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功能观下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导作用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功能观下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导作用分析摘要: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本文通过梳理比较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差异,认为现阶段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体系的主要构成者,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现银政企共赢,是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满足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商业银行未来应强化既有的金融功能,巩固其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导地位,同时,健全多元化功能结构、走综合经营之路。

关键词:监管指标;银行信贷;经济增长

一、功能观下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一)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金融通过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促进资本的积累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对实体经济产生强有力的支持。根据美国哈佛大学著名金融学教授罗伯特·默顿的观点,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如下:清算和支付功能,即金融体系提供了便利商品、劳务和资产交易的清算支付手段;融通资金和股权细化功能,即金融体系通过提供各种机制,汇聚资金并导向大规模的无法分割的投资项目;实现经济资源转移提供渠道,即金融体系提供了促使经济资源跨时间、地域和产业转移的方法和机制;风险管理功能,即金融体系提供了应付不测和控制风险的手段及途径;信息提供功能,即金融体系通过提供价格信号,帮助协调不同经济部门的非集中化决策;解决激励问题,即金融体系解决了在金融交易双方拥有不对称信息及委托代理行

为中的激励问题。

金融体系的功能主要分三大类:一是支付结算,源于货币的使用,历史最为悠久;二是融通资金以及衍生出的动员储蓄、促进公司治理,统称为资源配置;三是风险管理,与资源配置功能密切相关,体现在对资源配置的促进上。其中,支付结算是金融体系的基础性功能,资源配置是金融体系的核心功能,风险管理是金融体系的高级功能。

金融体系由金融调控体系、金融企业体系、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环境体系等五个方面构成,每个组成部分都以独特的身份和特点承载并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功能。下文将就金融企业体系中的主要构成单元——商业银行着手,具体分析其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功能所在。

(二)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差异

目前国内金融企业体系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小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等。其中,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是目前我国金融企业体系中较具代表性的构成单元。从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看,除了金融调控主体和监管主体外,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在现阶段承载的落地性金融服务职能较大,提供的功能差异也较为明显。因此本文重点考察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差异。

二、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性功能——支付结算作用分析

(一)基于货币本源的支付结算功能

支付结算功能源于货币的职能,其发展和演进与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增长相伴而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性功能。支付结算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表现在完成商品、贸易、服务和资产的交易,满足经济主体的支付服务需求,帮助经济主体避免为完成支付而耗费不必要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适应高速运转的经济活动,加速社会资金流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金融市场有机联系,改善金融服务,推动金融创新;通过提供必要的资金转移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促进各类经济金融活动稳定运行,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坚定社会公众对货币及其转移机制的信心[2]。

(二)以银行为中心的支付体系

(三)日益丰富的支付结算方式

商业银行通过开展票据、银行卡、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清算账户等业务具体承载服务实体经济的支付结算功能。

票据、银行卡、汇兑等现代支付结算工具和业务的出现,便利了商品和劳务交换,提高了经济活动效率,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在国际贸易领域,随着托收、保理、信用证等国际贸易支付结算新工具的出现,经济主体的国际支付结算需求得到极大满足,银行在国际结算领域的地位也日渐上升。而支付结算工具和方式的不断创新和丰富也反映出经济个体对结算方式的需求不再

局限于单纯的结算,还延伸至融资、担保、账务管理、信息咨询等领域。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基于货币本源的支付结算功能、以银行为中心的支付体系和日益丰富的结算方式都表明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之支付结算功能的主导地位。在经济货币化日益加深的现代经济背景下,一个有效的、适应性强的交易和支付系统是发展经济的基本需要,其对于现代经济增长是不可或缺的金融基础设施。

三、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功能——融资作用分析

(一)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融资程度分析

融资功能是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功能的体现,即金融体系将资金从盈余者转移到短缺者过程中起到的聚敛和配置储蓄的功能。融资是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功能。实体经济通过从金融体系获得一定的融资量满足自身的资金短缺需求,得到发展。

实体经济获取融资可以通过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进行。前者是间接融资,后者是直接融资。对于前者而言,储蓄的动员和配置是分开进行的,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中介机构起到了信用中介的作用;对于后者,在动员储蓄的同时完成了配置,金融机构仅起到服务作用。

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间接融资(银行体系)具有货币创造功能,对经济增长有切实的促进作用。由于投资增长是经济处于增长期的常态,要满足投资需求,离不开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而直接融资只是对现有储蓄的重新组合,不能创造出新增货币。因此,

从资金供应的角度,银行体系十分重要。从银行体系本身来看,由于银行体系规模庞大,具有规模经济,有能力开发与利用专门技术,降低交易成本,在向拥有生产性投资机会的人提供资金和流动性服务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从上述方面说,银行体系在金融市场上开辟了一条渠道,能有效地将储蓄资金引入拥有生产性投资机会的人们手中,在增进实体经济的效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下面将从反映宏观的社会融资规模和反映微观的企业融资结构的量化指标来考察商业银行服务实体

经济的主导作用。

1.从宏观社会融资规模看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融资程度

社会融资规模是反映实体经济向金融系统获取的融资总量的指标。2011年我国金融宏观调控引入该指标,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社会融资规模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金融机构通过资金运用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全部资金支持;二是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机构信用或服务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三是其它融资,如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等。

此外,2011年末商业银行个人贷款②余额8.7万亿元,新增贷款占比23.5%,有力地推动储蓄向有效消费和有效市场需求转化的媒介功能,在拉动内需、调节国内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方面的作用较大,对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转变)给予了较强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