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功能观下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导作用分析

合集下载

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功能与监管

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功能与监管
金融机构组织与制度创新
例如,设立新的金融机构、调整内部组织结构或 改革公司治理等。
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例如,推出新的理财产品、贷款服务或支付方式 等。
金融市场和交易方式创新
例如,开发新的金融市场、推出新的交易工具或 技术等。
金融创新对监管的挑战
监管滞后
风险难以识别和评估
金融创新往往先于监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导致监管机构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
监管评级
根据对商业银行的综合评估结果,对 其进行评级,以实施差别化监管。
行政处罚
对违反监管规定的商业银行进行处罚 ,包括警告、罚款、吊销业务许可等 。
04
金融创新与监管挑战
金融创新的定义与类型
金融创新的定义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为了适应经济 环境的变化和谋求自身的发展而采取的新的服务 方式、新的交易手段和新的市场组织方式的总称 。
业务合规性
确保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监 管要求。
信息披露
要求商业银行公开披露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和风险管理等信息,增加透明度。
监管的方式与手段
现场检查
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营业场所进行 实地检查,核实其业务和财务状况。
非现场监管
通过收集和分析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 、交易数据等信息,评估其风险状况 。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和有效性。
03
强化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监管协调与合作, 共同应对跨国性的金融创新风险

02
提高监管技术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 段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加强 对复杂金融产品的监测和分析。
04
重视消费者保护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金融与实体经济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依存,彼此影响,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和增长。

本文将探讨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相互作用对经济的影响。

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为实体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服务。

通过金融渠道,实体经济可以获得所需的资金和融资支持,以促进生产和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市场、保险等,为实体经济提供了融资、投资、支付、风险管理等多种金融服务,可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二、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首先,金融的发展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金融市场的出现使得资源的配置更加灵活高效,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资金利用效率,降低了融资成本,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其次,金融可以推动创新和科技进步。

金融机构通过对创新企业的融资支持,促进了科技创新的发展,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升级和转型。

此外,金融的稳定也对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会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甚至引发金融危机,严重损害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实体经济对金融的需求实体经济的发展为金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机会。

实体经济的增长需要金融的支持和服务,例如各类企业的筹资需求、个人的消费和投资需求等。

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和活力源泉,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大量的融资和业务机会,同时也要求金融机构提供稳定、高效的金融服务来满足其需求。

四、互动促进经济增长金融和实体经济通过相互之间的作用和促进,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金融的发展为实体经济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和市场机制,有利于实体经济的投资扩张和创新发展。

实体经济的增长又为金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和投资机会,推动金融机构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关系是相互促进的,两者共同为经济的增长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密切,相互作用并共同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商业银行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不可忽视。

一、金融市场的重要性金融产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金融市场是连接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桥梁,是实现货币供应与实体经济之间衔接的重要渠道。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创造货币的特殊职能,其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二、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商业银行是传统的信贷业务的主要提供者,其信贷业务特别是中长期贷款业务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贡献不可小觑。

商业银行通过对企业的相关评估以及企业的经营状况等因素进行分析,通过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等方式向企业提供各种融资服务,满足企业的经营资金需求。

这不仅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也是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式。

商业银行有各种理财产品,如定期存款、活期存款、理财基金等,不同的理财产品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风险收益的匹配方案。

理财业务可以为那些暂时没有融资需求,但有闲置资金的企业提供投资渠道,进行收益的增值。

四、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商业银行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能是风险控制,这也是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涉及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企业经济活动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通过对信用评估、评分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控制客户的信用风险;通过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各种风险的综合控制,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企业的稳健经营。

五、商业银行的创新业务当前,商业银行不断创新业务,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直接支持实体经济。

比如,银行可以给中小企业提供代理贸易融资服务、生产质量担保等创新业务,在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的同时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风险成本等。

商业银行还可以开展股权投资、企业并购等业务,为企业融资提供多种选择,在发挥自身金融优势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

浅谈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问题研究

浅谈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问题研究

浅谈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问题研究
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是指银行业的活动如何影响实体经济的综合研究。

一方面,银行业的服务和支持会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会影响银行业的发展。

因此,要深入研究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内涵和联系,改善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机制和质量,对构建国家经济格局和激发实体经济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应着重关注发展中小企业问题。

中小企业是实体经济关键的支柱,能够促进就业,创造优质的就业问题,对改善实体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的发展受到资金供给、政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银行业的服务要重视为中小企业提供财务支持,改善资金供应结构,推进金融服务创新,缩短资金周转周期,扩大融资渠道。

其次,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应注重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

金融科技将有效改善实体经济的金融环境,从而加快实体经济发展。

例如,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改善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提高审批效率,扩大服务覆盖面;可以利用智能合约技术,构建网络的债权转让机制,降低融资成本,使实体经济受益更多。

最后,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应注重业务形态创新。

目前,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着困难,客户需求多样化,市场高度竞争。

因此,银行应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深入挖掘民众金融需求,通过业务形态的创新和转型,加大金融服务对农村客户的便利性,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总之,要深入研究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内涵和联系,就需要重视中小企业问题,注重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加强业务形态创新。

最后,银行竭力改善服务质量,更好地助推实体经济发展,为企业搞特色活动,有助于丰富国家经济格局,激发实体经济活力。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研究——以开发性金融机构为例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研究——以开发性金融机构为例

89大众商务金融天地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命脉所在。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峻考验。

在此情况下,无论考察调研,还是重要会议,党中央更加重视实体经济发展。

聚焦“六稳”“六保”,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优化金融服务、防控金融风险,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是当前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势所趋,开发性金融机构在其中如何发挥政策优势,为企业持续减费让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和研究意义。

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概况(一)国外概况金融市场的研究与金融市场相伴而生。

20世纪80年代之前,国外较为注重金融信用创造功能、储蓄转化投资功能、流动资金风险分散功能等某一项功能的研究,包括研究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但是对经济发展和金融功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且不够系统。

20世纪90年代之后,国外学者转换了研究思路,开始系统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前的关系,研究结果均表明金融的发展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当然金融中的不同主体因指标不同会发挥出不同的作用。

Bagehot通过一定的企业金融研究认为,大型工业项目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其中的金融活动对工业革命产生巨大的推动力;Schumpeter通过金融机构与企业间的关系研究认为,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能促进企业进行产品创新、生产创新和技术进步;Gurley和Shaw通过对金融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金融制度的效率越高,国家运用资源的效率则越高;Patrick于1966年提出了两种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方法,分别为“供给导向法”和“需求导向法”,并在后期的经济改革中发挥出较大的效果。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道路,但根据当前收集的情况来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道路均是保障金融发展的同时,探索其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弱势企业的方式方法。

比如,韩国在大力扶持银行信贷的同时,积极开展扶助政策以完善农村的金融体系,以此来推进农业基础产业的发展;美国通过颁布法律的方式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使国内的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金融实现了协同发展;印度在扶持农村发展的同时,积极实施农业信贷政策,保障农村金融的发展,为农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

银行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银行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当今社会中,银行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作为经济的支柱,银行金融机构不仅提供了金融服务和产品,还通过资金的流通和投资,推动着整个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通过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方式,探讨银行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银行金融机构的地位和作用1.1 银行金融机构的地位银行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体系的中坚力量,拥有着储备和流通着大量的资金。

在整个经济体系中,银行金融机构承担着存款、贷款、投资、汇款、结算等多种功能,是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

1.2 银行金融机构的作用银行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银行金融机构通过向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促进了生产和消费的进行,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银行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市场的运作,实现了资金的有效配置和流动,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另外,银行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金融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通过以上途径,银行金融机构为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银行金融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在经济发展中的体现2.1 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银行金融机构通过向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推动了生产和消费的进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在这一过程中,银行金融机构不仅能够提供资金支持,还能够通过风险管理和金融服务,为经济主体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2.2 在资金配置和流动方面银行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市场的运作,实现了资金的有效配置和流动。

在这一过程中,银行金融机构充当着资金的中介,将存款转化为贷款,并为投资者和融资者搭建了交易场所。

这一过程不仅实现了资金的有效利用,还促进了经济的稳健发展。

2.3 在金融创新方面银行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创新,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在这一过程中,银行金融机构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满足了社会各层次的金融需求,同时也为经济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动力。

三、个人观点和总结在我看来,银行金融机构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者,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它们为经济提供了资金支持,促进了经济增长;它们实现了资金的有效配置和流动,稳定了经济运行;它们通过金融创新,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浅谈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浅谈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分利润回馈给资金提供者,实现财富的二次分配,通过纳税使 财政部门增强了调控经济发展的能力。
3.宏观调控的功能 中央银行主要通过金融市场实施货币政策工具,商业银行 等金融机构通过市场了解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控意图,通过 公开市场业务,吞吐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给量,金融市场把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传导到实体经济和社会大众,实体经济和 社会大众通过利率的变动了解货币政策的调控意图,据此调整 自己的投资和消费行为,通过层层传导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政策得到了切实执行。社会各经济变量的变化也通过市场反馈 信息,影响中央银行、各金融机构的行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 我国已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的现代国家金融体系。 三、货币供给 决定货币供给量的主要因素如下 : 1.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具高度的主导性、权威性、独立性。中央银行通 过制定货币政策和控制货币发行量,来调节和控制我国的金融 活动,为我国的经济活动提供基础货币。流通中的货币具有无 限的偿还能力。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和公开市场业务是 中央银行调控市场的三种主要手段,通过以上三种主要方式使 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和原始存款得到有效的调剂,从而影响货 币供给总量。 2.商业银行 通过低利率贷款的形式货币被从中央银行转移到了商业银 行,商业银行再贷给市场主体,差额是商业银行的盈利。商业 银行同时吸收央行和储户的存款,通过存款总量的变动,调节 了货币的供给量。 3.财政机构 财政机构是财政政策的执行者,根据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收 入加大在银行的存款额度或者扩大公共支出,通过财政资金的 一收一放达到影响货币供给量。由于不断流通往复造成的货币 乘数效应,货币供给量的调控呈几何级变动。
(2)深层原因。①需求拉上供给相对不足。由于商品总供 给不能迅速生产出来,满足增大投资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使得在相对的时间段内造成了物资的紧缺供小于求形成通货膨 胀。主要表现过度投资和消费需求的膨胀而出现的价格上涨。 如我国经济建设初期对钢材的需求急剧上升,为了拿到钢材各 地纷纷派人守在钢厂等钢材,钢材价格水涨船高,就是固定资 产过度投资导致的物资相对短缺引发的通货膨胀。②成本推动。 由于原材料、人工、水、电、煤、运输成本等要素价格的上涨, 造成产成品价格的提高,从而造成市面价格的提高。③体制不 完善结构失衡。由于体制的不完善使往往导致一国的产业结构 失衡,个行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造成国民经济发展失衡而引 发通货膨胀。④对未来过度悲观。通货膨胀引起了物价上涨, 由于人们不知道这种通胀要持续到什么时候,人们开始大量囤 积物资,引起局部更严重的通货膨胀。

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商业银行是现代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不仅为个人和企业提供融资、支付和储蓄等基础金融服务,还承担着引导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等重要职责。

首先,商业银行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通过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的贷款资金可以用于生产资料的购买、生产过程的支持以及市场拓展等方面,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业务拓展和产能提升。

此外,商业银行还通过债券、股票等金融工具的发行,为企业筹集资金,帮助其扩大规模和实现战略目标。

可以说,商业银行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其次,商业银行在资源配置中具有重要地位。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承担着将金融资源重新分配的职责。

通过吸纳个人和企业的存款资金,商业银行可以将这些资金用于向其他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贷款。

这种资源的重新配置可以有效地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

同时,商业银行还能通过风险管理和信用评估等手段,合理分析和评估不同企业的风险水平,从而确保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不良贷款的风险。

另外,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还体现在金融市场的发展中。

商业银行不仅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同时还扮演着市场监管和金融安全保障的角色。

商业银行通过各类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发行,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选择,促进了金融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此外,商业银行还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管,确保市场的公平、透明和有序运行,维护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除了上述角色外,商业银行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其他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商业银行通过支付结算系统,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高效、便利的支付服务,促进了经济交易的顺利进行。

其次,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信用评估能力,为社会提供了一定的风险保障和信用支持,增强了市场经济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商业银行还通过普惠金融服务等举措,推动金融包容和社会公平,助力精准扶贫和可持续发展。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论述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论述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论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指金融机构通过提供融资、理财、风险管理等多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和主体,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的实际生产和实际经营活动。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有助于解决融资难题实体经济发展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但很多中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金融机构通过提供各类融资产品,如贷款、信用证、保理等,为实体经济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金支持。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够解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推动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实体经济中的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竞争力。

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可以提供风险管理工具、国际结算服务、资金融通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帮助企业降低运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率。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支持,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革,实体经济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升级。

金融机构通过提供风险投资、并购重组等金融服务,促进企业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够有效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中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企业,有助于推动整个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有助于稳定金融市场实体经济是金融市场的根基和主要参与者,实体经济的稳定性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机构通过提供风险管理工具、提供金融衍生产品等服务,帮助实体经济管理市场风险,提高市场效率。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够通过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市场稳定,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五、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仅仅是为了实体经济的短期利益,更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金融机构通过提供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向生态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在当今经济发展的格局中,金融业就如同实体经济的“血液”,为其提供着不可或缺的支持和动力。

实体经济作为经济的根基,涵盖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众多领域,是创造物质财富、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关键所在。

而金融业则以其独特的方式,发挥着资源配置、风险管理等重要功能,有力地推动着实体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优化升级。

首先,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企业的发展壮大,无论是新设备的购置、新技术的研发,还是扩大生产规模、开拓新市场,都离不开充足的资金。

银行贷款是企业获取资金的常见途径之一。

银行通过评估企业的信用状况、经营前景等因素,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信贷资金,帮助它们解决资金周转难题,实现生产和经营的正常运转。

除了银行贷款,资本市场也为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的渠道。

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从广大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在支持实体经济的过程中,金融业还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金融市场如同一个巨大的资源调配平台,通过资金的流动引导着社会资源向效益更高、更具发展潜力的领域集中。

比如,那些具有创新能力、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相反,那些落后、低效的企业则可能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逐步被市场淘汰。

这种优胜劣汰的机制,使得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合理、高效的利用,推动实体经济整体的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风险管理也是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一项重要支持。

实体经济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汇率风险等。

金融业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金融工具和服务,帮助企业有效地管理和分散风险。

例如,企业可以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来对冲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通过购买信用保险来降低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

这些风险管理手段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使其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时能够保持稳定的经营。

金融业还在推动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3篇)2023年学习贯彻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发言稿

(3篇)2023年学习贯彻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发言稿

学习贯彻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发言稿“新的保鲜膜生产线开起来了!”实现了扩产计划,湖北一家小微企业的负责人颇为感慨。

企业去年曾因融资难打起了“退堂鼓”,关键时刻,湖北银行及时送上“订单贷”服务,破解了企业“拿不出抵押物”的困境。

企业凭出货单获得授信、扩大产能,经营加快回暖,银行也收获了优质客户。

一贷一还,生动诠释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共生共荣关系。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

今年1月至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1%,比去年同期下降0.32个百分点,其中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2虬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截至9月末,绿色贷款余额、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36.8%、38.2%、18.6%,均远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总量上流动性合理充裕,融资成本不断降低,结构上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倾斜,这充分表明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逐步形成、金融服务能力日益提高。

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高度概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八个坚持”,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

这为进一步明确金融功能定位、推动金融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坚持和落实这一根本宗旨,金融业必须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培育新动能,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不断为实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增长营造更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持续改善金融服务,化解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痛点、难点、堵点,才能有效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更好地促进金融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我国商业银行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和支柱,商业银行在资金的存储和流通、企业融资、货币政策传导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分析其发展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商业银行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1. 资金存储和流通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可以为个人和企业提供资金存储和支付结算服务。

通过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等业务,商业银行可以吸收民众和企业的闲散资金,将其转化为信贷资金,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商业银行还通过支付结算系统,实现资金的快速、便捷的流通,为经济活动提供安全、高效的金融服务。

2. 企业融资支持商业银行作为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可以通过发放贷款、票据贴现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更新设备、开拓市场,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尤为重要,对于促进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3. 货币政策传导商业银行通过资金流通的渠道,将货币政策的影响传导到实体经济中。

作为央行的政策执行机构,商业银行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信贷政策等手段,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信贷条件进行调控,以达到货币政策的目标,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1. 规模扩张我国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金融科技的推动,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

2. 服务创新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也日益活跃。

移动支付、互联网银行、金融科技服务等新型服务模式层出不穷,为客户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有效促进了金融创新和经济的发展。

3. 风险防控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防控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通过加强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建设,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不断降低,风险防控能力逐步增强,金融体系整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大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策略研究——基于金融功能观视角

大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策略研究——基于金融功能观视角

大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策略研究——基于金融功能观视角苏伟琦【摘要】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突破传统金融理论所谓的业务界限,直接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了大量信贷业务,在普惠金融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剖析大型商业银行参与普惠金融的业务现状、动因和普惠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从金融功能观的角度去衡量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为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献策.【期刊名称】《当代经济》【年(卷),期】2015(000)033【总页数】3页(P36-38)【关键词】金融功能观;大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作者】苏伟琦【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一、引言普惠金融概念由联合国于2005年推广“小额信贷年”时率先提出。

传统观念对于普惠金融的理解多从政策扶持角度,常与小额信贷、村镇银行、农民互助基金等微型金融服务相联系。

事实上,普惠金融是一个面向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体系,是具有商业可持续性的金融服务模式。

发展普惠金融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被明确提出,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发展也要有效促进金融资源惠及“三农”、小微和民营。

因此,经济新常态催生金融新常态,构建普惠金融体系既是政策导向,也是业界大势所趋。

普惠金融的形成路径由两部分构成:传统金融转型和民间金融创新。

传统金融的主力军──大型商业银行顺应金融改革,积极参与到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中。

尽管传统理论普遍认为,大型商业银行在小额信贷市场的效率表现并非有效,但五大行(工、农、中、建、交)在涉农贷款和小微贷款上的业务份额占据了市场近40%。

显然,大型商业银行在普惠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顺应新常态下金融改革新思路,以金融功能观为视角,分析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发展策略。

二、金融功能观与普惠金融的功能定位1、金融功能观目前,金融中介的主流分析主要从两种视角展开:金融机构观和金融功能观。

金融机构观认为金融市场的活动主体及金融组织既定。

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壮大,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也变得愈发重要。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扮演着促进经济发展、资金流动和风险管理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并分析其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

首先,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可从其业务范围和规模来衡量。

商业银行是各类金融机构中最大、最具规模的一类,其业务涵盖存款、贷款、国际结算、资金调度等多个方面。

由于商业银行拥有广泛的分支网络和庞大的客户群体,能够满足个人和企业在资金融通、支付清算等方面的需求,因而在金融体系中具备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为经济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来源,而贷款业务则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融资渠道,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其次,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还体现在其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紧密联系。

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协作关系,构成了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银行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风险的分散,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稳定性。

例如,在企业融资方面,商业银行往往联合证券公司共同承销企业债券,为企业筹集更多的资金。

同时,商业银行通过向非银行机构提供融资支持,加强了金融市场的联动性,促进了金融创新和发展。

除了以上的角色和关系,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还承担着风险管理的职责。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不仅面临着资金风险、信用风险等常规风险,还需要应对跨境资金流动、金融洗钱、网络安全等新兴风险。

为了保障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商业银行需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风险的预警和控制,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同时,商业银行与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也是保障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环节。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监管力度不断加强,有助于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然而,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第5章金融功能理论

第5章金融功能理论
➢ 第一,金融功能比金融机构更为稳定,即金融功能随时间和经济体的变 动较少;
➢ 第二,金融机构的形式以功能为指导,即机构之间的创新和竞争将导致 金融体系功能效率的提升。
1.金融功能观的理论框架
• 博迪和默顿等(2009)把金融机构基本核心的功能概括为六项: ➢ 在时间和空间上转移资源; ➢ 提供分散、转移和管理风险的途径; ➢ 提供清算和结算的途径以实现商品、服务和各种资产的交易; ➢ 提供集中资本和股份分割的机制; ➢ 提供价格信息; ➢ 提供解决激励问题的方法。
金融体系的功能分析
• 金融功能的分析框架可以运用于金融体系的设计与选择。表1对商业 银行与资本市场的金融功能进行了比较。
• 总体来看,已有研究表明, ➢ 在传统经济体系或者现代经济体系中的传统产业,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
功能更有优势; ➢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的资源配置则更有效率。
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金融功能比较
20
485
39
300 43
25
51 31
28
344
70 733
38
33
86 823
23
34
113
186 30
38
142 812
26
43
案例分析
• 假设你拥有某一生产专利,估计需要投入100万元才能购买相关的厂 房和设备生产产品。但你自己只有20万元储蓄可以投资,但你并不想 全部用来投资。为了获得投资生产所需的资金,你成立了有限责任公 司,从银行获得50万元的贷款,投资机构投入40万元的权益资本。
• 委托代理:所有权和决策权相分离会造成委托代理问题。拥有所有权, 承受与决策相关风险的人被称为委托人,获得决策权的是代理人,由于 代理人对于自身权利、地位的追求,他们可能会做出损害所有者利益的 决策。例如购买豪华办公设备、兼并收购毫无价值的公司等。

货币金融学第十章 商业银行

货币金融学第十章 商业银行

第十章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运用公众资金,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在经济生活中起多方面作用的金融服务企业。

一、商业银行的作用功能:1. 信用中介商业银行是间接融资金融中介,将闲置资金聚少成多、续短为长,将资金由盈余单位转移到具有投资价值与机会的资金短缺单位。

2. 支付中介商业银行对不同账户的存款进行转移,代替客户对商品和劳务进行支付。

这提高了资金周转、配置的效率,扩大银行资金的来源。

3. 信用创造在信用中介、支付中介的基础上,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创造各种金融工具,另一方面,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存放于客户在商业银行开具的账户中,这些贷款在非现金结算条件下又可以转化为存款,循环往复,商业银行就可以创造出成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贷款,从而增加了货币供应量,扩大了信贷规模。

4. 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利用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在经营业务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运用计算机技术分析处理这些数据信息,为客户提供各种综合性的服务。

5. 调节经济商业银行信用创造功能是政府可以调控的,银行便成为经济社会目标实现过程中重要的政策传导工具(机构)。

二、商业银行的业务一、资产业务1. 现金资产:库存现金(客户提存、日常开支)、在中央银行存款(法定准备金)、同业存款(代理业务、清算收付)、在途资金(未托收达权限)。

2. 贷款资产3. 证券投资目的:获取收益、降低风险、补充流动性二、负债业务1. 存款负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2. 借入负债:商业银行的主动负债,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再贴现、再贷款)、同业拆借、回购协议、转贴现转抵押、发行金融债券融资3. 结算中负债三、中间业务商业银行不利用或者较少的占用自有资金,以中间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收付以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各种费用。

中间业务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

包括:1. 结算类中间业务利用一定的结算工具(本票、汇票、支票、信用卡等),以信用收付代替现金支付,通过收付双发在银行开立的存款账户,将资金有付款方划转到收款方账户。

金融功能观下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导作用分析

金融功能观下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导作用分析

金融功能观下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导作用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出来,金融发展对于我国实体经济有着有力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通过梳理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企业的功能差异,并且结合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体制发展的需求,分析商业银行对服务实体经济主导作用,并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希望能强化商业银行的固有作用,巩固其经济主导地位,从而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金融功能,商业银行,实体经济,作用分析一、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1.1作用金融体系能够促进我国的资金迅速发展,使资金的转化效率更加高效,并且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些都能够保证我国的实体经济迅猛发展,通过对金融体系进行分析很容易发现对实体经济的激励作用,首先在支付结算方面对货币的使用效率更高,能够促进公司之间的资源有效转化,实现企业飞速发展,另外能够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对风险的应对能力更高。

金融体系通过宏观调控和监管,确保每一部分都发挥自身的实体经济促进作用,帮助实体经济发展转型。

1.2功能差异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金融企业有着明显的差异,最为主要的就是在信贷方面和企业体系中具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小型金融机构与农村信用社等等,虽然也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是金融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但是从实体经济功能方面来看,除了实现对控制与监管的作用之外,其他的性质功能有着明显的差异。

商业银行在运转的过程中,能够尽可能的帮助实体经济扩大经济规模,节约生产成本,并且对信息的应用较高有效的规避社会风险,将承担风险的人群扩大,但是对于技术创新方面往往无法发挥其重要作用。

其他的证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则是凸显在对项目的融资等方面能够实现对企业的合理监控和干扰,灵活地将社会风险分散化,但是对企业的监管体系方面也存在着些许不足。

二、基础功能分析2.1货币支付结算功能货币的主要功能就是用于支付与结算,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更新换代,支付结算,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主要凸显在促进贸易服务交易等方面能够尽快的帮助消费主体完成支付活动,不需要耗费额外的精力与时间,对于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而言有着有利的促进作用,能够高效的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流通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功能观下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导作用分析摘要: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本文通过梳理比较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差异,认为现阶段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体系的主要构成者,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现银政企共赢,是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满足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商业银行未来应强化既有的金融功能,巩固其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导地位,同时,健全多元化功能结构、走综合经营之路。

关键词:监管指标;银行信贷;经济增长一、功能观下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一)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金融通过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促进资本的积累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对实体经济产生强有力的支持。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著名金融学教授罗伯特·默顿的观点,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如下:清算和支付功能,即金融体系提供了便利商品、劳务和资产交易的清算支付手段;融通资金和股权细化功能,即金融体系通过提供各种机制,汇聚资金并导向大规模的无法分割的投资项目;实现经济资源转移提供渠道,即金融体系提供了促使经济资源跨时间、地域和产业转移的方法和机制;风险管理功能,即金融体系提供了应付不测和控制风险的手段及途径;信息提供功能,即金融体系通过提供价格信号,帮助协调不同经济部门的非集中化决策;解决激励问题,即金融体系解决了在金融交易双方拥有不对称信息及委托代理行为中的激励问题。

金融体系的功能主要分三大类:一是支付结算,源于货币的使用,历史最为悠久;二是融通资金以及衍生出的动员储蓄、促进公司治理,统称为资源配置;三是风险管理,与资源配置功能密切相关,体现在对资源配置的促进上。

其中,支付结算是金融体系的基础性功能,资源配置是金融体系的核心功能,风险管理是金融体系的高级功能。

金融体系由金融调控体系、金融企业体系、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环境体系等五个方面构成,每个组成部分都以独特的身份和特点承载并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功能。

下文将就金融企业体系中的主要构成单元——商业银行着手,具体分析其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功能所在。

(二)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差异目前国内金融企业体系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小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等。

其中,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是目前我国金融企业体系中较具代表性的构成单元。

从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看,除了金融调控主体和监管主体外,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在现阶段承载的落地性金融服务职能较大,提供的功能差异也较为明显。

因此本文重点考察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差异。

二、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性功能——支付结算作用分析(一)基于货币本源的支付结算功能支付结算功能源于货币的职能,其发展和演进与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增长相伴而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性功能。

支付结算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表现在完成商品、贸易、服务和资产的交易,满足经济主体的支付服务需求,帮助经济主体避免为完成支付而耗费不必要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适应高速运转的经济活动,加速社会资金流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金融市场有机联系,改善金融服务,推动金融创新;通过提供必要的资金转移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促进各类经济金融活动稳定运行,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坚定社会公众对货币及其转移机制的信心[2]。

(二)以银行为中心的支付体系(三)日益丰富的支付结算方式商业银行通过开展票据、银行卡、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清算账户等业务具体承载服务实体经济的支付结算功能。

票据、银行卡、汇兑等现代支付结算工具和业务的出现,便利了商品和劳务交换,提高了经济活动效率,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同时,在国际贸易领域,随着托收、保理、信用证等国际贸易支付结算新工具的出现,经济主体的国际支付结算需求得到极大满足,银行在国际结算领域的地位也日渐上升。

而支付结算工具和方式的不断创新和丰富也反映出经济个体对结算方式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结算,还延伸至融资、担保、账务管理、信息咨询等领域。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基于货币本源的支付结算功能、以银行为中心的支付体系和日益丰富的结算方式都表明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之支付结算功能的主导地位。

在经济货币化日益加深的现代经济背景下,一个有效的、适应性强的交易和支付系统是发展经济的基本需要,其对于现代经济增长是不可或缺的金融基础设施。

三、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功能——融资作用分析(一)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融资程度分析融资功能是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功能的体现,即金融体系将资金从盈余者转移到短缺者过程中起到的聚敛和配置储蓄的功能。

融资是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功能。

实体经济通过从金融体系获得一定的融资量满足自身的资金短缺需求,得到发展。

实体经济获取融资可以通过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进行。

前者是间接融资,后者是直接融资。

对于前者而言,储蓄的动员和配置是分开进行的,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中介机构起到了信用中介的作用;对于后者,在动员储蓄的同时完成了配置,金融机构仅起到服务作用。

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间接融资(银行体系)具有货币创造功能,对经济增长有切实的促进作用。

由于投资增长是经济处于增长期的常态,要满足投资需求,离不开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而直接融资只是对现有储蓄的重新组合,不能创造出新增货币。

因此,从资金供应的角度,银行体系十分重要。

从银行体系本身来看,由于银行体系规模庞大,具有规模经济,有能力开发与利用专门技术,降低交易成本,在向拥有生产性投资机会的人提供资金和流动性服务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从上述方面说,银行体系在金融市场上开辟了一条渠道,能有效地将储蓄资金引入拥有生产性投资机会的人们手中,在增进实体经济的效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下面将从反映宏观的社会融资规模和反映微观的企业融资结构的量化指标来考察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导作用。

1.从宏观社会融资规模看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融资程度社会融资规模是反映实体经济向金融系统获取的融资总量的指标。

2011年我国金融宏观调控引入该指标,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

社会融资规模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金融机构通过资金运用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全部资金支持;二是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机构信用或服务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三是其它融资,如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等。

此外,2011年末商业银行个人贷款②余额8.7万亿元,新增贷款占比23.5%,有力地推动储蓄向有效消费和有效市场需求转化的媒介功能,在拉动内需、调节国内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方面的作用较大,对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转变)给予了较强的支持。

在执行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相关的金融扶持政策方面,商业银行相较于其它金融机构也发挥着主导作用。

如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涉农贷款等。

根据《中国银行业运行报告2011》,截至2011年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5万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7.3%,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14.6万亿元,涉农贷款增量占各项贷款增量的比重为35%,有力地支持了小微企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商业银行服务上述领域的功能体现是证券市场等非银行金融企业无法覆盖的。

综上,商业银行在融资程度和方向上,通过信贷资金的供应总量和供应结构切实地发挥着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引导作用,有力地发挥了金融帮助储蓄向有效投资和有效市场需求转化进程中的重要媒介功能,充分发挥了金融在优化资源配置和有效利用中的调节功能,使有限的资源更多进入经济发展的瓶颈、薄弱环节,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融资功能中贡献了主要的力量,中长期内难以替代。

四、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高级功能——风险管理作用分析金融体系的风险管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上。

价格风险的管理可分为对系统性风险的跨期风险分担,以及对非系统性风险的横截面风险分担。

而跨期风险配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跨代际的风险分担,即将与一定存量资产相关的风险分散到具有不同经历的各代之间;另一种是通过资产积累减少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消费水平的波动。

长期存在的金融中介机构被认为在从事跨期风险管理方面具有优势。

金融机构作为受险主体,主要的信用风险来自企业、个人与国家。

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金融市场存在着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这是造成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

不同的金融机构以其不同特点的业务面临不同的信用风险,并各自开展相应的信用风险管理。

如商业银行面临企业和个人的贷款信用风险,保险公司面临道德风险,证券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来自信用交易。

流动性风险相比价格风险和信用风险,通常被视为一种综合性风险。

理论意义和现实层面的流动性风险多指商业银行面临的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在控制管理流动性风险方面也是金融企业体系中的主要承担者[4]。

五、从功能观探寻未来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一)强化既有的基础性金融服务功能,巩固不可替代性商业银行可加快支付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非现金支付工具发展,如以票据和银行卡为主体,以电子支付方式为发展方向,建设完善适应多种经济活动需要的支付工具体系,推动票据影像业务和电子票据的发展、支持银行卡产业发展、改进银行账户管理体系等。

总而言之,充分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的基础性功能,强化巩固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支付结算功能的不可替代性。

(二)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引导实体经济发展信贷总量应在方向上做到向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等。

同时,信贷主动投放利于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出口结构升级上,并限制“两高一剩”行业企业贷款,控制对低水平、重复建设政府平台的资金支持等。

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不仅要与实体经济的产出结构发展同步适应,还应先导性、前瞻性地率先布局,做到引导产业结构调整、领先于实体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即行业贷款余额占比的变动要领先于行业增加值gdp占比的变动,使行业贷款余额占比成为行业景气的风向标。

(三)商业银行应健全多元化的银行功能结构、综合化经营综合化是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如信托、租赁业务等,这些非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的新增和开展进一步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满足了实体经济不同层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诉求。

商业银行在强化既有的金融功能的同时,适时适度开展多元化经营思路,发挥并拓展商业银行的金融功能,可以更好适应实体经济运行中广泛庞杂的多元化特点和对金融产品及服务的多方位诉求,更加有力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