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与运营模式

合集下载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摘要】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成功发展起来的典范之一。

本文将从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背景和现状入手,介绍其建设初期的历程,探讨其建设模式的创新,分析企业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并总结其创新发展的经验。

结合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其他工业园区的启示,并展望苏州工业园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分析和总结,可以为其他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同时也需要持续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以适应时代潮流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经验、背景、发展现状、初期、创新、企业服务体系、生态环境保护、创新发展、成功经验、启示、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背景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始于199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探索的一项重要工作。

1990年代初期,为了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苏州市政府决定在苏州市东北部的苏州新区(现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一个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背景是苏州市政府依托苏州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资源禀赋,以及对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尝试。

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的工业园区,吸引国内外的优秀企业和资本,推动苏州市经济的转型升级。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背景的基础是苏州市政府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为了适应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积极引进和吸纳国外的先进生产理念和管理模式,以提升苏州市的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背景的重要性在于为苏州市未来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其成为全国著名的经济强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1.2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现状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成功建立的经济特区之一,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如今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园区。

目前,苏州工业园区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产业布局,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多个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从大拆大建到精更新细更新,重建城市之美

从大拆大建到精更新细更新,重建城市之美

从大拆大建到精更新细更新,重建城市之美O 记者邹孝听/一走在苏州工业园区的马路上,不经意间总会 十T 看到路边工程项目的绿色围挡上面印着"重I J 建城市之美”的字样。

没错,这些都是苏州工业园区城市重建有限公司的项目。

从2005年成立至 今,城市重建一直伴随着园区的城市发展历程而发展 壮大。

从最初的东环路综合改造任务到六个老镇改造, 再到四个产业园综合改造,城市重建见证着园区城市更新一“片区改造”模式的演变。

随着园区产业转型战略的推进,城市重建又迈开了园区城市更新一 "工业旧改”模式的步伐,通过园区工业载体改造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开拓园区城市空间资源拓展的新模式。

近日,城市重建企业发展部负责人谭亚升向记者讲述了城市重建与园区城市更新一路并肩前 行的故事。

源于片区综合改造,古与今有机对接14年前,城市重建成立之初的首个城市更新项目是东环路8平方公里区域的综合改造。

"园区从1994年开发建设,到了2005年,现代化城市面貌逐步显现,但 园区西侧的东环路与姑苏区交界地带却仍然破旧,为了打造新城门户形象,我们在园区工委、管委会、规建 委等部门的领导下,重新做规划,通过综合改造,实现'古'与'今'的有机对接。

”通过七年的努力, 城市重建围绕区域环境整治、道路建设、动迁安置等 方面积极展开工作,全面提升了园区东环路沿线的环 境质量水平和整体市容形象,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筹兼 顾,为园区城市改造树立了效益平衡的科学案例。

2012年,基于东环路改造的成功实践,园区工委、管委会授权城市重建作为园区车坊、唯亭、斜塘等六个老镇综合改造任务的实施主体。

六个老镇综合改造范围5平方公里,总投资140亿元。

城市重建通过 “PPP 模式”和"受托管理服务模式”推进六个老镇改 造项目,多样的运作模式既拓宽了项目融资渠道、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又提高了公共产品供给质量和供 给效率,同时也探索了片区开发的可持续商业模式,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赋能。

15854426_新时代家书,直抵情怀更抵万金

15854426_新时代家书,直抵情怀更抵万金

新时代家书,直抵情怀更抵万金○记者 吴婧茸园区智慧,正在祖国大江南北生根发芽李光耀曾提出,“苏州工业园区只是一个开始。

这种合作不仅是与苏州的合作,未来,也要在中国更多的地方以及更广阔的领域积极复制与发扬”。

经过24年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在规划、管理、体制、自主创新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园区经验”,这些成功经验在不同地域范围被广泛借鉴,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苏州工业园区也已成为我国园区建设与发展的金字招牌,“苏州工业园区模式”也成为了园区运营管理模式的成功代表。

要发展就需要“走出去”,曾经引师进门寻发展,如今的“出师”为了更好的未来。

迈开“走出去”步伐,是园区在不断深入转型升级的当下,放眼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打造园区未来竞争力的自觉选择。

实施“走出去”战略,更是园区融入全球分工与区域合作体系,加快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经之路。

从2006年开始,园区经验首次“软件”整体“打包”输出到宿迁,苏州工业园区主动“走出”了一片新天地:苏相合作区是跨区联姻的新探索;苏宿工业园成为跨区域合作的样本;苏通科技产业园成为园区域外商业性合作的阵地;苏滁现代产业园是园区“城苏州工业园区是我国园区建设与发展的金字招牌,“苏州工业园区模式”也成为了园区运营管理模式的成功代表。

园区家书,是新时期的家书。

有筚路蓝缕,开疆拓土;有抱负,有发展;是情怀,更是担当。

MODERN SUZHOU 011家书最策划市整体开发运营”的尝试;新疆霍尔果斯口岸项目则树立了东西区域“手拉手”的典范;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打开了西藏的“繁华之门”。

在这个“开枝散叶”的过程中,那些将园区智慧带到祖国大地的人们功不可没。

他放弃了陪伴家人的时间,放弃了家中的可口饭菜,用自己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良好形象、作为与担当,提升了家乡园区的城市品牌。

诚所谓天道酬勤,日新月异,在他们的努力下园区智慧,正在祖国大江南北生根发芽。

园区品牌,带出去的是幸福和希望沿着312国道一路向西,直到终点,距离苏州4500公里就是古丝绸之路的重地: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

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前瞻产业研究院《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仅供参照, 如果有用, 请采纳!〔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如假设, 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请采纳, 您的采纳是我最大的动力, 谢谢!〕第1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总论1.1 前瞻可行性研究步骤1.2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可行性研究基本内容1.2.1 项目名称1.2.2 项目建设背景1.2.3 项目承办单位1.2.4 项目建设用地1.2.5 项目建设期限1.2.6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1.2.7 项目开发建设模式1.2.8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3 前瞻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1.3.1 前瞻项目政策可行性研究结论1.3.2 前瞻产品方案可行性研究结论1.3.3 前瞻建设场址可行性研究结论1.3.4 前瞻工艺技术可行性研究结论1.3.5 前瞻设备方案可行性研究结论1.3.6 前瞻工程方案可行性研究结论1.3.7 前瞻经济效益可行性研究结论1.3.8 前瞻社会效益可行性研究结论1.3.9 前瞻环境影响可行性研究结论第2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行业市场分析与前瞻推测2.1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涉及产品或服务范围2.2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行业前瞻市场分析2.2.1 政策、经济、技术和社会环境分析2.2.2 市场规模分析2.2.3 盈利状况分析2.2.4 市场竞争分析2.2.5 进入壁垒分析2.3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行业市场前瞻推测第3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建设场址分析3.1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建设场址所在位置现状3.1.1 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3.1.2 项目建设地土地权类别3.1.3 项目建设地土地利用现状3.2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场址建设条件3.2.1 项目建设场址地形、地貌、地震状况3.2.2 项目建设场址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3.2.3 项目建设场址经济条件3.2.4 项目建设场址交通条件3.2.5 项目建设场址公用设施条件3.2.6 项目建设场址防洪、防潮、排涝设施条件3.2.7 项目建设场址法律支持条件3.2.8 项目建设场址气候条件3.2.9 项目建设场址自然资源条件3.2.10 项目建设场址人口条件3.3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建设地条件对比3.3.1 项目建设条件对比3.3.2 项目建设投资对比3.3.3 项目运营费用对比3.3.4 项目推举场址方案3.3.5 项目场址位置图第4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4.1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技术方案4.1.1 项目生产方法4.1.2 项目工艺流程4.1.3 项目技术来源4.1.4 推举方案工艺流程图4.2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设备方案4.2.1 项目主要设备选型4.2.2 项目主要设备来源4.2.3 推举方案的主要设备4.3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工程方案4.3.1 项目工程建设内容4.3.2 项目特别基础工程方案4.3.3 项目工程建设规模4.3.4 项目建筑安装工程量估算4.3.5 项目主要建设工程一览表第5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节能方案分析5.1 节能政策与规范分析5.1.1 节能政策分析5.1.2 节能规范分析5.2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能耗状况分析5.2.1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5.2.2 项目能源消耗状况分析5.3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节能目标和措施分析5.3.1 项目节能目标5.3.2 节约热能措施5.3.3 节电措施5.3.4 节水措施5.4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节能效果分析5.4.1 装备节能效果5.4.2 建筑节能效果第6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环境保护分析6.1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建设场址环境条件6.2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6.2.1 项目主要污染源分析6.2.2 项目主要污染物分析6.3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环境保护措施6.3.1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6.3.2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6.3.3 水污染防治措施6.3.4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6.3.5 绿化措施6.4 环境保护投资预算6.5 环境影响评价分析6.6 地质灾害及特别环境影响6.6.1 项目建设地址地质灾害状况6.6.2 项目引发发地质灾害风险6.6.3 地质灾害防御的措施6.6.4 特别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第7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劳作安全与消防7.1 编制依据和执行标准7.1.1 项目编制依据7.1.2 项目执行标准7.2 危险因素和危害程度7.2.1 安全隐患主要存在部位与危害程度7.2.2 有害物质种类与危害程度7.3 前瞻安全措施方案7.3.1 工艺和设备安全选择措施7.3.2 对危险作业的保护措施7.3.3 对危险场所的防护措施7.4 前瞻消防措施方案7.4.1 火灾隐患分析7.4.2 前瞻消防设施方案第8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配置8.1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组织架构8.1.1 项目法人组建方案8.1.2 项目管理机构组织架构8.2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人力资源配置8.2.1 项目员工数量8.2.2 员工来源及招聘方案8.2.3 员工培训方案8.2.4 工资与福利第9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实施进度分析9.1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实施进度规划9.1.1 项目管理机构设立9.1.2 项目资金筹集安排9.1.3 项目技术获取转让9.1.4 项目勘察制定9.1.5 项目设备订货9.1.6 项目施工前期准备9.1.7 项目完整完工验收9.2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实施进度表第10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投资预算与融资方案10.1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投资预算10.1.1 项目总投资10.1.2 固定资产投资10.1.3 流动资金10.2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融资方案10.2.1 项目资本金筹措10.2.2 项目债务资金筹措10.2.3 项目融资方案分析第11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财务。

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与运营模式

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与运营模式

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与运营模式DRCDEVELoPMENTRESEARCHCENTERoFTHESTATECoUNCIL.PRC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第88号(总2934号)内部资料2007年7月11日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与运营模式内容摘要:苏州工业园区目前是中国发展速度最快,协调发展最好,经济效应最佳,科技含量最高的开发区之一.园区从一开始就将行政管理主体和园区开发主体相分离,园区管委会的设置精干高效,充分体现"亲商"理念与"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服务,成为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一环.并且从政府管理到经济发展,从规划布局到完备的基础设施,从生产服务体系到生活服务体系,借鉴了新加坡先进的管理运营经验,具有其成功的特殊之处和普遍意义.关键词:开发建设运营管理苏州工业园一1一苏州工业园区地处苏州古城区东面,面积28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7万,中新合作区面积为70平方公里(2006年8月经温家宝总理亲自批准,扩展为80平方公里),是迄今为止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最大的合作项目,由于其突出的经济业绩和良好的政府服务而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一,苏州工业园的发展历程(一)苏州工业园的起源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时特别强}调.,.."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这直接推动了中新合作项目的诞生.经过中新双方多次互访和磋商,1994年2月26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和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分别代表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李鹏总理和新加坡吴作栋总理出席了签字仪式.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开工.1994年2001年是苏州工业园奠定基础的时期,在这一阶段,谚立了管理框架如市长挂帅,配套体制,科学的规体系,市场化的开发主体,专业的招商网络,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等;而2001年之后,园区则迈入了加速发展期.一2一苏州工业园的诞生从根本上来自中新双方共同的需求.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仅为580多平方公里,其发展战略中就希望把"有限的新加坡''发展为"无限的新加坡",在中国建立工业园区可以扩大新加坡自身的发展.当时我国的改革开放也正处于往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关键点,中央领导想借鉴新加坡一套成熟的管理经验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共同的利益和需求使苏州工业园自始至终都受到了中新两国最高领导层的关注与支持,同时也使得苏州工业园区的定位不仅仅是专注于经济发展,而且是引进新加坡先进管理经验的窗El.(二)发展业绩自1994年正式开发建设以来,苏州工业园12年间飞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4O左右,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比1994年增长51倍,达到581亿元;进出口额比1995年增长1353倍,达到406亿美元;累计上交各类税收432亿元,创造就业岗位38万个,城镇职工年收入达到2.8万元,农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万元,比开发初期增长了5倍.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协调发展最好,经济效应最佳,科技含量最高的开一一发区之一.如今的苏州工业园,以仅占苏州4%的土地和人口,7的工业用电量,却创造了苏州约15的地方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约26的注册外资和到账外资,以及约309/6的进出口总额,已经成为苏州经济发展的重要亮点和增长极.(三)发展特点苏州工业园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内外资双轮驱动.建园以来,苏州工业园累计吸收合同外资258 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0亿美元,注册内资达到863亿元,内外资基本相当.(2)项目平均投资规模巨大,投资项目地区来源以欧美为主.在苏州工业园,项目平均投资额超过3000万美元,目前苏州工业园区汇聚制造业企业已达30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66家在园区投资了90多个制造业项目.园区投资额上亿美元的项目有6O 个,投资额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有6个.在投资项目地区来源中,欧美加起来占了49(具体可参看图1). (3)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发展格局.苏州工业园的产业结构中,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和新材料所占比重达到839/6(具体可参看图2);并且园区已经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OO家,大型客车和芯片产能均居全国前三,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液晶面板出货基地和芯片封装测试基地,园区IT产值占全国的3,IC产值占全国的16,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占苏州的55,软件外包销售收入占苏州的9O,高新技术产业利税总额占苏州的33.(4)初步走出了一条高产出,低能耗,无污染的新型工业化之路.苏州工业园每万元GDP耗水5.8吨,耗能0.43吨标准煤;每度电产生GDP25元,工业产值100元,达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园区处处绿树成荫,优美舒适,没有尘土飞扬和机器轰鸣,一切都井然有序,称之为"花园工厂"一点都不为过.生图1苏州工业园投资项目地区来源图2苏州工业园产业结构一5一(四)园区的未来发展面对未来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提出在2005~2010年间,主要推动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三大计划,注重经济转型,使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加大引入税源型,研发型,生产性服务以及高科技项目,注意内资外资,二产三产协调发展.展望未来10年,苏州工业园希望到2014年,各项主要发展指标在2004年基础上再翻两番,经济总量相当于2003年苏州全市水平,即"十年再造一个苏州'',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二,苏州工业园颇具特色的运营管理模式苏州工业园区12年来超常规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因为它有着较为独特的组织架构和运营管理模式,有着秉持"亲商"理念进行"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服务的政府机构,还有从新加坡借鉴,创新的开发管理经验.(一)独特的组织管理结构苏州工业园的组织管理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架构层次非常高,直接体现了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一6一府间的合作,因而给其发展带来了很多特殊优惠政策及资源;二是从建园伊始,苏州工业园的管理主体管委会就与开发主体开发公司CSSD相分离,理顺了相应的管理结构;三是园区管委会的设置非常精干,体现了"精简高效''的特点.1.三个层面的领导和工作机构为了推进园区的顺利发展,中新双方建立了三个层面的领导和工作机构.第一层面是中新两国政府联合协调理事会,负责协调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和借鉴新加坡经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由两国副总理担任理事会共同主席, 1994年至2003年中方主席由李岚清副总理担任,2004年起由吴仪副总理担任,新方主席由李显龙副总理(时任新加坡副总理,2006年改为黄根成副总理)担任,我国有关部委和新加坡内阁有关部门及江苏省政府和苏州市政府的负责人为理事会成员.第二层面是中新双边工作委员会,由苏州市市长和新加坡裕廊镇管理局主席共同主持,苏州市政府和园区管委会及新加坡有关部门和机构负责人组成.双方定期召开会议,就开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和借鉴新加坡经验工作进行协商,向理事会双方主席报告工一7一作.第三层面是联络机构,由新加坡贸工部软件项目办公室和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负责日常联络工作.这三个层次可见图3(2006年).图3苏州工业园区三层次组织架构图2.园区政企分开的管理模式在开发区的具体管理上,国内很多开发区在建设初期管理主体和开发主体合二为一,以后再逐步政企分开,存在一些问题.而苏州工业园区从一开始就将行政管理主体和园区开发主体相分离.行政管理主体是园区管委会,它作为苏州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在行政辖区内全面行使主权和行政管理职能.园区管委会为客商提供从企业设立,工厂建设,员工招聘到企一R一业运行各个阶段的行政管理和服务.同时,园区某种程度上承担了一级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是园区的开发主体,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中方财团由中粮,中远,中化,华能等14家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出资组建,新方财团由新加坡政府控股公司,有实力的私人公司和一些着名跨国公司联合组成.1994年成立时中方占35.oA,新方65;2001年股比进行了调整,中方占65,新方35.CSSD的主要职责是园区7O平方公里的成片土地开发与经营,物业管理,项目管理,咨询服务,产业与基础设施开发,以及在园区内投资举办企业等.在园区开发的各个阶段,如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等,以及对入园企业进行服务方面,管委会和开发公司CSSD 各自发挥不同的功能,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苏州工业园的繁荣,并给入园企业提供了相当优质的服务.3.精简高效的政府机构园区管委会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和扁平化模式,整合政府职能,减少管理层次,凡可设可不设的机构一律不设,部门职能尽可能综合化,相近职能实行合一9一并;坚持因事设岗,因岗选人,一人多职,一专多能,适度分权,交叉兼职,这样一个部门就承担原来多个部门的职能,并将传统体制下政府职能中较低层次和部门中间层次的职能分离出去,改由非政府性质的公务机构和中介机构来承担.目前,园区管委会除办公室外,只下设16个管理机构,在编机关人员仅200人,其中留学生与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超过30,并且对公务人员实行全员招聘,技能考核,末位淘汰,动态管理,在效率型政府建设方面走在了前列.(二)"亲商"理念与"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服.务苏州工业园区何以吸引到数额巨大的外资,其中固然有特殊优惠政策的影响,但其"亲商''理念和对企业"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在《政府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来自苏州的报告》一书的序言中,陈清泰同志曾做出了精辟的阐述,"投资者对投资地域的选择,就是对投资环境的选择,实质上是对不同地区政府的选择.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竞争从表层看,是争取经济资源的竞争;进一步看,是市场有效性的一10—竞争,是公共环境水平的竞争;深层次看,则决定于政府的职能定位和政府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体制转轨中深化政府改革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更多分享市场经济成果的一个关键''.由此可见,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一环.1."亲商"理念苏州工业园管委会着力完成以下几个转变:(1)从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明确了政府是全心全意为投资商服务的服务型政府,政府与企业是坦诚相见,双赢互利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关系,要求政府努力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人为本'',竭尽所能为投资商提供人性化,专业化服务.(2)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园区管委会由过去计划式的直接管理,转向以经济,法律为主要调控手段的间接管理;努力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游戏规则,积极创造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发展环境;给投资商一个透明的,可以预见的政策判断,一个稳定的,可以信赖的发展环境,一个综合商务成本低,成长前景明朗的投资信心;将所有收费项目归并为国家和省市规定的7种工本费,目前仅保留工商注册,土地使用,税务登记三项收一11—费,其他费用不收,与国际接轨.(3)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园区管委会不是消极等待投资者提出什么服务需求,而是主动定期上门拜访和询问投资者会关心和需要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力求提供超越并领先于投资者需求的政府服务.(4)从事前审批向事后监督转变.苏州工业园管委会积极推行诚信管理,落实行政许可证制,简化事前审批(行政许可),实施了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前建设项目仅保留政许可事项8项,备案核准类19项,转报许可类10项,审批时间由9O天减少至25天左右.此外,苏州工业园区还建立了以"一站式服务"为核心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由一站式服务大厅代表管委会统一对外办理国内外企业登记相关手续,履行集中审批事项的组织协调,管理监督和指导服务职能.在一站式服务大厅,有24个服务窗口,承办55项业务,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办事程序,简化手续,量化责任,优化服务,并推行服务承诺制和电子审批制.2."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为方便企业开工投产,园区建立了项目开工建设领导一1—小组,全程跟踪,协调解决企业开工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管委会专门设立企业服务部门,定期走访企业,听取企业意见,主动为企业提供全天候的服务.园区管委会通过走访企业,举行企业座谈会,现场办公等形式,在政策争取,项目融资,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企业有力支持.此外,园区还加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在入园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园区管委会都提供相关服务,见下表.在"亲商"理念的指引下,园区为入园企业提供了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的服务.无怪乎有企业感言:在苏州工业园,"政府不像政府像企业,官员不像官员像服务员".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投资项目都选择了苏州工业园.(三)苏州工业园从新加坡借鉴,创新的开发管理经验苏州工业园是中国唯一以借鉴外国经济与公共行政管理经验为特色的开发区,可以从新加坡方面得到很多外部资源.新加坡方面不仅在初期的巨额资金投入,引入外商投资项目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更重要的是,新加坡向苏州输出了大量先进的管理运营经验,从政府管理到经济一】3一发展,从规划布局到完备的基础设施,从生产服务体系到生活服务体系,极大地促进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与OSSD的功能比较苏州工业园管委会中新开发有限公司CSSD功能定位行政管理主体园区开发主体政府派出机构,承担很多社会管理中新合资企业,初期新方控股.类别属性职能2001年后中方控股.企业化运作,以利润为导向主导规划,编制完善总体规划和参与总体规划,初期新方专家起规划300多项专业规划了重要作用园区对基建投入资金,兴建各类生产服土地开发,房产开发,早期是唯开发建设务设施,商业载体,设立科发,教一的开发主体,后期是多个开发活动投,创投等国资开发主体主体中的一员推广早期没有招商部门,现在有专门的早期是唯一的招商部门,目前通招商招商部门过招商从管委会获取佣金投资提供投资指导,咨询和建议,热情招商推介,吸引投资以获取佣金接待,主动出击.懂专业的招商阶段员,赋予招商员充分的权限注册帮助完成注册,一站式服务中心简可帮助办理阶段化手续,给客户良好的建议对入工程协助工程建设,解决困难出售工业地产或代建厂房园企建设业的阶段服务建立配套功能平台;积极引入商提供公用事业服务,物业管理,公司业,物流,银行及其他专业服务机出售商品房地产,为园区国际儿运作构;便捷通关;兴建房地产,打造童提供国际教育优美生活工作环境;兴办学校,协阶段助培养,引进人才;定期拜访企业,了解解决问题苏州工业园方面成立了"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直接对口新加坡贸工部软件项目办公室,十多年来积极向一14—新加坡学习先进经验,累计派出1700多人次赴新培训.园区结合中国国情,自主地,有选择地借鉴了新加坡经验,具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第一个层次是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环境保护与治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收外资的宣传,招商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2)第二个层次是经济发展和管理方面的经验. 主要是指新加坡政府有关机构在建设和管理裕廊工业镇的过程中,调控市场经济的经验,以及在经济活动中有序竞争,相互合作的做法,如市场经济,产权清晰的工商企业,条例及法规,商业配套,具有竞争性的环境,财政金融政策,劳资政三者关系的协调等.(3)第三个层次是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机制方面的经验,如健全的法制,廉洁的政府,管理机构的协调和谐,高效精干的公务员队伍,公积金制度等.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苏州工业园区编制实施了75项管理办法和细则,并不断有所创新,从而形成了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一】5一三,园区的特色建设苏州工业园的开发建设有五个方面特色.一是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先行,并制定得科学.建园伊始,园区以3600万元的高价用一年时间聘请中新双方专家编制了先进,科学的园区总体规划,融合了新加坡与国际上先进的城市规划经验,"以人为本''地合理布局了工业,商业,人口,交通,景观等各项城市功能,突出了科技发展,注重生活和环境质量,具有"体系完善,设计超前,思路科学''的特点.并设定了依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不仅具有很强的执行性,同时也考虑到了长远的发展,留有余地.如今园区的开发建设与12年前的规划基本保持一致,完全满足了园区的飞速发展.这种可预见的,低风险的投资环境给予了投资商巨大的信心,也有效得保护了所有投资者的利益.园区前后共编制完善了前瞻性总体规划和300多项专业规划,规划累计投入达2亿多元. 二是苏州工业园区的生产服务体系非常到位.在基础设施方面,国内大多开发区是"五通一平'',"七通一平'',而苏州工业园区达到了"九通一平'';在生产服务配套方面,苏州工业园区不仅积极弓I入了国际知名金融机构,会一16—计法律等服务机构,而且打造了良好的物流平台,拥有高效的绿色物流通道和海关自主管理权,园区海关提供24 小时和节假日不间断服务;此外还构建了市场招聘,猎头招聘和上门招聘三大人才引进网络,着力构建三大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校企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开发机制,即工业技术学校培养"蓝领'',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灰领''(高级技工),独墅湖高教区培养"白领",为入园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人才.三是苏州工业园区的生活服务体系十分完善.在园区,生活设施齐全,居住环境优美舒适;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先进理念,结合园区商业开发,园区建设了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于一体的区域性商业服务中心——邻里中心;园区以预筹积累,个人账户为主,涵盖医疗,住房,养老和失业救济等各项社会保障的公积金制度,让区内居民贫有所济,病有所依,老有所养,居者有其屋;此外,良好的教育环境也解决了投资者,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园区目前已拥有国际学校和自己的省重点中学,省示范初中,省实验小学,省示范幼儿园.2001年,全区已有中小学35所,中小学在校学生规模超过2.4万一17~人.这一切都使得苏州工业园不仅仅是一个"乐业"的热土,更是一个"安居"的桃源,不仅留住了在园区工作的中外员工,还吸引了苏州乃至周边的居民前来居住.这使得园区居住,商业房地产大幅升值,有效地补偿了工业地产低价出让的损失,开启了一条用居住,商业房地产来平衡工业地产开发从而促进开发区建设的良好思路.四是苏州工业园区十分注重协调发展.(1)在开发过程中,园区高度重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努力在提高引进项目质量,单位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上下功夫,不断向质量要效益,向空间要资源,通过湖底清淤取土4000余万方,用于低洼地,沼泽地的填土,避免挖废耕地1.5万多亩,开创了"清淤,治水,取土,扩地"相结合的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新模式.这一点是受到新加坡填海造陆的启发.通过取消农村宅基地审批,将原先2O平方公里的农村宅基地和村庄用地规划为6平方公里的集镇社区和居住新村,节约用地l4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加强"零土地"招商,积极鼓励商品房和标准厂房等各类建筑向高层发展.2006年1~7月,园区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加7.9,土地转让面积却下降了3O9/5,中新合作区每平方一1R一.公里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达l7亿美元.(2)园区很注重执政为民和富民优先.园区从l998年开始以财政代缴方式免征了农业税.基本实现了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企业参保率达100%,各类参保人员超27万人.同时加快社保标准提高与农保城保并轨扩面步伐,全面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大病统筹制度(农民交50元,最高保额20万元,解决了因病致贫问题).对征地农民按年龄和就业情况分别建立保养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按月发200~220 元生活费),征地待安置劳动力中,95重新上岗,其中自主创业的超5000人.对弱势群体建立低保和贫困帮扶制度,对低保对象实行应保尽保(出资l亿多元,帮弱势群体入住新房).(3)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园区确立绿色招商理念,实行环保"提前介入","一票否决",12年间因环保因素否决项目200多个,累计合同外资超过11亿美元;园区在全国率先开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园创建试点,区域环境整体通过IS014000认证.五是园区突出科技兴区.(1)园区注重创新载体建设:组建研发,创投,教投等国资创新投资主体;建成6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以集成电路,光电,软一19—件,动漫,汽车零部件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2)注重创新主体建设:园区投资了数十亿元资金,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网络,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校企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开发机制;以市场招聘,上门招聘和猎头招聘方式构建人才引进网络;目前,园区集聚海外留学人员创办企业200余家,跨国公司和国家级研发设计机构50余家,博士后工作站6个,各。

苏州工业园区现代商贸物流运营中心示范区发展规划方案

苏州工业园区现代商贸物流运营中心示范区发展规划方案

苏州工业园区现代商贸物流运营中心示范区发展规划方案苏州工业园区现代商贸物流运营中心示范区发展规划方案目录TOC \o “1-3“ \h \z \u 一、示范区成立背景41、园区工业化转型的迫切需要42、园区国际化提升的客观反映43、园区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54、现有功能区域的政策叠加和超越5二、示范区战略定位与目标5(一)示范区战略定位51、高效便捷的虚拟口岸62、内陆型的物流枢纽63、繁荣的商贸市场64、物流商贸人才集聚的高地7(二)发展目标71、近期目标72、中长期目标8三、示范区目标业务8(一)重点发展业务8(二)业务详述91、保税仓储保税加工92、对外贸易103、国内外采购、分销和配送114、口岸作业11四、示范区目标业务实施策略12 (一)口岸战略关系缔结121、虚拟口岸的定位132、口岸合作内容143、合作模式14(二)产业链优化拉伸151、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基础152、园区产业链分析173、以产业链为基础可拓展业务174、产业链优化措施19(三)贸易业务的推动201、产品引进的标准202、产品引进的目标对象:20 (四)高效服务平台搭建201、高效的服务体系212、通关便利化213、商品展示平台的建立215、配套商业设施建设226、协同信息平台构建22(五)中介服务齐全23五、策略实施的保障体系23 (一)政策支持体系231、通关政策232、税收政策243、外汇管制政策254、成本扶持政策255、财政政策266、土地、规划支持267、法律法规体系278、人才政策27(二)管理创新机制27(三)地方支持系统281、口岸配套设施建设282、园区配套设施建设283、生活配套设施284、信息网络系统285、交通运输服务296、金融保险服务297、社会中介服务29(四)支持措施291、建立综合服务信息平台292、与各银行开展协作293、在商贸发展初期提供特定区域优惠对商贸企业进行展示294、完善宣传渠道295、提供生活条件便利29一、示范区成立背景1、园区工业化转型的迫切需要94年开发至今,苏州工业园区累计引进外资生产型项目2800多个,内资生产型项目*****多个,年进出口额已超过500亿美元,是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制造业中心。

苏州工业园区投融资模式研究

苏州工业园区投融资模式研究

苏州工业园区投融资模式研究浦亦稚(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苏州215028)摘要:从全国范围看,发达地区的开发区已进入产业升级、城市崛起的阶段,如何逐步从“开发模式”转向“盈利模式”,是开发区转型发展的“关键”。

苏州工业园区是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典范,从某种程度上说,过去20年苏州工业园区投融资模式最重要的经验是由国资国企创造的。

国资国企在开发区建设中发挥了融资服务和公共服务的支撑作用,同时打造了大量优质资产,不断提升园区整体的投资环境,从而实现了各类社会资源、资金在园区内的优化配置。

未来,苏州工业园区的国资国企应当努力转型成为区域投融资体系中最具效益的市场主体,为更有效益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服务。

关键词:政府型投融资模式市场化投融资模式开发区转型国有投融资平台中图分类号:F12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309(2014)09-0054-011作者简介:浦亦稚,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经济师。

一、引言2014年是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30周年。

开发区建设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折射出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许多成立较早的国家级开发区,当前正逐渐从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战场转向构筑新城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普遍面临从开发建设转向产业发展和城市崛起的发展阶段。

对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和运营来说,其投融资体制和模式是一个重要课题。

从国内的模式看,土地融资在开发区开发与建设阶段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李正图(2012)总结浦东开发开放创造了土地批租的开发模式和融资模式,即“财政空转,土地实转,成片规划,滚动开发”。

截至2001年底,上海以土地批租形式向陆家嘴、金桥、外高桥和张江四大开发公司出让土地共61.59平方公里,折算成国有资本共计61.3亿元,并作为国有股投入四大开发公司。

凭借土地资本,四大开发公司在国内外资本市场共计融资200多亿元。

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典型案例

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典型案例

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典型案例前言:为推动《环境保护部关于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环规财函〔2017〕172号)落实,引导和支持我国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发展,在2018年印送“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典型案例(第一批)”的工作基础上,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华环保联合会、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E20环境平台等单位于2018年11月面向全国开展了“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典型案例(第二批)征集”活动,经过专家函审、答辩会审和现场核查,决定推荐“苏州工业园区融合式环保综合创新服务平台项目”等6个案例为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典型案例(第二批),现发布供大家参考借鉴。

综合服务类:一、苏州工业园区融合式环保综合创新服务平台项目(一)案例概况随着园区经济迅速发展和“产城融合”逐步深化,企业和社区相互紧邻且高度密集化的发展给苏州工业园区环境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2010年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技术团队受邀组建了本地化第三方服务机构“苏州道博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为园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定制化环保综合服务和解决方案,并逐渐形成了苏州工业园区融合式环保综合创新服务平台。

平台持续辅助工业园区环保部门及企业开展环境管理制度创新、污染治理和能力建设,近三年内推动园区百余家企业累计环保投入5亿多元,实现重点工业行业VOCs削减20%以上、危废规范化处置全覆盖,助力苏州工业园区取得五项国家级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试点建设称号,实现了“产城融合”典范式发展。

(二)典型模式该案例针对苏州工业园区产业高度密集、产城深度融合、环境质量诉求不断提升等特点,在融合式服务、精细化管理辅助和多元化参与共治等方面进行了模式创新和实践探索,对于其他类似“产城融合”的工业园区和城镇发展具有较高的示范借鉴意义。

案例特点如下:1. 基于智库支撑的融合式服务模式。

浅析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经验

浅析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经验

文章编号:1009.6825|2007}35—0032-02浅析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经验万浩然摘要:介绍了苏州工业园区的整体规划布局模式,阐述了居住区、工业区、景观休闲区、公共设施用地、绿地等各功能区的规划布局理念,论述了道路规划理念,以期为后发赶超型的城市规划提供经验。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理念,布局模式,景观休闲区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A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市东部,东至界浦河,西至东环路,南序推进,有效应对城市化高速发展条件下土地市场需求膨胀对城与吴中区接壤,北临阳澄湖,行政辖区260 市空间扩展施加的压力。

在此过程中,组团在功能上应是较为综km2,下辖4个镇,其中合的,且组团内应预留一部分灵活用地以应对发展的不确定性。

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为70 l一。

它是一个集工业、商业、住通过对组团内工业、居住、商业等各种城市功能用地的需求宅、文化教育、娱乐设施为一体的综合的相对独立的苏州东部新和使用现时的合理安排使各种城市功能相对集中,并使各功能都城。

根据中新两国政府签署的关于开发苏州工业园区的商务协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发展方向,以保证各种功能的用地在不同发展议,苏州市政府分期提供不含拆迁任务的70l一土地“空产”,土时期依据既定规划延续拓展空间,使得园区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地“空产”的开发由中新合资的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程中不失区域空间的有序性,并使组团内超前的基础设施得到充Suzl-10uIndustrialPark(China-Singapore DevdopmentCorporation分利用。

这种方式重视土地的市场价值,通过组团内城市功能的limited,简称∞)负责。

合理匹配去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环境对城市功能用地的新需求。

园区于1994年5月实施动工,运用“两先两后”(即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遵循土地资产流转为核心 2各功能规划布局理念的新加坡式的商务运作模式,规划将70 krn2的中新合作开发区2.1居住区.划分为3个分区,一区布置中心商贸区;二区布置行政文化区、出2.1.1分层次居住开发理念口加工区及居住区;三区布置信息产业园及软件园。

苏州工业园区案例分析【精选】

苏州工业园区案例分析【精选】
圆融时代广场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 分为五大功能区:包括商务办公区、圆融天幕街区、生活休闲区、 滨河餐饮区以及苏州首座17万平方米的Shopping mall——香 港利福国际集团打造的苏版久光百货。


项目定位
圆融时代广场是苏州目前在规模和业态上比较超前的复合性商业 地产项目,是集零售、餐饮、娱乐、商务、旅游、休闲、文化等 元素为一体的综合性超大型消费区域。 项目定位为苏州市域新CBD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及苏州市标志性商 业项目,并打造成华东地区最具影响力和商业价值的品牌街区。
18
李公堤》依水而建,通过整体规划,打造国际风情商业水街滨水休闲娱乐区
平面图
国际风情 商业水街 集高端特色餐饮、娱乐、
水巷邻里 苏城首席酒吧
望湖角 欧陆风情STREET
半岛临湖 半岛临湖绝
观光、休闲、文化为一体
的国际风情商业水街
娱乐动感特区
MALL
版商业领地
19
李公堤》分期开发
20
李公堤》一期概况
金鸡湖大酒店
约35公顷,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 和独墅湖这两大天然湖泊之间。酒店 南临辽阔的独墅湖,西邻总面积达 1.25平方公里按国际比赛标准建设的
湖滨公园
园区开发初期建设,是一个沿着湖而 建成的,湖水,楼房相交辉映很美, 公园是免费开放的 湖滨公园从北到南有香樟园、城市广 场、游艇码头、水中舞台和湖滨长廊 等景点组合而成。沿湖景观相当别致,
• •
11
圆融时代广场》内部交通规划
外部扶 梯
横向交通:项目设置三个空中连廊、并沿河设置 三座景观桥,将天幕街、生活休闲区和久光百货 三个分区进行有效连接,同时利用连廊空间打造、 桥墩的打造,增加一定的休闲商业氛围; 竖向交通:每个单铺在内部均设置楼梯,同时在 天幕东街尽头主力店设有外部扶梯,增加便利性。 停车系统:每个区地下一层均设有停车场、出入 口,共有4000余个泊车位,满足了不同业态店 家对交通和商业展示等的要求。

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规划、建设、运营实践

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规划、建设、运营实践

一、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模式研究1.参与主体构建要实现社区服务的良性发展,必须创新体制和机制,使国家、市场、社会三大主体能够在社区服务中各尽其能,实现优势互补。

园区正是在邻里中心的规划、开发、运营和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对国家、市场、和社会进行角色定位和机制调整,发挥了它们各自的主体功能,创新了社区服务的模式。

从总体来看,邻里中心既是政府主体性、市场主体性和社会主体性相互建构的结果,也是主体性互构的产物,邻里中心作为公共建筑,采取政府规划和政府投资,彰显了政府的主体性,确保了社区服务的效率和公平性;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社区的一个公共企业,既负责社区商业设施的市场开发和市场监管工作,又负责社区公益设施的配置、维护和运作,将经济效益与服务效率结合起来,履行自己在社区建设中的社会责任,彰显了市场主体性;邻里中心的民众联络所向所有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开放,它为社区的公民参与提供了空间、平台,彰显了社会主体性。

2.服务载体设置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模式建构了一个全功能的社区服务体系,涵盖了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商业服务和社会公益服务的内容。

其突出特点是以综合性载体整合了各项社区服务,形成了社区服务的复合式供给模式。

从1997年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个邻里中心新城大厦建成运营开始,发展到目前又建成运营了湖东、贵都、师惠、沁苑、翰林、方洲、玲珑、东沙湖、科技城、唯盛、景城、独墅湖、漕湖、邻瑞广场等14个邻里中心,总建筑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

邻里中心将三个实体,即社区商业载体、必备功能载体、公共服务载体作为承接社区服务功能的载体。

邻里中心平台的用途主要划分为两种:其一,将其55%的面积作为社区商业载体;其二,将其不低于45%的面积作为公益服务载体(包括必备功能载体和公共服务载体)。

1)社区商业载体这是邻里中心公司发展的主要经济渠道,包括房屋租赁、物业管理业务、房产销售、酒店经营和商品销售等。

社区商业载体的业态组合主要包括四大方面:一是住宿,提供区域性便捷住宿服;二是餐饮,以家庭餐饮为主;三是生活消费,满足居民日常消费需求;四是娱乐,如文化、教育、休闲娱乐。

产业园区的四大商业模式,总有一款适合你

产业园区的四大商业模式,总有一款适合你

产业园区的四大商业模式,总有一款适合你展开全文传统房企开始往产业地产转型。

随着住宅地产领域黄金十年的离去,高库存率、低利润率已经成为房地产领域的新常态,新常态下,房企跨界转型已经不是新话题,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据统计,国内排名前20的房地产商,目前有一半以上(万科、绿地、富力、碧桂园、世茂、招商局、绿城、首创、远洋、中粮等)涉足于产业地产,成立了专门的事业部、部门或中心,探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道路,打造企业的新增长板块。

以绿地集团为例,近年来,绿地先后规划启动了哈尔滨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大庆绿地大学科技园、西咸新区空港产业城、江西省2.5产业示范基地南昌绿地未来城、南昌小微企业工业园、呼和浩特白塔空港物流园、海口绿地空港产业城等产业地产项目。

其次,工业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做出重大安排。

华夏幸福,天安数码城,光谷等工业房地产开发商已经沉浸在工业地产领域多年,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也树立了行业标杆。

近年来,随着工业地产的不断升温,大多数工业房地产开发商继续发挥实力,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布局。

在成功探索'园区+房地产'工业新城模式后,华夏幸福开始在全国复制。

计划建设50个新的工业城市,规划面积约960平方公里,已成为中国的主要地主。

联东U谷复制了标准的工业园区和总部大楼。

目前,北京,天津,上海,南京,青岛等地的联合谷已开发了40多个园区。

未来5〜10年内,联东谷的园区数量将达到100个。

清华科技科技园依托众多资源优势,在全国建立了30多个园区。

凭借自身的品牌资源,清华科技园还计划在未来6年内将公园数量扩大到100个。

潜在。

中信集团,宏泰发展,亿达中国,天安数码城等工业地产企业已制定了自己的园区扩建计划。

此外,制造业公司,电子商务延伸到工业房地产。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制造企业,电子商务是工业地产的上游,是工业地产的需求方。

但如今,产业资本已经开始觉醒,大量企业已经开始考验房地产业,而工业地产的上游驱动现象非常普遍。

工业园区典型案例工业园区典型案例工业园区典型案例工业园区典型案例 一一一一

工业园区典型案例工业园区典型案例工业园区典型案例工业园区典型案例 一一一一

工业园区典型案例工业园区典型案例工业园区典型案例工业园区典型案例一一一一、、、、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 1. 基本概况: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

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

2008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1.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1亿元,进出口总额625亿美元,其中出口311亿美元,新增注册外资30.2亿美元,到帐外资18亿美元,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

IC、TFT-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主导产业加速集聚,软件及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纳米科技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

2. 园区优势:(1)政策优势:•拥有较大项目的自行审批权•同时享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优惠政策•全国首家综合保税区试点•全国首个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优惠政策试点区域•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拥有充分授权的外事管理权•拥有预筹积累个人账户为主的公积金制度(2)交通、物流优势:通过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苏州工业园区设有独立的海关。

区内建有虚拟空港,采用上海—园区货物空陆联程中转快速通关模式,空运货物通关时间最短可缩至5小时。

(3)基础设施优势:80平方公里中新合作区内主要基础设施开发已基本完成,目前建成区内全面达到“九通一平”标准。

(4)行政管理优势:实行一站式审批服务·园区管委会各局(办)全面充分授权·为进驻企业提供完整的行政许可服务·全力推行网上报批和审批·60%受理业务即办,30%在2-3个工作日内办结,其余最长不超过7个工作日。

(5)环境优势:在建成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基础上,坚持集约发展、清洁发展,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水源保护、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

(6)商业、娱乐优势:环金鸡湖地区已成为消费社交、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舒适的居住环境、密集的商业设施、多样的餐饮服务、丰富的休闲活动、一流的素质教育和优质的医疗服务,使园区成为最适宜创业和人居的区域。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全国首个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体制独立设区的工业区。

该园区成立于1994年,占地133平方公里,包括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和工业新区三个行政区域,是以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主的科技创新平台。

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历程及其经验,对于推动我国城市产业转型和升级,提高工业园区的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历程1.初创期(1994~2000年):1994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纲要》,苏州市政府成立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开始了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在此期间,园区主要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吸引了不少中外企业前来落户。

2.快速发展期(2001~2010年):2001年4月,苏州工业园区划归国家开发区管理,开始加强对园区的统筹规划和监管。

在此期间,园区逐步发展成为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精密机械、新材料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成为我国第一个进入“百强县(市)”行列的工业园区,并一度被誉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成功的工业园区。

3.新时期(2011年至今):2011年,苏州市政府提出了“争创全球领先的创新型园区”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了“四个转型”和“五大发展方向”,即从传统型到创新型、从外向型到内向型、从单一型到多元型、从规模型到分散型的转型。

在此期间,园区推动了科技创新、完善治理、促进产业升级、加强社会责任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二、经验总结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精准定位和差异化发展:园区紧紧围绕“创新、产业、人文”三项战略重点,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精密机械、新材料”为龙头,实行“优势特色、特色优势”的落地格局。

同时,园区注重与周边地区、业内企业和高校等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模式。

这种精准定位和差异化发展策略,使园区在面对全球产业转移、国内市场变化等压力时,仍能够保持灵活性、适应性和竞争力。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1. 引言1.1 背景介绍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始于1994年,是中国首个国家级工业园区,也是中国自行开发、建设、管理的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成功,为中国乃至世界开发区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首个在实践中探索国际新型开发区模式的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对于中国其他地区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意义。

在国家支持政策和市场机制的双重推动下,苏州工业园区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创新的理念,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开发区建设的成功典范之一。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苏州工业园区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开放的姿态,持续吸引着国内外各类优秀企业和人才,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着应有的力量。

【结束】1.2 研究意义短了,需要继续补充等等。

【研究意义】的内容如下所示:研究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意义在于全面了解中国经济特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探讨其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和启示。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通过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和发展模式,具有示范效应和借鉴价值。

深入研究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案例,有助于总结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产业发展路径和政策措施,为其他地区的经济转型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经验也为我国其他新建园区和经济特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意义。

研究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意义重大,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的深入探讨,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为其他地区的工业园区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通过分析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环保措施以及可持续发展措施,揭示其成功的原因和关键因素,为其他地区的工业园区建设提供参考。

探讨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前景,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苏州工业园区布展大纲脚本稿

苏州工业园区布展大纲脚本稿

V09401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展示馆布展大纲(讨论稿)一、主题定位与建设目标:●定位于综合展现和推广提升园区形象的城市展览馆:规划与成就相结合,以规划建设的角度,展现园区开发建设15年来的成果。

展现园区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创新型、生态型新城市的发展远景目标。

●成为学习借鉴园区城市发展理念、规划建设专业经验的重要载体。

●借鉴新加坡经验,让展厅成为参观园区的必到之处和重要的旅游景点,成为园区城市旅游的标志性项目之一。

体现人文气息和城市文化,亲和力,让外来者羡慕我们的城市。

●充满乐趣的全新体验之旅。

以互动体验展示的核心理念,让观众发现园区城市之美、体验城市细节、发现背后的精巧构思和创意、感受规划建设者们的智慧与努力。

二、展馆分区定义:三、展示大纲:A-1 第一展厅:序厅及园区总体概况展示区●观众在这一区域将完成对苏州工业园区基本情况的了解。

这也是整个展馆的必要前奏。

●展区中央设置园区记忆展区,作为首层布局核心,体现了园区对苏州文化的尊重。

●入口处设置总服务区等公共服务功能。

一、序厅:包括展厅形象及公共服务台、接待台、展厅导视及查询设施1. 展览指南2. 前言3. 中新两国国旗4. 邓小平、李光耀照片、语录5. 中新两国签约大幅图片、图片说明二、园区概况及发展成果展区1.园区足迹●园区大事记:时间线索图文展墙、内嵌媒体播放器循环播出各历史节点图片●历次理事会多媒体查询平台●组合式展柜,重要历史事件实物、文本等●领导题词实物2.领导关怀●组合式拼接屏幕墙,12块80英寸屏幕拼接显示领导图片、视频3.园区记忆(展区扩大)●园区1993:开发前水乡风情原貌,地理历史人文简介●创意怀旧空间:民居生活场景复原,搜集江南农村生活实物展品●多场景幻影成像系统“上项村的前世今生”——以上项村15年变迁为线索,展现园区开发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

4.新城崛起●SIP 1994规划手绘效果图●SIP 2010最新的现状全景照片●一组体现园区建设新貌的图片●新旧对比(地投影)●体现园区巨大变迁的创意造型5.辉煌成就:一组体现园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展示。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中国和新家坡较为重点合作的项目,也是国内较早由政府主导系统化规划社区商业的城市,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新城区。

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区划面积为278平方公里,采用了由西向东“轴向布局”的功能用地布局,即商业区居于中心地带,其南北两侧,由内向外依次是居住区和工业区。

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特点[1](1)内外资双轮驱动。

建园以来,苏州工业园区累计吸收合同外资25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0亿美元,注册内资达到863亿元,内外资基本相当。

(2)项目平均投资规模巨大,投资项目地区来源以欧美为主。

在苏州工业园区,项目平均投资额超过3000万美元,目前苏州工业园区汇聚制造业企业已达30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66家在园区投资了90多个制造业项目。

园区投资额上亿美元的项目有6O个,投资额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有6个。

(3)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发展格局。

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结构中,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和新材料所占比重达到83%;并且园区已经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OO家,大型客车和芯片产能均居全国前三,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液晶面板出货基地和芯片封装测试基地,园区IT产值占全国的3%,IC产值占全国的16%,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占苏州的55%,软件外包销售收入占苏州的9O%,高新技术产业利税总额占苏州的33。

(4)初步走出了一条高产出、低能耗、无污染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苏州工业园区每万元GDP耗水5.8吨,耗能0.43吨标准煤;每度电产生GDP25元,工业产值100元,达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

园区处处绿树成荫,优美舒适,没有尘土飞扬和机器轰鸣,一切都井然有序,称之为“花园工厂”一点都不为过。

[编辑]苏州工业园区的运营管理模式[1]苏州工业园区超常规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因为它有着较为独特的组织架构和运营管理模式,有着秉持“亲商”理念进行“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服务的政府机构,还有从新加坡借鉴、创新的开发管理经验。

智慧园区建设运营和管理综合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建设运营和管理综合解决方案
建设原则
以需求为导向,注重实用性和可扩展性,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基础设施建设
通信网络建设
构建高速、稳定、安全的通信网络,实现园区的全面覆盖和互联互通。
数据中心建设
建设可靠、高效、安全的数据中心,提供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服务。
智能终端设备建设
部署智能终端设备,实现园区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
结论与展望
结论总结
01
智慧园区建设运营和管理综合解决方案是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提升园区综合 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02
在智慧园区建设运营和管理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政策环境、技 术应用、经济条件、人才储备等,以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03
通过建设智慧园区,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目标,促 进园区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创新创业生态建设
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建设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创业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资金 、技术、人才等支持,推动创新创业。
产学研合作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引进科 技成果和人才资源,提升园区创新水平。
营造创新文化
积极倡导创新创业文化,鼓励冒险、创新和分享,打造具有创新 精神的创业生态。
04
智慧园区管理方案
管理体制创新
建立高效协调机制
加强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协调配合,建立智慧园区建设和 管理的高效协调机制,推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项目协同。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鼓励企业参与智慧园区的建设和运营,通过市场竞争推动创新和 效率提升。
创新投融资模式
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园区的建 设和运营。

苏州高新PK苏州工业园:史上最靠谱的对比分析

苏州高新PK苏州工业园:史上最靠谱的对比分析

苏州高新PK苏州工业园:史上最靠谱的对比分析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比较。

大家应该在我们之前《起底苏州工业园IPO》的文章中看过,“土苏州”苏州高新和“洋苏州”苏州工业园之间有很多故事,曾经上演过“煮豆燃豆萁”的戏码,如今则因为苏州高新参股CSSD而相互融合。

如果借用资本市场所谓“同业竞争”的说法,这两位的确是园区同业竞争的经典案例。

这篇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论文报告绝对可谓干货十足。

文章对苏州工业园和苏州高新的模式研究得很透彻,对比也很全面到位,实在是研究两个园区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优园区也特意把这篇佳文呈现出来和关注产业地产的朋友们共享,希望大家从中有所收获!——————————————————近几年来,苏州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的发展都很快,是苏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对两个园区的开发模式、管理架构、享受的优惠政策、体制建设、产业结构、收入来源、区位布局和政府服务等方面进行开发运营模式的分析比较,得到7个方面的经验和启示。

其中,良好的政府服务是苏州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成功的共同秘诀。

苏州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的基本情况比较苏州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建立时间相差不大,面积、户籍人口基本相当,产业结构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很多指标相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两者基本都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而且从数据上来看,两者的发展都非常好。

只是在某些指标上,苏州工业园区要比苏州高新区高。

例如“投资额上亿美元项目数量”,苏州工业园为60个,苏州高新区是16个;“项目平均投资额”,苏州工业园超过3000万美元,苏州高新区为1400万美元,等等。

但这并不说明苏州高新区发展得不好,而是苏州工业园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最大的合作项目,拥有的资源实在太多,发展得太好,从而在一些指标上略高一些。

对于两个开发区的基本情况,可以从表1中看出。

对这两个开发区的比较分析,单纯从数据指标上来比较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实际上也没有任何两个开发区的各项指标都基本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与运营模式DRCDEVELoPMENTRESEARCHCENTERoFTHESTATECoUNCIL.PRC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第88号(总2934号)内部资料2007年7月11日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与运营模式内容摘要:苏州工业园区目前是中国发展速度最快,协调发展最好,经济效应最佳,科技含量最高的开发区之一.园区从一开始就将行政管理主体和园区开发主体相分离,园区管委会的设置精干高效,充分体现"亲商"理念与"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服务,成为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一环.并且从政府管理到经济发展,从规划布局到完备的基础设施,从生产服务体系到生活服务体系,借鉴了新加坡先进的管理运营经验,具有其成功的特殊之处和普遍意义.关键词:开发建设运营管理苏州工业园一1一苏州工业园区地处苏州古城区东面,面积28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7万,中新合作区面积为70平方公里(2006年8月经温家宝总理亲自批准,扩展为80平方公里),是迄今为止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最大的合作项目,由于其突出的经济业绩和良好的政府服务而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一,苏州工业园的发展历程(一)苏州工业园的起源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时特别强}调.,.."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这直接推动了中新合作项目的诞生.经过中新双方多次互访和磋商,1994年2月26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和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分别代表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李鹏总理和新加坡吴作栋总理出席了签字仪式.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开工.1994年2001年是苏州工业园奠定基础的时期,在这一阶段,谚立了管理框架如市长挂帅,配套体制,科学的规体系,市场化的开发主体,专业的招商网络,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等;而2001年之后,园区则迈入了加速发展期.一2一苏州工业园的诞生从根本上来自中新双方共同的需求.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仅为580多平方公里,其发展战略中就希望把"有限的新加坡''发展为"无限的新加坡",在中国建立工业园区可以扩大新加坡自身的发展.当时我国的改革开放也正处于往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关键点,中央领导想借鉴新加坡一套成熟的管理经验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共同的利益和需求使苏州工业园自始至终都受到了中新两国最高领导层的关注与支持,同时也使得苏州工业园区的定位不仅仅是专注于经济发展,而且是引进新加坡先进管理经验的窗El.(二)发展业绩自1994年正式开发建设以来,苏州工业园12年间飞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4O左右,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比1994年增长51倍,达到581亿元;进出口额比1995年增长1353倍,达到406亿美元;累计上交各类税收432亿元,创造就业岗位38万个,城镇职工年收入达到2.8万元,农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万元,比开发初期增长了5倍.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协调发展最好,经济效应最佳,科技含量最高的开一一发区之一.如今的苏州工业园,以仅占苏州4%的土地和人口,7的工业用电量,却创造了苏州约15的地方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约26的注册外资和到账外资,以及约309/6的进出口总额,已经成为苏州经济发展的重要亮点和增长极.(三)发展特点苏州工业园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内外资双轮驱动.建园以来,苏州工业园累计吸收合同外资258 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0亿美元,注册内资达到863亿元,内外资基本相当.(2)项目平均投资规模巨大,投资项目地区来源以欧美为主.在苏州工业园,项目平均投资额超过3000万美元,目前苏州工业园区汇聚制造业企业已达30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66家在园区投资了90多个制造业项目.园区投资额上亿美元的项目有6O 个,投资额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有6个.在投资项目地区来源中,欧美加起来占了49(具体可参看图1). (3)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发展格局.苏州工业园的产业结构中,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和新材料所占比重达到839/6(具体可参看图2);并且园区已经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OO家,大型客车和芯片产能均居全国前三,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液晶面板出货基地和芯片封装测试基地,园区IT产值占全国的3,IC产值占全国的16,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占苏州的55,软件外包销售收入占苏州的9O,高新技术产业利税总额占苏州的33.(4)初步走出了一条高产出,低能耗,无污染的新型工业化之路.苏州工业园每万元GDP耗水5.8吨,耗能0.43吨标准煤;每度电产生GDP25元,工业产值100元,达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园区处处绿树成荫,优美舒适,没有尘土飞扬和机器轰鸣,一切都井然有序,称之为"花园工厂"一点都不为过.生图1苏州工业园投资项目地区来源图2苏州工业园产业结构一5一(四)园区的未来发展面对未来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提出在2005~2010年间,主要推动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三大计划,注重经济转型,使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加大引入税源型,研发型,生产性服务以及高科技项目,注意内资外资,二产三产协调发展.展望未来10年,苏州工业园希望到2014年,各项主要发展指标在2004年基础上再翻两番,经济总量相当于2003年苏州全市水平,即"十年再造一个苏州'',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二,苏州工业园颇具特色的运营管理模式苏州工业园区12年来超常规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因为它有着较为独特的组织架构和运营管理模式,有着秉持"亲商"理念进行"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服务的政府机构,还有从新加坡借鉴,创新的开发管理经验.(一)独特的组织管理结构苏州工业园的组织管理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架构层次非常高,直接体现了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一6一府间的合作,因而给其发展带来了很多特殊优惠政策及资源;二是从建园伊始,苏州工业园的管理主体管委会就与开发主体开发公司CSSD相分离,理顺了相应的管理结构;三是园区管委会的设置非常精干,体现了"精简高效''的特点.1.三个层面的领导和工作机构为了推进园区的顺利发展,中新双方建立了三个层面的领导和工作机构.第一层面是中新两国政府联合协调理事会,负责协调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和借鉴新加坡经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由两国副总理担任理事会共同主席, 1994年至2003年中方主席由李岚清副总理担任,2004年起由吴仪副总理担任,新方主席由李显龙副总理(时任新加坡副总理,2006年改为黄根成副总理)担任,我国有关部委和新加坡内阁有关部门及江苏省政府和苏州市政府的负责人为理事会成员.第二层面是中新双边工作委员会,由苏州市市长和新加坡裕廊镇管理局主席共同主持,苏州市政府和园区管委会及新加坡有关部门和机构负责人组成.双方定期召开会议,就开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和借鉴新加坡经验工作进行协商,向理事会双方主席报告工一7一作.第三层面是联络机构,由新加坡贸工部软件项目办公室和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负责日常联络工作.这三个层次可见图3(2006年).图3苏州工业园区三层次组织架构图2.园区政企分开的管理模式在开发区的具体管理上,国内很多开发区在建设初期管理主体和开发主体合二为一,以后再逐步政企分开,存在一些问题.而苏州工业园区从一开始就将行政管理主体和园区开发主体相分离.行政管理主体是园区管委会,它作为苏州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在行政辖区内全面行使主权和行政管理职能.园区管委会为客商提供从企业设立,工厂建设,员工招聘到企一R一业运行各个阶段的行政管理和服务.同时,园区某种程度上承担了一级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是园区的开发主体,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中方财团由中粮,中远,中化,华能等14家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出资组建,新方财团由新加坡政府控股公司,有实力的私人公司和一些着名跨国公司联合组成.1994年成立时中方占35.oA,新方65;2001年股比进行了调整,中方占65,新方35.CSSD的主要职责是园区7O平方公里的成片土地开发与经营,物业管理,项目管理,咨询服务,产业与基础设施开发,以及在园区内投资举办企业等.在园区开发的各个阶段,如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等,以及对入园企业进行服务方面,管委会和开发公司CSSD 各自发挥不同的功能,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苏州工业园的繁荣,并给入园企业提供了相当优质的服务.3.精简高效的政府机构园区管委会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和扁平化模式,整合政府职能,减少管理层次,凡可设可不设的机构一律不设,部门职能尽可能综合化,相近职能实行合一9一并;坚持因事设岗,因岗选人,一人多职,一专多能,适度分权,交叉兼职,这样一个部门就承担原来多个部门的职能,并将传统体制下政府职能中较低层次和部门中间层次的职能分离出去,改由非政府性质的公务机构和中介机构来承担.目前,园区管委会除办公室外,只下设16个管理机构,在编机关人员仅200人,其中留学生与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超过30,并且对公务人员实行全员招聘,技能考核,末位淘汰,动态管理,在效率型政府建设方面走在了前列.(二)"亲商"理念与"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服.务苏州工业园区何以吸引到数额巨大的外资,其中固然有特殊优惠政策的影响,但其"亲商''理念和对企业"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在《政府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来自苏州的报告》一书的序言中,陈清泰同志曾做出了精辟的阐述,"投资者对投资地域的选择,就是对投资环境的选择,实质上是对不同地区政府的选择.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竞争从表层看,是争取经济资源的竞争;进一步看,是市场有效性的一10—竞争,是公共环境水平的竞争;深层次看,则决定于政府的职能定位和政府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体制转轨中深化政府改革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更多分享市场经济成果的一个关键''.由此可见,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一环.1."亲商"理念苏州工业园管委会着力完成以下几个转变:(1)从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明确了政府是全心全意为投资商服务的服务型政府,政府与企业是坦诚相见,双赢互利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关系,要求政府努力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人为本'',竭尽所能为投资商提供人性化,专业化服务.(2)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园区管委会由过去计划式的直接管理,转向以经济,法律为主要调控手段的间接管理;努力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游戏规则,积极创造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发展环境;给投资商一个透明的,可以预见的政策判断,一个稳定的,可以信赖的发展环境,一个综合商务成本低,成长前景明朗的投资信心;将所有收费项目归并为国家和省市规定的7种工本费,目前仅保留工商注册,土地使用,税务登记三项收一11—费,其他费用不收,与国际接轨.(3)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园区管委会不是消极等待投资者提出什么服务需求,而是主动定期上门拜访和询问投资者会关心和需要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力求提供超越并领先于投资者需求的政府服务.(4)从事前审批向事后监督转变.苏州工业园管委会积极推行诚信管理,落实行政许可证制,简化事前审批(行政许可),实施了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前建设项目仅保留政许可事项8项,备案核准类19项,转报许可类10项,审批时间由9O天减少至25天左右.此外,苏州工业园区还建立了以"一站式服务"为核心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由一站式服务大厅代表管委会统一对外办理国内外企业登记相关手续,履行集中审批事项的组织协调,管理监督和指导服务职能.在一站式服务大厅,有24个服务窗口,承办55项业务,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办事程序,简化手续,量化责任,优化服务,并推行服务承诺制和电子审批制.2."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为方便企业开工投产,园区建立了项目开工建设领导一1—小组,全程跟踪,协调解决企业开工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管委会专门设立企业服务部门,定期走访企业,听取企业意见,主动为企业提供全天候的服务.园区管委会通过走访企业,举行企业座谈会,现场办公等形式,在政策争取,项目融资,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企业有力支持.此外,园区还加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在入园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园区管委会都提供相关服务,见下表.在"亲商"理念的指引下,园区为入园企业提供了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的服务.无怪乎有企业感言:在苏州工业园,"政府不像政府像企业,官员不像官员像服务员".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投资项目都选择了苏州工业园.(三)苏州工业园从新加坡借鉴,创新的开发管理经验苏州工业园是中国唯一以借鉴外国经济与公共行政管理经验为特色的开发区,可以从新加坡方面得到很多外部资源.新加坡方面不仅在初期的巨额资金投入,引入外商投资项目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更重要的是,新加坡向苏州输出了大量先进的管理运营经验,从政府管理到经济一】3一发展,从规划布局到完备的基础设施,从生产服务体系到生活服务体系,极大地促进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与OSSD的功能比较苏州工业园管委会中新开发有限公司CSSD功能定位行政管理主体园区开发主体政府派出机构,承担很多社会管理中新合资企业,初期新方控股.类别属性职能2001年后中方控股.企业化运作,以利润为导向主导规划,编制完善总体规划和参与总体规划,初期新方专家起规划300多项专业规划了重要作用园区对基建投入资金,兴建各类生产服土地开发,房产开发,早期是唯开发建设务设施,商业载体,设立科发,教一的开发主体,后期是多个开发活动投,创投等国资开发主体主体中的一员推广早期没有招商部门,现在有专门的早期是唯一的招商部门,目前通招商招商部门过招商从管委会获取佣金投资提供投资指导,咨询和建议,热情招商推介,吸引投资以获取佣金接待,主动出击.懂专业的招商阶段员,赋予招商员充分的权限注册帮助完成注册,一站式服务中心简可帮助办理阶段化手续,给客户良好的建议对入工程协助工程建设,解决困难出售工业地产或代建厂房园企建设业的阶段服务建立配套功能平台;积极引入商提供公用事业服务,物业管理,公司业,物流,银行及其他专业服务机出售商品房地产,为园区国际儿运作构;便捷通关;兴建房地产,打造童提供国际教育优美生活工作环境;兴办学校,协阶段助培养,引进人才;定期拜访企业,了解解决问题苏州工业园方面成立了"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直接对口新加坡贸工部软件项目办公室,十多年来积极向一14—新加坡学习先进经验,累计派出1700多人次赴新培训.园区结合中国国情,自主地,有选择地借鉴了新加坡经验,具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第一个层次是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环境保护与治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收外资的宣传,招商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2)第二个层次是经济发展和管理方面的经验. 主要是指新加坡政府有关机构在建设和管理裕廊工业镇的过程中,调控市场经济的经验,以及在经济活动中有序竞争,相互合作的做法,如市场经济,产权清晰的工商企业,条例及法规,商业配套,具有竞争性的环境,财政金融政策,劳资政三者关系的协调等.(3)第三个层次是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机制方面的经验,如健全的法制,廉洁的政府,管理机构的协调和谐,高效精干的公务员队伍,公积金制度等.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苏州工业园区编制实施了75项管理办法和细则,并不断有所创新,从而形成了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一】5一三,园区的特色建设苏州工业园的开发建设有五个方面特色.一是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先行,并制定得科学.建园伊始,园区以3600万元的高价用一年时间聘请中新双方专家编制了先进,科学的园区总体规划,融合了新加坡与国际上先进的城市规划经验,"以人为本''地合理布局了工业,商业,人口,交通,景观等各项城市功能,突出了科技发展,注重生活和环境质量,具有"体系完善,设计超前,思路科学''的特点.并设定了依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不仅具有很强的执行性,同时也考虑到了长远的发展,留有余地.如今园区的开发建设与12年前的规划基本保持一致,完全满足了园区的飞速发展.这种可预见的,低风险的投资环境给予了投资商巨大的信心,也有效得保护了所有投资者的利益.园区前后共编制完善了前瞻性总体规划和300多项专业规划,规划累计投入达2亿多元. 二是苏州工业园区的生产服务体系非常到位.在基础设施方面,国内大多开发区是"五通一平'',"七通一平'',而苏州工业园区达到了"九通一平'';在生产服务配套方面,苏州工业园区不仅积极弓I入了国际知名金融机构,会一16—计法律等服务机构,而且打造了良好的物流平台,拥有高效的绿色物流通道和海关自主管理权,园区海关提供24 小时和节假日不间断服务;此外还构建了市场招聘,猎头招聘和上门招聘三大人才引进网络,着力构建三大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校企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开发机制,即工业技术学校培养"蓝领'',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灰领''(高级技工),独墅湖高教区培养"白领",为入园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人才.三是苏州工业园区的生活服务体系十分完善.在园区,生活设施齐全,居住环境优美舒适;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先进理念,结合园区商业开发,园区建设了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于一体的区域性商业服务中心——邻里中心;园区以预筹积累,个人账户为主,涵盖医疗,住房,养老和失业救济等各项社会保障的公积金制度,让区内居民贫有所济,病有所依,老有所养,居者有其屋;此外,良好的教育环境也解决了投资者,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园区目前已拥有国际学校和自己的省重点中学,省示范初中,省实验小学,省示范幼儿园.2001年,全区已有中小学35所,中小学在校学生规模超过2.4万一17~人.这一切都使得苏州工业园不仅仅是一个"乐业"的热土,更是一个"安居"的桃源,不仅留住了在园区工作的中外员工,还吸引了苏州乃至周边的居民前来居住.这使得园区居住,商业房地产大幅升值,有效地补偿了工业地产低价出让的损失,开启了一条用居住,商业房地产来平衡工业地产开发从而促进开发区建设的良好思路.四是苏州工业园区十分注重协调发展.(1)在开发过程中,园区高度重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努力在提高引进项目质量,单位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上下功夫,不断向质量要效益,向空间要资源,通过湖底清淤取土4000余万方,用于低洼地,沼泽地的填土,避免挖废耕地1.5万多亩,开创了"清淤,治水,取土,扩地"相结合的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新模式.这一点是受到新加坡填海造陆的启发.通过取消农村宅基地审批,将原先2O平方公里的农村宅基地和村庄用地规划为6平方公里的集镇社区和居住新村,节约用地l4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加强"零土地"招商,积极鼓励商品房和标准厂房等各类建筑向高层发展.2006年1~7月,园区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加7.9,土地转让面积却下降了3O9/5,中新合作区每平方一1R一.公里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达l7亿美元.(2)园区很注重执政为民和富民优先.园区从l998年开始以财政代缴方式免征了农业税.基本实现了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企业参保率达100%,各类参保人员超27万人.同时加快社保标准提高与农保城保并轨扩面步伐,全面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大病统筹制度(农民交50元,最高保额20万元,解决了因病致贫问题).对征地农民按年龄和就业情况分别建立保养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按月发200~220 元生活费),征地待安置劳动力中,95重新上岗,其中自主创业的超5000人.对弱势群体建立低保和贫困帮扶制度,对低保对象实行应保尽保(出资l亿多元,帮弱势群体入住新房).(3)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园区确立绿色招商理念,实行环保"提前介入","一票否决",12年间因环保因素否决项目200多个,累计合同外资超过11亿美元;园区在全国率先开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园创建试点,区域环境整体通过IS014000认证.五是园区突出科技兴区.(1)园区注重创新载体建设:组建研发,创投,教投等国资创新投资主体;建成6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以集成电路,光电,软一19—件,动漫,汽车零部件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2)注重创新主体建设:园区投资了数十亿元资金,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网络,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校企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开发机制;以市场招聘,上门招聘和猎头招聘方式构建人才引进网络;目前,园区集聚海外留学人员创办企业200余家,跨国公司和国家级研发设计机构50余家,博士后工作站6个,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