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

合集下载

钱钟书《谈中国诗》

钱钟书《谈中国诗》

谈中国诗【知识目标】1.理解作者及其作品。

2.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水平目标】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升解读诗歌的水平。

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

2.品析文章中精彩语段。

【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理解大概。

本文写得典范古雅,但凡遣词造句、行文布局、佳构机巧、言语妙喻都需要深入口味,反复吟诵。

2.串通文义,学习文法。

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结构。

此文结构最大的特点在于开篇立论,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失良机,随时比较,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

3.不求全貌,雕琢精义。

理解本文的另一要点在于不求全貌,但求精雕细琢;特别是文中生动奇巧的妙言妙语,要用心揣摩体会。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导入:1、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

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围城》。

无论他的小说或散文,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

2、著作书目《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 《人·兽·鬼》短篇小说集; 《围城》长篇小说;《谈艺录》诗话; 《管锥篇》文论; 《七缀集》文论集。

3、钱先生文章中的妙语(1)有一堆葡萄,乐观主义者,必是从最坏的一个葡萄开始吃,一直吃到最好的一个葡萄,把希望永远留在前头;悲观主义则相反,越吃葡萄越坏,吃到绝望为止。

(小说《围城》)(2)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

这“老”字的位置非常为难,能够形容科学,也能够形容科学家。

不幸的是,科学家跟科学不大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

(小说《围城》(3)曾有一英国女士打给钱钟书,说看了《围城》后非常想见作者。

钱钟书《谈中国诗》

钱钟书《谈中国诗》

主题归纳
钱钟书的《谈中国诗》可拿一个“通”字概 括,即通古今,通中外,通学理。
在行文布局中,先论述总原则,再逐层展开, 并旁征博引,使文章跌宕生姿。特别是在每个有 关中国诗特点的论述中,都包含着对比与综合, 以中外诗歌作对比,以诸多材料来综合中国诗的 特点。最后论说中国诗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 差别,但没有本质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
• 思考:如何理解中国诗的早熟和早衰?
• 1.中国诗的源头《诗经》和《楚辞》产生 得很早。到唐代达到鼎盛时期,比西方国 家早很多。
• 2.自宋代开始,中国诗逐渐走向僵化。唐 诗是嚷出来的,宋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 的诗是仿出来的。
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 情诗。中国诗可不然。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 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
无论他的小说或散 文,都具有机智隽 永(意味深长,引人 入胜)的特点。
钱钟书—玩转中西文化魔术师
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 县。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父亲为他正式 取名“钟书”。
1920年,入无锡东林小学。父亲为钱 钟书改字“默存”,要他少说话。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报考 时,数学成绩不及格,因中英文成绩特优, 被破格录取。
比 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中国诗中有西方的品质

西洋诗里有中国的成分


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增加对本国诗的热爱
难句理解
• 例1:“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 战。”“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 掠。”(3节)
• “闪电战”“轻鸢剪掠”都比喻中国诗短, 可以一会儿读完。
• 例2:“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 • “鞋子”“脚”分别比喻中国诗不允许一字

《谈中国诗》教案——培养学生写作创新的有效途径

《谈中国诗》教案——培养学生写作创新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国文学创作不断迎来新气象、新变革,其中诗歌创作表现尤为突出。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发扬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我们设计了一份关于《谈中国诗》的教案,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了一个有效的写作创新途径。

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中国诗歌的起源与发展:从《诗经》到唐宋诗词,讲解中国诗歌的文化意义和功用;2.中国诗歌的基本类型:从古体诗、近现代诗歌到自由诗等,介绍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3.经典诗歌鉴赏: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诗词为例,分析其中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优秀的中国诗歌作品;4.学生作品创作:通过启发学生运用所学诗歌艺术手法,结合自身社会生活经验和感悟,创作符合现代价值取向、思想情感深刻、形式新颖美观的作品。

二、教学方法1.导入:介绍教材《谈中国诗》的作者、主旨以及故事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中国诗歌”和“中国诗歌的意义和功用”。

2.讲授:系统地介绍中国诗歌的起源、类型、发展和艺术特色,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中国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和比较不同年代、不同类型的中国诗歌,并就个人观点发表评论。

4.课堂演讲:选取每个小组中最有代表性的同学,邀请他们在课堂上就所分析的诗歌进行演讲,以展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文学素养。

5.作品创作: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诗歌技巧和手法,创作符合现代价值取向、思想情感深刻、形式新颖美观的作品,并进行相互评价和反馈。

6.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并点评其中的创新性、表现力、风格特点等,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创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期望学生能够:1.深入了解中国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发展对中国诗歌的兴趣和热爱;2.掌握中国诗歌的基本类型、基本艺术技巧和鉴赏方法,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3.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和表达视野。

钱钟书《谈中国诗》

钱钟书《谈中国诗》

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
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
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
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
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年后,
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2020年1月7日星期二
第2页
著作: 散文集 :《写在人生边上》, 短篇小说集 : 《人•兽•鬼》, 长篇小说: 《围城》, 学术著作 : 《宋诗选注》《谈艺录》
第8页
主题归纳: 钱先生不愧为通晓拉丁、英、德、法、
意、俄、捷文等语言和诗歌的伟人,所以 他才有资格对它们的诗调和句式“作概 论”。
文章先谈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就是 说必须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来对待,然后重 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最后论说中国 诗的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 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启 示人们,论诗必须据本国文化根基而加以 论2020述年1月,7日星只期二有这样才全第面9 科页 学。
本国诗的人而言的。这里的“公职”是指站在比
较文学的立场上,依据诗歌的创作规律,客观地
评判本国诗与外国诗的异同优劣。进而全面地认
识本国诗的特征。而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因为
不能立足于比较文学的立场,失去了许多比较对
象,所以难以把握诗歌的创作规律,难以对本国
2020年1月7日星期二
第 13 页
思考:“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 是 早衰”的含义是什么?
喻就愈新颖。”这段简洁通俗而又深刻的论述,衬得
一般修辞学著作中,对比喻的枯燥定义和干巴原则相
形见绌、空洞浮泛。在这里钱先生不仅把比喻的性质、
特点、原则、方法阐发无遗,而且给我们亮出了创造

《谈中国诗》ppt课件

《谈中国诗》ppt课件

才情横溢
众多著名诗人的杰作展现了中 华文化的多元和丰富,永远值 的影响力和意义不仅 体现在文化传承上,更融入了 人们的生活与思考,成为精神 的力量。
《谈中国诗》
中国诗歌是中华文化瑰宝,通过美丽的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深沉的思考, 丰富的情感和壮丽的自然景色。
诗歌的历史
1 源远流长
中国的诗歌历史可以追溯 到三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诸多经典之作流传至今。
2 变革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变迁,诗歌形 式也不断演变和丰富,呈 现出不同的面貌。
3 文人雅士
历代文人墨客都对诗歌情 有独钟,他们的才华和创 作成就丰富了中国诗歌的 历史。
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
意境丰富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晦的意象, 古代诗人常常将自然景色和人 情世态融为一体。
抒发情感
古代诗歌是表达内心感受和情 感的重要媒介,包含了对爱情、 友情、乡愁等主题的诠释。
音韵和谐
古代诗人追求韵律的和谐,往 往采用工整的韵脚和押韵的手 法,使诗歌更加优美动人。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
李白
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具有豪放的气势和丰富的 想象力,被誉为“诗仙”。
杜甫
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现实和人民 疾苦的关切,堪称“诗史之宝”。
白居易
爱情诗人,他的诗作充满温情和细腻,被誉为“诗 圣”。
苏轼
多才多艺的文人,他的诗歌婉约而秀丽,留下了许 多经典之作。
中国诗歌的影响和意义
文化传承
1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现代诗歌在五四运动中迎来了新的发展,诗人们开始关注时代变迁和个人内 心体验。
2
现代诗派系的兴起
从北方的“雨巷派”到南方的“桂林派”,现代诗歌中出现了多样化的创作流派。

钱钟书《谈中国诗》

钱钟书《谈中国诗》
谈中国诗
钱钟书
1、概括中国诗歌特点,并能说出中国诗歌 与西方诗歌的异同点。
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文章比喻生动、深 刻、幽默的特点。
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
民国第一才子 被誉为清华大学“三才子”之首,(其他两位是 考古学家夏鼐和历史学家吴晗;)
他是谁?
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 君。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 辅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 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 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 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 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 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年后,在 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第三层,“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6)
第四层,多社交诗,少宗教诗。
(7)
4、作者通过比较中西诗的异同,结论是什么?(8) 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你能说一说中西诗有什么异同点吗?

外:史诗—戏剧诗---抒情诗

中:抒情诗—戏剧诗---史诗(无)
篇 幅
外:主张诗歌要短,但比中国诗长 中: 短的“闪电战”
“闪电战”“轻鸢剪掠”都比喻中国诗短,可以一会儿读完。
“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是什么修辞手法,具体含义是 什么?
“鞋子”“脚”分别比喻中国诗不允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和中国诗的篇 幅。
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而篇幅的短小也形成了中国诗的特点。 形象地表明了诗歌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谈中国诗课文精讲

谈中国诗课文精讲

谈中国诗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钱钟书的《谈中国诗》可以根据内容和论述的不同主题进行段落划分。

全文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这一段主要交代了谈论中国诗的根本立场。

作者认为,谈论中国诗需要采取比较文学的立场,即将中国诗与外国诗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中国诗的特点和价值。

没有这种比较的视野,就无法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国诗。

第二部分(第2段):这一段概括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作者指出,中国诗的发展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同时,中国诗也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变革,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

第三部分(第3至第7段):这一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详细阐述了中国诗的特点。

作者从多个方面对中国诗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包括中国诗的语言特点、表现手法、意象构造、抒情方式等。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中国诗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第四部分(第8段):这一段是文章的结论部分,也是对整个论述的总结和升华。

作者指出,虽然中国诗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但并没有特别的“中国”之处。

相反,中国诗与外国诗在许多方面都是相通的,具有共同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标准。

因此,我们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来欣赏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作品。

二、文章赏析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是一篇深入浅出、富有洞见的文学评论。

这篇文章不仅展示了钱钟书深厚的文学造诣,也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理解和热爱。

钱钟书在文中明确提出了谈论中国诗的根本立场,即将中国诗置于比较文学的视野下进行研究。

这种研究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中国诗的特点和价值,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作品。

钱钟书在文章中详细阐述了中国诗的特点,包括其语言特点、表现手法、意象构造、抒情方式等。

他通过对中国诗的深入分析,揭示了中国诗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同时,他也指出了中国诗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变革和演变,展示了中国诗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钱钟书在文章中还表达了对中国诗的热爱和敬意。

谈中国诗读后感

谈中国诗读后感

《谈中国诗》读后感读完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我深深被其对中国诗的独到见解所吸引。

钱钟书以他一贯的博学与智慧,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诗的深邃世界的窗户。

在这篇文章中,钱钟书首先强调了中国诗的“富于暗示”的特点。

他引用了南宋诗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的评论“言有尽而意无穷”,来形容中国诗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这种“怀孕的静默”,如同柳宗元在《晨诣超师院读禅经》中所写“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

钱钟书也谈到了中国诗中“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的方式,以及那荡气回肠、吞言咽理的美妙诗句。

如李白《怨情》中的“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引得人遥思惆怅。

又如南宋诗人鲍照的“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让人陡生伤感。

这些诗句都充满了诗意,耐人寻味。

钱钟书还提到了中国诗中“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意境悠远,以及“听是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的深刻见解。

他借用英国诗人济慈的名句说:“听是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

这句话让人深感中国诗的深远内涵和艺术魅力。

钱钟书的文章不仅展现了他的博学和智慧,更展现了他对中国诗的深深热爱和独到见解。

他的文字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中国诗的大门,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中国诗的韵味和魅力。

《谈中国诗》经典语句解读:“诗在中国代替了宗教的任务。

”解读:这句话揭示了诗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功能。

在中国,诗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情感表达方式。

它承载着人们对生活、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具有深远的思想内涵和情感价值。

因此,诗在中国文化中扮演了类似于宗教的角色,成为人们寻求精神慰藉和心灵净化的重要途径。

“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

”解读: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中国诗的特点之一——短小精悍。

中国诗往往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受和震撼。

这种“闪电战”式的阅读体验,让读者在短时间内领略到诗的美妙和魅力,也体现了中国诗追求言简意赅、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10《谈中国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10《谈中国诗》

拔外 笔中 木国 力国 转: 清: 石淡 ,, 惊词 天气 动安 地和
作中 风西 暗诗 合内
容 同 ,
在中 内国 容诗 上和 无西 甚洋 差诗 异
作者通过比较中西诗的异同,得出什么结论?
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中 国的”更重要;中国诗里有所谓“西 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 国的”成分。

气安和等。同时,作者对中西方诗歌本位思想提 旨
出批评,提出研究中国诗歌的正确态度。
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
世界文学艺术的总格局中去。为此,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 背
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菲薄,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 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

本文是钱钟书先生根据自己的一篇演讲稿节译而成的(原稿 探
为英文, 是1945年12月6 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 主要谈 了中国诗与西方诗在情势方面的异同,以及对待中国诗歌及中
钱氏语言赏析
1、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 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 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
钱氏语言赏析
2、我们也有厚重的诗………可是中国诗的“比 重”却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 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 薄,只像吹着芦管。
①运用了对照的修辞手法,写出中国诗和西洋 诗之间的差别,中国诗笔力轻淡,西洋诗厚重。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比喻形象说明了 西洋诗和中国诗音调的特点。西洋诗像乐队合 奏那么浑厚,而中国诗像吹着芦管更加细腻。
明等特点。
②诗歌的情势:不是以句子
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 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

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谈中国诗》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的一篇课文,以下是该课文的原文及教案。

《谈中国诗》课文原文:中国诗自古以来就享有盛名,并对世界各国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既有豪放雄浑的作品,也有婉约细腻的作品。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一首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而晚唐诗人杜牧则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些诗句无论是从意境还是修辞手法上,都给人以深厚的艺术享受。

中国古代文人酷爱自然,他们喜欢描绘自然的景色,通过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运用山、河的景色来抒发自己的豪迈之情,展现了自然景色所具有的壮丽与伟大。

而晚唐诗人杜牧则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首诗中通过写冷月、画屏、流萤等具体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宁静与美的追求。

这些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起来,给人以思辨和感悟。

中国古代文人不仅注重自然写景,还注重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描述,表达出自己对人生、时代和社会的思考与感受。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到:“月明星稀乌鹊南,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已为佳人瘦,画楼西畔桂堂东。

”这些诗句通过对孤独、寂寞、凄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代浮躁、物欲横流的反思。

他们渴望那种宁静、和谐、美好的生活,并通过诗歌来呼唤与追求这种理想生活。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大胆豪放、婉约细腻的艺术表现方式,给人带来了深厚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情感与思想,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文情怀和审美追求。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世界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谈中国诗》课文教案:一、课文背景介绍:本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影响,并通过具体诗句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其深厚的艺术享受和思辨的空间。

《谈中国诗》教案与教学反思

《谈中国诗》教案与教学反思

《谈中国诗》教案与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诗歌的起源、发展和主要特点;(2)掌握一些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的生平和作品;(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中国诗歌的艺术特色;(2)学会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诗歌的主题、形象和表达技巧;(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诗歌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激发创造力;(3)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作品。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诗歌的起源和发展;2.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3. 中国诗歌的主要特点和艺术魅力;4. 文学鉴赏方法的应用;5. 诗歌主题、形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诗歌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中国诗歌的主要特点和艺术魅力。

2. 教学难点:文学鉴赏方法的应用,诗歌主题、形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诗歌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诗歌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

3. 课堂讲解:讲解中国诗歌的主要特点和艺术魅力,教授文学鉴赏方法。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主题、形象和表达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编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诗人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准确地介绍了中国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是否突出了重点和难点。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程度是否有所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否有所增强。

4.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谈中国诗》

《谈中国诗》
寻隐者不遇 贾岛 (唐)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怨情 李白(唐) 美人卷珠帘, 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 不知心恨谁。
古美人歌 维荣(法)
君王啊,请不必问个不休, 究竟何处可求这些女郎, 纵然再问,我的回答依旧: 去岁下的雪,今又在何方?
啊!船长!我的船长! 惠特曼(美)
谈 中 国 诗钱
钟 书


·


筛选信息


理清脉络


谈中国诗 比较立场
早熟而致早衰 篇幅短小 富于暗示 意味深远 笔力轻淡 词气安和
细微差异 本质相同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
饮酒·其五 陶渊明(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中 国 诗 的
笔富篇早 力于幅熟 轻暗短而 淡示小致
壹 · 读

,,



词意


气味

安深
和远

品 析
·
钱 氏





比 较
中:金昌绪《春怨》 李清照《一剪梅》
叁 ·


外:勃朗宁《葡萄牙十四行诗》

彭斯《一朵红红的玫瑰》


课 堂 研读本文,愿能使诸位对本 寄 国的诗有更深的体会,增加诸位 语
对本国的爱恋,愿诸位的远征之
路因此而增添了甜蜜!
啊,船长!我的船长!我们可怕的航程已经终了, 航船闯过了每一道难关,我们追求的目标已经达到, 港口就在前面,钟声响在耳边,我听见人们狂热的呼喊,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诗经》的采风之作,到楚辞的浪漫情怀,再到唐诗宋词的辉煌,每一首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谈中国诗》这篇课文,领略中国诗歌的魅力。

一、课文原文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中国诗和西洋诗在形式上、内容上虽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亦有不少相同之处。

例如诗歌的凝练、意象的创造、情感的表达等方面,中国诗与西洋诗都有其独特之处。

中国诗一般篇幅短小,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

诗人常常借助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手法,将情感融入其中,形成意象丰富的诗歌。

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简洁的语句,却传达出深深的思乡之情。

中国诗歌还注重韵律和节奏。

诗人通过押韵、对仗等手法,使诗歌更加和谐悦耳,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通过对仗工整的句式,展现出春日的生机勃勃。

此外,中国诗歌还常常借助典故、寓言等手法,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出诗人对自由、淡泊的追求。

总的来说,中国诗歌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追求。

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谈中国诗》一文,了解中国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魅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中国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魅力,理解课文中的意象、情感、韵律等方面的内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诗歌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中国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其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同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初步感受中国诗歌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那儿,他长眠在苦难之中。 在那儿,他长眠在苦难之中。 而紧跟他之后,正像风暴的喧响一样, 而紧跟他之后,正像风暴的喧响一样, 另一个天才,又飞离我们而去, 另一个天才,又飞离我们而去, 他是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个君主。 他是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个君主。 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 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 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 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 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 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 大海呀,是他曾经将你歌唱。 哦,大海呀,是他曾经将你歌唱。 你的形象反映在他的身上, 你的形象反映在他的身上, 他是用你的精神塑造成长: 他是用你的精神塑造成长: 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深沉, 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深沉, 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 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
世界空虚了,大海洋呀, 世界空虚了,大海洋呀, 你现在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 你现在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 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 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 凡是有着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 凡是有着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 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哦,再见吧,大海! 再见吧,大海! 我永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 我永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 我将长久地, 我将长久地,长久地 倾听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 倾听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 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 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 我要把你地峭岩,你地海湾, 我要把你地峭岩,你地海湾, 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 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 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围城》妙喻 围城》
1. 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 片里未净的刺,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2. 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 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 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 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 处。 3. 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 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 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 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标识。
著作书目
• • • • • • 散文集) 《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 1941 写在人生边上》 散文集 短篇小说集) 1946 《人.兽.鬼》(短篇小说集 兽 鬼 短篇小说集 围城》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1947 《围城》(长篇小说 谈艺录》 诗话 诗话) 1948 《谈艺录》(诗话 管锥篇》 1979 《管锥篇》(1-4册,文论 册 文论) 七缀集》 文论集 文论集) 1985 《七缀集》(文论集
怎样理解“我们要看得远些, 怎样理解“我们要看得远些,每 把眉眼颦蹙。 把眉眼颦蹙。” “看得远”指悠远的意味,“每 看得远”指悠远的意味, 看得远 把眉眼颦蹙”指把诗的篇幅弄短。 把眉眼颦蹙”指把诗的篇幅弄短。
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 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 无垠” 根据文意解释“易尽” “无垠”。根据文意解释“易尽”和 无垠”的含义。 “无垠”的含义。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钱钟书现代文学研 现代文学研 究家、作家, 究家、作家,字默 号槐聚, 存,号槐聚,曾用 笔名中书君 。代 表作有长篇小说 围城》 《围城》等。钱钟 书学贯中西, 书学贯中西,极具 博学与才学。 博学与才学。
钱钟书— 钱钟书 玩转中西文化魔术师
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县。 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县。 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县 1911年 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 1911年,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父亲为他正式 取名“钟书” 取名“钟书”。 1920年 入无锡东林小学。 1920年,入无锡东林小学。父亲为钱钟书改字 默存” 要他少说话。 “默存”,要他少说话。 1929年 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报考时,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报考时,数学成 绩不及格,因中英文成绩特优,被破格录取。 绩不及格,因中英文成绩特优,被破格录取。 1935年 1935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 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英文系留学 特学院英文系留学。 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 特学院英文系留学。与 杨绛结婚,同船赴英。 杨绛结婚,同船赴英。
短小的篇幅 悠远的意味
“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 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 你们叫它‘北京狗’ 儿,你们叫它‘北京狗’, 我们叫它‘西洋狗’ 我们叫它‘西洋狗’。” 此句通过对狗的 不同叫法来阐述 不管是中国诗还 是外国诗, 是外国诗,首先 它们是诗。 它们是诗。
“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是什么 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 鞋子形成了脚 修辞手法,具体含义是什么? 修辞手法,具体含义是什么? “鞋子”“脚”分别比喻中国诗不允许 鞋子”“脚 鞋子”“ 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和中国诗的篇幅。 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和中国诗的篇幅。 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 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而 篇幅的短小也形成了中国诗的特点。 篇幅的短小也形成了中国诗的特点。 形象地表明了诗歌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形象地表明了诗歌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 1949,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并负责外文 1949,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 研究所事宜。 研究所事宜。 •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杨 1966年 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 绛均被“揪出”作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 绛均被“揪出”作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经 受了冲击。 受了冲击。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 钱钟书、杨绛用事实澄清了诬陷。 作,钱钟书、杨绛用事实澄清了诬陷。 • 1991年,全国18家电视台拍摄《中国当代 1991年 全国18家电视台拍摄《 18家电视台拍摄 文化名人》 钱钟书为首批36人之一, 36人之一 文化名人》,钱钟书为首批36人之一,但他谢 绝拍摄。 绝拍摄。 • 1998年12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当 1998年12月19日 因病在北京逝世。 晚,江泽民总书记亲自给钱先生的夫人杨绛打电 对钱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话,对钱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在翌日新华 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 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
致大海
普希金 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 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 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 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 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好象是朋友忧郁的怨诉, 好象是朋友忧郁的怨诉, 好象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 好象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 我最后一次在倾听 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 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 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 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 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 还因为那个隐秘地愿望而苦恼心伤! 还因为那个隐秘地愿望而苦恼心伤!
第三部分(第 段至 段至7段 。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 中国诗的各个特点。 第三部分 第3段至 段)。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 第一层,中国诗的特点就是短 第一层,中国诗的特点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则是由于 韵律的要求。 韵律的要求。 第二层,中国诗的意韵之美“言有尽而意无穷” 第二层,中国诗的意韵之美“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富 意韵之美 暗示。 于暗示。 第三层,论述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风格。 第三层,论述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风格。 第四部分(第 段 。 第四部分 第8段)。论说中国诗的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 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 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建议听众 比较文学的角度研究中国诗 从而深刻理解本国诗歌。 的角度研究中国诗,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研究中国诗,从而深刻理解本国诗歌。
比较曹操的《观沧海》 比较曹操的《观沧海》和普 希金的《致大海》 希金的《致大海》,评说他们 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 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
中国诗的特点
1、篇幅短小 、 2、笔力清淡,词气安和 、笔力清淡,
3、 言有尽而意无穷 、
谈中国诗
钱钟书
文章思路: 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 段 。交待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根本立场。 第一部分 第1段)。交待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作者认为 评论中国诗要全面了解诗人,用具体的事实作证据。并且必须 评论中国诗要全面了解诗人,用具体的事实作证据。 比较文学的 在相对比的前提下才能作出结论,也就是说必须用比较文学 在相对比的前提下才能作出结论,也就是说必须用比较文学的 观点来对待,只有这样才公平。 观点来对待,只有这样才公平。 第二部分(第 段 。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 中国诗的 第二部分 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 及其规律 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 规律。 及其规律。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 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而“早熟的代价是早衰”。即 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 “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
“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 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 悦,”“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 ”“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 爱恋,”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爱恋, 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对外国诗了解越深,越能了解本国诗。 对先生
作者简介
课文用了许多精妙的比喻, 课文用了许多精妙的比喻,显出作者特有的 比喻 幽默和睿智。 幽默和睿智。
“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中 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中 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 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 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 闪电战”“轻鸢剪掠”指的是什么? ”“轻鸢剪掠 “闪电战”“轻鸢剪掠”指的是什么? “闪电战”“轻鸢剪掠”都比喻中国诗 闪电战”“轻鸢剪掠” 闪电战”“轻鸢剪掠 可以一会儿读完。 短,可以一会儿读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