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五人墓碑记教案1
语文必修3苏教版专题二版块二《五人墓碑记》精品教案(一)(第1课时)
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版专题二板块二《五人墓碑记》精品教案(一)(第1课时)总体设计教材概述《五人墓碑记》是第二专题“烈士的抉择”板块的第二篇文章,是讲读课文,属于明清时期的散文。
《五人墓碑记》是明代张溥的代表作。
本文名为“记”,实为政论。
在善与恶的搏斗、正与反的对比中对下层人民的正义行为和崇高品质给予了大力的肯定和热情的赞扬。
文章采用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写法,使得文章事、理、情水乳交融,不仅有说服力,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能使学生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
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在于: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2.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思路方法本文为精读课,因为距离我们时代较远,背景知识欠缺,文言语句较生疏,所以应介绍有关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从整体上理解课文的内容。
然后注重文言词语和句式的学习与积累,同时明确夹叙夹议的特点,掌握对比手法的运用。
从学法上看,一定要认真预习,借助文中关键语句把握文意,归纳总结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乃是文言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起来了,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一半了。
所以,要借用相关资料,让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提起对五烈士事迹的兴趣。
让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
引导学生对学过的文言知识进行整理、归类。
注重对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本课涉及的历史知识较多。
因此,注重背景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解读课文,领会作者的观点。
加强课堂训练,巩固文言知识。
文言文教学,重在指导学生的朗读。
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教学方法:以导读为主。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1.了解课文知识,学习古汉语,翻译评点。
辨清课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
2.理解并掌握课文文言实词,整理“之、其、而、则、或、即、既”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3.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完整版)五人墓碑记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学目标】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2.了解本文跌宕多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3.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教学重点】1.夹叙夹议,运用对比方式进行议论,同时兼用抒情的写法。
2.在熟读的基础上,掌握本文涉及到的实词及文言句式,进一步巩固词类活用,以增强语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1.本文叙述和议论之间的转承结合。
2.运用注释,系统了解有关历史背景,并由此领会五人牺牲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安排】三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中的五位主人公就是这样为民请命的人,是舍身求法的人。
板书:五人墓碑记张溥(pú)二.作者介绍: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
明代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自幼刻苦自励,勤奋好学,每次读书一定要先亲手抄一遍,抄后读过即焚去,然后再抄、再读、再焚,至七次始罢。
崇祯四年进士,曾集郡中文士,结复社评议时政,为权贵所恶,后以党祸而死。
著有《七录斋集》等。
三.听课文录音,注意读音和节奏注意下面的读音蓼li?o洲阉yān(指太监,文中逆阉、大阉专指魏忠贤) 旌jīng(表扬)湮yān(埋没) 皦jiǎo皦(通“皎皎”,名声显赫的意思)• 敛赀zī(同“资”,钱财) 缇骑tíjì(橘红色的士兵,这里专指明代锦衣卫) 抶chì(笞打,鞭打)溷藩hùnfān(厕所) 傫lěi 曷hé(同“何”)逡巡qūnxún(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缳huán(绳索,套索)暴pù(同“曝”,显露) 谥shì(死后追封的称号)户牖yǒu(窗洞,这里指代家忠) 詈lì(骂)• 冏ji?ng(光、明亮)四.学生再读一遍课文五.说说从课文中读到了什么。
高中语文第2专题《五人墓碑记》学案二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第2专题《五人墓碑记》学案二苏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课文言实词,整理“之、其、而、则、或、即、既”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2、掌握文言句式。
【学法指导】结合课下注释和手中材料翻译全文。
一、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张溥(1602 —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今江苏太仓县)人。
晚明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
张溥自幼勤学,读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七录斋”。
张溥青年时候正是魏忠贤阉党专政,东林党人受到残酷镇压的时代。
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以继承东林为己任,结纳社会上有节气、有操守、有学识的士大夫知识分子,重视发现和推举有操守的学者,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
他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内容充实,风格朴质,著有《七录斋集》。
2、背景简介: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他排斥异己,杀戮大臣,暴虐无道,形成了“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的局面。
应天巡抚周起元得罪魏阉而被免职。
已削职乡居的周顺昌,同情周起元而当众辱骂魏阉,魏因此怀恨在心。
天启四年,苏州丝绸工业不堪剥削而罢工。
魏阉死党、巡抚毛一鹭把“煽动”罢工的罪名强加于周顺昌。
天启六年,魏忠贤派爪牙到苏州逮捕周顺昌,并趁机勒索,激起人民极大愤慨。
于是趁毛一鹭等人逮捕周顺昌之机,群起反抗。
他们毁官府,杀缇骑,毛一鹭躲进厕所才免一死。
这次斗争被镇压后,朝廷在苏州大肆捕人,市民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
次年,崇祯帝即位,罢黜魏忠贤,并贬往凤阳看陵,走在途中,畏罪自杀。
阉党失败,周顺昌冤案始得昭雪。
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烈士,苏州乡绅吴默等人收葬颜佩韦等五人尸体于虎丘山塘的魏生祠——普惠祠内,并立了墓碑,称为“五人之墓”。
3、文体简介:碑记,又称“碑志”,刻在墓碑上,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死者功德。
、辨形正音蓼洲()被逮()卿()贸财(遑巡隈义()劈()溷藩()谣然()詈之(投慣道路()玲发()扶打()缙绅()户牖() 蹈死不顾()阉党()矫诏()佯狂()扼攣(暴于朝迂()社稷()匹夫()钩党()冏卿(高爵显位()张溥()废祠()淹没()曷故()赠谥褒美()三、基础知识:1、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古今字①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
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深刻阐发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重大意义,对这场抗暴斗争给予了高度评价,实际上为这场斗争做了个总结,这就是作者构思这篇墓碑记的出发点。
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3篇
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五人墓碑记》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五人墓碑记》,了解并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五人墓碑记》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
3. 运用文学知识和批判思维能力,对作品进行批评性分析。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1. 引入故事背景,解释《五人墓碑记》的情节和主题。
2. 提问学生对该作品的初步了解和印象。
主体:1. 学习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
a. 分析作品中五位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和命运选择。
b. 分析作品中的语言表达手法,如比喻、隐喻等。
c. 分析作品中的符号意义和象征意义。
2. 进行批评性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a. 通过对作品的情节、人物和语言等方面的分析,提炼出主题概括。
b.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背后所反映的社会和人性问题。
c. 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批评性分析和评价。
3. 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a. 在深入理解和分析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感悟的文学创作。
b. 学生可以选择以小说、散文、诗歌等形式进行创作。
巩固:1. 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学创作作品,互相进行评价和交流。
2.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创作进行反思和提升。
作业:1. 要求学生对《五人墓碑记》进行个人感悟与批评性分析的书面作业。
2. 鼓励学生继续进行文学创作,完成一篇以《五人墓碑记》为题材的作品。
教学资源:1. 《五人墓碑记》的文本材料。
2. 针对文学分析和批评性分析的学生手册。
3. 学生的文学创作作品。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式还需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精选3篇(二)《病梅馆记》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病梅馆记》的背景和作者。
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
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把握文章主旨。
2.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和论证方法。
3.领悟文章的深刻内涵,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难点: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领悟文章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五人墓碑记》的作者张溥及其代表作。
(2)讲解明末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变迁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2.文章内容解析(1)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
(2)分析文章结构,概括各段内容。
(3)讲解重点词语,如“墓碑记”、“五人”等。
3.人物形象分析(1)分析五人的形象特点,如勇敢、忠诚、正直等。
(2)分析作者对五人的评价,如“义士”、“忠臣”等。
(3)引导学生从五人的形象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高尚品质。
4.论证方法分析(1)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如总分总、层层递进等。
(2)讲解文章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论证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5.文章内涵领悟(1)分析文章的主题,如忠诚、正直、勇敢等。
(3)讲解文章的时代意义,如关注社会现实,弘扬正义等。
6.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变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五人墓碑记》。
2.结合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五人精神的感悟文章。
3.收集关于张溥的其他作品,阅读并分析其写作特点。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入理解文章内容,通过对话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情感。
难点:通过分析论证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在写作中运用类似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提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你们会想到谁呢?有没有想过,在明末那个动荡的年代,有五位普通市民做出了令人震撼的事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五人墓碑记》就是记载了这样五位英雄的故事。
”2.文章内容解析(教师):“我们先一起朗读一遍文章,注意语气和节奏。
大家觉得文章的开头怎么样?”(学生):“开头很直接,一下子就点出了五人的事迹。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之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
《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掌握本文重点实词“发、徒、私、行、明”等;掌握本文重点虚词“之、其、为”等;辨识课文中活用的词,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实虚词并熟练运用【教学过程】一、课前延伸(预习学案)二、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1.检查预习。
检查预习(提问重点..字词句,然后课件呈现预习学案答案)2.明确目标,安排自学。
(由学案知识转化为应对问题的能力)目标(1)归纳重点词:发、为(从课文中找出原句并解释)目标(2)(07年年四川卷)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07年天津卷)吾社之行为.士先者(06年江苏卷)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05年浙江)四海之.大,有几人欤(05年江苏卷)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目标(3)综合应用1.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
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
”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
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阜而著之外阜也,君奚患焉?”(选自《吕氏春秋·权勋》)①假道于虞以伐虢①向虞国借道去讨伐虢国②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②如果收下了我的宝玉不借道于我③必不吾受也③一定不会收下我们的(东西)译文:从前,晋献公派荀息去向虞国借路以便攻打虢国。
荀息说:“请用垂棘之璧和屈地所产的良马作为礼物赠给虞公,这样去要求借路,一定会可以得到允许。
”晋献公说:“垂棘之璧是先君传下来的宝贝;屈地所产的良马是我的骏马。
如果他们接受了我们的礼物而又不借给我们路,那将怎么办呢?”荀息说:“不会这样,他们如果不借路给我们,一定不会接受我们的礼物;如果他们接受我们的礼物而借路给我们,这就好像我们把垂棘之璧从内府转藏到外府,把屈地产的良马从内厩牵出来关到外厩里。
有什么好担忧呢?”2..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五人墓碑记教案2苏教版必修3 教案
B.形容词用作动词
亦以明死生之大(表明)
C.形容词用作名词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重大作用)
亦以明死生之大(重大意义)
D.名词用作状语
人皆得以隶使之(象对奴隶那样)
E.动词使动用法
众不能堪,扶而仆之(使……倒下)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使……屈身)
3.被动句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授课方法
教学辅助手段
多 媒 体无专用教室无教学过程设计教
学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课前预习检测
二、知识梳理
实词
通假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有:通“又,”用于整
数与零数之间
2、敛赀财以送其行 赀:通“资”,钱财
3、 亦曷故哉 曷:通“何”,什么
古今异义
1、慷慨得志之徒(慷慨 古义:胸怀大志或情绪激昂 今义:大方,不吝啬)
2、颜色不少变(颜色 古义:脸色 今义:泛指颜料或染料)
3、非常之谋难于猝发(非常 古义:不同于一般的
4、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首领 古义:头和脖子 今义:领导、领袖)
5、吴之民方痛心焉(痛心古义︰痛恨今义︰极端伤心)
6、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私人古义:同
文言句式
判断句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
课题
《五人墓碑记》(二)
总课时数
第节
教学目标
1.梳理文言知识,积累重要的文言现象2
2.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教学重难点
在熟读的基础上,掌握本文涉及到的实词及文言句式,进一步巩固词类活用,以增强语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五人墓碑记》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写作背景,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及文章的主题;(2)体味本文组织严谨、浑然一体的结构特色;(3)学习本文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及巧用对比的写法;(4)积累字词句知识。
教学设想:本文为精读课,因为距离我们时代较远,背景知识欠缺,文言语句较生疏,所以应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从整体上理解课文的内容。
然后注重文言词语和句式的学习与积累,同时明确夹叙夹议的特点,掌握对比手法的使用。
从学法上看,一定要认真预习,借助文中关键语句把握文意,归纳总结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中的五位主人公就是这样为民请命的人,是舍身求法的人。
二、题解及背景介绍三、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听明句读、听出语气,同时对不理解之处作标记。
)四、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进一步读通全文。
在此基础上教师检查学生听、读的情况。
题目为《课课练》“识别记忆”部分。
五、筛选信息,把握课文内容。
重在培养学生在读课文时应眼到、口到、心到的学习习惯。
提问:1.本文记述的是哪五个人的事?在文中第几段出现的?2.他们的身份如何?3.他们为何而死?4.后人为什么要为他们修墓、立碑?5.作者对这五人的态度是什么?提问的基础上归纳出本文的文意:这篇碑记中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实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阐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归纳、概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1 苏教版必修3 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2.通过评点了解本文跌宕生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3.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文是一篇墓碑记。
墓碑记在古代文体中属于杂记,因为它必须说到死者生平中的重要事迹,要抒发作者对死者的悼念之情,有时还要由叙入议,谈一点作者的感受,因此它常常是将记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而本文跟一般的墓碑记又有所不同:它有着浓郁的政治色彩。
因为五位义士是在反阉党斗争中牺牲的,作者站在当时的进步社团复社的政治立场上,在歌颂他们“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同时,又严厉地批判了阉党的罪恶行径及附逆者的卑劣品质——这种对比的论述方式是贯穿全文始终的。
议论,这是本文的核心。
据以上分析,可见“教学目的”中的第2条应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突出了这个重点,学生对五位义士的斗争精神和捐躯赴难的意义才能领会得深刻一些。
困难在于:学生对明朝天启年间因宦官专权而造成政治极端黑暗的情形不甚熟悉,如不经反复诵读,很难进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境界,对本文“感慨淋漓,激昂尽致”的特点也就不容易体会得真切。
2.教学方法。
根据本文特点,必须要求学生全文诵读,才能卓有成效地实现“教学目的”中所列的三条要求。
为此,本文拟采用诵读教法,而辅之以评点。
诵读要求读出语气,以此导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境界;还要读出层次感,以此帮助学生体会行文的发展变化。
评点应着眼于“教学目的”的要求,也要适当地考虑全文的布局和行文的前后照应。
个别难词难句的解释可以穿插在诵读和评点之间进行。
预习时宣布教学目的以引起学生注意,知所遵循。
基本的教学方式是逐段进行诵读和评点,然后总结全文。
3.课时安排。
本文用3课时。
分配如下: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及文章背景,诵读第1、2段。
第二课时——诵读第3、4、5段。
第三课时——诵读第6、7段,总结全课,比较阅读。
(完整word版)9《五人墓碑记》教案(最新)
五人墓碑记一、学习重点1、了解写作背景,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及文章的主题。
2、体味本文组织严谨、浑然一体的结构特色.3、学习本文事叙事议,叙议结合及巧用对比的写法。
4、积累字词句知识。
二、教学设想教读这篇课文,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激于义而死”是本文的细节,作者叙述了事实,发表议论都是围绕这个纲而进行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把握这个纲理解课文.本文是一篇碑记,记叙、议论、抒情三者有机结合,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了解这一特点,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对比手法的运用应该作为重点让学生学习。
结合课文,了解一些文言句式。
三课时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中的五位主人公就是这样为民请命的人,是舍身求法的人。
板书:五人墓碑记张溥(pú)二、写作背景本文写的是明末开启六年(1626)三月苏州市民反抗阉党的斗争。
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阉党当政。
他们网罗党羽,排斥异已,杀戮大臣,欺压人民,暴虐无道,形成了“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的局面。
当时以江南士大夫为首的东林党人,主张开放言路,改良政治。
他们多次上疏弹劾魏忠贤,斗争非常激烈。
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对东林党人进行残酷迫害,杨涟、左光斗、魏大昌等相继被杀。
天启六年(1626),魏忠贤又派爪牙到苏州逮捕周顺昌,苏州市民群情激愤,奋起反抗,发生暴动。
事后,统治者大范围搜捕暴动市民,市民首领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次年,崇祯皇帝即位,罢黜魏忠贤,魏畏罪缢,阉党失败,周顺昌得以昭雪。
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烈士,苏州人民把他们合葬在城外虎丘山前面山塘河大堤上,称为“五人之墓”.张溥于崇祯元年(1628)写下这篇《五人墓碑记》。
语文教案五人墓碑记
语文教案五人墓碑记语文教案五人墓碑记教学目标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语文教案-五人墓碑记。
2.通过评点了解本文跌宕生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3.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鸿门宴”上,项羽因为害怕担当“不义”之名,终于让刘邦得以脱逃,纵虎归山,铸成大错。
其实项羽真正注重的不过是一个“名”,他企图“名正言顺”的爬上帝王的宝座。
其人虽不可一概抹杀,其“义”却不足为训。
在我国历史上,另有一大批志士仁人,他们舍生取义,前仆后继,或藐视权贵,或为国为民,不务虚名,不图私利,他们跟项羽有着很大不同!现在我们来学习张溥的《五人墓碑记》,文中记述了颜佩韦等五人的“蹈死不顾”,会帮助我们“明死生之大”,加深对“义”的认识与理解。
(二)检查引导1.指名朗读课文,口头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简要提供课文有关人物的材料(也可在学生预习时提供)。
(1)五义士颜佩韦(商人,为人慷慨,喜打抱不平)、杨念如(阊门外鬻衣)、沉扬(牙侩)、马杰(练武玩棒)、周文元(周顺昌的轿夫)。
颜佩韦等人过去互不相识,而且除周文元外,其它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在周顺昌被捕时,他们完全是出于义愤才自发参加斗争的`。
五人被捕后,对自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
天启六年七月中,苏州城里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阊门外吊桥上,五义士大骂魏忠贤和毛一鹭,从容就义。
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
(2)周顺昌(1584~1626),字景文,号蓼(l))洲,苏州吴县人。
万历进士,任福州推官,后升吏部文选员外郎。
为人正直、清廉,疾恶如仇,对民间疾苦多所关注,后辞官还乡。
原应天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指斥魏阉并为之送行。
天启五年,被迫害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周顺昌与他“周旋累日”,还把女儿许配魏大中的孙子。
魏忠贤获悉此事后指使东厂特务罗织罪名,借机陷害。
语文必修3苏教版专题二版块二《五人墓碑记》精品教案(一)(第2课时)
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版专题二板块二《五人墓碑记》精品教案(一)(第2课时)导语设计诗词导入对联创作交流(导入)教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五个普通却又伟大的人物,作者张溥为我们记录下了这一切。
在上节课结束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让大家尝试为五位烈士写一副对联。
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
范例:学生对联作品①自作孽必死,一独夫臭名遗千载激于义而发,五壮士浩气干九霄②一夫谋于私而缢,死轻于鸿毛五贤激于义而发,亡重于泰山③万群众激昂除奸邪,人民功绩千秋颂五壮士慷慨赴刑场,英雄名烈万古流④五豪杰驱恶殁身明正义千秋事永铭人心万古流明确:对联应该注意上下两联的对仗,同时,也要注意内容上应该对五烈士的事迹加以歌颂。
文本解读信息筛选内容深层理解1.文章几次将五人的作为与其他人对比?试找出两三处,说说它们的作用。
明确:本文三处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第2段里,把无所作为的“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同五义士相比,反衬五义士死义的皎如白日,而那些庸人“疾病而死”是“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第5段里,把“大阉之乱”时变节易志的缙绅同五义士对比,反衬五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高风亮节,而那些缙绅虽受“诗书之训”却“易其志”,是可叹可鄙的。
在第6段里,把列入阉党的一些大官,在阉党倒台后一旦抵罪时的种种表现,同五义士对比,反衬五人死义的重于泰山,而那些大官的表现是“辱人贱行”,自作自受。
他们的死是轻如鸿毛的。
作者站在反对阉党,支持群众抗暴斗争的政治立场上,通过这三个对比,热烈歌颂了五位平民“激于义而死”的可贵精神,也批判了官僚士大夫中不能仗义斗争,甚至甘心依附阉党的那些人,显示了轻重大不相同的两种生死价值。
疑问探讨解答(学生集体讨论,教师点拨)1.作者构思这篇墓碑记的出发点是什么?明确:《五人墓碑记》是一篇墓碑记。
这种文体,通常是记述死者的姓氏、籍贯、出身、经历、生卒、年寿等大概情况的。
如果按照这种文体的一般写法,那就容易写得平淡无奇、立意不高。
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五人墓碑记学案2
五人墓碑记(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归纳掌握“固、相、去、其”四个文言词语,并熟悉“固……哉”“安……哉”等几种文言句式的译法。
2.理解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语“非常、首领”等,并进一步掌握实词活用现象。
3.体会文中所阐述的生死价值观,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预习积累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曷()逡巡()缳()谥()牗()冏()卿猝()发扼腕()2. 文体常识碑记,又名碑志,记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其功德,刻在墓碑上。
文本研习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之谋.()难..()畏义,非常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牗.()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课后作业忠义暴于朝廷2.异义词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牗之下。
古:今: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古:今:3.活用词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4.翻译下面句子(注意特殊句式)。
山东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2.2五人墓碑记获奖教案苏教必修3
山东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2。
2五人墓碑记获奖教案苏教必修3山东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2。
2五人墓碑记获奖教案苏教必修3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2.了解本文跌宕多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3.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1.夹叙夹议,运用对比方式进行议论,同时兼用抒情的写法。
2.在熟读的基础上,掌握本文涉及到的实词及文言句式,进一步巩固词类活用,以增强语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1.本文叙述和议论之间的转承结合。
2.运用注释,系统了解有关历史背景,并由此领会五人牺牲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文是一篇墓碑记。
墓碑记在古代文体中属于杂记,因为它必须说到死者生平中的重要事迹,要抒发作者对死者的悼念之情,有时还要由叙入议,谈一点作者的感受,因此它常常是将记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而本文跟一般的墓碑记又有所不同:它有着浓郁的政治色彩。
因为五位义士是在反阉党斗争中牺牲的,作者站在当时的进步社团复社的政治立场上,在歌颂他们“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同时,又严厉地批判了阉党的罪恶行径及附逆者的卑劣品质——这种对比的论述方式是贯穿全文始终的。
议论,这是本文的核心。
困难在于:学生对明朝天启年间因宦官专权而造成政治极端黑暗的情形不甚熟悉,如不经反复诵读,很难进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境界,对本文“感慨淋漓,激昂尽致〞的特点也就不容易体会得真切。
2.教学方法。
根据本文特点,必须要求学生全文诵读,才能卓有成效地实现“教学目的〞中所列的三条要求。
为此,本文拟采用诵读教法,而辅之以评点。
诵读要求读出语气,以此导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境界;还要读出层次感,以此帮助学生体会行文的发展变化。
个别难词难句的解释可以穿插在诵读和评点之间进行。
预习时宣布教学目的以引起学生注意,知所遵循.3。
课时安排.本文用3课时。
分配如下: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及文章背景,诵读第1、2段。
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
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教案: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五人墓碑记》的背景和意义;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五人墓碑记》的背景和作者,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2. 理解小说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3. 学会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对小说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2. 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对小说进行分析和评价。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五人墓碑记的文本;3. 相关的图片和资料;4. 学生讨论的提示问题。
五、教学步骤:Step 1:导入 (5分钟)展示一些与逃难、战争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于战争意义和影响的思考。
引导学生了解《五人墓碑记》的背景和作者苏童。
Step 2:了解背景和作者 (10分钟)通过PPT呈现苏童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苏童及他在写作中所面临的困境。
向学生介绍小说《五人墓碑记》的背景和基本情节。
Step 3:讨论和分析 (15分钟)按照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以回答以下问题:1.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2. 小说通过哪些手法来表达主题?3. 你对小说的评价是什么?Step 4:鉴赏文学手法 (15分钟)通过PPT呈现一些与小说相关的文学手法,如象征、描写、对比等,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在小说中运用的手法,并分析其效果。
Step 5:评价小说 (10分钟)请学生以个人为单位,撰写对小说的评价。
可以结合前面讨论的主题和文学手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以五人墓碑记为例,通过学习背景和作者介绍,引起学生对于战争的思考和兴趣。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撰写评价,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教学媒体和图片等辅助材料,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对于文本分析和评价有困难的学生,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五人墓碑记1.归纳掌握“发、除、之”三个文言词语,并熟悉“况……欤”“独……,何也”“固……哉”“安……哉”等几种文言句式的译法。
2.理解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语“疾病、行为、私人、颜色、非常、首领”等,并进一步掌握实词活用现象。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张溥()蓼()洲阉()党旌()皦皦()死而湮()没敛赀()财缇骑()抶()而仆之溷藩()2.文学常识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现在江苏省太仓县)人。
晚明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
张溥自幼勤学,所读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
张溥青年时候正是魏忠贤阉党专政,东林党人受到残酷镇压的时代。
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以继承东林传统为己任,结交社会上有节气、有操守、有学识的士大夫,重视发现和推举有操守的学者,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
在文学上,针对当时士大夫空疏不学的弊病,他提出“兴复古学”的主张,同时强调“居今之世”,必须“为今之言”,“各为有用”。
他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内容充实,风格朴质。
曾编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著有《七录斋集》等。
3.时代背景明朝万历年间,用政治暴力兼并民田的情况愈演愈烈,江南是全国首富之区,情况更加恶劣。
明神宗朱翊钧连年发动对外战争,大事营建宫殿,为搜括财物,他大兴矿税,通都大邑,都设税监,税监又滥用群小,布满城乡,竭力榨取、掠夺。
一时间农商交困,民怨鼎沸,因而爆发多次大规模群众性的抗税、反税、惩治税监的斗争。
当时江南地主阶级中一部分知识分子为了政治清明,减少社会矛盾,挽救江河日下的局面,常常在一起议论朝政。
因为他们的领袖顾宪成等在江苏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所以这些知识分子就被称为东林党。
对于当时反矿税、反税监的斗争,他们不仅同情,而且积极支持并参加。
(关于东林党: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顾宪成革职还乡,于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议论朝政,得一部分士大夫支持,形成改革派的政治集团,世称“东林党”。
)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明熹宗朱由校即位,魏忠贤受命为司礼秉笔太监,执掌要职;后来他又兼掌特务机关东厂,加紧镇压人民和官员中的反对派,实行阉党专政。
熹宗初年,东林党人在朝任职的人还较多,他们一再上疏熹宗,反对魏忠贤,反对横征暴敛,反对专制统治,要求任用贤能,关心民生,允许知识分子公开讲学,议论朝政。
这些主张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的,但是由于熹宗的包庇,东林党人的斗争都遭到失败。
在朝的东林党主要人物,有的被革职、贬谪,有的被逮捕酷刑致死。
江南广大人民深受阉党之害,同情并支持东林党人。
因此,当阉党在天启六年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时,一场广大人民群众反抗阉党的暴动就爆发了。
文本研习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句式:)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中丞匿于溷藩..()以.()吴民之乱请.()..()以.()免。
既而于朝,(句式:)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课后作业①②③④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敛赀财以送其行。
3.古今异义词慷慨得志之徒。
古:今:其疾病而死。
古:今: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古:今:吴之民方痛心焉。
古:今: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古:今: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古:今:4.活用词以旌其所为。
去今之墓而葬焉。
抶而仆之。
其疾病而死。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5.翻译句子(注意个别特殊句式)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断头置城上。
谁为哀者?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6.自主阅读拓展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好读书,常与上从容商略古事,因而献替①,裨益弘多。
上或以非罪遭怒宫人,后亦阳怒,请自推鞫②,因命囚系,俟上怒息,徐为申理,由是宫壶③之中,刑无枉滥。
豫章公主早丧其母,后收养之,慈爱逾于所生。
妃嫔以下有疾,后亲抚视,辍己之药膳以资之,宫中无不爱戴。
训诸子,常以谦俭为先,太子乳母遂安夫人尝白后,以东宫器用少,请奏益之。
后不许,日:“为太子,患在德不立,名不扬,何患无器用邪!”上得疾,累年不愈,后侍奉,昼夜不离侧。
常系毒药于衣带,日:“若有不讳,义不独生!”。
后素有气疾,前年从上幸九成宫,柴绍等中夕告变,上擐甲出阁问状,后扶疾以从,左右止之,后曰:“上既震惊,吾何心自安!”由是疾遂甚。
太子言于后日:“医药备尽而疾不瘳,请奏赦罪人及度人入道,庶获冥福。
”后曰:“死生有命,非智力所移。
若为善有福,则吾不为恶;如其不然,妄求何益!赦者国之大事,不可数下。
道、释异端之教,蠹国病民,皆上素所不为,奈何以吾一妇人使上为所不为乎?必行汝言,吾不如速死!”太子不敢奏,私以语房玄龄,玄龄白上,上衰之,欲为之赦,后固止之。
注:①献替:“献可替否”的略语,劝善规过,诤言直谏。
②鞠(jú):审问。
③宫壶(kǔn):内宫。
参考译文:长孙皇后仁义孝敬,生活俭朴,喜欢读书,经常和太宗随意谈论历史,乘机劝善规过,提出很多有益的意见。
有时太宗无故迁怒于宫女,皇后也佯装恼怒,请求亲自讯问,于是下令将宫女捆绑拘押起来,等到太宗怒气平息了,才慢慢地为其申辩,从此后宫之中,没有出现滥刑枉杀的事情。
徽章公主幼年丧母,皇后将她收养,慈爱胜过亲生。
妃嫔以下有病,皇后都亲自探视,减少自己的药物饮食费用,资助她们治疗。
宫中没有人不爱戴皇后。
皇后教育各位皇子,常常把谦虚节俭放在最重要的地位。
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曾对皇后说,东宫的器物用具比较少,请求皇后奏请皇上增加一些。
皇后不允许,说:“身为太子,(应该)担忧德行不立,声名不好,为什么担忧没有器物用具呢?”太宗身患疾病,一年多不愈,皇后在床前侍候,昼夜不肯离开。
经常将毒药系在衣带上,说:“皇上如有不测,我也不能一个人活下去。
”皇后一向有气喘病,前一年跟从太宗巡幸九成宫。
柴绍等人深夜密告有紧急变故,太宗身穿甲胃走出宫阁询问事由,皇后抱病紧随其后,身边的侍臣劝阻皇后,她说:“皇上已然震惊,我内心又怎么能安定下来。
”,从此病情加重。
太子对皇后说:“药物都用过了,而病不见好,我请求奏明皇上大赦天下犯人并度俗人出家,也许能够得到冥冥之中神灵的庇佑。
”皇后说:“死生有命,并不是人的智力所能转移。
如果行善积德便有福祉,那么我并没做恶事;如果不是这样,胡乱求福又有什么好处呢?大赦是国家的大事,不能多次发布。
道教、佛教乃异端邪说,祸国殃民,都是皇上平素不做的事,为什么因为我一个妇道人家而让皇上去做平时不做的事呢?如果一定要照你说的去做,我还不如立刻死去!”太子不敢上奏,只是私下把这事告诉了房玄龄,玄龄禀明太宗,太宗十分悲痛,想为皇后而大赦天下,皇后坚决制止了他。
(一)参考答案段意;1.为五人建墓立碑的盛况。
2.五人之死的不同寻常。
3.苏州人民对魏阉党羽的正义斗争及五人被捕。
4.五人牺牲的经过。
参考译文:长孙皇后仁义孝敬,生活俭朴,喜欢读书,经常和太宗随意谈论历史,乘机劝善规过,提出很多有益的意见。
有时太宗无故迁怒于宫女,皇后也佯装恼怒,请求亲自讯问,于是下令将宫女捆绑拘押起来,等到太宗怒气平息了,才慢慢地为其申辩,从此后宫之中,没有出现滥刑枉杀的事情。
徽章公主幼年丧母,皇后将她收养,慈爱胜过亲生。
妃殡以下有病,皇后都亲自探视,减少自己的药物饮食费用,资助他们治疗。
宫中没有人不爱戴皇后。
皇后教育各位皇子,常常把谦虚节俭放在最重要的地位。
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曾对皇后说,东宫的器物用具比较少,请求皇后奏请皇上增加一些。
皇后不允许,说:“身为太子,(应该)担忧德行不立,声名不好,为什么担忧没有器物用具呢?”太宗身患疾病,一年多不愈,皇后在床前侍候,昼夜不肯离开。
经常将毒药系在衣带上,说:“皇上如有不测,我也不能一个人活下去。
”皇后一向有气喘病,前一年跟从太宗巡幸九成宫。
柴绍等人深夜密告有紧急变故,太宗身穿甲胃走出宫阁询问事由,皇后抱病紧随其后,身边的侍臣劝阻皇后,她说:“皇上已然震惊,我内心又怎么能安定下来。
”,从此病情加重。
太子对皇后说:“药物都用过了,而病不见好,我请求奏明皇上大赦天下犯人并度俗人出家,也许能够得到冥冥之中神灵的庇佑。
”皇后说:“死生有命,并不是人的智力所能转移。
如果行善积德便有福祉,那么我并没做恶事;如果不是这样,胡乱求福又有什么好处呢?大赦是国家的大事,不能多次发布。
道教、佛教乃异端邪说,祸国殃民,都是皇上平素不做的事,为什么因为我一个妇道人家而让皇上去做平时不做的事呢?如果一定要照你说的去做,我还不如立刻死去!”太子不敢上奏,只是私下把这事告诉了房玄龄,玄龄禀明太宗,太宗十分悲痛,想为皇后而大赦天下,皇后坚决制止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