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研究性学习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一、第一章:研究性学习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点和意义,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研究性学习与传统学习的区别、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教学活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

二、第二章: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题选择1. 教学目标: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主题,明确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2. 教学内容:主题选择的依据、主题选择的方法、如何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

3. 教学活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小组活动。

三、第三章: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资料收集1. 教学目标:掌握资料收集的方法和技巧,能够有效地获取和整理相关信息。

2. 教学内容:资料收集的意义、资料收集的方法、资料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3. 教学活动:讲解、实践操作、小组合作。

四、第四章: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示1. 教学目标:学会如何整理和展示研究成果,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2. 教学内容:成果展示的形式、成果展示的技巧、如何评价研究成果。

3. 教学活动:讲解、实践操作、小组合作、展示评价。

五、第五章: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与反馈1. 教学目标:了解研究性学习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学会自我评价和接受他人评价。

2. 教学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如何给予和接受反馈。

3. 教学活动:讲解、讨论、自我评价、同伴评价。

六、第六章: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具体案例,理解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

2. 教学内容:案例选择的标准、案例分析的方法、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七、第七章:研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策略1. 教学目标:探讨如何将研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策略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种类、研究性学习与教学策略的整合方法、教学策略的应用实例。

3. 教学活动:讲解、小组讨论、教学设计实践、分享与评价。

八、第八章:跨学科研究性学习1. 教学目标:了解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学会如何进行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优秀7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优秀7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优秀7篇)研究课教案《一粒种子》篇一教学目标:1、巩固本课的词语。

2、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之情。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钻出地面的所见所闻,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感受生命的伟大力量,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

教学难点:感受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感受生命的伟大力量,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手作教具(种子的头饰、蚯蚓的头饰)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入新知1、同学们唱的《春天在哪里》真好听,我想:种子也一定很想听一听。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粒种子》。

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好吗?师板书,生书空。

2、老师今天给大家请来了词语宝宝,一起看大屏幕。

(1)点名读(2)开火车读(3)引导学生区别渴、喝(4)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

二、精读理解、感悟主旨1、出示问题及学习要求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的世界的?要求:(1)认真读问题。

(2)带着问题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最后可以和同桌交流教师点名回答。

2、引导学生找一找课文中种子挺了几次才破土而出?指导学生读“挺一挺”的句子。

出示句子。

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

它醒过来,觉得很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

师:要读好这句话,就要抓住关键词语来读好,就能把句子读好。

不信,你试试。

师:出示第二句话,引导学生读好红色的词语。

它有点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

种子听了很高兴,又把身子挺一挺。

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忽然一亮,它高声喊道:“啊,好一个光明的世界!”过渡语:同学们读句子很厉害,老师有一个难题要考考大家,请看要求。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要求:1、组长分配任务。

2、组员有序完成任务,记录员作好记录。

3、全组完成表格。

研究课教案《一粒种子》篇二《一粒种子》是一篇老教材,老师们都比较熟悉,由于这是一篇常识性童话,以拟人的手法,用浅显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所需的条件。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标题:《探究文章中的比喻修辞手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熟练掌握比喻的基本概念和常见表达方式。

b.能辨别文章中的比喻修辞手法。

c.学会灵活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2.过程与方法:a.学习比喻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b.阅读篇章,分析其中的比喻修辞手法。

c.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a.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b.提高学生对语文表达的敏感性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比喻的基本概念、常见表达方式,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2.教学难点:辨别文章中的比喻修辞手法,理解比喻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a.切入主题:教师出示一幅画作,引导学生讨论画中人物的形象特点和心理活动,出发点为“他心情烦闷”。

教师解释“心情烦闷”是他文章中常用的一个描述语,属于比喻修辞手法。

b.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后,教师出示几个例句,让学生猜测句子中的比喻修辞手法,并解释其含义。

c.引出课题:通过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比喻修辞手法,准备学习比喻的基本概念和常见表达方式。

2.比喻概念讲解(20分钟)a.概念讲解:教师通过例句,解释比喻的基本概念,即借用其中一种形象生动的事物,来描绘另一种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b.案例分析:教师给出几个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比喻修辞手法,并思考比喻的作用和效果。

3.比喻常见表达方式(30分钟)a.具体物质的比喻:教师给出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用具体物质进行比喻,以及比喻的作用和效果。

b.抽象概念的比喻:教师进行类似的引导和讲解,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比喻表达方式,并讨论其作用和效果。

4.阅读分析(30分钟)a.阅读篇章:教师选择一篇文学作品或文章,让学生读一遍,并标出其中的比喻修辞手法。

b.分析讨论: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比喻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c.教师点评: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强化学生对比喻的理解和应用。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一、第一章节:走近作家1.1 教学目标: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选取一位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家,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创作背景。

1.3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新课,介绍作家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Step 2: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作家的创作背景。

Step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感悟。

Step 4: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二、第二章节:品味经典2.1 教学目标:通过深入品味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2 教学内容:选取一篇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入品味。

2.3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新课,介绍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Step 2:引导学生朗读作品,感知语言的美感。

Step 3: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Step 4: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三、第三章节:探索文学主题3.1 教学目标:通过探索文学作品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选取一篇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作品的主题。

3.3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新课,介绍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Step 2:引导学生朗读作品,感知作品的情节和人物。

Step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探索作品的主题。

Step 4: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第四章节:创意写作4.1 教学目标:通过创意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包括故事、诗歌、散文等形式。

4.3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新课,介绍创意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Step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创意和灵感。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优秀5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优秀5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优秀5篇)研究课教案《一粒种子》篇一《一粒种子》是一篇常识性童话,它通过拟人的手法,形象化的语言,巧妙地运用四个“挺—挺”,自然地把种子发芽的三个条件点出来了。

课文把一粒种子当作人来写,十分有趣,然而种子在地下的情况,学生是无法直接感知的。

为了解决学习上的这一难点,我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请小朋友在半个月之前,把蚕豆种子播种在自己的小花盆里,并把种种子的花盆放在能晒到太阳的地方,又定时的给浇水,请学生每天去观察。

当我上《一粒种子》的这一天,请小朋友带来种蚕豆的花盆,来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一大早学生就议论纷纷:我总没有给它浇水,我的蚕豆没有长出来;看他的豆芽叶片真绿,你是怎么种的?哎呀!她的蚕豆芽钻出来了,可是现在叶瓣一顶点儿都没有;又听见有人在说,我给豆浇的水太多了,淹死了……听了学生的交流,我搬出了在不同时间播种的蚕豆,请学生观察每盆豆。

并思考为什么有的学生使蚕豆发芽而有的却不行呢?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学习课文。

首先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再读课文,你又知道了什么?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到有四处写种子“把身子挺一挺”。

学生有了一个整体感知之后,再次要求学生去学习课文,就表现出一种主动性了。

根据儿童的特点,抓住课文中种子与蚯蚓的对话、排比句及最后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读出语气,以读代讲,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我又在课堂上就采用了形象生动的贴图,课文写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觉得很暖和,醒过来了。

我就贴种子微微睁开眼的图片,请小朋友找出句子读一读,你认为句子中哪几个词用得好,为什么?学生讨论后觉得“睡”和“醒”用得好,也讲出从暖和一词看出春天到了,说明种子发芽需要温度。

这时就指导学生用活泼、轻快的语气朗读,感受春天的暖和。

而第二自然段写种子有点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

再请学生讨论种子在泥土里发芽需要的水分,是从哪里来呢?这时就调动学生的想象空间,去寻找符合情理的答案。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内容。

3. 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4. 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和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内容。

2. 教学难点: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的研究性学习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制定研究性学习计划,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的研究性学习案例,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制定研究性学习计划,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2. 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如研究报告、展示作品等。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材,提供学习内容和参考案例。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如相关网站、论文、视频等。

3. 图书馆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查阅相关资料,丰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性学习教案(优秀4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优秀4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优秀4篇)研究课教案《一粒种子》篇一《一粒种子》教学反思《一粒种子》是一片有趣的课文,通过种子和蚯蚓的对话,感受到种子的生长过程。

成功之处:1、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作课堂最为重要的资源,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激励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种子钻出地面后,他会看到些什么呢?课堂上这一环节是最出彩的,学生们兴致颇浓。

凡是敢于举手说一说的同学,我就用粘纸、书签等奖品鼓励他们,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下课时,我没料到有些没被请到说一说的同学要求我再给他们提供一次机会,他们一定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此时此刻,我感动极了,我想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对了,真正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师生互动,平等民主。

课堂上,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作为教师,必须转换角色,学会与学生合作。

这节课中,我参与学生的学习,师生间相互传递信息,沟通想法。

2、重视朗读训练。

读书活动其实也是学生体验情感的活动。

而有情感体验的读书活动,才更具有生命活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范读有关文中的语句,实际效果很不错。

我能感受到自己动情的朗读已打动了所有学生,为他们后面的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了读的乐趣。

3、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课堂上,我努力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形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养成探根求源的意识。

因为我尊重学生的想法与看法,且鼓励其提问的积极性,学生才得以畅所欲言,虽然学生的有些问题是我备课时所没有料想到的,但我觉得学生能提出一个问题或发表一种见解,哪怕是错误的,都是难能可贵的,这比我告诉他一个真理更重要,更有价值。

不足之处:识字教学环节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不适合自学,从实际效果看并不好,毕竟学生年纪还比较小,自学能力还成熟。

上课时教师应运用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的方法来教学生字,相信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一、第一章:研究性学习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2. 教学内容:(1)介绍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阐述研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3)分析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好处。

3. 教学活动:(1)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和认识;(2)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3)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性学习计划的设计,选取研究主题。

二、第二章: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技巧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2. 教学内容:(1)介绍研究性学习的常用方法,如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2)讲解研究性学习的技巧,如如何制定研究计划、如何进行有效沟通等;(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解决问题。

3. 教学活动:(1)教师展示研究性学习的案例,讲解相关方法和技巧;(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研究;(3)学生分享研究过程和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三、第三章:研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 教学内容:(1)分析研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2)介绍研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如课文解析、写作等;(3)阐述研究性学习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3. 教学活动:(1)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2)学生分组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如课文解析、写作等;(3)学生展示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四、第四章:研究性学习评价与反馈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标准和反馈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2. 教学内容:(1)介绍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2)讲解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3)分析研究性学习反馈的重要性,讲解有效的反馈方式。

研究性学习教案3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3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研究性学习教案3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第一篇: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广告零距离一、活动目标1.通过收集、整理广告,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2.通过广告学习语文,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习得语文学习的新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二、活动准备1.学生准备:收集、整理广告信息。

2.教师准备:对学生收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给予方法的指导。

三、活动步骤1.第一阶段:收集广告信息。

(大约一个月时间)2.第二阶段:整理广告信息,确定研究主题及成果展示方式。

(大约一个星期时间)3.第三阶段: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展示、汇报收集与研究的成果,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习得语文学习的新方法。

4.第四阶段:编辑成册,在学校“个性展示厅”展览,撰写活动小结。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间开始播放电视广告集锦,创设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广告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广告”这个话题。

3.电脑课件出示课题:广告零距离(这个课题是学生想出来的,大概是套用了江苏卫视的知名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吧。

)(二)汇报1.从一个多月前我们确定了这节课的内容以来,大家就开始收集广告了。

你能不能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你收集广告的情况呢?(引导学生从收集的时间、途径、数量等方面来介绍收集广告的情况。

) 2.小结:这次广告收集活动历时近40天,据初步统计,全班48人共收集了1778条广告,其中甘伟同学收集了110条,收集广告总数列全班第一。

广告收集的途径主要有报纸、电视、互连网、户外广告牌、公共汽车车身、广告宣传单、广告袋、广告伞等。

3.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游戏,叫“广告语接龙”,按照座位的前后顺序每人说一句广告语,看看哪些同学记得的广告语多。

在说广告语的时候,你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表情或动作,说得越生动、越有趣越好。

(鼓励学生表演广告,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更有利于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

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

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教案标题:运用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语文能力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获取、整理和分析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

2. 不同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课题选取。

3.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4. 设计和实施研究性学习项目。

5. 分析和总结研究性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理解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学会制定问题、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和提出结论的方法。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

2. 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研究性学习项目。

3. 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研究结果进行思考和交流,促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例如“你们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第二步:讲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简要介绍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特点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用,让学生理解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第三步:引导学生选择研究主题(15分钟)指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或个人思考的方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并解释选择该主题的原因和意义。

第四步:介绍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和方法(10分钟)讲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和提出结论,并介绍常用的研究方法,如实地调查、访谈和实验等。

第五步:分组合作完成研究性学习项目(30分钟)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研究主题并制定研究计划,指导学生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提出。

第六步:学生展示和讨论(20分钟)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一、第一章节:诗歌鉴赏1.1 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通过分析实例,学会欣赏诗歌的意象、节奏和韵律。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1)诗歌的基本特点:意象、节奏、韵律。

(2)鉴赏方法:抓住诗歌的主题、分析意象、感受节奏和韵律。

1.3 教学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学生通过分析实例,学会欣赏诗歌的意象、节奏和韵律。

(3)开展诗歌鉴赏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第二章节:散文阅读2.1 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2)通过分析实例,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结构和主题。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2.2 教学内容:(1)散文的基本特点:真实、生动、有逻辑。

(2)阅读方法:把握主题、分析结构、品味语言。

2.3 教学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2)学生通过分析实例,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结构和主题。

(3)开展散文阅读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三、第三章节:小说欣赏3.1 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和欣赏方法。

(2)通过分析实例,学会欣赏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环境。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2 教学内容:(1)小说的基本特点:情节、人物、环境。

(2)欣赏方法:抓住情节、分析人物、感受环境。

3.3 教学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和欣赏方法。

(2)学生通过分析实例,学会欣赏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环境。

(3)开展小说欣赏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第四章节:古文翻译4.1 教学目标:(1)了解古文的基本特点和翻译方法。

(2)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古文翻译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素养和文化素养。

4.2 教学内容:(1)古文的基本特点:文言文的语言、句式、修辞。

(2)翻译方法:直译、意译、留白。

4.3 教学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古文的基本特点和翻译方法。

初中语文教研研讨公开课(3篇)

初中语文教研研讨公开课(3篇)

第1篇课题:《背影》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文章中父亲的形象,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深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情感,增强家庭观念。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中父亲的形象。

2. 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深情。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文章中父亲形象的深层含义。

2. 将个人情感与文章情感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背影》课文、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朱自清及其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的背景。

2. 提问:同学们对“背影”这个词有什么样的理解?3.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节奏和语调。

2.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朗读技巧。

3. 学生分组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分析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1. 父亲形象分析:- 提问:文章中父亲的形象是怎样的?-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

- 教师总结:父亲形象是慈爱、善良、勤劳、有责任感。

- 提问:作者为什么用“背影”来概括父亲的形象?-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背影”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2. 作者情感分析:- 提问:作者对父亲有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

- 教师总结:作者对父亲有敬爱、感激、怀念等情感。

- 提问:作者的情感是如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 学生分析,教师指导。

四、课堂活动,情感升华(15分钟)1. 朗读比赛:学生分组朗读,评选最佳朗读小组。

2. 写作练习:以“我的父亲”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对父亲的情感。

五、总结提升,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亲形象和作者情感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文学风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了文章中父亲的形象和作者的情感。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培养阅读兴趣。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研究性学习技能。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升文本解读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语文素材,包括经典文学作品、现代诗歌、散文等。

2. 设计研究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分析文本内容、形式和语言特点。

3. 提供研究性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2. 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提高研究性学习技能。

四、教学评估1. 评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包括提问、讨论、分析等环节。

2. 评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包括报告、论文、展示等形式。

3. 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全面评估。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确定研究性学习主题,分组讨论。

2. 第二周:分析文本内容,提出研究问题。

3. 第三周:寻找答案,进行案例分析。

4. 第四周:整理研究成果,准备报告或论文。

5. 第五周:进行研究成果展示,进行评估和总结。

六、教学资源1. 经典文学作品、现代诗歌、散文等文本素材。

2. 研究性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资料。

3. 案例分析所需的实例和数据。

4. 评估表和评价标准。

七、教学准备1. 整理和准备文本素材,确保内容适合学生研究性学习。

2. 设计研究性学习任务,制定学习指南。

3. 准备案例分析所需的实例和数据。

4. 制定评估表和评价标准。

八、教学实施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研究兴趣。

2. 分配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3. 提供研究性学习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和分析。

4. 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 引导学生整理研究成果,准备报告或论文。

六年级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模板五篇

六年级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模板五篇

六年级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模板五篇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

新课堂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那么教案就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六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六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1《离别的礼物》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线索和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3.学习彼得从小就具有尊敬老人的美德;课前准备:借助“自读引导”,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本文。

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当别人赠送你有意义的礼物时,你会作永恒的纪念;当友人作别时,赠送的礼物常常是由物想起人。

但也有一种特殊的礼物,往往会引起人的伤心。

今天我们来学习弗·达尔写的一篇小说,题目是《离别的礼物》,看看这其中的礼物属于哪一种。

二、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一)生字词:(展示投影片,要求学生注音、释义)1、悭吝( )2、喋喋不休()3、尴尬( )( )4、戛然而止()(二)根据小说的三要素,要求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展示投影片中的思考题)1、小说中写了几个人?(彼得、爷爷、爸爸、那个女人)2、根据故事情节,课文应分为几个部分?(1)1-8节:写离别的前夜,彼得和爷爷在一起;(2)9-21节:写彼得的爸爸和那个女人回来,彼得巧妙地教训了那个女人。

3、构成全文故事情节的线索是什么?(一条毛毯)三、新授:1、分析人物的形象(要求学生指出课文的具体内容)彼得:敬老、懂事、聪明(5、15、16、18节)人物爷爷:宽厚、慈爱(2、4、8、17节)爸爸:孝顺、软弱(12、21节)那个女人:悭吝、刻薄(12、21节)2、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求举例、说明)语言、心理、神态、肖像、动作3、归纳全文的主题:本文围绕彼得的为什么要送走爷爷的问题,通过不同人物对一条毛毯的态度,展开了善良与邪恶的冲突,提出了一个敬老的社会问题,对不敬老人的行为作了无情的谴责。

四、质疑:若学生在质疑中没有涉及下列问题,则老师补充提出:1.第1节中写月色很好,为什么彼得和爷爷无心欣赏月色?2.彼得的第二次心理活动交待了什么信息?3.作者写这篇小说的用意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持怎样的态度?五、积累感悟:重点突出要孝敬老人,并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对长辈的态度,谈谈如何尊敬长辈?六、课堂训练(附课堂练习)七、总结(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八、布置作业:完成书后的作业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案例

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案例

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案例
教案题目:《鲁迅先生的散文创作》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分析鲁迅先生的散文创作特点;
3.通过阅读并分析鲁迅先生的散文,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
1.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鲁迅先生的散文创作特点;
3.阅读并分析鲁迅先生的散文。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散文创作的兴趣。

2.学习(20分钟):
(1)学习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了解他的成长经历和创作环境。

(2)让学生分析鲁迅先生的散文创作特点,如犀利的批判意识、鲜明的风格特色等。

3.实践(30分钟):
(1)学生分组阅读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每组选择一篇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进行详细阅读,了解其中的主题思想、文体特点等,并准备小组报告。

(2)每个小组进行报告,其他组进行评议和提问。

4.总结(10分钟):对学生的报告进行总结和点评,并引导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散文创作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评价:
1.小组讨论和报告的质量;
2.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五、教学资源:
1.图片或视频资料;
2.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

六、教学延伸:
1.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的散文创作特点;
2.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一篇散文,并与鲁迅先生的作品进行比较和展示。

语文教研公开课初中(3篇)

语文教研公开课初中(3篇)

第1篇一、课题:《背影》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 学习朱自清的散文风格,体会其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父爱的伟大和深沉,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父爱的内涵,体会其深远的意义。

- 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朱自清的生平事迹,简要介绍其散文创作背景。

2. 提问:同学们对朱自清的散文有什么了解?对《背影》这篇课文有什么期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查字典学习。

2.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讲解生字词。

3.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 第一部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如慈爱、勤劳、朴实等。

-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父亲的理解。

- 教师总结: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是子女的依靠。

2. 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父亲送别儿子的场景,体会其情感。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背影”这一意象,探讨其象征意义。

- 教师总结:背影是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眷恋,也是儿子对父亲的深深思念。

3. 第三部分:- 学生朗读儿子对父亲的回忆,体会儿子的愧疚和思念。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儿子的心理变化,探讨其成长历程。

- 教师总结:儿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理解父亲的付出,懂得了感恩。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知1. 教师展示其他描写父爱的散文作品,如《父亲》、《我爱这土地》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作品中父爱的表现形式。

3. 教师总结:父爱是伟大的,我们要学会感恩,珍惜与父亲相处的时光。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一、第一章:研究性学习概述1. 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和研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

2. 掌握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第二章: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主题的选择1. 理解语文研究性学习主题的选择原则: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研究价值、可行性较强。

2. 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主题:从兴趣出发、结合教材内容、关注社会热点。

3. 案例分析:优秀语文研究性学习主题的选取与实践。

三、第三章: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制定1. 掌握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基本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时间安排、预期成果。

2. 学习如何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明确研究问题、选择研究方法、合理分配时间。

3. 案例分析:优秀语文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四、第四章: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运用1. 了解常见的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访谈法等。

2. 学习如何运用研究方法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选择合适的方法、遵循方法的操作步骤、注意实证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3. 案例分析:优秀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运用与展示。

五、第五章: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与评价1. 掌握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形式:研究报告、论文、展示、作品等。

2. 学习如何展示研究成果:清晰表达研究过程、突出研究成果、注重互动与反馈。

3. 了解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评价原则:注重过程、强调创新、全面评价。

4. 案例分析:优秀语文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与评价。

六、第六章: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2. 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总结规律性启示。

3. 学习如何借鉴优秀案例,提高自身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七、第七章: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策略与技巧1. 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策略:提问策略、信息搜索策略、思维策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研究性学习公开课教案
课题:网络使我们更亲近还是更疏远
-----谈网络对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脑才是智慧之根,灵感之源,电脑永远无法超越人脑。

电脑只是人脑精彩创意中的一个。

网络归根结蒂只是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一种工具,所以融入网络最关键是要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体现网络时代人的主体精神。

课题:网络使我们更亲近还是更疏远
-----谈网络对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时间:2002年11月21日
地点:语音教室。

方式:学生研究成果以课件的方式展示。

主持人:杨献平
展示过程:
一主持人开场白: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
鱼儿在水中用鳃呼吸,鸟儿在长空用翅搏击,城市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用绿地呼吸,二十一世纪的新新人类用网络呼吸。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时代,“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网络取代传统的信息渠道比如书信,电话等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最重要工具。

在网络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对传统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冲击和磨和的过渡时期,我们一直在思考:
网络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网络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
电脑能取代人脑吗?
网络使我们更亲近还是更疏远?
这些就是我们语文研究课研究的课题。

要想全面了解我们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
请看《介绍我们的研究课题》。

二研究成果展示
你想知道答案吗?你想为自己充电吗?
那就认真观看我们的研究成果的展示吧。

1、网络的实质是什么?网络的产生,发展,和普及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请看《网络》
2、网络与传统信息方式-----书信相比较,的谓“燕瘦环肥”各有千秋,谁能独领风骚呢?
请看:《网络与书信》
3、网络时代电脑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了,那么电脑和人脑哪一个更先进,电脑可以取代人脑吗?
请看:《电脑与人脑》
4、网络安全一直是困扰网民的一个难题。

什么是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包括哪些内容?网络安全要采取哪些措施?
请看:《网络安全》
5、网络时代我们用网络呼吸,我们渴望明净的空气,如果网络安全不是梦想,那该是怎样的奇迹呢?让我们一起深呼吸,一起去畅想吧!
请看《网络安全幻想》
6、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网络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网络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请看:《网络利与弊》
三结束语: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作品展示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我不知道您是否和我一样有这样的深刻感触: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合理使用则为利,不当使用则为弊。

中学生要加强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树立科学的网络道德意识。

网络是科技发展,时代进步的产物,拒绝网络就意味着拒绝了进步,拒绝了成功,中学生要树立鲜明的时代观念,努力融入网络文明。

网络归根结蒂只是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一种工具,所以融入网络最关键是要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体现网络时代人的主体精神。

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电脑是人脑无数创意中的一个。

人脑才是智慧之源,灵感之流,电脑永远无法取代电脑。

网络使我们更亲近,网络使我们零距离。

网络很虚幻,所以需要真诚的心!
欢迎各位领导,老师对我们的研究课提出宝贵的建议或意见。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