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教案)新陈代谢教案
“生物的新陈代谢”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2)
![“生物的新陈代谢”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2)](https://img.taocdn.com/s3/m/01e10707e87101f69e3195a0.png)
“生物的新陈代谢”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2)本文就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第六节至第九节的教材内容(以下称本单元)进行简要分析,并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包括: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内环境与稳态,生物的呼吸作用,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编排体系上的调整旧教材将呼吸作用列在“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的标题下,将能量代谢列在“动物的新陈代谢”的标题下,这种编排在逻辑上不够合理,也容易造成学生的误解。
因为呼吸作用不只是高等植物的生理活动,能量代谢也不仅存在于动物体内,它们是动植物共有的生理活动。
新教材将生物的呼吸作用单独成节,将能量代谢内容分散,有关ATP的知识与酶并列作为与代谢相关的重要物质而单独成节,在知识结构上更为合理、清晰。
新陈代谢的概念,旧教材安排在章的开头,新教材安排在章的最后一小节,在学生学习了动植物代谢知识的基础上以归纳总结的形式出现,这样的编排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内容上的增减新教材删去了旧教材中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气体交换等内容,避免了与初中生物教材的重复,更好地体现了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在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中,增加了“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进一步揭示了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密切关系,更好地体现了生物体内部的协调与统一,突出了代谢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将脂类代谢从旧教材小字编排的阅读资料,提升为正文内容,使三大有机物的代谢更完整系统。
在生物的呼吸作用中,将“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单列为黑体标题,在内容上增加了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有利于加深对呼吸作用本质的理解。
在呼吸作用的意义中,增加了“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一个条目,体现了呼吸作用在各种有机物相互转化中的枢纽作用。
新教材安排了较多的阅读资料以及旁栏小资料、思考题,一方面丰富了教材的“血肉”,另一方面通过这些资料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2023最新审定)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2023最新审定)](https://img.taocdn.com/s3/m/7e03c4b5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7.png)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2023最新审定)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2023最新审定)单元一:生物基础知识课时一: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目标:了解生物的定义,研究生物的分类方法。
- 教学内容:- 生物的定义及其特征- 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原则- 教学活动:- 观察不同种类的生物,讨论其共同特征- 分组将生物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教学资源:图片、生物标本、分类表课时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目标: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教学内容:-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细胞的基本功能(自我复制、新陈代谢等)- 教学活动:- 制作细胞模型,展示细胞的基本结构- 观察细胞通过吞噬作用获得能量的过程- 教学资源:细胞模型、显微镜、细胞示意图单元二:生物的繁殖和遗传课时三:生物的繁殖方式- 目标:了解生物的不同繁殖方式,比较其特点。
- 教学内容:- 生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定义和特点- 生物的不同繁殖方式的比较- 教学活动:- 观察不同生物的繁殖方式,并讨论其利弊- 分组设计各种繁殖方式的实验- 教学资源:生物标本、实验器材、繁殖方式比较表课时四:基因与遗传- 目标:了解基因的基本概念和遗传规律。
- 教学内容:- 基因的定义和特点- 遗传的基本规律(显性和隐性、等位基因等)- 教学活动:- 进行基因实验,观察基因在遗传中的表现- 进行等位基因的分析和讨论- 教学资源:基因实验器材、等位基因分析表单元三:生物的进化和适应课时五:生物的进化过程- 目标: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和驱动因素。
- 教学内容:- 生物进化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生物进化的因素(自然选择、突变等)- 教学活动:- 观察不同时间段的生物化石,讨论其进化过程- 进行生物进化模拟实验- 教学资源:化石标本、模拟实验器材、进化模拟软件课时六:生物的适应与生态位- 目标:了解生物的适应机制和生态位的概念。
- 教学内容:- 生物的适应机制(结构适应、行为适应等)- 生态位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活动:- 观察不同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方式- 进行生态位模拟实验- 教学资源:生物观察材料、生态位模拟实验器材单元四: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时七:生物的代谢和能量转化- 目标:了解生物的代谢过程和能量转化。
初中生物代谢成分排出教案
![初中生物代谢成分排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ac0e5f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1.png)
初中生物代谢成分排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代谢成分排出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人体排泄器官及其功能。
3. 了解气体交换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作用。
4. 了解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代谢中的作用和排出方式。
教学重点:1. 人体排泄器官及功能。
2. 气体交换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作用。
3.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代谢中的作用和排出方式。
教学难点:1. 气体交换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作用。
2. 了解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代谢中的作用和排出方式。
教学准备:1. 教科书和教学课件。
2. 模型或图片展示人体排泄器官。
3. 实验器材,如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检测装置。
4. PPT或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简单介绍人体代谢和排泄的重要性引入本节课内容。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介绍人体排泄器官及其功能。
2. 解释气体交换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作用。
3. 讲解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代谢中的作用和排出方式。
三、案例分析(15分钟)老师通过案例和图片展示,让学生分析不同食物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并探讨其排出方式。
四、实验操作(15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测量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变化,加深学生对气体交换的理解。
五、讨论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人体排泄器官的重要性及代谢成分排出的影响,分享各自的见解。
六、小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思考代谢成分排出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人体排泄器官及其功能,掌握代谢成分排出的概念和重要性。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学生加深对气体交换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理解,以及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代谢中的作用和排出方式。
在讨论交流环节,学生也得以加深对代谢成分排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理解。
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册教案:《新陈代谢》
![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册教案:《新陈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fb9c3d1589eb172dec63b78c.png)
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册教案:《新陈代谢》高二本身的知识体系而言,它主要是对高一知识的深入和新知识模块的补充。
~知识方面1、使学生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其本质2、使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初步理解酶的概念、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3、使学生理解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能力方面在引导学生分析生物新陈代谢概念,探究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过程中,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体会研究生命科学价值的教育。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酶的发现教材简单介绍酶的发现历史,从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设计的巧妙实验到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少数的酶是RNA,使学生对酶的研究历史中的一些重大发现有了一个大致了解。
2、酶的特性酶的特性主要是通过安排了有关的学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酶的三个特性,这样的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酶的高效性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五、肝脏内的过氧化氢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切入;酶的专一性的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六、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切入;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本节教材主要讲述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通过《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切入。
本节内容的最后,安排了课外读造福人类的酶工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本节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在改变人类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教法建议1、使学生在理解细胞水平上的新陈代谢概念及其本质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这是在细胞水平上对新陈代谢的描述。
初中生物新陈代谢教案
![初中生物新陈代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2ff28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2.png)
初中生物新陈代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新陈代谢的种类和过程;
3. 能够举例说明新陈代谢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新陈代谢的概念和作用;
2. 新陈代谢的种类和过程;
3. 新陈代谢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让学生观察一段运动的视频,并讨论在运动时生物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新
陈代谢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2. 新知讲解(20分钟)
a. 讲解新陈代谢的概念: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一系列生化反应的总称,包括物质的吸收、
运输、分解和合成等过程。
b. 介绍新陈代谢的种类:新陈代谢可分为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两种,有氧代谢需要氧气参与,无氧代谢不需要氧气。
c. 解释新陈代谢的过程:新陈代谢包括细胞呼吸、物质合成等过程,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
长和生存的重要环节。
3. 练习与讨论(15分钟)
设计一些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新陈代谢的作用,并举例说明新陈代谢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加深理解和印象。
4. 总结提升(5分钟)
总结新陈代谢的概念、种类和过程,强调新陈代谢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进行
思考和探索。
四、作业布置:
布置一道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回答新陈代谢的定义和作用,并在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新陈代谢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
本堂课通过观察视频、讲解知识、讨论案例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和作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生物的新陈代谢”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1)
![“生物的新陈代谢”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1)](https://img.taocdn.com/s3/m/4f6161bbfd0a79563c1e72a6.png)
“生物的新陈代谢”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1)由于“生物的新陈代谢”内容多,涉及面广,与其他章节的联系紧密;加之实验增多,能力要求提高,教学安排相对繁琐,教学组织相对较困难,所以应给予特殊的重视。
下面就本章前5节内容作一简要探讨。
一、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第1节到第5节依次是:新陈代谢与酶、新陈代谢与A TP、光合作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
相关实验有:比较过氧化氢酶与×的催化效率,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等(注:在新修改的大纲中,将“探索淀粉酶活性的条件”中“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调到选修课本中,删除了“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内容)。
2.与旧教材的区别举析新教材在对知识阐述时采取了“立体式”:几乎做到了实验、实例、图解、思考题(旁栏思考题和课后复习题)、小资料等多管齐下,势在必成。
这是旧教材所不能比拟的。
它注重以事实和实验说话,展示了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树立创新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编写思路。
1.1.1 新陈代谢的概念和酶的特性。
(1)旧教材侧重从个体水平加以描述,认为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过程;新教材则是从细胞水平上加以描述,认为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这突出了生物体内物质变化的本质特征。
由于是化学变化,所以涉及到催化剂、化学反应式、物质和能量等有关问题。
可见,旧教材和新教材提出的概念不是对立的,其不同点在于下定义的角度。
个体代谢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内的化学变化当然也是体内物质转变的一部分。
对此,部分教师感到较迷惑(在K12化生论坛多次讨论过)。
值得指出的是,新陈代谢这一概念的使用范围较宽泛:大至宇宙小到细胞。
新陈代谢不仅是细胞和生物体的特征,也是宇宙的基本特征。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强调这一概念的叙述角度,不可简单地否定有关新陈代谢的其他层次的叙述。
新陈代谢概述高中生物教案
![新陈代谢概述高中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10a4c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99.png)
新陈代谢概述高中生物教案
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新陈代谢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3. 能够解释新陈代谢与生物体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 新陈代谢的定义和作用。
2. 新陈代谢的两大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 新陈代谢与生物体的健康关系。
三、教学难点:
1. 区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2. 理解新陈代谢对生物体健康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
1. 概念讲解:介绍新陈代谢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新陈代谢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2. 过程分析:讲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基本过程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呼吸对生物体产生的影响。
3. 练习与讨论:设计相关案例和问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和讨论加深对新陈代谢的理解。
4.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一起探讨新陈代谢与生物体健康的关系。
五、教学效果评价:
1. 学生能够准确解释新陈代谢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能够区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3. 学生能够理解新陈代谢对生物体健康的重要性。
六、拓展延伸:
1. 给学生布置相关练习题,加深对新陈代谢的理解。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新陈代谢的过程。
3. 组织学生研讨新陈代谢在不同生物体内的作用和影响。
教案编写人: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及反思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及反思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89b5b2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0.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及反思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解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分析和解释相关的生物学现象。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生命科学意识,关注自身健康,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新陈代谢的概念和过程3. 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意义。
2. 重点: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意义。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和粉笔2. 投影仪和教学PPT3. 实验器材(显微镜、细胞标本等)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和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细胞的相关知识。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人体细胞和新陈代谢的基本概念,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通过讲解、示范、PPT展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意义。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巩固练习: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完成练习题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4. 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课堂测试、小组报告、观察学生的表现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八、作业布置1. 完成教学PPT上的相关练习题。
新陈代谢与能量转化——初一生物教案
![新陈代谢与能量转化——初一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df839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3.png)
新陈代谢与能量转化——初一生物教案初一生物教案一、知识点的引入我们的身体需要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才能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健康。
那么,你知道新陈代谢和能量转化的关系吗?本次生物课,我们来一起学习有关新陈代谢和能量转化的知识。
二、知识点的讲解1、新陈代谢的概念新陈代谢是指人体内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总和,包括合成(建立新的亚细胞结构和分子)、分解(分解分子、寻找能量源)和排除代谢产物等过程。
2、新陈代谢的分类按照物质的转化方向,可分为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是指无机物或小分子有机物转化成大分子有机物,例如合成蛋白质、肌肉等;而分解代谢则是指大分子有机物转化成小分子有机物或无机物,例如分解葡萄糖等。
3、机体能量供应机体能量主要来自食品中的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脂肪、糖类等都可以被身体利用进行能量转化。
能量主要以ATP的形式储存和传递,ATP是细胞内能量的主要带动者。
4、能量转化的过程能量转化的过程包括消耗能量和释放能量两个方面。
新陈代谢是一种能量释放的过程,我们平时所说的“能量转化”通常指的是从食物中获取能量的过程。
在消耗能量的过程中,机体需要消耗ATP和其他能量供体,例如葡萄糖、脂肪酸等。
这些能量供体被利用后,会转化成更简单的物质并被排泄出体外。
而在释放能量的过程中,机体则是从食物中摄取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并利用这些物质进行“新陈代谢”,产生ATP和其他能量供体。
能量转化的公式:食物+氧气→二氧化碳+水+ATP三、知识点的拓展1、新陈代谢与健康新陈代谢是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之一,对于健康非常重要。
如果新陈代谢无法正常进行,就会出现一些疾病和健康问题,例如代谢疾病、肥胖、厌食症等。
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能够帮助我们维持健康的新陈代谢水平。
2、能量转化与环境能量转化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氧化碳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气体,因此过多产生二氧化碳会加剧全球变暖。
新陈代谢生物教案
![新陈代谢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5b0e1e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1.png)
新陈代谢生物教案新陈代谢生物教案新陈代谢生物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理解ATP的分子简式及其结构特点2、理解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中能量代谢中的意义3、理解ATP的形成途径4、掌握ATP是新陈代谢的直接能源,并理解ATP作为"能量通用货币"的含义能力方面学生通过分析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供能的意义,初步训练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分析自己身体内发生的ATP-ADP循环及其重要意义过程中,体验到生物学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加强学生对身边的科学(RLS)这一理念的理解。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对于ATP的分子结构,教材首先介绍了ATP是腺嘌呤核苷的衍生物,分子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然后从比较高能磷酸化合物释放能量的标准数值和ATP释放能量的数值入手,使学生很信服地认识到ATP的确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2、对于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教材中首先介绍了ATP水解和重新合成的过程:ATP与ADP的转化中,ATP的第二个和第三个磷酸之间的高能磷酸键对于细胞中能量的捕获、贮存和释放都是很重要的。
第二个高能磷酸键的末端,能很快地水解断裂,于是ATP转换为ADP,能量随之释放出来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同样,在提供能量的条件下,也容易加上第三个磷酸,使ADP又转化为ATP。
在ATP与ADP的转化过程中都需要酶的参与,活细胞内这个过程是永无休止地循环进行的。
同时还介绍了ATP与ADP的这种相互转化是十分迅速的,ATP在细胞中的含量是很少的,如肌细胞中的ATP只能维持肌肉收缩2钞钟左右。
从而易于引发学生讨论ADP-ADP循环的意义,同时可使学生加强ATP是生物体维持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的观点。
3、对于ATP的形成途径,教材是在介绍了ADP-ATP循环的基础上,从动物(包括人体)和绿色植物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细胞的结构与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0ae9929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1.png)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一、概述本教案主要介绍了初中七年级生物课程中有关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细胞的组成和功能,以及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并能描述细胞的特点;2. 掌握细胞的结构组成,包括细胞膜、细胞质以及细胞核的作用;3. 理解细胞的特殊功能,如新陈代谢、生物合成等;4. 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的结构组成及功能;2. 教学难点:细胞的特殊功能的解释与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媒体、细胞模型等;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等教具展示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思考细胞的形状和作用。
2. 概念解释(15分钟)通过教师简短的讲解,向学生介绍细胞的基本概念,包括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自身的结构与功能等。
3. 细胞的结构(30分钟)3.1 细胞膜3.1.1 细胞膜的结构3.1.2 细胞膜的功能3.2 细胞质3.2.1 细胞质的组成3.2.2 细胞质的作用3.3 细胞核3.3.1 细胞核的结构3.3.2 细胞核的功能4. 细胞的功能(30分钟)4.1 新陈代谢4.1.1 摄取与消化4.1.2 呼吸与排泄4.2 生物合成4.2.1 蛋白质的合成4.2.2 核酸的合成4.3 细胞分裂4.3.1 有丝分裂4.3.2 线粒体分裂5. 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选择一个生物学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案例中涉及的细胞结构与功能,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6. 拓展阅读(10分钟)布置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深入学习与思考,拓宽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认识。
七、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细胞的基本概念、结构组成以及特殊功能,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物学相关问题。
细胞的新陈代谢——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胞是生命生命活动的单位》教案
![细胞的新陈代谢——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胞是生命生命活动的单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1fd69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25.png)
细胞的新陈代谢——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胞是生命生命活动的单位》教案。
一、细胞的新陈代谢细胞的新陈代谢是指细胞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及能量转化过程。
据此,可以将细胞的新陈代谢分为两个方面,即细胞有关物质的运转和生产,以及细胞内能量的生成和运用。
具体包括:1、物质代谢。
物质代谢即细胞的各种物质需要合成及消耗的过程。
在物质代谢中,细胞会消耗外界获得的营养物质,尤其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通过各种化学反应将其分解为原材料并合成核酸、蛋白质和其他有机物质等,从而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
2、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是指细胞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获得和利用能量的过程。
细胞的能量代谢活动主要通过通透细胞膜的各种物质可以轻松实现。
利用ATP和水合酶等,细胞可以根据酵素催化活性,通过内外环境的能量化转化,实现能量的生产和存储。
例如,细胞可以透过历经光合作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等来获得能量,同时细胞可以以氧、水和温度等形式释放再生的能量。
3、调节代谢。
调节代谢是指细胞在代谢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信号传导途径来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
这些途径包括代谢途径调节、荷尔蒙调节、信号通路调节、基因调控等。
例如,荷尔蒙既可以促进体内物质代谢,例如胰岛素的促进糖原合成,同时也可以抑制体内物质代谢,例如生长素的抑制蛋白合成。
二、细胞的新陈代谢与人类生命活动的关系细胞的新陈代谢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基础,不同细胞新陈代谢的效率差异直接影响着人的生命和生存。
由于传统的药理学和医学目前在很大程度上还无法解开许多重大疾病的治疗难题,调节代谢已成为各项疾病研究的新突破口。
通过对细胞新陈代谢的理解,我们可以开发出新的治疗方法,帮助更多受到疾病困扰的患者。
例如,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调节代谢便如同一次“神手”的推动,开创了新的治疗思路。
实际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感受胰岛素的细胞受体敏感降低等这些原因都与细胞的新陈代谢有关。
通过针对两性素蛋白激酶C这一背景分子的调节,便能够很好地发挥敏化胰岛素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此类患者胰岛素抗性过高的现象。
初一生物教案:第八章新陈代谢
![初一生物教案:第八章新陈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8a35cb0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d.png)
初一生物教案:第八章新陈代谢一、教学目标1.掌握新陈代谢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了解人体消化道的构造和消化吸收的过程。
3.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和作用。
4.掌握生命活动与营养物质之间关系。
二、教学内容1. 新陈代谢的概念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的总称,包括物质的吸收、合成、转化和排泄等过程。
2. 人体消化系统的构造和作用1.消化道的构造: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2.消化吸收的过程:口腔内消化、胃内消化、小肠内消化和吸收、大肠吸收、粪便形成和排泄。
3.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作用1.呼吸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作用:细胞呼吸产生 ATP ,提供细胞所需的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4. 生命活动与营养物质之间关系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2.营养物质供能的过程与新陈代谢、呼吸有关。
3.营养物质的合成过程与新陈代谢有关。
三、教学方法1.PPT教学法:用图片、文字、声音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新陈代谢、消化系统、细胞呼吸和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
2.案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分析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过程,加深学生对新陈代谢的理解。
3.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发言、互动问答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互动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新陈代谢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了解人体消化道的构造和消化吸收的过程。
3.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和作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和作用。
2.掌握营养物质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五、教学评估1.给学生出题目,测试学生对生物代谢的概念和过程的掌握程度。
2.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内容。
3.在课堂上进行互动问答,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情况。
六、教学资源1.PPT课件2.生物实验室材料3.参考书籍七、教学进程课时内容教学方法第一课时新陈代谢的概念和过程PPT讲解第二课时人体消化系统的构造和作用案例教学第三课时细胞呼吸的过程和作用PPT讲解第四课时生命活动与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互动教学第五课时综合评估问答、测试、作业。
高中生物物质新陈代谢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新陈代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b3ae4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2.png)
高中生物物质新陈代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新陈代谢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物质的新陈代谢过程和相关的关键概念;
3. 能够分析和解释物质的新陈代谢过程。
二、教学内容
1. 物质新陈代谢的概念和定义;
2. 物质新陈代谢的分类;
3. 物质新陈代谢的过程和关键概念;
4. 物质新陈代谢与生物活动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
1. 物质新陈代谢的概念和分类;
2. 物质新陈代谢过程和关键概念。
四、教学难点
1. 物质新陈代谢与生物活动的关系;
2. 物质新陈代谢的调节机制。
五、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示例分析;
2. 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例子,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物质新陈代谢的概念和分类,重点讲解物质新陈代谢的过程和关键概念;
3. 分析:通过示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物质新陈代谢过程;
4. 讨论:讨论物质新陈代谢与生物活动的关系,并探讨相关的调节机制;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七、教学反馈
1.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问答互动:组织学生进行问答互动,检验学生的理解情况;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督促学生复习,并且提出个人的思考和问题。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祝大家学习愉快!。
初中生物人教版《人体的新陈代谢》教案2023版
![初中生物人教版《人体的新陈代谢》教案2023版](https://img.taocdn.com/s3/m/dcd995e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65.png)
初中生物人教版《人体的新陈代谢》教案2023版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的新陈代谢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2. 掌握新陈代谢对人体的重要性和影响。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现象和问题。
教学重点:1. 新陈代谢的定义和基本过程。
2. 理解新陈代谢对人体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现象和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材、实验室用具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写字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新陈代谢的兴趣和思考。
二、学习新知(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新陈代谢的定义和基本过程,通过PPT和实例进行讲解。
2. 学生跟随教材的指导进行学习,可以互相讨论和解答疑惑。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以下实验操作,以加深对新陈代谢的理性认识:a. 实验一:呼吸实验b. 实验二:摄取与消耗的关系实验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实测等方式得出结论,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一些常见现象和问题,如体温调节、饮食对新陈代谢的影响等。
2. 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讨论加深对新陈代谢的理解。
五、归纳总结(10分钟)1. 教师进行知识点总结,强化学生对新陈代谢的理解。
2. 学生记录重点内容,并进行讨论和提问。
六、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以检验学生对新陈代谢的掌握情况。
七、课堂检测(5分钟)教师进行快速检测,评估学生对新陈代谢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人体的新陈代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践操作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培养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拓展应用环节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通过作业布置和课堂检测,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人体的新陈代谢的概念和基本过程,强调了新陈代谢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和影响。
生物中学七年级教案: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中学七年级教案:细胞的结构和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1b9a5a49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c4.png)
生物中学七年级教案: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它们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所有活物中。
对于中学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建立起对生命科学理解的重要一步。
本教案将帮助学生了解细胞的组成和特征,以及不同类型细胞的功能。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1. 细胞膜:所有细胞都由一个薄薄的细胞膜包裹着。
它类似于一个保护墙,控制着物质进出细胞。
2. 细胞质:位于细胞膜内部,由液体和杂乱混合在一起的物质组成。
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在这里进行。
3. 细胞核:大多数动植物细胞都包含一个圆形或椭圆形核。
它控制着维持生活所需的所有化学活动。
4. 线粒体:线粒体为维持生命提供能量。
这些斑点状结构通过将食物分解为能量,并在此过程中产生常用化学物质ATP(三磷酸腺苷)来实现。
5. 染色质:染色质位于细胞核中,其中包含遗传信息DNA(脱氧核糖核酸)。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二、原生生物与多细胞生物1. 原生生物:原生生物由单个细胞组成,比如蠕虫等。
这些微小的生命形式在水中或泥土中广泛存在。
它们在农业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 多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由许多细胞组成,比如人类、植物和动物等。
细胞通过特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更复杂的结构和器官。
三、植物与动物细胞1. 植物细胞:植物细胞相对较大且具有均匀的形状。
除了上述提到的基本结构外,植物细胞还具有以下特征:- 细胞壁:植物细胞由坚硬的纤维素构成的可见层包围着。
“栅栏”样的结构提供了额外支持和保护。
- 叶绿体:植物细胞内存在许多绿色的叶绿体。
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以此为基础生产食物。
2. 动物细胞:相对于植物细胞,动物细胞通常较小且形状不规则。
除了上述提到的基本结构外,动物细胞还具有以下特征:- 无细胞壁:与植物细胞不同,动物细胞没有坚硬的纤维素构成的外层。
- 各种形态和功能的结构:动物细胞包含各种特殊结构,如鳃、羽毛和触角等,这些结构是根据动物的需求而发展出来的。
理解体内代谢:高中生物新陈代谢与酶教案
![理解体内代谢:高中生物新陈代谢与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d76e5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f.png)
理解体内代谢:高中生物新陈代谢与酶教案关于理解体内代谢,这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因为它涵盖了我们人类身体内部进行的所有代谢反应。
但是,要想真正理解体内代谢,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新陈代谢,以及新陈代谢在人体内的作用。
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总称。
在生物体内,所有的分子(例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都需要通过代谢反应转换成其他物质。
这些代谢反应既可以产生能量,也可以用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必需物质。
换句话说,新陈代谢是组成生命的基本过程之一,使生物体内部的分子能够得到不断更新和维护。
在人体内,新陈代谢主要由酶催化产生。
酶是一种生物体内的大分子,它会加速化学反应的发生,从而使代谢反应更加高效。
例如,当我们食物中的淀粉质被消化成葡萄糖时,需要酶的催化才能够完成。
这也是为什么使用酶作为新陈代谢的催化剂非常重要的原因。
另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代谢的类型,以便更好地理解体内代谢的过程。
代谢可分为两种类型: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是指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形成,这通常需要使用能量。
而分解代谢是指分子被分解为更小的单位,通常会释放出能量。
在人体内,代谢的类型还可以分为三个类别:糖类代谢、脂质代谢和蛋白质代谢。
糖类代谢包括人体内的糖类分子,如葡萄糖。
脂质代谢是指人体内的脂类分子,例如脂肪酸和甘油。
蛋白质代谢则是指人体内的蛋白质分子,例如我们身体内的肌肉和骨骼等。
了解代谢的类型和酶的作用是理解体内代谢的关键。
这也是高中生物中这个话题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实验室、展示和课堂活动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内代谢。
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酶催化实验,通过观察不同酶对分子的加速作用来帮助他们了解酶的作用。
展示人体代谢链的学生,了解人体内不同代谢的过程,并且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呈现这些内容,将更容易使学生对体内代谢产生兴趣。
体内代谢是人类身体运转的基石。
了解这个过程的原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身体以及它是如何运转的。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生命的世界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生命的世界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301f2e09cf84b9d528ea7a4f.png)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二、教学重点:1、生物的多样性;2、生物的特征难点:1、遗传的多样性; 2、应激性3、新陈代谢的概念三、教学方法:交流活动法、谈话法、归纳法四、教学用具:图片、挂图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
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地球上有山川、河流、江海湖泊以及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那在这些地方中有形形色色的生物生存着,那是不是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都有生命存在呢?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园。
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这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一)物种多样性讲解: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
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你们知道在生物圈的三个圈层中都有哪些生物生活吗?我们来做一个活动,全班分为三大组,每组代表一个生物圈层,试着将你熟悉的这个生物圈层的生物名称写在一张纸上,再与小组的伙伴交流一下,去掉重复的,统计你们小组总共列出多少种生物。
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目的要求:丰富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过程:1、将全班分组(约4-5人一组)推选组长。
2、各组同学将熟悉的生物名称写在纸上,相互交流统计组内共列举出多少种生物3、全班各组分别展示和交流统计结果4、教师将收集的资料展示讨论: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的?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结论: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约200多万种,其中70%动物,22%植物和真菌,5%单细胞生物(二)遗传多样性讲解:地球上生活着这么多的生物,物种具有多样性,下面我想请大家分析一下物种多样性的原因。
高中生物人体新陈代谢教案
![高中生物人体新陈代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03d13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8.png)
高中生物人体新陈代谢教案
课题:人体新陈代谢
教学内容:了解人体新陈代谢的概念、作用以及调节机制。
教学目标:
1. 知道人体新陈代谢的定义和作用;
2. 理解人体新陈代谢包括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两种过程;
3. 了解人体新陈代谢的调节机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人体新陈代谢的定义和作用、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区别。
难点:人体新陈代谢调节机制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案例分析、讨论互动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入话题:我们每天的生活中都会摄入各种食物,这些食物如何被人体利用?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一下人体新陈代谢的知识。
二、学习新知识(15分钟)
1. 人体新陈代谢的定义和作用;
2. 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区别;
3. 人体新陈代谢的调节机制。
三、讨论(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觉得什么因素会影响人体新陈代谢?如何调节人体新陈代谢?
四、案例分析(10分钟)
教师给予一些案例让学生分析,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调节人体新陈代谢以达到身体健康。
五、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人体新陈代谢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要求学生总结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调节机制、以及如何调节人体新陈代谢以促进健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陈代谢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意义,了解有关体温的知识;理解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从人体结构与功能的整体性上理解新陈代谢,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指导学生将生物学知识用于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3.通过小组讨论,认识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学生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新陈代谢的概念。
因为: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生命特征,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在学生学习了消化、循环、呼吸、排泄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节课中对各项生理活动的综合分析,得知它们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联系,从而从人体结构与功能的整体性上理解新陈代谢,初步建立生物学观点,因而新陈代谢是教学重点。
2.本课的难点也是新陈代谢的概念。
因为:
新陈代谢的概念涉及到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人体内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变,是涉及面非常广的概念。
关于物质的交换,涉及食物与饮水的摄取,气体的吸入;食物残渣与废物的排出,气体的呼出。
这些指的是人体与外界环境所进行的物质交换。
关于体内物质的变化,涉及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涉及物质在体内的运输(包括气体的运输),涉及代谢终产物的生成等。
用一节课的时间将众多的知识连成线、织成网是有相当的难度的。
至于能量的交换与能量在体内的变化,更是涉及面宽且非常抽象。
学生对能量的学习和理解是本节主要的难点。
建议教师深入理解本章作者的编写意图,不要直接给学生新陈代谢的概念,最好也不要由教师直接讲述新陈代谢的概念,而是在学生复习、掌握了体内物质的运输、消化和吸收、呼吸和排泄的基础上,通过将以上各部分生理功能有机地联系起来,水到渠成,给出新陈代谢的概念,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章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
1.复习提问:
(1)什么是排泄?排泄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2)对照挂图简要说明尿的形成过程。
2.引入新课:
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出新课的切入点。
如,排泄是指将人体代谢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代谢的终产物指的是什么,看来我们都知道,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称它们为代谢的终产物,最主要的是,不知道什么是代谢。
代谢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陈代谢的简称。
(板书本章标题)
3.复习相关知识,自学本章知识并思考相关问题。
教师可以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拉近些,使学生有亲切感。
如参考【看一看,想一想】中的问题,联系学生自己,设计以下题目,将其写在投影片上或小黑板上。
当学生知道他们不曾注意的这些问题都与新陈代谢的概念有关时,会使学生感到有探究的兴趣。
①今天,你的早餐(或午餐)吃的是什么?它们包括哪些营养成分?这些食物在你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从中得到哪些营养物质?
②被你的血液或淋巴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是怎样到达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的?
③你为什么必须呼吸?空气中的氧是怎样到达你的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的?
④你的细胞既得到了营养物质又得到了氧,细胞怎样利用它们?从早餐后到现在,你消耗了许多能量,这些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⑤在你的生命活动得到能量的同时,细胞内产生了哪些废物?它们通过什么途径、以什么形式排出体外?
带着这些问题,请学生浏览本章内容,使学生对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参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联系【看一看,想一想】中的问题,参看新陈代谢图解,学生自己回顾相当知识,体会相互联系,充分思考,自己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意义。
教师给学生创造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机会,提供自学的空间和时间。
请学生在认真学习与思考的基础上,像一位老师那样备课,争取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讲述什么是新陈代谢?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什么关系?与维持体温直接相关的是哪些生理作用?体温的测量方法和标准是什么?新陈代谢的意义是什么?
4.小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有利于生生互动,相互启发,智慧资源共享。
小组成员有表达自己看法,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讨论题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思考题,也可以是【看一看,想一想】中的问题,还可以是【动动脑】中的三个问题,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凡是涉及到新陈代谢的问题都可以讨论。
最后,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也可以自告奋勇当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中最有特色的问题,最有收获的结果。
还可以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讲解有关新陈代谢的知识点,总结本课的学习,全组同学帮他“备课”。
5.全班讨论。
(1)请各组代表作汇报。
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后发言者不重复已经说过的内容。
(2)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来,当一次小老师,总结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意义。
若学生总结较好,教师无须重复。
教师总结时,要尽可能肯定学生表达正确的地方,给学生以鼓励。
6.与本课开头呼应,请学生解释,什么是代谢终产物。
教师说明新陈代谢必须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下进行,引起学生对下一章学习的兴趣。
【板书设计】
●第八章新陈代谢
●一、新陈代谢的过程
●二、新陈代谢的概念
即: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以及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变过程。
●三、新陈代谢的意义: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生命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