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结核药引起肝损伤的现状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31例
自由基 、 氧基等毒性 代谢 产物 , 与蛋 白、 酸等大分 子物质结 合 核
或造成脂 质过 氧化 , 破坏 肝细胞膜 的完整性 和膜 的 c “ 一A P a T
酶系 , 使细胞内外环境 c “的稳态被破坏 , a 致肝细胞凋亡 。异烟
常 。结 果在 2个 月以内出现肝 功能损伤 3 例 , 1 见表 1 。 表1 3 1例肺结核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肝功 能 损伤情况 [ ( )] 例 %
治疗前化 验肝功能 , 疗后每 1— 治 2周 再复查 1次肝功 能 。肝
功能 中 A J 4 / , BL<1. mm l天 门冬 氨酸氨 基转 I T< 0 U L T I 8 7 ̄ o,
移酶 ( S )< 0U L为正 常值 。A T及 A T介于 5 8 / A T 4 / L S 0~ 0 U L
部淋 巴结核 3例 。
12 方 法 : . 化疗方 案 : 有结 核患 者均采 用短 程化疗 方 案 : 所 ① 强 化期 : 异烟肼 0 3g 每 日 1次 , . , 晚上服 ; 利福平 0 4 , 日 1 .5g 每 次, 晨空服 ; 乙胺 丁醇 0 7 , 日1次 , .5g 每 口服 ; 吡嗪酰胺 0 7 , .5g
为轻度异常 ,U L及 以上为
重度异常 ,BL介 于 3 . 6 . , o L TI 2 4~ 5 5p mm l 为轻度 异常 , 6 / > 6—
2 0v m lL为 中度 异 常 , 0 40  ̄ mo L以上 为 重 度 异 0 m o / >20— 0 m l /
在抗 结 核 药 物 治 疗 中, 2周 出 现 血 清肝 功 能损 害 1 6例
( 16 ) 1 5 .% , 个月 内出现肝损害 9例 ( 9 ,. 2 %) 16个月 出现肝损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53例临床分析
予 高度 重视 , 时检 测肝 功 能 , 早发 现 、 诊 断 、 治 疗 , 利 于抗 痨 疗 程 完成 。 定 尽 早 早 有
[ 键 词 ]抗 结核 药 ; 关 药肝
[ 图分 类 号 】R 9 . 【 中 9 4 1 文献 标 识 码 】B 【 章 编号 】10 3 0 (0 0 0 0 1 0 文 0 7— 5 72 1 )1— 0 9~ 2
1 资料 与 方 法 观察 对 象 :我 院 2 0 0 9年 1月 ~2 0 0 9年 9月住
药 物性 肝 炎 的 时 间 :< 1月 7例 ,占 8 % ,1 ~2 8 月 月 1 , 占 1% 。 例 2 治 疗 与转 归 :停用 抗结 核药 物 ,卧床休 息 ,一 般保 肝 药物 治疗 ,皆于 1 月 内肝功 能恢 复 正常 , 个 无 导致 慢性 肝 炎病 例 。
作 者 简 介 : 力 (9 2一)男 , 苏 盐 城 市 人 , 师 , 学 本 科 , 事 内 董 18 , 江 医 大 从
科临床工作。
药 物性 肝损 伤 是结 核病 治疗 过程 中最为 常见 的 严 重 的不 良反应 。抗结 核药 的肝 脏毒 性 机制仍 未 完 全 清楚 , 目前认 为 造成 肝损 伤 的机 制 主要包 括毒 性 反 应 与过 敏反 应 。药物 性肝 炎最 快 可 以发生在 服 药 后 1 —2天 。 多 发 生 在 服 药 1周 ~1个 月 ,超 过 3 个 月少 见 。提示 用 药 的前 3个月 尤其 应 密切监 测肝 功 能 ,注意 护肝 治疗 。大部 分药 物性 肝 炎预后 好 ; 少 数为 重症 肝炎 ,预后 差 。患者 一旦 出现乏力 、纳 差 、腹胀 、厌油 、恶 心 ,甚 至黄 疸 、发热 等 ,首先 应考 虑 药物 性肝 损伤 。抗 结 核药 致轻 度肝 损伤 时 , 般可 不停 用抗 结 核药 ,需 加保 肝药 物 治疗 ,一般 肝 功能 都能 恢 复正 常 。中度 肝损 伤 ,一般 不需 停用 抗结 核 药 ,但应 给予 内科 综 合治 疗 ,治疗 过程 中应 严 密 监 测 病 情 ,如 有并 发 症 时 应 及 时停 用 抗 结 核 药 ,按 重度 肝损 伤 处理 。大 部分 患者 经 内科综 合 治 疗 肝功 能可 以恢 复 正常 。 内科保 守治 疗包 括 营养 和 支 持 治 疗 ,减 少 肝 细 胞 坏 死 ,促 进 肝 细 胞 再 生 治 疗 ,给予 免疫 调 节 以及并 发症 的治疗 等 。抗 结 核药 致重 度 肝损 伤 ,需及 时停 用 抗结 核药 ,否 则可 导致 不可 逆 的肝 功能 损伤 。 目前认 为抗 结 核药 导致 严重 肝损 伤 的危 险 因素有 :高龄 、嗜酒 、营养 状态 、遗 传 因素 、个 体 差 异 、免 疫 状 态 、H V携 带 、既往 B 肝病 病 史等 。本 文报 道 的 8例药 物性 肝 炎患者 ,均 好转 或 治愈 出 院 ,其 中 2例 合并 乙 型肝炎 患者 均 出 现 肝 功 能 异 常 ,经 内科 综 合 治 疗 后 ,乙肝 病 情 稳 定 。故 提醒 临床 医生 ,有 慢 性肝 炎 的患者 在应 用药 物 时更 应慎 重 ,避 免滥 用药 物 。 因此 ,有 以上 危 险 因素 的患者 在抗 结核 治疗 过 程 中 ,应 增加 肝功 能 检
综合分析药物性肝损伤9355例
7 %) 胆 汁淤积 型 20 9例 (3 8 % ) 混 合型 15 8例 ( 7 6 % ) 3篇 文献 记录 了 87 8例 预后 , 中治 愈好 转 814例 3 , 3 2.4 , 0 1 . 3 。8 4 其 4
( . eat etfP r ay A h i rv c l o i lHfi 30 1 1D p r n h m c ,n u Poi i H s t , e 2 0 0 ; m o a na pa e 2 Dp r et P am c ,h it f l t o i l A h i dcl nvrt, e i 30 2 . eat n h r ay T eFr i i e H s t n u i i sy Hf 20 2 ) m o f sA a d p a o f Me a U e i e
~
飞 汪燕 燕 ,
202 ) 30 2
2 00 ;. 3 0 12 安徽 医科 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药荆科 , 安徽 舍肥
探讨引起药物性肝损伤 的原 因 、 临床分型和 预后 。方法
以“ 药物 性肝损伤 ” “ 、 药物 性肝病 ” 为关键 词 , 索 2 0 检 01 8 8
2 1 年 、 用药种 类 、 临床分 型和 预后 的相 关数据 进行 总结分析 。结果
Ab ta tAi T n et aetec u e ,l ia lsi ct na dp o n sso rgid cdl e jr . t o s D u — d c dl - sr c : l n o iv si t h a s s ci c l asf ai n rg oi f u u e i ri uy Meh d r gi u e i g n c i o d n v n n v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结果分析
22 出现肝功能异常时间 . 抗结 核 治 疗后 一 个 月余 出现 肝 功 能异 常 4 8例 , 占
用于肺 结核合并 乙肝病 毒感染 患者 ,肝损伤 发生率 可达 5 .%D 】 00 【因此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化疗的重点应选用保肝
药 ,对 于减少或避免因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而造成的不规 则 化疗具有主要意义。
天, 连续使用 3 ; O天 口服辛芳鼻炎胶囊 6 / , , , 粒 次 2次 天
饭后服用 , 连续服用 3 。治疗时嘱患者尽可能避开冷空 0天
气、 粉尘等刺激。 1 评价标准 以接受 3 . 3 0天治疗后 ,遇上感 冒或冷空气 、 粉尘等刺激不再 出现鼻塞 、 流涕 、 打喷嚏等症状为康复。 1 . 结果 经治疗 3 4 0天后治愈 15例 , 9 3例无效 ,有效 率
药物肝损害史 l 。服药前检查肝功能全部正常 。 例 1 治疗方法 : . 2 对登记 的 1 4例肺结核患者均采 用国家统一 提供的 1 1
板式组合药物 。 同时给予预防性保肝治疗 , 出现肝功能损 对 害后均加 强保肝治疗或退黄治疗 。
2 结 果
21 肝损害发病率 : .
( 1 表 )
既往有肝病史包括 H S g阳性 ,曾患有急性肝炎 、 BA 脂 肪肝。有其 它药物肝损害史共 3 5例 , 既往无肝病史 5 0例。 对两组 间总胆 红素 、 谷丙 转氨酶 、 肝损害 出现 时间 , 肝损恢
复时间做 了检验 , 有显著差异 ; 1 表
中, 出现 肝损 害原 8 5例 中 , 性 4 男 5例 , 女性 4 0例 , 中 其 HB A S g阳性 1 , 5例 曾患急性肝 炎 4例 , 肪肝 5例 , 脂 其它
1 方法 给予 胸腺 肽注 射液 肌 内注射 2 m / , . 2 0 g 次 1次 /
抗结核药物致高危人群肝损害临床分析
综上所述 ,抗结核药 物发生药物性肝损 害的发病率与药物 及药物代谢产物 的直 接毒性作 用有关 、与机体 免疫 力有关 ,我
tb ruoi hdhg e c e c fie a g ,h iee c a ttt a ys nf at P< .5. ai t wi n e uao f u ecls a i ri i n eo vrdmae tedf rnew ss i i l i icn ( 00 )P t ns t l grd rt no s h nd l a sc l g i e h o i atT rg n e at a i e c ec fie a g ,h ieec s ttt a ys nf at < . ) C n ls n h ni B du sadh pti hdhg ri i n eo vr mae tedf r ewa a scl i icn 0 5. o c i s T e — is h nd l d n s ii l g i 0 uo oc r n eo vrnuyid cd yatt ec ls rg l e e g ,o l a o st a n gme s n eatT p ,O cur c fi jr u e iu ruoidu s se td ot e cmpi t n,r t te i n d h ni B t e S e le i n b n -b s ir a t h a ci e me r a t - y
肝药物。
【 关键词】 抗 结核 ;结核病 ;药物治疗 ;肝损害
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的临床分析
恶心 、 呕吐症状最常见 , 出现频率分别为 6.%和 5.%。死亡 2 , 78 59 例 病死率为 09 .%。5 例需要停药或修改方 案,7 例患者 2 15
经过积极治疗肝功能正常或好转。结论 结核病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诱 导的肝损伤发生率较高 , 应该引起重视。
【 关键词 】 抗结核药物; ; 诱导 肝损伤 Ciia n ls fteAni u ecls r gid cd LvrIjr X un -u, H N Z i u, A G l cl ayi o h t tb ruoi D u - u e ie nuy n A s — s n U G a gh i C E h- HU N y G a g u J n n nibr l iSai ,u nd n 59 0 ,hn un - n i g ̄n tue u s t o G a g og 2 00 C i j a A t c os tn a
8 . % . e2 2 C ̄ S5 me drlt e a t y tms An r ̄a n u aa dv mingwe emo trq e t nfsain , c 19 Of h 3 Se ,9e  ̄e ae h p t ssmpo . o t e d i i e , a s n o t r t s e u n e i e h f ma i tt s a ・ e o
72 4
临床肺科杂志 20 09年 6 月ຫໍສະໝຸດ 第 l 卷第 6 4 期
抗 结核 药 物诱 导肝 损伤 的临床 分析
许光辉 陈志宇 黄广军
【 摘要】 目的 分析抗结核药物诱导的肝损伤的临床情况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 的方法 , 05 3 1日一 07 对20 年 月 20 年
2 11 月 在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进行抗结核治疗并符合研究标准 的结核病人抗结核 治疗 中的肝 功能情 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 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的发生率 为 3. % 。10 ( 19 ) 生在 9 天 内。 9例患者 出现相关肝 炎症状。其中 胃纳差和 3O 9 例 8.% 发 o 5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姚文李兴芳张文丽王磊【摘要】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DLI)是结核病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危害性大,是我国药物性肝损伤(D IL I)的常见类型之一。
轻者表现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重者可致肝衰竭,甚至危及生命,部分患者不得不停止抗结核治疗。
目前,国内外尚缺 乏统一的抗结核药所致D ILI的诊断标准及处理方法,木文就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防治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结核;药物性肝损伤;防治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25(2016) 12-0895-03随着经济的发展,卫生医疗水平提高,我国已成 为世界第二位结核病高负担的国家。
据估计,我国拥 有近5.5亿的结核感染人群,每年新发肺结核患者100 万例,新发耐多药肺结核患者10万例T。
在抗结核治 疗过程中,由于用药时间较长,药物剂量大以及药物 特性等原因,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DLI)是结核病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 反应之一t。
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INH)、利福平 (RFP)、丙硫异烟胺(Th1321)、乙硫异烟胺(Th1314)、对氨基水杨酸钠(PAS)、吡嗪酰胺(PZA)和氨硫脲 (TB)等。
它们均具有肝毒性,且三者联用会增加肝损 伤的程度。
1 DILI诊断标准[2]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 指药物和/或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经呼吸道、消化道 和静脉等进人人体导致肝脏损伤。
患者有口服肝损 伤药物史,用药前肝功能正常,用药1 ~ 8周后出现消 化道症状、体征或黄疸及过敏表现,检查肝功能异 常。
2011年国际严重不良反应协会定义DILI的临床 生化标准,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诊断标准:①血清丙氨 酸氨基转移酶(ALT)&5倍正常上限(upper limits of normal,ULN);②碱性磷酸酶(ALP)&2倍ULN,特别伴 有5'核苷酸酶或R-谷氨酰转移酶升高,但无骨病者;③ALT&3倍ULN,同时总胆红素&2倍ULN。
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临床观察
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的临床观察[摘要] 目的:观察抗结核药物所导致的肝损伤的临床特征。
方法:对2007年2月~2010年3月进行抗结核治疗患者的的肝功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选取符合标准的对象共152例,其中57例发生肝损伤,发生率为37.5%;在57例肝损伤患者中,51例(88.9%)发生于90天内;38例患者表现出肝炎的典型表现(66.7%),19例患者未见明显症状(33.3%),单纯肝功能异常。
经治疗,52例(91.2%)患者痊愈或好转,5例(8.8%)患者未愈。
结论: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的发生率比较高,应该对其注意预防、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
[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调查分析结核病的治疗要求化疗应遵循“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的原则,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联合使用是目前常用的有效化疗方案。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都是通过肝脏解毒、肾脏排泄的,存在一定的肝毒性,三药联合使用时肝脏毒副作用相加,更加重了肝脏负担,肝毒性是导致肺结核患者治疗中断的主要原因。
本文对我院2007年2月~2010年3月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伤的57例患者进行观察,旨为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1.1纳入标准:2007年2月~2010年3月在我所进行抗结核治疗的结核患者。
①结核病的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中华医学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1]②使用治疗方案:初治方案2hrzs(e)/4hr;复治方案:2hrzes/6hre,间歇或每日疗法;或由h,r,z,s,e,阿米卡星组成其他相应演变的治疗方案,但至少应含h、r、z这3种药物。
③在抗结核治疗前和抗结核治疗后至少在第五、第六和第七个月进行过一次肝功能复查。
1.2剔除标准:(1)抗结核治疗前肝功能异常;(2)依从性差(服药率1×uln(正常值上限40u·l-1),或和tbil>1×uln(正常值上限20.5μmol·l-1);(2)或单次检测alt>2×uln或tbil>2×uln,符合上述两项之一的即可定义为药物性肝损害。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论文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579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117-02【摘要】目的:总结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病(dild)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预防和治疗。
方法对153例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抗结核药所发生的药物性肝损害多见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多发生于用药8周内的强化期。
结论对抗结核药致肝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正常,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关键词】结核;肝损伤;抗结核药药物性肝病(dild)是指由于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
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病人,目前已报道有500~1000种药物可引起药肝[1],其中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钠)和抗癌药等较为常见。
大约50%的药物性肝病发生在用药两周内。
近年来随着结核病发病率的增长,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
目前该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本文总结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病34例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预防和治疗,以便更好地防治该疾病。
1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34例发生药物性肝损害占治疗者12.3%(34/277)。
其中男25例,女9例,60岁10例;酗酒8例;体重1.5倍正常上限,tb>2倍正常上限者或患者出现黄疸、肝性脑病,或凝血酶原时间在治疗过程中降低50%为重度肝损伤。
1.4 诊断①明确服抗结核药药史;②有肝损害的表现如恶心、呕吐、乏力、食欲减退、皮肤瘙痒、肝大、黄疸等;③肝功能检查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白球蛋白比例倒置;④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查;⑤影像学检查;⑥除外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
药物过敏反应所致的肝病诊断标准为:①服药开始后5~90d,出现肝功能障碍;②首发症状主要为发热、皮疹、皮肤搔痒和黄疸等;③发病初期外周血嗜酸性细胞上升(达6%以上)或白细胞增加;④药物敏感试验(淋巴细胞培养试验、皮肤试验)为阳性;⑤偶然再次用药时可再引起肝病。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124例临床分析
肝损伤 3 4例 , 重度 肝损 伤 4例 。出现肝 损伤最短 的 1 例为 2天 , 3例为 8周 。
出现 肝损 伤 后 的治 疗 : 2 14例 中 l 6 例被迫停 止抗结 核病 进行 保肝 治疗 。l 6
性粒 细胞增 高时很 可能为过 敏性肝 损伤 , 应立即停 药 。需要 指 出的是转 氨酶 升高
的程度与肝毒性 反应 的严重 性之 间尚无 确切 关系 , 轻微 的肝损伤有可能成为严重 肝损伤的初起表现。因此 , 是否停止抗结
20 00年 1月 一 0 8年 1月收治 15 20 42 例初治肺结 核患者 抗结 核治疗 后 出现肝 损 伤 患 者 14例 , 总 结 报 告 如 下 。 2 现
l 郭英江 , 崔德键 . 抗结核 药所致肝损 害[ ]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9 82 :0 3 9 19 ,13 8— 0 . 2 张海 , 韩志启 , 朱增红 , 凯西莱治疗 抗结 等. 核药物肝损害的疗 效观察 [ ] 医药 论坛杂 J.
志 ,0 4 12 2 . 2 0 , :3— 4
04 r 日 ( 0 g 以 上 0 6/1 ) P A .5 / , 6k .g 3 , Z
1 5 /日 。 MB 1o /日 。 .g E . g
切型 ( 敏 型 ) 即抗 结核 药所 致 肝损 害 过 : 的发 生 与用 药剂 量 无密 切关 系 J 。此
型主要 为药物过 敏及 特异质 反应 。小剂 量异 烟肼 、 嗪酰胺 、 吡 利福 平引起 肝 损伤 也有报道 , 肝活检时可见汇管区和小叶 内
有 嗜 酸 性 粒 细 胞 浸 润 或 ( ) 芽 肿 形 和 肉 成, 且见到胆栓等肝 内胆汁瘀积现象 。肝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病37例临床分析
【】 R yB C o d uyA K n uS e 1Icesdr ko ni b r ls 3 o , hw h r , u d , t .nrae s f tu ec oi a i a t u s
d u — n u e e a oo i i n vd a swi l t t i n - r n f rs r g i d c d h p tt xc t i idii u l t gu a h o e S ta se a e yn h
20 6 第 卷 7 0年 月 7第l 1 期
・工作 探讨 ・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病 3 7例 临床分析
王 晓梅 。 浩 歌 秦
( 阳市 第六 人 民医 院 , 宁沈 阳 10 0 ) 沈 辽 10 6
【 要】目的 : 摘 总结 抗结 核药所 致 D L ID的临 床特点 , 高对 抗结 核治疗 弓 起 D L 提 l I D的认识 , 探讨 其 预防 和治疗 。方法 :
l a se a e 2 g n s a s s e t ii ik a tr o a tt b r u o i t n f rs e e a u c p i lt rs fc o fr n i e c ls s r b y u
脑病 、 关节 疼痛 等症状 。
13 治 疗 .
抗结核药致肝损伤发病机制及防治的最新研究进展
据 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 tion,WHO)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全球约 1000万人感染 结核病,且中国位列前 30[1]。目前我国抗结核是以药 物治疗为主,效果虽好,但长期服用该类药会出现许多 不良反应。其中以肝损伤较为常见,习惯上将抗结核 药物引起的 肝 损 伤 简 称 为 抗 结 核 药 物 性 肝 损 伤 (An tutiberculosisDrug-inducedHepatic-injury,ADIH)。 ADIH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就目前研究来看,其具体 机制可归 纳 为 非 免 疫 机 制 和 免 疫 机 制[2]。 其 中 非 免 疫机制又可细分为细胞代谢过程紊乱、细胞基本结构 破坏、炎性因子参与、胞内遗传物质相关等。 1 细胞代谢过程紊乱的 ADIH 近来研究发现,抗结核药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毒性 作用引起肝细胞代谢紊乱从而发生 ADIH。例如,作 为抗结核治疗的一线药如异烟肼(INH),一般认为其 诱导肝脏细胞发生毒性损害主要是通过将 INH经乙 酰化及 水 解 转 化 为 乙 酰 肼 (acetylhydrazine,AcHz), AcHz再经氧化可生成与生物大分子共价结合的正离 子和自由 基,而 诱 导 肝 细 胞 发 生 凋 亡[3];当 然 也 有 在 研究人肝微粒体的孵育过程中发现可共价结合的 INH 的反应性中间体是重氮氢氧化物而不是自由基或正离 子[4];ChengJ等人[5]还认为 INH的肝毒性也可因含 氮基团的代谢产生肝炎的活性代谢物所致。此外一项 动物研究发现,INH还可经酰胺酶代谢途径直接转化 成为具有毒性的肼,从而引起肝细胞发生脂肪变及谷 胱甘肽耗 竭 等 肝 细 胞 坏 死 性 改 变[6]。 经 病 理 学 检 查 发现同为有 杀 菌 性 的 抗 结 核 药 利 福 平 (RIF),其 所 引 起的 ADIH,无论从斑点状坏死还是弥漫性坏死,都或 多或少存在胆汁淤积[7]。且有研究发现 RIF可通过 干扰胆汁酸和胆红素的代谢来影响胆红素排泄而引起 体内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8]。此外,RIF作为肝脏微 粒体酶诱导剂,可通过为 INH乙酰化提供乙酰基,进 而使 INH在肝内的代谢加快,增大 INH的肝脏毒性效 应[9]。同样研究发现 INH与 RIF联用可造成血红素 的生成途径紊乱,引起肝脏中肝毒素原卟啉 IX的累积 而导 诱 导 ADIH 的 发 生[10]。 此 外,服 用 吡 嗪 酰 胺
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53例分析
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53例分析
刘俊杰;周成运;王良超
【期刊名称】《肝脏》
【年(卷),期】2004(009)004
【摘要】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也是结核患者停止化疗的主要原因。
我科自1999年12月~2002年12月共收治肺结核患者396例,因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98例,占24.7%,对其中53例采用谷胱甘肽治疗,疗效显著。
【总页数】2页(P282-283)
【作者】刘俊杰;周成运;王良超
【作者单位】463000,河南省驻马店,解放军第一五九医院感染科;463000,河南省驻马店,解放军第一五九医院感染科;463000,河南省驻马店,解放军第一五九医院感染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21
【相关文献】
1.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 [J], 王玉林
2.大剂量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中度肝损害临床疗效观察 [J], 胡启江;汪慧兰;李敏;张春雷
3.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中度肝损害临床疗效观察[J], 胡启江;朱绍咏;李敏;汪慧兰
4.异甘草酸镁联合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中度以上肝损害疗效观察 [J], 邓敏;宣华;余晓;谢新生
5.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 [J], 王玉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线抗结核药致肝损害
结核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疾病,是除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以外死亡率最高的感染性疾病,在全球广泛流行,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是全世界第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结核病患者高居世界第2位。
我国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采用短程督导化疗方案[1],即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采用2H3R3Z3/4H3R3方案,复发涂阳患者采用2H3R3Z3E3S3/4H3R3E3方案,其中异烟肼(H )、利福平(R )、吡嗪酰胺(Z )3种一线主要抗结核药对肝脏都有一定的损害,而联合用药使肝损害更严重,发生率更高,常常迫使抗结核治疗中断,同时也增大了结核杆菌耐药的风险,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
现对一线抗结核药的肝损害综述如下。
1抗结核药引起肝损害的机制抗结核药引起肝损害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公认的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机制是因为中毒和过敏反应。
中毒主要是由于药一线抗结核药致肝损害分析陈荣(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扬州225001)【提要】目前我国在临床上对于结核病采用的是直接观察下的短程督导化疗方案,一般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抗结核化疗方案,但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一线抗结核药均有肝损害的不良反应,联合用药会加剧肝脏的毒性及不良反应,从而会导致化疗中断,同时也会提高结核杆菌耐药的风险,有时甚至会引起患者肝衰竭致使其死亡,因此,一线抗结核药的肝损害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
【关键词】抗结核药/副作用;肝疾病/化学诱导;不良反应;肝损害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2-1859-03中图法分类号:R978.3文献标识码:A物代谢引起,抗结核药在肝内经细胞色素P450作用转化为毒性产物或影响抗结核药品代谢和胆汁分泌的环节,均可引起肝脏损害或胆汁分泌障碍,且与基因多态性有关[3-6];而过敏反应仅发生在少部分的患者,虽与剂量大小无关,但剂量大者发生率较高。
通过比较临床抗结核药的肝损害,剂量依赖的肝毒性患者占大多数,过敏性肝损害较少。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性、 坏死和肝 内淤胆 , 8 %的患者于用药后 1 7周 出现肝 且 0 ~ 脏损 害的症状 , 长期 肝损 害可 引发 慢性肝 炎 、 慢性 肝 内胆 汁
淤积 、 硬 化 、 化 性 胆 管 炎 、 肪 肝 、 素 蓄 积 症 、 内血 管 肝 硬 脂 肝 肝 病变 、 肿瘤 、 发性门脉高压症等 。 肝 特 近 年来 , 结 核 药 所 致 肝 损 伤 已 位 居 药 源 性 肝 损 伤 的 首 抗 位 , 起 医 疗 工 作 者 的广 泛 重 视 。本 文 通 过 回顾 我 科 2 0 引 05
中 图分 类 号 : 9 9 4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6 2— 7 8 2 1 0 0 7 O R 6. A 1 7 7 3 ( 0 2) 3— 1 9一 2
药物性肝损害是抗 结 核药物 治疗 过程 中最 常见 的副反 应, 可造成抗结 核治疗 的中断 , 影响 病人 康复 。抗结 核药 物 联合应用 是 目前结 核 病化 疗 的基 本 原则 , 联 用尤 其 异烟 但 肼、 利福平 、 嗪酰 胺联 用 极易 引起 肝 脏损 害 , 生 率约 为 吡 发
疗, 在原方案 的基础上加用甘利 欣 0 1 , .5g 护肝片 4片 , 日 每
3次保 肝 治疗 。
痰涂片镜检诊 断 , 给予 标 准的短 程化疗 , 间断 的给予利 福 不 平 0 4 d 异烟肼 0 3g・ ~、 .5g・ ~、 . d 吡嗪酰胺 15g・ 一、 . d 乙 胺丁醇 0 7 d 。 .5g・ 。等进行治疗 。
齐 鲁 药 事 ・Ql P a a uc fi 0 2 V 1 1 No3 i hr c taAfr2 1 o 3 , . u m e il as .
・
1 79 ・
抗结核药物肝毒性研究现状探讨_贾忠
,异烟肼在 NAT-2 的代谢作用下,分解成异烟酸和单乙酰肼,后者在 P450 酶的催化下
氧化为活性中间体,与肝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共价结合,造成肝细胞坏死;异烟肼在肝脏代 谢过程中产生的低分子自由基诱导脂质过氧化反应,引起药物性肝炎[7, 16]。药代动力学研 究依据乙酰化速率的不同将人群分为快乙酰化者和慢乙酰化者,早期研究认为[17]快乙酰 化者的乙酰化速度快, 形成较多的乙酰肼, 从而得出快乙酰化者的肝毒性大于慢乙酰化者 的结论。但进一步研究发现[18]快乙酰化者转化异烟肼为乙酰肼的速度明显快于慢乙酰化 者,通过进一步乙酰化转化为二乙酰肼,增加解毒效率,使得乙酰肼这种强肝毒性前期物 质蓄积得以分流, 相反, 慢乙酰化者从乙酰肼形成无毒性衍生物二乙酰肼的过程可能受阻, 故有利于经 P450 介导的代谢形成更有毒性的单乙酰肼衍生物,因此,慢乙酰化者的肝毒 性要大于快乙酰化者。有研究证明[19-23],异烟肼还具有药酶抑制作用,使其他药物体内半 衰期延长,反应性代谢物不能及时清除,长期服用可引起肝损害[24]。 利福平属于大分子药物,与异烟肼和吡嗪酰胺相比肝毒性较低。主要经胆汁排泄,在 肝细胞内干扰胆红质和葡萄糖醛酸结合, 并与胆红素发生竞争性排泄, 使血中非结合性和
2
结合性胆红素升高,早期研究发现[25]服用利福平 3h 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24h 后恢复正 常,这是其竞争性抑制胆红素排泄,不是其诱发的肝脏毒性;但是在肝脏有基础病变时易 形成胆汁淤积性肝损伤, 损伤程度与剂量相关, 超大剂量的利福平可引起肝细胞性黄疸及 肝脏脂肪样变性。利福平具有诱导肝脏多种代谢酶作用[26] ,加重合用药物的毒性或促进 与之合用药物排泄使疗效降低。有证据表明[27,28]利福平可诱导细胞产生 P450 CYP3A4, 可在肝脏微粒体内使对乙酰氨基酚转化为对肝脏毒性作用很强的 N-乙酰-P-氨基苯唑醌。 此外,利福平可引起多种类型的超敏反映,于间歇、大剂量用药病例血清中多数可测到利 福平抗体,其中Ⅳ型超敏反映也可导致肝损害。 吡嗪酰胺肝毒性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其损害程度呈剂量依赖性[16,29],可能与药物排 泄缓慢以致在肝脏蓄积有关。其在结构上与烟酰胺相似,通过取代烟酰胺而干扰脱氢酶, 阻止脱氢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产生自由基,通过诱导脂质过氧化反应引起肝损伤[10]。 同时吡嗪酰胺与异烟肼化学结构相似,故可能通过与异烟肼相似的损伤机制破坏肝细胞, 有证据表明[12]对异烟肼有肝毒性反应的患者在联合应用利福平和吡嗪酰胺后将产生更严 重的肝毒性。 3. 抗结核药物肝毒性的风险因素 由于抗结核治疗方案、研究对象的特征、肝毒性反应诊断标准、监测及随访过程的检 测方法等不同, 对抗结核药的肝毒性风险暂时尚无统一结论。 目前大多数人认为主要危险 因素有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嗜酒、慢乙酰化遗传表型、乙肝病毒携带者或基础肝病及 严重结核病患者[6,10,16,23,29, 30~33]。在我国,由于高 HBV 感染背景的存在,临床上慢性 HBV 感染合并结核病的现象较为常见。在台湾进行的一项临床观察研究中,1783 例结核病人 接受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联合治疗后,42 人(2.4% )发生了症状性肝炎,其中 15 人 为乙肝病毒携带者,15 人中有 7 人死于肝衰竭,而未携带乙肝病毒发生肝损害的 27 人中 只有 1 人死于肝衰竭,乙肝感染者肝损伤的程度明显较未感染者严重[31]。在香港进行的 另一项临床调查显示, 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症状性肝炎的患者中,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发 生率为 16%,而非乙肝病毒携带者为 4.7%,与非乙肝病毒携带者比较,乙肝病毒携带者 发生肝损害的年龄更轻、病情更重[32]。在内地也有小样本量的研究表明:合并 HBV 感染 的 132 例肺结核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 35.61%,无 HBV 感染组肝损害为 17.02%,有 HBV 感染组患者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无 HBV 感染组[33]。尽管以上研究未根据乙 肝病毒活跃复制的情况进行分层比较, 但现有数据足以说明乙肝病毒感染是抗结核治疗肝 毒性发生的独立风险之一。 女性是否是抗结核药物肝毒性独立风险因素目前尚有争议, 有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作者:邝振维汪志坚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3期【中图分类号】R579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117-02【摘要】目的:总结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病(DILD)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预防和治疗。
方法对153例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抗结核药所发生的药物性肝损害多见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多发生于用药8周内的强化期。
结论对抗结核药致肝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正常,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关键词】结核;肝损伤;抗结核药药物性肝病(DILD)是指由于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
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病人,目前已报道有500~1000种药物可引起药肝[1],其中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钠)和抗癌药等较为常见。
大约50%的药物性肝病发生在用药两周内。
近年来随着结核病发病率的增长,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
目前该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本文总结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病34例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预防和治疗,以便更好地防治该疾病。
1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34例发生药物性肝损害占治疗者12.3%(34/277)。
其中男25例,女9例,60岁10例;酗酒8例;体重1.2 化疗方案与药物剂量 34例始治方案均按国家规定的化疗标准用药所制订的方案。
1.3 肝损害程度具备ALT或AST在3~5倍正常上限,ALP为正常上限1.25倍以上及TB为正常上限1.5倍以上其一者为中度肝损伤;ALT或AST在2倍正常上限以上、ALT或TB大于正常上限而未达到中度肝损伤标准者为轻度肝损伤;ALT或ASP大于5倍正常上限,ALP>1.5倍正常上限,TB>2倍正常上限者或患者出现黄疸、肝性脑病,或凝血酶原时间在治疗过程中降低50%为重度肝损伤。
中国大陆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及病因学
中国⼤陆药物性肝损伤发⽣率及病因学最近有⼀篇⽂章,点燃了舆论,这篇⽂章叫《中国⼤陆药物性肝损伤发⽣率及病因学》的研究论⽂,这篇⽂章是这样写的:研究显⽰,在我国引起肝损伤的最主要药物为:各类保健品和传统中药(占26.81%)、抗结核药(占21.99%)、抗肿瘤药或免疫调整剂(占8.34%)。
乍⼀看,似乎中药为中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头号原因,很吓⼈。
结果计算⼀下,不对呀,按照这篇⽂章的数据,占据药物性肝损伤的头号原因难道不应该是西药么?西药占了肝损害总数的73.81%。
其实在这⼉我们可以看到数据游戏是怎么做的,⾸先把应该各⾃作为⼀⼤类别的“各种保健品”与“中药”合并在⼀起,然后拿来和西药中的⼩类,例如抗微⽣物药、⼼⾎管系统⽤药、抗肿瘤药、调节⽔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消化系统⽤药进⾏对⽐。
各类保健品,中药,西药都属于⼤类,⼤类应该和⼤类进⾏对⽐,⼩类应该和⼩类进⾏对⽐,拿两个⼤类合并起来和⼏个⼩类进⾏对⽐,然后得出中国药物性肝损害的⾸要原因是中药,这样的对⽐本⾝,就是很荒唐的。
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7年)的公告》为例,上⾯写得很清楚:“8.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药品情况按照怀疑药品类别统计,化学药品占82.8%、中药占16.1%、⽣物制品占1.1%,与2016年基本⼀致。
”——你看,这种⽐较⽅法就是相对⽐较科学的,药物⼤类和⼤类进⾏⽐较。
“按照药品给药途径统计,2017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静脉注射给药占61.0%、其他注射给药占3.7%、⼝服给药占32.0%、其他给药途径占3.3%。
与2016年相⽐,静脉注射给药途径占⽐升⾼1.3%。
”——这种对⽐⽅法也是合理的,通过给药途径的不同来进⾏⽐较。
“2017年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部分六类中,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总数由多到少依次为内科⽤药、⾻伤科⽤药、妇科⽤药、外科⽤药、⽿⿐喉科⽤药、眼科⽤药,其中内科⽤药报告数量占86.8%。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分析
或抑制 细胞色 素 P 4 5 0: 人 类遗传 学研究 表 明, C Y P 2 E 1涉及
了A T D H, 而I N R和肼 可诱 导 C Y P 2 E I的 活性 。另 一 方面 ,
患者 , 男, 6 6岁 , 因颈 6 、 颈 7骨结 核 , 于2 0 0 8年 l 2月 3
了活性氧族的解毒反应 , 诱 导肝毒性 。利 福平 ( R I F ) 是 细胞 色素 P 4 5 0的诱 导剂 , 可增加 自身和其他 药物代谢 ; 当P I F结 合I N R时, R I F可诱 导 I N H 水解 酶 , 增 加肼 产 物 , 加 重肝 毒
5 6 0 U / L, A S T 7 9 7 U / L, G G T 4 5 6 U / L ; 乙肝病毒标 志物 HB s A b 、 H B e A b 、 HB c A b阳性 , 余 未见 明显异常 。待排 除病毒性肝 炎 、
( Ma r i a ) 1 5分 , 考虑 “ 药物性 肝炎 ” 可能性 大。停用抗 结核药
物, 同时予 以还 原性 谷胱 甘 肽、 烯磷 脂 酰胆 碱等 保 肝治 疗 。
2 0 0 9年 1月 3 E t 复查肝 功能 T B 2 8 . 7 p . m o l / L, C B 2 2 . 3
性 。吡嗪酰胺通过影响肝细胞的蛋 白质合成 环节 , 使 肝细胞
膜和细胞器受损 , 导致 肝细胞 变性 、 坏死 。三 药联合 应用 发生肝损伤 的机率增加 。 抗结核药物所致 肝损 害多发 生于 老年人 、 营养 不 良、 酗
自身免 疫性 肝炎 、 脂 肪肝 、 酒 精肝 等 , 结 合药 物性 肝病评 分
l  ̄ mo l / L, AL P 1 4 9 U/ L, AL T 7 6 U / L, A S T 3 4 U/ L, G GT 2 4 8 U / L;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64例诊治分析论文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64例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诊断与及时合理的治疗。
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多发生于用药的第1周—第8周。
结论:对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使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帮助患者完成抗结核治疗。
【关键词】抗结核药;肝损害【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63-02目前的结核病治疗是采用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联合应用为主的方案,这些药均具有肝脏毒性,联合长时间应用更加大了肝毒性,以至有少数患者因肝损害而不能顺利进行治疗,甚至有引起暴发性肝衰竭死亡的病例。
所以,肝损害成为抗结核治疗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现就本院2007年至2008年收治的595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64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4例发生药物性肝损害占治疗者的10.76%。
其中男44例,女20例,初治50例,复治14例,60岁2例,成人体重40u/l(正常上限);单次检测atl>80u/l凡符合其中之一者均可定义为肝损害。
40u/l40u/l,患者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为轻度对损害;120u/l200u/l,患者出现明显肝损害症状和体征,为重度肝损害。
1.4 诊断依据应用抗结核药史,停药后肝损害可有显著改善;可有肝炎症状和体征;血清学检查显示肝功能异常达到以上标准;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病,特别是病毒性肝炎。
2 结果2.1 疗效评价治愈:症状缓解,肝功恢复正常。
有效:症状减轻或消失,肝功能好转但未完全正常。
无效:病情无好转或继续恶化死亡。
2.2 结果64 例患者中,无症状35例,恶心、乏力、食欲不佳26例,黄疸1例,肝区肿大、不适者2例。
治愈59 例,治愈率为92.19%;好转5 例,好转率为7.81%;总有效率为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0岁以上为41/10万) 16%DILI由草药和营养保健品引起,临床表型是典型轻到中度急性或
“混合性”肝损伤
Gastroenterology.2013
14
年发病率为19/10万,随着年龄显著增长 15~29岁为9/10万,70岁以上为41/10万
8.1%[2,3] ➢ 临床表现可以从无任何症状,发展到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 ALF)
甚至死亡[4]
[1] Pharmacoepidemiol Drug Saf, 1999,8(4): 275-283.
[2] Eur J Clin Pharmacol, 2005,61(2): 135-143.
3
[3] 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7, 19(1): 15-20.
[4] Pharmacoepidemiol Drug Saf, 2006, 15(4): 241-243.
药物性肝损伤的一些名词
内源性DILI 对所有人存在不同级别潜在肝毒性,模 式固定,剂量依赖性(如对乙酰氨基酚)
处方率
Gastroenterology.2013
15
指在使用抗结核药过程中,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伤或 肝脏对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变态反应所致病理过程
可以表现为无症状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也可呈急性肝炎表现,甚至发生 暴发性肝细胞坏死,少数患者可表现为慢性肝炎
血清生化检测显示: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或结合胆红素>2倍ULN;或
脏损伤 血清生化指标表现为用药后
ALT>3倍, TBIL>2倍 ALP正常 死亡率是5%-50% 药物警戒定律(美国FDA照此定律监测判 定药物肝毒性)
Current Drug
13
Metabolism, 2009, Vol.
10, No. 9
流行病学
冰岛25万成人,享有良好医疗保障,所有医生和消化专家参与,为前 瞻性研究提供很好基础
特异质性DILI 仅对很少一些易感人群产生肝毒性, 很少有剂量依赖,潜伏期、临床表现及病程多变
慢性DILI 肝酶或胆红素未能彻底恢复至发病前基线 水平,和/或肝病的症状体征持续(腹水、肝性脑病 、门脉高压、凝血障碍)至发病后6月以上
4
5
6
可能导致特异质性肝损伤的因素
7
药物性肝损伤的常用诊断方法 --RUCAM评分系统
10
Proving safety is becoming a bottleneck in drug development
SAFETY
New Drugs
SAFETY
Patients
11
药物警戒定律
Hyman Zimmerman 1917-1999
12
Hy‘Law
For drug induced hepatotoxicity 药物诱发的肝细胞性黄疸是一种严重的肝
概要
抗结核药所致DILI的定义及发生率 肝脏毒性的发病机制 抗结核药所致DILI的高危因素 抗结核药所致DILI的临床处理建议
1
概要
抗结核药所致DILI的定义及发生率 肝脏毒性的发病机制 抗结核药所致DILI的高危因素 抗结核药所致DILI的临床处理建议
2
药物性肝损伤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
21
DILI的易感人群及相关因素
肝 损 伤 发 生 率
李春香.中国医师杂志,2002,4(5):538. 黄汉平,张丽. 临床内科杂志,2007,5(24):310-312. 陈向荣,等. 临床肺科杂志,2008,6(13):741-743. 2郭2虹.北华大学学报.2005,6:425.
国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综合分析
Torsade de Pointes 33%
Cardiovascular 12%
Hepatotoxicity Hepa33to22t%%oxicity
GI 2%
Immunotox 2% Nervous System 2%
Other 8%
HaematologyBM 9%
Drug Discov Today 14, 162-167,2009
➢ DILI,是指人体暴露于常规剂量或高剂量药物后,因药物本身或其代谢 产物对肝脏的直接毒性,或人体对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产生过敏或代谢特 异质反应,而导致的肝脏损伤,是肝生化异常的常见原因之一
➢ 全球,药物引起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达22.8%[1] ➢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发病率为1.4%-
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药物性肝损伤的随访
药肝随访的5个特点: 1、急性药肝随访应当直到病情恢复 2、约有13.6%的药肝会慢性化 3、表现为胆汁淤积的药肝比肝细胞性的更易慢性化 4、慢性药肝可以类似自身免疫性肝炎,血清学检查及病理可能 支持,对激素治疗有效 5、急性药肝也有见到发展到肝硬化及并发症者,但少见
9
Reasons why drugs are withdrawn from the market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同时升高,且至少1项
>2倍ULN
2.55%?还是更高?
<1%
美国
3.3%
4%
巴塞罗那 英国
0.8-18.8% 8-10%
土耳其
印度
中国
16
结核病分布及危害
17
18
19
20
不同国家、不同作者报告的抗结核药物 肝损伤发生率差异极大
1、Yew WW,Leung CC.Antituberculosis drugs and hepatotoxicity[J].Respirology,2006,11(6):699-707. 2、Agal S,Baijal R,Pramanik S,et al.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 induced hepatotoxicity[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5,20(11):1745-1752.
夏愔愔 詹思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419-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