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2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2年上半年《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一、单选题1,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答案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学》考点教育学的发展分值2分正确答案D文字解析凯洛夫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
他主编的《教育学》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恿结了苏联20世纪20-30年代的教育经验,批判地吸收了教育史上进步教育家的思想,对我国产生过很大影响。
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考点教育的属性分值2分正确答案A文字解析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而不是根本因素。
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答案A,调查法B,访谈法C,历史法D,实验法考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分值2分---------------------------------------------------------------------------------------------------------------------------------正确答案C文字解析考察教育研究方法中历史法的概念。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答案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考点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分值2分正确答案B文字解析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所以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同生产劳动相脱离并且相对立。
5,我国2006年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
答案A,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考点义务教育制度分值2分正确答案B文字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体质。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着作是( )。
A.《论语》B.《大学》C.《学记》D.《孟子》1.【答案】C。
2.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 )A.经济功能B.育人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2.【答案】A。
3.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
A.梅伊曼B.赫尔巴特C.洛克D.康德3.【答案】D。
4.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 )。
A.幼儿阶段B.青少年阶段C.成年阶段D.老年阶段4.【答案】B。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 )。
A.连续性B.长期性C.创造性D.示范性5.【答案】B。
6.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 )。
A.夸美纽斯B.斯宾塞C.杜威D.博比特6.【答案】B。
解析:1859年,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提出了“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观点。
7.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对数学的厌恶,他在离开学校后很可能不会再主动研究数学问题了。
这种现象属于( )。
A.连带学习B.附属学习C.正规课程D.显性课程7.【答案】A。
解析:杜威曾在《经验与教育》一书中提出过"连带学习"的概念。
他认为"连带学习"在一定条件下,甚至比正规教学内容有更重大的教育影响。
例如,一个学生可以得到优秀的数学成绩,但如果他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而"学会"了对数学的厌恶,那就可以预料,在离开学校后,他很可能永远不会再去主动钻研数学问题了。
美国教育家克伯屈也曾提出一个"附属学习"的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正规课程内容时,学生在有意无意之间接受的态度、兴趣和情改的熏陶。
8.“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
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题参考答案
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题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职业理念中学生观之学生是独特的人。
全面发展的学生观要求教师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
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不同方面的平均发展,也不是所有的人按平均水平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承认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同可能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题干中“十个手指有长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每一个手指都不同,用在学生观中,就证明了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
因此D项是符合题干要求的。
A 项:顺序性是学生个体身心发展情况,但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
B 项: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
C 项: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指身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时,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职业理念中学生观之“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体现和遵从了学生的本质属性,将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并切实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置在发展的主体位置,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题干中,李老师的批评和雷老师的耐心解答反映出了两位老师是否尊重了学生,把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这一学生观,而学生观属于教师职业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理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这三大组成部分。
A、C、D 三项不是题干材料反映的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职业理念中教育观之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及方法(把握新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
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
从2001 年开始,国家为推进素质教育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建立起的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在改革内容中,最主要的改革项目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师生关系、课程评价等。
在课程评价中,旧课程强调甄别与选拔,而新课程强调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
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2年上半年《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一、单选题1,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 - 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
答案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学》考点教育学的发展分值 2 分正确答案D文字解析凯洛夫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
他主编的《教育学》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恿结了苏联20世纪20-30年代的教育经验,批判地吸收了教育史上进步教育家的思想,对我国产生过很大影响。
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答案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考点教育的属性分值 2 分正确答案A文字解析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而不是根本因素。
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
答案A,调查法B,访谈法C,历史法D,实验法考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分值 2 分正确答案C文字解析考察教育研究方法中历史法的概念。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
答案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考点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分值 2 分正确答案B文字解析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所以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同生产劳动相脱离并且相对立。
5,我国2006年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 )。
答案A,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考点义务教育制度分值 2 分正确答案B文字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体质。
2012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2012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28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在一堂数学课上,同学们就其中延伸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发生激烈争论,各执己见。
此时,老师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课后探究B)及时干预,强行制止学生争论C)暂停教学,即时请教专业人员D)不加干预,让学生继续争论答案:A解析:根据新课程改革纲要,老师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课后探究。
2.[单选题]根据《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对教师进行考核的内容不包括()。
A)业务水平B)工作态度C)工作成绩D)工作年限答案:D解析:关于教师考核,《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不包括对工作年限的考核。
3.[单选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教育公平的关键是( )。
A)机会公平B)过程公平C)结果公平D)区域公平答案:A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4.[单选题]学生李某因在上课时嬉戏打闹,被班主任罚打手心30下。
班主任的这种做法( )。
A)正确,有利于维护课堂教学秩序B)错误,不能对学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C)正确,这是教师惩戒学生的权利D)错误,对学生的体罚应当适度答案:B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规定:教师要关爱学生。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专家点拨:讽刺、挖苦学生;故意侮辱学生,随意谩骂学生;给学生取外号;不给学生以合理的解释权和辩护权等,这些行为都属于教师不重视未成年学生的人格尊严权,侵犯学生人格权的表现。
2012上半年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2012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真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十个手指有长短”这句话表明,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
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体差异性2 .每当学生请教课堂上没听懂的问题时,李老师总是批评学生没有用心听讲,而雷老师则会耐心地给学生解答。
两位教师的不同做法反映了()。
A.职业知识的差异B.职业理念的差异C.职业能力的差异D.职业认同的差异3. 改革评价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其核心价值取向是()。
A.综合性取向B.选拔性取向C.发展性取向D.同一性取向4.在一堂数学课上,同学们就其中延伸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发生激烈争论,各执己见。
此时,老师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课后探究B.及时干预,强行制止学生争论C.暂停教学,即时请教专业人员D.不加干预,让学生继续争论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对教师进行考核的内容不包括()。
A.业务水平B.工作态度C.工作成绩D.工作年限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教育公的关键是()。
A.机会公平B.过程公平C.结果公平D.区域公平7.学生李某因在上课时嬉戏打闹,被班主任罚打手心 30 下。
班主任的这种做法()。
A.正确,有利于维护课堂教学秩序B.错误,不能对学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C.正确,这是教师惩戒学生的权利D.错误,对学生的体罚应当适度8.王某和郑某都是年满十周岁的小学生,两人在课间争吵扭打,老师未能及时制止,王某不慎击中郑某耳部,导致郑某失聪。
中教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 (1)
中教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 (1)一、单项选择题(20题)1、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前后反复出现,且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扩展和深化。
这种教材编排方式是()A.直线式 B.螺旋式 C.分科式 D.综合式2、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3、下列教育形式中属于狭义的教育的是()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自我教育4、“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儿童学理论5、奠定活动课程论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A.杜威 B.夸美纽斯 C.布鲁纳 D.洛克6、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理论是()A.形式教育论 B.实质教育论 C.传统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7、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A.讨论法 B.谈论法 C.谈话法 D.讲授法8、张啸这次考试成绩非常差,老师找他谈话时,他分析原因是因为近期喜欢上班内的一名女同学,上课经常开小差,学习不够努力。
这种归因属于()A.不稳定、不可控制的外归因 B.稳定、可控制的内归因C.稳定、可控制的外归因 D.不稳定、可控制的内归因9、小志很喜欢看武打片,经常将影片中的暴力镜头重现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这可以用理论进行解释。
()A.试误说 B.强化原理 C.观察学习 D.普雷马克原理10、儿童有不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等特点是在教养方式下形成的人格特点。
()A.放纵型 B.权威型 C.民主型 D.自由型1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感觉的()A.对比 B.差别感受性 C.适应 D.后象12、教师提问:“一个四边形,每边边长都是‘1’,面积是否是‘1’?”许多同学肯定地回答是“1”,刘晓翔却回答说:“如果把它压扁,变成一条线,面积就差不多成‘0’。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位教育家首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D.福禄贝尔答案:C.裴斯泰洛齐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学习动机”的范畴?()A.学习需要B.学习目标C.学习态度D.学习期待答案:C.学习态度3、“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皮亚杰B.维果斯基C.布鲁纳D.加涅答案:B.维果斯基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元认知策略”?()A.计划策略B.监控策略C.调节策略D.时间管理策略答案:D.时间管理策略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德育方法”的范畴?()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指导自我教育法D.心理健康咨询法答案:D.心理健康咨询法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答案:错误。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
过强的学习动机可能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因为过度的紧张和焦虑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因此,学习动机的强度应该适中,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答案:正确。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包括计划、监控和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策略。
3. “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答案:正确。
“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也称为“教学的最佳期”。
这个概念强调了教学的作用,即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教学刺激,帮助学生跨越这个“最近发展区”,达到更高的潜在发展水平。
4.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了解和控制的一种策略。
()答案:正确。
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了解和控制的一种策略,包括对学习计划的制定、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对自己学习效果的评估等。
5.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唯一途径。
2012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7119
2012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本卷共分为1大题22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二、多项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意)1.指导教学包括的活动有()A: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B:呈现新材料C:提供有指导的练习D:提供反馈和纠正E:提供独立的练习参考答案:A, B, C, D, E【解析】指导教学有六项活动,除ABCDE外还有每周或每月的复习。
2.CAI的优越性体现在()A:交互性B:即时反馈C:所呈现信息生动形象D:机器规定速度E:自定步调参考答案:A, B, C, E机器不能为学习者定速度,除此之外,其余均为CAI的优越性。
3.从学习的人性基础及教学的关系来划分,学生的学习分为()A:自主学习B:继承性学习C:他主学习D:符号性学习参考答案:A,C4.加涅和布里格斯把教学组织形式分为()A:集体教学B:个别教学C:小组教学D:支架式教学E:讨论式教学识记性试题。
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研究中,加涅和布里格斯把教学组织形式分为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两类。
(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5.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分为哪几种类型?()A:积极的B:消极的C:和睦的D:对抗的E:排斥的参考答案:A, B, D【解析】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6.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是()A:距离远近B:交往的频率C:态度的相似性D:个性的互补及外形E:时间的长短参考答案:A, B, C, D【解析】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性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
7.舒茨提出人际交往需要的三维理论,认为基本的需要包括()A:成就B:包容C:情感D:支配E:生存参考答案:B, C, D社会心理学家舒茨1958年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2012年上半年及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和解析纯文字Word版(答案与题目未分开版)
2012年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分,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十个手指有长短”这句话表明,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
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体差异性2. 每当学生请教课堂上没听懂的问题时,李老师总是批评学生没有用心听讲,而雷老师则会耐心地给学生解答。
两位老师的不同做法反映了()。
A.职业知识的差异B.职业理念的差异C.职业能力的差异D.职业认同的差异3. 改革评价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其核心价值取向是()。
A.综合性取向B.选拔性取向C.发展性取向D.同一性取向4. 在一堂数学课上,同学们就其中延伸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发生激烈争论,各执己见。
此时,老师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课后探究B.及时干预,强行制止学生争论C.暂停教学,及时请教专业人员D.不加干预,让学生继续争论5. 根据《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对教师进行考核的内容不包括()。
A.业务水平B.工作态度C.工作成绩D.工作年限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教育公平的关键是()。
A.机会公平B.过程公平C.结果公平D.区域公平7. 学生李某因在上课时嬉戏打闹,被班主任罚打手心30下。
班主任的这种做法()。
A.正确,有利于维护课堂教学秩序B.错误,不能对学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C.正确,这是教师惩戒学生的权利D.错误,对学生的体罚应当适度8. 王某和郑某都是年满十周岁的小学生,两人在课间争吵扭打,老师未能及时制止,王某不慎击中郑某耳部,导致郑某失聪。
在此事件中应当承担责任的是()。
A.郑某和其监护人B.王某和学校C.郑某和学校D.王某和其监护人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的场馆是()。
2012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
2012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刻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挑选题(共50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要一个最契合题意)1.班主任的领导办法一般能够分为三品种型。
A:科学的、艺术的、人文的B:上等的、中等的、劣等的C:抱负的、实际的、名利的D:威望的、民主的、听任的参考答案:D[解析]班主任的领导办法一般能够分为三品种型:威望的、民主的、听任的。
威望型班主任侧重于在领导与恪守的联系上施行影响,由教师自身对班级实施无条件的办理,严格监督学生履行教师所提出的要求的进程与成果;民主型班主任比较长于倾听学生的定见,在领导班级进程中,不是以直接的办法办理班级,而是以直接的办法引导学生;听任型班主任建议对班级办理不要过多干涉,以忍受的心情对待班级办理中的抵触,不自动安排班级活动。
因而本题选D。
2.我国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是A:《大学》B:《春秋》C:《学记》D:《论语》参考答案:C【解析】《学记》是我国也是国际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
3.20世纪今后的教育特色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
A:个性化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C:单个化D:教育权力的平等化参考答案:B[解析]z0世纪今后的教育特色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①教育的终身化。
终身教育是习惯科学常识的加快添加和人的持续开展要求而逐步构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准则,它的实质在于,现代人的终身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开展的终身。
教育的终身化表现了教育对人终身开展的含义和价值,习惯了个性化和全体化开展的要求,完结了人力资源与经济社会和科技的调和开展。
②教育的全民化。
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力。
这儿所说的教育,不只包含小学教育、初中教育等,还包含正规的或非正规的各种办法的教育。
③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独裁性的否定。
一方面,它寻求让一切的人都遭到相同的教育,不同种族、性别,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位置的成员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时机;另一方面,教育的民主化寻求教育的自在化。
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
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1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专著的识记情况。
苏联凯洛夫所主编的《教育学》一书曾对我国产生过很大影响,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作为科学一般方法论基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以及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关于文化和教育的学说;经过批判地改造过的教育学的历史遗产,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的工作与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苏联进步的教育学对于科学的贡献;苏联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的现代工作经验以及家庭教育的经验。
故D项正确。
A项:《普通教育学》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重要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大教学论》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重点阐释了教学理论问题。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他在此书中明确表示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个人能够继续他的教育,不是要在教育历程以外去寻觅别的目的,把教育当作这个别的目的的附属物。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2解析本题考查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体系。
C项正确。
A项: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规模和速度。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文化影响着教育的内容、水平、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目的的确立等。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者的观念,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影响教育技术。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3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解情况。
教育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历史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并加以系统、客观地分析研究,从而揭示教育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故C项正确。
A项:调查法是指研究者通过问卷、访谈、测验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一种研究方法。
2012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试真题(中学)
2012 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1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2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 20 世纪 20—30 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学》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A.调查法B.访谈法C.历史法D.实验法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5.我国 2006 年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
A.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6.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社会课程7.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计划B.课程目标C.课程标准D.课程说明8.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倡导的”三中心”是()。
A.儿童、教材、活动B.教师、活动、经验C.儿童、活动、经验D.教师、经验、教材9.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的是()。
A.生产经验B.生活经验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10.明确提出“教学水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A.今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赞可夫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2012年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1.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学》答案: D解析: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答案: A解析: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社会生产力是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
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A.调查法B.访谈法C.历史法D.实验法答案: C解析:历史研究法是以系统方式收集、整理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史料,诠释理解史料及事件关系的方法。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答案: B解析: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所以,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
在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5.我国2006年修订并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A.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答案: B解析: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6.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社会课程答案: A解析:略。
7.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A.课程计划B.课程目标C.课程标准D.课程说明答案: C解析: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要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真题(解析)
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真题(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职业理念中学生观之学生是独特的人。
全面发展的学生观要求教师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
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不同方面的平均发展,也不是所有的人按平均水平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承认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同可能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题干中“十个手指有长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每一个手指都不同,用在学生观中,就证明了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
因此D项是符合题干要求的。
A 项:顺序性是学生个体身心发展情况,但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
B 项: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
C 项: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指身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时,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D。
2本题考查的是职业理念中学生观之“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体现和遵从了学生的本质属性,将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并切实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置在发展的主体位置,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题干中,李老师的批评和雷老师的耐心解答反映出了两位老师是否尊重了学生,把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这一学生观,而学生观属于教师职业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理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这三大组成部分。
A、C、D 三项不是题干材料反映的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
3本题考查的是职业理念中教育观之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及方法(把握新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
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
从2001 年开始,国家为推进素质教育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建立起的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在改革内容中,最主要的改革项目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师生关系、课程评价等。
在课程评价中,旧课程强调甄别与选拔,而新课程强调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
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综合素质(中学)真题及答案
2012年上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十个手指有长短”这句话表明,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体差异性2、每当学生请教课堂上没听懂的问题时,李老师总是批评学生没有用心听讲,而雷老师则会耐心地给学生解答。
两位老师的不同做法反映了,A,职业知识的差异B,职业理念的差异C,职业能力的差异D,职业认同的差异3、改革评价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其核心价值取向是,A,综合性取向B,选拔性取向C,发展性取向D,同一性取向4、在一堂数学课上,同学们就其中延伸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发生激烈争论,各执己见。
此时,老师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课后探究B,及时干预,强行制止学生争论C,暂停教学,即时请教专业人员D,不加干预,让学生继续争论5、根据《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对教师进行考核的内容不包括A,业务水平B,工作态度C,工作成绩D,工作年限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教育公平的关键是,A,机会公平B,过程公平C,结果公平D,区域公平7、学生李某因在上课时嬉戏打闹,被班主任罚打手心30下。
班主任的这种做法,A,正确,有利于维护课堂教学秩序B,错误,不能对学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C,正确,这是教师惩戒学生的权利D,错误,对学生的体罚应当适度8、王某和郑某都是年满十周岁的小学生,两人在课间争吵扭打,老师未能及时制止,王某不慎击中郑某耳部,导致郑某失聪。
在此事件中应当承担责任的是,A,郑某和其监护人B,王某和学校C,郑某和学校D,王某和其监护人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的场馆是,A,展览馆B,纪念馆C,图书馆D,影剧院10、某县教育行政部门为推进当地教育发展,决定设置一批重点学校并给予财政、师资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2012年教师资格证统考《中学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全四套)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论语》中记载着许多孔子关于仁的解释,孔子“仁”的中心是【A】A.爱人B.人心C.诚信D.谦让【答案解析】:教育以人本,因此“爱人”既是“仁”,作为教师应具备“仁”的基本理念。
2.某市教委在教师中随机调查,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都回答“是”。
而当转而对他们所教的学生问“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时,回答“体会到”的学生仅占10%这说明【A】A.教师还没有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巧B.教师尚不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C.教师缺乏信心D.教师缺乏爱心【答案解析】: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沟通与做法让学生感受的教师对自己的爱。
3.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A】A.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B.教育对象的影响C.教育法规的影响D.教育原则的影响4.“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这句话出自【B】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老子【答案解析】:教育是人生必不可少的,这句话出自孟子。
5.中国人有句俗语说,“师生如父子”,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D】A.师生关系就是父子关系B.师生关系基本等同于父子关系C.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又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D.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却没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A】。
A.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B.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C.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D.绝对真理的完美体现【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在于它的阶级性、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它的出现,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7.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C】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质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答案解析】:唯物主义是与唯心主义相对立的基本哲学派别,它主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学》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
A.调查法B.访谈法C.历史法D.实验法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5.我国2006年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 )。
A.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6.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社会课程A.变式B.范式D.演绎14.“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用于训练学生的哪一种思维?( )。
A.直觉思维B.发散思维C.动作思维D.集中思维15.某中学一次数学考试中,陈鹏是唯一满分的学生。
当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陈鹏内心非常高兴,但他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这反映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
A.稳定性B.持久性C.掩饰性D.短暂性16.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17.某生近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容易自我否定、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他的主要问题是( )。
A.焦虑B.强迫C.抑郁D.恐怖18.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帮助李晓明建立焦虑等级,让他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进行放松训练,从而缓解他的考试焦虑。
这种心理辅导的方法是( )。
A.强化法B.系统脱敏法C.理性一情绪疗法D.来访者中心疗法19.学生能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达到( )。
A.服从阶段B.依从阶段C.认同阶段D.内化阶段20.学生兴趣小组的纪律主要属于( )。
A.教师促成纪律B.群体促成纪律C.任务促成纪律D.自我促成纪律21.李老师坚信自己能教好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
这主要反映了他具有较高的教学( )。
A.认知能力B.监控能力C.操作能力D.效能感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23.知识多少与能力高低成正比。
’2012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1939年出版了以凯洛夫为总主编的《教育学》。
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的经验,构建了新的教育学理论体系,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他极其重视智育即教养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套比较严格和严密的教学理论。
它的主要缺点是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发展学生的智力重视不够。
这本书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A【解析】干扰项是C,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
3.C【解析】历史法就是通过对人类已有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分析,认识教育现象和发现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对中学教师来说,就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加以回顾,通过分析和思考,将教育措施、教育现象与教育效果之间关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法的三个步骤:收集资料、史料的鉴别和史料的分类。
4.B【解析】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所以,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
在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据可查证的资料。
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寿右的埃及。
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
一般应用“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15.C【解析】这反映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掩饰性。
16.A【解析】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多血质。
多血质的典型特征是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
17.C【解析】主要问题是抑郁。
18.B【解析】这种心理辅导的方法是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19.D【解析】品德的形成要经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
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20.B【解析】学生兴趣小组属于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促成的纪律是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属于集体促成的纪律。
21.D【解析】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二、辨析题22.【解析】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由此可知,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23.【解析】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从本质上讲,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而能力属于实践活动的领域。
知识与能力是互动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会更好地促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但能力又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
知识是能力转化的基础与前提,没有知识的吸收与积累,能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能促进能力的发展;能力对知识的获得又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能力越强,获得知识越快、越多。
机械地说知识与能力成正比,说法有失片面。
24.【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学习迁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如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来划分,可以把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其中正迁移对学习起促进的积极作用,负迁移对学习起干扰、阻碍的消极作用。
由此,笼统地说学习迁移对学习新知识起促进作用是不准确的。
25.【解析】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
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根据迈克尔等人1990年做出的分类,可将学习策略分为三部分:第一类是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即信息加工的策略。
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第二类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第三类是资源管理策略,是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环境和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29.【答案要点】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过程中,要经历顺序不变又相互联系的八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普遍的发展任务,这些任务都是由个体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问不断产生的冲突或矛盾所规定的。
在任何一个阶段,如果个体解决了冲突,完成了该阶段所要求的任务,就能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相反则会形成消极的品质。
个体就是这样在不断的解决冲突、克服心理社会危机、完成发展任务的过程中从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过渡。
如果个体在某一阶段未能很好地解决发展任务,他还可以通过教育等措施在下一个阶段得到补偿。
埃里克森所指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包括:(1)婴儿期(0—1.5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婴儿出生后就有种种生物性需要,要吃、要抱、要睡、要有人逗他等等,一旦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对周围的人及其世界的信任感。
这种对人和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以后各阶段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期形成同一性的基础。
(2)儿童早期(1.5—3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怀疑与羞怯感。
儿童的动作能力发展很快,必要的认知和语言能力也已具备,还多多少少形成了与父母、同伴社会交往的经验,他开始喜欢独立探索周围世界,藐视外部世界的控制,显示自己的力量。
(3)学前期(3—6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儿童还可以在言语和行动上更广泛地探索和扩充他的环境,主动性大大增加。
在主动探索的同时,会与别人的自主性发生冲突,因而会产生内疚感。
(4)学龄期(6~l2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儿童开始进入学校意味着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为了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也为了不落后于其他同学儿童必须勤奋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又时不时渗透着害怕失败的情绪,这种勤奋感与自卑感的并存便构成了本阶段的危机。
(5)青春期(12—18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自我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它包括有关自我的动机、能力、信念和性格等的一贯经验和概念。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与职业的选择、性别角色和人生观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个体在这一时期把这些方面很好地整合起来,其所想、所做与他的角色概念相符合,个体便获得了较好的自我同一性。
如果不能整合,将会导致角色混乱或同一性延迟.产生同一性危机。
(6)成年早期(18~25岁),恋爱与婚姻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所以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亲爱。
(7)成年中期(25~50岁),主要通过生儿育女,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现着关怀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关怀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