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公开课教案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教案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一、教学目标: _ _ __ _ _ _ _二、教学重点: _ _ _三、教学难点: _ _ _四、教学设计:1、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减去它的前一项所得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d表示.符号表示: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等差数列{a n}的第n项a n,有a n=a1+(n-1)d.3、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广:在等差数列{a n}中,已知a1,d,a m,a n(m≠n),则d=a n-a1n-1=a n-a mn-m,从而有a n=a m+(n-m)d.4、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a1+(n-1)d=d n+( a1-d),(1)当d=0时,a n是关于n的常函数;(2)当d≠0时,a n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一次项系数为d;类型一等差数列的判定与证明例1、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等差数列:(1) 1,1,2, 3, 4, 5 (2) 1, 2, 4, 7, 11;(3) 4, 7, 10, 13, 16; (4) 7, 4, 1,-2,-5;(5) 1, 1, 1, 1, 1;跟踪训练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1)在数列{a n }中,a n =3n +2;(2)在数列{a n }中,a n =n 2+n .类型二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例2 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 ,项数为n(1) 已知a 1=3,d =2,n=6,,求a n ;(2)已知a 1=1,d =2,a n =15,求n ;(3)已知a 1=54,n=6,a n =15,求d ;(4)已知d=-2,n=12, a n =-8,求a 1例3 在等差数列{a n }中(1)已知37131,75,a a a d==求和(2)已知391210,,28,a a a ==求跟踪训练:(1)已知164912,7,a a a a +==求(2)已知3696,3,a a a ==求五、课堂小结: _ _ _ _ _ _ __ _ _ _ 六、教学反思: _ _ _ _ _ _ _。
等差数列概念及通项公式经典教案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学习目标】 1.准确理解等差数列、等差中项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方法,能够熟练应用通项公式解决等差数列的相关问题 2.通项对等差数列概念的探究和通项公式的推导,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归纳思想,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分析、概括和归纳的能力3•激情参与、惜时高效,禾U 用数列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列的应用价值 【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及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对等差数列中“等差”特征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学法指导】1.阅读探究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 ;2.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然后结合课本的基础知识和例题,完成预习自测;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写到后面“我的疑惑”一、知识温故1•数列有几种表示方法? 2•数列的项与项数有什么关系? 3函数与数列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材助读1•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________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 ____________ 常数,那么这个数列 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 ___________ ,公差通常用字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
2.由三个数a 、A 、b 组成的 ___________ 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
这时 A 叫做a 与b 的等差数列即3.如果数列{a n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则a 2a 1a 5 a 14.通项公式为a n =an+b (a,b 为常数)的数列都是等差数列吗?反之,成立吗?,a 3 a 1a 4a 11. 等差数列a 2d , a ,a 2d•'A . a n a(n 1)dB. C . a n a 2(n 2)dD. 2.已知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为 a n A .2B.3C.23. 已知a 1b -1•的通项公式是(a (n 3)d a 2nd2n ,则它的公差为(D. 3,则a 与b 的等差中项为【预习自测】a na n4.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3 10, a 9 28,则 【我的疑惑】1:等差数列概念的理解 如何用数学符号来描述等差数列? 若把等差数列概念中的“同一个”去掉,则这个数列 设d 为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则当d > 0时,{a n }为 当d <0时,{a n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列;当d=0时,{a n }为探究二:如何推导等差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探究三:等差中项的理解在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 _________________ ;反之,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2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即 2a n+1= ,那么这个数列是 ______ .【规律方法总结】判断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的方法:、经典范例I .质疑探究一一质疑解惑、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问题 (1) (2) (3)等差数列.(填“是”或“不是”) _数列; 数列.【归纳总结】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差数列的概念是2. 推导通项公式时不要忘记检验3. 通项公式的说明:(1) 在 a n =a i + (n-1)d 中,已知(2) 求通项公式时要学会运用“基本量法”,即 ___________ 探究点1: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重点) 【例1】 判断数列{an }是否为等差数列:(1) a n = 2n-1;(2) a n = (-1)n ; ( 3) a n =an+b (a,b 为常数).________________ 的主要依据. 的情况(特别是叠加法).,就可以求出(方程思想)(1) 定义法:_________________(n>2,n€ N*);(2) 等差中项: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2:求解通项公式(重难点)【例2】在等差数列{a n}中,已知a5=10,a i2=31,求:(1)首项a i与公差d;(2)通项公式a n.【规律方法总结】在应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量就可以求余下的解题时,对__ 量.这四个量,知道其中【拓展提升】已知等差数列{ a n}的公差不为零,a1,a2是方程x2-a3x+a4=0的根,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探究点3 :等差数列实际应用(重难点)【例3】梯子的最高一级宽33 cm,最低一级宽110 cm,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求中间各级的宽度.【规律方法总结】(1)在实际问题中,若涉及一组与顺序有关的数的问题,可通过 _数均匀地递增或递减,则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2)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分清_________________ 等关键词..解决;若这组n •我的知识网络图■等差数列概念1.等差数列{a n } :— 3,— 7,— 11, ……:的通项公式为(B. a n4n 7 C. a n 4n 1 D. a n 4n 76.等差数列{a n }中,a 1 60 , a n 1 a n 3。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通项公式教案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通项公式教案第一章:等差数列的概念引入1.1 等差数列的定义1.1.1 引导学生回顾自然数的排列,引入等差数列的概念。
1.1.2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含义。
1.1.3 引导学生总结等差数列的特点。
1.2 等差数列的表示方法1.2.1 介绍等差数列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首项、末项、公差等概念。
1.2.2 通过示例,让学生学会用符号表示等差数列。
1.2.3 让学生尝试自己表示一些等差数列,并判断其是否正确。
第二章:等差数列的性质2.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1.1 引导学生探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1.2 通过推导,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1.3 让学生运用通项公式计算等差数列的特定项。
2.2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2.2.1 引导学生探究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2.2.2 通过推导,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2.2.3 让学生运用求和公式计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第三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应用3.1 求等差数列的特定项3.1.1 让学生运用通项公式求解等差数列的特定项。
3.1.2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求特定项的方法。
3.2 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3.2.1 让学生运用求和公式求解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3.2.2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求前n项和的方法。
第四章:等差数列的综合应用4.1 等差数列与函数的关系4.1.1 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4.1.2 提供一些示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等差数列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
4.2 等差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2.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解决问题。
4.2.2 引导学生思考等差数列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数学建模、数据处理等。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通项公式的总结5.1.1 与学生一起总结等差数列的定义与通项公式的关键点。
5.1.2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的疑惑。
解析各种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案二)
解析各种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案二)。
一、什么是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的数列,这个相等的差值称为公差。
例如:1,3,5,7,9……,其中公差为2。
通项公式是指数列的第n项与其下标n之间的关系式,也是数列的通用公式。
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首项为a1,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公式为:an = a1 + (n - 1) * d解析:第n项为首项a1加上前n-1项的公差d之和,即an = a1+ d + d + ……+d(重复n-1次),即an=a1 + (n-1)*d例如:求公差为3,首项为7的等差数列的前10项:a1 = 7,d = 3所以,第n项的通项公式为an = 7 + (n - 1) * 3带入n=1,2,3,…….10,得到这个等差数列的前10项为:7,10,13,16,19,22,25,28,31,342.末项为an,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公式为:a1 = an - (n - 1) * d解析:数列公式改变为a1=an-d-(n-2)*d=an-(n-1)*d。
例如:已知公差为2,末项为65的等差数列的前10项a10 = 65,d = 2所以,公式可得a1=an-(n-1)*d = 65 - 9*2 = 47带入n=1,2,3……10 ,得到这个等差数列的前10项为:47,49,51,53,55,57,59,61,63,653.通项公式中带有项数n的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公式为:an = a1 + (n - 1) * ((a2 - a1) / (2 - 1))解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带有项数n的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该如何推导。
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任意两项之差为公差d:a2 - a1 = a3 - a2 =··· = an-1 - an-2 = d设第1项为a1,公差为d,代入通项公式,得到 an = a1+(n-1)*d 。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案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案教案标题: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3. 学生能够应用通项公式解决等差数列相关问题。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等差数列的定义和特点,例如:相邻两项之差相等。
2. 提出问题:如果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我们能否找到任意一项的值?探究(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探究一个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2.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等差数列的前几项,找到其中的规律。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已知的首项和公差来表示任意一项的值。
4. 指导学生通过列式推导的方法,逐步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分享各自小组的推导过程和结果。
2. 引导学生总结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3. 强调通项公式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练习(2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监督学生的练习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疑惑。
3.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难题。
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等差数列的应用领域,例如数学、物理、经济等。
2. 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应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问题。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2. 确保学生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有清晰的理解。
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和拓展相关知识。
教学资源:1. 等差数列的示例题和练习题。
2. 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板书或PPT。
3. 相关教学视频或在线资源。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检查学生在练习题上的表现和理解程度。
3.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教学设计
a 3 =a 2 + d一 ( n 1 + ) + d— a 1 +2 d, a 4 一口 3 + 一 ( 口 1 +2 d) + 一 口 1 +3 d,
a 一n 一 ( — m) d, 即 口 一a + ( 一 m) d( m, 7 z ∈N ) . ③
课本( 见《 必修 5 》 ( A版 2 0 0 7 年 1月版 , 下 同) ) 中
没 有专 门介 绍 等 差 数 列 通 项 的 一 般 公 式 , 但在第 4 1 页 B组第 2题 中要 求 证 明 等差 数 列 { a } 的公 差 d一
—
加得 a ma 1 一( n 一1 ) , 故 a 一口 】 +( 一1 ) d( ≥2 ) .
,
其 本 质和等 差 数列通 项 的 一 般公 式 是 完 全一
致 的( 去分母 整 理 即得 a 一a +( ~ ) ) . 注 意到 通 项 的一 般公 式不 但可 以 简捷 运 算 , 而 且有 着 广 泛 的应
教材 中仅 给 出 归 纳 、 猜想 的结果 , 但 学 生 常 常 误 认 为是证 明. 这 里 作 了变 通 处 理 , 引 导 学 生 先 作 归 纳
由教 师小 结 :
项为 2 7 , 则第 1 0 0项是 多少 ?
教学方 式 与学 习方 式设 计 : 按分析、 解答、 小结 3
个 程序 逐一 进行 :
(i )公 式 的右边 口 的下标 与 d的 系数 之和等 于
左边 a 的 下 标 .
分析
根 据等 差数 列 的基 本 量 思 想 , 求 出公 差 是
( i f f )说 明. 式 ③ 常 称 作 等 差 数 列 通 项 的 一 般 公 式. 为 区别开 来 , 不 妨 称 式 ① 为 等 差 数 列 通 项 公 式 的
等差数列及通项公式说课稿1
等差数列及通项公式说课稿1一、说教材(1)作用与地位本文为数学课程中“数列”知识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围绕等差数列的概念、性质以及通项公式的推导与应用展开。
等差数列作为数列中的基础类型,不仅在数学理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实际生活、科学研究等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学习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等差数列的定义:介绍等差数列的概念,使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
2. 等差数列的性质:探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3.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通过分析等差数列的递推关系,引导学生掌握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4. 等差数列的应用:介绍等差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本文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如下:1. 前置知识:数列的基本概念、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求和公式等。
2. 后续知识:等差数列的求和、等差数列的判定、等差数列的线性方程组等。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
2. 学会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熟练应用。
3. 能够运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等差数列的特点,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 通过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通过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解题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3. 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认识,提高审美情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1.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性质。
2.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2)难点1.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2. 等差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本质,突破推导过程这一难点,同时,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等差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难点:①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②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小组讨论.
学生同桌之间合作探究.
学生分析解题思路.
教师出示答案,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课后作业 运用巩固
必做题:课本P40习题2.2 A组第1题
选做题:习题2.2 B组第2题
设想意图:通过分层作业,提高同学们的求知欲和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六、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学板书)
2.2等差数列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多媒体展示
由高斯的求解“1+……+100”,探索1、2、……、100这些数
高斯计算的数列:
1,2,3,4,…,100
小组讨论
(教学设想:,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样数学也是离不开生活的。学会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通项公式教案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通项公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
2.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通项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等差数列的定义2. 等差数列的性质3.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4.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5. 应用举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及应用。
2. 利用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和通项公式。
3. 运用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列举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2. 等差数列的定义: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特点。
3. 等差数列的性质:讲解等差数列的性质,如相邻两项的差是常数等。
4.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解释其含义。
5.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讲解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并给出应用实例。
6.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等差数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和通项公式的重点。
8.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等差数列的应用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和通项公式。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和通项公式的掌握程度。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
八、课时安排:2课时九、教学资源:教材、教案、PPT、练习题等。
十、教学拓展:1. 等差数列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人口增长、工资增长等。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教案
2
4、接着大家一起来求解上面提出的例题:例:求12、8、4、0…的第20项解:因为这个数列的首项为12,公差为-4,项数为20;所以应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公式得第20项a20=a1+(20-1)*(-4)=12+19*(-4)=-64
讲解技能(分析性讲解,让学生熟练求等差数列第n项的过程)
an- a1=(n-1)d
即an=a1+(n-1)d(*)
指出这里n≧2,发现当n=1时,(*)也成立,所以对一切正整数N,上面的公式(*)都成立,因此它就是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这种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方法叫做迭代法。
讲解技能(分析性讲解,使学生理解这种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过程)
学生认真听讲,并跟着老师分析的过程试着回答老师所列的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难点:(1)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时间分配
教师授课行为
应用的教学技能
学生学习行为
视听教具板书
2
1、复习:
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课题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并强化什么是等差数列,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根据条件会求等差数列的通项;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迭代、裂项相加的方法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过程,探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培养他们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品质。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人教A版)第二章数列第二节等差数列第一课时.在上节学习数列的概念之后,转入特殊数列的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联想”、“类比”的思想方法.【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等差数列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概念的引入与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使学生明确等差数列与一般数列的内在联系,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①等差数列的概念;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教学难点】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设计思路】本节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首先从三个现实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通过观察归纳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学生自主探究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借助例题进行巩固,小组合作总结反思。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师:课本第36页的四个例题及第38页的例1,提出以上五个问题中的数蕴涵着5列数.通过实例创设等差数列的模型。
①0,5,10,15,20,25,….②18,15.5,13,10.5,8,5.5.③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例1教师:把每列数记做数列的第一项,第二项,……。
观察后项与前项的差有什么规律?学生:然后让学生抓住数列的特征,归纳得出等差数列概念.设计意图:从实例引入,实质是给出了等差数列的现实背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等差数列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数学模型.二、观察归纳,引出概念教师:投出三个思考题思考1上述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思考2根据上数列的共同特点,你能给出等差数列的一般定义吗?思考3你能将上述的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符号语言吗?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找代表发言。
02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课时计划:1课时第1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等差中项的概念.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体会等差数列与一元一次函数的关系.重点难点1.理解等差数列、等差中项的概念.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体会等差数列与一元一次函数的关系.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主导,师生互动科组模式板书设计作业布置课后反思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可附带学生活动)一、等差数列的概念问题1观察下面几个问题中的数列,回答下面的问题.(1)近5届冬奥会举办的时间:2006,2010,2014,2018,2022;(2)我国确定鞋号的脚长值以毫米为单位来表示,常用的中国鞋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可排列为:45,44,43,42,41,40,…;(3)为增强体质,学校增加了体育训练的项目,下面记录了某班内5名男生1分钟内引体向上的个数:10,10,10,10,10.以上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知识梳理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______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______都等于____________,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______,公差通常用字母______表示.例1判断下列各组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如果是,写出首项a 1和公差d .(1)1,3,5,7,9,…;(2)9,6,3,0,-3,…;(3)1,3,4,5,6,…;(4)7,7,7,7,7,…;(5)1,12,13,14,15,….反思感悟利用定义法判断等差数列:从第2项起,检验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是否都等于同一个常数,若是同一个常数,则是等差数列,否则不是等差数列.跟踪训练1(多选)下列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是()A .1,1,1,1,1B .4,7,10,13,16C.13,23,1,43,53D .-3,-2,-1,1,2二、等差中项问题2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可知,如果1,x ,3这三个数是等差数列,你能求出x 的值吗?由三个数a ,A ,b 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是最简单的等差数列.这时,A 叫做a 与b 的____________,且2A =____________.例2(1)若a =13+2,b =13-2,则a ,b 的等差中项为()A.3B.2C.32D.22(2)在-1与7之间顺次插入三个数a ,b ,c ,使这五个数成等差数列,求此数列.反思感悟若a ,A ,b 成等差数列,则A =a +b 2;反之,由A =a +b 2也可得到a ,A ,b 成等差数列,所以A 是a ,b 的等差中项⇔A =a +b 2.跟踪训练2已知m 和2n 的等差中项是4,2m 和n 的等差中项是5,则2m -n 和2n -m 的等差中项是()A .8B .6C .4.5D .3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问题3你能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推导它的通项公式吗?问题4观察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你认为它与我们熟悉的哪一类函数有关?、1.首项为a1,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____________.2.若数列{a n}是等差数列,首项为a1,公差为d,则a n=f(n)=a1+(n-1)d=nd+(a1-d).(1)点(n,a n)落在直线y=dx+(a1-d)上,这条直线的斜率为______,在y轴上的截距为____________;(2)这些点的横坐标每增加1,函数值增加______.例3在等差数列{a n}中,(1)已知a5=-1,a8=2,求a1与d;(2)已知a1+a6=12,a4=7,求a n.延伸探究若等差数列{a n}的前三项和为24,第二项与第三项之积为40,求数列{a n}的前三项,并写出通项公式.反思感悟等差数列{a n}的通项公式a n=a1+(n-1)d中共含有四个量,即a1,d,n,a n,如果知道了其中的任意三个量,那么就可以求出第四个量,在这四个量中,a1和d是等差数列的基本量,只要求出这两个基本量,问题便迎刃而解.跟踪训练3在等差数列{a n}中,求解下列各题:(1)已知公差d=-1=8,则a1=____________.3,a7(2)已知a3=0,a7-2a4=-1,则公差d=__________.(3)已知{a n}的前3项依次为2,6,10,则a15=________.。
等差数列教案第一课时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等差数列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能够正确地列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 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能够用求和公式计算等差数列的和;3. 能够应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能够正确地列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 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能够用求和公式计算等差数列的和。
三、教学难点:能够应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例如:“小明种植了一排树木,第一棵树距离大门10米,第二棵树距离第一棵树20米,第三棵树距离第二棵树30米,以此类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这些数之间有什么特点?”2. 概念解释(1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出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是指数之间的差值相等的数列。
在等差数列中,我们称这个差值为公差,用d表示。
”教师可以给出示例,如1, 3, 5, 7, ...等,并解释数列中的每个数依次加上公差d就可以得到下一个数。
3. 列出通项公式(15分钟)通过示例引导学生找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以示例1, 3, 5, 7, ...为例,学生可以发现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为a + (n-1)d的形式,其中a为第一个数,n为项数,d为公差。
因此,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 + (n-1)d。
4. 使用通项公式求值(15分钟)教师通过例题演示如何使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中的某一项的值。
例如:“求等差数列1, 3, 5, 7, ...中第10项的值。
”学生可以利用通项公式an = a + (n-1)d,将a设为1,d设为2,n设为10,代入公式计算得到an的值为...5. 求等差数列的和(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等差数列的和,并给出等差数列求和的公式:Sn = n/2 (2a + (n-1)d),其中Sn表示等差数列的和。
教师通过例题演示如何使用求和公式计算等差数列的和。
等差数列教案(多篇)
一、等差数列的定义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数列的概念,进而引出等差数列的定义。
2. 讲解:等差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都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
3. 举例:给出几个等差数列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它们的公差。
4. 练习:让学生练习判断一些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并找出它们的首项和公差。
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等差数列的任意一项。
2. 讲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 = a_1 + (n-1)d$,其中$a_1$ 是首项,$d$ 是公差,$n$ 是项数。
3. 推导:引导学生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推导出前$n$ 项和的公式。
4. 练习:让学生运用通项公式计算等差数列的任意一项,以及求前$n$ 项和。
三、等差数列的性质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等差数列有哪些性质。
2. 讲解:等差数列的性质有:①首项和末项的平均值等于中项;②相邻两项的差等于公差;③前$n$ 项和的公式为$S_n = \frac{n(a_1 + a_n)}{2}$。
3. 举例:给出一些等差数列,让学生观察并运用性质进行判断。
4. 练习:让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解决问题,如求等差数列的中项、判断两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等。
四、等差数列的应用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等差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讲解:等差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举例:①计算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②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③解决与等差数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工资增长、人口增长等。
3. 举例: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进行解决。
4. 练习:让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工资总额、预测人口增长等。
五、等差数列的综合练习1. 给出一些关于等差数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解答疑惑。
3.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和应用。
高三数学复习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教案)
高三数学复习: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公式的运用。
2.能力目标:利用以退求进的思维策略,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观察、尝试、分析、类比的方法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分析、综合和逻辑推理的能力;通过从函数观点和数形结合去认识等差数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数学文化价值):公式的发现反映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从而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熏陶;通过公式的运用,树立学生"大众教学"的思想意识。
二、课前预习:1.等差数列的概念:(1)等差数列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用递推公式表示为1(2)n n a a d n --=≥或1(1)n n a a d n +-=≥。
一次函数(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n a a n d =+-;推倒方法:(n -1)个等式⎩⎪⎨⎪⎧a 2-a 1=d a 3-a 2=da 4-a 3=d …a n -a n -1=d说明:等差数列(通常可称为A P 数列)的单调性:d 0>为递增数列,0d =为常数列,0d < 为递减数列。
(3)等差中项的概念:定义: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
其中2a bA +=a ,A ,b 成等差数列⇔2a bA +=或A -a =b- A 归纳与拓展一: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要抓住关键词和关键量;2.运用递推关系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方法是累加法,等比数列是累乘法;累加法和累乘法是讨论递推关系的基本方法;3.数列中的三项问题,注意中项的运用.三、例题精析:1.(课本P38习题4改编)(1)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5=10,a 15=25,求a 25.(2)试问154是否为此数列的项?若是说明是第几项;若不是,说明理由. 思路一:根据等差数列的已知两项,可求出a 1和d ,然后可得出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便可求出a 25.解法一:设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 ,则根据题意可得:⎩⎨⎧a 1+4d =10a 1+14d =25这是一个以a 1和d 为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这个方程组,得a 1=4,d =32 .∴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4+32 ×(n -1),即:a n =32 n +52 .∴a 25=32 ×25+52=40.思路二:若注意到已知项为a 5与a 15,所求项为a 25,则可直接利用关系式a n =a m +(n -m )d .这样可简化运算.解法二:由题意可知:a 15=a 5+10d ,即25=10+10d , ∴10d =15.又∵a 25=a 15+10d ,∴a 25=25+15=40.思路三:若注意到在等差数列{a n }中,a 5,a 15,a 25也成等差数列,则利用等差中项关系式,便可直接求出a 25的值.解法三:在等差数列{a n }中,a 5,a 15,a 25成等差数列 ∴2a 15=a 5+a 25,即a 25=2a 15-a 5, ∴a 25=2×25-10=40.解法三:由等差数列的几何意义可知,等差数列的图象是一些共线的点 由于P (15,33),Q (45,153),R (n ,217)在同一条直线上.故有153-3345-15 =217-153n -45 ,解得n =61.评述: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知三求一.如果已知两个条件,就可以列出方程组解之.如果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几何意义去考虑也可以,因此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归纳与拓展二: 1.“知三求一”方法:数列角度:(1)数列通项基本量代入 (2)数列性质 (3)等差中项 函数观点:一次函数 数形结合:(1)直线方程 (2)斜率公式 (3)向量共线推广:类似方法可讨论等差和等比数列中“知三求二”问题2.在熟练应用基本公式的同时,还要会用变通的公式,如在等差数列中:(1)()n m a a n m d =+-(2)若,,,m n p q N +∈,且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 .2. 梯子的最高一级宽33 cm ,最低一级宽110 cm ,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中间两级的宽度分别为 , 。
初中数学教案:等差数列与通项公式
初中数学教案:等差数列与通项公式等差数列与通项公式一、引言等差数列作为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习数列与函数的基础。
它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本教案将以等差数列与通项公式为主题,详细讲解概念、性质以及应用,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方法。
二、概念与性质1. 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的各项之间的差值都相等的数列。
通常用字母a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n表示项数,第n项表示为an,通常表示为an=a+(n-1)d。
学生首先需要熟悉等差数列的概念以及基本符号的含义。
2. 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有以下几个重要性质:(1)公差d的作用:公差决定了等差数列中每一项的值与其前一项的差值。
(2)首项a的作用:首项决定了等差数列中每一项的值与公差之间的关系。
(3)通项公式的推导:通过观察等差数列的特点,可以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n-1)d。
三、等差数列的应用1. 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和可以通过求和公式来计算,即Sn=(a1+an)×n/2,其中Sn表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的和。
学生需要通过具体例子来理解求和公式的运用,同时要能够应用公式进行求和计算。
2. 应用实例等差数列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数学和现实生活中都有很多实例。
例如,计算机中的算法、金融领域中的利息计算、建筑中的等距离控制等都能够用到等差数列的知识。
通过应用实例,学生能够将等差数列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由浅入深的教学法在教学中,可以先从简单的数列开始,逐步引入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等差数列的规律,然后引入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的概念和运用。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除了讲解等差数列的公式和性质,还需要提供大量的例题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计算和问题解决来加深对等差数列的理解。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情境题,让学生将等差数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合作学习的教学法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合作完成练习或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公开课教案教学时间:2009年12月25日上午第四节
授课班级:08商外
授课地点:职三(3)
授课教师:郭玲
一、教学任务及职业背景分析:
商务外语班学生多数数学基础较差,对数学学习也不够重视。
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的载体,特别是本专业学生多数准备出国,更应该加强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国外激烈竞争的环境。
所以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我更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不能再让教学脱离学生的内心感受。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所考虑的不是简单告诉学生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而是通过分组分享法,创造一些数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去发现,去分享,去体验成功。
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团队精神,也提高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等差数列是学生探究特殊数列的开始,它对后续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等差数列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能根据通项公式解决
a n 、a
1
、d、n中的已知三个求另一个的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归纳能力,应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定义理解和对通项公式的熟悉与应用
四、教学难点:对等差数列概念中“等差”特点的理解及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
五、教学方法:分组分享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
【雅思、托福考试常识】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要求申请留学人员应具备雅思、托福成绩。
如果达不到,就需要在国外就读价格昂贵的语言学校。
雅思、托福考试词汇量一般在8000个单词左右。
(1)雅思要求:考试科目为阅读、听力、口语、写作4科,每科满分为9分,成绩一般要求平均分5分以上,费用为1450元。
(2)托福要求:考试科目也为是阅读、听力、口语、写作4科,每科满分30分,总分为120,成绩一般要求总分达80分以上,费用为1370元。
(一)复习回顾:数列的定义
引例:(1)莺生原来只会500个单词,她决定从今天起每天背记15个单词,那么从今天起她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增为:
500,515,530,545,560,575,……
(2)靓靓目前会1000个单词,她打算从今天起不再背单词了,结果不知不觉每周忘掉20个单词,那么从今天起她的单词量逐周依次递减为:1000 ,980,960,940,920 ,900,……
【说明】:通过两个具体的数列,复习数列的定义,为后面学习等差数列的定义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建立基础。
(二)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这一类有特点的数列:
1000,980,960,940,920 ,900 ……①
500, 515 ,530,545,560,575 ……②
问题1:观察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请同学们思考后作答。
共同特点:从第2项起,后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也就是说,这些数列均具有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的特点。
具有这种特点的数列,
我们把它叫做等差数列。
【说明】:通过例题(1)和(2)引出两个具体的等差数列,初步认识等差数列的特征,为后面的概念学习建立基础,为学习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
由学生观察两个数列特点,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对问题的
总结又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
每相邻两项的
差相等——作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前项
问题2:请同学们分别用文字语言和数学语言描述等差数列的定义:
文字语言:一般的,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
差,用字母d表示。
数学语言:a
2
– a
1
= a
3
- a
2
= a
4
- a
3
= ··· = d
即:a n - a n-1 = d (n∈N+且n≥2)
或a n= a n-1 +d (n∈N+且n≥2)
问题3:分组比赛抢答,观察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如果是求出公差d
(1)25,20,15,10,5……√d=-5
(2)1,2,1,2,1 ×
(3) √d= (4) 3,0,-3,-6,-9,…… √d=-3
(5) × 提醒:在学习等差数列的概念应注意什么?
强调:第2项、后项减前项的差,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
公差
d >0 单调递增数列,公差d <0 单调递减数列,公差d =0 (常数数列0)。
(三)设置问题,引导发现形成概念 1、分组讨论猜想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若一等差数列 的首项是a 1 ,公差是d ,则据其定义怎样得到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
a 2 – a 1 =d 即: a 2 =a 1 + d
a 3 – a 2 =d 即: a 3 =a 2 +d = a 1 +2d a 4 – a 3 =d 即: a 4 =a 3 +d = a 1 +3d
……
猜想: a 40 = a 39 +d = a 1 +39d
进而猜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 n = a n-1+d =a 1+(n-1)d (n ∈N +
且n ≥2)
【说明】:这种求通项公式的办法叫不完全归纳法,这种导出公式的方法不够严密,
比较严谨的办法是迭加法,这种方法的推导我们下节课进行。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
问题4:刚才这些等差数列,求出它们的通项公式;
(1)25,20,15,10,5…
(2) 3,0,-3,-6,-9…
(3) 【说明】:提示学生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关键是a 1 和d ,只要我们知道了
和d ,
那么这个等差数列的通项就可以表示出来了。
问题5:(1)通项公式中有几个未知的量?(a 1 ,d, a n ,n )
(2)要求其中的一个,需知道其余的几个?(3个)
问题6:雅思考试词汇量一般要求8000个单词。
假如我们班班长陈木兰毕业后要准
备出国,到2008年底为止她已经掌握雅思考试1500个单词,从2009年1月起她每个月固定增背325个新单词,
则:1、写出木兰从2009年1月起掌握的词汇量构成的数列(以月为单位)及通项
公式。
2、2009年10月底她背完了多少个单词?
3、从2009年1月起经过几个月她才能把 8000个单词全部背完? (四)课后小结
问题7:1、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
2、学到了什么数学方法?
3、还学到了跟专业有关的什么知识?
4、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说明】:学生回答,答不完整其它组同学补充,以此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归纳概括能力。
课后练习
(五)知识延伸(作业):
(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10项。
(2)-100是不是等差数列16,9,2,…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说
明理由。
(3)已知a 4=10,a 7=19,求a 1与d
(4)福州市出租车的计价标准为1.4元/km,起步价为8元,即最初的3km (不含3
千米)计费8元。
如果老师要从家里(温泉公园)乘坐出租车到8km 处的我校,且一路畅通,等候时间为0,需要支付多少车费? 提示:“出租车的计价标准为1.4元/km ”使学生想到在每个整公里时出租车的车
费构成等差数列,引导学生将该实际问题转化为等差数列。
(六)板书设计: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 一、定义
二、 通项公式
练习
,514,413,312,211 ,211,1,21,0,21-2
1 ,2
1
1,1,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