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论文
洋务运动论文 (3)
洋务运动论文引言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发生在清朝末年,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洋务运动进行深入剖析,包括其起因、发展过程以及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洋务运动的起因1.1 内外因素交织的背景洋务运动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期,当时中国正面临种种内外压力。
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不断侵略中国领土,中国社会陷入了危机之中。
同时,清廷内部也存在着腐败、闭关思想等诸多问题,无法应对外界的挑战。
这种外部压力和内部腐败交织的背景,催生了洋务运动的发生。
1.2 对先进技术的渴求洋务运动的另一个重要起因是中国社会对先进技术的渴求。
当时西方列强已经在工业、军事、交通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中国社会意识到自身的科技落后,急切需要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以提升国家自身的实力。
二、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2.1 兴办洋务机构为了推动洋务运动,清廷成立了许多洋务机构,如洪仁玕所办的湘军、曾国藩所办的淮军等。
这些机构带来了西方的军事技术、训练方法和管理制度,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变革。
2.2 兴办洋务企业洋务运动的另一重要发展方面是兴办洋务企业。
这些企业通过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生产和制造各种商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上海江南造船厂,它成为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化工业企业之一。
2.3 推动教育改革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清廷还推动了教育改革,致力于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在清朝末年,许多新式学堂和学校兴起,为中国的现代化教育奠定了基础。
三、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3.1 科技进步与工业发展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与工业的发展。
通过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逐渐缩小了与西方的科技差距,提高了自身的工业生产水平。
这无疑为后来的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2 教育与知识普及洋务运动推动了教育改革,提供了更多的现代化教育机会。
这使得更多的人接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教育,并有机会学习西方的先进知识。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人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近代史洋务运动论文
近代史洋务运动论文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阶段。
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近代工业化的启动与第一波的推进,对中国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科学教育及思想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一系列深刻变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近代史洋务运动论文,供大家参考。
近代史洋务运动论文范文一:浅析洋务运动的成与败摘要:洋务运动,满清政府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开始是以军事自强为目的,到了后来虽然增加了“求富”的内容,但军事自强的目标始终未变。
为实现军事自强,洋务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军,同时改进陆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三是建立控军事学堂,培养新式陆海军人才。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和北洋海军的覆灭,宣告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从而完全否定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
这些看法是值得讨论的。
关键词:洋务运动改革影响洋务运动产生的性质一直以来,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成功的,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失败的。
但是洋务运动是一场无奈下处于压迫后的运动。
1840年的鸦片战争,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坚船利炮,冲破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来最强大敌人的挑战。
而中国内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清政府面临太平天国的英法联军的双重威胁,在内外交困中,沉睡的中国里,有少数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共识下聚集起来,不同出身、不同地位的人物,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
他们从事研究了解西方情势,并提出模仿西法“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
英法联军的嚣张狂妄和大肆侵略,更激起朝野若干士大夫的觉醒,开始具体的推动“师夷长技”,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企业和民用工业,并相应的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某些政府机构多方面的活动。
他们在中央已奕?、桂良、文祥等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官吏,引发了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探究论文
洋务运动的探究论文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是清朝努力推进现代化的一种尝试,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从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实施方案、成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探究,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一、历史背景19世纪30年代,尽管清朝政府开始逐渐实现了对一些新技术的认知,但这种认知只是一种知识储备,并没有被用来推进现代化。
1840年以前,清朝的贸易非常依赖于茶叶和丝绸等传统商品。
而在此后的近百年中,欧洲列强以其先进的制造业和技术崛起,在世界贸易中处于主导地位。
中国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也开始学习欧洲的技术和制造业。
意识到这一点的清朝政府便在1861年开始了洋务运动。
这一举措旨在通过引进欧洲的工业技术和制造业来加强清朝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增强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二、实施方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洋务运动计划建立一系列的制造业和机构,包括船厂、铁路、矿山和军工等。
这些计划由洪仁玕和李鸿章等著名官员负责领导。
清朝政府还在上海、广州等地建立了一些外资银行,以支持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专业机构如“求是书院”,又称“洋闸”,主要致力于翻译、出版欧美科学技术书刊,培养中西文化通的翻译员、科技人才等。
还有一些机构如瑜珈奏鸣琴局、光华馆等,致力于教育改革,推广西方教育。
然而,这些计划都面临着困难。
首先,这一计划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它们被各种权争抢购,并要竞相获得珍贵的财政支持。
其次,这一计划没有得到足够的技术支持。
大部分欧洲企业并不希望自己的技术泄露,因此他们要么不愿意分享技术,要么提高价格。
这导致了一些项目的濒临破产和困境。
三、成果评估洋务运动的实施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它推动了清朝的现代化。
洋务运动在列强压力下让清王朝幸免于被殖民,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王朝的地位。
其次,洋务运动推进了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
它的实施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合作,改善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
高中洋务运动历史论文题目
高中洋务运动历史论文题目为了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洋务运动在晚清时期掀起了一场重要的改革浪潮。
本文将从洋务运动的起因、发展过程和影响三个方面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探讨。
首先,洋务运动的兴起源于中国在面对外敌侵略和内部落后的双重压力下,急需寻求变革的动力。
接着,文中将重点分析洋务派与旧文化派的对立与妥协,以及洋务派在军事、经济、科技等领域所做出的努力。
最后,本文将深入探讨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以及其在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性和启示意义。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富有争议的变革运动。
在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外部列强的压力和内部封建体制的困境,国力日益衰落,民不聊生。
洋务运动的兴起,不仅是对外抗击侵略、振兴国力的需要,更是对传统文化观念和制度的挑战与反思。
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中,洋务派积极推行以西方发达国家为借鉴的改革举措。
他们强调军事现代化建设,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推动国防战备和军事装备的改进。
同时,在经济方面,洋务派则提倡发展工业和商业,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加强海关税收,修建铁路、码头等基础设施,推动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虽然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暴露出其理念的片面性和实施策略上的不足。
洋务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它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和现代产业的兴起,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洋务运动也暴露出其本质上的维持封建统治和霸权主义的一面,未能解决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问题,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
总的来说,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变革运动,既有其积极的一面,又有其消极的一面。
我们有必要客观审视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从中吸取教训,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持续进步提供有益的参考。
【完整版】近代史论文---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
”
——夏东元《洋务运动发展论》
正文
中国一百一十年的近代史,是一段风云变幻,翻天覆地的历史。
而洋务运动则是其中备受争议的一场运动。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模仿、学习西方工业化的运动,是一场维护封建皇权前提下由上到下的改良运动,其中心思想是“中体西用”。
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变得摇摇欲坠。
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学习西方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
洋务派进行的洋务事业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兴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建立新式陆军和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在洋务运动前期,清廷洋务派官员抱着“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和目的,在全国展开工业运动。
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增加民用工业部门。
洋务运动历时三十余年,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最终失败。
因为其"自强"、“求富”目标并未实现,并。
近代史有关洋务运动的论文
近代史有关洋务运动的论文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近代史有关洋务运动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近代史有关洋务运动的论文篇一《以近代史观看洋务运动》摘要:在外有列强侵略、内有农民运动的险恶情境中,洋务运动为维护清朝统治展开了一场自救运动。
作为地主阶级,他们不可能超越阶级局限而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客观上却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洋务运动;近代化;清朝现代化(近代化)是指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
中国的近代化与西方有着很大的区别。
由于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在这个过程里,中国为求自保,开始被动地、小心翼翼地去适应当时的形势。
这样,使得中国并不像大多数西方国家那样由资产阶级首先开始,而是由地主阶级开始的,过程也是极其艰难和曲折的。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由于英法的参战,清军在上海及浙江附近击败了太平军,使中国真正感受到了西方的军事优势,这样,以军事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就被当成解决国内外问题的办法。
“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这句话被曾国藩引用,说明了他想利用这次运动来使中国强大。
奕也曾建议利用镇压叛乱来作为得到西方武器的途径。
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成为一些有识之士的认识。
这其实也是在某些方面实践着魏源所提倡的“师夷长技。
于是“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开始了。
曾国藩等人开始聘请洋人练兵,虽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但已经采用近代的方法并配备给军队以洋枪洋炮,还开始筹建新式水师。
“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兵工厂和造船厂逐渐建立起来,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机器设备包括外国的技术人才纷纷引进国内。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建立。
它们不仅制造军火还包括船只和机器,这些又用来装备中国的军队。
1872年,日本侵台后洋务派便加快了筹建海军的活动,以10年为限,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洋务运动的成功之处600-800字论文
洋务运动的成功之处600-800字论文摘要:洋务运动是19世纪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洋务运动虽然是一次失败的自强求富运动,但它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对封建传统观念是一个强大的冲击,同时又促使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诞生。
一、洋务运动的兴办1.兴办近代企业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以前,在全国各地共创办了20多个军共企业。
其次,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中遇到资金奇缺,原料和燃料供应不足,以及交通运输落后等困难,需要加以解决,因此兴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从19世纪70到代,共创办民用企业20多个,促进了中国工业的近代化。
2. 建立新式海陆军19世纪代,京师和天津、上海、广州、福州等地的军队纷纷改用洋枪、洋炮,聘用外国教练;,日本派兵侵犯中国台湾,清政府筹办海防、建设海军之义随之兴起。
3.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从19世纪代到代的30多年间,洋务派创办了30多所新式学堂,同时,还先后派遣赴美幼童及官僚赴欧留学生200多人。
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教育。
二、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以吸收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真正富起来,而洋务派官员却一再主张对外“和戎”,其所兴办的企业一切依赖外国,他们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于与虎谋皮。
3.洋务运动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派所创办的一些新式企业虽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基本上仍是封建衙门式的。
企业内部及其腐败,大小官员即不懂生产技术,又不懂经营管理,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
三、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1.洋务派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某些促进作用。
2.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培养通晓洋务运动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近代史纲要论文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1860年12月曾国藩上奏折说,目前借外国力量助剿、运粮,可减少暂时的忧虑;将来学习外国技艺,造炮制船,还可收到永久的利益。
第二年他对上述看法加以发挥,主张购外国船炮,访求能人巧匠,先演习,后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成为官民通行之物,那时可以剿发(指太平军)、捻(捻军),勤远略,这是救时第一要务。
1862年李鸿章到上海后,得到外国侵略者帮助训练洋炮队、设洋炮局。
他认为,清军作战往往数倍于外敌,仍不能胜,原因在武器不行,枪炮寙(yǔ)滥,如能使火器与西洋相埒,则“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今起重视,最后可达自主(《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第3卷)。
奕 看到曾李两人学造外国船炮,决定派员前往学习,在奏折中说,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
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 和“敌外国”相提的。
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论文《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首先我们简单论述一下洋务运动产生的原因及目的。
洋务运动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现状是分不开的。
1860年后,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清朝封建集团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买办性的官僚军阀。
他们在与外国资本主义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但认为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可以调解和妥协,“借洋助剿”,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而且还可以采用一些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以达到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的目的。
还有洋务派的整个活动都包含着自强御辱的意图,比如曾国藩办洋务的目的有两个:“剿发逆”和“勤远略”,并且曾国藩不止一次表明“明清内奸,暗御外辱”[1]的思想。
同曾国藩一样,李鸿章办洋务是把自强御辱放在第一位的。
左宗棠在他最初涉及办洋务的书信里,也表明了和曾国藩、李鸿章相同的意图,例如1865年(同治四年)他在致总理衙门的“书”中说:“中国自强之策,除修明政事,精练兵勇外,必应仿造轮船,以夺彼族之所恃,此项人断不可不罗致,此项钱断不可不打算,转瞬换约,须预为绸缪也。
”[2]洋务运动在诸多方面都有发展,首先就是军事,这其中共创办了20多个军工厂,还建设了近代海军,并且还逐渐建设近代化的炮台,船坞和港口,并且还办了不少的学校来培养有关方面的人才;第二便是民用企业,在交通运输、矿业、冶炼业、和一般工业都有涉及;第三是电报和邮政,电报业是洋务运动中成效最显著的行业之一,洋务派创办电报之成功,使外国侵略者在中国设立电报的企图一直未能得逞,其保护中国主权之功,不可忽视,再一个就是中国邮政事业的发展;最后是教育,主要有兴办学校,派遣留学生和传播科技知识。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之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中的洋务运动近代前言:在中学时,我们已经学习过中国近现代史,对中国近代史的洋务运动已有了基本了解,而在该学期的历史课中,老师生动的讲解再次让我们对这一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掌握,下面我将从洋务运动的产生背景、内容、结果和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分别作以分析阐述。
洋务运动的产生及性质一洋务运动的产生及性质1840 年的鸦片战争,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坚船利炮、冲开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强大敌人的挑战,而中国内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清政府面临太平天国和英法联军的双重威胁,在内外交困中,沉睡的中国里,有少数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共识下聚集起来,不同出身、不同地位的人物,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
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
他们从事研究了解西方情势,并提出模仿西法“师夷长技以治夷”的呼声。
英法联军的嚣张狂妄和大肆侵路,更激起朝野若干士大夫的觉醒,开始具体的推动“师夷长技”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并相应地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某些政府机构等多方面的活动。
他们在中央以奕忻、桂良、文祥等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大吏,引发了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洋务运动。
这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中央和地方一部分当权的官僚在严重的“内忧外患”形势下所采取的“自强”措施。
总理衙门是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但洋务派势力不在中央,在握有实权的督抚方面。
洋务运动发轫于1861年初。
当时留守北京议和的钦差大臣恭亲王奕欣,领衔上奏《统筹全局折》,经过王公大臣会商同意和咸丰批准,正式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从此,洋务运动便正式开场。
1894年9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洋务派苦心经营十余载的新式陆军和北洋舰队一败涂地,清政府被迫于次年4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洋务运动从此而宣告失败。
洋务运动时期的军事发展小论文(读《中国近代史》)
洋务运动时期的军事发展(读《中国近代史》后产生的个人观点)因为我来自天津,所以对李鸿章在天津设立水师学堂,武备学堂,机器制造局(主要为军械)的历史很感兴趣,因此写写关于那时期军事的事情。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我认为,洋务运动起于军事自强目的,也结束于军事指挥和其他方面上的失败。
1.起因太平天国运动给清政府造成了不小的打击,虽然太平军的军事能力并不是有点,虽然他们组织训练方面很平常,军器不及官军,但由于那时官军暮气很重,军饷低,无纪律,无操练,猜忌深,所以“简直腐化不成军”(《中国近代史》P47)。
1860年曾国藩、李鸿章因目睹外国列强“船坚炮利”,发出“唯独火器不能及”的感慨,所以先后上书学习外国技艺,造炮制船。
奕也在奏折中说“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我想,这些是洋务运动的起源,也应该是近代军事发展的起源。
2.洋务运动时期的军事建设对军事近代化和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1.器物方面中学历史课上都学过,李鸿章办轮船招商局,铁甲兵船,建立北洋海军。
我觉得这些很可贵,中国古老的军事战略是“重陆轻海”,洋务运动使战略方针逐步改变。
直到现在,我们国家都没有航空母舰,可见这种古老的战略影响有多深!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已经能够动员组织一支装备近代化的海军——北洋水师而不是旧式水师同日本侵略者作战了。
它粉碎日本“聚歼清舰于黄海中”的狂妄计划,还坚持了近一个月的威海保卫战。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虽然很多人批评洋务运动不彻底,但军事装备近代化是军事近代化的物质条件,因此,洋务运动为中国军事初步奠定了物质基础。
2.思想方面在洋务运动期间,西方的军事理论与著作被翻译与介绍到中国,西方军事著作的翻译,传播了西方国家近代的军事思想。
3.人才方面在天津建北洋水师学堂,武备学堂,洋务派创办了我国第一批新型学校,大力引进西方科学知识,开创了近代军事教育事业的先河,培养了为国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严复、邓世昌、刘步蟾等人。
近代史论文——洋务运动对改革开放的影响[优质文档]
洋务运动对今天改革开放的影响洋务运动30年开中国改革开放之先河,它是以富国强兵为宗旨的自上而下的经济改革运动。
这场改革没有也无法改变当时的政治制度,西学中体的实验不可说失败但终不成功。
伴随甲午烽烟的散去,同光中兴如昙花,短暂盛开后终于凋零。
而中国从此丢失了成为近代列强的最后一张船票,在之后百年苦难的挣扎中越陷越深。
前车已覆,后人既要哀之,更要鉴之。
19世纪中国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包括对经世致用思想对于一国实力的增加有什么帮助,这几乎是每一个对中国近代社会有兴趣的人,都在考虑的问题。
因为不管是以后的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或是救亡图存、还是以为找到了进化论的这个改造中国社会的所谓法宝,或是保皇或是君主立宪、或是建立共和等等方式,对于中国来说,改革并贸易真正引起中央朝庭的重视,而是民间的力量在起作用,中央集权统治者并没有主动自上而下的进行改革。
因而一个维持就有模式的国家机器面前,任何的所谓的改革之路似乎都不能真正找到强盛之路。
而仅仅是上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样是不能奏效的,对于这一点已经被一些国家的发展经历所证实。
这一点我们似乎在阅读<<近代中国思想历程>>一书中的一些论述就颇能发人深思--这就是在19世纪的80到90年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要求系改革的动态,并且浮现出一批系统改革内政的方案设计。
“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中国不是被动地学习西方,只有从中国内部经世脉络里产生的问题和思路,与西方的理解发生了联系时,才会产生模仿某种体制的直接动力。
在这个意义上,单从洋务运动的演变和反思,来解释晚清改革,显然是不够的。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之后,受到西方影响的一些改革思路,不是从洋务运动本身的思想脉络中产生的,而是在京城清议和地方士绅政治化的场域里浮现。
它表明,在19世纪不断发展的经世论述,由于其对体制问题的关注,倒是更容易超越西方经济发展的魅力,对西方的内部体制产生感应。
”不过没有了中国的洋务运动,那么国人的这些思想也许是不会建立起来的,因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尤其是中日甲午之战之后,人们好象对于纯粹的用什么实业救国,技术救国的思想以及作用,不再依赖或是崇拜了。
洋务运动论文
他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1860年,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攻陷安庆,第二年他即在安庆创设内军械所,制造新式船炮。虽然它的规模相当的小,但它是中国最早生产近代武器的工厂。1863年,曾国藩认识到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必须首先发展及其制造业,于是他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近代军工厂——江南制造局。
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起了一些抵制作用。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洋务运动一开始的目标是“求强” ,具体表现在开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建新式军队、购买国外新式武器。于是曾国藩在1861年12月创办了安庆军械所,在1863年安庆军械所还造出了我国第一条木壳小火轮,1865年把金陵制造局迁到上海。李鸿章1864年在苏州设立西洋炮局,1865年成立了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设立福建船政,1867年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开办天津机器制造局,1887年丁葆祯在成都设立四川机器局……短短几年间,中国的军事工业体系基本建成,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次大飞跃。
高中洋务运动历史论文
高中洋务运动历史论文洋务运动是一场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运动,它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
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经常有两种不同看法, 有的认为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借鉴欧美技术以增强国力的一场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有的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逐渐脱离封建闭塞状况迈向近代化的伟大开端,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洋务运动最终未能取得成功。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洋务运动是一场富有开拓精神的改革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洋务运动起源于19世纪中叶,当时中国面临着来自内外部各种各样的压力,国家处于一个危机四伏的时期。
封建统治者深知中国的国力不足以对抗外敌,因此开始尝试引进西方的技术和理念。
在这种背景下,洋务运动得到了充分的呼应,将西方的技术、科学、教育等引进中国,形成了一股由上而下的改革思潮。
然而,洋务运动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由于各种原因,洋务运动最终未能取得理想的成果。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历史事件,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虽然洋务运动最终没有取得成功,但它为中国近代化的道路上树立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对洋务运动的深入研究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近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学者对洋务运动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期对中国近代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之一。
这场改革运动的发起,旨在借鉴西方的技术和制度,以增强中国的国力,改变国家的命运。
在洋务运动期间,中国政府大力推行引进洋务新政,兴办洋务事业,努力加强国家的军事、工业、教育等实力。
另一方面,洋务运动也意味着中国开始接受西方的影响,改变传统的封建体制,积极寻求与世界接轨的途径。
这种开放的态度使得中国社会开始有了一些新的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一些尝试。
然而,洋务运动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首先,洋务运动的发起和推行主要依靠贵族和官僚的力量,而未能充分吸引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和智慧,导致了改革的局限性。
洋务运动论文
论洋务运动专业:姓名:学号:经过短短几周的近代史学习,我对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的近代化改革——“洋务运动”产生了兴趣。
想借此机会谈一下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和体会。
在认识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同中日甲午战争的关系时,首先要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推动洋务运动军事自强特别是进行近代海防军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防御日本的侵略。
清朝统治集团兴起洋务运动,从根本上讲是为了维护和加强封建统治。
但是,再以太平天国为中心的全国农民起义被镇压下去后,对清朝封建统治威胁最大的是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清政府办洋务的目的。
有对内镇压的一面,但主要是为了抵御外辱。
洋务运动是在国内统治阶级矛盾缓解,海边防危机日益加重的情况下,清朝统治者位增强抵御外辱的力量而采取的一种对策。
与其说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刚开始时,军事自强抵御外辱还是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话,那么,从70年代中期以后,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则主要是为了遏制和防御日本的侵略。
明治维新后日本队中国的一系列侵略扩张活动,是促使清政府加紧从事军事自强活动特别是大力推进近代海防海军建设的最主要因素。
经过1874年日本制造的侵略我国台湾的事件和1879年日本侵吞琉球的事件促进了海军的建立。
此后,北洋海军开始购造大型铁甲舰船,迅速走向成军。
洋务派创建新式海防海军的目的主要是防御日本的侵略,从1874年开展海防大讨论以来一直是很明确和一致的。
建立南北洋海军都是“隐为防御日本之计”。
内阁学士梅启照指出。
日本“擅废琉球”,“窥伺高丽”企图进而侵我东北,对中国安全造成的威胁最为直接,因此“防东洋优胜防西洋”。
李鸿章更明确的指出,日本实“为中国永久大患”。
他说:“日本狡焉思逞,更甚于西洋诸国,今日所以谋创水师不遗余力者,大半为制驭日本起见”。
正是从防御日本侵略,拱卫京畿安全这样一个根本目的出发,并考虑到他日朝鲜“有警,或须派兵应援”,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海防建设中,决定以北洋为重点,首先发展北洋海军,并优先更新驻防华北地区的淮军和练军的武器装备,加强其训练,同时,将防御日本队我国台湾的侵犯,作为南洋海军,福建海军建设和作战的一个重要目的。
近代史论文——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近代中国,从一个拥有独立主权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国家并向殖民地国家演化,这是个向下沉沦的过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并向资本主义演化,这是个向上发展的过程。
两个过程相互矛盾,又相互连结,没有国家的独立,就不能保证社会的真正进步,而没有社会的进步,则无法赢得国家的真正独立。
如此说,洋务运动则就像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既有向前进步的努力,同时又带有改革不彻底的封建局限性。
洋务运动的兴起,可以说是农民战争的副产品,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清政府面临太平天国和英法联军的双重威胁,在内外交困中,沉睡的中国里,有少数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共识下聚集起来,不同出身、不同地位的人物,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他们利用农民战争所造成的新局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缓慢地逐步朝资本主义方向挪动,客观上为中国的独立和进步积累着物质力量。
从林则徐、魏源的引进洋炮、仿造战船,到冯桂芬、李鸿章的“采西学”、“制洋器”,一脉相承,明显地表现出他们在民族战争炮火的洗礼下,为抵御外侮而不惜“以夷变夏”的清醒的认识。
农民战争打乱了封建统治者的步伐,破灭了那些腐朽旧权贵的美好幻想,使得李鸿章等人能够依靠镇压农民战争而崭露头角,成为新权贵,从而利用权力在太平天国的废墟上,把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学习西方的主张着手付诸实施,并扩展开来,持续达数十年之久,形成了一个“图富强”的洋务运动。
对于李鸿章等人来说,镇压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或许是罪恶滔天,但镇压之后,他们不是全面倒退,而是有所进取,为国家富强而向西方学习,他们的所作所为,至少在客观上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代中国因为闭关锁国政策始终没有出现资产阶级,所以洋务运动在初始阶段便是由地主阶级的开明派来承担。
封建主义是地主阶级安身立命的根基,那么洋务派就自然不会破坏这个根基,而只是想在这个根基上嫁接点资本主义,甚至本意仍在于强化这个根基。
如果我们要求地主阶级不去维护封建制度而是要反封建制度,我倒觉得那是根本不合情理的。
中国近代史论文“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史论文“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自强求富运动,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注定了它的最终失败,但它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对封建传统观念是一个强大的冲击。
下面是 ___为大家的中国近代史论文“洋务运动”,希望大家喜欢!《浅析洋务运动对近代民族工业的影响》摘要:19世纪 ___,清政府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洋务运动,但最终归于失败。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自强求富运动,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注定了它的最终失败,但它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对封建传统观念是一个强大的冲击,同时又促使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诞生。
关键词:洋务运动;民族工业;近代化;现代化前言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政权定鼎于南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金陵,建立了与大清分庭抗礼的政权;又过了三年,英法联军在美国、沙俄的帮助下,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赶跑了咸丰帝,留下了暴行。
清朝的统治内外交困,岌岌可危,为了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抵御外敌侵略,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 ___的自救运动,这就是洋务运动。
一、对封建传统观念的冲击1、洋务运动从根本上动摇了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重农轻商”的观念。
重农抑商政策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这是造成近代中国落伍于西方的重要原因。
幸而日后由于时势的发展,洋务派領导人物体会到列强经济侵略的严重性,掀起了以富国富民为主的重商运动,为清朝自强带来新的活力,使中国的近现代化工商业萌生并渐渐成长。
2、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
洋务派固然是在维护封建制度的框架内学习西方,这一原则后来被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但是,从完全排斥“西学”到决定“西学为用”,这是一个 ___进步。
近代的中国,在社会发展水平上和西方国家出现巨大的反差。
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西方主要国家相继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从农业文明步入工业文明,新发明、新技术不断出现,生产力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社会面貌日新月异。
论文--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原因孙爱林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2010级工业设计1班引言梁启超曾说“少年强,则中国强。
”作为21世纪大学生的我们,正肩负着使中国强大的历史使命。
俗话说“了解一个人,先去了解他做过些什么。
”只有读懂历史、认清史事,诠释一个泱泱大国由衰到盛一路走来的艰辛与磨难,才能总结出真正适合我们国家发展壮大的一条大道与一个信念。
这应该是所有国民应具备的强国意识。
那么对于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前迹,这将会是一个广袤而复杂精深的大课题。
让时光机的齿轮转动到19世纪60年代初,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课题之一是关于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洋务运动。
关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化产生的历史作用及失败原因,社会各界学者、精英人士在各种论坛、贴吧以及杂志、文史书库等中众说纷纭,各抒己见。
究竟洋务运动有什么意图?它何以在中国近代史上风靡30多年?它到底是抵御外敌还是“引狼入室”?对中国的发展是阻碍亦或促进?什么原因能导致它失败?让我来逐一阐述。
洋务运动兴起于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
眼看着一系列的烟火战乱暴动接踵而来,清政府的统治实在是岌岌可危。
于是,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官员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安内”“御外”为目的而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力求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来稳固并壮大清政府的统治。
中央以奕訢为首,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展开了一系列的洋务运动,主要内容包括编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新式军事工业、兴办近代工矿交通电讯企业、设立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等。
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首先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趁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①由于洋务派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自强、求富,因而他们引进了大量的工业设备,新的技术及文化、思想等,不可避免地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促进了中国向近代化的进程。
论洋务运动小论文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一直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为此,我试图从现代化的视角来探寻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化史上的地位。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最早启动。
首先,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现代化思想。
19世纪中叶,现代化浪潮已从欧美席卷到世界各地,它打破了各国的隔绝状态,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连为一体,人类历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而在中国,清王朝遇到了开国以来最大的统治危机: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蓬勃发展;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凭借洋枪洋炮打败了“天朝”军队。
日趋衰落的清王朝犹如一座将倾的大厦,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政治统治的危机,促使统治集团发生了分化,出现了新的组合――洋务派。
他们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了应变的思想,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农业为本的相当自足的社会体系,生产主要靠人力。
中国自古有较多的科技发明,并长期在世界占领先地位,但自14世纪后科学技术一直处于僵滞、停顿的状态,以致没有出现像西方那样的科学革命,科技也未能大量用到生产上。
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流的中心价值系统,重天人合一,重社会秩序与人伦规范。
在大部分时间里,中国面对的主要问题不是外部世界的挑战,而是源自内部的传统危机,但历史总是依照自身逻辑消解和克服这些危机,进入又一轮王朝循环。
然而自19世纪上半叶起,中国历史的内部要素与西方世界的霸权威胁及文明示范叠加在一起,共同制约着中国的历史走向。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内部一批掌握实权的官僚,觉悟到中国对西方有不能不学之处,而所要学的即是西方之技术。
于是,在奕诉、曾国藩、李鸿章等重臣的倡导和主持下,洋务运动应时兴起。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最初两家也是手工业生产,没有使用机械动力。
但以后建立的诸厂均一开始就进口外国的机器设备,引进国外技术,以至聘用外国技术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到了19世纪中叶发生了变化,随着太平天国、捻军、一次、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使得清政府第一次感到了生存危机,面对这种局面,以总理衙门大臣奕欣、两江总督曾国藩、闽浙总督左宗棠、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新洋务派提出为抵御外侮维护清廷的统治地位,应当抛弃陈腐的“祖宗之法”,转而引进西洋先进技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由于这批新洋务派的代表人物都是握有大权的军政重臣,且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也已看到了要维护自身统治不得不借助泰西的火枪大炮,因而默许了洋务派的提议,于是一场影响了近代中国命运的洋务运动在举国上下“办洋务”的热潮中开始了,史称“同光新政”。
在洋务运动中,另一位臣子张之洞创办枪弹厂,枪炮厂,炼铁厂,织布局,广东钱柜等。他为了摆脱列强对我国钢铁的封锁和控制,抵制列强经济侵略,1894年建成汉阳铁厂,同时他还创建了我国首家系统完备的军工厂——汉阳兵工厂。
兴办近代工业的同时,中国的军队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了甲午中日开战之前以湘军、淮军为代表的各省防军、练军普遍装备了后膛枪炮,比之西洋各国毫不逊色,1888年北洋水师的成军更是使清朝的国防力量上了一个台阶,使得中国的军队从大刀长矛的中世纪军队一变而为使用先进兵器的近代军队。
曾国藩的洋务思想和洋务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办军事工业;二是关于办外交的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仍未摆脱旧思路的窠臼,对洋务运动评价不高,这势必影响到对曾国藩的评价。曾国藩等人的洋务运动给近代中国带来的恶果是“直接间接使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源” 。曾国藩等洋务派和顽固派一样,都是社会的腐朽势力,即使学习西方,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只是“阻碍历史前进”。曾国藩所倡导的洋务运动具有七大作用,即开创和兴办了军、民用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逐步和改变了中国交通运输和通讯的陈旧状况、开了新的社会风气、传播了科学技术知识和造就、培养一批科学技术人员和工人、通过洋务实践活动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败和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开始改变了一些传统的观点、对中外往来和了解外国等方面起来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过一定的抵制作用 。中国由闭关自守向对外开放”,曾国藩是最初的倡导者,这是不能抹煞的 。在曾国藩生前死后,他领导的洋务运动收到了不容忽视和低估的成效。单以反侵略而论,洋务运动对制止日本1974年侵台战争的扩大,对左宗棠收复新疆,对中法战争战场上的胜利,对一再挫败日本吞并朝鲜进而侵略中国的阴谋,对推迟甲午战争的爆发,都产生了切实的积极作用。
0910010207 冯嘉靖
0910010208 闫红
0910010211 郭鑫宇
0910010213 张瑛
他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1860年,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攻陷安庆,第二年他即在安庆创设内军械所,制造新式船炮。虽然它的规模相当的小,但它是中国最早生产近代武器的工厂。1863年,曾国藩认识到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必须首先发展及其制造业,于是他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近代军工厂——江南制造局。
0910010225 刘晓
洋务运动一开始的目标是“求强” ,具体表现在开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建新式军队、购买国外新式武器。于是曾国藩在1861年12月创办了安庆军械所,在1863年安庆军械所还造出了我国第一条木壳小火轮,1865年把金陵制造局迁到上海。李鸿章1864年在苏州设立西洋炮局,1865年成立了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设立福建船政,1867年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开办天津机器制造局,1887年丁葆祯在成都设立四川机器局……短短几年间,中国的军事工业体系基本建成,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次大飞跃。
洋务运动是由曾国藩发其端,是因他在解决内忧外患的过程中接受了西方的部分事务,希望利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枪炮船只来解决现实的危机,这也充分体现了他重视“实用、实功”的思想。他创办军事工业、培养人才、引进西学、派遣留学等活动无疑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首倡办洋务以渐图自强,抵御外侮,体现了爱国思想,其目的是“为了开创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风气,使中国走上自强的道路”。
开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军,必须要有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为此,1864年李鸿章奏请清廷改革科举制度,清廷陆续开办了外文、军事、西医、电报等学校培养技术人才,并于1872年开始向海外派出留学生,在多年之后这些留学生成了中国军队、工厂、外交方面的骨干中坚,西式教育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人的思想开始摆脱蒙昧状态。
洋务运动与曾国藩
一、历史浪潮——洋务运动 பைடு நூலகம்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清政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内有人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列强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此刻的清王朝统治阶级不得不积极寻找着能够巩固政权的出路。而在鸦片战争之后,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就觉察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在中国古老的封建主义面前所显示出来的优越性,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这为统治集团寻找出路提供了参考。
洋务运动虽然轰轰烈烈,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其中的客观原因是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洋务派聘请的一些洋匠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暴利,使企业难以发展;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仇视一切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而主观原因则是因为整个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且有限。洋务派官员自身的近代化修养不足,没有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建设对其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相反,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剥削制度,试图在中国搞所谓的“中体西用”,即用中国的封建制度作容器,去盛载西方的先进技术,对两者的内在矛盾认识不足,因此必然导致失败。
二、风云人物——曾国藩
洋务运动中涌现了一大批有识之士,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为挽救清王朝的厄运立下赫赫功绩,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进步,曾国藩无疑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个风云人物。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他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中取得地方军政实权的清朝官员,维护封建社会统治秩序是他的根本立场和出发点。但他和其他封建统治者不同之处在于:开始认识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承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强盛,抛弃了闭关锁国、妄自尊大的陈旧观念,主张处理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并向西方学习某些先进的东西,以振兴中国,挽救清朝的危亡。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产生了“洋务(夷务)”这个词,当时所谓洋务指的是牵连到外国的一切事情,提倡和主持洋务的人自然就成了洋务派。
洋务派刚刚产生之时,由顽固守旧派占主导地位的清廷对之所抱的是敌视的态度,许多洋务派的创始人例如林则徐等都遭到了悲惨的下场。由于政府对办洋务不赞成、甚至反对,所以当时的洋务派可以说是在偷偷摸摸地办洋务,也就谈不上什么洋务运动了。
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起了一些抵制作用。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总而言之,他是一个矛盾的人物,它既维护了传统但又超越了传统,他保守旧物同时又冲撞了旧物。作为“中兴名臣”之首,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自觉代表,作为“自强新政”的首创者,他又不自觉地为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引入打开了大门。
小组成员:化学092班 0910010205 张芸
曾国藩十分重视人才,组织了一批翻译人员筹建翻译馆、印书处,翻译西方书籍,以介绍传播西方科学技术,遂使洋务运动在有人才、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起来。同治十年七月初三日,他还与李鸿章联名上奏选派留学生出国。所以他在洋务运动的初期起了思想指导作用。
作为洋务自强新政的首倡者,他的突出贡献还在于在那充满复杂矛盾的关键历史时刻为洋务运动确定了正确的指导方针,赢得了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