变化。
}2. 为什么运动对身体健康重要?{运动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增强心血管功能,提高新陈代谢效率,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骨骼密度,调节心理状态,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等。
长期坚持运动还可以降低慢性疾病的风险,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3. 什么是最大摄氧量(V02 max)?{最大摄氧量(V02 max)是指人体在最大强度运动时,每分钟能摄取和利用的氧气量的最大值。
它是评估个体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
}4. 什么是乳酸阈值?{乳酸阈值(lactic acid threshold, LAT)是指在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内乳酸浓度开始增加,但血液中乳酸浓度仍能维持在较低水平的临界点。
乳酸阈值通常与运动强度有关,是评估运动员耐力水平和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参考值。
}5. 简述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增强心脏肌肉收缩力和心脏输出量;- 提高血管弹性,降低血压;- 增加血管直径,改善血液循环;- 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促进心血管系统的适应性变化,提高心肺功能。
}6. 运动如何影响肌肉系统?{运动对肌肉系统的影响包括:- 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增加肌肉体积和质量;- 改善肌肉协调性和灵活性;- 促进肌肉纤维类型的转变,提高运动表现。
}7. 运动对内分泌系统有什么影响?{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调节激素分泌:- 增加生长激素、皮质醇、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促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合成;- 运动性贫血和运动性低血糖等内分泌失调现象。
}8. 运动如何影响免疫系统?{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适度运动可以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感染风险;- 过度或高强度运动可能导致免疫系统抑制,增加感染风险。
运动生理学本科第2学期作业题
第一次作业第九章运动训练的若干问题的生理学分析一、名词解释运动负荷阈极点第二次呼吸过度训练准备活动整理活动二、选择题1、体育教学与训练过程的生理本质,就是通过有目的的身体练习使人体()。
A.机能水平获得提高B.运动能力获得提高C.生理功能、生物化学和形态结构产生适应性增强D.各器官功能的协调2、训练使体质增强的生理本质是积极的适应过程,当训练中止后()。
A. 适应会很快消失B. 适应会延续一段较长时间,C. 适应会长期存在D. 适应会逐步消失。
3、超负荷的量可通过控制两个基本因素来改变,这两个因素是()。
A.训练负荷的大、小B.刺激性质与适应程度,C.训练强度和训练量D.训练强度和训练密度。
4、随着锻练效果的提高和学生体质的增强,机体对原有的生理负荷反应是()。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明显反应。
5、赛前运动员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处于何种状态,有助于克服内脏器官的功能惰性()。
A.兴奋性升高B.兴奋性下降C.兴奋性过高D.兴奋性保持稳定状态。
6、赛前状态时运动员的脉率变化为()。
A.变化不定B.加快C.减慢D.不变7、赛前状态时,收缩压的变化为()。
A.不变B.升高C.下降D.变化不定。
8、赛前状态可引起肺通气量()。
A.增加B.减少C.不变D.增加或减少。
9、出现极点时()。
A.吸氧量能满足运动的需氧量B.吸氧量不能满足运动的需氧量,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
10、准备活动后体温升高的生理作用表现错误的叙述为()。
A.增加肌肉收缩速度B.提高ATP含量,C.提高酶系统活性D.提高最大吸氧量。
11、极点产生原因错误的叙述为()。
A.供氧不足,乳酸大量产生B.运动中枢兴奋过程占优势,C.运动动力定型暂时紊乱D.呼吸循环系统活动紊乱。
12、准备活动与赛前状态在作用上相同之处为()。
A.推迟疲劳的出现B.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C.延长运动时间D.加速恢复过程。
13、运动开始后不久,运动者常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跳加快、肌肉酸软无力,动作不协调等反应,这是()。
《运动生理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运动生理学》期末试题(含答案)《运动生理学》期末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体运动时,能量主要来源于()A. 糖类B. 脂肪C. 蛋白质D. 以上都对答案:D2. 运动时,心肺功能适应的主要表现是()A. 心脏增大B. 心输出量增加C. 肺活量增加D. 以上都对答案:D3. 短跑运动员训练时,重点提高的生理指标是()A. 肌肉力量B. 肌肉耐力C. 速度D. 柔韧性答案:C4. 马拉松运动员训练时,重点提高的生理指标是()A. 肌肉力量B. 肌肉耐力C. 速度D. 柔韧性答案:B5. 运动性损伤的预防措施不包括()A. 充分热身B. 控制运动强度C. 增加运动量D. 加强肌肉力量训练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体能量供应的三个主要途径是糖类、脂肪和______。
答案:蛋白质2. 运动时,心率与运动强度之间的关系称为______。
答案:心率-运动强度关系3. 肌肉力量训练的主要方法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抗阻训练、动力训练、静力训练4. 运动性贫血是指运动引起的血红蛋白浓度______。
答案:降低5. 运动性蛋白尿是指运动引起的尿液中蛋白质______。
答案:排泄增加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答案: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使心脏增大、心输出量增加、肺活量增加,从而提高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
2. 请简述运动对肌肉的影响。
答案:运动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耐力、速度和柔韧性,使肌肉纤维增粗,肌肉组织更加发达。
3. 请简述运动性损伤的预防措施。
答案:预防运动性损伤的措施包括充分热身、控制运动强度、增加运动量、加强肌肉力量训练等,以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请论述运动对血糖水平的影响及运动时血糖调控措施。
答案:运动可以降低血糖水平,主要表现为运动初期血糖水平下降,随后逐渐回升。
运动生理学-答案
运动生理学习题集(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1.运动生理学:是专门研究人体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
2.新陈代谢:生物体是在不断地更新自我,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建新的结构。
是生物体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二.填空题1.生命体的生命现象表现五个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
2、运动生理学中,对人体常用的实验测定方法有__运动现场测_法,实验研究法。
3、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 _物质代谢_和能量代谢___,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4、观察赛跑时血压的变化属_器官、系统水平研究。
、5、新陈代谢过程中既有合成代谢,又有分解代谢。
6. 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生物节律。
三.选择题1、下列各选项,其分支学科是运动生理学的是(B )。
A.生物学B.生理学C.动物学D.体育科学2. 人体在一次练习、一次体育课或训练课所出现的暂时性功能变化称为(B )。
A. 应激B. 反应C. 适应D. 兴奋3.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C)。
A. 反射B. 反应C. 适应D. 应答4.运动生理学主要研究(D)。
A. 运动训练引起的形态变化B. 运动训练引起的结构变化C. 运动训练引起的生物化学的变化D. 运动训练引起的机能变化及其调节、5.运动时人体的血压升高是机体对运动的(B)。
A.适应B。
反应C。
反射6.体育锻炼能导致人体血管硬化的速度减慢是机体对运动的(B)。
A.适应B。
反应C。
反射四.判断题1、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因而只能通过对人体实验测定,获得运动时人体各种功能发展变化的规律。
(×)2、运动生理学对指导人们合理地从事体育锻炼或科学组织运动训练有重要的意义。
(√)3、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4、运动训练导致人体形态、结构和机能诸方面的变化,是人体对运动训练的一种适应性变化。
大二体育试题答案
大二单选试题内容1运动中最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是小腿的___ CA:足屈拇肌B:屈趾肌C:腓肠肌D:比目鱼肌2在运动中.由于脑部突然血液供应不足而发生的一时性知觉丧失现象.叫做___ DA:中暑B:脑震荡C:极点D:运动性晕厥3运动性昏厥的处置方法是___ AA:平卧.足略高于头B:垫高头部C:头部冷敷D:心脏按压4在高温、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长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易发生___ CA:运动性昏厥B:休克C:中暑D:肌肉痉挛5运动中出现轻度开放伤.应该___ AA:用红药水涂抹伤口B: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C:纱布包扎D:冷敷6肌肉拉伤在___小时后可施行按摩或理疗。
CA:即刻B:12小时C:24小时D:48小时7单纯韧带扭伤.采用___进行处置。
DA:固定B:针灸C:热敷D:冷敷.加压包扎8运动时身体重心不稳定或肌肉收缩不协调.易引起___。
BA肩关节扭伤B腰部扭伤C髌骨劳损D踝关节扭伤9因受外力作用.使关节面失去正常的连接关系叫___。
CA:软组织损伤B:关节、韧带扭伤C:关节脱位D:骨折10关节脱位后.应该采用___进行处置。
DA:冷敷B:热敷C:加压包扎D:用长度和宽度相称的夹板固定伤肢11头部受外力打击后.使大脑管理平衡的膜半规管、椭圆馕、球囊等感受器技能失调.直至引起意识和机能的一时性障碍.这种现象叫___ BA中暑B脑震荡C运动性昏厥D休克12在制定运动处方时.为了提高全身耐力.摄氧水平应达到最大摄氧量的___ DA:20%~30% B:40%~50% C:50%~60% D:60%~70%13在制定运动处方时.运动时间应控制在___ DA:5分钟B:10分钟C:30分钟D:60分钟14一般健身或改善心血管及代谢功能.预防冠心病、肥胖病等.可练习___项目。
AA:耐力性项目B:速度性项目C:力量性项目D:柔韧性项目15体育锻炼从心理方面讲对----什么疾病具有一定的改善和治疗作用。
AA.神经衰弱症B.肥胖C.血压高D.自闭16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能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是促进----的重要途径。
邓树勋《运动生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0-22章)【圣才出品】
邓树勋《运动生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0-22章)【圣才出品】第10章肌肉力量1.有没有只增长力量,不长或少长体重的力量训练方法?其机制是什么?答:略.2.利用肌肉结缔组织的弹性力学特征,来增大肌肉力量的方法与原则?答:(1)肌肉力量训练的生理学原则①超负荷原则超负荷是指练习的负荷应不断超过平时采用或已适应的负荷。
②专门化原则力量训练的专门化是指被训练肌肉对不同代谢性质、收缩类型和练习模式的力量训练产生特定反应或者适应的生理学现象。
③安排练习原则a.练习顺序力量训练是由多种练习组成并由多块肌肉完成的训练,要考虑不同肌群的练习顺序。
b.训练节奏训练节奏是指力量训练时的强度、运动负荷和训练频度应符合力量增长规律的要求。
(2)肌肉力量训练的常用方法①等长练习等长练习又称静力训练法,是指肌肉收缩时长度不变的对抗阻力的一种力量训练方法。
此种方法可以使肌肉在原来静止长度时做紧张用力,也可以在缩短一定程度时做紧张用力。
②等张练习等张练习是指肌肉进行收缩时缩短和放松交替进行的力量练习方法,它属于动力性的训练方法。
其特点是收缩时张力一旦大于负荷时,张力就保持不变,紧接着出现向心缩短,故称等张练习。
③等速练习等速练习又称等动练习,是一种利用专门的等速力量练习器进行的肌肉力量训练方法。
④超等长练习超等长练习是指肌肉在离心收缩之后紧接着进行向心收缩的力量训练,是离心收缩与向心收缩结合的练习方法,主要用于提高肌肉爆发力的训练上。
训练中常采用的“多级跳、跳深”等练习均属于此类方法。
3.拉长收缩练习为什么比缩短收缩练习肌肉力值大?其机制是什么?应注意什么?答:肌肉最大收缩时产生张力的大小取决于肌肉收缩的类型和收缩速度。
同一块肌肉,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拉长收缩可产生最大的张力。
拉长收缩产生的力量比缩短收缩大50%左右,比等长收缩大25%左右。
在最大用力收缩时拉长收缩产生的张力比缩短收缩大的原因有:(1)牵张反射,在拉长收缩时肌肉受到强烈的牵张,因此会反射性地引起肌肉强烈收缩。
运动生理学试题试卷答案真题
运动生理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1分,共20分)1.膜电位差的特征是( )。
A.内正外负B.外正内负C.电位为零D.其它选项都不对2.人在卧位时运动,心输出量的增加是由于( )。
A.心率增加B.每搏输出量增加C.静脉回流增加D.胸内压增加3.乳酸堆积引起肌肉疲劳,主要是通过肌肉中()下降所造成。
A.PO2B.PCO2C.PHD.肌糖元4.限制最大吸氧量的中央机制是( )。
A.肺通气功能B.心脏的泵血功能C.血红蛋白的含量D.肌纤维线粒体数目5.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是( )。
A.必须要有非条件刺激B.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多次结合C.必须要有条件刺激D.不能有二个以上的无关刺激6.如果刺激强度不变,肌肉收缩时所需要刺激时间越长,该肌肉的兴奋性越( )。
A.高B.低C.不变D.缩短7.无氧阈是反映( )能力的重要指标。
A.无氧B.有氧C.无氧和有氧8.在光照下能迅速实现的反应是( )。
A.视紫红质分解成视蛋白和全反型视黄醛B.全反型视黄醛还原成全反型维生素AC.全反型视黄醛和视蛋白合成视紫红质D.其它选项均正确9.具有吞噬病原微生物、机体本身坏死组织及衰老细胞功能的白细胞有( )。
A.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和B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和T细胞D.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10.连续给予数次阈下刺激而引起的反射称为中枢兴奋的( )总和。
A.时间B.空间C.时空11.突触前抑制表现突触前膜( )。
A.去极化B.超极化C.其它选项均是12.目前认为实现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素是( )。
A.兴奋沿横管系统传至细胞内部B.兴奋沿肌浆网传播融发Ca2+的释放C.三联管兴奋引起终末池释放Ca2+D.终末池对Ca2+通透性增大13.实现躯体运动的最低级中枢位于( )。
A.脊髓B.延髓C.脑桥D.中脑14.速度主要依靠( )。
A.ATP—CP供能B.乳酸能供能C.有氧供能15.在完成同样负荷时,有训练者肌肉机械效率高,是因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运动训练的若干问题的生理学分析参考答案二、选择题C,D,D,B,A, B,B,A,B,B, (BD),B,B,D,B,三、填空题1.超负荷和渐增负荷原则,专门性原则,可逆性原则,个别对待原则2.45%VO2max,100~120次.min-1,10~30min3.15min,2~3min4.一般性准备活动,专门性准备活动5.强度,时间,密度,数量6.潜力大,动员快,恢复快7.适应8.四、判断题√,√,√,×,×, √,√,×,×,√,五、问答题1答:超负荷原则是运动训练中采用的生理负荷量应超过已适应的负荷进行训练的原则。
渐增负荷原则:指运动训练中负荷的增加必须遵循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的原则。
应用意义与方法:在运动训练中,随着训练的进行,机体产生相应的良好适应,运动水平得到提高,这时机体对原来的训练负荷已逐渐适应,如果不增加负荷,就不能引起新的适应性变化。
所以训练中应在适应原负荷的基础上,逐渐增加运动负荷,使机体经常在超负荷的条件下训练,不断产生新的生理适应,不断提高功能能力。
如Fox提出负荷到“8”训练到“12”。
2答:准备活动是是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有目的地进行的身体练习。
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正式比赛做好机能上的准备。
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①适度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内分泌活动。
②预先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增强氧运输系统的功能,使肺通气量、吸氧量和心输出量增加,从而有效地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程,使机体在正式运动开始时能尽快发挥最佳工作能力。
③使体温升高,提高酶活性,加快生化反应进行。
实验证明体温每升高1℃,细胞的新陈代谢速度增加13%。
肌肉温度升高2℃时,肌肉收缩速度约增加20%。
可降低肌肉粘滞性,增强弹性,有助于防止运动损伤;提高肌肉的收缩速度,并预防运动损伤。
④增强皮肤血流,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练习时体温过高。
⑤调节不良赛前状态。
影响准备活动效应的因素:准备活动的时间、强度、内容、形式以及与正式练习的间隔等因素。
①强度为最大吸氧量45%或心率为100-120次.min-1;②时间10-30 min为宜;③内容、形式:根据项目的特点、季节气候、运动员训练水平及个性特点等。
④与正式练习之间的时间间隔:不超过15min,体育教学课中以2~3min为宜。
3答:运动训练的生理监控是运用生理学方法与指标,对训练计划、训练质量、训练效果及运动员的功能与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的动态监测与评价的过程。
分为实验室监控和现场监控两种常用的方法。
实验室监控是指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生理学测量系统对训练方法与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运动能力进行定量监控的方法。
现场监控法是指在训练场馆对实际训练计划、训练效果和训练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实施控制的方法。
以期优化训练方案与方法,提高运动能力、消除运动性疲劳和加速机体的恢复,有科学依据地辅助教练员实施训练控制,达到预期训练目标。
4答:运动训练生理评定的原则有①量化原则:是指选择生理学中的定量指标,客观评价运动员的训练水平。
②定性原则:是对对运动员某些主观感觉很难准确量化的指标,采用定性的方法进行评价,如疲劳程度和自感用力量度等。
③综合评定原则:指综合、整体地选择评价指标,全面地反映运动员对训练的适应状态与功能水平。
训练实践中运动心率的测评:运动心率是运动训练中应用最普遍、最简单的生理监控与评定指标之一,常采用遥测心率法进行运动心率的测量与评价。
在训练实践中通过测定运动员相对安静、定量负荷、极量负荷状态下及恢复过程的心率及其变化,与优秀运动员或一般人进行对比来进行评价。
运动员的心率变化具有显著特征,安静时的心率低,可动员的潜力大;进行定量负荷训练时,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心率反应小;运动后恢复快。
所以心率指标在运动实践中常用作:①运动强度指标;②评价训练水平;③评价恢复水平;④评价功能状态。
第十章肌肉力量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略)二、选择题A,A,D,B,B, D,A,D,B,D, A,C,A,A三、填空题1.动力性力,静力性力量,绝对力量,相对力量2.速度性力量,量重量性力量,投掷,举重3.超负荷原则,专门性原则,练习顺序原则,训练节奏原则4.平常遇到的,最大地5.超,提高,循序渐进四、判断题√,√,√,×,×, ×,×,√,√,√, √,√,×,√,√,五、问答题1 答:力量训练原则的生理学基础:①超负荷原则:力量训练的负荷应不断超过平时已经适应了的负荷,包括负荷强度、负荷量和力量训练的频率。
使肌肉经常在超负荷的条件下训练不断产生新的生理适应,不断提高肌肉力量。
②专门性原则:在训练过程中,肌肉活动的性质、模式及方法对神经系统协调能力以及局部肌肉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也不同,所以,力量训练过程中肌肉活动的类型、能量代谢、收缩速度、动作结构以及练习部位应尽量与专项力量和专项技术的要求相一致。
③安排顺序原则:在指在一次训练课中,应大肌群训练在先,小肌群训练在后。
因为小肌群在力量训练中较大肌群容易疲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肌群乃至身体整体的工作能力。
还有多关节肌肉训练在前,单关节肌肉训练在后。
④训练节奏原则:力量训练强度、负荷量和训练频率应符合训练与比赛计划的要求。
在年度周期计划中,力量性运动项目准备期的力量训练量较大,训练强度较低,以刺激肌肉体积增加;而在随后的力量训练期和比赛期,力量训练的量减小,训练强度增大,以提高肌肉力量或爆发力。
此外,力量训练频率应符合力量增长规律,下一次力量训练尽可能安排在前一次训练引起的肌肉力量增长高峰期进行。
2答:决定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因素:(1)肌源性因素①肌肉生理横断面积:肌肉力量与肌肉生理横断面积呈正比。
②肌纤维类型:肌肉力量与快肌纤维比例呈正相关。
③肌肉初长度:肌肉在最适初长度时肌力最大。
④肌拉力角:肌肉力量随肌拉力角而变化,如肘关节屈的角度为115°时,肱二头肌对前臂产生的牵拉力量最大,大于或小于115°时,力量均减小。
(2)神经源性因素①中枢激活: 中枢激活指中枢神经系统动员肌纤维参加收缩的能力。
②中枢神经对肌肉活动的协调和控制能力:不同神经中枢之间的协调可以提高原动肌、对抗肌、协同肌与固定肌之间的协调能力,使其在动作完成过程中能共同参与、协调配合一致,发挥更大的收缩力量。
③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3)其他因素: ①年龄与性别。
②激素作用:睾酮通过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肌肉肥大,使肌肉力量增大。
甲状腺素、生长激素和胰岛素也是促进肌肉生长和肌力发展的重要因子。
③力量训练。
3答:影响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负荷因素:①最大负荷百分比—P。
是表示负荷强度的指标,常以最多重复次数RM表示。
不同的RM值其训练效果不同。
如5RM适合举重和投掷。
6-10RM适合100m跑和跳跃,30RM适合长跑运动员。
②组间练习间隔—I。
力量练习各组间的休息时间,其长短会显著影响力量练习时肌肉代谢、激素和心血管反应。
③每组练习的重复次数—R。
以RM最高次数为准,选择适当的R与P组合,可以用于提高肌肉力量、爆发力和增大肌肉体积等。
④重复练习的时间—T。
发展速度力量时,要求练习要快,重复练习应在5-15S完成;发展力量耐力重复次数多,可在20-50S内完成。
⑤组数—S。
因训练目的不同力量练习的组数不同。
一般在3-6组之间。
第十一章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略)二、选择题B,A,D,D,C, B,C,D,A,D, A,B,C,D,C, B三、填空题敬如宾 1.250 2.需氧量,吸氧量 3.氧亏,运动中,运动后 4.ATP-PCr系统,糖的无氧酵解系统 5.心泵功能,肌细胞利用氧的能力 6.氧差,强 7.尚未完全8.骨骼肌纤维类型的百分配布,代谢功能,心肺功能,神经系统的调控,激素的作用四、判断题×,√,√,√,√, ×,×,×,×, √, ×五、问答题1 答:有氧运动能力的生理学基础:①心肺功能.心肺功能是有氧耐力最重要的生理学基础,强有力的心肺功能能保证运动时充足的氧供应。
研究表明,长期有氧训练的运动员,心肺功能会产生适应性增强。
评定心肺功能的综合指标是最大吸氧量。
②骨骼肌纤维类型百分配布。
骨骼肌中慢肌纤维百分比高者其有氧运动能力强。
③代谢功能。
耐力运动的能量供应,绝大部分是有氧代谢供能。
与有氧代谢密切相关的体内糖原和脂肪贮备量及糖、脂肪代谢有关酶的活性,都是影响有氧耐力的因素。
④神经系统的调控。
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耐受性(稳定性),以及中枢之间的协调性影响有氧耐力。
长期耐力训练可以改善神经的调节能力,节省能量消耗,保持较长时间的肌肉活动。
⑤激素的作用。
2答:最大吸氧量与无氧阈都是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评价指标,最大吸氧是评价人体有氧运动能力的综合指标,而无氧阈是评价有氧运动能力的最好指标。
它们的应用价值:①作为评定有氧运动能力的指标(与耐力运动成绩高度相关)。
最大吸氧量还可作为评定心肺功能的指标。
②作为耐力运动强度的指标。
常用%VO2max作为运动强度或定量负荷的指标。
③作为运动选材的生理指标。
3答:运动后过量耗氧是指运动恢复期内处于较高代谢水平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所消耗的氧量。
运动后过量耗氧形成的原因:①运动后的量耗氧一部分是偿还运动中的氧亏。
因为在较大强度运动的起始阶段,由于内脏惰性大于运动系统惰性,吸氧满足不了需氧量而产生了氧亏,运动中产生的氧亏在运动后来偿还。
②运动后的过量耗氧大于氧亏,主要是由于运动结束后机体仍处于较高的代谢水平,并不能立即恢复到安静状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都高于安静水平。
所以运动后的过量耗氧一部分是由于恢复期内机体本身的高耗氧量。
4答:力量爆发型运动是以ATP-PCr供能为主的无氧运动。
人体力量爆发型运动能力的测定主要是测定人体肌纤维中ATP-PCr系统的供能能力。
主要方法有玛伽莉亚和卡尔曼跨登台阶测验和黎惠氏纵跳摸高测验。
人体力量爆发型运动能力的评价:肌纤维中ATP-PCr的贮量是影响和决定人体力量爆发型运动能力的最重要的生理基础。
所以人体肌纤维中AT P-PCr的贮量和ATP-PCr的供能效率(功率)均影响力量爆发型运动能力,也是人体力量爆发型运动能力的评价指标。
第十二章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略)二、选择题 A,B,D,A,A, C,A,D,D三、填空题1.能量衰竭学说,代谢产物堵塞学说,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中枢保护性抑制学说,自由基学说2.中枢疲劳,外周疲劳3.大脑皮层,脊髓4.线粒体,外周5.20~30S,2~3min6.氧化成CO2和H2O(70%),转化成糖原和葡萄糖(20%),转化为蛋白质(少于10%),从尿和汗中排出(1~2%)三、填空题1.能量衰竭学说,代谢产物堵塞学说,内环境稳定失调学说,中枢保护抑制学说自由基学说2.2~3min,15min3.氧化成CO2和H2O,转化成糖原或葡萄糖,转变为蛋白质,从尿和汗中排出4.先快恢复,然后缓慢恢四、判断题√,√,×,×,×, √,√,×,√,×, √五、问答题1答:运动性疲劳是指由于运动而引起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功能暂时下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