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申论热点时评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户籍枷锁,束缚了谁?
国务院办公厅昨日发布《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通知要求,今后出台有关就业、义务教育、技能培训等政策措施,不要与户口性质挂钩。继续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逐步实行暂住人口居住证制度。对造成暂住人口学习、工作、生活不便的有关政策措施要进行一次集中清理,该修改的认真修改,该废止的坚决废止。(2月24日腾讯新闻)
笔者读完这条信息后,由衷的为出门在外务工的人们感到欣慰。因为户口对于任何人来讲都是件大事,亦是公民的一个身份象征或者说是一个代码,对远在他乡的打工人员尤为重要。
自2004年以来,全国各地大中城市陆续实施一元化户籍制度改革。成都市打破“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区别,山东省淄博市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划分等等,都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迄今,国办印发的《通知》精神,是我国户籍改革的又一大跨越。
户籍枷锁束缚了谁?无非束缚了异地工作、外来务工以及农村户口的人们。想想看,户口对这些人群的重要性很大。全民制职工可能会影响单位分房、子女就业问题,外来务工人员不但行为要受限制,子女上学、租赁房屋、社会保险等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外来人员孩子上学虽说大部分是免费了,但是规定几个固定的学校,让你没有选择的机会,如果择校要交择校费,交的起吗?相比之下,不如人家城里人、官人、富人了,有权有势、有身份有地位,就没有办不了的事。
这项制度的出台,大大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不用担心自己是黑户,更不用犯愁落户问题。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后,只要是县级以下城市,居住一段时间后,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而且在劳动报酬、子女上学、技能培训、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社会保障、职业安全卫生等方面,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不会再被当地人歧视。
相信,国家不断完善户籍制度改革办法,逐步打开户籍枷锁,必会给公民带来更多更好的优惠和便利,定会推动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团结发展。
2、公务员聘任的精髓是普及契约精神
公务员聘任制度,或者说政府雇佣制度在中国终于从谨慎试点,发展到蔚然之势。最近,江苏省或将加入公务员聘任制的行列。应该说,借助于公务员聘任制,引进“合同工”,打破“铁饭碗”是其设立初衷。其设置本身应被视作社会进步。然而现行的公务员聘任制度是否能达成既定目标却有许多待解之题。公务员聘任在中国的更现实意义是普及一种常识:公民和政府之间应形成雇佣式的契约关系。
一般来说,大多数国家都有所谓常任公务员,虽然有的不是终身,但是都相对稳定。我们大可以统称其为“铁饭碗”。但西方公务员制度较早与纳税人形成契约机制。社会监督机制视公务员为纳税人雇佣的服务人员,故而在西方,公务员从广义上都被称为政府雇员。而中国常任公务员制度,则是缺乏契约精神的终身制。不仅官本位色彩浓厚,而且还享受体制外不能享有的各种福利与权力。这自然也会产生官僚主义、效率低下、缺乏弹性和专业素养等问题。而现行的公务员招考虽然趋之若鹜,考进者也不乏精英,但不利于引进和激励专业人士,不利于处理专业服务和短期性政务。
因而中国积极引进西方发展已久的政府雇员制度,建立公务员聘任制。早在江苏研究该制度之前,中国已形成吉林、珠海和深圳模式。其中吉林、珠海聘任的公务员没有行政权力,而深圳聘任的公务员有的可以有行政职务,这等于将体制外的专业人士当成一条鲶鱼,搅动人浮于事的办公室环境。应该说推动了行政改革。
深圳模式应是中国公务员聘任的方向。但是,这实质上仍是一种分类管理公务员的模式。因为体制内的公务员仍然存在,而且体制内的福利待遇并不受聘任人员影响。两套制度同时施行,结果是聘任人员有合同年限和退出机制,原有公务员仍然终身无忧。
因此有必要说明,舆论对现行公务员聘任制已经形成误解。现行制度不是彻底打破公务员系统的铁饭碗,而是在充斥着铁饭碗的环境里,建造一个瓷碗。利用瓷碗不想破碎而努力工作的心理,促动共同进步。
然而聘任人员的鲶鱼效应能持续多久,能对终身公务员的服务有多大促进,都很难评估。
不过,公务员可以聘任,已经对很多人形成思维上的革命。这等于政府成了经理,有的公务员成了员工。政府和聘任的公务员有了契约关系。雇员必须对雇佣他的政府履行责任。这种契约关系深入公务员群体的心理,公务员们终会体悟,他们和纳税人之间也是一种契约关系。正是纳税人提供税金雇佣了他们。这样的氛围就会使得“官本位”不仅是个错误,更是不被政府和社会容忍的。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国家推进聘任制的行政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彻底打破铁饭碗。尽管各地仍是摸索前进,但方向不可逆转。这方向是要让所有公务员都形成与公众、社会之间的契约关系。所有公务员都应有这样的心理准备。
3、公益组织如何才能不缺钱
近日有报道称,中国近六成慈善捐款流入了政府账户,大量民间公益组织被“边缘化”,处于求生存的窘境。人们呼吁,应当“改变资源流向”。但如何改变资源流向?
最近我参加了中国青基会与九阳公司合作的“九阳希望基金”召开的一个座谈会,了解到其“希望厨房”公益行动,很受启发。“九阳希望基金”由九阳股份公司捐款5000万元设立,目标是为贫困地区学校建设“希望厨房”,改善孩子们的营养,让他们喝上鲜豆浆、吃上热饭。去年已在多地建成标准化“希望厨房”100所,在广西马山县,政府出资改造学校厨房基建、水电配套等,并为孩子们提供营养餐费。这个公益项目,受到越来越多地方的欢迎与支持。
“九阳希望基金”与缺钱的公益组织不同,它有企业定向捐款,但公益组织即使有钱,如果没有好的公益项目,其实也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更难赢得地方政府的认同。“九阳希望基金”有5000万元的承诺捐款,这在慈善领域只是一笔小钱,但在马山县,“希望厨房”获得了当地政府每年数百万元财政投入,有人称之为“以小钱撬动大钱”。这也说明,好的公益项目加上好的公益效果,可以给慈善捐款带来“滚雪球”效应。
公益与慈善,资源出自民间,本应由民间来做,才算一种最佳资源配置。国内慈善捐款流入了政府腰包,这不是一件好事,但也是暂难改变的现实。在接收慈善捐款上,政府不会故意谦让。在政府强势“纳捐”的现实面前,民间公益组织只能拿出慈善的“金点子”、能力与业绩,去争取捐款者的捐款意向。
如果我们把公益和慈善视为一个市场,与政府“入市”相比,按理民间公益组织有着很多优势:民间公益组织贴近社会,了解民间慈善需求,“金点子”多,注重行动。有句谚语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九阳希望基金”偏偏了解到,穷困地区的孩子就是需要“免费午餐”,他们的“希望厨房”就是为“免费午餐”提供的硬件。知名记者邓飞通过微博发起“免费午餐”公益行动,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这些例子说明,一个好的公益慈善点子,可以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公益品牌,从而赢得广泛的社会支持。
真正好的公益慈善项目,决不是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它实乃政府治理创新的先声。公益慈善是向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的善举,这本应是政府的分内事,但因为政府暂时力不能及,于是由民间有能力者代行之。民间先行,迟早也会提上政府议事日程。比如救济穷人,西方先前是由教会来做的,后来却成为福利国家的基本职责。国内民间发起“免费午餐”后,仅数月,国务院就宣布每年拿出160亿元向穷困地区学生提供午餐补助,也是政府跟进的例子。
就慈善资源而言,公益组织与政府目前存在竞争;但从社会治理的目标来说,双方其实是一种合作关系。政府不应当害怕民间公益组织拿钱做事,但民间公益组织要凭本领吃饭。没有钱,不必怨天尤人,而要多多反省自己:我有什么好的项目?我满足谁的需求?如果有好的项目,踏踏实实地推动起来,加上适当的宣传推广,最终就会赢得社会的认同,相信资源不足的问题也能解决。
4、明确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
经国务院批复同意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公布了,它是指导西部大开发五年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重大举措。
“十一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西部地区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不懈努力下,西部大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五年是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首次超过东部地区的五年,也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