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葡萄酒工艺学(原).ppt.Convertor

第二章  葡萄酒工艺学(原).ppt.Convertor
第二章  葡萄酒工艺学(原).ppt.Convertor

第二章葡萄酒工艺学

一、概述(发展简史)

欧洲古代史:葡萄酒大约出现于公元前7000年至5000年,起源于小亚细亚至中东一带。传说:由希腊神话中的酒神——柏加斯发明(Bacchus),其父是太阳神,母亲是一个民间美女茜美莉,太阳神的火焰不小心烧死了茜美莉,但留下了一个受孕的子宫,伤心的太阳神在一个月夜诞下了儿子柏加斯,柏加斯游历于人间,学会了种植葡萄,酿葡萄酒,成为了萄酒的始祖(红葡萄酒早于白葡萄酒)。

远古的天然酿造

巴斯德的微生物发现→公元500年至1400年,欧洲成为世界葡萄酒酿造中心

目前欧洲产量占世界80%,亚洲占0.7%,其余在北美。葡萄酒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饮料酒,法国消费93-102升/年·人,中国0.2

2000年前传入我国。公元前138年,汉代张謇出使西域带回葡萄,并引进了酿酒艺人,至唐、元代有了快速发展。

公元1892年,华侨实业家张弼士在山东烟台开办了张裕酿酒公司,并从国外引进了酿酒葡萄,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近代新型葡萄酒厂。

以颜色分:

红葡萄酒:带皮发酵,酒色深红,鲜红,紫红,宝石红,干红酒度9-13。

白葡萄酒:去皮发酵,酒色浅黄,金黄或近无色,干白酒度9-13

桃红葡萄酒:酒色呈桃红或浅玫瑰红,一般是由特种葡萄中色素提取后加入发酵醪,属高档产品,我国尚无。

以含糖多少分:

干葡萄酒:(干红、干白、干桃红),含糖≤4.0g/L(以G计)洁净、爽怡、和谐怡悦的果香和酒香

半干葡萄酒:含糖4.1—12g/L

半甜葡萄酒:含糖12.1-50g/L

甜葡萄酒:含糖≥50.1g/L

按含气与否分:

平静葡萄酒

起泡葡萄酒(密闭发酵,20℃,P>0.35MPa);

加汽起泡:1.2加CO2达250ML/瓶

天然的半干、半甜葡萄酒是采用含糖量较高的葡萄为原料,在主发酵尚未结束时即停止发酵,使糖分保留下来。

我国常用调配时补加转化糖或浓缩葡萄汁来提高含糖量。

常常:右旋D-G,左旋L-F,且以F为主,不应含蔗糖(常作为检测手段)。

原葡萄中:G=F

发酵完成:F>>G,表现了发酵过程中葡萄糖、果糖的量及比例变化。

酿酒葡萄:书P164

白砂糖、酒精

SO2:作用选择性杀菌或抑菌;澄清;促使果皮成分溶出;增酸;抗氧化;。

澄清剂:常称下胶材料

柠檬酸、酒石酸(葡萄中的主要有机酸):用于汁的增酸改良

最主要的是酵母菌——酒精发酵

另外是乳酸菌——ML发酵的降解作用,酸败

(一)葡萄酒酵母的形状与种类

在啤酒酵母里,分为:

面包酵母——产CO2能力强

啤酒酵母——利用麦芽能力强

葡萄酒酵母——产酒精能力强

一般有如下6种,

椭圆形酵母(S.elipsoideus):常是纯粹培养酵母,为主发酵酵母,能将17-18g糖转化为1°酒精

特点:

产酒精能力极强

抗酒精能力极强(耐受17-18°),利于糖的完全利用

可利用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半乳糖,不能利用蜜二糖(此为与啤酒酵母鉴别的主要方法)、乳糖

抗SO2,能在一定的SO2浓度(200ppm)下生长。

尖头酵母(也称柠檬型克勒克酵母,S.apiculatus)

个体小,生长繁殖快,产酒精、耐酒精能力均弱,对SO2敏感,因此,只在发酵初期为主导菌(个体越小,繁殖越快)。

球形酵母(Tourla)

特点是不产酒精产酯,是酯香风味来源;耐比椭圆酵母更高的酒精度,即发酵结束后仍产酯。巴氏酵母:只存在于特定葡萄酒中,如贵腐葡萄酒

AD酵母:Active Dry yeast 活性干酵母

斜面菌种→活化→三角瓶→小种子罐→大规模培养酵母细胞→离心分离得活菌体→真空过滤或压滤→冷冻干燥→冻干酵母

热风干燥→AD酵母

特点:复壮时间短(15min),自身可产生海藻糖或加入海藻糖作为保护剂。

目前国内葡萄酒生产常用优良酵母菌株

作用:参与M-L发酵,一般只有红葡萄酒发酵中才有。过去常作为有害菌看待(致保质期内酸败),现作为一种生物降酸方法,对于葡萄酒的酿造具有重要意义。

形态和种类:

其中葡萄酒明串珠菌,短杆菌最为重要

第一繁殖阶段:初始,与所有野生菌株一同生长繁殖,呈上升趋势。

潜伏阶段:酵母菌的生长代谢严重影响LAB的生长,同时由于加入了SO2,大部分LAB 因对乙醇、SO2耐受力低而死亡,残留的LAB也因旺盛的酒精发酵而受到抑制,呈潜伏状态,数量上则呈下降后保持稳定,此阶段为旺盛的酒精发酵阶段。

第二繁殖阶段:(30天后),随着酒精发酵结束,残留的LAB迅速繁殖形成数量上的高峰(达106个)开始了旺盛的M-L发酵。(30天-50天)其中30天-38天生长繁殖,38-50天为M-L 发酵

平稳阶段:(38-48天),LAB繁殖到稳定期,数量上达最大。

衰亡阶段:ML发酵越趋结束,自身产物抑制,LAB部分死亡,死亡菌体残留在酒液中

注意:LAB菌体应尽快分离去除,因为部分LAB会利用酒石酸、甘油、影响酒的味、体,并产生苦味、异味物质。

酵母菌的酒精发酵机制

酵母菌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的菌群演替

初期,尖头酵母

中期(主),椭圆酵母

后期(结束,成熟),球形酵母

乳酸菌的M-L发酵

生化本质:

a. LAB利用糖产生乳酸、醋酸、CO2 等,贮存中则引起葡萄酒贮存酸败

b.生物降解(二元酸转化为一元酸),改善红葡萄酒口感,质地

L-苹果酸→(LAB)→L-乳酸+CO2↑

这一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有两种看法:

丙酮酸途径,但不能解释只有L-型乳酸而无D-型

产生了M-L酶系,但具体的酶尚未分离

作用:

.改善品质、口味、使二元酸→一元酸,使尖锐的酒味在陈酿中变柔和

是酒度和酸度下降的一个因素:

酒石酸+钙→沉淀

M-L发酵

提高了贮酒过程中的生物稳定性:

许多微生物可利用苹果酸进行生长繁殖,使酒浑浊,而ML可抑制许多微生物的生长

白葡萄酒,书P169,P170,

桃红葡萄酒,书P173-174

葡萄浆的制备→发酵(主、后)→贮酒(煮熟,陈酿)→澄清与稳定性加工

下面以红葡萄酒为例讲解:

葡萄的破碎与除梗:破碎机上带除梗装置,无论红、白均要除梗

要求:籽实不能破碎,梗不能碎,皮不能扁,果不能与Fe,Cu接触。因其中含脂肪,苦味树脂等。

葡萄汁成分的调整:

糖度调整:

加糖——强化酒精不能后期加,应前期或主酵期

红葡萄酒,加甘蔗汁,甜菜糖

白葡萄酒,加蔗糖

添加浓缩的、成熟度高的葡萄汁

酸度调整:

脱酸,如加酒石酸,碳酸氢钾等——化学法

自然脱酸——后期的M-L

补酸:加酒石酸补,用未成熟绿葡萄补酸

SO2的添加:选择性杀菌、澄清、抗O2、溶解色素、无机盐等,增酸

但一般红葡萄酒慎加,因为LAB对SO2敏感,少量的SO2的存在(50-100ppm)推迟了发酵的开始,但后来加速了酵母对糖的转化。

温度条件:关于温度,红白葡萄酒不同

红葡萄酒25-28℃, <30℃

白葡萄酒12—18℃, <23℃

关于温度对发酵的影响,有两个定律:

定律一:温度越高,发酵开始越快,但酒度低(35℃以下适用)

定律二:温度越低,发酵开始越慢,生成酒精较多,酒精度高(在10℃-35℃适用)由此,生产不同品质的葡萄酒,可进行不同的温度管理。

干型葡萄酒:适当低温,糖利用彻底,酒精度高,残糖少

甜型葡萄酒:适当高温,残糖多些一般控制:25-30℃

葡萄酒酵母的通气条件实验:

棉塞,有O2进出,CO2易散出——很快发酵,直到糖用完

有水封的发酵拴,气体不易进出——发酵迟缓,停止早

口径极细的毛细管,CO2出,O2不进——发酵迟缓,停止早

结果:

1)的酵母细胞数可达0.8-10*108个/mL

2)、3)的酵母细胞数只达0.5-0.6*108个/mL

第二天,将2)3)换上棉塞可达1)的数量效果

第五天,将2)3)换上棉塞,难以恢复,yeast因缺氧死亡

所以:葡萄酒发酵中需进行捣池和醪回流,如同酱自然晒露需捣缸,为的是扩大溶氧量相对于葡萄汁,葡萄皮密度小,发酵时产生CO2,皮渣上浮形成泡盖

易致:感染有害菌,不利于浸渍出皮渣上的色素及香气

处理:压盖(用木栅)、淋盖(泵从下面抽从上面淋)

1、条件:8-18℃为佳,<20℃,湿度85-90%

白葡萄酒:1-3年,

干白葡萄酒:6-10个月,

红葡萄酒:2-4年

特色葡萄酒:5-10年

2、容器:

波尔多酒桶、橡木桶——某些特色红酒或高档红葡萄酒

不锈钢缸——优质白葡萄酒

葡萄酒的下胶澄清

机理:有机澄清液(带正电)+带负电的悬浮微粒→溶液

材料:鱼胶、蛋清、皂土等

酒精度<16o,后杀菌,巴氏,使中心温度达65-68℃,保持30min

瓶贮:亦为陈酿,不得漏气,至少4-6个月,高档1-2年

玻璃复习题

玻璃工艺学课后答案 第1章: 1、名词解释 硼反常: 由于Na2O的加入,氧化钠所提供的氧使【BO3】三角体变成【BO4】四面体,导致B2O3玻璃结构由两度空间转变为三维的架状结构。 混合碱效应:在二元碱硅玻璃中,当玻璃中碱金属氧化物的含量不变时,用一种碱金属氧化物取代另一种氧化物时,玻璃的性质不是呈直线变化,而是出现明显的极值。这一效应叫做混和碱效应。 压制效应:在含碱硅酸盐中随RO的升高,使R﹢在扩散中系数下降,这种现象叫做压制效应。 铝反常:氧化铝的结构状态依氧化铝和碱金属相对含量的不同而变化的这种现象称为铝反常现象。 金属桥:认为在铅四方椎体中,在靠近4个氧离子的一面,因惰性电子被推开,相当于失去两个电子,可以把一面近似看作是零价的铅离子,这样,四方锥体中铅离子。这样,四方锥体中的铅离子可以“1/2Pb4+-1/2Pb0”称为“金属桥”。 2、简答 (1)、玻璃的热历史对玻璃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答:玻璃的热历史是指玻璃从高温热态冷却,通过转变区域和退火区域的经历。对于玻璃的成分来说,热历史必然有其对应的结构状态,而一定的结构状态必然反应在外部的性质上。急冷淬火玻璃较慢冷淬火玻璃具有较大的体积和较小的黏度。在加热过程中淬火玻璃加热到300~400℃ 时,在热膨胀曲线上出现体积收缩,伴随着体积还有着放热效应。 (2)、硅酸盐玻璃结构中氧化物的分类及作用? 答:当加入碱金属氧化物时,石英玻璃中原有的“大分子”发生解聚作用,这是由于碱金属提供氧使硅氧值发生变化所致。 当加入碱土金属时,钠钙硅玻璃的性质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结构的加强和一系列的物理性质的变好。 (3)、含铅玻璃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答:铅是元素,核外电子层多,离子半径大,电子云易变形,这些都决定了铅玻璃电阻大,介电损耗小,折射率和色散高以及吸收高能辐射等性能。 第3章: 1、在硼硅酸盐玻璃中,分相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答:在硼硅酸盐玻璃的生产中,必须注意分相对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就化学稳定性性来说,如果富碱硼相以滴状分散嵌入富硅氧基相中时,由于化学稳定性来说,如果富碱硼相以滴状分掩护碱硼相免受介质的侵蚀,这样的分相将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反之,如果在分相过程中,高钠硼相和高硅氧形成相互连接的结构时,由于化学稳定性不良的硼碱相直接暴露在侵蚀介质中,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将发生急剧恶化。 2、微晶玻璃的制备原理及其工艺过程。 答:有控制的析晶和诱导析晶是制备微晶玻璃的基础。成核和晶体长大是实现控制析晶的关键,对成核相晶体长大的控制,可使玻璃形成具有一定数量和大小的

塑料成型工艺学思考题答案)

序言及第一章 1.为什么塑料成型加工技术的发展要经历移植、改造和创新三个时期?(P2)第一段 2.移植期、改造期和创新期的塑料成型加工技术各有什么特点? 答:移植时期用移植技术制造的塑料制品性能较差,只能成型加工形状与结构简单的制品.而且制品的生产效率也比较低。这段时问虽然已经出现了几种改性纤维素类热塑性塑料,但其使用性远不如酚醛和脲醛等热固性塑料料,从而使压缩模塑等特别适合成型热固性塑料的制品生产技术;其一是塑料的成型加工技术更加多样化,从前一时期仅有的几种技术发展到数十种技术,借助这几十种技术可将粉状、粒状、纤维状、碎屑状、糊状和溶液状的各种塑料原材料制成多种多样形状与结构的制品,如带有金属嵌件的模制品、中空的软制品和用织物增强的层压制品等;其二是塑料制品的质量普遍改善和生产效率明显提高,成型过程的监测控制和机械化与自动化的生产已经实现,全机械化的塑料制品自动生产线也已出现;其三是由于这一时期新开发的塑料品种主要是热塑性塑料,加之热塑性塑料有远比热固性塑料良好的成型工艺性,因此,这一时期塑料成型加工技术的发展,从以成型热固性塑料的技术为重点转变到以成型热塑性塑料的技术为主; 进入创新时期的塑料加工技术与前一时期相比,在可成型加工塑料材料的范围、可成型加工制品的范围和制品质量控制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采用创新的成型技术,不仅使以往难以成型的热敏性和高熔体粘度的她料可方便地成型为制品,而且也使以往较少采用的长纤维增强塑料、片状馍型料和团状模塑料也可大量用作高效成型技术的原材料。 3.按所属成型加工阶段划分,塑料成型加工可分为几种类型?分别说明其特点。 答:一次成型技术,二次成型技术,二次加工技术

葡萄酒工艺学

葡萄酒工艺学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葡萄酒的发展 葡萄酒是一种国际性饮料酒,产量在世界饮料酒中列第二位。 由于葡萄酒酒精含量低,营养价值高,所以它是饮料酒中主要的发展品种。世界上许多国家如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的葡萄酒产量居世界前列。 第二节葡萄酒的分类 一、按酒的颜色分类 1.红葡萄酒:用果皮带色的葡萄制成 2.白葡萄酒:用白葡萄或红皮白肉葡萄的果汁制成 3.桃红葡萄酒:用带色红葡萄短时间浸提或分离发酵制成 二、按含糖的多少分类 1.干葡萄酒:含糖量w 4.0g/L 2.半干葡萄酒:含糖量 4.1~12g/L 3.半甜葡萄酒:含糖量12.1?50g/L 甜葡萄酒:含糖量》50.1g/L 三、按酿造方法分类 1.天然葡萄酒:葡萄原料在发酵过程中不添加糖或酒精,即 完全用葡萄汁发酵酿成的葡萄酒。 2.加强葡萄酒:包括加强干葡萄酒和加强甜葡萄酒。 3.加香葡萄酒:按含糖量不同可将加香葡萄酒分为干酒和甜酒。 四、按含不含二氧化碳分类 1.平静葡萄酒:不含二氧化碳的葡萄酒,也称静酒 2.起泡葡萄酒:酒中所含二氧化碳是以葡萄酒加糖发酵产生或用人 工压入 3.葡萄汽酒:葡萄酒经加糖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或是人工方法

将二氧化碳压入酒中,压力略低于起泡葡萄酒 第二章葡萄 第一节主要酿酒用葡萄品种 不同类型的葡萄酒对葡萄的特性要求也不同,制白葡萄酒、香槟酒和白兰地的葡萄品种含糖量约为15% — 22%,含酸量 6.0 — 12g/L,出汁率高,有清香味。对制红葡萄酒的品种则要求色 泽浓艳。 一、酿造白葡萄酒的优良品种 包括龙眼,雷司令,贵人香,白羽,李将军等 二、酿造红葡萄酒的优良品种 包括法国兰,佳丽酿,汗堡麝香,赤霞珠,黑品乐等 三、山葡萄 包括公酿一号,双庆,左山一等 四、调色品种 包括紫北塞,烟74等 第二节葡萄的构造及其成分 葡萄包括果梗与果实两个不同的部分 一?果梗:是果实的支撑体,由木质素构成。葡萄酒都不带果梗发酵,一般在葡萄破碎时除去 二?葡萄果实:包括有: 1?果皮:果皮的单宁和色素对酿制红葡萄酒很重要,且含芳香成分,能赋予葡萄酒特有的果香味 2?果核:含有害葡萄酒风味的物质,如带入发酵醪会严重影响品质,所以,在葡萄破碎时必须尽量避免将核压破 3?果肉和汁:是葡萄的主要成分,统称为葡萄浆 第三节葡萄的生长特性与环境因素 一.葡萄的生长特性 葡萄的生长和成熟过程可分为 4个阶段:花期,发育期,成熟期和过熟期

玻璃工艺学第四章答案

1试述黏度在生产中的应用。2试述玻璃表面张力的工艺意义。3 影响玻璃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 何谓玻璃的料性?对成型和退火有何影响?5 为何使用粘度描述玻璃生产工艺过程更为科学?6玻璃表面组成与主体玻璃有何不同?分析原因。 1答:在生产中玻璃的熔化、澄清、均化、供料、成型、退火等工艺过程的温度制度,一般是以其对应的黏度为依据制定的。 2答:在熔制过中,表面张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玻璃液中气泡的长大和排除,在一定条件下,微小气泡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可溶解于玻璃液中。均化时,条纹及节瘤扩散和溶解的速度取决于主体玻璃和条纹表面张力的相对大小。如果条纹的表面张力较小,则条纹力求展开成薄膜状,并包围在玻璃体周围,这种条纹就很快的溶解而消失。相反,如果条纹(节瘤)的表面张力叫主体玻璃大,条纹力求成球形,不利于扩散和溶解,因而较难消除。 在玻璃成形过程中,人工挑料或吹小泡及滴料供料时,都要借助表面张力使之达到一定的形状。拉制玻璃管、玻璃棒、玻璃丝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才能获得正确的圆柱形。玻璃制得拱火、火抛光也是借助表面张力。 3答:影响玻璃黏度的因素主要有化学组成和温度,在转变温度范围内,还与时间有关。 4答:是指玻璃随着温度变化其年黏度变化的速度称为玻璃的料性。黏度随温度变化快的玻璃称为短性玻璃,反之称为长性玻璃。这一性质对成型作业有直接的关系,如用压延法辊压出花纹之后,随温度的降低,黏度能迅速地增长,形成可以快速固定下来,从而保证压出的花纹清晰,退火是通过粘滞流和弹性来消除玻璃中的应力。故这一性质对退火效率也有很大影响。 5在玻璃生产中,许多工序(和性能)都可以用黏度作为控制和衡量的标志。使用黏度来描述玻璃生产全过程较温度更加确切与严密,但由于温度测定简便、直观、而黏度和组成关系的复杂性和习惯性,因此习惯上用温度来描述和规定玻璃生产工艺过程的工艺制度。 6玻璃表面与玻璃主体的化学组成有一定差异,即沿玻璃截面(深度)的各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值,其组成随深度而变化。熔制、成形、热加工过程中,高温造成某些组分的挥发;各组分对表面能贡献的不同使有些组分在表面富集,有些减少。

注塑成型工艺

目录 第一章注塑成型 (1) 1.1 概述 (1) 1.2 注射成型的工艺过程 (1) 第二章注射成型 (3) 2.1加料 (3) 2.2加热塑化 (3) 2.3注射成型 (4) 第三章设备选型 (6) 3.1 设备选型总原则及要求 (6) 3.1.1 设备选型的原则 (6) 3.1.2 设备选型的要求 (6) 3.2 注塑机的选择 (7) 第四章参考文献 (8)

第一章注塑成型 1.1 概述 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注塑还可分注塑成型模压法和压铸法。注射成型机(简称注射机或注塑机)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注射成型是通过注塑机和模具来实现的。 塑料注塑是塑料制品的一种方法,将熔融的塑料利用压力注进塑料制品模具中,冷却成型得到想要各种塑料件。有专门用于进行注塑的机械注塑机。目前最常使用的塑料是聚苯乙烯。 1.2 注射成型的工艺过程 完整的注塑成型工艺过程包括成型前的准备,注射成型和成型后的加工处理三个阶段,归纳见图1-1: 塑料性能检测丨丨切除流到货物 预热、干燥丨制品初检→热处理 着色、造粒↓↑丨机械加工 嵌件预热、安放→→注射成型丨热处理 涂脱模剂↑丨修饰 试模丨丨装配 清洗料筒质量检验 成型前准备注射成型成型后的加工处理 图1-1 注塑成型工艺过程 1.2.1 计量加料与预塑化 加料量应等于制品的质量与浇道内料柱质量之和。加料时由料斗口下端的计量装置控制。当注射保压动作完成后,螺杆后退时,粒料均匀的落入机筒内被预塑化。 预塑化是当加入机筒内的粒料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被转动的螺杆推向机筒前端,在温度作用下再加上螺杆转动中的挤压,剪切和摩擦力等综合条件影响,原料塑化成熔融状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塑料成型工艺学)考试复习题

1.以硬质PVC为例说明管材挤出成型加工工艺及其特点以及影响因素(10分) 答:挤出工艺:物料经挤出机塑化、机头口模成型后,经定型装置冷却定型、冷却水槽冷却、牵引、切割,得到管材制品。(3分) 特点:①口模横截面积不能大于挤出机料筒横截面积的40%。②挤出机头有直通式和偏移式两类,后者只用于内径尺寸要求精确的产品,很少采用。③定径套内径略大于管材外径;机头上调节螺钉可调节管材同心度;牵引速度可调节管材尺寸;(4分)④PVC,粘度大,流动性差,热稳定性差;生成热多,结合缝不易愈合,管材易定型。(3分)。 影响因素:温度、螺杆转速及冷却、牵引速度、压缩空气 2.简述挤出成型原理并讨论提高加料段固体输送速率的措施。 原理:粉(粒)料,加入挤出机经①加热、塑化成熔体,再经机头口模②流动成型成连续体,最后经冷却装置③冷却定型成制品。(4分)。措施:提高螺杆转速,提高料筒内表面摩擦系数fb,降低螺杆外表面摩擦系数fs(4分)。 3.简述管材挤出的工艺过程及管材挤出的定径方法。 答:管材挤出的基本工艺是:物料经挤出机塑化、机头口模成型后,经定型装置冷却定型、冷却水槽冷却、牵引、切割,得到管材制品。(3分)(4分) 管材的内外径应分别等于管芯的外径和口模的内径。管材挤出的定径方法分为定内径和定外径两种。(2分) 外径定型是使挤出的管子的外壁与定径套的内壁相接触而起定型作用的,为此,可用向管内通入压缩空气的内压法或在管子外壁抽真空法来实现外径定型。(2分) 内径定型法是将定径套装于挤出的塑料管内,即使挤出管子的内壁与定径套的外壁相接触, 在定径套内通以冷水对管子冷却定径。(2分) 4.挤出时,渐变螺杆和突变螺杆具有不同的加工特点。已知:PVC软化点75~165℃;尼龙的熔融温度范 围则较窄,约10℃,它们应分别选用何种螺杆进行加工?简要说明理由。(12分) 答: PVC应选用渐变螺杆而尼龙应选择突变螺杆进行加工。(4分)因为PVC是无定形塑料,无固定的熔点,软化温度范围较宽,其熔融过程是逐渐进行的,所以选择熔融段较长的渐变螺杆;PA是结晶性塑料,有固定的熔点,熔融温度范围较窄,温度达到熔点后,熔融较快,应选择熔化区较短的突变螺杆。(3分) 5.根据挤出理论和实践,物料在挤出过程中热量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物料与物料之间,物料与螺杆、 机筒之间的剪切、摩擦产生的热量,另一个是料筒提供的热量。 6.根据最简流动方程,熔体在螺杆计量段的流动有正流、逆流、横流和漏流四种 7.试分析螺杆挤出机生产中产生物料架桥现象的原因。 答:(1)原料配方中有黏度较大的助剂造成物料结块导致无法下料。 (2)下料段设定的温度过高,引起物料熔化,螺杆无法推进物料,造成物料架桥。 (3)喂料系统发生故障,无法正常工作,造成物料架桥。 8.请问为什么挤出机要在料斗座处加冷却装置? 答:为避免加料斗出现“架桥”现象而影响加料及固体输送效率。 9.机筒加热和冷却的目的是什么? 答:加热促进物料塑化;冷却为防物料过热。 10.什么叫螺杆的长径比?螺杆长径比的增加对物料的加工有何好处? 答:螺杆有效工作长度与直径之比。n一定时,L/D增加,物料在螺杆中运行时间延长,有利于物料塑化与混合,使升温过程变缓;可使均化段长度增加,可减少逆流和漏流,有利提高生产能力。 11.挤出成型是在什么温度之间进行的?物料在什么温度范围容易挤出?挤出温度由什么决定? 答:在黏流温度Tf与分解Td之间挤出成型;范围越宽越易挤出成型。具体温度应根据原料的配方、挤出机头结构、螺杆转速来定。

玻璃工艺学复习练习题.docx

玻璃工艺学复习练习题 分相结构对玻璃的性质有何影响? 对第一类性质的影响:由离子的迁移特性决定的性质,如电阻率、化学 稳定性等对玻璃的分相结构十分敏感。若性质较差的相以连通结构的形 式存在,玻璃的性质将明显变坏。若性质较差的相呈孤立液滴状分布于 性质较好的连续基相中,则能保持较好的性质。 对玻璃析晶的影响——分相有利于析晶 1.为成核提供界面。 2.分相导致其中的一相比均匀母相具有较大的质点迁移率,这有利于晶核的形成和长大。 3.分相使成核剂浓集于其中的一相,从而促进晶核的形成。 4.分相使其中的一相或两相更加接近某种晶体的组成,这有利于结晶。 对光学性质的影响 1.使玻璃的透光率下降 分和产生的相界面使光线发生散射,导致透光率下降,严重时,会产生乳浊现象。 2.影响玻璃的颜色 分相过程屮,过渡元素几乎全部集中在微相液滴中。这种选择性富集可 以用来发展有色玻璃,激光玻璃、光敏玻璃和光色玻璃等。 1.玻璃分相对析晶有何影响? 对玻璃析晶的影响分相有利于析晶 1.为成核提供界面。 2.分相导致其屮的一相比均匀母相具有较大的质点迁移率,这有利于晶核的形成和长大。 3.分相使成核剂浓集于其中的一相,从而促进晶核的形成。 4.分相使其中的一相或两相更加接近某种晶体的组成,这有利于结晶。 2.玻璃成型后为何还要退火 原因之一:玻璃生产过程屮,因经受激烈的、不均匀的温度变化会产生热应力。 这种热应力会降低玻璃制品的强度和热稳定性。成型后的玻璃制品和经过热加工 的玻璃制品,若不经过退火处理,让其自然冷却,在以后的存放和机械加工过程 中很可能会自行破裂。 原因之二:玻璃制品从高温自然冷却室温,其内部结构是不均匀的,由此会造成玻璃光学性质的不均匀。对玻璃进行退火处理就是让玻璃的结 构趋向均匀,使玻璃中的热应力消除或减小的热处理过程。 16.玻璃的料性?短性玻璃?长性玻璃?对成型和退火过程有何影响? 答:生产上常把玻璃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快慢称为玻璃的料性,粘度随温度变化快的玻璃称为短性玻璃,反之称为长性玻璃?这一性质对成型作业有直接的关系,例如用压延法生产压花玻璃时最好选择料性较短的玻璃,这样玻璃被轧花辗压出花纹之后,随温度降低,粘度能迅速地增长,形状可以快速固定下来,从而保证压出的花纹清晰.退火是通过粘滞流动和弹性来消除玻璃中的应力,故这一性质对退火的效率也有很大影响 23 ?试述水对硅酸盐玻璃的侵蚀机理。 答:硅酸盐玻璃在水中的溶解比较复杂。水对玻璃的侵蚀开始于水中的1< 和

第二章 葡萄酒工艺学(原).ppt.Convertor

第二章葡萄酒工艺学 一、概述(发展简史) 欧洲古代史:葡萄酒大约出现于公元前7000年至5000年,起源于小亚细亚至中东一带。传说:由希腊神话中的酒神——柏加斯发明(Bacchus),其父是太阳神,母亲是一个民间美女茜美莉,太阳神的火焰不小心烧死了茜美莉,但留下了一个受孕的子宫,伤心的太阳神在一个月夜诞下了儿子柏加斯,柏加斯游历于人间,学会了种植葡萄,酿葡萄酒,成为了萄酒的始祖(红葡萄酒早于白葡萄酒)。 远古的天然酿造 巴斯德的微生物发现→公元500年至1400年,欧洲成为世界葡萄酒酿造中心 目前欧洲产量占世界80%,亚洲占0.7%,其余在北美。葡萄酒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饮料酒,法国消费93-102升/年·人,中国0.2 2000年前传入我国。公元前138年,汉代张謇出使西域带回葡萄,并引进了酿酒艺人,至唐、元代有了快速发展。 公元1892年,华侨实业家张弼士在山东烟台开办了张裕酿酒公司,并从国外引进了酿酒葡萄,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近代新型葡萄酒厂。 以颜色分: 红葡萄酒:带皮发酵,酒色深红,鲜红,紫红,宝石红,干红酒度9-13。 白葡萄酒:去皮发酵,酒色浅黄,金黄或近无色,干白酒度9-13 桃红葡萄酒:酒色呈桃红或浅玫瑰红,一般是由特种葡萄中色素提取后加入发酵醪,属高档产品,我国尚无。 以含糖多少分: 干葡萄酒:(干红、干白、干桃红),含糖≤4.0g/L(以G计)洁净、爽怡、和谐怡悦的果香和酒香 半干葡萄酒:含糖4.1—12g/L 半甜葡萄酒:含糖12.1-50g/L 甜葡萄酒:含糖≥50.1g/L 按含气与否分: 平静葡萄酒 起泡葡萄酒(密闭发酵,20℃,P>0.35MPa); 加汽起泡:1.2加CO2达250ML/瓶 天然的半干、半甜葡萄酒是采用含糖量较高的葡萄为原料,在主发酵尚未结束时即停止发酵,使糖分保留下来。 我国常用调配时补加转化糖或浓缩葡萄汁来提高含糖量。 常常:右旋D-G,左旋L-F,且以F为主,不应含蔗糖(常作为检测手段)。 原葡萄中:G=F 发酵完成:F>>G,表现了发酵过程中葡萄糖、果糖的量及比例变化。 酿酒葡萄:书P164 白砂糖、酒精 SO2:作用选择性杀菌或抑菌;澄清;促使果皮成分溶出;增酸;抗氧化;。 澄清剂:常称下胶材料 柠檬酸、酒石酸(葡萄中的主要有机酸):用于汁的增酸改良 最主要的是酵母菌——酒精发酵

葡萄酒工艺学试题1与答案

西北农业大学试题库葡萄酒工艺学试题 专业年级考生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每题材3分,共15分) 1.浸出物 2.兰色破败病 3.MC酿造法: 4.产酒精能力; 5.葡萄汽酒: 二、选择题(选择1-4个正确答案,全对者可得分,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题1分,共10分) 1.属于正常葡萄果实构成成分的是_______。 ①水解单宁②缩合单宁③儿茶酸④醌 2.构成葡萄酒干浸出物的是________。 ①色素②蛋白质③糖④硫酸钾 3.为了调节葡萄酒的pH值,最好采用_________。 ①碳酸钙②碳酸氢钾③酒石酸钾④酒石酸氢钾 4.按照OIV标准,葡萄酒中挥发酸含量不应高于。 ①0.98g/L(H 2SO 4 计)(白) ②0.98g/L(H 2 SO 4 计)(红) ③0.88g/L(H 2 SO 4 计)(白) ④0.88g/L(H 2SO 4 计) (红) 5.我国近代第一个现代化葡萄酒企业是______建立的。 ①1882年②1892年③1912年④1949年 6.CO 2 浸渍酿造法中,存在着__________。 ①葡萄细胞内的厌氧代谢②丹宁色素的浸渍③苹果酸的分解④固体物质的扩散 7.某一葡萄酒酒度为9%(v/v),则其沸点约为_______。 ①85℃②90℃③93℃④95℃ 8.关于阿拉伯树胶在葡萄酒中的应用,正确的说法是____________。 ①用量②用量③能防止铁破败病④能除去酚类物质 9.葡萄酒的油脂病_________。 ①发生于白葡萄酒中②发生于各类葡萄酒中③由明串珠菌引起④由酵母菌引起

10.真空灌装时_________。 ①酒瓶压力等于气压②酒罐中的压力等于气压③酒瓶内压小于气压10-30% ④酒瓶内压大于气压10-30% 三、填空(每题1.5分,共15分)。 1.葡萄酒酿造中所采用的降酸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常用的除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稳定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白葡萄酒发酵结束时发现有臭鸡蛋味,应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加以消除。 5.下胶过量的主要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不同,可将起泡葡萄酒分成四类。7.三类香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封瓶前用的软木塞,要求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性 9.葡萄酒贮藏过程中,常驻用的护理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三种葡萄酒:A25%(10.6°)、B45%(11.2°)、C30%(11.7°)勾兑后可得到酒度为 的葡萄酒。 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每题1分,共10分)。 1.利口酒的最低酒度可等于7%。 2.所有葡萄酒如果希望改善质量均需要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 3.无菌灌装后,葡萄酒中各种微生物数为零。 4.葡萄成熟度与酒质量成正比。 5.红葡萄酒酿造中,酒精发酵与浸渍作用同时进行的。 6.红白葡萄酒的差别仅在于颜色的不同。 7.新鲜葡萄酒要求在酿造次年元月三十一日前上市。 8.甜型酒的干浸出物高于干型酒的干浸出物。 9.如果瓶装葡萄酒出现了浑浊与沉淀,则其完全不能饮用。 可除去由乙醛引起的过氧化味。 10.SO 2 五、简答:(每题5分,共20分) 1.试说明白葡萄酒酿造过程中防止氧化的技术。 2.试评价起泡葡萄酒生产方法的特点。

塑料成型工艺学复习提纲-济南大学

第一章绪论 1、国内外塑料和聚合物工业发展概况(综述) 2、建筑塑料及化学建材的发展 3、塑料在各技术领域的应用 第二章聚合物成型的理论基础 1、非牛顿流体的类型和特征? 答:(1)粘性系统在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流动时的特性是:其剪切速率只依赖于所施加剪切应力的大小。根据其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的关系。又可分为宾哈(汉) 流体、假塑性流体和膨胀性流体三种。 特征:<1>宾哈流体:与牛顿流体相比,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间也呈线性关系。但此直线的起始点存在屈服应力τу,只有当剪切应力高于τу时,宾哈流体才开始流动。宾哈流体因流动而产生的形变完全不能恢复而作为永久变形保存下来,即这种流动变形具有典型塑性形变的特征,故又常将宾哈流体称为塑性流体。 <2>假塑性流体:非牛顿流体中最为普通的一种。流动曲线不是直线,而是一条斜率先迅速变大而后又逐渐变小的曲线,而且不存在屈服应力。流体的表观粘度随剪切应力的增加而降低。即:剪切变稀。 <3>膨胀性流体:流动曲线非直线的,斜率先逐渐变小而后又逐渐变大的曲线,也不存在屈服应力。表观粘度会随剪切应力的增加而上升。即:剪切变稠。 (2)有时间依赖性的系统:这类液体的流变特征除与剪切速率与剪切应力的大小有关外,还与施加应力的时间长短有关,即在恒温、恒剪切力作用下,表观粘度随所施应力持续时间而变化(增大或减小,前者为震凝液体,后者为触变性液体),直至达到平衡为止。 特征:<1>摇溶性(或触变性)流体:表观粘度随剪切应力持续时间下降的流体。如:涂料、油墨。 <2>震凝性流体:表观粘度随剪切应力持续时间上升的流体。如:石膏水溶液。 2、假塑性流体指数定律的几种表达式(课本P10) 3、聚合物熔体的黏度的影响因素? 答:温度、压力、剪切速率。 4、符合指数定律流体在圆形流道中的流动方程(推导流量、压力、几何参数之间的关系)?(P18) 5、符合指数定律流体在狭缝(h/w>20)流道中的流动方程(推导)?(P21) 6、聚合物成型的流动缺陷的种类及产生的原因? 答:(1)管壁上的滑移:塑料熔体在高剪切力下流动,贴近管壁处的一层流体会发生间断的流动,称为滑移。 滑移产生原因: ①剪切速率的径向不均匀分布(靠管壁附近剪切速率最大); ②流动中出现分级效应(即相对分子质量低的级分较多地集中在管壁附近); ③管壁附近的弹性形变的不均匀性(管壁处弹性形变大)。 (2)端末效应:不管是那种截面流道的流动方程,都只能用于稳态流动的流体,但总有不稳态流动。(包括入口效应和离模膨胀) 末端效应产生原因: ①入口效应: 1>.物料从料筒进入口模时由于熔体粘滞流动,流线在入口处产生收敛所引起的能量损失; 2>.在入口处由于聚合物熔体产生弹性变形,因弹性能的贮蓄所造成的能量损失; 3>.熔体流经入口时,由于剪切速率的剧烈增加所引起的速度的激烈变化,为达到流速分布所造成的。 ②离模膨胀: 1>取向效应:聚合物熔体流动期间处于高剪切场内,其大分子在流动方向取向,但在口模处发生解取向。 2>记忆效应:当聚合物熔体由大直径的料筒进入小直径的口模时,产生了弹性形变,而熔体离开口模时,弹性变形获得恢复。 3>正应力效应:由于粘弹性流体的剪切变形,在垂直于剪切方向上引起了正应力的作用。 (3)弹性对层流的干扰: 产生原因:塑料熔体在管内流动时,其可逆的弹性形变是逐渐回复的,如果恢复太大或过快,则流动单元的运动就不会限制在一个流动层从而会引起湍流。

塑料成型工艺学思考题答案

塑料成型工艺学思考题答 案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序言及第一章 1.为什么塑料成型加工技术的发展要经历移植、改造和创新三个时期( P2)第一段 2.移植期、改造期和创新期的塑料成型加工技术各有什么特点 答:移植时期用移植技术制造的塑料制品性能较差,只能成型加工形状与结构简单的制品.而且制品的生产效率也比较低。这段时问虽然已经出现了几种改性纤维素类热塑性塑料,但其使用性远不如酚醛和脲醛等热固性塑料料,从而使压缩模塑等特别适合成型热固性塑料的制品生产技术;其一是塑料的成型加工技术更加多样化,从前一时期仅有的几种技术发展到数十种技术,借助这几十种技术可将粉状、粒状、纤维状、碎屑状、糊状和溶液状的各种塑料原材料制成多种多样形状与结构的制品,如带有金属嵌件的模制品、中空的软制品和用织物增强的层压制品等;其二是塑料制品的质量普遍改善和生产效率明显提高,成型过程的监测控制和机械化与自动化的生产已经实现,全机械化的塑料制品自动生产线也已出现;其三是由于这一时期新开发的塑料品种主要是热塑性塑料,加之热塑性塑料有远比热固性塑料良好的成型工艺性,因此,这一时期塑料成型加工技术的发展,从以成型热固性塑料的技术为重点转变到以成型热塑性塑料的技术为主; 进入创新时期的塑料加工技术与前一时期相比,在可成型加工塑料材料的范围、可成型加工制品的范围和制品质量控制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采用创新的成型技术,不仅使以往难以成型的热敏性和

高熔体粘度的她料可方便地成型为制品,而且也使以往较少采用的长纤维增强塑料、片状馍型料和团状模塑料也可大量用作高效成型技术的原材料。 3.按所属成型加工阶段划分,塑料成型加工可分为几种类型?分别说明其特点。 答:一次成型技术,二次成型技术,二次加工技术 一次成型技术,是指能将塑料原材料转变成有一定形状和尺寸制品或半制品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 目前生产上广泛采用的挤塑、注塑、压延、压制、浇铸和涂覆等。 二次成型技术,是指既能改变一次成型所得塑料半制品(如型材和坯件等)的形状和尺寸,又不会使其整体性受到破坏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 目前生产上采用的只有双轴拉伸成型、中空吹塑成型和热成型等少数几种二次成型技术。 这是一类在保持一次成型或二次成型产物硬固状态不变的条件下,为改变其形状、尺寸和表观性质所进行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也称作“后加工技术”。 大致可分为机械加工、连接加工和修饰加工三类方法。 4.成型工厂对生产设备的布置有几种类型? 1、过程集中制生产设备集中;宜于品种多、产量小、变化快的制品;衔接生产工序时所需的运输设备多、费时、费工、不易连续化。

塑料成型工艺学复习题

1、简述高聚物熔体流动的特点。由于高聚物大分子的长链结构和缠绕,聚合物熔体、溶液和悬浮体的流动行为远比伤分子液体复杂。在宽广的剪切速率范围内,这类液体流动时剪切力和剪切速率不再成比例关系,液体的粘度也不是一个常此因而聚合物液体的流变行为不服从牛顿流动定律。即非牛顿型流动。 2、举例说明高聚物熔体粘弹性行为的表现。聚合物流动过程最常见的弹性行为是端末效应和不稳定流动。端末效应包括入口效应和模口膨化效应即巴拉斯效应。不稳定流动即可由于熔体弹性回复的差异产生熔体破碎现象。 3、聚合物熔体在剪切流动过程中有哪些弹性表现形式?在塑料成型过程中可采取哪些措施以减少弹性表现对制品质量的不良影响?聚合物流动过程最常见的弹性行为是端末效应和不稳定流动。提高温度,减少剪切应力,增加高温下的流动时间,均化塑料结构,降低其流动的非牛顿性。 4、聚合物很低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对塑料成型加工有哪些不利影响聚合物很低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在加工中主要是影响塑料制品中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从而导致制品结构的非均匀性。另一方面,降低制品的生产效率。 5、取向度和取向结构的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温度和剪切应力分布,聚合物受热时间,聚合物的结构因素。 6、取向度对注塑制品的力学性能有何影响?非品聚合物取向后,沿应力作用方向取向的分子链大大提高了取向方向的力学强度,但垂直于取向方向的力学强度则因承受应力的是分子间的次价键而显著降低。团此拉伸取向的非品聚合物沿拉伸方向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均随取向度提高而增大。 取向结晶聚合物的力学强度主要由连接晶片的伸直链段所贡献,其强度随伸直钱段增加而增大,晶片间伸直链段的存在还使结晶聚合物具有韧性和弹性。通常,随取向度提高,材料的密度和强度都相应提高,而伸长率则逐渐降低。 7、试画出挤出成型时,制品取向度的分布图。

玻璃工艺学复习练习题样本

玻璃工艺学复习练习题 一、解释以下概念 1.硼反常: 碱金属氧化物加入到B2O3玻璃中, 使玻璃的结构得到加强, 物理 化学性能得到改进。这与碱金属氧化物加入到石英玻璃中的情形恰好相反。 这是一种硼反常。在钠硅玻璃中加入B2O3, 玻璃的结构随B2O3增加而逐渐加强, 玻璃的性质得到改进。但B2O3的含量超过某数值时, 将出现逆转: 随着B2O3的增加, 玻璃结构逐渐弱化, 玻璃的性质逐渐劣化, 在玻璃的性质变化曲线上出现极值。这是另一种硼反常。 2.逆性玻璃: 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趋势( 变化方向) 与一般玻璃相反的玻璃。 3.玻璃的转变温度区间: 玻璃从流动性的熔体转变为具有刚性的固体, 要经 过一个过渡温度区。这个过渡温度区称为玻璃的转变温度区。 4.玻璃的热历史: 玻璃在转变温度区和退火温度区的经历。 5.双减效应: 在简单的硅酸盐玻璃系统( R2O-SiO2) 中, 一种碱金属氧化物被 另一种碱金属氧化物替代时, 随着替换量的增加, 在性质-成分曲线上, 第一类性质会出现极大值或极小值。这种现象称为混合碱效应( 或中和效应) 。 6.临界冷却温度: 能生成玻璃的最小冷却速度。 7.结晶容积分率: 晶体体积与熔体体积之比 8.稳定分相: 在液相线以上就存在的分相。 9.亚稳分相: 在液相线以下才开始发生的分相。 10.不混溶区: 玻璃发生分相的组成-温度范围。 11.均匀成核: 在宏观均匀的熔体或玻璃中, 没有外来物参与, 与相界、缺陷 无关的成核过程。又称本征成核、自发成核。 12.非均匀成核: 依靠相界或基质的缺陷而发生的成核过程。 13.晶核: 具有一定大小能够稳定生长的结晶区域称为晶核。 14.微晶玻璃: 微晶玻璃是经过往玻璃中加入成核剂, 再经过热处理、光照射 或化学处理等手段使玻璃均匀析出大量微小晶体所形成的致密的微晶相与

塑料成型工艺学习题

Diyizhang 1、图中产品可用什么方法成型? 注射挤出压延中空 2、图中产品可用什么方法成型? 注射挤出压延中空 3、图中产品可用什么方法成型? 注射挤出压延中空 4、图中品常用什么方法成型? 注射挤出压延中空 5、图中产品可用什么方法成型? 注射挤出压延中空 6、图中产品常用什么方法成型? 注射 挤出 热成型 中空 7、图中产品常用什么方法成型? 注射挤出热成型搪塑 第二章 1、大多数聚合物熔体属于什么流体? 牛顿流体假塑性流体汉流体膨胀性流体 2、PC属于什么流体? 牛顿流体假塑性流体宾汉流体膨胀性流体 3、凝胶糊属于什么流体? 牛顿流体假塑性流体宾汉流体膨胀性流体 4、聚合物熔体温度升高,粘度如何变化? 升高降低不变化不确定 5、PE剪切速率减小,粘度如何变化? 升高降低不变化不确定 6、以下因素中影响聚合物粘度的有哪些? 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刚性添加剂柔性添加剂 7、在什么情况下易产生不稳定流动? 温度过高压力过高分子量过低挤出速率过高 8、结晶度提高,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如何变化? 提高、提高降低、降低提高、降低降低、提高 9、结晶度提高,透明度、收缩率如何变化? 提高、提高降低、降低提高、降低降低、提高 10、若要提高制品拉伸强度,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提高拉伸比降低拉伸温度提高拉伸速度降低冷却速率

11、聚氯乙烯主要发生哪种降解? 热降解力降解氧化降解水降解 第三章 1、粉料的配制中主要靠什么作用? 扩散对流剪切 2、粒料的配制中主要靠什么作用? 扩散对流剪切 3、粉料配制中,一般哪种助剂最后加料? 稳定剂着色剂润滑剂填充剂 4、不适合用开炼机塑化造粒的原料有? 粘度小的原料粘度大的原料容易发生热降解容易发生氧化降解5、可生产硬质产品的分散体是? 塑性溶胶有机溶胶塑性凝胶有机凝胶 6、流动行为属于宾汉流体的分散体是? 塑性溶胶有机溶胶塑性凝胶有机凝胶 第四章 1、热固性塑料预压的优点有? 加料准确简单避免粉尘飞扬利于传热便于带嵌件制品2、模压成型预热效果最好的应是? 热板加热烘箱加热红外线加热高频加热 第五章 1、下列产品中适合用挤出法成型的有? 管板片膜 2、下列产品中适合用挤出法成型的有? 波纹管弹簧管电线异型材 3、适合生产聚氯乙烯的挤出机是? 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 4、提高固体输送率的有效措施有? 升高料筒温度料筒末端开设纵向沟槽 提高螺杆光洁度加螺杆直径 5、熔体输送段真实的料流应当是? 正流逆流横流螺旋流动 6、大棚膜适合用哪种吹塑方式? 上吹下吹平吹 第六章 1、从保证充模和减小内应力角度考虑,充模速度适合? 较快较慢 2、对收缩率、制品精度影响最大的是哪个阶段? 充模阶段 压实阶段倒流阶段冷却阶段 3、制品退火处理的方法是什么? 加热到热变形温度之下保持一段时间,然后快速冷却 加热到热变形温度之下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缓慢 4、需要进行调湿处理的是哪一种塑料?

洛阳理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大四《塑料成型工艺学》考试要点总结

第三章成型用的物料与配制 1、工业用做成型的塑料有粉料、料粒、溶液和分散剂等几种,不管是哪一种料,一般都不是单纯的聚合物。 2、粉料和粒料的区别不在组成而在混合、塑化和细分的程度不同。制成粉料和粒料的目的是为装卸、计量和成型等提供方便。 3、不管是粒料还是粉料,都是聚合物和助剂连累物质组成的。聚合物是主要成分。 4、(名词解释)增塑剂:为降低塑料的软化温度范围和提高其加工性,柔韧性或延展性,加入的低挥发性或挥发性可忽略的物质。工业上大量应用的主要是聚氯乙烯。相容性好和挥发度低是其最基本要求。除挥发外,增塑剂还可以由于游移、萃出和渗出而损失。 5、简答:增塑机理——聚合物大分子链常会以次价力而使它们彼此之间形成许多聚合物-聚合物的联结点,从而使聚合物具有刚性。这些联结点在分子热运动中是会解而复结的,而且十分频繁。但在一定温度下,联结点的数目却相对的稳定,所以是一种动态平衡。加入增塑剂后,增塑剂的分子因溶剂化及偶极力等作用而“插入”聚合物分子之间并与聚合物分子的活性中心发生时解时结的联结点。这种联结点的数目在一定温度和浓度的情况下也不会有多大的变化,所以也是一种动平衡。但是由于有了增塑剂-聚合物的联结点,聚合物之间原有的联结点就会减少,从而使其分子间的力减弱,并导致聚合物材料一系列性能的改变。(辨析) 7、简答,增塑剂性能的评价。a聚合物与增塑剂的相容性由于增塑剂对聚合物的作用是发生在它们分子之间的。因此,最重要的要求是它们之间应该有相容性,即彼此之间有互溶性;b增塑剂的效率比较不同增塑剂的增塑作用效果,可用增塑剂的效率来表示。它是从改变聚合物的一定量的物理性能所需加入增塑剂的量作为标记的。 8、聚氯乙烯常用的增塑剂几乎都是酯类,以邻苯二甲酸酯类用得最多。 9、(名词解释)稳定剂:凡在成型加工和使用期间为有助于材料性能保持原始值或接近原始值而在塑料配方中加入的物质。分为热稳定剂、光稳定剂和抗氧剂。 10、有机锡化合物是聚氯乙烯稳定剂中比较重要的一类,其显著优点是效率高,相容性好,不会伤害制品的透明性,可单独使用。缺点是成本高。 11、(名词解释)润滑剂:为改进塑料熔体的流动性能,减少或避免对设备的摩擦和粘附以及改进制品表面光亮度等,而加入的一类助剂。分为内、外两类。关键在于它与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 12、粉料的制备过程包括原料的准备和原料的混合两方面。 13、混合的目的是将原料各组分互相分散以获得成分均匀物料的过程 14、混合的作用一般是靠扩散、对流、剪切三种作用来完成。 15、对固体或塑性物料混合效果的衡量从组分的均匀程度和物料的分散程度来考虑。 16、原料的准备主要有原料的预处理、称量及输送。 17、用于初混合的设备有a转鼓式混合机b螺带式混合机c捏合机d高速混合机。 18、粒料的制备,实际上首先是制成粉料,在经过塑炼和造粒而成。常将用简单混合制成粉料的过程成为初混合,而将由此取得的粉料成为初混物。 19、简答:塑炼前要经过初混的理由。A塑炼要求的条件比较苛刻,所用设备的承料量不可能很大,所以塑炼前常用简单混合的方法使原料组分有一定的均匀

玻璃工艺学习题库

玻璃工艺学习题集锦 一、名词解释 硼反常、混合碱效应、压制效应、网络外体、网络形成体、网络中间体、玻璃热历史、玻璃转变现象、3T图、相变、分相、旋节分解、玻璃的料性、玻璃的疲劳现象、玻璃的脆性、玻璃的弹性模量、玻璃的热稳定性、玻璃的化学稳定性、正常色散、澄清剂、物理脱色、化学脱色、乳浊剂、玻璃主要原料、玻璃辅助原料、配合料计算、玻璃的熔制、二次气泡、玻璃体的缺陷、玻璃液的平衡厚度、抛光时间 二、填空 1、玻璃态物质具有的通性是()()()()。 2、关于玻璃的结构学说,目前较为流行的是()()。 3、根据无规则网络学说的观点,一般可按元素与氧结合的单键能的大小和能否生成玻璃,将氧化物分为()()()。 4、玻璃形成氧化物、中间体氧化物、玻璃调整氧化物中,单键强最大的是()。 5、以BaO-SiO2系统往往在液相线以下发生分相,这种分相称为()。 6、图3-15中,(a)属于()分相,(b)属于()分相。 7、图3-13为Na2O-SiO2系统不混溶区,其中白色区域分相后形成了()结构,阴影区域分相后形成了()结构。 8、碱土金属氧化物对黏度的作用一方面类似于碱金属氧化物使黏度(),另一方面,这些阳离子电价较高离子半径又不大,键力较碱金属离子大,使黏度()。 9、常温下,玻璃的破坏强度随加荷速度或加荷时间而变化。加荷速度越大或加荷时间越长,破坏强度越小,短时间不会破坏的负荷,时间久了就可能破坏,这种现象称为()。 10、玻璃的脆性通常用它破坏时所受到的()来表示。 11、玻璃的密度主要取决于构成玻璃的(),也与()以及()有关。 12、讨论玻璃的热膨胀性质时,通常采用()。 13、玻璃的热学性能包括()、()、()、()。 14、水、酸、碱三者中,()对玻璃的侵蚀能力最强。 15、高碱玻璃的耐酸性()耐水性,高硅玻璃的耐酸性()耐水性。 16、玻璃的导电机理有()(),一般硅酸盐玻璃为()。 17、玻璃的光学常数包括()、()、()和()。 18、总的来说,玻璃折射率决定于玻璃内部离子的()和玻璃的()。 19、颜色玻璃的着色机理有()()()三大类。 20、用于制备玻璃配合料的各种物质统称为(),根据它们的用量和作用不同,分为()和()。 21、评价石英砂质量的三大指标为()()()。 22、纯碱是引入玻璃中Na2O的主要原料,分为()和()两类,玻璃工业中常采用()。 23、玻璃配合料计算是以()和()为基础,计算出熔化100千克玻璃所需各种原料的用量。 24、配合料料仓的布置可分为()和()两种形式。 25、玻璃的熔制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也可将其分为两个阶段,即配合料的()阶段和配合料的()阶段。

复习思考题--玻璃工艺学

第二篇玻璃工艺学 第二章玻璃的性质 1 、透光性是否是玻璃的通性?玻璃通性有哪些? 2 、可否称玻璃为凝固的液体? 3 、玻璃的粘度对生产有何 4 、玻璃有何结构特点? 5 、两大结构学说各强调了玻璃结构的哪些方面? 6 、相同成分的块状玻璃与玻璃纤维相比,哪种的机械强度更大?为什么? 7 、为什么保温瓶壁通常都很薄? 8 、为什么玻璃受急冷比受急热更容易破裂? 9 、为什么水玻璃可以溶解于水而窗玻璃不能? 10 、玻璃在大气中和在水中相比,哪种情况更容易破坏? 11 、玻璃在常温状态下为什么可以被看作绝缘体? 12 、为什么铅硅酸盐玻璃折射率比窗玻璃高? 13 、下列氧化物,那些能使玻璃着色?为什么? CaO 、CuO 、Cu2O 、Cr2O3 、CoO 、Mn2O3 第三章玻璃生产工艺 1 、平板玻璃生产时,为什么一般不用高岭土引入Al2O3 ? 2 、以硝代碱引入Na2O ,有何利弊? 3 、玻璃生产对配合料质量有何要求? 4 、是否混合时间越长,均匀度越高? 5 、如何提高配合料的均匀度? 6 、玻璃生产,为什么不以氧化钙、氧化镁的形式引入玻璃成分,而用石灰石、白云石? 7 、既然玻璃澄清是为了排除气泡,为什么使用澄清剂? 8 、为什么箱式蓄热室比上升道式蓄热室能将空气预热到更高的温度? 9 、说明排烟供气系统上各设备作用。 10 、平板玻璃生产通常使用哪些原料?各引入什么成分? 11 、原料加工有何意义? 12 、玻璃生产采用那些设备加工原料?为什么要避免“过粉碎”? 13 、采用用哪些措施可以提高称量的准确性? 14 、影响混合均匀度的因素有哪些? 15 、混合过程中加水目的何在?可采用哪些形式加水?为什么要控制加水量、加水温度? 16 、碎玻璃加入方式有哪些?各有何利弊? 17 、碎玻璃加入量大时为什么要“补碱”? 18 、生产中因故障导致硅砂使用量增大,可能会出现什么缺陷? 19 、配合料储存采用什么设施?储存时间过长、过短各有什么后果? 20 、玻璃熔制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进行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1 、玻璃熔制过程需要做到“四小稳”,内容是什么? 22 、泡界线是怎样形成的?泡界线跑偏如何纠正? 23 、随着熔制时间的延续,粉料熔化速度是加速进行还是减速进行? 24 、配合料粒度对熔化速度有什么影响? 25 、玻璃液澄清有何目的?粘度、表面张力对玻璃液澄清各有何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