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1. 科学实验——浮沉之迷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
2.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更多不同形状、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3.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物体在水中浮沉的原因,并进行讨论。
4. 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物体浮沉的规律。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是否理解了物体浮沉的原理和规律。
2. 万花筒的制作目标让学生了解万花筒的制作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万花筒的外观和原理。
2. 介绍万花筒的制作过程,提供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 学生根据指导,自行制作万花筒。
4. 学生分享他们制作的万花筒,展示彩色纸、小珠、铝箔等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教学评价评价学生的制作过程和成果,关注他们是否理解了万花筒的原理,并能够运用创造性的元素进行装饰。
3. 动物的生长过程目标通过观察和研究,让学生了解一种动物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
教学过程1. 介绍学生常见的动物,如蝴蝶、蚕、青蛙等。
2.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际观察,展示这些动物的生长过程。
3. 引导学生回顾,总结一种动物的生长过程,并画出简单的生长图。
4. 学生分享他们对动物生长过程的观察和理解。
教学评价评价学生对动物生长过程的观察和总结能力,关注他们是否能够正确描述一种动物的生长过程。
4. 季节的变化目标通过观察和研究,让学生了解四季的变化以及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四季的气候、天空、植物和动物等变化。
2.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地观察,展示四季的不同特点。
3. 引导学生思考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例如穿衣、食物、活动方式等。
4. 学生分享他们对季节变化的观察和思考。
教学评价通过听取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评价他们对四季变化和季节影响的了解程度。
5. 植物的养料组成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获取养料的来源和组成,培养他们对植物的养护意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形,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篇一【教学分析】金鱼也是孩子们爱好的小动物。
孩子们视察金鱼的爱好一定会很浓厚。
金鱼的种类很多,给孩子们的视察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视察金鱼的外形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表达交换的能力;培养学生聆听、分享的习惯,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材料准备:缸养活金鱼活动场地:实验室或教室【教学进程】一、导入:师:同学们爱好小金鱼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视察小金鱼吧!二、视察:各种各样的金鱼师:看,这么多漂亮的小金鱼。
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三、描写:视察描写一条金鱼的特点师:我们再一起来视察其中一种小金鱼。
师:它的身体有哪几部分?师:它的头是什么样子的?眼睛呢?师:能够把它简单的画下来吗?试一试,怎么样?师:愿意向大家展现一下你画的金鱼吗?他画得怎样?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四、拓展浏览:不同种类的鱼。
师:在大自然里,还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鱼类,认识它们吗?(出示各种鱼的图片和名称)【教学反思】1、多种多样的金鱼给孩子们视察提供了比较的因素。
通过比较,孩子们发觉了多姿多彩的金鱼,学会了通过比较找特点的方法。
2、选一条金鱼认真视察,有利于完全而细致的描写一条金鱼的样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篇二一、学习目标:认识我们的牙齿,知道牙齿的作用。
二、学习重点:学习正确刷牙方法。
三、学习难点:牙齿对我们有哪些作用。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同学们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
五、学习准备:课件六、学习进程:(一)引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刷牙”这一课。
牙齿的用处可大了,你知道牙齿有哪些作用?看谁知道的多?生:小组讨论,进行回答。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1课我们知道的植物【科学概念目标】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研究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
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
并提问:“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
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动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动物。
根据学生的回答,实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
2、找找大图中哪些是动物1.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
也可以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2.组织学生交流“这些动物有甚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动物”的概念,如“都有叶子,都是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
教师将交流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教师提问:“蝴蝶是植物吗?”让学生来说说判断的理由。
学生可能会说:1“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蝴蝶是动物”等。
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
三、塑料花是植物吗?1.提问:“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吗?”2.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是什么?3.提供动物与塑料花的实物,让学生举行对比,在小组窥察、交流。
4.学生可能会说塑料花不是“活”的。
从结果来说,植物有根、茎、叶,会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同时它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一定的温度条件(生长需要环境的支持)的,这与塑料花不会生长、不会死亡、长期保持一种形态是完全不同的。
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科学的定义和特点2. 科学方法:观察、思考、提问、假设、实验、验证教学活动:1. 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对科学的了解。
2. 讲解:讲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介绍科学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我的身体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身体部位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人体基本部位:头、身体、四肢2. 主要身体器官: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心脏、肺、肝、胃等教学活动:1. 引入:让学生描述自己的身体。
2. 讲解:讲解人体的基本部位和主要器官。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身体部位的观察和描述。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描述身体部位的能力。
第三章:我周围的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周围环境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天气、季节、植物、动物2. 生活环境:家庭、学校、公共场所教学活动:1. 引入:让学生描述自己周围的环境。
2. 讲解:讲解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内容。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描述。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描述周围环境的能力。
第四章:我喜欢的食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培养学生的健康饮食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食物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主要食物:谷物、蔬菜、水果、肉类、奶类、豆类等2. 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教学活动:1. 引入:让学生讨论自己喜欢的食物。
2. 讲解:讲解主要食物和食物的营养成分。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食物的观察和描述。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描述食物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三篇
【导语】科学是⼈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对因果的探索,追求真理,科学是认真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同时,科学⼜是创造的。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认识植物 教学⽬标: ⼀、科学知识:能说出周围常见的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 1、能在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能初步感知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
3、能利⽤多种感官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
4、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5、能对本课的学习进⾏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 1、能对植物外部形态表现出深厚的探索兴趣。
2、能实事求是,客观描述对常见植物的观察和发现。
3、交流过程中愿意和他⼈分享⾃⼰对常见植物的理解,具有很好的合作意识。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在认识植物、利⽤植物的时候,⼀定要爱护植物,保护植物资源的繁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仙⼈掌、⽩萝⼘、松枝、荷花、向⽇葵,银杏叶,牵⽜花,⽔稻,洋葱、橘⼦,葱,芹菜、⽉季。
⼆、学⽣准备:《科学学⽣活动⼿册》、笔。
教学过程 ⼀、情境与问题 1、教师出⽰教材图⽚,让学⽣说⼀说是否认识这些植物,然后直接引⼊问题“这些植物有什么特点?” 2、这节课⽼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些什么,⼤家快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这些植物的特点! ⼆、探究与发现 活动⼀、观察植物的颜⾊和形状 我们先来观察植物的叶⼦、花的颜⾊和形状。
把观察到的特点记录在活动⼿册第七页。
观察完全班交流。
活动⼆、闻⽓味辨植物。
游戏规则:蒙上眼睛,只能⽤⿐⼦闻,不能⽤⼿拿,其他同学不能提⽰。
⼩组活动,其中三个成员⽤⼿帮着拿植物,⼀名同学⽤⿐⼦闻,组内成员轮流进⾏活动。
三、应⽤与拓展 1、出⽰不同实物。
2、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较花⽣、葡萄、国槐的不同特征。
⽼师适时提⽰。
轮⼦的故事 教学⽬标: 1、激发学⽣对探究⾝边的物品---⾐服的科学的兴趣:认真参与观察,⽐较分类和制作等活动 2、培养学⽣观察和⽐较能⼒ 3、指导学⽣初步认识⾐服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重点: 1、激发学⽣对探究⾝边的物品---⾐服的科学的兴趣:认真参与观察,⽐较分类和制作等活动 2、培养学⽣观察和⽐较能⼒ 3、指导学⽣初步认识⾐服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难点: 1、激发学⽣对探究⾝边的物品---⾐服的科学的兴趣:认真参与观察,⽐较分类和制作等活动 2、培养学⽣观察和⽐较能⼒ 3、指导学⽣初步认识⾐服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教法: 探究法 课前准备: 1、⾐服的图⽚ 2、学⽣⾃带⼀件最喜欢的⾐服 3、各种特殊⾐服的图⽚ 4、制作材料和⼯具 教学流程: 认识学⽣⾃⼰的⾐服,搜集⾐服资料,给⾐服分类,认识特殊的⾐服,整理⾃⼰的⾐柜 教学过程: 活动1:认识学⽣⾃⼰的⾐服 1、穿上⾃⼰喜欢的⾐服 2、引导学⽣在颜⾊,⼤⼩,图案,材料,款式,穿着场合,穿着季节等⽅⾯⽐较相同和不同 3、出⽰图⽚ 活动2:给⾐服分类 1、观察和⽐较教师和学⽣搜集的各种各样的⾐服 2、学⽣给⾐服分类 3、汇报分类⽅法 活动3:认识特殊的⾐服 1、出⽰书中的图⽚认识特殊的服装 2、引导学⽣说出其他有特殊⽤途的⾐服 活动4:整理⾃⼰的⾐柜 1、学习集中存放⾐服的⽅法 2、作业:整理⾃⼰的⾐柜 课后⼩结: 激发了学⽣探究科学的兴趣,使学⽣能积极、团结合作地参与服装的研究,了解服装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初步了解了科学技术对⼈类⽣活的影响。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科学教案一:观察昆虫课题概述本节科学课将引导学生观察昆虫,了解昆虫的特征和生活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观察并描述常见昆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性-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教学内容1. 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常见昆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性3. 观察和记录昆虫的图像和特征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关于动物的知识,引起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昆虫的形态特征。
3. 观察活动:带领学生进行昆虫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不同昆虫的特征和生活性,并鼓励他们用文字和图像记录观察结果。
4.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观察到的昆虫特征和生活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教学评价- 学生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学生对昆虫特征和生活性的理解程度-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科学教案二:种植蔬菜课题概述本节科学课将引导学生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让他们亲手种植蔬菜。
教学目标- 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环境条件- 掌握基本的蔬菜种植方法并实践-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教学内容1. 蔬菜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环境条件2. 基本的蔬菜种植方法3. 实践种植蔬菜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蔬菜的生长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蔬菜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环境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种植蔬菜的基本方法。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蔬菜种植活动,指导他们选择适合的蔬菜种类,培植蔬菜并记录生长过程。
4.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蔬菜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方法,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种植体验和观察结果。
教学评价- 学生对蔬菜生长过程和种植方法的理解程度- 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记录- 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科学教案三:测量物体的长度课题概述本节科学课将引导学生研究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和工具,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科学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的定义和作用。
2.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科学的定义:科学是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现象的研究。
2. 科学的作用:科学可以解释现象,解决问题,推动社会发展。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讲解科学的定义和作用,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并分享给大家。
3. 实验演示: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第二章:观察和实验教学目标:1. 学会观察和描述现象。
2. 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观察:用肉眼和工具进行观察,记录现象。
2. 实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教学活动:1. 观察练习: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 实验设计: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并进行实验。
3. 分享成果: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三章:探究科学问题教学目标:1. 学会提出科学问题。
2. 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提出问题:从观察和实验中提出科学问题。
2. 探究问题:通过实验、调查、研究等方式,解决问题。
教学活动:1. 问题提出:让学生从观察和实验中提出科学问题。
2. 问题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问题探究,设计实验或调查。
3. 成果展示:让学生分享探究结果,讨论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章: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教学目标:1. 学会科学思维。
2. 掌握科学方法。
教学内容:1. 科学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2. 科学方法:实验方法、观察方法、调查方法等。
教学活动:1. 思维训练:通过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 方法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科学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科学探究案例,让学生理解科学思维和方法的应用。
第五章: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教学目标:1. 培养科学素养。
2. 培养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1. 科学素养: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
人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我的身体课程目标- 的身体部位及其功能。
- 掌握简单的健康惯。
课程内容1. 课程名称:认识身体- 研究内容:- 头部、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的名称及功能。
- 身体部位的简单指示动作。
- 教学方法:- 通过幻灯片展示不同身体部位的图片,让学生辨认并说出名称。
- 进行互动游戏,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指示动作。
- 资源准备:- 幻灯片、图片、学生手册。
2. 课程名称:保持清洁- 研究内容:- 认识牙齿、洗手的重要性。
- 研究正确刷牙和洗手的方法。
- 教学方法:- 演示正确的刷牙和洗手方法,并给予学生实践机会。
- 观看教育视频,介绍刷牙和洗手的重要性。
- 资源准备:- 牙刷、牙膏、肥皂、教育视频。
3. 课程名称:健康惯- 研究内容:- 认识营养均衡的重要性。
- 研究简单的健康惯,如不吃垃圾食物、多喝水等。
- 教学方法:- 通过图片和故事,让学生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
-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健康惯。
- 资源准备:- 图片、故事书、小组讨论材料。
课后作业- 完成学生手册上的练题。
- 培养良好的生活惯,如刷牙、洗手、饮食均衡等。
总结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对自己的身体有更深刻的了解,掌握简单的健康惯,并培养良好的生活惯,以保持身体健康。
这将为他们今后的研究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意::以上教案仅供参考,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教材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导语】科学是关于探索自然规律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能说出金鱼的特征:需要食物、会呼吸、能运动。
2、能说出金鱼是怎样吃食、呼吸和运动的。
二、科学探究1、能利用感官或借助工具观察金鱼的特征。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的结果。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1、能对金鱼的观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能如实地讲述观察到的现象。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并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在认识动物、利用动物资源时,一定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资源,让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看视频,鱼缸、金鱼。
二、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情境与问题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节课给你们带来了哪位动物朋友?看鱼缸中的金鱼。
你们喜欢他们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金鱼吧。
二、探究与发现。
1、作出假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动物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你觉得金鱼有这方面的特点吗?”思考2、制订计划。
你需要观察什么?怎么观察,需要准备什么材料?3、搜集证据。
学生观察金鱼,找出证据。
喂鱼,不要多喂。
看视频。
金鱼会呼吸。
观察时要保持安静,不要打扰金鱼。
4、处理信息。
把观察到的金鱼特点及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画一画,只要像就给予肯定。
5、表达交流。
你是怎么做的?你观察到什么,你认为金鱼需要食物吗?能运动吗?会呼吸吗?6、得出结论:金鱼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
三、应用与拓展课下亲自养金鱼,有鱼的就要多观察,鱼除了吃饭,呼吸,动物外还会做什么?2.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 教学⽬标 1、能从两块磁铁相互作⽤的实验现象中,归纳出关于磁极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2、能设计实验验证关于两块磁铁的磁极靠近时,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教学重点 1、将⾃⼰制作⼩磁针的⽅法告诉别⼈;同时,能学习别⼈的⽅法。
2、能说出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的话描述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的话解释在地球上磁铁能指南北⽅向的原理。
教具准备: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玩具⼩汽车、缝⾐针、⼤头针、曲别针、指南针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教学引⼊ 你能使缝⾐针吸起曲别针吗? ⼆、活动⼀:磁极的相互作⽤ 1、确定教室⾥的南北⽅向 2、学⽣判断磁铁的S极与N极的指向。
3、提出问题:把两个磁铁的两极相互靠近,看看会发⽣什么现象?引导学⽣讨论、猜想。
并提出注意事项:实验时,周围不能有其它磁铁的⼲扰。
4、设计实验证明⾃⼰的猜想。
⼩组实验:把两个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个玩具⼩汽车上,多次变换磁极相对的⽅向 (1)观察发⽣什么现象? (2)讨论: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5、尝试⽤其他⽅法验证刚才得出的结论(⽔浮法、悬挂法??)。
6、全班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7、师⽣共同得出结论,指导填写实验记录。
8、组织学习“科学在线”。
板书设计 磁铁的正负极磁极的相互作⽤出现的现象 作业 总结观察现象 课后反思 通过磁极⼩游戏,吸引孩⼦们观察磁铁正负极原理,激发孩⼦们对科学的探究,在课堂上通过动⼿实验,课堂⽓氛活跃。
【篇⼆】 教学⽬标 1、⼈体运动需要氧⽓,肺的⽓体交换作⽤将氧⽓吸收进⾎液,将⼆氧化碳排出体外。
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课题1 小小科学家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家在做什么。
2. 通过滚小球的实验,说明小孩子也能进行科学研究。
3. 感受科学的本质。
教学重难点: 1. 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 2.感受科学的本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斜坡、小球;学生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你知道这些是什么人吗?师:让我们也来做个小小科学家。
二、学习新课1.自主学习,了解科学是什么。
(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看第2 页上面的插图,边看边说,把自己对科学的理解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
学生看课本第2插图,思考交流。
(3)认识两位科学家。
(4)你们还知道哪些科学家?他们是研究什么的?(5)记录科学学生活动手册2.“滚小球”实验,初步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1)交流需要什么材料。
(2)交流怎么实验。
(3)交流怎么记录,做活动手册第1页。
(4)交流同桌之间怎么合作。
了解科学家已经找到的问题答案。
(1)你从小到大提出过什么问题?(2)哪些问题,你已经解决了,怎么解决的?三、总结本课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课题2 小小工程师教学目标: 1.了解工程师,观察工程师在干什么,认识到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有所不同。
2.初步让学生有产品设计的朦胧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设计、制作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教学重难点:1.产品设计的朦胧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纸、笔、剪刀、双面胶、课件等师:请你汇报收获。
教学反思:课题3 上好科学课教学目标:1.参观科学教室,并比较科学教室与他们平时上课的普通教室有什么不同。
动手做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课规则的重要性。
意识到遵守科学课的规则。
教学重难点:1.了解科学课的规则。
2.培养遵守科学课规则的习惯。
教学准备:实验室守则、上课常规、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参观实验室时,我们要注意什么?生:交流。
生:熟读规则小诗。
集体整队动作快,列队做到快静齐,参观途中不说话,带好眼睛和耳朵。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案一: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
教学目标:
1. 学习观察和描述自然界中的一些生物和物体;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对生物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
1. 课本: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2. 实物:花、蝴蝶、蚂蚁等生物;
3. 图片或图片卡片:树、草、云等自然界中的物体。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所见的生物和物体,鼓励学生多
观察、多描述。
2. 观察实物:展示花、蝴蝶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形态等。
3. 观察图片:展示图片或图片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树、草、云等自然界中的物体。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生物或物体进行观察并描述,然
后让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观察结果。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生物和物体的方法和技巧,总结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延伸:
1.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学校周围的公园或校园里,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和物体,并
让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内容。
2. 绘画活动: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达所观察到的生物和物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
想象力。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对生物和物体的观察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准确
地观察和描述生物和物体的特征和形态。
同时,观察学生在小组交流和总结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部编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部编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第一课:磁力- 教学目标:- 了解磁力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研究磁铁的吸引和排斥作用;- 掌握磁力的运用。
- 教学内容:- 磁力是什么;- 磁铁的吸引作用;- 磁铁的排斥作用;- 磁力的运用。
- 教学步骤:1. 通过观察磁铁吸引小铁片的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磁铁的吸引作用。
2. 利用两个磁铁相互接近时的排斥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磁铁的排斥作用。
3. 引入磁铁的运用,例如使用磁铁拾取铁屑等。
4.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磁力的应用场景。
- 教学辅助工具:- 磁铁- 小铁片- 铁屑- 实物和图片第二课: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目标:- 了解水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研究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变规律;- 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的实验观察方法。
- 教学内容:- 水的三态变化;- 温度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影响;- 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 教学步骤:1. 介绍水的三态变化,让学生了解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
2. 进行实验观察,通过改变水的温度来观察水的相变现象。
3. 引导学生思考水的三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教学辅助工具:- 温度计- 水-- 实物和图片第三课:昆虫的生长变化- 教学目标:- 了解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研究昆虫的不完全变态;- 掌握昆虫的生长变化实验方法。
- 教学内容:- 昆虫的生长变化;- 不完全变态的昆虫;- 昆虫的生长变化实验方法。
- 教学步骤:1. 介绍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
2. 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形态,引导学生了解不完全变态的特点。
3. 进行昆虫生长变化的实验,通过观察触角或鳞片的脱落现象来了解昆虫的生长变化。
4. 引导学生回顾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并思考昆虫的生长变化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
- 教学辅助工具:- 昆虫标本- 实物和图片...继续编写其他科学教案内容,直至完成全册的科学教案。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一年级科学
一年级科学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篇一:一年级科学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物体的基本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类物体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物体的基本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描述和分类物体。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体,如苹果、香蕉、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 探索发现:让学生分组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描述它们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
3. 归纳总结: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描述,引导他们总结出物体的基本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同时,纠正学生在描述和分类中的错误,进一步强调正确的描述和分类方法。
4. 实践应用:让学生回家后,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一些物体,描述它们的特征,并尝试进行分类。
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验。
5. 课堂延伸:推荐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科普读物,如《小小科学家》等,让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和学习。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实物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展示来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增强他们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2. 分组合作: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合作中学习新知识,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3. 问题引导:通过问题引导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物体的基本特征。
同时,问题引导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4.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活动和游戏等形式多样的练习活动,如描述物体的特征、分类物体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科学课堂教案模板5篇
一年级科学课堂教案模板5篇一年级科学课堂教案模板1剪子和刀具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了解剪子和刀具的特征、结构,知道剪子和刀具有不同用途。
2.科学探究:经历使用剪子和刀具完成制作纸制物品的过程,总结剪子的使用方法。
模仿设计制作小挂件。
3.科学态度、STSE树立安全使用工具的意识。
体验成功的喜悦。
意识到改进工具的意义。
一年级科学课堂教案模板2水变咸了教学目标: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1、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征;2、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食盐、白糖、勺子、筷子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是什么?生:水变咸了(师同时板书)。
师:水为什么变咸了?生:因为放了盐。
师:怎么知道水里放了盐?生:尝一尝。
师:老师这有一杯溶液,谁来尝一尝?(指生品尝)师:是盐水吗?生:不是,是糖水,因为它是甜的,说明放了糖。
二、认识溶解。
师:同学们想不想做一杯甜水和一杯咸水呢?生:(齐答)想。
师:怎么做?说说你的方法,并说一说要用到哪些物品和器材。
(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小组鼓励。
学生按照老师给的提示来配置溶液。
(师巡视、指导)强调:边做实验变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学生配置的溶液展示,并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那我们刚才放到烧杯里的盐和糖去哪了?(生来回答:化了、看不见了……)引出:我们科学上称这种现象为“溶解”,根据我们刚才做的实验,你认为什么样的是溶解?(生讨论交流汇报,师简述溶解的意义)三、深入探究,拓展认识。
在水里是不是所有的物品都能溶解?学生交流后师小结。
四、课堂反思: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指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五、作业布置:把食盐水倒入盘子里,放在窗台上,没议案进行观察,会有什么发现?一年级科学课堂教案模板3听一听教学目标认识眼睛和耳朵,以及它们的作用。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第一章:身边的科学第一节:我的身体第二节:身边的工具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 使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工具,了解它们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身体结构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重点: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各种工具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结构模型、各种日常工具(如剪刀、尺子、锤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安全剪刀、尺子、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人体结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自己的身体结构。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身体的特点和功能。
2. 例题讲解以“我的身体”为例,讲解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的作用。
以“身边的工具”为例,讲解剪刀、尺子、锤子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自己的身体结构图,并标注各部位名称。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工具,讨论其作用并展示使用方法。
提问环节:检查学生对身体结构和工具作用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身体结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脚、胳膊、腿2. 日常工具:剪刀、尺子、锤子、胶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自己的身体结构图,并标注各部位名称。
选择一种日常工具,描述其作用并画出使用方法。
2. 答案:身体结构图:见附件。
工具描述: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医院,了解身体结构和功能。
开展“我是小发明家”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工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4.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5.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参与度6. 板书设计的清晰度和逻辑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设定身体结构和工具的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单元目标:1.能够像科学家与工程师那样去尝试做一些小的探究活动或是工程实践。
2.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并自觉在活动中遵守。
3.了解科学家与工程师的一些工作场景。
4.意识到科学家的研究与工程师的制造对于我们来说相当重要。
5.愿意去主动搜集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故事,并与同伴交流。
1、小小科学家教学目标:1. 认识到有不同的科学家从事不同的研究,认识科学研究要从事观察、实验、考察、记录等实践活动。
2. 让小学生也来经历科学探究发现的过程,意识到科学并不神秘,小孩子也能做科学。
3. 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可以对自然现象作出很好的解释,但科学也不是万能的,一些问题至今仍没有找到答案。
4. 科学研究、科学发现需要一个过程,许多问题的答案在今天仍没有找到,但不代表以后不会找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课前准备:搜集科学家的故事,练习讲一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说说科学家的故事1.观察教材图片,说说这些科学家正在做什么。
2. 学生讲一讲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
3. ppt出示一些科学家工作的场景图让学生进行交流。
交流小结:科学家的研究要经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得到发现等。
二、动手试一试1.学生说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滚小球的经历。
2.实验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在哪个位置的球会滚得远一些。
3.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做科学实验,在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做好示范。
在桌上铺一块有刻度标记的绒布,将斜坡架在绒布的一端,将小球先从斜坡上标有绿色标记的地方滚下,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再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红色标记的的地方滚下,也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比较它们的远近。
4.如果课堂时间充分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同样是从一点往下滚,记下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
5.实验过后反思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没有像科学家那样经历观察、实验、记录、发现的过程。
6.阅读大科学家伽利略做的滚小球实验资料,观看动画视频,将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做的实验进行比较,发现小孩子也和大科学家一样,也能进行科学研究,所以是小小科学家。
伽利略曾在6米多长的斜面上做过这样的滚球时间,用自制的水漏计时,他发现:小球越滚越快”。
三、探索大自然的秘密1. 学生先说说教材中问题的答案。
2. 你还知道科学家找到了哪些问题的答案。
3. 还有一些问题至今没有找到答案,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 说一说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找到答案。
5.一起讨论,你觉得这些问题以后会找到答案吗?四、小结。
2、小小工程师教学目标:1.认识到工程师所做的工作和科学家所做的工作还是有区别的,科学家侧重研究、发现,而工程师侧重设计、发明、制造,学生通过读图应有一个浅显的认识。
2.利用身边简单易得的材料,经历工程师那样的设计制造过程,体验工程实践。
课前准备:一枝很短的铅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认识工程师1.观察教材图片,说说这些工程师正在做什么。
2.ppt出示一些工程师工作的场景图。
交流在你周边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工程师,他们是怎么工作的?3.讨论工程师的工作和科学家的工作有什么不一样?二、工程师的杰作1.说说图片中展示了工程师的哪些杰作。
2.交流还知道哪些是工程师的杰作。
工程师的杰作不仅体现在高科技的宇宙飞船、高铁、电脑上,建筑、桥梁、园林设计也是工程师的杰作,连洗衣机、电饭锅也是工程师发明的 3.结合活动手册,辨认哪些是工程师的杰作。
4.交流你们有没有做过工程师的经历,讨论小孩子的玩的搭积木、造房子、堆沙堡、拼装模型、测试赛车等活动其实就是小小工程师做的事情。
三、小小工程师1.出示一个短的铅笔,不好写了,怎么办?2.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个性化的铅笔加长器,不要求全班统一,就地取材,可以是纸质的、塑料管式的、也可以是木制的、竹制的等。
每一个小组里尽量要有不同的设计制作方案。
3.制作完成之后,先自己尝试写一写,然后再和同伴交换写一写,比较小组内哪些同学做得比较好。
4.使用买来的铅笔加长器,说说商店买来的有什么独特的设计,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在比较铅笔加长器时,买来的铅笔加长器漂亮、结实、实用,但是自己做的环保、节约、经济,比较时也不是一味地买来的好,那样就失去了设计制作的意义了。
四、小结3 、上好科学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关心自己的学习场地,熟悉实验室的环境,如实验仪器摆放在哪,标本厨在哪,在哪可以取水等。
2.通过一个简单的探究活动来让学生意识到规则对于科学学习的意义,遵守规则可以提高实验效率、学习水平。
课前准备:一个细而高的瓶子,一个粗而矮的瓶子,两个瓶子里装有高度不同的染色的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参观比较1. 参观科学教室,说说它与普通教室有什么不同?比较之前要让学生仔细观察科学教室,关注以下这些方面:课桌椅的摆放、橱窗里的物品、墙壁板报的布置以及通水通电情况。
坐的桌子不一样,科学教室里是大桌子;科学教室里可以看到一些动物、植物的标本;科学教室里还有一些实验器材;科学教室里通水通电等等。
2.学生尝试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布置。
坐的桌子不一样,科学教室里是大桌子,可以多人坐在坐一起做实验;科学教室里可以看到一些动物、植物的标本;科学教室里还有一些实验器材;科学教室里通水通电;科学教室的环境布置与科学有关等等。
二、实验:比较水的多少1.教学时教师需准备给每个小组学生准备一高一矮的两个瓶子里装有不同高度的水,为了看得更清楚,可以用色素给水染色。
2.比较之前让学生制定一个简单的计划,说说怎么去比,需要用到什么材料。
3.比较的方法可以多样,教师要尽可能地想到学生所想到的方法并准备好相应的工具。
方法一:再找一个一样的高瓶子,将矮瓶子里的水倒入高瓶子进行比较;方法二:再找一个一样的矮瓶子,将高瓶子里的水例入矮瓶子进行比较;方法三:找两个同样的带有刻度的瓶子(量筒或量杯),将两瓶水分别倒入进行比较。
4.实验过后。
教师回顾比较水的多少的实验,在刚才的实验中哪些行为好?哪些行为不好?结合活动手册,明辨图片上的这些同学的做法,哪些做的对,哪些做的不对,我们应该怎样做?好的行为:交流声音很轻,人人有序操作,实验过程中注意材料轻拿轻放,实验过后及时清理桌面……不好的行为:声音吵杂,不听指挥,互相争抢器材,搞得桌上到处是水、没有人人参与……5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中遵守了哪些,还有哪些被忽视了,想想如果我们要是都遵守科学课的规则,那我们的实验效果会怎么样?6.将学生在明辨是非的过程中正确的做法记录下来,一一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交流讨论,还可以补充哪些?7.将所有的规则都记录下来,进行强化,并提醒在以后的活动中要注意遵守这些规则。
三、小结。
4 认识感官教学目标1.通过与同伴互相指认眼、耳、鼻、舌、皮肤的活动,说出它们都是感觉器官(感官了)。
2.观赏视或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3.在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课前准备:各种声音的录音片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感官我们用什么来观察?用哪里来看?——眼睛。
(眨眨眼睛)用哪里来听?——耳朵。
(摸摸耳朵)用哪里来闻?——鼻子。
(用力深吸一口气)什么器官让我们吃出味道呢?——嘴巴(伸出舌头)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是什么呢?——皮肤(摸摸自己的皮肤)整理学生对感觉的已有认识,激发兴趣,引入利用感官进行的观察活动。
二、眼睛用眼睛看,你能找到几种动物?1. 观察教材中森林的图片,你找到了什么小动物?2. 这个小动物是什么样的?3. 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大小?三、耳朵用耳朵听,你听到了什么?1.多媒体播放各种声音(雨滴、照相机、小鸟、救护车、沸水、风声、狗叫、课间的吵闹声……)2.竖起耳朵,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3.声音好听吗?大声吗?你觉得大概是发生了什么事?四、鼻子1.你记得什么东西是香的?什么东西是臭的?2.你喜欢什么样的味道?3.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我们的鼻子?4.不认识的东西可以用随便用鼻子去闻吗?可能会有什么后果?五、拓展1.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感觉器官也有了不起的功能?2. 既然不同的感官有不同的作用,当一种感官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作为课后思考)5 感官总动员教学目标1. 通过品茶、观察蜡烛等活动,说出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2. 在做品茶活动和与同伴观察蜡烛的活动中,尝试发现并交流事物更多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难点:能动用各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1. 菊花茶、绿茶、红茶少量,玻璃水杯或塑料水杯三只,热水大杯。
2. 蜡烛一支、火柴一盒。
3. 西瓜或挑西瓜的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大家来品茶1. 每个小组同学面前摆放装着三种茶的三个大杯子,每个同学用自己课前准备好的三个喝水的杯子分别尝尝三种不同的茶的味道。
注意:每喝一口茶,要记住自己喝的茶的味道。
2. 第一轮组内同学轮流带上眼罩,猜猜组员递给自己的杯子里装的是什么茶。
3. 第二轮组内同学轮流带上眼罩,捏住鼻子,猜猜组员递给自己的杯子里装的是什么茶。
4. 从品茶的小实验中发现:吃东西的时候,舌头和鼻子总是一起工作的。
注意:这里利用时机引导学生未知的东西不能随便闻和吃。
二、观察蜡烛1. 每个小组内的桌面上黏上一根蜡烛。
2. 小组内同学尽可能多地说出蜡烛的特点。
蜡烛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像什么?摸起来是什么感觉呢?……3. 老师点燃每个小组的蜡烛。
4. 小组内同学尽可能多地说出点燃的蜡烛的特点。
蜡烛点燃以后是什么颜色的火焰?闻起来有味道吗?温度是怎样的?蜡烛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注意:提醒学生不能用手触碰火焰和滴下的蜡油。
5. 刚才在观察蜡烛的过程中,你用到了哪些感官呢?引导学生:“我们用眼睛发现什么”“我们用鼻子发现什么”“我们用手发现什么”。
三、挑西瓜1. 你知道有经验的人是怎么样挑选西瓜的吗?2. 翻开书第17面,从书上找找挑选西瓜的好方法。
3. 总结: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常常需要动用多种器官。
四、小结6 借助工具观察教学目标1.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2.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
3.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难点: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
课前准备:1. 放大镜两个、简易显微镜两个。
2. 蜡烛一支、火柴一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